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腺癌有哪些类型

肺腺癌有哪些类型

肺腺癌有哪些类型
肺腺癌有哪些类型

肺腺癌有哪些类型

肺腺癌 ( lung adenocarcinoma )是肺癌的一种,属于非小细胞癌。不同于鳞状细胞肺癌,肺腺癌较容易发生于女性及不抽烟者。起源于支气管粘膜上皮,少数起源于大支气管的粘液腺。发病率比鳞癌和未分化癌低,发病年龄较小,女性相对多见。多数腺癌起源于较小的支气管,为周围型肺癌。早期一般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往往在胸部 X 线检查时被发现。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肿块,一般生长较慢,但有时早期即发生血行转移。淋巴转移则发生较晚。

肺腺癌有哪些类型?

1、局限性哮鸣音:多为吸气阶段出现,咳嗽后并不消失。

2、声音嘶哑:淋巴结转移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时出现。

3、上腔静脉综合症:肿瘤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颈、上肢水肿,上胸部静脉曲张并水肿,伴头晕、胸闷、气急等症状。

4、肺尖癌:压迫或侵犯颈交感神经节时,出现患侧眼球凹陷,上睑下垂、瞳孔缩小、眼裂狭窄、患侧上半胸部皮肤温度升高、无汗等。

5、肩臂疼痛:肺尖癌压迫或侵犯臂丛神经时,出现该侧肩部及上肢放射状灼热疼痛。

6、膈神经麻痹:膈神经受侵时出现气急胸闷。

7、吞咽困难:纵隔淋巴结肿大压迫食管所致,压迫气管可致呼吸困难。

8、心包受侵:心包受侵时出现心包积液,气急,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等。

9、胸膜转移:可见胸痛,癌性胸水等。

10、肺癌转移:肺癌的血行转移常见部位依次是骨、肝、脑、肾、肾上腺、皮下组织等,另外肺癌内转移也较常见。临床随转移部位不同而有相应的症状、体征。

11、肺外体征:常见有四肢关节疼痛或肥大、杵状指,多发性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库欣病、男性乳房增生肥大、高钙血症、精神异常等。

肺腺癌有哪些类型?肺腺癌症状会因病人体质不一样而有一定的差别,肺腺癌晚期时病情比较严重,需要及时对症治疗。局部晚期肺癌的症状,肿瘤侵及以上任一部分均会引起疼痛。因而大多数已发生胸内区域性播散的肺癌患者均有胸痛症状。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1a18811122.html,/327fxa/2015/0818/229426.html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最新资料推荐------------------------------------------------------ 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吐故纳新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新进展当前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是肺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世界范围内居高不下,占所有肿瘤死亡事件的 17.6%,成为肿瘤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70%以上的肺癌患者在首次就诊时已经处于中晚期, 5 年生存率不到15%。 最近的研究进展提高了早期肺癌的检出率,改善了肺癌患者的生存质量。 早期诊断: 提高肺癌的早期诊断率,改善肺癌患者的预后Ⅰ 期肺癌经过外科手术治疗后,部分患者能够获得较长的生存期,但多数肺癌患者确诊时已为不可治愈的晚期,因此,肺癌的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愈率与预后的关键。 那么如何做到肺癌早期诊断?肺癌早期诊断的手段有哪些?近年来,由于生物学和影像学等领域的理论与技术进展,肺癌的早期诊断已成为可能。 1 .胸片检查发现肺内结节的限度是直径大于 1 厘米,而此时肿瘤可能已经侵犯支气管上皮和血管上皮。 同普通胸片相比,胸部 CT 在发现外周肺病变方面更加有效。 文献报道,低剂量 CT 检出肺内小结节的敏感性是普通胸片的1 0 倍。 1 / 8

目前,日本和美国已应用此项技术进行肺癌筛查研究。 研究证明,同以往的应用胸部 X 线加痰细胞学检查相比,低剂量 CT 可以发现更多的肺癌,经 CT 筛查的可切除的早期肺癌更多。 因此有学者建议,大于 60 岁的吸烟者需每年作低剂量螺旋 CT 筛查。 2.经皮细针针吸活检在诊断肺部恶性结节方面极准确,敏感性70%~1 00%,但为有创性检查,有一定的并发症,如气胸和咯血等。 3.痰细胞学检查就是利用痰液检查寻找癌细胞,特别是多次痰检,对诊断起源于大气管的中心性肿瘤,如鳞癌和小细胞癌是有帮助的。 起源于小气管的外周性肿瘤,如腺癌,特别是直径 2 厘米者,仅偶尔可被痰检发现,但却有重要意义。 痰检筛查早期肺癌的敏感性是 20%~30%。 痰细胞学检查最大优势在于无创,被检者易于接受,但其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其阳性率仍有待提高。 近年来,一种新的液基细胞学技术被应用于痰检,在取材细胞分离涂片、背景以及细胞结构观察上都较传统的方法有很大改进,敏感性和准确率有明显提高。 4.普通纤维支气管镜是获得肺癌组织学证据最常用的诊断工具,然而在诊断早期肺癌方面却有局限性,因为这些病变肉眼难以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 【摘要】目的:研究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X线和CT资料。结果:13例中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5例,隐匿型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5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6例。13例均有呼吸道症状。单侧,外缘分叶、毛刺,与纵隔锐角相交,内缘脂肪线影,支气管以及肺内继发性改变,淋巴结肿大以中纵隔和肺门多见,是纵隔型肺癌多见的影像表现。结论:纵隔型肺癌有一定的特点,CT在鉴别中更有价值。 【关键词】纵隔型肺癌;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纵隔型肺癌是生长在特殊位置上的肺癌,影像诊断上极易误诊为纵隔占位,对其正确诊断对合理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收集的13例纵隔型肺癌,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回顾性分析其影像表现特点,对今后的诊断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2007年1月至2010年9月间病例13例中,男10例,女3例,年龄42岁~74岁,平均年龄58岁。患者均有咳嗽、咳痰,伴有胸痛3例,血痰者6例,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1例,声嘶2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者3例,1例表现为肢端肥大症。 1.2 检查方法全部患者均行正侧位胸片及CT平扫检查。CT检查用GE bright speed16螺旋CT机,胸部常规螺旋扫描,层厚5 mm~10 mm,螺距1.0,部分病灶处行HRCT扫描,其中12例行CT增强扫描,非离子型造影剂Ioverl Injection 75 ml肘静脉注射,延时45 s~80 s,速率 2.5 ml/s~ 3.0 ml/s。 2 结果 2.1 影像学表现 2.1.1 X线表现正位片13例均表现为单侧性上纵隔增宽,与纵隔无界线,局部弧形膨出8例,3例伴肺门增大,边缘光滑6例,边缘毛糙不清2例。肿块状突出8例,其中外缘有毛刺4例,浅分叶2例,光滑3例,肿块影与纵隔夹角为锐角9例,钝角4例。伴有阻塞性肺炎2例,代偿性肺气肿4例,气管向对侧移位3例,膈肌上移3例,胸腔积液2例。侧位呈条带状或不规则块状高密度影,其中5例位于中纵隔,8例位于前上纵隔,3例伴肺门增大,9例主动脉窗观察不清。 2.1.2 CT表现平扫13例为纵隔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与纵隔间无肺组织,其中4例可见与纵隔间有脂肪影存在,9例无脂肪且横跨纵隔内外;肺窗边缘光滑3例,毛刺6例,毛糙5例,分叶2例。3例可见支气狭窄或截断并伴体积明显减小的上叶肺组织,12例可见伴发淋巴结肿大,多位于中纵隔、肺门和右气管旁,9例融合成团块状。肿块包绕肺动脉4例,包绕上腔静脉1例。增强后软组织肿块不同程度强化,肿大淋巴结多边缘强化。1例见胸椎椎体溶骨性转移。 2.2 手术和病理 13例中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5例,隐匿型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5例,腺癌2例,小细胞癌6例。 3 讨论 3.1 形成机制纵隔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最初在X线上,原发性肺癌形成的肿物位于纵隔旁,与纵隔无界线,极似纵隔肿瘤而得名。综合文献[1~3],其形成机制有以下几点: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紧贴纵隔,并完全包裹肺门肿块和肿大的淋巴结;纵隔胸膜下的肺癌同时向肺内和纵隔发展;从大支气管发生的中央型肺癌向纵隔发展,或尚在纵隔内走行的大的支气管发生的肺癌;原发性肺癌恶性程度高,较早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融合,使纵隔增宽,而病灶观察不到。本组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均符合以上机制解释。根据以上机制,其影像学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隐匿型。多数文献认为纵隔型肺癌以小细胞癌

(完整版)肺癌的诊断

肺癌综合诊疗 肺癌的诊断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肺科张新 除传统的痰脱落细胞学和支气管镜等病理检查外,胸腔镜和纵隔镜等也已经在肺癌的临床检验中得到应用。 下面对于肺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诊断肺癌的检查方法多种多样,肺功能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一项 B 周围型肺癌早期可以无异常X线征象 C 核磁共振对于肺实质病灶显示效果不如CT 肺癌大多数发生于各级支气管黏膜及其腺体的上皮细胞,亦称支气管肺癌。近半个世纪以来,世界肺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不断上升,西方工业发达的英、美、法、荷兰、瑞典、德国等国家和地区肺癌的死亡率居恶性肿瘤的首位,我国肺癌死亡占恶性肿瘤首位的有上海、北京、沈阳、广州等城市。 肺癌一般分为小细胞未分化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后者包括肺鳞状上皮细胞癌(肺鳞状细胞癌肉眼观)、腺癌(肺鳞状细胞癌(高倍镜))、大细胞癌等。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是肺腺癌的一种亚型。 1肺癌的临床表现 肺癌的临床表现与癌肿的部位、大小、是否侵及邻近器官以及有无转移等情况有密切关系。这些临床表现可分为四类:1.1 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

咳嗽、咯血、喘鸣、气急、体重下降、发热等。 1.2 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 (1)侵犯膈神经,引起同侧膈肌麻痹; (2)侵犯喉返神经,引起声带麻痹; (3)压迫上腔静脉引起面部、颈部水肿和上胸部静脉怒张的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 (4)侵犯胸膜,可以引起胸腔积液; (5)癌肿侵入纵隔,累及食管,可引起吞咽困难; (6)上叶顶部肺癌,亦称Pancoast肿瘤或肺上沟瘤,可以侵入和压迫位于胸廓上口的器官或组织,产生胸痛、颈静脉或上肢静脉怒张、水肿、臂痛和上肢运动障碍,同侧上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面部无汗等颈交感神经综合征(Horner 综合征)。 1.3 由癌肿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1)转移至脑时,可发生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 (2)转移至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椎骨、骨盆时,则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3)转移至肝时,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肿大、黄疸和腹水等; (4)锁骨上淋巴结常是肺癌转移的部位; (5)皮下转移时可触及皮下结节。 1.4 癌肿引起的肺外表现:少数肺癌,由于肿瘤产生内分泌物质,临床上呈现非转移性的全身症状:如骨关节综合征、库欣综合征(Cushing)、重症肌无力、男性乳腺增大、多发性肌肉神经痛等肺外症状。 2肺癌的诊断

肺癌地分类及其病理学

肺癌的分类以及病理学 一、肺癌的临床大体分型 (一)肺癌分为周围型肺癌及中心型肺癌。 肺癌可发生于两肺的任何肺叶,但右肺多于左肺,上叶多于下叶,中叶最少,上叶前段最多。 1.中心型肺癌(20%~40%) (1)发生于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即段支气管开口近肺门侧者称中心型肺癌。 (2)以鳞癌或小细胞癌多见。 (3)生长在气管或其分叉处的为气管癌;中心型肺癌早期,瘤体很小时局限于气管内者为管内型;以浸润管壁为主时称管壁浸润型;以浸润管壁外 为主,并与管壁外转移淋巴结融合者称为腔外型。 (4)中心型肺癌之肿瘤发展至局部晚期时,肿瘤原发灶与其转移的肺门及(或)、淋巴结融合并将肺门血管包裹其中,形成大块,则成为肺门巨 块型肺癌。 2.周围型肺癌(60%~80%) (1)发生于段支气管开口以远的支气管或肺泡的肺癌称周围型肺癌。 (2)以腺癌或肺泡细胞癌多见。 (3)弥漫型肺癌:肺癌发生于细支气管或肺泡,常常累及双侧,亦可发生于单侧,散在的数不清的球状病灶分布于整个肺野称为弥漫型肺癌。此型 应注意与粟粒性肺结核、肺平滑肌瘤病、肺淋巴管癌、肺真菌感染、肺 多发小脓肿相鉴别。 (4)肺炎型肺癌:胸片及CT显示整个大叶性肺炎的浸润型改变,但发热、寒战、周围血象白血球升高的中毒症状均不严重、不典型。纤维支气管 镜也可能无特殊发现,纵膈淋巴结常无明显转移,故术前诊断很为难。 术中发现叶裂完好处病灶界限清楚,叶裂发育不良处病变界限也不清楚,应切除部分健康肺组织。病人能耐受时应考虑全肺切除术,此型称为肺 炎型肺癌,病理诊断常为细支气管肺泡癌。

(5)纵膈型肺癌:病灶起源于贴近纵膈处的肺组织边缘,原发灶不太大,却与纵膈胸膜粘连并浸润纵膈胸膜,且转移至纵膈淋巴结,继而融合成团,常引起纵膈内血管或心包或椎体受侵。一些病人以上腔静脉受压为第一 临床表现,但病变并无远隔转移,手术切除后部分病人可获得长期存活,此型称为纵膈型肺癌。 (6)胸膜型肺癌:当周围型肺癌病灶起源于肺组织边缘,原发灶不大,很难确认,甚至胸片和CT仅显示为胸膜下的纤维条索增厚。有可能发生胸 水。剖胸后发现原发灶并不很大,但胸膜脏层和壁层已经布满黄豆、绿 豆大的小结节,此型为胸膜型肺癌。可考虑胸膜全肺切除术,如无根治 可能时,则考虑作原发灶姑息切除并尽量摘除壁层胸膜和脏层胸膜结节,尽量保留有功能的肺组织,或行化疗及支持治疗,此型病变的病理常为 低分化腺癌。 (7)肺沟瘤:为一种位于肺尖而向外发展破坏肋骨、椎骨并侵害臂丛神经的肺恶性肿瘤,也称为pancoast tumor。常见的症状是臂丛神经的炎性疼 痛、臂部和手部肌肉萎缩、Horner’s综合征、胸1~2肋骨后部和下颈上 胸椎骨骨质溶解破坏可引起严重的骨痛和活动功能障碍,骨质破坏严重 时可引起高位截瘫,以上症状群也称pancoast 综合征。X线胸片可见肺 尖部阴影,CT,最好是增强CT,可以显示肿瘤及其周围结构的关系, 协助诊断。 (二)肺癌的治疗学分类 从临床治疗角度出发,结合生物学特性可将肺癌分为两大类:小细胞肺癌和非 小细胞肺癌。 1.小细胞肺癌主要表现为神经内分泌特性,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较早出现淋 巴转移和血行播散,对化疗和放疗敏感; 2.大多数非小细胞肺癌缺乏神经内分泌特性,组织学上包括鳞癌、腺癌和大细 胞癌三大类,对化疗和放疗的敏感性明显低于小细胞肺癌。 3.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小细胞肺癌占15%~20%。 (三)肺癌的组织学分类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doc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 2.1.2 CT表现平扫17例为纵隔旁大小不等、形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与纵隔间无肺组织,其中7例可见与纵隔间有脂肪影存在,10例无脂肪且横跨纵隔内外;肺窗边缘光 滑4例,毛刺6例,毛糙5例,分叶2例。3例可见支气狭窄或截断并伴体积明显减小的上叶肺组织,15例可见伴发淋巴结肿大,多位于中纵隔、肺门和右气管旁,9例融合成团块状。 肿块包绕肺动脉4例,包绕上腔静脉1例。增强后软组织肿块不同程度强化,肿大淋巴结多 边缘强化。1例见右肩胛骨溶骨性转移。 2.2手术和病理位于纵隔旁右上肺 7例,左上肺4例,4例位于右肺门,2例位于左肺门。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 6例,周围型肺癌9例,隐匿性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 7例,腺癌4例,小细胞癌6例。 3讨论 3.1形成机制纵隔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最初在X线上,原发性肺癌形成的 肿物位于纵隔旁,与纵隔无界线,极似纵隔肿瘤而得名。综合文献】1?3],其形成机制有 以下几点:中央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紧贴纵隔,并完全包裹肺门肿块和肿大的淋巴结;纵隔胸膜下的肺癌同时向肺内和纵隔发展;从大支气管发生的中央型肺癌向纵隔发展,或尚在纵隔内走行的大的支气管发生的肺癌;原发性肺癌恶性程度高,较早有纵隔淋巴结转移、融合, 使纵隔增宽,而病灶观察不到。本组资料与手术病理结果相对照,均符合以上机制解释。根 据以上机制,其影像学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隐匿型。多数文献认为纵隔型肺癌以小细胞癌多见,少数显示鳞癌为主,本组资料鳞癌和小细胞癌例数相差不大。 3.2临床表现有人认为早期呼吸道症状对诊断纵隔型肺癌有着重要意义] 4],对早 期临床症状重视不够是一个重要的误诊因素。纵隔型肺癌与普通肺癌一样,好发于40岁以上 的男性,早期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刺激性干咳以及其他呼吸道症状。当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出现一些压迫邻近器官的症状,少数出现异位内分泌症状,而纵隔肿瘤早期多无呼吸道症状异位内分泌症状更为少见。本组资料均有呼吸道症状,尤以早期刺激性干咳最为多见。 3.3影像学表现纵隔型肺癌X线平片主要表现为纵隔旁肿块,肿块边缘不规则、毛刺状或光滑。其他可见阻塞性肺不张、膈肌麻痹升高等间接征象。由于癌肿压迫侵犯肺供血减少,致局部肺纹理稀疏,而纵隔肿瘤一般无此表现。侧位位于中、前纵隔多见,常见主动脉窗消失。中央型纵隔型肺癌致纵隔增宽,同样也有中央型肺癌的一般 X线表现。胸膜下周围 型纵隔型肺癌所引起的纵隔增宽,与邻近纵隔缘常成锐角,钝角时X线定位较为困难。隐 匿型肺癌仅表现为纵隔增宽而看不到原发灶,诊断更为困难。本组资料与上述表现相符, 2 例隐匿型肺癌术前全部误诊为纵隔肿瘤。CT检查较X线具有明显优势,可清楚显示肿块的 特征,内缘与纵隔无界线或间隔以纵隔脂肪影,外缘表现多变;多与纵隔呈锐角相交,基底部往往小于肿块的最大径线;可见受累支气管改变及管腔内外的软组织块影;肿瘤侵及邻近 结构情况、转移征象常显示清楚,增强后肿块强化一般强化无特征性改变,有时可显示一支

肺癌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肺癌早期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4-15T11:24:13.820Z 来源:《航空军医》2016年第1期供稿作者:黄超1 何正兵2 侯菊花3 刘圆月3 谢川3 孙宏 [导读] 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4级临床医学班益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肺癌作为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 黄超1 何正兵2 侯菊花3 刘圆月3 谢川3 孙宏康1 1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4级临床医学班湖南益阳 413000;2益阳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湖南益阳 413000; 3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病理学教研室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肺癌作为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而早期诊断尤为重要,可为肺癌早期诊断提供重要武器,对于早期肺癌的治疗有重大意义。本文现就肺癌的早期诊断方法进行综述,以期能更好的应用于早期肺癌的诊断乃至治疗。 【关键词】肺癌;诊断方法 癌症是一个全球性主要死亡原因,WHO报道在2008年癌症造成了760万人死亡(占所有死亡病人的13%),其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140万人,占所有癌症死亡人数的18.42%,是近年来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亦是肺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1],而且世界各国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趋势[2]。统计资料显示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0期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Ia期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60%,而Ⅱ期~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则从40%下降到5%以下,由此可见肺癌早期诊断的重大意义。通过复习文献,现就7种目前常见的早期诊断方法进行总结介绍。 一痰细胞学检查 这是肺癌各项诊断手段中最简便易行的一种方法,其诊断阳性率可达到70%-80%,并且随着痰检次数的增加其准确率亦提高,早期肺癌往往在X线胸片上还不能找到可疑肺癌病灶时,痰中已能找到癌细胞,这说明痰液细胞检查比X线发现得要早,借此,可提早肺癌的发现。因此应把痰细胞检查作为可疑肺癌患者首选的诊断方法,而且其在HE或巴氏染色法中,多数情况下是容易辨认的,并且可以从细胞学形态上区分属于何种类型,这大大有利于临床医师确定治疗方案。郭会芹等[3]在532例患者中进行痰细胞学检查,分析痰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和分型的准确性,痰细胞学的敏感性为33.8%。痰细胞学分型诊断与组织学的符合率鳞癌为95.7%,腺癌为87.2%,小细胞癌为100.0%,痰细胞学区分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的准确性为100.0%,更好的证明了这一点。 二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 有些肺癌患者,特别是腺癌可较早发生胸膜转移而出现胸腔液,使原发癌转移胸腔积液在影像学上难以肯定时,亦可抽取胸水做细胞学检查,也有助于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4]。 三 X线检查 X线诊断是肺癌诊断最简单、最常见的方法,其阳性检出率可达到90%以上。肺癌早期和晚期在X线下的表现是不同的。肺癌早期的X 片更清晰地观察肿物外形、密度、部位、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外,还可以了解较大支气管的阻断、狭窄、外压和管内肿物等情况。长期以来X线胸片联合痰细胞学检查已经成为一项常规肺癌筛选的方法。周围型小肺癌是原发于肺段或肺段以下直径≤2 cm 的支气管黏膜上皮癌,是临床比较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此肿瘤治疗预后较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X线摄片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方法。2008年美国学者通过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机对患者进行正、侧位胸部摄片,在19例病例中发现:周围型小肺癌被正常肺组织包裹,无浸润和局部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临床症状轻微、不典型。胸部X线摄影检查能显示直径< 1 cm的病灶,对诊断直径≤2 cm的周围型小肺癌具有初诊价值,由于肿瘤分化程度、生长不均匀,X线表现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肿块边缘呈不规则阴影[5]。 四 PET/CT 18F-脱氧葡萄糖(18F-fluorodeoxyglucose,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PET-CT)由于其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已广泛应用于肿瘤的良恶性鉴别[6]。但PET是一种无创性探测发射正电子的生理性放射性核素在机体内分布的断层显像技术。其通过探测放射性药物在体内病变部位与正常组织之间的浓度分布差异而对病灶进行定性诊断,已应用于临床20余年。PET/CT诊断肺癌的特异性、敏感性及准确率可达85%左右。研究显示,F-FDG PET/CT的假阳性率为22.9%,假阴性率为 20.8%,不容忽视。针对此问题,目前有研究尝试使用其它显像剂进行PET/CT显像,虽然PET在敏感度和特异性度方面较以往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均有明显提高。但其检查费用非常昂贵,限制了其在肺癌普查中的广泛应用。 五低剂量螺旋CT 低剂量螺旋CT(LDSCT)对肺内小结节的检出率有较高的敏感性,美国、日本等已将此项技术用于肺癌筛查研究。Henschke等[7]应用LDSCT对1000例高危人群(>60岁,吸烟指数 >200支/年)进行每年筛查,为期10年,I期肺癌检出率高达80%以上,检出率远远高于胸部X线(15%)并且使用这种扫描方式时候辐射剂量小,能够减少患者吸收。Diederich等[8]对817例无症状志愿者进行LDSCT检查加用靶向HRCT或局部靶重建,发现肺癌11例,经病理证实7例为I期。可见在LDSCT的基础上加用靶向高分辨率CT或局部靶重建,更有利于早起发现肺癌。 六肿瘤标志物 肿瘤标志物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以及评价疗效等方面具有较大实用价值。在临床上,肿瘤标志物已成为肿瘤患者的重要检查指标。因此,我们目前常应用五种血清肿瘤标志物作为临床检测可疑癌细胞的表现。根据时广利等[9]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70例肺癌患者、50例健康人和6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胃泌素释放肽前体、抗体和癌胚抗原的水平含量反馈,单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对肺癌诊断的敏感性比较低,所以选出联合检测肺癌首选的血清标志物组合是很有必要的,能够在特异性下降不大的情况下,有效地提高敏感性,更好地为临床医生提供有价值的辅助诊断肺癌的指标。 七自发荧光支气管诊断 自发荧光支气管镜(Autofluorecence Bronchoscopy,AFB)检查是一项较新的技术,很多地方还尚未开展,但国内外已有多数研究报道其在中央型肺癌的早期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术前评估、术后复查的应用价值,较传统的白光支气管镜有明显的提高,在高危人群的筛查、特殊病例及病灶的随访、肿瘤术前的分期检查等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前景。秦勇等[10]发现自发荧光支气管镜诊断肺癌敏感度为 92.4%,显著高于普通支气管镜敏感度为82.3%,,特异度分别为75.7%、4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自发荧光支气管镜诊断中央型肺癌

肺癌早期诊断进展与思考

肺癌早期诊断进展 关键字:现状、预防、进展 一、肺癌发生的现状及可控预防 肺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肺癌是第一大癌症,超过癌症死因的20%,且发病率及死亡率增长迅速。肺癌的预后与诊断时的临床分期密切相关,O期肺癌患者术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90%以上,I a期肺癌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为60%,而Ⅱ-Ⅳ期病人总的5年生存率则从40%下降到50%以下。因此,争取“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肺癌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有症状就诊病人在发现肺癌时多属晚期,因此,对无症状肺癌高危人群进行筛选检查,是发现早期肺癌的有效方法。 国内外日趋公认肺癌的“两个第一”,即“发病率第一”(first in incidence),“死亡率第一”(first in mortality)。中国的肺癌发病率及患病绝对人数均占全世界的第一位。因此,倍加关注我国肺癌的发病、早期诊断的现状及研究进展,无疑十分之重要。 二、肺癌早期诊断的现状近展与思考 国内外资料表明,肺癌患者一经病理确诊80%左右已属晚期,失去手术治疗的机会。临床通常意义上的早期肺癌指的是:根据1997年UICC公布最新修订后的国际肺癌TNM分期标准,早期肺癌包括所列Ⅰ期和部分Ⅱ期肺癌(即Ⅰ期中的IA:T1N0M0;IB:T2N0M0和Ⅱ期中的ⅡA:T1N1M0;ⅡB:T2N1M0)。原ⅢA期的T3N1M0新划归为ⅡB期患者不包括在早期肺癌的范畴内。病理学诊断是肺癌诊断的“金标准”,也是根据循证医学要求来选定个体化科学合理的肺癌治疗方案的最重要的依据。但现实是临床上影像学已经发现的肺小病灶(≤3cm),大部分医院大部分患者都无法得到病理定性诊断,因为目前医生手头还没有简便实用、行之有效的能为肺癌患者快速作出病理学诊断的手段。于是往往就盲目地进行手术或者放疗、化疗,抑或按肺炎、肺结核试治,一等到病理确诊时又多已是晚期。肺癌早期诊断之难,究其原因:①肺癌早期常无特殊症状几乎不被医生和患者警觉,公民个人医疗保险意识不强和知识不够,缺乏自我保健警觉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②目前常用诊断性手段(包括CT、MRI、PET等)难以做到肺癌早期病理定性诊断;③人体唯有肺脏必须随呼吸上下不停移动,特别是肺小病灶准确定位穿刺诊断更难;④国内外肺癌研究的课题往往以病因学及中晚期肺癌的综合治疗(放疗、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等)研究为多,而肺癌早期诊断的研究课题太少,研究报告也不多。

肺腺癌新分类

肺腺癌新分类 2011年伊始,国际肺癌研究学会、美国胸科学会、欧洲呼吸学会(IASLC、ATS、ERS)联手在《胸部肿瘤学杂志》上公布了关于肺腺癌的国际多学科分类新标准(J Thorac Oncol. 2011,6: 244–285)。 新分类方法的提出 新的肺腺癌分类标准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大约7 0%的肺癌是以小活检和细胞学为诊断依据的,因此新分类标准提供了较详细的针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的指引。 如果病理医生不能在光镜的基础上对肿瘤进行明确分类,则应该借助于免疫组化和(或)组织化学染色等来进一步分类,同时在病理报告中要注明分类是在进行免疫组化或组织化学染色的基础上得出的。应该尽可能地少用组织学类型不明确型NSCLC(NSCLC-NOS)这一术语。 此外,新分类标准对标本也有特定要求。不应在小活检或细胞学标本中作出AIS、MIA或大细胞癌的诊断。这是因为,此类诊断须在对肿瘤进行全面取材基础上得出。新分类还提出,对活检组织标本的统筹安排至关重要,尤其是对小活检和细胞学标本,应该提供尽可能多的、高质量的组织来进行分子研究。 新分类标准的概念更新 首先,新分类推荐不再使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而代之以原位腺癌(a denocarcinoma in situ ,AIS)和微浸润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rcinoma ,MI A)。AIS被定义为局限性,肿瘤细胞沿肺泡壁呈鳞屑样生长,无间质、血管或胸膜浸润的小腺癌(≤3 cm)。MIA则被定义为孤立性、以鳞屑样生长方式为主且浸润灶≤0.5 cm的小腺癌(≤3 cm)。AI S和MIA通常表现为非黏液型或极罕见黏液型亚型,这两类患者若接受根治性手术,则其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分别为100%或接近100%。 其次,浸润性腺癌可被分为以鳞屑样、腺泡样、乳头状、实性生长方式为主的亚型,推荐新增“微乳头状生长方式”亚型,因其与预后差相关。将原WHO分类中透明细胞腺癌、印戒细胞腺癌归入实性为主亚型。 再其次,浸润性腺癌的变异型包括浸润性黏液型腺癌(之前的黏液型BAC)、胶样型腺癌、胎儿型腺癌、肠型腺癌,取消原WHO分类中黏液性囊腺癌,新分类认为这只是胶样型腺癌局部形态学表现。肠型则是新提出的亚型,在形态学上要将其与消化道来源的腺癌进行鉴别。 最后,对浸润性腺癌提倡全面、详细的组织学诊断模式,而不再笼统地将其归为混合亚型。诊断模式举例:肺腺癌,以实性生长方式为主,10%呈腺泡样生长方式,5%呈乳头状生长方式;在之前WHO分类中,仅当肿瘤成分(某一特殊生长方式)所占比例达到10%时才被视为一种构成成分,而新分类推荐,只要达到5%就应该在诊断中进行描述。 新分类标准的临床理由 对于进展期NSCLC,应尽可能地将其细分为更明确的类型,如腺癌或鳞癌。理由如下:①应检测腺癌或NSCLC-NOS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因其能预测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疗效;②与鳞癌相比,腺癌是培美曲塞治疗有效、强有力的预测因子;③潜在致命性大出血可发生于接受贝伐珠单抗治疗的鳞癌患者。 分类标准中,有关病理学的内容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改变:首次提出了分别适用于手术切除标本、小活检及细胞学的分类方法;概念的更新变动较大,如不再使用细支气管肺泡癌 (BAC)和混合型腺癌的名称,而代之以原位腺癌(AIS)和微浸润腺癌(MIA)的命名; 对浸润性腺癌提倡全面而详细的组织学诊断模式等。

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现状

四综述四 D O I :10.3760/c m a .j .i s s n .1673-436X.2013.024.012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B 115 )作者单位:200032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科 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 通信作者:白春学,E m a i l :b a i .c h u n x u e @z s - h o s p i t a l .s h .c n 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现状 洪群英 张勇 白春学 ?摘要?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肿瘤三有效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能显著降低肺癌的病死率三目前的无创诊断技术包括痰液检查二呼出气检查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和低剂量C T 三有创检查包括自荧光支气管镜二支气管内超声二共聚焦支气管镜和细胞内镜三然而,各种方法均有其局限性三 优化组合目前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技术,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早期诊断率,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三 ?关键词? 肺癌; 筛查;早期诊断L u n g c a n c e r s c r e e n i n g :p r e s e n t s i t u a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v e r s y H O N GQ u n -y i n g ,Z HA N GY o n g ,B A IC h u n -x u e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R e s p i r a t o r y M e d i c i n e ,Z h o n g s h a n H o s p i t a l ,F u d a nU n i v e r s i t y ,S h a n g h a i 200032,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B A I C h u n -x u e ,E m a i l :b a i .c h u n x u e @z s -h o s p i t a l .s h .c n ?A b s t r a c t ? T h em o r b i d i t y a n dm o r t a l i t y o f l u n g c a n c e r a r e t h eh i g h e s t i n m a l i g n a n t t u m o r a r o u n d t h ew o r l d .E f f e c t i v e s c r e e n i n g a n d 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m a y d e c r e a s e t h em o r t a l i t y o f l u n g c a n c e r .C u r r e n t n o n -i n v a n s i v em e t h o d s i n c l u d es p u t u mt e s t ,e x p i r a t o r yg a se x a m i n a t i o n ,s e r u mt u m o rb i o m a r k e r ,a n dl o w -d o s eC T.I n v a s i v e p r o c e d u r e s i n c l u d e a o t u - f l u o r e s c e n c e b r o n c h o s c o p e ,e n d o b r o n c h i a l u l t r a s o u n d ,c o n f o c a l b r o n c h o s c o p e ,a n d e n d o c y t o s c o p e .H o w e v e r ,t h e s em e t h o d s a r e a l l i m p e r f e c t i o n .T h e o p t i m a l i n t e g r a t i o n o f t h e m m a y i n c r e a s e 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 r a t e a n d s u r v i v a l o f l u n g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 .?K e y w o r d s ? L u n g c a n c e r ;S c r e e n i n g ;E a r l y d i a g n o s i s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病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三全世界每年新发肺癌病例数为160万, 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而肺癌导致的死亡病例数每年为14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病例数的18%[1] 三中 国肺癌的病死率亦逐年升高,2008年中国肺癌死亡 人数约61万[2] 三这主要是因为大部分肺癌发现时 已为晚期,仅能进行姑息治疗,致使生存时间很短三 而手术切除的Ⅰ期肺癌,10年生存率可达92%[3]三 因此,合理应用目前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手段,最大程度地提高早期诊断率,才能延长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三1 目前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现状 1.1 有创手段 自荧光支气管镜(A F B )利用组织自荧光的不同特性观察和分析气管二支气管黏膜病变,能发现白光支气管镜(W L B )不能发现的黏膜和黏膜下早期病变三对气管支气管树上异常荧光区域 黏膜的活检,可增加恶变前病灶或早期恶变(原位癌)的检出率三研究证实,联合使用痰脱落细胞和A F B 检查, 是检查出早期中央型肺癌的有效手段[ 4] 三欧洲一项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收集了年龄?40岁,且吸烟指数?400年支的1173名吸烟者,分组给予W L B 和W L B +A F B 进行检查三两组肿瘤侵袭前病灶(Ⅱ~Ⅲ度异性增生和原位癌)检出率分别为2.7%和5.1%(P =0.037),用A F B+W L B 指导活检,可以将活检敏感性从单用W L B 的 57.9%提高到82.3%[5] 三因此,对长期大量吸烟的中央型鳞癌高危人群,特别是影像学检查阴性但存 在反复痰血症状的患者,A F B 检查有重要的早期诊断意义三 另一项早期诊断技术为经气管镜腔内超声(E B U S )三其早期诊断价值主要有:①超声指导活检部位,提高外周孤立肺结节的气管镜活检阳性率; ②提高对纵隔淋巴结分期的准确度;③提高早期支气管内肿瘤(原位癌)的检出率,并可指导局部治疗[6] 三有研究表明,使用旋转传感器超声引导对< 2c m 的外周孤立肺结节活检时,可以将检查阳性率从常规经支气管肺活检的50%提高到到70%以 四 8881四国际呼吸杂志2013年12月第33卷第24期 I n t JR e s p i r ,D e c e m b e r 2013,V o l .33,N o .24

肺腺癌病理诊断及鉴别诊断

定义:具有腺样分化或有黏液产生,表现为腺泡样、乳头样、贴壁样、微乳头样、实巢状或 片状,具有黏液形成的实性巢或以这些形式混合生长的恶性上皮性肿瘤。 ICD-O编码:8140/3 同义词:无 命名历史: 2015版WHO肺肿瘤组织学分类吸收了2011年国际肺癌多学科分类的内容,对2004版WH0肺腺癌的组织亚型分类做了根本性的改动,对肺腺癌的亚型按癌细胞的生长方式分类,具体 内容如下:①摒弃了WH0(2004)中细支气管肺泡癌和混合性亚型腺癌的名称;②将原位腺癌 与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一同列入浸润前病变;③增加了微小浸润性腺癌;④将浸润性腺癌根 据其主要亚型与全部病变的比例以半定量方式表述出来,以5%的量递增,故浸润性腺癌包 括伏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型、实性型生长方式以及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型、胎 儿型、肠型腺癌。不同生长方式的腺癌预后不同,以伏壁型生长方式为的主腺癌预后较好, 以腺泡型和乳头型生长方式的腺癌次之,浸润性腺癌中实性和微乳头型腺癌预后较差。⑤使 用伏壁型生长方式表述浸润性腺癌中的非浸润成分(以前被分为细支气管肺泡癌)。⑥引入浸 润性黏液腺癌,取代黏液性细支气管肺泡癌,去除此处的原位癌和微小浸润癌。⑦不再使用 透明细胞癌和印戒细胞癌亚型名称,只是在它们出现时加以描述,无论数量多少。⑧不用囊 腺癌的名称,将其归入胶样癌。 临床表现: 肺腺癌多为周围型,早期无明显特殊症状,一般以发热、咳血、胸痛、气急等呼吸系统症状 为主,或无症状,故很容易被忽略。也有患者早期存在肺外表现(骨关节疼痛、肩背痛甚至 脑转移等相关症状)。晚期症状则因患者体质不一存在差异,常见症状有疼痛、声音嘶哑、 头颈部水肿、胸腔积液等。近年来,肺腺癌在女性、非吸烟者或从不吸烟者,甚至是年轻的 成年人中越来越普遍。 细胞学: 细胞学诊断腺癌是基于单个细胞形态和细胞团的结构特点。腺癌细胞可能是单个或排列成三 维的桑葚样、腺泡样、假乳头样、伴有纤维血管轴心的真乳头和(或)细胞团片。细胞簇的 界限非常清楚。细胞浆多少不等,但通常相对丰富。与鳞状细胞癌相比,具有嗜兰色、更透 明的特点。大多数细胞浆呈明显的均匀一致或颗粒状,而另一些因有丰富的小泡而呈泡沫状。单个大的小泡可能很明显,有些病例胞浆膨胀而将细胞核挤压到边缘,形成所谓的印戒样细胞。细胞核常为单一的、偏心的、圆或卵圆形、轮廓相对平滑、核稍有不规则。核染色质在

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第十届世界肺癌大会述评?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 车国卫 周清华 【中图分类号】 R734.2 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是提高肺癌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延长生存期和改善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手段。简便易行、经济适用和准确可靠的检查手段是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主要方法,其中引人注目的是低剂量螺旋CT和肺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2003年8月10~14日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的第十届世界肺癌大会上,有60余篇论文涉及到肺癌的筛查和早期诊断方法,分别从胸部X线片、CT、痰细胞学、纤维支气管镜和肺癌的分子标记物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尤其是前几年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的结果已开始有报道。现就本次大会及最近有关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研究加以评述,以期有所借鉴。 1 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肺癌是目前世界上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2002年美国新增肺癌病例172000人,当年因肺癌而致死的人数为157000人,死亡率为90%[1]。在我国2000年男性肺癌死亡率为40.1/10万,女性为17.2/10万[2]。近30年来,尽管肺癌外科治疗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肺癌的长期生存率仍然只有10%~15%。其主要原因是80%的肺癌患者就诊时已属于晚期,治疗效果差。而Ⅰ期肺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到80%以上。可见,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提高肺癌患者生存率和降低死亡率的必要手段。肺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是一个极其复杂的多阶段、多步骤的过程。肺癌从细胞的恶性转化、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或转移到死亡的自然病程为20~30年,比如吸烟所致的肺癌,从癌细胞生长到直径1cm需8~10年,直径1cm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不经任何治疗,多在2~3年内死亡。癌的渐变过程,使肺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成为可能,而近年来影像学和分子诊断技术的进步,更使肺癌的早期诊断成为可能。 作者单位: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肺癌分子重点实验室、胸心外科(通讯作者:车国卫)2 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2.1 胸部标准X线照相(CXR) 开展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的主要依据大多数源于设计优良、实施严谨的多中心、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和前瞻性随机研究,其中以美国NCI发起的四个RCT研究最有说服力,其中的三项是以美国为首的多个国家参与的RCT研究,另一个是在前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的。4个RCT研究中共有38000人参加,其中“Mayo Lung Cancer Pro2 ject”项目从10933个45岁以上吸烟男性中以CXR 和痰细胞学检查筛选出9211人进行随机分组:普查组有4618人,对照组有4593人;普查组每4个月接受一次CXR加或不加痰细胞学检查,而对照组每年接受一次相同的CXR检查。而在前捷克斯洛伐克进行的试验与此类似,普查组每6个月接受一次CXR和痰细胞检查,对照组仅在第3年接受类似检查,在第4、5、6年末分别对所有人进行CXR检查[1,3]。基于以上两个研究,目前达成的共识是:第一,肺癌的筛查可以检出更多的早期肺癌,并且这些肺癌患者都可以进行手术治疗,提高了肺癌的治愈率;第二,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预后的生存质量;第三,不能降低肺癌的死亡率,基于“死亡率”作为判定肺癌筛查的金标准,胸部X线片只能用于对肺癌高危人群的筛查,而不能用于肺癌的早期诊断。但对于以上4个研究否定肺癌筛查降低死亡率这一结果的有效性,目前仍存在较大争议。美国Mayo癌症研究中心的James 和杜克大学医学研究中心Edward教授总结了造成死亡率没有下降的原因:一是胸部X线照相患者的污染,即50%的对照组患者亦接受了X线检查;二是入选NCI研究的标准并不需要严重的吸烟史,其所需吸烟强度标准为入选前当年吸烟20支,其平均吸烟量仅为20包/年;三是过度诊断;四是部分肺癌的侵袭力强,在早期诊断时已有远处转移,早期诊断并不能影响肺癌的进展;五是许多断定没有癌症的患者,实际上其痰标本中已显示有癌细胞存在的证据;六是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过程有不恰当的地方。尽管上述研究没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