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抗震结构归纳总结

抗震结构归纳总结

抗震结构归纳总结
抗震结构归纳总结

一、名词解释

构造地震: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

地震基本烈度: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过概率10%的地震烈度值。

底部剪力法:对于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变化比较均匀的结构。在计算其地震反应时,先计算出作用于结构的总的水平地震作用,然后将总水平地震作用按一定的

规律再分配给各个质点。

建筑抗震有利地段:振型质量矩阵正交性:某一振型过程中所引起的惯性力不在其他振型上作功。即,体系按某一振型作自由振动时不会激起该体系其他振型的振动。

强柱弱梁:指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较大侧移进入非弹性阶段时,为使框架保持足够的竖向承载力而免于倒塌,要求塑性铰应首先在梁上形成,尽可能避免在破坏后危害更大的柱上出现塑性

铰。

单质地体系:某些工程结构,如等高单层厂房和公路高架桥等,因其质量大部分都集中在屋盖或桥面处,故在进行结构动力计算时,可将该结构参与振动的所有质量全部折算至屋盖,而将墙.柱视

为一个无重量的弹性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单质点体系。

地震系数:它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

动力系数:它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表示由于动力效应,质点的最大绝对加速度比地面最大加速度放大了多少倍

地震影响系数:实际上就是作用于单质点弹性体系上的水平地震力与结构重力之比

标准反应谱曲线: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即使在同一地点.同一烈度,每次地震的地面加速度

记录也很不一致,因此需要根据大量的强震记录算出对应于每一条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

然后统计求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线作为设计依据,这种曲线称为标准反应谱曲线。

振型分解法:用体系的振型作为基底,而用另一函数作为坐标,就可以把联立方程组变为几个独立的方程,每个方程中包含一个未知项,这样就可分别独立求解,从而使计算简化。这一方法称为振型

分解法,它是求解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的重要方法。

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对单质点为总重力荷载代表值,多质点可取总重力荷载代表值的85%

多道抗震防线指的是:①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调工作。②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

意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够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

旦破坏也易于修复。

非结构部件:一般是指在结构分析中不考虑承受重力荷载以及风.地震等侧力荷载的部件。

强柱弱梁:要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较大侧移进入非弹性阶段时,为使框架保持足够的竖向承载力而免于倒塌,要求实现梁铰侧移机构,即塑性铰应首先在梁上形成,尽可能避免在破坏后在

危害更大的柱上出现塑性铰。、

地震序列:在一定时间内(一般是几十天至数月)相继发生在相邻地区的一系列大小地

震称为地震序列。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

震级:是按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而定的等级。它是用伍德-安德生式标准地震仪所记录到的距震中100KM处最大水平地动位移的常用对数值表示的。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时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到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基本烈度: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值。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中距:建筑物到震中之间的距离叫震中距。震源距:建筑物到震源之间的距离叫震源距。

极震区:在震中附近,振动最剧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叫极震区。

等震线:一次地震中,在其所波及的地区内,用烈度表可以对每一个地点评估出一个烈度,烈度相同点的外包线叫等震线。

抗震设防:是指对建筑物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一定的抗震构造措施,以达到结构抗震的效果和目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一个地区作为建筑物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一般情况下,采用国家地震局颁发的地震烈度区划图中规定的基本烈度。

多遇地震:指发生机会较多的地震,众值烈度时的地震,当设计基准期为50年时,则50年内众值烈度的超越概率为63.2%,基本烈度与众值烈度相差约为1.55度。

罕遇地震:指发生机会较少的地震,罕遇地震烈度时的地震,50年内的超越概率为2%,基本烈度与罕遇烈度相差约为1度。

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就是指地震作用在结构中所产生的内力和变形,主要有弯矩.剪力.轴向力和位移等。

结构的地震反应:是指地震引起的结构振动,它包括地震在结构中引起的速度.加速度.位移和内力等。

标准反应谱曲线: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即使在同一地点.同一烈度,每次地震的地面加速度记录也很不一致,因此需要根据大量的强震记录算出对应于每一条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统计求出最

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线作为设计依据,这种曲线称为标准反应谱曲线。

振型分解法:用体系的振型作为基底,而用另一函数作为坐标,就可以把联立方程组变为几个独立的方程,每个方程中包含一个未知项,这样就可分别独立求解,从而使计算简化。这一方法称为振型分

解法,它是求解多自由度弹性体系地震反应的重要方法。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永久荷载和有关

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二、填空题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

(S)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类。

3、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1>1.4T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ΔFn,其目的

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4、《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

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

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

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为了使多层砌

体房屋有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

间距的目的是避免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

8、用于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方法一般有反弯点法和D值法。

9、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10、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

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1.地震按其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四种类型。

2.地震按震源深浅不同可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

3.地震波可分为(体波)和(面波)。

4.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5.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

6.造成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7.地震强度通常用(震级)和(烈度)等反映。

8.震级相差一级,能量就要相差(32)倍之多。

9.一般来说,离震中愈近,地震影响愈(大),地震烈度愈(高)。

10.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来确定。

11.设计地震分组共分(3)组,用以体现(震级)和(震中距)的影响。

12.抗震设防的依据是(抗震设防烈度)。

13.地震现象表明,纵波使建筑物产生(垂直振动),剪切波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振动),而面波使建筑物既产生(垂直振动)又产生(水平振动)。

14.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

15.《规范》按场地上建筑物的震害轻重程度把建筑场地划分为对建筑抗震(有利)、(不利)和(危险)的地段。

16.我国《抗震规范》指出建筑场地类别应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划分为四类。

17.饱和砂土液化的判别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18.场地的液化等级根据(液化指数)来划分。

19.目前,工程中求解结构地震反应的方法大致可分为两种,即(底部剪力法)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

20.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21.建筑结构抗震验算包括(截面抗震验算)和(抗震变形验算)。

建筑工程申请认证!财富值双倍检索优先专属展现同行交流

22.结构的变形验算包括(多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薄弱层的弹塑性变形验算)。

23.选择结构体系,要考虑(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取值)的关系。

24.选择结构体系时,要注意选择合理的(结构构件)及(抗震结构体系)。

25.地震区的框架结构,应设计成延性框架,遵守(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等设计原则。

26.在工程手算方法中,常采用(D值法)和(反弯点法)进行水平地震作用下框架内力的分析。

27.竖向荷载下框架内力近似计算可采用(分层法)和(弯矩二次分配法)。

28.框架结构最佳的抗震机制是(总体机制)。

29.框架体系的节点常采用(刚接)节点。

30.结构的变形缝有(伸缩缝)、(温度缝)和(沉降缝)。

31.多层和高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包括(框架结构)、(框架—抗震墙结构)、(抗震墙结构)及(筒体结构)等结构体系。

32.(防止倒塌)是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的重要问题。

33.高层钢结构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纯框架体系)、(筒体体系)、(框架支撑体系)或(框架剪力墙体系)。

34.框架-支撑体系的支撑类型有(中心支撑)和(偏心支撑)。

35.防止板件失稳的有效方法是限制它的(高厚比)。

36.屋盖体系中,应尽可能选用(有撑)屋盖。

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答: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具体为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第一阶段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众值烈度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他荷载效

应组合,并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保证第一水准下必要的承载力可靠度,满足第二水准烈度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对大多数结构,一般可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对于少数结构,如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还要进行第二阶段设计,即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罕遇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进行结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以保证其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2、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1)计算多自由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相应振型;(2)求出对应于每一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同一振型中各质点地震作用将同时达到最大值);(3)求出每一振型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4)将这些效应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3、简述抗震设防烈度如何取值。

答: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4、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内应有可靠的锚固;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5、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

答:1.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2.结构布置不合理引起的震害;3.柱、梁和节点的震害;4.填充墙的震害;5.抗震墙的震害。

四.简答题

1.抗震设防的目标是什么?实现此目标的设计方法是什么?

答:设防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实现方法是小震时的弹性设计,大震时的弹塑性设计. 2.对各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设防标准,应符合什么要求?

答:甲类建筑,地震作用计算应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其值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构确定;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其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乙类建筑,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一般情况下,其抗震措施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对较小的乙类建筑,当其结构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结构类型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用抗震措施。丙类建筑,地震作用计算和抗震措施均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丁类建筑,一般情况下,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抗震措施应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除另有规定外,对乙.丙.丁类建筑可不进行地震作用计算。

3.哪些建筑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

答:可不进行地基及基础的抗震承载力验算的有:①砌体房屋;②地基主要受力层范围内不存在软弱粘性土层的一般单层厂房.单层空旷房屋和8层.高度25m以下的一般民用框架房屋及与其基础荷载相当的多层框架厂房,其中软弱粘性土层主要是指7度.8度和9度时,地基土静承载力特征值分别小于80kPa.100kPa 和120kPa的土层;③可不进行上部结构抗震验算的建筑。

4.什么是场地土的液化?影响液化的因素有哪些?液化对建筑物有哪些危害?

答:处于地下水位以下的饱和砂土和粉土在地震时有变密的趋势,使孔隙水的压力急剧上升,造成土颗粒局部或全部将处于悬浮状态,形成了犹如“液体”的现象,即称为场地土达到液化状态。

影响因素:土层的地质年代和组成;土层的相对密度;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的深度;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

危害:地面开裂下沉使建筑物产生过度下沉或整体倾斜;不均匀沉降引起建筑物上部结构破坏,使梁板等水平构件及其节点破坏,使墙体开裂和建筑物体形变化处开裂;室内地坪上鼓.开裂,设备基础上浮或下

沉。

5.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答: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对于高度不超过40m.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以采用底部剪力法。

6.什么是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答:在对建筑结构进行地震反应分析时,通常假定地基时刚性的。实际上,一般地基并非刚性,故当上部结构的地震作用通过基础而反馈给地基时,地基将产生一定的局部变形,从而引起结构的移动或摆动。这种现象称为地基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7.什么时候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答:《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8.何谓时程分析法,在什么时候须用时程分析法进行补充计算?

答:所谓时程分析法,亦称直接动力法,又称为动态分析法,是根据选定的地震波和结构恢复力特性曲线,采用逐步积分的方法对动力方程进行直接积分,从而求得结构在地震过程中每一瞬时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反应,以便观察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从弹性到非弹性阶段的内力变化以及构件开裂.损坏直至结构倒塌的破坏全过程。对特不规则的建筑.甲类建筑和超过一定高度范围的高层建筑应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多遇地震作用下的补充计算。

9.什么是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怎样判别结构薄弱层位置?

答:楼层屈服承载力系数是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它反映了结构中楼层的承载力与该楼层所受弹性地震剪力的相对关系。薄弱层位置的确定:楼层屈服承载力系数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可取底层为薄弱层;楼层屈服承载力系数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可取该系数最小的楼层和相对较小的楼层为薄弱楼层,一般不超过2~3处;单层厂房,可取上柱。

10.何谓“概念设计”?“概念设计”与计算设计有何不同?

答:“概念设计”是立足于工程抗震基本理论及长期工程抗震经验总结的工程抗震基本概念,是构造良好结构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概念设计”强调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把握好能量的输入.房屋体形.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主要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再辅以必要的计算和构造措施,就有可能使设计出的房屋建筑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足够的抗震可靠度。而计算设计是对地震作用效应进行定量计算。

11.建筑场地选择的原则是什么?

答:场地选择的原则:选择场地时,应该进行详细勘察,搞清地形.地质情况,挑选对建筑抗震有利的地段,尽可能避开对建筑抗震不利的地段;当不能避开时应采取相应的抗震措施;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抗震危险地段上,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12.单从抗震角度考虑,作为一种好的结构形式,应具备哪些性能?

答:从抗震角度来考虑,作为一种好的结构形式,应具备下列性能:①延性系数高;②强度/重力比值大;

③匀质性好;④正交各向同性;⑤构件的连接具有整体性.连续性和较好的延性,并能发挥材料的全部强度。

13.什么是多道抗震防线?如何进行第一道抗震防线的构件选择?

答:多道抗震防线指的是:①一个抗震结构体系,应由若干个延性较好的分体系组成,并由延性较好的结构构件连接起来协调工作。②抗震结构体系应有最大可能数量的内部.外部赘余度,有意识地建立起一系列分布的屈服区,以使结构能够吸收和耗散大量的地震能量,一旦破坏也易于修复。原则上说,应优先选择不负担或少负担重力荷载的竖向支撑或填充墙,或者选用轴压比值较小的抗震墙.实墙筒体之类构件,作为第一道抗震防线的抗侧力构件。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轴压比很大的框架柱兼作第一道防线的抗侧力构件。

14.简述用D值法计算框架内力的步骤。

答:用D值法计算框架内力的步骤:①计算各层柱的侧移刚度D;②计算各柱所分配的剪力Vij;③确定

反弯点高度y;④计算柱端弯矩Mc;⑤计算梁端弯矩Mb;⑥计算梁端剪力Vb;⑦计算柱轴力N。15.简述框架柱.梁.节点抗震设计的原则。

答:柱的设计原则: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出现塑性铰;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子有足够的抗剪强度;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梁的设计原则:梁形成塑性铰后仍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梁筋屈服后,塑性铰区段应有较好的延性和耗能能力;妥善地解决梁筋锚固问题。节点的设计原则: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16.加密柱端箍筋的作用是什么?

答:加密柱端箍筋的作用是:①承担柱子剪力;②约束混凝土,提高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变形能力;③为纵向钢筋提供侧向支撑,防止纵筋压曲。

17.结构抗震计算的内容一般包括哪些

答:结构抗震计算的内容一般包括①结构动力特性分析,主要是结构自振周期的确定;②结构地震反应计算,包括多遇烈度下的地震作用与结构侧移;③结构内力分析;④截面抗震设计等。

18.在砌体结构的计算简图中如何确定结构底部固定端标高?

答:计算简图中固定端标高的取法: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当基础埋置较浅时,取为基础顶面;当基础埋置较深时,可取为室外地坪下0.5m处;当设有整体刚度很大的全地下室时,则取为地下室顶板顶部;当地下室整体刚度较小或为半地下室时,则应取为地下室室内地坪处。

19.简述构造柱.圈梁的作用?

答:构造柱作用:显著提高墙体的变形能力;限制墙体裂缝的开展和延伸,从而提高墙体抗剪承载力同时保证竖向承载力不致下降过快;与圈梁一起形成弱框架,提高整体性,可以是结构在大震下的抗倒塌性增加。圈梁的作用:增强刚度;增加纵横墙连接,防止纵墙向外散倒;增加墙体抗剪强度,增加延性,提高抗弯强度;减少竖向地震作用引起的竖向运动不均匀性,同时能减少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上部结构的破坏。

20.试说明单层厂房纵向计算的修正刚度法和拟能量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范围

答:修正刚度法采用按柱列刚度比例分配地震作用,但对屋盖的空间作用及纵向围护墙对柱列侧移的影响作了考虑。此法适用于柱顶标高不大于15m平均跨度不大于30m单跨或多跨等高钢筋混凝土无檩和有檩屋盖的厂房,取整个抗震缝区段为纵向计算单元。拟能量法以剪扭振动空间分析结果为标准,进行试算对比,找出各柱列按跨度中心划分质量的调整系数,从而得出各柱列作为分离体时的有效质量,然后按能量法公式确定整个厂房的自振周期,并按单独柱列分别计算出各柱列的水平地震作用。此法一般用于两跨不等高厂房的纵向地震作用效应计算。

21砌体结构中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和圈梁的作用?

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作用:加强房屋的整体性,提高砌体的受剪承载力(10%-30%),对砌体有约束作用,提高砌体的变形能力,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

设置圈梁的作用:增加纵横墙体的连接,加强整个房屋的整体性;圈梁可箍住楼盖,增强其整体刚度;减小墙体的自由长度,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可提高房屋的抗剪强度,约束墙体裂缝的开展;抵抗地基不均匀沉降,减小构造柱计算长度。

22、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内应有可靠的锚固;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23、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

答:1.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2.结构布置不合理引起的震害;3.柱、梁和节点的震害;4.填充墙的震害;

5.抗震墙的震害。

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A卷B卷

《 工程结构抗震样卷A 》答案 命题教师 __ 使用班级 系(教研室)主任签字 开、闭卷 试卷代号(A ,B 卷) 姓名____________ 系别 班级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 时间: 分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订线(答题不得超过此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每题 1.5分,共21分。只有一个选择是正确的,请填在括号中) 1.实际地震烈度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B ) A.建筑物类型 B.离震中的距离 C.行政区划 D.城市大小 2.基底剪力法计算水平地震作用可用于下列何种建筑? ( C ) A.4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B.自振周期T 1很长(T 1>4s)的高层建筑 C. 垂直方向质量、刚度分布均匀的多层建筑 D. 平面上质量、刚度有较大偏心的多高层建筑 3.地震系数k 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 ) A.地震基本烈度 B.场地卓越周期 C.场地土类别 D.结构基本周期 4. 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 eq 为( C ) A. 0.85(1.2恒载标准值G K +1.4活载标准值Q K ) B. 0.85(G K +Q k ) C. 0.75(G K +0.5Q K ) D. 0.85(G K +0.5Q K ) 5.框架结构考虑填充墙刚度时,T 1与水平弹性地震作用F e 有何变化?( A ) A.T 1↓,F e ↑ B.T 1↑,F e ↑ C.T 1↑,F e ↓ D.T 1↓,F e ↓ 6.抗震设防区框架结构布置时,梁中线与柱中线之间的偏心距不宜大于(A ) A .柱宽的1/4 B .柱宽的1/8 C .梁宽的1/4 D .梁宽的1/8 7. 土质条件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很大,土质越松软,加速度谱曲线表现为(A ) A .谱曲线峰值右移 B .谱曲线峰值左移 C .谱曲线峰值增大 D .谱曲线峰值降低 8.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C A. 较大的初始刚度 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 C.较好的延性 D.较小的自振周期T 1 9、楼层屈服强度系数 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的位置为 ( D ) A.最顶层 B.中间楼层 C. 第二层 D. 底层 10.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B A.与楼盖刚度无关 B.与楼盖刚度有关 C.仅与墙体刚度有关 D.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11.场地特征周期T g 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C ) A.地震烈度 B.建筑物等级 C.场地覆盖层厚度 D.场地大小 12.关于多层砌体房屋设置构造柱的作用,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 D ) A . 可增强房屋整体性,避免开裂墙体倒塌 B . 可提高砌体抗变形能力 C . 可提高砌体的抗剪强度 D . 可抵抗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造成的破坏 13、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 ( B ) A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B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C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D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14、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 的大小除了与质量,地震烈度,结构自振周期有关外, 还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 ( B ) A.场地平面尺寸 B.场地特征周期 C.荷载分项系数 D.抗震等级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得分

工程结构抗震复习题及答案

1、地震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地震动的主要特征可通过地震动的峰值、频谱和持续时间这三个要素密切相关。 2、地震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因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 3、地震波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这就是地震波。 4、地震按成因分为哪几类? 5 6 答:主要有板块构造运动假说和断层假说。 7、极震区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震中及其附近的地方称为震中区,也称极震区。 8、根据图示解释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和震源距的基本概念? 震源:地壳岩层发生断裂破坏、错动,产生剧烈振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称为震中。 震中距:地面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距离或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震源距:地面某点至震源的距离称为震源距。 9、地震波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答: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包含体波和面波。体波为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它有纵波和横波两种形式。面波是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它有瑞雷波和乐甫波两种形式。 实际地震时记录到的地震波可以看出,首先达到的是(纵波),接着是(横波),(面波)达到的最晚。 10、什么是地震烈度?地震烈度的影响因素是什么? 答:一次地震对某一地区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称地震烈度,简称为烈度。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基条件等因素有关。11、什么是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多遇烈度和罕遇烈度烈度与基本烈度的关系怎样? 答:多遇烈度:发生概率最多的地震,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63.2%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50年一遇的烈度值。相当于基本烈度-1.55度。 基本烈度:一个地区的基本烈度是指该地区在今后50年期限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烈度。 罕遇烈度:在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的超越概率为2%~3%的地震烈度值,相当于1600~2500年一遇的烈度值。相当于基本烈度+1度。 12、设防烈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设防烈度。 13、“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简要概述。 答:“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可以简要概述为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 14、简要概述建筑抗震设防目标通过什么来实现。 答:建筑抗震设防目标具体通过“三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和“两阶段”的抗震设计方法实现。 15、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分为哪四类? 答:《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确定建筑工程应分为特殊设防类、重点设防类、标准设防类和适度设防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16、我国《抗震规范》(GB50011-2010)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基本的抗震设防目标是如何规定的? 答:(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结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即小震不坏; (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即中震可修; (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即大震不倒。 17、什么是概念设计? 答: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称为概念设计。 18、场地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指工程群体所在地,具有相似的反应谱特征,其范围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小区和自然村或不小于1.0km2的平面面积。 19、建筑场地类别如何划分? 答:抗震设计规范根据场地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和覆盖层厚度将建筑场地划分为四类场地。 23、结构自振周期、基本周期与设计特征周期、场地卓越周期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自振周期:结构按某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基本周期:结构按基本振型(第一振型)完成一次自由振动所需的时间。 设计特征周期Tg:抗震设计用的地震影响系数曲线的下降段起始点所对应的周期值,与地震震级、震中距和场地类别等因素有关。 场地卓越周期:根据场地覆盖层厚度d和土层平均剪切波速Vs,按公式T = 4d/Vs计算的周期,表示场地土最主要的振动特性。 24、反应谱的基本概念是什么?根据反应量不同分类情况如何?

工程结构抗震

《工程结构抗震》命题作业 作业名称:试述底部剪力法的定义、适用条件并计算图示框架 作业要求:按以下提示步骤计算图示框架 已知:水平地震影响系数α1=0.139,顶部附加水平地震 作用δn=0。 计算步骤提示:(1)计算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G eq=0.85 (2)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已知α1=0.139 (3)计算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α1G eq (4)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δn=0 (5)计算各层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 (6)计算各层层间剪力 第一层:V1= F1+ F2+ F3 第二层:V2= F2+ F3

第三层:V3= F3

解: 第一振型 g g T T T 51<< 139.0)( max 21==αηαγT T g 第二振型 g T T <<2s 1.0 16.0max 22==αηα 第三振型 g T T <<3s 1.016.0max 23==αηα (2)计算各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 第一振型 ∑∑===?+?+??+?+?= =3 1 2 222131 11363.11 180667.0270334.02701 180667.0270334.0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第二振型 ∑∑==-=?+-?+-??+-?+-?== =3 12 222 23122428.01 180)666.0(270)667.0(2701 180)666.0(270)667.0(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第三振型 ∑∑===?+-?+??+-?+?= =3 1 2 22233 1 33063.01 180)035.3(270019.42701 180)035.3(270019.4270/i i i i i i x m x m γ (3)计算各振型各楼层的水平地震作用 i j ji j ji G x F γα= 第一振型 kN 4.1678.9270334.0363.1139.011=????=F kN 4.3348.9270667.0363.1139.012=????=F kN 2.3348.9180000.1363.1139.013=????=F 第二振型 kN 9.1208.9270)667.0()428.0(16.021=??-?-?=F kN 7.1208.9270)666.0()428.0(16.022=??-?-?=F kN 8.1208.9180000.1)428.0(16.023-=???-?=F 第三振型 kN 2.1078.9270019.4063.016.031=????=F kN 9.808.9270)035.3(063.016.032-=??-??=F kN 8.178.9180000.1063.016.033=????=F (4)计算各振型的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 第一振型 kN 8362.3344.3344.16711=++=V kN 6.6682.3344.33412=+=V kN 2.33413=V 第二振型 kN 8.1208.1207.1209.12021=-+=V kN 1.08.1207.12022-=-=V 8.12023-=V 第三振型 kN 1.448.179.802.10731=+-=V kN 1.638.179.8032-=+-=V kN 8.1733=V (5)计算地震作用效应(层间剪力) kN 8.8452 312212111=++=V V V V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及答案1

1、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影响土层液化的主要因素有:地质年代,土层中土的粘性颗粒含量,上方覆盖的非液化土层的厚度,地下水位深度,土的密实度,地震震级和烈度。土层液化的三要素是:粉砂土,饱和水,振动强度。因此,土层中粘粒度愈细、愈深,地下水位愈高,地震烈度愈高,土层越容易液化。 2、什么是地震反应谱?什么是设计反应谱?它们有何关系? 单自由度弹性体系的地震最大加速度反应与其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叫地震(加速度)反应谱,以S a (T )表示。设计反应谱:考虑了不同结构阻尼、各类场地等因素对地震反应谱的影响,而专门研究可供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常以a (T ),两者的关系为a (T )= S a (T )/g 3、什么是时程分析?时程分析怎么选用地震波? 选用地震加速度记录曲线,直接输入到设计的结构,然后对结构的运动平衡方程进行数值积分,求得结构在整个时程范围内的地震反应。应选择与计算结构场地相一致、地震烈度相一致的地震动记录或人工波,至少2条实际强震记录和一条人工模拟的加速度时程曲线 5、抗震设计为什么要尽量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如何满足这些原则? “强柱弱梁”可有效的防止柱铰破坏机制的出现,保证结构在强震作用下不会整体倒塌;“强剪弱弯”可有效防止脆性破坏的发生,使结构具有良好的耗能能力;“强节点弱构件”,节点是梁与柱构成整体结构的基础,在任何情况下都应使节点的刚度和强度大于构件的刚度和强度。 6、什么是震级?什么是地震烈度?如何评定震级和烈度的大小? 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 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震级的大小一般用里氏震级表达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烈度表,即地震时人的感觉、器物的反应、建筑物破坏和地表现象划分的。 7、简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范围,计算中如何鞭稍效应。 适用范围:高度不超过40米,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以及近似于单质点体系的结构,可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为考虑鞭稍效应,抗震规范规定: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时,对突出屋面的屋顶间、女儿墙、烟囱等的地震作用效应,宜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不应往下传递,但与该突出部分相连的构件应予以计入。 9、什么是动力系数、地震系数和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三者之间有何关系? 动力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地震系数是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是地震系数与动力系数的乘积 10、多层砌体房屋中,为什么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 楼梯间横墙间距较小,水平方向刚度相对较大,承担的地震作用亦较大,而楼梯间墙体的横向支承少,受到地震作用时墙体最易破坏2)房屋端部和转角处,由于刚度较大以及在地震时的扭转作用,地震反应明显增大,受力复杂,应力比较集中;另外房屋端部和转角处所受房屋的整体约束作用相对较弱,楼梯间布置于此,约束更差,抗震能力降低,墙体的破坏更为严重 11、试述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及对地面运动的影响? 纵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一致,是压缩波,传播速度快,周期较短,振幅较小;将使建筑物产生上下颠簸;(横波在传播过程中,其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是剪切波,传播速度比纵波要慢一些,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将使建筑物产生水平摇晃 14为什么要限制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间距? (1)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横墙抗震能力减弱,横墙间距应能满足抗震承载力的要求。)2)横墙间距过大,会使纵墙侧向支撑减少,房屋整体性降低(3)横墙间距过大,会使楼盖水平刚度不足而发生过大的平面内变形,从而不能有效地将水平地震作用均匀传递给各抗侧力构件,这将使纵墙先发生出平面的过大弯曲变形而导致破坏,即横墙间距应能保证楼盖传递水平地震作用所需的刚度要求。 16.地震作用和一般静荷载有何不同?计算地震作用的方法可分为哪几类? 不同:地震作用不确定性,不可预知,短时间的动力作用,具有选择性,累积性,重复性。方法:拟静力法,时程分析法,反应谱法,振型分解法。 17.什么是鞭端效应,设计时如何考虑这种效应? 答:地震作用下突出建筑物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受高振型影响较大,震害较为严重,这种现象称为鞭端效应;设计时对突出屋面的小建筑物的地震作用效应乘以放大系数3,但此放大系数不往下传。 18.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实质是什么?如何通过截面抗震验算来实现? 答:(1)使梁端先于柱端产生塑性铰,控制构件破坏的先后顺序,形成合理的破坏机制 (2)防止梁、柱端先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以保证塑性铰有足够的变形能力 在截面抗震验算中,为保证强柱弱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 对一、二、三级框架的梁柱节点处,(除框架顶层和柱轴压比小于0.15及框支梁与框支柱的节点外),柱端组合的弯矩设计值应符合: ∑∑ =b c c M M η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复习题附答案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 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 为 63.2%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 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 n=N/fA (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cc 抗压强度设计 值乘积之比) 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 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G=1200kN,21?j= =-0.618/1。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φφ=1.618/1;第二振型φ/第一振型φ/21121122。0、724 (楼楼盖的水平刚度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 。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盖类型) 。、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0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 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 500mm处。室外地面以下 则该场地的场地、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 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12 (中软土)。土类别为Ⅲ类场地 、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13 。和阻尼力 本组合为他和其荷载效应的基效地层震于14、位9度地区的高建筑的震作用应?????SSS?S???S。wkEhEhkwGGEEvwEvk?(i)?V(i)/V(i)eyy 15为第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 面实 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 震剪力的比值。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

工程结构抗震题目及答案

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S)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共划分为IV类。3.我国采用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和三水准设防、二阶段设计的基本思想,指导抗震设计规范的确定。其中三水准设防的目标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和大震不倒 >时,在结构顶部附4、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1 ,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加ΔF n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 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k表示地面运动的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 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 2、抗震设防烈度: 一个地区作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应按国家规定权限审批或颁发的文件(图件)执行。 3、反应谱: 地震动反应谱是指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一定的地震动作用和阻尼比下,最大地震反应与结构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 4、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抗震设计时的基本代表值,是结构自重(永久荷载)和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 5 强柱弱梁: 结构设计时希望梁先于柱发生破坏,塑性铰先发生在梁端,而不是在柱端。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地基液化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地震时饱和粉土和砂土颗粒在振动结构趋于压密,颗粒间孔隙水压力急剧增加,当其上升至与土颗粒所受正压应力接近或相等时,土颗粒间因摩擦产生的抗剪能力消失,土颗粒像液体一样处于悬浮状态,形成液化现象。其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土质的地质年代、土的密实度和黏粒含量、土层埋深和地下水位深度、地震烈度和持续时间 2.简述两阶段抗震设计方法。

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试卷和答案完整版

土木与水利学院期末试卷(A ) 考试科目:工程结构抗震设计 20 ?20学年第一学期 : 一、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丄 1?一般来说,某地点的地震烈度随震中距的增大而 减小。 :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及设计工作寿 5 命期的不同分为 甲、乙 _______________ 、 丙 、丁 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 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建筑场地类别根据 等效剪切波速 和 ; 场地覆盖土层厚度 双指标划分为4类。 : 4?震害调查表明,凡建筑物的自振周期与场地土的 卓越周期 接诉 : 时,会导致建筑物发生类似共振的现象,震害有加重的趋势。 5. 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 两步进行,即 ____ 初判法 _____ 和 标准贯入试验法 _______ 判别。 之比;动力系数:是单质点 _________ 与 地面最大加 速度 的比值。 7. 《建筑抗震设 计规范》根据房屋的设防烈度、结构类型 和房屋高 度 n|p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合计 题分 20 20 48 12 100 得分 阅卷人 V-# 6. 地震系数 k 表示 ____________ 与 重力加速度

—,分别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构造措施要求。 8. 为了保证结构具有较大延性,我国规范通过采用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和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计算。 二、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2分) 1地震烈度主要根据下列哪些指标来评定(C )。 A. 地震震源释放出的能量的大小 B. 地震时地面运动速度和加速度的大小 C?地震时大多数房屋的震害程度、人的感觉以及其他现象 D.地震时震级大小、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地区的土质条件和地形地 貌 2. 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 则该场地的场地类别为(C )。 A. I类B .U类C .川类 D .W类 3. 描述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个,下列哪项不属于地震动三要素(D )。 A. 加速度峰值 B. 地震动所包含的主要周期 C. 地震持续时间 D. 地震烈度 4. 关于地基土的液化,下列哪句话是错误的( A )。 A. 饱和的砂土比饱和的粉土更不容易液化 B. 土中粘粒含量越高,抗液化能力越强 C?土的相对密度越大,越不容易液化, D. 地下水位越低,越不容易液化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完美篇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复习资料(完美篇)..

————————————————————————————————作者: ————————————————————————————————日期: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总复习 (武汉理工配套) 考试的具体题型和形式可能会有变化,但知识点应该均在以下内容中。复习不要死记硬背,而应侧重理解。 第一章: 绪论 1.什么是地震动和近场地震动?P3 由地震波传播所引发的地面振动,叫地震动。其中,在震中区附近的地震动称为近场地震动。 2.什么是地震动的三要素?P3 地震动的峰值(振幅)、频谱和持续时间称作地震动的三要素。 3.地震按其成因分为哪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那一类?答: 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几类,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构造地震。4.什么是构造地震、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P1 答: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的应变超过容许值,岩层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面震动,这种地震称为构造地震,一般简称地震。地壳深处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称为震源。震源至地面的距离称为震源深度。一般震源深度小于60km的地震称为浅源地震;60~300km的称为中源地震;大于300km的称为深源地震;我国绝大部分发生的地震属于浅源地震,一般深度为5~40km。震源正上方的地面称为震中,震中邻近地区称为震中区,地面上某点至震中的距离称为震中距。 5. 地震波分哪几类?各引起地面什么方向的振动?P1-3 答: 地震波按其在地壳传播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体波和面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称为体波,体波又分为纵波(P 波)和横波(S波)。纵波引起地面垂直方向的震动,横波引起地面水平方向震动。在地球表面传播的波称为面波。地震曲线图中,纵波首先到达,横波次之,面波最后到达。分析纵波和横波到达的时间差,可以确定震源的深度。 6. 什么是震级和地震烈度?几级以上是破坏性地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多少度?P4答: 震级:指一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是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1)m=2~4的地震为有感地震。(2)m>5的地震,对建筑物有不同程度的破坏。(3)m>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区域内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M(地震震级)大于5的地震,对建筑物就要引起不同程度的破坏,统称为破坏性地震。我国地震烈度表分为十二度,用罗马数字表示。 7. 什么是基本烈度和设防烈度?什么是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P5答: 基本烈度是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我国取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概率(我国取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它是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是指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指50年设计基准期内超越概率为10%的地震加速度的取值:7度--0.10g(0.15g);8度--0.20g(0.30g);9度--0.40g 8. 不同震中距的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有什么不同?设计规范如何考虑这种影响? 答:宏观地震烈度相同的两个地区,由于它们与震中的距离远近不同,则震害程度明显不同。处于大震级,远震中距下的高柔结构,其震害远大于同样烈度的中小震级、近震中距的建筑物,且反映谱特性不同。 ?为了区别同样烈度下不同震级和震中距的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作用,89《规范》将地震影响分为近震和远震两种情况。01《规范》进一步引入了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9.抗震设防的目标(基本准则)是什么?P8 答:抗震设防的目标(基本准则)是小震不坏、中震能修、大震不倒。 10.“三个水准”的抗震设防要求具体内容是什么?P9答: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

… 抗震结构设计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运动,推挤地壳岩层使其薄弱部位发生断裂错动而引起的地震。P1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依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划分为4类。P17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P12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 定义为n=N/f c A,即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 7.地震动的三大要素,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G 1=G 2=1200KN ,第一振型Φ12/Φ11=1,第二振型Φ22/Φ21=1,则第一振型的振型参与系数γj =。P50式()[由于G 1=G 2,可知m 1=m 2,那么WO γj = X 11+X 12 X 112+ X 12 2 = 1+1.6181+1.6182 =0.724]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和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室外地面以下500mm 处。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 ,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Ⅲ类场地。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惯性力和阻尼力。 ,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γγγ+++=。P75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i V i V i e y y =ξ 指按钢筋混凝土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第i 层受剪承载力和按罕遇地震作用下计算的第i 层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P77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一级。(查表)P103 17.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防止构件混凝土产生脆性的斜压破坏。P117 P121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卷整理版

一、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2.在计算地震作用时,多质点体系的高阶振型发挥的贡献比低阶振型小。 3.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重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房屋震害。 4.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纵墙承重体系。 ( ) 5.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 6.一般体系阻尼比越小,体系地震反应谱值越大。( ) 7.地基的抗震承载力一定大于静承载力。 ( ) 8.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 9.框架-抗震墙结构中抗震第一道防线是剪力墙。( ) 10.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个小题,每题5分,共30分)。 1.地震震级和地震烈度有何区别与联系? 2.简述底部剪力法的适用条件。 3.砌体结构中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是怎么确定的? 4.在多层砌体房屋中,横向楼层地震剪力如何在各道墙之间分配? 5.为什么进行罕遇地震结构反应分析时,不考虑楼板与钢梁的共同作用。 6.什么叫隔震?隔震方法主要有哪些类型?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30分)。 1.根据下表计算场地的等效剪切波速。(10分) 土层的剪切波速 2.试用底部剪力法计算下图体系在多遇地震下的各层地震剪力。已知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加速度为0.2g ,Ⅲ类场地一区,m 1=116.62t, m 2=110.85t, m 3=59.45t, T 1=0.716s,δn=0.0673,ξ=0.05.(20分) m ax a 2 45 .0a η a ξ=0.05时,η2=1.0 η1=0.02 γ=0.9 地震影响系数曲线 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 特征周期(s)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复习题附答案完整版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复习 题附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工程结构抗震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构造地震为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 2、建筑的场地类别,可根据土层等效剪切波速和场地覆盖层厚度 划分为四类。 3、《抗震规范》将50年内超越概率为 10% 的烈度值称为基本地震烈度,超越概率为 63.2% 的烈度值称为多遇地震烈度。 4、丙类建筑房屋应根据抗震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 5、柱的轴压比n定义为 n=N/f c A c (柱组合后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 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 6、震源在地表的投影位置称为震中,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7、表征地震动特性的要素有三,分别为最大加速度、频谱特征和强震持时。 8、某二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集中于楼盖和屋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相等 G 1=G 2 =1200kN,第一振型φ 12 /φ 11 =1.618/1;第二振型φ 22 /φ 21 =-0.618/1。则第一振型的振型 参与系数j = 0、724 。

9、多层砌体房屋楼层地震剪力在同一层各墙体间的分配主要取决于 楼盖的水平刚度(楼盖类型) 和 各墙体的侧移刚度及负荷面积 。 10、建筑平面形状复杂将加重建筑物震害的原因为 扭转效应、应力集中 。 11、在多层砌体房屋计算简图中,当基础埋置较深且无地下室时,结构底层层高一般取至 室外地面以下500mm 处 。 12、某一场地土的覆盖层厚度为80米,场地土的等效剪切波速为200m/s,则该场地的场地土类别为 Ⅲ类场地 (中软土) 。 13、动力平衡方程与静力平衡方程的主要区别是,动力平衡方程多 惯性力 和 阻尼力 。 14、位于9度地震区的高层建筑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为 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γγγ+++=。 15、楼层屈服强度系数为 ) (/)()(i V i V i e y y =ξ 为第i 层根据第一阶段设计所得到的截面实 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受剪实际承载力与第i 层按罕遇地震动参数计算的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 。 16、某一高层建筑总高为50米,丙类建筑,设防烈度为8度,结构类型为框架-抗震墙结构,则其框架的抗震等级为 二级 ,抗震墙的抗震等级为 一级 。 17、限制构件的剪压比,实质是 是防止梁发生脆性的斜压破坏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题及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地震烈度 2、抗震设防烈度 3、场地土的液化 4、等效剪切波速

5、地基土抗震承载力 6、场地覆盖层厚度 7、重力荷载代表值 8、强柱弱梁 9、砌体的抗震强度设计值

10、剪压比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5分) 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波和波, 而面波分为波和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 以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和划分 为类。 3、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 T1>1.4T g时,在附加ΔF n,其目的是考 虑的影响。 4、《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 和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 的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和 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表示与之比;动力系数是单质点与的比值。 7、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 ,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 8、用于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方法一般 有和。 9、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 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10、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 和判别。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2、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带答案

建筑结构抗震复习题 一、判断题 1.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既适用于弹性体系,也可用于弹塑性体系× 2.结构的刚心就是地震惯性力合力作用点的位置× 3.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5.震源到震中的垂直距离称为震中距。× 6.对应于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烈度也只有一个。× 7.横波一般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引起地面水平方向的运动。√ 8.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9.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10.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1.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 12.设防烈度为8度和9度的高层建筑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13.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小1.55度,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大1.55度× 14在进行抗震设计时,结构平面凹进的一侧尺寸为其相应宽度的20%时,认为是规则的√ 15.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以横波最快,面波次之,纵波最慢。× 16.在同等场地、烈度条件下,钢结构房屋的震害较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要严重。× 17.钢筋混凝土框架柱的轴压比越大,抗震性能越好。× 18.场地特征周期与场地类别和地震分组有关。× 19.受压构件的位移延性将随轴压比的增加而减小。√ 20.选择结构的自振周期应尽可能接近场地卓越周期。× 21.根据液化指数,将液化等级分为三个等级。√ 22.质量和刚度明显不对称、不均匀的结构,应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的扭转影响√。 23.地震作用对软土的承载力影响较小,土越软,在地震作用下的变形就越小。× 24.结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等于竖向荷载加上各可变荷载组合值。× 25.采用底部剪力法时,突出屋面的屋顶件,由于刚度突变、质量突变,其地震作用的效应乘以增大系数3,此增大部分应向下传递。× 26在抗震设计中,对烈度为9度的大跨、长悬臂结构,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

《结构抗震设计》简答题及名词解释答案

《结构抗震设计》简答题及名词解释答案 1、简述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答: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规定:进行抗震设计的建筑,其抗震设防目标是: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具体为两阶段三水准抗震设计方法: 第一阶段是在方案布置符合抗震设计原则的前提下,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众值烈度的地震动参数,用弹性反应谱求得结构在弹性状态下的地震作用效应,然后与其他荷载效应组合,并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力验算和变形验算,保证第一水准下必要的承载力可靠度,满足第二水准烈度的设防要求(损坏可修) ,通过概念设计和构造措施来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对大多数结构,一般可只进行第一阶段的设计。 对于少数结构,如有特殊要求的建筑,还要进行第二阶段设计,即按与基本烈度相对应的罕遇烈度的地震动参数进行结构弹塑性层间变形验算,以保证其满足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2、简述确定水平地震作用的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主要步骤。 (1)计算多自由度结构的自振周期及相应振型; (2)求岀对应于每一振型的最大地震作用(同一振型中各质点地震作用将同时达到最大值) ; (3)求出每一振型相应的地震作用效应; (4)将这些效应进行组合,以求得结构的地震作用效应。 3、简述抗震设防烈度如何取值。 答:一般情况下,抗震设防烈度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的地震基本烈度(或与本规范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对应 的烈度值)。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或设计地震动参数进行抗震设防。 4、简述框架节点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 节点的承载力不应低于其连接构件的承载力; 多遇地震时节点应在弹性范围内工作; 罕遇地震时节点承载力的降低不得危及竖向荷载的传递; 梁柱纵筋在节点区内应有可靠的锚固; 节点配筋不应使施工过分困难。 5、简述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震害情况。 答:1.共振效应引起的震害; 2.结构布置不合理引起的震害; 3.柱、梁和节点的震害; 4.填充墙的震害; 5.抗震墙的震害。 6.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房屋建筑地震作用的适用范围?在计算中,如何考虑长周期结构高振型的影响? 答:剪力法的适用条件: (1)房屋结构的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 2)房屋的总高度不超过40m; (3)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变形以剪切变形为主; (4)房屋结构在地震运动作用下的扭转效应可忽略不计; T >1 4T 为考虑长周期高振型的影响,《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当房屋建筑结构的基本周期1■ g时, 在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取^F n二rF Ek 再将余下的水平地震作用(1一7 )F Ek分配给各质点: F i (1_、:n)F Ek ' G j H j j吐 结构顶部的水平地震作用为F n和■F n之和。

工程结构抗震3

1. 我国规范抗震设防的基本思想和原则是以()为抗震设防目标。 两个水准 三个水准 两阶段 三阶段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三个水准 2. 多层砖房抗侧力墙体的楼层水平地震剪力分配()。 与楼盖刚度无关 与楼盖刚度有关 仅与墙体刚度有关 仅与墙体质量有关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与楼盖刚度有关 3. 一般情况下,工程场地覆盖层的厚度应按地面至剪切波速大于()的土层顶面的距离确定。 200m/s 300m/s 400m/s 500m/s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500m/s 4. 9度区的高层住宅竖向地震作用计算时,结构等效总重力荷载Geq为( )。

0.85(1.2恒载标准值GK+1.4活载标准值QK) 0.85(GK+QK) 0.75(GK+0.5QK) 0.85(GK+0.5QK)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0.75(GK+0.5QK) 5. 一级抗震墙除底部加强部位外,其他部位墙肢截面组合弯矩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 )。 1.2 1.4 1.6 .1.8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 1.2 6. 根据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按其受地震破坏时产生的后果,将建筑()个抗震设防类别。 二 三 四 五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四 7. 强柱弱梁是指()。

柱线刚度大于梁线刚度 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柱抗剪承载力大于梁抗剪承载力 柱配筋大于梁配筋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柱抗弯承载力大于梁抗弯承载力 8. 考虑内力塑性重分布,可对框架结构的梁端负弯矩进行调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对内力组合后的负弯矩进行 梁端塑性调幅应只对竖向恒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梁端塑性调幅应对竖向荷载作用产生的负弯矩进行 9. 修正刚度法适用于柱顶标高不大于()且平均跨度不大于30m的单跨或等高多跨钢筋混凝土柱厂房。 12m 15m 18m 21m 本题分值: 4.0 用户未作答 标准答案:15m 10. 框架房屋破坏的主要部位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