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修辞技巧是一种积极修辞的语言现象。它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文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同时还有着启迪构思、结构文章等多方面的作用。

利用乙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甲事物,称为比喻。比喻的三个要素是被比喻物、比喻物和相似点。比喻的类型有明喻、暗喻和借喻等。它可以使事物描写形象化,深奥道理显浅化,情境描绘生动化,是一种运用十分广泛、使用频率很高的修辞手法。例如:“你攀登过这样的大山吗?它高插云霄,有的山顶还有终年冰雪不溶的帽子。云雾像是束在她腰上的轻纱。”(秦牧《雄奇瑰丽的中国山水》)云雾被喻为“束在她腰上的轻纱”,逼真形象,一座沉睡的山被写活了,成了一位轻歌曼舞的姑娘。

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称为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它有助于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将海棠花比作美女,生动地刻画了花的红妆粉裹的娇美神态,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对花的怜惜眷爱之情。又如:“如今时间多宝贵,这儿光阴泡茶喝。”(《讽刺与幽默》)这里把“光阴”当作可以泡的饮料,是说时间在品茶闲侃中白白浪费了,实为可惜。

描述事物时,运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语言来渲染强调事物,称为夸张。它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人们的丰富想象,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羊腿的肉真咸,酒也是土豆做的,可杨帆吃时,那香劲儿能馋得死人都活过来。”(郑万鹏《当代青年三部曲之一》)这种饿坏了的极度描写,不仅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反而使人感到十分真实,仿佛见到了他那狼吞虎咽的模样。又如:“叫一声‘请’!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吴敬梓《儒林外史》)这里把吃了一半的时间大大提前,言速度之快,给人深刻的印象。

把相反、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称为对比。它可以鲜明地提示出对立着的美与丑、善与恶等等,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例如孙谈宁《农妇随笔录?买到买不到歌》:“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文章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钱不是万能的。特别是那些至善至美的东西,永远不是钱所

能买来的。

《比喻、借代和比拟的类型及表达效果》进阶练习 (二)-1

《比喻、借代和比拟的类型及表达效果》进阶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句子全是比喻句的一组是() ①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③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④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⑤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⑥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人。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②③④ 2.下列各句中,与其它三句使用的修辞方法不同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B.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突然是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 D.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借代手法的一项是() A.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D.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下列四个句子都用了“像”字,其中不表示比喻的是() 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5.下列诗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B.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C.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D.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参考答案 【答案】 1.B 2.D 3.B 4.B 5.D 【解析】 1. 本题要求学生理解比喻修辞的特征。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不能是同类事物,两者必须有相似点。有“像”不一定是比喻句。①句“像”表示比较,④句“像”表示猜度,⑥句“像”表示举例。排除这三句可得出答案。故选B。 2. 本题考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D项是比喻。A、B、C三项是通感。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对修辞的理解来解答此题即可。A项“朱门”代指有钱的贵族;B项是比喻,以梨花比雪花,以千万株梨树枝头的繁花来比边塞的茫茫雪原;C项“粉黛”代指六宫的其他妃嫔;D项“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战船。樯,挂帆的桅杆。橹,一种摇船的桨。故选B。 4. 此题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运用。比喻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B项没有本体和喻体,像也不是比喻词。ACD都是比喻,故选B。 5. 此题考查辨析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分析本体和喻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似点。A项,“香腮雪”是指雪白的面颊,这是把“腮颊的白”比作了雪,二者的相似点就是颜色的洁白。B项,“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意思是:远远眺望洞庭湖苍翠的群山,就好像白银盘中放着一枚青螺。此句把水比作银盘,把山比作青螺。C项,把“离愁”比作“春水”,形象说明了离愁的连绵不断。D 项,以“六宫粉黛无颜色”来衬托杨贵妃的百媚一笑。故选D项。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的区别 比拟 比拟就是通过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比拟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拟人和拟物。 一、拟人 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或者用表现人的特性的词语描述物,或者直接把物变成人。例如: (1)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憨睡的婴儿呢。(斯妤<<北海的早晨>>)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老舍《济南的冬天》)(3)洋八股必须废止,空洞抽象的调头必须少唱,教条主义必须休息,而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二、拟物 拟物就是把“人”当作“物”来写,使人具有物的动作或情态,或者翅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表达某种强烈的爱憎感情。例如: (4)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5)坦克后面,“老虎团”的士兵嗷叫着冲了过来。(谢雪畴《“老虎团”的结局》) (6)还有一问,是:“公理”几块钱一斤?(鲁迅《“公理”之所在》)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表达出来,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来。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叫做比喻词,常见的有“如”、“像”、“好像”、“仿佛”“成”“变成”等。例如: (1)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宗璞<<紫藤萝瀑布>>) 其中本体是“每一朵盛开的花”,喻体是“一个张满了的小小的帆”,比喻词是“像”。比喻一般有三种格式: 一、明喻 指的是本体和喻体都说出来,用“像”“好像”“如”“如同”“似”“仿佛”“好比”“一般”“像--一

比喻、 比拟 、借代 、夸张、对偶 、排比 、反问 、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运用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问、设问八种修辞格的综合 运用 比喻 (一)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 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乙。例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一个本体。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比喻和比拟

比喻和比拟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比拟的特点。学会辨析比喻,比拟句。 2、学习运用比喻构造句子。 3、能辨析拟人句;感受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与拟人句的不同。 教学重点:感受拟人句的特点;感受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 教学难点:感受把物比作人的比喻句与拟人句的区别。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花生)。 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什么呢?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2、有一条狗叫小白,它很乖,深得小义爷爷奶奶的宠爱。奶奶夸奖它:“小白呀,像我的一件小棉袄一样贴心!“爷爷附和道:“小白这小子还真粘人!”同学们,仔细读一下这两句话,同样是夸奖小狗,但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吗?(比喻,拟人) 3、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八种?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复、顶真等。 4、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二、新课 比喻 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表达出来,或者把抽象的道理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道理表达出来。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叫做比喻词,常见的有“如”、“像”、“好像”、“仿佛”“成”“变成”等。 (一)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例如:1、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2、例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3、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4、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二)比喻的种类

修辞辨析知识精讲(上):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修辞辨析知识精讲(上):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什么是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式或方法。初中阶段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反语、反复、双关、顶真、互文等。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 ㈠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㈡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㈢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不是比喻。 ①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表示揣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巾,我就仿佛置身于天真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 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㈣比喻的种类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 【典型形式】甲像乙。 例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 【典型形式】甲是乙。

例如: a.风起云涌,乌云四合,瞬间变成座座山峰,层峦叠嶂。 b.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 3.借喻。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典型形式】甲代乙。 例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4.博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㈤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㈠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 。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一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 ㈡种类: 1.拟人。 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绕着柔滑修长的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 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㈢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表意丰富。 ㈣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点在“拟情态”,如拟人,因人是有生命有感情的,所以通过联想和移情,变无情物为有情物; 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依靠相似点把本体与喻体联系起来,以便形象具体地感知事物,重点在“喻特点”。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 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现或不现,但不管是哪种比喻,喻体必须出现。

比喻、比拟的修辞手法

修辞技巧是一种积极修辞的语言现象。它把抽象的变为具体的,往往可以造成超脱寻常文字、寻常文法以至寻常逻辑的新形式,而使文辞呈现出一种动人的魅力,同时还有着启迪构思、结构文章等多方面的作用。 利用乙事物来说明与其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甲事物,称为比喻。比喻的三个要素是被比喻物、比喻物和相似点。比喻的类型有明喻、暗喻和借喻等。它可以使事物描写形象化,深奥道理显浅化,情境描绘生动化,是一种运用十分广泛、使用频率很高的修辞手法。例如:“你攀登过这样的大山吗?它高插云霄,有的山顶还有终年冰雪不溶的帽子。云雾像是束在她腰上的轻纱。”(秦牧《雄奇瑰丽的中国山水》)云雾被喻为“束在她腰上的轻纱”,逼真形象,一座沉睡的山被写活了,成了一位轻歌曼舞的姑娘。 运用联想,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写,称为比拟。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类。它有助于抒发感情,渲染气氛,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如:“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银烛照红妆。”(苏轼《海棠》)诗人将海棠花比作美女,生动地刻画了花的红妆粉裹的娇美神态,细致入微地表现了对花的怜惜眷爱之情。又如:“如今时间多宝贵,这儿光阴泡茶喝。”(《讽刺与幽默》)这里把“光阴”当作可以泡的饮料,是说时间在品茶闲侃中白白浪费了,实为可惜。 描述事物时,运用超出客观事实的语言来渲染强调事物,称为夸张。它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起人们的丰富想象,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例如:“羊腿的肉真咸,酒也是土豆做的,可杨帆吃时,那香劲儿能馋得死人都活过来。”(郑万鹏《当代青年三部曲之一》)这种饿坏了的极度描写,不仅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反而使人感到十分真实,仿佛见到了他那狼吞虎咽的模样。又如:“叫一声‘请’!一齐举箸,却如风卷残云一般,早去了一半。”(吴敬梓《儒林外史》)这里把吃了一半的时间大大提前,言速度之快,给人深刻的印象。 把相反、相对的事物放在一起,作比较,称为对比。它可以鲜明地提示出对立着的美与丑、善与恶等等,给人们以深刻的印象和启示。例如孙谈宁《农妇随笔录?买到买不到歌》:“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美食,但买不到食欲;钱可以买到床,但买不到睡眠;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文章中运用了对比手法,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钱不是万能的。特别是那些至善至美的东西,永远不是钱所

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修辞手法之比喻与比拟》教案

修辞方法:比喻和比拟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与比拟的概念。 2.掌握比喻、比拟的分类及作用。 3.理解运用比喻、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1.掌握比喻、比拟的分类及作用。 2.学会运用比喻、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 【教学难点】 学会理解运用比喻、比拟这两种修辞手法。 【教学时间】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来看一个这两个句:“今天的太阳好像个大红灯笼。”“柳条高兴起来,在空中跳起舞来。” 同学们,你们看看这两个句分别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呢?(找学生回答)对,第一个句子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第二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那同学们究竟知道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拟人吗?我们今天就来上一节修辞课――《比喻与比拟》(板书)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比喻,什么是比拟。 (1)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甲事物)来喻另一事物(乙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如“这块草地平坦得就像是一块大绿地毯”,这个句子,“草地”是甲事物,是本体,“地毯”是乙事物,是喻体,它们之间有相似点,“像”是喻词,所以这是一个比喻句。 (2)比拟是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如:“小鸟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曲”,这个句,唱歌是人的行为,用在小鸟身上,这就是拟人;再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这个句子,把宏儿写成小鸟儿,能“飞”,这就是拟物。 2.比喻的分类 比喻分为三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

“比喻”与“比拟”修辞手法辨析

“比喻”与“比拟”修辞手法辨析 微课设计简介: 七年级的《春》和《济南的冬天》,其中用到很多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初一有近半数的同学对于这两种修辞手法辨识不清。而这两种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在古诗鉴赏、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当中运用较多。结合微课“短小而精”的特点,本次我的微课设计是从课本中的难句出发,明了比喻和比拟的特点并慧眼巧辨“比喻与比拟”。 教学目标: 1、了解比喻和比拟修辞的定义及特点。 2、能够区分比喻句和比拟句。 教学策略:讲授答疑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节微课我主要针对大家刚学习的两篇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其中运用到的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大家觉得有困惑的地方,针对性的教给大家一些辨析的方法。 (PPT展示:)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 这两个句子都是比喻句,不是比拟中的拟人句。不难发现,当把一种物比成人的时候,大家容易把比喻句与比拟句弄混淆。 二、了解比喻和比拟的定义、分类,及特点 比喻:用具体、形象、浅显的事物来描绘本质不同却有相似点的抽象、生疏、深奥的事物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的分类:明喻、暗喻、借喻

1、明喻:本体+比喻词+喻体 常见的比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似的、宛如、好比、仿佛、像……一样、如同……一般、 如: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朱自清《春》) 2、暗喻:本体+暗喻词+喻体 常见的暗喻词有:是、就是、等于、成为、变成 如: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袁鹰《十月长安街》) 3、借喻:直接叙述喻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比拟:把物当做人来写,或把人当做物来写,或者把此物当做彼物来写。 比拟的种类: 1、拟人(事物人化)、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朱自清《春》) 2、拟物(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 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鲁迅《故乡》) 这些闪电的影子,在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高尔基《海燕》) 三、把握实质,慧眼巧辨 1、比喻重在“喻”,以甲事物比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 比拟重在“拟”,将甲事物当做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 2、比喻,不论是哪一种比喻,有无本体和比喻词,喻体始终会出现.......。比拟,始终都无拟体......。比拟靠的是想象把本体模拟为人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 四、小试牛刀 1、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比拟) 2、“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 ①我说你猜:听老师读句子,准确猜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拟人) 3.(对偶) 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排比)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6.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借代) 7.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反问) 8.他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是的,他是。(设问) ②我讲你忆:伴随老师所讲的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调动以前学习的记忆,巩固所学。

修辞手法一:比喻 教学目标: 一、了解比喻的特点及运用比喻的方法 二、学习运用比喻构造句子 教学设计: 通过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比较,认识运用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比喻的特点及其运用比喻的方法,通过练习,学习运用比喻句。 教学内容: 1.引入比喻句 2.比喻句的定义、作用、组成 比喻句定义: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表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比喻句的作用: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易于接受;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 比喻句的组成:一般有本体、喻体、比喻词。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把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比喻词”有:好像、像、如同、好似等 (认识比喻句,分析比喻句的组成,分辨比喻句 例如:“孔雀那美丽的尾巴抖动着,像一把五彩洒金的大扇子。” 本体:尾巴;喻体:大扇子;比喻词:像。 练习:仿照例句,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修辞比喻和拟人(有答案)

小升初语文专项训练 修辞---比喻和拟人 基础题 一、选择题 1.在比喻句后面的括号里画“√”。 (1)珍珠鸟就像躲进幽深的丛林一样安全。() (2)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 (3)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4)瞧!多么像它母亲。() 2.选择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排比 1.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 2.从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还有汉族的。() 3.过往的车辆,像水波里穿梭的小船。() 3.指出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或修辞手法,把相应的符号写在括号里。 A.比喻和拟人 B.排比句 C.反问句 (1)在人类古老的长河中,有哪一个民族能像中华民族这样拥有如此丰富的书法瑰宝呢?( ) (2)我常常觉得,方块字像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纸上玩笑嬉戏,来愉悦你的眼睛。( ) (3)在书法家的笔下,它们更能发生无穷无尽的变化,或挺拔如山峰,或清凉如溪,或浩瀚如海,或凝华如脂。( ) 4.下列没有用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原来是我捅掉的那个蜂窝,却一只马蜂也不见了,好像一只丢弃的干枯的大莲蓬头。 B.低头再瞧瞧这只马蜂,微风吹着,轻轻颤动,好似活了一般。 C.我一回头,只见一只马蜂径直而凶猛地朝我扑来,好像一架燃料耗尽、决心相撞的战斗机。 D.眉心处肿起一个枣大的疙瘩,自己都能用眼瞧见。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 A.平静的湖面犹如一面银镜。 B.长城远看像一条长龙。 C.他看上去好像生病了一样。 D.人民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园丁。 二、填空题 6.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罩着一层薄烟。() 2.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高考语文修辞方法汇总—比喻、比拟、借代(附: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修辞方法汇总—比喻、比拟、借代(附:练习及答案)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方式表达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比喻 01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方法。 02 构成 本体、喻体、喻词。 03 作用 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04 类型 (1)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有“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等;形式:甲像乙。 【例1】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例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没有喻词,喻词有“是、成为、出现”等;形式:甲是乙。 【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堂随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春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或者,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似着深巷里的酒呢。可是,落日时分,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紫褐色,一团一团,像一片春日绿林里夹裹着几棵秋季的柿树哩。谁说,你们闻,啥味儿?把夜饭端到村口饭场吃着的人们,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饭碗,抬起头,吸着鼻子,也就一股脑儿,闻到了那股血味①。静一阵,有人这样说了一句,人们就又开始吃着喝着。谁都知道,明儿是三月底,月的最后一个集日,屠户家里当然是要杀猪赶集呢。不过,往常的集日,李屠户都是起早宰杀,日出上路,当天到镇上卖售新鲜。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②。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草呢,也相跟着疯生疯长。要锄地,要施肥,田头有水的还要灌浇,各家都忙得如蚂蚁搬家,谁能过多地顾上谁哩。

2021届全国高考语文冲刺复习 修辞方法汇总—比喻、比拟、借代(附:练习及答案)

2021届全国高考语文冲刺复习 修辞方法汇总—比喻、比拟、借代(附:练习及答案)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方式表达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或方法。 比喻 01 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修辞方法。 02 构成 本体、喻体、喻词。 03 作用 将所要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 04 类型 (1)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喻词有“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等;形式:甲像乙。 【例1】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例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只出现本体和喻体,没有喻词,喻词有“是、成为、出现”等;形式:甲是乙。 【例】霎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 (3)借喻: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课堂随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题。 春天本该是春天的味道,如花的草的,蓝蓝浅浅的悠忽地飘散。或者,绿绿的,浓浓的,郁香儿扑鼻,似着深巷里的酒呢。可是,落日时分,吴家坡人却闻到一股血味,红红淋淋,腥浓着,从梁道上飘散下来,紫褐色,一团一团,像一片春日绿林里夹裹着几棵秋季的柿树哩。谁说,你们闻,啥味儿?把夜饭端到村口饭场吃着的人们,便都在半空凝住手中的饭碗,抬起头,吸着鼻子,也就一股脑儿,闻到了那股血味①。静一阵,有人这样说了一句,人们就又开始吃着喝着。谁都知道,明儿是三月底,月的最后一个集日,屠户家里当然是要杀猪赶集呢。不过,往常的集日,李屠户都是起早宰杀,日出上路,当天到镇上卖售新鲜。为啥今儿要在黄昏宰杀?为啥今儿的血味要比往日刺鼻?②。仲春到了,小麦从冬眠中睡醒过来,哗哗啦啦长着;草呢,也相跟着疯生疯长。要锄地,要施肥,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 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 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 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 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 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 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 成了喧腾的大诲” (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2009年1月17日 [编辑本段]【简介】 修辞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 [编辑本段]【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编辑本段]【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编辑本段]【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编辑本段]【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要三个以上! [编辑本段]【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编辑本段]【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一:(比喻、拟人)

修辞手法一:(比喻、拟人) 一、比喻: 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一种事物的方法。 作用:使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组成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如:黄河是中国的“摇篮”) 喻体,作比喻的事物。 喻词,练习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注意:1、本体、喻体、比喻词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 2、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两者之间要有相同点。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知。 类别格式本体(甲)比喻词喻体(乙)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好像、如、 仿佛、好似、 似、似的、如 同、犹如 出现(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香港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世界里。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变成、 变成、称为 出现(1)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他在天空给你指 导方向。 (2)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 多高的白色城墙。 借喻乙代甲不出现出现(1)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的两鬓又添了一 些银丝。 注意:带“像”字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 (1)作比较。如,他长得像他爸爸。 (2)表猜测。如,这天阴沉沉的,想要下雨了。 (3)表想象。如,登上城楼,我心里非常激动,好像一下子成了一名威武的戍边战士。 (4)表举例。如,北京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 (5)表说明。如,猎人微笑着说:“在大森林里,你不能像个客人,得像个主人。”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感情要鲜明。同样的一个本体,比作同样的的喻体,但是因为引发的结果不同,所以导致句子出现了 一褒义一贬义两种不同的感情色彩。 如:下课了,小明像只小猴子似的在班中活蹦乱跳,把大家逗乐了。(褒义) 把比作。

修辞方法简介——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精编版

修辞方法简介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初中其它修辞:引用、互文、借代、顶真、通感、联想…… 一、【比喻】补充 1、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在稿纸上踩出几朵小梅花(喻“猫爪子印”) 注意: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例如: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朱自清《荷塘月色》 2、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见《点击中考》P37 3、作用:生动具体形象; 表达效果回答技巧: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比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 例:下列句子的修辞及表达效果 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紫藤萝的花朵比作帆,花萼比作舱,生动形象的写出了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表现出紫藤萝的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紫藤花盛开的喜悦之情(写景咏物:表达了作者对……的……之情) 二、【拟人】补充 1、作用: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表达效果格式回答: 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事物人的思想情感或动作行为,生动体现了……表现作者……情感。 如: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运用拟人的修辞,赋予油蛉、蟋蟀人的行为,生动体现了夏天的勃勃生机。 三、【夸张】补充 1、作用: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2、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缩小夸张: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例: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伸手取弓,那箭早已呼啸着射中目标。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3、表达效果答题技巧: 运用……修辞,突出了……,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运用夸张的修辞,突出了诗人愁绪之深,启发读者联想,使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四、排比补充 1、结构相同、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例如: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要三个以上! 2、作用:增强语势,节奏感,加强表达效果,多用于说理或抒情。 表达效果答题技巧:运用……修辞,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语势,抒发了作者……(情感) 3、排比与反复区别 排比三个三个以上,词语句子部分相同;

比喻和比拟

语言的十八般武艺 —比喻和比拟修辞手法 户县六中路艳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了解比喻和比拟的特点及分类。 2、能力目标:学会区别比喻和比拟。 3、情感目标:能够准确、灵活的运用比喻和比拟两种修辞手法。【教学重点】 1、了解比喻和比拟的特点并会区别两种修辞手法。(重点) 2、会灵活运用两种修辞手法。(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 驾轻就熟,导入新课: 1、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 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比喻) 2、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 精妙世无双。(比喻) 3、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 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还有:顶针、互文、双关、通感、反复 二.例句判断,有的放矢: 1、猫在稿纸上踩了几朵小梅花。 2、瞧,那一群骑自行车翩翩而来的身着风衣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 鹉,还是蓝孔雀? 3、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4、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5、我们这时代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人物,像丛飞、白芳礼等。三.分析讲解,应用规范: 板块一:比喻 (一)什么叫比喻? ——就是打比方。 即用具体的事物比抽象的事物,用大家熟知的事物比大家陌生的事物,用浅显的道理比深奥的道理。(修辞效果:或通俗易懂或生动形象。)(二)比喻的四个构成要素: A、本体:表达对象 B、喻体:用来作比的事物 C、喻词:表示“相似”的词语 D、喻解:即“相似点” (三)根据构成方式,比喻分为三类: 1、明喻:“甲像乙”本体(甲)、喻体(乙)、喻词都出现。 ▲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如、如同、仿佛、宛然、宛如、…… 似的、……一样、……一般 ①叶子(荷叶)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②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③那声音(指浪涛声)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 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地,轻轻地,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 飘零在水上。 2、暗喻:“甲是乙”喻词用“是、成为、成了、变成”等。 ①草原的天气是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②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 ③那排冬青越长越高,变成一堵绿色的墙。 ▲暗喻的其它形式: (1)否定的比喻: ④但素园却并非天才,也非豪杰,当然更不是高楼的尖顶,或名园的美 花,然而他是楼下的一块石材,园中的一撮泥土。(鲁迅《忆韦素园》) (2)程度不等的比喻——差喻: ⑤可是在中国,那是确无写处的,禁锢得比罐头还严。(鲁迅《为了忘

2021年比喻与比拟的区别,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欧阳光明*创编2021.03.07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欧阳光明(2021.03.07)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 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借喻与借代的区别

比喻与比拟的区别 比喻和比拟,都是加强语言形象性的修辞手段,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修辞方式。初中教材中说:“比喻重在‘喻’、即以甲事物晚乙事物,甲乙两物有主有从;比拟重在"拟",即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甲乙两事物彼此相融,浑然一体."这仅是一种概括性的区别原则,如果教师照本宣科,不仅初中学生不易理解,就是高中学生也怕难于接受.我以为必须作进—步的全体阐释。 (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请看如下例句: (1)故人已经成为瓮中之鳖,不好玫暂且围着算了。(徐海东《奠基礼》) (2)他确乎有点像一橡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老舍《骆驼祥子》) (3)月亮一露面,满天的星星惊散了。(杨朔《金字塔夜月》) (4)真理它却不会弯腰。(臧克家《胜利的狂飚》) 例(1)取瓮中之鳖待擒这一点说明敌人当时的处境,二者有相似点,能给人具体形象的感受,这是比喻。例(2)从树的外形特点联想到样子的外貌、气质特征,两者有相似点,也属比喻。例(3)“月亮”、“星星”本是无生物,并无“露面”、“惊散”这样的特征,现以生物的特征描写它们.只是为了让其情态逼真,跃然纸上,这是比拟。例(4)将无形的抽象物“真理”人格化、形象化,也属比拟。 (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