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几种常用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简述

几种常用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简述

几种常用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简述
几种常用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简述

12months ra ndomized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J].J Rheuma-

tol,2004,31(6):1083-1087.

[14]C ui Q,Wang GJ,Su CC,et al.The otto aufra nc award.Lov asta tin

prevents steroid induced adipogenesis and osteonecr osis[J].C lin

Orthop Relat Res,1997(344):8-19.

[15]Yamamoto T,Hir ano K,Tsutsui H,et al.Cor ticosteroid enhances

the experimental induction of osteonecrosis in ra bbits w ith shw artz-

ma n reaction[J].Clin Or thop Rela t Res,1995(316):235-243. [16]Qin L,Zhang G,Sheng H,et al.Multiple bioimag ing modalities in

eva luation of an ex per imental osteonecr osis induced by a combina-

tion of lipopolysaccha ride and methylpr ednisolone[J].Zhongguo

Xiu Fu Chong J ian Wa i Ke Za Zhi,2008,22(3):258-2264. [17]Zhang G,Sheng H,He YX,et al.C ontinuous occurr ence of both in-

suf?cient neovascularization and elevated vascular per meability in

r abbit proximal femur during inadequate repair of ster oid-associated

osteonecr otic lesions[J].Arthr itis Rheuma tism,2009,60(10):

2966-2977.

[18]S heng HH,Zha ng GG,C heung WH,et al.Elevated adipogenesis of

mar 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ur ing ear ly steroid-a ssocia ted os-

teonecr osis development[J].J Orthop S urg Res,2007,2:15. [19]Zhang G,Qin L,Sheng H,et al.Epimedium-derived phytoestrogen

exert bene cial effect on preventing steroid-associated osteonecrosis

in r abbits with inhibition of both thrombosis and lipid-deposition

[J].B one,2007,40(3):685-692.

[20]Wu X,Yang S,Duan D,et al.Experimental osteonecr osis induced

by a combination of low-dose lipopolysaccharide and high-dose

methylpr ednisolone in r abbits[J].J oint Bone S pine,2008,75(5):

573-578.[21]Guan XY,Han D.Role of hyper coagulability in ster oid-induced

femoral head necrosis in r abbits[J].J Orthop S ci,2010,15(3):

365-370.

[22]Kaw amoto S,Shir ai N,S tr andber g JD,et al.Nontraumatic osteone-

crosis:Mr per fusion imag ing evaluation in a n experimental m odel

[J].Acad Radiol,2000,7(2):83-93.

[23]Okazaki S,Nishita ni Y,Nagoya S,et al.Femor al head osteonecrosis

can be caused by disr uption of the sy stemic immune r esponse via

the toll-like r eceptor4signalling pathway[J].Rheumatology(Ox-

ford),2009,48(3):227-232.

[24]Matsui M,Saito S,Ohzono K,et al.E xper imental ster oid-induced

osteonecr osis in adult rabbits with hypersensitivity vasculitis[J].

Clin Orthop Relat Res,1992(277):61-72.

[25]Tsuji T,S ug ano N,Sakai T,et al.Eva luation of femor al perfusion in

a non-traumatic rabbit osteonecr osis model with T2*-weighted dy-

namic M RI[J].J Or thop Res,2003,21(2):341-351.

[26]李子荣,张念非,岳德波,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诱

导和观察[J].中华外科杂志,1995,33(8):485-487.

[27]王伟,刘利英,王坤正,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及其

发病机理的探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

(5):544-547.

[28]Wen Q,M a L,Chen YP,et al.A r abbit model of horm one-induced

early ava scular necr 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Biomed Envir on

Sci,2008,21(5):398-403.

[29]李传将,王万明,庄颜峰,等.改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

的建立与评价[J].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4):

4393-4397.

收稿日期:2011-07-27 修回日期:2011-09-21

几种常用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简述

李彦川(综述),李欣欣※(审校)

(天津天士力研究院,天津300410)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2)01-0121-03

摘要:肺动脉高压(PH)是一类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及重构、微血栓病灶形成、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能够导致右心衰竭、功能受限、最终死亡的疾病。PH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慢性低氧法、野百合碱注射法、分流手术等方法。现分别介绍各模型原理、制作方法、优缺点,为进行PH研究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模型特点

Brief Int roduct ion of Common Animal Models for Pulmonary Hypertension L I Yan-chuan,L I Xin-xin.(Tasly Ins titute of Tianjin,Tianjin300410,C hina)

Abst rac t:Pulmonary hypertension(PH)is a disease with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ulmonar y a r-tery vasospasm,intmial hy per plasia and r emodeling lesions,micr othr ombosis formation and increased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which leads to right-sided hear t failur e,functional limitations,and ulti-mately death.The methods for anim al models construction including:chronically hypoxic,monoerotatine injection,surgica l shunt and so on.Her e is to describe the pr inciple of each model,production methods,

a dvantages and disadvanta ges to pr ovide r eferences for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

Key words:Pulmonar y hypertension;Anima l models;M odel char acteristics

肺动脉高压(pulmona ry hypertension,PH)是以肺

小动脉的血管痉挛、肺小动脉的血管增生和重构为

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肺小动脉的血管增生和重构

致使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患者往往最终死于右

心衰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规定PH诊断标准:右心导管测定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25mm Hg(1mm Hg= 0.133kPa),或运动后平均肺动脉压>30mm Hg[1]。由于人运动后肺动脉压力数值差别很大,肺动脉压力的正常值界定非常困难,为了利于临床和实践的统一,在2008年第四次PH会议上取消了运动后肺动脉压的诊断标准,只以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定的肺动脉平均压≥25m m Hg

作为诊断标准[2],其有助于临床PH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PH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大鼠、犬、绵羊、牛、猪等[3-4]。目前常用模型制作方法有慢性低氧法、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注射、分流手术等,以及近年报道的新生内膜产生的重度PH造模方

法。现主要介绍几种常用的PH 动物模型,总结归纳各模型的制备方法,病理生理学特点以及各模型对临床PH 的模拟性。1 慢性低氧法

大鼠、犬、绵羊、猪都可以用于建立低氧性PH 模型,按造模时间可分为急性(约2周)或慢性(3~4

周)低氧性PH 模型。此模型多是根据薛全福等[5]

的方法并加以改进,当动物吸入低氧气体后造成肺泡缺氧,短时间的低氧刺激可引起肺血管收缩反应,而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复持续出现时,促使肺血管重构,造成右心室肥厚,其过程是一个恶性循环过程。实验方法是将动物放入低氧仓或通过气管插管吸入低氧气体,持续一定时间,然后根据研究目的进行肺循环和体循环血流动力学检测、对动静脉进行血气

分析[6]。有文献证明[7]

,慢性持续低氧和间断性低氧都可导致动物肺动脉异常重构,从而引起PH 甚至肺衰竭。

刘银花等[8]

将雄性SD 大鼠置于常压低O 2高CO 2舱内(舱内O 2浓度维持在9%~11%,CO 2浓度为5%~6%),每天8h,每周6d,共4周,4周后麻醉,以右心导管测定大鼠肺动脉平均压,分离右心室和左心室+室间隔,计算右心室重量与左心室+室间隔重量的比值[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并观测肺血管结构变化,测定血浆中硫化氢水平,观察肺小动脉及支气管胱硫醚-γ-裂解酶的表达,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肺动脉平均压、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肺细小动脉管壁面积/管总面积比值和肺细小动脉中膜厚度显著性升高,证明造模成功。该方法操作易掌握,但周期较长,鉴于仪器容积大小所限,常无法同时进行大量动物的造模操作。模型PH 的严重程度,常随缺氧时间的延长而恶化。低氧性PH 最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是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重构。

2 MCT 注射法

M CT 造PH 常采用雄性Wistar 大鼠。实验原理是M CT 的毒性损伤肺动脉,它属于双吡咯类生物碱,在肝脏内经P450单氧化酶转化后,经血液循环到达肺脏,可引起肺动脉血管不可逆性损伤。肺动脉血管内皮细胞被认为是MCT 的靶细胞,其损伤在肺动

脉血管重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9-10]

。M CT 诱导大鼠PH 过程中,炎性反应在其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11-12]。该模型很接近结缔组织相关的PH 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应用其对结缔组织相关PH 的发病机制及药物干预实验进行研究,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M CT 造PH 模型中,造模剂MCT 溶液的配制通

常有两种方法。朱少平等[13]和孙丹丹等[14]

将MCT

结晶用乙醇和生理盐水(多为2∶8)混合液配成1%~

2%溶液,大鼠按50~60mg/kg,一次性腹腔或皮下注射,一般在给药后2~3周,即可形成PH,发生肺动脉

重构。梁晨等[15]

将M CT 先溶于1m ol/L 浓盐酸,加1m L 的去离子水,然后用1m ol/L 的氢氧化钠调至为pH7.4,最后加5m L 去离子水。MCT 组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M CT(60mg/kg),3周后成功复制PH 模型。熊迈等[16]

研究发现,雌激素能抑制M CT 的作用,故雌性鼠对M CT 较不敏感,且雌激素血浓度有周期性变化,会影响病理模型的稳定性。

该法操作简单、难度小、试剂易获得、花费较低,一般给药后3~4周模型即可成功,且可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大量动物的造模操作,但单纯用该法复制的PH 模型亦不能形成肺小动脉新生内膜。3 手术分流术

3.1 动脉与肺动脉间的分流 大、中动脉压力要高于肺动脉的压力,在动脉与肺动脉间建立分流可以有效使体循环的血液向肺循环内分流,使得肺循环血液增多,达到左向右分流的目的。该造模方法多采用猪、羊、犬等体型较大的动物,采用左锁骨下动脉与左肺动脉、左肺动脉分支与降主动脉行端侧吻合、左锁骨下动脉与左下叶肺动脉行端端吻合、在主动脉与肺动脉之间放置移植物行侧侧吻合等手术。

Rendas 等[17]

对4~12周龄的猪进行胸主动脉与肺动脉主干吻合术,术后经1~3个月发现4周龄猪PH 更加严重,认为该模型能够模拟先天性心脏病的左向右分流导致的PH 。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先天性心脏病的左向右分流,且与PH 的病理生理情况相似。但造模时血管间吻合手术技术性高,难度大,创伤大,死亡率较高,且实验动物体型要求较大,成本较高。

3.2 动静脉之间的分流 动静脉之间压力差较大,在动静脉之间建立吻合,动脉血分流入静脉,致使回流入右心血液增加,右心射入肺动脉的血液增加,最

终形成高动力型PH [18]

。实验常采用手术对大鼠施行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造成体循环之间的分流[19],可造成PH 模型。

张凤伟等[20]

将兔麻醉后,采用颈部正中切口,显露右侧颈外静脉,在颈外静脉第一个属支下方结扎其远端。游离右侧颈总动脉,近心端用小血管夹阻断血流,在颈内、外动脉分叉处下方约0.5cm 处结扎并斜行切断颈总动脉。用小血管夹阻断颈外静脉近心端,于颈外静脉内侧适当位置做一个约2m m 切口,使用7-0Pr olene 线行颈动-静脉端侧吻合。术后3个月,兔肺动脉压力明显升高,右心室肥厚,病理学检测显示肺血管重构,肺小动脉出现中层增厚及内

膜增生,部分病变严重的肺小血管出现管腔闭塞,证实PH模型建立成功。利用兔颈-动静脉分流制备动力性PH模型手术过程简单,成功率高,与犬、猪等动物比较经济性好,可应用于对先天性心脏病合并PH 形成及发展机制、PH血管病变的研究。

此类模型实验动物体型不太大,一般使用大鼠即可,成本低,且手术大多不需开胸,创伤较小,操作简单,难度较各级动脉与肺动脉间的分流手术低。

4 其他方法

罗锋等[21]切除SD大鼠一侧肺叶,造成对侧肺循环血流量增加[3],可造成PH模型。方法是麻醉及气管插管被动呼吸,胸口消毒,打开胸腔,左肺根部用两把止血钳,切除整个左肺,操作时注意不要损伤对侧胸膜。然后用4号丝线结扎近端肺门,缝合胸部切口。清醒后拔除气管插管,缝合颈部切口,12周后成功建立了PH动物模型。该研究模拟了临床实践中肺切除术后对患者造成的解剖上的损伤及病理生理改变,是一种研究肺切除损伤机制,探讨干预措施的实验动物模型。

对于重度PH的研究,应该选用有新生内膜形成的重度PH动物模型。Okada等[22]报道左肺切除合并MCT注射的新生内膜形成的PH模型。将大鼠的左肺切除,使右肺形成高血流,术后1周再皮下注射M CT,4周后取材发现90%的左肺切除合并M CT注射的大鼠出现类似与人的重度PH肺血管新生内膜。Ta raseviciene-S tew art等[23]报道无T细胞的裸鼠合并使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滞剂可导致重度PH。

5 小结

目前多种PH动物模型,包括血管内皮毒物损伤(如MCT)或血流动力学改变(如体动脉-腔静脉分流),及使用最为广泛的低氧动物模型在内,在病理学改变方面均不能完全模拟人类梗阻性PH肺血管重构模式。虽然现在有些模型可以模拟出临床重度PH肺组织的新生内膜改变,甚至是丛状改变,但能否完全模拟临床PH的细胞和分子发生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尽管现在可供研究的动物模型较多,但尚不清楚哪类模型更能阐明临床PH的病理机制。因此,应把动物模型的研究和临床实际结合起来,针对不同类型的PH建立与之相适合的动物模型,这样动物模型的研究才更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1]M cLaughlin VV,Archer SL,B adesch DB,et al.ACCF/AHA2009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pulmonar y hy per tension a repor t of

the Am erican College of C ardiology Foundation Task Force on Ex-

pert Consensus Docum ents a nd the American H eart Association de-

veloped in collaboration with the Amer 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

cia ns;American Thor acic Society,Inc.;and the Pulmonary Hyper-

tension Associa tion[J].J Am Coll C ardiol,2009,53(17):

1573-1619.

[2]Badesch DB,Cham pion HC,Sanchez MA,et al.Diagnosis and as-

sessment of pulmona ry ar terial hypertension[J].J Am C oll Car di-

ol,2009,54(1Suppl):S55-S66.

[3]王怀良.肺动脉高压药理学[M]//陈修,陈维洲,曾贵云.心血

管药理学.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10.

[4]Louka nov T,Geiger R,Agr awal R.Animal models related to con-

genital heart disease and clinical r esearch in pulmonary hyper ten-

sion[J].Car diology,2010,116(1):18-25.

[5]薛全福,谢剑鸣,邵茂刚,等.常压缺氧性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

的建立[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8,10(6):415.

[6]陈奇.中药药效研究思路与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62.

[7]Fa qan KA.S elected contr ibution:pulmona ry hyper tension in mice

following intermittent hypoxia[J].J Appl Phyiol,200,90(6):

2502-2507.

[8]刘银花,杨汉文,王小同,等.羟胺对慢性低氧高二氧化碳大鼠

肺动脉高压的影响[J].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10,26(11):

2171-2174.

[9]陈瑞芬,周光德,曹文军,等.野百合碱诱导实验性肺动脉高压

病态观察[J].电子显微学报,2002,21(1):45-54.

[10]Thomas HC,La méMW,Wilson DW,et al.Cell cycle alter ation as-

sociated with covalent binding of monocr otaline pyr role to pulm ona-

ry ar tery endothelial cell DNA[J].Toxicol Appl Pharm ac,1996,

141(1):319-329.

[11]White RJ,Meoli DF,S war thout RF,et al.Plexiform-like lesions and

increased tissue factor expression in a r at m odel of severe pulm ona-

ry ar terial hyper tension[J].Am J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

2007,293(3):583-590.

[12]孙菊光,奚肇庆,姜静,等.复方薤白胶囊对野百合碱诱导肺动

脉高压大鼠ET、TNF-α含量的影响[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

版),2006,25(5):329-333.

[13]朱少平,毛志福,黄杰,等.氟伐他汀对大鼠肺动脉高压的预防

作用及对Caveolin-1表达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

版),2010,31(1):51-57.

[14]孙丹丹,陈洪茂,段云友.慢性肺动脉高压大鼠心脏结构和功

能的改变[J].中华全科医学,2010,8(11):1342-1344.

[15]梁晨,金红芳,杜淑旭,等.野百合碱诱导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动

脉Ⅰ型胶原的变化[J].实用儿科临床志,2010,25(1):18-20.

[16]熊迈,姚尖平,徐颖琦,等.两种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肺血管重

塑的血流动力学、组织学和体视学指标变化[J].中华实验外

科杂志,2009,26(8):1043-1045.

[17]Rendas A,Lennox S,Reid L.Aorta-pulmonary shunts in growing

pigs.Functional a nd structural assessment of the changes in the

pulmonar y circulation[J].J Thor ac C ardiovasc Sur g,1979,77

(1):109-118.

[18]李波,何巍.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的理论研究及其制备特点

[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11):

2039-2042.

[19]van Albada M E,Schoemaker RG,Kemna MS,et al.The role of in-

creased pulmonary blood flow in pulmona ry a rteria l hypertension

[J].Eur Respir J,2005,26(3):487-493.

[20]张凤伟,吴树明,曹广庆,等.颈动-静脉分流法建立肺动脉高

压模型[J].山东医药,2009,49(51):38-39.

[21]罗锋,向小勇,赵兴吉.大鼠左全肺切除致右心室重塑的研究

[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15):1642-1644.

[22]Okada K,Tanaka Y,Ber nstein M,et al.Pulmonar y hemodynamics

modify the rat pulmonary arter y r esponse to injury:a neointimal

model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J].Am J Pathol,1997,151(4):

1019-1025.

[23]Taraseviciene-S tewart L,Nicolls M R,Kra skauskas D,et al.Ab-

sence of T C ells confers incr eased pulmonary ar terial hypertension

and vascular remodeling[J].Am J Respir Cr it Ca re Med,2007,

175(12):1280-1289.

收稿日期:2011-07-01 修回日期:2011-09-05

几种常用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简述

12months ra ndomized prospective controlled study[J].J Rheuma- tol,2004,31(6):1083-1087. [14]C ui Q,Wang GJ,Su CC,et al.The otto aufra nc award.Lov asta tin prevents steroid induced adipogenesis and osteonecr osis[J].C lin Orthop Relat Res,1997(344):8-19. [15]Yamamoto T,Hir ano K,Tsutsui H,et al.Cor ticosteroid enhances the experimental induction of osteonecrosis in ra bbits w ith shw artz- ma n reaction[J].Clin Or thop Rela t Res,1995(316):235-243. [16]Qin L,Zhang G,Sheng H,et al.Multiple bioimag ing modalities in eva luation of an ex per imental osteonecr osis induced by a combina- tion of lipopolysaccha ride and methylpr ednisolone[J].Zhongguo Xiu Fu Chong J ian Wa i Ke Za Zhi,2008,22(3):258-2264. [17]Zhang G,Sheng H,He YX,et al.C ontinuous occurr ence of both in- suf?cient neovascularization and elevated vascular per meability in r abbit proximal femur during inadequate repair of ster oid-associated osteonecr otic lesions[J].Arthr itis Rheuma tism,2009,60(10): 2966-2977. [18]S heng HH,Zha ng GG,C heung WH,et al.Elevated adipogenesis of mar 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dur ing ear ly steroid-a ssocia ted os- teonecr osis development[J].J Orthop S urg Res,2007,2:15. [19]Zhang G,Qin L,Sheng H,et al.Epimedium-derived phytoestrogen exert bene cial effect on preventing steroid-associated osteonecrosis in r abbits with inhibition of both thrombosis and lipid-deposition [J].B one,2007,40(3):685-692. [20]Wu X,Yang S,Duan D,et al.Experimental osteonecr osis induced by a combination of low-dose lipopolysaccharide and high-dose methylpr ednisolone in r abbits[J].J oint Bone S pine,2008,75(5): 573-578.[21]Guan XY,Han D.Role of hyper coagulability in ster oid-induced femoral head necrosis in r abbits[J].J Orthop S ci,2010,15(3): 365-370. [22]Kaw amoto S,Shir ai N,S tr andber g JD,et al.Nontraumatic osteone- crosis:Mr per fusion imag ing evaluation in a n experimental m odel [J].Acad Radiol,2000,7(2):83-93. [23]Okazaki S,Nishita ni Y,Nagoya S,et al.Femor al head osteonecrosis can be caused by disr uption of the sy stemic immune r esponse via the toll-like r eceptor4signalling pathway[J].Rheumatology(Ox- ford),2009,48(3):227-232. [24]Matsui M,Saito S,Ohzono K,et al.E xper imental ster oid-induced osteonecr osis in adult rabbits with hypersensitivity vasculitis[J]. Clin Orthop Relat Res,1992(277):61-72. [25]Tsuji T,S ug ano N,Sakai T,et al.Eva luation of femor al perfusion in a non-traumatic rabbit osteonecr osis model with T2*-weighted dy- namic M RI[J].J Or thop Res,2003,21(2):341-351. [26]李子荣,张念非,岳德波,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诱 导和观察[J].中华外科杂志,1995,33(8):485-487. [27]王伟,刘利英,王坤正,等.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的建立及其 发病机理的探讨[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28 (5):544-547. [28]Wen Q,M a L,Chen YP,et al.A r abbit model of horm one-induced early ava scular necr osis of the femoral head[J].Biomed Envir on Sci,2008,21(5):398-403. [29]李传将,王万明,庄颜峰,等.改良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 的建立与评价[J].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4): 4393-4397. 收稿日期:2011-07-27 修回日期:2011-09-21 几种常用的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简述 李彦川(综述),李欣欣※(审校) (天津天士力研究院,天津300410) 中图分类号:R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84(2012)01-0121-03 摘要:肺动脉高压(PH)是一类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及重构、微血栓病灶形成、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能够导致右心衰竭、功能受限、最终死亡的疾病。PH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包括慢性低氧法、野百合碱注射法、分流手术等方法。现分别介绍各模型原理、制作方法、优缺点,为进行PH研究时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模型特点 Brief Int roduct ion of Common Animal Models for Pulmonary Hypertension L I Yan-chuan,L I Xin-xin.(Tasly Ins titute of Tianjin,Tianjin300410,C hina) Abst rac t:Pulmonary hypertension(PH)is a disease with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pulmonar y a r-tery vasospasm,intmial hy per plasia and r emodeling lesions,micr othr ombosis formation and increased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which leads to right-sided hear t failur e,functional limitations,and ulti-mately death.The methods for anim al models construction including:chronically hypoxic,monoerotatine injection,surgica l shunt and so on.Her e is to describe the pr inciple of each model,production methods, a dvantages and disadvanta ges to pr ovide r eferences for selection of the appropriate animal model. Key words:Pulmonar y hypertension;Anima l models;M odel char acteristics 肺动脉高压(pulmona ry hypertension,PH)是以肺 小动脉的血管痉挛、肺小动脉的血管增生和重构为 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肺小动脉的血管增生和重构 致使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患者往往最终死于右 心衰竭。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规定PH诊断标准:右心导管测定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25mm Hg(1mm Hg= 0.133kPa),或运动后平均肺动脉压>30mm Hg[1]。由于人运动后肺动脉压力数值差别很大,肺动脉压力的正常值界定非常困难,为了利于临床和实践的统一,在2008年第四次PH会议上取消了运动后肺动脉压的诊断标准,只以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定的肺动脉平均压≥25m m Hg 作为诊断标准[2],其有助于临床PH诊治水平的不断提高。研究PH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大鼠、犬、绵羊、牛、猪等[3-4]。目前常用模型制作方法有慢性低氧法、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注射、分流手术等,以及近年报道的新生内膜产生的重度PH造模方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二十种常见实验动物模型 一、缺铁性贫血动物模型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HGB)的贮存铁缺乏,HGB合成减少而导致的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发生于以下情况:(1)铁需求增加而摄入不足,见于饮食中缺铁的婴幼儿、青少年、孕妇和哺乳期妇女。(2)铁吸收不良,见于胃酸缺乏、小肠粘膜病变、肠道功能紊乱、胃空肠吻合术后以及服用抗酸和H2受体及抗剂等药物等情况。(3)铁丢失过多,见于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如钩虫病、月经量过多等。 IDA是一种多发性疾病,据报道,在多数发展中国家,约2/3的儿童和育龄妇女缺铁,其中1/3患IDA,因此,研究IDA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些研究中,缺铁性贫血的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IDA),又是实施研究的基础工具。常见的IDA动物模型的构建技术如下: 实验动物:一般选用SD大鼠,4周龄,雌雄不拘,体重65g左右,HGB≥130g/L。 建模方法:低铁饲料加多次少量放血法。低铁饲料一般参照AOAC 配方配制,采用EDTA浸泡处理以去除饲料中的铁,饲料中的含铁量是诱导SD大鼠形成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关键,现有研究表明,饲喂含铁量<15.63mg/Kg的饲料35天,SD大鼠出现典型IDA表现,而饲喂

含铁40.30mg/Kg的饲料SD大鼠出现缺铁,但并不表现贫血症状。建模时一般采用去离子水作为动物饮水,以排除饮水中铁离子的影响。少量多次放血主要用于模拟反复多次小量失血导致的铁丢失,还可以加速贫血的形成。放血一般在低铁饲料饲喂2周后进行,常用尾静脉放血法,1~1.5ml/次,2次/周。 模型指标:(1)HGB≤100g/L;(2)血象:红细胞体积较正常红细胞偏小,大小不一,中心淡染区扩大,MCV减小、MCHC降低;(3)血清铁(SI)降低,常小于10μmol/L,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增高,常大于60μmol/L。 需要指出的是,以上模型不能用于铁吸收不良相关IDA的防治研究。根据具体的研究需要,也可以适当调整建模方法。 二、白血病动物模型 用免疫耐受性强的人类胎儿骨片植入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小鼠皮下,出于人类造血细胞与造血微环境均植入小鼠,建立具有人类造血功能的SCID小鼠模型称为SCID-hu小鼠。再将髓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植入SCID-hu小鼠皮下的人类胎儿骨片内,植入的髓系白血病细胞选择性生长在SCID-hu小鼠体内的人类造血微环境中,即为人类髓系白血病的小鼠模型。SCID小鼠是由于其scid所致。T、B淋巴细胞功能联合缺陷,这种小鼠能接受人类器官移植物。 造模方法:

动物实验方法总结:组织研磨管的使用方法 临床样本或动物取材注意事项 动物模型

组织研磨管的使用方法 1.作用:只适用于蛋白提取、RNA提取、基因组DNA提取时的组 织裂解,不做他用; 2.组织研磨管:容量为1.5ml, 里面已经提前放置了研磨珠(有时也 不放置),研磨液(Trizol或RIPA裂解液,有时也不放置)一般在取回后才加入,如果已经加入了研磨液,请离心后才拧开管盖,以免研磨液溢出,对皮肤造成伤害,所以操作时,要小心注意! 3.组织:把收取的组织分切,用生理盐水或PBS缓冲液把分切的组 织上的血液漂洗干净,然后用医用纱布或滤纸把组织表面的水分吸干,然后放入研磨管(组织体积大小为1颗绿豆至2颗黄豆,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中,然后把放入的组织尽量剪碎; 4.存放:上述过程应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操作完毕,立即用液氮冻 结,然后置于液氮或-80℃保存; 5.操作事项:操作时间尽可能短,做好一个,立马放置一个;

实验方法总结(3):动物模型部分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2)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3) 2.1. 体外(浸润模型) (3) 2.2. 体内(转移模型) (3) 3、研究肿瘤细胞耐药 (5) 3.1. 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5) 3.2. 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的建立 (6) 从肿瘤起源分,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如下: 从研究目的来分,可以从增殖、转移、耐药三个角度来分析: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准备:GeneA敲减慢病毒感染细胞扩增至需要的细胞量。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 取Balb/c裸鼠,雄性,6周龄,每组10只,适应一周后进行肿瘤细胞注射。

XXX细胞消化离心后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取适量的细胞用PBS悬浮,在Balb/c裸鼠侧腹部皮下接种。每只接种2×106个细胞,注射体积为100 μL。此后,每隔5天测量注射部位肿瘤的体积。30天后裸鼠小鼠腹腔注射80 mg/kg 戊巴比妥钠,小鼠麻醉后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侧卧位,接种部位朝上),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肿瘤称重,将肿瘤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肿瘤一分为二,一份4%多聚甲醛固定,待后续病理分析,一份-80℃冻存。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转移的模型包括两大类:体外(浸润模型)和体内(转移模型)。体外(浸润模型):了解肿瘤细胞对周围相连组织的侵润性。体内模型主要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性即肿瘤细胞在远端组织形成病灶的能力。 2.1. 体外(浸润模型) 例:浸润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取若干只Balb/c免疫缺陷裸鼠,将分离和鉴定并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脑胶质瘤干细胞立体定向法行小鼠颅内接种,每组10只。小鼠麻醉后头部正中切口,剥离骨膜后钻孔(坐标是冠状缝后0.5 cm,矢状缝右侧2.5 cm) 。取2 μL胶质瘤干细胞以1×104 cells /只小鼠的剂量,经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射入鼠脑纹状体内(深度是2.5 ~3 mm) 。在确定的时间点处死一部分动物进行荧光( 立体荧光显微镜下) 病理证实和比较,同时检查脑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内生长特征以及干细胞标志物等。 2.2. 体内(转移模型)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高压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54岁。因“乏力、胸闷、气短1年半,双下肢水肿半年”于2004年5月入院。患者自2002年8月无诱因感乏力,并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予扩冠治疗,效果不佳;2002年12月出现胸闷气短加重,晕厥3次,伴呕吐;无肢体抽搐及大小便失禁,约3~5分钟后苏醒,自觉与体位变化及用力有关。最后一次晕厥时咳粉红色泡沫痰,当地医院超声心动图提示:三尖瓣关闭不全(中度),肺动脉高压(重度),肺动脉收缩压95mmHg。诊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经强心、利尿等对症治疗,症状有所改善。进一步检查,胸部MRI发现右上纵隔囊性病变、肺动脉增宽、右房右室增大、二尖瓣关闭不全、双侧胸腔少量积液。心导管检查“符合原发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主干压约122/50mmHg”。血气分析:PaO269.60mmHg,PaCO226.8mmHg。经卡托普利、硝普钠、硝苯地平、氯沙坦等治疗,效果均不佳。患者活动耐量逐步下降,稍微活动则胸闷气短。2003年11月出现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并逐渐加重,同时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利尿治疗可缓解。2004年2月在当地医院腹部B超发现腹水,经利尿治疗后好转。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院。患者1年前出现尿量减少,近期体重增加明显(5kg),平素长期服用利尿药。既往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肺部疾病史,无慢性咳嗽、咳痰史,无吸烟史。从事化工分析工作,有毒气(主要为氨气)接触史20余年,粉尘接触史1年。入院查体慢性病面容,口唇紫绀明显。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回流征(-)。双肺呼吸音清,心相对

浊音界向左稍扩大,心率82次/分,律齐,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3/6收缩期杂音,P2>A2,未闻及心包摩擦音。右下肺、左中肺肩甲部可闻及吹风样杂音。腹稍膨隆,肝肋下1.5cm,余(-),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谷丙转氨酶(ALT)正常,白蛋白(ALB)3.7~4.0g/dl,总胆红素(Tbil)2.47~3.55mg/dl,直接胆红素(Dbil)1.17~1.72mg/dl,血肌酐(SCr)0.8~1.25mg/dl,尿素氮(BUN)14.9~28mg/dl,血糖74~108mg/dl。尿常规、便常规及OB(-)。24h尿量:800ml。24h尿蛋白排泄量:0.310g。免疫指标:抗核抗体(ANA)+dSDNA、抗Jo-1抗体、自身抗体、补体、免疫球蛋白、类风湿因子、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血沉、C反应蛋白、D-二聚体、抗心磷质抗体(ACL)、可提取核抗原(ENA)均阴性。血气分析PO266.6mmHg,PCO231.0mmHgoX线胸片:肺门影重,纵隔增宽,心影大,肺动脉段突出。高分辨CT:肺动脉高压,右心房及右心室明显增大;心包少量积液,前纵隔及中上纵隔有液体密度影,考虑为心包积液向上的延伸。CT肺动脉及静脉造影(CTPA,CTV):肺动脉高压,右心房及右心室明显增大;心包积液,少量腹水;肝淤血;胆囊结石。未见明显血栓征象。肺灌注通气显像:血流期肺动脉区异常,符合肺动脉高压表现;双肺多节段血流灌注减低,通气受损,通气-灌注基本匹配。肺功能:1秒钟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肺活量

实验方法总结:动物模型部分

实验方法总结:动物模型部分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1)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2) 2.1. 体外(浸润模型) (2) 2.2. 体内(转移模型) (2) 3、研究肿瘤细胞耐药 (4) 3.1. 耐药细胞株的建立 (4) 3.2. 裸鼠移植瘤耐药模型的建立 (5) 从肿瘤起源分,肿瘤动物模型的分类如下: 从研究目的来分,可以从增殖、转移、耐药三个角度来分析: 1、研究肿瘤细胞增殖 细胞准备:GeneA敲减慢病毒感染细胞扩增至需要的细胞量。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实验组。 取Balb/c裸鼠,雄性,6周龄,每组10只,适应一周后进行肿瘤细胞注射。

XXX细胞消化离心后制成单细胞悬液,计数后取适量的细胞用PBS悬浮,在Balb/c裸鼠侧腹部皮下接种。每只接种2×106个细胞,注射体积为100 μL。此后,每隔5天测量注射部位肿瘤的体积。30天后裸鼠小鼠腹腔注射80 mg/kg 戊巴比妥钠,小鼠麻醉后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侧卧位,接种部位朝上),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取出肿瘤称重,将肿瘤置蓝色背景布上拍照,肿瘤一分为二,一份4%多聚甲醛固定,待后续病理分析,一份-80℃冻存。 2、研究肿瘤细胞转移 肿瘤转移的模型包括两大类:体外(浸润模型)和体内(转移模型)。体外(浸润模型):了解肿瘤细胞对周围相连组织的侵润性。体内模型主要研究肿瘤细胞的转移性即肿瘤细胞在远端组织形成病灶的能力。 2.1. 体外(浸润模型) 例:浸润型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方法:取若干只Balb/c免疫缺陷裸鼠,将分离和鉴定并转染携带绿色荧光蛋白的脑胶质瘤干细胞立体定向法行小鼠颅内接种,每组10只。小鼠麻醉后头部正中切口,剥离骨膜后钻孔(坐标是冠状缝后0.5 cm,矢状缝右侧2.5 cm) 。取2 μL胶质瘤干细胞以1×104 cells /只小鼠的剂量,经微量注射器缓慢注射入鼠脑纹状体内(深度是2.5 ~3 mm) 。在确定的时间点处死一部分动物进行荧光( 立体荧光显微镜下) 病理证实和比较,同时检查脑胶质瘤干细胞的体内生长特征以及干细胞标志物等。 2.2. 体内(转移模型)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 导读白血病( Leukemia )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俗称血癌。据统计,白血病是儿童恶性肿瘤的头号原因,在儿童及35 岁以下成人中发病率位居第一[1] 。同时也是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白血病具体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研究透彻,因此建立合适的白血病动物模型,对于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期为大家综述了白血病的基本情况及小鼠模型的分类、建立方法和应用。 第一章:白血病基本常识白血病是常见液体瘤白血病是常见的液体瘤,与结肠癌、肝癌等实体瘤不同的是,它是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分化和过度增殖导致,因此肿瘤细胞会遍布全身,会侵犯身体的每个脏器,造成全身衰竭。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能力。如下图为造血干细胞可分类形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类血细胞(图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1a1496985.html, 网站) 白血病致病因素有哪些呢? 现阶段认为白血病的发病因素:化学因素、电离辐射、药物、毒物、病毒、遗传因素等有关。 白血病主要分为四类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

和慢性两大类,临床上,白血病共分为四大类:急性髓系白 血病(AM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 )、慢性髓系白血病(CML )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 )。儿童白血病90% 以上是急性的,其中急性白血病中70% ~80%是ALL。第二章:实验研究所用白血病模型首先,来了解一下常用 的细胞株白血病中常用的小鼠品系用于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小鼠可分为近交系和突变系。根据不同类型和目的选择不同的小鼠品系,具体如下图所示:最后说说常用的动物模型,主要分为三类: 一、异种移植模型异种移植模型是最常用的淋巴瘤动物模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小鼠品系和细胞株后,通常细胞的接种方式为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操作简单,很快在接种部位形成肿瘤或 腹腔内形成多发性肿瘤,适合筛选针对白血病的药物。但该 类模型与白血病临床病人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异种移植型白 血病模型异种移植示意图[2] 尾静脉注射接种模型,可形成全身性扩散的白血病模型。符 合白血病临床过程规律,此模型以动物生存期作为评价药效 的主要指标,并对采血样本进行血细胞的形态学检测。下面以尾静脉注射模型实验步骤为例: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小鼠和细胞(如NOD-SCID 小鼠和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株);荷瘤细胞量一般1-2 ×

常用实验动物

常用实验动物 1、小鼠 喜欢群居,怕热,高温容易中暑 雌雄性小鼠交配后10~12小时,在雌性小鼠阴道口会形成白色的阴道栓 主要解剖学特性 消化系统:食管内壁有角质化鳞状上皮,利于灌胃;有胆囊;胰腺分散,色淡红,似脂肪组织。 生殖系统:雌性小鼠为双子宫型,呈“Y”形,卵巢不予腹腔相通,无宫外孕。 骨髓为红骨髓,无黄骨髓,终身造血。 皮肤无汗腺。 小鼠常用品种、品系 1. 近交系小鼠 C3H:1975年从美国引进,野生色毛; ? C57BL/6:1975年从日本引进,黑色毛; ? BALB/c:Bagg1913年获得小鼠白化株,经近亲繁殖20代以上育成,毛色为白色; ? DBA:分为DBA/1和DBA/2两个品系,1977年由美国实验动物中心引进,毛色均为浅灰色。 2、封闭群小鼠 ①KM小鼠:我国使用量最大的远交种小鼠,白色,抗病、适应力强,繁殖、成活率高。 ②ICR:1973年由日本国立肿瘤研究所引入我国,白色,其显著特点是繁殖

力强。 ③LACA :1973年由英国实验动物中心引入我国,白色。其实是小鼠改名而成。 ④NIH :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培育,白色,繁殖力强,幼仔成活率高,雄性好斗 3、突变系 1、裸鼠:第11对染色体上的裸基因(nu)导致无毛裸体、无胸腺 2、SCID小鼠:第16对染色体上的Scid隐性基因突变基因导致T、B淋巴细胞联合免疫缺陷.外观与普通小鼠差别不大,被毛白色,体重发育正常 3、快速老化模型小鼠:4~6月龄以前与普通小鼠的生长一样,4~6月龄以后迅速出现老化症状。如心、肺、脑、皮肤等器官老化,出现骨质疏松和老化淀粉样变。侏儒症:比正常小鼠体型小,缺少生长素和促甲状腺素,用于内分泌研究。小鼠在医学、生物学的应用 1、重组近交系小鼠将双亲品系的基因自由组合和重组产生一系列的子系,是遗传分析的重要依据,用作基因定位及其连锁关系的研究 2、提供自然的动物模型 2、大鼠染色体数2n=42 喜独居,喜啃咬,性情较凶猛、抗病力强,对新环境适应力强,但对环境刺激、炎症反应敏感。强烈噪音可引起食仔或抽搐;湿度低于40%易发生环尾巴症。行为表现多样,情绪反应敏感,易接受通过正负强化进行的多种感觉指令的训练雌性2.5月龄达到性成熟,具有产后发情、产后妊娠的特点。寿命2.5~3年。解剖学特征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常用疾病动物模型 上海丰核可以为广大客户提供各种疾病动物模型定制服务,同时提供相关疾病模型的药物敏感性实验分析服务。 客户只需要提供疾病模型的用途及建模方法的选择,我们会根据客户的具体要求量身定做各种动物模型服务。

小鼠或裸 鼠 加贴近实际(八)心血管疾病模型 1. 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维生素D喂养)兔高脂、高胆固醇饲喂兔造模,成 膜后血脂变化显著,为伴高血脂 症的动脉粥样硬化 4月血管组织病 理切片染色 2. 主动脉粥样硬化(高脂高胆固醇+主动脉球囊损伤)兔此模型用大球囊损伤加高脂饲 养方法成功建立兔主动脉粥样 硬化狭窄的动物模型,为相关基 础研究提供可靠模型。 2月动物实验模型病理切片展示 一、CCl4诱导的肝脏纤维化 简介:肝纤维化是肝细胞坏死或损伤后常见的反应,是诸多慢性肝脏疾病发展至肝硬化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肝纤维化的形成与坏死或炎症细胞释放的多种细胞因子或脂质过氧化产物密切相关。CCl4为一种选择性肝毒性药物,其进入机体后在肝内活化成自由基,如三氯甲基自由基,后者可直接损伤质膜,启动脂质过氧化作用,破坏肝细胞的模型结构等,造成肝细胞变性坏死和肝纤维化的形成。通过CCl4复制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常以小鼠或大鼠为对象,染毒途径主要为灌胃、腹腔注射或皮下注射。 动物模型图. 经过3个月的CCl4注射造模,小鼠的肝脏在中央静脉区形成了比较明显的肝纤维化,中央静脉之间形成了纤维桥接。(Masson染色) 二、CXCL1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动物模型

简述:CCl4是最经典的药物性肝损伤造模毒素之一,其在肝内主要被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代谢,产生三氯甲烷自由基和三氯甲基过氧自由基,从而破坏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引起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溶性酶的大量渗出,最终导致肝细胞死亡,并引发肝脏衰竭。根据CCl4代谢和肝毒性机制可复制不同的肝损伤模型,其中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是其技术关键。对于复制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往往采用大剂量一次性灌胃或腹腔注射给药。 图. (A) CCl4注射后0.5 d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增加了肝脏组织的嗜酸性变性面积(在照片中用虚线标记)(p < 0.05)。 (B) 1.5天组织样本的HE染色表明CXCL14过表达造成了比对照组更大面积的细胞坏死(p < 0.05)。 (C)同时还造成了中央静脉周围肝细胞中明显的脂肪滴积累。图中P和C分别表示动物模型的门静脉和中央静脉。KU指凯氏活性单位。 细胞凋亡检测结果 TUNEL标记没有显示CXCL14免疫中和小鼠和对照小鼠在凋亡细胞数量上的差异。C0, C1和C2分别是对照组0 d,1 d,和2 d样本,T1

肿瘤动物模型构建实验技术

肿瘤动物模型的建立可以: (1)评价抗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 (2)作为抗肿瘤药物筛选模型; (3)为肿瘤转移研究提供更好的研究平台; (4)为研发抗肿瘤转移性药物提供良好的实验工具。 实验方法: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 实验方法原理:诱发性肿瘤动物模型是指研究者用化学致癌剂、放射线、致癌病毒诱发动物的肿瘤等。 实验材料:肿瘤细胞小鼠 试剂、试剂盒、无血清培养基质、3%中性甲醇石腊 仪器、耗材、低温离心机、血球计数器、游标卡尺 实验步骤 一、肝癌 1.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发大白鼠肝癌 (1)取体重250 g左右的封闭群大白鼠,雌雄不拘; (2)按性别分笼饲养。除给普通食物外,饲以致癌物,即用0.25%DEN水溶液灌胃,剂量为10 mg/kg,每周一次,其余5天用0.025%DEN水溶液放入水瓶中,任其自由饮用;(3)共约4个月可诱发成肝癌; (4)也可以单用0.005%掺入饮水中口吸服8个月诱发肝癌。 2.4-2甲基氨基氮苯(DBA)诱发大鼠肝癌 (1)用含0.06%DBA的饲料喂养大鼠,饲料中维生素B2不应超过1.5~2 mg/kg; (2)4~6月就有大量的肝癌诱发成功。 3.2-乙酰氨基酸(2AAF)诱发小鼠、狗、猫、鸡、兔肝癌 (1)给成年大鼠含0.03% 2AAF标准饲料; (2)每日每平均2~3 mg 2AAF(也可将2AAF混于油中灌喂),3~4月后有80~90%动物产生肝肿瘤。 4.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 (1)用剂量为每日0.3~14 mg/kg体重,混于饲料或饮水中给予; (2)6~9个月后255/300大鼠发生了肝癌。 5.亚胺基偶氮甲苯(OAAT)诱发小鼠肝癌 (1)用1%OAAF苯溶液(约0.1 ml含1 mg)涂在动物的两肩胛间皮肤上,隔日一次,每次2~3滴,一般涂100次。 (2)实验后7~8周即而出现第一个肝肿瘤,7个月以上可诱发小鼠肝肿瘤约55%。 (3)或用2.5 mg OAAT溶于葵瓜子油中,给C3H小鼠皮下注射4次,每日间隔10天,也可诱发成肝癌。 6.黄曲霉素诱发大鼠肝癌 (1)每日饲料中含0.001~0.015 ppm,混入饲料中喂6个月后,肝癌诱发率达80%。 二、胃癌 1.甲基胆蒽诱发小鼠胃癌 (1)取20 g左右的小鼠,无菌手术下,在腺胃粘膜面穿挂含甲基胆蒽(MC)线结。(2)含MC的线结是用普通细线,在一端打结后,将线结置于盛有MC小玻璃试管内,在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知识讲解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白血病篇 导读白血病(Leukemia)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血液疾病,俗称血癌。据统计,白血病是儿童恶性肿瘤的头号原因,在儿童及35岁以下成人中发病率位居第一[1]。同时也是十大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白血病具体的发病原因至今尚未研究透彻,因此建立合适的白血病动物模型,对于白血病发病机制及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期为大家综述了白血病的基本情况及小鼠模型的分类、建立方法和应用。 第一章:白血病基本常识白血病是常见液体瘤 白血病是常见的液体瘤,与结肠癌、肝癌等实体瘤不同的是,它是造血干细胞的异常分化和过度增殖导致,因此肿瘤细胞会遍布全身,会侵犯身体的每个脏器,造成全身衰竭。 造血干细胞是血液系统中的成体干细胞,具有长期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能力。如下图为造血干细胞可分类形成各种血细胞,如红细胞、血小板和白细胞: 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各类血细胞(图片来自https://www.doczj.com/doc/1a1496985.html,网站)白血病致病因素有哪些呢? 现阶段认为白血病的发病因素:化学因素、电离辐射、药物、毒物、病毒、遗传因素等有关。

白血病主要分为四类 根据白血病细胞的成熟程度和自然病程,白血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临床上,白血病共分为四大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慢性髓系白血病(CML)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儿童白血病90%以上是急性的,其中急性白血病中70%~80%是ALL。 第二章:实验研究所用白血病模型首先,来了解一下常用的细胞株白血病中常用的小鼠品系 用于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的小鼠可分为近交系和突变系。根据不同类型和目的选择不同的小鼠品系,具体如下图所示: 最后说说常用的动物模型,主要分为三类: 一、异种移植模型 异种移植模型是最常用的淋巴瘤动物模型。根据实验目的选择相应的小鼠品系和细胞株后,通常细胞的接种方式为皮下注射、腹腔注射和尾静脉注射。 皮下注射和腹腔注射操作简单,很快在接种部位形成肿瘤或腹腔内形成多发性肿瘤,适合筛选针对白血病的药物。但该类模型与白血病临床病人实际情况差距较大。异种移植型白血病模型异种移植示意图[2]

动物试验模版

一. 背景: 本次动物实验相关疾病介绍、国内外相关治疗及研究的现状及结果(含临床、基础)、相关引文摘要等。 二、实验所用器械简介: 三、实验目的 1、使用猪或其他适宜动物为实验模型, 按照临床要求对产品进行模拟 使用,对* *器械的* *性能、* *效应进行测试。 2、通过动物实验取得数据和经验, 以便为产品的临床使用撰写详尽的使 用指南。 3、确定* * 器械置入猪后的最长可回收天数, 以便为临床使用的最长 可回收时间提供参考。 4、研究* *器械置入* *天后的可回收性, 以回答以往实验中未能解决 的* * 器械在置入* * 天后是否可取出的问题。 四、实验模型和材料 1、实验模型 (1).动物模型:猪,体重:25?35KG (2).体外模型:拟采用透明塑料软管作成的20mm 25mm两 种直径的下腔静脉模型。 2、材料: (1)* *器械采用XX公司研发生产的器械。 (2)其他手术配套器械采用临床通用器械。 3.过程要求:

本实验开始前必须取得动物道德委员会的许可(注:国外 有此要求,国内仅少数几家大医院有动物伦理委员会) 五.实验设计 动物数量及分组方法:实验动物共22头,在置入器械后分为A和B两组.A组动物采用介入方法取出滤器,B组动物采用外科方法经腹切开方法取出滤器.下腔静 脉滤器置入后饲养观察时间为7、10、12、14、16、20、30、60和90天,具体分组方法见下表。 分组(头) 时间(天)- A B 7 1 1 10 1 1 12 3 1 14 3 1 16 1 1 20 3 1 30 0 2 60 0 1 90 0 1 六、实验方法: 1、随机选取实验动物以1:1的比例进行* *实验,并记录* * 总结出的操作要求。7?20天实验用以观察器械置入后的可回收期,30、60、90天实验用以观察器械置入后的长期通畅情况。 2、所有动物器械取出前应造影复查,并与器械置入时的资料进行对比,判断器

实验动物心肌肥厚模型

III.实验动物心肌肥厚模型 A、压力超负荷/主动脉缩窄 压力超负荷引起的心脏肥厚常用的手术方法是主动脉缩窄(i.e.缩窄升主动脉)。 小鼠行主动脉缩窄(TAC)可以引起心脏机械性的压力超负荷,最终导致心肌肥厚、心衰(20,84)。TAC通常诱导方法采用在近胸骨端行小切口, 缩窄主动脉的这样的开胸手术。TAC模型虽然不能完全模拟人类的心室重构,但该模型可以用于肥厚发病过程中多种基因学的研究。主动脉缩窄模型能很好的模拟血流动力学超负荷引起左心室肥厚的发生发展。该动物模型在主动脉缩窄造成心肌肥厚几个月后会导致心衰。 B、容量超负荷 在静脉回流适当的情况下,心脏不能排出足够的血液满足全身组织代谢的需要就会引起CHF(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内檐沟血或回心血量增加导致瓣膜闭锁不全就会引起心室容量超负荷。在慢性动脉和/或二尖瓣瓣膜回流疾病中的容量超负荷,我们会观察到“舒张期压力-容积曲线”整体右移,说明心脏僵硬度增加,即发生LVH (可见于主动脉瓣狭窄、高血压、肥厚性心肌病)(36)。通常情况下,容量超负荷CHF模型制备方法是腹主动脉-下腔静脉分流术。即于肾动脉上方分离出下腔静脉和腹主动脉,用血管夹在近肾动脉端夹闭主动脉阻断血流;用0.6-mm的针头由主动脉远端刺入,继续进针刺入下腔静脉,使动静脉联合。退针后,缝合血管壁伤口。4-5周后,就能复制出心肌肥厚模型,并具有左心室收缩力增强、舒张末期压力增加的特点(257)。 C、冠状动脉结扎 冠状动脉结扎常用于复制心衰动物模型。冠脉左前降枝(LAD)结扎后会阻断心脏的供养和营养输送,这种情况类似于人类心脏病发作时伴随的症状。血氧和营养供输阻断后,心肌细胞死亡,心脏整体功能受影响,最终导致心功能紊乱。由于这种动物模型非常接近临床心衰疾病的发生发展,研究证明该模型是心衰发病机制研究的重要手段(13)。 D、转基因型心脏肥大模型 几十年以来,一些心脏肥大和心力衰竭的转基因小鼠模型被学者们用于心肌肥厚和心衰这些致命疾病的可能的分子机制研究。受条件限制,在此不能针对于所有模型作一全面的综述,但在此文中,我们介绍一种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能成功模拟心肌肥厚的发生发展以及最终演变为心衰的过程。表1列举的是截止目前,研究学者们发现的较成熟的心肌肥厚/心衰模型。 表1:小鼠心衰模型 转基因小鼠模型代谢转变模型ECM紊乱转基因模型 肌侵蛋白,TNFα,G i,Gαq,PKCβ,PKA,β1AR, 磷酸化蛋白, 肌集钙蛋白, 钙调磷酸酶, L-型Ca2+ 通道 线粒体功能紊乱 氧化应激 脂肪酸氧化(FAO) 通路的受损 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 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 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1/TIMP1

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

病理生理学实习指导 一、缺氧模型的实验性复制 ㈠目的与原理 通过给动物低氧环境,影响Hb的带氧能力及使组织不能利用氧等方法,复制不同类型缺氧模型,经呼吸、机能状态、皮肤粘膜颜色等指标,显示了其不同症状与特征,同时对复制模型的方法及原理又有大概的了解,有利于深入和研究各缺氧症的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规律。 ㈡实验对象 小白鼠。 ㈢器材与药品 缺氧瓶(装有管道瓶塞的250ml广口瓶),酒精灯,一氧化碳发生器,1ml注射器,5ml 和2ml刻度吸管,粗天平(附砝码),剪刀,普通镊。 钠石灰(氢氧化钠、氧化钙),甲酸,浓硫酸,0.125%氰化钾溶液,1%亚硝酸钠溶液,10%硫代硫酸钠溶液。 ㈣步骤与观察 表8-3-1观察指标 呼吸机能状态皮肤粘膜颜色类型(频率、幅度)(活动度) –––––––––––––––––––––––––––––––––––––––––––––––––––––––––––––––––––––––––– 低张性缺氧 一氧化碳中毒 氰化钾中毒 ⒈低氧性缺氧 ⑴将小白鼠至于250ml广口瓶(内装钠石灰吸收二氧化碳)中观察上述指标。 ⑵将瓶塞紧,同时记录时间,每5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一次(如有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 ⒉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⑴如图8-3-1装好一氧化碳发生装置。 ⑵将小白鼠一只放入瓶中,观察上述指标。 ⑶取甲酸3ml放入试管内,加入浓硫酸2ml,塞紧。如气泡产生较少,可用酒精灯加热,加速一氧化碳的产生(但不可过热以至液体连续沸腾,因一氧化碳产生过快,动物迅速死亡,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 ⑷在整个过程中,注意观察上述指标。 (注):一氧化碳产生原理: H2SO4 HCOOH CO↑+H2O △ ⒊氰化钾中毒性缺氧 ⑴称小白鼠体重,观察上述指标,预先准备1%亚硝酸钠及10%硫代硫酸钠各10ml·Kg-1,以备急救用。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

肿瘤动物模型的构建 第一类是皮下移植瘤 顾名思义,这种模型的建立是将肿瘤细胞或肿瘤组织直接种植在小鼠的皮下。种植的点也有讲究,一般选择血运淋巴回流丰富的腹股沟和腋窝。可根据实验设计选择移植点,统一移植点的位置,除了遵守实验统一的条件外,待肿瘤成熟后收集肿瘤时留下照片证据也显得美观。 裸鼠(Balb/c 鼠,无毛发,T 淋巴细胞缺陷)是比较常见和常用的实验用鼠,尤其是在皮下移植瘤肿瘤模型的建立中起到重要作用。裸鼠移植瘤模型的建立具有建立周期短、成瘤率高、易于操作、成本低的优点。当然,这种肿瘤模型也有缺陷,即不能很准确的模拟正常人体肿瘤发生发展的过程。 肿瘤细胞移植时的简要步骤: 首先准备好要移植的肿瘤细胞(细胞量根据不同肿瘤略有不同,我们所用的前列腺癌细胞系每个移植点一般选择1x106左右;肿瘤细胞可与基质胶1:1 混匀后用 1 ml 注射器吸取,基质胶能够给肿瘤细胞提供营养环境,有助于肿瘤细胞生长)。 戴无菌手套后,将小鼠用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颈部皮肤,然后将鼠尾用左手无名指和小指固定于左手大鱼际。将腋窝或腹股沟用75% 酒精消毒 3 次。右手持吸有肿瘤细胞和基质胶混合液的注射器,在腹股沟或腋窝的位置,45 度斜角进针,注意不要突破腹膜,将针头保持于皮下位置。 然后近水平位置将针头几乎完全插入皮下,将混有基质胶的肿瘤细胞注射入皮下(肿瘤细胞量约1x106),快速退针,左手食指轻压针孔约1 min 后将小鼠放回饲养笼中,注意将小鼠侧放于垫料上,防止其不适呕吐时呕吐物误入呼吸道引起窒息。2~3 h 后观察小鼠是否苏醒。 如果是利用肿瘤组织(人体肿瘤标本或小鼠移植瘤传代)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则需要首先将肿瘤组织用无菌PBS(或1640 培养基)洗涤 3 次,然后在无菌平皿上切成或用无菌剪刀剪成<1 mm3 体积的小块(种植前可裹基质胶)备用。 将小鼠用水合氯醛麻醉后平卧于解剖板上,四肢用胶带固定,将腋窝或腹股沟用75% 酒精消毒3 次,然后用眼科剪剪开约0.5 cm 小口,小镊子将皮下筋膜与皮肤分开,然后将肿瘤组织放入贴近腹股沟或腋窝的深部,每个位置放置2~3 块肿瘤组织,注意不同组间统一放置肿瘤组织块数以保持一致。 然后缝合皮肤,消毒后将小鼠侧卧位放置于饲养笼的垫料上。2~3 h 后观察小鼠是否苏醒。 影响皮下移植瘤肿瘤形成因素: 1. 移植肿瘤细胞的生长状态:肿瘤细胞应选取传代后汇合度达60%~80% 为最理想状态,此时细胞生长进入对数期,生长速度最快,状态最为理想,易于形成移植瘤。 2.肿瘤细胞收集后种植到小鼠皮下不宜时间过长,应尽快种植到小鼠体内,我们一般在 2 h 内完成。 3. 裹有基质胶的肿瘤细胞种植比单纯的肿瘤细胞种植更易成瘤。基质胶为肿瘤细胞在接受宿主营养之前提供充足营养环境,起到桥梁的作用。 4. 肿瘤组织移植种植时,应将肿瘤组织切成1 mm3 的小块,过小或过大均不利于肿瘤形成,组织块过大时不利于肿瘤组织中的肿瘤细胞接触新的环境生长,组织块过小时则肿瘤细胞过少,大部分在切块时破坏,均不利于肿瘤形成。 另外从肿瘤组织离体到种植到小鼠皮下不宜时间过长,我们一般在 4 h 内完成移植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