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组织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

如何组织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

如何组织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
如何组织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

如何组织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教过低年级数学的老师都知道,低年级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可是,如何组织教学,却成了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尤其是一年级,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上课随意说话。他们常常无视课堂纪律的存在,一会儿弄橡皮,一会儿玩铅笔,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成为他们手中的玩具。组织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天职,只有组织好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组织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我暑假培训所学到的和自己几年来的几点做法跟大家交流交流。

一、要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自制力。刚接触新班级的

数学课,不要急着上数学,首先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因为课堂

教学常规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比

如上课教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再发言;学生不准擅

自离位,更不准说笑打逗等。也可以让学生跟老师学一些维持课堂纪

律的口令,这些课堂常规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抓好课堂教学的各个过程。

1.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中来。小学低年级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上课时很多时候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或者

上课注意力只能集中很短的时间,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但是有

一点他们永远不会厌烦,那就是故事,因此,教师要灵活组织课堂,

在各个教学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课堂导入时用故事、谜语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新授或练习采用游戏、演示、表演等激发学生兴趣。(1)新授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对一些新出现的数学用语,一些句子学生还不能理解,教师得耐心地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世界,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慢慢讲授,并让他们慢慢跟着说,跟着理解。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一次学习加减法时,一定要注意手势和动态的表演,让学生说一说,反复地说,感受合起来和去掉,真正理解加减法的含义。(2)在新授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如让学生上台表演,板演,跟老师一起演示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3)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学习中,有些题目,呈现不同思维水平的解决办法,我们允许学生多种方法,但要慢慢引向优化、简单的方法。比如一年级加法凑十法,允许学生探究几种计算方法,但最后还是慢慢引导他们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这个更优化的方法。同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这节课的数学知识、信息,不能一直随着学生游离在数学本质之外的一些想象。

三、让竞争策略贯穿于课堂中。采用竞争策略的最大优点在于它

对小学生学习有着强烈的激励作用。课堂中进行数学竞赛,鼓励相互竞争,能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发展。在课堂中开展纪律竞赛,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保证课堂教学有效进行。在教学中多开展学习比赛,如男女同学之间比赛、小组之间比赛、师生之间比赛。这样的比赛既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四、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操作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活跃的思维品质。

美国华盛顿国立图书馆的墙壁上写有三句话:“我听见了,但可能忘掉;我看见了,就可能记住;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可见动手操作是多么重要。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无论是教学加减法、图形、还是数数,多用教具学具动手操作,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感悟、理解、解决,从而把枯燥的讲授过程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有一点要注意,第一次让学生使用学具操作的时候,要多花时间训练,学会听老师口令,学具怎么拿?什么时候操作?怎么放?什么时候放下?放好了没有老师的命令不能再拿。训练几次以后他们就能养成良好的习惯了。不然学生们会一直拿着学具玩个不停,结果什么也没到。

五、适当的奖励和表扬是上好小学数学课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教师要积极寻找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且及时给予鼓励与表扬,使其不断增强积极向上的信心和勇气。对于孩子们在课堂上良好的表现,要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和适当的表扬,这样别的同学也会以此为榜样,个个都表现得很好。只

有这样不断的鼓励和表扬,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才会更高,创新能力才会不断提升。

六、应注意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

在教学中加强说的训练,培养说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学习信息的反馈,能使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便于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班级里,总有那么一些胆大敢说的孩子,也不乏胆小怕言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有敢说的勇气。针对实际,以敢说者带动、激励怕言者。教学中,对于那些爱探索、肯带头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表扬,对于那些不善于发言,怕发言的学生给予期待的眼神,鼓励的目光,并加以适当的点拔、适时的表扬和鼓励。

总之,课堂教学组织是一门艺术,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采用多种形式,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实践活动中,让学生能感受到数学的好玩,让每个孩子都能充满自信的学习数学。

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

课堂教学的组织技巧 一、课堂教学组织技巧的重要性 课堂是老师“导”“激”“点”“拨”“讲”体现魅力,展示才华的大舞台;是学生“奇”“求”“学”“探”“究”获取知识,形成能力 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组织技巧的灵活运用,不仅是教师职能素质的集中体现,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保证。教师必须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组织,只有组织和调控好课堂秩序,才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从而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反之课堂秩序混乱,则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注意力分散,被动听课影响听课效率,达不到教学效果! 当今有相当一部分中、小学,缺少传统家教基础,缺少传统的文明礼貌、勤学好问、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这给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带来了困难,给课堂教学组织技巧的实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作为一名教师,只有重视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组织技巧的灵活运用,才能与时俱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堂教学组织技巧的运用 1.上好起始课、留个好印象。万事开头难,开了好头万事不为难。课堂教学也不例外,只要开好了头,就站稳了阵脚,赢得了主动,有利于今后教学工作的正常有序推进。那么如何上好起始课,给学生留下好印象,给自己开个好兆头呢?

(1)树个好形象。面对新学期、新课堂,首先要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外在形象。通过形象感染学生,为学生示范榜样。应做到:服装整洁,发型大方,步履稳健,语言洪亮,神采奕奕,激情四射,活跃课堂。 (2)作个好铺垫。不管什么科目,不急于教新课,而应把该门课程的科目特点、课程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作一个高屋建瓴的介绍。通过介绍,擦亮学生的眼睛,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情绪,端正学生的认识,树立学好该科目的信心。 (3)立个好章法。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明了情明了理,应该就课堂纪律、学习要求等立规矩、定章法。比如:课前的准备要求,听课的纪律要求,课后的复习要求,知错改错要求等。这样可以纯洁课风、强化学风。“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混乱的课堂秩序不仅无法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同时也会让学生养成散漫懒惰的思维和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必须要“抓住管理的缰绳”,严格要求,严肃对待。但是在管理过程中也不能一味的批评,也要注意将严格要求与体贴爱护结合起来,给予学生以一定的尊重信任,鼓励和表扬! 2.上好常规课,求得好效果 (1)师生状态都要好,课堂和谐最重要。作为老师,自己要有强烈的上课欲望、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充分的课时准备。若不具备这些,宁可不上新课。对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调整学生的情绪,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教学回归到一个有利、和谐的氛围中。比如通过笑话、歌声、故事、闭目深呼吸、正面言词说教、侧面事例启发等手段来调整课堂气氛,最终形成一个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谐的课堂氛围。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习 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难点是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的实验教材,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的实验课本,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思考方式。 教材重、难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二、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

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了解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学措施 1、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认真研究教材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要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有效性,始终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在小学数学课改实施过程中,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填鸭式”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教学气氛活跃。然而,我们不难看出,华丽的“外衣”、热闹的“学习活动”掩饰不了形似神离的痕迹,放任而浮躁,也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创造宽松、和谐且便于学生思考、乐于探究的优质课堂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更是关键。怎样才能实现课堂的高效呢? 一、准确解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十分紧密。教师解读教材要做到“瞻前顾后”,既要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也应关注相关知识的后续学习任务及要求。同时,解读教材要做到“入木三分”,如果没有对教材的深入解读,也就不可能有对教材的正确解读、准确把握,留下的只是对教材的“背离”和“误读”。因此,唯有以审慎的态度解读教材,并从教材“出发”,对其进行合理的加工、重组、改造,才能真正做到超越教材,实现科学、有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课堂教学更有效率。比如,教学三年级初步认识平均数“比一比”时,学生在操作中通过“移多补少”理解平均数的统计意义后,依托“平均分”的基础,借鉴“移多补少”法求平均数的经验,学生不难想到用“先合后分”的方法来直接求平均数。接着拓展情景,深化对平均数本质的理解,设计以下教学环节,结合统计图观察,虚线表示的平均数6和最多的比怎样?和最少的比呢?使学生明白平均数一定会在最多与最少之间,接着让学生观察:比平均数6个多的有谁?比平均数6少的有谁?从中你有什么发现?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多的和与少的和肯定一样多,要不就拉不平。紧接着,教师抛出问题,如果佳佳投中的不是9个,而是5个,那平均数会怎样?如果佳佳投中的比9个还要多,是13个,那平均数又是多少呢?这样三次拓展情景,使学生对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介于原始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数据中每一个数与平均数之差的总和为0及平均数易受一组数据中每个数据的影响等特性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帮助学生从不同侧面丰富了这一统计量意义的构建,深化了学生对平均数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对学生而言,通过这三个环节的教学,平均数的概念变得丰富、饱满而灵动。当然,创造性使用教材要建立在对教材的整体知识体系的把握上,并充分了解学生,理解新课程的理念。只有恰当地、科学地、灵活地处理教材,真正地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设计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无法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学情境对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促使其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况,更重要的是要在情境中产生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情节与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联想与识别,在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教师应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涉境体味,使学生乐此不疲地致力于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课程的实施,犹如一股春风迎面扑来,让人为之一振,它带给我们全新的教学理念和当前教改精神。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探索和困惑。目前我县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是好几年了,在"走进课堂月"活动和平时的下乡听课活动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课程实践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 一、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情境创设不当,缺少针对性 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数学素材,创设一个适合教学和儿童发展需要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的课都是从生活中或创设情景引入,其中有很多精彩的案例,但有些也有牵强之感。听课中发现,部分教师过于注重教学的情境化,为了创设情境可谓是“冥思苦想”。好像数学课脱离了情境,就脱离了儿童的生活,就不是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课。事实说明,有些教师辛辛苦苦创设的情境,由于诸多原因,情境创设往往“变味”、“走调”,缺少针对性,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课例:一位教师教学《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片段。上课伊始播放了一段动画片:一只美丽的蝴蝶飞过草地,飞过花丛,又飞过一片树林,和树叶有一段对话,最后树叶对蝴蝶说:“其实呀,在图形的王国里,我们是一家呀!""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学生想不出来为什么树叶和蝴蝶是一家,课堂一片寂静。明明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呀!教师只好不停地引导:“你们看,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几经周折,终于引出了课题。至此,十几分钟过去了。 问题二:合作形式滥用,缺少实质性。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需要,一种发自内心的合作欲望,是确实有合作必要的选择,而不是教师认为什么时候合作就什么时候合作。在听课过程中,我们发现几乎每一节观摩课上都有小组合作这一环节,少则一两次,多则三、四次。一至六年级都在用。有的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有的学生还不知道干什么,因此看似“热热闹闹”,但结果却是“蜻蜓点水”;有的课合作次数过多,反而削弱了师生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使教学目标无法在40分钟内完成;有的合作学习,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的活动,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 课例:两个教师在执教《数据的整理与统计》这课时,在让学生统计一分钟内十字路口通过的小轿车、客车、卡车、摩托车的数量这一环节上,第一个教师,出示学习内容后,马上根据自己对所教内容的理解和需要,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分工合作来统计,整个教学过程很顺利。第二个教师,出示学习内容,让学生各自选择方法统计,由于时间短、车辆多、速度快,每个学生都无法统计出来,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想办法进行统计,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恍然大悟,自己进行分组和分工统计出准确的结果,合作成功的喜悦洋溢在小朋友的脸上。 同样是统计一分钟内某十字路口通过小轿车、客车、卡车、摩托车的数量这一环节,都使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一个是“强迫”进行的,一个则是基于学生迫切需要而展开的。总之,不少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组织形式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 问题三:教学方式呆板,缺少启发性 有的数学课堂教学把传统的"满堂灌"变成"满堂问"。“知不知”、“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好不好”、“还有吗?”……之类的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 兴趣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如何激发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一年级的课我想是我们许多老师很头痛的一件事,由于年龄比较小,好动是他们的天性。课刚上了一会儿,不是他动,就是你动,压得这边,又冒出那边,总是在眼前晃来晃去;注意力不集中,上课容易走神,又是他们一个很明显的特征。想让一年级的学生们上好一节课,享受快乐的数学课堂,可真不容易。为了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在游戏活动中,轻松自如的学习。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国内外的实践也证明,科学的采用游戏教学将大有稗益。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教《6和7的认识》在巩固6和7的组成时。利用出手指的游戏。说6的组成,我说:“我出1”。生说:“我出5”。然后一起说:“1和5组成6。”一边伸指头,一边说数。这样孩子兴趣很高。又如,我在教学《数字5的读写》时,授课前,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名学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其他学生们唱歌,歌声停下来后,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多得。

二、学生动脑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我认为数学课堂决不能停留在只动脑而不动手、教师讲授学生听的基础上,所以我非常注重让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动手实践。比如我在教学《认识立体图形》这节课时,课堂开始,我便让学生用自己带来的立体图形来堆积木,引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让学生摸一摸这些立体图形上的一个面,并想办法把这个面画下来,最后用老师为他们准备的图形做拼贴画,通过让学生具体实践,动手操作,能不断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又如我教《认识左右》时,我带领学生做说反话游戏、木头人游戏、握手表演等等,学生兴致高涨,达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把故事带进数学课堂。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特别爱听故事。根据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在教学"10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马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马庆祝生日。去森林要坐公共汽车,他们一大早就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25,小山羊的座位号是28.过了一会儿,大象司机开着中巴车来了。大象司机想考一考小牛和小山羊,给他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两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不知道怎么办。他们想回去问问小狗,可时间又来不及了。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两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生活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户孔完全小学 姚丽新

20XX年9月1日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年级有学生 22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准备课;2、位置;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4.认识图形(一);5.6--10各数的认识和加减;6.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7.认识钟表;8.20以内

的进位加法;9.总复习 2、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本文由方案范文库为您搜集.整理,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方案范-文库_为您搜集整理学习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游戏教学

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游戏教学 水塘小学徐仁华 游戏是儿童酷爱的一种活动。游戏教学一般是指寓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让儿童在玩中学,在学中获得知识。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十分抽象的科学.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特别是农村的小学生,学期接触的东西又少,刚刚入学,爱说好动,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采取什么方法才能够让孩子们一上课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呢?成功的游戏教学,不仅能调节学生的精神,而且能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学生在紧张的脑力劳动之后,通过轻松愉快的游戏巩固已获得的知识,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游戏,学习新的知识,促进知识的迁移。游戏教学还能引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而这种兴趣又将转化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 一、小学数学游戏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从他的“活动理论”出发,为游戏教学奠定了哲学基础,杜威提倡的活动课程非常重视儿童的游戏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他强调儿童“从做中学,从经验中学”,让学生在主动作业中学习知识.。主动作业包括游戏、竞技、建造等方式,这些都是使儿童有机会从事各种调动他们自然冲动的活动,最适合于表现儿童各种天然的倾向,最

容易成为儿童所喜欢的事情。游戏教学法作为一种活动教学法,活动课程的理论为游戏教学法提供了依据。 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小学生年龄小,往往难以理解,学起来就常会感到枯燥无味,而游戏教学法就是可以把一些枯燥无味的知识通过游戏的方法,让学生们主动地学习掌握。数学学习如果能够做到教学和游戏结合,就能使课堂学习生动有趣,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而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也能够使得数学的教学效果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数学游戏的原则 1、思想性,激励性。游戏必须寓教育于教学之中,以正确的思想激发学生竞争精神,树立学习动机。如游戏“攀登南京紫金山”,在山峰两侧贴上题卡,选两队队员当“登山队员”分别从两侧向顶峰挺进。其他学生当裁判,哪队答对一题就插上一面红旗表示前进了若干米,哪队先到达顶峰,哪队夺取山上的“先锋号”红旗。在游戏中,使学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2、多样性,情趣性。低年级的学生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在教学中如果设计一些新颖、形式多变、富有情趣的游戏。如形式活泼又有竞争性的“扑克牌游戏”: 师: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最容易出错 我教你们用一种你们熟悉的东西来练习计算。这个游戏,大家可以在座位上和同座的小朋友一起玩。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培训心得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培训心得 通过听了陈庆章老师关于《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的专题报告,感受很深。心得体会如下: 陈老师提到教学效果好的三要素:从教师德、科研沉淀、教学艺术。我觉得这三个方面缺一不可。座位新入职老师,首先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师风,可能知识储备与教学艺术都没有太多的经验,但是我们一定要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崇高的职业追求。其次,通过实践,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让学生尽可能的融入课堂,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一定要对学生有普遍的关注。 1、要经常用目光或微笑与学生交流,这是实现普遍关注的前提。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从你的微笑和目光中看到一种关注,感受到一种温暖,获得一种支持。 2、用欣赏、夸奖的手段来体现你的关注。 3、用提问或允许回答问题来表达你的关注。 不经意的允许能满足学生的被认可感,满足学生被承认的需要。 二、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对课堂一定要有创新。 1、启发激趣,让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兴趣越大,学习的效率就越高。 2、质疑交流,让课堂变得有理有趣。 教师要通过让学生自己提问来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为他们创设动脑、动口、动手、释疑解难的机会,通过师生平等交流,培养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感觉学习是讲理的心智活动而不是硬“灌”。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要学,学习的效果肯定也会提高。 3、提倡“合作”,让课堂变得融洽愉悦。 4、运用现代教学手段,让课堂变得丰富直观。

5、分层次教学,让课堂变得满园花开。 面向全体学生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而要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就必须彻底抛弃“一刀切”,实行分层次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起点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就能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都有提高。如此坚持下去,就能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三、要想课堂变得高效,教师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1、营造能够给所有的学生以自信的氛围。 2、营造让所有学生都有归属感的氛围。 学生间彼此聆听,彼此认同,彼此尊重,不仅能提高其学习效果,亦可修养其人格品质。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社会各界都在提倡给学生减负,不能占用学生的休息时间,让课堂45分钟提高效率,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0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计划1 新的学期开始了,为了较好的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这些孩子都聪明活泼,调皮可爱,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学习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习目的还未明确,还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但一年级孩子学习习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 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

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 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 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二)空间与图形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困惑 朱敏 困惑一: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吗? 《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此我在教学时,总是试图使每一个人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每当提出一个问题,我会尽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都想把自己的想法介绍给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即使别人已经说过了,自己也要说,课堂上虽然很热闹,好像人人参与,但实际能提炼出来的内容并不多,层次也不深。为了尊重学生、维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我又不能中途截断,造成了课堂时间的浪费,有时也不能按计划完成预定教学内容。 困惑二、课堂上应怎样设置小组合作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很多公开课中也充分体现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但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间应形成的那种良好的互助、互动的关系,可是小组活动中却经常会出现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不听取他人见解,固执己见的现象。还有一些性格内向的,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只作为一个旁观者,而不是参与者。在小组汇报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能得到更多的锻炼。困难的学生基本没有发言的时间,

而且他也不想发言。久而久之,困难的学生学习越来越困难,优秀生越来越好。两级差距越来越大。另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看似简单易学,但稍有不慎就会使课堂气氛得不到较好的调控,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如果教师不及时提醒和指导,他们不知道该怎样相互讨论和交流,每个人都争先发言,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但没有学会真正倾听、理解并吸收他人意见,缺乏实质性的合作。同时,小组活动中还出现一些放任自流的现象,教师不易发现学生开小差。最后,小组.合作学习的时间不好把握。由于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合作学习能力不同,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时,有的小组很快完成任务,有的小组还在激烈交流,各抒己见,完成的组开始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甚至出现打闹现象。课堂纪律非常松散。怎样解决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问题呢

如何组织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

如何组织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教过低年级数学的老师都知道,低年级的数学知识是简单的,可是,如何组织教学,却成了低年级数学教学的难点。孩子们在学习活动中,尤其是一年级,他们的注意力很不稳定,爱做小动作,上课随意说话。他们常常无视课堂纪律的存在,一会儿弄橡皮,一会儿玩铅笔,身边的每一样东西都可能成为他们手中的玩具。组织教学活动是教师的天职,只有组织好教学,教师的教学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组织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呢?下面我暑假培训所学到的和自己几年来的几点做法跟大家交流交流。 一、要建立课堂教学常规,培养学生自制力。刚接触新班级的 数学课,不要急着上数学,首先建立必要的课堂教学常规,因为课堂 教学常规是组织教学的手段,也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依据。比 如上课教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再发言;学生不准擅 自离位,更不准说笑打逗等。也可以让学生跟老师学一些维持课堂纪 律的口令,这些课堂常规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二、抓好课堂教学的各个过程。 1.故事导入,创设情境,把学生引入学习活动中来。小学低年级 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上课时很多时候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或者 上课注意力只能集中很短的时间,容易产生喜新厌旧的情绪。但是有 一点他们永远不会厌烦,那就是故事,因此,教师要灵活组织课堂,

在各个教学环节采用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在课堂导入时用故事、谜语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2.新授或练习采用游戏、演示、表演等激发学生兴趣。(1)新授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低年级学生识字量少,对一些新出现的数学用语,一些句子学生还不能理解,教师得耐心地站在儿童的角度,用儿童的眼光去看待他们的世界,用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慢慢讲授,并让他们慢慢跟着说,跟着理解。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第一次学习加减法时,一定要注意手势和动态的表演,让学生说一说,反复地说,感受合起来和去掉,真正理解加减法的含义。(2)在新授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些有趣的情境,如让学生上台表演,板演,跟老师一起演示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的魅力。(3)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引导很重要。学习中,有些题目,呈现不同思维水平的解决办法,我们允许学生多种方法,但要慢慢引向优化、简单的方法。比如一年级加法凑十法,允许学生探究几种计算方法,但最后还是慢慢引导他们用凑十法,拆小数,凑大数这个更优化的方法。同时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学会引导学生学习有关这节课的数学知识、信息,不能一直随着学生游离在数学本质之外的一些想象。 三、让竞争策略贯穿于课堂中。采用竞争策略的最大优点在于它

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与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的组织方法与实施策略 记得一篇散文中这样写道:有一种幸福是学会忘记,有一种快乐是共同分享。那么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忘记了年龄,每天与孩子们一起开心游戏;我们快乐着,因为我们分享着课堂上的点点滴滴,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工作十多年来,我觉得作为教师没有什么比上好一堂课更为幸福了,在幼儿一日生活环节中,集体教学活动尤为重要。组织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也是一门艺术。组织好课堂教学是我们教师的天职,更是一个幼儿园教学质量的生命源泉。那么,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呢?下面,结合我自己的一些做法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方面做一下介绍。 一、课前充分准备,做到心中有数 ﹙一﹚理顺思路是前提。在主题教学的推进中,三位老师需要协调教授容,哪一个学习点放在前,哪一点放在后都要事先设置好,列出活动安排计划而后方可投入备课。而备课作为课前准备的重中只重,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三位老师要分析本班孩子的已有经验,对孩子的基本能力等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备课时还要注意:一要充分熟悉教材,吃透每一个教学容,挖掘其中的教育点,找准重点、难点。二要制订适切的目标。制定的目标要具体、明确,使活动目标自然地渗透和涵盖情感态度、习惯与能力、知识与技能等三个维度,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活动目标既符合幼儿的已有经验又要有一定的挑战性。 ﹙二﹚教具准备是基础。

教具准备是活动顺利开展的保障公开活动的准备,教师一般会运用色彩鲜艳的教具、生动有趣的课件等来展开,孩子的注意力就容易集中。另外还要根据教学需要做好课前知识了解和生活体验经验上的准备。教具室会有一些常规的教具:图片、头饰、磁带等。另外生活中的物品:瓶、罐、棒、盒、植物、小动物等都可以拿来当教具,还可以根据需要自己制作小型教具。教师一定做到课前有教具,使幼儿接触到直观、形象操作材料,在动手动脑中获得有效的学习。(三)环节设计是关键。 一个有效的集体教学活动,除了选材好、选点妙,目标适切之外,教学环节的合理设计是关键。我们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一:开始部分:承担着集中幼儿注意力、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作用。如:形象生动的手偶、色彩鲜艳的教具、多媒体课件等。二:基本部分:基本部分是活动过程的核心,在这一过程中要突出重点、难点,指导幼儿去活动、去探索、去体验、去发现。首先要集中孩子的注意力,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根据孩子注意的特点,把最重要的容安排在上课后5分钟~15分钟这个时段;其次要根据孩子思维的特点,考虑教学的容由易到难、具体形象、生动有趣;再次是根据孩子学习的特点,要调动孩子的多种感官,创设环境、提供材料让孩子亲身参与,亲自体验,操作练习;还要根据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考虑动静交替,又要考虑孩子个性发展的特点,安排的容要有层次性、挑战性,既尊重差异,又关注全体。尽可能地让每个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得到心灵上、情感上的震撼。三:结束部分:教师以各种形式(语言小结、情景成果展示等)归纳总结,帮助

2020年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2020年部编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

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

一年级数学名师教学课堂实录

数学教学名师课堂实录(小学一年级人教版) 《数数》教学 一、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怎样数图上的物品和人物。下面,哪位同学能从1数到10呢?(有几个同学都很流利地数出来) 师:全班一起数一数吧。(全班齐数)非常流利,不错。 二、教授新知 (出示主题图) 师:我们看到图中有一面国旗,那么可以用什么数字来表示呢?(出示1) 生:老师还有一位老师。 师:对!不管是一位老师还是一面国旗,只要是数量只有“一”的,我们就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请同学们再观察图,还有哪些物品的数量是“1”? 生:一个足球。 师:请你上来指一指。 (指后全班都说:“对!”) 生:一栋教学楼。 师:对吗?图上是不是只画了一栋教学楼呢?大家看看。(全班都说:“是!”)那我们学校是不是只有一栋教学楼呢? 生:不是。 (一个学生边说边用手指着几栋教学楼的方位)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学校有好几栋教学楼。 生:国旗上有一颗大星星。 师:哦,你看得真仔细!我们看一下国旗,上面是不是有一颗大的星星? (同学们都仔细的看着,然后说:“是!”) 师:同学们都观察得很仔细,上课时也很积极,有不一样的意见时能大胆说出来,这一点非常好。 生1:老师,还有一个足球场。 生2:有一个操场。 (教师把学生们说出来的东西一一写在黑板上) 师: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细心,昨天我们只是数了一面红旗和一位老师,这么多的东西都没有数出来,现在你们能说这么多,太了不起了! (出示挂图,全班一齐从1数到10) 师:请大家再看一看,还有哪些物品是我们没数到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数一数我们身上都有些什么器官,比如:我有1张嘴,2只手。同学们能不能用“我有几个什么”来说一说呢? 生1:我有2只脚。 生2:我有一个鼻子。 生3:我有2只手。 生4:我的这只手有5根手指。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组织艺术形式 课堂教学是一个诸多因素协调统一的综合艺术。制约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因素很多,需要教师用高超的课堂教学艺术将教育理念有效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之中,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教学艺术是理论与实践磨合的结晶,是教师教学技能技巧达到至臻完美的境界,是教师教育机智的充分展现。 一、把握好课堂教学,提高高效课堂,必须弄清下列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教学”? 作为老师要真正理解什么是“教学”?“教学”是由两部分组成,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当前我们的教学模式是老师在导演自己的“教案”,教师更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因此,老师在“教”这一环节,主要做好对知识的情景创设,要针对学生备课,即备学情。不要只注重个人讲课时的华丽,不要一“讲”到底,要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在学生“学”这个环节上下功夫。 (二)什么是“学堂”? “学堂”不是“讲堂”,我国教育家曾多次作了论述,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加大对学生“学”这一环节的改革力度,我们不要把“学堂”变成“讲堂”,要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去主宰自己的课堂。 (三)沅陵县教育教科所倡导在新理念下进行课堂改革,倡导教师启用“导学案”,变教师主导教学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教师授课要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首先要从两方面进行备课: 一是对授课内容进行精心准备,即备教材,要明了这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什么,并在上课是进行精讲,精练。如果老师自己在导演教案,学生不知道这节课该掌握什么,该重点记忆什么。 二是对所授课的对象进行备课,即备学情,要明了所教得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学习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刚刚进入初中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进入初中,课程突然增多,怎么学习?怎么做笔记?如何把握知识的重点?因此,对他们的学法指导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从而也就显得尤为重要。备学情,是老师今后应该着重要做的事情,也是我们所有教师值得注意的问题。方法指导,授之以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也许是我们面临课改时的重点和难点。所观有的老师上课时,有一部分学生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找不到书本的知识。可见,我们不仅仅只注重课堂上老师上课的华丽,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实效和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把冗长的知识简洁化,引导学生理解性学习知识和记忆知识。 2、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挂图、创制课件等辅助性教学工具是十分重要的,运用这些工具来引导学生去寻找知识点,就会更加形象具体。如果缺少这些教学媒介,学生的学习是无序的、纷乱的,更无从说去理解的记忆和体会。老师没有运用这些工具,自己讲得很辛苦,学生也学得也辛苦。 3、书本知识源于社会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高度抽象与概括。我们在授课时应该把知识回归到社会生活去,还原社会生活,这才是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因此,我们应该多联系社会生活,多举一些社会生活中的事例,更要注重学生的自身实际,让学生有切实体会,把枯燥的知识生活化、情感化。这样才有利于指导他们今后社会生活,才能让他们真正的融入社会,学会生活,而且有助于学生

【2020】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

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

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如何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高效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与实践 泗县丁湖镇索滩小学于健 摘要: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一条重要渠道。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教材,对学生做充分全面的了解,清晰地把握课堂的进程,即对教材、对学生、对课堂了如指掌,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数学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一条重要渠道,是传授知识,培养数学能力,形成数学观念,具有数学素质,并对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途径。教师必须透彻理解教材,对学生做充分全面的了解,清晰地把握课堂的进程,即对教材、对学生、对课堂都了如指掌,才能使课堂教学更高效。 一、读懂教材,是课堂高效的前提。 读懂教材是教师必备的基本功,是正常开展课堂教学的基础和源泉。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统一。只有读懂教材,才有可能正确地“用教材教”,从而进一步创造性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率。 1.“吃透”教材。 课前教师要认真地研读教材,了解教材整体结构及前后联系,明确例题的地位和作用,弄清习题与例题的关系,揣摩插图的编排意图,钻研提示语和旁注。读懂问题情境,读懂教材的呈现方式,读懂教材中所渗透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读懂教材“画外之音”。

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得心应手,达到高效。 2.用活教材。 在原有教材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挖掘教材资源的深层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能。 教学中,要创新知识呈现形式,激发探究兴趣,引导学生从身边生活事例着眼,发掘生活中的数学原型,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化。 同时,还要留心教材中的细节,许多教材细节还需教师多加推敲,用心琢磨,认真对待教材的每一个细节,赋予教材细节更深的知识内涵和更广的思维空间,使之能够起到锦上添花、以小见大的效力。比如,我在教学“生活中的负数”时注意到,教材中用学生熟知的温度计来认识负数,实际上,把温度计平放不就是一条数轴吗这就为学生后继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此外,北师大版的教材中习题少,“留白”多,研读教材时,教师要善于在教材的“留白”处挖掘、拓展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将教材中的习题拓展为一个个值得学生探究的数学问题,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的信息资源”。 3.活用教材。 俗话说得好:“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不仅关注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同时关注过程和方法,使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得到和谐的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