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一篇:蒙古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相关研究Word 文档

第一篇:蒙古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相关研究Word 文档

第一篇:蒙古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相关研究Word 文档
第一篇:蒙古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相关研究Word 文档

蒙古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相关研究

摘要:蒙古是中国的重要邻国,近年来,中国与蒙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自1998年至2006年,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连续9年成为蒙古国第一大投资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 部分国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一些专家学者对蒙古国经济、中蒙贸易、矿产资源开发等相关领域一直关注,并对这些课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了较多的学术成果。今后,关于蒙古国经济发展和中蒙经济技术合作及口岸贸易区开发、边境城市经济互动、直接投资战略调整、地缘经济分工合作等广泛领域的层次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实证与理论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蒙古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相关研究

一、蒙古概况

1.蒙古国建立于1921年 11月26日。首都是乌兰巴托,货币名称:图格里克。地处亚洲中部,中国与俄罗斯两个大国之间,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总共人口是大约300万, 人口密度1.9人/平方公里。蒙古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年龄未满30岁,36%的人口年龄未满14岁。总平均年龄:24.28岁。男性平均年龄:23.93 岁。女性平均年龄:24.64岁(2005),是一个“年轻国”。

2.资源:蒙古国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煤、铜、钨、萤石、金、银、钼、铝、锡、铁、铅、锌、铀、锰、磷、盐、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其中煤蕴藏量约500-1520亿吨。此外,萤石蕴藏量约800万吨、铁20亿吨、磷2亿吨、铜800万吨、钼24万吨、锌6万吨、金3000吨、银7000吨、石油15亿桶。其中,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位居亚洲同类企业之首。可利用土地面积为15646.64万公顷,其中,农牧业用地面积占80%;森林面积10%;水域面积占1%。蒙古境内河流总长6.7万公里,平均年径流量为390亿立方米,其中88%为内流河。湖泊水资源量达180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20亿立方米。

3.蒙古国的社会历程:1921–1990 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1991年以前,蒙古国的80%的贸易进行与前苏联。蒙古是主要依赖前苏联的燃料,药品,并为它的工厂和发电厂备件。前苏联也成为蒙古的主要出口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蒙古的工业部门越来越发展了。到1989年,大约34%的物质产品来自工业,而18%来自农业。然而,矿物质,动物和动物源性产品仍然构成了我国出口量的大多比例。而进口主要包括机械、石油、布、建材。1990年“民主革命”社会结构转变为“民主主义市场经济”。1990–2010 年民主主义市场经济。

二、蒙古国经济

蒙古国经济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畜牧业是蒙古国的传统经济部门,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牲畜是羊、牛、马和骆驼。2007年,蒙古牲畜存栏总数达4030万头,比前一年增长15.7%,创历史最高纪录。畜产品主要有皮革、靴鞋、马具、毛毯,羊毛,乳肉食品等。采矿类企业、燃料动力类企业和加工类企业是蒙古国主要的工业企业。

在过去几年当中,蒙古经济增长比较快,过去五年一直保持8.6%的增长,07 年的时候增长率达到9.7%,失业率也在下降,贫困在减少,一直在向市场经济转变,政治上也在发生转变,经济也在不断的稳定和发展。为什么经济增长比较快,主要是采矿业的发展非常迅速,债务占GDP的比例在下降,外贸也在增长,但这主要是由于我们矿业的收入在增加。我们的外贸也是大幅度的增加。

曾长期实行计划经济,1991年开始向市场经济过渡。1997年7月,政府通过“1997年至2000年国有资产私有化方案”,目标是使私营经济成分在国家经济中占主导地位。2007年,蒙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宏观经济指标稳步增长,财政收入增加,汇率基本保持稳定。2007年,蒙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8.35亿美元,比前一年增长9.9%。2008年,蒙古国GDP为49.91亿美元,列世界143位;人均GDP为1980美元,列121位。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巨变带来的经济危机,高度依存的蒙古国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震荡,进入了“蒙古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这一时期又是蒙古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及机制的历史变迁时期。自从选择激进式转型的发展路径以来,历经近20年的坎坷曲折,目前的蒙古国经济逐渐表现出较稳持续发展的势头。蒙古是中国的重要的周边国家之一,具有悠久的睦邻友好历史。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协调合作的趋势和中国经济日益开放发展的实际需要使中蒙经济合作关系也日益密切。由此,我们开展对蒙古国经济发展与中蒙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三、蒙古国对外贸易

蒙古国内有2万多家私人公司,都可以经营外贸。蒙古贸易伙伴有90多个,主要贸易伙伴有: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韩国等。中国是蒙古商品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另外主要有:美国、俄罗斯、意大利、英国等。蒙古进口商品主要来自:俄罗斯、中国、日本、韩国等。

蒙古国2010年上半年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26.649亿美元,同比增长61%。其中:出口额为13.087亿美元,同比增长71.5%。进口额为13.562亿美元,同比增长51.9%。外贸逆差同比下降63.3%。对华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55.1%,同比增长11个百分点。对俄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20.4%,同比增长1.9个百分点。对其他国家贸易占进出口总额的24.5%,同比下降12.9个百分点。

2010年上半年蒙古国与53个国家进行出口贸易。出口贸易额中:

84.3%为对华出口

8.3%为对加拿大出口

2.6%为对俄罗斯出口

1.4%为对韩国出口

0.9%为对德国出口

0.8%为对意大利出口。对以上国家的出口占出口总额的98.3%。在出口总额中:

2010年上半年蒙古国与109个国家进行进口贸易。进口贸易额中:

37.5%为俄罗斯进口

26.8%为中国进口

5.8%为美国进口

5.7%为韩国进口

5%为日本进口

2.4%为德国进口

2%为法国进口

1.5%为新加坡进口。从以上国家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 86.5%。上半年进口额中:

石油产品、大米、食糖、植物油100%靠进口供应国内市场。上半年:

进口总额的石油产品 - 20.6%;大米 - 83.7% 为中国进口

食糖- 61.2% 为泰国进口

- 11.8% 为英国进口

- 7.5% 为中国进口

植物油- 93.9% 为俄罗斯进口

“经济专家们预计蒙古国2012年和2013年的矿业增长率会分别加速提高至9.32% 和13.7%。在预测的2014年年末, 矿业增长率会达到15.49%, 在预测期内, 蒙古国矿产业所创造的产值会占到全部GDP的大约50%左右”。

四、中蒙经贸合作现状及对策

中国是蒙古国第一大投资国,1990年至2005 年,有75个国家在蒙古国投资4814个项目,投资额14.4亿美元。截至2005年底,中国在蒙古累计投资2166个项目(见表1),占在蒙古外国投资项目的45%。自1998年以来中国已连续8年保持蒙古第一大投资国地位。

(中国在蒙古投资的情况)资料来源:蒙古外资外贸局2004年“统计摘要”和2005年12期“统计公报”

2003年胡锦涛主席访问蒙古,双方达成“把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领域”的共识。2004年中国对蒙古投资的65.6%集中在矿产勘探开发领域,取代餐饮贸易业跃居第一位。2005年中国对蒙古矿产勘探开发领域的投资额从上一年的7389.3万美元增至1.73亿美元,占当年中国在蒙古投资总额的74% ,超过了1990-2003年14 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在蒙古投资行业分布:

资料来源:蒙古外资外贸局 2005 年(单位:百万美元)过去10年蒙古国政府通过修改《矿产法》和《外国投资法》,加快了矿业企业的私有化,并制定了一系列引资政策,使其矿业投资环境有了较大改善,从而吸引了众多国际矿业资本。

中蒙经贸发展中的有利因素:

1.中蒙经济互补性强

中蒙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使双方经济结构、自然资源、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存在较强的互补性。经济互补性强是两国经贸关系获得快速发展的内在原因。

(1)自然资源互补。中国当前正急需煤、石油等能源以及铜、铁等矿产资源,另外,中国有相对成熟的技术、设备和丰裕的资金,能为蒙古矿藏开采业、加工工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这样中蒙两国可以实现优势互补。

(2) 经济结构互补。中国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一跃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在制造业和种植、食品加工、纺织业等行业具有比较优势,与蒙古的经济结构形成极强的互补性。中国与蒙古国在农牧业方面合作同样蕴藏一定商机。比如,在农业水利化、牧业现代化发展方面的合作、高科技、高产量种养殖业的合作等。

(3) 劳动力和技术互补。蒙古国地方人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不足2人。中国科技水平获得迅速发展,种植业、食品加工、毛纺、加工制造业技术研发能力相当强,中国劳动力资源极为富足,这与蒙古劳动力短缺,劳动力素质偏低形成互补。

2.双方贸易环境不断改善

为进一步扩大中蒙之间的经贸合作,两国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双方的贸易环境。近年来,中蒙之间加强以道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蒙古将发展蒙中边境公路交通当作政府的工作重点。2001年蒙古开始实施“千年之路”项目,计划架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的总长1万多公里的公路网。其中中国承建的乌兰巴托至扎门乌德700公里路。这条公路开通后,可大大促进两国的经贸、旅游和交通运输等领域的发展。

中蒙经贸合作的现状和特点

1.中蒙贸易额持续增长

中蒙经贸关系持续发展,双边贸易额和投资额迅速上升。2005年中国对蒙古国的贸易额为8.1亿美元,增长24%,其中,中国向蒙古国出口3.19亿美元,增长36.7%;中国从蒙古国进口5.4l亿美元,增长17.3%。2006年,蒙古国对中国贸易额达14.5亿美元,占蒙古国外贸总额近48%。其中,出口10.5亿美元,进口4.0亿美元,分别占蒙古国出口总额的67.8%和进口总额的27.2%。

2.蒙古对中国以出口矿产品为主

蒙古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多为煤炭、石油、矿产品及畜产品等初级产品。随着蒙古铜、黄金和煤炭等资源的进一步开采,加上中国经济发展对资源需求量的增加,矿产品的贸易额还会扩大。而蒙古国则主要从中国进口机电产品、农产品、建筑材料、纺织品等。

3.两国经贸合作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两国经贸合作关系的不断发展,不仅贸易量、贸易额持续增加,而且经贸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深化。首先贸易形式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中国与蒙古的贸易不仅国家部分发展较快,而且地方贸易、边民互市贸易、旅游购物等多种形式的贸易也在不断发展。其次贸易结算方式由易货贸易为主向现汇结算为主转变。最后贸易由商品贸易向经济技术合作转变。在中蒙贸易发展过程中,经济技术合作也在蓬勃发展,合资企业从商业性企业向生产性企业转变,合作项目也从小型为主逐渐向资源开发和大型加工工业项目转变,表明中蒙经济技术合作在不断深化。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蔓延,蒙古国经济受到的负面影响逐渐显现。据蒙古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息,2008年该国GDP增速为8.9%,比去年下降了1个百

分点。蒙图贬值,人民的购买力下降,消费品指数上涨。2009年,由于受贸易额减少?失业率上升?外汇流通不畅和外汇市场大幅波动等因素影响,蒙古国经济增速将进一步放缓,这个欠发达国家与世界其他国家一样,2009年是最难度过的一年。蒙古国自2008年11月份以来,银行停止放贷款业务,直至去年3月份信贷业务开始松动,对一些信誉好的企业发放小额贷款。2009年一季度人民币兑换蒙古国货币平均价格为1:217,同比贬值33%。蒙古货币贬值不仅影响到蒙古国内市场的消费,而且已经影响到中蒙贸易人民币结算。由于蒙图兑换人民币价格的不确定因素,中蒙客商在货物交割上为规避蒙图与人民币转换的汇率风险,减少了人民币结算量,人民币跨境也随之减少。

针对以上不利因素,蒙古政府采取了包括加强立法、扩大国际合作、增收特别税和增发国债等措施。蒙古国国议会于2008年11月份通过了为储户提供担保的法律。2010年1月份,蒙日议会小组提议,直接与日本以及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洲银行等国家和机构进行财政援助的谈判。蒙古国政府会议通过决议,由副总理、蒙中政府间委员会蒙方组长负责,就蒙古希望从中国贷款30亿美元事宜与中方举行会谈,用于稳定金融市场与农牧业、工业以及基础设施项目。为增加财政收入,蒙古国政府近日通过了对进口石油产品征收特别税的决定,仅此一项可为国家增加150亿至200亿图的收入。蒙古国政府还计划发行1800亿图国债,以回笼资金,同时加快对国家战略大矿奥尤陶勒盖铜金矿和塔旺陶勒盖煤矿的开发。一旦上述开发项目两三年后产生效益,蒙古国的外汇收入将大幅增加,经济也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目前,中国在蒙古国投资企业虽获得了长足开展,但由于受主客观要素影响,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详细表现为:

(一)企业客观方面的缘由

1、境外投资国际竞争日益加强,境内企业无序竞争矛盾突出。目前,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盘绕蒙古国煤炭资源和其他矿产资源展开剧烈竞争,援助性根底建立项目投资力度较大,并达成和签署多项经济协作协议。此外,随着近年来赴蒙投资企业的增加,国内企业在蒙古国互相竞争也很剧烈,以至呈现歹意竞争行为,哄抬价钱,增加许愿,使涉蒙境外投资产生许多紊乱。境外投资缺乏有效的政府宏观调控机制,使整个对外投资缺乏规划上的统筹性,构

成部门跟着企业跑,企业跟着项目跑的场面。中方企业的无序竞争不只给双方的互利协作带来了负面影响,而且扰乱了次序,增加了投资本钱,以至影响了一些大项目的顺利施行。

2、对蒙投资企业实力不强,潜力缺乏,难以取得高效的金融支持。从对蒙境外投资企业看,民营企业占比拟高,主要涉足矿产资源。由于矿产资源开发资金需求量大,许多企业在办理探矿、采矿以及其他相关手续后,就已支付了大量的前期费用,后续资金由于不能及时到位,使一些项目悬空,进退两难。如巴彦淖尔市顺祥分梳绒毛有限义务公司在蒙古南戈壁省投资30万吨炼焦和120万吨洗精煤项目的消费,前期投资6000万元,已完成厂房建立和设备调试,但由于短少国内银行贷款支持,目前还尚欠5000万元活动资金缺口。

3、国内投资者停止境外投资存在较大的自觉性。蒙古国资源虽很丰厚,但许多还需停止深、精加工方可应用,但我国投资者大都不理解该情况,同时,对蒙古国的政策、法规、后续开发施行程序、费用、市场营销等诸多环节不控制,结果构成境外项目自觉投资,使许多项目在投入大量前期资金后再无开展潜力,施行停顿迟缓,经济效益欠佳。如包钢与蒙方合资开发的蒙古国巴日格勒图铁矿等多个铁矿项目,由于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相关政策法规调整修正,蒙方在项目施行过程中对诸多条款提出异议,固然屡次会谈,双方分歧依然很大,目前该项目仍处于停滞状态。再如鄂尔多斯羊绒集团于2007年结合区内5家企业在蒙古国合资设立了浩斯高勒山羊绒分梳有限公司;2008年投资资金和设备陆续到位,企业前期筹备工作根本完成。但由于当时只注重了蒙古国的羊绒资源优势,而无视了国内外羊绒市场变化情况,结果在公司正式运营前,国内外消费市场呈现疲软,羊绒纺织品出口量大幅萎缩,消费企业对羊绒原料的需求急剧缩减。为防止原料库存积压,该公司境内投资主体研讨决议暂停境外公司投产运营。

(二)客观环境方面的缘由

1、境外投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宏观指导和扶持作用尚未充沛发挥。目前,我国现用的一些境外直接投资主要政策法规具有明显的探究性或暂时性特征,尚不成熟标准,有些政策法规由于公布时间较早,其内容、手腕和掩盖范围都远不顺应我国当前境外投资开展的需求,特别是对股份、民营企业境外投资指导和操作性不强。由于政策指导和立法工作滞后,招致境外投资中呈现了一定水

平的自觉性。

2、蒙古国政局不稳,境外投资面临着较大政策性风险。蒙古国因政局动乱,政权更替频繁,曾屡次修正《海关法》、《外国投资法》、《税收总法》及许多相关法规、条例,使我国投资者承当了很大政策性风险。此外,蒙古国在法律、政策、协议执行中存在着较大随意性,使我国境外企业遭到一定影响。如阿盟策克——西伯库仑口岸,蒙方屡次违犯双方政府签署的《关于中蒙边境口岸及其管理制度》的协议,双方面中止贸易车辆和人员货物的通关,给我方投资者形成了宏大经济损失,仅2007年上半年就少进原煤逾百万吨。2008年11月蒙古国又公布了《关于企业行为特别准许法》,该法规则在蒙古国停止国际运输工作的企业单位必需得到停止国际间运输的专项批准。在停止国际运输工作的企业单位、开大吨位货车的外国公民自2008年11月15日前必需获得《劳动资历证》和《因公长期寓居答应证》,自2008年11月15日前没有获得上述证件的司机、运输工具不能通关。据对内蒙古自治区境外运营企业理解,在蒙古国办理以上通关手续过程冗杂、办理时限长,对在蒙方从事国际运输的中方企业带来了影响。

3、蒙古国根底设备落后,交通运输、水、电等限制蒙古国矿产资源开发。据中方企业反映,蒙古国绝大多数矿点不通车,不通电,无水,无通讯,无房舍,开发蒙古国矿产资源要受蒙方口岸的运输条件以及矿区周边交通运输、电力等条件的限制。如内蒙古自治区庆华集团开发蒙古国那林苏海特煤炭和其它矿产资源,由于运输和电力供给等要素影响,消费无法进步。同样,在开发蒙古国南戈壁省、中戈壁省、东方省及其他地域的矿产资源都存在相似的问题。

2012年6月25日

李成杰

第一篇:蒙古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相关研究Word 文档

蒙古国经济发展与对外贸易的相关研究 摘要:蒙古是中国的重要邻国,近年来,中国与蒙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不断扩大,自1998年至2006年,中国已连续8年成为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国,连续9年成为蒙古国第一大投资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 部分国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一些专家学者对蒙古国经济、中蒙贸易、矿产资源开发等相关领域一直关注,并对这些课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了较多的学术成果。今后,关于蒙古国经济发展和中蒙经济技术合作及口岸贸易区开发、边境城市经济互动、直接投资战略调整、地缘经济分工合作等广泛领域的层次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实证与理论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蒙古国经济发展对外贸易相关研究

一、蒙古概况 1.蒙古国建立于1921年 11月26日。首都是乌兰巴托,货币名称:图格里克。地处亚洲中部,中国与俄罗斯两个大国之间,世界第二大内陆国家。国土面积156.65万平方公里。总共人口是大约300万, 人口密度1.9人/平方公里。蒙古有三分之二的人口年龄未满30岁,36%的人口年龄未满14岁。总平均年龄:24.28岁。男性平均年龄:23.93 岁。女性平均年龄:24.64岁(2005),是一个“年轻国”。 2.资源:蒙古国自然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煤、铜、钨、萤石、金、银、钼、铝、锡、铁、铅、锌、铀、锰、磷、盐、石油等80多种矿产,其中煤蕴藏量约500-1520亿吨。此外,萤石蕴藏量约800万吨、铁20亿吨、磷2亿吨、铜800万吨、钼24万吨、锌6万吨、金3000吨、银7000吨、石油15亿桶。其中,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位居亚洲同类企业之首。可利用土地面积为15646.64万公顷,其中,农牧业用地面积占80%;森林面积10%;水域面积占1%。蒙古境内河流总长6.7万公里,平均年径流量为390亿立方米,其中88%为内流河。湖泊水资源量达180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120亿立方米。 3.蒙古国的社会历程:1921–1990 年社会主义计划经济。1991年以前,蒙古国的80%的贸易进行与前苏联。蒙古是主要依赖前苏联的燃料,药品,并为它的工厂和发电厂备件。前苏联也成为蒙古的主要出口市场。在20世纪80年代,蒙古的工业部门越来越发展了。到1989年,大约34%的物质产品来自工业,而18%来自农业。然而,矿物质,动物和动物源性产品仍然构成了我国出口量的大多比例。而进口主要包括机械、石油、布、建材。1990年“民主革命”社会结构转变为“民主主义市场经济”。1990–2010 年民主主义市场经济。 二、蒙古国经济 蒙古国经济以畜牧业和采矿业为主,畜牧业是蒙古国的传统经济部门,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牲畜是羊、牛、马和骆驼。2007年,蒙古牲畜存栏总数达4030万头,比前一年增长15.7%,创历史最高纪录。畜产品主要有皮革、靴鞋、马具、毛毯,羊毛,乳肉食品等。采矿类企业、燃料动力类企业和加工类企业是蒙古国主要的工业企业。

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放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如能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对外贸易的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快增长平台,但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货物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上升。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盛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能否顺利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入乡贫富差距。农业谈判能够有效地纠正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的扭曲现象,有力地推动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欧美农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和农产品品质来看。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将由以前高补贴下的价格转向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然而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却因其成本和管理流通费用的增加而上涨。从总体上讲,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和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价也随之快速增长。据匡算,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水平已经高于国际平均价格的二至七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另外,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是质量低劣、档次偏低、高附加值少的初级品,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价格优势,而其价格优势又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上,面对发达国家优质廉价的农产品,中国的优势农产品如果不及时增加科技含量,迟早将被国际市场所淘汰。 目前,美国和欧盟对削减工业产品关税均表示支持。建议提出削减发展中成员七大领域的主要出口产品关税,其中包括目前关税普遍较高的服装、鞋、纺织品,皮革制品等,对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来说还是有利的。但对于贸易方面的摩擦仍需通过谈判,协商。工业产品关税委员会希望这些要点的提出可以进一步促进各成员对此展开具有建设意义的讨论以使市场准入委员会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谈判模式上取得一致。同时,还希望在讨论上述内容时,各成员能够遵守世贸组织协议并从维护基于市场开放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出发发表各自的观点。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贸易增长点。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大量机电产品的进口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出口的商品主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第一章绪论 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 /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 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 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 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额:是计算和统计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指标。即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后,把各国和地区的出口额相加而得。 对外贸易额:是用货币金额表示的一国或地区在一定时间内的进出口的数量指标,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经济指标。 *在计算对外贸易额时,出口额以FOB价格计算,进口额以CIF价格计算 对外贸易量:是为了剔除价格变动的影响,并准确反映一国或地区对外贸易的实际数量变化而制定的一个数量指标。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获得了快速发展,货物进出口总额由 1978年的 206.4亿美元增加到 2010年的 29740.0亿美元,增长了144倍,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大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本文运用数量经济学的测算方法,对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更好发挥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贡献

目录 一、理论研究综述 (3) 二、我国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数量分析 (4) (一)对外贸易的增长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 (4) (二)对外贸易依存度增长明显 (5) (三)对外贸易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 (6) 三、充分发挥对外贸易对全国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建议 (8) (一)适度扩大进口,提高进口增长率 (8) (二)推动先进技术的进出口,加速经济增长的转型 (9) (三)实施科教兴贸,加快出口产业的技术进步 (10) (四)做好产业规划,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11) 参考文献: (12) 致 (13)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对外贸易经营者队伍不断壮大,民营企业进出口迅速发展,外贸规模不断扩大,出口质量不断提升,形成了一批支柱性出口产品。 2010年全国进出口总额为29740.0亿美元,同比增幅为34.7%。这一对外贸易的增速已远远高于 GDP增速,这对全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理论研究综述 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历来都受到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对国际贸易对经济增长贡献的理论探讨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1776)的绝对贸易理论,上个世纪30年代Roertson就提出了“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说法;随后凯恩斯提出了对外贸易乘数理论。Quah和 Rauch(1997)在生增长模型的框架论述了国际贸易能提高一国的专业化水平,进而使该国通过有效利用动态规模经济实现生产力和经济的更快增长。 Balassa(1978,1984)、Feder(1981)、Moschos(1989)、Sachs Warner(1995)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增长;Feder(1983)认为出口产业会通过各种因素对非出口产业产生正外部性,Helpman和 Krugman(1985)也指出出口扩可以产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浅谈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形势 崔宝林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家经济实力大幅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迎来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三个年头之际,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也抱有足够的信心和满心的期待。 下面浅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形势的个人见解。 我们国家在过去几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时期,主要是依靠投资带动。而这种集中于基础设施、机器设备和厂房等方面的资本投入,不仅获得了相应的回报,同时也得到了市场认可。在参与全球贸易分工过程中,随着产业的专业化、规模化发展,劳动力和劳动技能的持续提高,也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中国经济发展呈现的是资本投入与GDP产出同步增加的现状,而没有出现资本投资的边际收益递减的效应。因此我们不需过于担心世界经济放缓和外贸出口的下降会对中国GDP增长产生太大影响。 虽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GDP总量约6万亿美元,美国约为15万亿,但人均水平仅相当于美国的十一分之一。主要因为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在延续“黄金发展期”态势的同时,也面临诸多矛盾的凸显、各种挑战日趋严峻的态势,社会、经济的整体转轨正在经受历史性的考验的缘故。 尽管如此,中国经济的增长势头并没有改变。目前正处于调整和改革期,虽然增速出现一定幅度回落,但也只是经济增速的短期回落,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了新的衰退阶段。而且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

经表现出积极向好的变化: 首先,挤出了“泡沫”,缓解了通胀压力。制造业购进价格指数显示,上游产品价格涨势明显减缓。从目前来看,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回落到较低水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效益,对此企业要引起自身发展的关注点,不可以盲目扩张的方式获取利益。 其次,结构向优化改善方向发展。从PMI来看,当前第三产业发展好于第二产业。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保持在较高水平,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发展较为稳健。在第二产业当中,制造业发展势头好于采掘业。而在制造业领域,装备制造业又好于基础原材料加工业。1-5月份,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PMI平均为55.7%,明显高于钢铁、有色、化工等行业,这些行业PMI平均为48.9%-52%之间。这些方面反映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都在不断优化,不断改善。 第三,就业保持稳定增长。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3月份以来,一直保持在50%以上,5月份为50.5%;非制造业从业人员指数自年初以来稳定地保持在50%以上。两组数据均显示出就业保持稳定增长,有利于提高公民收入、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使经济发展保持稳定增长动力。 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由于经济增速回落、结构调整,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基础尚需巩固。另一个方面是小企业发展困难增加。小企业受政策利好带动,年初曾出现短暂回升,最近三月持续回落,反映小企业在经济增速回落过程中,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

蒙古国经济研究

蒙古国经济问题的相关研究、 【摘要】蒙古是中国的重要邻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如内蒙古大学周边国家研究所等科研机构的一些专家学者对蒙古国转轨经济、中蒙贸易、矿产资源开发等相关领域一直关注,并对这些课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得到了较多的学术成果。今后,关于蒙古国经济发展和中蒙经济技术合作分野的包括口岸贸易区开发、边境城市经济互动、直接投资战略调整、地缘经济分工合作等广泛领域的层次化、规范化、专业化的实证与理论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蒙古国经济发展研究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巨变带来的经济危机,高度依存的蒙古国经济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震荡,进入了“蒙古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这一时期又是蒙古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并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和制度及机制的历史变迁时期。自从选择激进式转型的发展路径以来,历经近20年的坎坷曲折,目前的蒙古国经济逐渐表现出较稳持续发展的势头。蒙古是中国的重要的周边国家之一,具有悠久的睦邻友好历史。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协调合作的趋势和中国经济日益开放发展的实际需要使中蒙经济合作关系也日益密切。由此,我们开展对蒙古国经济发展与中蒙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的研究具有现实和理论意义。 蒙古草原辽阔,畜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矿产资源丰富。现已探明的有铜、钼、金、银、铀、铅、锌、铁和煤等80多种矿产,其中煤蕴藏量约5000-15200亿吨,萤石蕴藏量约800万吨、铁20亿吨、磷2亿吨、铜800万吨、钼24万吨、锌6万吨、金3000吨、银7000吨、石油15亿桶。额尔登特铜钼矿已列入世界十大铜钼矿之一,居亚洲之首。森林面积为1830万公顷,全国森林覆盖率为8.2%,木材蓄积量为12亿立方米。水蕴藏量为60亿立方米。畜牧业是传统的经济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以轻工、食品、采矿和燃料动力工业为主。主要旅游点有哈尔和林古都、库苏古尔湖、特列尔吉旅游渡假胜地、南戈壁、东戈壁和阿尔泰狩猎区等。出口产品主要有铜钼精矿,羊毛、山羊绒、皮张、地毯和其他畜产品等;进口商品主要有机器设备、燃料油和日用品等。 但是这个国家没有什么工业,过去的苏维埃时代的工厂基本上也已经全部破产停工,就连热水瓶,玻璃和纸张以及包装用泡沫塑料都也需要进口。 1988年蒙古的农业还能够生产出来足够的粮食,甚至还可以少量出口。但是经过了90年代的以新自由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治经济改革之后,蒙古的农业已经无法生产出足够的粮食,由于农民很难从私有化了的银行中获得充足的贷款 ,即便获得了少量贷款也必须承担10-12%的利率来维护农田水利系统并接受农业知识培训,购买化肥,高级农药和良种以及小型农业机械,结果2003年蒙古的农业虽然由于良好的天气状况而获得了“丰收”,但是仍然只能满足国内市

湛江区位优势与未来发展

湛江区位优势与未来发展研究 摘要: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的雷州半岛,地处粤桂琼三省(区)结合部。全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750多万。现辖三市、两县和四区,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5个省级经济开发试验区,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先后荣获“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和“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 关键词:湛江、区位优势、未来发展 一、湛江具有的优势 港口优势。港口资源是湛江最重要的优势资源,港湾众多,建港条件优越。全市现有交通运输港口码头16个,大小泊位165个,2008年,年吞吐能力超亿吨,形成了以湛江港为中心、环雷州半岛中小港口相互配套的港口群。湛江港是国家级主枢纽港,为粤西、环北部湾地区最大的天然深水良港,有万吨级以至5万吨级泊位20多个,拥有全国第一座30万吨级油码头、30万吨级现代化铁矿石码头和华南沿海最深的航道,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目前湛江港已建成30万吨级航道,近年来,投入巨资进行大型项目建设,已初具国际一流深水大港规模,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南方大港。 交通区位优势。湛江内联“三南”、外连“五洲”,为大西南、华南、海南的交通枢纽。海上,是全国主枢纽港;铁路,与广州、深圳、韶关并列,为广东四大铁路枢纽;公路,是全国45个枢纽之一;还有粤西唯一的民航机场。形成了发达的海、陆、空和管道运输立体交通网络。连接广州、海南和大西南的铁路干线在湛江交汇,黎湛线、三茂线及粤海铁路与国家铁路干线对接,洛(阳)湛(江)铁路广东段和黎湛铁路复线湛江段基本建成;国道207线、325线纵横贯通,广湛、渝湛两条高速公路已于2005年底建成;湛江民航机场已开通至北京、广州、海口、长沙、香港等地航线30多条。湛江是连接中国西南与东部地区的结合部,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出海口,也是我国大陆沿海通往非洲、中东、欧洲、东南亚、大洋洲海上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处于承东启西、沟通南北、连接海内外的重要战略位置,是中国加入世贸扩大开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西部大开发、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广东省区域协调发展等重大战略实施的理想立足点和结合点,是我国与东盟各国经贸合作的“桥头堡”。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与政策论文

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成效日益明显,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综合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经济总量日益上升。据数据显示,到2014年上半年止,中国的经济总量已超过日本,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这样的成绩当然离不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处于一片低靡状态,中国也不例外,当年的经济增长率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失业率陡增,出口额下降。为寻求世界经济复苏,西方国家联手中国举行G20国峰会,讨论如何合作发展。实践已证明,中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起了领跑者作用,成为全球经济新一轮增长的引擎。在2009年实现了经济增长突破8%的目标,2010年中国政府又投入40000亿,目的是刺激经济增长,确保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一定程度上,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也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一方面我们借次机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合作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进城市经济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周边,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新一任领导人的上台,提倡科学发展观,继续坚持改革开放,加大反腐力度,增加一些行业向民间资本开放,为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国际与政治环境。 当前中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正由“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发展,即科学发展。为实现其目标,中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正由“粗放型”向“节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因为从长远来看,只有节约型增长方式才能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粗放型增长方式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而中国当前是市场经济。 “三农”问题是历年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重中之重,因为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差距逐渐拉大,为此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把发展农村经济放在首位,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提高养老金的发放金额,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房地产市场”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大热点,改革开放特别是1998年以来,随着城镇住房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我国城乡居民消费观念明显转变,住房消费有效启动,房地产总体上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对于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推进城镇化发展,改善居民住房条件,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但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多矛盾,普通居民没有能力购买高档房,而且部分商家从中在此“炒作”,使房地产市场秩序不太规范,为此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发展,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 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明显,人民币汇率逐渐上升,对此有利有弊。西方国家都强烈呼吁中国加快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此来促动其自身的外贸出口,因为中国劳动力比较丰富、廉价,是以加工业为主要出口的,一旦汇率有较大波动,中国出口将会减少。所以对此问题,自2007年人民币汇改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平稳的汇改政策,以此来推动经济平稳发展。

传统外贸发展现状

传统外贸发展现状 自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我国的经济就开始快速发展。 大规模的工业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片繁荣。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放需 求进一步扩大,中国的对外贸易行业也得到快速的形成与发展。 2002 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经济开始的不断融入世界,稳定较快的增长使之 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并对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这更加稳固了我国的 对外贸易行业的发展地位。 就目前形势来说,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怎么样呢?我们知道,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经 济得到一个质的发展,对外贸易实现快速增长,进出口额快速发展并且屡创新高,贸易状况持 续改善,持续的贸易顺差使我国成为一个贸易大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但同时,也是存在一些问题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国对外贸易行业发展现状:一、对外 贸易行业货物贸易发展状况根据对外贸易行业调查报告显示,截止 2002 年,我国对外贸易货 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 6202.7 亿美元,同比增长 21.8%。 其中出口 3255.7 亿美元,增长 22.3%;进口 2952.0 亿美元,增长 21.2%。 累计实现贸易顺差 303.6 亿美元。 我国的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由 2001 年的 4%上升到了 4.7%,成 为全球第五大贸易国。 我国的对外贸易行业的发展特点如下:(1)货物贸易增长强劲,增速显著加快。 例如 2002 年, 根据对外贸易行业调查分析, 全年各月出口增速分别为 29.1%、 0.8%、 3.5%、 17.2%、18.3%、17.8%、28.0%、25.0%、33.0%、31.4%、30.0%和 30.2%。 其中,因季节性因素和初入世贸组织时所引发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一季度出口发展起伏 较大。 二三四季度就开始快速发展,第四季度的出口增幅更高达 30%以上。 这种发展形势是我们乐于所见的。 (2)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的贸易增长点。 机电产品进出口总额 3126.7 亿美元,较上年增长 30.7%。 高新技术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逆差,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进口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 (3)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出口基本同步增长,进口增幅不一。 根据行业调查报告显示, 加工贸易出口 1799.4 亿美元, 增长 22.0%; 进口 1222.2 亿美元, 增长 30.0%。 一般贸易出口 1362.0 亿美元,增长 21.7%;进口 1291.2 亿美元,增长 13.8%。 这些数字表明加工贸易出口在今后一段时期中仍有较大的出口潜力。 (4)外商投资企业和集体、私营企业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主要力量。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 一、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的产生 国际贸易属于历史范畴,它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具有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存在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是国际贸易得以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在原始社会早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类处于自然分工的状态。公社内部人们依靠共同的劳动来获取十分有限的生活资料,并且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在全社会成员之间实行分配。当时没有剩余产品和私有制,也没有阶级和国家,因而也没有对外贸易。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一步一步地改变了上述状况。第一次大分工是畜牧业和农业之间的分工。它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在氏族公社的部落之间开始有了剩余产品的相互交换,但这还只是偶偶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是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由此而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生产即商品生产。它不仅进一步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而且使社会相互交换的范围不断扩大,最终导致了货币的产生,产品之间的相互交换渐渐演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这直接引致了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即出现了商业和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财产私有制,原始社会的末期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于是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商品交易最终超出国家税的界限,形成了最早的对外贸易。 (二)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 从总体上来说,奴隶社会是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生产的直接目的主要是为了消费。商品生产在整个经济生活中还是微不足道的,进入流通的商品很少,加上生产技术落后、交通工具简陋,各个国家对外贸易的范围受到很大限制。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构成来看,奴隶是当时欧洲国家对外交换的一种主要商品。希腊的雅典就是那时贩卖奴隶的一个中心。此外,奴隶主阶级需要的奢侈消费品,如宝石、香料、各种织物和装饰品等,在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虽然有限,但对手工业的发展促进较大,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生产的进步。 (三)、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封建社会取代奴隶社会之后,国际贸易有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从封建社会的中期开始,实物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商品经济的范围逐步扩大,对外贸易也进一步增长。到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城市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已经开始了孕育和生长,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都比奴隶社会有明显的发展。 封建社会时期开始出现国际贸易中心。早期的国际贸易中心位于地中海东部,公元11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地中海、北海、波罗的海和黑海沿岸。城市手工业的发展是推动当时国际贸易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国际贸易的发展又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并促进了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 从国际贸易的商品来看,在封建时代仍主要是奢侈消费品,例如东方国家的丝绸、珠宝、香料,西方国际的呢绒、酒等。手工业品比重由明显的上升。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工具,主要是船只由较大的进步,国际贸易的范围扩大了。不过从总体上说,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国际贸易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还相当小。 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贸易虽然源远流长,但真正具有世界性质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起来之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下,国际贸易额急剧扩大,国际贸易活动遍及全球,贸易商品种类日渐增多,国际贸易越来越成为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又各具特征。

一带一路战略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带给我们的机遇与挑战 ——聆听宋伟教授讲座的心得感想 14C1王同彦 2016年3月19日下午,在学院209教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知识产权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宋伟教授为全院师生作题为“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之机遇与挑战”的精彩讲座。通过聆听宋教授的讲座,本人深有启迪。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面向新的世界格局提出的战略构想,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是指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一带一路对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优质产能输出,优质资源获取;战略纵深开拓,国家安全保障;全方位开放机遇、周边外交机遇、地区合作机遇、全球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建设还面临很多风险,比如因为途径国家和地区政治稳定性强弱不一、意识形态各异、政治制度不同带来的政治风险。有时候,一国出现政权更迭时,现任政府为了否定前任政府,会殃及中国的落地项目,从而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比如中国在缅甸和斯里兰卡的项目,有时项目面临搞定政府、却搞不定反对派的困境,比如高铁折戟墨西哥案例等。 2013年9月和10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期间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倡议(以下简称“一带一路”),得到了沿线国家

广泛支持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目前,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有65个,其中大多是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达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共建“一带一路”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新架构。其基本内涵在于,紧密结合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和有力抓手,扩大同沿线各国的战略契合点和利益汇合点,积极推进陆海统筹、东西互济的商品资源物流大通道建设,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推动形成以“一带一路”为两翼、以周边国家为基础、以沿线国家为重点、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为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亚太自贸区(FTAAP)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着力推动国内优势产业向全球产业价值链中高端迈进,不断强化我国对区域经济合作进程的主导性影响,为我国与沿线各国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安全互助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创造有利的基础条件,为我国继续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重要战略支撑。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中文摘要:一国对外贸易能否促进该国经济增长.以及如何才能促进经济增长的问题, 一直是经济界广泛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改茧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 同时这一过程也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究竟在这个过程中我国对外 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究竟是如何呢?本文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在理论研究和 实证研究回顾的基础上,运用实证研究的分析万法,得出了中国对外贸易促进了 经济增长的结论。同时,文章还针对目前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增长的现状,结合 实证研究结果,提出了一些有效提高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促进作用的政策建议。 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 对外贸易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多人开来已经是个毋庸置疑的真理了。的确,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的对外经济与经济增长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1978年对外开放政策实施以来,中国经济伴随着对外贸易的迅速扩大而高速增长。1978年至2002年的25年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3624.1亿元猛增至104790.6亿元,增长了约28.9倍,年均增长率可达到14.6%。同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由379元猛增至8184元,增长了约21.6倍,年均增长率达到了13.9%。同期,由于进出口贸易的迅速增长以及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不断提高,贸易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也不断上升,1978年,贸易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9.8%;到了2002年这一比重已经上升至49.0%,提高了约五倍。这些数值反映了对外贸易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力已经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支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对外贸易的形式与特点也发生了变化。由建国初的机械产品进口和初级产品进口逐渐升级为改革开放初的加工贸易也补偿贸易为主再到新世纪以来以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贸易形式。可以说我国经济的主导产业引领者对外贸易的发展。因此,对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有着很强的研究价值。 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依据。关于我国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不能只着眼于我国现实的经济发展与相关的统计数字。对于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理论研究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对象。其中重点理论依据有马克思提出的“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交换与生产的关系”。马克思说:“交换的深度、广度和方式都是由生产的发展与结构决定的。可见,交换就一切要素来说,或者是直接包含在生产之中,或者由生产直接决定。”从本质意义上讲,生产决定交换,但如果从再生产过程看,作为再生产过程的一个阶段的交换不仅仅是一个消极的被决定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交换也能对生产发生反作用,有时会对生产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或阻碍作用。生产与交换在每一瞬间都互相制约和影响,一直他们被叫做经济曲线的横坐标和纵坐标。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亚当斯密提出的动态生产理论和“剩余产品出口”模型,对以后的理论发展有重要影响。作为最早涉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问题的古典经济学家斯密认为,分工的发展是促进生产率长期增长的主要因素,而分工的程度则是受到市场范围的强烈制约。对外贸易是市场范围扩展的显著标志,因而对外贸易的扩大必然能够促进分工的深化和生产率的提高,加速经济增长。斯密的这些论述包含了国际贸易具有带动经济增长作用的最初思想。其“剩余产品出口”理论更是着眼于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他首先假定一国在开展国际贸易之前,存在着闲置的土地和劳动力,这些多余的资源可以用来生产剩余产品以供出口,这样对外贸易为一国提供了利用过去未能充分利用的土地和劳动力机会,为本国的剩余产品提供了“出路”。而且,这种剩余产品的生产不需要从其他部门转移资源,也不比减少其他国内经济活动,因而出口所带来的收益以及换回的本国需要产品,也没有机会成本,因而必然促进该国的经济增长。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大为李嘉图创立的比较成本理论,论证了贸易静态利益的基础。实际上在他的著作中,也包含着国际贸易带动经济增长的思想。他认为,对外贸易是实现英国工业化和资本积累的重要手段。并指出,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是资本积累。随着人口的增加,食品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会因土地收益的递减规律的作用而逐渐昂贵,工资(劳动力价格)也会随之上涨。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工资上涨将使利润下降,从而妨碍资本积累。通过对外贸易,如果转移从外国获得较便宜的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原料,就会阻止在本国发生作用的土地收益递减化倾向,促使经济增长。以上是近代几位经济学家对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几种论证。分别站在生产与交换;生产力提高与剩余产品出口;资本积累与边际成本的角度论证了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微观分析。而现代的一些经济学家则更多的站在宏观的角度来分析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罗伯逊的发动机命题也纷争。受古典经济学家上述观点和理论的启发,后来额度经济学家进一步探讨了贸易对经济的带动问题。其中较为著名的是d h 罗伯逊在20世纪30年代首次提出的“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engine for growth)命题。20世纪50年代,r 纳克斯对这一学说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充实和发展。纳克斯在分析19世纪国际贸易的性质时指出,19世纪的贸易不仅是简单地把一定数量的资源加以最适当配置的手段,他实际上是通过对外贸易把中心国家的经济成长传递到其他国家,即中心国家经济迅速增长引起的对发展中国家初级产品的大量需求引发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因此,对外贸易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这一理论认为,①较高的出口水平意味着这个国家有了提高其进口水平的手段。进口中包括资本货物的进口,而资本货物对于促进经济增长是特别重要的。资本货物的进口使这个国家取得了国际分工的利益,大大节约了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有助于提高工业的效益,他是经济成长的主要因素;②出口的增长趋向于使有关国家把资金投向国民经济中最有效的领域,即他们享有比较优势的领域,进行专业化生产,提高劳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与现状及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贯通于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社会主义确立、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从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必然趋势。从内容上看,它是以科技为动力,以工业化为中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并引起经济结构、政治制度、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全方位变化的一场社会变革。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1842年五口通商以后,西方商品输人与日俱增,尤其是洋纱洋布的输入,摧毁了东南沿海地区中国传统的家庭手工棉纺织业,造成纺与织、织与耕的分离。传统的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其后,随着更多的通商口岸的开放,洋纱洋布得以倾销,进而为机器棉纱纺织业的产生和发展准备了一定的原料和产品市场;陷入破产与失业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则为近代机器工业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只是发生在沿海局部地区,内地广阔的农村封建生产关系基本没变。另外,在东南沿海地区,棉纺等中国传统的手工业部门也同时受到打击和排挤,这些部门的资本主义萌芽受到遏制。 2、近代机器工业的出现 19世纪40年代外国资本的近代机器工业在中国出现。60年代开始的洋务运动,标志着中国工业近代化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外国商人为了贸易和航运的需要,在通商口岸私自创办了一批船舶维修厂、砖茶厂和机器缫丝厂等。外国企业在中国的开办,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机器与技术,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从而为中国资本主义机器工业的产生起了诱导的作用。

自19世纪60年代始,李鸿章、左宗棠等洋务派大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机器局等军事工业,清政府各省当局大多也创办了自己的军火生产机构。这些军事工业从外国购进设备生产船舰、枪炮、弹药,将大机器工业引入了中国。洋务派在这一时期所创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也都属于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企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大官僚李鸿章等人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修筑了铁路,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铁路和通讯事业。 二、中国社会经济近代化进程的阶段 1.初步发展阶段(1840~1895 年) (1)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倾销商品,并非法开办企业(这是在中国最早出现使用机器生产的近代工业)。 (2)洋务运动,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第一次大规模实践,产生了中国机器工业。 (3)19 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冲击自然经济,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发生了重要的变化。 2.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 年) (1)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2)1912—1919 年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3.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 年)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官僚资本形成,民族工业发展。 (2)抗战期间,原有的工业在军国主义的大举进攻下遭到严重摧残,近代化被打断。

蒙古国2015年总体经济运行状况(蒙古国统计局网站数据)

蒙古国2015年经济总体运行状况 原始数据来源:蒙古国统计局网站 根据蒙古国统计局公布的文件,2015年在全球整体经济萧条和中国经济调整的综合作用下,作为中国邻国且不具备国内生产体系的蒙古国经济社会发展持续下滑,尤其世界大宗矿产品价格持续低迷使蒙古国经济面临无法逾越的困境。以美元核算的国民生产总值缩水、外贸周转下降、工业及采矿业产值下降、财政预算收入减少、国际国内客货流量减少、企业停业比例增加、逾期和不良贷款比例增加等都是国民经济不景气的具体表现,同时,由于社会购买力的急剧下降,导致外贸顺差增长、物价上涨指数下降等更多不利于发展的局面产生。 一、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2015年蒙古国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31667.79亿图(约合¥741.3亿元),同比增长2.3%,财政预算收入及外来援助总额59738亿图(约合¥191.2亿元),同比下降4.8%,其中税收收入占84.5%,非税收入占14.8%,其他占0.7%;支出及借贷总额713690亿图(约合¥2283.8亿元),同比下降0.1%,财政赤字11632亿图(约合¥37.2亿元)。蒙古国全国人口净增长率2.2%,总人口达到306.16万人;登记失业人口32788人,同比下降11.3%。物价指数同比上涨1.9%。 二、农牧业保持平稳增长

截止到2015年底,牲畜总头数达到5597.98万头,同比增长7.7%。其中马329.53万头,占5.88%,同比增长10%,牛378.04万头,同比增长10.7%,占6.75%,骆驼36.8万头,同比增长5.4%,占0.66%,绵羊2494.3万头,同比增长7.4%,占44.56%,山羊2359.29万头,同比增长7.2%,占42.14%。收获农业种植粮食21.63万吨,土豆16.38万吨,蔬菜7.23万吨,饲料102.87万吨。 三、工业生产总体下滑 实现工业产值87145亿图(约合¥278.9亿元),同比降6.7%,其中采矿业实现58580亿图(约合¥187.5亿元),同比降8.4%,加工业实现20922亿图(约合¥67.0亿元),同比降9.5%,电、暖、水生产实现7643亿图(约合¥24.5亿元),同比增长21.6%,建筑业实现产值21123亿图(约合¥67.6亿元),同比下降1.6%。 四、金融货币呈现负增长态势 货币(广义M2)供应量100502亿图(约合¥321.6亿元),同比下降 5.5%,储蓄总额73830亿图(约合¥236.3亿元),同比增长 2.1%,其中本币储蓄54340亿图(约合¥173.9亿元),同比增长0.4%,外币储蓄19490亿图(约合¥62.4亿元),同比下降4.4%;流通现金余额7067亿图(约合¥22.6亿元),同比降12.7%;贷款余额116958亿图(约合¥374.3亿元),同比下降6.5%;逾期贷款余额8612亿图(约合¥27.6亿元),同比增长3.2倍,占整个贷款余额的

湛江经济分析

湛江市投资环境的分析 湛江,广东省政府定位的省域副中心城市,粤西地区区域中心城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南部,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背靠大西南。全市辖4区、3县级市、2县,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6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试验区、工业区),总面积1249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45万(六普)。湛江为全国首批对外开放沿海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综合实力100强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和广东省卫生城市、广东省文明城市。重点建设的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之一。 湛江拥有较优越的地理位置,海陆交通便利,是投资者的一大正确选。 湛江所具备的投资环境有如下优势: 硬环境: 1.城市地理环境位置优越。 湛江市位于祖国大陆的最南端,东经109°31'-110°55'、北纬20°-21°35'之间,包括雷州半岛全部和半岛以北一部分。东濒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浦、博白、陆川县毗邻,东北与本省茂名市属茂南区、茂港区及化州市接壤。市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东经110°4'、北纬21°12'。 陆地大部分由半岛和岛屿组成,地势北高南低,以北部廉江市境内的双峰蟑(382米)为最高点。全市平均海拔50至250米之间。双峰嶂为湛江市最高点,海拔382米。湛江较大的江河有:鉴江,流经吴川市境内46公里;九洲江,流经廉江市境内89公里;南渡河,流经雷州市境内88公里;以及流经廉江、遂溪、雷州、麻章等境内的人工运河、雷州青年运河等。 2、城市资源、气候环境好。 气候 温年均23.2℃,7月最高,月平均为28.9℃,最高曾达38.1℃;1月最低,月平均为15.5℃,最低曾达2.8℃。年均降水量1417-1802,年日照时数为1864-216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02-118千卡/平方厘米,≥10℃积温8309-8519℃。宜居住、宜生产。 自然资源 湛江热带亚热带作物资源极其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糖蔗、水果、蔬菜和最大的桉树、剑麻等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著名的菠萝、香蕉、芒果、红橙之乡。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水产品产量连续多年居广东省首位,是全国最大的对虾交易中心和加工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海水养殖珍珠基地。境内已发现多类矿藏33种、矿产地155处,最有开发价值的是硅藻土、澎润土、泥炭土、高岭土等“四土”资源,濒临湛江的南海北部大陆架盆地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湛江还拥有全球两个、中国唯一的玛珥湖——世界地质公园湖光岩和火山峡谷群,拥有我国面积最大的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海面积最大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和“海上国宝”——中华白海豚第二大种群区 3、交通便利。 湛江交通具有海陆空全方位畅通无阻的优越条件。 航空 于市区西北部,距离市区大约5公里,为国家4D级机场,可起降波音757等类型各种飞机。开通了北京、上海、广州、长沙、贵阳、海口、深圳、揭阳(汕头)、南京、三亚、武汉、成都、重庆、香港等地的航班。在筹建阶段的机场:粤西国际机场。为推进粤西发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