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反思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反思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反思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反思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反思摘要:当今的时代发展迅速,经济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和良好的发展趋势,而如今的旅游市场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也更加重视。本文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中心,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相应分析,也提出了有关实践和创新的模式与思路。

关键词:职业能力;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高等旅游教育就已经开始了初步发展并且一直发展到现在,而在如今社会当中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和趋势,进而形成了各个教育层次和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共存和长足发展的格局与现象。旅游管理是高等旅游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的部分与环节,其在教学和教育的发展时间中,不仅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有所建树,而且在办学规模方面得到了发展和扩大。但是,其还存在着矛盾和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思考和探讨。

一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和实践能力需求的分析

在我国,新建的旅游管理专业院校有很多,对于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的变得越来越多。伴随着教学改革深化以及研究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对于旅游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随着加强。下面我们对此专业的特点及需求进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另外,它还讲究经验性以及人才的适应性。旅游管理是目前新发展起来的具有应用性的一种专业,而高等旅游教育要与当今社会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发展相符合,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更加关注。教师要增强传授给学生的具体理论知识,并通过其他方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水平[1]。对旅游型企业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对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里我们把这些要求和标准概括为三个层次的内容,如下。其一,主要包括专门知识、技能以及专项能力。专业能力与职业有直接的关系和关联,是实现职业活动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前提;其二,可以概括为思考、判断、决策、获取信息以及学习新技术方面的能力;第三个层次的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如组织协调、交往合作、适应与转换以及自我方面的批评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等。

二探索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现实状况

(一)存在于实践环节建设中的滞后问题

当下社会,很多的高等院校中的旅游管理教育是把学历教育当作第一位的理论化教育模式,是把完整的学科体系当作基础,以此对课程进行一定开发,对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更加关注和注重。不过,如今现有的传统学科体系自身存在理论知识多、实践知识少、基础知识多和相应的应用性知识少的问题和状况。

(二)关于实践教学体系本身欠缺科学性的分析

旅游业自身要求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校方需要对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类型进行相应的划分和区别,大体分为四个方面:公共基础课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业实战综合训练。按照层次可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动手能力和操作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二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心智技能的

形成和积累实践过程中的经验。而我国教育业在此方面,还存在着如下的现实问题。1.表层化能力培养现象,更加偏重于技能训练的内容高等院校,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方面,更加偏向和侧重于专业的技能训练,简单来说,就是更侧重于实践中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对于课程实践中相应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就存在十分不充足的现象和问题。把实现实践教学的强化当作学生掌握有关操作和技能的重点,而对如何使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得到实现,如何使其综合应用能力方面的教学和实践得到加强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2]。2.实践教学类型不丰富,覆盖面较少高等院校所开设和创建的实训课程,大体都集中于公共实践教学和专业实践的教学部分中,比如礼仪形体的实训、管理信息系统的学习和操作、客房服务项目、餐饮服务方面的实训和对旅游资源进行考察的内容等。但是要注意的是,其他专业基础课及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方面的设置都是空白的,学生在各个层次与各个方向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也因此没能体现和表现出来。由此可见,加强教学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具有很强的必要性。

(三)没有充足的实践教学平台

当下,校内实验室与校企联合办学是较为常见的两种教学模式和方法,它本身包含着实际和现实的意义。不过,高等院校本身在实践教学的平台中都有建设不力方面问题的出现。校内实验室由于经费投入和设计存在着两种类型的问题。首先,是建设的实验室没能将落实做到位。在各所高等旅游学院内,实验室的数量和实践训练的内容和

形式普遍偏少,无法实现个别课程的训练。还存在部分高等院校的旅游管理教学不存在实验室,只能其他场所进行训练,或者没有实践的课程。其二,院校内设施和设备存在简单和落后的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教学环境氛围,很难实现综合性的情景训练和更高层次的管理能力方面的训练[3]。

(四)实践的环节无充足的保障,影响其教学结果

学校内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着制度化管理欠缺的问题。如今,在教学要求、考核制度和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则等方面上,实践教学发展并不完善,存在很多内在的问题,制度设计方面也有很多的漏洞和不足,难以保障实践教学开展的阶段和结果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各所高校内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师都存在实践经验不足的问题,因此就会在教学过程中出现偏重理论知识方面的传授,从而使得实践能力训练有所减少的现象。而教师自身综合能力的高低也是影响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因素和条件,若教师的能力和素质较低,必然也会影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还要保证教师的个人能力。

三关于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思路的探究及具体分析

(一)构建市场综合能力职业导向需求,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任务中心的实践教学体系

当下,要发展起高等旅游教育就要对“学历为本”传统的理念和想法进行摒弃,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和发展的趋势指标,并且逐渐确定和树立“以人为本”的现实观念,积极培养现代社会所急需的、具有现实实践能力的和创新意识的人置于教育和教学活动核心任务的位置,

进而构建起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目标的完整的实践教学的体系。一方面,要实现社会需求方面的调研,邀请行业内的权威代表和专业人士参与进来,把握好职业岗位对相应从业者能力的整体、具体的要求与标准,对职业岗位应当具备能力要求进行分析和探讨,并把这个当作实现实践能力课程体系建立的依据和根据。另一方面,以旅游市场专业人才需求和相应课程特点分析和论证为基础和前提,使得旅游管理专业方面的实践教学整体体系有所完善和发展。同时,要以旅游管理专业的方向为前提,对专业模块进行确定[4]。

(二)创设有效性校内实践的训练平台,兼顾学生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1)学校要使得学生在校内就已经接受和进行了高标准、系统化的实践训练和练习,并且对于旅游企业中的职业氛围也有一定的认知和感受;另外,还要保证学生在学校内进行了综合性应用训练,能够对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练习并且和能够在不断训练中获得相应和有效的经验。(2)高校内部实验室在建设实验室时,要以科技含量高、产学研一体化功能为具体的发展方向,且还要注意建设后的完善。学校除了要有常规实验室存在外,还应当建立起具有先进的计算机设备、高效网络通讯和优秀教学软件各种类型的虚拟实验室。

(三)加强校企双方的合作,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环境校外实践基地

我们要注意,为学生提供的社会实践环境本身要具有客源较为稳定、管理严格规范、设施先进和实战训练等的特点。学生在实践的环

境中可以接触到社会的外部环境和企业基层的运营,既能够使应对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还能增强学生的职业和敬业方面的精神,使他们对未来工作的适应能力得到增强。一个真正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是建立在学校和旅游型企业间基础和前提之上的。这还需要使双方的沟通和协调达到一定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职业实践活动,才能促进校企双赢的最终目标[5]。

(四)兼顾两方,提供实践教学环节的保证

一方面,要对实践教学的制度建设进行相应的加强,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考核、管理的制度以及与各方面相关的规则和标准进行完善,进而制定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及全面性的实训教学大纲等类型多样且切实有效的教学文件,进一步实现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有章可依的目标,形成相应的制度保证和可靠的前提。另一方面,就是要使得能够适应上述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组织得到建立和完善。

四结语

我们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与实践进行了相应的思考和探究。上述的现状、问题,以及所提出相应措施和方法,都是需要我们关注和重视的。这不仅是我们目前急需实施的,也是需要我们长期坚持和完善的。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院校此类专业的发展,进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亭立.中外饭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实证分析——以康奈尔

大学酒店学院和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为例[J].旅游学刊,2003(s1):73-76.

[2]陈志夫.构建全新的高等旅游职业教育发展模式[J].旅游学刊,2003,19(S1):108-110.

[3]蔡则祥,刘海燕.实践教学理论研究的几个角度[J].中国大学教学,2007(3):79-80.

[4]黄慧明.大城市边缘小城镇休闲度假旅游开发研究——以高明市杨梅镇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1,20(3):79-83.

[5]王素珍,张利民.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08):205-207.

作者:姚先林单位: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反思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反思摘要:当今的时代发展迅速,经济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上升空间和良好的发展趋势,而如今的旅游市场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和业务水平也更加重视。本文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中心,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现状进行了相应分析,也提出了有关实践和创新的模式与思路。 关键词:职业能力;旅游管理;实践教学改革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高等旅游教育就已经开始了初步发展并且一直发展到现在,而在如今社会当中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状态和趋势,进而形成了各个教育层次和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共存和长足发展的格局与现象。旅游管理是高等旅游教育的重要和基础组成的部分与环节,其在教学和教育的发展时间中,不仅在人才培养和课程建设方面有所建树,而且在办学规模方面得到了发展和扩大。但是,其还存在着矛盾和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思考和探讨。 一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特点和实践能力需求的分析 在我国,新建的旅游管理专业院校有很多,对于旅游高等教育研究的变得越来越多。伴随着教学改革深化以及研究教学模式的转变和发展,对于旅游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也随着加强。下面我们对此专业的特点及需求进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另外,它还讲究经验性以及人才的适应性。旅游管理是目前新发展起来的具有应用性的一种专业,而高等旅游教育要与当今社会的经济发

展和社会发展相符合,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要更加关注。教师要增强传授给学生的具体理论知识,并通过其他方法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水平[1]。对旅游型企业进行详细分析可以发现,他们对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有很高的要求,这里我们把这些要求和标准概括为三个层次的内容,如下。其一,主要包括专门知识、技能以及专项能力。专业能力与职业有直接的关系和关联,是实现职业活动的基本条件和基础前提;其二,可以概括为思考、判断、决策、获取信息以及学习新技术方面的能力;第三个层次的能力,是综合性的能力,如组织协调、交往合作、适应与转换以及自我方面的批评能力和口头、书面表达等。 二探索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实施的现实状况 (一)存在于实践环节建设中的滞后问题 当下社会,很多的高等院校中的旅游管理教育是把学历教育当作第一位的理论化教育模式,是把完整的学科体系当作基础,以此对课程进行一定开发,对理论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严密性更加关注和注重。不过,如今现有的传统学科体系自身存在理论知识多、实践知识少、基础知识多和相应的应用性知识少的问题和状况。 (二)关于实践教学体系本身欠缺科学性的分析 旅游业自身要求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三方面的综合实践能力。校方需要对实践教学体系按照类型进行相应的划分和区别,大体分为四个方面:公共基础课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和创业实战综合训练。按照层次可划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对动手能力和操作方面的能力进行有效培养;二是注重理论知识的运用和心智技能的

高职旅游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论文

高职旅游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论文 摘要:近年来,我国对专业旅游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这对高职旅游教育专业的教 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中对当前高职旅游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并提 出了高职旅游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高职;旅游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途径 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动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目的, 实现旅游业发展的规模化、规范化。需要积极向旅游行业输入更多高素质的专业人才。然 而在传统的高职旅游教学模式下,旅游专业教学存在着诸多不足,导致旅游教育专业性不强、课堂效率低下。因此,文中对提高高职旅游专业教学质量有效途径的研究十分必要。 一、高职旅游教育质量难以提升的原因 首先,高职旅游教育不具有教学特色,没有根据学生的素质情况合理的制定教学目标。在旅游人才培养方面专业程度不足,导致学生的能力水平与旅游业具体职位的人员需求相 差较大,就业困难。高职旅游教育专业过于重视理论性和全面性,失去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导致高职旅游教学质量难以提升。其次,部分高职学校在进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没有合理调整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之间的关系。在旅游教育基础课程的构建方面不够完善,对于学生课程的安排过于集中,教学内容方面的安排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制,这样的课程安 排无法实现对学生旅游专业素养的培养。由于旅游教学体系的不完善,导致学生在实习期 间很难获得合适的机会,难以将课堂中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造成学生专业质量不足。 此外,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育教育队伍质量的良莠不齐也是制约专业教育质量水平的重要 原因。大多数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老师,都具备较高的学历背景,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能 力较强。但是他们普遍缺乏在旅游行业内从事实践工作的经验,因此对于一些专业技能的 掌握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工作的结合,对于学生在实习工作 中遇到的一些实际性问题也难以予以合理的解答。旅游行业对学生的实践性、经验性具有 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大部分高职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学尚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该专 业的教学质量的提升造成了严重的制约。 二、提升高职学校旅游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首先,高职学校旅游教育专业一定要根据专业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合理设置合 理的人才教育和培养目标。高职学校的旅游教育专业教育需要更加注重知识的专业性、实 践性,注重根据当前我国旅游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对应的岗位培训。旅游行业 属于服务型行业,因此,该专业学生不经要具备专业的旅游管理知识,更要充分的了解并 学习服务行业的相关知识,在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的旅游是专业素养。近年来,随着国家旅 游法等文件的陆续出台,旅游行业的得到了更快的发展,许多高职学校也对旅游专业的人 才培养目标进行了适当的考察与分析。例如,某高职学校将其旅游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目 标进行了全新的定位,即:学生必须要掌握旅游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同时成为具备从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讨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研讨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旅游专业实习实践是检验旅游理论教学内容合理性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学习与将来工作结合的纽带。 (一)实习实践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学生在实习实践的过程中,能够对旅游企业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并且逐步加深对于旅游相关职业的印象和直观感受。在实习实践过程中,能提升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独立性,使其能够承担工作责任,树立责任感,适当锻炼其管理组织能力,并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学会做人做事的方式方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也为其今后的工作拓宽了就业渠道。总之,为学生真正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实践有助于旅游院校提高教学质量,增强竞争力 在学校组织学生实习实践的过程中,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了合作意向,逐步形成固定的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学校向企业输送高级旅游人才,并能为企业定向培养所需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率。在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呈现出的发展最新动态为学校的旅游教学动态调整提供了方向,丰富了教学的方法和内容。同时,与旅游企业的合作能够提升旅游院校教师教学水平,丰富课堂内容,使老师将理论更好的与实践相结合,也为教师在旅游研究上提供了帮助。 (三)实习实践有助于旅游组织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实习单位主要从事基层的服务工作,其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企业的形象。加强实习实践锻炼有助于提升企业服务质量,提高企业形象,从而获得更多客源,增加经济效益。在实习单位工作期间,学生与员工可以彼此更加深入的了解,相互间学习、探讨,具有较高学历的实习学生能够为企业员工提供参考学习的榜样,有利于促进员工行为的规范化和合理化,提高企业员工的总体素质。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践现状 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实践教学本质来看,旅游产业相关组织、旅游院校以及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都会得到相关的收益,都是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实践的利益主体。 (一)校外实习环节存在诸多问题 旅游管理专业在安排校外实习过程中往往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为主导,而不能从高等教育本身的系统性出发总体安排实习内容。尽管近年来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在教材建设上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对于校外实习教学环节的教材建设仍然无法

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探讨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管理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人才成为紧缺资源。这对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为了更好的迎合市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的理由解决能力,各大高校已经开始了对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探究。本文对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内涵、目前状况以及其内容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倡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教学模式;实践 市场在不断的变化,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作为高等旅游管理教育机构,都应该时刻把握时代脉搏,不断的进行模式创新,并将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 为学生,不断优化学校实践教学环境。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很强的旅游管理人才。旅游业成为大部分国家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行业发展中最迅速的一个。据预测,世界旅游业的旅游人次量到2020年将升至15亿。 蒸蒸日上的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对市场上的旅游管理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为了竞争优秀生源,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各大高校也必将对实践教学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严格实施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行动中势在必行。

一、明确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责任 为了使各种制度以及考核标准实施的更加顺利,各个院校在实施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把责任与任务分配到个人,并要明确实践教学管理的岗位职责等相关内容。此外,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研教学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向。 另外,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各个院校也应该从各个方面制定好应对措施。首先,旅游业是一种服务性非常强的行业,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于大自然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所以在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一种要求。 其次,要定期召开专题交流讲座。现代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要紧紧的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开阔眼界。在定期召开的交流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向,以保证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和有益性。 再次,要在考生入学时就注意加强入学面试考核。目前很多学校注重只有分数,却忽视了面试这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的是操作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才,而不单单是分数高的学生。所以各个高校要严把面试考核关,录取一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 二、加强实践训练,提升能力 见习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些实践要求较强的专业课,为了达到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而根据调查,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旅游业的发展形势很不相称,现行高职高专旅游管理专业在教学改革方面也进行过一些探索,并为旅游行业输送了一批批质量较高的毕业生,但这离用人单位所提出的新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湖南女子大学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基本思路 一、改革的背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已完成了从旅游资源大国向亚洲旅游大国的转变。但根据调查,旅游从业人员的素质与旅游业的发展速度很不相称。根据湖南女子大学近几年来的毕业生跟踪调查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调查:用人单位希望我们的毕业生必须达到以下要求:(1)要爱岗敬业,社会责任感、集体荣誉感强,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和奉献精神;(2)要求学生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3)熟悉导游服务和酒店服务的技能技巧,适岗应岗能力强;(4)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为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我国旅游事业发展的需要。 二、改革的基本思路 1按岗位群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安排,要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其中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导游服务能力、旅行社管理能力、饭店服务和管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旅游应用文写作能力、英语会话和翻译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等。课程的设置,应打破传统的按学科体系设置的做法,以培养基本素质和上述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考虑课程的设置问题。按照这一思路,我们通过删、组、增、选,对原设35门课程及其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首先,对培养基

1-旅游专业课程标准编制方案

旅游专业课程标准编制方案 课程标准是规定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建议和评价的教学指导性文件,是编选教材。实施教学、进行教学评价与考核的基本依据。也是加强课程建设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也是中职人才培养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作好专业课程标准编制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编写课程标准的意义 中职的课程标准是依据中职的专业培养目标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胃重点,对教育教学应达到的指标所做的具体描述。是有关专业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既是中职学校内部进行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石,又是课程实施与评价的重要依据。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的基本课程理念,新一轮中职人才培养评估也将课程标准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科学编制课程标准将进一步提升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建设水平,促进课程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教学评估顺利进行。 二、编制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工学结合为途径,基于工作过程准确把握课程定位,科学制定课程目标,整体优化教学过程,充分发挥课程标准对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导向作用,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课程标准是对中职学生学习结果和掌握的特定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描述,是中职教育阶段教学质量应达到的具体指标,课程标准的编制应遵循以下依据:(一)根据技术领域发展,职业行业规范发展,岗位标准发展的需要和社会与文化发展的要求以及学生认知发展规律设计课程标准。 (二)在充分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本课程任务,确定课程的性质、定位和目标要求。 (三)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做好职业分析与教学分析,依据职业工作过程和职业核心能力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质量标准和评价建议。 (四)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教学内容,脚力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教学的基本要求,实行课程考核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评价办法。 (五)公共基础课应依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培养目标和教育规律,着重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编制课程目标。 (六)依据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方法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手段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报告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报告 实践教学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学生以获取感性知识、进行技能训练、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各种教学形式的统称。旅游管理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本科旅游教育不仅要培养理论研究型人才,更要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实践教学既是对课堂理论教学的应用,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服务意识与技能、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具有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科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以社会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为依据,强调应用型,突出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现行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上存在一些不足,使毕业生能够实际技能较弱,理论知识不足,在就业市场上处于被动局面。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提出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拟解决我院升本以后,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满足社会、行业、学生的需求,实现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平衡发展的目标。 一、专业实践教学运行现状 (一)国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运行模式 在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方面,国外学者和教育界经过多年总结和实践,已经形成较为成功的体系,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洛桑模式”和“康奈尔模式”。 1、洛桑模式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成立于1893年,一百多年来,它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和旅游管理教育理念的探索方面卓有成效。它所开创的“洛桑模式”成为国际公认的培养酒店管理人员的成功模式。其教学特色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习占到整个教学时间的60%,理论知识与实践穿插进行,教学方式上教授书本知识与指导实践操作相结合,课程设置上不断创新,根据旅游业的最新发展状况开办新课程;对教师严格要求,要求他们每隔三五年要到企业中去,接受旅游行业的最新知识,以充实、更新教学内容,保证学生掌握行业最新知识和专业技能。 2、康奈尔模式 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始创于1922年,是美国成立最早的饭店专业类管理学院。其办学模式主要是以综合性大学为依托,根据旅游专业综合性强的实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实践教学转型思考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实践教学转型思考 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实践教学转型思考 本文以地方本科院校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进应用技术转型为背景,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层次的实践教学转型进行思考。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为例,提出本科实践教学存在的系列问题,并剖析了目前针对实践教学的研究现状,提出以地方本科院校与高职院校为比较对象,运用比较研究法,在明确两类院校在职业教育系统中的内涵基础上,可以从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师资、实践教学的学生反馈等五个方面研究实践教学转型。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是要求地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技术型大学,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这给偏重理论教学的地方本科高校提出了挑战。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在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过程中,多被列为重点转型对象,着力于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型探讨。 一、研究背景概述 (一)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需要重点探索实践教学模式 为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目前,各地已经开展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工作,以提高高等教育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作为地方本科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三本院校也必须开展相关转型工作。

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是以职业教育为核心,加强专业的应用型发展。要体现这一点,就需要重点探索实践教学模式。 (二)地方本科院校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上必须与高职院校有所区别。 我国以高职院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已发展多年,具有明确的培养目标,已形成一套较为科学完善的培养方案,特别是在实践教学模式方面,是大多数本科高校望尘莫及的。当前,应用型本科高校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也需要加强实践教学部分。某种程度上,二者的培养目标和手段上有一定的重合,如果二者的发展路本文由收集整理径不加以区别,将很容易形成“本科实践模仿专科实践,应用型本科与高职专科内耗竞争”的不良格局。 (三)转型研究的对象选择中,旅游实践教学具有典型性。 首先,以旅游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重庆市大多数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均开设有旅游专业,根据2013年重庆市内本科层次高校的专业招生计划,重庆市现有14所本科层次高校开设旅游管理及其相关专业,每所学校招收人数从几十人到一百多人不等。 其次,以旅游实践教学为研究对象,有利于推动重庆市旅游经济的发展。目前,重庆市大力发展旅游业,但人才缺口较大,需要针对性培养人才。重庆市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强旅游学历教育。 最后,以旅游实践教学为对象,契合重庆人文科技学院的发展思

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随着高铁时代的到来,贵州省旅游业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给贵州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给旅游业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客源市场格局的改变、游客旅游体验方式的转变以及贵州省文化旅游建设等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与旅游企业人才培养再次成为热点问题。通过对已就业的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和旅游企业员工发放问卷调查与访谈,研究旅游企业对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现实期望,并针对这些现实期待,提出相应解决措施,以求能对贵州省高校培养旅游人才提供建议。 关键词:旅游企业;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现实期待 目前贵州在推进旅游强省的伟大战略,全省旅游企业度对本行业专业人才的需求将会大大增加,特别那些高素质、具备相当技能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将会大有用武之地。那么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学生呢?高校又如何培养出企业需要的人才呢? 一、贵州旅游企业岗位人才匹配现状 1.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结构。相当一部分旅游企业往往要求年富力强的人员从业,年轻员工在其单位所占的比例最大,使得大部分人认为从事旅游就得有“青春”资本,这部分人员主要是旅游饭店服务人员、导游;当然也有部分企业在招收行政管理人员时候比较看应聘者的实践经验,如景区管理人员、旅行社高管等。此外,旅游企业工作人员文化水平不是很高,特别是受过正规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不多,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还是初高中毕业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根据调研,当前贵州旅游企业工作人员当中高中级管理人员所占比例较低,大致是10%-15%,基层服务人员所占的比例高达85%—90%。 2.旅游企业提供的岗位及薪酬。对旅游及相关企业提供的岗位进行透视,新进员工一般是餐厅服务员、客房部服务员、市场营销、大厅服务员、导游员等,部分旅行社导游员还兼接待、票务、文员等基层岗位。除导游工资月基本工资300-500元外,其他基层人员的月工资水平贵州全省平均在200元左右,地区不同工资略有不同。 3.旅游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据调查,大多数旅游企业对新进员工的外在条件如身高、容貌等比较讲究。甚至部分企业在招聘时候将五官端正、身材匀称、女生身高1.60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总结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情况总 经济管理系旅游烹饪教研室 为使专业教学面向未来,适应当前市场,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为地方经济发展旅游培养人才,我们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专业方向、基本知识进行了调整和改革,特别是对于技能实践类的课程进行了改革实践,取得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分成基本技能实习、校企结合顶岗实习和毕业综合实习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不同深度的实训,确定项目、内容,明确要求和目标,制定相应的指导、训练、考核办法,并最终落实到专业资格、技术等级及星级酒店实习培训证书上。 让学生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用,就必须树立起全程实践教学的观点,构建与“1.5+0.5”人才培养模式及与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相兼容的实践性教学体系。采用全过程、多轮次的模拟、仿真和全真的实训、实践,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分层实施,逐层提升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我们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特点是:“分层实践,逐层提升”,它由课堂实践教学、业务模拟实训和综合实习操作三个层次(或内容)构成,它们分别在课堂、实验室和实习单位来完成,使学生的技能水平逐层提升,最终达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推行“1.5+0.5”培养模式。即用1.5年时间学习基本专业理论知识,让学生学习专业课和进行综合能力模拟训练,以提高学生综合

技能;最后在安排学生半年的毕业实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提升,为学生顺利就业架设桥梁。 二、实训基地的建设 依托校外实习基地,形成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培养学生的职业化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以顶岗实践、工读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锻炼。 l、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拟建“客房、餐饮技能训练室”、“形体训练室”、“多媒体导游训练室”、“管理实验室“等功能、设施齐全的实训室。校内实训基地如下一览表。 旅游管理专业实验室一览表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学校已与天马州宾馆、武威市博物馆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与马踏飞燕旅行社展开合作,为本专业学生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三、“走出去、请进来”,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开放式互动教学模式 走出去,是指全体师生深入旅游行业,参与旅游实践,运用旅游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水平决定着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在旅游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有效、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对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改革与发展是势在必行的举措。本文就针对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教学改革建议。 关键词:高校;旅游管理;教学改革 1当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直以来,旅游管理专业的教育宗旨都是为国家旅游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复合型人才,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但纵观当前大多高校的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现状,不少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的教学目标还存在不明确的情况,盲目模仿他校的教育方式的现象也不少,以致专业课程、教学计划、课程机构等的设置与实际情况相比缺乏针对性。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明确直接导致的教学模式脱节,极度容易造成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方面难以适应行业相关岗位的需求。从根本上来讲,教育目标定位不清晰,是导致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理论化、专科旅游管理专业的专职化的根本原因。 1.2课程安排实践性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的岗位工作中需要学生展现充分的旅游管理知识和处理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但由于教学目标的不清晰,不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中的专业课与非专业课在设置上就存在失衡现象,课程内容安排不合理,实践性不足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安排的共象。课程安排缺乏科学性、客观性,教学质量大大降低,必然使得学生缺乏实习实践的机会,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尽管不少高校会实行校企合作,安排学生在合作的企业方进行有期限的实践实习,但往往也由于合作力度不大,校方与企业方联系较少,对学生的实践实习缺乏指导与监督,学生的实践实习的有效性失真,导致学生在走上岗位实际工作的时候很长一段时间不能适应。 1.3忽视培养学生服务意识 从本质上来讲,旅游管理专业是为人服务的,是一个职业性、服务型较强的行业,这就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今后从事该行业的过程中,要具备强烈的服务意识。但大学数学生在毕业后的实际工作中的服务意识不是很强烈,甚至是不愿意做一些服务性质的工作,或是服务态度较恶劣。这从侧面反映了不少高校在实际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服务意识的培训。导致现在的学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既不愿意从底层的服务工作做起,又没有足够的能力胜任高薪职位。对学生的价值观、就业观、人生观、服务意识、职业理念的塑造与培养力度不够,导致学生缺乏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基于PARTS战略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PARTS战略的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摘要]文章在旅游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与培养定位严重错位的背景下,以提 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创新性地将源自战略管理竞合理论中的PARTS战略引入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从教学主体、合作利益、合作机制、教学方式、教学内容五个方面对实践教学体系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旅游实践教学效果,强化旅游应用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PARTS战略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实践教学 一、背景 改变学术型、研究型本科的单一教育模式,探索适应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定位、培养目标、专业建设的发展路径已成为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的共识。要实现这一目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包括职业需要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改革是根本突破口。《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必须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加强实践教学管理。旅游管理专业因其自身所具有的典型应用型特征和职业化倾向,在人才培养的目标规格上与应用型本科的实践内在要求高度一致,在实践教学改革的路径上应走在其他专业前列。结合国家“十二五”旅游业发展目标,紧密围绕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要特征,探索应用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对本科院校旅游专业而言是极有意义的。 二、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历史原因及多年教育体制留下的积弊,应用本科旅游专业教学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十分突出,直接影响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不利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旅游实践教学定位不明确。施行实践教学首先要明确教学定位,理清教学思路。如旅游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传统的旅游本科教育有何区别?对实践指导教师的要求有何不同?实践课程体系设置有何差异?应明确的是,应用型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定位绝不是传统本科指向的厚基础、宽口径人才,而是具有较高综合职业能力、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

【完整版】-旅游论文范文精选

如果大家想要了解旅游论文怎么写,那么大家大家有眼福咯!首先一起来看看以下旅游论文范文精选这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 旅游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教学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1.学生职业素质普遍偏低,无法适应社会越来越高的需要 高职院校为了确保学生有足够的实习时间,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大多采取半工半读的培养模式。高职学生,在学校的时间普遍较短,所以,相关教学部门在安排教学计划的时候大都优先安排一些学生喜欢的课程和必修课程,而忽略了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举个例子,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如果职业能力与个人素养不能够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就会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这就对我们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教育确实导致了很大一批学生在进入社会后,责任心不强,适应能力差,一旦遇到挫折,自己会措手不及,无法处理,频频跳槽。实际上,一个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同时要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和优秀的职业技能。从某种意义上讲,旅游企业发展的成败,旅游从业人员责任心是否强烈、工作态度是否热情,心理素质是否良好,沟通技巧是否完备,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等职业素养如何都是重要因素。 2.师资队伍结构建设不科学,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在我国旅游管理专业师资队伍比例构成中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只占到专业教师总数的15%左右。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大多未经过系统专业培训,很多教师所学专业也并非是旅游,大多是一边摸索教学一便学习。这种状况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改变,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无疑是先天不足。此外,实际教学脱离了我国旅游业发展实际,大多还是照本宣科,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无法改变。我国旅游业发展落后于发达国家,高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和手段相对更为落后,学生实操能力差,与社会旅游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3.学生基本操作训练明显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是实操性非常强的专业。实践教学对于旅游管理专业来说非常重要。但是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因为资源条件限制,无法让学生在实操方面做出更多的尝试。绝大部分课程都不得不纸上谈兵。另外,学校惯例是将最后一年定位学生实习的时间。这就陷入了学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2019年精选文档

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我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在培养目标、专业方 向设 置、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记忆、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导致培养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很难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因此,深化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引言 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要求旅游专业毕业生不仅要具备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史地文化知识,还要注重高尚的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养成。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模仿、轻创新,重理论、轻操作”的现象,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旅游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方向设置、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质量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旅游管理专业到底是培养具有深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门人才,还是培养具有深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通才”在旅游教育界一直存在分歧。目前,大多数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是“为旅游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这一目标定位使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不屑于做基层工作,眼高手低,频繁跳槽,很难安心于本职工作。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高校人才培养目标也必须相应调整。培养目标的设计首先应体现学科

性,旅游管理是与管理学、经济学、文化学、人类学、地理学、心理学和环境学等学科有着紧密联系的交叉性学科。第二,行业性。它是个应用性较强,而非仅仅偏重学科理论教育的专业。旅游行业需要专业理论知识扎实、通识知识渊博、实际操作能力强并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复合型专业管理人才。第三,宽适性。应在大工商管理学科背景下,加强旅游管理与整个服务业管理教学的共性设计,使其能够逐渐适应旅游行业、工商企业和其他服务服务业三个不同层面对管理人才的需求特征。我们认为,当前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际操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三、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 (一)课程体系的重新设计 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所在。 课程设置应考虑专业培养目标,根据高等教育特点,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和操作技能训练的有机统一。既保证必需的理论知识要求,又强调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特点,强化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 1.素质教育课程模块 基本素质教育课程模块由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课、人文科技基础课、语言与技能课、体育课等课程组成。使学生掌握政治、社会、体育、外语、计算机等各方面必备知识。素质教育课占总学的40%左右。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外语应用能 力要求较高,除开设“大学英语”外,还应开设“旅游英语”,或根据专业方向开设专业发展课程“酒店英语”、“旅行社英语”等,最好还应开设第二外语。此外,要加强计算机课程教学,要求学生掌握信息处理的一般方法外,还要学生能够灵活掌握运用计算机处理专业问题的能力。

课题申报模板:运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幼儿园教育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 【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运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幼儿园教育能力 的实践与研究 课题名称:运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提升幼儿园教育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平台幼儿园教育研究 申报级别: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课题 课题类别:重点课题 学科分类: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信息技术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课题设计论证 现状、意义、价值 现状与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成为当今社会每个公民的基本素质。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教育本身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的教育媒体的出现,引起了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飞跃。如今,信息化的教育手段也进入了幼儿园,但还是一个新的领域。而信息化的幼儿园综合管理平台为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三位一体化、为教育资源的多层次整合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这些新的信息技术对促进幼儿学习、发展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提升,还是一个新的尝试和研究。因此,通过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应用,探索适合幼儿发展的新型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以及对幼儿园课程评价,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价值: 在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下,运用数字技术可以为幼儿园教育评价提供管理支撑平台,建立完善的评估系统。数字平台可以使幼儿园的“师徒制培训”更开放,更好地实现由“一对一”到“多对一”的超越,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形成新时期“虚实结合”的合作性“师徒制”。 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的应用可促使教师不断的提升自我的信息

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改革实践与成效

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改革实践与成效 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改革实践与成效 河北经贸大学旅游学院积极跟踪国内外学科发展前沿,密切关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动态和现代产业发展实践,主动适应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需求变化,大力推进旅游管理类专业综合改革,创新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资源,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培养相融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一、旅游管理类专业发展状况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河北经贸大学旅游管理类专业教育始于1989年的餐旅专业专科教育,2002年开设旅游管理本科专业,2009年开设会展经济与管理本科专业,2012年开设酒店管理本科专业,同时,还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市场营销(旅游营销方向)等对口招生本科专业,2011年获得旅游管理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12年开始招生旅游管理硕士研究生,旅游管理类专业在校生规模1 500余人①。到目前为止,已向社会输送旅游管理类本科毕业生,达3 000余人,为旅游业发展特别是河北省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支持。 旅游产业是一个综合性强、关联性大的产业。近年来,旅游业发展迅速,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进一步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是适应人民群众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

调整的必然要求,2013年国务院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国民旅游休闲体系。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提出,到2020年境内旅游总消费额达到万亿元人民币,城乡居民年人均出游次,旅游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2015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促进旅游投资建设和旅游消费。国家加快旅游业改革发展,旅游教育迎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但是,旅游管理类专业普遍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 旅游管理类专业社会认知度低,严重影响着招生和就业。从全国高校的招生情况来看,旅游管理类专业普遍面临着招生压力。社会上对旅游管理类专业的认知存在一定偏差,有一种狭隘的观念认为学旅游管理就是做导游员,学酒店管理就是做服务员,在中国几千年“学而优则仕”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众多考生及考生家长不愿意报考旅游管理类专业,使原本社会需求量很大的旅游管理类专业成为不受社会欢迎的冷门专业,生源受到很大影响。同时,在高校实施按学科专业大类招生和允许自主转专业的条件下,旅游管理类专业学生存在不稳定现象,优秀学生的转出导致该专业学生整体质量下降,又制约着专业的培养质量和就业水平。因此,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研究 发表时间:2018-06-07T15:48:12.850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1期作者:樊倩[导读]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型的、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具有非常明确的行业指向性。 河南省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451450 摘要: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综合型的、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学科,具有非常明确的行业指向性。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旅游管理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和适应能力,能够专业快速地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其教学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可以将学生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灵活处理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并进一步检验和丰富理论知识, 使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换,真正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更好地服务社会。基于此,本文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进行分析。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 1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于2014年8月颁布,指出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旅游业的改革和发展,是适应人民消费和生产升级的需要,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这一指导再次确立了旅游业的重要地位,深化了旅游业改革和发展的意义。旅游业发展的核心是旅游人才,关键在于旅游教育。旅游企业对一线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需求逐年增加,这就要求旅游专业人员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综合基本素质和准确发展自己的目标,但目前旅游管理教学中缺乏实践性教学,理论和实践普遍较多,实践教学存在单一问题。旅游教学与用人企业的需求脱节,不符合国家对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型技术院校转型的要求,强调基础深厚、能力强、适应性强的素质教育是旅游管理的主要方向,必须加强专业教学的实践环节。旅游实践教学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和操作能力,还要使毕业生能够胜任网络环境下的旅游业管理。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强化。 2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现状分析 2.1教学目标不明确以及课程安排不合理 学校对学生的考量制度不完善,主要通过学分制来考量学生是否合格,过于注重课时量和平时的学分,没有从素质、技能、综合实践能力等方面明确考核标准以及细分目标。在实习过程中,只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没有考虑到学生独立制定旅游计划和管理技能的培养,而且现在学生的实习实践内容都是学校统一组织的,大批量的安排到旅游景区或者相关的企业进行学习实践,未能做到有针对性的划分,在实践过程中缺乏专业性的指导,没能做到理论用于实践中,往往都是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比较多。 2.2学校自建的实习地落后而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处于萌芽状态 由于学校资金有限、场地不足等问题导致了学校的实习基地落后,室内的模拟实习基地比如模拟餐厅、模拟酒吧等校内实训基地设备陈旧,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只能开展最基本的流程训练,达不到实习的目的和要求。而且校方与企业的合作还不成熟,很多企业是不愿意接受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实习,所以很难找到给学生找到一个长期的、固定的实习培训基地。 2.3实习单位与学校相互推脱责任 学校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实习,认为企业有责任和义务教学生相应的知识,应该严格按照他们的标准来对待实习生,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却不然,企业会觉得实习生又不是公司的正式员工,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她们身上,他们认为学生就应该由学校管理,企业没有义务教学生,仅提供一个实习的场所给学生而已。学校与企业两者互相推脱责任,往往会导致学生缺乏统一的指导,不能很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不能及时的解决在实习中遇到的问题。 3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的建议及措施 3.1重视课程设置,增加实践课程比重 目前,一些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出现应用性、实践性知识偏少,理论性知识偏多的情况。实践教学课程的滞后严重影响了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实践课程的建设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服务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更是为了让毕业生能够真正快速胜任与旅游相关的管理工作,同时也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一定要重视实践课程建设。按照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当增加实践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努力把实践教学落实到实处。课程的调整和重置决不能盲目进行,更不能流于形式。而应根据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安排实践课程。 3.2优化教师队伍建设 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需要一支能够满足教学需求的师资队伍。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实践教学需要调动校内外各种因素,其管理难度有所增加。这就需要组建一支不仅专业理论水平高,而且管理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然而,在现实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缺乏必要的业务背景和行业工作经历,致使教学内容与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目标不相符。因此,落实实践教学,培养合格旅游管理人才,就必须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搭建校企合作平台,让高校的教师能“走出去”,同时也能把企事业单位的优秀人才“请进来”。“走出去”:高校制定专门政策,鼓励专职教师深入旅游管理企业考察、调研,甚至可以直接参与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提高教师对实践的认知;同时,也可以鼓励教师考取茶艺师证、调酒师证、导游从业资格证等相关职业证书,鼓励和培养“双师型”教师。“请进来”:高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旅游相关行业中从业经验丰厚的专家、高管、资深职员等高级人才到校授课、作报告、座谈交流等,向学生介绍当今旅游业的发展状况、企业员工的成长历程,以及社会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等,使学生了解社会职业所需,提前做好职业规划,从而使学生更好地实现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 3.3改进教学方式,注重课堂案例教学 改进教学方式是落实实践教学的必由之路。传统教学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模式。这种教学只是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引导。而案例教学则可以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案例教学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还可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整理一些理论教学所需的业内典型案例。这些案例既可以是国内外旅游行业的经营管理实例,也可以是学生专业实习过程中遇到的真实典型案例。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会运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疑难解答、相互辩论、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注重教材与实际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真正做到学为行所用。 3.4强化校企合作模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