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第三章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地面工程(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中的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工程。

2材料要求:

2.1砂和天然砂石中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冬期施工时不得含有冰冻块。

2.2砂石宜选用级配良好的材料,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且不宜大于50mm,砂、石含泥量不大于3%。

3主要机具(工具):

3.1主要机具:蛙式打夯机、表面振动器、插入式振捣器、推土机、压路机(6-10t)、机动翻斗车等。

3.2主要工具: 人力夯、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铁丝、钢尺等。4作业条件:

4.1回填前,应作好相应的检查验收,并办好隐检手续。

4.2根据砂、石料情况,确定砂石垫层的砂石级配,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4.3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积水状态。

4.4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木撅或标高桩,或在固定边坡(墙)上钉上水平木撅或弹上水平线。

5施工工艺:

5.1工艺流程

处理基层表面→级配砂石→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5.2操作工艺:

5.2.1基层表面处理:将基层表面的浮土和杂物清除干净,原有基层表面应平整。

5.2.2级配砂石:按配比将砂石拌合均匀,达到要求。

5.2.3分层铺筑砂石:

铺筑砂和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0-200mm,不宜超过300mm。虚铺厚度视夯实或

砂和砂石垫层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或斜坡形,搭接处应注意压实,施工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实。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5.2.4洒水

铺筑砂和级配砂石在振实或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洒水以保持最佳含水量(表面振捣器振实时,最佳含水量为15%-20%;插入振捣器振实砂垫层时,最佳含水量为饱和;用木夯或机械夯夯实和用压路机碾时,最佳含水量为8%-12%)。5.2.5夯实、振实或碾压

表面振捣器振实时,要使振动器往返振捣,振捣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3次)。插入式振捣器振实时,插入间距应根据振捣器振幅大小决定,振完后所留孔洞要用砂填塞,振捣次数由现场试验确定。

用人力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

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小于四遍,其轮迹搭接不小于500mm,边缘和转角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夯(振)或碾压必须密实,至不松动为止,并符合密实度要求。

5.2.6找平和验收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进行密实度检测或采用小型锤击贯入度检测等其它办法。下层密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最后一层夯、振、压密实后,表面拉线找平(地面有坡度要求时应根据地面坡度找出垫层顶面坡度)。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大面积下沉:原因是未严格按要求施工,分层过厚,碾压、振捣、夯击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

6.2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压不实,留接槎未按规定搭接和夯实。

6.3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6.4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应分层检查砂和砂石垫层的质量,每层纯砂检查点的密实度必须符合要求,否则不能进行上层的施工。

6.5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能使用。7成品保护:

7.1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回填夯实,并应由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到管道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条件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墙体两侧应对称回填。

7.2施工操作和运输中不应碰撞门口、墙体。

7.3垫层成活后,如不连续施工,应适当洒水润湿。

8质量验收标准:

8.1检查数量:

随机检验不应少于3间;不足3间,应全数检查;其中走廊(过道)应以10延长米为1间,工业厂房(按单跨计)、礼堂、门厅应以两个轴线为1间计算。

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其房间总数随机检验不应少于4间,不足4间,应全数检查。

8.2主控项目:

8.2.1砂和砂石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砂应采用中砂;石子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材质合格证明文件和检测报告。

8.2.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和检查试验记录。

8.3一般项目:

8.3.1表面不应有砂窝、石堆等质量缺陷。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8.3.2砂垫层和砂石垫层表面的允许偏差见附表1的规定。

9安全措施:

9.1特种作业人员和司机(如自卸汽车、推土机、翻斗车司机)必须持证上岗。

9.2施工用电按TN-S布置,三级配电二级保护,做到“一机、一闸、一箱、一漏”配置。

9.3工作前必须检查机械、工具等,确认完好方准使用。

9.4打夯机作业时,扶手上的按扭开关和电动机的接线均应绝缘良好。当发现有漏电现象时,应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检修。

9.5夯实机作业时,应一人扶夯,一人传递电缆线,且必须戴绝缘手套和穿绝缘鞋。递线人员应跟随夯机后或两侧调顺电缆线,电缆线不得扭结或缠绕,且不得张拉过紧,应保持有3-4m的余量。

9.6平板振动器作业时,应使平板和砂或砂石保持接触,使振动波有效的传下去。

级配砂砾石垫层施工方案

路面天然砂砾垫层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赤峰市松山区北城棚户区改造中区市政道路建设工程友谊大街道路工程设计图纸。 3、现行部颁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技术规程。《城填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二、工程概况 友谊大街道路工程是赤峰市松山区北城新建的一条城市主干路,通过西站铁路立交与新城区连接,通过阴河友谊大桥与红山区桥北物流园区相连,是连接赤峰松山区和红山区的快速通道,兼有服务沿线交通出行的功能,道路全长3.453公里。 友谊大街机动车道天热砂砾垫层设计厚度30cm,设计宽15+0.75×2m,非机动车道天热砂砾垫层设计厚度15cm,设计宽度5+0.75×2m。30cm天热砂砾垫层工程量为167015.3m2, 15cm天热砂砾垫层工程量为31361.6m2。 三、施工组织安排 1、根据目前工地施工进度情况,友谊大街K0+000~K1+700段路基基本具备了路面工程施工的条件,英金路以东路段路基因种种原因不能施工,施工安排先进行西站路至英金路机动车道车道、非机动车道砂砾垫层的工程施工,施工结束后,再进行园林路至银河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的施工,剩余段落的施工随工程进展进行安排。

2、施工段落路基具备交验条件,即可进行砂砾垫层施工,工期计划2013年7月22日~2013年8月30日,施工期40天。 3、施工机械设备安排装载机3台、徐工GR-180平地机1台、CR-20振动压路机2台、自卸汽车20台。 四、施工要求 1、施工前需正确计算各段所要的材料数量,根据运料车辆的吨位,计算每车材料的堆放距离。 2、应通过试验确定填料的松铺系数,并确定松铺厚度,平地机摊铺混合料时,松铺系数约为1.25-1.35。 3、用平地机或装载机将填料均匀的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表面应力求平整,并有规定的路拱,应同时摊铺路肩用料。 4、整型后,当填料的含水量大于或等于最佳含水量时,即用20t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直至达到要求的密实度为止。一般需碾压6—8遍,应使表面无明显轮迹。压路机的碾压速度,前两遍采用1.5—1.7km/h为宜,以后采用2.0—2.5km/h。路的两侧应多压2—3遍。 5、横缝处理;两作业段的衔接处,应该搭接。第一段预留5—8m不进行碾压,第2段施工时,前段留下未压部分与第2段整平后一起进行碾压。 6、纵缝处理;应该避免纵向接缝。在必须分两幅铺筑时,纵缝应搭接,前一幅预留30cm不碾压,在后一幅填筑时,应将相邻的前幅边部搭接,整平后一起碾压密实。 五、施工工艺控制 天然砂砾石垫层采用从料场用自卸汽车将集料运至施工现场,用

护坡砂石垫层施工

护坡砂石垫层施工方案 1.1 概述 本工程护坡砂石垫层工程量为1443.02 m3。 1.2 施工准备 1.2.1材料要求 (1)砂 宜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当用细砂、粉砂时,应掺加粒径20~50mm的卵石(或碎石),但要分布均匀。砂中不得含有杂草、树根等有机杂质,含泥量应小于5%,兼作排水垫层时,含泥量不得超过3%。 (2)砂砾石 自然级配的砂砾石(或卵石、碎石)混合物,粒级应在50mm以下,其含量应在50%以内(宜为30%),不得含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杂物,含泥量小于5%。 1.2.2 主要机具设备 (1)机械设备有: ---拌和机械:轮胎式装载机; ---运输机械:装载机装运和机动翻斗车转运; ---夯实机械;木夯;平板振动器。 (2)主要工具 铁锹、铁耙、喷水胶管、洒水壶、铁筛、手推胶轮车、2m靠尺等。 1. 2.2 作业条件: (1)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3)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4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1.3 施工工艺 1.3.1 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 收 1.3.2 操作工艺 (1)检验砂石质量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2)分层铺筑砂石 1)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4)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4)洒水 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

砂石垫层换填方案

XXXXX工程中国中铁 砂 石 垫 层 换 填 施 工 方 案 编制: 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 XXXX工程项目经理部 2015年03月23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3) 1.标准、规、规程、图集 (3) 2.图纸、其他 (3) 第二章工程概况 (4) 1.工程概况 (2) 2.参建单位 (3) 第三章地质及水文情况 (3) 第四章施工准备 (4) 1.技术准备 (4) 2.现场准备 (5) 3.机具人员 (5) 4.排水设施 (6) 5.测量控制 (6) 第五章施工部署 (7) 1.施工顺序 (7) 2.施工原则 (7) 3.工期安排 (8) 4.组织机构 (8) 第六章施工方法 (9) 1.工艺流程 (9) 2.操作要点 (9) 3.注意事项 (9) 第七章异常情况处理 (10) 第八章质量控制措施 (10) 1.质量保证体系 (11)

第十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14 2.质量标准 (12) 第九章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2) 砂石垫层换填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标准、规、规程、图集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GB50330-2013 ;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GB50112-2013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 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7)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 2.图纸、其他 (1)XXXX工程建筑、结构施工蓝图、勘察报告; (2)XXXX T程图纸会审纪要、设计变更单、工程联系单等; (3)《XXXXT程施工组织设计》。

砂砾石垫层施工方案

砂砾石垫层施工方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级配砂砾石垫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路基填筑后需要砂砾石补强和调平,所以定为铺筑18cm厚级配砂砾石垫层。 二、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现行部颁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技术规程。 3、设计图纸 三、施工质量及进度 该项工程质量控制应对砂砾石及碾压质量两方面进行控制。控制好砂砾石的含泥量和含水量,分层铺筑厚度及碾压遍数,确保填筑质量,同时控制好路基平整度和横坡,确保路基排水。 施工进度安排 本项工程计划开工日期2010年9月20日,计划完工日期2009年10月20日。 一)、材料要求 1、采用质地坚硬的砂砾石。压碎值不大于30%。 2、碎石混合料粒中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不超过20%,不含粘土块杂物及其它有害物质。 3、级配组成最大粒经不超过50mm,并应符合技术规范表302-1的要求。 4、按照JTJ051-93的标准方法进行试验,其塑性指数应小于9,液限应小于28%。

二)、材料检验及配合比设计憖 由试验对筛分后的碎石料进行级配检验,合格的级配料可直接用于施崐工,不合格的应进行修配,使之符合下列级配。 三)、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憖 级配碎石垫层采用从料场,用10~15T自卸汽车将集料运至施工现场,人工配合装载机整平,适量洒水初压后,碾平至规定压实度,其工艺流程见附图。 四)、施工方法 1、准备下承层 a、在已完成的路基上按规范规定检查验收的方法和频度进行高程、宽度、横坡度、平整度的检查。 b、采用18t压路机或等效压实机具进行碾压检验(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c、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8米交错开挖泄水沟。 2、施工放样 a、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10米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米设指示桩。 b、进行水平测量,在两测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底基层边缘的设计高。 3、计算材量用量。 a、根据施工路段底基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压实密度并按确定的需要数量,并计算每车料的填筑距离。

砂石垫层施工方案

东港佳苑(社区)31#楼 砂 石 垫 层 施 工 方 案 编制单位:河南恒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编制人:弋振五 审核人:邓顺红 审批人:李世民 编制时间:二0一五年七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 (1) 2、施工准备............................................................ .. (1) 3、操作工艺...................................................................... (2) 4、质量标准...................................................................... (3) 5、成品保护............................................................ .. (4)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4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东港佳苑社区工程 :建设地点:工程位于运城市空港南区房子村。东临风机厂,西靠水泥添加剂厂,南靠房子村村道、北挨村民生活区。 :建设单位:山西乾得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山西春润达施工管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山西豪士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本工程是运城市空港区东港佳苑(社区)31#楼,框架剪力墙结构,地上十八层,地下二层。建筑面积平米。耐火等级一级,抗震设防烈度7度,基础采用筏板基础,钢筋级别主要有HPB300、HRB335、HRB400,总钢筋用量约为350吨,平米含钢量40kg,钢筋连接形式: 竖向钢筋:≥12的钢筋采用电渣压力焊。<12的钢筋采用绑扎搭接,横向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搭接焊或绑扎搭接,HPB235钢筋采用E43焊条,HRB335钢筋采用E50焊条。 本工程对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梁、柱用筋,提出了三点要求,如下: 纵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钢筋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小于; 钢筋在最大拉力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二、施工准备: 1、材料及主要机具: 1)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及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

换填垫层法定义知识讲解

换填垫层法定义

换填垫层法定义: 当建筑物基础下的持力层比较软弱、不能满足上部结构荷载对地基的要求时,常采用换填土垫层来处理软弱地基。即将基础下一定范围内的土层挖去,然后回填以强度较大的砂、砂石或灰土等,并分层夯实至设计要求的密实程度,作为地基的持力层。 换填垫层法主要作用: 换填法适于浅层地基处理,处理深度可达2~3米。在饱和软土上换填砂垫层时,砂垫层具有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量,防止冻胀和加速软土排水固结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 (1)置换作用。将基底以下软弱土全部或部分挖出,换填为较密实材料,可提高地基承载力,增强地基稳定。 (2)应力扩散作用。基础底面下一定厚度垫层的应力扩散作用,可减小垫层下天然土层所受的压力和附加压力,从而减小基础沉降量,并使下卧层满足承载力的要求。 (3)加速固结作用。用透水性大的材料作垫层时,软土中的水分可部分通过它排除,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可加速软土的固结,减小建筑物建成后的工后沉降。 (4)防止冻胀。由于垫层材料是不冻胀材料,采用换土垫层对基础地面以下可冻胀土层全部或部分置换后,可防止土的冻胀作用。 (5)均匀地基反力与沉降作用。对石芽出露的山区地基,将石芽间软弱土层挖出,换填压缩性低的土料,并在石芽以上也设置垫层;或对于建筑物范围内局部存在松填土、暗沟、暗塘、古井、古墓或拆除旧基础后的坑穴,可进行局部换填,保证基础底面范围内土层压缩性和反力趋于均匀。 因此,换填的目的就是:提高承载力,增加地基强度;减少基础沉降;垫层采用透水材料可加速地基的排水固结。 1概念 换填法又称换土法。 所谓换土法是指将路基范围内的软土清除,用稳定性好的土、石回填并压实或夯实。在公路施工中,一般采用的是开挖换填天然砂砾,即在一定范围内,把影响路基稳定性的淤泥软土用挖掘机挖除,用天然砂砾进行换置,开挖换填深度在2m以内,采用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分层检测压实度的方法施工。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在换填过程中,对于换填的天然沙砾中石头的粒径、含量和级配也应充分考虑,最好做试验检测,避免无法压实而引起沉降。 浅层处理和深层处理很难明确划分界限,一般可认为地基浅层处理的范围大致在地面以下5m深度以内。浅层人工地基的采用不仅取决于建筑物荷载量值的大小,而且在更大程度上与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有关。地基浅层处理与深层处理相比,一般使用比较简便的工艺技术和施工设备,耗费较少量的材料。 2适用范围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第三章砂垫层和砂石垫层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地面工程(含室外散水、明沟、踏步、台阶和坡道等附属工程)中的砂垫层和砂石垫层工程。 2材料要求: 2.1砂和天然砂石中不得含有草根等有机杂质,冬期施工时不得含有冰冻块。 2.2砂石宜选用级配良好的材料,石子的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厚度的2/3,且不宜大于50mm,砂、石含泥量不大于3%。 3主要机具(工具): 3.1主要机具:蛙式打夯机、表面振动器、插入式振捣器、推土机、压路机(6-10t)、机动翻斗车等。 3.2主要工具: 人力夯、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铁丝、钢尺等。4作业条件: 4.1回填前,应作好相应的检查验收,并办好隐检手续。 4.2根据砂、石料情况,确定砂石垫层的砂石级配,使之符合设计要求。 4.3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积水状态。 4.4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木撅或标高桩,或在固定边坡(墙)上钉上水平木撅或弹上水平线。 5施工工艺: 5.1工艺流程 处理基层表面→级配砂石→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5.2操作工艺: 5.2.1基层表面处理:将基层表面的浮土和杂物清除干净,原有基层表面应平整。 5.2.2级配砂石:按配比将砂石拌合均匀,达到要求。 5.2.3分层铺筑砂石: 铺筑砂和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0-200mm,不宜超过300mm。虚铺厚度视夯实或 砂和砂石垫层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或斜坡形,搭接处应注意压实,施工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实。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5.2.4洒水 铺筑砂和级配砂石在振实或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洒水以保持最佳含水量(表面振捣器振实时,最佳含水量为15%-20%;插入振捣器振实砂垫层时,最佳含水量为饱和;用木夯或机械夯夯实和用压路机碾时,最佳含水量为8%-12%)。5.2.5夯实、振实或碾压 表面振捣器振实时,要使振动器往返振捣,振捣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一般不少于3次)。插入式振捣器振实时,插入间距应根据振捣器振幅大小决定,振完后所留孔洞要用砂填塞,振捣次数由现场试验确定。 用人力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 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小于四遍,其轮迹搭接不小于500mm,边缘和转角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夯(振)或碾压必须密实,至不松动为止,并符合密实度要求。 5.2.6找平和验收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进行密实度检测或采用小型锤击贯入度检测等其它办法。下层密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最后一层夯、振、压密实后,表面拉线找平(地面有坡度要求时应根据地面坡度找出垫层顶面坡度)。 6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大面积下沉:原因是未严格按要求施工,分层过厚,碾压、振捣、夯击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 6.2局部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压不实,留接槎未按规定搭接和夯实。 6.3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6.4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应分层检查砂和砂石垫层的质量,每层纯砂检查点的密实度必须符合要求,否则不能进行上层的施工。 6.5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能使用。7成品保护: 7.1回填房心及管沟时,为防止管道中心线位移或损坏管道,应用人工先在管子两侧回填夯实,并应由管道两边同时进行,直到管道0.5m以上时,在不损坏管道的条件下,方可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在抹带接口处、防腐绝缘层或电缆周围,应回填细粒料。墙体两侧应对称回填。

基础砂石垫层换填施工方案

亚龙年产150套煤粉燃烧装置建设项目2# 3#楼 基础砂石换填施工方案 (03)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人:____________________ 南阳市住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基础砂石垫层换填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根据设计图纸及设计、勘察等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后形成会议纪要,地下车库及2#楼筏板基础砼垫层下采用人工级配砂石换填,其厚度最薄处大于等于2米,局部软弱层深挖部位最厚处约4米。 2、技术要求: 2.1砂、石垫层级配根据设计为:20~ 50mm青石:中粗砂=3:7由验室根据级配做试验,提供最大干密度。 2.2分层碾压,分层厚度200?300mm压实系数大于等于0.94。 2.3垫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底边不小于300mm 2.4压实后垫层的承载力特征值按180Kpa控制。 3、施工机械: 18t压路机1台,厦工50型装载机2台,10t自卸车4台。蛙式打夯机2台 4、操作方法:

预先设好料场铲车按照比例调配均匀,然后用铲车将砂石铺200?300mm厚,整个基础按由西向东先深后浅的顺序回填。先静压1?2遍,再振动压实,机械碾压速度及每层压实遍数暂定为50m/min,遍数8?10 遍,纵横碾压。最后以静压一遍完成每层的碾压。 施工顺序为:砂石拌合一现场取样送检符合设计要求一分层回填一分层碾压一分层检验一整体验收。 5、施工工艺方法要点: 5.1严格控制填料级配:人工级配砂石料配比直接影响垫层质量。为此,在回填前要进行填料的抽样送检,在检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回填施工,回填过程中配比的抽检按每500立方米抽检一次。 5.2铺设垫层前应验槽,将基底表面浮土、杂物清除干净,局部低于坑底的坑洼处,先人工开挖成规则的矩形。然后沙石回填,人工分层夯实。 5.3基坑中间局部软弱层深挖处土面要挖呈阶梯状,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做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0.5?1.0m,并并注意充分压实。 5.4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压实,坑边四周要抄上控制桩,中间厚度可以两边桩上拉线检验,确保每层施工均在监控之中。 5.5振动碾压过程中可先按长度方向行驶,然后补压短边压不到的地方,或辅以蛙式打夯机补振。保证地基均获得规定遍数的压实功能,并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碾压时,轮迹应相互搭接1/3?1/2。 5.6垫层的质量检验必须分层进行。每压实一层,应检验每层的平均压实系数。当压实系数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应继续碾压直到压实系数符合设计要求,才能铺垫上层。 5.7垫层铺设完毕,应即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严禁小车及人在垫层上 面行走。

道路级配砂砾石垫层施工

一、级配砂砾石垫层施工 1 ?材料要求 (1)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要求颗粒级配良好。 (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物、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 含泥量不宜越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 ?主要机具 一般应备有蛙式打夯机、推土机、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铁丝、钢尺等。 3?作业条件 (1)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2)回填前,应组织有关单位检验基槽地质情况。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咼、以及有无积水等情况,办完隐检手续。 (3)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积水状态。 (4)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木撅或标高桩,或在固定边坡(墙) 上钉上水平木撅或弹上水平线。 4.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1)处理地基表面:将地基上表面的浮土和杂物清除干净,原有地基应平整。 基坑(槽)及附近如有低于地基的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填砂石前加以填实处理。 (2)级配砂石、人工级配的砂石,应将砂石拌和均匀,达到设计要求。 (3)分层铺筑砂石: 1)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 踏步或斜坡形,搭接处应注意压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作成斜坡,每层错开0. 5—1. 0m并应充分压实。 4)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最大石子粒径不得大于铺筑厚度的2/3。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4)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12%。 (5)夯实或辗压:夯实或辗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三遍。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6)找平和验收: 3 1)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2)最后一层夯、压密实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符合设计标高。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 艺标准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砂垫层和砂石垫层施工工艺标准 1 基本规定 2 施工准备 技术准备 (1)砂垫层或砂石垫层下的基土(层)应已按设计要求施工并验收合格; (2)砂石应选用天然级配材料;颗粒级配应良好;铺设时不应有粗细颗粒分离现象。虚铺厚度、压实遍数等参数应通过压实实验确定。 (3)砂垫层厚度不应小于60mm;砂石垫层厚度不应小于100mm。 材料要求 (1)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2)级配砂石材料中不得含有有机杂物,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3)在缺少中砂、粗砂的地区,可以用细砂代替,但宜同时掺人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主要机具设备 (1)根据砂石和施工条件,应合理选用适当的摊铺、平整、碾压、夯实机具设备和辅助用具,以能达到设计要求为基本原则,兼顾进度、经济要求。 (2)常用机具设备有:蛙式打夯机、柴油式打夯机,手推车、筛子、木耙、铁锹、小线、钢尺、胶皮管等;工程量较大时,大型机械有:自卸汽车、推土机、压路机及翻斗车等。 作业条件 (1)填砂石前应对所覆盖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且合格,并进行隐检会签。 (2)施工前,应做好水平标志,以控制填土的高度和厚度,可采用立桩、竖尺、拉线、弹线等方法。 (3)如使用汽车或大型自行机械,应确定好其行走路线、装卸料场地、转运场地等,并编制好施工方案。

(4)对所有作业人员已进行了技术交底,特殊工种必须持证上岗。 (5)作业时的环境如天气、温度、湿度等状况应满足施工质量可达到标准的要求。(6)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底时,施工前应采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保持在基底以下。 3 施工工艺 工艺流程 操作工艺 (1)填土前应将基底地坪上的杂物、浮土清理干净。 (2)检验砂石料的质量,有无杂质,粒径是否符合要求,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级配是否符合要求; (3)铺筑砂石应分层摊铺,每层铺土厚度应通过压实实验确定,一般为 150~200mm,不宜超过300mm。每层摊铺后,随之耙平。 (4)砂石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应在夯实碾压前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12% 。 (5)每层的夯压遍数,根据压实实验确定。作业时,应严格按照实验所确定的参数进行。打夯应不少于3遍,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应不少于4遍,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6)砂石垫层分段施工时接搓初应做成斜坡,每层接搓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并应充分压实。 (7)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贯人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筋或钢叉等进行实验,贯入值小于规定值为合格。砂垫层和砂石垫层的干密度(或贯入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砂砾石垫层施工方案

路面天然砂砾垫层施工方案 一)、材料要求 垫层采用天然砂砾,要求其通过0.07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得大于5%。最大粒径不大于53mm,液限应小于28%,塑性指数应小于9,砾石的压碎值不大于35%。塑性指数偏大的砂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少量的石灰降低塑性指数,也可以用无塑性的砂土或石屑进行掺配,使其塑性指数符合要求。 三)、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 天然砂砾石垫层采用从料场,用10~15T自卸汽车将集料运至施工现场,人工配合装载机整平,适量洒水初压后,碾平至规定压实度,其工艺流程见附图。 三、施工方法 1、准备下承层 a、在已完成的路基上按规范规定检查验收的方法和频度进行高程、宽度、横坡度、平整度的检查。 b、采用18t压路机或等效压实机具进行碾压检验(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c、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8米交错开挖泄水沟。 2、施工放样 a、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10米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0.5米设指示桩。 b、进行水平测量,在两测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底基层边缘的设计高。 3、计算材量用量。 a、根据施工路段垫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压实密度并按确定的需要数量,并计算每车料的填筑距离。 b、施工时应洒水加湿,控制好含水量。 4、运输和摊铺 运输和摊铺 a、集料装车时,必须控制每车料的数量基本相等。 b、在同一料场供料的路段内,由远到近将料按计算的距离卸置于下承层上,严格掌握卸料距离避免料不够或过多。 c、料堆每隔一定距离留一卸口。 d、集料在下承层的堆置时间不宜过长,运头集料较摊铺料只宜提前二天。 e、通过试验确定松铺系数。 f、用装载机将料均匀地摊铺在预定的宽度上,检查含水量补充洒水,使含水量达到最佳值,表面力求平整,并具有规定的路拱,同时摊铺路肩用料。 5、稳压整型

砂石垫层换填方案

XXXXXX工程 砂 石 垫 层 换 填 施 工 方 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XXXX工程项目经理部2015年03月23日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标准、规范、规程、图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图纸、其他................................................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工程概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工程概况 (2) 2. 参建单位 (3) 第三章地质及水文情况 (3) 第四章施工准备 (4) 1. 技术准备 (4) 2. 现场准备 (5) 3. 机具人员 (5) 4. 排水设施 (6) 5. 测量控制 (6) 第五章施工部署 (7) 1. 施工顺序 (7) 2. 施工原则 (7) 3. 工期安排 (8) 4. 组织机构................................................................................. . (8) 第六章施工方法 (9) 1. 工艺流程 (9) 2. 操作要点 (9)

3. 注意事项 (9) 第七章异常情况处理 (10) 第八章质量控制措施 (10) 1. 质量保证体系 (11) 2. 质量标准 (12) 第九章安全生产管理措施 (12) 第十章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14) 砂石垫层换填施工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标准、规范、规程、图集 (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 (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GB50112-2013)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4)《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 (5)《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6)《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 (7)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2. 图纸、其他 (1)XXXX工程建筑、结构施工蓝图、勘察报告;

砂砾石垫层施工方法

路面天然砂砾垫层施工方法 一、编制依据 1、本工程招标文件 2、现行部颁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技术规程。 3、设计图纸 二、施工质量及进度 该项工程质量控制应对砂砾石及碾压质量两方面进行控制。控制好砂砾石的含泥量和含水量,分层铺筑厚度及碾压遍数,确保填筑质量,同时控制好垫层的平整度和横坡,确保排水工作。 施工进度安排 本项工程计划开工日期。。。年。。月。。日,计划完工日期。。。。年。。月。。日。 一)、材料要求 垫层采用天然砂砾,要求其通过0.075mm筛孔的颗粒含量不得大于5%。最大粒径不大于53mm,液限应小于28%,塑性指数应小于9,砾石的压碎值不大于35%。塑性指数偏大的砂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入少量的石灰降低塑性指数,也可以用无塑性的砂土或石屑进行掺配,使其塑性指数符合要求。 (1)砂砾级配采用骨架型,具体要求见下表:

三)、施工方案及工艺流程 天然砂砾石垫层采用从料场,用10~15T自卸汽车将集料运至施工现场,人工配合装载机整平,适量洒水初压后,碾平至规定压实度,其工艺流程见附图。 三、施工方法 1、准备下承层 a、在已完成的路基上按规范规定检查验收的方法和频度进行高程、宽度、横坡度、平整度的检查。 b、采用18t压路机或等效压实机具进行碾压检验(压3~4遍)在碾压过程中,如发现土过干,表层松散,适当洒水,如土过湿,发生“弹簧”现象采用挖开晾晒、换土、掺石灰或粒料等措施进行处理。 c、在槽式断面的路段、两侧路肩上每隔8米交错开挖泄水沟。 2、施工放样 a、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10米设一桩,并在两侧路肩边缘外0.5米设指示桩。 b、进行水平测量,在两测指示桩上用明显标记标出底基层边缘的设计高。 3、计算材量用量。 a、根据施工路段垫层的宽度、厚度及预定的干压实密度并按确

级配砂石垫层施工方案

砂石垫层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水池开挖至设计标高后,已到设计要求的中粗砂持力层,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对清水池基础以下中粗砂持力层部分开挖后进行砂石垫层换填。现将持力层部分的中粗砂层已经挖除,砂石垫层回填厚度为500mm,分两层换填,每层换填厚度不超过300mm。 二、施工部署 1、人员安排: 为了达到对本分项工程的施工过程实行全面、全员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确保本分项工程能满足设计要求及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对该分项工程做如下安排:总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刘俊杰 施工负责人:王奇 质量员: 试验员: 安全员: 班组人员:20人 2、材料及主要机具安排: ○1材料: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本工程采用渭河中砂、24石用灞河石、13石采用渭河石,在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2主要机具: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三、操作工艺 本工程开挖至设计标高后,根据图纸设计要求,将该部分中粗砂换填成级配砂石垫层,在换填以前,由建设方联系进行基底静载试验,静载试验合格后进行大面积级配砂石换填。砂石换填范围从底板外边线外放50mm。

1、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应将砂石按4:3:3比例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分层铺筑砂石 ○1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2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3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4、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持砂石的最佳含水量,一般为8%~l2%。 5、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木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6、找平和验收: ○1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200cm3的环刀取样;测定干砂的质量密度,必须达到0.95。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 ○2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四、质量标准 1、保证项目: ○1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砂石换填垫层承载力检测方法探讨

砂石垫层承载力检测方法探讨 鹿逢月 淮安市建筑工程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江苏省淮安市223001 【摘要】本文论述了用静载试验检测砂石垫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用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方法代替平板静载荷试验。 【关键词】砂石垫层,承载力,静载荷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1 概述 在建设工程中对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的地基处理常用方法为砂石垫层,用该种方法处理后,应对其施工质量进行检测。《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第4.4.4条规定竣工验收应采用静载荷试验检验垫层承载力,检测方法依据JGJ79-2012附录A的规定采用处理后地基静载荷试验即平板静载荷试验。 2平板静载荷试验存在的问题 由于砂石垫层材料存在压力扩散角,导致平板静载荷试验结果的可靠性受荷载板尺寸的影响较大,为保证平板静载荷试验结果较为准确,JGJ79-2012附录A规定平板载荷试验采用的压板面积不应小于1.0m2 ,为满足此要求又比较经济通常采用的压板面积均为1.0m2,则垫层地面处的受压面积相应的扩大为(1+2ztgθ)m2(z为垫层厚度)。砂石垫层材料压力扩散角最小为200,砂石垫层处理厚度宜为0.5m~3.0m,一般均大于等于1m,以确保垫层底部在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当承载力检测采用平板载荷试验时,假如承压板的尺寸为1m×1m,压力扩散角为200,砂石垫层处理深度假如为1m,在1m2 的承压板上进行加载经过压力扩散角的扩散传到垫层底部压力影响面积约为3m2,顶部承压板压力传到垫层底部已降低到顶部的1/3,垫层底部即使还是软弱土层,承载力检测仍能满足设计要求,因此平板载荷试验检测砂石垫层承载力时,其检测结果受承压板面积的影响误差较大,承压板面积越大,则垫层底部受压面积相应的扩大越小,检测结果误差越小,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当承压板的宽度采用基础的设计宽度时,平板载荷试验检测结果的误差才能达到最小,此时检测耗时耗力,耗费用,正常情况下是不采用该方法的平板静载荷试验。 3 工程实例 本人从事地基基础检测工作已达25年,每年用平板静载荷试验检测砂石垫层承载力的项目至少有3~5个,荷载板面积均不大于1m2,但至今未有一个项目承载力检测不满足设计要求,这也进一步验证了平板静载荷试验检测砂石垫层承载力用1m2面积荷载板存在的问题,近几年的检测项目有: 1)某县城小学新建教学楼,地基处理采用换填垫层,材料为1:1砂石,垫层厚度为0.75m,垫层底部为可塑灰黄色粘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要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检测采用平板静载荷试验,荷载板尺寸为1.0m× 1.0m,检测数量三个点,三个点最大加载均为360kPa,由于应力扩散的原因导致累计沉降量仅为17.56mm、9.66mm、10.31mm。2)某小区一期工程6#楼,地基处理采用换填垫层,材料为1:4砂石,垫层厚度为2.0m,垫层底部为可塑灰黄色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10kPa,要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50kPa,检测采用平板静载荷试验,荷载板尺寸为1.0m× 1.0m,检测数量三个点,三个点最大加载均为300kPa,由于应力扩散的原因导致累计沉降量仅为3.29mm、3.20mm、3.78mm。 3)某新区幼儿园工程,地基处理采用换填垫层,材料为1:1砂石,垫层厚度为0.5m,垫层底部为可塑灰黄色粉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05kPa,要求处理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26kPa,

级配砂石垫层施工方案

级配砂石垫层施工方案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级配砂石垫层施工方案 砂石地基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施工准备 材料及主要机具: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作业条件: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 分层铺筑砂石→ 洒水→ 夯实或碾压→ 找平验收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基础砂石垫层换填施工方案

基础砂石垫层换填施工 方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亚龙年产150套煤粉燃烧装置建设项目2#3#楼 基础砂石换填施工方案 (03)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南阳市住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十九日 基础砂石垫层换填施工方案 1、工程概况: 根据设计图纸及设计、勘察等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后形成会议纪要,地下车库及2#楼筏板基础砼垫层下采用人工级配砂石换填,其厚度最薄处大于等于2米,局部软弱层深挖部位最厚处约4米。 2、技术要求: 砂、石垫层级配根据设计为:20~50mm 青石:中粗砂=3:7由验室根据级配做试验,提供最大干密度。 分层碾压,分层厚度200~300mm,压实系数大于等于。 垫层顶面每边超出基础底边不小于300mm。 压实后垫层的承载力特征值按180Kpa控制。 3、施工机械: 18t压路机1台,厦工50型装载机2台,10t自卸车4台。蛙式打夯机2台

4、操作方法: 预先设好料场铲车按照比例调配均匀,然后用铲车将砂石铺200~300mm厚,整个基础按由西向东先深后浅的顺序回填。先静压1~2遍,再振动压实,机械碾压速度及每层压实遍数暂定为50m/min,遍数8~10遍,纵横碾压。最后以静压一遍完成每层的碾压。 施工顺序为:砂石拌合现场取样送检符合设计要求分层回填分层碾压分层检验整体验收。 5、施工工艺方法要点: 严格控制填料级配:人工级配砂石料配比直接影响垫层质量。为此,在回填前要进行填料的抽样送检,在检验结果满足设计要求后,方能进行回填施工,回填过程中配比的抽检按每500立方米抽检一次。 铺设垫层前应验槽,将基底表面浮土、杂物清除干净,局部低于坑底的坑洼处,先人工开挖成规则的矩形。然后沙石回填,人工分层夯实。 基坑中间局部软弱层深挖处土面要挖呈阶梯状,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施工,搭接处应夯压密实。分层铺设时,接头应做成斜坡或阶梯形搭接,每层错开~1.0m,并并注意充分压实。 垫层应分层铺设,分层压实,坑边四周要抄上控制桩,中间厚度可以两边桩上拉线检验,确保每层施工均在监控之中。 振动碾压过程中可先按长度方向行驶,然后补压短边压不到的地方,或辅以蛙式打夯机补振。保证地基均获得规定遍数的压实功能,并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碾压时,轮迹应相互搭接1/3~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