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晖先秦秦汉史史料学笔记

王晖先秦秦汉史史料学笔记

王晖先秦秦汉史史料学笔记
王晖先秦秦汉史史料学笔记

传说时代的专门性文献资料十分少,只有《尚书·尧典》《舜典》《皋陶谟》《益谟》《史记·五帝本纪》《世本》,《大戴礼记·帝系》《五帝德》等书篇。其他零星的史料也只是见于战国秦汉的文献之中,如《左传》《国语》《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礼记·礼运》《易·系辞》《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篇。

利用战国秦汉出土的古文献原貌来考证.先秦古书的真伪问题。如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西汉墓,出土《孙子兵法》十三篇,又出土《孙膑兵法》十六篇的残简,可证实《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都是存在的,传世的《孙子兵法》不为,在银雀山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晏子》《太公》及《蔚缭子》不伪。

利用出土文字及其上古汉语语法及其特殊虚词来判断古书的年代问题。例如,从西周春秋时期金文资料可知,利用这种特点可以断定《尚书》中的《商书》诸篇最后的写成年代是在春秋时期,时代不可能太早。

史料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是研究史料的源流价值和利用方法的学科,目的是从事史料的搜集、核勘、考证及其编纂,主要工作是史料的整理与鉴别,其以不同的价值、内容、学科性质、年代为标准。

史料学是有关历史资料研究的学问,其史料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四个方面:一、传世古文献史料。如十三经、二十五史、历史档案、地方史资料。二、出土的文字资料。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敦煌遗书等。三、考古文物等实物史料。如,古器物、古建筑、古迹遗址等。四、口碑史料。口碑史料又称口传史料,民间流传的历史传说、史诗。战国秦汉时期有关夏商周以及黄帝尧舜的传说史料十分多,实际上这是一种口碑史料,具有很高价值的史料,但需认真鉴别。

先秦秦汉时期史料学演变趋势:一、商代以前是以考古资料为主,古文献资料为辅。因为此时考古资料多,而且多为实物,可谓是第一手资料。而古文献资料则是后代根据传说时代记录下来的。历经千年传袭,难免丧失原味,应谨慎利用。二、西周春秋时期是以古文字资料(金文)为主的考古资料与古文献资料平分秋色的时代。有学者将古文字资料从考古资料中独立出来,考古资料、古文字资料、古文献资料三足鼎立的局面,或有学者将其称为考古资料与古文献资料的拉锯战时期,然而两者都应注意,不能偏废。三、战国秦汉以来,以古文献资料为主,考古出土的文物资料为辅。今天的史料又有了新领域音像资料、胶片、磁带光盘等新型的知识载体亦是将来宝贵的史料。

二重证据法提出背景。

一是针对当时的疑古思潮。疑古源于宋代,清代时期的政治形势,以及前朝理学影响,使得学者重考据,因而生质疑,于是清代古书辨伪风气日盛。三十年代达到高潮。梁启超、胡适、顾颉刚甚至提出“东周以上无信史”的观点。

二、清末大量新史料的发现。1、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建立甲骨学,按,孔子感叹“殷礼不足征”2、敦煌艺术的发现建立敦煌学,按,宋儒看不到的围巾隋唐时的古书抄本3、汉晋简牍的发现4、内阁大库档案的发现。王国维对此深有体会到,古来所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的古器物古文字之学。

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史记·五帝本纪赞》典雅纯正﹔文雅不俗。

继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之后,陈寅恪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三重证据法”,即在其《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里所讲:

“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异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国有之材料互相参证”

王晖在此基础上,将史学的研究方法概括为“一论三史料”,一论即史学理论与方法,三史料,一是地下出土文物文字及考古资料,二是古文献资料,三是外文中的有关史料(尤其是唐宋以来)。

就先秦史而言,一论则是文化人类学与社会人类学,三种史料:一是古文献史料,二是地下出土的文物考古及古文字资料,三是中外民族学资料。据此在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的基础上,提供视野更为广阔的理论模式和参照系统,对历史的解释更为合理。

两千年来,政治的需要形成独尊儒术的学风,于是经学的研究始终是学术热点。

我国史学研究经历“信古-疑古-释古”的历史。此种说法为冯友兰与1935年提出。

疑古学派产生的原因:一西方研究方法的引入,学术研究需要有怀疑的精神,封建时代的信古派没有怀疑精神。而是清代古书辨伪派的直接经验极其成果,如崔述。其学说表现为顾颉刚所谓的“层垒的造成中国古史观”,否定了以“三皇五帝”为中心的古史系统。

傅斯年认为应该把古史传说材料当作“间接材料”,把地下出土的文字材料当作直接材料。以直接材料去更正间接材料,一旦得到可信的材料,自然拿其做间接史料。

钱穆批评顾颉刚的古史观为“极端之怀疑论”,他认为“各民族最先历史无不从追记而来,故其中断难脱离传说与神话部分,若严格排斥传说,则古史无从说起”

20世纪70年代西汉马王堆三号墓帛书本出土,90年底啊战国中期偏晚期的《郭店楚墓竹简》,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西汉墓地。

史料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直接史料,未经他人传抄,修改或增加减损的材料,又称第一手史料,如金文、甲骨文、明清内阁档案。二是间接史料,《左传》《国语》经后代传抄,《世本》《殷本纪》,至于《周本纪》、《秦本纪》《鲁周公世家》《齐太公世家》,等《史记》中关于西周、东周的历史技术,则是作者根据《尚书》《诗经》《世本》《国语》《左传》等书编成,可视为第三手材料。但《史记》中《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等篇,所述缘故师弟啊历史价值很高,因为这些篇章所据史书多以亡佚,虽今日亡佚,然西汉时其书尚存。最可贵之处在于有关西汉时期的记述,其史料价值最高。

第一手材料虽然可信度高,但是内容范围较小,殷墟卜辞主要记述祭祀与战争,对政治、经济涉及甚少,周代金文多记赏赐,历史事迹较少。明清内阁大库档案,则像断烂朝报。

要了解分析直接史料,必须先熟悉见解史料,大量阅读见解史料,才能近距离接近直接史料。

中国远古时代神话与历史往往混而不分。以《山海经》为例,其既有神话色彩,然又保存十分原始的古史资料。这种神话与历史事实混而不分的现象,更需要用多重证据法以及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去分析并加以利用。

战国诸子学派书籍,成书年代在战国,然而其往往冠以历史上伟人的名字或称号,如《管子》、《晏子春秋》、《六韬》《伊尹》《皇帝书》《神农书》,其多为战国某一学派的书籍,只是抬出与自己学派有关的历史上的伟人,用来增强自己这一学派的号召力。书中所载人物事迹多为真实,然而其思想则倾向于成书时代所属学派的观点,如《六韬》反映战国中后期军事理论及其战略战术的兵书,《黄帝书》则反映战国中后期的的黄老思想,《管子》则是战国秦国稷下学派杂家思想的反映。

《周礼》反映的是西周春秋时期的官职名称、战国中后期的社会制度。该书应该是战国中后期学者综合西周和春秋时晋国、齐国、鲁国等国的官职而编成的一部带有理想化的书籍。表现为《周礼》的官职名称往往和西周以及春秋时期的一些官职相对应,然而《周礼》中官职的秩位与西周金文的差异甚大。因此,如果谈西周官职的官名、职责,可以引用《周礼》和西周金文互证,而分析西周官制的秩位、土地制度、社会组织形态以及户籍制度等,则千万不能依据《周礼》进行分析。

《山海经》是研究上古时代历史、地理及其神话方面的著作。《山海经》因其详细罗列山川河流、地形地貌、物产资源、方向里程等,古代学者认为其是夏禹治水后做成的历史地理书籍。

今本《竹书纪年》中有黄帝轩辕氏、帝挚少昊氏、帝颛顼高阳氏、帝喾高辛氏、帝尧陶唐氏、帝舜有虞氏、帝禹夏后氏均可参阅。

商代之前古史的研究,主要依靠地下出土的考古资料,这一阶段在考古学上,属于新石器及铜石并用以及青铜器时代早期的二里头文化时代。今年湖北出土《郭店楚墓竹简》《战国楚竹书》为思孟学派思想提供资料,然而其也反映了传说时代的历史事迹。

《世本》,又作世或世系。世是指世系;本则表示起源。是一部由先秦时期史官修撰的,主要记载上古帝王、诸侯和卿大夫家族世系传承的史籍。全书可分《帝系》、《王侯世》、《卿大夫世》、《氏族》、《作篇》和《居篇》及《谥法》等十五篇。司马迁的《史记》、韦昭《国语注》、杜预的《春秋经传集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张守节的《史记正义》、林宝《元和姓纂》和郑樵的《通志》都曾引用和参考书中内容。

世本一名最初是见于《周礼·春官·小史》中的:“掌邦国之志,奠系世,辨昭穆”。其中,系是指天子的帝系,而诸侯的世系则称为世本。而《世本》一书直到西汉末年时才经刘向校整后定为现名,后来在唐朝时为避唐太宗李世民讳,又一度改名为《系本》。

现代有学者因书中称赵王迁为“今王迁”认为此书是由战国末年的赵国人所作。成书年代约为秦始皇十三年至十九年(公元前234年—前228年),比《竹书纪年》要晚上六七十年。

我国古代神话资料较为稀少且不完整,出土的古文字资料则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资料,一、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不仅反映阴阳术数家天象灾异论思想,而且完整反映了神话宇宙起源说。二20世纪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三、出土湖北《云梦秦简》文字资料来看,其原型是牛郎多次抛弃织女的婚姻悲剧。四、《尸子》等文献记载“黄帝四面”的神

话,曾被孔子解释为黄帝派使臣于四方,70年代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帛书《黄帝书》则提供有关黄帝四面的神话传说,汉简中明确记述黄帝四张面孔,不过是宗庙中有四面的祭主之状。

新时期时代综述性参考文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1984年版,其内容分:(1)旧石器时代: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大荔人、丁村人的文化遗址介绍。(2)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山东大汶口文化、黄河上游的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

夏代史料与考古资料

1、夏代文献资料:《尚书》中的“夏书”部分,有《禹贡》《甘誓》两篇。《禹贡》记载禹治理洪水以及平定九州的历史,并根据土壤的肥瘠状况安排赋税徭役的情况。现在一般认为《禹贡》的成熟年代在西周时代,最晚不过春秋,因为其中有扬州进贡“厥篚织贝”,“贝”字金文从“帛”从“贝”,是本字,传说是带花纹的高级丝织品,西周金文中也说南淮夷负有向西周王朝进贡这种高级丝织品的义务与责任,由此可推知《禹贡》大概是参照西周制度写成的,当然也有可能部分词汇是在战国时代参合进去的。《甘誓》篇是夏后启因有扈氏反对启废除禅让而父子相继即天子之位,便兴兵讨伐有扈氏的战争誓词。王国维《古史新证》认为《禹贡》《甘誓》虽然“文字稍平易简洁,或后世重编”但是至少是周初人所作。

《史记·夏本纪》是研究夏代最主要的史料。因《殷本纪》所记录的殷商世系先王为殷墟甲骨文所证明,《夏本纪》所记先王世系也应可信。且其可能是依据《世本》等古籍文献编纂而成,此外引用《禹贡》《甘誓》,以及汉本《尚书》资料如《五子之歌》《胤征》等。

佚文是现代词,是一个专有名词,指的是失传或散存于古籍中的文章。

此外,先秦古文献中还引用《尚书·夏书》的有关佚文资料,如《左传》《国语》中,引述《夏书》中的一些散佚史料。

诸子中引用《夏书》中散佚资料比较多的有《墨子》,也是研究夏代文化的一重点资料。

汉戴德《大戴礼记》中有《夏小正》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将古代天文气象、时令气候及农事结合叙述的月令式著作,相传为夏代的遗书。现在普遍认为《夏小正》成书于西周以前。

《竹书纪年》记述了夏代帝王的世系、年数以及历史大事,特别是向当时征伐诸夷以及东夷向夏王朝称臣进贡的资料。

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所作,记载自夏商周至战国时期的历史。据《晋书·卷五十一》可知原书十三篇。竹书纪年是编年体史书,记载先秦时期的历史,与传统正史记载多有不同,对研究先秦史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竹书纪年又与近年长沙马王堆汉初古墓所出古书近似,而竹书纪年的诸多记载也同甲骨文、青铜铭文相类,可见其史料价值。

2、夏代与二里头文化

夏代最重要的考古遗址就是二里头文化遗址。现在考古学界一般承认二里头文化的一至四期都是夏文化。二里头文化重要的遗址有河南偃师二里头文化。

殷商时代

目前《尚书》中所见《商书》以及《诗经》中的《商颂》可能是商人留下来的文字资料,但从语言文字方面看,《商书》大概在春秋时期已经经过改写,因为所用文字语法显然是春秋时代的语言特征。然而,商代的史料主要还是包括殷墟甲骨文在内的考古文物资料。

1、《尚书·商书》资料:《商书》中有《汤誓》《盘庚》《高宗彤日》《西伯戡黎》《微子》,《汤誓》记载商汤伐夏桀的誓词。《盘庚》是盘庚迁殷时的诰词。《高宗彤日》反映商人图腾崇拜及周祭祭祀制度,彤日从甲骨文可知其殷墟出组卜辞中五种祭祀的方式之一。《西伯戡黎》反映周文王受命后,向东方殷人连连用兵,而殷人君臣却无可奈何的情况。《微子》反映殷王朝人心涣散,其文反映了殷王纣对天命虔相信的思想。

2、《诗经·商颂》五篇《那》《烈祖》《玄鸟》《长发》《殷武》

3、诸子及战国文献中所见的《商书》,有《说命》《钟虺之诰》《太誓》《孟子》中常见引用商汤征伐诸侯的《商书》

4、《史记·殷本纪》记述殷先祖从契开始一直到商末帝辛商王纣时世系的历史事迹。《殷本纪》中殷人先公、先王的世系继位情况,王国维根据殷墟甲骨文证明,该篇除了个别有倒置外,基本上是实录。地下资料与地上的文献资料可以相互佐证。

5、《尚书》中《周书》部分反映商代的资料。《周书》中,反映周初统治者主张总结吸取商王的教训,成为我们了解商代社会的有效途径。《尚书·君奭》提供了商代成汤、太甲、太戊、祖乙、武丁时代的重要辅助大臣的资料。

6、古本《竹书纪年》中的商代史料。

7、《楚辞·天问》中反映的商代史料。

商代的考古资料

1、商城遗址与二里冈文化

2、殷墟文化又称小屯文化,在今河南安阳市西北部的洹河两岸,是殷王盘庚至商纣王之间的商代后期都城所在地。殷墟文化的参考资料有胡厚宣的《殷墟发掘》,李济《安阳的发现和发掘记事迹商代古都的复原》,文物出版社《殷墟妇好墓》。

商代甲骨文资料

殷墟甲骨文发现于1899年,以前为止血的龙骨,精于金文和大小纂的金石学家王懿荣最初发觉的。

根据殷墟甲骨文的内容可知,大部分都是商王占卜的记录,反映商王询问每天的活动及未来吉凶情况,此类卜辞称为“王卜辞”,还有反映王子、妻妾的“子卜辞”和“妇卜辞”

殷墟甲骨文卜辞的内容主要为祭祀祖先和战争,反映商代“国之大事,在戎与祀”的情况。此外,还有田猎、农业生产、出游、嫁娶、疾病、做梦等。

完整的甲骨卜辞包括四个方面:1、前辞:关于卜问的时间、地点、贞人(贞人是一种商朝时期官职名称,掌用龟占卜。甲骨卜辞中“贞”上一字。)。2、贞辞:问辞,记贞卜的事情,即向龟甲陈述所要询问的问题。3、占辞:占卜人或王或权臣更具卜兆所作的吉凶判断。4、验辞:事情过后看占辞是否应验。

甲骨文的主要内容:1、祭祀祖先2、战争3、农业生产4、天文气象5、田猎、渔牧6、疾病、做梦、婚娶。

甲骨文等古文字结构形体对研究上古社会生活的史料价值:于省吾先生指出:“中国古文字中的某些象形字和会意字,往往形象的反映了古代社会活动的实际情况,可见文字的本身也是很珍贵的史料”,其归纳为以下几种:人身的蹂躏,如尼字;捆缚,如羌、讯字;囹圄,如执字,还有肉刑,劓、火刑,烄;陷人以祭等,于省吾从甲骨文字形结构分析商代刑杀百姓的历史事实,值得我们借鉴其以文字形体结构的特点作为第一手史料去分析古代社会方面。

1、古代建筑,从甲骨文、金文的形体结构上可以窥探到商代住宅的建筑结构样式。如宗、家等字。

2、战争刑罚,如伐、县字

3、社会生活。如祭、弃。

殷墟甲骨卜辞著录书及其研究书籍介绍。

早期甲骨著录有刘鹗《铁云藏龟》,著录卜辞的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殷墟书契后编》《殷墟书契续编》《殷墟书契菁华》。

甲骨文著录且有甲骨文考释的有孙诒让根据《铁云藏龟》编的《契文举例》,罗振玉《殷墟书契考释》,王国维《戬寿堂所藏殷墟文字考释》,商承祚《殷墟文字类编》,郭沫若《卜辞通纂》

董作宾《殷墟文字甲编》《殷墟文字乙编》,胡厚宣与郭沫若合作完成《甲骨文合集》,其为殷墟甲骨文资料的总汇编,故称为“合集”

字典、文字考释与刻辞类纂类工具书:徐中舒主编《汉语古文字字形表》,在该书中作者将甲骨金文以及简帛文字都加以收集,分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和春秋战国文字。春秋战国文字包括简帛文字、侯马盟书、玺印文字、货币文字与陶文。徐中舒主编的《甲骨文字典》

周原甲骨文。1977年陕西省岐山县凤雏村发现周人卜骨。这批甲骨文内容涉及文王、武王、成王时代的社会生活,如祭祀、田猎、征伐等活动,是研究先周及周初社会特别是殷周关系的资料。有关周原甲骨文的研究资料可以参看王宇信《西周甲骨探论》

商代金文。商代金文资料不如西周春秋时期的资料,表现为数量少,字数不多。研究成果有社科院的《殷周金文集成》胡厚宣、杨树达、唐兰、陈梦家、李学勤、林沄、裘锡圭、宋镇豪。

西周春秋时代

章学诚“六经皆史”,因先秦时期文献较少,为数不多的史书,如《春秋》及其三传,《战国策》《竹书纪年》《世本》外,文学总集如《诗经》《楚辞》,古称子类今称哲学门类专著的诸子,如《论语》《孟子》《荀子》《墨子》《韩非子》《孙子兵法》《老子》《专制》皆可视作历史学的史料。此外,相当于今天政治社会学的范畴的《仪礼》《尚书》《礼记》《孝经》,今天词典性质的《尔雅》亦可作为重要史料。

当下研究西周春秋历史所依据的文献资料,主要是十三经。其为汉以来的儒家经典。

西周春秋古文献书籍

1、《尚书》。汉文帝命晁错前往秦博士伏生受学《尚书》,因其书为汉代隶书草就,故称《今文尚书》。《尚书·周书》的史料内容及其价值。《牧誓》记载周武王伐商时的誓词,是春秋时人根据传闻追记而成。周初八诰《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多方》。《大诰》是周成王、周公对诸侯及大臣宣布征讨武庚及管叔蔡叔的诰命,为研究该时期政治形势的史料。《康诰》对康叔的诰词,对殷民的统治政策要,明德慎罚、敬德保民。《酒诰》周公对康叔的诰命,主要是戒酒。《梓材》推行德政。《召诰》《洛诰》是成王、周公、召公之间的问答之词,反映周初营建洛邑的重大史实。《多士》反映周初周公为首的姬周统治集团的统治思想的重要史料。《多方》是周公以成王命对殷民及东方诸方国发布的诰命。是研究周人与被征服殷人及方国关系的重要史料。

清人整理尚书以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

2、《诗经》最早的诗歌总集,本为文学作品,然章学诚《文史通义》中说“六经皆史”。诗经乃周王室乐官在西周早期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年期间采集,后经孔子编选删订而成。分风雅颂三部分,有305篇,风主要为各诸侯、地方的民歌,雅分大小雅,共105篇。颂分周颂、商颂、鲁颂,共40篇,是周王室、鲁国及宋国宗庙祭祀先祖的乐章。《诗经》的史料价值分一下几方面,《风》是反映西周春秋时期下层贵族和平民阶层社会生活、思想愿望的史料,对研究西周春秋社会生活史的研究十分重要。共160篇。《雅》是宫廷王室及京畿一代的歌乐。雅释作正。《小雅》主要反映士大夫生活及其思想感情。《大雅》反映朝廷与贵族上层卿大夫的生活与思想。《颂》是宗庙祭祀所采用的诗篇。

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出土《诗经》竹简,是目前最早的《诗经》抄本。

2001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马承源主编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孔子诗论》,内容包括四方面,一是概述《讼(颂)》、《大夏(雅)》、《少(小)夏(雅)》、《邦(国)风》。《孔子诗论》基本上是孔子弟子就孔子传授《诗经》内容的追记,向我们提供了孔子向弟子讲授《诗经》的重大空白。《孔子诗论》的作者应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子夏。

《诗经》有十三经注疏本,为毛亨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

《周易》简称为《易》《易经》,有经上下两篇,十翼10篇,传说伏羲创造八卦,周文王重卦而为六十四卦,前者可疑,后者可信。周易本为占卜书籍,后经儒生附会成阐释阴阳家哲学思想的经典,并赋予了神秘的色彩。周易卦爻辞应是商末周初所作,其中有许多有价值的史料。其价值在于反映殷末周初周人希望革命的辩证思想。易有简易、变

易、不易之分,然其书反映了变易的思想主张。

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市场购买的战国楚竹书中有战国时代《周易》,此书是迄今为止所见最古的《周易》本。

1973年至1974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周易》,较今本较为完整。

《左传》本名《春秋左氏传》,后简称左传,编年体。《左传》成书年代,旧时认为其为于孔子近于同时的左丘明所作。近代研究《左传》较有影响的是徐中舒与杨伯峻。徐中舒推测成书年代为公元前375年至351年,杨伯峻则推测为在战国前期与中期附近。王晖的看法与杨伯峻的观点近似,即战国前期后半段或中期前半段的一位儒者所作。

左传虽成书于战国前期后半段或中期前段的时间,但许多材料却直接来自春秋各国史官所记的原始资料。此点由左传中所用的语言文字可证实。

左传与春秋虽均为编年体的断代史,但一般认为前者是为后者作传,但前者的史料价值远高于后者,春秋以鲁国为中心,兼记他国,但《左传》则详记其他诸大国历史。《春秋》偏重于鲁国国君的活动,并偏重于政治军事活动,而左传则广泛涉及到诸国的社会生活各方面。且春秋限于春秋时的史实,而左传则常常追溯到春秋以前的古史。

关于左传专门性研究的著述,清人用力最大的当推清初顾栋高所撰《春秋大事表》

春秋为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断代史,开创编年体的先河。记录了隐公元年至哀公十四年的史事。

《春秋》是孔子根据周王室和鲁国的史记编纂而成。孔字只是对《春秋》起到了删削增补的修订作用。

《公羊传》与《榖梁传》二者主要是对《春秋》字词及含义进行阐释,即所谓对“微言大义”的挖掘,史料价值不大。《春秋公羊传》重点论述尊王攘夷,特别强调大一统,阐发所谓的微言大义。《榖梁传》也强调尊王攘夷,但同时强调君臣关系,具有一定的法家倾向。虽二者的史料价值不大,但在有些地方对《左传》进行了补充。

《国语》是一部与左传地位相当的有关春秋时代历史的重要史料,过去称之为《春秋外传》。宋以前学者称之为左丘明所作。现代学者认为它是各国之“语”,不是一人一时所作,是汇编类的史书。《春秋》为记事,《国语》为记言。即所谓“左史记事,右史记言”。

《国语》的成书年代,学界尚无一致看法。笔者认为《国语》上记西周穆王犬戎之时,下至韩赵魏灭智伯之时。历时约500年。成书年代与《左传》同,应在战国早期与中期之间。

《国语》共21卷,其中以《晋语》最多,为9卷。而且也矣《晋语》史料价值最高,时代最早。

《国语》的注本为三国吴人韦昭的《国语解》是今通用本。

《逸周书》共10卷,原71篇,阙11篇,有目却无正文,实际上只有60篇。《逸周书》中史料价值最高者当属《世俘》,应为当时周武王克殷后所作,其用牲制度,祭祀制度皆与成王之后完全不同。

现代很好的注释本是黄怀信、张懋镕、田旭东等人的《逸周书汇校集注》

《大戴礼记》中所记孔子、曾子等思想言论的篇章最多,是早期研究早期儒家特别是曾子思想学说的可贵资料。

《穆天子传》,其属于西晋太康二年在汲冢竹书,盗发魏襄王墓而得。其记载周穆王出游西方,所记周穆王回见西

王母并赋诗唱和可与古本《竹书纪年》呼应。根据其所用语言文字的特点来看,写成年代应在战国时代。

《周礼》全书42卷,分六篇,分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东莞司空。《周礼》原名为《周官》又名《周官经》,刘歆改名为《周礼》。根据语言文字方面可知其书成于战国时期,但材料来自西周春秋时期。该书中许多官员之名与出土的西周金文资料常常吻合,研究西周官制可参考《周礼》一书。但其所言官职的秩位与西周金文中差异较大,大概是战国时人参考西周、春秋时的资料并结合作者的理想,以及战国时的制度而做成。因此,《周礼》中所言各种制度,尤其是土地制度、户籍制度与官爵等秩等不大可信,只能看作是战国人的设想及战国时期各种制度的反映。

《考工记》是春秋后期齐国官书,反映春秋时期手工业的状况及工艺水平,是先秦时期古代科技史的重要文献。

《周礼》的注本,清人孙诒让《周礼正义》为最好最全的注本。

《仪礼》成书春秋时代,孔子采集周王室与鲁国即将失佚的礼仪编纂而成的,用作教授子弟的教材。周代礼仪繁琐,以致《汉书·艺文志》中有“礼经三百,威仪三千”

《仪礼》与《礼记》不同,《礼记》分析礼仪的意义与作用,而《仪礼》将礼仪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仪式。礼为规章制度,仪为仪态行为。因此,其书是研究西周春秋时代礼乐制度及其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史料。

《礼记》记是儒家经书经文而言,是对经文的解释说明。

《管子》,《汉书·艺文志》将其列于道家,《隋书·经籍制》之后均列入法家,近现代学者认为其成书于战国时代。可能出自稷下学派的学者之手,内容涵盖儒、道、法、兵、农、阴阳六家言论思想,可谓是杂家。

《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所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研究先秦思想特别是早期儒家和孔子思想最主要最可靠的资料。

《晏子春秋》是以短篇故事的形式来技术晏婴相齐景公的史迹、言行和思想,可作为研究春秋晚期齐国历史特别是晏婴的参考资料。过去有学者认为《晏子春秋》为伪书,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有《晏子》竹简。成熟时间为战国晚期,作者为齐国学者。

《司马法》编著于战国中期齐威王时期,其并非专记一人之兵法一人之思想,而是战国中期以前司马兵法的集大成之著述。

《世本》可能为楚汉之际的学者整理修订,其书的性质主要是记载黄帝至战国帝王诸侯及卿大夫家族世系、谥号、名号。

《越绝书》以记吴越历史为主,时代自尧、舜、禹商、西周直到春秋晚期,而以叙述春秋晚期的历史事实为主。书中《记宝剑》所讲兵器的发展史与现代考古学吻合,表明其传说资料虽晚,但有历史根据。

《吴越春秋》东汉赵晔所撰,其将各种古书及传说中的有关吴越的事迹集中并加以叙述,虽近于“小说家言”,然而史料丰富,对正史有补充效果。

《古史考》三国时蜀国谯周所撰,其书主要是历史考证,为补充《史记》所载先秦史料不足之缺憾而广为搜集古文献而成,是研究先秦史重要参考书。

《帝王世纪》晋皇甫谧撰,为技术帝王世系、年代、史记以及有关典章制度方面的书籍。跨度为开天辟地到三皇到曹魏。其价值点自傲与有关对传说时代的历史记载,以及天文星野、都邑、垦田、户口等,是诸多考古文献所阙而不载的,值得我们重视。

《路史》南宋罗泌所撰。《绎史》明末清初马骕所撰。

西周春秋时期金文及其它考古资料

1、西周时期重要的金文资料:西周金文中的不少铭文记述了西周时期政治、军事以及诸侯分封等等大事件。西周金文记述了西周时期周王室已有固定的军队编制,如南宫柳鼎铭。有关西周时期战争征伐方面的情况,如西周早期的小盂鼎铭文。禹鼎铭文记禹率领西六师、殷八师伐南淮夷而获胜的战争,都有助于西周历史的研究。西周金文反映南淮夷与其他诸侯方国一样,负有向成周交纳贡赋的义务,若不交纳,周天子则派兵进行征讨用刑。有关西周赐土赐民的分封制、土地交换买卖、土地纠纷等资料在西周金文中常见到。记载贵族阶层因事功而授封采邑。反映周王通过册命周王室主要大臣之佐,或者册命公侯伯的左右大臣的册命仪式,来达到控制诸侯方国及周王室主要大臣的目的。此外,西周金文也为我们提供了有关西周年代学与族谱谱牒方面的宝贵资料,最有意义的器物是周恭王时期的墙盘铭文。

20世纪到21世纪初期在西周政治中心区,即古之所谓周王幾之内,发现最大的青铜器群有六处。一是1929年洛阳一带的西周青铜器群,主要是研究周初历史的资料。二是长安一带的丰镐遗址区的西周青铜器群,1961年,属于殷文化类型。三是陕西扶风岐山一带的周原地区的西周青铜器群,此地乃是周人发祥之地,又是西周贵族群居之地,出土青铜器甚多。其为西周晚期经济翟海或正在动乱之时挖掘而窖藏的青铜器。四是90年代以来在山西曲沃县曲村北赵村难天马的西周青铜器群。其中有晋侯苏编钟,给西周年代学及月相研究提供了十分可贵的史料。五是陕县上村岭虢国目的的西周青铜器群。六是2003年元旦字陕西省眉县发现的西周青铜器窖藏。

考古发现具有铭文的青铜器资料对西周王幾之外个诸侯国的研究,亦有不少资料。一、宝鸡弓鱼国目的。弓鱼国遗存与西周时西南、西北地区的青铜文化联系密切,表现了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之间的联系,反映了古国古族的民族关系与文化交流。二、北京琉璃河燕国国君目的及其青铜器群。1986年北京房山琉璃河出土的克罍、克盉,其铭文记述了周初燕国分封的重大史事,可证明燕国第一代君主便建都于北京一带。三西周曲阜鲁国古城。1977-1978年子啊曲阜发掘了曲阜鲁国古城。发掘者认为此为西周初年鲁国第一代鲁侯伯禽受封的曲阜故都。基于此可以了解西周鲁都的布局,根据其墓制及随葬品的不同,提出土著居民与姬周文化及族属存在的差异,对研究西周墓葬制度及其多元文化的关系很有帮助。

西周青铜器的特点,继承了商代雄浑、厚朴、繁华的纹饰特点,往往显现出一种神秘诡异的带有深化动物的花纹。西周青铜器的特点:铭文增长,内容多样。西周中期种类变化较大,酒期类减少或消失。乐器增多,纹饰简化。遒劲

雄浑的字体风格逐渐消失,而字体整齐划的玉箸体出现。西周后期,文字完全整齐划一,行款行列较为规整。

春秋时期出土重要文字资料及考古遗址

1、安徽寿县蔡昭侯墓出土文物,揭示了蔡国的衰亡史及与吴国的交往,是研究春秋末期吴楚及此熬过历史的史料。

2、春秋秦都雍城遗址,对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秦国公室墓葬制度及其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有很大帮助。山西侯马出土的春秋晋国赵氏家族盟书。其像是春秋末期晋国赵氏家族内部的盟书。

3、湖北随县曾国曾侯乙墓有铭青铜器群,其时代为春秋至战国早期。

金文著录书籍简介

于省吾在其《商周金文录遗·序言》中讲到:“商周师弟啊的青铜器铭文虽篇幅较小,却都是真实的具备了当时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史影,如果先通过文字上的考证,体会各个铭文的意义,再做综合性的研究,结合遗迹与遗物,结合契文与文献,相互证发,有些铭文还有年月日可稽,这就能填补商周史大部分的空白,是最新鲜最可靠不过的宝贵资料”。

青铜器的研究开始与北宋时代。最早开创金石学的是宋仁宗时期的刘敞,其《先秦古器记》提出研究古代器物之法,是中国古代最早的金石学专著。元明时期金石学曾一度衰退,然而至清朝时期,再次复兴,清初有顾炎武的《金石学文字记》,清末的吴大澂《说文古籀补》,孙诒让《古籀拾遗》,罗振玉《贞松堂集古遗文》,《三代吉金文存》该书收集了民国时期至20世纪30年代初传世青铜器的铭文资料,凡甲骨金文、简牍、石刻、货币、金印陶文、碑帖等,此书是20世纪30年底啊质量较高的金文合集。对该书的补充有孙稚雏的《三代吉金文存辨正》一文。

中国社科院《殷周金文集成》中华书局1994,收录器件多达万件,为目前收录金文集录最多最全的书。

对西周春秋金文文字考释的著作: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郭沫若、李学勤、张懋镕、马承源。

青铜器铭文资料索引式的工具书有孙稚雏《青铜器论文索引》

从考古学对青铜器的实测、纹饰器型、铭文释义及其考证研究的有容庚。

春秋除金文、侯马盟书外,还有石刻文字,如唐代出土秦石鼓文。

春秋战国时期专门性的史学著作种类不少,而且不限于春秋一类,时史著大致可分为四类:春秋类、世系类、古史志类、记言体史记类。“语”与“训典”为春秋战国时期的记言体史著。

战国秦朝时期的古文献资料

1、《战国策》即战国时期士阶层的策略与说辞,也就是士大夫阶层游说国君的说辞,或为互相辩难时所言治国思想及政治军事策略。有些学者根据其说辞的性质或国别编订成书简,给游说之士提高学习揣摩的资料。刘向将这些皇室中秘所藏的简册编校成书,取名为《战国策》,并按照国别分次排列,共有十二国别。但刘向编订的《战国策》内容并未将战国时诸国策士的策略全部囊括无疑,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发现这种策士的说辞及策略言行,主要是记载战国时期纵横家苏秦等人的书信、说辞的古佚书,由整理者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共27章,其中有113

与《战国策》及《史记》的文字相同。其它16章则为《战国策》所无的古佚书,是刘向等学者子啊皇室中秘所未曾见到的,这是研究战国历史的新资料。杨宽根据该帛书改写成了《战国史》,他说,今本《战国策》所在张仪、苏秦游说的史料,真伪参半。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其中第一部分我们可以据此鉴别《史记》和《战国策》中有关苏秦史料的真伪。《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最主要的史料,其价值在于:从周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到秦二世元年,即前209年。《史记》在写这期间的史料,主要是依据《战国策》。

2、《墨子》相传为墨翟所作,其书中确有墨翟作品,也有墨子弟子的作品,是研究战国军事战争特别是战争防御技术的重要资料,《墨经》是研究逻辑学、哲学认识论即科技史的最宝贵的资料。相关的近代考古,有1957年河南信阳长台山1号楚墓出土楚简《墨子》。《墨子》注本最好的是清人孙诒让《墨子间诂》,现在收录于《诸子集成》。

3、《庄子》战国中期庄周及其弟子所作,是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主要著作。认为世界的本源是道,道是神秘而不可知的精神实体,其认识论是相对主义和不可知论,主张虚无主义的人生观,主张绝圣弃智,毁弃一切物质文明,回到原始社会人畜不分的原始社会,并揭露批判了统治阶级的残忍和各种社会阴暗面,对儒家倡导的仁义理智以及法家的刑法都进行了批判。《庄子·天下》与《荀子·非十二子》一起呗学者视作研究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学术史的重要资料。

4、《商君书》是研究战国法家学派思想的代表作,记述了战国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言行,有学者认为是战国末期秦国法家托名商鞅所作,但大部分是研究商鞅思想与事迹的重要史料。

5、《孟子》是孟子弟子所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局,是儒家的史料,其中所涉及战国中期的许多历史材料《孟子》

所传说时代的资料,尤其是三代及尧舜禹时代的资料,该书史料价值有二,一是关于周代制度、土地制度,尤其是井田制较为丰富,二是记述实行禅让制的尧舜时代及由禅让制向世袭制转变的古史传说。

6、《荀子》是先秦大儒之一,其书来自荀子及其学生之手,是先秦思想学术史的重要史料。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贵族,荀卿弟子,是战国末期法家集大成者,西汉刘向时校订中秘书籍时把韩非一生所写的十万字编订成书,定名为《韩子》,唐代时为区别韩愈的《韩子》,改韩非的书名为《韩非子》。

8、《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或《吕子》是战国末年秦国相国吕不韦纠集其门客而写成的一部包含多家思想的杂家论著。《吕氏春秋》与西汉刘安纠集门客而为《淮南子》相似,但《吕氏春秋》作于秦始皇焚书之前,所见古书更多,有许多是先秦古书的佚文,因此《吕氏春秋》是一部战国晚期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学案

第2讲秦汉时期的经济与思想文化 主干梳理巧点妙拨 一秦汉时期封建经济的初步发展 1.农业 2.手工业 3.商业发展

二“焚书坑儒”——儒学的重大挫折(人民版) 三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1.董仲舒的新儒学 [图画证史] 汉代二牛抬杠的耦犁

[图示总结] 古代农业和古代手工业的关系 [概念阐释]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商业贸易路线。从运输方式上分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自中国西部通过中亚和西亚,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海上丝绸之路则以中国东南沿海为起点,经东南亚、南亚、非洲、最后到达欧洲。丝绸之路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文明交流的主要道路。 [微点拓展] “盐铁官营”政策 “盐铁官营”政策是中国封建社会政府为打击富商大贾、增加财政收入而实行的对盐和铁的垄断经营政策。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汉武帝时加强,此后历朝历代不同程度地都加强了盐铁专卖。 [问题探究1]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在本

质上是相同的吗? 提示:“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通过和平手段实现。 3.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作用。 (3)对学术文化:一方面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对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钳制作用;另一方面,尊儒又提倡文化教育,提高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作用。 (4)对主流思想: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四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 1.纸的发明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
《秦汉史》期末考试 新 1
班级:默认班级 成绩: 78.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分
?
A、
郡县制
?
B、
州县制
?
C、
省县制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分
?
A、
西汉末年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分
?
A、
豪强
?
B、
王嗣
?
C、
庶民
?
D、
循吏
正确答案: A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分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分
?
A、
国王
?
B、
天子
?
C、
国民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分
?
A、
秦国
?
B、
齐国
?
C、
燕国
?
D、
赵国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超星学术

超星学术视频简介

超星学术视频简介

超星学术视频 “大学者,非大楼之谓,乃大师之谓也”——梅贻琦 超星学术视频——学术泰斗引领读者解读文学、探寻历史、感悟艺术、博识百家。 超星学术视频——数字化所有名师,天下名师皆我师 一、超星学术视频简介 超星学术视频邀请国内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学术权威,通过影像技术将他们多年学术研究成果系统地记录、保存并传播。突破地域的限制,与全国广大师生共享,并将这些学术界名家推向校园、推向社会。 超星学术视频目前囊括了工学、理学、哲学、法学、经济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等系列,目前参加拍摄的名师、专家学者已经达到700余名,拍摄完成学术专辑上万集,讲授形式包括:课堂教学系列、专题讲座系列及大师系列。每个系列的选题和授课名师均由专业的学术委

员会精心策划并挑选,有力的保障了所有讲座的权威性、学术性和前沿性。 超星学术视频与知名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开辟获取知识的新途径。 专家面对面讲授、学术一对一传递——尽在超星学术视频。 二、 部分领衔名师简介(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 杨振宁:美籍华人,著名理论物 理学家,与李政道提出宇称不守 恒理论, 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 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 余英时:被历史学界誉为“我们 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中国历史学 家”。现任普林斯顿大学讲座教 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2006年获得具有人文学界诺贝尔 奖之誉的“克鲁格人文与社会科 学终身成就奖”。

? 张首晟:斯坦福大学物理系教授, 提出“量子自旋霍尔效应”新理 论研究,被纳入《科学》杂志2007 重大科学发现之一。 ? 沈祖炎: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同济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国家土木工程防灾重点实验室主任、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及评估委员会主任、美国结构稳定研究委员会委员、国际桥梁与结构协会钢木结构委员会委员等。现为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薄壁型钢轻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钢结构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钢结构协会结构稳定与疲劳协会副理事长、上海金属结构行业协会副会长等。 ? 邓起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名誉主任。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地震学会理事、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

王晖先秦秦汉史史料学笔记

传说时代的专门性文献资料十分少,只有《尚书·尧典》《舜典》《皋陶谟》《益谟》《史记·五帝本纪》《世本》,《大戴礼记·帝系》《五帝德》等书篇。其他零星的史料也只是见于战国秦汉的文献之中,如《左传》《国语》《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礼记·礼运》《易·系辞》《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篇。 利用战国秦汉出土的古文献原貌来考证.先秦古书的真伪问题。如山东临沂银雀山一号西汉墓,出土《孙子兵法》十三篇,又出土《孙膑兵法》十六篇的残简,可证实《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都是存在的,传世的《孙子兵法》不为,在银雀山西汉墓葬中出土的《晏子》《太公》及《蔚缭子》不伪。 利用出土文字及其上古汉语语法及其特殊虚词来判断古书的年代问题。例如,从西周春秋时期金文资料可知,利用这种特点可以断定《尚书》中的《商书》诸篇最后的写成年代是在春秋时期,时代不可能太早。 史料学是历史学的辅助学科,是研究史料的源流价值和利用方法的学科,目的是从事史料的搜集、核勘、考证及其编纂,主要工作是史料的整理与鉴别,其以不同的价值、内容、学科性质、年代为标准。 史料学是有关历史资料研究的学问,其史料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四个方面:一、传世古文献史料。如十三经、二十五史、历史档案、地方史资料。二、出土的文字资料。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文字、敦煌遗书等。三、考古文物等实物史料。如,古器物、古建筑、古迹遗址等。四、口碑史料。口碑史料又称口传史料,民间流传的历史传说、史诗。战国秦汉时期有关夏商周以及黄帝尧舜的传说史料十分多,实际上这是一种口碑史料,具有很高价值的史料,但需认真鉴别。 先秦秦汉时期史料学演变趋势:一、商代以前是以考古资料为主,古文献资料为辅。因为此时考古资料多,而且多为实物,可谓是第一手资料。而古文献资料则是后代根据传说时代记录下来的。历经千年传袭,难免丧失原味,应谨慎利用。二、西周春秋时期是以古文字资料(金文)为主的考古资料与古文献资料平分秋色的时代。有学者将古文字资料从考古资料中独立出来,考古资料、古文字资料、古文献资料三足鼎立的局面,或有学者将其称为考古资料与古文献资料的拉锯战时期,然而两者都应注意,不能偏废。三、战国秦汉以来,以古文献资料为主,考古出土的文物资料为辅。今天的史料又有了新领域音像资料、胶片、磁带光盘等新型的知识载体亦是将来宝贵的史料。 二重证据法提出背景。 一是针对当时的疑古思潮。疑古源于宋代,清代时期的政治形势,以及前朝理学影响,使得学者重考据,因而生质疑,于是清代古书辨伪风气日盛。三十年代达到高潮。梁启超、胡适、顾颉刚甚至提出“东周以上无信史”的观点。 二、清末大量新史料的发现。1、1899年甲骨文的发现建立甲骨学,按,孔子感叹“殷礼不足征”2、敦煌艺术的发现建立敦煌学,按,宋儒看不到的围巾隋唐时的古书抄本3、汉晋简牍的发现4、内阁大库档案的发现。王国维对此深有体会到,古来所学问起,大都由于新发现。有赵宋古器出,而后有宋以来的古器物古文字之学。 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文不雅驯,荐绅先生难言之。《史记·五帝本纪赞》典雅纯正﹔文雅不俗。 继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之后,陈寅恪在其基础上提出了“三重证据法”,即在其《王静安先生遗书序》里所讲:

超星尔雅秦汉史答案超全版

如果找答案直接使用WORD查找功能就好,只需要打入题干中几个字便可尔星泛雅 一、单选题(题数:50,共50.0 分) 1下列选项中,属于秦汉社会的特点是()。(1.0分)0.0 分 A、 家族群居性 B、 小家庭性 C、 非宗法性 D、 宗法性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2从()开始,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开始疏远。(1.0分)1.0 分 A、 孔子时代 B、 孟子、庄周时代 C、 老子时代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 3贵族和平民的差异被()削弱了。(1.0分)1.0 分 A、 隋唐时期 B、 唐朝时期 C、 宋朝时期 D、 秦制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4与其他乱臣贼子相比,王莽篡党夺权的特点是()。(1.0分)1.0 分 A、 严重失去民心 B、 手段温和 C、 非常得民心 D、 手段残忍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C 5汉代时期的五铢钱因为()的原因而对今天的收藏界来说卖不上价。(1.0分)0.0 分 A、 铸钱所用材质廉价 B、 工艺简单 C、 历史时间短 D、 发行数量大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A 6法家制度主张,在()面前人人平等。(1.0分)0.0 分 A、 权利

B、 皇上 C、 法律 D、 法制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C 7()是秦汉时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1.0分)1.0 分 A、 关东 B、 关中 C、 关南 D、 关西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8()不仅将首都迁至北京,而且在南京还留有模拟政府。(1.0分)1.0 分A、 明代 B、 宋代 C、 唐代 D、 清代 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 9明清时代的家族观念是()。(1.0分)0.0 分 A、 家族散居 B、 小家庭 C、 大家庭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正确答案:C 我的答案:B 10中国历史上第二度出现大城市崛起的时间是在()以后。(1.0分)1.0 分A、 元朝时期 B、 明朝时期 C、 秦汉时期 D、 唐宋时期 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 11汉武帝之后的两千年里,历史基本的状态是()。(1.0分)0.0 分 A、 儒表道里 B、 法表儒里 C、 道表儒里 D、 儒表法里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办审核批准,我校获得了中国古代史硕士学位授予权,并于2004年开始正式招生。与其他高校同类专业相比较而言,本专业更侧重中国古代社会中的民族问题,包括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民族和民族关系等。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水平创新人才。 专业学习要求:经过三年系统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中国古代史(断代史)研究的能力。具体是:(1)具有阅读古籍并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运用的能力;(2)能够利用史料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3)掌握撰写史学论文的基本能力;(4)为攻读博士进一步深造奠定扎实的史学基础。在专业学习的同时,特别鼓励学生大量阅读专业性和理论性著作、论文,掌握国内外前沿研究动向,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和素养。 就业目标:可胜任相关的教学科研、新闻出版及党政事业等工作,或为攻读更高一级学位打下坚实基础。 三、授予学位:历史学硕士 四、研究方向: 1. 秦汉史 2. 隋唐五代史(含敦煌学) 3. 清史 4. 中国古代经济史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 按高等学校有关研究生教学计划进行。本专业的培养方式,一方面按照国家其他高校同类专业进行培养,同时考虑到民族院校的特点,本专业虽然是中国古代史,但有关古代的民族问题是我们关注的重点。为此,本专业结合学校的特点,在民族史的学习和研究上较其他高校历史系为多;必要时,学生有可能选修一门或以上的少数民族语言,这对于研究民族史将有更大的作用。 七、论文撰写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应以中央民族大学为作者单位,在国内外期刊上至少公开发表1篇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一般为3-5万字。 八、课程设置

先秦秦汉史教学大纲

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 《先秦秦汉史》 一、说明 (一)课程性质 《先秦秦汉史》是为历史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选修课。 (二)教学目的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先秦秦汉社会历史的面貌及发展变迁状况,继承优秀思想文化遗产,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学生从事历史学科研能力、进一步报考硕士研究生和撰写学位论文奠定基础。 (三)教学內容 本课程是对《中国古代史》课程“先秦秦汉部分”的深化和拓展,将以专题的形式讲述先秦秦汉时期政治、经济、社会、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变迁情况,结合最新考古成果,介绍学术界在先秦秦汉史研究方面的新成绩。 (四)教学时数 36学时。 (五)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采用讲述的方法,并适当布置参考书目,组织一次课堂讨论。 二、本文 第一章先秦秦汉史概述与学术热点分析 教学要点:先秦秦汉时期的时代特点及历史地位;先秦秦汉史史料概述;先秦秦汉史研究概况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先秦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1学时) 先秦时期的历史特点;先秦时期的历史地位;秦汉时期的历史特点;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 第二节先秦秦汉史的基本脉络(1学时) 中国文明的起源;夏商周断代工程;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迁;秦汉史的基本脉络 第三节先秦秦汉史研究概述(2学时) (1)先秦秦汉史研究特点; (2)先秦秦汉史研究方法; (3)先秦秦汉史史料概述; (4)20世纪的先秦秦汉史研究; (5)先秦秦汉史研究展望 第二章秦人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教学要点:秦人起源问题上文献学、考古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秦国建立特殊历史背景的探

索 教学时数:4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嬴秦的起源(2学时) 秦的族源;秦人起源东来说;秦人起源西来说;秦文化特点;秦族的迁徙 第二节早期秦文化探索(1学时) (1)早期秦文化的考古学探索,以甘谷毛家坪遗址和清水李崖遗址为重点; (2)考古学上的秦人来源分析 第三节秦国的建立(1学时) 秦国建立的特殊历史背景;秦人的英雄主义 第三章从封国到帝国 教学要点:从思想史角度分析秦由偏居西隅的弱国而走向统一继而灭亡的原因 教学时数:7学时。 教学內容: 第一节献公改革与墨家学派(2学时) 献公改革;墨家学派与秦结合的历史因缘;墨家后学与秦的关系;墨者对秦政治传统的影响 第二节商鞅变法与法家思想(2学时) 变法过程及内容;变法成功的原因与借鉴;变法的意义与历史影响 第三节纵横家与秦帝业的奠定(2学时) 秦惠文王与张仪;昭襄王对合纵连横策略的利用;远交近攻 第四节秦统一与秦亡原因的思想史探索(1学时) 秦统一原因探索;秦灭亡原因探索 第四章再建帝国 教学要点:统一中央集权、统一帝国的艰辛再建历程(从大泽乡起义到汉武帝即位) 教学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本讲通过对康有为和严复思想的介绍,使同学能更深刻的认识维新派的思想实质,并对其进步性和局限性作了分析和评价。 第一节承秦立汉(1学时) 王政复辟;项羽的军功王政;非承秦无以立汉 第二节汉初政局(2学时) (1)汉初的主要社会、政治问题; (2)汉高帝五年五月诏与社会秩序的建立; (3)有限皇权和联合帝国; (4)汉初布衣将相之局 第三节文景之治(2学时) 诛吕安刘与文帝即位;无为政治和长者群体;文帝的统治;景帝的统治 第五章经学与汉代政治 教学要点:以经学发展演变的视角审视汉代政治史的发展脉络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汉武帝表彰六经(2学时)

秦汉史专题训练-2013年高考真题

近年历史高考试题分类汇编: 秦汉史专题训练 1、“四面楚歌”典出楚汉战争。西汉初期,“楚歌”在社会上风行一时。这主要是因为 A.南方经济的影响B.统治集团的更替 C.北方文化的衰落D.民族融合的结果 2、下列关于秦朝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郡县长官均由皇帝任免 B.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事 C.小篆以外出现了隶书D.私学也可以教授律令 3、汉武帝时,一位前往中国的日本人途径朝鲜半岛时可能看到 A.作坊里正在生产麻纸 B.寺庙里进行佛事活动 C.工匠用雕版印刷书籍D.许多中国人在那里生活 4、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判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B.西汉C.南北朝D.唐朝 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公天下之端自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 6、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7、历史是复杂的。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 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 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 8、清代史学家赵翼据西汉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无赖之徒”的现象,认为“秦、汉间为天地一大变局”。下列主张体现了这种“大变局”的是 A.废除苛政,休养生息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9、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2016尔雅秦汉史考试答案讲解

成绩: 99.0 分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秦代实行中央集权后最早建立的是()。
1.0
?
郡县制

A、
?
州县制
B、
?
省县制
C、
?
D、
以上答案均错误
我的答案:A
2
州在()以后成了郡以上的行政单位。
1.0
?
西汉末年

A、
?
B、
西汉初年
?
C、
东汉末年
?
D、
东汉初年

我的答案:C
3
东汉的开朝皇帝刘秀起兵时的身份是()。
1.0
?
豪强

A、
?
王嗣
B、
?
庶民
C、
?
循吏
D、
我的答案:A
4
周秦之变的主要改变是()。
1.0
?

A、
消灭剥削者
?
B、
消灭阶级
?
C、
消除贫富分化
?
D、
消除社会矛盾
我的答案:B
5

孟子所在的时代“君”是指()。
0.0
?
国王

A、
?
天子
B、
?
国民
C、
?
D、
以上答案都错误
我的答案:B
6
法家思想最早产生于()。
1.0
?
秦国

A、
?
齐国
B、
?
燕国
C、
?
赵国
D、
我的答案:B
7
秦汉社会一个很明显的特点是()。

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专业考研真题及复试经验

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专业考研真题及复试2019 经验一、名词解释(共五个,每个八分)殷商甲骨文。涉考知识点:甲骨文,史料学,史学1. 史,先秦史。涉及领域:甲骨金文与先秦文献。五铢钱。涉及知识点:汉代史,经济史,货币。涉2. 及领域:秦汉史与简牍学。郭守敬。涉及知识点:元史,科技史,人物史,文3. 化史。涉及领域:元代教育与元代文化。四库全书总目。涉及知识点:清史,文化史,目录4. 学。涉及领域:清代学术思想史。今古文经。涉及知识点:汉史、清史,文化史,儒5. 学发展。涉及领域:中国史学史、秦汉史与简牍学、清代学术思想史。二、简答(三选二,三十分)简述百家争鸣。涉及知识点:先秦史,文化史,儒1. 学史,科技史。涉及领域:甲骨金文与先秦文献。简述南北时期的世家大族。涉及知识点:魏晋南北2. 朝史,社会史,经济史,政治史,文化史。涉及领域:中国古代社会史、隋唐五代史(社科院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是一个研究室)。明朝的分封制度和宗藩体制。涉及知识点:明史,3. 中国古代政治体制,政治史,(中外关系史)。涉及领域:明

史。三、论述(三选一,六十分)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演变。涉及知识点:经济史,1. 社会史。涉及领域:中国古代社会史。唐宋变革论的内容、影响和变迁。涉及知识点:史2. 学史,隋唐史、宋元史。涉及领域:中国史学史。宋明理 学的发展。涉及知识点:文化史,儒学史,3. 宋史、元史、明史。涉及领域:元代教育与元代文化。四、翻译(八十分)太史公自序》,不过列传七十本次的史料来自《史记 记不住是哪几段了,大概是五六百字左右?考察的是释读 正体字,句读,翻译文言文的基本功。综上,我们可以看出社科院考察的点不难,但是比较注重学术功底。考察主要内容覆盖面也比较全,和今年的招生领域会有所切合,选考方向的题建议好好做,因为不知道会不会有导师看初试卷的 可能。复试的过程:小时,分方向考试。一般都跟你的研 笔试,150分,2究方向有关系,也和导师的学术爱好有关。导师会在中午达鲁花赤快速浏览。今年元史复试的题目为:怯薛制度授时历。简答和论述:元代理学发展和获得官方蒙古新字. 地位的过程,元代科举发展。忽必烈行汉法和蒙汉二元体郝制。你对四等人制的看法。句读,《元史列传四十四经》, 东师议的前两段。这个句读我应该是错读两字,错断一处,

秦汉学术文化

龚留柱,河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硕导 启动文化专制主义的焚书(上) ?段落(1):今天咱们准备讲一个专题,专题的名字叫做秦汉的学术思想与文化我们首先界定一下什么叫秦汉?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按照一般的约定,那就是从公元前的221年秦统一全国开始,这就进入了秦汉时期,然后到东汉王朝灭亡, ?段落(2):也就是说公元的220年被曹魏所取代,这中间大概一共是440年。传统上说,它包括三个朝代:“秦汉”时期包含三个朝代:秦西汉新莽王朝东汉秦、西汉还有东汉, ?段落(3):但是实际上在西汉和东汉中间,有一个新莽王朝,虽然它存在时间不长,但是实际上它也应该算是一个独立的政权,这么你说是四个朝代也可以。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时期,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国的历史发展可以说像条河,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阶段可以说都必不可少,都很重要,?段落(4):但是它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在中国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有些时期处于大的转折期,各方面都对后代产生了较大影响;有的时期则相对和缓,对后世的影响也就不太大。比如说有些时期它处于大的转折期,政治制度、经济、思想、文化各个方面,这样它对后代的影响就会特别大。而有的时期,相对处于比较和缓的时期,发展的比较迟缓,那么影响也就不太大, ?段落(5):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秦汉时期它上接先秦,它和夏商周三代的政治体制截然不一样,从政治体制上,它来了一个翻天地覆的转折,而这个转折一直影响到中国最后一个王朝——清王朝,秦汉奠定了 ?段落(6):中国古代两千年发展的基础所以,我们说秦汉奠定了中国古代两千年发展的基础,可能这个话不为过。所以正因为如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假如我们不认真地来研究秦汉的历史,就很难来把握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 ?段落(7):也就说要发现中国社会的基本规律,要对我们今天的中国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我们必须重视对秦汉时期历史的研究。那么我们说秦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对中华民族有重大的影响, ?段落(8):按照林剑鸣先生在《秦汉史》这部书里边所概括的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秦汉时期的重要影响:中国古代地主制的土地所有制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政治体制多民族、统一的大王朝的出现封建文化专制主义……比如说,中国古代的那种地主制的土地所有制;比如说,中国古代那种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比如说,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 ?段落(9):大王朝的出现;还比如说,从思想文化方面开创了封建文化专制主义先河,所以从这些种种方面来看,秦汉时代对后代的影响不可谓不大。所以今天我们所要讲的 ?段落(10):秦汉的学术思想与文化这样一个方面,同样它也是上承先秦,下启两千年的中国古代,它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那么在这个专题里,我们主要讲哪些内容呢?我想我们基本上按照秦汉思想发展的脉络, ?段落(11):以及秦汉文化的重要方面,我们准备给大家讲十个方面,我先把这十个方面的小题目说一下,然后咱们依次地来展开。第一个题目我想讲一焚书坑儒和文化专制主义的出现 ?段落(12):第二个题目,我准备讲一下二汉初的黄老思想第三个方面我准备讲三董仲舒的新儒学也就是中国开创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强化 ?段落(13):儒学或者叫做经学意识,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这是第三个小题目;第四个小题目,我想因为经学占据了垄断地位,于是,就开始了在思想文化领域里边的四经今古文之争就是经今文学和经古文学两个学派的争论, ?段落(14):这是第四个问题;第五个问题,我想讲一讲五东汉“白虎观会议”也就是说在谶纬迷信达到高峰的时候,东汉的时期有了一次白虎观会议,对这股思想领域里边的风气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六个方面,我想讲一讲六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2018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答案解析 1. 被孟子称为“贱丈夫”的民间商人,最初是不合法的,不能到城里市场上去交易。他们只能在野外找个土岗,“以左右望”,获取利益。后来,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 民间商人推动商业市镇崛起 C. 政府不再监管商业活动 D. 民间商人可以取得合法地位 【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的基本国策,在整个封建政府一直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监管商业活动,故A、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商业市镇的崛起,故B 项错误;“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说明民间商人纳税后就取得了合法地位,故D项正确。 拓展:本题考查古代商业这一长效热点,落实对主干知识的考查,涉及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变化类”的选择题解题的关键是关注材料中变化后的结果。由本题中“民间商人向政府纳过税后就可以在城里的市场上进行交易了”的信息可判定答案。 2. 下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A. 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 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 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 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答案】B 【解析】古代“雀” “爵” 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 拓展:本题以东汉画像石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本题题目新颖,紧跟全国卷的命题思路,是江苏历史卷中的亮点。汉代画像石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史学家翦伯赞在《秦汉史》中曾对画像石的价值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指出“除了古人遗物以外,再没有一种史料比绘画雕刻更能反映出历史上的社会之具体形象”“假如把这些石刻画像有 系统地搜集起来,几乎可以成为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由此可见汉代画像石对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的重要作用。 3. 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 A. 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 B. 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 C. 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 D. 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说明尚书省在中央与地方行政运行中处于中枢的位置,故D项正确;唐朝三省各有其职责,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材料反映的是尚书省在履行自身的职责,故A项错误;拥有起草诏令制敕权力的是中书省,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拓展;本题考查的核心素养是史料实证,是通过新材料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是高考命题的常规思路,这就启示我们一定不要忽视对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唐

最新北京大学历史系参考书目

北京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参考书目 【教材】 《中国史纲要》,翦伯赞主编,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简史》,张帆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历史学》(大学文科指导书目),李玉、吴宗国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中国历史文选》(修订本)张衍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通史参考书】 《国史大纲》,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中国文化史导论》,钱穆,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 《吕著中国通史》,吕思勉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中国通史》,白寿彝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中华二千年史》,邓之诚,中华书局1983年版 《简明中国古代史》,张传玺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 《中国古代史研究概述》,《中国史研究》编辑部,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中国历史研究专题述评》,胡凡等主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古代史分期问题讨论集》,《历史研究》编辑部,三联书店1957年版《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五十年》,林甘泉等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中国大历史》,黄仁宇著,三联书店1997年 【阅读杂志】 《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 【文献索引】 《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中国史研究入门》(上、下),山根幸夫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4年版。《先秦史研究概要》,朱凤瀚、徐勇编,天津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战国秦汉史论文索引》,张传玺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魏晋南北朝史书目论文索引》,武汉大学图书馆1982年版。 《魏晋南北朝研究论文书目引得》(1912-1969),邝利安编,台湾中华书局。 《东洋学文献类目》,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 【先秦篇参考书】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苏秉琦,三联书店1999年版 《中国早期国家》,谢维扬,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中国古代文明与国家形成研究》,李学勤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郭沫若,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夏商史稿》,孙淼,文物出版社1987年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西周史》,许倬云,三联书店1994年版 《先秦史论稿》,徐中舒,巴蜀书社1992年版 《中国奴隶社会史》,金景芳,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春秋史》,童书业,山东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战国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古史新探》,杨宽,中华书局1965年版 《先秦两汉史研究》,吴荣曾,中华书局1995年版

2021版新高考选考历史(人教版专题史)一轮复习学案:第33讲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Word版含答案

第33讲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知识点一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 (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为加强中央集权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思想: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已不能满足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内容 (1)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2)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3.特点: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 汉代儒学成为主流 汉武帝的“独尊儒术”采取了“综合的办法”,“吸收了各种学派的思想,甚至包括对立派的思想中的有用的东西,收罗进‘儒术’这个思想体系之中,然后要人们去‘独尊’,同时,对于思想上的各派别,既不‘焚’,也不‘坑’,而是让其存在”。 ——郭志坤《评议武帝的“独尊儒术”》核心论点: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不是独崇儒学排斥其他各学派思想,是以儒术为核心,吸收和杂糅其他各派学说的综合。 知识点二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1)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2)规定儒家经典为国家教科书,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3)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2.影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构图解史】汉代思想“大一统”的背景 信息提取:汉武帝时期,黄老之学不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董仲舒吸收诸子百家思想,改造儒学,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维护了君主专制统治。 【构图解史】董仲舒的新儒学 信息提取:董仲舒的“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适应了大一统和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实质是文化专制。 【漫画解史】太学的影响 信息提取:太学的建立,开启了儒学教育的官方化,有利于儒家思想主流思想地位的巩固。 重点一董仲舒改造儒学的背景、特点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黄老之学 (1)战国时期的哲学、政治思想流派。尊传说中的黄帝和老子为创始人。“黄”:黄帝的学说,修身,养生。“老”:老子的学说,治国,无为。 (2)黄老之术始于战国,盛于西汉初期。黄老思想以道家思想为主,并兼采阴阳、法、儒、墨等诸家观点,形成自己的一家之言。特点是“无为而治”。黄老思想主要就是汉初的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二、判断题(题数:50,共50.0分) 1 暴秦在政治上实行强弱民政策。()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V 2 构成内朝的人员都是品级较高的贵族。() 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3 大夫和贤良文学争论中的“有为”和“无为”所代表的自由是针对权贵阶级的。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4 汉代的酷吏的特点是其本身都是我们当今所谓的法律专家。()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5 王安石认为天下是皇上的,不主张皇上应该节俭。() 1.0分

正确答案:2我的答案:V 6 "部院”是朝官而不是地方官。()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7 汉昭帝是汉武帝所立的第一个太子。()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8 东汉末年的大乱和东西汉之间的大乱与王莽时代的大乱相比其持续的时间较长。()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9 所谓的史书其实质是对官吏生活的记录。 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0 循吏与酷吏的共同点是忠实的执行上级的旨意。() 1.0分 正确答案:V我的答案:V 11 汉代与“里”有关的官衔通常显得较为简单。()

1.0分11

12 世界历史中很多重大的文明都不会被划分时段。()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3 秦汉的法家帝国的特征是专制的国家主义和反宗法的伪个人主义的结合。()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4 东汉时期的财政状况呈现出中央财政状况良好而地方财政萎靡不振的特点。()0.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V 15 汉武帝以前汉代的经济管理模式是极端化的国家管理。()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6 在西周族群社会很稳定的时候能社会强烈需求儒家思想。() 1.0分 正确答案:X我的答案:X 17 汉代记载中提到的“公社”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公社”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1.0分

中国史学史复习材料

先秦史学的特征: 1、史学撰述体例的特征。 先秦史学在撰述体例方面,历经了一个持续不断的演进变化的过程,这与史学形成与发展所应具备的相关要素及相应条件密切相关。文字形成之后,结绳刻画和口述传承被神话传说的追述形式所替代。历法的逐步完善、史官的出现、政事的需要,渐次形成甲骨、金石、竹木等不同载体的政令档案汇编,进而形成早期的编年体史著。随着史官制度的完善和分工的细密、社会生活剧烈变动的需求等诸多因素,史学撰述体例逐渐丰富多样,并驾齐驱,编年体渐趋完备,国别记言体形成,纪传体通史规模初具。 2、史学记载内容的特征。 随着文字的形成、史官及史官制度的逐步完善、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史学撰述体例自身的发展、史学主体意识的形成、史学功能认识的提升,促使并且推动史学记载的内容不断发生相应变化。先秦史学记载的内容,呈现着记事内容从简到繁、单一到多重、简单到复杂、重神到重人、事件到观念、制度到思想、政事到社会人生的全貌的层递式的发展变动演进的特征。 3、史学主体意识的特征。 在人类社会历史生活的发展变化进程中,中国古代先人在与自然的抗争中,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在争取生存、发展和追逐利欲的纷争中,史学主体意识逐次呈现出从古到近、人数由少到多的自觉意识不断累积增强的发展变化趋势。4、史学功能原则的特征。 随着史学的发展完善,史官制度的发展完备及其职分职责的细密化,历史经验教训的累积,史学意识的自觉化的增进,以及纷繁复杂的社会历史形势变动的需要,人们对史学功能原则重要性的认识与时俱进,使之呈现出渐次加深及逐步形成共识的特征。如史学借鉴功能的形成,疏通知远认识功能的形成。 5、史家历史观念的特征。 伴随着史学多重因素的发展变化,历史社会生活环境的剧烈变动,历史典籍的渐次增加累积,史家认识的不断提高深化,史家的历史观念呈现出层出不穷、多家并存、互促互进、各领风骚的竞争不息的特征。先秦史家的历史观念的不断变化,依次或并行而形成天命史观、圣王史观、民本史观、复古史观、循环史观、变易史观等历史观念,不断推动影响着先秦历史的发展进程。 总之,先秦史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它促进并且推动了先秦史学从萌芽到规模初具的发展进程,为中国史学的发展形成奠定了坚实宽广的基础,并对其后中国史学的发展演进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秦汉时期的史学特征: 1.开创了纪传体编史的先例。 纪传体是秦汉史学的创造,司马迁是开创者。他在《史记》中采用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种体例。本纪放在全书之首,按年月次序编写帝王的历史,以记载帝王的言行政绩为主,同时叙述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等重大事件;表采用表格的形式排列人物或事件;书记载典章制度;世家主要是记

秦汉史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人民 正确答案:D我的答案:D 二、判断题(题数:50 ,共50.0分) 1 暴秦在政治上实行强弱民政策。()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2 构成内朝的人员都是品级较高的贵族。() 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3 大夫和贤良文学争论中的“有为”和“无为”所代表的自由是针对权贵阶级的。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4 汉代的酷吏的特点是其本身都是我们当今所谓的法律专家。()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5 王安石认为天下是皇上的,不主张皇上应该节俭。()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6

"部院”是朝官而不是地方官。()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7 汉昭帝是汉武帝所立的第一个太子。()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8 东汉末年的大乱和东西汉之间的大乱与王莽时代的大乱相比其持续的时间较长。()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9 所谓的史书其实质是对官吏生活的记录。 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0 循吏与酷吏的共同点是忠实的执行上级的旨意。()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1 汉代与“里”有关的官衔通常显得较为简单。() 12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13

世界历史中很多重大的文明都不会被划分时段。()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3 秦汉的法家帝国的特征是专制的国家主义和反宗法的伪个人主义的结合。()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4 东汉时期的财政状况呈现出中央财政状况良好而地方财政萎靡不振的特点。()0.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5 汉武帝以前汉代的经济管理模式是极端化的国家管理。()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6 在西周族群社会很稳定的时候能社会强烈需求儒家思想。() 1.0分 正确答案:×我的答案:× 17 汉代记载中提到的“公社”与今天我们所说的“公社”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18

【人民版学案】2019年春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含解析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谢灵运在其《山居赋》中说:“春秋有待,朝夕须资。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菜当肴,采药救颓。”这说明了他的田庄() A.主要从事商业生产 B.生产分工明确,交换频繁 C.主要从事手工业生产 D.属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依据自然规律生产生活,很少与外界交往,一般生活必需品在田庄里都有,这反映的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答案:D 2.电视剧《大河儿女》围绕河南省烧窑高手贺焰生和叶鼎三之间的“斗瓷”故事而展开。从历史和地域传承来看,贺焰生和叶鼎三的工艺源自() A.定窑B.钧窑 C.龙泉窑D.耀州窑 解析:材料中“河南省烧窑高手”说明该窑在河南省。定窑在河北省,钧窑在河南省,龙泉窑在浙江省,耀州窑位于陕西省。故选B项。 答案:B 3.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B.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解析:从漆杯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的名字可知生产分工细;从刻有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可知生产由政府掌控,故选B。 答案:B 4.“锦上添花”“丝丝入扣”等成语都是对中国古代纺织工艺的赞誉。下列对古代纺织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战国时期丝绸业实行工官制度 B.唐代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C.宋朝纺织业出现了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 D.清朝丝织品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解析:工官制度自汉武帝起开始实行,故A错误;民营手工业在明代中后期才超越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B正确;纺织业出现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是在明代,故C错误;丝织品一般人消费不起,故D错误。 答案:B 5.中世纪以来,欧洲兴起了一股收藏中国瓷器的热潮。下列是欧洲某收藏家的三个典型藏品,请判断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不早于中国的() 五彩镂空纺瓶青花瓷珐琅彩瓷瓶 A.唐朝B.元朝 C.明朝D.清朝 解析:图片中出现“珐琅彩瓷瓶”,珐琅彩技术出现在清朝,故选D。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