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墙下条形独立基础课程设计.doc

墙下条形独立基础课程设计.doc

墙下条形独立基础课程设计.doc
墙下条形独立基础课程设计.doc

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

院系:

专业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2 年 06 月24日

墙下条形独立基础设计

1/ 12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

2012年 06 月 18 日

墙下条形独立基础设计

3/ 12目录

1.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工程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上部结构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上部结构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选定计算单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荷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确定基础宽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基础的埋置深度d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基础的宽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基础高度与台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内横墙与内纵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外纵墙和山墙..................................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基底外附加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软弱下卧层处附加应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错误!未定义书签。

5.5 强度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设计资料

1.1工程地质条件

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工程地质条件如图1.1所示,该地区地形平坦,标准冻深为1.2m,地下水位在天然地表下8.5m,水质良好,无侵蚀性。

1.2 上部结构资料

教学楼建筑平面如下页图1.2所示,梁L-1截面尺寸为200mm×500mm,伸入墙内240 mm,梁间距为3.3 m,外墙及山墙的厚度为370 mm,双面粉刷。

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室外设计地面-0.6m,室内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1.3上部结构作用

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分别为外纵墙∑F1K=558.57kN,山墙∑F2K=168.61kN/m,内横墙∑F3K=162.68kN/m,内纵墙∑F4K=1533.15kN。

2. 荷载计算

2.1 选定计算单元

取房屋中有代表性的一段作为计算单元,如图2-1所示

墙下条形独立基础设计

5 / 12

外纵墙:取两窗中间的墙体;

内纵墙:取①—②周线之间两门中心间的墙体;

山 墙:取1m 宽墙体;

横 墙:取1m 宽墙体;

2.2 荷载计算

外纵墙:去两窗中心线间的距离3.3m 为计算单元宽度

则 KN/m 169.263.3

558.573.31k 1k ==∑=F F 山 墙:取1m 为计算单元宽度

则 KN/m 168.611

F k 22k =∑=F 内横墙:取1m 为计算单元宽度

则 KN/m 162.681

F F 3k 3k =∑= 内纵墙:去两窗中心线间的距离8.26m 为计算单元宽度

则 KN/m 185.618.26

1533.158.26F F 4k 4k ==∑= 3. 确定基础宽度

3.1 基础的埋置深度d

根据经验公式

mm 200~100Z d 0min )(+= 取 mm 14002001200200Z d 0=+=+=

3.2确定地基础承载力特征值f a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

3m KN/m 17.291.4

0.5-1.4180.516=?+?=)(γ 根据粉质粘土的深宽修正系数 1.60.3

d b ==ηη,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 (假设b<3m)

3

m d b ak a m kN 194.89 0.5-1.417.291.601700.5-d 3-b f f =?

?++=++=)()()(γηγη 3.3基础的宽度

由书公式(7.16),基础底面积满足:

d -f F b d -f F b 1G a k G a k γγ≥≥?即

d —室内外的平均高度

外纵墙,山 墙:m 1.72

0.61.4d e =+= 内纵墙,内横墙:m 20.61.4d i =+=

基础宽度:

外纵墙:m d f F b e G a k 052.17

.12089.19426.16911=?-=-≥γ 山墙:m d f F b e G a k 048.17

.12089.19461.16822=?-=-≥γ 内横墙:m d f F b i G a k 011.10

.22089.19468.16233=?-=-≥γ 内纵墙:m d f F b i G a k 154.10

.22089.19461.18544=?-=-≥γ 最后去b=1.4m<3m ,符合假设条件。

4. 基础高度与台阶

4.1 内横墙与内纵墙

基础采用毛石,M5水泥砂浆砌筑

内横墙与内纵墙采用三层台阶,则每层台阶宽度为:(由设计资料知,墙厚为240mm )

墙下条形独立基础设计

7 / 12

m b 2.03)2

24.024.1(2=-= (符合构造要求) 查GB5007—2002,允许台阶宽高比平[b/b=1/1.5]

(书图7.35),则每层台阶高度为: m H b b H 3.05.112.0][022

0==

≥ 结合构造要求0H =0.4m

最上一层台阶顶面距离室外设计地坪为:

(1.4-0.4?3)=0.2m>0.1m 符合要求。

内墙基础图见图4.1

4.2 外纵墙和山墙

外纵墙和山墙仍采用三层毛石,每层台阶高0.4m 则每层台阶的允许宽度为 m H H b b 267.04.0]5

.11[][02=?=?≤,单侧三层台阶总宽度为 m 515.02

37.04.1=- 取

三层台阶宽度分别为0.145m ,0.18m ,0.19m 均小于0.2m ,符合构造要求。

外墙基础图见图4.2。

5. 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5.1 基底外附加力

取内纵墙的竖向压力计算

kN d A G F p p p m k k c k 373.1484.129.171

4.10.214.12061.1850=?-????+=-+=-=γ

5.2 软弱下卧层处附加应力 因5.091.24

.14.1)5.05(>=-+=b z , 521021==s s E E 查书表7.11得扩散角?=25θ 则:

2077.3925tan 1.424.1373.1484.1tan 2m kN z b bp P z =?

??+?=+=θ 5.3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的自重应力

2985185.016m kN P cz =?+?=

5.4 软弱下卧层顶面处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下卧层顶面土体的平均重度: 282.175

5.05185.016m kN m =+?+?=γ 由书表7.10知淤泥质土的0.1,0==d b ηη 21.177)5.05.5(82.170.188)5.0(m kN z d f f m d ak a =-??+=-++=γη

5.5 强度验算

软弱下卧层顶面

221.17777.1379877.39m kN f m kN P P az cz z =<=+=+ 满足强度要求。

墙下条形独立基础设计

9/ 12

墙下条形独立基础设计

11/ 12

基础工程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就是土木工程专业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就是全面检验与巩固基础工程课程学习效果的一个有效方式。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过基础工程设计理论与方法进行一般形式的基础的设计,进一步理解基础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设置课程设计的目的就是加强学生对本课程及相关课程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与运用基础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也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能尽早进入“工程角色”。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反映了课程设计这一教学环节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 1、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土层 编号土的名称 重度 (kN/m3) 孔隙 比 e 液性 指数 I L 黏聚力 c(kPa) 内摩擦 角 (°) 压缩模 量Es (MPa) 标准 贯入 锤击 数N 承载力 特征值 f ak(kPa) 杂填土18 粉质黏土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黏土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 ?细砂21 0、62 30 11、6 16 240 ? 强风化砂 质泥岩 22 18 22 300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5、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 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doc

目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1地形...........................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2工程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3岩土设计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4水文地质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5上部结构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6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7本人设计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独立基础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选择基础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土层编号土的 名称 重度γ 3 m KN 孔隙 比e 液性 指数 I l 粘聚 力c KPa 内摩 擦角 ? () 压缩模量 (pa) s E M 标准 贯入 锤击 数N 承载力 特征值 () ak f kPa ①杂填 土 18 -- -- -- -- -- -- -- ②粉质 粘土 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③黏土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 ④细砂21 0.62 -- -- 30 11.6 16 240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资料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6、计算基底净反力 7、验算基础高度 8、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9、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0、配筋计算 11、基础配筋大详图 12、确定A、B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3、设计图纸(附图纸) 三、设计技术说明及主要参考文献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一、设计资料 3号题○B轴柱底荷载: ○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F K=1720(1677)KN,M K=150(402)KN·m,V K=66(106)KN。 ○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2250KN,M=195KN·m,V=86KN。 持力层选用○4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③号土层:粘土,层厚1.5m,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3.0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很厚,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取基础地面高时最好至持力层下0.5m,本设计取○4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地面为0.5+1.2+1.5+0.5=3.7m。由此得到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柱下条形基础计算方法与步骤

柱下条形基础简化计算及其设计步骤 提要:本文对常用的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的近似计算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和相互关系作了一些叙述,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具体步骤,并附有柱下条基构造表,目的是使基础设计工作条理清楚,方法得当,既简化好用,又比较经济合理。 一、适用范围: 柱下条形基础通常在下列情况下采用: 1、多层与高层房屋无地下室或有地下室但无防水要求,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较大,地基的承载力较低,采用各种形式的单独基础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 2、当采用单独基础所需底面积由于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基础的限制而无法扩展时。 3、地基土质变化较大或局部有不均匀的软弱地基,需作地基处理时。 4、各柱荷载差异过大,采用单独基础会引起基础之间较大的相对沉降差异时。 5、需要增加基础的刚度以减少地基变形,防止过大的不均匀沉降量时。 其简化计算有静力平衡法和倒梁法两种,它们是一种不考虑地基与上部结构变形协调条件的实用简化法,也即当柱荷载比较均匀,柱距相差不大,基础与地基相对刚度较 件下梁的计算。 二、计算图式 1、上部结构荷载和基础剖面图 2、静力平衡法计算图式 3. 倒梁法计算图式 三、设计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合理的基础长度 为使计算方便,并使各柱下弯矩和跨中弯矩趋于平衡,以利于节约配筋,一般将偏心地基净反力(即梯形分布净反力)化成均布,需要求得一个合理的基础长度.当然也可直接根据梯形分布的净反力和任意定的基础长度计算基础. 基础的纵向地基净反力为: j j i p F bL M bL min max =±∑∑62

式中 P jmax ,P jmin —基础纵向边缘处最大和最小净反力设计值. ∑F i —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合力设计值(不包括基础自重和其上覆土重,但包括其他局部均布q i ). ∑M—作用于基础上各竖向荷载(F i ,q i ),纵向弯矩(M i )对基础底板纵向中点产生的总弯矩设计值. L —基础长度,如上述. B —基础底板宽度.先假定,后按第2条文验算. 当P jmax 与P jmin 相差不大于10%,可近似地取其平均值作为均布地基反力,直接定出基础悬臂长度a 1=a 2(按构造要求为第一跨距的1/4~1/3),很方便就确定了合理的基础长度L ;如果P jmax 与P jmin 相差较大时,常通过调整一端悬臂长度a 1或a 2,使合力∑F i 的重心恰为基础的形心(工程中允许两者误差不大于基础长度的3%),从而使∑M 为零,反力从梯形分布变为均布,求a 1和a 2的过程如下: 先求合力的作用点距左起第一柱的距离: 式中, ∑M i —作用于基础上各纵向弯矩设计值之和. x i —各竖向荷载F i 距F 1的距离. 当x≥a/2时,基础长度L=2(x+a 1), a 2=L-a-a 1. 当x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专业:建工班级:建工0903 学生姓名: 邓炜坤学号: 0912080319 指导教师:周友香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教务部制 2011年 12 月 1 日

引言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重要的专业课程。“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是“土力学与 地基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着手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主要 为了巩固与运用基础概念与基础知识、掌握方法以及培养各种能力等诸 多方面。 作为建筑类院校专业课的一种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师教学计划中德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各门课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重要步骤;是学 生巩固并灵活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的一种比较好的手段;也是锻炼学生理 论联系实际能力和提高学生工程设计能力的必经之路。 课程设计的目的是: 1.巩固与运用理论教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使用各种规范及查阅手册和资料能力 3.培养学生概念设计的能力 4.熟悉设计步骤与相关的设计内容 5.学会设计计算方法 6培养学生图子表达能力 7.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8.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录 一、设计资料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3、计算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验算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 6、软弱下卧层的验算 7、计算基底净反力 8、验算基础高度 9、基础高度(采用阶梯形基础) 10、地基变形验算 11、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12、配筋计算 13、基础配筋大详图 14、确定A、B两轴柱子基础底面尺寸 15、A、B两轴持力层地基承载力验算 16、设计图纸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独立基础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柱下 独立基础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罗晓辉 目录

一、设计任务书 采用柱下独立基础方案。 材料采用C25,基底设置C15、厚度100mm 的混凝土垫层;配筋采用Ⅱ级普通圆钢筋。承受轴心荷载的基础底板一般采用正方形,若偏心荷载则采用矩形底板,其长宽比采用。设计计算内容: (1)在不考虑地基处理和角、边柱的影响时,中柱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基础底面积是否满足沉降要求 (2)若通过地基处理(地基处理深度从基础底面以下内),使得地基承载力设计值达到160kPa ,进行如下设计计算: 1)根据地基强度确定中柱、角与边柱的(角与边柱需考虑100kN·m 的力矩荷载。力矩作用方向根据右手螺旋法则确定,且指向柱网平面惯性轴)柱下基础底面尺寸; 2)基础配筋、冲切验算; 3)完成有关计算部分的计算简图、基础配筋图等。 二、不考虑地基处理和角边柱影响中柱的沉降验算 不考虑地基处理和角、边柱的影响时,中柱按地基承载力确定的基底面积是否满足沉降要求 (1)按承载力确定基础尺寸 由勘察报告可知,基础的埋深为,持力层为粘土层。地基承载力kPa f k 100 。 对埋深进行修正:

设杂填土的重度为3/18m kN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重度:3/194.2)4.024218(m kN m =?+?=γ 中柱承受轴心荷载,基础底板采用正方形。 m b d f F b A G a k 198.4,4 .22054.1501807 2≥?-=-≥ =γ,取b=, (2)基底压力的计算 基底压力:kPa A G F p 64.1452 .42.44 .22.42.4181807=????+=+= 基础以上土的平均重度:3/194 .224 4.0182m kN m =?+?=γ 基底平均附加应力:kPa p p ch 04.1004.21964.1450=?-=-=σ m b b z n 89.9)2.4ln 4.05.2(2.4)ln 4.05.2(=?-?=-=,取10m 。 表1 分层总和法计算沉降量 (3)基础的最终沉降量: 由《规范》,体型简单的高层建筑基础的平均沉降量为200mm, 不满足要求。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例题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地形 拟建建筑地形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300ak f KPa =。 1.1.3岩土设计参数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学参数

1.1.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 1.1.5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图如图1.1所示: 1.1.6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530C C -,钢筋采用235HPB 、HPB335级。 1.1.7本人设计资料 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⑦题号B 轴柱底荷载.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 K K F 1970KN M 242KN.m,V 95KN ===,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 K K F 2562KN M 315KN.m,V 124KN ===,. 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 F 240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号土层:杂填土,层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30kPa。 ●号土层:黏土,层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 ak=180kPa。 ?号土层:细砂,层厚2.7m,中密,承载力特征值f ak=240kPa。 ?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f ak=300kPa。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重度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5、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500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柱网平面图 6、上部结构作用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如表1.2所示,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如表1.3所示。 表1.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7、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C30,钢筋采用HPB300、HRB335级。 二、设计分组 根据以上所给设计资料及学生人数,将学生划分为2组。分组示意如下: 第1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A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2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A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3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B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4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B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5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C轴柱下独立基础。 第6组,共10人,基础持力层选用?号土层,设计C轴柱下独立基础。 三、设计要求 每人根据所在组号和题号,完成指定轴线的柱下独立基础设计。对于另外两根轴线的基础,只要求根据所给荷载确定基础底面尺寸,以便画出基础平面图。要求分析过程详细,计算步骤完整,设计说明书面报告的编写应具有条理性,图纸整洁清晰。 四、设计内容 (1)设计柱下独立基础,包括确定基础埋置深度、基础底面尺寸,对基础进行结构内力分析、强度计算,确定基础高度,进行配筋计算并满足构造设计要求,地基沉降计算,编写设计计算书。 (2)绘制基础施工图,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独立基础大样图,并提出必要的技术说明。 五、设计成果 1、设计计算书 设计计算书包括以下内容: (1)确定地基持力层和基础埋深度。 (2)确定基础底面尺寸,验算地基承载力 (3)对基础进行抗冲承载力验算,确定基础高度。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屋面、楼面使用活荷载标准值 附表—2 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例题范本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 设计例题

1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1.1设计资料 1.1.1地形 拟建建筑地形平整 1.1.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粘土,层厚 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130KPa =。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 1.5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 180ak f KPa =。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7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 240Kpa a f =。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 300ak f KPa =。 1.1.3岩土设计参数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学参数

② 粉质粘土 20 0.65 0.84 34 13 7.5 6 130 ③ 黏土 19.4 0.58 0.78 25 23 8.2 11 180 ④ 细砂 21 0.62 -- -- 30 11.6 16 240 ⑤ 强风化砂质泥岩 22 -- -- -- -- 18 22 300 1.1.4水文地质条件 1)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 2)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 1.1.5上部结构材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柱网布置图如图1.1所示: 1.1.6材料 混凝土强度等级为2530C C -,钢筋采用235HPB 、HPB335级。

1.1.7本人设计资料 本人分组情况为第二组第七个,根据分组要求及参考书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及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选用⑦题号B 轴柱底荷载. ①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 K K F 1970KN M 242KN.m,V 95KN ===, 。 ②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 K K F 2562KN M 315KN.m,V 124KN ===,. 持力层选用④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k F 240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1.2独立基础设计 1. 2.1选择基础材料 基础采用C25混凝土,HPB235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根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选取。你、 拟建厂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④号土层为持力层,因此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0.5+1.2+1.5+0.5=3.7m 。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

基础工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基础工程》 设计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院系: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道路、桥梁、隧道工程年级:2009级 姓名:李涛 学号:20090710149 指导教师:李文广 徐州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2011 年12 月15 日 目录 1、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资料 2、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2.1 基础设计材料 2.2 基础埋置深度选择 2.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2.4 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 2.5 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2.6 基底净反力的计算 2.7 基础高度的确定 2.7.1 抗剪验算 2.7.2 抗冲切验算 2.8 地基沉降计算 2.9 配筋计算 3 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 4《规范》法计算沉降量 5地基稳定性验算

5 参考文献 6设计说明 附录 基础施工图 一、基础设计资料 2号题 B 轴柱底荷载: ①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N F k 1615=,m KN M k ?=125,KN V k 60=; ②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2099.5=,m KN M ?=162.5,KN V 78=。 持力层选用4号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240=ak f 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C25混凝土,HPB235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2.基础埋深选择: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一层土:杂填土,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第二层土:粉质粘土,厚1.2m ,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 130kPa 第三层土:粘土,厚1.5m ,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 ak f = 180kPa 第四层土: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 ,承载力特征值ak f = 240kPa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第三层土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m 3.75.15.02.15.0=+++。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材料选 用C25混凝土,f t mm HPB235钢筋,f y2102口高。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 -1所示。下面以外纵墙(墙厚)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 =Li ,丨卜,r ' l:= ._ 粉质粘土 £. = irN/rr d,-lH.7KN/ 1= 已知哈尔滨地区标准冻深乙=2m,工程地质条件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平均冻胀率n =4,冻胀等级为川级,查表 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 =。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 、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24 19 0.5 29 19 d s (1 ) 1 2.71 9.8 (1 0.24) 10.75 18.7

查附表-2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f aK =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 N=6,查附表-3 , f aK = 二者取较小者,取 f aK =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27 9 8 (1 °.29 )i 0.9 18 P 29 21 爲 0.75 31.5 21.5 查附表-2, f aK =135 KPa,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 取 f aK =135 KPa 。 3、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 e =, I L =,二者均小于。 查教材表4-2 (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F K 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T 进深梁T 外纵墙T 墙下基础T 地基 -3, f aK =145 KPa,二者取较小者, d m (d 17 1 18.7 0.6 1.6 3 17.63KN /m 0.5) 162.5 1.6 17.63 (1.6 0.5) 193.5KP a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指导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黄晋 浙江理工大学科艺学院建筑系 2011年10月9日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二、设计资料 1.地形: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资料:自上而下依次为: ①杂填土:厚约0.5m,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粉质粘土:厚1.2m,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30KN/m2; ③粘土:厚1.5m,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fak=180KN/m2; ④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承载力特征值fak=240KN/m2; ⑤强风化砂质泥岩:厚3.0m,承载力特征值fak=300KN/m2; ⑥中风化砂质泥岩:厚4.0m,承载力特征值fak=620KN/m2; 表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表 3.水文资料为: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4.上部结构资料: 上部结构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柱网布置见图1。

图1 柱网平面图 5.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见表2; 上部结构作用在柱底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见表3; 表2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题号F k(KN) M k (KN?m) V k (KN) 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 1 975 1548 1187 140 100 198 46 48 44 2 1032 1615 1252 164 125 221 55 60 52 3 1090 1730 1312 190 150 242 62 66 57 4 1150 181 5 1370 210 175 271 71 73 67 5 1218 1873 1433 235 193 297 80 83 74 6 1282 1883 1496 25 7 21 8 325 86 90 83 7 1339 1970 1560 284 242 355 96 95 89 8 1402 2057 1618 231 266 377 102 104 98 9 1534 2140 1677 335 288 402 109 113 106 10 1598 2205 1727 365 309 428 120 117 114 表3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 题号 F (KN) M (KN?m) V (KN) A轴B轴C轴A轴B轴C轴A轴B轴C轴 1 1268 201 2 1544 18 3 130 258 60 62 58 2 1342 2100 1627 214 16 3 288 72 78 67 3 1418 2250 1706 248 195 315 81 86 74 4 1496 2360 1782 274 228 353 93 9 5 88 5 1584 2435 1863 30 6 251 386 104 108 96 6 166 7 244 8 1945 334 284 423 112 117 108 7 1741 2562 2028 369 315 462 125 124 116 8 1823 2674 2104 391 346 491 133 136 128 9 1995 2783 2181 425 375 523 142 147 138 10 2078 2866 2245 455 402 557 156 153 149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计算

目录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2) 1.1、设计资料 (2) 1.1.1、地形 (2) 1.1.2、工程地质条件 (2) 1.1.3、岩土设计参数 (2) 1.1.4水文地质条件 (3) 1.1.5上部结构资料 (3) 1.1.6设计要求 (3) 1.1.7设计容 (4) 1. 1. 8参考资料 (4) 1.2独立基础设计 (4) 1.2.1选择基础材料 (4) 1.2.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5) 1.2.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 (5) 1.2.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5) 1.2.5验算持力层地基承载力 (6) 1.2.6计算基底反力 (6) 1.2.7柱边基础截面抗冲切验算 (7) 1.2.8变阶处抗冲剪验验 (8) 1.2.9配筋计算 (9) 1.2.10基础配筋大样图 (10) 1. 2. 11计算基础沉降量 (11) 1.2.12设计图纸 (17)

选题一、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一)设计资料 1、地形 拟建建筑场地平整。 2、工程地质条件 自上而下土层依次如下: ①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6m ,含部分建筑垃圾。 ②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5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50=。 ③号土层,黏土,层厚1.8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190=。 ④号土层,细砂,层厚2.0m ,中密,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240=。 ⑤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厚度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310=。 3、岩土设计技术参数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如表1.1所示。 表1.1 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4、水文地质条件 (1)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有腐蚀性。 (2)地下水位深度:位于地表下1.5m 。 5、上部结构资料 拟建建筑物为多层全现浇框架结构,框架柱截面尺寸为mm mm 400400?。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外高差mm 350。柱网布置如图1.1所示。

(整理)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0/s y y a M f b h =??目 录 课程设计任务书 (1) 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 工程地质条件表 (5) 课程设计指导书 (6) 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 0/s y y a M f b h =?? 0.5(1s r =?+ /KN m

《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 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 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 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 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 标准冻深:Z0 =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 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3.6m,窗高2.4m,室内外高差为0.6m。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 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 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 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 刷两遍大白 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 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 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 刷两遍大白 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 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 塑钢窗0.45KN/m2 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 水泥砂浆20KN/m3 混合砂浆17KN/m3 浆砌机砖19KN/m3 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 钢筋混凝土25 KN/m3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7.2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 A 轴柱底荷载 (1)、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K F =1315.08kN ;K M =284kN m ?;K V =96kN 。 (2)、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F =1741kN ;M =369kN m ?;V =125kN 。 独立基础设计: 1、基础采用25C 混凝土,235HPB 级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2、选择基础埋置深度: 1号土层:杂填土,层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2号土层:粉质黏土,层厚1.2m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130KPa 3号土层:黏土,层厚3m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180KPa 4号土层:淤泥质黏土,层厚m 2,承载力特征值ak f =90KPa 5号土层:粉砂,分布于全场地,青灰色,层厚2.7m 6号土层:中砂,分布于整个场地,浅黄色,饱和,松散状,层厚3m 7号土层:粉质粒土,分布于整个场地,层厚3.7m 8号土层:强风化砂质泥岩,层厚未揭露,承载力特征值ak f =340KPa 拟建场区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腐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持力层选用3号土层,承载力特征值ak f =180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500mm ?500mm ,室外地坪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取基础地面高时取至持力层下0.5m ,取3号土层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0.5+1.2+0.5=2.2m 。 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 f 根据黏土e =0.58;l I =0.78,查表得b η=0.3;d η=1.6,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为: m γ= 2 .25 .04.92.0101205.018?+?+?+?=16.233m kN 。 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a f (先不考虑对基础宽度的修正): a f =ak f +d ηm γ(d -0.5)=180+16.23?1.6?(2.2-0.5)=224.15KPa 。 其中d 按室外地面算起。 4、初步选择基底尺寸 取柱底荷载标准值,计算基础和回填土重k G 时基础的埋置深度为:

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模板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参考例题题目:柱下独立基础课程设计 XXXXXXXXXXXXXXXX学院 2018年10月23日

独立基础课程设计实例 取任务书中题号9 A 轴荷载作为实例,说明独立基础的设计方法。 一、设计资料 9号题 A 轴柱底荷载: ① 柱底荷载效应标准组合值: KN F k 1534=, m KN M k ?=335, KN V k 109=;· ② 柱底荷载效应基本组合值:KN F 1995=,m KN M ?=425,KN V 142=。 持力层选用③号粘土层,承载力特征值 180 =ak f kPa ,框架柱截面尺寸为500×500 mm ,室外地坪 标高同自然地面,室内外高差450mm 。 二、独立基础设计 1.选择基础材料:C25混凝土,HPB235钢筋,预估基础高度0.8m 。 2.基础埋深选择:根据任务书要求和工程地质资料, 第一层土:杂填土,厚0.5m ,含部分建筑垃圾; 第二层土:粉质粘土,厚1.2m , 软塑,潮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 130kPa 第三层土:粘土,厚1.5m , 可塑,稍湿,承载力特征值ak f = 180kPa 第四层土:全风化砂质泥岩,厚2.7m ,承载力特征值 ak f = 240kPa 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地下水位于地表下1.5m 。 取基础底面高时最好取至持力层下0.5m ,本设计取第三层土为持力层,所以考虑取室外地坪到基础底面为m 2.25.02.15.0=++。由此得基础剖面示意图如下: 图1基础剖面示意图 3.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a f 根据粘土58.0=e , 78.0=L I ,查表2.6得 3.0=b η,6.1=d η 基底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 3 /23.162.25 .04.92.0)1020(1205.018m KN r m =?+?-+?+?=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 设计实例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材料选用C25混凝土,=t f 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1所示。下面以外纵墙(墙厚)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 已知哈 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 条件如附图-1所示: 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 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 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aK f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

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 I L =,二者均小于。 查教材表4-2 =b η,=η (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 F 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 附图2 教学楼某教室平面及外墙剖面示意图 1、外纵墙(墙厚)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为计算单元(见附图-2) (1) 屋面荷载 恒载: 改性沥青防水层: m 2 1:3水泥沙浆20m m 厚: ?20=m 2 1:10 水泥珍珠岩保温层(最薄处100mm 厚+找坡层平均厚120mm ): ×4=m 2 改性沥青隔气层: m 2 1:3水泥沙浆20mm 厚: ×20=m 2 钢混凝土空心板120mm 厚: m 2 混合沙浆20mm 厚: ×17=m 2 ————————————————————————————————————

柱下独立基础设计.pdf

桩基础设计计算书 一、确定桩基持力层、桩型、承台埋深 1.设计资料 某厂房上部结构荷载设计值为轴力:N=7460kN,弯矩:M=840kN.m ,柱截 面尺寸 600mm*800mm 。建筑场地位于城郊,土层分布情况及各层土物理性 质指标如表中所示,地下水位位于地表下 1.0m 。从各测点的静力触探结果看 场地土具有不均匀性,东部区域的比贯入阻力 ps平均值要高于西部,局部地 区有明浜,埋深近 2m。 地质报告如下表所示: 土容重含水液抗剪强度压缩比贯入层层底埋孔隙比性模量 编土层名称深(m)(kN量e指C(kP°(MPa阻力 ( ) 号/m3)w(%)数a))(MPa) 0.30(2 ② 褐黄色粉质粘土 2.018.027.80.81481)25(18) 6.40.59 灰色淤泥质粉质 1.14(9 ③粘土 6.017.838.8 1.0918.8)19(13) 4.50.57 ④ 灰色淤泥质粘土14.917.053.1 1.51 1.12(810(7) 2.10.62 29.4) 灰 -褐色粉质粘0.16(1 ⑤土20.018.035.4 1.0280 1.2)18(13) 4.8 2.27 暗绿色草黄粉质0.36(2 ⑥粘土24.018.524.70.7131 5.2)25(18)7.8 4.76 ⑧灰色粉质粘土>34.018.035.5 1.020.22(122(13) 4.9 87 3.0) 注:表中括号内为西区的数值。 2、确定桩、承台尺寸与材料等 初选承台尺寸:3.0m×2.0m×1.4m ;柱初选为 400*400 的钢筋混凝土预制 方桩。桩身混凝土用 30 号,型式详见标准图集。 3、选择桩基持力层,确定荷载情况 由设计资料可知,作用在承台底面中心的荷载为: 轴力:N=7460kN,弯矩:M=840kN.m。 初选桩基础为边长为400mm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方桩,打入土层⑤灰-褐色粉质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