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目录

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物流概述

一、物流的概念

早期的“物流”译自英文Physical Distribution(实体分配)“物的流通”,简称PD。简单地说,早期的物流概念就是指商品实体的储存与运输,即商品的空间位移。20世纪80年代物流的概念普遍用Logistics取代PD。“Logistics”的愿意为“后勤”,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在运输武器、弹药和粮食等给养时使用的一个名词。它是为维持战争需要的一种后勤保障系统。198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正式将名称National Council of Physical Distribution Management改为National Counci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从而标志现代物流观念的确立,以及对物流战略管理的统一化。

人们在不同的时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物流的认识也有所不同。因而,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下了不同的定义。同时,随着经济和社会需要的发展,对物流的概念和定义也更加完善。

日本学者林周二对物流的定义是:“物流是包括物料的废弃与还原,联结供给主体与需要主体,克服空间与时间距离,并创造一部分形质效果的物理性经济活动。具体包括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活动以及有关的信息活动。”

德国学者R 尤尼曼对物流所下的定义是:“物流是研究对系统的物料流(material flow)及有关的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所进行的规划与管理的科学理论。”

1992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给出的物流定义是:“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货物、服务及信息从原产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与效益的流动和存储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 1998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物流的定义中引入了供应链的概念,指出物流是供应链流程的一部分。2001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对物流定义的内容又进行了完善,定义为:“物流是供应链运作中,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对货物、服务和相关信息在产出地和销售地之间实现高效率和低成本的正向和反向的流动和储存所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

在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对物流的定义已在2001年8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中描述为:“物品从供应地向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各国学者或组织在不同的角度对物流这一概念有不同的定义。然而,物流这一概念总的来说就是围绕着七个要素来进行表述的。这七个要素是:产品(Product)、数量(Quantity)、条件(Condition)、地点(Place)、时间(Time)、顾客(Customer)和成本(Cost)。因而,物流的实质就是将适当数量的产品,在适当时间和条件下为适当的顾客送到适当的地点,同时保持其适当的成本。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是满足客户需求与企业的目标。

物流学是管理工程与技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学科,应用了系统工程的科学原理与方法,提高了物流系统的效率,从而更好地实现了物流的时间效益和空间效益。物流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将给国民经济和企业的生产经营

带来难以预料的经济效益,因此,引起了学术界和企业界的重视,并给予高度评价,从而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普及。

二、物流的分类

社会经济领域中物流活动无处不在,其基本要素都是共同的。但是,由于物流对象不同,物流目的的不同,物流范围不同,使得各领域物流有自己的特征性,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物流。既然有不同类型的物流,必然产生与之适应的分类标准和方法,以便能区别认识和研究。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状态不同,社会对物流的需求不同,人们对物流的分类并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综合现有的论述,大致可将物流按下列标准分类。

1、按物流的范围不同来划分

按物流的范围不同将物流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

宏观物流是指社会再生产总体的物流活动,从社会再生产总体角度认识和研究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的参与者是构成社会总体的大产业、大集团,宏观物流也就是研究社会再生产总体物流研究产业或集团的物流活动和物流行为。宏观物流是指物流全体,从总体看物流而不是从物流的某一个构成环节来看物流。因此,宏观物流研究的主要特点是综观性和全局性。其主要研究内容是:物流总体构成,物流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物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社会物流和国际物流系统的建立和运作等。

微观物流是指消费者、生产者企业所从事的实际的具体的物流活动。其含义包括:在整个物流活动中的一个局部、一个环节的具体物流活动、在一个小地域发生的具体的物流活动、针对某一种具体产品所进行的物流活动等等。因而,微观物流研究的领域十分广阔,其特点是具体性和局部性。企业经常涉及的物流活动一般都属于微观物流,如:企业物流、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生活物流等。

国际物流是指国与国之间、洲际之间开展的物流活动。它包括多国之间或洲际之间开展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是国际贸易的一个必然组成部分,各国之间的相互贸易最终通过国际物流来实现。由于跨国公司的发展使得企业经济活动范围遍布世界各国,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进程随之加快,国际物流的重要性将更为突出。从企业角度看,不仅是已经国际化的跨国企业,即便是一般有实力的企业也在推行国际战略,企业在全世界寻找贸易机会,寻找最理想的市场,寻找最好的生产基地,这就将企业的经济活动领域必然地由地区、由一个国家扩展到国际之间。这样一来,企业的国际物流也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企业必须为支持这种国际贸易战略,更新自己的物流观念,扩展物流设施,按国际物流要求对原来的物流系统进行改造。

国内物流是指一个国家内发生的物流活动,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局限在一个国家领土、领空、领海内。国内物流就其地理概念而言,较国际物流的范围小,它也可包括一些区域性组织内部的物流。如按行政区域可划分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等;按所处地理位置划分可划分为长江三角洲地

区、河套地区等;按经济圈可划分为沿海经济贸易区、边境贸易区等。它所制订的各项计划、法规、政策应该是为其自身的整体利益服务的。

2、按物流系统性质划分

按物流系统的性质可将物流划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物流。这种社会性很强的物流往往是由专门的物流承担人承担的。社会物流研究再生产过程中随之发生的物流活动,研究国民经济中物流活动,研究如何形成服务于社会、面向社会又在社会环境中运行的物流,研究社会中物流系统结构和运行,因此带有综观性和广泛性。社会物流流通网络是国民经济的命脉,而流通网络分布是否合理、渠道是否畅通是关键。

行业物流是指同一行业,为了本行业的整体利益或同共目标,而形成的行业内部物流网络。为了某一行业的发展,同行内各企业在行业物流大领域中,常常需要相互合作,共同促进行业物流系统的合理化。如日本的机械行业,提出行业物流系统化的具体内容是:各种运输手段的有效利用;建设共同的零部件仓库,实行共同的配送;建立新旧物流设备及零部件共同流通中心;建立物流技术中心,共同培训物流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统一建设机械法规政策,采用统一商品规格、统一托盘规格、统一传票,包装模数(指设施与设备的尺寸基准)化等。行业物流系统化,能使参与的各物流企业都获得相应的经济利益,又为全社会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企业物流是指以营利为目的,运用生产要素,为各类用户从事各种后勤保障活动,即流通和服务活动,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

3、按照物流所起作用不同划分

按照物流的整个生产中所起的作用,可将物流并分为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

供应物流是指为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提供原材料、零部件、燃料或商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这一物流不畅或中断便会影响生产的正常运行,而这一物流费用太高,又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因此,供应物流的目标不仅要保证供应,而且还要以最少消耗、最低成本和最大保证度来组织好物品的供应活动。

生产物流是指从生产厂的原材料购进入库到成品库发送这一全过程的物流活动。它也是企业生产工艺中的物流活动,这种物流活动是与整个生产工艺过程伴生的,实际上已构成生产工艺过程的一部分。生产物流均衡稳定,可以保证在制品顺畅流转,缩短生产周期,压缩库存,降低生产成本。

销售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时,货物的空间和时间的转移过程。它是将产品或商品所有权转让给用户的物流活动。销售物流的特点是通过包装、配货、送货一系列物流活动实现销售,因而要求企业认真研究送货方式、包装水平、运输路线等,并采取各种诸如少批量、多批次、定时、定量配送的特殊物流方式达到目的。

回收物流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同时也指企业在生产、供应和销售活动中所产生的边角余料、废料、残损品等进行回收的活动。在一些企业中,如果回收物品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往往会影响整个生产环境,甚至影响产品质量,还会占用很大空间,造成浪费。

废弃物流是指对企业排放的无用物(如废气、污水、废渣等)进行运输、装卸、处理等的物流活动。废弃物流虽然没有经济效益,但是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效益。企业对这类废弃物如不及时进行合理的物流处理,便会造成公害并直接损害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4、按物流主体方的目的不同来划分

按物流主体方的目的不同可将物流分为第一方物流、第二方物流、第三方物流、第四方物流。

第一方物流是指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自己将产品或商品送到客户手中的物流运作,而不依靠社会化的物流服务。第一方物流实际上就是供方物流,或者叫销售物流,是由供应厂商到其各个用户的物流。

第二方物流是指用户企业从供应商市场购进各种物资而形成的物流,实际上就是需求方物流,或者说是购进物流。

第三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一方物流和第二方物流而言的。第三方物流指的是专业物流企业在整合了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物流设计规划、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物流活动。第三方物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①第三方物流是合同导向的一系列服务。第三方物流根据合同条款的规定,而不是根据临时需求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甚至全方

位的物流服务。②第三方物流是专业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③第三方物流是建立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基础上的物流服务。④拥有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灵活性。

三、物流管理的内容

物流管理内容包罗万象,包括订单处理、需求预测、生产计划、采购、包装、存货控制、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企业和仓库选址、物品回收、零部件及服务保障、废品处理、流通加工、配送、客户服务、物流信息等内容。企业类型不同物流管理所包含的活动会有所不同,也可能把上述的一些活动不完全包括在物流部门之下。总的来说,随着对物流的重视,物流管理所包含的范围也在不断增加。下面简单介绍物流包含的活动及它们与物流管理的关系。

1、采购

采购是指企业向供应商获取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商业(交易)行为。把采购归入物流是因为企业经营活动所需要的物品绝大部分是通过采购获得,而运输成本与生产所需的原材料、零部件的地理位置(距离)有关,采购的数量和种类与运输成本、储存成本也有关系。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采购归入了物流领域。他们认识到,将采购活动归入物流管理,有利于降低成本、协调物流各环节的活动。

2、包装

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包装可分为两种:即

商品包装和工业包装。商品包装的目的是便于消费者购买,也有利于在消费地点按单位把商品分开销售,并能显示商品特点,吸引购买者的注意和引起他们的喜爱,以扩大商品的销售。工业包装的作用是按单位分开产品,便于运输,并保护在途货物。运输方式的选择将影响包装要求。一般来说,铁路与水运因其货损的可能性大,应特别注意包装的产品保护功能,因而需支出额外的包装费用。在商品运输方式的选择时,物流管理人员要考虑运输方式的改变而引起的包装费用的变化。

3、装卸搬运

任何商品,不管它处于什么状态,当要对它进行包装、入库、运输、储存保管、配送或流通加工时,都需要搬运作业。装卸搬运是物流各环节的结合部,是连接储运的纽带,它贯穿于物流的全过程。因此,装卸搬运是指在同一地域范围内,以改变物品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的作业活动。具体来说,它是对物品进行垂直或水平位移及改变其空间位置或支撑方式的一项作业活动。

装卸作业包括装车(船)、卸车(船),堆放拆垛、分拣配货、入库、出库以及连接以上各项动作的短程移送、搬运作业。在物流活动全过程中,装卸搬运活动频繁发生,这是物品损坏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加强对装卸搬运活动的严格管理。对装卸搬运活动的管理,主要是对装卸搬运的方式和装卸搬运机械的选择、合理配置与使用,努力做到装卸搬运合理化,尽可能减少装卸搬运次数等。装卸搬运在传统的作业中绝大部分是人工操作,作业效率低。在现代化物料搬运中,一般是货物通过机械设备作短距离移动,所用机械设备包括:传送机、叉车、货物容器等。

4、运输

运输是物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指使物品发生场所、空间位置移动的物流活动。它的任务是将物品进行较长距离的空间移动。运输包括厂内运输、城市之间运输、市内运输、国际运输等。一般把厂内运输包含在生产物流范畴里,把厂外的运送称为运输。在市内运输中,由生产厂经由物流企业(如配送中心)为用户提供商品时,生产厂到配送中心之间的物品空间移动称为运输,而从配送中心到用户之间的物品空间移动则称为配送。运输的方式主要有铁路运输、汽车运输、船舶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等。

运输不改变物品的实物形态,也不增加其数量,但它解决了物品在生产地点和需要地点之间的空间距离而带来的供销矛盾,创造出了商品的空间效用,满足了社会需要。因此,运输是物流的中心环节,在某些场合中,甚至把运输作为整个物流的代名词。

5、储存

储存是指在社会总生产过程中暂时处于停滞状态的那一部分物品。通过对储存物品的保管、保养,克服产品生产与消费在时间上的差异,创造物品的时间效用,能保证流通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存储包括两个既独立又有联系的活动:存货管理与仓储。储存又可分为生产储存和商品储存。前者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半成品、燃料、工具和设备等,在直接进入生产过程之前或在两道工序之间,所停留的时间。后者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产品从生产领域生产出来之后,到进入消费领域之前在流通领域停留的时间。

当这些物品处于储备过程时,就会发生能否保存其使用价值和价值的问题,这就必须对储存商品进行检验、整理、分类、保管、保养、加工,然后进行集散、转换运输方式等,因此,储存在物流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物流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储存设施(仓库、料棚、储罐等)的配置、构造、用途与合理使用,储存方法和保养技术的选择等,都是物流活动的重要职能。

储存与运输具有权衡关系,运输与存货水平及所需仓库数之间有着直接的关系。例如,如果采用相对慢速的运输方式,企业一般需要保持较高的存货水平和较多的仓库数。反之,如果采用快速运输方式就可以减少仓库数与存货水平。因此,存储同样也与许多重要的决策相关(存货管理与仓储),包括仓库数目、存货量大小、仓库的选址、仓库的大小等等。

6、流通加工

它是指商品在流通过程中,根据用户要求,改变或部分改变商品的形态或包装形式的一种生产性辅助加工活动。流通加工的内容主要包括:装袋、定量化小包装、挂牌子、贴标签、配货、挑选、混装、刷标记、商品检验等。生产厂的外延流通加工,是指成品在流通过程中,根据客户要求对商品进行的加工,例如,平板玻璃根据顾客需要的尺寸规格进行裁割等。从市场营销的观点来看,流通加工可以提高商品附加价值、促进商品差别化,其重要性越来越明显。流通加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克服了生产加工和用户对商品要求之间的差异,更有效地满足用户要求;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提高材料利用率;提高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使用户对商品所需品质进一步得到保障;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流通费用。

7、选址

物流另一个重要领域是企业、仓库和配送点(或配送中心)选址。它们的位置改变会改变企业和市场、供应商和企业之间的时间和位置关系。这种改变将影响运输的服务与价格、客户服务、存货要求和其他方面。一般来说,企业的位置不易改变,而配送点与仓库的位置可随市场变化进行调整,运输成本是决定选址的重要因素。

8、配送

它是指按照用户的订货要求,在物流节点进行分货、配货、装卸、运送、交货、验收等一系列的物流活动。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配送的属性:①物品配送是流通加工、整理、拣选、分类、配货、配装、末端运输等一系列活动的集合。②配送是按用户的要求进行的,主要包括数量、品种、规格、供货周期、供货时间等。③配送在将货物送交收货人后即告完成。④配送是由物流节点完成的,物流节点可以是物品配送中心、物资仓库,也可以是商店或其他物资集散地。⑤配送是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后一道工序,它也关系到客户对物流服务的感受以及对商品价值的完整体验。

配送离不开运输,人们通常把面向城市内和区域范围内的运输称之为配送。总之,配送的目的是要做到收发货经济,运输过程更加完善,保持合理库存,为客户提供方便,降低缺货危险,减少订发货费用。

9、物流信息

物流信息是指与物流活动相关的信息,它包括能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消息、情报、图像、数据、文件等。物流信息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直接来自物流活动本身,如商品数量、质量、作业管理

等相关的物流信息。二是来自与物流相关的商品交易活动和市场,如商品预测、订货、发货和货款支付等相关的商流信息。随着电子计算机和信息通讯技术的发展,物流信息呈现出向高速化、系统化发展的趋势。目前的订货、在库管理、所需商品的进货、发货、输送、配货等业务流程已实现了一体化。现有大型零售店、24小时便利店,为了削减成本、扩大销售,大多已连接了POS(销售时点信息管理)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从而使物流信息迅速传递。

四、现代物流的主要特征

现代物流是指具有现代特征的物流,是与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体现了现代企业经营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现代物流管理和运作中,广泛采用了代表着当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管理技术、工程技术以及信息技术等;随着时代的进步,物流管理和物流活动的现代化程度也会不断提高。现代化是一个不断朝着先进水平靠近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现代物流”在不同的时期也会有不同的内涵。现代物流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物流系统化

物流不是运输、保管等活动的简单叠加,而是通过彼此的内在联系,在共同的目的下形成的一个系统,构成系统的功能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在考虑物流最优化的时候,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通过物流功能的最佳组合以实现物流整体的最优化目标。局部的最优化并不代表物

流系统整体的最优化,树立系统化观念是搞好物流管理,开展现代物流活动的重要基础。

2、物流总成本最小化

物流管理追求的是物流系统的最优化,在成本管理上体现为要实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物流总成本最小化是物流合理化的重要标志。物流要素之间存在着二律背反关系,现代物流管理在控制物流总成本的时候正是基于这种关系的存在。所谓二律背反(或效益背反)是指一个部门的高成本会因其他部门成本的降低或效益的增加而相抵消的这种相关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从系统的观点看,构成物流的各功能之间明显存在着效益背反关系。如减少仓库设置的数量可以节省保管费用,但是会由于加大了运输距离和运输次数而使运输费用增加,从而有可能使物流总费用水平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再比如采用高速运输会增加运输费用,但由此库存量降低,从而节省了库存费用和保管费用,最终导致物流总费用的降低。

现代物流建立在物流总成本意识的基础之上,利用物流要素之间存在的二律背反关系,通过物流各个功能活动的相互配合和总体协调以达到物流总成本最小化的目的。

3、物流信息化

现代物流可以理解为物资的物理性流通与信息流通的结合,信息在实现物流系统化,实现物流作业一体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物流的各个功能要素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对物流活动的控制属于事后控制。而现代物流通过信息将各项物流功能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通过对信息的实时把握以控制物流系统按照预定的目标运行。准确地掌握信息,如库存信

息、需求信息,可以减少非效率、非增值的物流活动,并提高物流效率和物流服务的可靠性。

4、物流手段现代化

在现代物流活动中,广泛使用先进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以及流通加工等手段。运输手段的大型化、高速化、专用化、装卸搬运机械的自动化、包装的单元化、仓库的立体化、自动化以及信息处理和传输的计算机化、电子化、网络化等为开展物流活动提供了物质保证。

5、物流服务社会化

在现代物流时代,物流业得到充分发展,企业物流需求通过社会化物流服务满足的比重在不断提高,第三方物流形态已成为现代物流的主流,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化是指社会中的任何组织机构对物流的需求不再单纯地由自己内部完成而是由社会的其他专门的物流组织机构完成(主要是物流企业),物流从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转变成为在一定社会分工条件下的专业化和社会化的生产方式。社会化进一步分化和发展的结果,不但社会非物流组织机构的物流需求实现了社会化,而且,物流组织机构的物流需求也实现了社会化(第三方物流),从而,实现了更加广泛意义上的物流社会化。

6、物流管理专门化

物流专业化本身至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企业中,物流管理作为企业一个专业部门独立地存在着并承担专门的职能。随着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内部物流需求的增加,企业内部的物流部门可能从企业中游离出去成为社会化的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另一个方面,在社会经济领域中,

出现了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提供着各种不同的物流服务,并进一步演变成为服务专业化的物流企业。

服务专业化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服务功能或内容的专业化,提供简单的、功能的专一的或单一的物流服务;另一方面是服务对象或行业的专业化,也就是说物流企业面向某个行业或者某种类型的企业开展物流服务。

7、物流电子化

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广泛用于物流信息的处理和传输过程,使得物流各个环节之间、物流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不同企业之间的物流信息交换传递和处理可以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保持物流与信息流的高度统一和对信息的实时处理。

8、物流快速反应化

在现代物流信息系统、作业系统和物流网络的支持下,物流适应需求的反应速度加快,物流前置时间缩短。及时配送、快速补充订货以及迅速调整库存结构的能力在加强。

9、物流网络化

随着生产和流通空间范围的扩大,为了保证产品高效率的分销和材料供应,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着系统性、一致性,这样可以保证整个物流网络有最优的库存总水平及库存分布,将干线运输与支线末端配送结合起来,形成快速灵活的供应通道。

10、物流柔性化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

物流管理基本知识 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 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的有机结合。 2、物流的价值:时间价值、场所价值、加工附近价值。 3、现代物流的构成要素:输送、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信息等六要素。 4、现代物流的作用: A、物流保障再生产过程; B、以尽可能低的物流成本,给客户以尽可能好的物流服务; C、提高效益,增加销售和盈利; D、提高企业的核心能力。 5、物流管理:是指为了以最低的成本达到客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 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6、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 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 7、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价格在合适时间和地点 提供给客户。 8、我国物流技术高速发展,物流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表现在以下方面:信息化、自动化、智 能化、集成化。 9、供应链:是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对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各个环节所涉及的物流、资金流、 信息流进行整合,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和有关中间商等各方链接成一个具有整体功能的网络。 10、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到的四个领域:供应、生产、物流、需求。 11、供应链的四个流程: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 12、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物流的特点: A、物流和物流业大大扩展; B、信息量大大增加,透明度提高; C、物流网络规划能力增强,物流作业精细化; D、物流过程高度协调。 13、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提高整个供应链运行速度、效益及附加值,为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贸易伙伴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目标。 14、第三方物流:是指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第三方就是指提供物流交易双方的部分或全部物流功能的外部服务提供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物流专业化的一种形式。第三方物流又叫合同制物流,是指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 15、第三方物流的特征: A、合同承包; B、个性化服务; C、多样化、复杂性、随机性; D、规模化、专业化;

物流管理知识点

物流管理知识点----骏 1.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在实际运作中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的基本职能:包装、装卸搬运、运输、储存保管、流通加工、配送、废旧物的回收与处理、情报信息。 3.流通加工: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4.物流信息加工:对于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象、数据、文件等进行收集、整理、储存、加工、传输和服务的活动。 5.物流的发展过程:物流初级阶段、物流开发阶段、物流现代化阶段。 6.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扩大化、一体化、社会化、系统化、现代化、合理化。 7.物流的性质:物流的生产性、物流管理的二重性物、流职能的独立性 8.物流的特点:价值服务性商流的比较社会主义市场下的物流。 9.商品流通的一般过程:商流物流资金流 10.物流的作用: (1)物流在微观经济中的作用:工商企业经营中,物流的作用完成企业主营业务,并降低经营成本。物流企业经营中,物流的作用表现为创造经营利润。(2)物流在宏观经济中的作用: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联系纽带。物流对国民经济发展及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好像人体中的动、静脉系统,即起到物质资源的循环作用。在特定条件下,物流还可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其表现为可以支撑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3)物流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起到提高国家综合国力的作用,甚至还可以帮助国家抵抗区域性经济危机。 11.系统分析:就是利用科学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分析和确定系统的目的、功能、环境、费用与效益等问题,抓住系统中需要决策的若干关键问题,根据其性质和要求,在充分调查研究和掌握可靠信息资料的基础上,确定系统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若干可行方案,通过模型进行仿真试验,优化分析和综合评价,最后得出完整、正确、可行的综合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12.系统分析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出并比较各种方案的技术经济指标,形成最优方案,为决策提供依据。 13.系统分析的特点:以整体为目标、以特定问题为对象、运用定量方法、凭借价值判断 14.物流系统分析:综合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对物流系统的目的、功能、环境、费用和效益进行充分的调研、收集、比较、分析和数据处理,建立若干替代方案和模型,对各种方案和模型进行比较和分析,寻求使物流系统整体效益最佳和有限资源配备最佳的方案,为决策者最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信息。 15.物流系统分析的五个基本要素,即:目的、代替方案、模型、费用和效益、评价基准。 16.物流系统分析的准则:物流系统内部与物流系统环境相结合(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相结合)、子系统效益与整个系统效益相结合(局部效益与整体效益相结合)、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17.物流系统分析的要点:系统分析工作漫长;想象力、经验和判断依然重要;解决问题的容易部分;以经济学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对全部可选方案进行比较;有效的方案才是最佳的方案。 18.包装:是指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和辅助材料的总体名字。包装也包括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进行的操作活动。

企业物流管理基础3

1、DRP是()在流通领域中应用的直接应用结果。 A.SCM B.EDI C.MRP D.ERP 2、()物流服务有四个要素,即时间、可靠性、通讯和方便性。 A.销售 B.生产 C.供应 D.回收 3、期订货法采购是预先确定一个()和一个最高库存水准,然后以规定的订货周期为周期,周期性地检查库存,发出订货。 A.订货周期 B.提前期 C.时段 D.入库周期 4、定期订货法采购是预先确定一个订货周期和一个最高库存水准,()地检查库存,发出订货。 A.及时 B.周期性 C.随机性 D.定期 5物流现代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是()。 A.物流信息化 B. 物流装备现代化 C. 物流组织优化 D. 物流一体化 6、某种物资全年需要2880吨,企业仓库每10天向车间发一次料,以此间隔来安排进货,则该种物资的经常储备定额为()吨。 A.40 B.50 C.80 D.160 7、某种物资一年需购进3600件,单价25元/件,年储存费率为16%,每次订购费用50元,则该种物资的经济订购批量为()。 A.300件 B.534件 C.750件 D.1039件 8、企业某种物资年采购总量3600件,单价每件200元,订购费用每次400元;该企业仓库年平均物资储存额500万元,年总储存费用80万元。则该种物资的经济订购批量EOQ为()。 A.100件 B.150件 C.240件 D.300件 9、企业某种物资全年需要45000件,每月订购一次,保险储备天数为6天,备运时间12天,提出订购时的盘点库存量1500件,则下一个月的订购量为()。 A.7500件 B.4500件 C.3000件 D.750件 10、某种物资每月订购一次,平均一日需要量60件,保险储备量400件,备运时间7天,提出订购时盘点库存量800件,原订购下月到货的远期合同有500件,则该种物资下月的订购量为()。 A.1120件 B.1320件 C.2320件 D.2920件 11、某种物资每月需要900件,采用库存定量控制方法,EOQ为400件,最高储备量550件,备运时间6天,则订购点为()。 A.35件 B.150件 C.180件 D.330件 12、某种物资年采购总量10800件,经济订购批量(EOQ)为660件,保险储备天数为5天,采用库存定量控制法,则最高储备量为()。 A.510件 B.550件 C.770件 D.810件 13、采用库存定量控制,若备运时间里物资消耗速度大于预计的正常速度,或误期到货,则进货后的库存量()。 A.低于最低储备量 B.高于最低储备量 C.低于最高储备量 D.高于最高储备量 14、定期库存控制的经常储备定额等于()。 A.最低储备量和备运时间需要量之和 B.定期订购的订购批量 C.经济订购批量 D.进货周期物资需要量 15、企业某种均衡消耗物资采用定期控制方法,每月订购一次,计划年度预测需要量1512吨,保险储备天数8天,则该种物资的最高储备量为()。 A.92.4吨 B.134吨 C.159.6吨 D.213.8吨 16、定量库存控制方法适用于()的物资。 A.缺货损失大 B.必须严格管理 C.有保管期限制 D.需要量变动大 17、用库存定量控制,若备运时间里物资消耗速度大于预计的正常速度,或误期到货,则进货后的

物流管理专业学习什么课程

主干课程:物流概论、物流规划与设计、采购与供应管理、采购项目管理、运输管理、仓储管理、配送管理、国际物流学、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采购过程演练、运输实务、仓储管理实务、物流配送中心设计、国际物流实务、成功学、创新学、素质拓展训练等 1、物流数学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基础课。主要内容包括:微积分常识,物流中的概率与统计基础(数据搜集与整理,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概率与概率分布概述),预测技术(时间序列分析,一元回归分析),物流中的运筹学(图与网络分析概要,CPM,PERT,简单的运输优化问题)。 2、物流英语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必修课程,由以下主要部分组成:物流与供应链概述,采购与供应,仓储,生产计划与库存控制,运输与配送,物流信息系统,客户服务,常用物流单证与文件,物流英语常用词汇与术语等。 3、物流基础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是为了培养自学考试应试者物流学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运用能力而设置的基础课程。 主要介绍物流在经济活动与组织中的作用、物流与客户服务的关系、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全球物流、物流组织与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知识点进行描述。重点介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最新物流管理理念与最新

技术,深入结合中国物流发展现状,进行物流在中国发展现状、政策法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等常识性知识的介绍。 4、物流企业会计 本课程为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达到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5、物流信息技术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与网络安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物流信息标识技术;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物流信息交换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包括:自动化搬运设备,自动化仓库,运输优化调度和车辆配载,仓库管理系统(WMS),物流仿真,MRP,ERP,VMI/CMI,CPFR等);电子商务(包括;电子商务下物流的内容和过程;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模式案例分析);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化。 6、物流案例与实践 本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专科、独立本科段)的专业课程,从行业的角度对物流运作实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分为四部分:制造业物流案例与实践、零售业物流案例与实践、第三方物流案例、其他行业(医药、图书、邮政)物流案

物流基础知识介绍

物流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1、物流从涉及的领域和使用价值来分,可以分为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 2、物流管理中的柔性化是为了实现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而提出的。 3、物流管理的目标主要由快速反应、最小变异、最低库存和产品质量这六个部分组成。 4、在内容上,可以把物流技术大致概括为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 5、包装技术主要包括包装方法、包装设备和包装材料三个部分。 6、常见的供应链管理方法有6R和ECR两种。 7、物流系统的支撑要素有法律制度、行政命令、业内标准化和商业习惯四部分。 8、物流系统的首要目标是服务性。 9、物流系统分析方法主要有数学规化法、系统分析法、系统仿真法和统筹法四个方法。 10、运输按其运输设备及运输工具可以分为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公路运输、航空运输和管道运输五种。 11、仓库按其用途可以分为自有仓库、公共仓库、营业仓库、保税仓库和保税堆货场。 12、实现仓储合理化的途径有ABC控制法、先进先出法、储存定位、加速总周转、监测清点方式、集中库存和提高仓容利用率共7种方法。 13、物流配送中心按经济功能标准分为销售配送中心和供应配送中心。 14、装卸搬运按装卸搬运对象可以分成单件货物装卸、散装货物装和集装货物装卸三种。 15、包装的自然功能有保护功能和方便功能两大功能。 16、有一种特殊的包装技术,也就是防虫包装技术,它一般分为五种,收缩包装、拉伸包装、充气包装、真空包装、脱氧包装等五种。 17、物流标准化种类按其定义分为物流软件标准和物流硬件标准。 18、所谓“5S”包含服务性、快捷性、面积和空间、库存控制和规模适当化五个方面。 19、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领域,需求、供应、生产计划和物流。 20、运输按作用分集货运输和配送运输。 【名词解释】 1、第三方物流:是指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2、宏观物流:又称为社会物流或国民经济物流,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区域之间以及国家之间的物流活动。具体地说,他又包括国际物流、区域物流和部门物流三种形式。 3、物流成本: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4、供应链管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中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5、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 6、仓储管理:对库存物品和仓库设施及其布局等进行规划、控制的活动。 7、配送中心: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 8、流通加工: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栓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9、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有机结合。 10、物流管理: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怎么学习及运用物流管理知识

物流管理的定义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的概念 解释一: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解释二: 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解释三: 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解释四: stream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化学或物理变化的物料常常以气态或液态参与生产过程,并以管道输送,这样参与过程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等称为物流。在连续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加入或排出的固体物料也可称为物流。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ok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模拟试卷 一,多选题(10*2=20分) 1.根据物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可分为第一代至第五代物流,又分别称之为 . A.原始物流 B.人工物流 C.机器物流 D.集成物流 E.自动货物流 F.智能物流 G.现代物流 2.根据物品地理位置的不同,获取空间价值的途径有: . A.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向分散消费场所 B.从分散生产场所流向分散消费场所 C.从廉价生产场所流向高价消费场所 D.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向集中消费场所 E.从集中生产场所流向分散消费场所 3.衡量物流质量管理的三个方面是。 A.物流效益 B.物流费用 C.物流效率 D.物流时间 E.物流速度 4.第四方物流的基本功能包括。

A.供应链管理功能 B.“门到门”服务功能 C.供应链新建功能 D.运输一体化功能 E.供应链再造功能 5.货物运输交接有关国际公约有等。 A.《海牙规则》 B.《维斯比规则》 C.〈〈汉堡规则〉〉 D.〈〈华沙公约〉〉 E.〈〈海牙议定书〉〉 的基本任务是编制原材料及部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所依据的是。 A.采购任务单 B.主生产计划 C.物料清单 D.库存信息 E.生产任务单 7.要计算某项物料的净需求量,需要知道。 A.毛需求量 B.已分配量 C.安全库存量 D.计划收到量 E.现有库存量 8.决定配送的关键是。 A.分拣 B.配货 C.加工 D.包装 E.运输 9.网络经济特性又称为,是指连接到一个网络的价值取决于已经连接到网络其他人的数量。 A.网络效应 B.网络内部性 C.网络外部性 D.供方规模经济 E.需

方规模经济 10.所谓供应链,是将联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 A.供应商 B.制造商 C.分销商 D.零售商 E.消费者 二、单选题(60×1=60分) 1.美国商学院教授麦克尔,波物在<<竟争优势>>是提出的令人信服地解释了物流在企业降低成本和形成差异化战略方面的贡献。 A.物流冰山说 B.黑大陆说 C.价值链模型 D.物商分离 2.客户服务是指“一种以客户为导向的价值观,它整合及管理在预先设定的,即服务组合中客户界面的所有要素”。 A.最优服务 B.最优成本 C.最低成本 D.最高费用 3.储存合理化的主要标志中,为首的应当是反映使用价值的。 A.数量 B.质量 C.仓储劳动 D.物料消耗 4. 是最为频繁的物流活动。 A.运输 B.配送 C.仓储 D.装卸搬运 5.决定配送水平的送键是 . A.分拣与配货 B.准时与即时 C.速度与服务 D.成本与效益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 1、物流概论 主要介绍物流在经济活动与组织中的作用、物流与客户服务的关系、信息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采购与物流管理、生产计划、库存管理、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全球物流、物流组织与企业管理、物流与供应链未来发展的趋势等基本理论、基本原则、知识点进行描述。重点介绍来自于发达国家的最新物流管理理念与最新技术,深入结合中国物流发展现状,进行物流在中国发展现状、政策法规、特殊规律、原则和形式规范等常识性知识的介绍。 2、物流企业会计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应考者掌握现代物流管理过程中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 基本方法,达到物流基层管理人员要求的财务管理方面的能力标准。 3、物流系统与信息技术 主要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作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物流信息,物流信息系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信息与网络安全);物流管理过程中应用到的信息技术(包括:物流信息标识技术;物流信息采集技术;物流信息交换技术;空间数据管理技术等);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包括:自动化搬运设备,自动化仓库,运输优化调度和车辆配载,仓库管理系统(WMS),物流仿真,MRP,ERP,VMI/CMI,CPFR等)物流信息技术标准化。 4、仓储与库存管理实务 课程内容包括:库存管理概述,需求预测,库存控制系统,库存控制的定量分析方法与模型,生产物料控制、生产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MRP及MRP系统中的库存管理,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与控制,库存管理绩效与标杆管理等。 5、采购实务 主要介绍采购战略、采购需求确定、供应商选择与管理方法、采购价格确定、采购谈判、采购合同制订、采购质量保证与采购绩效评估等基本理论和方法。该课程的考核目的是检验考生掌握本课程基本知识情况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 物流采购中的实际问题,从事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能力。 6、运输管理 本课程系统地阐述了物流运输管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运作方法。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物流运输概述,物流运输基础,物流运输组织,物流运输选择与决策,运输成本、绩效和价格管理以及物流运输商务管理。 7、仓储实务 主要内容包括:仓储管理综述;仓储管理流程;仓储作业管理;仓储设备;仓库规划与布局;仓储作业成本管理;现代仓储管理技术;冷库库房管理;仓储法律法规。内容涵盖物流基层管理人员和中高级物流师所应了解和掌握的基本仓储管理知识和现代仓储管理理论。 8、国际物流 国际物流(International Logistics),是组织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在不同国家内流动的活动。国际物流是国内物流的延伸和扩展,是跨国界的商品的空间转移。本课程首先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阐述国际物流与区域物流、国际物流方式、设施、技术、物流的标准化、物流成本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物流管理(L o g i s t i c s M a n a g e m e n t)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

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物流管理知识点

物流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绪论 物流: 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物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东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物流管理: 为达到既定的目标,对物流的全过程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 物流与运输的关系: 1、物流与运输是系统和要素之间的关系,物流是一个系统,运输是物流系统的功能要素或者说子系统。 2、运输是实现物流目的的手段。在保证物流目的实现的前提下,运输距离越短越好。现代物流对于服务的要求可以用5R(5个“合适”)来表示,即将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送达合适的地点。 3、传统的运输活动、运输管理重视的是运输本身的合理化,并没有将其同物流系统整体的合理化结合在一起。 4、物流管理是运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流概念和物流管理都是现代运输网相当完善以有才出现的,他们对应着发达国家已经进入完善运输化的阶段。 5、货物运输系统正在逐渐融为社会物流体系额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6、交通运输与社会生产的物流结构是相互影响的。物流结构的变化对运输体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而运输业的进步则更是从一开始就决定了物流体系的变化。 物流的三要素: (1) 流体。流体是指物流中的“物”。物流中的“物”都要经过运输等形式实现空间的转移。因此总的来说,“物”是处于不断流动状态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是流体的两个基本属性,社会属性是指其所体现的价值,以及生产者、采购者、物流作业者与销售者之间的各种关系。自然属性是指其物理、化学、生物属性。(2) 载体。载体是流体借以流动的设备和设施。载体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盛载并运送流体的设备,如车辆、飞机等装卸搬运设备;另一类是指基础设施,如铁路、公路、港口等。(3) 流向。流向是指流体从起点到终点的流动方向。三者缺一不可! 物流经济学说: 物流学科产生的基础: 现代物流的特征: 1、系统化。 2、总成本最小化。 3、信息化。 4、技术手段现代化。 5、服务社会化。 6、管理专门化。 7、电子化。 8、快速反应化。 9、网络化。10、柔性化。11、标准化。

《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考试大纲

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2018年 对口中职学校自主招生三二分段选拔考核《物流管理专业技能》考试大纲 一、依据与目的 本考试是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物流类专业学生三二分段转段进入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入学考试而制定的。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是否达到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各项要求,考核学生对物流基本业务操作、物流市场营销应用能力,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学习物流管理专业提供依据。 二、测试项目 三、测试内容 (一)货物知识应用(50分) 1. 认识货物的分类与编码、计量与检测; (1)货物分类常用方法(按照装运要求的分类、按货

物装卸搬运方式的分类、按货物品名的分类等)。 (2)货物代码的编制原则、编制方法、货物条码的种类、物流领域常用条码等。 (3)计量与检测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认识货物性质和影响货物质量的因素; (1)认识货物的基本性质。 (2)影响货物质量的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考察对生产过程(原材料、生产工艺等)、流通过程、使用过程中影响货物质量的因素。 3. 认识保障货物质量的技术与手段; (1)货物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提供合格的产品、不合格产品的处理、检验(测)、试验、包装、运输、交货等。 (2)保障货物质量的基本手段。 4. 了解常见的普通货物及特性货物; (1)了解常见的普通货物的分类、性质特点、包装、运输与保管等。 (2)了解特性货物的分类、性质特点、包装、运输与保管等。 (二)物流基本业务操作(50分) 1. 掌握运输作业模块的技能; (1)运输费用与成本核算:内容包括运输成本核算、运输费用计算等。 (2)运输组织:内容包括车辆调度、车辆配装与配载、运输方式选择、容重配装等。 (3)运输单据缮制:内容包括各种形式的运输单的审核与填写。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基本知识结构 物流是现代社会赖以存在的基本经济活动之一,被喻为“第三利润源泉”;谁掌握了物流,谁就掌握了市场。 第一节物流定义 按照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由美国物流管理协会在1985年所下的定义:“物流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目的的,为提高原料,在制品,制成品以及相关信息从供应到消费的流动和储存的效率和效益而对其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的过程”。换句话说,物流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存货的流动和储存的过程,是信息传递的过程,是满足客户需求的过程,是若干功能协调运作的过程,是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的过程。总之,物流是一个规划、管理和控制的过程。 物流相应的基本活动包括:需求预测、订单处理、客户服务、分销配送、物料采购、存货控制、交通运输、仓库管理,工业包装、物资搬运、工厂和仓库或配送中心的选址,零配件和技术服务支持、退货处理、废弃物和报废产品的回收处理等。 第二节物流的理念 具体来说,物流的基本理念包含如下一些内容: 1.物流是制造商的产品工艺流程通过物料采购和实物分配这两个功能性活动分别向其供应商和客户两个方向的纵向延伸所构造的一体化供应链,因此,物流也是以制造商为中心即以产品的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为主线,以相关信息流协调供应商和客户行为的协作性竞争体系或市场竞争共同体,物流企业是服务供应商。2.物流管理的核心是在供应链中流动的存货。所以物流管理在本质上是对存货资产的管理。这是企业理解物流体系,把握物流过程的关键所在。一般来说,企业存货的价值占企业资产总额的25%左右,占企业流动资产的50%以上。因此,控制存货的数量,形态和分布,提高存货的流动性就成了企业可追求的“第三利润源泉”。所以也有学者从企业资产运营的角度,把物流解释为是对供应链中各种形态的存货进行有效协调、管理和控制的过程。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为制造商的存货管理提供解决方案。 3.物流系统的功能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因此,从客户服务的角度来说,也有学者把物流定义为:要以正确的成本(right cost)和正确的条件(right condition),去保证正确的客户(right customer)在正确的时间(right time)和正确的地点(right location),对正确的产品(right goods)的可得性,即物流的6Rs概念。所谓产品的可得性,就是在客户想要得到产品时可能面临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问题。实际上,产品的可得性不仅是对物流系统功能评价的首要指标,也是物流系统优化的最主要目标。 4.存货资产必须在运动中创造价值而又不能不包含必要的停顿,因此物流管理的两个最主要的范畴,也是对产品的客户可得性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而存货维持成本则要占物流总成本的37%左右。所以,许多人也常把物流等同于一般的仓储和运输业务。 5.存货资产的移动是由许多功能性活动共同参与并逐步完成的。正是这些功能性活动构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的基本模块。所以,任何能够提供这些功能服务的企业都可以作为物流业者加入到物流产业中去。物流服务具有可传递性。 6.由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物流系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手段,故把波特教授有关《竞争战略》“价值链”的概念引入物流的系统管理,形成了“供

怎么学习及运用物流管理知识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在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的概念 解释一: 物流是指为了满足客户的需要,以最低的成本,通过运输、保管、配送等方式,实现原材料、半成品、成品及相关信息由商品的产地到商品的消费地所进行的计划、实施和管理的全过程。 物流构成:商品的运输、配送、仓储、包装、搬运装卸、流通加工,以及相关的物流信息等环节。 物流活动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用户服务、需求预测、定单处理、配送、存货控制、运输、仓库管理、工厂和仓库的布局与选址、搬运装卸、采购、包装、情报信息。 解释二: 在我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解释三: 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 解释四: stream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化学或物理变化的物料常常以气态或液态参与生产过程,并以管道输送,这样参与过程的原料、中间产物、产品等称为物流。在连续操作过程中不断地加入或排出的固体物料也可称为物流。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解释五: (1)日本综合研究所,《物流手册1981》中的物流概念:“物质资料从供给者向需要者的物理性移动,是创造时间性、场所性价值的经济活动。从物流的范畴来看,包括:包装、装卸、保管、库存管理、流通加工、运输、配送等诸种活动。”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整理范本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知识点整理

阅读指南:(由于涉及排版问题,如需打印请删除该部分) 1、你不努力一把,都不知道什么是绝望。 2、个别知识点做了简化,一方面确实需要简化,一方面不知道要怎么考。 3、涉及计算的知识点还请仔细阅读课本复习例题。 4、知识点如有遗漏,或知识点内容仍不全面,或内容有误,请及时反馈给我修正和补充。 第一章 1、(名词)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是对货物、服务及相关信息从起源地到消费地的有效率、有效益的正向和反向流动和储存进行的计划、执行和控制,以满足顾客要求。 2、(名词)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传统企业各部门之间,特定企业不同部门之间,供应链上各企业之间的传统的、具有战略意义的协调活动,其目的是改进个别企业,以及整个供应链各环节长期的经营绩效。 3、(简答)关键性物流活动与支持性物流活动:

4、(简答)物流活动与营销活动和生产/运作活动的关系 营销主要负责市场调查、促销、销售队伍管理和产品组合,创造产品的“占有”价值。 生产/运作则关注产品或服务的生产,创造产品的形态价值,主要职责包括质量控制、生产计划和调度、工位设计、产能计划、维修保养作业要求和标准。 物流关注的是那些赋予产品或服务时间和空间价值的活动。 边缘活动是由于人为地将企业活动分割给若干独立的职能部门负责,要实现部门间协调,需要建立促进部门间合作的机制和鼓励措施 第二章 5、(简答)物流战略的目标: ①降低成本:战略实施的目标是将与运输和存储相关的可变成本降到最低。 ②减少资本:战略实施的目标是使物流系统的投资最小化。 ③改进服务:战略一般认为企业收入取决于所提供的物流服务水平。 6、(简答)物流规划主要解决的问题(物流决策三角形): ①库存决策战略:库存水平、库存分布、控制方法 ②设施选址战略:设施的数量、规模和位置,指定各存储点的供货点,将需求分派给各存储点或供货点,自营仓储/公共仓储 ③运输战略:运输方式,运输路线/时间表,运输批量/合并运输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主要内容: 前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第二章物流基本活动 第三章物流管理 前言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关系 电子商务是通过因特网进行商务活动的新模式,它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为一身,物流虽然包含在电子商务之中,但是人们对电子商务过程的认识却往往只局限于信息流、资金流的电子化、网络化,而忽略了物流的电子化过程。 在电子商务中,物流系统的运作效率高低已成为电子商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企业可以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使得货物运输配送更快捷、高效,从而实现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第一章物流基本概念 1 物流的定义 当前国内外对物流定义很多,它们各有侧重,有的偏重物流系统组成,有的强调物流功能要素。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定义为: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从供给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它由一系列创造时间价值和空间价值的经济活动组成,包括运输、保管、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多项基本活动,是这些活动的统一。 2 物流的分类 物流主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 宏观物流和微观物流;社会物流和企业物流;国际物流和区域物流。 如果采用第二种分类方法,则物流可被划分为: 1) 社会物流 社会物流是指超越一家一户的以一个社会为范畴面向社会为目的的物流。它是一个整体的物流系统。 2) 企业物流 企业物流是指在企业内部范围内物品的流动活动。它又可以区分为五个具体的物流活动,即:生产物流、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 3 供应链概念

(完整版)现代物流管理系统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现代物流管理基础期末考试试卷 系___专业___姓名__班级___成绩___ 一、名词解释(共10题 20分) 1、物流标准化 2、物流管理 3、“四号定位”法 4、流通加工 5、企业物流 6、第四方物流 7、EDI 8、物流信息技术 9、供应链管理 10、储存合理化 二、单选(共10题 10 分) 1、()是指在专门范围、专门领域、特殊行业发生的物流活动,带有自身特殊制约的因素。 A、特殊物流B、一般物流C、企业物流D、区域物流 2、现代物流管理的目的是() A、包装最简便B、配送合理化C、运费最省D、企业整体最优3、下列对物流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流体系是一个单独的系统,可以作为一个整体单独存在 B、物流体系存在一定的目标 C、构成物流系统的各种要求要素达到最优,即可使整个物流系统达到最优 D、物流系统按一定标准可分为供应物流、销售物流和第三方物流 4、()是对物流活动或功能要素的管理 A、物流作业管理 B、物流组织管理 C、物流成本管理 D、物流战略管理 5、电子数据交易的英文缩写为() A、EOS B、EDI C、VMI D、GPS 6、铁路运输的最大特点是() A、适于长距离的大宗货物的集中运输 B、适于长距离的杂货小件运输 C、适于短途的大宗货物的集中运输 D、适于短途的杂货小件运输 7、物流的两大支柱是运输和() A、储存 B、包装 C、搬运 D、配送 8、适用于包装货物、大件货物、散粒货物的装卸搬运方式是() A、连续装卸 B、间歇装卸 C、垂直装卸 D、水平装卸 9、流通加工是() A、生产加工的补充与完善 B、残次品的返工 C、回收旧货的改造 D、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商品再加工 10、ERP的全称是()

物流管理基础知识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 物流管理的定义 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根据物质资料实体流动的规律,应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和科学方法,对物流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监督,使各项物流活动实现最佳的协调与配合,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和经济效益。现代物流管理是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的。 物流管理主要有4个特点 (1)以实现客户满意为第一目标; (2)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 (3)以信息为中心; (4)重效率更重效果。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 实施物流管理的目的就是要在尽可能最低的总成本条件下实现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即寻求服务优势和成本优势的一种动态平衡,并由此创造企业在竞争中的战略优势。根据这个目标,物流管理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把合适的产品以合适的数量和合适的价格在合适的时间和合适的地点提供给客户。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最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最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 物流管理的发展经历了配送管理、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3个层次。物流管理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队输送物资装备所发展出来的储运模式和技术。在战后这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界,并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企业赢得更多客户。当时的物流管理主要针对企业的配送部分,即在成品生产出来后,如何快速而高效地经过配送中心把产品送达客户,并尽可能维持最低的库存量。美国物流管理协会那时叫做实物配送管理协会,而加拿大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协会则叫做加拿大实物配送管理协会。在这个初级阶段,物流管理只是在既定数量的成品生产出来后,被动地去迎合客户需求,将产品运到客户指定的地点,并在运输的领域内去实现资源最优化使用,合理设置各配送中心的库存量。准确地说,这个阶段物流管理并未真正出现,有的只是运输管理、仓储管理和库存管理。物流经理的职位当时也不存在,有的只是运输经理或仓库经理。 现代意义上的物流管理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利用跨职能的流程管理的方式去观察、分析和解决企业经营中的问题非常有效。通过分析物料从原材料运到工厂,流经生产线上每个工作站,产出成品,再运送到配送中心,最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