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光计的调节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分光计的调节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分光计的调节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分光计的调节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一实验预习(20分)

学生进入实验室前应预习实验,并书写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应包括:①实验目的,②实验原理,③实验仪器,④实验步骤⑤实验数据记录表等五部分。以各项表述是否清楚、完整,版面

验前还应预习实验)。

二实验操作过程(20分)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过程分三步,第一步分光计调节,包括①目测粗调,②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适合观察平行光,③调节望远镜的光轴和仪器转轴垂直三部分;第二步实验数据记录;第三步实验仪器整理。以各项是否能够按照实验要求独立、正确完成,数据记录是否准确、正确分三段给分。

三实验纪律(10分)

学生进入实验室,按照学生是否按规定进入实验室,是否按照操作要求使用仪器,是否在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整理整齐,是否有大声喧哗、打闹现象。分三段给分。

课后完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

四、数据记录及处理(35分)

1

2

学生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是否按照要求正确书写中间计算结果、最终实验结果和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位数,分三段给分。

五、思考题(10分)

学生在实验结束后,在三道思考题中选择两道,抄写题目并回答。按照问题回答是否准确,有

按照学生实验报告书写是否整洁,分三段给分。

学生进入实验室,用15分钟的时间看书,15分钟之后将书收起来,开始进行实验测试。测试期间禁止看书。评分标准如下:

一实验操作部分(70分)

第一步:分光计调节。

1目测粗调。尽量使望远镜的光轴与刻度盘平行,并调节载物台下方的三个小螺钉,尽量使载物台与刻度盘平行。分四步给分。

2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适合观察平行光。

①接上照明小灯电源,打开开关,在目镜视场中观察,是否能够看到“准线”和带有绿色小十字的窗口。分四步给分。

②将双面镜放置在载物台上(注意放置位置),分四步给分。

③由透明十字发出的光经过物镜后,再经平面镜反射,由物镜再次聚焦,在分划板上形成亮十字像斑,分四步给分。

④通过调节望远镜物镜焦距,和目镜调焦手轮,看清亮十字的反射像,此时,望远镜已聚焦于无穷远,分四步给分。

⑤调节望远镜的光轴和仪器转轴垂直。当平面镜旋转到任意一向,从望远镜目镜观察亮十字线像与黑准线是否仍然重合。分四步给分。

⑦仪器整理。是否能够将仪器归位,反射镜和三棱镜等小件物品放回仪器盒,分四步给分。

二、实验报告及数据分析部分(30分)

1、实验目的、简单原理介绍是否清晰、整齐。分四步给分。

2、是否有准确的实验步骤、数据表格,且清晰、整齐。分四步给分。

3、实验数据处理是否正确,是否按照要求正确书写中间计算结果、最终实验结果和不确定度的有效数字位数。分四步给分。

分光计测量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

分光计测量三棱镜顶角 实验报告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参考报告 分光计测量三棱镜顶角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2、学习分光计调节的要求和调节方法; 3、测量三棱镜顶角; 二、仪器与用具: 1、分光计:(型号:JJY-Π型, '; 2、钠灯:(型号:GY-5, 3、三棱镜棱角:60o±5′(材料:重火石玻璃,nD= ); 4、双面反射镜,变压器220V) 三、预习报告: 1、实验原理(力求简要): (1)分光计调整 总要求:望远镜和平行光管的光轴共线并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分要求:有三个如下: 〈1〉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接收平行光)、其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调整方法: ①对望远镜的目镜进行调焦,从望远镜中能清晰看到分划板十字准线 ②对望远镜的物镜进行调焦,用“自准直法”进行,从望远镜中能清晰看到 绿“+”字像、且无视差。 ③分别从望远镜看到从小镜两反射面反射回来的两绿“+”字反射像,均与分光板的 调 整用线(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叉线)重合。

④在望远镜能接收平行光的基础上,根据反射定律,应用“各半调节法”进 行调整。 〈2〉载物台垂直仪器主轴 调整方法: 将双面镜旋转90°,同时旋转载物台90°,调节一个螺丝,分别从望远镜看到从 双面镜两反射面反射回来的两绿“+”字反射像,均与分光板的调整用线(分划板上 方的十字叉线)重合。 〈3〉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 调整方法: 从望远镜里看到平行光管狭缝清晰像呈现在分划板上且无视差。 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注意:这一步及后面操作绝对不能动望远镜的仰角调节螺丝以及 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从望远镜观察平行光管狭缝的像,调节平行光管透镜的焦距,使 从望远镜清晰看到狭缝的像(一条明亮的细线)呈现在分划板上为止。这时望远镜接收 到的是平行光,也就是说,平行光管出射的是平行光。 〈4〉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共线并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调整方法: 望远镜看狭缝像与分光板竖直准线重合,狭缝像转90o后又能与中心水平准线重 合。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调节平行光管(或望远镜)的水平摆向调节螺丝,使狭缝细线像与十字竖线重合,然后转动狭缝90o,调节平行光管的仰角螺丝, 使狭缝细线像与中心水平线重合。这时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共线,也 就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2)三棱镜的顶角的测量 〈1〉方法:反射法测量。 〈2〉原理:如下图所示: 一束平行光由顶角方向射入,在两光学面上分成两束反射光。测出两束反射光线之间的夹角φ,则可得到顶角A为

实验练习一 用分光计测三棱镜的顶角

物理实验报告《分光计的调整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 【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学习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方法; 2.利用分光计测定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仪器】 分光计,双面平面反射镜,玻璃三棱镜。 【实验原理】 如图6所示,设要测三棱镜AB面和AC面所夹的顶角a,只需求出j即可,则a=1800-j。 图6 测三棱镜顶角 【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分光计的调整 (一)调整要求: 1.望远镜聚焦平行光,且其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2.载物台平面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二)望远镜调节 1.目镜调焦 目镜调焦的目的是使眼睛通过目镜能很清楚地看到目镜中分划板上的刻线和叉丝,调焦办法:接通仪器电源,把目镜调焦手轮12旋出,然后一边旋进一边从目镜中观察,直到

分划板刻线成像清晰,再慢慢地旋出手轮,至目镜中刻线的清晰度将被破坏而未被破坏时为止。旋转目镜装置11,使分划板刻线水平或垂直。 2.望远镜调焦 望远镜调焦的目的是将分划板上十字叉丝调整到焦平面上,也就是望远镜对无穷远聚焦。其方法如下:将双面反射镜紧贴望远镜镜筒,从目镜中观察,找到从双面反射镜反射回来的光斑,前后移动目镜装置11,对望远镜调焦,使绿十字叉丝成像清晰。往复移动目镜装置,使绿十字叉丝像与分划板上十字刻度线无视差,最后锁紧目镜装置锁紧螺丝10 . (三)调节望远镜光轴垂直于分光计中心轴(各调一半法) 调节如图7所示的载物台调平螺丝b和c以及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使分别从双面反射镜的两个面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皆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重合,如图8(a)所示。此时望远镜光轴就垂直于分光计中心轴了。具体调节方法如下: (1)将双面反射镜放在载物台上,使镜面处于任意两个载物台调平螺丝间连线的中垂面,如图7所示。 图7 用平面镜调整分光计 (2)目测粗调。用目测法调节载物台调平螺丝7及望远镜、平行光管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29,使载物台平面及望远镜、平行光管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大致垂直。 由于望远镜视野很小,观察的范围有限,要从望远镜中观察到由双面反射镜反射的光线,应首先保证该反射光线能进入望远镜。因此,应先在望远镜外找到该反射光线。转动载物台,使望远镜光轴与双面反射镜的法线成一小角度,眼睛在望远镜外侧旁观察双面反射镜,找到由双面反射镜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并调节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13及载物台调平螺丝b和c,使得从双面反射镜的两个镜面反射的绿十字叉丝像的位置应与望远镜处于同一水平状态。 (3)从望远镜中观察。转动载物台,使双面反射镜反射的光线进入望远镜内。此时在望远镜内出现清晰的绿十字叉丝像,但该像一般不在图8(a)所示的准确位置,而与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刻度线有一定的高度差,如图8(b)所示。调节望远镜光轴仰角调节螺丝

分光计调节及三棱镜顶角测量数据处理范例

分光计调节及三棱镜顶角测量数据处理范例 1、 表1、实验数据记录表 次序 1? ' 1? 2? ' 2? 1 279°5’ 99°6’ 399°12’ 219°9’ 2 279°5’ 99°5’ 399°12’ 219°8’ 3 279°6’ 99°7’ 399°12’ 219°7’ 4 279°6’ 99°6’ 399°12’ 219°8’ 5 279°6’ 99°6’ 399°12’ 219°8’ 6 279°5’ 99°6’ 399°10’ 219°8’ 7 279°6’ 99°6’ 399°11’ 219°8’ 8 279°4’ 99°4’ 399°11’ 219°9’ 注:极限误差0.017m ?=? 2、实验数据处理 A 、对1?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肖维涅准则,对以 1 ? 测量量进行检查,无坏值出现。 8 111 1 279.098 i i ??== =? ∑ 10.0044S ?= =? vp t =1.08 10.0047 A vp u t S ?== 0.0098 B u = = 10.011u ==? B 、对 1' ?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肖维涅准则,对以1' ?测量量进行检查, 发现第8组数据为坏值,剔除其值后无再 发现其它坏值。 7 111 1 '99.107 i i ??== =? ∑ 1'0.0037S ?= =? vp t =1.09 1 '0.0040 A vp u t S ?== 0.0098 B u = = 1'0.010u ==?

C 、对2?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肖维涅准则,对以2?测量量进行检查,发现第6组数据为坏值,剔除其值后无再发现其它坏值。 7 221 1 399.207 i i ??== =? ∑ 20.0031S ?= =? vp t =1.09 20.0034 A vp u t S ?== 0.0098 B u = = 20.010u ==? D 、对2'?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肖维涅准则,对以2'?测量量进行检查,无坏值出现。 8 221 1 '219.148 i i ??== =? ∑ 2'0.0038S ?= =? vp t =1.08 2 '0.0041A vp u t S ?== 0.0098 B u = = 2'0.010u ==? 总结: 顶角平均值: ' ' 12121[]60.044 A ????= -+-=? 不确定度: 0.01k A u = ≈? 三棱镜顶角: 60.040.01A =?±? (p=0.683) 相对不确定度: 0.0160.04A E ? = ?=0.017% 3、讨论: A 、谈谈你对本实验的理解。 B 、为什么三棱镜的顶点应放在靠近载物台中心?(选作) C 、证明 2? = A ?(选作) 答:(略) 注:数据处理软件里的“实验项目->分光计”可以把分自动转化为度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撰写规范及评分标准

附件2 《基础物理实验报告撰写规范及评分标准》 实验报告作为每个实验最后的总结,是学生科研素质培养的重要手段,也是整个实验的完成情况、学生实验技能和数据处理能力的集中表现,是评定实验课成绩的最主要依据。因此为规范实验报告的写作,制定此撰写规范及评分标准。 一、撰写规范 1.撰写实验报告必须采用专用的中山大学实验报告纸或标准的A4白纸,单面书写。用A4纸时必须在四周留出2.0cm以上的边空。 2. 为了实验报告的长期保存,报告的所有内容,包括图、表、文字等都必须用钢笔、签字笔等墨水笔撰写,或者打印,不得使用铅笔和圆珠笔。 3.第一层次实验的报告必须手写完成,不得打印;第二层次、第三层次实验的报告建议打印,但也可以手写。 4.一份独立完整的实验报告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以使他人在不参阅其他资料的情况下能够看懂报告中的所有内容。 (1)实验编号及题目。 (2)写实验报告日期,实验者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姓名,合作者(两人一套设备时同组另一名学生的姓名,一人一套设备则不需填写)姓名等信息,不得缺漏。 (3)实验目的。内容与教材一致。 (4)仪器用具。注明所有实验仪器的名称,型号,测量范围及精度。 (5)实验原理。包括实验中采用的仪器设备的工作原理,实验方法,相关理论等。该部分不能用“见预习报告”、“略”、“见教材第几页”等字样说明后省略不写。由于出于教学目的,教材中的实验原理部分都写得比较多,写实验报告时不能照抄教材的内容,而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用精炼的语言对教材的内容加以总结和概括,有必要时可以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的内容。 (6)实验内容及步骤。包括安全注意事项。对于课本上已有详细说明的,可以写得简略一些;要求自己设计或安排实验步骤时,应写得尽可能详细。 (7)实验结果及数据处理。包括详细的数据处理过程及所有的实验测量结果。计算实验结果及不确定度,作出所有的图表,探讨经验公式等。处理时应详细写出计算步骤,并按教材的具体要求计算不确定度,并注意有效数字的正确修约。如教材中没有明确指出不确定度计算的具体要求,在计算时应注明不确定度的种类。 (8)讨论及结论。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讨论影响实验不确定度的因素及改进方法,并完成教材中的思考题等。 (9)参考文献。如实验报告中用到原始记录以外的数据,或教材中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就必须注明其来源或参考文献。 5.物理量与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变量用斜体表示,单位、化学元素用正体表示。

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

一、名称:用分光计测三棱镜顶角 二、目的: 采用自准法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三、器材: 1、分光计 (1)望远镜(2)载物台(3)平行光管(4)读数装置(5)底座 四、原理 图1是自准法测量三棱镜顶角的 示意图,图中所示三棱镜是横截面为等 边三角形的柱体。AB和AC是透光的光 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其夹角A称为三 棱角的顶角;BC为毛玻璃面,称为三 棱角的底面。 实验中利用望远镜自身产生平行 光,固定载物台(或固定望远镜),转 动望远镜光轴(或转动载物台),先使 棱镜AB面反射的十字像落在分划板上双十字叉丝上部的交点上(即望远镜光轴

与三棱镜AB 垂直),记下刻度盘对称游标的方位角读数I I ??'和。然后再转动望远镜(或载物台)使AC 面反射的十字像与双十字叉丝的上交点重合(即望远镜光轴与AC 面垂直),记下读数??II II '和(注意?I 与?II 分别为同一游标窗口上读得的望远镜在位置I 和位置II 的方位角,而和则为另一游标窗口上读得的方位角),两次读数相减即得顶角A 的补角?。 ()()() 1211 22???????II I II I ??''= +=-+-? ??? 则三棱镜的顶角 ()() 1 1801802A ?????II I II I ??''=-=--+-??? ? 五、 步骤: (一)分光计的调节 为了精确测量角度,必须使待测角平面平行于读数盘平面,所以测量前须对分光 计进行调节。调节分光计的要求是: (1) 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 (2) 望远镜接收平行光(即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 (3) 经过光学元件的光线构成的平面应与仪器的中心转轴垂直,即平行光管和望远镜的光轴与分光计的中心转轴垂直,载物台中轴线与中心转轴重合。 调节前,应对照实物和图1的结构熟悉仪器,了解各个调节螺钉的作用。调节时要先粗调再细调。 1、目测粗调 根据眼睛的粗略估计,调节望远镜和平行光管上的高低调节螺钉14和29,使它们的光轴大致与中心转轴垂直;调节载物台下的三个水平调节螺钉,使其大致处于水平状态。粗调是细调的前提,也是细调成功的保证。 2、细调 采用自准调整法进行细调,这是以在物面上成一个与物对称的像为依据来调整光路的方法,也是光学实验中常用的一个方法。具体调整方法是: (1) 接上电源,打开开光,调节目镜,直到能够清楚地看到分划板上的双十字叉丝为止。旋转目镜装置11,使分划板刻线水平或垂直。

实验报告要求及评分标准

XXX项目投资可行性实验报告 一、项目总论(10分) 二、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10分) 三、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分) 四、财务与敏感性分析(50分) 五、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0分) 格式和排版(10分) 注意:有些内容需自己假设拟定如项目名称、项目发起人等 有些内容要求在参考课本实验材料的基础上找相关的背景资料扩展补充如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等。 实验报告内容参考 一、项目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 (一)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 (二)研究工作依据 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三)研究工作概况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简要说明项目在行业中的地位,该项目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技术政策、生产力布局要求;项目拟建的理由与重要性。 (四)可行性研究结论 在可行性研究中,对项目的资金总额及筹措、项目的财务效益与国民经济、社会效益等重大问题,都应得出明确的结论,即对相关章节的研究结论作简要叙述,并提出最终结论。 1、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项目所需总投资额。分别说明项目所需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流动资金总额,并按人民币、外币分别列出。 (2)资金来源。贷款额、贷款利率、偿还条件。合资项目要分别列出中、外各方投资额、投资方式和投资方向。 2、项目财务和经济评论 项目总成本、单位成本。 项目总收入,包括销售收入和其它收入。 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盈亏平衡点等指标计算结果。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等指标计算结果。 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在总论章中,可将研究报告各章节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列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使审批和决策者对项目全貌有一个综合了解。 4、存在问题及建议 对可行性研究中提出的项目的主要问题进行说明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二、项目背景和发展概况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的发起过程、提出的理由、前期工作的发展过程、投资者的意向、投资的必要性等可行性研究的工作基础。为此,需将项目的提出背景与发展概况作系统地叙述。说明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理由、在可行性研究前已经进行的工作情况及其成果、重要问题的决策和决策过程等情况。在叙述项目发展概况的同时,应能清楚地提示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点和问题。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 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分光镜测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用分光镜测三棱镜顶角 一、实验目的 采用自准法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二、实验器材 1、分光计 (1)望远镜(2)载物台(3)平行光管(4)读数装置(5)底座 2、双面反射镜 3、三棱镜 三、实验原理 图1是自准法测量三棱镜 顶角的示意图,图中所示三 棱镜是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 的柱体。AB和AC是透光的 光学表面,又称折射面,其

夹角A 称为三棱角的顶角;BC 为毛玻璃面,称为三棱角的底面。 实验中利用望远镜自身产生平行光,固定载物台(或固定望远镜),转动望远镜光轴(或转动载物台),先使棱镜AB 面反射的十字像落在分划板上双十字叉丝上部的交点上(即望远镜光轴与三棱镜AB 垂直),记下刻度盘对称游标的方位角读数I I ??'和。然后再转动望远镜(或载物台)使AC 面反射的十字像与双十字叉丝的上交点重合(即望远镜光轴与AC 面垂直),记下读数 ??II II '和(注意?I 与?II 分别为同一游标窗口上读得的望远镜在位置I 和位置II 的方位角,而和则为另一游标窗口上读得的方位角),两次读数相减即得顶角A 的补角?。 ()()() 121122???????II I II I ? ?''= +=-+-? ??? 则三棱镜的顶角 ()() 1 1801802A ?????II I II I ??''=-=--+-? ???o o 四、 实验步骤 (一)分光计的调节 为了精确测量角度,必须使待测角平面平行于读数盘平面,所以测量前须对分光计进行调节。调节分光计的要求是: (1) 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 (2) 望远镜接收平行光(即望远镜聚焦于无穷远); (3) 经过光学元件的光线构成的平面应与仪器的中心转轴垂直,即平行光管和 望远镜的光轴与分光计的中心转轴垂直,载物台中轴线与中心转轴重合。 调节前,应对照实物和图1的结构熟悉仪器,了解各个调节螺钉的作用。调节时要先粗调再细调。 1、目测粗调 根据眼睛的粗略估计,调节望远镜和平行光管上的高低调节螺钉14和29,使它们的光轴大致与中心转轴垂直;调节载物台下的三个水平调节螺钉,使其大致

分光计的调整与三棱镜顶角的测量示范报告

分光计的调整与三棱镜顶角的测量示范报告 【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2、学习分光计调节的要求和调节方法; 3、测量三棱镜顶角 【实验仪器】 1、分光计:(型号:JJY-n型),最小刻度1'; 2、钠灯:(型号:GY-5); 3、三棱镜棱角:60o ±5'(材料:重火石玻璃,nD = 1.6475 ); 4、双面反射镜,变压器(6.3V/220V) 【实验原理】 ( 1 )分光计调整 总要求:望远镜和平行光管的光轴共线并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分要求:有三个如下: 〈1〉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接收平行光)、其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调整方法: ①对望远镜的目镜进行调焦,从望远镜中能清晰看到分划板十字准线 ②对望远镜的物镜进行调焦,用“自准直法”进行,从望远镜中能清晰看到绿“ +”字像、且无视差。 ③分别从望远镜看到从小镜两反射面反射回来的两绿“ +”字反射像,均与分光板的调整用线(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叉线)重合。 ④在望远镜能接收平行光的基础上,根据反射定律,应用“各半调节

法”进行调整。 〈2〉载物台垂直仪器主轴 调整方法: 将双面镜旋转90°,同时旋转载物台90°,调节一个螺丝,分别从望远镜看 到从双面镜两反射面反射回来的两绿“ +”字反射像,均与分光板的调整用线(分 划板上方的十字叉线)重合。 〈3〉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 调整方法:从望远镜里看到平行光管狭缝清晰像呈现在分划板上且无视差。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注意:这一步及后面操作绝对不能动望远镜的仰角调节螺丝以及物镜和目镜的焦距),从望远镜观察平行光管狭缝的像,调节平行光管透镜的焦距,使从望远镜清晰看到狭缝的像(一条明亮的细线)呈现在分划板上为止。这时望远镜接收到的是平行光,也就是说,平行光管出射的是平行光。 〈4〉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共线并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调整方法: 望远镜看狭缝像与分光板竖直准线重合,狭缝像转90o 后又能与中心水平准线重合。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调节平行光管(或望远镜)的水平摆向调节螺丝,使狭缝细线像与十字竖线重合,然后转动狭缝90o,调节平行光管的仰

实验练习-- 用分光计测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练习一 用分光计测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及其基本原理; 2、学习分光计的调节方法; 3、用自准直法或反射法测三棱镜的顶角。 【实验仪器】JJY 型分光计,汞灯或钠灯,平面反射镜,三棱镜 【实验原理】 玻璃三棱镜是光学基本元件如图1-1所示。AB 和AC 是两个透光的光学表面,称为“折射面”,其夹角a 称为三棱镜的顶角;BC 面一般为毛玻璃面,称为“三棱镜的底面”。 图11-1-1 玻璃三棱镜 图11-1-2 自准直法测三棱镜顶角 1、自准直法测量三棱镜的顶角 图1-2所示为自准直法测量三棱镜顶角的示意图。将三棱镜放到分光计载物台上,三棱镜放置方法如图1-3(a )所示。望远镜照明小灯发出的光线垂直入射于三棱镜AB 面而沿原路反射回来,记下此时光线入射方位1T ()、21θθ两角度值;然后转动望远镜使光线垂直入射于AC 面,记下沿原路反射回来的方位2T (43θθ、)两角度值,则望远镜转角?,三棱镜顶角a 分别为 ()21314212T T ?θθθθ=-= -+- ()0314211802a θθθθ=--+-(11-1-1) 图 11-1-3(a ) 图 11-1-3(b ) 2、反射法测三棱镜的顶角 将三棱镜放置在载物台上并离平行光管远些,转动载物台,使三棱镜顶角对准平行光管,让平行光管射出的光束照在三棱镜两个折射面上(见图1-4(b ))。将望远镜转至I 处观测反射光,调节望远镜微调螺丝使望远镜竖直叉丝对准狭缝像中心线。再分别从两个游标(设左游标为A ,右游标为B )读出反射光的方位角21θθ、;然后将望远镜转至Ⅱ处观测反射光,相同方法读出反射光的方位角43θθ、。由图1-4(a)光路图可以证明得到: 1T (21θθ、))、21θ? b c )、212(θθT

大肠杆菌微生物培养实验报告及评价标准

实验1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计数 实验原理 纯化分离:人为提供适宜的菌落生长的条件(包括营养、温度、Ph等)。用平板划线法,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在数次划线后培养,可以分离到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来的肉眼可见的子细胞菌落。 筛选:转基因大肠杆菌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所以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中可以正常繁殖长成菌落。而普通的大肠杆菌没有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咋含有氨苄青霉素的LB培养基中不能繁殖。由此可进行大肠杆菌的筛选。 梯度稀释并计数:通过浓度梯度稀释把液体培养基培养的大肠杆菌稀释到一定浓度,用稀释涂布平板法,然后将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由此可计数计算大肠杆菌的数量。 实验目的 1.通过制备LB固体培养基,对平板进行划线等,学会使用固体LB 平板。 2.通过用液体培养基,学会对微生物进行扩大培养。 3.通过稀释,学会用计数器对微生物进行计数。

实验材料和药品 待分离的大肠杆菌菌液、高压蒸汽灭菌锅、LB 固体培养基、LB 液体培养基、接种环、玻璃涂布器、培养皿、恒温培养箱、摇床、酒精灯、无菌水、移液枪、EP 管 实验步骤(用简单的流程图表示) 实验数据的记录与分析(如照片、表格等)

稀释倍数104105 大肠杆菌单个菌落个 837799111812数 平均数 浓度×107×107 实验结果与讨论 结果:稀释了105计算出来的结果约为×107ml/cm^3

介绍三种测三棱镜顶角的方法

介绍三种测三棱镜顶角 的方法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2介绍三种测三棱镜顶角的方法 要想用这三种方法准确的测出三棱镜的顶角,实验中必须让分光计达到以下三点要求:⑴望远镜达到自准。⑵望远镜、平行光管的光轴与分光计的中心轴达到垂直。1⑶三棱镜的反射面与分光计的中心轴平行。 自准法 采用自准法测量的前提条件是:用双面反射镜将望远镜调节达到自准;调节待测三棱镜使其达到自准,在调节三棱镜时不能再调节望远镜,因为望远镜已经达到自准此时再调节它就会破坏它的自准条件。此时可以开始测量棱镜的顶角。 (a) (b) 图1 图2光路图 测三棱镜顶角A的步骤:图2是自准法测量时的光路。①给刻度盘上的两个游标标上记号1和2,合上小灯开关,使望远镜目镜中的叉丝被灯光照亮。②将三棱镜如图1(a)所示放在载物台上,锁紧望远镜支架与刻度盘联接螺丝及 C b a c

载物台锁紧螺丝,慢慢旋转内游标带着载物台一起,使三棱镜的AB 面与由望远镜射出的光线垂直,2此时从目镜里观察到的绿色“十”字像位于调整叉丝中心C 位置[如图1(b )所示]。然后在刻度盘上分别读出游标1的度数1?和游标2的度数2?,并记录在表1中。③继续旋转载物台,直至AC 面与由望远镜射出的光线垂直,这时从目镜里观察到的绿色“十”字像同样位于调整叉丝的中心位置C 处。分别记下游标1和2的读数'1?和'2?,并记录在表1中。为了消除偏心差棱镜的AB 面和AC 面的法线的夹角 ()()11221''2?????=-+-???? 如果','2211????<<,则取它们差的绝对值。如果游标在转动的过程中经过零点,则该游标的度数应加上?360。例如游标2在三棱镜由AB 面转到AC 使AC 面对准望远镜的过程中经过了零点,则'2?的度数加上?360。由几何关系的望远镜的顶角: ()()11221180180''2A α?????∠=∠=-=--+-???? ⑴ 这样测量5组数据,把数据填到表1里,再计算出每组三棱镜顶角A 的值,最后计算A 的加权平均值。 反射法 用反射 法测量的前提条件是:调节平行光管的狭缝宽度使它发射出来的光是平行的,并且经三棱镜反射面反射后在望远镜目镜里的狭缝的像是清晰的。 反射法实验步骤:①接通汞灯光源,转动望远镜使其与平行光管构成一个θ角,θ角小于?90。此时将望远镜固定不动,且保持两者的位置不变。②移动载物台,带着刻度盘一起转,使狭缝射出的光经过AB 面反射后反射光线能够进入望远镜,此时从目镜里观察到的经过AB 面反射过来的狭缝的像应与望远镜的十字线的竖直线无视差。从度盘上读出两个游标1的度数1?和游标2的度数2?,并记录在表2中。这两个度数表示AB 光学面法线1n 的位置。③继续旋转载物台,使由狭缝射出的光经过AC 面反射后反射光线能够进入望远镜,并

实验报告评语

实验报告评语 1、书写认真,干净。实验步骤清晰 2、书写整齐,实验数据真实,明确 3、书写杂乱, 4、实验目的明确,经过数据分析等到的结果很好 5、实验过程有些乱,但总体还好 6、实验设计合理,数据正确 7、通过这份实验报告,可以看出你能很好的完成实验 8、看了这份实验报告,可以看出你对知识的掌握很好 9、通过实验报告,可以看出你严谨的实验态度 学校班级 组别姓名 实验题目:氧气的实验室制取及其化学性质 实验用品:铁架台、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集气瓶、水槽、毛玻璃片、药匙、酒精灯、火柴、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的石灰水、脱脂棉、水、细木条、剩余药品的回收容器。 实验过程:按照实验内容和步骤完成实验,并将表格中空格部分补充完整。 1 2 学校班级 组别姓名 实验题目:燃烧的条件

实验用品:酒精灯、蜡烛、玻璃棒、玻璃片、火柴、纸盒、小木条、水、坩埚钳、剩余药品的回收容器。 实验过程:按照实验内容和步骤完成实验,并将表格中空格部分补充完整。 3 4 学校班级 组别姓名 实验题目: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用品:托盘天平、砝码、烧杯、镊子、CuSO4溶液、铁钉、砂纸、剩余药品的回收容器。 实验过程:按照实验内容和步骤完成实验,并将表格中空格部分补充完整。 石家庄铁道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管理信息系统任课教师: 陈艳春实验日期: 班级: 姓名:学号: 第 1 页共 4 页 第 2 页共 4 页 第 3 页共 4 页 第 4 页共 4 页 1、书写认真,干净。实验步骤清晰 2、书写整齐,实验数据真实,明确 3、书写杂乱, 4、实验目的明确,经过数据分析等到的结果很好 5、实验过程有些乱,但总体还好 6、实验设计合理,数据正确

分光计测量三棱镜顶角实验报告书写

参考报告 分光计测量三棱镜顶角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和各个组成部分的作用; 2、学习分光计调节的要求和调节方法; 3、测量三棱镜顶角; 二、仪器与用具: 1、分光计:(型号:JJY-Π型, 编号:99056400),最小刻度1'; 2、钠灯:(型号:GY-5, 编号:20020072); 3、三棱镜棱角:60o±5′(材料:重火石玻璃,nD= 1.6475); 4、双面反射镜,变压器(6.3V/220V) 三、预习报告: 1、实验原理(力求简要): (1)分光计调整 总要求:望远镜和平行光管的光轴共线并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分要求:有三个如下: 〈1〉望远镜调焦到无穷远(接收平行光)、其光轴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调整方法: ①对望远镜的目镜进行调焦,从望远镜中能清晰看到分划板十字准线 ②对望远镜的物镜进行调焦,用“自准直法”进行,从望远镜中能清晰看到绿“+”字像、 且无视差。 ③分别从望远镜看到从小镜两反射面反射回来的两绿“+”字反射像,均与分光板的调 整用线(分划板上方的十字叉线)重合。 ④在望远镜能接收平行光的基础上,根据反射定律,应用“各半调节法”进行调整。 〈2〉载物台垂直仪器主轴 调整方法: 将双面镜旋转90°,同时旋转载物台90°,调节一个螺丝,分别从望远镜看到从双面镜两反射面反射回来的两绿“+”字反射像,均与分光板的调整用线(分划板上方的 十字叉线)重合。 〈3〉平行光管出射平行光; 调整方法: 从望远镜里看到平行光管狭缝清晰像呈现在分划板上且无视差。 望远镜对准平行光管(注意:这一步及后面操作绝对不能动望远镜的仰角调节螺丝以及物镜 和目镜的焦距),从望远镜观察平行光管狭缝的像,调节平行光管透镜的焦距,使从望远镜 清晰看到狭缝的像(一条明亮的细线)呈现在分划板上为止。这时望远镜接收到的是平行光, 也就是说,平行光管出射的是平行光。 〈4〉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共线并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调整方法: 望远镜看狭缝像与分光板竖直准线重合,狭缝像转90o后又能与中心水平准线重合。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调节平行光管(或望远镜)的水平摆向调节螺丝,使狭缝细线像与十字竖线重合,然后转动狭缝90o,调节平行光管的仰角螺丝,使狭缝细线像与中心水平线重合。这时平行光管光轴与望远镜光轴共线,也就与分光计中心轴垂直 (2)三棱镜的顶角的测量

实验报告成绩评分规则

实验报告成绩评分规则 实验报告成绩由六项分组成,下表为六项分及所占比重: 其中每项的满分都为100分,最后实验报告的成绩为: S=∑S i*W i 预习情况: S(预习)根据学生查看老师公布的实验模板的时间由系统自动给出。实验老师提前三天公布实验模板。 学生提前一天查看模板,则S(预习)=95 上课前查看,则S(预习)=90 上课30分钟内,S(预习)=90-(当前时间-上课时间)*3 上课30分钟后,S(预习)=0 动手能力: S(动手)由上课情况(S(动手)1 10%)和实验报告情况(S(动手)2 90%)两部分组成。 系统默认S(动手)1为10分,实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上课情况对这10分进行调整。 S(动手)2随着实验报告的成绩浮动,计算公式为: S(动手)2=S(报告)/5+66 S(动手)= S(动手)1+ S(动手)2 实际操作: S(操作)由上课情况(S(操作)1 10%)和实验报告情况(S(操作)2 90%)两部分组成。 系统默认S(操作)1为10分,实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上课情况对这10分进行调整。 S(操作)2随着实验报告的成绩浮动,计算公式为: S(操作)2=S(报告)/5+66 S(操作)= S(操作)1+ S(操作)2 实验记录: S(记录)由S(报告)决定,且S(记录)=S(报告) 实验报告: S(报告)由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情况给出,且70≤S(报告)≤95 实验态度: S(态度)根据学生的签到时间由系统自动给出。系统允许学生在上课前10分钟开始签到。 上课前签到:S(态度)=95 上课后到上课30分钟内签到:S(态度)=90 上课30分钟后签到:S(态度)=90-(当前时间-上课时间+30)*3

实验名称分光仪的调节和三棱镜顶角的测定

1'(推导公式与结果) 结果表示为:∠ 2. 测量三棱镜折射率记录数据表格 0.003

折射率结果表示为: n =(1.526±0.003) 六、预习题 (1)在调节望远镜时,你如何判断十字叉丝和十字像是否在同 一平面上(即如何判断有无视差) 答:轻轻晃动头,使眼睛看到的十字像与叉丝无相对视差 (2)调节望远镜光轴与仪器主轴的垂直关系时,两面反射回来 的十字像都偏上(或都偏下); B 一面偏上、一面偏下,分别应如何调节如果一面偏上3a ,另一面则偏下a ,这时应如何调节,怎样迅速使两面反射的像都与叉丝重合 答:都偏上(或下),说明望远镜与仪器主轴不垂直,而载物台与仪器主轴垂直。若像上下对称,说明望远镜正常而载物台倾斜。 通过渐进逼近方法调节,即:先调望远镜使偏上的3a 下降a ,然后调载物台使上下对称的2a 回到正确位置。 (3)载物平台下边有三个调节螺丝用来调节其倾斜度,为了在实验 中便于调节,对于平面镜和三棱镜应分别如何放置(画图说明) (4)在测角时某个游标读数第一次为343?56',第二次为33?28',游标经过圆盘零点和不经过圆盘零点时所转过的角度分别是多少 过零点时,0000(3603328)343564932?'''=+-= 不过零点时,00034356332831028?'''=-= (5)在测量最小偏向角时,能否不转动平台,而是让三棱镜相 对平台转动来获得,为什么 不能!原因:三棱镜在载物台上的位置要调节到光学面法线与仪器主轴垂直,然后才能进行测量。而让三棱镜相对平台转动会破坏这个条件 (6)在实验中如何确定最小偏向角的位置 先用眼睛观察,找到折射光线狭缝像。然后分别向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轻 轻转动载物平台(即改变入射角),注意观察狭缝像移动方向。找到最小偏向角的位置。 (7)若找到了一种单色光的最小偏向角位置,此时其它单色光是否

介绍三种测三棱镜顶角的方法

2介绍三种测三棱镜顶角的方法 要想用这三种方法准确的测出三棱镜的顶角,实验中必须让分光计达到以下三点要求:⑴望远镜达到自准。⑵望远镜、平行光管的光轴与分光计的中心轴达到垂直。1⑶三棱镜的反射面与分光计的中心轴平行。 自准法 采用自准法测量的前提条件是:用双面反射镜将望远镜调节达到自准;调节待测三棱镜使其达到自准,在调节三棱镜时不能再调节望远镜,因为望远镜已经达到自准此时再调节它就会破坏它的自准条件。此时可以开始测量棱镜的顶角。 (a) (b) 图1 图2光路图 测三棱镜顶角A的步骤:图2是自准法测量时的光路。①给刻度盘上的两个游标标上记号1和2,合上小灯开关,使望远镜目镜中的叉丝被灯光照亮。②将三棱镜如图1(a)所示放在载物台上,锁紧望远镜支架与刻度盘联接螺丝及载物台锁紧螺丝,慢慢旋转内游标带着载物台一起,使三棱镜的AB面与由望远镜 1江兴方.大学物理实验[M].科学出版社,—183. C b a c

射出的光线垂直,2此时从目镜里观察到的绿色“十”字像位于调整叉丝中心C 位置[如图1(b )所示]。然后在刻度盘上分别读出游标1的度数1?和游标2的度数2?,并记录在表1中。③继续旋转载物台,直至AC 面与由望远镜射出的光线垂直,这时从目镜里观察到的绿色“十”字像同样位于调整叉丝的中心位置C 处。分别记下游标1和2的读数'1?和'2?,并记录在表1中。为了消除偏心差棱 镜的AB 面和AC 面的法线的夹角 ()()11221''2?????=-+-???? 如果','2211????<<,则取它们差的绝对值。如果游标在转动的过程中经过零点,则该游标的度数应加上?360。例如游标2在三棱镜由AB 面转到AC 使AC 面对准望远镜的过程中经过了零点,则'2?的度数加上?360。由几何关系的望远镜的顶角: ()()11221180180''2A α?????∠=∠=-=--+-???? ⑴ 这样测量5组数据,把数据填到表1里,再计算出每组三棱镜顶角A 的值,最后计算A 的加权平均值。 反射法 用反射 法测量的前提条件是:调节平行光管的狭缝宽度使它发射出来的光 是平行的,并且经三棱镜反射面反射后在望远镜目镜里的狭缝的像是清晰的。 反射法实验步骤:①接通汞灯光源,转动望远镜使其与平行光管构成一个θ角,θ角小于?90。此时将望远镜固定不动,且保持两者的位置不变。②移动载物台,带着刻度盘一起转,使狭缝射出的光经过AB 面反射后反射光线能够进入望远镜,此时从目镜里观察到的经过AB 面反射过来的狭缝的像应与望远镜的十字线的竖直线无视差。从度盘上读出两个游标1的度数1?和游标2的度数2?,并记录在表2中。这两个度数表示AB 光学面法线1n 的位置。③继续旋转载物台,使由狭缝射出的光经过AC 面反射后反射光线能够进入望远镜,并且从目镜里观察到狭缝的像应与望远镜的十字线的竖直线无视差。从度盘上读出两游标1和2对应的度数'1?和'2?,并记录在表2中。此度数表示AC 面法线 2n 的位置。 2江兴方.大学物理实验[M].科学出版社,—183.

实验报告评分标准

《ERP沙盘实务》总结报告评分标准 每人根据自己的角色撰写一份沙盘总结报告打印稿,按照给定封面格式,要求每人不少于2500字。可根据物理沙盘结合电子沙盘来展开分析(可以采用杜邦分析和波士顿矩阵),杜绝网上抄袭,一旦发现,以不及格处理。 内容应包括: 1、实验过程描述(较详细地描述实验过程) 2、实验问题分析(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分析) 3、自己心得体会(完成实验后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其中1与2内容可以交叉,边叙述过程边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视其内容而定。 (一)优秀(90分以上):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详细、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详细透彻、规范、全面;结合企业资源战略方面内容描述正确、深刻。 3.实验心得体会深刻、有创意,论述合理详细,有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想法,能结合案例论述企业战略方面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二)良好(80-90分):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较详细、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详细透彻、规范、全面;能结合企业资源战略方面内容描述正确。 3.实验心得体会深刻、有创意,论述合理详细,有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想法。 (三)中等(70-80):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较详细,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有较详细的分析,但不全面。 3.实验心得体会不够深刻,缺乏创意。 (四)及格(60-70):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简单,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有简单分析和描述。 3.实验心得体会不够深刻,缺乏创意。 (五)不及格(60分以下,或具备下面一项者为不及格): 1.没有交报告。 2.基本上是抄袭。 3.内容太空泛,太简单。

分光计调节及三棱镜顶角测量数据处理范例

分光计调节及三棱镜顶角测量数据处理范例 1、 表1、实验数据记录表 次序 1? ' 1? 2? ' 2? 1 279°5’ 99°6’ 399°12’ 219°9’ 2 279°5’ 99°5’ 399°12’ 219°8’ 3 279°6’ 99°7’ 399°12’ 219°7’ 4 279°6’ 99°6’ 399°12’ 219°8’ 5 279°6’ 99°6’ 399°12’ 219°8’ 6 279°5’ 99°6’ 399°10’ 219°8’ 7 279°6’ 99°6’ 399°11’ 219°8’ 8 279°4’ 99°4’ 399°11’ 219°9’ 注:极限误差0.017m ?=? 2、实验数据处理 A 、对 1 ?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肖维涅准则,对以 1 ?测量量进行检查,无坏值出现。 8 111 1 279.098 i i ??== =? ∑ 1 0.0044S ?= =? v p t =1.08 1 0.0047 A vp u t S ?= = 0.017 0.0098 B u = = 10.011u ==? B 、对 1' ?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肖维涅准则,对以 1' ?测量量进行检查, 发现第8组数据为坏值,剔除其值后无再 发现其它坏值。 7 111 1'99.107 i i ?? == =? ∑ 1 ' 0.0037S ? = =? v p t =1.09 1 '0.0040 A vp u t S ?= = 0.0098 B u = = 1'0.010u ==?

C 、对 2 ?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肖维涅准则,对以2 ?测量量进行检查,发现第6组数据为坏值,剔除其值后无再发 现其它坏值。 7 2 21 1399.207 i i ? ? == =? ∑ 2 0.0031S ?= =? v p t =1.09 2 0.0034 A vp u t S ?== 0.017 0.0098 B u = = 20.010u ==? D 、对 2' ?进行数据处理: 根据肖维涅准则,对以 2' ?测量量进行检查,无坏值出现。 8 221 1 '219.148 i i ??== =? ∑ 2 ' 0.0038S ? = =? v p t =1.08 2 '0.0041 A vp u t S ?== 0.017 0.0098 B u = = 2'0.010u ==? 总结: 顶角平均值: ' ' 12121[]60.044 A ????= -+-=? 不确定度: 0.01k A u = ≈? 三棱镜顶角: 60.040.01A =?±? (p=0.683) 相对不确定度: 0.0160.04A E ? = ?=0.017% 3、讨论: A 、谈谈你对本实验的理解。 B 、为什么三棱镜的顶点应放在靠近载物台中心?(选作) C 、证明 2? = A ?(选作) 答:(略) 注:数据处理软件里的“实验项目->分光计”可以把分自动转化为度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_0710文档

2020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 _0710文档 EDUCATION WORD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评分标准_0710文档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教育,就是实现上述社会功能的最重要的一个独立出来的过程。其目的,就是把之前无数个人有价值的观察、体验、思考中的精华,以浓缩、系统化、易于理解记忆掌握的方式,传递给当下的无数个人,让个人从中获益,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也支撑整个社会的运作和发展。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ERP沙盘实务》总结报告评分标准 每人根据自己的角色撰写一份沙盘总结报告打印稿,按照给定封面格式,要求每人不少于2500字。可根据物理沙盘结合电子沙盘来展开分析(可以采用杜邦分析和波士顿矩阵),杜绝网上抄袭,一旦发现,以不及格处理。 内容应包括: 1、实验过程描述(较详细地描述实验过程) 2、实验问题分析(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进行分析) 3、自己心得体会(完成实验后自己的一些想法和体会) 其中1与2内容可以交叉,边叙述过程边进行分析,具体情况视其内容而定。 (一)优秀(90分以上):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详细、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详细透彻、规范、全面;结合企业资源战略方面内容描述正确、深刻。 3.实验心得体会深刻、有创意,论述合理详细,有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想法,能结合案例论述企业战略方面问题,提出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法。 (二)良好(80-90分):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较详细、概念正确,语言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条理清楚,逻辑性强,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分析详细透彻、规范、全面;能结合企业资源战略方面内容描述正确。 3.实验心得体会深刻、有创意,论述合理详细,有自己的个人见解和想法。 (三)中等(70-80):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较详细,自己努力完成,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有较详细的分析,但不全面。 3.实验心得体会不够深刻,缺乏创意。 (四)及格(60-70): 1.报告中对实验过程叙述简单,没有抄袭。 2.对实验过程中存在问题有简单分析和描述。 3.实验心得体会不够深刻,缺乏创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