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

视频基础知识---高清晰度视频会议

高清晰度视频会议

在高清晰度编码/ 解码技术产生之前,视频会议数据是根据公用交换格式(CIF) 进行编码的。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 制定了视频标准,称为H.261 和H.263。H.261 标准只定义了QCIF 和CIF 格式。四分之一CIF (QCIF) 格式只被用于最低数据率(64 千位/ 秒及更低)的会议,今天已经很少使用。自从H.263 标准发行以来,更多使用“全分辨率”(定以为16CIF)的格式(4CIF 和16CIF)被采用。由于采用此类标准时,计算和宽带功能有限,所以,用于全动感视频会议的公用分辨率仍然是CIF 到4CIF。下面的表格列出了用于NTSC(北美)和PAL(欧洲)视频信号的H.261 和H.263 标准的相应格式分辨率。以下列出的分辨率代表4:3 的屏幕高度比。

ITU-T 最近采用了视频压缩新标准,该方法减小了整个视频文件的大小,从而文件可以更为节省地通过容量更小的网络连接(更低的数据率/ 宽带)进行传输。现在,ITU-T 建议高清晰度视频会议采用H.264 视频标准,该标准通过比较低的数据传输率提供上好的画面质量。现在,H.264 是HD-DVD(高清晰度DVD)以及广播、电缆、视频会议和消费者电子产品的强制使用的标准。下面的表格说明了H.264 标准中引入的SD和HD 分辨率。

H.264 规格是视频会议理想的工具。尽管和之前的H.26x 算法相比,它需要更强的处理能力,但是自2004年之后生产的大多数视频会议系统都包括H.264。它可提供优质的视频传输和低延时的编码和解码,从而视频流更为流畅、自然。事实上,H.264 的效率是H.263 的两倍,在特定线路速率下的视频质量也要高出一倍。此外,某些增强的H.264 规格包括互动视频的错误隐藏算法,此技术可自动调整视频操作,即便网络负担过重、不稳定或者出错率高,都可以保证操作自如,并提供更高品质的视觉享受。H.264 编码标准提供了更强的灵活性,为不同的开发商提供了进行互操作的通用平台。H.263 标准支持大量可能的变异产品,与此不同,H.264 标准只包括少量的压缩技术。这样一来,可以在不大幅度下、降视频质量的前提下更为轻易地实现来自多个生产商的不同视频会议设备的集成。

基于编解码算法的改进、网络传输带宽的提高、高清数字电视的发展,视频会议终于从4CIF一步迈入了高清殿堂,720p、1080p顺理成章的融入了视频会议系统。

视频基础知识---数字电视分辨率

数字电视分辨率

电视技术,经历着从黑白电视到彩色电视,再到高清电视的发展过程。我国决定从1999年10月1日起开始试播高清晰度电视(HDTV)。电视的使用范围早已超越了广播娱乐界,并深深地扩展到文化教育、科研管理、工矿企业、医疗卫生、公安交通、军事宇航等各个重要部门。近十多年来,由于微电子技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技术、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数字电视的发展已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果。特别是数字图像获取、数字存储、位图打印和图形显示的数字设备的出现,带来了许多数字图像方面的应用。技术先进国家的电视演播室设备数字化已完成,数字电视接收机已上市出售,各种数字图像编码压缩设备随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已投人使用。国际上也相应地制定了统一的数字电视信号的编码标准,为数字电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先进电视系统委员会(Advanced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 ,简称ATSC)定义了18种数字电视采用的画面格式,这些画面格式被分成了三种类型:SDTV(Standard Definition TV,480i标准清晰度电视,和现有电视系统的画面质量相当),EDTV(Enhanced Definition TV,480p增强清晰度电视,和DVD电影画面质量相当)以及HDTV。如今这种分级方式已经得到了业界的广泛接受。而其中的HDTV包含了两种画面分辨率,1920×1080和1280×720,当前各国各种标准的高清信号也无外乎这两种画面分辨率格式而已。

表2 数字电视的分辨率

视频基础知识---CIF格式

CIF格式

为了既可用625 行的电视图像又可用525 行的电视图像,CCITT 规定了称为公用中间分辨率格式CIF(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1/4 公用中分辨率格式(Quarter-CIF,QCIF)和(Sub-Quarter Common Intermediate Format,SQCIF)格式对电视图像进行采样。

CIF 格式具有如下特性:

(1) 电视图像的空间分辨率为家用录像系统(Video Home System,VHS)的分辨率,即352×288。

(2) 使用非隔行扫描(non-interlaced scan)。

(3) 使用NTSC 帧速率,电视图像的最大帧速率为30000/1001≈29.97 幅/秒。

(4) 使用1/2 的PAL 水平分辨率,即288 线。

(5) 对亮度和两个色差信号(Y、Cb 和Cr)分量分别进行编码,它们的取值范围同ITU-R BT.601。即黑色=16,白色=235,色差的最大值等于240,最小值等于16。

下面是目前在非高清视频会议中定义的分辨率:

QCIF: 176×144

CIF: 352×288

4CIF: 704×576

视频基础知识---分辨率

分辨率

在视频会议中和电视系统中提到的图像分辨率、显示设备的分辨率,经常不知道怎么才能说清楚、搞明白;再加上视频会议中的经常提到的CIF格式,电视系统中提到的清晰度、电视扫描线,计算机显示设备提到VGA、XGA等分辨率,直到现在风靡各种媒体报端的720p、1080i和1080p的高清电视,这些五花八门的分辨率都是怎么形成的?本文就做一个全方位的阐述。

1 图像分辨率

数码图像有两大类,一类是矢量图,也叫向量图;另一类是点阵图,也叫位图。矢量图比较简单,它是由大量数学方程式创建的,其图形是由线条和填充颜色的块面构成的,而不是由像素组成的,对这种图形进行放大和缩小,不会引起图形失真。

点阵图很复杂,是通过摄像机、数码相机和扫描仪等设备,利用扫描的方法获得,由像素组成的,典型的是以每英寸的像素数(PPI)来衡量。点阵图具有精细的图像结构、丰富的灰度层次和广阔的颜色阶调。当然,矢量图经过图像软件的处理,也可以转换成点阵图。家庭影院所使用的图像,动画片的原图属于矢量图一类,但经过制作中的转化,已经与其他电影片一样,也属于点阵图一类了。因此,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由像素构成的点阵图。

(1) 像素的含义

虽然人们经常听到―像素‖一词,也依稀知道一些含义,但不少人对其确切意义和特点并不清楚。像素就是组成数字图像的最小单元,即一个一个彩色的颜色点。像素一词是个外来词,在英文中,像素这个单词Pixels就是由―Picture(图像)‖和―Element(元素)‖两个单词的词头―Pi-el-‖拼合而成的。是构成图像的元素的意思。从中文来说,像素这个术语是―图像元素‖一词的简称。

一般人都以为像素是一个个的小圆点,但实际上它不是圆的,而是方的。也就是说,数码图像是由大量微小的彩色小方块按照一定的方式排列起来的。这种关于像素是方的而不是圆的看法,是一些图像处理软件专家和有关书籍的作者特意明确过,而不是凭空猜测。如果您在计算机上把一幅图像放得很大,在图形的边缘和有斜线的地方,就可以看见像素了,那是阶梯状或马赛克状的小方块,而不是小圆点。

(2) 像素的特性

构成点阵图图像的像素具有如下特性:

①像素关系的独立性:组成图像的像素具有独立性,即各个像素之间不是互相关联的,改变其中一个像素,不会影响其它像素。利用这个特性,可以对图像像素进行去像素处理或插补新像素的处理,而不会改变原图像的形貌,但对得到的新图像质量有一下影响。

②像素数量大小的固定性:一幅图像的像素多少是固定的,构成图像的像素数量并不因为显示图像时的放大或缩小而改变其数量。一般将像素数量的固定性称作―像素的固定大小‖,这种称呼与单个像素尺寸的大小混为一谈,所以在这里我们特意将这个特性强调成―像素数量大小的固定性‖。实际上,作为一个一个的像素块来说,其大小是可以改变的,整幅图像的大小也可以随之改变。

③排列位置的固定性:像素点的排列位置是固定的,单独的像素点不能随意移动,如果移动像素,将对整幅图像造成完全的破坏。最典型的例子是利用图像处理软件对画面进行波纹化处理,像素的相对位置改变了,原始图像状态也破坏了。

④像素的位深决定图像的层次:像素位深是指RGB三原色的比特数(Bit)。彩色图像中,在R、G、B 三个颜色通道中,如果每一种颜色通道占用了8位,即有256种颜色,三个通道就包含了256的3次方的颜色,即1677万种颜色。对于单独的一种颜色,需要8个字节来记录,对于3种颜色来说,就需要24个字节来记录(8×3=24)。因此,一般的彩色图像需要24位颜色来表现,成为―真彩色‖。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更低的色位,如256色(三色共占8位)或16位色,或者使用更高的色位,如32位、64位等。

图像分辨率的表达方式也为―水平像素数×垂直像素数‖,也可以用规格代号来表示。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书籍中,甚至在同一本书中的不同地方,对图像分辨率的叫法不同。除图像分辨率这种叫法外,也可以叫做图像大小、图像尺寸、像素尺寸和记录分辨率。在这里,―大小‖和―尺寸‖一词的含义具有双重性,它们都可以既指像素的多少(数量大小),又可以指画面的尺寸(边长或面积的大小),因此很容易引起误解。由于在同一显示分辨率的情况下,分辨率越高的图像像素点越多,图像的尺寸和面积也越大,所以往往有人会用图像大小和图像尺寸来表示图像的分辨率。

根据像素的特点可以得出下面结论:图象分辨率和图象尺寸的值一起决定文件的大小及输出质量,该值越大图形文件也越大。

2 物理分辨率

在视频会议中,会场的图像最终要在电视机或者通过投影仪显示,那么怎么衡量电视的分辨率?在双流发送的视频会议中,主流发送动态图像,辅流可以传送PC桌面,那么PC显示器的分辨率又怎么衡量?

电视机的分辨率和显示器的分辨率都是物理分辨率,但是叫法不一,这里澄清一下。

2.1 显示器的分辨率

1、显示器分辨率

指计算机显示器的物理分辨率,即在显示器屏幕上的荧光粉点数或像素数。过去人们只注意显示器的荧光粉点距,没有注意显示器的荧光粉点数,因此在这里听起来有点不习惯。但自从有了液晶显示器后,人们就开始熟悉显示器的固有像素点数和显示器本身的分辨率了。因此,显示器分辨率就是在生产制造时加工出来的显像小单元的数量,这种显像小单元对CRT显示器来说是指屏幕上的荧光粉点,对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显示器来说是指显示屏上的像素。

显示器分辨率的高低,既可以用规格代号表示,如VGA和XGA等,也可以用―水平像素数×垂直像素数‖的数字表示,如800×600和1024×768。

但是在实用中,人们往往将显示器分辨率、显示分辨率和屏幕分辨率混为一谈。因为这3个术语的中文含义十分接近,所以产生这种混乱,但实际上这3者却是有的相同、有的不同,因此我们应当好好注意一下它们的区别。

2、显示分辨率

指进行计算机桌面属性―屏幕分辨率‖设置时选用的分辨率,也叫显示属性,它是用来实际显示图像时计算机所采用的分辨率,而与显示器分辨率无关。显示分辨率既可以小于显示器分辨率,也可以等于或大于显示器分辨率。这种分辨率有很多格式提供给操作者选择,如从640×480的低规格,直到1600×1200甚至更高的规格。显示分辨率,与显示器分辨率却不是一回事,显示器分辨率是描述的显示器自身的像素点数量,每台显示器只有一种固有分辨率,它是不可改变的。显示分辨率的表达方式与显示器分辨率的表达方式相同,也是用分辨率规格代号或―水平像素数×垂直像素数‖的数字来表示。

2.2 电视的分辨率

在电视工业中,分辨率是用清晰度来度量,单位是电视线(TVLine)。

1、人眼的分辨力和电视的清晰度

人眼的分辨力是指人眼对所观察的实物细节或图像细节的辨别能力,具体量化起来就是能分辨出平面上的两个点的能力。人眼的分辨力是有限的,在一定距离、一定对比度和一定亮度的条件下,人眼只能区分出小到一定程度的点,如果点更小,就无法看清了。根据人眼的分辨力,决定了影视工作者力求达到的影像清晰度的指标,也决定了采用图像像素的合理值。

人眼分辨图像细节的能力也称为―视觉锐度‖,视觉锐度的大小可以用能观察清楚的两个点的视角来表示,这个最小分辨视角称为―视敏角‖。视敏角越大,能鉴别的图像细节越粗糙;视敏角越小,能鉴别的图像细节越细致。在中等亮度和中等对比度的条件下,观察静止图像时,对正常视力的人来说,其视敏角在1~1.5分之间,观察运动图像时,视敏角更大一些。

为了将研究的对象从两个点扩大到一个面,所以将视敏角从人眼到两个点之间的夹角,引伸到从观察点(人眼)到一定距离的一条相邻黑、白线条之间的夹角。如果观察的是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的一系列连续水平黑白线条,则能表现出图像的垂直清晰度;如果观察的是在水平方向排列的一系列连续垂直黑白线条,则能表现出图像的水平清晰度。

电视正是利用了这个原理,确定出了电视应当设计成具有多高的垂直清晰度和多高的水平清晰度,再从清晰度推算出需要多少条水平扫描线和多少条垂直扫描线,从扫描线又推导出需要多少水平像素和多少垂直像素,也即建立起了相应的图像的分辨率和单幅电视图像的扫描格式,将它再与每秒钟图像的显示次数和其它指标结合起来,最终建立起了相应的电视制式。

2、垂直清晰度

上面已经提到过,根据视敏角原理,人眼能辨别在垂直方向上排列的相邻黑白水平线条的细致程度叫垂直清晰度,但是怎么来鉴别和量度这个细致程度呢?假设画面高度为H,在垂直方向上有M条黑白相间、具有一定宽度的水平线条,每条水平线条在垂直方向上的宽度为h。如果人眼在距离为L处刚好可以分辨清楚这些水平线条,则视敏角θ可表示为:

θ=h/L(弧度)

因为每条线对的宽度为

h=H/M

则有

θ=H/(LM)(弧度)

将弧度化为角度后,则为

θ=3438H/(LM)(分)

也就是

M=3438(H/L)(1/θ)

试验表明,观看图像的最佳距离应当是画面高度的4倍至5倍,这时的总视角约为15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保证人眼不转动就能看到完整的画面。这个距离,既可以避免因过近观看时眼球需要不停地转动而引起眼疲劳,又可以避免过远观看时对图像辨别能力的降低,以及防止画面以外的景象进入视野中。如果选择观看距离L为画面高度H的5倍,即L=5H,将其与视敏度θ=1.5分一起代入上式后,则为M=3438(1/5)(1/1.5)=458(线)

这个458线也就是我们所说的458条电视线,简称―线‖。从上面的计算可以看到,在5倍画面高度的距离观看图像时,人眼的垂直分辨力是约458线,这时图像所具有的垂直清晰度正是458线。这样,在制定电视制式的扫描格式时,其垂直像素应当基于458线清晰度来考虑。

3、水平清晰度

水平清晰度的确定,与确定垂直清晰度的思路是一样的。不过,由于电视机画面的宽高比,以及垂直清晰度和水平清晰度对整体图像质量影响的关系,不经过上述复杂的推导,也可以很方便地算出水平清晰度线数来。

传统电视屏幕的宽高比是4:3,这是根据原来的电影银幕的长宽比预先确定下来的。试验说明,在图像显示时,水平清晰度和垂直清晰度应当接近或一样,才能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利用这两点,再根据垂直清晰度计算原理,将垂直清晰度线数乘以屏幕幅型比4/3,立即可以算出图像的水平清晰度线数N为:N=4/3 M

=4/3×458

=610(线)

这就是说,在5倍画面高度距离观看4:3画面的图像时,人眼的水平分辨力约为610线,这时图像所具有的水平清晰度正是610线。

4、清晰度和分辨率

以上就是电视垂直清晰度和水平清晰度的来源。从这里不难看出,在明确了人眼的垂直和水平―分辨力‖后,也明确了电视的―清晰度‖的概念:电视的清晰度是指电视机已经显示出来的黑白相间的直线,在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将屏幕排满时,人眼所能辨别的最细线条数,或者说能辨别的最多线条数。在垂直方向排列的这种水平线条的最大数量,是电视的垂直清晰度;在水平方向排列的这种垂直线条的最大数量,是电视的水平清晰度。

可见,清晰度是在确定电视图像的扫描线数和像素数之前就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和物理量,而与―水平像系×垂直像素‖所表示的分辨率概念和物理量完全不是一个东西。分辨率对图像信号来说也好,对显示器材的屏幕像素来说也好,都是固定不变的,而清晰度却是可变的。虽然图像信号分辨率的高低对电视机图像清晰度有影响,但信号分辨率并不是人们看到的图像清晰度;显示设备的像素对图像清晰度也有影响,但它也并不是人们看到的图像清晰度。图像信号分辨率是源头,最终显示的图像清晰度是结果;从数量上来说,清晰度永远小于分辨率。同一分辨率的图像信号,通过不同的传输渠道和不同的显示设备,最终得到的图像清晰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分辨率与清晰度之间并没有直接换算关系。如果说有换算关系的话,也只能是―自己与自己‖换算,而不能进行源头与结尾、源头与中间以及中间与结尾之间的换算。

5、清晰度和扫描线

从上面的介绍已经知道,将处在同一垂线上的所有水平扫描点(水平像素)从垂直方向连接起来,可以构成垂直方向的许多线条;将每一条水平扫描线的所有扫描点(水平像素)从水平方向连接起来,可以构成许多水平线条。那么,如果已经有458条水平扫描线和610条垂直线条将屏幕布满,这些线条是否就可以再现出上面计算出来的458线垂直清晰度和610线水平清晰度来呢?回答是否定的,因为这牵涉到―孔阑效应‖和扫描线的有效性问题。

因此,为了保证复原100%的清晰度,就应当增加垂直和水平扫描线,也就是在上面所计算出的垂直清晰度458线上需要乘以一个系数K,这个系数K称为有效系数,这个系数一般取1.3~1.4。乘以有效系数以后,所得到的扫描线数肯定大于458线。

如果不采用乘以有效系数的办法,我们姑取就以上面计算出的75%的总有效率来计算,也可以反推出要还原出100%的清晰度时应当具有的扫描线的行数m:

m=458÷0.75=611(行)

同样,根据电视屏幕4:3的比例,也可以很方便地计算出垂直扫描线n的数量:

n=611×4/3=815(行)

可见,要达到普通人在正常收视条件下获得458线的垂直清晰度和610线的水平清晰度图像,原则上需要611行水平扫描线和815行垂直扫描线。因为垂直扫描线并非直接从竖向扫出来的,而是水平扫描线上的像素点在垂直方向上排列起来构成的一条线,所以人们也可能将其叫做垂直扫描线,也可能将其叫做水平像素点。

以上讲到的水平扫描线是构成图像的有效扫描线,如果加上逆程扫描线,水平扫描线的数字还要大些。

以PAL电视制式为例,由于在制定电视制式时考虑到视频带宽和其他技术条件的限制,最后将PAL制的扫描格式确定为:

水平像素×垂直方向的水平扫描线=720×625

在625条扫描线中,包括了50行左右的逆程线,实际有效扫描线为575~576左右。

由于制定电视制式时,PAL制电视最后安排的视频带宽为6MHz,这种带宽连720×625都不能完全满足,实际使用时,只好将PAL制电视的图像格式在720×625的基础上又有所压缩,压缩的是水平像素点,保留了625行水平扫描线。因此,PAL制电视的分辨率经过由815×611到720×625的降低,再经过为满足6MHz视频带宽的压缩,PAL制电视并不能达到458线的垂直清晰度和610线的水平清晰度,而只能达到431线的垂直清晰度和468线的水平清晰度。

所以,电视线(TVLine)与PAL制或NTSC制的中的扫描线是不同的,不能混淆。在选购数码产品时要明确其单位。

视频基础知识--视频图像采样

视频图像采样

模拟视频的数字化包括不少技术问题,如电视信号具有不同的制式而且采用复合的YUV 信号方式,而计算机工作在RGB 空间;电视机是隔行扫描,计算机显示器大多逐行扫描;电视图像的分辨率与显示器的分辨率也不尽相同等等。因此,模拟视频的数字化主要包括色彩空间的转换、光栅扫描的转换以及分辨率的统一。

模拟视频一般采用分量数字化方式,先把复合视频信号中的亮度和色度分离,得到YUV 或YIQ 分量,然后用三个模/数转换器对三个分量分别采样并进行数字化,最后再转换成RGB 空间。

对彩色电视图像进行采样时,可以采用两种采样方法。一种是使用相同的采样频率对图像的亮度信号(Y)和色差信号(Cr,Cb)进行采样,另一种是对亮度信号和色差信号分别采用不同的采样频率进行采样。如果对色差信号使用的采样频率比对亮度信号使用的采样频率低,这种采样就称为图像子采样(subsampling)。由于人的视觉对亮度信号的敏感度高于对色差的敏感度,这样做利用人的视觉特性来节省信号的带宽和功率,通过选择合适的颜色模型,可以使两个色差信号所占的带宽明显低于Y 的带宽,而又不明显影响重显彩色图像的

观看。

目前使用的子采样格式有如下几种:

(1) 4:4:4这种采样格式不是子采样格式,它是指在每条扫描线上每4 个连续的采样点取4个亮度Y 样本、4个红色差Cr 样本和4个蓝色差Cb 样本,这就相当于每个像素用3个样本表示。

(2) 4:2:2这种子采样格式是指在每条扫描线上每4个连续的采样点取4个亮度Y 样本、2个红色差Cr 样本和2个蓝色差Cb 样本,平均每个像素用2个样本表示。

(3) 4:1:1这种子采样格式是指在每条扫描线上每4个连续的采样点取4个亮度Y 样本、1个红色差Cr 样本和1个蓝色差Cb 样本,平均每个像素用1.5个样本表示。

(4) 4:2:0这种子采样格式是指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每2个连续的采样点上取2个亮度Y 样本、1个红色差Cr 样本和1个蓝色差Cb 样本,平均每个像素用1.5个样本表示。

图6图像子采样

视频基础知识---电视制式

电视制式

1 彩色电视制式

目前世界上现行的彩色电视制式有三种:NTSC 制、PAL 制和SECAM 制。这里

不包括高清晰度彩色电视HDTV (High-Definition television)。

NTSC制式

NTSC(National Television Systems Committee)彩色电视制是1952 年美国国家电视标准委员会定义的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称为正交平衡调幅制。美国、加拿大等大部分西半球国家,以及日本、韩国、菲律宾等国和中国的台湾采用这种制式。

NTSC 彩色电视制的主要特性是:

(1) 525 行/帧, 30 帧/秒(29.97 fps, 33.37 ms/frame);

(2) 高宽比:电视画面的长宽比(电视为4:3;电影为3:2;高清晰度电视为16:9);

(3) 隔行扫描,一帧分成2 场(field),262.5 线/场;

(4) 在每场的开始部分保留20 扫描线作为控制信息,因此只有485 条线的可视数据;

(5) 每行63.5 微秒,水平回扫时间10 微秒(包含5 微秒的水平同步脉冲),所以显示时间是53.5 微秒;

(6) 颜色模型:YIQ。

一帧图像的总行数为525 行,分两场扫描。行扫描频率为15750 Hz,周期为63.5μs;场扫描频率是60 Hz,周期为16.67 ms;帧频是30 Hz,周期33.33ms。每一场的扫描行数为525/2=262.5 行。除了两场的场回扫外,实际传送图像的行数为480 行。

PAL制式

由于NTSC 制存在相位敏感造成彩色失真的缺点,因此德国于1962 年制定了PAL(Phase-Alternative Line)制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称为逐行倒相正交平衡调幅制。德国、英国等一些西欧国家,以及中国、朝鲜等国家采用这种制式。

PAL 电视制的主要扫描特性是:

(1) 625 行(扫描线)/帧,25 帧/秒(40 ms/帧);

(2) 长宽比(aspect ratio):4:3;

(3) 隔行扫描,2 场/帧,312.5 行/场;

(4) 颜色模型:YUV。

SECAM制式

法国制定了SECAM (法文:Sequential Coleur Avec Memoire)彩色电视广播标准,称为顺序传送彩色与存储制。法国、苏联及东欧国家采用这种制式。世界上约有65 个地区和国家试验这种制式。

这种制式与PAL 制类似,其差别是SECAM 中的色度信号是频率调制(FM),而且它的两个色差信号:红色差(R'-Y')和蓝色差(B'-Y')信号是按行的顺序传输的。图像宽高比为4:3,625 线,50 Hz,6 MHz 电视信号带宽,总带宽8 MHz。

表1 电视制式的比较

2 彩色电视的颜色空间

在彩色电视中,用Y、C1, C2 彩色表示法分别表示亮度信号和两个色差信号,C1,C2 的含义与具体的应用有关。在NTSC 彩色电视制中,C1,C2 分别表示I、Q 两个色差信号;在PAL 彩色电视制中,C1,C2 分别表示U、V 两个色差信号;在CCIR 601 数字电视标准中,C1,C2 分别表示Cr,Cb 两个色差信号。所谓色差是指基色信号中的三个分量信号(即R、G、B)与亮度信号之差。

(1) NTSC 的YIQ 颜色空间与RGB 颜色空间的转换关系如下:

Y=0.30R+0.59G+0.11B

I=0.74(R-Y)-0.27(B-Y) = 0.60R+0.28G+0.32B

Q=0.48(R-Y)-0.27(B-Y) = 0.21R+0.52G+0.31B

(2) PAL 的YUV 颜色空间与RGB 颜色空间的转换关系如下:

Y=0.30R+0.59G+0.11B

U=0.493(B-Y) = -0.15R-0.29G+0.44B

Q=0.877(R-Y) = 0.62R-0.52G-0.10B

视频基础知识--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

多媒体的应用已经深入人们生活,视频会议已经成为工作会议、教学中重要的手段之一。高清电视、高清视讯也是现在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什么是高清的标准?什么是高清的分辨率?计算机行业中的显示器与电视行业中的分辨率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视频会议、数字电视在图像采样上采用子采样的方式?高清视频会议和高清电视是怎么统一起来的?本文就为你解开视频的层层面纱,深入了解视频会议的基础知识。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

隔行(interlaced)和逐行(progressive)都是CRT时代显示器的水平扫描方式。CRT的每一帧画面都通过电器枪自上而下的扫描来完成。这一过程中,如果逐一完成每一条水平扫描线,就称作逐行扫描。如果先扫描所有奇数扫描线,再完成偶数扫描线,就是隔行扫描,每一帧(Frame)图像通过两场(Filed)扫描完成,第一场只扫描奇数行,第二场只扫描偶数行。

图1 隔行扫描(左图是奇数场,右图是偶数场)

图2 逐行扫描

进入到数字时代,虽然采用液晶、等离子等数字技术的电视机本身不再采用CRT扫描显示方式,但是隔行和逐行却仍然成为高清信号的两种格式。经常见到的720p、1080i、1080p中的P就是指逐行扫描,I 指隔行扫描。

逐行扫描和隔行扫描的特点:

逐行扫描的图像画面平滑、无闪烁;

隔行扫描行间闪烁比较明显、会造成锯齿现象,它们是由组成单一帧的两个视场间的相对位移造成的;

隔行扫描是一种压缩方式,用帧周期一半的时间,通过偏置两个视场来组建一帧,减少了一半需要传输或储存的信息量;对于未被压缩的隔行高清晰度视频,这个数据产生速度大约是前面

的两倍。

图3 逐行扫描与隔行扫描图像质量对比

视频基础知识---颜色空间

颜色空间

1 光和颜色

可见光是波长在380 nm~780 nm 之间的电磁波,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光不是一种波长的光,而是由许多不同波长的光组合成的。如果光源由单波长组成,就称为单色光源。该光源具有能量,也称强度。实际中,只有极少数光源是单色的,大多数光源是由不同波长组成,每个波长的光具有自身的强度。这称为光源的光谱分析。

颜色是视觉系统对可见光的感知结果。研究表明,人的视网膜有对红、绿、蓝颜色敏感程度不同的三种锥体细胞。红、绿和蓝三种锥体细胞对不同频率的光的感知程度不同,对不同亮度的感知程度也不同。

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颜色都可以由R,G,B 这3 种颜色值之和来确定,以这三种颜色为基色构成一个RGB 颜色空间,基色的波长分别为700 nm(红色)、546.1nm(绿色)和435.8 nm(蓝色)。

颜色=R(红色的百分比)+G(绿色的百分比)+B(蓝色的百分比),只要其中一种不是由其它两种颜色生成,可以选择不同的三基色构造不同的颜色空间。

图4 颜色构成原理

2 颜色的度量

图像的数字化首选要考虑到如何用数字来描述颜色。国际照明委员会CIE(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Illumination )对颜色的描述作了一个通用的定义,用颜色的三个特性来区分颜色。这些特性是色调,饱和度和明度,它们是颜色所固有的并且是截然不同的特性。

色调(hue)又称为色相,指颜色的外观,用于区别颜色的名称或颜色的种类。色调用红、橙、黄、绿、青、蓝、靛、紫等术语来刻画。用于描述感知色调的一个术语是色彩(colorfulness)。

饱和度(saturation)是相对于明度的一个区域的色彩,是指颜色的纯洁性,它可用来区别颜色明暗的程度。完全饱和的颜色是指没有渗入白光所呈现的颜色,例如仅由单一波长组成的光谱色就是完全饱和的颜色。

明度(brightness)是视觉系统对可见物体辐射或者发光多少的感知属性。它和人的感知有关。由于明度很难度量,因此国际照明委员会定义了一个比较容易度量的物理量,称为亮度(luminance) 来度量明度,亮度(luminance)即辐射的能量。明度的一个极端是黑色(没有光),另一个极端是白色,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是灰色。

光亮度(lightness)是人的视觉系统对亮度(luminance)的感知响应值,光亮度可用作颜色空间的一个维,而明度(brightness)则仅限用于发光体,该术语用来描述反射表面或者透射表面。

3 颜色空间

颜色空间是表示颜色的一种数学方法,人们用它来指定和产生颜色,使颜色形象化。颜色空间中的颜色通常使用代表三个参数的三维坐标来指定,这些参数描述的是颜色在颜色空间中的位置,但并没有告诉我们是什么颜色,其颜色要取决于我们使用的坐标。

从技术上角度区分,颜色空间可考虑分成如下三类:

RGB 型颜色空间/计算机图形颜色空间:这类模型主要用于电视机和计算机的颜色显示系统。

例如,RGB,HSI, HSL 和HSV 等颜色空间。

XYZ 型颜色空间/CIE 颜色空间:这类颜色空间是由国际照明委员会定义的颜色空间,通常作为国际性的颜色空间标准,用作颜色的基本度量方法。例如,CIE 1931 XYZ,L*a*b,L*u*v 和

LCH 等颜色空间就可作为过渡性的转换空间。

YUV 型颜色空间/电视系统颜色空间:由广播电视需求的推动而开发的颜色空间,主要目的是通过压缩色度信息以有效地播送彩色电视图像。例如,YUV,YIQ,ITU-R BT.601 Y'CbCr, ITU-R

BT.709 Y'CbCr 和SMPTE-240M Y'PbPr 等颜色空间。

4 颜色空间的转换

不同颜色可以通过一定的数学关系相互转换:

有些颜色空间之间可以直接变换。例如,RGB 和HSL,RGB 和HSB,RGB 和R'G'B', R'G'B'和Y'CrCb,CIE XYZ 和CIE L*a*b*等。

有些颜色空间之间不能直接变换。例如,RGB 和CIE La*b*, CIE XYZ和HSL,HSL 和Y'CbCr 等,它们之间的变换需要借助其他颜色空间进行过渡。

其中,R'G'B'和Y'CbCr 两个彩色空间之间的转换关系可以用下式表示:

Y = 0.299R + 0.587G + 0.114B

Cr = (0.500R - 0.4187G - 0.0813B) + 128

Cb = (-0.1687R - 0.3313G + 0.500B) + 128

图5 色彩空间的变换

Y'CbCr中,Y表示亮度,CbCr表示色差。Y'CbCr彩色空间的特点:

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相互独立的----可以对这些单色图分别进行编码。这就是为什么黑白电视能接收彩色电视信号的原因。

人眼对彩色细节的分辨能力远比对亮度细节的分辨能力低----可以把几个相邻像素不同的彩色值当作相同的彩色值来处理,从而减少所需的存储容量和传输量。

视频系统术语---音频技术

音频技术

视频通讯过程是视频和音频的实时双向完整通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为了获得高清晰视频图像,有时却忽略了另外一个重要的过程——音频通讯过程。如果我们在观看高清晰视频图像的时候,不能得到一个更清晰、连续的音频效果。那么这个过程实际上就没有任何意义,所以其重要性甚至超过视频。在传统的视频会议系统中音频技术发展极其缓慢,原因在于目前应用于视频通讯的音频编解码压缩标准都是为了保持传输时的低带宽占用和较高的编解码效率,从而将音频信号的采样频率、采样精度和采样范围指标做了极大的降低,使得所能提供的音频清晰度和还原性都有很大程度上的衰减。与用于存储和回放非实时压缩协议的标准(如OGG、MP3等)相比,音频的保真度非常低。这样就在某种程度上对现场声音的还原达不到要求。目前传统视频通讯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G.711、G.722、G.721、G.728等音频标准,音频宽度仅有50Hz-7KHz单声道,而人耳所能感知的自然界的频响能力可以达到20Hz-20KHz,因此,在对现场环境音的还原过程中过多的音频信息的丢失造成了无法真实表现现场情况。所以在高清晰视频通讯过程中我们势必要有一种相辅助的音频处理方式解决此问题。使整个高清晰通讯过程更去近于完美。

目前国际上对音频处理技术上标准较多,在对下一代实时交互音频处理上可以采用MPEG-1 Layer 2或AAC 系列音频,对选用标准的原则是,音频频响范围要达到22KHz,这样就几乎可以覆盖了人耳听觉的全部范围,甚至在高频方面还有所超越,能够使现场音频得到真实自然的还原,并且在还原时可以采用双声道立体声回放,使整个视频通讯的声音有更强的临近感,达到CD级音质。同时在对链路带宽的适应和编解码效率上达到最佳。下面是各种音频编码标准的说明:

1G.711

类型:Audio

制定者:ITU-T

所需频宽:64Kbps

特性:算法复杂度小,音质一般

优点:算法复杂度低,压缩比小(CD音质>400kbps),编解码延时最短(相对其它技术)

缺点:占用的带宽较高

备注:70年代CCITT公布的G.711 64kb/s脉冲编码调制PCM。

2G.721

制定者:ITU-T

所需带宽:32Kbps

音频频宽:3.4KHZ

特性:相对于PCMA和PCMU,其压缩比较高,可以提供2:1的压缩比。

优点:压缩比大

缺点:声音质量一般

备注:子带ADPCM(SB-ADPCM)技术。G.721标准是一个代码转换系统。它使用ADPCM转换技术,实现64 kb/s A律或μ律PCM速率和32 kb/s速率之间的相互转换。

3G.722

制定者:ITU-T

所需带宽:64Kbps

音频宽度:7KHZ

特性:G722能提供高保真的语音质量

优点:音质好

缺点:带宽要求高

备注:子带ADPCM(SB-ADPCM)技术

4G.721

制定者:ITU-T

所需带宽:32Kbps/24Kbps

音频宽度:7KHZ

特性:可实现比G.722 编解码器更低的比特率以及更大的压缩。目标是以大约一半的比特率实现G.722 大致相当的质量。

优点:音质好

缺点:带宽要求高

备注:目前大多用于电视会议系统。

5G.721附录C

制定者:ITU-T

所需带宽:48Kbps/32Kbps/4Kbps

音频宽度:14KHZ

特性:采用自Polycom 的Siren?14 专利算法,与早先的宽频带音频技术相比具有突破性的优势,提供了低时延的14 kHz 超宽频带音频,而码率不到MPEG4 AAC-LD 替代编解码器的一半,同时要求的运算能力仅为十分之一到二十分之一,这样就留出了更多的处理器周期来提高视频质量或者运行因特网应用程序,并且移动设备上的电池续航时间也可延长。

优点:音质更为清晰,几乎可与CD 音质媲美,在视频会议等应用中可以降低听者的疲劳程度。

缺点:是Polycom的专利技术。

备注:目前大多用于电视会议系统

6G.723(低码率语音编码算法)

制定者:ITU-T

所需带宽:5.3Kbps/6.3Kbps

音频宽度:3.4KHZ

特性:语音质量接近良,带宽要求低,高效实现,便于多路扩展,可利用C5402片内16kRAM实现53coder。达到ITU-TG723要求的语音质量,性能稳定。可用于IP电话语音信源编码或高效语音压缩存储。

优点:码率低,带宽要求较小。并达到ITU-TG723要求的语音质量,性能稳定。

缺点:声音质量一般

备注:G.723语音编码器是一种用于多媒体通信,编码速率为5.3kbits/s和6.3kbit/s的双码率编码方案。G.723标准是国际电信联盟(ITU)制定的多媒体通信标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可以应用于IP电话等系统中。其中,5.3kbits/s码率编码器采用多脉冲最大似然量化技术(MP-MLQ),6.3kbits/s码率编码器采用代数码激励线性预测技术。

7G.723.1(双速率语音编码算法)

制定者:ITU-T

所需带宽:5.3Kbps(29)

音频宽度:3.4KHZ

特性:能够对音乐和其他音频信号进行压缩和解压缩,但它对语音信号来说是最优的。G.723.1采用了执行不连续传输的静音压缩,这就意味着在静音期间的比特流中加入了人为的噪声。除了预留带宽之外,这种技术使发信机的调制解调器保持连续工作,并且避免了载波信号的时通时断。

优点:码率低,带宽要求较小。并达到ITU-TG723要求的语音质量,性能稳定,避免了载波信号的时通时断。缺点:语音质量一般

备注:G.723.1算法是ITU-T建议的应用于低速率多媒体服务中语音或其它音频信号的压缩算法,其目标应用系统包括H.323、H.324等多媒体通信系统。目前该算法已成为IP电话系统中的必选算法之一。

8G.728

制定者:ITU-T

所需带宽:16Kbps/8Kbps

音频宽度:3.4KHZ

特性:用于IP电话、卫星通信、语音存储等多个领域。G.728是一种低时延编码器,但它比其它的编码器都复杂,这是因为在编码器中必须重复做50阶LPC分析。G.728还采用了自适应后置滤波器来提高其性能。优点:后向自适应,采用自适应后置滤波器来提高其性能

缺点:比其它的编码器都复杂

备注:G.728 16kb/s短延时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LD-CELP)。1996年ITU公布了G.728 8kb/s的CS-ACELP 算法,可以用于IP电话、卫星通信、语音存储等多个领域。16 kbps G.728低时延码激励线性预测。

G.728是低比特线性预测合成分析编码器(G.729和G.723.1)和后向ADPCM编码器的混合体。G.728是LD-CELP编码器,它一次只处理5个样点。对于低速率(56~128 kbps)的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可视电话,G.728是一种建议采用的语音编码器。由于其后向自适应特性,因此G.728是一种低时延编码器,但它比其它的编码器都复杂,这是因为在编码器中必须重复做50阶LPC分析。G.728还采用了自适应后置滤波器来提高其性能。

9G.729

制定者:ITU-T

所需带宽:8Kbps

音频宽度:3.4KHZ

特性:在良好的信道条件下要达到长话质量,在有随机比特误码、发生帧丢失和多次转接等情况下要有很好的稳健性等。这种语音压缩算法可以应用在很广泛的领域中,包括IP电话、无线通信、数字卫星系统和数字专用线路。

G.729算法采用―共轭结构代数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方案‖(CS-ACELP)算法。这种算法综合了波形编码和参数编码的优点,以自适应预测编码技术为基础,采用了矢量量化、合成分析和感觉加权等技术。

G.729编码器是为低时延应用设计的,它的帧长只有10ms,处理时延也是10ms,再加上5ms的前视,这就使得G.729产生的点到点的时延为25ms,比特率为8 kbps。

优点:语音质量良,应用领域很广泛,采用了矢量量化、合成分析和感觉加权,提供了对帧丢失和分组丢失的隐藏处理机制。

缺点:在处理随机比特错误方面性能不好。

备注:国际电信联盟(ITU-T)于1995年11月正式通过了G.729。ITU-T建议G.729也被称作―共轭结构代数码本激励线性预测编码方案‖(CS-ACELP),它是当前较新的一种语音压缩标准。G.729是由美国、法国、日本和加拿大的几家著名国际电信实体联合开发的。

10G.729A

制定者:ITU-T

所需带宽:8Kbps(34.4)

音频宽度:3.4KHZ

特性:复杂性较G.729低,性能较G.729差。

优点:语音质量良,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以便于实时实现,提供了对帧丢失和分组丢失的隐藏处理机制

缺点:性能较G.729差

备注:96年ITU-T又制定了G.729的简化方案G.729A,主要降低了计算的复杂度以便于实时实现,因此目前使用的都是G.729A。

11 MPEG-1 audio layer 1

制定者:MPEG

所需带宽:384kbps(压缩4倍)

音频宽度:

特性:编码简单,用于数字盒式录音磁带,2声道,VCD中使用的音频压缩方案就是MPEG-1层Ⅰ。

优点:压缩方式相对时域压缩技术而言要复杂得多,同时编码效率、声音质量也大幅提高,编码延时相应增加。可以达到―完全透明‖的声音质量(EBU音质标准)

缺点:频宽要求较高

备注:MPEG-1声音压缩编码是国际上第一个高保真声音数据压缩的国际标准,它分为三个层次:

--层1(Layer 1):编码简单,用于数字盒式录音磁带

--层2(Layer 2):算法复杂度中等,用于数字音频广播(DAB)和VCD等

--层3(Layer 3):编码复杂,用于互联网上的高质量声音的传输,如MP3音乐压缩10倍

12MPEG-1 audio layer 2,即MP2

制定者:MPEG

所需带宽:256~192kbps(压缩6~8倍)

音频宽度:

特性:算法复杂度中等,用于数字音频广播(DAB)和VCD等,2声道,而MUSICAM由于其适当的复杂程度和优秀的声音质量,在数字演播室、DAB、DVB等数字节目的制作、交换、存储、传送中得到广泛应用。优点:压缩方式相对时域压缩技术而言要复杂得多,同时编码效率、声音质量也大幅提高,编码延时相应增加。可以达到―完全透明‖的声音质量(EBU音质标准)

缺点:

备注:同MPEG-1 audio layer 1

13MPEG-1 audio layer 3(MP3)

制定者:MPEG

所需带宽:128~112kbps(压缩10~12倍)

音频宽度:

特性:编码复杂,用于互联网上的高质量声音的传输,如MP3音乐压缩10倍,2声道。MP3是在综合MUSICAM和ASPEC的优点的基础上提出的混合压缩技术,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MP3的复杂度显得相对较高,编码不利于实时,但由于MP3在低码率条件下高水准的声音质量,使得它成为软解压及网络广播的宠儿。

优点:压缩比高,适合用于互联网上的传播

缺点:MP3在128KBitrate及以下时,会出现明显的高频丢失

备注:同MPEG-1 audio layer 1

14MPEG-2 audio layer

制定者:MPEG

所需带宽:与MPEG-1层1,层2,层3相同

音频宽度:

特性:MPEG-2的声音压缩编码采用与MPEG-1声音相同的编译码器,层1, 层2和层3的结构也相同,但它能支持5.1声道和7.1声道的环绕立体声。

优点:支持5.1声道和7.1声道的环绕立体声

缺点:

备注:MPEG-2的声音压缩编码采用与MPEG-1声音相同的编译码器,层1, 层2和层3的结构也相同,但它能支持5.1声道和7.1声道的环绕立体声。

15AAC-LD (dvanced Audio Coding,先进音频编码)

制定者:MPEG

所需带宽:48-64 kbps

音频宽度:22KHZ

特性:提供高质量的低延时的音频编码标准,以其20ms的算法延时提供更高的比特率和各种声音信号的高质量音频。

缺点:

备注:超宽带编解码器技术支持高达48KHz采样率的语音传输,与传统的窄带与宽带语音编解码器相比大幅提高了音质。该技术可提供接近CD音质的音频,数据速率高达48–64kbps,不仅提高了IP语音与视频应用的清晰度,而且支持电话音乐传输功能。高清语音通道支持更高的采样率,配合音频编解码器的高保真音效,显著丰富并扩展了频谱两端的音质范围,有效改善了语音回响性能,提高了清晰度。

视频系统术语---视频分辩率

(完整版)华为视频会议基本知识

华为视频会议基本知识 1.、什么是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是利用现有通信网(包括各种传输网络)和数字信号压缩处理技术,将音视频和数据信号处理后传到远端,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其交流形式为点到点,点对多点。主要设备包括MCU(多点控制单元)、视频会议终端、网关、网守和相关的配套外围设备。如显示设备,音响系统等。 2.、视频会议系统的作用是什么?视频会议可以实现数据、视频、语音应用的有机融合与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进行面对面交谈,做到远在天边,近在咫尺,并能够随时自主地组织和召开会议,进行业务调度、远程管理、信息交流、技术培训等等,节约时间和差旅经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视频会议的发展趋势?视频会议的发展经历了四代:第一代是70年代。采用模拟传输,占用带宽大(960个话路),因此用户极少。第二代是80年代。其传输由模拟转为数字传输,由最初的数字静态传输到动态图像传输,占用带宽8—34Mbps。第三代为90年代。视频会议采用了国际电联(ITU)标准H.320。正是进入商用领域。传输带宽为64Kbps-2Mbps。第四代为21世纪。视频会议进入多媒体通信。基于国际标准H.323和

SIP,将音频、视频和数据融合与一体。适用于不同的用户,不同需求的融合通信。 4.、视频会议系统对网络的需求是什么?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广泛运行于IP、ISDN、FR、DDN、卫星网络等各种网络环境中。华为终端提供E1、IP、ISDN等多种线路接口。 5. 建立视频会议系统的成本包括那些?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成本分为建设费和使用费。建设费是一次性投资,包括视频会议设备的购买费用,基础网络的建设费用和会议室的装修费用。使用费主要包括网络的使用费用,如电信线路的租费等。 6、视频会议有哪些国际标准?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是由ITU(国际电信联合会)和IETF(国际工程师组织)制定的。主要以字母H开头。 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有H.320、H.323和SIP(H.324)三个主要的标准集。其中H.323是目前主流的标准。SIP是已经确定的下一代标准。常用的算法如下:图像处理算法有:H.261、H.263、H.263++和H.264 图像清晰度:CIF(VCD)、4CIF(DVD)和10CIF(HD,16:9数字高清电视)声音处理算法有:G.711、 G.722、G.722.1Annex C、G.723、G.728和G.729 声音清晰度:3.4KHz(电话音质)、7KHz(调幅收音机音质)、14KHz(调频收音机音质)和20KHz(CD音质)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全系列介绍 1、什么是视频会议 通俗的说:视频会议系统就是为人们无法聚集到同一个地方进行会议的时候,提供一种高科技的通信、协作和决策的一种现代化手段。 专业的说:视频会议是利用现有通信网(包括各种传输网络)和数字信号压缩处理技术,将音视频和数据信号处理后传到远端,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其交流形式为点到点,点对多点和多点对多点。 主要设备包括MCU(多点控制单元)、视频会议终端、网关、网闸和相关的配套外围设备,如显示设备、音响系统等。 2、视频会议系统协议标准 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是由ITU电子桌牌(国际电信联合会)和IETF(国际工程师组织)制定的。 目前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有H.320、H.323(ITU)和SIP(IETF)3个标准集。其中H.323是目前主流的标准。SIP是已经确定的下一代标准。 ITU-T H.320标准是关于在速率从56Kbps到2Mbps的ISDN和交换的 56Kbps电路上进行电视会议的标准。自从1990年最早通过以后,H.320成为广泛接受的关于ISDN会议电视的标准。H.320是一个"系统"标准,它包含了许多关于系统各部分的其它 ITU-T标准,下列标准是H.320的主要组成部分: H.320是一套标准,他包括视频、音频的压缩与解压缩、静止图像、多点会议、加密及一些更新的特性,主要用于系统的终端和MCU的设计。H.320标准包括H.200系列标准和T.120系列标准;H.200系列指的是视听业务,具体来说是以传送活动图像为主的通信业务.T.120系列主要针对声像业务,即传送静止图像 的通信业务。 ?ITU-T H.323标准涵盖了音频、视频及数据在以IP包为基础的网络——LAN、INTRANET、EXTRANET和INTERNET上的通讯,建立H.323标准是为了允许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能够互操作。对于范围广泛的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应用来说,H.323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构件。另外,该标准也允许通过ISDN 和POTS与基于PPP的网络直接相连。 1996年,ITU批准了H.323规范。该标准范围广泛,涵盖了各种独立设备。个人计算机技术以及点对点和多点视频会议。标准解决了点对点及多点视频会议中诸如呼叫与会话控制,多媒体与带宽管理等许多问题。H.323为现有的企业基础设施(如IP网)电子桌牌建立了多媒体标准,设计时考虑了弥补质量保证(QOS)机制的不足,H.323使用户能使用多媒体应用而无需改变他们网络的基础结构。 SIP(会话初始协议)是IETF提出的在IP网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SIP是IETF标准进程的一部分,它是在诸如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和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它用来建立、改变和终止基于IP网络的用户间的呼叫。 3、相对于H.323协议标准,为什么H.320标准是落后的被淘汰的? 1.终端图像与声音的编解码技术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

视频基础知识---高清晰度视频会议 高清晰度视频会议 在高清晰度编码/ 解码技术产生之前,视频会议数据是根据公用交换格式(CIF) 进行编码的。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ITU-T) 制定了视频标准,称为H.261 和H.263。H.261 标准只定义了QCIF 和CIF 格式。四分之一CIF (QCIF) 格式只被用于最低数据率(64 千位/ 秒及更低)的会议,今天已经很少使用。自从H.263 标准发行以来,更多使用“全分辨率”(定以为16CIF)的格式(4CIF 和16CIF)被采用。由于采用此类标准时,计算和宽带功能有限,所以,用于全动感视频会议的公用分辨率仍然是CIF 到4CIF。下面的表格列出了用于NTSC(北美)和PAL(欧洲)视频信号的H.261 和H.263 标准的相应格式分辨率。以下列出的分辨率代表4:3 的屏幕高度比。 ITU-T 最近采用了视频压缩新标准,该方法减小了整个视频文件的大小,从而文件可以更为节省地通过容量更小的网络连接(更低的数据率/ 宽带)进行传输。现在,ITU-T 建议高清晰度视频会议采用H.264 视频标准,该标准通过比较低的数据传输率提供上好的画面质量。现在,H.264 是HD-DVD(高清晰度DVD)以及广播、电缆、视频会议和消费者电子产品的强制使用的标准。下面的表格说明了H.264 标准中引入的SD和HD 分辨率。 H.264 规格是视频会议理想的工具。尽管和之前的H.26x 算法相比,它需要更强的处理能力,但是自2004年之后生产的大多数视频会议系统都包括H.264。它可提供优质的视频传输和低延时的编码和解码,从而视频流更为流畅、自然。事实上,H.264 的效率是H.263 的两倍,在特定线路速率下的视频质量也要高出一倍。此外,某些增强的H.264 规格包括互动视频的错误隐藏算法,此技术可自动调整视频操作,即便网络负担过重、不稳定或者出错率高,都可以保证操作自如,并提供更高品质的视觉享受。H.264 编码标准提供了更强的灵活性,为不同的开发商提供了进行互操作的通用平台。H.263 标准支持大量可能的变异产品,与此不同,H.264 标准只包括少量的压缩技术。这样一来,可以在不大幅度下、降视频质量的前提下更为轻易地实现来自多个生产商的不同视频会议设备的集成。

视频会议系统配置参考说明

视频会议系统配置参考说明 一.网络视频会议系统配置内容 视频会议系统要能够顺利使用,需要各个医院的会议室或培训室提供相关的硬件配套。具体分为以下几个大类: 1.PC 视频会议系统终端在PC上使用,并通过PC与音频、视频、显示设备连接。 PC的性能配置必须要满足一定要求(具体参见下表)。 2.网络 PC通过互联网与会议服务器连接,并通过互联网传输音频、视频、数据共享的内容。为了满足远程会议、培训、经验交流等各个应用,需要在会议带宽上有充分的保障,会议使用的PC连接所用网线至少保障独享2M;2M以上效果更好。 3.音频设备 音频包括全向麦、麦克、音箱功放、音频处理器、调音台等常见部分。由于发言、扩声等设备的现场布置与实际会议室的面积、布局密切相关,所以需根据实际情况提供设计方案。音频作为视频会议的最重要内容,在会议室中需着重关注与PC音频的交互支持,作为音频控制的核心音频处理器需对音频回声消除和噪声抑制重点支持,确保在会议音频的输入和输出稳定正常。 作为国际常用的会议数字音频处理器,在功能上把传统使用的调音台、均衡器、时延器、回声消除器等多个设备功能统一集中在一个设备中解决。具有更好的音频效果,并减少了占用空间,能够通过软件控制界面进行调整,降低使用难度。 4.显示设备 显示设备对于视频会议效果影响很大,要确保显示清晰度和质量。一般采用投影仪、智能交互平板、液晶电视。 投影仪和幕布是会议室常用的设备,投影仪优点是在支持超大屏幕时性价比高;缺点是投影仪的灯泡有寿命,使用频繁的话需经常更换。 液晶或等离子电视,优点是寿命长清晰度高,在小会议室性价比好,在支持超大屏幕价格太高。 智能交互平板是在液晶平板基础上支持了触摸交互功能,极大的增强了其交互效果,适宜现场培训或教学使用。缺点也是在超大屏幕(65寸以上)时价格偏高。 在大会议室或培训室,采用投影仪与智能交互平板或液晶电视相结合的方案。这样后排的人可以通过辅助智能交互平板或液晶电视更清晰的观看视频会议内容。 5.视频采集 视频会议中本地视频采集一般采用会议摄像机和采集卡,摄像机可根据会议室情况采用吊装或正装。 二.网络视频会议系统设备配置参考表

高清视频会议基本技术要求

一、技术要求 第1.1节概述 MCU要求 1.1.1MCU应符合H.323和H.320标准及SIP协议,支持H.323 V4以上版本。 1.1.2MCU应采用整机一体化的体系结构,为保证系统的高度稳定性,MCU的操作系统必 须为嵌入式操作系统,MTBF不小于100000小时。 1.1.3MCU采用中文WEB管理界面,采用图形化控制界面。无需安装客户端软件,只需 要通过帐号就可以实现对于MCU会议管理及系统配置的所有操作。 1.1.4MCU支持高清晰分辨率,可支持30帧/秒的H.264 HD(1280×720)活动视频编码 协议。 1.1.5MCU具备H.264HD视频编码,同时支持H.263、H.263+视频编码,H.263、H.264 协议的速率应达到2M。 1.1.6MCU能在同一个会议中接入标清(CIF、4CIF)及720P高清视频终端,不能降低高清 终端分辨率及声音及图像质量。 1.1.7MCU具备H.239高清(720P)双流协议,可以实现全网的双流会议,并且双流会议时 不降低会议容量。 1.1.8MCU支持终端以128Kbps/s-4Mbps/s速率接入,投标方应明确设备所支持的用户 速率范围。 1.1.9容量 1)考虑到系统可靠性、系统处理能力及今后的扩展性,MCU应至少具有24个2Mbps 速率以上终端的接入能力,能够同时召开多组会议。 1.1.10音频指标 1)投标方应说明支持的音频编码,语音编解码应符合ITU-T G.711、G.722、G.722.1 和G.728等建议。支持MPEG-4 AAC/LC的宽频声音,如果有高于上述标准的编解 码技术请详细说明。 2)投标方需给出MCU会议中同时混音的数量。混音数量不能低于4方。 3)具有自动唇音同步,误差应不可察觉,音频视频相对延迟小于40ms。 4)多个会议同时召开的时候,各个会议的声音互不影响。 1.1.11视频指标 1)视频编码应支持H.263、H.263+、H.264建议,各编码速率要求达到4M。 2)图像分辨率:支持QCIF、CIF、4CIF,HD(720P)。 3)在图像带宽上,要求在384Kb/s速率时达到25帧CIF连续运动图像,512Mbp时 达到30帧/秒连续的DVD画质,在1Mbps以上带宽时达到30帧/秒连续的720P高

视频会议系统基础知识

基本形态 一般的视频会议系统包括MCU多点控制器(视频会议服务器)、会议室终端、PC 桌面型终端、电话接入网关(PSTNGateway)、Gatekeeper(网闸)等几个部分。各种不同的终端都连入MCU进行集中交换,组成一个视频会议网络。 (1)多点处理单元(MCU) MCU是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部分,为用户提供群组会议、多组会议的连接服务。目前主流厂商的MCU一般可以提供单机多达64个用户的接入服务,并且可以进行级联,可以基本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MCU的使用和管理不应该太复杂,要使客户方技术部甚至行政部的一般员工能够操作。 (2)大中小型会议室终端产品(End Ponint) 大中小型会议室终端产品是提供给用户的会议室使用的,设备自带摄像头和遥控键盘,可以通过电视机或者投影仪显示,用户可以根据会场的大小选择不同的设备。一般会议室设备带SONY或CANON的专用摄像头,可以通过遥控方式前后左右转动从而覆盖参加会议的任何人和物。 (3)桌面型(PC)终端产品 直接在电脑上举行视频会议,一般配置费用比较低的PC摄像头,现已支持几十点几百点甚至上千点的会议。由于PC已经是办公的标准配置,桌面会议终端不需要增加很多的硬件投入。而会议室型终端也只需要购买比较高性能的PC和视频采集卡即可,其成本也低于普通的硬件视频终端。国内的网络视频会议厂商已经率先推出saas模式的会议系统,创新式的推出租用服务,更是让网络视频会议的成本降到一般企业可以接收的范围内。由于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在召开视频会议的同时实现电子白板、程序共享、文件传输等数据会议功能,作为会议的辅助工具。 (4)电话接入网关(PSTN Gateway) 用户直接通过电话或手机在移动的情况下加入视频会议,这点对国内许多领导和出差多的人尤其重要。可以说今后将成为视频会议不可或缺的功能。 此外,视频会议系统一般还具有录播功能。能够进行会议的即时发布并且会议内容能够即时记录下来。基于现时流行的会议信息资料的要求,本系统能够支持演讲者电脑中电子资料PPT 文档、FLASH、IE浏览器及DVD等视频内容,也包括音频的内容等、会议中领导嘉宾视频画面、会场参与者视频画面的同步录制。

视频会议系统

3.5、网络互动教研基础平台建设 3.5.1、项目概况 作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中央八条规定,自觉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嘉定区教育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本着为教育服务的原则,更好地服务教育发展、服务学校师生、服务群众,同时在提高教育、教研信息化水平为目标的基础上,通过现代信息化技术手段实现互动教研的网络基础环境。 本次项目建设中,视频会议系统作为构建于基础信息网络平台现代化高效远程通讯手段,也成为了未来嘉定教育在教育服务、学校管理的信息化评测标准之一。通过远程视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教育部门实现了快速沟通、快速决策,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3.5.2、系统设计依据 本方案建设围的活动均遵守国家现行的规与标准,对我国未制定的规,则参照相应的国际标准执行。 1)国家标准: YD 5032-2004《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 YD5033-2004《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 GB/T16858-1997《采用数据链路协议的会议电视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

YDN075-1998《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网络管理规》; YDN077-1997《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技术体制》(暂行规定)。 2)系统框架协议: ITU-T H.221:视听电信业务中的63~1920kbit/s信道的帧结构 ITU-T H.225:基于分组网络的多媒体通信系统呼叫信令与媒体流传输协议ITU-T H.231:用于2Mbit/s以下数字信道的视听系统多点控制单元 ITU-T H.235:用于定义媒体流的加密规程 ITU-T H.239:用于数据应用双流协议的技术标准 ITU-T H.245:多媒体通信控制协议 ITU-T H.261:关于P X 64kbit/s视听业务的视频编解码器 ITU-T H.263:关于低码率通信的视频编解码协议 ITU-T H.264:关于高压缩比低码率通信的视频编解码协议 ITU-T H.281:会议电视的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 ITU-T H.320:窄带电视系统和终端设备 ITU-T H.323:基于IP包交换网络中多媒体业务的框架协议 ITU-T G.711:话音频率的PCM脉冲编码调制

视频会议系统实用培训教材

中国石化中原油田普光分公司天然气净化厂 视频会议系统 技术培训手册

前言 本手册根据现有基础设计资料、在厂家技术服务人员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下进行编制,主要用于净化厂视频会议系统维护人员的培训学习以及生产阶段对视频会议系统进行日常维护、故障处理等的相关说明,本手册中的所有技术信息都是非常认真地编写的,但由于视频会议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更新发展,虽经编撰人员多方努力,也难免出现疏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们将不断修改完善。感谢周海峰提供技术数据和相关资料。 编者张向飞边瑞波伍胜 校对张向飞边瑞波伍胜 审核朱道庆 2010年4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4) 第二章硬件介绍 (11) 第一节MCU-25会议控制器MCU (12) 第二节RS2000录播服务器 (14) 第三节VS7000E视频终端 (15) 第三章软件使用操作说明 (16) 第一节会议控制器MCU软件MGC Manager使用说明 (16) 第二节RS2000使用操作说明 (26) 第三节视频会议终端VS7000E使用操作说明 (34) 第四章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36) 第一节MGC25常见故障及处理 (36) 第二节VX7000E常见故障及处理 (39)

第一章概述 普光净化厂的各分会场安装视频会议终端。终端具有视频和语音编码功能,直接简单的通过一条网线连接到石化网,就可以连接到公司总会场的MCU上。通过它的解码功能,可以将各分公司的图像通过投影仪、液晶电视等显示设备显示出来。 视频会议逻辑拓扑如下图所示 图1-1视频会议逻辑拓扑 在各分公司当地的PC上,直接通过WEB访问MCU的管理软件,就可以实现控制控制会议的功能。总部架设了视频管理服务器,通过设置可以实现录播功能,可以在必要时,远程遥控各分公司的突发设备,以应对突发事件。甚至可以通过互联网,在任何地方查看图像。 本系统有着非常良好的扩展性,就如上图中显示的公司领导办公室如有需要的话只要添加一台POLYCOM VEX7000E视频终端可以很轻松地实现一个简单的视频会议点。这样公司领导就不要每次开会都必需到会场,也很方便视频会议系统的使用,公司的其它地方如要添加一个视频会议点也和领导办公室的一样简单,容易。

华为视频会议基本知识

华为视频会议基本知识 关于技术 Q 1. 什么是视频会议系统? A视频会议是利用现有通信网(包括各种传输网络)和数字信号压缩处理技术,将音视频和数据信号处理后传到远端,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其交流形式为点到点,点对多点。要紧设备包括MCU(多点操纵单元)、视频会议终端、网关、网守和有关的配套外围设备。如显示设备,音响系统等。 Q 2. 视频会议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A视频会议能够实现数据、视频、语音应用的有机融合与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进行面对面交谈,做到远在天边,近在咫尺,并能够随时自主地组织和召开会议,进行业务调度、远程治理、信息交流、技术培训等等,节约时刻和差旅经费,大大提升工作效率。 Q 3. 视频会议的进展趋势? A视频会议的进展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70年代。采纳模拟传输,占用带宽大(960个话路),因此用户极少。 第二代是80年代。其传输由模拟转为数字传输,由最初的数字静态传输到动态图像传输,占用带宽8—34Mbps。 第三代为90年代。视频会议采纳了国际电联(ITU)标准H.320。正是进入商用领域。传输带宽为64Kbps-2Mbps。 第四代为21世纪。视频会议进入多媒体通信。基于国际标准H.323和SIP,将音频、视频和数据融合与一体。适用于不同的用户,不同需求的融合通信。 Q 4. 视频会议系统对网络的需求是什么?

A视频会议系统能够广泛运行于IP、ISDN、FR、DDN、卫星网络等各种网络环境中。华为终端提供E1、IP、ISDN等多种线路接口。 Q 5. 建立视频会议系统的成本包括那些? A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成本分为建设费和使用费。建设费是一次性投资,包括视频会议设备的购买费用,基础网络的建设费用和会议室的装修费用。使用费要紧包括网络的使用费用,如电信线路的租费等。 Q 6. 视频会议有哪些国际标准? A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是由ITU(国际电信联合会)和I ETF(国际工程师组织)制定的。要紧以字母H开头。 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有H.320、H.323和SIP(H.32 4)三个要紧的标准集。其中H.323是目前主流的标准。SIP是差不多确定的下一代标准。常用的算法如下: 图像处理算法有:H.261、H.263、H.263++和H.264 图像清晰度:CIF(VCD)、4CIF(DVD)和10CIF (HD,16:9数字高清电视) 声音处理算法有:G.711、G.722、G.722.1 Annex C、G.723、G.728和G.729 声音清晰度:3.4KHz(电话音质)、7KHz(调幅收音机音质)、14KHz(调频收音机音质)和20KHz(CD音质) 双流算法有:H.239 加密通信算法有:H.235 Q7. 采购视频设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 A稳固性、安全性、音视频质量、产品可扩展性、售后服务和性价比。 Q8. 在采购视频设备时,采纳整体解决方案的好处是什么? A采购整体解决方案好。

视频会议系统基础知识

基本形态一般的视频会议系统包括MCI多点控制器(视频会议服务器)、会议室终端、PC 桌面型终端、电话接入网关(PSTNGateway) Gatekeeper(网闸)等几个部分。各种不同的终端都连入MCI进行集中交换,组成一个视频会议网络。 ⑴多点处理单元(MCU) MCI是视频会议系统的核心部分,为用户提供群组会议、多组会议的连接服务。 目前主流厂商的MCI一般可以提供单机多达64个用户的接入服务,并且可以进行级联,可以基本满足用户的使用要求。MCU勺使用和管理不应该太复杂,要使客户方技术部甚至行政部的一般员工能够操作。 ⑵大中小型会议室终端产品(End Ponint ) 大中小型会议室终端产品是提供给用户的会议室使用的,设备自带摄像头和遥控 键盘,可以通过电视机或者投影仪显示,用户可以根据会场的大小选择不同的设备。一般会议室设备带SONY或CANO的专用摄像头,可以通过遥控方式前后左右转动从而覆盖参加会议的任何人和物。 (3)桌面型(PC)终端产品 直接在电脑上举行视频会议,一般配置费用比较低的PC摄像头,现已支持几十 点几百点甚至上千点的会议。由于PC已经是办公的标准配置,桌面会议终端不需要增加很多的硬件投入。而会议室型终端也只需要购买比较高性能的PC和视频采集卡即可,其成本也低于普通的硬件视频终端。国内的网络视频会议厂商已经率先推出saas模式的会议系统,创新式的推出租用服务,更是让网络视频会议的成本降到一般企业可以接收的范围内。由于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在召开视频会议的同时实现电子白板、程序共享、文件传输等数据会议功能,作为会议的辅助工具。 ⑷电话接入网关(PSTN Gateway) 用户直接通过电话或手机在移动的情况下加入视频会议,这点对国内许多领导和 出差多的人尤其重要。可以说今后将成为视频会议不可或缺的功能。 此外,视频会议系统一般还具有录播功能。能够进行会议的即时发布并且会议内容能够即时记录下来。基于现时流行的会议信息资料的要求,本系统能够支持演讲者电脑中电子资料PPT文档、FLASH IE浏览器及DVD等视频内容,也包括音频的内容等、会议中领导嘉宾视频画面、会场参与者视频画面的同步录制。

视频会议系统需求分析

视频会议系统 7.5.2.1、需求分析 应急指挥系统涉及到多个部门、机构,在重大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往往出现多个部门之间共同讨论、提供信息的情况,这样就会出现视频会议的需求。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应急指挥中心人员与各个相关部门人员能够最快的实现面对面的沟通,也有利于中心人员能够最快速、最准确、最直观的收集到所需的信息,以做出正确的指挥和决策。 XX省应急平台视频会议系统主要包括内网视频会议系统和外网视频会议系统,内网视频会议系统依托国务院电子政务内网进行建设,主要满足省级应急平台与国务院应急平台互联互通的需要。外网视频会议主要依托电子政务外网、互联网等资源进行建设。 应急指挥中的视频会议系统,需要做到: (1)先进性: 系统设计达应到业界领先水平,遵循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有关的规范要求;且整体系统设计切实可行并容易实现。 (2)标准性: 为与上下级视频会议系统进行互通,省应急平台视频会议系统须采用H.323协议标准进行建设。同时随着因特网的发展与普及,IETF推出的SIP协议正在高速发展。业界公认SIP协议将成为多媒体实时通信协议的统一标准,越来越多的视讯系统、V oIP系统采用SIP协议。因此建设视讯会议系统要兼顾对SIP协议的支持,是之能够与SIP系统无缝对接,保护投资;基于H.323/SIP双协议栈标准,在IP网络基础上构建视讯系统,可以和其它业务共享带宽,实现三网合一,充分利用资源,符合标准性原则。 (3)画面流畅、高清晰、使用方便; (4)高可靠性:

核心设备能够双机热备,出现故障时,能够提供解决方案,在短时间内自动进行恢复; (5)兼容性好: 能够与各相关单位已有的会议系统兼容互通并做到数字级联,免除模拟级联带来的画面质量下降问题; (6)纯语音终端(电话、IP电话)接入: 即为了顾及无法增加视讯会议设备的地区,以及满足出差、移动用户接入会议的需求,扩大会议覆盖范围,视讯会议系统应支持普通电话、手机以及V oIP 系统通过纯语音方式收听会议发言,并可参与讨论决策。 (7)在视频会议中能够通过数字手段随时调用应急现场的监控画面,辅助决策。 (8)提供支持统一管理: 通过该管理软件能够实现视频会议的设备管理与业务管理于一身,以方便使用, 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完后,应该是一个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性能优秀、扩展灵活、标准开放的系统,并且能够综合考虑到该系统的中长期发展计划,在网络结构、网络应用、网络管理、系统性能等各个方面适应未来应急指挥应用的发展,最大程度地保护已有的投资。 7.5.2.2、方案优势 应急平台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中,涉及到的相关组织部门以及地域范围非常庞大从平面角度看,应急联动中心需要同多个部门(如公安、气象、消防、卫生、水利等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部门有视频沟通的需求;而从垂直角度看,行政结构中也有市、区、县多个地域需要能够进行实时视频沟通,而每个地域又有不同的相关部门需要接入。 针对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在流畅度、兼容性、可靠性、易用性等方面提出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全系列介绍 1、什么是视频会议 通俗的说:视频会议系统就是为人们无法聚集到同一个地方进行会议的时候,提供一种高科技的通信、协作和决策的一种现代化手段。 专业的说:视频会议是利用现有通信网(包括各种传输网络)和数字信号压缩处理技术,将音视频和数据信号处理后传到远端,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其交流形式为点到点,点对多点和多点对多点。 主要设备包括MCU(多点控制单元)、视频会议终端、网关、网闸和相关的配套外围设备,如显示设备、音响系统等。 2、视频会议系统协议标准 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是由ITU电子桌牌(国际电信联合会)和IETF (国际工程师组织)制定的。 目前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有H.320、H.323(ITU)和SIP(IETF)3个标准集。其中H.323是目前主流的标准。SIP是已经确定的下一代标准。 ITU-T H.320标准是关于在速率从56Kbps到2Mbps的ISDN和交换的56Kbps 电路上进行电视会议的标准。自从1990年最早通过以后,H.320成为广泛接受的关于ISDN会议电视的标准。H.320是一个"系统"标准,它包含了许多关于系统各部分的其它 ITU-T标准,下列标准是H.320的主要组成部分: H.320是一套标准,他包括视频、音频的压缩与解压缩、静止图像、多点会议、加密及一些更新的特性,主要用于系统的终端和MCU的设计。H.320标准包括H.200系列标准和T.120系列标准;H.200系列指的是视听业务,具体来说是以传送活动图像为主的通信业务.T.120系列主要针对声像业务,即传送静止图像 的通信业务。 ?ITU-T H.323标准涵盖了音频、视频及数据在以IP包为基础的网络——LAN、INTRANET、EXTRANET和INTERNET上的通讯,建立H.323标准是为了允许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能够互操作。对于范围广泛的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应用来说,H.323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构件。另外,该标准也允许通过ISDN 和POTS与基于PPP的网络直接相连。 1996年,ITU批准了H.323规范。该标准范围广泛,涵盖了各种独立设备。个人计算机技术以及点对点和多点视频会议。标准解决了点对点及多点视频会议中诸如呼叫与会话控制,多媒体与带宽管理等许多问题。H.323为现有的企业基础设施(如IP网)电子桌牌建立了多媒体标准,设计时考虑了弥补质量保证(QOS)机制的不足,H.323使用户能使用多媒体应用而无需改变他们网络的基础结构。 SIP(会话初始协议)是IETF提出的在IP网上进行多媒体通信的应用层控制协议。SIP是IETF标准进程的一部分,它是在诸如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和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它用来建立、改变和终止基于IP网络的用户间的呼叫。 3、相对于H.323协议标准,为什么H.320标准是落后的被淘汰的? 1.终端图像与声音的编解码技术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培训

...../ ...../ 扫盲级培训基础知识文档资料一 (视频会议基础知识篇) 1、什么是视频会议 通俗的说:视频会议系统就是为人们无法聚集到同一个地方进行会议的时候,提供一种高科技的通信、协作和决策的一种现代化手段。 专业的说:视频会议是利用现有通信网(包括各种传输网络)和数字信号压缩处理技术,将音视频和数据信号处理后传到远端,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其交流形式为点到点,点对多点和多点对多点。 主要设备包括MCU(多点控制单元)、视频会议终端、网关、网闸和相关的配套外围设备,如显示设备、音响系统等。 2、视频会议系统协议标准 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是由ITU(国际电信联合会)和IETF(国际工程师组织)制定的。

目前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有H.320、H.323(ITU)和SIP(IETF)3个标准集。其中H.323是目前主流的标准。SIP是已经确定的下一代标准。 ITU-T H.320是关于在从56Kbps到2Mbps的ISDN和交换的56Kbps电路上进行电视会议的标准。自从1990年最早通过以后,H.320成为广泛接受的关于ISDN会议电视的标准。H.320是一个"系统"标准,它包含了许多关于系统各部分的其它ITU-T标准,下列标准是H.320的主要组成部分: H.320是一套标准,他包括视频、音频的压缩与解压缩、静止图像、多点会议、加密及一些更新的特性,主要用于系统的终端和MCU的设计。H.320标准包括H.200系列标准和T.120系列标准;H.200系列指的是视听业务,具体来说是以传送活动图像为主的通信业务.T.120系列主要针对声像业务,即传送静止图像的通信业务。 ITU-T H.323标准涵盖了音频、视频及数据在以IP包为基础的网络——LAN、INTRANET、EXTRANET和INTERNET上的通讯,建立H.323标准是为了允许不同厂商的多媒体产品和应用能够互操作。对于范围广泛的基于IP网络的多媒体通信应用来说,H.323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构件。另外,该标准也允许通过ISDN和POTS与基于PPP的网络直接相连。 1996年,ITU批准了H.323规范。该标准范围广泛,涵盖了各种独立设备。个人计算机技术以及点对点和多点视频会议。标准解决了点对点及多点视频会议中诸如呼叫与会话控制,多媒体与带宽管理等许多问题。H.323为现有的企业基础设施(如IP网)建立了多媒体标准,设计时考虑了弥补质量保证(QOS)机制的不足,H.323使用户能使用多媒体应用而无需改变他们网络的基础结构。

视频会议系统的基础知识—经典

视频会议系统的基础知识—经典 谈视频会议软、硬技术特点 视频会议系统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来实现的虚拟会议,使在地理上分散的用户可以共聚一处,通过图形、声音等多种方式交流信息,支持人们远距离进行实时信息交流与共享、开展协同工作的应用系统。视频会议极大的方便了协作成员之间真实、直观的交流,对于远程教学和会议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视频会议领域 ①基于硬件的视频会议系统:现在最常用的实现手段。特点是使用专用的设备来实现视频会议,系统造价较高,使用简单,维护方便,视频的质量非常好,对网络要求高,需要专线来保证。 ②基于软件的视频会议系统:完全使用软件来完成硬件的功能,主要借助于高性能的计算机来实现硬件解码功能。特点是充分利用已有的计算机设备,总体造价较低。 ③网络视频会议系统:完全基于互联网而实现的。特点是可以实现非常强大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办公,对网络要求极低,完全基于电信公共网络的运营,客户使用非常方便,不需要购买软件和硬件设备,只需交费即可,视频效果一般。 软件视频会议系统及其特点 软件视频是基于PC架构的视频通信方式,主要依靠CPU处理视、音频编解码工作,其最大的特点是廉价,且开放性好,软件集成方便。但软件视频在稳定性、可靠性方面还有待提高,视频质量普遍无法超越硬件视频系统,它当前的市场主要集中在个人和企业。

软件视频会议系统是软件视频的一个重要应用,主要采用服务器+PC的架构。在中心点部署MCU服务器、多画面处理服务器和流媒体服务器;在普通桌面PC上配置USB摄像头、耳麦和会议终端软件;在会议室配置高性能PC、视频采集卡、会议摄像头和会议终端软件。在召开视频会议时,采用基于Windows的操作界面进行会议的各项设置和管理。 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优势: 1、部署方便 当前主流配置的PC一般都能够作为视频终端,这些PC安装好摄像头、耳麦及相关软件,通过局域网或者互联网接入到中心MCU服务器,即可参加会议。 2、可集成数据会议 由于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可以在召开视频会议的同时实现电子白板、程序共享、文件传输等数据会议功能,作为会议的辅助工具。 3、成本低 由于PC已经是办公的标准配置,桌面会议终端不需要增加很多的硬件投入。而会议室型终端也只需要购买比较高性能的PC和视频采集卡即可,其成本也低于普通的硬件视频终端。 软件视频会议系统的弱势: 1、安全性和稳定性比较差 软件视频基于Windows操作平台和PC架构,比较容易受到病毒和黑客的攻击,且不适合长时间运行。特别是基于软件的会议室终端,采用了大量插卡和外围配套设备,集成度低,故障点比较多,故障排查也比较困难。

视频会议系统方案汇总

专业资料
视频会议系统方案
一、总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视频会议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同时对视音频质量、数据协作共享、灵活易用性、易 管理性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早期的视频会议系统通常以专用硬件设备的形式构成,包括多点控制单元 MCU 和视频终端,并且彼此之间要用专网进行连接。硬件及专网的高额成本制约了硬件视频会议系统只能用于 政府、部队、大型企业集团,很难向中小企业、日常化应用普及。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和软件技术的提高, 视频会议系统也开始向软件化发展,越来越多基于服务器端/客户端模式的软件产品出现,引领视频会议向 办公交流、业务培训、市场营销等多领域扩展,并且这种相对低成本、便捷化的应用正在逐步为大多数中 小型企事业单位接受。网络视频会议是软件视频会议的最新发展,搭上云计算的顺风车,它完全基于 Internet 互联网,支持面向全球的协同工作;同时以互联网时代最常用的浏览器模式使用,极大的扩展了应用场景 和地点。本套系统选用网络视频会议方案,可大量节省初期的昂贵的硬件投入费用,前期只需投入视频会 议室的基本设备和按月支付软件使用费即可。
二、软件系统
本方案采用“go meet now”网络视频会议整体解决方案。GoMeetNow 为美国 RHUB Communications (连 通宝) 旗下的在线网络会议服务产品。作为业内领先的网络会议和远程支持服务器供应商,RHUB 已在全球 拥有超过两百万的终端用户,客户遍及制造业,医疗业,教育业和政府部门。该公司的创建与产品研发均 由留美华人领导,这是 RHUB 致力于服务中国市场的基础。
2.1 主要功能
Go meet now 目前可以实现以下主要功能:
主要功能
介绍
每一位与会者 均可分享演示其桌面
每一位与会者 均可控制演示者的桌面
应用程序共享*
摄像头视频会议
投票
实时隐私保护*
无需任何下载 世界各地随时出席
暂定会议
会议主持人可指定任意一位与会者作为会议“主持人”向所有与会者演示其计 算机桌面
会议演示者可将键盘和鼠标的控制权授予任意一位与会者
为了保护隐私,会议主持人可以仅向与会者演示指定的应用程序,隐藏除此 之外的其他程序和文件 会议演示者可以通过摄像头向所有与会者传输视频图像 会议主持人可以就某项议题进行多选题形式的投票,收集与会者的反馈意 见。 具体的投票问题可在会议开始前设置管理 会议中,当有应用程序意外出现并覆盖演示区域时,GoMeetNow 会议会立 刻自动暂定,直到意外出现的程序被移出当前演示区域 召开网络研讨会时,与会者只需5秒钟即可加入会议,无需任何下载,包括 Java 小程序和 Flash。与会者可以通过浏览器从任何操作系统 参加会议 如果您在会议中想对计算机进行一些操作而又不被与会者看见,您可以随时
word 完美格式

视频会议系统设计方案

视频会议系统 第一章前言 视频通信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关的研究表明,有效的 信息55%依赖于面对面(Face to Face)的视觉效果,38%依赖于说话者的语音,而只有7%依赖于内容。传统通信工具,如电话、传真等,都无法达到面对面或一群人聚集在一起的沟通效果。然而,图像通信所占的带宽太大,无法应用于实际的通信中。进入90年代,ITU制定第一个H.320标准后,视频服务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随着TCP/IP技术的广泛应用及In ternet迅速普及,人们逐渐认识到,将来的网络对于使用者来说将只会以一种形式存在,那就是TCP/IP网络。因此,ITU从96年开始,将视频会议标准制定的工作重点转向ITU-T H.323标准,也就是目前视频会议系统所采用的标准。 视频会议使人们能进行自然的、计划好的会议,而摆脱了距离的限制也避免了耗时、费力的长途旅行。视频会议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再现实地会议的效果,减小因距离因素而产生的与会者之间的隔阂。视频会议作为一种先进的通 信手段,已逐步被众多和跨地区企业所采用。 第二章用户需求分析 xxxxx>公司为了提高会议召开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无纸化会议和满足远距离相互交流的需要,同时为了加快信息交流速度,保证政令畅谈,决定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基础上组建视频会议系统。该系统可以方便的召开内部视频会议

及培训会议;该视频会议系统能够提供语音、图像及PowerPoint等内 容的相互交流,从而实现系统内各部门间的业务讨论、远程讲解或远程技术支持等功能;通过视频会议可以有效加强系统内的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办公、减少会议开支,而且可以通过多媒体交互技术实现直观、可靠、便捷的会议效果,为今后逐步实现系统内部网络化管理提供安全、便利和快捷的技术基础。整个视频会议系统支持ITU制定的H.323标准,能够稳定的运行在IP网络之上;系统具有良好性能扩展性,同时又具有良好的性价比;视频会议终端的编码输出速率可以调控,同时支持远端摄像头的控制;提供中文的图形用户界面,简单明了,易于操作和维护。 2.1用户网络现状 网络拓扑?专网还是公网?网络中心位置?各节点带宽上网方式?视频会议系统规模。 2.2用户具体需求分析 2.2.1 会议召开模式的需求 本次视频会议系统支持以下几种会议模式: 所有会场同时加入同一个大会 召开只有部分分会场参加的会议 同时召开多个会议,各个会议互不干扰 召开多点交互式会议 召开点对点直通会议

华为视频会议基本知识1.doc

华为视频会议入门手册 关于技术 Q 1. 什么是视频会议系统? A 视频会议是利用现有通信网(包括各种传输网络)和数字信号压缩处理技术,将音视频和数据信号处理后传到远端,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其交流形式为点到点,点对多点。主要设备包括MCU(多点控制单元)、视频会议终端、网关、网守和相关的配套外围设备。如显示设备,音响系统等。 Q 2. 视频会议系统的作用是什么? A 视频会议可以实现数据、视频、语音应用的有机融合与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进行面对面交谈,做到远在天边,近在咫尺,并能够随时自主地组织和召开会议,进行业务调度、远程管理、信息交流、技术培训等等,节约时间和差旅经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Q 3. 视频会议的发展趋势? A 视频会议的发展经历了四代: 第一代是70年代。采用模拟传输,占用带宽大(960个话路),因此用户极少。 第二代是80年代。其传输由模拟转为数字传输,由最初的数字静态传输到动态图像传输,占用带宽8—34Mbps。 第三代为90年代。视频会议采用了国际电联(ITU)标准H.320。正是进入商用领域。传输带宽为 64Kbps-2Mbps。 第四代为21世纪。视频会议进入多媒体通信。基于国际标准H.323和SIP,将音频、视频和数据融合与一体。适用于不同的用户,不同需求的融合通信。 Q 4. 视频会议系统对网络的需求是什么? A 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广泛运行于IP、ISDN、FR、DDN、卫星网络等各种网络环境中。华为终端提供E1、IP、ISDN等多种线路接口。 Q 5. 建立视频会议系统的成本包括那些? A 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成本分为建设费和使用费。建设费是一次性投资,包括视频会议设备的购买费用,基础网络的建设费用和会议室的装修费用。使用费主要包括网络的使用费用,如电信线路的租费等。 Q 6. 视频会议有哪些国际标准? A 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是由ITU(国际电信联合会)和IETF(国际工程师组织)制定的。主要以

(完整版)华为视频会议基本知识

华为视频会议基本知识 1. 、什么是视频会议系统?视频会议是利用现有通信网(包括各种传输网络)和数字信号压缩处理技术,将音视频和数据信号处理后传到远端,实现面对面的交流。其交流形式为点到点,点对多点。主要设备包括MCU (多点控 制单元)、视频会议终端、网关、网守和相关的配套外围设备。如显示设备,音响系统等。 2. 、视频会议系统的作用是什么?视频会议可以实现数 据、视频、语音应用的有机融合与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与远在千里之外的人进行面对面交谈,做到远在天边,近在咫尺,并能够随时自主地组织和召开会议,进行业务调度、远程管理、信息交流、技术培训等等,节约时间和差旅经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3. 、视频会议的发展趋势?视频会议的发展经历了四代:第一代是70 年代。采用模拟传输,占用带宽大(960 个话路),因此用户极少。第二代是80 年代。其传输由模拟转为数字传输,由最初的数字静态传输到动态图像传输,占用带宽8—34Mbps 。第三代为90 年代。视频 会议采用了国际电联(ITU)标准H.320 。正是进入商用领域。传输带宽为64Kbps-2Mbps 。第四代为21 世纪。视频会议进入多

媒体通信。基于国际标准H.323 和 SIP,将音频、视频和数据融合与一体。适用于不同的用户,不同需求的融合通信。 4. 、视频会议系统对网络的需求是什么?视频会议系统可以广泛运行于IP、ISDN、FR、DDN 、卫星网络等各种网络环境中。华为终端提供E1、IP、ISDN 等多种线路接口。 5. 建立视频会议系统的成本包括那些?视频会议系统的建设成本分为建设费和使用费。建设费是一次性投资,包括视频会议设备的购买费用,基础网络的建设费用和会议室的装修费用。使用费主要包括网络的使用费用,如电信线路的租费等。 6、视频会议有哪些国际标准?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是由ITU (国际电信联合会)和IETF(国际工程师组织)制定的。主要以字母H 开头。 视频会议行业的国际标准有H.320、H.323 和SIP(H.324)三个主要的标准集。其中H.323 是目前主流的标准。SIP 是已经确定的下一代标准。常用的算法如下:图像处理算法有:H.261、H.263、H.263++ 和H.264 图像清晰度:CIF(VCD)、4CIF (DVD)和10CIF(HD,16:9 数字高清电视)声音处理算法有:G.711 、G.722、G.722.1Annex C、G.723、G.728 和 G.729 声音清晰度:3.4KHz(电话音质)、7KHz(调幅收音机音质)、14KHz(调频收音机音质)和20KHz(CD 音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