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单元选择题

第三单元选择题

第三单元选择题
第三单元选择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共102题)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 .硅

B .氧

C .铝

D .铁

3.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 .原子

B .分子

C .元素

D .单质

4.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 .7

B .9

C .10

D .19

5.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 .核外电子数

B .中子数

C .最外层电子数

D .质子数

6.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

A .间隔增大

B .质量增大

C .体积增大

D .个数增多

7. 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 .MgCl 2——氯化镁 B. Ca —钙离子

C.2H ——2个氢元素 D . O 2——2个氧原子

8.图1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和 “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改变

B .反应前后分子种类没有改变

C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 .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个数比为1∶

2 9.根据图3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硫属于金属元素

B .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

C .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07 g

D .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容易失去电子 10.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

A. 2个镁原子:2Mg

B. 钙离子:Ca +2

C. 五氧化二磷:O5P2

D. 氯化铝:A1C1

11.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右图所示的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该元素的符号是CO

B.该元素原子的质量为58. 93g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

D.该元素原子核带27个单位负电荷

12.硼酸常用于治疗小儿湿疹。右图是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

下列关于硼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元素符号是

B B .是非金属元素

C. 原子核外有5个电子

D.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1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

A. 水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2 图1

图3

B.春天百花盛开,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C. 50ml 水和50ml 酒精混合,液体总体积小于100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14.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③是不同种元素 B .②表示的元素在化合物中通常显+1价

C. ②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 .①④表示的是离子

15.今年1月,广西柳州龙江河发生镉污染。但镉是人类的朋友,如制造“镍-镉”充电电池。镉(Cd )的原子序数为48,相对原子质量是112。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镉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 .镉原子的质量为112g

C .镉原子核外电子数为48

D .镉原子的中子数为48

16.茶叶中含有丰富的无机矿物元素,包括铁、氟、碘、硒等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益。上述四种元素中,缺少时易产生龋齿的元素是

A .铁

B .氟

C .碘

D .硒

17.甲、乙是两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是阳离子

B .乙是阴离子

C .甲、乙属于不同种元素

D .甲、乙都属于金属元素

18.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硅

B.铝

C.氧

D.铁

19.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A.水分子间隔变大

B. 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

D. 水分子质量变大

20.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A

A. B. C. D.

A B C D

2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 .硅

B .氧

C .铁

D .铝

22.将40mL 水与40mL 酒精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80mL 。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最合理的是

A .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D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23.分子、原子、离子等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 .氯化钠

B .黄金

C .金刚石

D .干冰

25.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B )

26.下列粒子中不能直接构成物质的是( )

A . 核外电子

B . 原子

C . 分子

D . 离子

27.造成非吸烟者在公共场所吸食“二手烟”的主要原因是( )

A . 分子很小

B . 分子之间有间隙

C .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 分子由原子构成

28.市场上有“加碘食盐”、“富哂酱油”、“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碘、哂、钙”指的是

A . 原子

B . 分子

C . 单质

D . 元素

29.下列化学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 . C u

B . O

C . H 2

D . C 60

30.下图是表示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含有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则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31.下面是4位同学对分子、原子、离子的描述,其中正确的是

32.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下图获得的正确信息是

A.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是19

B.该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19.00%

D.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9

3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D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34. 下列化学用语表达正确的是

A .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B .硫离子:S -2

C .两个氮分子:2N

D .氧化铝:Al2O3

35.下列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A .蒸馏水

B .汞

C .氯化钠

D 。金刚石

A

B

C

D

36. 铈是一种稀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铈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铈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符号为Ce

B.属于非金属元素

C.相对原子质量140.1g

D.原子核内中子数为58

37.下列符号可以表示2个氢原子的是()

A.2H+ B.2H C.H2 D.H2O2

38.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

B.物理变化中分子种类不变

C.化学变化中,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39.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He-3),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 1 B.2 C3 D.4

40.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加碘食盐"、"高钙牛奶"中的"碘、钙"应理解为( )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41.干冰升华后体积变大的原因是

A.分子体积变大 B.分子间隔变大

C.分子数量增多 D.分子碰撞频率减小

42.下列化学用语表示离子的是

①H2O2②Si ③SO42- ④ ⑤

2 Mg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③⑤

43.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完全相同的.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

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

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

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

44.下列符号表示正确的是()

A.2个氮分子:2N B.2个碳酸根离子:2CO32﹣

C.氧化铝元素的化合价:D.4个氢原子:2H2

45.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 B.它们表示两种元素

C.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离子D.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47.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闻酒知香”体现了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分子之间有间隙

D.分子可以再分

48.对下列符号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N2两个氮原子

B.2H 两个氢元素

C.2H2O 两个水分子

D.Ca2+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49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下列对化学用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2H—2个氢元素 B.N2—氮气

C.2H2O—2个水分子 D.Mg2+—镁离子

50.右图是硫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硫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硫原子第一电子层有6个电子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硫原子最外层电子的能量低于第二层电子的能量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5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52.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稀盐酸和稀硫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它们溶液中的阳离子都是H+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53.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

54.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55.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阴离子的是()

A. B. C. D.

56.铝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右图为铝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由此不能得到的信息是()

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铝原子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均为13

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

D.在化学变化中每个铝原子可失去3个电子变成A l3+

57.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2H ②2NH3 ③SO2 ④+2CuO ⑤Mg2+ ⑥2OHˉ ⑦H2O

A.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⑤⑥

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

C.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

D.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

58.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某元素的相关信息,从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 .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7

C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 .氮气的化学式为N2

60.某饮料的标签上标有水质成分如下(mg/L ):硒:0.013 锶:0.0596 锌:0.00162 钙:

4.69 钠:18.4。 这里的硒、锶、锌、钙、钠是指( )

A.元素 B 、原子 C 、分子 D 、离子

61.近日据媒体报道,一些制药企业的药用胶囊中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铬”在人体内蓄积具有致癌性并可能诱发基因病变。这里的“铬”是指

A .元素

B .原子

C .离子

D .分子

62.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最容易失去电子的粒子是

63.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 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B .该粒子为阴离子

C .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 .该粒子为Na+

52。下列有关铬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铬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4

B .铬元素的原子序数是52

C .铬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 .铬原子呈电中性

66.甲醛是装修材料中常见的污染物,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 .甲醛是由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

B .甲醛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0 g

C .甲醛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D .甲醛属于有机化合物

67. 图示为A 、B 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

A.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为12

B.A和B分别属于非金属元素和金属元素

C.A的原子和B的原子分别形成简单离子的过程相同

D.A与B可组成化学式为BA2的化合物

68.人们常说菠菜中富含铁质,这里所说的“铁质”应理解为

A.铁元素

B.铁单质

C.铁离子

D.铁原子

69.下列事实与对应的解释相符合的是

A.空气能被压缩——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B.甘蔗甜,苦瓜苦——不同分子性质不同

C.结冰的水不能流动——0℃以下,水分子不再运动

D.50mL水和50mL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70.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含义描述准确的是

A.2O ——“2”表示两个氧分子

B.2NO ——“2”表示两个一氧化氮分子

C.Mg2+——“2”表示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D.H2SO4——“2”表示一个硫酸分子中有两个氢元素

7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由Cl—和Na+构成

B.Cl—的质子数比电子数多1

C.原子都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

D.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73.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电子数为

A.25 B.30 C.55 D.80

74.下图表示治理汽车尾气所涉及反应的微观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N2 B.该反应使有毒气体转化为无毒气体

C.反应物都属于氧化物 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个数都不变

75.在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

7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2H ”表示2个氢原子

B .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C .干冰中的分子间有间隔

D .原子失去电子后变成阴离子

77.人体缺锌会影响生长发育,某补锌保健药剂中的“锌”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79.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若○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甲 乙 丙

A.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都是氧化物

B. 该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 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均没有改变

D. 图中甲、乙、丙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

81.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运动

B .破碎的玻璃无法复原--分子间存在斥力

C .20mL 酒精和20mL 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 ,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D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83.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

A .二氧化碳

B .金刚石

C .氯化钠

D .黄金

84.用打气筒可以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由此可以说明的是

A .分子之间有间隔

B .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C .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

D .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 -)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8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阳离子一定带有正电荷

B .带电荷的原子团一定是酸根

C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粒子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D .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

87.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B .成熟的菠萝蜜会散发出浓浓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水沸腾时能掀起壶盖,说明分子大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D.液化石油气须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89.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所表示的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稳定的是()

90.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 D. 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93.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镁 B氯化钠 C.金刚石 D.二氧化硫

94.下列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原子的是()

A.B.C.D.

95.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六月槐花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汽油挥发──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食物腐烂──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别的物质的分子

D.变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又鼓起来──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9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界的物质都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

B、凡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冰块和水混合得到混合物

D、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是单质

98. XX牌的“高钙奶”中的“钙”是指:

A、原子

B、元素

C、离子

D、单质

99. 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钠原子的是 B

101.拉瓦锡用汞进行实验,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汞的元素符号是()A.Ag B.He C.Hg D.Mg

102.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将l00mL水与l00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精选.

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数学选择题在当今高考试卷中,不但题目多,而且占分比例高。数学选择题具有概括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小巧灵活,且有一定的综合性和深度等特点,考生能否迅速、准确、全面、简捷地解好选择题,成为高考成功的关键。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准确、迅速。准确是解答选择题的先决条件,选择题不设中间分,一步失误,造成错选,全题无分,所以应仔细审题、深入分析、正确推演、谨防疏漏,确保准确;迅速是赢得时间获取高分的必要条件,对于选择题的答题时间,应该控制在不超过40分钟左右,速度越快越好,高考要求每道选择题在1~3分钟内解完,要避免“超时失分”现象的发生。 高考中的数学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解选择题的基本思想是既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但更应看到选择题的特殊性,数学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解答时应该突出一个“选”字,尽量减少书写解题过程,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依据题目的具体特点,灵活、巧妙、快速地选择解法,以便快速智取,这是解选择题的基本策略。 1、直接法:就是从题设条件出发,通过正确的运算、推理或判断,直接得出结论再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选择的一种方法。运用此种方法解题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 例1、某人射击一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0.6,经过3次射击,此人至少有2次击中目标的概率为 ( ) 125 27 . 12536.12554.12581.D C B A 解析:某人每次射中的概率为0.6,3次射击至少射中两次属独立重复实验。 125 27)106(104)106(33 3223= ?+??C C 故选A 。 例2、有三个命题:①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②过平面α的一条斜线l 有且仅有一个平面与α垂直;③异面直线a 、b 不垂直,那么过a 的任一个平面与b 都不垂直。其中正确命题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 D .3 解析:利用立几中有关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对上述三个命题作出判断,易得都是正确的,故选D 。 例3、已知F 1、F 2是椭圆162x +9 2 y =1的两焦点,经点F 2的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 、B ,若|AB|=5,则|AF 1|+|BF 1|等于 ( ) A .11 B .10 C .9 D .16 解析:由椭圆的定义可得|AF 1|+|AF 2|=2a=8,|BF 1|+|BF 2|=2a=8,两式相加后将|AB|=5=|AF 2|+|BF 2|代入,得|AF 1|+|BF 1|=11,故选A 。 例4、已知log (2)a y ax =-在[0,1]上是x 的减函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1) B .(1,2) C .(0,2) D .[2,+∞) 解析:∵a>0,∴y 1=2-ax 是减函数,∵ log (2)a y ax =-在[0,1]上是减函数。 ∴a>1,且2-a>0,∴1tan α>cot α(2 4 π απ < <-),则α∈( ) A .(2π- ,4π-) B .(4π-,0) C .(0,4π) D .(4π,2 π) 解析:因24παπ<<-,取α=-6 π 代入sin α>tan α>cot α,满足条件式,则排除A 、C 、D ,故选B 。 例6、一个等差数列的前n 项和为48,前2n 项和为60,则它的前3n 项和为( ) A .-24 B .84 C .72 D .36 解析:结论中不含n ,故本题结论的正确性与n 取值无关,可对n 取特殊值,如n=1,此时a 1=48,a 2=S 2-S 1=12,a 3=a 1+2d= -24,所以前3n 项和为36,故选D 。 (2)特殊函数 例7、如果奇函数f(x) 是[3,7]上是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那么f(x)在区间[-7,-3]上是( ) A.增函数且最小值为-5 B.减函数且最小值是-5 C.增函数且最大值为-5 D.减函数且最大值是-5

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 (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 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 (二)应试策略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2、认真审题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 (三)应试技巧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例如:北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

关 (四)解题方法介绍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例如:(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答案:D 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环境优美B、交通便利C、知识技术D、市场广阔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A、热带沙漠气

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答题技巧 作为客观性试题,从全国各地考试来看主要是单项选择,它由题干和题肢两部分组成,有三个选项或四个选项。分为简单选择题和组合选择题。在占分比例上达到30%,对于开卷考试下的政治学科来说,是比较好拿分的题项,因此,答好选择题极其重要。那么如何解好选择题呢?(1)认真审题,三思而后行 选择题的题干与选项中常常出现容易忽略或与考生习惯定势相反的内容,让考生因审题失误而痛失分数。 (2)因题而异,选择正确的解法 不同的选择题常常需要不同的解法,应因题而异,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解答选择题的准确性,也可以有较高的解题速度。常用的解题方法有: 1.排谬法:当题干要求正确选项时,排除错误的选肢。 2.排异法: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 3.排倒法:题干与题肢因果关系颠倒的不选。 4.排乱法:题干与题肢外延不符,以部分代整体或以整体代部分。 5.排重法:与题干同语反复的选肢无意义不选。 6.排正法:当题干要求是反向时,正向的不选。 7.排组合不符法:组合选择题中,先找出因各种理由而不符的一个或两个选项,然后把含有这些不符的选项排除。 8.最佳法:当几个题肢都符合题干时,选与题干最密切最符合题意的选项。 9.排二级延伸法:凡题干与题肢要经一个以上中间媒介才能联系上的选项不选。 10.逆向隐性的题目:题中观点错,设问要求选择与题中观点相符的选项,而不是要求指出它错在哪里,这时,正确观点的选项不选。(3)审时度势,择其优而选之 要合理分配选择题的时间,遇到一两题不会做的也不要花大量时间去翻书查找,可做个记号,过一会儿再来收拾它,先朝下面继续做。注意解选择题是不要空题、漏题。即使实在不会也应该猜测一下答案。这猜之中也有方法,一般采取相关、相容和相斥法。看答案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中分析得到正确的结论。看答案之间的相容合理的成分,再找出不相容不合理的成分,从而择其优而选之。 2012德阳中考政治试卷试题及答案 德阳市2012年中考政治试题 第一卷单项选择题 1~3为时政题,省略①②③④

英语选择题答题技巧(英语蒙提技巧)

英语选择题的规律和方法 发现了一些关于选择题的规律 一、找共同点。 比如说有一道题的选项有四个:A.study B.to study C.learning D.to read 可以看出,其中的study有两个;其中的不定式也有两个。所以两个显著特点集于一身的to study的选择可能性就十分的大。 二、找矛盾点(适用于单选)。 比如一道题问: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其中,有两个这样的选项: B.质量相同,体积大的物体密度小。 D.质量相同,体积大的物体密度大。 这就可以看出,一定其中有一个是错误的——唉,你别笑!有很多的题中,都会有矛盾的地方。只要找出矛盾,再蒙的几率就大多了。 三、培养“蒙感” 这个所谓“蒙感”,就是这蒙题的感觉。因为不可能一面卷子上你一道题也不会做(当然也有例外),你也有很大可能有不会做的题。这时,就要看蒙题的感觉了。所有考试的人都知道,选择题中选择B、C选项的占绝大多数。所以遇到不会的题,就往B、C上靠,几率会大一点。 五题中不能都选同一个选项如都选AAAAA,BBBBB CCCCC, DDDDD 一般有三个字母组成如AAACD BCCAA DABCD 一、单选: 1.none no nothing nobody选none,anthing nothing……选nothing 2.非谓语选ed或ing 看主动被动doing前有人称代词宾格,物主代词所有格的对 3冠词选几个选项的交集A、a the B a 不填 C 不填the D a a 就选A如果只有一个空就选a 4时态也先交集原则,然后有过去进行选,没就选一般过去或者have been doing 5动词短语也是交集,还是选不出来就选C 6情态动词选can could。Shall有法律文件的命令威胁警告语气 7虚拟语气过去时间为主had done 或would have done should,would……选should或不填,be done 8名词从句选what 定语从句选where 状语从句when before while然而尽管 9It’s 开头选that 看看It’s,that去掉后剩余部分能否组成一句话,能就对了 10倒装句选部分倒装:主语前有助动词,主语后有真正的动词主语在中间的:did sb do can sb do 11选项有to,to be ,to have 的要选 12动词原形+and/or/otherwise+will do 的要注意尤其是后面那个will do 很重要,选动词原形为主 13时间条件状语从句中主句将来时态,从句现在时态即主将从现 14It,one,the one,that 选it为主that可以指不可数 15So+形容词+a/an+名词such+a/an+形容词+名词 16介词beyond,with 是关键二、完型填空 选最常见的词感情词选文中出现过的动词选最短的。三、阅读理解 三短一长选长三长一短选短一样长选C 一样短选B 有绝对化的不选有废话的选

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文考试由于累积了大量知识,并且某些题还要假设他们观点,使得很多人在选择题上丢分,但是从技巧的角度上说无非就是根据语义做题。抓住其中字、词、句的矛盾点,会不会引发歧义?应用对象是否明确?陈述观点有没有符合原文大意?抓住这几个要点,选择题几乎没有什么难度了,希望大家在平时做题的时候注意从这些角度做些训练,以提高做题速度。 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1、运用心理效应 运用心理效应包括做深呼吸;告诫自己,仔细审题等等。 2、要有扎实的功底 语文考试实际上就是调动自己平时的积累来回答问题的过程,不仅要善于回忆,更需要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少用绝对化的句子。 3、自己做题的方法和题型 如果基础好成绩却没有别人好,可考虑自己做题的方法,这是其一。其二,应研究几份试卷看看有没有哪种题型特别薄弱。找准问题,对症下药。 4、做题的方法 做语文选择题首先要审清题意,其次要方法,比如采用直接法、比较法、排除法、代入法等等答题。要注意相信自己的第一语感,不要轻易改动,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 5、做选择题的办法 做对题的根本因素还是对知识的掌握,但在考试中掌握一

些方法,一些应试技巧,也有助于得分。选择题都有题干,题干当中包含内容和要求。选择题总是有正确选项和迷惑选项这么两种选项。正确选项当然是正确答案,而迷惑选项则是用来迷惑考生的,看考生能不能区别正确选项和迷惑选项。题干的后面,一般有四个选项。如果是单选题,则只选择一个选项作为答案,其余的都是迷惑项;如果是多选题,则要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作为答案。 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 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 “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

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方法 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一、保持高度自信和旺盛斗志。 在保证充足休息的同时,重点背记认为可能会考的内容,也可以模拟中考考卷进行训练,以增强应考自信心。一定要回归考试说明,回归课本要求,回归近几年的中考试题。考试说明是命题专家编的,通过它找到中等、难题的感觉。近期要特别注意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近几年中考的主干知识,在最后阶段还要特别注意数学知识网络的梳理和完善,不要做难题、偏题,要把握正确的初中数学学业要求。同时可以再一次检查还有什么公式、定理、概念没有复习或遗忘了。对中考数学“考什么”、“怎样考”有一个全面了解。 二、有选择地做题,从数学思想上进行总结。 现在,已没有必要拿到题就做,可选择三类题认真做。第一类是初看还没有解题思路的;第二类是最近做错的;最 后一类是以前做得比较慢的。做完后,还要从数学思想方法上进行总结,比如它的解法中用到了初中数学中的哪些数学思想?一道题的解法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往往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指明了方向。通过挖掘数学思想,我们就会形成一类问题的解题理念,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三、充分利用平时坚持使用的“病例卡”。

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会做的题做错的现象,特别是基础题。究其原因,有属于知识方面的,也有属于方法方面的。因此,要加强对以往错题的研究,找错误的原因,对易错的知识点进行列举、易误用的方法进行归纳。同学们可几个人一起互提互问,在争论和研讨中矫正,使犯过的错误不再发生,会做的题目不再做错。比如哪些是会做但做错了,哪些是会做做不到底的,要非常清晰地把原因整理出来。曾经犯错误的地方往往是薄弱的地方,仅有当时的订正是不够的,还要适当地进行强化训练。 四、要训练各种考试能力。 有的学生平时成绩很好,但考试时发挥不出来,这个问题可通过加强训练来解决。用与中考试卷结构相同的试卷进行模拟训练,并对每次训练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既可发现问题、查漏补缺,又可提高适应考试的能力。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有正确的战略战术。上了考场后,在接到考卷和允许答题之间,一般会有几分钟的空档,考生应该很快地把题目浏览一遍,找题目最薄弱的环节下手,寻找突破口。首先是认真审题,要一字一句地“读题”,而不是“看题”,读懂题意后再着手解。其次在解题时思想要高度集中。运算时不妨一边计算一边默读,从草稿纸上抄到试卷时也这样做。 慎做容易题,保证全部对;稳做中档题,一分不浪费;巧做较难题,力争得满分。也就是把该拿下的分数全部拿下来。

(完整版)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解数学选择题的常用方法,主要分直接法和间接法两大类.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但高考的题量较大,如果所有选择题都用直接法解答,不但时间不允许,甚至有些题目根本无法解答,因此,我们还要研究解答选择题的一些技巧.总的来说,选择题属小题,解题的原则是:小题巧解,小题不能大做. 方法一 直接法 直接法就是从题干给出的条件出发,进行演绎推理,直接得出结论.这种策略多用于一些定性的问题,是解选择题最常用的策略.这类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相应的选择. 例1 数列{a n }的前n 项和为S n ,已知a 1 =1 3,且对任意正整数m 、n ,都有a m +n =a m ·a n ,若S n

必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平时练习中应不断提高用直接法解选择题的能力,准确把握题目的特点.用简便的方法巧解选择题,是建立在扎实掌握“三基”的基础上的,否则一味求快则会快中出错. 将函数y =sin 2x (x ∈R )的图象分别向左平移 m (m >0)个单位、向右平移n (n >0)个单位所得到的图象都与函数y =sin(2x +π 3)(x ∈R )的图象重 合,则|m -n |的最小值为( ) A.π6 B.5π6 C.π 3 D.2π 3 解析 函数y =sin 2x (x ∈R )的图象向左平移m (m >0)个单位可得y =sin 2(x +m )=sin(2x +2m )的图象,向右平移n (n >0)个单位可得y =sin 2(x -n )=sin(2x -2n )的图象.若两图象都与函数 y =sin(2x +π 3)(x ∈R )的图象重合,则??? 2m =π 3+2k 1π, 2n =-π 3 +2k 2 π,(k 1 ,k 2 ∈Z )即??? m =π 6+k 1 π, n =-π 6+k 2 π. (k 1, k 2∈Z )所以|m -n |=|π3+(k 1-k 2)π|(k 1,k 2∈Z ),当k 1=k 2时,|m -n |min =π 3 .故选C . 方法二 特例法 特例检验(也称特例法或特殊值法)是用特殊值(或特殊图形、特殊位置)代替题设普遍条件,得出特殊结论,再对各个选项进行检验,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常用的特例有特殊数值、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特殊图形、特殊角、特殊位置等. 特例检验是解答选择题的最佳方法之一,适用于解答“对某一集合的所有元素、某种关系恒成立”,这样以全称判断形式出现的题目,其原理是“结论若在某种特殊情况下不真,则它在一般情况下也不真”,利用“小题小做”或“小题巧做”的解题策略.

物理选择题十大答题技巧

物理选择题十大答题技巧。 方法1:直接判断法 根据所学的概念、规律等直接判断,得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推理的常识性试题,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 方法2:特殊赋值法 试题选项有不同的计算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判断。有些试题如果考生采用全程计算的方法会发现计算过程烦琐,甚至有些试题超出运算能力所及的范围,这时可采用特殊值代入的方法进行判断。 方法3:特例反驳法 特例反驳法是在解选择题时,当碰到一些似是而非并且迷惑性极强的选项时,直接运用教材中有关概念往往难以辨清是非,而借助已掌握的一些特例或列举反面特例进行反驳,逐一消除干扰项,从而快速获取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方法4:选项分组法 有一类选择题,可以通过合理想象,巧妙分组进行解答。这类选择题的题干中有“分别”“依次”等强调顺序的词语出现。先找出最有把握判断的叙述项,并把它们的位置固定,再与供选项进行比较,最后得出答案。这种解法既可避免多选、漏选,又能提高答题速度。 方法5:巧用推论法 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推论,这些推论在计算题中一般不可直接应用,但运用其解答选择题时优势就显而易见了,可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 方法6:筛选法 筛选法是根据已经掌握的概念、原理、规律,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通过寻找不合理因素(不正确的选项),将其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 方法7:比较分析法 如果涉及一个图像,可以对图像从上到下、从外到内仔细观察。如果涉及几个图像,可以分别比较不同条件下的相似处和相同条件下的不同处。比较分析法是确定事物之间同异关系的一种思维过程和方法。 方法8:等效思维法 等效思维法就是要在保持效果或关系不变的前提下,对复杂的研究对象、背景条件、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分解、重组、变换或替代,使它们转换为我们所熟知的、更简单的理想化模型,从而达到简化问题的目的。 方法9:信息特征法 信息特征法是根据试题提供的各种信息特征(如结构特征、位置特征、性质特征、组成特征、现象特征、数值特征等),进行大跨度、粗线条的分析,推理或联想的一种方法,可以做到去表象、抓实质,融会贯通,快速求解。 方法10:计算推理法

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选择题毕竟还是有缺点的。其一就是选择题可能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若答题者未能如出题者所预计般阐释题目,答题者选择的答案理论上无错,但因为未能答中出题者的答案而未能得分。当答题者答不出题目时,他们会尝试去猜选项而不是认真思考选出正确的答案,这种情况称为“多项猜测”(multiple guess)。相反,自由回答(free response)的题目(包括简答题、问答题和应用题等)就会使答题者建立自己的观点,从而取分。 1、加强识记与积累,做到准确无误,一锤定音 常用汉字(词)的音形义,常用词语(成语)的意思,词性,感情色彩(褒贬),用法,常见病句的类型,讲读课文的内容,主体与主要写作特色,文言文的考点等等,这些知识点在复习迎考阶段要下功夫准确记诵,牢固掌握,千万不能张冠李戴,似是而非。 2 、克服思维定势,提防命题陷阱,排除干扰 命题老师可能会在同学们平时很熟悉的题目上作文章,以此来考查对知识点的灵活掌握能力。这类选择题往往乍一看似曾相识甚至答案都是固定的,但正因为如此,就更容易上当。 3、关注"正确"与"最适合"认真比较,深思熟虑 有的语文选择题异于数理化选项的"绝对正确","非常精确",特别表现在语言运用(病句,排序,选词)上。这一类题目往往强调在都"不错"情况下的一个"最适合"或都"不对"条件下的一个"相对正确"。因此同学们在审题时,对于选项的陈述切莫以主观喜好,习惯思维去评价,而要整体考虑,认真权衡。 4、大胆猜测,果断取舍,切莫"留白" 还有一种就是某一选项(或某两选项)是自己复习的盲点,选择时左右为难,碰到这种情况,可以大胆地利用既得信息或掌握的知识点,尽可能对四个选项进行取舍;实在无法判断时哪怕猜一猜也切莫不选,因为毕竟还有1/4的机会。 中考语文选择题答题技巧 1、读音识字 主要考查汉字字形,读音的识记和辨别。这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传统项目。运用选择题型,考查的覆盖面比较大,有利于引导教师和学生平时重视写字和读音的积累训练。对于读音,主要是一些容易读错的多音字,形似字和形声字的辨析,对于字形,主要是容易写错的同音字,形似字和形声字,一般在每个错项中各安排了1--2个字音或字形的错误点,从而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可以让绝大多数考生认真审题之后就可轻松得分。对于这一类题目的复习,除了重点掌握好教材中所涉及的常用字的音,形,义外,平时要掌握多音字的不同读音,形声字声旁与形旁的一般规律,让学生学会利用字义,词性等知识来区别,并做好归纳整理,专门识记。 2、词语运用 主要考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熟语),这样的题目,既可检测学生平日词语的积累水平,又可检测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具体的题目是结合语境选词或理解词语在句子中使用的情况。对于这一类题目,复习时要注意认真积累课本中"读一读,写一写"所提供的词语,了解这些词的基本意义,使用范围,注意词语的搭配,语体色彩及感情色彩等,特别是一些同义词和成语,平时加强训练,注意学以致用,不能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3、病句辨识 用选择题来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识,是当前各地常见的形式之一,这种题难度小,考查容量大。病句的类型不超过《考试说明》中"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和逻辑"等长见的语病。句子多以单句为主。复习时应通过专项训练,培养语感,归纳熟悉各种病句类型,形成经验,以便轻松应对。 4、对联或其他文化类题型 近几年泰安市的中考也曾考到这种题型,且都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这样的试题能很好

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

怎样做好选择题?提高选择的正确率?是很多同学关心的问题。选择题在高考政治总分中占据半壁江山,可以说成绩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选择题的答题情况,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一下,如何做好政治选择题。 一、选择题的基本情况 1.目的:选择题是高考的主要题型之一,目的是检验同学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辨别分析能力。 2.组成成分及特点: (1)组成成分 从形式上看有两部分构成:题干和题肢。题干即选择题的主体内容,包含除选项以外的所有部分,有内容和要求两种成分;题肢是指选择题的选项部分,题肢有四种情况:本身错误不合题意;本身正确符合题意;本身正确不符合题意;本身错误符合题意。 从内容上看有三部分构成:立意、情景、问题设置。 (2)特点 从高考选择题的答题指导语看“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指导语中“只有一项”表明是单项选择,“最符合题目要求”表明是最佳选择。 题干在情境设计和设问上多种多样,题肢往往似是而非,迷惑性强,稍一疏忽,就会选错。 3.类型 常见的有:因果关系型,比较异同型,评价分析型,事例材料型,漫画材料型,图表材料型,古文诗词型等。 二、解题的基本要求 1.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是做好选择题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平时的复习中必须力求全面、准确地掌握《考试说明》中规定的知识要点。 2.仔细阅读与分析题干,明确题干的要求和规定是进行选择的出发点。因此,在平时的训练中必须养成认真分析题干的习惯,反复阅读题干材料,吃透题干精神。 3.坚持“以干求肢”的解题原则。即以题干的规定性为准绳,逐一分析题肢,选出最能与之“挂钩”的选项,排除与题干的规定性相悖的、脱钩的错误选项或同义反复的选项,才能做到准确无误的选择。 对于选择题,一般说来我们应当先审题干,后审题肢。在审完题干材料后,不宜立刻审题肢,否则,题肢中的选项会对我们分析题干产生干扰。使人们难以迅速作出准确的判断(这一点在哲学常识选择题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在审完题干后能根据题干先作出自己的大致设想(即设想正确的选项应该是什么),然后把自己的设想和题肢进行比较,找出二者的重合之处,选择的准确率就可相对提高了。有些同学在看完题干材料后立刻转入对题肢的分析,常常感觉不少题肢似乎都可以选,这其中很大程度上是题肢干扰的结果。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当对题干的含义一时难以准确把握时,可以通过先分析选项来进行排除,特别是一道题中表述错误的选项较多时。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排除后,往往正确答案就出来了。 三、解题的基本思路 解答政治选择题应遵循“先审题干、后审题肢。肢干相连、以干求肢”的原则。所谓审题,就是透彻地理解、弄懂题目的含义,找出题目的意向性的过程。这是解题的前提条件,它包括审题干和审题肢两个方面的内容。要做到“三审”。 1.审题干(即审查题干,确定题干的规定性) 读懂题干。这是前提,也是常识,但有的同学最容易忽略这一步。通常表现在对题干粗略一看,还一知半解时,就开始看题肢,一旦对选项拿不准时,再回头看题干。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造成越分析越糊涂。

高考英语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高考英语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高考英语选择题秒杀法 英语选择题秒杀法一、找共同点。 比如说有一道题的选项有四个:A.study B.to study C.learning D.to read 可以看出,其中的study有两个;其中的不定式也有两个。所以两个显著特点集于一身的to study的选择可能性就十分的大。 英语选择题秒杀法二、找矛盾点 比如一道题问: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其中,有两个这样的选项: B.质量相同,体积大的物体密度小。 D.质量相同,体积大的物体密度大。 英语选择题秒杀法三、培养“蒙感” 这个所谓“蒙感”,就是这蒙题的感觉。因为不可能一面卷子上你一道题也不会做(当然也有例外),你也有很大可能有不会做的题。这时,就要看蒙题的感觉了。所有考试的人都知道,选择题中选择B、C选项的占绝大多数。所以遇到不会的题,就往B、C上靠,几率会大一点。

五题中不能都选同一个选项如都选 AAAAA,BBBBB CCCCC, DDDDD 一般有三个字母组成如 AAACD BCCAA DABCD 英语选择题秒杀法四、单选绝技 1.none no nothing nobody选none anthing nothing……选nothing 2.非谓语选ed或ing; 看主动被动 doing前有人称代词宾格,物主代词所有格的对 3冠词选几个选项的交集 A、a the B a 不填 C 不填 the; D a a 就选A 如果只有一个空就选a 4时态也先交集原则,然后有过去进行选,没就选一般过去或者have been doing 5动词短语也是交集,还是选不出来就选C 6情态动词选can could。 Shall有法律文件的命令威胁警告语气 7虚拟语气过去时间为主 had done 或 would have done should,would……选should或不填,be done 8名词从句选what 定语从句选where 状语从句 when before while然而尽管

中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非常经典]

中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 在中考中,选择题也占有一定的比例。为了又快又准确地找到解题的答案,我们共同探讨选择题的结构及解答方法和技巧。 1.标准化试题的漏洞 除了用了知识点之外,用选择题本身固有漏洞做题。大家记住一点,所有选择题,题目或者答案必然存在做题暗示点。因为首先我们必须得承认,这题能做,只要题能做,必须要有暗示。 1)有选项。利用选项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判断答案是选或不选。如两个选项意思完全相反,则必有正确答案。 2)答案只有一个。大家都有这个经验,当时不明白什么道理,但是看到答案就能明白。由此选项将产生暗示 3)题目暗示。选择题的题目必须得说清楚。大家在审题过程中,是必须要用到有效的讯息的,题目本身就给出了暗示。 4)利用干扰选项做题。选择题除了正确答案外,其他的都是干扰选项,除非是乱出的选项,否则都是可以利用选项的干扰性做题。一般出题者不会随意出个选项,总是和正确答案有点关系,或者是可能出错的结果,我们就可以借助这个命题过程得出正确的结论。 5)选择题只管结果,不管中间过程,因此在解题过程中可以大胆的简化中间过程。 6)选择题必须考察课本知识,做题过程中,可以判断和课本哪个知识相关?那个选项与这个知识点无关的可立即排除。因此联系课本知识点做题。 7)选择题必须保证考生在有限时间内可以做出来的,因此当大家花很多时间想不对的时候,说明思路错了。选择题必须是由一个简单的思路构成的。 专题精讲: 选择题是中考试题中必有的固定题型,它具有考查面宽、解法灵活、评分客观等特点.选择题一般由题干(题没)和选择支(选项)组成.如果题干不是完全陈述句,那么题干加上正确的选择支,就构成了一个真命题;而题干加上错误的选择支,构成的是假命题,错误的选择支也叫干扰支,解选择题的过程就是通过分析、判断、推理用除干扰支,得出正确选项的过程. 选择题的解法一般有七种: 1.直接求解对照法:直接根据选择题的题设,通过计算、推理、判断得出正确选项. 2.排除法:有些选择题可以根据题设条件和有关知识,从4个答案中,排除3个答案,根据答案的唯一性,从而确定正确的答案,这种方法也称为剔除法或淘汰法或筛选法. 3.特殊值法:根据命题条件.’选择题中所研究的量可以在某个范围内任意取值,这时可以取满足条件的一个或若干特殊值代人进行检验,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4.作图法:有的选择题可通过命题条件的函数关系或几何意义,作出函数的图象或几何图形,借助于图象或图形的直观性从中找出正确答案.这种应用“数形结合”来解数学选择题的方法,我们称之为“作图法”.5.验证法:直接将各选择支中的结论代人题设条件进行检验,从而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6.定义法:运用相关的定义、概念、定理、公理等内容,作出正确选择的一种方法. 7.综合法:为了对选择题迅速、正确地作出判断,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前面介绍的几种方法.解选择题的原则是既要注意题目特点,充分应用供选择的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又要有效地排除错误答案可能造成的于抗,须注意以下几点:(1)要认真审题;(2)要大胆猜想;(3)要小心验证;(4)先易后难,先简后

高考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集锦

化学选择题解题技巧集锦 本资料对高考化学选择题的一些最常见的题型的基本技巧作了个简单总结,而化学键和晶体结构,化学实验操作,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提纯,以及其它杂题一般更偏向于对概念的记忆,这里就不再总结了。 还是要特别强调:理综考试中拿下选择题也就拿下了一半的胜利,六分一道的选择题是绝对不能随意对待的! 1.离子共存 (1)Fe2+、S2-、I-、SO32-与H+和NO3-不共存 (2)HCO3-、HS-、HPO42-、H2PO4-等弱酸的酸式盐离子在酸碱性情况下都不大量存在。HCO3-不能存在、水电离出的c(H+)或c(OH-)小于10-7 mol/L、与铝片反应放出气体都表示溶液可能未酸性也可能为碱性。 (3)强酸性条件下弱酸的酸根如CH3COO-、HCOO-、C2O42-、F-、ClO-、CN-、CO32-、SO32-、PO43-、S2-、S2O32-等均不能大量存在。 (4)Ag+只能与NO3-、F-共存,CO32-、SiO32-、PO43-、SO32-、S2-只能与K+、Na+、NH4+共存 2. 离子方程式书写 判断的注意事项:(1)生成物之间是否还能继续发生反应,如HClO 能氧化CaSO3。 (2)反应物的用量问题,如NaHCO3+Ca(OH)2、Ca(HCO3)2+NaOH、

NaHSO4+Ba(OH)2、 KAl(SO4)2+Ba(OH)2的反应物用量不同时的不同方程式(NaHCO3+Ca(OH)2的反应可以简记为“小苏打多则水多”,即NaHCO3过量时生成的H2O更多),以及溶液滴加、气体通入时的过量问题(如过量CO2通入溶液会溶解碳酸盐沉淀)。 (3)氧化还原反应的先后顺序,如Cl2与FeI2、FeBr2的反应。(4)反应的本质是否有误,如电荷不平、该拆者不拆、不拆者拆开、反应本身无法发生(如常温下Fe、Al不与浓硝酸反应)。 3. 元素周期律 (1)解题时可以用实际情况去代替题中的字母,如An+可以直接用Na+代替,AB2可以用CO2、NO2、MgCl2等代替,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快速判断。 (2)多借助实际的例子,如HF很稳定(氢化物稳定性),HClO4是最强的酸(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F的原子半径最小(原子半径),卤素单质常温下的状态由气体(F2、Cl2)到液体(Br2)再到固体(I2)及N、O、F易形成氢键(沸点)。 (3)明确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和它们与元素性质的关系,一般阴离子的半径比阳离子大,同种元素的离子的电荷越多半径越小(半径Fe2+>Fe3+),金属晶体与原子晶体中原子半径越大的熔点越低。 4.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1)熟记一些常用的氧化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转化情况和它们被

高考数学选择题答题技巧

高考数学选择题技巧方法 例1【2012辽宁L6】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48+=16a a ,则该数列前11项和11=S ( ) A .58 B .88 C .143 D .176 【常规解法】481111111()11()1116 88222 a a a a S ++?==== 【秒杀技巧】采用特值法取48=8a a =则{}n a 为公差为0每一项都等于8的常数列则11=118=88S ? 例2【2009辽宁L6】设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为n S 若 63S S =3则6 9S S = ( ) A. 2 B. 73 C.8 3 D.3 【常规解法】由等比数列性质可知n S ,2n n S S -,32n n S S -为等比数列,设3S k =,则由 6 3 3S S = 可得63S k =然后根据等比数列性质进行求解。 一、技巧方法 [1] 小题不能大做 [2] 不要不管选项 [3] 能定性分析就不要定量计算 [4] 能特值法就不要常规计算 [5] 能间接解就不要直接解 [6] 能排除的先排除缩小选择范围 [7] 分析计算一半后直接选选项 [8] 三个相似选相似 [答题口诀] [1.特值法] 通过取特值的方式提高解题速度,题中的一般情况必须满足我们取值的特殊情况,因而我们根据题意选取适当的特值帮助我们排除错误答案,选取正确选项。 [方法思想]

【秒杀技巧】采用特值法令31S =则63S =根据n S , 2n n S S -,32n n S S -为等比数列得97S = 所以 9673 S S = 例3【2012辽宁L7】 已知()sin -cos 0,αααπ∈,则tan α=( ) A .1-B .2- C .2 D .1 【常规解法】 对等式sin cos αα-= 左右平方得12sin cos 2αα-=,则2sin cos 1αα=- 又因为22sin cos 1αα+=,所以22 2sin cos 1sin cos αααα =-+分式中分子分母同时除2 cos α 得到22tan 1tan 1 α α=-+然后解方程得tan 1α=- 【秒杀技巧】 因为sin cos 1αα-=>则sin 0,cos 0αα><则tan 0α<选项C 、D 错误, 又因为sin cos αα-= 则sin ,cos αα 的值必然和有关,由此分析猜测可 取sin 22 αα==- ,此时满足题中已知条件,所以sin tan 1cos ααα==- 例1【2009辽宁L7】曲线2 x y x =-在点(1,1)-处的切线方程为 ( ) A .2y x =- B .32y x =-+ C .23y x =- D .21y x =-+ 【常规解法】要求切线方程先求切线斜率k ,则要对函数求导2 2 ()'(2) f x x -= -,则'(1)2k f ==- [2.估算法]

1、超详细的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汇总

考研名师教你正确的政治选择题刷题姿势 超详细的政治选择题解题技巧汇总 政治是所有科目里,最容易得高分的一门,但如何才能得高分?考研政治主要分为选择和分析题,分析题主要靠预测和背诵,那要如何保证选择题拿高分呢? 一、考研政治选择题题型介绍 考研政治选择题的题号和知识点本身相对应: ①单选题的1-4题和多选题第17-21题为马原; ②单选题5-8题和多选题22-26题为毛中特; ③单选题9-10题和多选题27-30位史纲; ④单选题11-14题和多选题第31题为思修与法基; ⑤单选题15-16题和多选题32-33题为当代与形策; 二、选择题的重要性 选择题又称为客观题,能够真实的体现个人水平。 单选题至少要答对12道,多选题至少要答对9道,目标分数为30分。 主观题考察较多为语句中是否有关键性必备得分语句,得分与否无法掌控。 所以十一月份之前需要着重练习选择题,选择题是复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 三、题型分布 1、送分题:正确率高达70%以上,占试卷比重为19%; 例如:【2016.10】1843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他在书中写道:"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所说的夷之"长技"主要是指西方的() A、民主和政治制度 B、教育和人才培养 C、军事和科学技术 D、宗教和思想文化 【正确答案】:C 2、较容易题:正确率为50%到70%,占试卷比重为64%; 3、较难题:正确率为30%到50%,占试卷比重为12%;

4、难题:正确率小于30%,占试卷比重为5%; 例如: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冷战的结束,分割的世界经济体系也随之被打破,技术,资本、商品等真正实现了全球范围的流动,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互合作、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世界进入到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新时代。促使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因素有() A、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B、出现了适宜于全球化的企业组织形式 C、企业不断进行的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D、各国经济体制变革供给出的有利制度条件 【正确答案】:ABD 【分析】70.6%选择了ABCD,C选项是为错误选项。 四、解题技巧 不懂技巧,狂刷题,就是浪费时间!赶快记下这些独家解题技巧,高效刷题! 1、学会审题:在阅读题干的时候,对题干加以分类,提升解题的针对性、正确性。 例如:同样考察“名人名言”但,类型却不尽相同,具体分为: (1)名言无用题 例如:“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正确答案】B 【分析】题干要点为动和静的辩证关系,前面名句不影响结果,选项B为正确选项。 (2)名言有用题:需要加以揣摩的名人名言,名人为重要领导人或思想家。 例如: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 A、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 B、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 C、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 D、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 【正确答案】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