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及反思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及反思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及反思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及反思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及反思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五小学何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五课。磁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应用也比较广泛,学生对磁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是较模糊。本课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磁现象进行探究,通过亲历探究磁铁的活动,使学生对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大小有所发现,探究出磁铁的秘密,进而比较全面地认识磁铁,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

2、能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关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指南针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2、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乐于探究、善于发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难点:能用正确的探究方法认识磁铁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菱形磁铁、回形针、指南针、磁性文具盒、线、烧杯、水、铅笔。

五、教法及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过程。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经历预测、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的探究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漂亮的文具盒,现在把它打开,它却会自动关上。

2.提问:文具盒为什么会自动闭合呢?(有吸铁石吸着)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讲述:吸铁石在科学上称作磁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你们在平时看到过哪些形状的磁铁?

(2)学生汇报。

(3)教师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菱形磁铁(指南针),学生辨认。

2.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几种形状的磁铁,你们知道磁铁有哪些性质呢?

(2)学生汇报:磁铁会吸铁。

(3)谈话:磁铁还有哪些性质?你们想研究吗?(想)老师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回形针和装了一些水的烧杯,你们想怎样研究?(小组内交流)

(4)学生分小组探究,做好记录。(记录在书后"活动记录"上)(5)汇报: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隔着物体能吸铁。(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6)教师出示:指南针。(向学生介绍指南针就是一块小磁铁,它总是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指南的一端称为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一端称为北极,用"N"表示。指南针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战国时被称为司南。磁铁和指南针都有一样的性质。)(7)提问:那么磁铁是否也可以指南北方向呢?我们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学生思考、议论)

(8)讲述:悬浮法和悬挂法。下面我们悬挂法来验证一下。(9)学生小组内探究。(用细线把条形磁铁悬挂起来)

(10)汇报:磁铁可以指南北方向。(记录在"活动记录"上)(11)提问:磁铁还有哪些性质呢?(学生汇报)

3.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1)谈话:磁铁有了这么多的性质,它在生活中有哪些用途?(2)学生小组内交流。

(3)学生汇报:磁悬浮列车、门吸、冰箱门、磁性铅笔盒……4.探究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

(1)我们来猜一猜这块条形磁铁和这块环形磁铁的磁力谁大谁

小?(学生猜测)

(2)点拨:要想知道这两块磁铁的磁力大小,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来?

(3)学生小组内交流。

(4)汇报:比吸回形针的数量;比吸铁的距离远近。

(5)每一个小组自选一种方法进行实验。

(6)汇报交流。

(三)、总结

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七、板书设计:

研究磁铁

磁铁的基本性质:

1、吸铁

2、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3、可以指南北方向

【教学反思】

1、在科学课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望,教师只有细心呵护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有的放矢的引领学生探究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才能使学生学习科学的过程成为一种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同时,教师更要发挥好学生科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的作用,帮助学生及时获得成功的体验。对教材的分析发现,本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在此前有着十分丰富的玩磁铁的经验,但未必就很深入。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四个探究磁铁的活动,组织指导学生进行了一次有趣而大胆地探究尝试。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去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和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了解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2、合作学习只关注了面,没有关注到点,没有深入到每个小组了解他们小组学习的状况,小组学习的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指导,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提醒学生要注意分工合作,集体思考讨论等,而是要在实际情境中进行细致的指导。对学生交流的质量要求不高,有时学生表达不好就急着帮他们表达完毕。在以后的教学中需引起重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可能性》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科书第44-45页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标: 1.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根据等可能性事件与游戏规则公平性的关系,能设计合理的游戏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让学生经历猜测、试验、观察和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会用分数进行表示。初步感知游戏规则公平性的数学含义。 教学难点:验证抛硬币正面、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为1/2。 教学准备:硬币、写有数字1-6长方体和正方体盒子、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个经典的成语故事——《守株待兔》,请同学们认真的观看,看完后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 (出示故事视频: 宋国有一个农民,每天在田地里劳动。有一天,这个农夫正在

地里干活,突然一只野兔从草丛中窜出来。野兔因见到有人而受了惊吓。它拼命地奔跑,不料一下子撞到农夫地头的一截树根上,折断脖子死了。农夫便放下手中的农活,走过去捡起死兔子,他非常庆幸自己的好运气。晚上回到家,农夫把死兔交给妻子。妻子做了香喷喷的野兔肉,两口子有说有笑美美地吃了一顿。 第二天,农夫照旧到地里干活,可是他再不像以往那么专心了。他干一会儿就朝草丛里瞄一瞄、听一听,希望再有一只兔子窜出来撞在树桩上。就这样,他心不在焉地干了一天活,该锄的地也没锄完。直到天黑也没见到有兔子出来,他很不甘心地回家了。 第三天,农夫来到地边,已完全无心锄地。他把农具放在一边,自己则坐在树桩旁边的田埂上,专门等待野兔子窜出来。可是又白白地等了一天。 后来,农夫每天就这样守在树桩边,希望再捡到兔子,然而他始终没有再得到。但农田里的苗因他而枯萎了。农夫因此成了宋国人议论的笑柄。) 师:农夫天天在这里等着捡兔子,他可能会等到什么样的结果呢?生:…… 师:农夫“可能等不到兔子”,也“可能会再捡到兔子”,那你们认为哪一种情况的可能性大一些呢? 生:…… 师:农夫是否能等到兔子,这是一件不确定的事,生活中许多事情的

初中信息技术《初识Excel》教学设计与反思

初中信息技术《初识Excel》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初识Excel》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内容是认识Excel的工作界面及其组成;认识行、列和单元格;并能准确录入数据。让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和修改工作表标签的操作。通过本节中录入数据的实例,掌握制作数据表的基本方法,为本章的学习打下基础。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的基本技巧,这些知识与技能为本章Excel 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很少或从未接触有关数据处理的知识,对Excel 的学习是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受到学生个体的知识水平与抽象思维的影响,因此在Excel的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 (2)学会启动和退出Excel的操作,认识Excel工作表的编辑环境; (3)理解工作表的行、列和单元格和区域的概念; (4)掌握单元格数据的录入与修改的操作; (5)学会修改工作表标签名的操作。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在Excel数据表格中录入数据,初步掌握制作数据工作表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现代信息管理意识,知道使用电子表格进行信息管理可以做到有条理,规范化和高效率,激发学习Excel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Excel窗口的组成,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 难点:录入和修改单元格中的数据,工作簿与工作表的区别。 教学过程 了解Excel的基本功能教师:展示表格、数据管理、图表等Excel截图。 引入:如果要制作这样的数据表可以通过学习本章节后制作出来。学生观看数据图表,了解Excel软件的基本功能。设计引入,并通过身边的例子来让学生对Excel软件的功能有初步的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研究磁铁》教学案例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吴桥中心小学王彩兰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研究磁铁》 【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上)《电和磁》单元的第四课,属于《课程标准》中物质世界里能量的表现形式。本课主要让学生探究磁铁的性质,包括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上不同部位的磁力有大有小、磁极可以指示方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考虑到学生对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比较模糊(对磁铁的认识仅停留在能吸铁这一性质上),本课通过开放性的玩磁铁,以及一系列有趣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更好地认识磁铁的性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设计理念】 通过引领学生亲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课堂上把学习自主权还给学生,形成一切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主,尽量选用与学生生活实际较接近的物品作为研究对象,使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活动。 本节课的课堂活动设计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获取直接的经验:从认识磁铁最基本的性质——磁性,到认识磁铁具有不同磁性的两极,接着探究磁铁间的相互作用等。通过对指南针原理和发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学习开发磁铁在生活中的运用,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指导,帮助他们总结出探究后获得的结论,从而使学生掌握教材中所安排的新知识点和进行探究的方法。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1、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 2、能够设计实验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3、用语言描述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一些测量方法; 3、知道磁铁有指南北的性质,以及指南针指示方向的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探究活动中体会合作与交流的快乐,乐于探究和发现周围事物的奥秘; 2、通过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认识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并能通过实验加以证明。 【教学难点】: 能设计一些合理的实验来研究磁铁的性质。 【活动准备】 演示材料: 导入用磁性蜗牛、各种形状的磁铁、指南针、课件、包起来的磁铁、非铁的金属等 分组材料:

小学数学_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可能性》教学设计

师:刚才这一小组的同学用可能、不可能、一定来描述了他们抽签的情况,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用它们来表述事情的发生情况。请同学们也来说一说。 2.二组展示 生1:我们小组通过认真思考,动手操作,并上网查阅了资料,认为抛硬币的方法是公平的,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 生2:我们小组通过试验得出结论:抛硬币的方法是公平的。我们在家都进行了抛硬币试验,下面是我们的记录。生1和生2抛了100次,生3和生4抛了200次,发现正面和反面的次数很接近。我们还上网搜集了数学家抛硬币的试验,他们抛的次数几千甚至几万次,正面朝上的次数更接近0.5. 生3:我们也研究了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骰子上有六个面,每个面的面积相等,也就是每个面朝上的几率是六分之一,而大于3的数字有三个,小于三的有2个,所以对男生不公平。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们还制作了一个大圆盘,我们把它平均分成六份,分别标上六个数字,大于三的数占了三份,可以用六分之三表示,小于三的数字占了2份,可以用六分之二表示,六分之三大于六分之二,所以这个规则对男生不公平。大家看明白了吗? 师:怎样修改这个规则就公平了? 生:女生的不变,掷出大于3或等于3的数男生获胜,都是六分之三,这样就公平了。 生:也可以改成掷出的是偶数女生赢,掷出的是奇数男生赢。 生:可以改成每人掷一次,谁掷的数大,谁就获胜。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不仅动手操作,还上网查阅了资料,有理有据地论证了抛硬币的方法分糖是公平的,掷骰子的方法是不公平的。 3.三组展示 师:可能性就是数学中的概率问题,这一知识不仅用于日常生活中,还用于军事方面。看古代大将军狄青,(狄青,宋朝时的一名大将军,他勇而善谋,每次战争他都能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冲锋陷阵,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 ——用WORD制作电子报为例 课程内容:WORD排版操作 所属学科:计算机基础 课程学时:2节课 教学对象:中专一年级 学习环境:计算机机房,每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概述 二、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笔者所在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职业中专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新鲜感。学习之初,让学生们多完成一些类似职业岗位要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学生走出初中的学习模式,适应中专的学习,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快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学生将来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文档编辑与管理”模块的教学中,笔设计了用Word 制作电子报的任务。制作电子报虽在教学及研究中常常被采用,不新形式,但以制作电子报为学习Word的载体有无可替代的优势:(1)综合性强,及众多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提高学生应用Word软件的实战水平;(2)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生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表达信息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电子报的主题为“我的职业目标”。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中职生要成功地步入社会,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就业平台,首先必须一技之长。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学生入学时虽己选择了专业,但一些学生对自学习的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专业思想不牢,学习意识不强。制作电子报“我的职目标”,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的专业,规划出近期的职业目标。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不仅能掌握Word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的技术,并且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知专业技能与就业的密切关系,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在项目教学中,一个合适的项目可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热情和期待完成的兴奋。 三、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理念 1.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 项目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来获得学习。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结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来开展教学。2.从经验、项目和反思中获得学习在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经验是项目的基础,学生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项目来验证方法正确与否,如果项目失败,则在此项目的反思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并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次通过项目进行检验,依此类推。因此项目学习是“从做中学”、“从反思中学”以及“在学习中学会学习”的有机结合,是一个循环进行的项目—反思的过程,学生主要是通过交流已有的知识经验,并通过项目、反思来获得学习的。 3.注重操作技能培养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的掌握,对学生利用其解决工作和生活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至关重要,对其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能力也是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教学的目标主要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为主,逐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项目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教师在项目学习中只是作为学习的指导者,参与小组学习并适时给予恰当的指导,整个学习过程是在学生的相互协作中完成的。因此,项目学习教学设计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通过适当的问题或情景等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强调团队合作 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与小组成员相互交流经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互助来共同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更注重团队的合作能力,所以项目学习教学设计要强调团队合作,要让学生在项目学习中,既能发展智力、训练思维,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团队意

苏教版科学五上研究磁铁教学教案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苏教版小学科学——《研究磁铁教学》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学段:小学 2、学科:科学 3、课型:实验探究课 4、课时:一课时 5、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38页—41页,第三单元第四课《研究磁铁》 二、教学课题 《研究磁铁》——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本课教学内容涉及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有: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 2.能利用各种方法测出两块磁铁磁力的大小; 3.能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关的解释。 4.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5.知道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测量方法; 三、教材分析 (一)、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五个部分: 1、认识磁铁的形状; 2、探究磁铁的性质; 3、研究磁化现象; 4、调查磁铁的应用。 (二)、通过本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达到以下预期的学习结果: 过程与方法: 1、能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和认识磁铁的有关性质。 2、能够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 3、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了解磁铁的应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了解隔着物体以后,磁铁磁力大小的变化。 3、知道指南针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2、意识到磁现象给人的生活带来的好处。 3、乐于合作探究、善于发现。 (三)、教学重、难点:设计实验自行探究磁铁的一些性质。 (四)、课前准备:课前教师和学生收集有关磁铁的图片或者视频资料,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四、教学方法 本课是以研究磁铁为主题的实验探究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有探究法、讨论法、展示法。每个教学环节都有四个步骤组成:提出问题,筛选归类——分析资料,内化共享——汇报交

小学数学_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可能性》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借助摸球游戏,充分体现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能对生活中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出确定性的描述.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初步形成判断、推理的能力,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教具准备:纸盒,乒乓球,记录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摸球活动,激发兴趣。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什么?(一盒乒乓球) 生:…… 师:大家打过乒乓球吗? 生:……. 师给学生教授我们中国的乒乓球是很厉害的,是我们的国球,今天让乒乓球来当助手,帮助我们学习和数学有关的知识! 准备三个纸盒,标有1号,2号和3号纸盒,利用手中的纸盒和盒子中的乒乓球展开摸球活动! 1.活动一,第一次摸球全是黄球——体验“一定”“不可能” 让学生4人一组,分小组活动,一人摸十次,摸完再放回!让孩子通过孩子的摸球情况猜测纸盒中的乒乓球的情况,然后让孩子打开纸袋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建构概念,从自己亲身动手参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到事件发生的确定性。 2.活动二、第二次摸球既有白球又有黄球——体验“可能” 仍然是4人一组,每人摸十次,摸完后放回,纸袋中放有3个黄球。两个白球,可以利用活动一的经验,同样根据摸球的结果,让孩子猜测纸盒中既有黄球又有白球,让孩子再一次经历“激疑—猜测—验证” 的过程,让孩子在自己动手参与的过程中体会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学会用“可能”来描述发生的事情。

第三单元第4课《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研究磁铁》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本课教学内容有四个部分:第一、认识不同形状的磁铁:条形磁铁、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等;第二、探究磁铁的一系列性质: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不同的部位磁性有大有小、磁极可以指示方向、同极相吸、异极相斥等;三、制作指南针或磁铁玩具;四、调查磁铁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形状磁铁的名称。 2、能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3、能利用磁铁的性质制作指南针或磁铁玩具。 4、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知道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学习重难点: 重点: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难点:磁力可以传递。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和不同形状的磁铁、小车、指南针等。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复习《探究暗盒里的电路》的主要内容引入磁铁教学,导入新课,板书课题《研究磁铁》。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不同形状磁铁的名称。 2、能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3、能利用磁铁的性质制作指南针或磁铁玩具。

4、知道磁铁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5、知道司南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重点: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难点:磁力可以传递。 三、自主学习 1、你见过的磁铁的形状是怎样的?请说说看。 2、在黑板上展示不同形状的磁铁。 四、合作探究 1、请你们用手中的磁铁,找出磁铁的“朋友”。(四个小组学生做实验) 结论: 2、磁极的相互作用实验记录。(另外四个小组学生做实验)

结论: 3、磁铁的性质。 五、汇报交流 1、汇报交流: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发言。 2、引导总结出磁铁的性质:磁铁能吸铁、磁性可以传递、磁铁不同的部位磁性有大有小、磁极可以指示方向、同极相吸、异极相斥等。 六、巩固练习---利用课件进行 (一)填空题 1、磁力最大的部位是__。磁铁指向北的一端是__极,用“__”表示;指向南的一端是__极,用“__”表示。 2、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__体,地球的北极吸磁铁的__端,地球的南极吸磁铁的__端。 3、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__、__、__、__。其中的__,战国时被称为司南。 4、__后的缝衣针可以吸铁。 七、回顾目标,总结学习收获。 八、板书设计 研究磁铁 磁铁(形状):条形磁铁、环形磁铁、马蹄形磁铁 磁铁能吸铁 磁性可以传递 磁铁性质磁铁不同的部位磁性有大有小 磁极可以指示方向 同极相吸异极相斥

初中数学_感受可能性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 6.1 感受可能性 一、备课标 (一).内容标准:认识随机现象,体会数据的随机性,感受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知道通过大量的重复试验,来估计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二)核心概念:通过活动经历猜测、试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过程感受数据的随机性。 十大核心概念本节课突出体现为运算能力和数据分析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二.备重点、难点: (一)教材分析:本课时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六章《概率初步》第一节课感受可能性。本节课首先通过生活常识提问及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新课内容,进而判断事件类型,并不断渗透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掷图钉和掷硬币的试验,感受频率的稳定性,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概率的定义,为学习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及今后学习概率的计算奠定基础。 (二)重点与难点分析: 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猜测、试验、探究、交流与分析过程中获得结论,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在掷骰子的情景活动中,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猜测所给出的问题的答案,渗透估计思想,在“议一议”的游戏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到概率思维和确定性思维的差异,发展学生的随机观念。 重点:体会事件发生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难点:理解生活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备学情: (一)学习条件和起点能力分析: 1. 学习条件分析: (1)必要条件:让学生亲自经历随机现象的探索过程,亲自经历猜测、试验、收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等活动,以及大量的生活经验。 (2)支持性条件:通过猜测与游戏的方式,让学生进入问题情境,切身感受什么是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确定事件与不确定事件,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 起点能力分析:在小学阶段学生对确定事件不确定事件等概念已经有了初步的体会,已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进行一定的分析和判断,但缺乏系统知识来规范。 (二)学生可能达到的程度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对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理解,针对这一困难,采取策略是让学生参与游戏,在掷骰子的活动中统计数据感受可能性大小。

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节“认识多媒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多媒体技术是当今信息技术领域最活跃的技术之一,教材介绍了多媒体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入门知识,概括性较强,偏重于理论教学,实践环节不多,但教学意义却十分重要,在渗透德育工作以及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简单的灌输概念,要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和体验,让学生在轻松、平等的氛围下探究知识点。 ■学情分析 对于思维活跃、喜欢新生事物的初一学生来说,认识多媒体的知识正是他们所喜欢和欢迎的。故学生学习本课时,兴趣极高,求知欲强。在本课教学过程中,尽量尊重学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牢牢抓住本课特点——“认识”,以认识多媒体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对象,改变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模式,以认识多媒体技术给人类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影响为线索,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整合信息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自学能力、理论联系实践能力,增强学生独立意识和团体协作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媒体、多媒体、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的含义。 (2)让学生了解媒体的类型、多媒体的常见元素及特征。 (3)了解多媒体计算机和多媒体系统的组成。 2.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能从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各种媒体及其作用。 (2)使学生能从实践中分析多媒体的含义与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体验媒体和多媒体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关注多媒体技术对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2)通过选用有教育意义的多媒体作品,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研究磁铁》是江苏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本课在磁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低年级,安排了认识磁铁能吸铁和磁铁两端吸铁最多、磁铁游戏等内容,让学生对磁铁有初步的了解。本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磁铁的几个为人类广泛使用的性质。同时为学生学习电磁知识打好了基础。本课教学内容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联系旧有知识,明确认识磁铁有磁性,每一块磁铁都有两个磁极。第二部分是通过实验,认识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同性磁极相斥,异性磁极相吸的性质。 本课旨在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认识更多的磁铁性质,从中感受到探究发现时的喜悦,并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实验态度:仔细观察,真实记录,注意食物表象背后的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在低年做过磁铁游戏,已经知道磁铁能吸铁,这为学习本课打下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五年级学生理解、接受能力比较强,经验较多,思维活跃,好奇心、求知欲强,好说好动,对任何事物都很感兴趣,磁铁对于他们是很熟悉的物体,而且很喜欢玩,但是让他们用科学的语言去解释磁铁的性质,学生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将这节课很必要,学生会有久逢甘露的感觉。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来说,用科学的语言准确地将看到的现象描述出来,这个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再有,三年级的学生对于小组实验、合作、探究的过程还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必须严格要求,为以后的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磁铁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磁铁性质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乐于探究的意识

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体验探索科学的乐趣,养成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精神。

小学三年级信息技术《浏览“我的电脑”》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10课浏览“我的电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让学生对电脑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在我的电脑里找到文件存放在计算机的什么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做一个良好的信息公民。 过程与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重点:查找驱动器中的文件夹和文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媒介:计算机网络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小朋友,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创建文件,了解了什么是文件夹,可我们的文件存放在计算机的什么地方,我们怎样才能找到它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 二、新授 1、认识“我的电脑” 双击桌面上“我的电脑”图标,打开这个窗口。说一说:“我的电脑”窗口里的图标有哪些是你认识的?请说出来。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列出了计算机安装的全部驱动器。

(1)“英寸软盘(A:)”图标表示3.5英寸软驱,用“A:”的符号表示,读作“A盘” (2)(C:)和(D:)图标是硬盘的图标,一台计算机通常会有2—3个硬盘图标。“C:”和“D:”是C盘和D盘的符号。 (3)(E:)图标是光驱的图标,在多媒体计算机中一般都会有这个图标。 窗口中的其他图标是一些专用的文件夹,图标上都有一个表示类型的图案。 2、查找驱动器中的文件夹和文件 用“我的电脑”查找文件,是从查看某个硬盘开始的。双击“我的电脑”中的某个硬盘的图标,可以打开表示那个硬盘的窗口,显示这个硬盘中所有的文件夹和文件。 双击需要查找的子文件夹,就可浏览这个子文件夹中的所有子文件夹和文件……就这样一级一级的查找下去,直到找到所需要查找的文件。 现在我们来寻找前两节课创建的“练习1”文件,看看它放在哪里。 (1)在“我的电脑”窗口中,双击C盘图标,打开C盘窗口; (2)在C盘窗口中,找到并双击“My Documents”文件夹; (3)在这个文件夹窗口中,我们就可以找到“练习1”这个文件了。 小知识:“My Documents”就是“我的文档”,是Windows专门为操作者指定的一个文件夹,操作者自己创建的文件,只要不做特别的指定,一般都存放在这个文件夹里。 小技巧:在向前查找文件的过程中,单击工具栏上的“后退”按钮,要以退回到前一次查找的文件夹。如果单击“后退”旁边带有下拉箭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及反思

《研究磁铁》教学设计及反思 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铁五小学何红【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第五册第三单元《电和磁》的第五课。磁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应用也比较广泛,学生对磁铁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但对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是较模糊。本课就是要引导、鼓励学生对生活中有关磁现象进行探究,通过亲历探究磁铁的活动,使学生对磁铁的性质和磁力的大小有所发现,探究出磁铁的秘密,进而比较全面地认识磁铁,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出磁铁的性质。 2、能够对磁铁在生活中的用途作相关的解释。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2、知道指南针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2、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3、乐于探究、善于发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难点:能用正确的探究方法认识磁铁的性质。 四、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菱形磁铁、回形针、指南针、磁性文具盒、线、烧杯、水、铅笔。 五、教法及学法: 教师引导学生探究,让学生经历一个探究过程。学生采用分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经历预测、实验、观察、汇报交流的探究过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漂亮的文具盒,现在把它打开,它却会自动关上。 2.提问:文具盒为什么会自动闭合呢?(有吸铁石吸着)

(二)、探究活动 1.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 (1)讲述:吸铁石在科学上称作磁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你们在平时看到过哪些形状的磁铁? (2)学生汇报。 (3)教师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菱形磁铁(指南针),学生辨认。 2.探究磁铁的基本性质。 (1)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几种形状的磁铁,你们知道磁铁有哪些性质呢? (2)学生汇报:磁铁会吸铁。 (3)谈话:磁铁还有哪些性质?你们想研究吗?(想)老师为每一个小组提供了一些回形针和装了一些水的烧杯,你们想怎样研究?(小组内交流) (4)学生分小组探究,做好记录。(记录在书后"活动记录"上)(5)汇报: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隔着物体能吸铁。(记录在"活动记录"上)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可能性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47页。 教学目标: 1、使同学了解有些事情是必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 2、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让同学体验生活中存在的数学问题,渗透数学概率思想。 3、使同学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同学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难点:使同学经历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述、情境:我校每年十二月份都有一次大型的活动,大家知道是什么吗?为了庆我校的文化艺术节,我们每个班都要出节目,老师想了解一下我们班同学的文艺细胞,要求每人表演一个节目,节目的形式有:唱歌、跳舞、朗诵、相声、小品等。用抽签的方法决定。今天老师准备了其中的三张卡片。 2、同桌讨论:大家的愿望都能如愿以偿吗?为什么? 3、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些事情是必定发生的,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发

生的,有些事情是可能发生的。今天我们就学习《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新知探究(一) 1、请三位同学来抽签决定自己要表演的节目。 第一位同学抽完卡片,说出自己抽到了什么?其他两位同学说说自己接下来有可能抽到什么,一定或不可能抽不到什么? 第二位同学抽完卡片,说出自己抽到了什么?剩下的那位同学说说自己接下来只能抽到什么,一定或不可能抽不到什么? 看三位同学的表演。 2、看完表演,老师想看看同学们对我们刚才所学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翻开课本45页,一起来完成。 3、翻开练习十一第一题,独自完成。集体订正。 二、新知探究(二) 1、摸球活动。活动规则:准备4个黄球,1个绿球,球的大小一样,放进盒子里,搅拌一下。 (1)四人小组活动。每人摸5次,每次摸一个球,然后把摸出来的球放进去,搅拌后再摸第2次、第3次……填好摸20次的统计表(可用“正”字)。 (2)同学分组活动。 (3)观察:实验结果与预测结果一样吗? (4)再摸一次,摸出哪种颜色球的可能性大?并摸一摸。 (5)观察讨论:汇总后的结果与预测结果是否接近? 2、练一练 (1)说一说,教科书第46页,做一做。

小学科学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研究磁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一、教学准备 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菱形磁铁、铁钉、指南针等。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游戏活动中探究出磁铁的一些性质; ●能想办法测出磁铁磁性的强弱; ●能够对磁铁性质在生活中的用途作出合理的解释。 科学知识: ●知道磁铁的一些基本性质; ●知道磁铁磁性强弱的一些测量方法; ●知道指南针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磁现象有浓厚的兴趣; ●意识到磁现象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好处; ●乐于探究、善于发现。 三、教学重点 磁铁的三个基本性质 四、教学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游戏),发现磁铁的性质 五、教学过程设计 ㈠导入(猜物) 1、教师出示:每个小组一个礼盒,你们猜猜看,这里面可能装的是什么? 2、教师点拨:怎么才能知道礼盒里面装的是什么?(打开) ㈡探究新知

活动1:探究磁铁有磁性。 ⑴学生观察:礼盒里有磁针,一个纸袋(装一些铁钉)、几块糖。 ⑵提问:刚才大家看到礼盒里都有什么?现在我们就用这三样物品做两个小活动好吗? ⑶教师指导:如果你用磁针去接近这些铁钉,注意接近和接触有什么区别,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并思考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⑷学生分组活动 ⑸学生汇报:磁针可以吸铁。 ⑹教师点拨:吸铁石在科学上称作磁铁,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磁铁,板书课题:磁铁能吸铁,说明它有磁性 ⑺教师提问:你能利用磁铁让一个铁钉在纸袋上自由活动吗? ⑻学生操作 ⑼教师提问:你们还发现磁铁有什么特点?(板书:隔着物体吸铁) 活动2:探究磁铁有两个磁极,能指示南北方向,磁铁的形状 ⑴谈话:如果我们现在用这块磁铁的两端和中间部分分别去接近铁钉,还会有什么发现呢?又说明了什么? ⑵分组活动 ⑶教师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⑷教师讲解:板书:磁极,磁极磁性最强。如果现在让你把这块磁铁悬在桌面上,你们会想到哪些办法? ⑸学生汇报:水浮法和悬挂法等 ⑹教师讲解:钢针旋定法(用钢针做底座,把磁针悬起来)”,再让学生把磁针放到钢针尖端,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⑺学生汇报:磁铁的一端指南,一端指北(板书:S和N) ⑻教师提问:磁铁为什么会一端指南,一端指北吗?(学生思考) ⑼教师课件出示:向学生介绍地球磁体的作用。 ⑽教师谈话: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根据需要,把磁铁制成各种各样的形状。教师出示: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菱形磁铁(指南针),学生辨认。 活动3:探究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⑴谈话:现在我们看到桌面上的这块磁铁很不稳定,你能利用老师给你提供的条形磁铁,在不接触磁针的情况下,让它转动和不转动吗?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中职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 ——用WORD制作电子报为例 课程内容:WORD排版操作 所属学科:计算机基础 课程学时:2节课 教学对象:中专一年级 学习环境:计算机机房,每人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 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所需要的资料 一、中职《计算机基础》项目教学设计基本流程概述 二、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背景 培养“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是。笔者所在校是国家级重点学校,教学对象是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职业中专的学习,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有较强的新鲜感。学习之初,让学生们多完成一些类似职业岗位要的任务,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益处同时,有助于学生走出初中的学习模式,适应中专的学习,建立高效的学习方法,快掌握计算机应用技术,为学生将来主动适应工作需要奠定基础。 基于以上认识,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文档编辑与管理”模块的教学中,笔设计了用Word制作电子报的任务。制作电子报虽在教学及研究中常常被采用,不新形式,但以制作电子报为学习Word的载体有无可替代的优势:(1)综合性强,及众多知识点,有一定难度,提高学生应用Word软件的实战水平;(2)锻炼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3)学生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利用信息、表达信息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电子报的主题为“我的职业目标”。专业技能是中职学生实现职业目标的基础中职生要成功地步入社会,寻找到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就业平台,首先必须一技之长。职业教育即就业教育,学生入学时虽己选择了专业,但一些学生对自学习的专业缺乏深入的了解,专业思想不牢,学习意识不强。制作电子报“我的职目标”,要求学生立足自己的专业,规划出近期的职业目标。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不仅能掌握Word图文混排、艺术化版面设计的技术,并且能加深对所学专业的认识熟知专业技能与就业的密切关系,巩固专业思想,激发学习专业技能的动力。在项目教学中,一个合适的项目可使学生形成学习的热情和期待完成的兴奋。 三、项目学习教学设计的理念 1.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 项目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过程来获得学习。因此,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主要是从学生现有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出发,结合职业学校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以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中心来开展教学。 2.从经验、项目和反思中获得学习在项目学习教学设计中,经验是项目的基础,学生要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项目来验证方法正确与否,如果项目失败,则在此项目的反思过程中总结新的经验并改进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再次通过项目进行检验,依此类推。因此项目学习是

《研究磁铁》教学实录与点评

《研究磁铁》教学实录与点评 【教学目标】 1.知道不同形状磁铁的名称。 2.能通过实际操作探究磁铁有磁性、磁性传递以及磁铁上不同部位的磁力有大有小等一些基本性质。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学习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磁铁,实验记录单,铁板,里面装有磁铁的乒乓球。 分组实验材料:铁钉、牙签、回形针、铜钥匙、铝片、小钢珠、塑料尺、发卡、大头针、小刀、火柴盒,一小盒大头针,纸质支架,条形磁铁,塑料盘。(各组材料不尽相同)【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制造矛盾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教师出示乒乓球和铁板,边说边演示) 师:如果我把它轻轻地的往斜板的顶端一放,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1:乒乓球会滚下来。 生2:会从上面滑下来。 师:还有不同的意见吗?看来大家都认为会下来。眼见为实,我们还是来做一下。大家看好了。 师:哎!出现了什么情况?怎么会不掉下来呢? [形成矛盾冲突,不仅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2.猜测原因 生1:可能是乒乓球下面有粘胶。 生2:我猜是斜板上有个凹槽,乒乓球卡在了那里。 生3:可能是乒乓球里面有吸铁石,被吸住了。 师:同学们真行,有这么多的猜测,那我们一起来寻找证据,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刚才有同学说乒乓球下面有粘胶,老师请一位同学来摸一摸,看看是不是这个原因。 (指名用手摸)师:把你摸到的情况响亮地告诉我们。 生:没有粘胶。 师:那斜板上有没有凹槽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师拿给同学们看斜板)有吗? 生:没有。 师:那会不会是乒乓球里面真的有吸铁石呢?我们打开来看看。(教师打开乒乓球,拿出里面的磁铁)确实是有吸铁石,为什么乒乓球里面有了吸铁石就不掉下来了呢? 生:是因为吸铁石把板子吸住了。 师:是这样吗?我们来看看。(师用磁铁直接靠近斜板)哦,的确是吸住了。 3.师:吸铁石有个科学的名字叫磁铁,以后我们就称呼它“磁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磁铁。(师板书课题:研究磁铁)

磁铁有磁性__教案

磁铁有磁性教案 教案背景:磁铁最显著的特点是具有磁性,学生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本课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强化认识,修正错误看法。磁铁对铁质物体的吸引力,是一种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的力,用非铁质的物体也阻隔不了这种作用。本课还引导学生认识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让他们清楚地感受到磁铁吸引力的这种特点,加深对磁铁磁性的认识。本课主要采用了实验的教学方式,课堂探究活动从变魔术这一活动展开,整个教学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课主体活动基本遵循“探究──发现──再探究──再发现”的活动进程展开,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自主探究,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动的自控者。本堂课我通过互联网搜集了一些图片,并观看了一些网上的教学视频,吸取别人的经验与不足,力求在课上让学生在一中合作、探究、轻松的氛围中学到应会的知识。 教学课题:《磁铁有磁性》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磁铁这一单元的第二课,是在学生简单认识了我们所知道的磁铁之后对它的性质进行的进一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由“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两个部分组成。通过实验、探究活动,使学生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第一个探究活动学生通过对一些材料的猜测,初步建立“磁性”的概念,进而,让学生用磁铁辨别一些物体是否是铁材料制作的,这是从探究和应用两个方面帮助学生建立和加深磁性的科学概念。第二个探究活动其实也指向了磁力不需要接触物体就能起作用,磁力大小与距离有关系等。对于磁铁,学生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这是学生进行本课研究的知识基础。本课的实验现象非常明显,学生容易操作与观察,同时希望学生在实验中能积极与同伴协作,能认真观察,如实记录,逐步养成“大胆猜测—认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研究习惯。 教学方法:猜测法、实验演示法、分组实验法、小组汇报法、课后探究法。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质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和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物体能否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并在实验和交流讨论过程中体验探究的方法、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磁铁具有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可以用磁铁去辨别不容易辨别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学生:每组学生一个塑料盘、两份材料袋(1号材料袋为各种被测试是否能被磁铁吸引物品,如:铜片、橡皮筋、纸片、回形针等;2号材料袋为测试磁铁是否能隔物吸铁的物品,如:纸片、布、塑料块等。)每人一块磁铁。教师:两个乒乓球(其中一个装有铁)、手套一副、环形磁铁一个、茶叶盒一个、露露一瓶、雪碧一瓶、圆珠笔一支、大条形磁铁一个、装水的烧杯一个、回形针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目标: 1、通过推想和对熟悉事物的讨论,初步感受生活中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并和同伴交流想法。 3、了解能够用数学语言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用合适的语言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做出描述。 教学准备:纸鹤、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出示两盒纸鹤)看到这些纸鹤觉得熟悉吗? 生:熟悉,都是我们自己折的。 (以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师:是的,同学们在手工课上折了这么多精美的纸鹤,证明你们都是心灵手巧的孩子,你们很棒!那么老师相信今天这节数学课你们表现也会很棒,有没有信心? (协助学生建立自信,为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奠定基础。)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盒纸鹤,看每盒有什么特点? 生:1号盒子里全是红纸鹤,2号盒子里既有红纸鹤又有黄纸鹤。 (培养观察水平。) 师:你们喜欢什么颜色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喜欢红色纸鹤的人很多,老师也喜欢红色的。因为红旗是红色的,红领巾也是红色的,红色象征着热情,我们对待生活就应该具有火一样的热情。 (对学生实行情感教育。) 二、体验与感悟 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在哪个盒子中一定能摸出红纸鹤,在哪个盒子中不一定能摸出红纸鹤?为什么?(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猜一猜结果,要说清为什么?(要求每个同学都发言,并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将课件中的“哪个”改成“1号盒”和“2号盒”,把“?”改成“。” 课件演示“一定”、“不一定” 学生: 1、小组合作讨论。 2、交流猜的结果及猜想的理由,重点讨论“为什么”。 3、亲自摸一摸,验证自己的猜想。 3、亲自摸一摸,验证自己的猜想。 同时学会用“一定”、“不一定”描述摸纸鹤的结果。 4、将全班同学摸纸鹤的结果统计在统计表中。 5、观察统计表,再次肯定猜想结果。 (培养合作水平及语言表达水平。) 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学会了用哪两个词来描述摸纸鹤的结果? 生:一定、不一定。 (掌握“猜想—验证”的数学思维水平。)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一定”或“不一定”描述下面的事件。 课件演示教材第30页的内容: 1、9月10日是教师节。 2、扔一枚硬币,背面朝上。 3、后天本地有雨。 4、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你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上“一定”或“不一定”来说一说身边的事吗? (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 “说一说” 1、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是可能发生的,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 (课件演示教材第31页的情景) 学生: (1)思考女儿与妈妈的年龄大小、身材高矮等方面的问题。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确定的,哪些现象是不确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