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申报材料新河村

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申报材料新河村

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申报材料新河村
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申报材料新河村

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申报材

湖南省浏阳市小河乡新河村

二○一一年

目录

第一部分申报申请与验收考核通知文件

1.关于申报国家级生态村的请示报告

2.关于同意小河乡新河村申报国家级生态村的批复

3.关于申报新河村国家级生态村的函

第二部分工作总结及佐证材料

4.浏阳市小河乡新河村生态创建2009—2011年工作总结5.关于批准《小河乡新河村生态村建设规划》的请示

6.关于成立新河村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7.新河村2009年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计划、工作总结8.新河村2010年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计划、工作总结9.新河村2011年度生态村创建工作计划、工作方案10.新河村村容环境治理方案

11.小河乡2009-2011年文明生态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12.新河村生态村示范户评选标准

13.三年无环境污染事件证明

14.2011年小河乡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

15.申报国家级生态村考核公众调查问卷表

16.新河村生态环保自治村村规民约、生态环保宣传标语17.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会议纪录

第三部分技术报告

18.新河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15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19.新河村创建生态村技术总结

20.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指标分析报告(一)

21.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标分析报告(二)

22.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分析报告(三)

23.生态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分析报告(四)

24.生活污水处理率指标分析报告(五)

25.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指标分析报告(六)

26.清洁能源普及率指标分析报告(七)

27.农用废物回收率指标分析报告(八)

2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指标分析报告(九)

29.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分析报告(十)

30.绿化覆盖率指标分析报告(十一)

31.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指标分析报告(十二)32.化肥施用强度指标分析报告(十三A)

33.农药施用强度指标分析报告(十三B)

34.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标分析报告(十四)

35.村民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十五)

第四部分创建工作图片资料

36.创建图片资料

第一部分

申报申请与验收考核通知文件

关于申报国家级生态村的请示

小河乡人民政府:

新河村是个地处湘赣边境的边远山村,属长沙市饮水工程水资源的一级保护区,距长沙市160余公里。位于浏阳东部边陲,距离浏阳市87多公里,是由原标加村、上冲村、新河村合并而成的大村,地域面积约平方公里,现分为标加、上冲、新河三片五个大组。全村总人口3026人、707户,现有共产党员98人,其中60岁以上的党员占40%,;总耕地面积2779多亩,其中旱土500多亩,林地面积6000多亩,村内有中学一所,小学一所,村卫生室一所。以种养业为主,自2009年开始经创建文明生态村工作以来,新河村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村以两委、全村村民共同努力,按照我乡提出的“构建和谐小河,率先实现小康”的战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创建国家生态村为目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点,立足优势,创造特色,优化人居环境,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和谐快速发展。现在,我村经济水平更上新台阶,生态文明,环境优美,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庄和谐。经村创建生态村领导小组对全村经济发展、村辖管区域内生态环境等各项指标的自查考核,一致认为我村已完全具备“国家级生态村”的各项条件。为此,特申请乡人民政府向上申报新河村为“国家级生态村”。

妥否,请予以批复。

小河乡新河村民委员会

二○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二部分

工作总结及佐证材料

关于批准《小河乡新河村生态村

建设规划》的请示

小河乡人民政府:

为了创建生态村,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协调持续快速发展,按照“立足环保制规划,突出规划抓发展”的要求,我村已编制《小河乡新河村生态村建设规划》,恳请镇人民政府批准实施。

当否,请批示。

附:《小河乡新河村生态村建设规划》

小河乡新河村民委员会

二○一一年四月十八日

小河乡新河村民委员会文件

关于调整新河村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

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党员干部、村民群众:

为努力创建文明生态村,促进我村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优化人居环境,根据镇文明生态示范创建工作要求,经村支两委研究决定,成立新河村文明生态村创建领导小组,领导成员名单如下:组长:万军

副组长:王文斌

成员:卜桂林陈传杏潘梅珍周香桃吴振湘唐植佑杜桂平谢明张任发李本湖王敦康卜继璜罗银秀卜继林卜佑武

新河村民委员会

二0一0年四月

新河村村容环境治理方案

一、村庄园林环境绿化、美化

主要包括道路、村部、学校、村民居住区和生态林;通过村庄的硬化、绿化、亮化和环境综合治理,实现村庄的美化。

二、村庄环境建设和治理

所有垃圾实现定收集、统一转运,并成立专门垃圾清运队伍、装配垃圾转运车,保持整个村庄无垃圾污染,对村庄进行统一整理规划,清除乱堆乱放,进行经化,形成生态景观。

三、住宅建设与环境整治

重点对杂屋进行集中整治,对危房、旧空房进行拆除和重新规划。

1、保留:对砖混结构,质量较好,与村庄环境整体规划冲突不大的,采取保留措施,维持现状。

2、整治:对建筑质量尚好,但建筑风貌和外观与村庄环境有冲突或平面布局部分不适应的,对其外立面及内部平面进行整治和改造。

3、拆除:简陋建筑、质量较差建筑及因规划需要改变,或对村庄风貌有较大负面影响建设以及无人居住废弃房,采取拆除的措施。

四、家庭环境整治

采取宣传教育、鼓励引导、示范带动和村干部包指导监督的方法,大力开民庭院整治行动。包括危旧建筑的拆除,庭院脏、乱、差的整治,彻底解决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电线乱拉的现象,鼓励村民进行庭院适当合格硬化,住宅进行外部装饰,鼓励庭院绿化。开展评比活动,将评比结果与“五好文明家庭”、“家庭整治示范户”及村各项帮扶政策挂钩,加强监督和维护。

五、改厨、改厕、改栏、改水治理

将改厨、改厕、改栏、改水的“四改”作为村庄治理近期规划的重点工作来抓。倡导科学钦水方式,解决钦水的安全问题,并逐步实现自来水入厨;开展健康教育,推动卫生厕所建设,实现粪便无公害处理;推广节能灶、新型灶的使用,修建独立厨房,与寝居分离。

新河村村委会

小河乡2009年文明生态创建工作目标管理

考核细则

小河乡2010年文明生态创建工作目标管理

考核细则

小河乡2011年文明生态创建工作目标管理

考核细则

新河村生态村示范户评选标准

新河村近三年内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

生态破坏事件证明

二○一一年八月五日

2011年小河乡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

小河乡人民政府(盖章)社区(村):(盖章)

乡长(盖章)主任:(签章)

二○一一年一月-16

-17

-18

新河村生态环保宣传标语

1、保护生态环境优化人居环境

2、山青水秀田园美人天和谐精神爽

3、环境关系你我他保护环境靠大家

4、重视生态功在千秋保护环境造福万代

5、让大气更清新让天空更蔚蓝让河山更碧绿

6、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倡导生态文明。

7、全心全意保护生态环境,同心同德创建清洁乡村。

8、保护饮用水源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9、保护饮用水源共建生态文明

10、保障饮水安全维护生命健康

新河村生态环保自治村规民约

为贯彻生态环保基本国策,提高全村环保生态意识,改善全村环境质量,构建环境优美,和谐富裕的新河村,经村支俩委研究,村民代表会议决定,特制定如下村规民约,请全体村民共同遵守。

1、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集体,学法知法,遵纪守法,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爱护公共财物,不得损坏水利、交通、通讯、供电、供水、生产、休闲场所等公共设施,未经批准,不私自安装用水用电设施,节约用水用电,严禁偷水偷电,发现违规人和事,要积极制止并及时向理事会和村委会报告。

3、团结友爱,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帮助,不打架斗殴,不诽谤他人,不造谣惑众,不拨弄是非,不仗势欺人,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

4、提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移风易俗,喜事新办,不铺张浪费,丧事从俭,不搞陈规旧俗,不搞宗族派性,反对家族主义,反对封建迷信及其他不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5、搞好公共卫生和村容整洁,做到人畜分离,垃圾不乱倒,粪土不乱堆,污水不乱流,柴草不乱放,房前屋后不积水,檐沟处处要疏通。

6、依法使用宅基地,服从村镇建房规划,不损害整体规划和四邻利益。

7、严禁私自砍伐国家、集体或他人的林木,不准在村附近或田边路旁乱挖土,严禁损害庄稼、瓜果及其他作物。

8、自觉养路护路,维护道路畅通,不准在村道、主道边搭建违章建筑、堆放废土、乱石、杂物,不准在路道上乱挖排水沟,不准在路肩上种植作物,侵占路面。

9、积极主动参与“三清六改四普及”,搞好门前“三包”,绿化美化环境,义务投工投劳。

10、计划生育,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男女平等,尊老爱幼。

新河村村委会

关于印发《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 (试行)》的通知 环发〔2010〕7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 为加速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建设农村生态文明,我部按照转换生态建设示范工作思路的原则,组织修订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试行)》,并更名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现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对于已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的乡镇,省级环保部门统一组织更名工作,本着“简便易行、质量优先”的原则,对照《规定》,查漏补缺,明确更名程序;更名后需报环境保护部备案。 二、加强“国家级生态乡镇”及“国家级生态村”申报、初审的组织领导工作,规范管理,明确职责。加大省级生态乡镇建设的工作力度,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指导、督促市(地)级环保部门开展市(地)生态村建设。 三、严格监督管理获得“国家级生态乡镇”或“国家级生态村”称号的村镇,确保质量。结合区域特点,将国家关于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关部署、要求融入日常监管工作中。通过开展“国家级生态乡镇”及“国家级生态村”建设,解决区域性环境问题,探索农村环境保护新模式。

附件: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 二○一○年六月二十三日 主题词:环保农村生态乡镇通知 环境保护部2010年6月24日印发

附件: 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 国家级生态乡镇示范建设是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是实现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也是现阶段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为规范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工作,制定本规定。 一、申报范围 市辖区、县级市、县以下各类建制镇、乡、涉农街道等乡(镇)级行政区划单位。 二、申报条件 在申报范围内,经自查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附后)各项要求的单位,可以申报。 三、申报程序、内容与时间 1.申报程序。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须由乡镇人民政府向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获批准,再经市(地)环境保护局同意后报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审查合格后,向环境保护部提出复核申请。 2.申报内容。乡镇人民政府的申请报告必须附有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工作总结包括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设主要内容和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技术报告包括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表(具体格式附后)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包括监测、检测报告)。

市级文明村复查汇报材料

市级文明村复查汇报材料 ***镇***村位于喀喇沁旗的西南部,地处两市四县交汇处,是***镇政府所在地,也是***镇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广高速G45(赤承段)穿镇经过,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1050户,3800口人。***村地处高寒山区,土壤肥沃,森林植被覆盖率高达82%,各种植物种类繁多,林副产品资源十分丰富,生态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全村总面积为1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350亩,林地面积6000亩。 锡伯河畔的文明新村——***镇***村市级文明村汇报材料 自被评为市级文明村两年以来,***村两委更加重视本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文明办的关心支持下,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群众,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践中,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实现了“提升文明素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产业、全面覆盖社会保障”四大工程,使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经济社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建成了具有特色的村美、人富、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2013年人均纯收入7100元,预计今年将突破7500元。一、以规范促文明,用活动带建设 作为市级文明村,***村两委班子始终把提升村民文明素质作为建村治民促发展的根本,坚持以人为本,以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促进全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是建章立制进一步规范文明行为。以村党员活动室、远程教育室、草原书屋、妇女之家等为活动场所,对不同群众用不同的活动方式进行教育培训。认真制定了符合各个层面和各类人群的《村规民约》、《妇女守则》、《阅读规章》、《学习制度》等,制度化和规范化了村民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行为守则,引导了村民行文明事,做文明人。 二是典型示范进一步树立文明榜样。在全村通过开展“赤峰好人”、“最美家庭”、“创业文明户”“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多种评比活动,树立典型和模范,把他们的文明形象作为全体村民的标杆和榜样,用身边的事感动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用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村民文明素质的提升,从而形成了以民风促村风的良好风尚,提高了村民的文明素质。 三是丰富活动进一步引领文明新风。翻建后的村民文体活动中心,设有党员活动室、农民讲堂、远程教育室、草原书屋、妇女之家等场所,新建的村民活动广场设有篮球、台球、乒乓球、门球等多种文体活动场馆。村两委班子为村广场舞表演队购置音响设备一套,配套服装30套,场馆的建成改善了村民活动条件,成为了村民农闲和茶余饭后的好去处,引领了健康向上的村风。 二、基础设施强村容,附属设施提村貌。 两年来,***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为突破,突出城镇统筹、和谐发展,全村经济社会取得了很大发展。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落宜居性。创建市级文明村以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修缮***主街道路两旁边沟;亮化***主街道路,新安路灯36盏;硬化村级道路7000余延长米,完成了市场胡同硬化900余延长米;完成了连接新老镇区宽8米,长130米供销社胡同的拓宽改造。建成可带动河北新区全区用暖的热力供电站一处,实现了新区内集体供暖;建成河北新区自来水厂一处,提供新区及周边村民自来水用水。2014年建成60千伏供电站,可带动周围居民和企业用电。 二是加强附属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创建市级文明村以来,协调资金完成了***街里旱河堤坝护坡1200余延长米,后水泉护坡350余延长米;完成了主街排水管道1300余延长米,河道清理1000延长米,建设集中垃圾场一处;建设河北新区人工湖一处,在新区主街栽植3000余株各类景观树。共开展庭院美化活动3次,粉霜文化墙600余平米,通

XX村申报市级卫生村的所有资料

XX县XX镇永新村 创建市级卫生村材料目录 1、XX市市级卫生村申报表 2、永新村创建市级卫生村的工作汇报 3、永新村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及分工 4、永新村创建市级卫生村工作规划 5、永新村卫生管理制度 6、永新村创建市级卫生村的实施方案 7、永新村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8、永新村除“四害”工作实施方案 9、永新村“一建三改”实施方案 10、永新村卫生区域示意图

XX市级卫生村申报表

XX县XX镇永新村 关于创建市级卫生村的工作汇报 XX市爱卫会: 永新村位于X江以南,XX公路横穿我村,南依巴山,全村自然环境优美,全村9个村民小组,总户数455户,总人口1436。自创建“市级卫生村”以来,我们结合本村实际,对照卫生村创建标准,首先坚持不懈的抓宣传,抓规划、抓完善等,落实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环境,建设生态工程,就创建卫生村工作总结如下: 一、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广泛宣传,提高创建“生态村”的重要性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工程,创建省级卫生村。不仅是打造和谐社会,建设新农村的需要,也是有利于人民身体健康,造福于子孙后代,促进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做好创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深入宣传发动,我们组织建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党总支部书记为组长,村组干部为成员的组织网络,健全创建工作制度,责任制度,考核制度。通过召开总支扩大会,村民代表会,村民小组群众会,党员群众座谈会,以及利用标语,横幅,专栏等不同形式,进行广泛宣传,上下统一思想,提高了村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了村民创建省级卫生村的信心,统一了创建卫生村的认识,为创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分工明确,确保创建实施到位 保护环境建设卫生工程,以城乡一体化,农业生产清洁化,废物资源化,村庄发展卫生化为主题。我们结合本村实际,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创建卫生村,促进村级经济发展,具体工作是: 1、清洁家园,美化环境,人人讲卫生,人人都爱美,这是每个人的需要,家园更需清洁美化,我们以各村民小组组建了专业清洁队伍,并健全管理机制。做到垃圾统一收集,集中运送垃圾中转站,同时对人畜粪便进行净化,充分利用到农田和庭园经济之中,村庄房屋前、后栽植花草树木,美化家园从而创建一个舒雅优美的良好环境。 2、清洁水源,建设改水工程。水是生命之泉,水源清洁是生产生活的保证。我们根据区镇“六清六建”的环境综合整治要求,1、清理垃圾2、清理粪便 3、清理秸秆 4、清理河塘 5、清理全村工业污染源 6、清理乱搭乱建,为了六清六建我村发动党员群众,组织队伍,对庄园前、后河塘进行整治。为确保今后河塘清洁,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制定了河塘长效管理制度。建设改水工程是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民心工程,我们在村争取300000元资金,给村民安装自来水,目前全村100%的村民喝上了自来水,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3、清洁家园,搞活产调,充分利用资源。为了增强村民科学种田的意识,我们定期举办了村民培训班和学习班,教育村民学习科普知识,掌握种植养殖各项技术,从而更好的科学种植,

文明村创建自查报告和文明村镇申报材料汇编.doc

如对您有帮助,请购买打赏,谢谢您! 文明村创建自查报告和文明村镇申报材料汇编 文明村创建自查报告 文明村创建自查报告范文一: 我们王坛镇青坛村,距离县城约35公里。全村共有628户1675人,耕地面积1145 亩,其中水田675亩,旱地550亩。山林10693亩。近年来,我村在上级党委、政府及村委会干部的带领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村广大群众,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发展经济。 20**年人均收入达6800元,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我村在抓好经济建设,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从每个家庭、每个村民入手,认真实施创建的整体工程,不断提高全体群众的整体素质,基本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的目标。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素质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地方化和个人化,一些村民特别是青年农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沦丧。据此,我们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指导思想,着力从解决本村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提出了讲话、办事、做人、创新村的目标。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村民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开导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护环境,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容村貌做贡献。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教育,如今的青坛村村风正、民风好,提高了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三个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狠抓村民道德建设,树立高尚村风

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申报材料新河村

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申报材 料 湖南省浏阳市小河乡新河村 二○一一年

目录 第一部分申报申请与验收考核通知文件 1.关于申报国家级生态村的请示报告 2.关于同意小河乡新河村申报国家级生态村的批复 3.关于申报新河村国家级生态村的函 第二部分工作总结及佐证材料 4.浏阳市小河乡新河村生态创建2009—2011年工作总结5.关于批准《小河乡新河村生态村建设规划》的请示 6.关于成立新河村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7.新河村2009年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计划、工作总结8.新河村2010年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计划、工作总结9.新河村2011年度生态村创建工作计划、工作方案10.新河村村容环境治理方案 11.小河乡2009-2011年文明生态创建工作目标管理考核细则12.新河村生态村示范户评选标准 13.三年无环境污染事件证明 14.2011年小河乡环境保护目标管理责任书 15.申报国家级生态村考核公众调查问卷表 16.新河村生态环保自治村村规民约、生态环保宣传标语17.生态文明村创建工作会议纪录

第三部分技术报告 18.新河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15项考核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19.新河村创建生态村技术总结 20.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指标分析报告(一) 21.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标分析报告(二) 22.卫生厕所普及率指标分析报告(三) 23.生态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和无害化处理率指标分析报告(四) 24.生活污水处理率指标分析报告(五) 25.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指标分析报告(六) 26.清洁能源普及率指标分析报告(七) 27.农用废物回收率指标分析报告(八) 28.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指标分析报告(九) 29.规模化畜禽养殖废物综合利用率指标分析报告(十) 30.绿化覆盖率指标分析报告(十一) 31.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指标分析报告(十二)32.化肥施用强度指标分析报告(十三A) 33.农药施用强度指标分析报告(十三B) 34.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标分析报告(十四) 35.村民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十五) 第四部分创建工作图片资料 36.创建图片资料

最美休闲乡村申报材料

漯河市临颍县杜曲镇龙堂村 关于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申报材料根据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开展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工作的通知(豫农产业化【2015】2号)文件精神,我们临颍县杜曲镇龙堂村党委、村委高度重视,按照通知要求,结合我村实际,拟参加申报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推介活动。现将龙堂村的实际情况汇报如下: 一、龙堂村基本情况介绍 龙堂村位于临颍县城新区西侧2公里处,东临京珠高速、107国道,南依329省道依村而过,交通便利快捷。属于杜曲镇的一个行政村,全村7个村民组,760户,3060口人,2504亩耕地,是一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普通农村。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龙堂村两委紧紧依靠党的富民政策,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农村资源优势做文章,带领全村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过二十年多年的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走出一条工业与农业、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新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四个同步发展的具有龙堂特色的强村富民之路。现在的龙堂村已经形成了以挂面、面粉、休闲食品、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现代家居业、粮食收储等行业的工农业发展格局。全村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新型社区建设、农村文化教育、精神文

明建设等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逐步实现了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的目标。现在的龙堂村,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和部门认定评选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科技示范村”、“全国文明村”、“国家级生态村”、“全国农村旅游示范点”。于1991年创办的村集体企业河南省龙云集团有限公司已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食品工业百强企业”、“河南省食品工业五十强企业”、“绿色企业”、“科技型企业”。于1997年投资创办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是河南省八大科技园区之一,全国蔬菜标准园,2014年被认定为河南省省批农业产业集群。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2010年以来,我们龙堂村在上级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积极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新路子,按照“保障权益、规划先行”的原则,高标准、高起点的规划、设计、建设龙堂村新型社区,走新型农村城镇化道路。现已建成建筑面积20多万平方米的龙泉小区、颍河家园两个新型社区,有新型居民楼52栋,可安置1200多户入住。社区水、电、气、路、网络等配套齐全、功能完备、设施完善、环境优美。完善的社区功能、周到的物业服务、优雅的居住环境,让入住的村民享受到前所未有的高质量、高品位的生活方式。截止目前,已有500多户村民喜迁新居;龙堂社区将作为杜曲新城的核心区,将发挥临颍县西城区全面进行完善和提高的功能及作用,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颗新星。

文明村汇报材料

丹阳镇丹东村创建市级文明村申报材料 近年以来,丹东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文明办的关心指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扎实推进文明村创建活动,营造了团结友爱、崇尚科学、弘扬正气、积极进取的社会风气,“三个文明”建设取了较好成绩,现将我村创建市级文明村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丹东村位于丹阳镇东北方,与南京市江宁区毗邻,总面积1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78公顷,水域面积635亩,山林面积4150亩,人均耕地面积1.08亩。以丘陵为主,矿产资源丰富。围绕蒙牛现代牧场建设,本村产业发展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推广种植(牧草业、大棚西瓜业)、养殖业等特色农业且相关的配套服务业。 本村有23个村民组,19个自然村,5个民族。总人口5231人,总户数1390户,劳动力2400人主要从事建筑业及服务业、加工业。 全长10公里水泥路(丹西路)贯穿于境内,各自然村组之间均为沙石路面且相互贯通。 丹东村有大型水库三座,分别是金家岱水库、菖蒲塘水库、陈山水库,有集中式自来水厂二座,自来水普及率达90%以上。 全村兴建卫生厕所户达700户,居户楼房比重约30%,无草房户,人均房屋建筑面积约为40平方米,有联小一座,占地10亩,学生300多人,支部活动室一个,村级卫生室一个,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

我村在抓好经济建设,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新村为目的,从每个家庭、每个村民入手,认真实施建设的“整体工程”,不断提高全体群众的整体素质,基本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的目标。 二、主要做法 (一)组织健全,领导有力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村干部是工作中的核心,一言一行都影响着村民。因此,在建设的实践中,我们时刻把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党员队伍的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从不松懈。我们要求村干部坚持勤政为民,时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工作中走在前,干在前,在工作中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精神,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带动全体党员和村民。并围绕经济建设,积极为村民出谋划策,真正为群众当好家、理好财。 我们结合丹东村工作实际,始终把创建市级文明村工作纳入总体规划。成立了以村总支书记任组长、村主任为副组长、村两委会其他人员及各村民小组组长任成员的创建市级文明村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创建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创建活动。 (二)科教文卫,稳步发展 完成了万村网页工程,建成了村级网上信息发布平台,发布农业信息以供农民进行种养殖指导及销售参考。村两委档案资料基本实现电子化,村民们也用上了宽带。我们还不定期的对党员、致富能手及群众开展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科技致富的能力。 村建成一座卫生室,相关的医疗设备正在配备中,卫生室周边

文明村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文明村先进事迹申报材料 ××是班××委会的自然村之一。位于村委会驻地的东面,距村委会驻地3公里,该组现有46户186人,劳动力95人,大牲畜69头;全组民族结构均为佤族,20**年末,全组有耕地面积299亩,其中水田面积249亩,旱地面积50亩,人均耕地1.6亩。粮食总产量5.6万公斤,人均有粮283公斤。高优茶园面积实有305亩,木薯种植面积实有73亩,其它林果10亩,辖区内地势比较平缓,居住分散,有木瓦结构住房46户。农村经济总收入24万元,人均纯收入1283元。20**年被评为县级文明村。 一、加快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近年来,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加快产业调整结构,针对群众的思想倾向和需求,结合本村实际,找准经济发展目标,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村两委的直接领导下,该组领导组织群众于XX年完成开挖高优茶园300亩,实现人均1.6亩的经济林地。从而摆脱了无经济林地的村寨,由于后期管理完善,于20**年已采摘了高优茶园250亩,使该组逐步实现了产业发展,经济增收。同时积极响应政策,大力发展核桃和竹子产业,现有核桃亩,竹子亩. 二、计划生育。在计划生育工作中,村组领导协助计生工作人员,坚持普及人口理论知识、普及计生政策、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知识,使计划生育不断提高,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连续几年基本杜绝了超生、抢生、多胎生育。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平安班洪”为契机,以建立“无毒村寨”为目标。坚持协助派出所等法律部门深入群众中,大力开展禁毒“防艾”宣传工作,使人民群众对禁毒,“防艾”意识有所提高。 四、村容村貌整治规划。由于村民住房条件差,人畜居住难以分离,村内垃圾杂乱无章,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为解决这一难题,村组干部针对

县级文明村申报材料1

县级文明村申报材料 ——记香格里拉县洛吉乡九龙村司家沟组一、基本情况 司家沟组位于洛吉乡西北部22公里处,是一个环境优雅具有原生态气息的山村,于1992年乡内解决高寒山区群众居住问题移民安置的小组,全组共有14户,57人,耕地面积150亩,大小生畜350头(只),农业经济以种养业和采集野生茵类等收入为主,人均经济收入2900元。 二、主要事迹 (一)、强化创建意识,营造创建氛围 根据乡、村两级的工作目标和发展思路,该组按照围绕经济抓创建,抓好创建促经济的发展思路,依托秀丽山水优势,强化基础建设,深化清洁乡村,开展乡风文明活动,兴办乡村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真正使创建工作为群众服务,让群受益,使群众满意。首先是统一思想、明确目标。针对部分干部群众无所谓思想。组内召开各类会议统一思想,并认真总结以往创建和谐村的经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努力形成同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其次是制定创建计划。在分析问题、统一思想的基础上,制定了创建县级文明村的工作计划提出新的目标。三是广泛宣传发动,积给宣传创建活动的目的、意义和要求,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创

建活动。创建活动做到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清洁乡村相结合,真正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争创的良好氛围。 三、深化清洁乡村,美化村容村貌。 为彻底改变乡村脏、乱、差局面,提升村庄品位,该组投资30万元,对长3200余米的村道进行了加宽改造,进一步方便村民出行,长420米的防洪堤进行了加固,确保安全,也使得150亩的农田受益;提高了村民生产生活质量,改善了生态环境,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社会效益,为本组实现村容整洁目标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有效地改变了以前普遍存在的脏、乱、差现象,村民乱倒乱扔垃圾等生活陋习也得到了进一步改善。 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 该组根据本村的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地制定了以“立足地理优势、发展高效农业”的工作思路,并制定详细的增收、增效措施,针对本村山林面积,村两委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壮大药材、核桃二个主导产业。近年来,该村新发展核桃面积100余亩,药材20余亩,继续鼓励发展山核桃,传统经济林,同时,针对本村有一定的白芸豆面积,鼓励发展的白芸豆种植,该组还计划在三年内发展药材150亩,积极响应乡、村大力发展乡约材产业的号召,紧紧依托当地气

历史文化名村申报材料

篇一: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申请报告 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申请报告 一、石佛村概况 (一)地理位置 石佛村位于河南省三门峡义马市常村镇东部,义马市东部15公里处,三面分别于渑池、新安,宜阳三县交界,东径111 58北纬34 42距洛阳50公里,位于西安与洛阳两大文明古都之间,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积淀。 (二)历史沿革 石佛村古称“轼谷”1949年解放后更名为石佛。村中绝大多数居民为李氏,间为焦氏等杂姓,据《李氏家谱》记载“传为元末避乱,始祖从善公从母潘氏,弟从德公、堂弟从道公自亳州亳县顺河湾八里集迁至河南府渑池县治东轼谷村”,是以家族血缘关系纽带兴起的村落。隋朝以前属新安县管辖,公元605年始划入渑池县管辖,民国31年(1942年)石佛村归属常村乡,1956年,渑池县撤区并乡,石佛村划归渑池县洪阳中心乡,1970年7月,归义马矿区管理,1981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义马市成立,石佛村归义马市常村乡管辖至今。 (三)环境条件 1、气候石佛村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2.4度,无霜期118—276天,年均降雨量666.9毫米,年差较大。 2、水文 石佛村属新安水文地质单元,主要河流为涧河,涧河最大流量1540立方米/秒,最小流量0.024立方米/秒。地下水水质比较好,没有受到严重污染,有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 3、地形地貌 石佛村属于浅山丘陵地带,位于秦岭余脉崤山延伸带,总体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四)规模 石佛村现有居民526户,1998人,辖12个村民小组,总面积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70亩,林地面积1200亩。 (五)交通及通讯 历史上石佛村位于崤函古道上,陆路交通十分便利。现在陇海铁路穿村而过,东距火车站6公里,北依310国道,连霍高速公路,常盐线,霍石线等县乡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捷。石佛村通讯方便,建有移动联通通讯基站3个,现有实现有线电视,电话村村通。 (六)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石佛村为传统的农业村,全村人均耕地面积1.1亩,村民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为主,近年来村民普遍种植中药材、朝天椒等经济作物,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部分村民利用农闲时节就近务工,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4200元。 二、历史文化资源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鸿庆寺石窟 1、石窟 鸿庆寺石窟群位于石佛村白鹿山南侧山崖,坐西朝南。石窟开创的确凿年代无法考证。据窟龛形制,造像题材,艺术风格和有关资料考察,应是始建于北景明年间,唐代续凿。据现存碑刻记载:“鸿庆寺由来久矣,考之金石,创始于六朝间,迨唐景龙五年,□□□□华龛六,虽古式不全而遗迹犹有存者,斯地也。”“昔公输子游我韶阳,登此山峰…….称曰白鹿山乃佛游之地也,闭山门偷修数龛…”。石窟群现存洞窟5座,佛像120余尊,飞天12个,佛教故事4幅。鸿庆寺石窟具有总体上规制严整,布局适当,设计精巧的特点。其中第一窟当属窟群中的精品。西壁两侧有天幕龛,正中的大型高浮雕“降魔变”更是精华,北壁的“出城娱乐图”乃是研究中国古典建设筑难得的历史资料。其它几窟亦不乏精工之作,第二窟逼真自然的衣饰,第四窟惟妙惟肖的思维菩萨及供养人等,巧妙地将主题、形式与装饰结合起来,

市级文明村申报材料

xx村委会文明村申报材料 xxxxxx村位于陕县东北部,总人口1670人,分为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500亩。毗邻xxx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距xxx城区4公里、郑西客专xxx南站5公里,陕州大道和迎宾大道穿村而过。按照市级文明村的具体要求,结合我村实际,力争在本年度创建成为xxx市级文明村。 一、指导思想 近年来,xxx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精品关沟、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工作思路,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精神文明建设,把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一起安排,一起部署,一起落实。村“两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开展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的收入,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二、创建目标 创建市级文明村 三、创建措施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村容整治和改善居住环境为重点,争取资金10余元,由群众投工投劳,完成了关沟村委文化大院等建设;投资12万元,在村沿路安装太阳能路灯,为群众夜间出行提供方便;投资50余万元,完

成了村道路硬化5000米、冲水厕所3座、垃圾池3个,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二、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创建文明村提供有力物质保障。 村“两委”从培育壮大支柱产业入手,狠抓优质种养殖业生产,奶牛养殖场,蔬菜种植,无公害水果种植等支柱产业,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全村2008年经济总收入517.32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92.4万元;畜牧业收入185.95万元;第二产业73.28万元;第三产业65.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646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224.28万元;畜牧业收入212.95万元;第二产业88.28万元;第三产业92.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68元。为开展创建文明村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 三、坚持以人为本,解决民生问题 2006年,随着关沟小学在校生人数的增加,原有的教学设施不能满足学校的实际需要。而当时关沟村委会与关沟小学相邻,且房屋十分破旧,经张湾乡党委,政府协调,翻新了关沟小学,并对学校环境进行绿化。同时在组织部门的支持下,投资7万元,新建了村委楼,配置了新的办公设施,从根本上改善了村委会的办公条件。 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造福于全村各族人民作为加快发展的根本目的,着力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问题。社会保障面不断扩大,有581名特困人口享受农村低保,月发放困难补12796元;全村共有党员53人,享受困难党员补助的有4人,发放金额480元;春节慰问困难党员6人,发放金额500元;全面实施农业人口独生子女奖优免补政策,有15户农业人口家庭办理了《独生子女光荣证》,享受一次性经济奖励的有10户,享受教育奖学金初中阶段2人,小学阶段7人;享受养老生活补助的有6人。参加农村新型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材料3篇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材料3篇 以农业科技园区为核心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和城镇化居民 社区的公道布局,构成了具有现代特点和蔼息的美丽乡村。第1文档网为大家整理的相干的,供大家参考选择。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材料11、基本情况介绍 行政村的基本情况,民族旅游文化特点,村最近几年取得与新农村建设相干的嘉奖和荣誉等。 2、美丽乡村创建活动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依照《吉林省美丽乡村创建标准》,通过2015年的努力,到9月末之前,各项建设完成情况: 1. 村落计划。是不是编制行政村建设计划或村落整治计划,村落建设及布局是不是公道,节俭用地,对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是不是纳入计划进行统1处理等。 2. 住房建设。农村住房建设特点、风格风采等。 3. 生产生活设施。包括农村道路、桥梁、饮水、供电、通讯等建设情况,高标准农田和基本农田建设情况等。 4. 生态环境。村内河流、湖泊、水库、大气、声、土壤达标情况,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垃圾、污水污染等治理,清洁能源使用,坑塘河道保护,生态修复情况等。 5. 村容整洁。村容保护,环境绿化、美化、亮化,厕所改造,病媒生物防治情况等。 6. 经济发展。产业计划,农民收入和村集体经济,农业、工业、服务业发展情况等。 7. 公共服务。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公共安全、便民服务情况等。特别是文化品牌创建情况。 8. 基层组织。村部建设、基层组织、农民合作社、民主管理等情况。 9. 长效管理。公众参与、管护机制、监督考核情况等。 10. 其他方面情况。2013年以来,是不是产生太重大刑事犯法和群体性事件、重大公共安全事故、较大(III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和破坏古村落和古民居等历史文化遗产现象,毁林拓荒、腐蚀林地等现象。 3、美丽乡村创建活动主要工作措施 包括领导重视程度;农民大众参与建设积极性;最近几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建设和项目完成情况,2015年新农村项目建设和投入安排;各级领导和各部门帮扶建设情况,体制机制创新情况等。 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材料21、樟厅村基本情况介绍 龙堂村位于临颍县城新区西侧2千米处,东临京珠高速、107国道,南依329省道依村而过,交通便利快捷。属于杜曲镇的1个行政村,全村7个村民组,760户,3060口人,2504亩耕地,是1个典型的人多地少的普通农村。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龙堂村两委牢牢依托党的富民政策,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点,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围绕农村资源优势做文章,带领全村村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经过210年多年的艰苦奋斗,拼搏创新,走出1条工业与农业、集体经济与个体经济、新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物资文明与精神文明4个同步发展的具有龙堂特点的强村富民之路。现在的龙堂村已构成了以挂面、面粉、休闲食品、生物技术、现代农业、现代家居业、食粮收储等行业的工农业发展格局。全村工业经济、农业经济、新型社区建设、农村文化

崔寨镇前街村济阳县国家级生态村申报材料(前街村)修改

济阳县崔寨镇前街村 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申报材料 济阳县崔寨镇前街村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四日

济阳县崔寨镇前街村 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报告

目录 一、济阳县崔寨镇前街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报告 二、济阳县崔寨镇前街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的请示 三、济阳县崔寨镇前街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的申请 四、济阳县崔寨镇前街村国家级生态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五、济阳县崔寨镇前街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实施方案 六、济阳县崔寨镇前街村联席会议记录 七、前街村环境保护村规民约

济阳县崔寨镇 前街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工作报告前街村位于济南市济阳县南部崔寨镇辖区,距崔寨镇政府约1.5公里,中心大街穿村而过,东距220国道约1公里,西距新阳路约0.6公里。村域面积3280亩,耕地2000亩。前街村现有698户,人口2789人,13个村民小组,村?两委?班子成员10人。其中,村党支部成员7人,包括挂职党支部第二书记1人,挂职党支部副书记1人。全村共有党员63名。 我村主导产业为小麦、玉米、大棚蔬菜种植,蔬菜温室大棚达到了1000多个,蔬菜种植面积居全镇之首,绿化覆盖率达到了53%。村中环境优美,村容整洁,村民邻里关系和谐。2011年全村经济收入150余万元,人均年纯收入11000元。2006年—2011年相继荣获?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山东省妇女联合会巾帼示范村?、?全省消防平安创建先进村?、?济南市文明生态村?、?济南市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济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社区?、?济南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优秀家长学校?、?济南市消防平安创建先进社区?、‘济阳县?平安济阳?建设先进村’?济阳县尊师重教先进单位?等诸多荣誉称号。 创建文明生态村不仅可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百姓的生活质量、加快村庄的新农村建设进程,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创建可以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村容整洁、村民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2018年最新文明村申报材料

2018年最新文明村申报材料 我们××村现有300户群众,1123口人。近年来,我们村支部和村委会一班人,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带领全村广大村民群众,努力践行“xx”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发展专业市场,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我们从90年开始先后投资340万元建设了钢铁市场、机电设备交易市场、五金市场三处大型专业市场,总占地面积96000平方米,经营业户800余户,摊位600余个,xx年完成市场交易额2亿元,购销范围辐射至辽宁、天津、江苏、河南及本省十几个地市,成为长江以北规模最大的专业市场群之一。 xx年,全村工农业总产值达6300万元,集体纯收入1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400元,连续多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经济建设先进单位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在抓好经济建设、带领群众奔小康的同时,我们认真践行“xxxx”重要思想,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标,从每个家庭入手认真实施了文明建设的“细胞工程”,不断提高了全村群众的整体素质,初步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提高向心力、发展生产力的目标。 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 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地方化和个人化,一些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低下。据此,我们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指导思想,着力从解决广大农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

论武装党员,教育干部和群众,指导农民进市场,奔小康;坚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积极引导市场业户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激励市场业户爱家乡、爱集体,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貌做贡献。通过上述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实现了先进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结合,提高了村民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 二、常抓公民道德建设,树立文明村风 我们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建设了道德教育“灯箱一条街”,印制了道德建设标语,进一步推动了创建文明村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工作中,我们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了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 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我们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村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近年来,我们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不得参与迷信活动、不得涉嫌违法犯罪、发现有违规现象要向村委会报告的规定,我们村领导班子成员以签名的方式向全村人民承诺,带头遵守有关规定,争做移风易俗的带头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西翥街道办事处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实施方案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西翥街道办事处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实施方案 (2011~2013年)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政府西翥街道办事处 2011年9月

五华区人民政府西翥街道办事处 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实施方案 (2011~2013年) 为进一步加强创建市级生态村的领导,为使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有序、顺利实施,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态西翥,根据市、区的有关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1. 总论 1.1 任务的由来 2010年6月30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印发《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的通知(环发【2010】75号)。组织修订了《全国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试行)》,并要求80%以上行政村达到市(地)级以上生态村建设标准。为规范市级生态创建工作,制定了《昆明市生态村申报与考核办法(试行)》(昆创总指建【2010】5号),提出了《关于统筹推进市级生态村创建工作的意见》(昆建【2010】31号)。 创建市级生态村工作实施方案是进一步落实“环境规划”的主要措施,结合社区实际,对照生态村创建的考核指标,制定创建生态村工作的实施方案,促进陡坡社区、东村社区、三多社区、厂口社区、瓦恭社区的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区域

环境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步伐。 1.2创建任务 创建市级生态村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重大举措 和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形式。任务是通过全民参与,促进生态平衡,提高生活环境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按照“442”的推进比例(即2011年40%的行政村创建成市级生态村,2012年40%的行政村创建成市级生态村,2013年20%的行政村创建成市级生态村)要求,2011年西翥街道办事处陡坡社区、东村社区、三多社区、厂口社区、瓦恭社区5个创建社区要通过考核验收,获得命名,成为昆明市生态村,确保西翥街道办创建目标全面完成。 1.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5) 《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环发【2010】75号) 《云南省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云环发【2009】55号) 《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试行)》

2020年最新文明村申报材料3篇

2020年最新文明村申报材料3篇村位于市南郊,华北油田腹地,全村农户102户328人,耕地347亩。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办事处党委领导下,村党支部、村委会带领党员群众走出了一条以种植大棚菜为主的经济发展之路。群众收入连年提高,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壮大,2014年农民人均收入9279元。 一、加强两委班子建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 村两委始终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学习原则,定期组织两委干部、党员学习理论知识、省市县领导讲话精神,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工作本领得到加强。二是坚持公正原则,结合村情民意,处理村务工作,公道、公平、公正、公开,受到党员群众一致好评,各项工作名列办事处前茅。三是坚持带头原则,自觉做到“五带头十不准”,妥善处理难点、热点问题。在支书王春桥的带领下,“两委”班子坚强有力,各种规章制度完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有较强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 十八大以来支部一班人抓住有利契机,转变作风、团结协作、群众威信、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充分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在“五个文明”建设中起到排头兵作用,村支书王春桥自觉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把精神文明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长抓不懈。 二、发展大棚蔬菜,增加群众收入

村地势低洼,土地盐碱贫瘠,村民人均耕地少,多年来党支部把蔬菜大棚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条切实可行途径来抓,并通过村“两委”努力使村蔬菜大棚种植业不断发展壮大。聘请保定、北京等地的教授,专业技术人员来村讲课,并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组织种植户到北京海淀、青县、山东等基地参观,引进高产、优良蔬菜品种。目前,全村共建大棚170个,占地160亩,家家户户都有了自己的大棚,户均达到2个,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每年每户仅大棚一项就增收1万元,村也被省农业厅命名为“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 三、重视文明村创建,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两年来,村两委班子多次赴史村、宋村、大征等村考察学习,找差距、定目标,住宅布局日趋合理,装修完善了“三室三栏”,建起了拥有1800册图书的图书室,村内街道和环村道路全部硬化,街道排水设施通畅,自来水入户。街道两侧铺设有花砖;街道两旁和环村公路植树及庭院植柿子树;街道安装路灯60余盏,实现了主、副街道全部亮化;有专业保洁队一支,维护环境整洁卫生;村内实现了硬化、绿化、净化、亮化和美化。村内建设高标准的村党员活动室和文化娱乐室,发挥阵地作用,经常开展文化活动。 四、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党群、干群关系密切 村村级组织健全,职责分工明确,能够发挥各自应有作

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

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规定(试行) 国家级生态乡镇示范建设是加快推进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生态建设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是实现环境保护优化农村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也是现阶段建设农村生态文明的重大举措。为规范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及管理工作,制定本规定。 一、申报范围 市辖区、县级市、县以下各类建制镇、乡、涉农街道等乡(镇)级行政区划单位。 二、申报条件 在申报范围内,经自查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试行)》(附后)各项要求的单位,可以申报。 三、申报程序、内容与时间 1.申报程序。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须由乡镇人民政府向县(市、区)人民政府提出申请并获批准,再经市(地)环境保护局同意后报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审查合格后,向环境保护部提出复核申请。 2.申报内容。乡镇人民政府的申请报告必须附有建设国家级生态乡镇的工作总结和技术报告。工作总结包括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设主要内容和措施、以及取得的成效;技术报告包括国家级生态乡镇申报表(具体格式附后)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的证明材料(包括监测、检测报告)。 3.申报时间。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向环境保护部提出复核申请的截止时间为每年的6月30日。 四、审查与复核 1.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

(1)对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的材料进行审查。经审查合格的,组织专家组到申报乡镇进行实地考核。实地考核包括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检查、社会调查等。对实地考核中发现的问题,专家组应指导申报乡镇做好改进工作。实地考核结束后,专家组向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提交考核报告。 (2)依据专家组考核报告对被考核的乡镇提出是否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的审查意见,并对经审查认为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的乡镇在省级主要媒体上公示,对公示有疑问的乡镇进行复查。 (3)对公示通过(或复查合格)的乡镇,向环境保护部提出复核申请,同时提交专家组考核意见、公示情况及复查情况。 2.环境保护部复核 (1)环境保护部收到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报送的审查意见和复核申请后两个月内,组织专家组核查材料,对各省级环保部门申报的乡镇按原则不低于15%的比例开展现场抽查。在现场抽查中,若发现抽查数量三分之一以上的乡镇在申报过程中存在弄虚作假行为,则取消该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本次所有申报乡镇的审议资格,并在下一年暂停受理该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国家级生态乡镇复核申请。 (2)根据专家组提出的核查意见和现场抽查情况,符合条件的乡镇,将以公告等形式向社会公布。 五、监督管理 1.环境保护部对达到国家级生态乡镇建设指标的乡镇实行 动态管理,公告后每三年组织一次复查。复查由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负责实施。复查发现问题的乡镇要限期整改,整改时限为半年。经整改仍达不到要求的,取消其国家级生态乡镇称号。省(区、市)环境保护厅(局)应于每年10月底前将当年复查情况及整改落实情况报送环境保护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