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交通与环境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doc

交通与环境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doc

交通与环境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doc
交通与环境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doc

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轨道交通已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交通的骨干,有其他交通方式所没有的优势,在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值得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必将对外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减少和解决负面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以及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环境的影响,阐述了在噪声、振动控制的相关技术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优势环境影响措施

正文:

轨道交通是指城市中有轨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目前国际上已上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市郊铁路、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7种类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牟今约为4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发展历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动向表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总规模还会扩大,发展前景宏大,建设市场广阔。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各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必将对外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减少和解决负而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车化的发展,城市交通体系越来越多地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消耗大量的燃料,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负效应,而我国现有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储量和能源结构,以及基于城市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环境容量限制,对于城市交通的发展也有着各方面的制约作用。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

轨道交通有许多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当前,中国许多大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以高于10%的速度增加,交通拥堵和机动车尾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轨道交通的优点更加凸显出来。通过对日本大都市圈各种交通方式能耗及大气污染物质排放量以及各种城市交通方式占用道路面积及客运量进行比较,可明显看出轨道交通的优势所在:低能耗、低污染、运量大、占地少、速度快、安全可靠、运行准时等。

图表1:日本大城市圈各种交通方式能耗及大气污染物质排放量

图表2:各种城市交通方式占用道路面积(静态)及客运量的比较

图表3:城市轨道交通的特点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可节约大量的土地资源。据报道,全欧铁路用地占欧洲总面积的0.03%;而公路用地却占到1.3%,为铁路用地的43.3倍,西欧高速铁路用地只相当于同等运量的公路用地置的40%。由于城市轨道交通与高速铁路相比速度低、编组小、防护距离小,用地率小于高逮铁路o

2.城市轨道交通可节约大量的能源。以2020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预测值估算,铁路运量每增加1个百分点,将少占用333.4km2的土地资源,同时减少能耗2Mt 标准煤。据东日本铁路公司统计,该公司完成了客运总量的30%,却只消耗了总能耗的7%。铁路与其它交通系统的综合能耗比为1:5:7。

3.城市轨道交通缓解了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恶化。由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电力牵引,因此,可以在城市城区实现大气污染物的零排放,有利于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的改善。虽然轨道交通在城区实现了零排放,但为城区轨道交通提供电力及发电燃料的相关区域却承受着为城市供电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资源的破坏所产生的后果。但由于上述地区一般位于郊区或边远地区,环境容量一般较大,自净能力较强,只要治理防护措施到位,可大大降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且,轨道交通单位能耗仅相当于城市公路公交的57.8%,因此发电站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也明显减少。

二、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在给人们出行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目前,主要集中在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噪声污染和振动影响以及电磁干扰与杂散电流,另外在前期施工中对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由于其线路规划等原因,对居民的直接严重噪声污染较其他城市交通系统较低。但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不可避免地在车厢内、站台上、

以及轨道沿线地带制造噪声污染,影响人们出行和生活质量,对经济发展造成深远影响。

(一)噪声的产生、影响及解决措施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噪声的形成。

城市轨道交通产生噪声的声源可分为:轮轨噪声,车辆非动力噪声,牵引动力系统噪声,高架轨道噪声,地下铁道的地面承载噪声等。由于列车速度小于250km/h时,噪声以轮轨噪声为主,所以城市轨道车辆的噪声主要是轮轨噪声;另外高架轨道噪声和地面承载噪声和振动是相当严重的干扰源,也是公众向交通部门抱怨的主要对象。

①轮轨噪声。轮轨噪声有摩擦噪声、撞击噪声、轰鸣噪声三种类型。摩擦噪声,当车辆运行在小径曲线线路时,车轮沿曲线钢轨并非滚动运行,产生局部的横向滑动,即所渭“卡滞一滑动效应”,结合车轮和轨道的振动响应,形成一种高音调尖啸;撞击噪声,因车轮或钢轨表面的局部不连续性产生;轰鸣噪声,由于车轮和钢轨接触表面局部小面积粗糙造成,轮轨接触区域越大,所产生的轰鸣噪声就越少,当轰鸣噪声达到定点的频率时钢轨将成为主要噪声源。

②高架轨道噪声。当列车行驶于高架铁路上时,轮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振动通过轨道传递给支撑结构,支撑结构将噪声向周边地区进行传播,它比之列车行驶丁一般的路堤坡度轨道时所产生的噪声级要高的多,一般要高20分贝。

⑧地下铁道的地而承载噪声。地下铁道轮轨问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振动被传递给隧道结构,继而又传向周围的土壤。振动通过上壤再向临近的建筑物传播,从而导致地下及墙壁的振动和噪声向建筑物内房间的第二次辐射,它是一种低频声响,就如同外界振动使房间中的窗户所发出的声响。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噪声污染的相关影响分析。

噪声对人体构成危害,一般情况下,长时间处于超过50分贝噪声的环境中,人的神经系统就会受到影响。噪声平均每提高3分贝,能量就会增强一倍;噪声污染严重还会破坏人体的听觉系统;经常处于噪声困扰之中,会出现记忆力减退、失眠等症状。

目前地铁噪声为70分贝,轻轨的噪声更高。这无疑成为人们对房产选择的顾虑,影响着轨道沿线物业的发展。如北京某售价20000元以上项目,因轻轨进入

社区,业主认为社区生活品质遭到破坏,有许多客户先后要求退房;离轨道交通线路过近的房产由于噪音等问题也存在跌价的可能。

目前基于轨道交通沿线的房产考虑,有建议种植隔音林或在建筑本身增加隔音装置,但这些即使能建立起一定防噪屏障,也只是治标,而不解决实际问题。若不想放弃城市轨道沿线交通便利的优势,降低噪音还是要以发展轨道及轨道车辆降低噪音技术为根本。有效的方法是:降低轮轨噪音;降低高架轨道噪音;降低地下铁道地面承载噪音等。

另外,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沿线经济时也要考虑噪声环境因素,合理安排规划,如减少住宅,文教卫生等的建设,重点建设集中商业区等。

(二)震动影响及解决

环境振动对人体、建筑物、精密仪器等的影响已越来越大.这是因为一方面振动日益增大,影响的范围也在加大;另一方面,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样水平的振动,在过去可能不是问题,现在却越来越多地引起了公众的强烈反应。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振动污染相对于噪声污染更为严重,也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环境污染方面高于常规公共交通系统的一项。随着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居民素质和自身生活质量以及健康意识的提高,再加上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振动污染已经越来越凸现,国际上已把振动列为七大环境公害之一,并开始着手研究振动的污染规律、产生的原因、传播途径、控制方法以及对人体的危害等。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振动的形成。在轨道交通系统中,由运行列车对轨道的冲击作用产生振动,并通过结构(隧道基础和衬砌或桥梁的墩台及其基础)传递到周围的地层,进而通过土壤向四周传播,诱发了附近地下结构以及建筑物的二次振动和噪声。

对于地下铁道,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列车速度、车辆重量、隧道基础和衬砌结构类型、轨道类型、是否采用了隔振措施等,此外列车与轨道的动力相互作用也会加大振动作用;对于高架轻轨系统,其影响因素主要有列车速度、车辆重量、桥梁结构类型和基础类型、桥梁跨度、刚度、挠度等,列车与桥梁的动力相互作用也会加大振动作用

(2)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振动相关数据及特点。地铁相关振动。根据铁路部门的实测,距线路中心线30m附近的振动可达80dB。地铁列车通过时,在地面建筑物上引起振动的持续时间大约为10s。在一条线路上,高峰时,两个方向1h内可通过30对列车或更多,振动作用的持续时间可达到总工作时间的15%~20%。在我国某城市地铁车辆段附近进行了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当地铁列车以15~20km /h的速度通过时,地铁正上方居民住宅的振动高达85dB,如果列车速度达到正常运行的70km/h时,其振级可能还要大得多。

地铁列车在隧道内高速运行时,距轨道水平距离1.5m处,振级平均值为81dB;24m处,振级平均值为71.6dB。同时,地铁振动影响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列车通过的速度及隧道的埋深。速度越高,振动干扰越强,影响范围越大(列车速度每提高一倍,隧道和地面的振动增加4~6dB);埋深越大,影响范围越小。

(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振动对建筑物的影响。随着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多层高架道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正日益形成一个立体空间交通体系,从地下、地面和空中逐步深入到城市中密集的居民点、商业中心和工业区。如日本东京市内的交通道路很多已达到5~7层,离建筑物的最短距离小到只有几米,加上交通密度的不断增加,使得振动的影响日益增大,交通车辆引起的结构振动通过周围地层向外传播,进一步诱发建筑物的二次振动,对建筑物特别是古旧建筑物的结构安全以及其中居民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振动污染控制的主要技术措施。日本是轨道交通系统振动污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在其“公害对策基本法”中,明确振动为七个典型公害之一的同时,在“限制振动法”中,特别对城市轨道振动规定了措施要求,以保护生活环境和人民的健康。英国铁路管理局研究发展部技术中心主要就行车速度、激振频率和轨道参数的相关关系以及共振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瑞士联邦铁路和国际铁路联盟实验研究所研究了地铁列车和隧道结构的振动频率和加速度特征,从改善线路结构的角度提出了降低地铁列车振动对附近地下及地面结构振动影响的途径。美国G.P.Wi1son等针对铁路车辆引起的噪声和振动,提出了通过改善道床结构形式和改革车辆转向架构造以减少轮轨接触力的方法,降低地铁车辆引起的噪声和振动的建议。西班牙、捷克等国在这些方面也做了大量的测试、

调金和研究工作,分析了列车引起地面振动波的传播和衰减特性,从降低行车速度、减轻荷载重量、提高路面平整度等方面提出了减少振害的措施。

(三)电磁干扰及电腐蚀

由于城市轨道交通是电力牵引。因此。该系统在运行时会产生电磁脉冲干扰,对线路两侧一定范围内的电磁敏感设施和居民电视的收看产生一定影响。经研究测试分析,电气化铁道对线路两侧20m 以外的电视收看基本无影响,可以保证正常收看。沿线的电磁敏感设施在勘测设计阶段将按国家有关法规、标准进行防护处理而不会受到影响。城市轨道交通由于电压等级低(为15千伏,而电气化铁道为27.5千伏)、电流强度小,产生的电磁干扰信号低于电气化铁道。所以,只要按有关法规对工程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实施有效的防护治理措施,城市轨道交通将不会对线路两侧的电磁环境产生明显影响。

杂散电流是城市轨道交通电流回路中的部分散出电流,它对结构钢筋,附近金属管线产生电解效应,造成管线腐蚀。对于杂散电流的影响要予以重视,应专题进行杂散电流的防护设计,确保牵引回流系统畅通。采用“杂散电流”监测和收集措施,线路上部结构绝缘,轨道线路采用无缝钢轨,主体结构与道床之间要求绝缘,金属管道穿越轨道底部和隧道结构时要求绝缘,车场的电缆敷设和轨道铺设、电机设备安置均应按控制“杂散电流”规定实施。

三、结语

发达的城市交通体系是大都市不可缺少的基础性设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严密的组织运行、快速、安全、舒适的特性,尤其是该系统的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综合优势证明城市轨道交通是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带来的日趋恶化的交通拥堵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影响时而以新面貌出现的“绿色交通”系统。城市轨道交通在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中是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的,值得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将明显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城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三者的统一。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城市突发自然灾害及事件应变的应急抢险和城市生态环境运行修复的骨干运输系统。我国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经过初始的发展期后,目前,已经进入了集中发展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相应的问题,如噪声、振动等,这些但影响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也影响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经济发

展的贡献。为保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在设计、规划和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考虑对环境的影响,采用必要的措施,以降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产生的噪声、电磁辐射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将为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建设21世纪生态化城市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孙章.城市轨道交通概论[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2]叶霞飞.城市轨道交通规划与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3]扈振衣.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状况及相_天问题[J].铁道建筑技术,2001,(6):1~3.

[4]毛保华,姜帆,刘迁等.城市轨道交通[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5]付玲玲,梁养辉,闰亚武.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发展问题探讨交通标准化,2007(1o):88~90.

[6]石涓.轨道交通规划环评声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指标[J].山西建筑,2007,33(8):351·353

[7]孙家麒.城市轨道交通振动和噪声控制简明手册[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

[8]GB 3096-19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3.

[9] 夏禾,吴萱,于大明.城市国道交通系统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9,23(4):1—7.

[10] 彭华,高亮,张洪儒.城市轨道交通的振动和噪声及其控制的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3,13(4):74—78.

[11] 夏禾,曹艳梅.轨道交通引起的环境振动问题[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04,1(1):44—51.

[12]赵旭等.城市轨道交通次生环境影响若干问题探讨.交通环保,2004(2):8—10

轨道交通的经济意义及其应用-

轨道交通的经济意义及其应用 在计划经济时代,反映在经济计划中,就是只考虑生产性的投资和大交通的投资,而城市公共交通中的轨道交通只作为非生产性费用,往往不列入计划的,甚至认为是一种奢侈品,在这种经济理论操纵下,只有极少数城市在特殊要求的情况下,才修建地铁,如北京、天津。 在经济过热时期,地铁被看成是促使经济过热因素之一,尽管这时绝大多数要求修建地铁的城市是处在前期工作阶段,但都停下来,就一些问题进行思考:比如要具备什么样条件的城市才应该修建地铁;修建地铁应采用什么标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国产化的要求等等,在这个时期开始制定了建设标准,出台了一些设备国产化的具体政策、措施,为以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在我国经济成功地软着陆以后,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从适度从紧到稳健的扩大内需,使我国经济增长连续多年维持7%~8%的增长率,地铁建设的春天才真正到来,这时我国已有相当一批城市的经济实力从温饱型向小康型发展,由于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收入和消费之间出现了差距,要使社会达成有效的需求,这个差距应当由投资来弥补。在国家拉动内需的政策干预下,许多城市就选择把资金投向地铁建设(客观上是城市交通紧张程度急剧恶化),这样就使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出现了30个城市在不同的阶段筹备、建设、或运营轨道交通的宏大规模,轨道交通的产业正逐步形成,这是世界轨道交通发展历史上没有的。

城市轨道交通投资的经济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作为一项公共支出,准确地说乘数原理是其经济意义的合理解释,因为增加这笔投资最终引起的收入的增量和就业的增量,不仅包括因增加这笔投资而直接增加的收入和就业,而且包括因间接引起消费需求的增加而增加的收入和就业。 城市交通是大交通的起点、终点和结合部,他和大交通一起构成人们出行一个闭合的环,在计划经济时代,人为地把他们分割开来,大交通是生产性的,城市交通是非生产性的, 轨道交通投资是人力投资,城市的优势和活力是聚居的人群,人力资本就体现在这些人群的身上,表现为人的能力和素质。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决定人类前途的并不是空间、土地、自然资源,而是人的技能、知识、是人类处理各种复杂事物的能力,也就是人类智力的开发。劳工的这种知识和技术的强烈需求是最近才出现的,而且需要时间来满足这种需求。城市的人利用交通系统有两重作用:一是作为生产要素之一,通过交通系统送到生产岗位上,是属于物质生产的行为。二是作为个人生活所必须的行为使用城市交通,是属于劳动力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的行为。从劳动力生产的角度看,可把人们工作时间以外的16个小时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为了明天工作必须的时间,一般需要13-14小时,剩下来的2-3小时可以称为自由时间,作为人力资本增值的时间,在社会足够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情况下,时间就是决定的因素。如果我们使用先进的轨道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概述 随着工业化的进1步深入,城市因个人小汽车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高速提升、对道路交通的依赖也带来了城市交通的拥拥堵、秩序的混乱、停车场的不足、环境严重污染、交通事故繁多等1系列问题,部份城市开始愈来愈重视通过大范围发展大容量城市轨道文通来减缓城市交通的压力。 城市轨道交通发达的城市,其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信息交换工具和文化情感载体,集中承载了地域特点文化和城市个性主题文化,使传统与时尚、科技与经济融合。城市轨道交通所构成的特点文化,为城市凝聚了宝贵的无形资产,间接提高了城市已有各类资产的附加值,满足了人们日趋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城市轨道交通采取电力牵引,其远行时对环境的影响除噪声、振动及电磁波污染外,对大气的污染很小,是10分清洁的公共交通工具。国内外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经验证实,城市轨道交通的人均能源消耗量远远低于公共汽车、私人小汽车。采取城市轨道交通出行有益于节俭能源与保护环境,有益于城市发展、人口增长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1。 2对中国城市发展模式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区域联系的纽带和载体,具有快捷、安全、准时、容量大、能耗低、污染轻、舒适性好等优势,不但可以改良城市的居住环境,带动更多新城镇和新社区创建,而且还可以加快城郊发展步伐,缩小城乡之间的差距,影响着我国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城市文化的融会交换。

2.1城市轨道交通可以推动城市化进程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城市人口、经济范围不断扩大,城市群和城市带开始突起。交通设施是城市形态的骨架,具有先行功能、从属功能、引导和调理功能,对城市形态起侧重要的作用。在某1特定时间,城市交通结构和能力影响了城区内部交通的便易程度,决定了市区关于出行费用和出行时间的空间可达性,交通技术不断创新使得地域空间可达性成为1个相对的概念,空间可达性随交通技术创新的变化。又好、直接影响着土地价格和利用方式,进而致使城市地域功能结构的改变,终究引发了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而城市空间形态的变化又常常进1步强化或弱化交通技术的利用范 围和作用强度。 我国人多地少、能源后备不足、环境污染问题已相当严重,在城市交通的发展上不能将占用较大的行车和停车面积的私人机动 车辆交通作为未来的主要交通方式。因此,发展以城市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将成为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手段和必定选择,这适应了我国城市人口密度高、高峰期对交通需求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的特点。 从城市人口优化布局看,快捷、舒适、准时、安全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助于居住区布局于城市边沿区,工作集中在城市中心区,有效下降中心区的人口密度,提局边沿区居住质量。从产业布局看,1个城市总有其优势产业和相对弱势产业,利用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围绕优势产业这1核心,呈带状或环状分散和转移,可以实现区域内部或区域内外的优势互补利共同发展。从大城市群会聚看,世界大城市群发展经验表明,1个大城市群必须具有大容景、无污染、高效力的交通基础设施。城市轨道交通能从整体上提高城际运输效力和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解读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解读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标准解读 1997年,环保部正式启动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简称“创模”)活动。13载过去,一批社会文明昌盛、经济持续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的模范城市和城区应运而生。截至目前,已有71个城市和5个直辖市城区被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城区)的称号。 通过“创模”,中国的城市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蓝天、碧水、绿地、宁静、洁净”已成为模范城市的重要标志。 13年中,模范城市考核指标经过4次修订,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指标体系修订稿,对模范城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修订后的创模指标体系从原来的30项加两项参考指标,调整为26项考核指标,从指标设置到考核要求都有较明显的调整,修订后的新指标更贴近群众身边环境问题,更注重“创模”的细胞工程和城乡一体化。

淡化GDP考核指标 调整指标:取消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人均GDP>1.5万元。以“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西部城市8500元,环境保护投资指数≥1.7%”指标替换。 专家解读:原来的指标体系仍未摆脱GDP 考核的影响,设置了“经济持续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人均GDP>1.5万元”等经济指标作为考核模范城市的条件,不但对地方政府产生了政策上的误导,也使一些环境好但经济欠发达地区失去了成为模范城市的资格。另一方面,这一指标原有的考核方式并未将经济指数与环境指标、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真正有机结合起来,未能最大程度客观评价创模城市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工作。 据此,经过专家多次研讨,就城市经济指标进行集中分析后,提出将“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评价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

作者: 日期: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 摘要:客运服务是安全运输的生命之重,从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和目前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入 手,加强员工的培训,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完善服务管理制度,提高服务理念和积极应对乘客投诉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快速提升服务质量的目标。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中,城市 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需要不断地提高。客运服务质量也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客运服务工作是直接反映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服务质量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它的产品是乘客位移和运输服务。提高城市轨道 交通客运服务质量,能为乘客提供更加优质的乘车环境和出行服务。在营造和谐社会的今天,客运服务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服务是轨道交通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给予 乘客的是一种心灵感受,也是企业文化的现实表现,更是员工个人品味、信心、仪态、形象、 修养的具体反映。注重客运服务礼仪,按客运服务礼仪要求服务,是轨道企业服务工作人员 的基本要求。 一、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的现状 (一)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标准的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标准,即在为乘客提供服务的范围内,对服务的质量明确提出应该达 到的,并能够检验的和可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性文件,是运输企业在为乘客提供服务时的 准则和依据。制定和实行服务标准,目的在于实现质量管理制度化、科学化,确保运输安全,明确运输企业和乘客的权利和义务等。 服务质量标准不仅仅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向社会提供和承诺的可监控,可考核的服务产品性能的指标,而且也是运输企业规划建设、设施设备的配备、管理条例、工作流程和规章 规范,以及工作人员素质和工作方法标准。这种标准化管理方法的核心,是以服务工作中大 量出现的重复作业方法为对象,以现行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在服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协调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科学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科学问题 本文根据《轨道交通工程进展讲座》的学习,结合身边实例和网上资料谈下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科学问题。 要总结论述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主要科学问题,首先我们必须知道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意义与现状: 一、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的重要意义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为现代化城市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城市轨道交通具有速度快、容量大的基本特征,因而容易满足于城郊之间在同一时间点,一定时间内,进行大规模和客流较集中性的出行要求,成为现代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中的重要元素,能良好起到客流组织的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历经将近40年的发展,如今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在把握机遇、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国家政策指导的作用,因此根据相关机构政府,研究制定轨道交通的发展政策,对城市建设以及国家经济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 日常生活中,我们体会到现在的生活很方便,因为目前我国所发展的城市轨道系统,有着许多的优越性。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发展迅猛,居民出行需求增长快,随着国家的发展,国民也在变强,收入水平、以及个人素质也不断提高,因而居民对高质量的交通服务的要求开始提高,经济承受能力也在不断变强。从这些我们可以猜想,在未来二三十年中,中国城市比其他国家会涌现出更多适合城市轨道发展的高密度交通网络。在项目实施上,我国现已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能够在短时间内、高效率地完成复杂、大型的基础设施工程项目。在轨道交通运营服务上,我国也具备相当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经营模式,但随着乘客对于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这一现状,我们必须用发展的眼光,去处理和对待这一问题,以满足乘客需求为理念,以提供高质量服务为指导思想。 我国在政策、人口与实施等方面的优势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成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仅靠这些优势,不足以保证巨大的轨道交通投资会实现其目标,成为重要的交通网络。也不能保证轨道与其他交通方式能妥善的衔接、协调、和高效的运作。因此,我国城市不仅要能成功地建设高效的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而且还要努力使轨道交通真正起到满足出行需求、改变城市面貌的作用、引导城市发展、缓解道路拥堵、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 根据如上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我们再结合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科技实例来分析一下目前对我国而言城市轨道交通存在哪些问题: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文献检索实训——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姓名 学号 所属院系自机学院 专业年级 12交通运输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

前言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进行分析。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带来人流在量和质上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其沿线的通达,改变其沿线的区位条件,从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实际形态和结构往往是交通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1]。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度的特点使它能够把人流引向特定的地点,并且在某个点上集中大量的人流,这种特性决定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集中于与人流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变化。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提供建议。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 素。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1.1 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 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高效的优势带来其沿线地区良好的通达性。交通的改善带来了区位条件的改善,提高了土地的潜在收益,沿线和两端的物业价值也 将有所提升。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只能通过竞价获取。不同的土地使用者的地租支付能力是不同的,地租支付能力高的商业会将地租支付能力相对低的居民住宅挤出优势区位,其结果是居住空间向郊区或城市边缘地带迁移。同时,轨道交通可以将通勤时间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即使住在城市边缘区,只要在地铁附近,就可以通过获得到达工作场所或消费场所的快速便捷的交通,而且可以避开中心区高地价、道路拥堵等城市问题,这对居住空间向郊区的迁移产生了极大的牵引力,使挤出效应导致的居住空间转移需求得以实现。

113个环境保护重点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截至201 2年4月20日)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2012年3月1个大庆市2012年2月1个句容市2012年1月2个廊坊市、镇江市2011年6月1个吴江市2011年5月6个聊城市、上海市青浦区、临沂市、东莞市、徐州市、银川市2011年1月4个宜昌市、临安市、淮安市、佛山市已经过现场复核的原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12年4月4个威海市、荣成市、文登市、乳山市2012年3月2个绍兴市、诸暨市2011年11月1个中山市待复核的原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2007年4个广州市、寿光市、泰州市、义乌市2006年11个天津市、马鞍山市、上海市浦东新区、重庆市北碚区、南通市、湖州市、肇庆市、泉州市、宜兴市、即墨市、平度市2005年9个成都市、富阳市、宝鸡市、桂林市、胶南市、莱西市、日照市、蓬莱市、潍坊市2004年11个绵阳市、无锡市、金坛市、溧阳市、福州市、常州市、沈阳市、克拉玛依市、库尔勒市、江门市、重庆市渝北区2003年2个南京市、东营市2002年6个惠州市、招远市、海门市、长春市、扬州市、胶州市2001年4个杭州市、宁波市、常熟市、太仓市2000年2个青岛市、江阴市1999年5个海口市、汕头市、苏州市、天津市大港区、上海市闵行区1998年3个昆山市、烟台市、莱州市1997年5个张家港市、深圳市、大连市、珠海市、厦门市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管理.doc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管理 期末复习材料参考模板 期末复习材料包括六大部分,分别是考核目标和范围、考核方式、复习资源和复习方法、期末复习重难点、期末考试题型及典型例题、练习题及答案。参考模式如下: 1.考核目标和范围 通过考核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方法,运用以人为本的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利用服务质量评价模型正确地描述轨道交通服务现状,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课程考核的命题严格限定在1—9章学习单元内。 2.考核方式 3.复习资源和复习方法 复习资源:教材《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管理》,贾俊芳编,北京交通大学出版。 复习方法:本教材学习主要针对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管理进行介绍和分析,具体涵盖城市轨道交通服务需求与细分、交通服务设计、交通服务质量标准、交通服务 质量测评、交通服务质量控制、交通服务补救、交通应急服务及处理、交通服务礼 仪等内容。写作过程中尽量突出以下几个特点。①先进性。轨道交通是集先进技术、先进理念、先进管理、先进服务等为一体的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是大城市公共交 通的骨干,必将成为未来“节能、环保”型绿色交通的先进代表,所以,本教材突 出其先进性是最主要的。包括客运服务理念、服务设计、服务测评和控制方法等的 先进性。②系统性。客运服务是一门艺术,是运输企北向社会提供客运产品的形式。

客运服务质量是轨道交通企±经营和参与竞争的生命线。本教材运用服务管理和控制理论,结合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实际和在市场中的定位等,系统介绍交通服务的设计、管理、控制、改进,以及相关技术和手段等。③理论性。服务管理理论是较成熟的理论体系,本教材在借鉴服务管理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交通服务的特点,建立交通服务设计、管理和控制等理论体系。④实践性。轨道交通是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本教材在借鉴国内外相关行业交通服务设计、管理和控制的经验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城市轨道建设的际.提出适应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务管理的理论与方法,以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与成功运营提供理论支撑。 4.期末复习重难点 第一章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概述 本章学习指导: 重点知识: (1)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特性及系统类型; (2)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和运输组织模式及特点; (3)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管理模式及发展趋势; (4)服务、城市轨道交通服务的概念、内涵和特征; (5)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管理的概念、内容和特点。 难点知识: (1)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模式和运输组织模式及特点; (2)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和服务质量的概念、内容和特征。 第二章城市轨道交通服务需求与细分 本章学习指导: 重点知识: (1)了解城市轨道交通服务需求的含义及特点 (2)理解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市场细分的含义、作用、步骤及方法 (3)理解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市场细分及特点 (4)理解城市轨道交通服务市场定位的含义,掌握市场定位的步骤及依据难点知识: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分析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是一种快捷高效、安全舒适、节能环保的大运量交通方式,它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之一。随着我国大中城市人口密度大、机动车保有量多,由此带来的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轨道交通的建设不仅有效地缓解了交通拥堵问题,而且还带了其他方面的经济效益。本文对轨道交通的经济特性进行分析,并简要阐述了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分析了轨道交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行。 关键词:轨道交通经济效益城市交通 1.引言 由于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汽车的数量急剧增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缓慢,导致了交通供给远远不能跟上交通需求增长的速度,出现了交通拥挤阻塞。道路建设不可能提供车辆数目激增所需要的空间,也不可能从其他交通项目当中提出更多的资金去建设道路。现在,城市交通规划人员担心不适当的和效率低的交通系统会抵制和妨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是中国解决城市长期交通堵塞的唯一选择。实践证明,城市轨道交通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甚至可以说是解决大城市交通矛盾的必由之路。一般达到或超过100万人口的城市就具备构筑地铁的条件。 2.轨道交通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2.1 轨道交通技术经济特性 快速轨道(Rapid Rail Transit or Rail Rapid Transit)是城市地下铁道(地铁)、轻型轨道交通(轻轨)、单轨(独轨)交通、有轨电车、新交通(new transport system,NTS)、高速磁浮列车和市郊(郊区)列车(通勤列车)等城市轨道交通的统称。它的技术经济特性如下: (1)载客量大、速度快,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 轨道交通在载客量、速度、占地面积等指标上都较其他交通工具有明显优势。平均载客量分别是小轿车和公共汽车的23.3倍和3.2倍;平均速度分别是小轿车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分析 摘要结合国内外有关案例,从城市土地的利用强度、利用类型以及沿线地区活力等三个角度,重点剖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以探索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土地利用的 影响规律。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城市用地,城市规划 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运输是形成城市空间结构的两种基本活动,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动。城市土地利用活动刺激了人和货物交通需求的产生,并不断增加交通系统的负荷,从而导致城市交通功能和效率的下降。而城市交通系统不仅用以实现人和物的流动,同时会影响用地的可达性,从而改变和调整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因此,在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开发中,不可能单纯以土地利用或交通系统为本位主义,而需要注重二者的互动关系和整合 效应,协调其间的空间和时序关系,以促进良性循环的实现。 1 城轨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强度的影响 城市中的交通形式同土地开发模式紧密相联。密集的城市结构促使公共交通的发展,而分散的住宅布局促使小汽车的普及,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逐渐增多以及城市地 下空间的形成和完善,城市轨道交通将成为城市土地开发和旧城改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如法国里昂市政府规划部门曾在旧城东侧开辟了一个新区,由于第一条地铁只通过新区,于是出现了新区健康发展、旧城日渐萧条的局面;而当经过旧城的第二条地铁建成后,旧城又焕发了生机,恢复了往日的繁荣。 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土地利用形态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城市主要交通方式的 运量越大,所形成的城市内聚力就越强,城市常常呈紧凑的形态。城市轨道交通可以促进沿线土地的高密度开发。 2 城轨交通对城市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将为人们提供快速出入市中心的交通手段,从而能使居住区、商业区、工业区在地域上分开,使居住地疏散出市中心。这样,住宅和商业等设施更容易向轨道交通沿线影响区域范围内高度集聚,从而导致城市轨道交通沿线住宅和商业等设 施的用地需求量增加。因此,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区域土地的使用类型,也将按照市场规律发生改变,不仅可以强化市中心的金融、贸易、服务业等功能,而且也将为城市新城的形成提供强 有力的交通支持。 以东京武藏野线新浦安站对周边地区土地利用的影响为案例进行分析:图1?3分别列出了新浦安站周边(0. 5 km 圈、1 km圈、2 km圈)范围内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3 ]。从图1可以看出,在新浦安站周边0. 5 km 圈范围内,1974年仅仅完成土地平整性质的用地(相当于熟地)占了总用地的80 %以上,随后这些用地渐渐被开发成住宅用地和道路等公共设

北部新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

北部新区管委会专题会议纪要 2010年第320期 重庆北部新区管委会办公室2010年12月26日 北部新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 2010年12月17日,北部新区管委会主任、创模领导小组组长熊雪在金山大厦520会议室主持召开北部新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简称“创模”)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委领导徐南雄、高志明及区创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参加会议。纪要如下: 一、强化创模保障工作 (一)抓好创模机制落实。严格执行例会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对策;严格执行各项督查考核制度,要在市创模督查考核办法的基础上,结合北部新区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细化,并强化督促考核工作;进一步落实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创模牵头部门与责任部门之间、各创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创模办之间、各创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与市级对口主管部门之间的衔接和沟通。 (二)抓好工作的结合落实。各创模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应进一步理清本部门创模职责,将创模工作融入日常工作,同时将创

模工作与“五个重庆”建设、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产业发展调整、视频系统建设等专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抓好考核制度的建立。要重视创模考核工作,对方案进行优化,仔细研究市里相关文件并结合我区实际落实各项考核细则,各部门会后要认真审阅《重庆北部新区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督查考核与奖励问责办法》和《重庆北部新区创模档案资料任务分解表》两个送审稿,并在12月22日前将书面修改意见交创模办,由创模办统一收集整理后报管委会全体会审议。 (四)抓好档案收集整理。创模档案是创模工作成效的直接反映,要狠抓档案管理工作,注重档案资料全过程收集,特别是可以直接反映创模成效的前后对比资料,各责任部门要高度重视,创模办要严格督促。 二、狠抓创模难点、亮点工作 为保证各项创模工程项目有序推进,有专项工作的部门要首先垫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同时抓紧时间立项,争取经费,确保明年工程项目能顺利推进,具体抓好如下工作: (一)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工作是创模工作的难点,计统局要汇总好三条次级河流的专项立项,各相关部门分别实施,确保明年完成任务。各部门任务明确如下:跳墩河以打造景观为主,在九曲河污水处理厂运行前,抓好跳墩河流域过渡期污水处理工作,森工办牵头做好跳墩河绿化整治方案,土储、环保要做好对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规范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规范 第一部分总体要求 第一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和城市线网服务质量评价工作适用本规范。 第二条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包括乘客满意度评价、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和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基准分值1000分。其中,乘客满意度评价分值300分,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分值300分,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分值400分。 第三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得分为该线路乘客满意度评价、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和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得分之和,再视情核减扣分。计算方法见公式(1)。 (1) 式中:i=1、2、3...I,I为城市所辖线路总数; —第i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得分; —第i条线路乘客满意度评价得分; —第i条线路服务保障能力评价得分; —第i条线路运营服务关键指标评价得分; —第i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核减扣分。出现以下情形的(因地震、洪涝、气象灾害等自然灾害及其他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的除外),应进行核减扣分:(一)发生5分钟以上(含)15分钟以下延误事件的,每起减5分;(二)发生15分钟以上(含)30分钟以下延误事件的,每起减10分;(三)连续中断行车(指线路中有2个及以上车站或区间发生行车中断)30分钟以上(含)2小时以下的,每起减20分;

(四)发生一般运营突发事件的,每起减50分; (五)发生较大及以上等级运营突发事件的,该线路当年服务质量评价得分记为零分。注:运营突发事件等级判定标准按照《国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国办函〔2015〕32号)有关规定执行。 第四条运营单位服务质量评价得分,以其所辖线路的服务质量评价得分按各线路客运量加权平均后,根据运营单位工作表现情况加减分,再按所辖线路规模进行系数调整。计算方法见公式(2)。 (2)式中:i=1、2、3...I单位, I单位为运营单位所辖线路总数; —运营单位服务质量评价得分; —运营单位所辖的第i条线路服务质量评价得分; —运营单位所辖的第i条线路年度客运量; —加分项。因完成政府政策性任务,或者积极组织参加抢险救灾、应急保障等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活动,运营单位获得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交通运输部表彰表扬的,每项加10分;获得城市人民政府或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表彰表扬的,每项加5分;获得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主管部门表彰表扬的,每项加3分。班组和个人因运营管理工作突出,获得省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或交通运输部表彰表扬的,每项加1分。总加分上限为50分。因同一事项获得多项表彰表扬的,按照奖项级别最高的计算一次,不重复加分。S—减分项。运营单位对行业管理政策执行、重大活动保障等职责不履行或履行不到位的,每发生1次,在运营单位当年服务质量评价得分中核减10分。

交通与环境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doc

城市轨道交通对环境的影响 摘要:轨道交通已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城市交通的骨干,有其他交通方式所没有的优势,在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对策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值得大力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必将对外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减少和解决负面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现状以及其对周围生态环境环境的影响,阐述了在噪声、振动控制的相关技术措施,为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高了决策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优势环境影响措施 正文: 轨道交通是指城市中有轨的大运量的公共交通运输系统。目前国际上已上线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市郊铁路、轻轨、地铁、有轨电车等7种类型。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历史牟今约为40年,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弱渐强的发展历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动向表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总规模还会扩大,发展前景宏大,建设市场广阔。但是,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在各大城市迅速发展的同时,必将对外部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减少和解决负而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车化的发展,城市交通体系越来越多地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消耗大量的燃料,产生大量的环境污染和生态负效应,而我国现有的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储量和能源结构,以及基于城市发展模式和可持续发展进程的环境容量限制,对于城市交通的发展也有着各方面的制约作用。 一、城市轨道交通的优势 轨道交通有许多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点,当前,中国许多大城市机动车拥有量以高于10%的速度增加,交通拥堵和机动车尾气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日趋严重,轨道交通的优点更加凸显出来。通过对日本大都市圈各种交通方式能耗及大气污染物质排放量以及各种城市交通方式占用道路面积及客运量进行比较,可明显看出轨道交通的优势所在:低能耗、低污染、运量大、占地少、速度快、安全可靠、运行准时等。 图表1:日本大城市圈各种交通方式能耗及大气污染物质排放量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的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摘要]随着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交通拥挤正迅速成为制约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城市交通的现状出发,阐述轨道交通的特点,讨论城市建设中轨道交通系统在环保、快捷、安全等方面的巨大优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地铁轻轨可持续发展 现代城市交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大进步,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消费需求,促进了城市的繁荣,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财富。但同时道路拥挤、事故频发、大气及噪声污染、能源紧张等问题也相应而来。由于现代城市居民的出行和人口流动,在一天的高峰时间里,客流高度集中、流向大致相同的现象很普遍,而仅仅依靠车辆运输已很难适应现代客运交通的需要,尤其是在大城市和一些迅速崛起的中等城市。 国外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也证明,单靠路面交通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我国高度密集的城市居住人口和有限的道路空间资源,决定了我国要优先发展“人均占用道路空间资源最少、能耗和污染

最低”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重点发展以快速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新体系势在必行。 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特点 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地下铁道、轻轨)属于集多种、多专业于一身的复杂系统。近百年来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采用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作为公共交通的骨干网络,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 1.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大容量运输服务的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提供了资源集约利用、环保舒适、安全快捷的大容量运输服务方式,它与城市其他交通工具互不干扰,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较高的服务水平、显著的资源环境效益,是解决特大型城市交通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2.轨道交通集约化的交通方式 轨道交通不仅提供高效、优质的公交出行服务,而且是一种集约化的交通方式,节约能源和土地资源。大城市机动化进程加快,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无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公交专用道的潜在利用能力毕竟有限,个体分散交通对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率低下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央商业区土地资源可提供的地面交通供给正逐渐耗尽,利用开发宝贵的地下空间资源,提供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 的影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文献检索实训——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姓名 学号 所属院系自机学院 专业年级 12交通运输 指导教师 2015年12月

前言 摘要: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进行分析。 关键字:轨道交通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城市更新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21世纪,我国进入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阶段。城市轨道交通的建成带来人流在量和质上的巨大变化,大大提高其沿线的通达,改变其沿线的区位条件,从而影响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空间布局,进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与形态。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实际形态和结构往往是交通发展战略和空间发展战略相互作用的结果[1]。轨道交通大运量、快速度的特点使它能够把人流引向特定的地点,并且在某个点上集中大量的人流,这种特性决定了轨道交通对于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集中于与人流密切相关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的变化。轨道交通作为城市战略性的基础设施进而影响到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重要部分——城市更新,促进城市空间布局的分化重组。本文将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为我国各个城市利用轨道交通规划及其引起的城市功能空间的重组提供建议。 1 城市轨道交通对居住空间变化的影响 目前,我国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期,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日益扩大,出现了居民工作地和居住地的分离。特别是郊区化的趋势迫使人们出行范围加大、通勤时间和距离也相应增加。通勤成本已经成了人们选择居住地的一大要素。而轨道交通凭借其快速度、准时便捷的优势极大地缩短了沿线居民的通勤时间,在吸引通勤人口移居的过程中改变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 挤出效应使居住空间向郊区转移

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办法

附件: 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城市环境保护,规范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与管理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正在创建和已经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城市。 第三条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创建工作原则是:国家鼓励,分类指导;城市自愿,重在过程;公众参与,信息公开。 第四条环境优良、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的设市城市,达到环境保护部规定的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要求,经环境保护部考核验收和审议,授予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称号。 第五条环境保护部根据全国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制定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和实施细则,并适时组织修订。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考核指标以环境质量、环境建设和环境管理等方面内容为主,兼顾经济社会等方面内容。 第六条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周期为5年。 第七条环境保护部通过环境保护部政府网站或中国环境报向社会发布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名单,并保持动态更新。 第八条各地环保部门应对正在创建和已经成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城市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等项目优先给予资金支持。 第九条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应持续改进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环境管理水平,长期保持先进示范性,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在全国城市环境保护工作中作出表率。 第二章创建申请 第十条环境保护部制定发布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编制大纲。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城市人民政府应根据规划大纲要求,组织编制《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 第十一条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规划期不少于2年(自规划颁布实施当年计)。 第十二条环境保护部组织城市所在地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创模规划进行评审。

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 xx 摘要本文运用辩证和历史的观点,认为人文环境的渊源在本土文化,主张正本清源。提出了城市人格化的设想,指出人性化必须适合中国国情并理性使用,以提高人文环境质量。 关键词人文环境渊源意义本土文化人格化人性化 1、概论 人文环境是当今最时髦最常用的—个词汇,它的产生和广泛使用适应了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客观需要。我们从各学科各层面分别去剖析,发现其含义各有千秋。 1.1语言学。作为一个复合词,其在语言学上的含义一目了然,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环境属于空间概念,指周围的地方。 1.2哲学和社会学。从哲学和社会学的角度去探讨,人文环境属于意识形态范畴,是在当代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上形成的观念形态,起源于人们在工业化社会的意识觉醒,存在于城市精神和物质空间的各个角落,是城市文明的载体。 1.3城市学。从城市学的视角来分析,人文环境则是城市建设之目的物,较为狭义的具象理解应以城市的物质形象为主体。 1.4政治。中共“十六”大号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其中衡量城市化质量的主要指标有许多被包容在人文环境之中。实施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相辅相成,就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并建立积极创新的人文环境。 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城市规划原理,分别阐述人文环境的渊源及现实意义,供讨论: 2、人文环境的渊源在本土文化 首先应该肯定人文环境中所包容的各种文化属于优秀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优秀的精华才会一代继承和发扬。如果把人

文环境意喻为一种产品,那么产生良好的人文环境的种子必须是优秀的文化集成;培植人文环境的外在条件必须是文明先进的人文环境;养育人文环境的活土必须与之水土相服,并提供源源不断的养分,由此形成的文化称之为本土文化。立足于此的本土文化的时空概念广袤无边。纵观历史长河中人文环境的更新、演替、发展沧海桑田;横观各地各民族人文环境干差万别。人类创造了地球文明,地球文化是天大的本土文化,地球人共同营造当今世界的人文环境;我们中国人创造了古老悠久的华夏文化,由独特的中华本土文化营造文明进步的人文环境,城市乃至社区所形成的人文环境更具有个性,这种个性具体表现在与城市社区本土文化相关联的唯一性或不可替代性。当然,健康进步的本土文化的独特性并不具备排他性,从辩证唯物的历史主义观点去分析,正是不同地域的本土文化相互融合与各自创新,才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文明和不同的地域文化。多元文化永恒冲撞永久融合,才使人类社会的人文环境五光十色,璀璨夺目。其演化更新的过程表现为发展——变化——再发展——再变化。 维系人文环境不断文明进步的纽带是理性意识。形成这种理性,无论是机制还是程序.其关键之处均是创新。而创新的先决条件是符合客观存在,这些客观存在的核心内涵也是扎根于当地的本土文化,由此可见,无沦由表及里还是由里及表,人文环境与本土文化都不是一对双胞胎,而是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即本土文化是人文环境的本原。因此,研究和挖掘利用本十文化,是建设人文环境的基础性工作。也就是说链接本十文化的人文环境,既符合历史的真实性义符合现实的需要。近年人文环境建设中有许多成功的例子,如立于上海街道以黄包车夫等旧上海民俗为素材的雕塑和以丁玲等文化名人为素材的雕塑,把握了上海的历史脉络。市民走街道间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相反的是某些城市大量复制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不分场所仿造欧式构架,看不懂的西洋镜让市民找不到家,不知今夕是何年。 城市建设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告诉我们,本土文化永远支撑着人文环境。毛泽东同志“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教导是人文环境创新的基本法则。 3、人文环境的现实意义在于创建人格化和人性化的城市 3.1人格化

浅论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 摘要:客运服务是安全运输的生命之重,从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和目前服务质量存在的问题入手,加强员工的培训,建立标准化的服务流程,完善服务管理制度,提高服务理念和积极应对乘客投诉等一系列措施来实现快速提升服务质量的目标。在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中,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水平需要不断地提高。客运服务质量也变得越来越不可忽视,客运服务工作是直接反映运营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服务质量 引言 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它的产品是乘客位移和运输服务。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质量,能为乘客提供更加优质的乘车环境和出行服务。在营造和谐社会的今天,客运服务在城市轨道交通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服务是轨道交通服务行业的从业人员给予乘客的是一种心灵感受,也是企业文化的现实表现,更是员工个人品味、信心、仪态、形象、修养的具体反映。注重客运服务礼仪,按客运服务礼仪要求服务,是轨道企业服务工作人员的基本要求。 一丶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的现状 (一)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标准的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服务标准,即在为乘客提供服务的范围内,对服务的质量明确提出应该达到的,并能够检验的和可重复使用的规则、指导性文件,是运输企业在为乘客提供服务时的准则和依据。制定和实行服务标准,目的在于实现质量管理制度化、科学化,确保运输安全,明确运输企业和乘客的权利和义务等。 服务质量标准不仅仅是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向社会提供和承诺的可监控,可考核的服务产品性能的指标,而且也是运输企业规划建设、设施设备的配备、管理条例、工作流程和规章规范,以及工作人员素质和工作方法标准。这种标准化管理方法的核心,是以服务工作中大量出现的重复作业方法为对象,以现行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在服务工作实践的基础上,协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