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特点

一、胸导联:

V1~V6导联的具体位置: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P波:为心房除极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P波在aVR导联倒置,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Ⅲ、aVL、V1、 V2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正常P波的时间≤;电压在肢导联<,胸导联<;

P-R段:是电激动过程在房室交界区以及希氏束、室内传导系统所产生的微弱电位变化,一般呈零电位,显示为等电位线基线;

P-R间期:自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反映激动从窦房结发出后经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到心室肌所需要的时间;正常成年P-R间期为~;

QRS波群:为左、右心室除极的波,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

S-T段: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平线,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情况下,S-T段表现为一等电位线;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S-T段抬高在V1-V3导联不超过,其他导联均不应超过 mV;

T波:为心室复极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T波是一个不对称的宽大而光滑的波,前支较长,后支较短;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左、右心室除极与复极全过程的时间;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

三、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表现:

1、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1左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波增宽>,常呈双峰型,双峰间期≥,以在V1导联上最为显著;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二尖瓣型P波”;

2右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波尖而高耸,其幅度>,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故称“肺型P波”,也可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2、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

1左室肥大:心电图表现为①QRS波群电压增高:RV5或RV6>,RV5或RV6+SV1>男或>女;②心电轴左偏; ③QRS波群时间延长到~;④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左室肥大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等;其中QRS波群高电压最为重要,是诊断左室肥大的主要依据;

2右室肥大:心电图表现为①V1 R/S>1,V5R/S<1,V1或V3 R的QRS波群呈RS、RSR’、R或QR型;②心电轴右偏,重症可>+110°;③RV1+SV5>,aVR导联的R/Q或 R/S>1,RaVR >;④V1或V3 R等右胸导联ST-T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3、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1进展期:心肌梗死数分钟后出现T波高耸,S-T段斜行上移或弓背向上抬高,时间在6小时以内;

2急性期:心肌梗死后6小时至7天;S-T段逐渐升高呈弓背型,并可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此时可出现异常Q波,继而S-T段逐渐下降至等电位线,直立的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此期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及缺血性T波倒置可同时并存;

3愈合期:心肌梗死后7~28天,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4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后29天及以后;S-T段和T波不再变化,常遗留下坏死的Q波,常持

续存在终生,亦可能逐渐缩小;

4、心肌缺血心电图表现:

1典型心绞痛:面对缺血区的导联上出现S-T段水平型或下垂型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时间一般小于15分钟;

2变异型心绞痛:常于休息或安静时发病,心电图可见S-T段抬高,常伴有T波高耸,对应导联S-T段下移;

3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在R波占优势的导联上,S-T段呈水平型或下垂型压低≥;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5、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

窦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1窦性P波,即P波在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

2P-R间期~;

3心率100~160次/分钟;

窦性心动过缓的心电图表现:

1窦性心律;

2心率在60次/分钟以下,通常不低于40次/分钟;

房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

1提早出现的房性P’,形态与窦性P波不同;

2P’-R间期≥;

3房性P’波后有正常形态的QRS波群;

4代偿间歇不完全;

室性期前收缩的心电图表现:

1提早出现宽大畸形的QRS-T波群,其前无提早出现的异位P波;

2QRS时限常≥;

3T波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4常有完全性代偿间歇;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表现:

1相当于一系列连续很快的房性或交界性早搏,频率150~250/分,节律规则;

2QRS波群形态基本正常,时间≤;

3ST-T无变化,或发作时S-T段下移和T波倒置;

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表现:

1一度房室传导阻滞①窦性P波后均有QRS波群;②P-R间期≥ s;

2二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①P波规律出现,P-R间期进行性延长,直至发生心室漏搏P波后无QRS波群;②漏搏后P-R间期又趋缩短,之后又逐渐延长,直至漏搏,周而复始;③QRS波群时间、形态大多正常;

3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①P-R间期恒定正常或延长;②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发生心室漏搏;③房室传导比例一般为3:2、4:3等;

4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①P波和QRS波群无固定关系,P-P与R-R间距各有其固定的规律性;②心房率>心室率;③QRS波群形态正常或宽大畸形;

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表现:

典型的表现为:①P-R间期<,P波一般为窦性型;②QRS波群增宽,QRS波群时间≥;③QRS波群起始部粗钝,形成预激波delta波,此为心室预激在心电图上的主要表现;④可有继发性ST-T改变;

房颤的心电图表现:

1P波消失,代以大小不等、间距不均、形状各异的F波,频率为350~600次/分,以V1导联最为明显;

2心室律绝对不规则,心室率通常在120~180次/分之间;

3QRS波群形态通常正常,当心室率过快时,发生室内差异性传导,QRS波群增宽变形;

室颤的心电图表现:

1QRS-T波群消失,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等、极不规则的心室颤动波;

2频率为200~500次/分;

6、心电轴:

正常心电轴一般在0°~90°之间;电轴从+90°顺钟向转动至-90°范围为心电轴右偏;从+30°逆钟向转动至-90°范围为心电轴左偏;心电轴轻度、中度左偏或右偏不一定是病态;左前分支阻滞、左心室肥大、大量腹水、肥胖、妊娠、横位心脏等,可使心电轴左偏;左后分支阻滞、右心室肥大、广泛心肌梗死、肺气肿、垂直位心脏等,可使心电轴右

偏;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异常心电图表现特点 一、胸导联: V1~V6导联的具体位置: V1:胸骨右缘第4肋间; V2:胸骨左缘第4肋间; V3:V2与V4两点连线的中点; V4:左锁骨中线与第5肋间相交处; V5:左腋前线V4水平处; V6:左腋中线V4水平处; 二、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P波:为心房除极波,反映左、右心房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P波在aVR导联倒置,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其余导联Ⅲ、aVL、V1、 V2可直立、低平、双向或倒置;正常P波的时间≤;电压在肢导联<,胸导联<;

P-R段:是电激动过程在房室交界区以及希氏束、室内传导系统所产生的微弱电位变化,一般呈零电位,显示为等电位线基线; P-R间期:自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反映激动从窦房结发出后经心房、房室交界、房室束、束支及普肯耶纤维网传到心室肌所需要的时间;正常成年P-R间期为~; QRS波群:为左、右心室除极的波,反映左、右心室除极过程中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成人QRS波群时间为~; S-T段:从QRS波群终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平线,反映心室早期缓慢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情况下,S-T段表现为一等电位线;在任何导联,S-T段下移不应超过;S-T段抬高在V1-V3导联不超过,其他导联均不应超过 mV; T波:为心室复极波,反映心室晚期快速复极的电位和时间变化;正常T波是一个不对称的宽大而光滑的波,前支较长,后支较短;T波的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 Q-T间期:从QRS波群的起点至T波终点,代表左、右心室除极与复极全过程的时间;Q-T间期的正常范围为~; 三、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表现: 1、心房肥大的心电图表现: 1左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波增宽>,常呈双峰型,双峰间期≥,以在V1导联上最为显著;多见于二尖瓣狭窄,故称“二尖瓣型P波”; 2右房肥大:心电图表现为P波尖而高耸,其幅度>,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为突出,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故称“肺型P波”,也可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脏病; 2、心室肥大心电图表现: 1左室肥大:心电图表现为①QRS波群电压增高:RV5或RV6>,RV5或RV6+SV1>男或>女;②心电轴左偏; ③QRS波群时间延长到~;④ST-T改变,以R波为主的导联中,ST段下移≥,T 波低平、双向或倒置:左室肥大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病变、心肌病等;其中QRS波群高电压最为重要,是诊断左室肥大的主要依据; 2右室肥大:心电图表现为①V1 R/S>1,V5R/S<1,V1或V3 R的QRS波群呈RS、RSR’、R或QR型;②心电轴右偏,重症可>+110°;③RV1+SV5>,aVR导联的R/Q或 R/S>1,RaVR >;④V1或V3 R等右胸导联ST-T下移>,T波低平、双向或倒置; 3、心肌梗死心电图表现: 1进展期:心肌梗死数分钟后出现T波高耸,S-T段斜行上移或弓背向上抬高,时间在6小时以内; 2急性期:心肌梗死后6小时至7天;S-T段逐渐升高呈弓背型,并可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此时可出现异常Q波,继而S-T段逐渐下降至等电位线,直立的T波开始倒置,并逐渐加深;此期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及缺血性T波倒置可同时并存; 3愈合期:心肌梗死后7~28天,抬高的S-T段基本恢复至基线,坏死型Q波持续存在,缺血型T波由倒置较深逐渐变浅; 4陈旧期:急性心肌梗死后29天及以后;S-T段和T波不再变化,常遗留下坏死的Q波,常持

心电图基本知识及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心电图全然知识及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诊断 授课教师授课时刻 教学内容 导言 内容: 1、全然知识 2、正常心电图 3、心房、心室胖大 4、心肌缺血与心肌梗死 目的: 1、掌握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2、掌握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及生理意义 3、掌握各波段命名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冲动,心房和心室的电冲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心电图确实是根基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图形。 一、心电图导联体系 即常规12导联体系,包括肢体导联〔标准导联Ⅰ、Ⅱ、Ⅲ及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aVL、aVF〕和胸导联〔V1-V6导联〕。临床上诊断后壁心肌梗死还常选用V7-V9导联。 二、心电图的测量 心电图多描记在记录纸上。当走纸速度为25mm/s时,每两条纵线间1mm 表示,当标准电压1mV=10mm时,两条横线间表示。 心率的测量:心率=60/RR间期的秒数 三、心电图的组成及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1、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呈钝圆波形,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或低平。振幅在肢体导联≤导联Ⅰ、Ⅱ,胸导联中≤0.2mV。宽度≤2s。 2、P-R间期: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刻。正常窦性心律的范围-。 3、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正常人的QRS波群的时刻,能够在~范围内动摇。胸导联:V1、V2导联多呈rS型,R V1。V5、V6导联QRS 波群可呈qR、qRs、Rs或R型,。肢体导联:Ⅰ、Ⅱ导联主波向上,Ⅲ导联主波方向多变。aVR导联主波向下,可呈QS、rS、rSr或Qr型。aVL、aVF导联可呈qR、Rs或R、rS型。R aVR≤0.5mV,RⅠ<1.5mV,R aVL<1.2mV,R aVF<2.0mV。 4、ST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在任一导联,ST段下移<0.05mV;上抬在V1-V2导联<0.3mV,V3<0.5mV,V4-V6导联及肢体导联<0.1mV。 5、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方向大多与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导联能够向上、双向或向下,V1的T波方向向上,V2-V6导联不应再向下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6、Q-T间期:代表心室肌除极和复极全过程所需的时刻。正常范围:0.32-0.44s。

心电图详细解释

一、心电图基本知识 1、各波形的意义 (1)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故P波的异常常是代表心房的问题,例如一个COPD患者Ⅱ导联P波振幅>0.25mv,诊断右房肥大。 (2)PR间期:不等于PR段,而=P波+PR段。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故其时间延长可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3)QRS波群:心室除极全过程。正常的QRS波群大家有目共赌,若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常代表心室出问题。如室早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而作为房早,只要不伴室内差传,QRS形态是正常的。心脏泵血靠的就是心室,而QRS波就是心室活动的表现,心房出问题不会马上出人命,但心室会,一份ECG若连异常的QRS波都找不到,说明心跳已经停止了。 (4)ST-T:心室复极全过程: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的问题。其临床地位极高,但其改变特异性欠佳。 (5)QT间期:整个心室活动过程。主要看QTc间期,即校正后的QT间期,因心率慢QT间期必长,为使各种心率下的QT间期具有可比性,故产生QTc间期[=QT间期/(根号R-R)],其中R-R单位为S,一般只能由看电脑打出或查表获得,或靠感觉),QTc间期才是有意义的值。 2、作为非心电图专科医生,若从生理学的原理上去研究心电图,结果定是痛不欲生,一无所获。临床医生只要能看懂这是一个什么图,危不危重,就够了。 3、心电图诊断的二个注意点: (1)一份ECG有几个诊断时,顺序是有一定讲究的,未查到明确标准,但肯定的是心律一定写第一位,如窦性心律、房性心律、房颤,而电轴左右偏写第二位,其他标准不详。 (2)ECG诊断内容分为三类: ①A类:多指解剖、病理生理诊断:主要有各房室肥大、心肌梗死、缺血、冠脉供血不足、各电解质紊乱

常见异常心电图(附详解图片)

常见异常心电图(附详解图片) 房室传导阻滞,又称房室阻滞,指房室交界区脱离了生理不应期后,心房冲动传导延迟或不能传导至心室。 正常房室传导系统的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房室结、希氏束及左右束支,房室传导阻滞可发生于上述传导通路的任何部位。 按阻滞的严重程度分为:一度、二度、三度,P 波能下传至心室,称为一度房室传导阻滞,部分 P 波不能下传心室,称为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所有 P 波均不能下传心室者,此时房室分离,P 波和 QRS 波之间没有任何传导和被传导的关系,被称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临床工作中一度和三度的房室传导阻滞比较好鉴别,所以我们简单描述一下后,重点来辨别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一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1.PR 间期延长大于 0.20 秒; 2.每个 P 波后都有 QRS 波群,房室始终保持 1:1 的关系; 3. 病人多无不适症状。

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图特征: 1.心房与心室活动,各自独立互不相关,即(心电图中有 P 波,有 QRS 波,但P 波和 QRS 波之间没有关系) ; 2.心房率快于心室率,心房冲动来自窦房结或异位心房节律; 3.心室起搏点通常在阻滞部位稍下方。 当阻滞部位较高时,心室率约为 40~60 次每分,QRS 波群正常,心律较稳定,当组织部为较低时,心室率可在40 次每分以下,QRS 波群增宽,心室率常不稳定。

如下图 (A 为阻滞部位较高时,B 为阻滞部位较低时): 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分为二度 1 型房室传导阻滞 (常见于健康人,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且预后良好); 二度 2 型房室传导阻滞 (阻滞部位多在房室结下,预后不良),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容易变为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下面我们来依次介绍。 二度 1 型房室传导阻滞的心电图特点是: 1.一定是窦性心律; 2.PR 间期逐渐延长,直至脱落一次 QRS 波群,造成心室脱落,每次仅有一个 P 波无波下传; 3.心室脱落后的第 1 个下传 P 波的 PR 间期通常缩短。

常用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完整版

常用种异常心电图及其 特点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常用20种异常心电图及其特点 一、正常窦性心律 二. 窦性心动过缓 心电图特点: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3).P波频率<60次/分,但很少<40次/分。小儿心率低于下列范围:1岁以内不超过100次/分,1~6岁不超过80次/分,6岁以上不超过60次/分。 4).可能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结性逸搏等; 三.窦性心动过速 心电图特点: 1).P波的方向:呈直立型,PⅡ直立,PaVR倒置,PⅢ、aVF一般也是直立的。2).PR间期:在每个P波之后都继有QRS波群,PR间期~20秒,而且在每个心搏是恒定的。小儿PR间期随心率和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3).P波频率100~160次/分,但甲亢的成人患者,P波频率可大于180次/分。小儿心率超过下列范围:1岁以内超过140次/分,1~6岁超过120次/分,6岁以上超过100次/分。 4).心动过速时由于P电轴下移,P波的形态可发生某种程度的改变,心率过快时可与T波重叠,PR段及ST段可下降,T波平坦甚至倒置。 四.窦性停搏 心电图特点: 1).窦性心律中出现较长的间歇,其间无P波; 2).长间歇不是基本心律PP间期的整数倍。 3).间歇过长时可能出现交界性逸搏、室性逸搏,但很少出现房性逸搏,因为心房与窦房结可以同时受到同一种病变的抑制。 五、房早: 心电图特点: 1)有一提前出现的P′波,形态与窦性 P波不同 2) P′-R间期≥ 3)不完全代偿间歇 六. 心房颤动:(Af) 心电图特点: 1)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 f波的频率为350~600次/分 2)心室率绝对不规则 R-R间期不等。 七.心房扑动:(AF) 心电图特点: 1)正常P波消失代之以锯齿状F波 2)F波频率多为250~350次/分,以2:1或4:1比例下传 3)心室率规则 R-R间期相等

常见异常心电图及处理

常见异常心电图及处理 一.几个基本问题: 1、各波形的意义 (1)P波:代表心房除极过程:故P波的异常常是代表心房的问题,例如一个COPD患者II导联P波振幅〉0。25mv,诊断右房肥大。 (2)PR间期:P波+PR段。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故其时间延长可见于房室传导阻滞。(3)QRS波群:心室除极全过程。正常的QRS波群大家有目共赌,若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群,常代表心室出问题。如室早表现为提前出现的宽大畸形QRS波,而作为房早,只要不伴室内差传,QRS形态是正常的。心脏泵血靠的就是心室,而QRS波就是心室活动的表现,心房出问题不会马上出人命,但心室会,一份ECG若连异常的QRS波都找不到,说明心跳已经停止了。 (4)ST-T:心室复极全过程:故其异常亦多为心室的问题。其临床地位极高,但其改变特异性欠佳。(5)QT间期:整个心室活动过程。主要看QTc间期,即校正后的QT间期,因心率慢QT间期必长,为使各种心率下的QT间期具有可比性,故产生QTc间期[=QT间期/(根号R—R)],其中R—R单位为S,一般只能由看电脑打出或查表获得,或靠感觉),QTc间期才是有意义的值. 2、心电图诊断的注意点: (1)一份ECG有几个诊断时,顺序是有一定讲究的,未查到明确标准,但肯定的是心律一定写第一位,如窦性心律、房性心律、房颤,而电轴左右偏写第二位,其他标准不详。 (2)ECG诊断内容分为三类: A类:多指解剖、病理生理诊断:主要有各房室肥大、心肌梗死、缺血、冠脉供血不足、各电解质紊乱等,必须依赖临床资料。例如对一个异常Q波+ST段弓背型抬高+T波改变的典型心梗ECG,患者无胸痛胸闷等病史,一般是不能诊断心梗的,心电图报告完全可以卑鄙地写:异常Q波、ST-T改变,请结合临床,但这种报告外科医生看得懂吗?若负责任一点,可以写考虑急性心梗可能,请结合临床;单靠ECG 一般是不够资格直接认为心梗(病理生理诊断)。再例如对于一份左室高电压的ECG,若有高血压或其他可致左室大的病史,可直接诊断“左室肥大”(解剖诊断),但若无,只能诊断“左室高电压”(无临床意义). B类:单看心电图不须病史就能直接诊断的,各类心律失常是主力,例如房颤、预激综合征、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只看图便可,不须任何病史. C除上述二者外的其他情形,例如ST—T改变,如心脏顺钟向转位,如电轴左偏。

心电图基本知识

心电图基本知识 一、心电图定义: 心电图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图形来诊断心脏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的电活动信号,包括心房和心室的电活动、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以及心脏的节律和心率等。 二、心电图的组成: 心电图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1. P波:代表心房的除极过程,反映心房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2. QRS波群:代表心室的除极过程,包括Q波、R波和S波,反映心室的收缩性和传导性。 3. 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反映心肌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4. U波:代表心肌的微小除极,但具体意义尚不明确。

三、心电图的形成原理: 心电图是通过将心脏的电活动信号转化为图形来得到的。当心脏的电活动信号通过电极板进入心电图机时,机器会将信号转化为图形形式,记录在纸上。心电图的波形和振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电信号的强度、电极的位置和距离、导联的选择等。 四、心电图的特点: 心电图具有以下特点: 1. 无创性:心电图检查不会对病人造成创伤,安全性高。 2. 简便易行:心电图机便携性强,操作简单,结果快速得出。 3. 可靠性高:心电图检查是诊断心脏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4. 反映全面:心电图能够反映出心脏的电活动、兴奋性和传导性等多种信息,有助于全面了解心脏的功能状况。

五、心电图的应用范围: 心电图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主要用于诊断以下心脏疾病: 1. 心律失常:如早搏、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等。 2. 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如心绞痛、心肌梗死等。 3. 心肌炎和心肌病:如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 4. 心包疾病:如心包炎等。 5. 心脏传导系统疾病:如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等。 六、心电图的注意事项: 在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检查前应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涂抹护肤品或化妆品,以免影响电极的粘贴效果。 2. 检查时需要保持安静,不要说话或移动身体,以免影响电极信号的采集。

心电图基础知识入门讲解

心电图基础知识入门讲解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记录心脏电活 动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脏疾病的无创性检查方法。它是临床上最 常用的心电生理学检查手段之一,对于心脏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有着重 要的作用。本文将对心电图的基础知识进行全面讲解。 一、心电图的来源和原理 心脏是由起搏细胞和传导细胞构成的,它们产生的电活动可以通过 皮肤表面的电极传导出来,形成心电图。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脏电活动 沿时间轴的变化情况。心电图有三个主要的波形:P波、QRS波群和T 波,它们分别代表了心房、心室的除极和复极过程。 二、常见的心电图导联和标准导联位置 心电图通过将电极贴在患者的不同部位来记录不同导联的心电信号。常见的心电图导联包括:标准导联(Ⅰ、Ⅱ和Ⅲ导联)、胸导联(V1- V6导联)和肢导联(aVR、aVL和aVF导联)。标准导联通常用于评 估心脏整体的电活动情况,而胸导联则主要用于评估心脏的前后位和 左右位的电活动变化。 三、常见的心电图波形 1. P波:P波是由心房除极过程产生的,代表了心房收缩的电活动。正常情况下,P波应该是正向的,持续时间应该在0.08秒以内。

2. QRS波群:QRS波群是由心室除极过程产生的,代表了心室收缩的电活动。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该是均匀且持续时间在0.12秒至0.10秒之间。 3. T波:T波是由心室复极过程产生的,代表了心室肌肉再次极化 的电活动。正常情况下,T波应该是正向的,形状应该与QRS波群一致。 四、心电图的常见异常表现和诊断意义 1. 心律失常: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 缓和心房颤动等。通过心电图可以判断患者的心律情况,为临床医生 进行正确的治疗提供依据。 2. 心肌缺血:心肌缺血是心脏供血不足所致的一种病理状态,常见 的表现是ST段压低或抬高、T波倒置等。这些异常波形可以帮助医生 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缺血并作出相应的治疗措施。 3. 心室肥厚:心室肥厚是指心脏的心室壁增厚,通常是由高血压、 心脏瓣膜病等引起。在心电图上,心室肥厚常常表现为QRS波群增宽、ST段压低等异常,能够帮助医生判断心室壁的厚度变化并作出相应的 诊断和治疗决策。 五、心电图的临床应用 心电图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心电生理学检查方法,其应用十分广泛。 通过心电图,医生可以判断心脏的基本功能情况,如心律、传导情况 和心肌缺血等。心电图在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诊

心 电 图 学 习 与 总 结

心电图学习与总结 心电图学习与总结 写在前面: 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变化,和心脏的机械舒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本文共十节,基本上罗络了临床上常见正常的或不正常的心电图内容,适合于临床参考和入门者的学习。 临床分析心电图的简捷门径: 一个段:ST段,看有无上下移动。二个期:P-R间期和Q-T间期,看其时间。三个波:P 波看方向、形态、时间、振幅;QRS波看方向、形态、时间、振幅、Q波;T波:看方向、形态、振幅。 分析心电图时看图的方法: 1 先看电阻,正常电阻是1 mv,方形。 2 导联是否正确:一般是Ⅰ、Ⅱ、Ⅲ、avR、avL、V1、V3、V5。 3 电轴正常的Ⅰ、Ⅱ、Ⅲ向上的波为主,肩并肩轴不偏;电轴右偏则Ⅰ导联波向下,Ⅲ导联波向上,肩对尖轴右弯;电轴左偏则Ⅰ导联波向上,Ⅲ导联波向下,口对口向左走。 4 心律:窦性则在Ⅰ、Ⅱ、avF上是直立的,在avR上是倒立的。 5 心率:0.6~1.0秒之间,如心动周期小于0.6秒称心动过速;大于1秒则称心动过缓。 6 测量:一个段,ST段的上下;二个间期P-R间期、Q-T间期;三个波,测高时间。 7 相互关系。 心电图的报告原则: 1 如果都在正常范围内则报告“大致正常心电图”或“正常范围心电图” 2 如果不正常,可确诊心梗、心律失常者则直接诊断。 3 如果不正常,又不能明确确诊者就只报现象,请结合临床考虑某病,或在怀疑诊断名词后打问号。 对心电图诊断的评价: 1 有确诊意义的只有心肌梗塞和心律失常 2 有参考价值的①心房、心室肥大②冠状动脉缺血③各种心脏病,如肺心、风心、先心,只是间接地根据心脏的大小判断④心肌病、心肌炎⑤心包炎⑥洋地黄中毒⑦电解质的影响。 3 无价值的是心衰(收缩性) 第一节心电原理 一定义:心电图是利用特殊导联系统把心肌收缩前后微弱的电生理改变加以描记、放大所形成的图。 二电生理知识 1 电的概念:离子的存在与离子的流动。 2 自动节律性:我们的心脏内有特殊细胞,他们具有自动除极作用,它的第四相是缓慢的钙离子内流,这种细胞称为P细胞,又叫起搏细胞,主要存在于窦房结,所以窦房结每分钟可释放60-100次的冲动。其次,P细胞还存在于房室结,有释放50-70次/分冲动的能力。最少的在希氏束,所以希氏束有每分钟释放25-40次冲动的能力。心肌则无起搏细胞。 3 传导性:心脏有特殊分化的组织,失去了收缩性具备传导性,它的传导速度比心肌快,但在房室结有一个生理性的传导延迟作用,如心动周期为0.8秒,这个传导就要延迟0.1秒,以便心室有足够的时间充盈和休息。 4 兴奋性:心肌能够接受冲动并发生电的改变及机械性收缩的能力,不同的心动周期兴奋性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总结

心电图:一个小格为秒,一个大格为秒;一个小格为,一个大格为,两个大格为1mv。 标准电压:1mv=10mm。 P波:代表心房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P波时限一般小于秒。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胸导联一般小于。 P波方向: 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平均可。 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级至心室开始除级的时间。 PR间期时限:~秒,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一般不超过秒。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人QRS时间一般不超过秒。多数在~秒。 R峰时间: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秒,V5、V6导联不超过秒。 Q波:正常人Q波时限一般不超过秒(除Ⅲ和AVR导联外)。Ⅲ导联Q波的宽度可达秒。 正常情况下,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四分之一。 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出现可呈QS波。 J波: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的复级过程。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级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 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若v1的T波方向向上,则V3~V6导联就不应再 向下。 振幅: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 导联R波的10分之一。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尚属正常。 QT间期:指QRS波群得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级和复级全过 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正常范围为~秒。 U波:在T波之后~秒。 早期复级:V3~V5导联、Ⅱ、Ⅲ、AVF导联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 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其振幅≥,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突出,又称“肺型P波”。 左心房肥大:P波增宽,其时限≥秒,P波常呈双峰型,两峰间距≥秒,以Ⅰ、Ⅱ、AVL 导联最明显。又称“二尖瓣P波”。 双心房肥大:波增宽≥秒,其振幅≥。 导联P波高大双向上、上下振幅均正常范围。 左心室肥厚:1.胸导联RV5或RV6>;RV5+SV1>(男)或>(女性)。

心电图解释心电图解释

心电图解释心电图解释 心电图解释心电图解释 心电图解释: 心电图是检查心脏电活动的一种检查方法。心电图记录了心脏电流在不同时刻、不同部位的变化情况。根据心电图的形态特点,医生可以判断患者心脏的电活动是否正常,以及是否有心脏疾病的症状。心电图的标准测量时间为10秒钟,可以检测到以下6个方面的信息:心率、心律、电轴、波形、增强和阻滞。 心率:一个正常心音周期的时间,一般为0.8秒到1.2秒。心率是指每分钟心脏跳动的次数,正常成人的心率在60-100次/分之间。 心律:心脏跳动的规律性。正常心律是指心脏所有区域的跳动频率相等,节律准确,无央振。 电轴:反映心脏电流在空间上的传播路径。正常情况下,心脏电轴介于-30度至+90度之间,以0度为轴,垂直于身体前后平面。 波形:包括R波、S波、Q波、T波等标志特征。 增强:指心脏一个区域的电流强度增大,对应的心电图特点为电压过高。 阻滞:St-T可能表示心肌缺血或缺氧。 心电图的治疗方法: 对于没有心脏疾病的人,心电图没有特别的治疗方法。但如果发现异常,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病史、体检等综合分析,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检查及治疗。 对于有心脏疾病的患者,根据不同的疾病,治疗方法也不同。比如,对于心房颤动,可以采用口服抗凝药物、消融术、药物治疗

等方法;对于心动过缓、心动过速,也需要根据原因和症状进行相应的治疗。 注意事项: 1.检查前禁食及限制饮水,以免影响心电图的结果。 2.进行心电图检查时要放松身体,避免摆动,以免影响心电图波形。 3.患者需保持电极的清洁干净,以免影响心电图记录的质量。 4.女性患者在月经期间进行心电图检查时,可能会出现记录异常的情况,因此最好在月经期间避免进行心电图检查。 5.进行心电图检查时需注意身体的暴露程度,以尽量保护患者的隐私。 心电图异常什么意思 心电图异常是指在心脏电活动的记录过程中出现不正常的电信号,这些异常可能是某些疾病或生理状态的表现。心电图异常可能由心脏本身的问题引起,也可能是由其他系统的问题引起。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因异常的种类而异。 常见的心电图异常包括:心率过快、心率过慢、心室扑动、心律失常、心室颤动、心脏节律异常等。下面将针对常见的心电图异常进行详细介绍。 1. 心率过快 心率过快是指心脏每分钟的心跳次数超过正常范围,正常成年人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心率过快可能由身体剧烈运动、疾病、药物或心理因素等引起。治疗方法取决于引起异常的原因,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或生活方式改变来治疗。注意事项包括避免剧烈运动、选择健康的饮食和良好的睡眠以及避免持久焦虑等。

心电图归纳总结

心电图归纳总结 心电图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手段,用于检测心脏的电活动,帮助医生判断心脏功能及心律的异常情况。通过对不同类型心电图的归纳总结,可以更好地理解心电图的特点和诊断意义。 一、正常心电图特征 正常的心电图显示出以下特征: 1. 心率:成年人的心率一般在60-100次/分钟之间。 2. 心律:心搏有规律,间距基本相等。 3. P波:对应心房除极,应正常存在且时间短暂。 4. PR间期:由P波开始到下一个波开始的时间,正常为0.12-0.20秒。 5. QRS波群:对应心室除极,时间一般小于0.12秒。 6. ST段:在J点之后开始,应接近等电位线,即平坦水平。 7. T波:正常应呈圆顶或尖顶形状,振幅应在正负范围内。 二、常见类型心电图 1. 窦性心律:窦性心律是最常见的心律,属于正常心律的一种。其特征为心率规则、QRS波群正常、PR间期正常,ST段、T波正常。 2. 心房扑动/颤动:心房扑动/颤动是心房电活动异常引起的心律失常,其特征为P波消失,心房波呈锯齿状。

3. 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是起源于心房的快速心律失常,其特征为P波形态异常,可出现P波早、双P波、P波未除极等现象。 4. 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是起源于心室的异常心律,其特征 为QRS波群宽大畸形,形态异常,可伴有室早、室速等表现。 5. 窦房传导阻滞:窦房传导阻滞是指窦房结到心房之间传导延迟或 中断,其特征为PR间期延长、P波缺失。 6. 房室传导阻滞:房室传导阻滞是指房室结到心室之间传导延迟或 中断,可分为一度、二度、三度传导阻滞。 7. 心室预激综合征:心室预激综合征是一种特殊的心电图改变,其 特征为QRS波群增宽,出现δ波,ST段、T波异常。 三、心电图在临床上的应用 心电图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病的类型和严 重程度,指导治疗方案制定。 1. 心脏病的诊断:心电图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是否存在心律异常、心 肌缺血、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 2. 评估心脏功能:心电图可以评估心脏搏动的速率、节律是否正常,对心脏功能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3. 疾病监测与随访:心电图可以用于监测治疗效果和疾病进展情况,以及术后随访等。

典型!直观!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点

典型!直观!常见异常心电图的特点 1. 正常心电图 2.窦性心动过速 特点:窦性心律,频率大于100次/分。 3.窦性心动过缓 特点:窦性心律,频率小于60次/分。 4. 房性期前收缩 特点:各个波形正常,但提前出现,不完全代偿间歇。 5. 室性期前收缩 特点:提前出现宽大畸形的QRS波,T波与主波方向相反,代偿间歇一般完全。

6.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特点:与窦性心动过速有点相似,但是没有P波,频律更快一些,在150~250次/分之间。 7. 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特点:没有正常波形,可见宽大畸形的QRS波及深的T波,呈正玄波。 8. 房颤 特点: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f波,R-R间期绝对不等。 9. 房扑 特点:P波消失,代之以大小、形状相同的F波,R-R间期可相等或不等。 10. II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特点:P-R间期逐渐延长,至QRS波发生一次脱落,周而复始出现。 11. II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特点:P-R间期固定不变,QRS波自动发生一次脱落,周而复始出现。 12. Ⅲ度房室传导阻滞 特点:但P波的节律与QRS波的节律没有联系,各自维持自己的节律。此图P波130次/分;QRS波只有42次/分。 13. 左、右心室肥厚 特点:心电图对右心肥大的诊断敏感性较差。通常以QRS波群电压增高为标准。 14. 典型心肌缺血 特点:ST段水平形或下斜形压低大于0.1 mV或抬高0.3 mV。

15.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首先T波高大,ST段抬高与高耸直立T波相连。 急性期:出现异常Q波,ST段弓背向上抬高,高耸直立T波开始降低并倒置。 近期:ST段基本恢复至等电位线,T波由倒置逐渐变浅。 陈旧期:ST-T恢复正常,残留坏死Q波。

心电图重点知识总结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1)心脏的传导系统心电信号传递的三站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与命名 ○常规心电图的波形组成 ○QRS波群的命名示意图 (3)心电图各波段的意义

二、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与心电图形成学说: 极化状态除极过程复极过程心电图的波形 ○电偶学说: 心电向量心电向量图心电图 ○电偶:由两个电量相等、距离很近的正负电荷组成一个整体。 ○心电向量:既有强度又有方向的电位幅度。 ○第一次投影 三个平面:额面、横面、失状面 ○第二次投影 ○心电图各导联 ○标准十二导联系统 (一)肢体导联系统—反映心脏额面情况 标准导联:ⅠⅡⅢ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R avL avF (二)胸前导联系统—反映心脏水平面情况 包括:V1、V2、V3、V4、V5、V6 第第一次投影 第三个平面 第第二次投影 第12导联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一)心电图各波段的测量 ○(二)心率的测量 ○常用两种方法: △测量15厘米长心电图内P波或QRS波群出现的数目:该数目乘以10。 △测量P-P或R-R间期:测量5个或5个以上P-P或R-R间期,计算其平均 值,60除以该周期即为每分钟的心率。 ○(三)平均心电轴的检测 △范围:正常(-30 ~+90 °) 左偏(-30 ~-90 °) 右偏(+90 ~+180 °) 不确定(-90 ~-180 °) △心电轴计算法:分别计算Ⅰ、Ⅲ导联QRS波群振幅的代数和 △心电轴的简单的目测法

正常心电图的波形特点与正常值 ○P波 △位置:P波一定出现在QRS波群之前 △形态:光滑圆钝,可有轻度切迹。 △时限:<0.12秒 △电压:<0.25mV(肢导联) <0.2mV(胸导联) △方向:窦性心律 Ⅰ、Ⅱ、avF, V4~V6导联直立 avR导联倒置 其它导联直立、倒置、或双相 △V1导联P波终末电势即PtfV1 :V1导联P波双向时,其负向波。 正常人PtfV1>-0.04mms(负向波的波幅与时间的乘积) ○P-R间期 △PR正常值0.12~0.20秒 △代表了房室传导时间 △年龄越大,心率越慢,P-R间期越长 △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 ○QRS波群 △代表: 心室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时限:0.06 ~0.10秒<0.12秒 △波形: –Ⅰ、Ⅱ、V4 ~V6导联主波:向上 –avR、V1导联主波:向下 –V1、V2导联不应有Q(q)波,(可呈QS) •avR、Ⅲ、avL导联可有Q波或q波 •Ⅰ、Ⅱ、avF、V4~V6导联不应有Q波(可有q波) –V1至V6R波逐渐变大,S波逐渐变小,R/S由小变大. –q波<0.04秒,振幅<1/4同导联R波.

速记心电图及容易误诊的7种心电图总结

速记心电图及容易误诊的7种心电图总结警惕!慢慢往下看!容易误诊的7种心电图总结! 在临床工作和各项考试中常见的心电图表现有:正常心电图、窦速、窦缓、房早、室上速、室早、室速、室颤和室扑、房颤、四种房室传导阻滞、四种心脏肥大、两种束支阻滞、心梗急性期。 在考试中,由于题目已有选项,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已有选项的特点用排除法即可得到正确答案。临床工作中,我们也可以根据某种异常的典型特点迅速做出判断。因此,只要我们掌握上述异常表现的典型特点,就可以游刃有余的解决心电图常见的问题。 正常心电图:如图1. P波:代表心房除极的过程。P波前半部是右心房,后半部是左心房,所以P波的异常(时程或高度异常)反应心房的问题。

图1 PR间期:P波+PR段,代表心房除极开始至心室开始除极。故PR 间期延长见于心室传导阻滞。 QRS波群:心室除极的全过程。宽大畸形的QRS波反应心室问题。 ST-T:心室复极化全过程。其异常多见于心室问题,但缺乏特异性。 QT间期:代表整个心室的活动过程。主要看校正后的QT间期。 在分析心电图时,主要掌握以下几个心电图波形和正常值。

为了方便解题和记忆,我们以心电图纸的格子数为单位来记忆。横格为时间,每小格为0.04s,5小格为一大格0.20s;纵格为电压,每小格为0.1mV,5小格为一大格0.5mV。P波反应心房除极过程,QRS波反应心室除极过程,R-R间期反应心脏节律。 心率=60/R-R间期=60/(0.04*横小格数)=1500/横小格 已知正常心率为60-100次/分,所以正常心率R-R间期为3-5大格(15-25小格)。 (点击图片可放大观看)

心电图学习与总结

心电图学习与总结 一、心电图纸 二、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P波:代表左右两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大部分导联呈钝圆形;导

联I、II、aVF、V4-6 直立,aVR倒置;其余导联双向;时间:<0.12秒;振幅:肢导<0.25mV;胸导<0.2mV。 P-R间期:从P波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的时间。时间:0.12-0.20秒。 QRS波群为心室除极波。时间:0.06-0.10秒;波形:(1)在没有电轴偏移的情况下,I、II、III导联的QRS波群其主波一般向上;aVR导联的QRS波群主波向下;(2)正常人胸导R波自V1 - V6 导联逐渐增高;S波逐渐变小;(3)V1、V2、V3出现Q波应视为异常,V5、V6看不到Q波应视为异常;振幅:I 导联的R波小于1.5mV,aVF导联的R波小于2.0mV,胸导的R波小于2.5mV。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正常多为一等电位线,一般下移不应>0.05mV;上抬在肢体导联及V4-V6导联不应>0.1mV 。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极时的电位变化。方向:大多和QRS主波的方向一致,左心导联I、II、V4 - 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振幅:左心导联I、II、V4 - V6导联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 三、临床常见异常心电图 (一)左心室肥大 1.QRS波群电压增高:胸导联V5或V6导联的R波> 2.5mV;Sv1+Rv5>4.0mV(男性)、> 3.5mV(女性);肢体导联中,Ⅰ导联的R波>1.5mV;aVL导联的R波>1.2mV;aVF导联的R波>2.0mV;RI+SIII>2.5mV。 2.可出现心电轴左偏。 3.QRS波群时间延长到0.10~0.11s,但一般<0.12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