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附件五:

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共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保藏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

——第三部分: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调查

—241—

第一部分:总 则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大型真菌物种资源调查任务以及调查程序和质量管理,包括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检查和成果归档等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

《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规范》(试行)(2007)

3调查任务

调查任务是查清全国或区域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以及全国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现状等,客观反映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及微生物菌种资源数量、分布、利用和保护(藏)现状,分析与评价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

4调查的基本程序

4.1调查准备

4.1.1 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

接受调查项目后,承担单位应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要求,在调查工作开始前,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确定项目负责人。 —242—

4.1.2 确立调查区域

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据此收集相关资料。

4.1.3 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

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

4.1.4 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

充分了解参加人员的专业背景,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量少而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

4.1.5 编写调查方案或计划,包括:

(1)任务及其来源;

(2)技术方案设计;

(3)人员组织;

(4)时间安排;

(5)保障措施;

(6)经费预算。

4.2野外作业

—243—

4.2.1 调查范围的确定

根据调查对象、目的和任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实地调查的范围和区域。为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在已划定的调查范围内,适当扩大调查的范围。

4.2.2 调查线路、样地与样点的布设

根据已确定的对象、内容以及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海拔、生境等确定调查线路或调查点,调查路线或点的设立应注意代表性、随机性、整体性及可行性相结合;样地的布局要尽可能全面,分布在整个调查地区内的各代表性地段,避免在一些地区产生漏空。

4.2.3 调查方法选择

根据调查对象、内容和调查地区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查方法。调查前要依据调查方法制定各种调查表,在调查时认真详细填写。

4.2.4 调查时间和频次

根据调查对象的特性等,选择合适的调查时间,并确定调查次数。

4.2.5 标本采集与记录

野外考察时,对所有调查物种要做好记录(包括文字、影像和GPS记录),并收集标本作为可靠凭据,特别是对那些现场无法鉴定的物种要尽可能采集完整的标本并作好标记,以备室内鉴定之用。记录时应尽可能记录各物种所有能观察到的形态、生物学现状和生态环境信息等。

4.2.6 野外工作记录及考察日记

野外工作时应记录野外工作的时间、地点、考察路线、行程,—244—

工作经验和体会以及存在的问题等。

4.2.7 补点调查

在标本采集的过程中,因时间或其他条件的限制,在调查不完整的区域,需根据需要,再进行调查区域的补充调查。

4.3内业工作

4.3.1 标本整理和鉴定

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调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物种的鉴定,标本要尽量鉴定到种,鉴定后的标本应妥善保存备查。

4.3.2 资料报表的编制、绘图

依据上述标本鉴定结果,结合其他可靠的文献记载,制定地区物种名录。物种名录还应注明标本的采集地点或资料来源、分布点和分布范围、GPS定位信息等,并绘制重要物种资源的分布图。

4.3.3 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

调查任务完成后,必须及时整理调查成果,并以标准格式报送有关部门。报告应包括考察的时间、内容、方法和对地区物种资源的现状评价等,以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地区的物种资源状况和保护价值。文字应力求简洁、清晰和准确。

5 质量管理

5.1质量检查

5.1.1监督检查

项目组织部门和机构将组织各种类型的质量核查,对调查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以及时发现调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及

—245—

时纠正。检查内容主要包括:调查项目的任务设计及其实施进展;外业调查方法、内容等方面的正确性;调查表格填写是否符合要求,计算是否准确;图、表、文字资料是否一致。不可随意改动外业调查的基本数据和文字资料。

5.1.2工作汇报

工作汇报包括阶段汇报、中期汇报、结题汇报,为项目能按时顺利完成,各负责人要严格按照任务书的进程,进行书面汇报和口头汇报。阶段汇报主要是以简报等形式汇报每一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及存在的问题等;项目完成过半时,进行中期总结汇报;在项目全部完成后,进行成果汇总和结题汇报,并按时提交成果报告及相关数据。

5.2项目验收

5.2.1 验收内容

(1)调查成果;

(2)经费决算。

5.2.2验收依据

验收依据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计划、调查规范所作的规定。

5.2.3 验收办法

由调查任务下达单位或委托单位派人组织验收,形成由验收人签字和验收单位盖章的书面验收结论。与验收依据有明显差距的成果不予验收,责令限期修改、提高完善,并重新组织验收。

5.2.4 验收时间

—246—

所有工作结束后,编写调查成果报告之前。

5.2.5 验收报告

验收报告内容应包括:

(1)任务及其来源;

(2)人员组成;

(3)调查区域的自然地理概况;

(4)调查点的布设;

(5)调查方法和时间;

(6)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7)任务完成情况;

(8)重要成果。

5.2.6 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

5.2.

6.1 编写内容

(1)前言

a.调查目的、任务及其来源;

b.调查范围;

c.调查工作的人员组成结构;

d.调查方法和时间;

e.前人工作基础;

f.调查工作内容和完成情况;

g.重要成果。

(2)调查区域的自然概况

—247—

主要包括调查区域的地形地貌、气候、土壤、社会经济状况等。

(3)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a.资源综合评价

b.物种概述

(4)开发利用和保护管理意见或建议

(5)主要参考文献

(6)各种附件资料

a.物种名录;

b.物种资源分布图;

c.各种统计分析图、表。

(7)磁盘资料

包括成果报告及影像资料(包括各种生境照片、物种照片3-5张/种,图像要清晰,相机像素不低于500万)及GPS数据等。

5.2.

6.2 编写要求

按照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规范、计划的规定,对已有文献资料和本次实地调查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要做到内容全面、重点突出、论据充分、文字精炼,必要时配加图表。

5.2.

6.3 完成时间

按任务书规定的时限完成调查成果报告的编写。

5.3调查资料和成果归档

5.3.1 归档内容

(1)任务书或合同书、调查计划以及上级有关文件; —248—

(2)外业调查原始资料及验收结论;

(3)调查资料报表;

(4)调查成果报告;

(5)成果验收结论;

(6)经费结算报告。

5.3.2 归档要求

按照国家档案法和本部门档案管理规定,将档案材料系统整理,确保材料内容齐全,经项目负责人审查签字,由档案管理部门负责人验收后在合适的条件下保存。

5.3.3 归档时间

调查成果完成后的两个月内完成。

—249—

第二部分:保藏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保藏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的内容、方法、结果编写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环保部门组织、协同农业、林业、教育、中医药、中科院等部门开展的保藏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规范》(试行)(2007)

《微生物菌种资源描述规范》(2009)

3 范畴和术语

3.1微生物菌种资源

是指人工可以培养、可持续利用的、有一定科学意义、具有实际或潜在的应用价值的微生物菌株。

4保藏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

4.1调查对象

包括各种保藏的可培养的微生物菌种资源。按主要涉及的行业分为农业微生物菌种资源、林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工业微生物菌种资源、医学微生物菌种资源、药用微生物菌种资源、兽医微生物菌种资源、海洋微生物菌种资源等。

—250—

4.2调查要求

(1)以菌株为单位,每个菌株应有明确不同的特点。

(2)凡已鉴定过的、具有种名的菌株和科学上或实际中较为重要的、具有某种重要特性的、已鉴定到属的菌株,均应填写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表(附表2)。其他菌株则只按用途或特性统计数量,反映在附表1中。

(3)通讯调查和现场考察相结合。

(4)形成调查微生物菌种资源清单,提出综合的调查分析报告。

4.3调查内容

(1)种类:微生物菌种的种名(中文名和拉丁学名)、指出菌种的分类地位(界、门、纲、目、科、属);

(2)菌株编号:每个菌株的编号,载入正规目录的菌株用目录中的编号,否则使用菌株原始编号;

(3)菌种特点:简要说明菌种(菌株)的主要特点;

(4)用途:指出被调查菌种(菌株)的主要用途;

(5)原产地:菌种的原产地,包括省级、县级行政区划,国外的指明国家或地区;

(6)菌种来源:菌种的最初来源,指明自主分离或引进单位;

(7)分离基物:菌株分离基物的名称,若是生物体写明物种名称并描述分离的具体组织部位或器官;

(8)保藏方法及备份状况:保藏被调查菌种用的具体保藏方法,如油管法、低温冷冻干燥法、液氮法、超低温冻结法、低温斜面法

—251—

等,及相应备份数量;

(9)保藏条件:包括保藏场所、保藏设备的状况,如低温库、冷藏箱、冰箱、普通储藏室等;

(10)更新周期:保藏菌种的检查与转接更新周期、最近更新时间等;

(11)参考文献:指出与被调查菌种有关的原始性文献,包括论文著作、专利、成果以及菌种目录等。论文著作信息包括作者、题目(或书名)、刊物(或出版社)、年、卷(期)、页码;专利信息包括专利名称和专利号;成果信息包括获奖名称与级别或成果名称与鉴定单位;

(12)利用现状: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情况。

4.4调查方法

(1)通讯调查

以通讯方式,请被调查单位人员填写有关调查表格(见附表1、附表2),附表1每个被调查单位填写1份,附表2每个保藏的微生物菌株填写1份。为操作方便,实际工作中附表2为Excel表格形式。

(2)现场考察

调查人员亲临被调查单位实地考察,针对调查内容进行核查。

5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5.1多样性分析

(1)菌种种类数量;

(2)菌株数量;

—252—

(3)所属科、属等高级分类阶元的多样性

5.2所保藏菌种特点

5.3菌种资源利用现状

5.4保藏和管理状况

5.5存在问题

5.6建议

—253—

— 254 —

附表1 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情况调查表

复核人: 复核日期:

填表人姓名 职务 职 称 E-mail

电话

传 真 单位名称 主管部门 单位地址

邮 编

调查覆盖范围

(院、系、所等)

菌种主要涉及的行业或领域 □农业、□林业、□工业、□药用、□医学、□兽医、□海洋、□其他从事微生物方面工作的人数

其中高级职称人数

其中专职菌种管理人数

菌种增加方式 □采集分离;□交换;□购买;□委托保藏;□国际间交流 国际合作研究 □无;□有;□合作方式:

国际间菌种交流

□引进 累计数量: 株,平均: 株/年 主要国家/地区:

□输出 累计数量: 株,平均: 株/年 主要国家/地区:

保藏菌种资源的分类统计信息 种 的 数 量 菌 株 数 量 类 别 属的 数量 总 数 本单位 分离数 总 数

本单位 分离数 尚未确定分类地位的菌株数

(已经存在,但尚未确定属的名称)

细 菌 放线菌 酵母菌

丝状真菌 大型真菌 藻 类 病 毒 其 他 合 计

备 注

附表2 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表

保藏单位: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 填表人:

中文名称

菌种学名

分类地位

菌株编号

菌种特点

主要用途

原产地

菌种来源

分离基物

保藏方法及备份状况

保藏条件

更新周期

参考文献

利用情况

备 注

实际工作中此表为Excel表格形式。

—255—

附表3 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数量统计

保藏单位名称 属的数量 种的数量 本单位分离的种数量 菌株数量 本单位分离菌株数量尚未确定分类地位的菌株数

—256—

第三部分: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调查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大型真菌资源调查的内容、方法、数据处理和结果编写等技术要求。

本部分适用于环保部门组织、协同农业、林业、教育、中医药、中科院等部门开展的以不同生态区、行政区或网格为调查单元的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

3 范畴和术语

3.1大型真菌

指能产生大型子实体的真菌。

3.2大型真菌物种资源

指大型真菌分类单元。

3.3样线法

是指沿已有的路径或选择适宜的路线进行调查记录物种的方法。

3.4样方法

指在样地上设立一定数量的样方,对样方中的物种进行全面调查研究的方法。

—257—

3.5访谈(问)法

通过对农户、当地科技人员、相关专家等知情人访问或座谈等形式填写设计好地访谈表来掌握物种的相关信息。

4 工具与器材

GPS定位仪、采集刀(铲)、提篮、纸袋、塑胶袋、记录本、记录笔、烤箱、标签、数码相机以及个人用品等。

5 大型真菌资源调查

5.1调查对象

选定调查区域内的所有大型真菌。

5.2调查要求

大型真菌的调查一般在雨水丰富的季节开展,最好在雨季初期、中期和末期各开展调查一次。根据资料的查阅,首先了解地区生态系统类型,再确定要调查的区域,按一定的方法进行调查记录。大型真菌的鉴定需要专业人士根据其宏观和微观特征并参考其生态习性、产地环境等进行。

5.3调查内容

(1)种类;

(2)数量或密度;

(3)生境;

(4)营养类型;

(5)分布;

(6)利用现状;

—258—

(7)市场流通;

(8)受威胁现状及因素;

(9)保护现状。

5.4调查方法

(1)样线(带)法

在调查区域,依据生境类型选择调查路线,鉴定和记录所发现的各种大型真菌及相关信息。

(2)样方调查

在调查区域内,根据生境设立面积大小为10m×2m的样方,鉴定、记录样地内所有大型真菌个体及相关信息。

(3)访谈和市场调查

为弥补野外调查的不足,通过访谈的形式,对采集、利用真菌资源有经验的农户、当地有关技术人员和专家进行访问,走访当地市场,了解该地出产的和自由市场上出售的各种野生食用菌和药用菌情况,包括大型真菌的种类、采收时间、主要用途、年总产量、出口情况、销售收入、资源状况、资源遭受破坏情况和受保护措施等。

5.5标本采集与鉴定

调查中记载大型真菌的宏观特征(包括菌盖及其边缘、菌肉、菌褶(管、孔)、菌环、菌柄、菌托、孢子印等)、生态习性(基物、分布、生长季节特点等)及生态环境(地形、植被、温湿度、海拔等),拍摄生境及特征数码照片;室内观察记载微观特征(包

—259—

括各部位菌丝特征,担子、担孢子及无性孢子特征,附属器官特征如刚毛、菌髓、囊状体等),参照《The Dictionary of the Fungi》(10th,2008)中相应属的文献及其他文献进行鉴定。

5.6调查结果整理与分析

5.6.1种类组成

对调查到的大型真菌种类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其种类组成,分析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

5.6.2分布特点

分析调查地区具有优势或特色的大型真菌,了解各种大型真菌的分布特点及与特定植被或生境的关系。

5.6.3营养类型

按共生型真菌、腐生型真菌、土生型真菌和寄生型真菌等类型,分析各种类型真菌所占比例。

5.6.4资源评价

(1)种类名称:中文名、拉丁名,以及部分种类的俗名;

(2)系统位置;

(3)数量及分布;

(4)用途;

(5)资源量;

(6)开发利用现状;

(7)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议。

—260—

GEF草地资源监测规程

GEF项目草地资源监测技术规程 (草稿)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GEF项目县(市)项目区草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县(市)域内其他草地资源的地面动态监测。 二、监测目标 2.1综合分析项目区草地的生态功能、测定草地植被种类构成的变化,分析草地退化的成因,提出治理改善的对策建议。 2.2分析草地植被生长发育和发展的演替规律,预测草地群落发展的趋势;比较草地的实际生产能力与潜在生产能力的差异,评价草地等级。 2.3建立项目区草地资源动态监测信息系统。 2.4让牧民掌握草地资源动态监测方法,直接参与监测工作。 三、监测任务 3.1监测草地生长的气候、土壤、水文等环境条件。 3.2监测草地群落组成成分变化。 3.3监测草地牧草产量动态变化。 四、监测对象 4.1项目实施区的草地类型。 4.2项目县(市)的山地草甸草地、山地草原草地、山地荒漠草原草地。 五、监测方法 监测采用地面定位监测、路线调查监测和遥感动态监测的方法。 六、监测时间 6.1监测时间从春季牧草返青开始,到秋季牧草枯黄结束,整个生长周期均要进行监测。 6.2每间隔30天监测一次。对于季节草场,最好在利用前后各监测一次。 6.3春季要求从4月1日开始监测,秋季要求山区9月底结束,平原区10月底结束。 七、监测工具

7.1监测区1:50000地形图。 7.2监测区最新的卫星影象资料和图。 7.3测产用具(100m皮尺,1m钢卷尺,剪刀,1m×1m样方框,1000g杆称或精度为0.5克的便携式电子天平)。 7.4标本夹、标签、标本纸,采集镐。 7.5记载本。 7.6土钻,土壤环刀,土壤铝盒,土壤刀。 7.7 30cm×40cm布袋若干个。 7.8 GPS,罗盘。 7.9数码照相机。 7.10计算机。 7.11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 八、监测样地面积 要求每个草地大类设两个监测样地,每个样地面积15亩以上,并且用围栏保护起来。 九、监测样方面积 要求每次在一个样地内设置3个测产样方,面积山地草甸草地、山地草原草地1m2,山地荒漠草原草地4m2。 十、监测成果 要求项目县(市)提供一套完整的监测数据,一批植物标本和反映草地基本状况的图片。 十一、监测工作程序 设置监测样地或确定监测调查路线→记载被监测对象草地植物群落基本特征→测定草地土壤指标→在样地内设置3个样方,测定草地植物第一性生产量→采集植物标本→取样测定牧草风干率→统计计算数据→上报监测数据。 十二、监测表格记载标准 监测样地表格按照下列内容记载。 (1)草地环境条件的记载内容 地理位置:记载大的地理名称,行政区划范围与地点,距某重要地物的距离

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技术路线图

密云区自然资源确权登记技术路线图基础数据分析制作工作底图 预划登记单元定义最小上图图斑阈值按照不同自然资源种类和在生态、经济、国防的重要程度划分 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水库、矿区等登记单元独立登记单元预划登记单元范围图单元编码规则 权属边界完整,便于管理,独立登记单元优先 按生态功能的完整性以及集中连片程度划分预划登记单元编码自然资源类型与分布图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类型+权属)国有土地使用权权属界线图 通告首次登记通告自然资源调查 自然资源所有权主体、代表行使主体、以及代表行使的权利内容 审核公告登簿自然资源的坐落、空间范围、面积、类型、数量、质量等自然状况 审核依据 审核内容自然资源的用途管制、生态保护红线、公共管制及特殊保护要求用途管制、生态红线、公共管制及特殊保护规定或政策文件要求 不动产登记结果 相关审批文件 调查成果 其他相关事项 有异议无异议处理后公告机构:不动产登记机构 公告内容:自然资源登记事项(涉密除外) 公告媒体:政府门户网站+指定场所 公告期限:不少于15工作日公告期满 登记机构调查核实管理系统建设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 自然资源登记簿(附图) 与不动产登记信息管理平台有效衔接与其他相关部门管理信息互通共享自然资源确权登记信息管理平台自然资源登记机构预划登记单元 自然资源类型、范围 需要集体土地所有权人、自然资源所有权行使主体等 相关主体配合的事项及其他需要通告的内容 自然资源登记的期限 调查内容以实地调查为主 调查方法资源属性调查:类型、边界、面积、数量、质量权属核查,单元边界调整以室内判读为辅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工作底图合并小于最小上图图斑面积阈值图斑碎图斑正射影像图剔除已作为不动产登记的宗地 集体土地所有权权属界线图 相关管理部门自然资源数据(属性+发证)成果汇总归档一套标准+一套制度+一张总图+一个平台资源类型划分标准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自然资源部

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 根据《土地调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2017〕48号,以下简称《通知》)的要求,为保证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以下简称“第三次土地调查”)顺利开展,制定本方案。 一、第三次土地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土地调查是我国法定的一项重要制度,是全面查实查清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第三次土地调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目的是在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基础上,全面细化和完善全国土地利用基础数据,国家直接掌握翔实准确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变化情况,进一步完善土地调查、监测和统计制度,实现成果信息化管理与共享,满足生态文明建设、空间规划编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和统一确权登记、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等各项工作的需要。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对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提升国土资源管理精准化水平,支撑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障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不动产统一登记、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等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这些都对土地基础数据提出了更高、更精、更准的需求。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各行各业用地的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和利用状况,是实施土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依据;是合理确定土地供应总量、结构和时序,围绕“三去一降一补”精准发力的必要前提;是优先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地,促进产业转型和优化升级,推进实体经济振兴和制造业迈向中高端的现实需要。 (二)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是促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实现尽职尽责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支撑。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和粮食生产最重要的物质基础,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我国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中低产田约占72%,粮食生产保障能力不够稳定。随着人口持续增长,我国人均耕地还将下降,耕地资源紧约束态势仍将进一步加剧。这一基本国情决定我们要多措并举,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开展第三次土地调查,全面掌握全国耕地的数量、质量、分布和构成,是实施耕地质量提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 《Grassland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学时:36学时 2学分 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 适用专业:草业科学课程代码:BB011011 大纲执笔人:姜曙千大纲审定人:陈为峰 一、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一门阐述从总体上认识和管理草地资源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它主要以草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认识草地资源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并据以提出人类从总体上合理利用与改造草地资源的生产设计的科学。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介绍草地成因与分类、草地资源属性与评价、草地资源调查与制图、草业规划等理论知识的一门学科,其理论性较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和专业密切相关,诸如植物学、牧草经营学等,因而该课程开设宜在第学期。通过学生本课程,应掌握草地资源分类、草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其方法;草地资源调查技术以及草地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为新上草业科学专业开的一门课程。与指定教材相比,压缩了草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部分内容,加强了遥感和计算机技术在草地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部分以及新的规划思想的内容。在教学手段方面,加强了多媒体教学。

二、大纲内容 1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主要介绍该课程的概述、目的、任务及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一、草地资源概念与价值 1、草地与草原的概念 2、草地资源的概念 3、草业、草业生产与草业科学的概念 二、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任务与工作发展 1、草业资源调查规划的目的任务 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发展过程 三、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指导原则 四、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 1、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的建立与发展 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本章重点、难点:理解草地、草地资源、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涵,明确草地 调查与规划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可通过多媒体演示与内容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使同学对讲授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深同学对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重要 性的认识。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草地调查规划学是阐述认识草地资源和制定总体开发方案原理与方法的 科学?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为什么说草地生产是一类特定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的结构和生产流程是什么? 明确草地生产性质,对做好调查规划工作有什么意义? 3、草地调查与草地规划的关系其及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第一篇: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理论基础 第二章:草地分类 第一节:草地分类概述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

中国草地资源的等级评价 第一节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标准和方法 一、草地等级评价的原则 草地资源具有一切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的基本特性,根据用途来确定资源数、质量评价指标。草地资源是用于供给家畜能量和物质的源泉,草群的饲用品质和产草量就是评定草地资源质与量的首要指标。因此,《中国草地资源评价原则及标准》[10]规定:“等”表示草地草群的品质优劣;“级”表示草地草群地上部分的产量高低。 二、草地等级评价标准和方法 (一)草地等依据草群中各类牧草的营养价值、适口性和采食率为指标进行评价 从目前实际出发采用描述性定性的方法,首先通过野外实地观察,向有实践生产经验的牧民群众访问,以及各地多年科学研究成果,对各种饲用植物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出优、良、中、低、劣五类;然后以草地型为评价基本单元,再根据型内五类品质牧草在草群中所占的重量百分比例划分为优、良、中、低、劣五个等草地。各“等”草地划分标准如下:Ⅰ等(优等)草地:优类牧草占60%以上; Ⅱ等(良等)草地:良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 Ⅲ等(中等)草地:中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 Ⅳ等(低等)草地:低类以上牧草占60%以上; Ⅴ等(劣等)草地:劣类牧草占40%以上。 (二)草地级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用草地草群产量为指标,根据《草场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规定[10],以年内草地产量最高月份的测定值代表草地草群的自然生产力水平,并按鲜草产量将全国草地划分为8级。在编制全国百万分之一草地资源图时、规定按每年产干草划分级,各级标准如下[11]:1级草地:>4000kg; 2级草地:3000~4000kg; 3级草地:2000~3000kg; 4级草地:1500~2000kg; 5级草地:1000~1500kg; 6级草地:500~1000kg; 7级草地:250~500kg; 8级草地:<250kg。

草地资源调查

草地资源调查 一、草地资源调查的内容 草地资源调查是对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环境条件和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论提出开发利用、保护对策的一项科学研究工作。草地资源调查能为草地的科学经营管理、以草定畜、执行草原法、发展草地畜牧业生产、环境保护和国土整治提供科学依据。 草地资源调查分为外业调查和内业总结两部分。 外业调查包括: 1、调查草地植被。了解草地植被类型及组成、草地覆盖度、草层高度。 2、调查草地植物。包括饲用植物、经济植物、毒害草;采集植物标本和牧草营养成分 分析样;划分草地类型,调查草地分布规律,测定草地产草量。调查草地利用特性和利用现状,划分割草地、季节放牧草地界线。 3、调查草地的主要家畜和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其对草地的利用。调查气温、牧草生长期、 积温、无霜期、降水量等以水热为中心的气候条件;草地土壤类型、基质、质地和土壤养分;草地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自然条件。 4、通过对当地牧民、草地畜牧业生产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的访问调查,了解草地畜牧 业生产管理。 5、草地负载和利用状况。鼠虫害、雪灾、旱灾的危害程度,草地建设、改良与草地退 化状况等;搜集草地畜牧业经济统计资料和前人的研究成果。 内业总结包括: 1、对外业调查和访问调查资料、图件的整理,标本制作与鉴定; 2、分析牧草营养成分。制定草地类型分类系统、草地评价标准和草地利用类型划分标 准; 3、绘制草地类型图、评价图和利用现状图。量算草地面积、计算载畜量和发展潜力, 编制草地资源统计册; 4、编写草地资源文字报告。阐明草地自然经济特性、分布和区域结构,对草地资源的 品质、生产力、载畜能力、利用环境进行科学评价,分析草地利用、管理、改良建 设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草地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指出发展前景

草地资源学的试题及参考答案

草地资源学 一、草业科学:是研究以维持系统健康和获得草地农业系统持续服务功能为目的,从草地资源到草地农业系统的科学。它由3类因子群、3个主要界面和4个生产层组成(任继周,2004) 栽培草地: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坏天然草地的基础上,通过人为的播种建植的新的人工草本群落。 畜产品单位(APU):用于评价草地最终生产力的一种指标,1个畜产品单位相当于中等营养状况的放牧肥育肉牛1kg的增重,其畜产品形态为1kg 中等肥度的牛、羊胴体,其平均能量消耗相当于110.8MJ消化能、94.14MJ 代谢能或58.15MJ 增重净能。 生态系统服务:是由自然生态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和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提供的直接福利。荒漠: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肉质刺灌丛为主构成的植被类型。分布于热、亚热、温和寒带以及冷洋流海岸荒漠等。以植被稀疏和大部分为裸露或不毛之地为显著外貌特征。 草原: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二、3草地资源调查的一般步骤与内容? 准备工作:调查任务与成果要求;组织准备;基础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工作计划和技术规程制定;物质准备。 外业工作 概查:对调查区的自然、经济、社会、草地资源总貌的全面概括了解;携

带地形图、遥感影象图,确定调查路线,记载草地类型-建立影象与草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之间的关系—确立解译标志和预判成图的分类系统,优势植物标本采集,实地观察和访问;日记、阶段总结和全面总结。 详查:概查基础上,对调查区草地资源全面系统详细地调查、测定过程;对预判图进行现场检查验证,解决判读疑难问题、现场查漏补缺及修正;草地类型样方测定,样品、标本采集;了解利用现状和基本建设布局;日总结,当场解决问题。 访谈:访谈提纲、访谈内容、规划建议、访问区域等 内业工作 资料整理、分析与总结;图件的编制 4载畜量的估测方法 载畜量是评价草地生产力的一种指标。是一定草地面积,在放牧季内以放牧为基本利用方式(也可以适当配合割草),在放牧适度的原则下,能够使家畜良好生长及正常繁殖的放牧时间及放牧的家畜数量。根据牧草(产草量,利用率等)、家畜(采食量,放牧时间等)和草地面积估测 三种表示方法:时间单位=Y·U/I,家畜单位= Y·U/(I ·T)面积单位=A·I·T/(Y·U) 家畜单位指标,一定时间内、一定草地面积上能承载饲养的家畜头数。时间单位指标,一定草地面积上,可供一定家畜放牧的时间,家畜单位天。 面积单位指标,一定时间内,放牧单位家畜所需要的草地面积。 5草地健康的内涵

第二次调查标准时点统一更新及200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第二次调查标准时点统一更新及200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会议提纲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一、工作目标 1、开展二次调查成果复核 2、以二次调查初始调查成果为基础(2009年3月),将二次调查成果统一更新到2009年12月31日标准时点。 3、查清2009年度各类土地变化情况,完成2009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工作。 二、工作任务 (一)、开展二次调查成果复核 根据省市要求,自2010年起我省全面启用二次调查数据。为做好二调数据启用前的各项工作,查缺补漏,最大限度的减少我们在二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完善我们的二次调查数据库,因此,就很有必要开展二调成果的复核。复核主要做好以下几点: 1、各所根据平时掌握的情况,对二调图纸进行全面复核。主要是看图件地类和实地是否一致?是否有遗漏和错误调查情况(如实地为建设用地,图件为其他地类)?重点核实新一轮规划范围内的地类情况。对有疑问的图斑,各基层所进行详细记录并填写二调复核需修改图斑一览表(疑问图斑涉及行政村、所在图幅号、图斑号、变化前后地类等)。 2、各所对图件上标绘的行政村名称、道路、河流名称和单位名称等文字

注记等进行复核,看标注是否正确?有无别字? 3、参照分幅现状图、卫星影像和行政村界线,对行政村界线进行复核。由于更新调查影像分辨率的原因,原更新调查时确定的各级权属界线套合到二次调查影像上有偏差。为此,需对现有的行政界线走向说明和行政界线套合到影像图的位置进行对照核实,看有无上图偏差,有无明显切割影像地物现象。各基层所通知各行政村负责人,到国土所(参照放大的影像)对权属界线进行再次确认。这次复核,只是对县内的界线进行核实,不涉及县界。国土所根据各行政村的复核情况对需要调整的界线在分幅图纸上用铅笔进行标注。对相邻村在图纸上不能确认的界线经实地确认后确定。各所将权属界线复核情况于12月3日前报县局地籍管理科。县局将根据各所对界线的复核情况,配合济南四维公司的技术人员更新数据库。 在复核过程中,省调查办要求:原则上不允许对地方复核上报的成果进行修改。经实地复核发现错误的可以调整,但必须实地拍照,填写《土地调查外业调查记录表》。允许修改的是:行政区划变动;村级权属界线调整;地类认定错误;建设用地细化地类引起的属性变化、其他属性录入错误。“批而未用”土地经严格核实后可更改。 (二)、开展标准试点统一更新调查 因我县的第二次土地调查外业调查完成是在今年的三月份,距离现在已经八九个月,在这段时间里由于新增项目落地、农业结构调整、土地开发等,有很多地类已经发生了变化。根据国家要求汇总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的时点要求,需要将现有的二次调查初步数据更新到2009年12月31日。因此,

森林调查技术

森林调查技术 (一)抽样方法与技术 1 抽样技术简介 抽样技术(sampling techniques),是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专门研究抽样理论、抽样方法及其应用的学科。其基本思想,是根据非全面的调查资料,来推算全面的情况。即,从所研究的全部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元,进行实际调查,并依据所获得的资料,对全部研究对象的数量特征做出有一定可靠程度的估计和判断,以达到认识现实总体的目的。抽样调查技术是上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1925年在罗马举行的第16次国际统计学会上“抽样方法应用研究会”从理论和实践上充分肯定了抽样方法的科学性。1940年以后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广泛应用于社会调查、经济调查、人口及自然资源与环境调查等领域。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具有很多优点:费用较低;速度快;精度高,有概率保证;灵活性强;适应范围广。抽样调查能解决无法开展全面调查的情况,如无限总体,包括未来时间序列的总体,非常大的总体等。 2 基本概念 (1) 总体及相关概念 调查对象的全体称总体,也称母体。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为称总体单元。总体单元既可以是自然单元,也可以是人为划分的。于是总体就有有限总体与无限总体之分,含有限单元数的总体称为有限总体;包含无限单元数的总体称为无限总体。 为说明总体单元在某一方面的特征而采用的名称即为标志。如果总体单元的特征是用数量表示的,如年龄、树高、胸径、海拔等,称为数量标志。如果标志是用属性表示的,如树种、健康或不健康、坡向等,称为非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 总体特征数是指描述总体所有单元在某标志上数量特征的数值。包括总体平均数、总体总量、总体成数、总体方差和标准差等,又称总体参数。 (2)样本及相关概念 从全部总体单元中,按照预先规定的方法抽取一部分单元,则被抽出的这部分单元的集合称为样本,又称子样。组成样本的每个单元称样本单元,样本单元数又称样本容量。通常总体单元数用N表示,样本单元数用n表示。 样本单元是总体单元的一部分,因为我们实际调查观测的是样本单元,它的形状和大小直接影响着调查的工作量、质量和成本。从理论上讲,凡是按照随机原则去抽取样本,不论单元的形状和大小如何,都可以获得总体特征数的无偏估计值。 在森林调查中,依单元形状可分为面积(样地、样方)抽样,样点(角规点、成数点)抽样,线段(截距)抽样,样木(单株数)抽样。其中应用最多的是样地和样点两种。样地的形状又可分为带状、矩形圆形和方形。样地面积,我国一般采用0.06-0.08hm2,在林分变动较大的林区用0.1 hm2,幼龄林用0.01 hm2较适宜。 (3) 抽样误差 误差为测定值或估计值与真值之差。抽样调查以样本统计量估计总体参数,中间要经过许多环节,从抽取样本、调查、测定、记录、统计计算至估计方法,都可能出现误差。这些误差有的可能相互抵消,有的会累积,但最终反映在估计值与真值(总体参数)之差上。我们把从样本单元调查测定以及估计过程中产生的各种误差的综合量称为总误差。根据误差的性质和来源可把总误差分解为非抽样误差、偏差和抽样误差三类。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 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教学大纲 《Grassland Resources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学时:36学时 2学分 理论学时:27学时实验学时:9学时 适用专业:草业科学课程代码:BB011011 大纲执笔人:姜曙千大纲审定人:陈为峰 一、大纲说明 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主干课程,是一门阐述从总体上认识和管理草地资源的原理与方法的科学。它主要以草地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认识草地资源本身所固有的规律,并据以提出人类从总体上合理利用与改造草地资源的生产设计的科学。其主要目的和任务是介绍草地成因与分类、草地资源属性与评价、草地资源调查与制图、草业规划等理论知识的一门学科,其理论性较强,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是这门学科的主要特点。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是草业科学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与基础课和专业密切相关,诸如植物学、牧草经营学等,因而该课程开设宜在第学期。通过学生本课程,应掌握草地资源分类、草地资源评价的理论基础及其方法;草地资源调查技术以及草地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 3.课程教学改革 本课程为新上草业科学专业开的一门课程。与指定教材相比,压缩了草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调查的部分内容,加强了遥感和计算机技术在草地调查与规划中的应用部分以及新的规划思想的内容。在教学手段方面,加强了多媒体教学。 6

二、大纲内容 1课程理论教学大纲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学时) 主要介绍该课程的概述、目的、任务及课程内容。 第一章绪论(1学时) 一、草地资源概念与价值 1、草地与草原的概念 2、草地资源的概念 3、草业、草业生产与草业科学的概念 二、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任务与工作发展 1、草业资源调查规划的目的任务 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发展过程 三、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指导原则 四、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 1、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的建立与发展 2、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的课程内容与学习方法 重本章重点、难点:理解草地、草地资源、草地生态系统的概念和内涵,明确草地 调查与规划的性质、目的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内容和学习方 法。 建议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可通过多媒体演示与内容讲解相结合的方法, 使同学对讲授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深同学对草地资源调查规划的重要性 的认识。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草地调查规划学是阐述认识草地资源和制定总体开发方案原 理与方法的科学它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2、为什么说草地生产是一类特定的生态系统,这一系统的结构和生产流 程是什么明确草地生产性质,对做好调查规划工作有什么意义? 3、草地调查与草地规划的关系其及所遵循的原则是什么? 7

《中国的自然资源》教案

第五单元中国的自然资源 复习目标:中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 复习方法:阅读与练习法,结合可持续发展,中国重大工程建设。 复习过程与分析: 一、中国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 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资源相对短缺。 思考其原因:人口众多;经济发展迅速,资源需求不断增长;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落后。 二、我国的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存在的问题——对策) 1、我国的水资源问题: 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且多洪水,利用困难):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东 部多,西部少,南方多,北方少,东南有余,西北不足;秦岭淮河以南有余而北方不足。 ②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③水资源利用上存在严重问题; a.缺乏节水意识浪费严重。 b.灌溉技术水平低。 c.人口增长快,经济发展迅速,社会用水紧张,同时污染严重。 d.缺乏科学的水资源管理。 2、我国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办法: ①兴修水利(水库,跨流域调水)②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工业,农业,建设节水社会) ③防治水污染(治理污染严重的江河湖,加强法制)④加强水资源的科学管理。 3、我国的水能资源: ①蕴藏总量居世界第一(6.8亿千瓦),但开发程度低。 思考:中国应大力发展水电。 ②分布地区:水量丰富,地势落差大。(思考:××区域水能丰富的原因:) a、70%在西南三省和西藏。 b、集中水系:长江水系最多,其次是雅鲁藏布江水系。 c、黄河上游,红水河。 ③了解中国主要水电站: a、长江干流:葛洲坝,三峡。长江支流:丹江口,二滩。 b、黄河:上游: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中游:三门峡,小浪底。 c、红水河:天生桥,岩滩。(珠江的西江上游)

4、中国的“西电东送”思考(超高压输电技术) ①西电东送线路思考:(三大通道) 北路:内蒙古、山西京津唐(华北):(南水北调;西电东送)。 (西北,煤) 中路:四川、重庆、湖北华东(沪宁杭):(西气东输;西电东送)。 (西南、中南水能) 南路:云、贵、广西华南(珠三角) (水电、火电) ②西电东送的意义思考: 对东部a、缓解东部沿海地区电力紧张,电力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加速其经济发展和缓解其环境压力和交通运输压力。 对西部b、将西部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还将带动电力工业及冶金,化工等产业的发展;改善西部能源消费结构,促进西部生态建设,有 利于退耕还林和水土保持。 c、推进我国电力网的建设以及电力体制的改革。 ③西电东送北路输电原因,方式以及意义思考。 原因:山西,内蒙古煤炭资源丰富而华北能源不足。 方式:将煤转化为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意义:①增加山西能源输出总量,降低能源输出成本。 ②缓解我国铁路运输的压力。 ③减少铁路沿线煤灰污染,减少京津唐大气污染,具有重大的环境保护意义。 ④促进能源输出和输入地区的经济发展。 ④、长江中上游地区水力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何意义? a、促进长江中上游地区航运,发电,水产,养殖,旅游业发展,增加财 政收入,促进经济发展。 b、提高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抗旱能力,保障农业高产、稳产。 c、电站建设,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当地相关产业发展,拉动经济增长。 三、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现状(特点或国情)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方案

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技术方案 第一部分基本概况 1.1.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的概念 为贯彻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土资发[2003]296号)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省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的通知》(鄂政办发[2004]99号)的要求,XX县人民政府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工作。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以下简称更新调查)指在土地详查成果基础上,依据土地调查的有关技术规程和规定,参考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的图件、数据等有关资料,并借助遥感影像图等现势性较强的数据资料,启用最新的国家勘界成果,采用新的土地分类体系,按照不小于详查的调查比例尺度,对调查区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一次全新的实地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现状和所有权状况,在此基础上建设或更新土地利用数据库。这是对土地详查和土地变更调查成果进行全面更新的调查。 1.2.目标 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是新形势下加强土地资源管理的一项新任务,通过使用现代测绘、卫星遥感、GIS、GPS等新技术新方法,加快土地利用现状调查速度、减轻调查强度,客观、准确地掌握土地利用现

状及其动态变化状况,提高国土资源调查的科技水平,保持土地利用基础图件和数据的现势性,全面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为准确摸清XX县土地资源家底、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耕地保护、实施土地用途管制、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为政府有关部门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等农村集体土地权属调查提供基础。本次更新调查的主要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通过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查清土地利用类型、数量、构成和分布,实现土地利用图件、数据、实地相一致,建立或更新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同时也为今后开展土地变更调查奠定基础。 2、通过土地更新调查真正实现新旧土地分类的转换,使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都统一到新分类中去,发挥土地分类在城乡土地一体化管理中的作用。 3、为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提供基础数据。 1.3.更新调查范围及地理概况 1、更新调查面积 XX县面积约3125.39平方公里,辖XX个乡;XX个国营农场。涉及1∶10000国际标准分幅土地利用现状图153幅。 2、地理概况 XX县地处长江中游平原南端,位于湖北省中南部。南依长江,与湖南省岳阳市、华容、临湘县一衣带水;北枕汉水支流东荆河,与仙桃、潜江市隔河相望;东滨洪湖,与洪湖市共水同渔;西搀荆沙,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考题A卷及答案

《草地资源调查规划学》考题A卷 一、名词解释(任选5个,每个4分,共20分) 草业科学 栽培草地 畜产品单位 生态系统服务 荒漠 草原 二、简答题(任选4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影响草地发生与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 2中国草地类型分布一般规律特点 3草地资源调查的一般步骤与内容 4载畜量的估测方法 5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 1 草原综合顺序分类法中类的分类依据及要点 2 请举例说明草地资源的多功能性

答案(A卷) 一、名词解释 草业科学:“是研究以维持系统健康和获得草地农业系统持续服务功能为目的,从草地资源到草地农业系统的科学。它由3类因子群、3个主要界面和4个生产层组成”。(任继周,2004) 栽培草地:利用综合农业技术,在完全破坏天然草地的基础上,通过人为的播种建植的新的人工草本群落。 畜产品单位(APU):用于评价草地最终生产力的一种指标,1个畜产品单位相当于中等营养状况的放牧肥育肉牛1kg的增重,其畜产品形态为1kg中等肥度的牛、羊胴体,其平均能量消耗相当于110.8MJ消化能、94.14MJ代谢能或58.15MJ 增重净能。 生态系统服务(Ecosystem services):是由自然生态系统的生境、物种、生物学状态、性质和生态过程所产生的物质和维持的良好生活环境对人类提供的直接福利。 荒漠(desert):以超旱生的小乔木、灌木、半灌木和肉质刺灌丛为主构成的植被类型。分布于热、亚热、温和寒带以及冷洋流海岸荒漠等。以植被稀疏和大部分为裸露或不毛之地为显著外貌特征。 草原:主要生长草本植物,或兼有灌丛和稀疏乔木,可以为家畜和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产场所,并可为人类提供优良生活环境、其他生物产品等多种功能的土地—生物资源和草业生产基地。 二、简答题 1影响草地发生与发展的因素及其关系 非生物因素,大气,土地,位点。大气是草地水热构成草地地带性分布格局;土地含土壤与地形,分别是生物载体、生物栖息地环境、影响水热再分配;位点表征草地生态系统与全球相关生态系统的地理坐标与类型关系。 生物因素,植物,动物,微生物,3种生物因子分别扮演着草地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居于核心地位,是推动草地生态系统内涵发展的原动力。社会因素与人类活动,科技,生活,生产。是决定草地生态系统能否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2 中国草地类型的分布规律 草地的纬向地带性 中温草原带,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暖温草原带,灌丛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高寒草原带,高寒草甸、高寒草原、荒漠草原 经向地带性 中温带自东向西依次分布着森林草原、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实习心得体会

最新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实习心得体会 刚刚度过了紧张的期末考试,又急忙的把我们的家从榆中搬进了兰州,仓促的收拾了一下行李,我们草业科学全体同学来到了兰州大学庆阳试验站,一路上7个多小时的时间感觉并不是很乏味,大家说说笑笑,期待着实验站的面貌,想象着学长学姐们告诉我们的事,会不会也在我们身上发生 常生华老师和王先之老师,主要指导我们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以及草地培育学,这两门课程的实习,为期四天。 每天早上,我们七点半吃过早饭后,八点半在教室集合,老师们会将一天的实习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讲解介绍,并且对可能发生的状况,都对我们做了简单的讲解,以至于到时候不会措手不及。 第一天一大早我们集合好队伍,下沟调查草地植被特征,这种野外实验大家都很喜欢,兴致很高,两个多公里的路程并不觉得很远,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顶着毒辣的烈日,背着重重的金属样方框和样圆圈,走过农田,穿越村舍,沿着一条不足一尺的小路,来到了一个沟谷,分别在坡面和沟底的平地上做样方测定了草地植被的种类、高度、密度、冠幅等一些指标,并把植物剪下来装在纸袋里回实验室测定生物量。实验的过程中,小组分工明确,大家协作互助,很快完成了实验内容。 第二天我们走访了试验站附近的农户,分别调查了农户基本信息、农作物投入与产出、农户劳动力与机械使用情况、家畜养殖投入与产出等几个方面,看似简单的问卷调查,却难倒了不少人,一个原因是语言不通,在一个就是很多问题比较专业,农户不一定听得懂,这就需要一个技巧,如何把一个专业词语说的通俗易

懂。 实习内容结束之后,我们整理实习得到的数据资料,撰写实习报告,利用测到的草地植被的特征指标密度、高度以及生物量来计算草地特征值及沟底和坡面植被的相似度以及植被群落演梯度,评估草地生产力并对草地的现状进行分析。 这次的实习很好的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还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使我们理解了很多以前没有认识到或没有明白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我认识许多我以前经常看到而有不认识的植物,也培养了我们对科学研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对生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的协作精神。在实习的过程中大家互相帮助、互相谅解,组员之间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很好的完成了实习的任务,虽然实习过程比较辛苦,但是大家依然微笑着面对遇到的每一个困难,大家在笑声中掌握知识、锻炼耐力,它我们带来的欢乐和知识令我们难以忘怀,实习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回忆。通过这次实习,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如自己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交际能力较弱,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足等等。这些不足,我将会努力的克服,培养各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自己进一步更好的发展。

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技术要求

自然资源所有权代表(代理)行使主体、集体土地所有权人、国有土地使用权人等相关主体,应当积极配合做好确权登记相关工作。 特此通告。 附件:登记区域涉及的县市区名单(略) 登记机构(章) 20XX年XX月XX日

XX登记机构关于XX自然资源 所有权首次登记的公告 根据《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暂行办法》的规定,经初步审核,拟对以下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予以登记,现予公告,公告期:20XX 年 X 月 X 日-20XX 年 X 月 X 日。 登记单元名称登记单 元号 坐 落 空间 范围 自然状况权属状况 资源 类型 面积数量质量 所有 权人 代表 行使 主体 代表 行使 内容 代理 行使 主体 代理 行使 内容 如有异议, 请在公告期内向受理登记机构递交书面异议材料及其证明材料。 受理机构:XXXX 地址:XXXX 联系电话:XXXX 附件:自然资源登记单元附图 登记机构(章) XX年XX月XX日

附件4 自然资源地籍调查技术要求

1 总则 1.1 调查内容 (1)以不动产登记成果为基础,结合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清单划定成果,查清自然资源登记单元权属状况、界址,登记单元内所有权、相关不动产权利及许可等信息。 (2)采用全国国土调查和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成果,查清自然资源的坐落、空间范围、面积、类型以及数量、质量等自然状况。 (3)采用国土空间规划明确的用途管制范围、生态保护红线、特殊保护区范围线等管理管制成果,查清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内相关公共管制要求。 1.2 调查单元 自然资源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自然资源登记单元。自然资源登记单元应按照《自然资源登记单元代码编制规则》编码。自然资源登记单元界址点号的编制要求如下: (1)应对登记单元界址点统一编号,并保证界址点号唯一。 (2)以登记单元为单位,在工作底图上,从左上角按顺时针方向,从“1”开始顺序编制界址点号,解析界址点前加“J”,图解界址点前加“T”,如J1、J2、T3、T4、J5、……。 (3)界址变更后,新增界址点号在登记单元范围内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废弃的界址点号不再使用。 1.3 自然资源地籍图分幅与编号 自然资源地籍图采用分幅表示,分幅与编号参照《地籍调查规程》(TD/T 1001-2012)相关规定执行。 2权属调查 2.1 权属状况调查

草地资源调查心得体会

草地资源调查 实习报告 题目草地资源调查 学院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班级地信132 姓名阿迪力江·黑力力学号 123435202 指导教师张鲜花职称

草地类型调查心得体会 6月14号早上八点半集合在八一大道,坐着大巴去往南山,张鲜花老师主要指导我们——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这门课 程一天的实习 老师会将一天的实习内容做一个详细的讲解介绍,并且对 可能发生的状况,都对我们做了简单的讲解,以至于到时 候不会措手不及。 地资源调查是对草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环境条件 和利用现状进行调查,并依据调查结论提出开发利用、保护对 策的一项科学研究工作。草地资源调查能为草地的科学经营管理、以草定畜、执行草原法、发展草地畜牧业生产、环境保护 和国土整治提供科学依据。草地资源调查分为外业调查和内业总结两部分。 外业调查包括: 1、调查草地植被。了解草地植被类型及组成、草地覆盖度、 草层高度。 2、调查草地植物。包括饲用植物、经济植物、毒害草;采 集植物标本和牧草营养成分分析样;划分草地类型,调查 草地分布规律,测定草地产草量。调查草地利用特性和利 用现状,划分割草地、季节放牧草地界线。 3、调查草地的主要家畜和野生动物的种类及其对草地的利用。 调查气温、牧草生长期、积温、无霜期、降水量等以水热为 中心的气候条件;草地土壤类型、基质、质地和土壤养分;草地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自然条件。 4、通过对当地牧民、草地畜牧业生产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 的访问调查,了解草地畜牧业生产管理。5、草地负载和利 用状况。鼠虫害、雪灾、旱灾的危害程度,草地建设、改 良与草地退化状况等;搜集草地畜牧业经济统计资料和前人 的研究成果。 内业总结包括: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技术问答 一、基础类 问题1:土地整治项目区的新增耕地,在调查中是否根据土地整治立项文件确定耕地图斑范围? 答:现状为耕地的地块,无论是土地整治、农民自主开发或是复垦项目立项与否,都应按照实地耕地范围调查,不得按整治范围确定图斑边界。 问题2:实地为耕地的图斑,与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重叠,应如何调查? 答:按耕地调查。全国三调办下发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图斑作为湿地调查的指引,地方应按照《工作分类》,实地调查地类。 问题3:尚未用于占补平衡或增减挂钩项目的新增耕地,如何调查?是否会影响后期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 答:应按照实地现状调查。在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指标使用时,依据全国统一报备的储备库管理。 问题4:实地为水浇地,原来按水田管理的图斑,如何调查? 答:对于水旱轮作的按水田调查,对于长期按水浇地使用的按水浇地调查。调查为水浇地的,必须实地举证。 问题5:水库水面图斑界线是否按权属界线确定?

答:水库水面图斑界线不得按权属界线确定,应按正常蓄水位岸线围成的水面调查。 问题6:原城市、建制镇、村庄用地等城镇村及工矿用地内部,已取得建设用地土地使用权证,但实地现状为农用地,如何调查?答:按实地现状调查,不考虑是否已经发证。 问题7:确权登记的土地用途与实际用途不一致的图斑,如何调查? 答:按照实际现状调查,不得直接按土地审批用途或规划用途调查。 问题8:农村居民点零星分散式分布,如何调查? 答:散落在集中连片的村庄之外的零星居民点,达到最小上图面积标准的,依据实际建设范围,确定图斑边界,按对应地类调查。 问题9:城镇村道路用地与农村道路如何衔接处理? 答:除贯通村庄的公路、铁路外,农村道路穿过村庄的部分按城镇村道路调查,标注203属性。村庄外的部分,按农村道路调查。公路、铁路穿过村庄应保持连续性。 问题10:因道路施工改线或路面扩宽等原因,造成道路用地实际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应如何确定道路图斑边界? 答:道路范围界线按照实地现状进行调查。道路范围界线与审批范围界线不一致的,不得直接采用道路审批范围界线调查上图。

草地资源调查与规划

绪论 草地:是指具有一定面积和牧用价值的植被及其生长地的总称。 草业:指把草业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进而变为经济优势的产业部门。 草业科学:指草业生产的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的升华、生产发展的指导及各方面的统称。草业科学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发展简史: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 建国之初,在王栋主持下,对内蒙古、甘肃草地做了调查,写出了《皇城滩和大马营草原调查报告》《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概况及主要牧草介绍》是我国最早的草原调查报告。 1955年,王栋出版《草原管理学》对草原调查作出了系统的阐述。 自70年代以后,草业资源迅猛发展,国家组织全国草地资源调查,基本搞清我国草地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产草能力和载畜能力,制定了全国草地资源区划图。 1986年,钱学森提出草业科学的理念,草业科学简称草学。 二、草地成因 草地成因学说 土地—植物—动物三位一体说 雨量地势成因说 王栋(1955)提出 ◆“草原的形成主要原因大概由于雨量稀少,土壤贫瘠,地势高寒,生长季短促,温度冷热的变化剧烈等原因”。 ◆要点:雨量多少和分布均匀和否 雨量250-500mm 地势是重要因子(温度) 水分和热量对草原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大气、土地、生物和生产劳动因素说 降水总量、季节性分配及其和热量的匹配决定植物生产 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学说 生物因素:生物因子居于核心地位 ▲生物因素草原学意义

生物因子居于核心地位,推动草原生态系统发展的原动力 草原学基本关系,草—畜关系 草地生产的基本矛盾,草畜(时间、空间、种间) 非生物因素 ◆作用:非生物因素构成草地的自然立地条件 ◆组成: ○大气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大气流动、光、温度、水分、蒸发、O2、CO2等气象要素○土地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地形、土壤、位点 社会因子 包含草地所处社会的科技水平、生产水平、生活水平、劳动力分布和素质等 制约草地资源的发生和发展 体现人—草关系 ▲社会因子草原学意义 赋予草原的农学意义 引起次生草地形成 草原恢复 草畜产品增值 大气、土地、生物和生产劳动因素说,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因素学说 ◆非生物因素 大气因素:水热地带性分布形成草地的地带性,和草地生产活动关系密切(生产能力-水热值、配置;生产季节;生产措施)。 土地因素:是草地立地条件,直接分配和供给植物光、热、水和养分。 位点因子:直接影响草地开发利用 ◆生物因素:生物因子居于核心地位,是草地存在的基本依据;草—畜关系构成草地 生产的特色,表现为草地生产能力有空间、时间和种间3种关系。 ◆社会因素:赋予草原的农学意义,直接决定草地开发和利用的水平。 三、草地分类 六大分类方法中重要的是南北草调分类法和综合顺序分类法十八类草地类型中重要的是暖性草丛和低地草甸类 纬向地带性 径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一般规律)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 垂直地带性(山体高度山脉走向和其位置坡向坡度)非地带性(沼泽草地低地草甸盐土荒漠) 世界主要草地名称: 斯太普(针茅):亚洲 普列里: 北美 萨王那:非洲 维尔德:南非 潘帕斯: 南美洲 草地分类:是草地类型理论的具体实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