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

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

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
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

《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家长明白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2、让家长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3、学习将沟通技巧用于实践中。

教学重点: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在现实生中运用沟通的技巧。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家长朋友们,首先感谢你们来参加本次的家长会。

游戏:由孩子联想到的……

请家长们按照顺序,按“孩子像……,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总结:从家长们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孩子都充满了浓浓的爱,让人感到温馨。

二、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一)故事分享

应该说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每个做父母自己不一定都知道如何去爱孩子。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真正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主持人:有这么一所学校,一位新老师来给同学们上课。在极为融洽的课堂里,老师看到了一个和这个气氛格格不入的男孩。他让新上任的唐老师感觉心疼。

唐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看到了那个孩子——目光呆滞,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没啥反应,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后来我知道了这个孩子叫奇奇。他平时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我想和他谈心,可他却始终闭着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你。好不容易孩子开口了,他告诉我前一段时间他和班级里的同学闹矛盾了,他一生气就把同学的文具盒摔坏了。老师找到他的家长。爸爸到校后没问前因后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他一耳光。奇奇在那个情况下愤怒极了,心理恨极了爸爸。一句话也没有和爸爸说,因为他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和他说的。

奇奇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和爸爸好说的了,爸爸当着众人扇他的一耳光让孩子失去了很多,他觉得自己一点面子也没有了,以后怎么在老师、同学面前抬起来头来啊。想到以后要被同学们瞧不起,他就特别不想在这个班级再待下去了。

听了孩子的叙述,我很心疼,特地去拜访奇奇的爸爸,交流时我问孩子的爸爸为什么因为这样一件事就在班上打了奇奇。爸爸也很无奈,他告诉我奇奇以前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常犯一些错误。当时被老师叫到学校,他感觉很丢面子,因为当时太生气了,就动手打了孩子。

我又问了奇奇爸:当时打了孩子,心理怎么想的?奇奇爸说:当时打孩子也是一时冲动,心里想着对孩子要严格要求,没想太多就动手了。当时也没想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自己的一巴掌就这样把孩子的面子打没了。从那次以后孩子彻底改变了,变得行为怪异起来,在班级里沉默不语,性格变得很内向,不再愿意跟别人交往,在家里也不愿意和家人说话了,问他总说要换班,再也不想去那个班了……后来,奇奇爸也对自己的一耳光后悔不已。

我又问奇奇爸:有没有想过办法来弥补现状。奇奇爸说:事后家里人做了很多事情来帮助奇奇走出这个事件的阴影。当他不愿意和同学玩,不愿意跟同学讲话的时候,我们就专门邀请同学来家里聚会,还特地买了很多有关与同学交往的书给他看……当他不愿意和家人讲话的时候,我们专门挑他喜欢看的电视陪他一起看,主动和他讨论电视情节,找了很多话题和他聊天,了解他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

交流后,我特地开展了一个《谁能成为奇奇最好的朋友》的活动。让同学们说说想和他成为好朋友的原因,上课时我们还和同学们约好用设计好的有特殊节奏的掌声欢迎奇奇在课堂上发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奇奇和同学们的交流多起来了。他爸也打电话告诉我孩子在家里笑容多起来了,也主动和家里人交流了。他还主动报名参加了班级的朗诵表演。

在一次谈心中,奇奇主动和我说:那件事情发生后,虽然当时很生气,但是事情发生那么久了,他也不生爸爸的气了,现在他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好了,自己也不觉得在班级里没有立足之处了。

主持人:为了使奇奇走出心理阴影,唐老师前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有些

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是家长,教育孩子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却没有想到当着别人的面来数落孩子甚至动手,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到很大的伤害,结果让孩子心理上留下阴影,给孩子身心造成很大的伤害。

(二)讨论

听了这个故事,您有什么想说的呢?

组织家长讨论。交流自己的感想。

(三)总结

所以,当您在家庭教育中出现了一些难题,当您越来越不知道您的孩子的头脑里在想些什么,当您的孩子不再能把您的话听到心里去,那您就要反思一下家庭教育中的关键问题——沟通。

在孩子的一生中,与孩子间的沟通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调查分析证明,许多孩子的心理问题的克服、矫治,家庭教育的作用是学校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家长经常与孩子进行正常的沟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往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沟通,是相互尊重,认可对方是独立的生命个体,彼此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而不是将自己的思想强加于对方的思想和意志,企图越俎代庖,包揽一切,以自己的价值标准代替对方的价值标准。作为家长应给孩子一个相对独立的思想活动的空间。

沟通,是彼此敞开心扉,进行心灵对话,真诚倾听和倾诉,既增进相互了解,更努力理解彼此的心境和思维方式,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对于孩子,要以和蔼的目光唤起自己心中感受和困惑的愿望,并对他们给予更多的理解和认可。

(四)升华

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与家庭良好的亲子沟通是分不开的。沟通有助于孩子形成自尊、自立、自强、自信的品质。所以,各位家长朋友一定要重视与孩子之间的沟通。

三、亲子沟通的三个问题。

(一)亲子间的相互认知问题

现在很多家长对家庭教育虽然十分重视,但对自己孩子并不太了解,有的家长对子女期望值过高;有的家长对子女的要求过严,看不到子女的优点;有的家

长只注意子女的智力开发和学习成绩,而忽略了子女的个性发展……

其实,孩子对父母也不了解,最突出的问题是孩子对父母期望的认知程度,也就是说孩子对父母的期望是否知道,是否了解,认知的深浅程度又是如何。

据调查,小学生在家长对自己学业、技艺、才能等要求方面的期望与家长一致的只占30%,主要原因是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父母易于表达的期望,如父母对其学习的满意程度,他们能直接的感知,并且能与父母一致。而有些抽象的或不易于直接表达的期望,如父母希望他们长大后凭“一技之长”来“出人头地”,他们可能不能理解,其认知就很难与父母一致了。因此,要使孩子对父母的认知与父母对孩子的认知一致,则要求父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自己的期望、要求,对客观事物的看法等传递给孩子,取得与孩子的共识,这样亲子关系在认知方面会比较和谐一致,家庭教育就有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亲子之间的情感与态度

从目前显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父母对孩子的情感和态度表现为七种类别:1.过度保护型。2.溺爱型。3.专制型。4.理智型。5.期待过高型。6.严厉型。7.忽略性。在父母对孩子的情感与态度的教育环境影响下,孩子对父母的情感与态度也呈现为十种类别:1.顺从型。2.希望型。3.信任型。4.体谅型。5.协调型。

6.理智型。

7.无耐型。

8.冷漠型。

9.惧怕型。10.疏远型。亲子关系随父母的教养态度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说,具有怎样的教养态度,就有怎样的亲子关系。

(三)沟通应该是双向的

沟通,也应理解为双向的,既有父母对子女心灵活动的了解、理解和尽可能多的认同,也有子女对父母心理活动的了解、理解和认同。当然,在此过程中,父母要注意适时、适度地因势利导,巧妙地发挥引领和提升的作用。

四、交流亲子沟通的现状。

各位家长朋友,你们平时在家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呢?

请与坐在你旁边的家长朋友做一个交流。

全体家长交流:

1、从沟通的内容、频率、主动性和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交流。

2、提出自己的困惑。

五、亲子沟通的策略

亲子沟通是家庭教育中的一件大事,但是如何沟通,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重的。

(一)试着理解尊重孩子

被尊重被理解是孩子的最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孩子觉得自己被理解、被尊重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的。因此,理解、尊重孩子能够有效地拉近您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理解是一种无条件的喜爱与尊重的情感,它需要你的无私和爱心。这在亲子之间,本来应该没有问题,但事实并不是没有问题。作为父母,我们往往把自己的面子看得很重,我们往往希望子女无条件的听从我们,我们却不能无条件的去尊重子女。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去认同孩子的一切观点和行为,而是我们要能够设身处地站在孩子的位置,用他们的眼睛去看,用他们的耳朵去听,用他们的头脑去想。

理解孩子也并不是娇宠孩子。做父母的如果不能理解孩子,孩子就会向外寻找理解他们的人。反之,父母若能理解他们,他们就会感到家庭的温暖、安全,就会愿意与父母沟通。没有理解,一切教育、引导都难有真正好的效果!家长与孩子之间需要理解,理解是爱心和尊重的具体体现。父母对子女,一般都不缺少爱心,但往往缺乏尊重。因为欠缺尊重,结果连爱心也感觉不到了。现在你不妨从理解开始,你与孩子的心理距离马上就会缩小。将心比心,孩子会对你更加信任。

(二)把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孩子

在与孩子沟通时,还要能准确地向孩子传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愿望,使孩子能够感觉到父母批评、教育中所包含的关爱和善意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减少由于父母言辞不妥而引发孩子的抵触情绪。

有这样一个例子:有一天,我的一位学生放学后在该回家的时候还没有回家。家长开始想:这孩子,又贪玩了。继而是愤怒:都什么时候了,人影子都不见!不等她,我们先吃饭!心里想:她回来非得“好好教育”她一顿不可!左等右等还不回来,家长越来越焦虑:这孩子不会出什么事吧?越想越害怕,开始一个一个打电话询问女儿的同学。正在此时,门铃响了,母亲迫不及待地去开门,(接下来会怎么样?大家想一下),这位母亲是怎么做的呢?劈头一阵责骂:

“你死哪里去了?!害得我们差一点没去报案......”女儿试图解释,但母亲此刻哪里容得下女儿的解释?劈脸又是一个巴掌,打得女儿捂着脸跑进自己的房间去呜呜地哭起来。这位家长用“责骂和巴掌”传达了自己对女儿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关爱。

做父母的,原本出于“爱和善意”的管教,常常被这种不当的方式所遮掩。当父母对着孩子愤怒责骂的时候,父母的“爱心”往往被湮没在“粗暴的管教行为”之中。尽管许多父母在责骂孩子的同时,不时声称“我是为你好”,但孩子听到的却是如雷贯耳的斥骂声,很难感受到父母的爱心和善意。做父母的往往沉浸在自己的出发点完全是“为了孩子好”而一意孤行,甚至根本没有想过孩子怎么看自己。我们的管教如果建立在孩子当时的对立情绪上,又如何能真正生效?我们为什么不在一开始就让孩子感觉到我们对他的关心和疼爱呢?国内外都有研究表明:父母过于严厉、缺乏温情的养育方式与过分保护、过分干涉一样,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家长不应该用打骂和训斥来把自己的爱心和善意伪装、包裹起来,而应该直接地准确地把自己的感觉、想法表达出来,这样效果会更好。

例如,家长可以这样对晚归的孩子说:你回来得太晚了,我们都非常为你担心,我已经拨了十几个电话,还差一点要打110报案了!

担心孩子是家长真正的感觉,愤怒其实是由担心而产生的。直接地、坦诚地把自己的感觉告诉孩子,不管她是由于正当的原因还是不正当的原因晚归,听到这样的话,多半都会感受到父母的深切关心,并且产生内疚感。若有此良好的沟通为基础,接下来的教育就容易接受了。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但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要注意表达方式:

1、?避免夸大事实。?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凭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避免。

2、避免笼统模糊。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因为你真正不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善于认错。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

总之,当我们对孩子的行为不满时,要避免指责,而是对她说出自己真实的感觉。

(三)耐心倾听

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但在这种沟通中,我们做家长的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少说多听。倾听有时候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母亲,有一天得了喉炎,嗓子哑了。儿子放学回来后说:“妈妈,老师批评我了。”接着就诉说老师怎么怎么不对。当时,这位母亲特别想批评儿子:你错了,老师是对的。可是因为嗓子哑,说不出话,就只好瞪着眼睛,看着儿子说。等儿子终于说完了以后,突然儿子又说了一句:“妈妈,我谢谢您。”她当时一愣,不知儿子是什么意思。儿子又说:“谢谢您,今天听我说了这么多话。”第二天,儿子又对妈妈说:“妈妈,你昨天虽然什么都没说,但是我已经明白了,我错怪了老师。”这就是倾听的力量,不需要你去评论,孩子在说的过程中自己就醒悟了。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但是不要认为沟通需要用嘴去说,其实沟通更需要用耳、用心去听。可以说,倾听有时候是最好的沟通。

从今天开始,让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来试着克制一下自己,改变一下自己,当发现孩子有烦恼时,不妨耐心地聆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真实的、细微的想法,并进行恰当的鼓励,那你会发现与孩子更愿意跟你说心里话。

(四)丰富沟通的方法和内容

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说可以给孩子写封信,给孩子发一封邮件,还可以定期开个家庭会议,专门用一本笔记本作为“连心桥”,也可以通过啊孩子最信任的小朋友或大人作为“信息传递员”。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还应该讲究更为丰富的内容。交谈的内容是很广泛的,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死沟通的内容,而在此过程中彼此都可以开拓视野,实现知识上的互构,思想上的互启,情感上的互通,彼此相得益彰。一般来讲,可以有以下的内容:(1)市场信息反馈。(2)讨论新鲜事物。(3)活动交际。(4)影视评论。

(5)共同解决困难问题。

六、沟通,没问题(情境表演)

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了几个需要沟通的场景,请家长朋友们自由组合,可以谈一谈,也可以演一演。

1、如果你的孩子对你抱怨他的母亲:“妈妈最讨厌了,一天到晚唠叨个没完!”你的反应是什么?

2、当你的孩子对你说:“老师偏心,别人讲话不批评,就批评我”时,你的反应是什么?

3. 如果你对孩子过多玩电脑游戏不满意,你怎样告诉他?

4.老师反映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变得郁郁寡欢了,你会怎么跟孩子沟通呢?

七、结语

沟通在家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希望家长们都能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共同分享孩子成长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当然,也要体会他们的难处,如果这样做了,孩子们定能敞开心扉,把大家当成最知心的朋友。谢谢大家!

四(下)家长学校教案第二课 沟通,就是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

第二课沟通,就是与孩子进行心灵对话教学目标:1.让家长明白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2.让家长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3.学习将沟通技巧用于实践中。 教学重点: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沟通的技巧。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家长朋友们,首先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放松放松。 游戏的名字是----“孩子的自由联想” 请家长们按照顺序,按“孩子像…,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家长交流) 总结:从家长们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孩子浓浓的爱,温馨而甜蜜。 二、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一)故事分享 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并不是每个做父母的都知道如何去爱孩子。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2000年1月17日,在浙江省金华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惨痛事件:金华市第四中学高二学生徐力,用铁锤打死了他的亲生母亲。

一个17岁的孩子为什么要杀死自己的母亲呢? 关键就在于从小学三年级开始亲子间就缺少沟通。 徐力的父亲在外地工作,平时他与母亲一起生活,母亲对徐力在生活上关爱有加,百依百顺。他母亲是个大专毕业生,她羡慕别人毕业于名牌大学,她就把名牌大学梦这一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从小学起就给儿子划定一个分数线,必须达到97分,否则非骂即打,说什么“你是我养的,打死了也不犯法”!她认为,这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有一个光明的前途! 平时徐力喜欢看课文书籍,喜欢看电视,也喜欢踢球,但都遭到了母亲的严厉禁止。 …… 那一天,母亲参加家长会议时得知,徐力这学期期中考试的成绩排在班级第十八名。回家后,母亲很生气,狠狠地打了儿子一顿。徐力喜欢踢足球,母亲就说:“以后你再去踢足球,我就把你的腿打断。”重压之下的徐力感到母亲对自己管得太严,而且母亲提出的目标无法实现,深感委屈和压抑。 2000年1月17日中午,徐力从学校回家吃完中饭后,想看会儿电视。母亲提醒儿子期末考试要考前10名。徐力回答说:“很难考的,不可能考得到。”母子之间再次为学习发生顶撞。绝望中,徐力从门口拿起一把木柄榔头朝正在绣花的母亲后脑砸去,将母亲活活砸死。 …… 《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卢勤,为了徐力的事情专程赶到浙江省金华市看守所访问徐力。徐力第一句话就说:“在家里,我没有一点儿秘密,我很压抑。”“在家里,我感到母亲处处在监视我。” 徐力的母亲把儿子看成自己的私有财产,错误地认为儿子的一切行动要听从自己的指挥。她不想也不懂与孩子沟通,在这种错误心理的驱使下,她把自己对儿子的关爱,扭曲成监视和压迫,使儿子在生活中失去了自由,人格尊严受到了严重的伤害,亲子间的鸿沟越来越深,在儿子的内心深处逐渐滋生了仇

沙盘游戏触动来访者的心灵

沙盘游戏触动来访者的心灵 一、什么是沙盘游戏 首先我们先来介绍什么是沙盘游戏,沙盘游戏可能有的人并不陌生,可有的人并没有见过或听说过。在这里我简单的介绍一下。通俗的说沙盘游戏就是有一个箱子,这个箱子一般来说是长72厘米,宽57厘米,高7厘米,这个沙箱内盛有沙子,这个沙是细沙,可以是河沙,也可以是海沙。再把各种各样的玩具在沙箱里摆出各种造型,这个过程就是沙盘游戏。那么这样的一种游戏为什能够展现出来访者的心灵呢! 首先我们来看沙箱,沙箱是有一定规格的,这样的尺寸,正好可以在来访者的视野范围内,有利于来访者的控制和把握。沙箱的内侧有涂成蓝色,这样就有水的感觉。因为来访者在看沙箱的底部时,都认为有水的感觉。我们知道,生命离不开水,水是万物之源。它是流动的,也是包容的,很多来访者,都把水看作母亲的象征。此外,蓝色可以让烦躁的心平静下来,疲惫的心灵得到休憩。 沙箱的边界给来访者提供一个受保护的空间,再加上咨询师的陪伴与保护,就可以使来访者自由的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 我们再来看沙。沙子多用河沙,海沙。沙即不是固体也不是液体,它是介于它们之间,更介于海洋和陆地之间,可以沟通人的意识和无意识。沙不同于水,但有水的流动性,很多来访者在触碰沙的时候,感觉非常的舒畅,因为沙的流动感让人体验到一种自由和生命,这种体验本身就是一种释放和舒缓呀!所以当决定用沙盘游戏给来访者做治疗时,我都是想让他们触摸沙,很多人在触摸沙的时候,很享受当下的感觉,认为沙子摸起来很舒服。特别是孩子摸沙会摸出创意来。因为我开展了沙盘作文训练班,第一节课就是让他们触沙。当我说,把你们的小手轻轻地放入沙盘中时,几双小手会小心,慢慢地触碰沙子。在让他们说感受时,他们会说:“老师,沙子摸来有点凉,不过挺舒服。”“老师沙子摸起来很软,我还想摸一摸。” “老师沙子摸起来很滑,真好玩!”当我让他们换种玩法时,他们会想出各种各样的玩法,有的把沙子扬起来,并大声喊“刮风了!刮风了!”,有的扬起沙子说“大瀑布!”还有的下起大暴雨。有的堆成一座高山,连绵起伏。有的堆成一座火山,地层的岩浆不时的迸发出来,有的造一片海,就高兴得手舞足蹈。有的做成一个沙漠,并建成一片绿洲,在静

《沙盘游戏与心灵对话》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沙盘游戏与心灵对话》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沙盘游戏的内涵 1.【单选题】 关于沙盘游戏的寓意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心理学领域提到的沙盘游戏,又称箱庭疗法、沙盘疗法 B、指的是在治疗师的陪伴下的来访者先放玩具及沟通对话的过程 C、能在无意识中展现出自我的内心世界,并激发出自我治愈力 D、与一般的游戏没有什么区别 答案:B 2.【多选题】关于沙盘游戏的价值哪些描述是正确的?() A、从某种意义上说,沙盘游戏为来访者提供了一个解决心理问题的平台 B、通过沙盘制作,来访者将自己的心理问题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进行整理

C、促使这些心理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D、是一项具有憾人力量的心理疗法 答案:ABCD 3.【判断题】 沙盘游戏是一种心理疗法。() 答案:√ 沙盘游戏的发展 1.【单选题】 关于沙盘游戏疗法发展中的应用历程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1929年洛温菲尔德将其引入神经症和困难儿童的治疗 B、游戏中的沟通,沟通中的治疗——沙盘游戏,成为了表达和沟通的有效工具 C、用途仅限于特殊人群的心理矫治,不适应健康人群的探索成长 D、目前适用人群包括儿童、学生、成年人 答案:D 2.【多选题】关于沙盘游戏发展的重要人物及贡献哪些描述是正

确的?() A、1919年(英)威尔斯的地板游戏是沙盘游戏创意的出现 B、1929年(英)洛温菲尔德将地板游戏用于儿童心理诊所是沙盘游戏技术诞生的起点 C、1957年(瑞士)多拉卡尔夫注入了荣格分析心理学和东方思想,丰富了沙盘游戏理论基础 D、荣格的分析心理 答案:ABCD 3.【判断题】 沙盘游戏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其世界发展经历了百年。() 答案:√ 课程的教学模式 1.【单选题】 关于沙盘游戏课程教学内容及环节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A、包括理论要点讲授 B、包括典型案例分析

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家长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在恋爱、理想等很多方面,子女和家长都存在分歧,许多学生表示渴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引导,但是沟通障碍困扰着很多家庭。沟通困难是家庭教育问题中最为严重的一个问题。其中,初中生大约从初二开始就进入青春逆反心理期,更容易和父母产生沟通困难的问题,甚至会加剧矛盾。现在的问题学生越来越多, 主要原因是: 1、家长的抚养和教育意识存在缺陷,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许多父母依旧对孩子采用单项的教育方式,即孩子必须服从父母的意见和想法,必须依照父母的方式做事,和孩子处于不平等的地位,日积月累, 孩子就产生了逆反心理,从而引发矛盾。 2、家庭教育方法和方式存在问题。许多父母鉴于自身的知识结构和素养,采用了不合理的打骂、威胁 等不合理、不科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加剧了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3、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和家长在价值观上会存在很大差异,双方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不一致,对事物 的理解不同,导致矛盾的产生。 那么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呢?专家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了解是沟通的前提 要教育孩子,就要与孩子沟通;要沟通,就必须了解孩子。有的家长说:“我抚养孩子长大,天天在一起,还能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吗?”其实,由于孩子的闭锁心理,家长不一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一般地说,了解孩子的方式有:一是观察,力求全面。二是谈话,选择一定的情境主动询问。三是访问,主动找学校的老师、孩子的伙伴、孩子的祖父母等,多方面进行了解。四是研究孩子的有关书面材料,如学生手册、成绩册、各种作业、家庭与学校的联系本等,但是也不要随便翻看孩子认为保密的东西。家长对孩子的了解情况,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发展的观点,既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既看到过去,又看到将来。父母之间特别要相互通气,交换对孩子的看法,保持教育的一致。 (二)爱是沟通的核心 爱是教育的出发点,也是沟通的核心。家长都爱自己的孩子,但不能过分溺爱,不能迁就,更不能放纵。家长对孩子的爱,应体现在用爱的态度、情感、行为去感动孩子上,主动取得孩子与自己心理上的一致,达到心灵沟通。沟通是双向的。如果孩子爱家长,把家长作为自己最敬重的表率,最亲密的朋友和知心人,那么,孩子自然会主动地把心交给家长,请求家长的指导和帮助。所以,家长们应在各个方面注意 起好示范作用,使孩子对你产生信任感。 但是,家长要注意这样几点:1、不能以宠爱换取沟通。如果无节制的满足孩子的要求,过分的爱抚,把孩子应该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包揽下来,不仅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还会使孩子很自私。2、不能以妥协换取沟通。如果家长怕孩子生气、顶撞,就对孩子无原则的让步,其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反而造成孩子指挥家长,产生任性和奢望。3、不能以物质来收买沟通。这种沟通不仅不能持久,而且会刺激孩子的惟利是图的思想,造成说假话。4、不能以威吓来强迫沟通。如果家长动怒生气,审讯孩子,实际上只能是孩子口 服心不服。 (三)尊重和理解是沟通的关键 初中阶段的孩子有着较强的独立感、成人感和自尊心。同时他们又强烈地希望别人理解自己,一旦遇到自己信得过、理解自己的人就会把心扉完全敞开,无所不谈,表现出开放的心理。据调查统计,有70%左右的初中学生愿意向自己新得过的伙伴讲心里话。这是因为同龄人的心理更接近,容易彼此理解。因此,家长尽量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孩子,耐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的人格。采用心理移位法,即从家长的角度换到孩子的地位上,考虑孩子所言所行;也可以与自己以往的事进行比较对照,回顾一下自己在初中阶段是怎么想怎么做的,以此来理解孩子,缩小“代沟”,促进自己与孩子的沟通与交流。 (四)谈心是沟通的重要方法 家长与孩子的谈心是一种教育手段,又是一种艺术。一次成功的谈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

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

《沟通,与孩子心灵对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让家长明白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2、让家长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3、学习将沟通技巧用于实践中。 教学重点:了解亲子沟通的基本策略。 教学难点:在现实生中运用沟通的技巧。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家长朋友们,首先感谢你们来参加本次的家长会。 游戏:由孩子联想到的…… 请家长们按照顺序,按“孩子像……,因为……”这样的句式说一句话。 总结:从家长们的交谈中,我感受到了大家对孩子都充满了浓浓的爱,让人感到温馨。 二、了解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一)故事分享 应该说每个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每个做父母自己不一定都知道如何去爱孩子。也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能真正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 下面我来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主持人:有这么一所学校,一位新老师来给同学们上课。在极为融洽的课堂里,老师看到了一个和这个气氛格格不入的男孩。他让新上任的唐老师感觉心疼。 唐老师:在语文课上,我看到了那个孩子——目光呆滞,对于周围的一切都没啥反应,似乎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后来我知道了这个孩子叫奇奇。他平时不愿意和同学交流,总是一个人坐在位子上。我想和他谈心,可他却始终闭着嘴,眼睛直勾勾地看着你。好不容易孩子开口了,他告诉我前一段时间他和班级里的同学闹矛盾了,他一生气就把同学的文具盒摔坏了。老师找到他的家长。爸爸到校后没问前因后果,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了他一耳光。奇奇在那个情况下愤怒极了,心理恨极了爸爸。一句话也没有和爸爸说,因为他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和他说的。

奇奇认为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和爸爸好说的了,爸爸当着众人扇他的一耳光让孩子失去了很多,他觉得自己一点面子也没有了,以后怎么在老师、同学面前抬起来头来啊。想到以后要被同学们瞧不起,他就特别不想在这个班级再待下去了。 听了孩子的叙述,我很心疼,特地去拜访奇奇的爸爸,交流时我问孩子的爸爸为什么因为这样一件事就在班上打了奇奇。爸爸也很无奈,他告诉我奇奇以前是一个很调皮的孩子,常犯一些错误。当时被老师叫到学校,他感觉很丢面子,因为当时太生气了,就动手打了孩子。 我又问了奇奇爸:当时打了孩子,心理怎么想的?奇奇爸说:当时打孩子也是一时冲动,心里想着对孩子要严格要求,没想太多就动手了。当时也没想到孩子也是有自尊心的,自己的一巴掌就这样把孩子的面子打没了。从那次以后孩子彻底改变了,变得行为怪异起来,在班级里沉默不语,性格变得很内向,不再愿意跟别人交往,在家里也不愿意和家人说话了,问他总说要换班,再也不想去那个班了……后来,奇奇爸也对自己的一耳光后悔不已。 我又问奇奇爸:有没有想过办法来弥补现状。奇奇爸说:事后家里人做了很多事情来帮助奇奇走出这个事件的阴影。当他不愿意和同学玩,不愿意跟同学讲话的时候,我们就专门邀请同学来家里聚会,还特地买了很多有关与同学交往的书给他看……当他不愿意和家人讲话的时候,我们专门挑他喜欢看的电视陪他一起看,主动和他讨论电视情节,找了很多话题和他聊天,了解他在想些什么,在做些什么…… 交流后,我特地开展了一个《谁能成为奇奇最好的朋友》的活动。让同学们说说想和他成为好朋友的原因,上课时我们还和同学们约好用设计好的有特殊节奏的掌声欢迎奇奇在课堂上发言……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奇奇和同学们的交流多起来了。他爸也打电话告诉我孩子在家里笑容多起来了,也主动和家里人交流了。他还主动报名参加了班级的朗诵表演。 在一次谈心中,奇奇主动和我说:那件事情发生后,虽然当时很生气,但是事情发生那么久了,他也不生爸爸的气了,现在他和同学的关系也比以前好了,自己也不觉得在班级里没有立足之处了。 主持人:为了使奇奇走出心理阴影,唐老师前后花了将近两年的时间。有些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地沟通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家庭教育系列讲座 沟通是家庭教育最基本的话题,它绝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聊天,聊天是闲谈,想说什么就说什 么,没有目的。我们讲的沟通,就是家长要有一个目标,就是你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沟通是思考的 互动,是意见的交流。听、说、看、问、写是沟通的手段,每个人都会使用这些手段。社会关系和 人际交往都需要沟通作桥梁。 第一,你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说你的孩子在小学阶段,老师今天请了您,肯定是孩子在班 上有了问题,老师的方式方法可能也有欠缺,肯定要把您数落一遍,因为这个孩子有问题。那么 老师数落您,您的情绪肯定是高兴的,生气了回家以后见到孩子怎么办?要跟孩子沟通了。怎么 办?所以这就需要你来设定一个目标,你要解决什么问题。你为了一个目标,跟孩子说我要跟你 谈一个事情。我今天跟你谈的目的,作为家长要非常明确你要跟孩子谈什么。 第二,你要传递你要谈的内容,就是信息,要传递你的感情,要传递你的思想。 第三,沟通的结果是什么,要达成一个共同的协议。没有达成共同的协议,我们的沟通就没 有效果,或者效果很低,达成了协议就证明有效果。 那什么是有效的沟通呢?有效沟通必须要得到对方的回应。因此有效 沟通除了思想上的交流互动外,必定要在行为上产生预期的回应。目前,家 长与子女的关系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被更多的人关注,特别是青春期的学生 , 家长如何去懂他们 ?如何 找到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沟通方式 ? 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讲一讲如何与孩子进行 有效沟通。一、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和各时期的心理需要 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事,经历了 ---感受了 ---结束了。每个人都是不断成长的一生,成长比 成功更重要。而一个人小时候的经历会伴随他一生,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中 ,有效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 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以使他们的尊严受到极大的伤害。轻 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傻、呆、笨、坏”,在孩子的心灵 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一个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会变得一片灰暗,从而引发心灵上的危机。 爱迪生小时候被老师列入“笨孩子”之列,但他母亲一直在鼓励他,说他会成功。终于,爱 迪生成了一位伟大的发明家。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天 才,只是我们许多家长不善于发现,缺少培养的方法,而使“天才”与自己的孩子擦肩而过。孩子成长不同年龄阶段其特征的不同其需求也不同。所以,家长与孩子的接触方式、沟通语言也应该不同。要根据孩子不同年龄段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孩子感兴趣的事情来进行沟通,这样才会收到比较好 1

怎样和孩子进行心灵对话

怎样和孩子进行心灵对话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一言一行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定位。能和孩子交朋友,与孩子说知心话,显得尤为重要。怎样才能和孩子进行心灵对话心? 父母在和孩子心灵对话的时候,不要觉得自己是父母,懂得东西多,阅历丰富,自然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这是一个很错误的思维模式。 其实,父母在和孩子对话的时候,双方是平等,只要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同一个位置了,才能真心换真心。 有时候,孩子犯错误了。作为家长,都会和自己的孩子好好谈谈,在对话之前,做父母的不妨先冷静下来,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立场:如果我是他,你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怎样说你呢?我希望他们怎样说,我才愿意接受了…… 这样适当地换位思考后,父母就知道孩子的想法,很多事情就很好解决了。有的父母在与孩子对话的时候,喜欢使用说教式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其实很多小孩子都喜欢于父母通过一个故事,或者举一些例子的方式,这样更形象,而且更能懂。因此,家长在沟通上是不是可以变化一下? 同时,和孩子心灵对话的时候,语气要平和,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或者摆架子,这样都是不可取的。 当然了,和孩子对话的时候,作为父母的多多少少都会

有一些目的性。 比如说,了解孩子的近况,或者想知道孩子对一些事情的看法,孩子犯错了,想知道这其中犯错的原因…… 只有带着目的,或者说是解决问题的心灵对话才是有很大的积极作用的。 作为父母,在孩子的心中的地位多多少少是会有一些差别的,有一些话题或者事情,有的孩子就认为只能对爸爸讲,或者只能对妈妈讲。 当发现孩子有这种情况的时候,家长要学会相互沟通,比较对话效果,然后选择合适地去与孩子心灵对话。 有的家长在和自己的孩子对话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打或者骂,这都是很不好的心灵对话方式,这样更多带来的只是孩子不愿意和你交流,或者一些叛逆性格的形成。 当然,有的家长就喜欢孩子与别人的孩子比较。这也是不被提倡的,孩子的成长中,和自己比较,才知道自己不足,才能更好地成长,一味地和别人比较,是容易带来一些不利影响的。 父母和孩子心灵对话的终极目标还是希望还是快乐地健康成长,在孩子的成长中,与孩子心灵对话式很重要的,当然这不是全部!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一个善于引导的父母,一个有利于孩子学习的环境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不要忽视这些东西哦!

家长怎样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家长怎样和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一、造成孩子沟通困难的原因 家长一旦发现了他们与孩子在沟通问题产生困难时,家长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尽可能全面、深入地分析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以便能更好地对症下药。笔者认为,造成与孩子沟通困难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个方面。 1、不良的教养方式 家长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着其与孩子沟通的质量。目前家庭中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教养方式,较为突出的有:一是溺爱娇惯型。由于现在家庭中独生子女多,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溺爱娇惯子女现象也显得较为普遍。家长总是把目光集中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过分地照顾、保护着孩子,什么事情都想得特别的“周到”,孩子所想即家长所想,家长所想即孩子所想。在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溺爱保护包围之中的孩子普遍有一个“秘密武器”——哭与闹,他们稍有不如意要么就哭,要么就闹。孩子一哭闹,家长马上就着急,于是就会想方设法去满足孩子经常是不合理的需求。“哭闹”似乎成为了这类孩子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这种过于简单化和不合理的沟通方式,必然会导致日后家长与孩子沟通上的困难。二是专制粗暴型。这类家长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要教育好孩子必须要有一种居高临下的威严。在这种教养方式的家庭中,家长处处唯我独尊,孩子则时时必须无原则地服从、听话,孩子即使有天大的委屈也不能得以有效的申辩。显然的,这一种沟通方式其实就是一种上下级式的机械的“你说我听”,“你问我答”的方式,同样的在这种教养方式下,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也往往是以失败而告终。 2、淡薄的沟通意识

有些家长可能会错误地认为,孩子还小,只要在物质方面的需要得到了满足,他们就会快乐,至于诸如沟通这样的精神方面的需要则认为是可有可无的。于是,当孩子向家长诉说些事情的时候,家长很难有耐心坐下来认真地倾听,通常是一边忙着自己的事情,一边心不在焉地听着,或“嗯、嗯”地敷衍应答着,甚至会找出种种的借口,如“我很忙”,“待会儿再说吧”等等搪塞孩子。不错,处在信息时代的家长都很忙,但正是因为忙,与孩子进行感情联络才又显得尤其的重要。像上述家长对孩子这种“不当回事”的倾听态度,无疑是会挫伤孩子想与家长沟通的兴趣与信心。孩子会感到没人愿意倾听他的说话,这样,孩子就会本能地保护自己——主动地中断与家长的沟通渠道,以免受到家长的忽略和轻视的伤害。诸如此情形若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孩子就可能会因此受到伤害,而不再信任家长,不再期望与家长沟通。久而久之,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也会因此而成为障碍。 3、不了解孩子的心理 幼儿在表达内心感受的方式与成人明显不同。较为常见的现象有: ①由于孩子的情绪是外露的,当他们心情好的时候,话就显得特别多,嘴巴似乎闲不住,滔滔不绝可以讲上一大堆话。因此有些家长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很是不解与不满,常常粗暴地给孩子泼冷水,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限制孩子说话的自由,使孩子与家长的沟通成为障碍。 ②由于受语言发展水平的制约,孩子内部语言往往也是出声的,即想什么就说什么,语言往往带有较大的冲动性。也许他们会在前一分钟大叫“我讨厌你,再也不理你了!”,而在后一分钟又和你和好如初,因而家长大可不必太在意去“牢记”住孩子说过的话。须知这乃是孩子率真、冲动个性特征的反映。但是有

让幼儿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

让幼儿与绘本进行心灵对话[论文提要] 在我国,随着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早期阅读教育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发现,早期阅读教育不但能为幼儿所接受,而且能促进其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近年来,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的选材中,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的青睐,大家纷纷尝试着从创设环境、激发动机、互动氛围、培养技能等方面着手开展各种有关绘本的集体阅读的教学探索。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把阅读纳入语言教育目标:“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近几年来,绘本作为一种独特的读物,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幼儿教师的青睐,大家纷纷尝试着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开展有关绘本的集体阅读教学探索,绘本阅读也由此成为幼儿园阅读关注的热点。其实,绘本实质上就是图画书,但是它又区别于传统的图画书。在绘本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甚至有很多绘本是一个字也没有的无字书。一本好的绘本,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个大意。绘本给孩子们提供了无穷的想象空间。所以说:绘本=文+图+奇思妙想。 一、选择优秀的绘本读物

1.读自己想读的 “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情趣引导来说,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读,首先是让他们读自己“需要”的,但更多的,是读他们自己“想读”的。选择绘本首先要考虑绘本内容和儿童经验的关系,儿童的经验是儿童和画面碰撞的依据,它能让幼儿与画面里的角色行为产生共鸣。共鸣中的欣喜或烦恼都会刺激幼儿的阅读情绪,这是儿童自主阅读的支柱。为此,选择绘本要有儿童喜欢的对象,最好是动物和儿童自己。内容借助于画面,画面所表达的风格应该符合儿童的审美心理。幼儿比较喜欢的色彩是鲜明而不紊乱,大块色彩和小块结合,大块色彩最好能凸显出故事角色。故事中的角色要动态夸张,能诱发儿童的好奇心,会自然地运用形象的语言、比喻的手法自编故事内容,有声有色地讲述。有条件的话,可以和儿童一起选购书本,一是有利于教师从中了解幼儿的兴趣趋向和关注点,二是幼儿的兴趣爱好成为教师选材的“向导”。幼儿自己带书,不仅保证了图书的数量和质量,实现了资源共享,而且也让家长了解幼儿读物适宜性的要求。此外,幼儿以“自我”为主,对自己的物品会比较关注。每位幼儿都有自己带来的书,一方面使他们产生亲切感;另一方面,让幼儿在读书中学会与同伴交流。 2.读教师推荐的 教师要学会剖析图书特点,寻找教育元素。因绘本大多来自于国外,它具有他国的文化背景因素。对教师来说,也许有生疏之感,只有细细解读才能领悟文本作者所传递的信息,才能找到相关的教育元

一个考试心理焦虑学生的沙盘游戏案例讲解

沙盘游戏辅导记录及案例分析 市三中

一个考试心理焦虑学生的沙盘游戏案例分析 一、一般资料 1.人口学资料: 小w,女,汉族,13岁,盘锦市三中学初一年级学生。父母都是个体经营者,家庭经济拮据,享受国家低保待遇。2013年11月16日16:50分,在班主任的陪同下来访。经调查与询问,父母家人均无人格障碍和其他神经症性障碍,无重大躯体疾病史,家庭无精神疾病史。 2.个人成长史: 小W是独生女,在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忙于生计,很少陪伴她,但却对她很是疼爱。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所以父母对小W寄予了很大希望,尤其是母亲,更是盼着她成为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将来能不再重复父母的生活窘迫之路。小W从小特别懂事,勤俭节约,能充分理解父母的辛劳。小学六年,她学习刻苦,成绩优异,自尊心很强,对自己要求也很严格,一直是老师同学口中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好孩子,未受到任何挫折。 3.精神状态: 紧张焦虑,情绪低落,自责,但有良好的记忆力、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知情意统一,人格完整。 4.躯体状态: 来访者有头疼心慌,胃疼干呕,失眠多梦,焦虑不安等躯体症状。经医学检查无器质性性病变。 5.社会功能: 能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能认真完成老师教给的任务,学习效率

下降,对学习和生活造成一定损伤,个人无法摆脱,需咨询师帮助。 6.心理测验结果: (1)症状自评量表(SCL—90) 焦虑因子2.9分,抑郁因子2.5分,这两个因子分均超过常模2分。 (2)焦虑自评量表(SAS) 测量分为54分,在50—59分范围内,提示来访者有轻度焦虑。 (3)抑郁自评量表 测量分为50分,小于标准分分界值53分,提示来访者没有出现抑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1.主诉: 近两个月来,经常感觉心烦气躁,总是感觉非常紧张,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常出现头疼胃疼,心慌干呕等情况,晚上入睡困难,睡着了也常被噩梦惊醒,害怕考试。 2.个人陈述: 近一段时间,我只要一想到一月份的期末考试就紧张的不行,心里烦躁的很,还头疼胃疼。只要老师同学家长提到考试的事,我就觉得心慌,甚至想吐,可又吐不出东西来。现在我晚上经常在床上躺一个小时也睡不着,就是睡着了也常常梦到学校考试,我没复习好不会做题被吓醒。我小学学习成绩是非常好的,从来都没掉出班里的前三名。我们家里不富裕,现在也没有电脑,可是爸爸妈妈却非常重视我的学习,妈妈总是说只要我学习成绩好,就能考上重点高中,然后上好大学,有好工作,我以后的日子就不会像她和爸爸这样苦。平时爸爸妈妈起早贪黑,工作非常辛苦,花钱很仔细,可是只要我需要的学习用品,像习题书之类的,他们给钱却很痛快,我有时心里过意不去想不买,妈妈为此

心灵对话作文600字与心灵对话

心灵对话作文600字与心灵对话 高效的作文评改课,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对话”并不是让学生自发地讨论,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带着自己的经验,把自己的心摆进去,用心去感受评改。当学生感到作文评改课对他有用,对他的人生有着启迪作用,这节课便是成功的,是高效的。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辨,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这四句始终突出一个“自”字。那么,评改作文就要一改由教师“包办”的作文评改,变为引导学生自己来做,即作文交给作文的人评改。这种做法至少有这样的好处:让学生评改自己的作文,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主体意识,有助于满足学生使自己成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愿望,激励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学习中去;让学生评改作文,突出了思维训练的教学重点,有助于培养学生“自探”的习惯及其思维的整体性、灵活性、独创性;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能看清自己的思维状况,“自辨”思维上的是非,使其思维品质进一步得到提高;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让学生评改作文,又可以为教师提供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因人施教,提高教学质量。把作文交给学生评改,无论从教的方面还是从学的方面,都有诸多益处。 那么,怎样让学生自己来评改作文呢?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培养自主意识、自改习惯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在于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生动活泼的氛围。作文教学不同于别的教学,对文题的理解往往会因学习者的个体差异而千人千面。学生所写的每一篇作文,甚至是同一题目的作文,会有不同的观点及表达。对作文的评改,由于学生的能力和认识角度不同,往往会有不同的评改。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充分发挥民主,让学生畅所欲言,只要能自圆其说,教师就应该予以肯定。有时,我们教师未必能想到某一个角度、某一种理解,这就要求作文教学应该充满民主、平等、博爱的人文气息和氛围。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这样一种教学氛围中才能带着各自的思考、质疑,轻轻松松地去学习,进而把教师指导的评改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学习能力。魏书生说过:“经常这么无忧无虑,无拘无束,随随便便,什么都不顾地大喊三声,喊一喊,你就能喊出一个强大的自我来。”这简单的喊声中孕育着自我意识改善的奥秘。这种自我意识的改善,无疑是积极进取、探索创新的源泉。

要善于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要善于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 "如果这样做的话,不是会使孩子们养成不少坏毛病吗?" 我经常可以从前来找我咨询的母亲们那里听到这样的问题。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如何去掉孩子们身上的坏毛病,一直是母亲们的一个共同关心的话题。 “如果就那样放任不管的话,他会长成一个浑身都是坏毛病的孩子”, “如果以后他长成一个根本不听父母话的孩子该怎么办”,“如果就这样任其发展的话,今后他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吗?”…… 我们的母亲们不仅有以上种种对坏毛病的担心,而且还采取了实际的行动来防止这些坏毛病的发生。没有一个母亲在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墙上、家具上到处乱写乱画时会放任不管。在吃饭的时候,她们惟恐孩子把手伸到碗里,只要他稍有这样的企图,母亲马上就会伸手打他的手背,并用眼睛瞪他。 就这样,我们的母亲们患上了一种试图对孩子进行“训育”的强迫症。这是一种从古代就流传下来的老毛病。我们不是一直都有“严教出贵子”这样一种育儿传统吗?这种传统已经在无意识中深深地扎根于母亲们的脑海中。 同时,在韩国社会特别强调礼仪。但是,我却发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父母在教育孩子礼仪的名义下扼杀了孩子的自然成长。有些事情对孩子来说明明是太严厉、太过分了,可是父母却说他们只是在做他们应该做的事。存在类似情况的另一个例子就是我们的近邻日本。他们那种“不给别人增添麻烦”的固有观念,几乎成了日本特色的代名词。但是,这种观念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是绝对不可以强加给孩子们的。因为,对孩子们进行的强迫和惩罚,实在可以说是在幼年时期扼杀他们自我意识的“捷径”。因此,在今天的日本,母子之间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已经发展成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当然,从母亲的立场上讲,有时也很有纠正孩子一些行为的必要。因为幼年时节对孩子行为的纠正不仅仅是对孩子某个行为本身的纠正,同时还包含有使孩子“适应现实”这样一个课题。但是,父母决不能因此就动手打骂孩子。 我想对母亲们说:不要动不动就“训育”孩子,而是要和孩子进行协商。也就是说,要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和孩子达成一定的妥协。

沙盘游戏案例:团体沙盘游戏陪伴孤独症儿童的心灵之旅

沙盘游戏案例:团体沙盘游戏陪伴孤独症儿童 小林是一个有点古怪、不合群、不爱说话的男孩子,当妈妈爸爸把他送到我的咨询室时,他怯生生的躲在爸爸的身后,久久不肯出来见刘老师。 我试着一边和爸爸妈妈说话,一边用手不停的碾磨着沙子,让它从我的手指缝中轻轻的滑过,凉凉的、细细的、撒落了下来,散落在蓝色的沙盘桌面上,似一朵散开的小花,自然成形状。小林渐渐地向沙盘靠近,不经意间开始埋头进行他的沙盘作品的创作。 很显然,我发现他和其他的来访孩子不一样的地方,他手里拿着一辆汽车模型,开始在湿湿的沙海中疯狂了起来,一圈一圈地转,直到我的汽车模型的车轱辘搞丢了都浑然不知,完全是一幅沉浸在自我世界的状态。我什么话都没有讲,默默地观察着孩子的每一个细小的动作,直到团体沙盘班的其他伙伴们来到后,他才在妈妈的劝阻下停下了汽车的风驰电掣。看的出来,这孩子在学校、在同伴儿间的压力是蛮大的。 这里需要解释一下的是:当来访者在沙盘里“游戏”的时候,便是他借助沙盘以及沙盘模具在沙盘里构建自己的意象或者情景的时候,这时在无意识所引导下的一种心理过程就开始与发展了,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心灵之旅”。 这样的心灵之旅是奇妙的,也是神奇的。当小林怯生生地坐在小凳子上时,等待和同学们一起来合作沙盘时,他表现出来的是忐忑、不知所措又有些兴奋的情绪,还有些许的不安定。我什么也没有说,给他一个温柔的目光、和蔼可亲的笑容就够了。在沙盘游戏工作中,沙盘指导师保持一种适度的张力,对激发人体内在的力量是非常有帮助的。 到这里来做沙盘的大多都是跟我一起合作了十几次的孩子,他们是在紧张的学习压力一周结束后,来宣泄、释放压力和缓解情绪的,是在无意识的沙盘游戏中,寻找提高自我转变能力的孩子。主要训练的目标是:遵守规则、学会团结协作、改变磨蹭、无时间观念等不良习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基本规则我们已经不用重复再说、早就写在墙上、背在他们的心里了,大多数同学对包容的理解、体验已经做的非常到位了。 游戏开始之前,我们学习了团结协作的寓言故事、做了脑筋激荡的承诺程序,按照顺序抽出号码,孩子们期待一周的沙盘游戏正式开始了。 刚开始小林意识不到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或那种玩具。但随着游戏的深入,支配小林的无意识,不再去意识自己想表现什么?为什么这样做?两轮过去了,小林突然创造了他的大地震行动,不顾一切的把同学们挖好的隧道、沙坡、河流全部毁于一旦,按照自己的想法摆放上鲜花和绿草,并违反规定的吞噬其他同学的劳动成果,一幅美好的合作图画,眨眼之间便成了512大地震的灾区遗址。 团体沙盘的同学们,先是愕然、惊讶、不满,然后是接受了他是新同学、承受了他的破坏活动,有人还把小林毁坏的地方精心的修复了。但是轮到小林上场,他的动作更加疯狂,劫后的作品惨不忍睹。 第三次;轮到小林做沙盘时,我发现这次他似乎感觉到了什么,他移动沙具时会看看同学们,而且是在自己圈定的小范围内做调整,任何他不想要的东西他会完全清掉,而且移动了同学摆的物件就会抬头看一眼同学,还会不好意思地笑一笑; 第四次,没有再做破坏,只是用手抓出来一道道的小河沟、摆上了一个链接桥... 所有的制作活动都在他的一亩三分地里完成了,前后他参与两次沙盘制作的位置几乎没有变。......... 活动结束后,我连线了孩子的爸爸妈妈,他们告诉我,孩子患的是孤独症,语言发育迟缓、不会人际交往、对外界事物没有感知。 我说,错!据我的观察,孩子的内心是渴望被认可、被赞美、被夸奖的。当他参与我们民主选举的“今日之星”时,只要有同学投了他的票,听到自己的名字他都会抬一下头,然后偷偷地不好意思地笑一笑,我感到他内在的力量,感受到了他可以改变的劲头。

在安静的时分里与心灵对话

常为那些偶然得来的文字或事物里暗藏的智慧和深邃感到惊喜,于是捉笔,想象着用来诠释生命的意义,让自己遗忘寒冬,拣拾春天,在人生路上犹如雄鹰展翅,稳阔前行。 【不沉的船】 在英国皇家船舶博物馆里收藏着一条船,这条船自从下水之后,曾一百三十八次遭遇冰山,一百一十六次触礁,二百零七次被风暴折断桅杆,一十三次起火,但它却一直没有沉没,仍然负重前行。 无意中在书上读到这段文字,是在一个乍暖还寒的初春早晨,推开窗户,极目远眺,杜鹃花满山遍野怒放着,而那时候我的心却是阴霾重重,没有一丝阳光。 那是一段凄风冷雨密布的日子,是我人生最为阴暗的时光,现实生活的压迫,众叛亲离的苦楚,织成一张网,让曾经那么坚强乐观的我也失却了笑颜。我把自己藏起来了,躲在一个阴暗的角落,独自悲泣,独自垂泪,独自疗伤。 可是,当我不经意看到这段话的时候,仿佛刹那间,天地一片光明,我的心豁然开朗,我所经历的那些小小的打击算得了什么,不过只是人生路上必经的风浪,倘若鼓起勇气,傲然前行,风雨过后见彩虹,柳暗花明又一村,命运不会总带给人失望,也会有峰回路转的时候。 原来哦,在大海里航行没有不经风浪的船,同样的,人活一世,也没有不受伤的人生。这艘平凡却又神奇的船以它坚定不屈的行为,告诉了我:希望、乐观、坚韧,坚强、坚定、阳光、不服输,这些些明朗的词语,会造就我们宁死不屈的个性,让我们自信满满,带领我们走出心灵的樊篱,感受春暖花开,风光旖旎。 【一念放下】 看过一则故事,一位老和尚携小和尚游方,途遇一条河;见一女子正想过河,却又不敢过。老和尚便主动背该女子趟过了河,然后放下女子,与小和尚继续赶路。小和尚不禁一路嘀咕:“师父怎么了?竟敢背一女子过河?”一路走,一路想,最后终于忍不住了,说:“师父,你犯戒了?怎么背了女人?”老和尚叹道:“我早已放下,你却还放不下!” 阅罢,掩卷,沉思。“放下”,简单扼要、浅显易懂的两个字,轻描淡写却蕴藏惮意,含而不露,欲扬故抑,唯有用心去参悟,才可能体会那“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境界,也才可以从生死桎梏、苦痛纠结中解脱出来。 托﹒富勒说过:“记忆就像一只钱夹,装得太多就会合不上,里面的东西还会全部掉出来。”如果一个人总被名利缠身,何来轻松自如?总被恩怨情仇所困,何来快乐幸福?总被流言蜚语所扰,何来清风明月?唯有放下一些过去,远离名利的诱惑,躲开情仇的困扰,淡漠流言的侵袭,才有可能给心灵腾出空间,装下更多的惊喜与感动。 放下,是解忧排难的灵丹,是黑夜里的一盏明灯,是掌心里清晰的纹路,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懂得“人生如茶,空杯以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含义。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清零过去,展望未来,以良好绝佳的姿态走向明天,面对人生,唯有如此,我们才可能欣赏到更美丽的风景,领略更丰富的生活,创造更精彩的人生。 【欣赏缺憾】 维纳斯是维纳斯城的一座独臂雕像,是古希腊神话中代表爱与美的女神,欣赏到这幅雕像的时候,我惊讶于自己竟完全没有对那只独臂有着遗憾的心情去观摩,反而感觉因了这缺陷,维纳斯才更显现一种独特而清冷的韵味,她全身上下焕发着知性、优雅和美丽,是那种平和、安静、宠辱不惊的美。

与孩子的心灵对话

与孩子的心灵对话 今天早上我遇到了这样的一件事,在来园时,欣欣跟在妈妈的身后,看上去表情似乎有些惊慌失措,我心里嘀咕着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互相问候过后,我用关心的口吻地问欣欣:“欣欣你今天不舒服吗?”欣欣一句话都没说,只是一个劲地摇头,我正想从她妈妈身上得到答案时,欣欣便着急地向妈妈叫嚷:“妈妈!妈妈!你快走呀!”一边大声地喊,一边把她的妈妈往门外推,好象有意不让我与她的妈妈说话。这一举动使我更加产生了怀疑:“欣欣你帮老师把积木放在桌子上,等一下其她小朋友要玩的。”她听完我的话,却表现得无动于衷。我又一次低下身体,摸着她的头说:“欣欣,你的本领最大了,老师是想请你帮个忙呀,这你也不愿意吗?”在我再三地要求下,她很不情愿地走进了教室。终于,我借故把欣欣支开了,怀着满脑子的疑惑,问她的妈妈:“欣欣妈妈,今天欣欣是怎么回事?”欣欣的妈妈向我反映,前几天,她给欣欣买了十几条漂亮的金鱼,她爱不释手,天天要给它们喂食。就在星期天,欣欣乘大人不在家,把她养在鱼缸里的十几条金鱼都晒成了鱼干。然后,欣欣的妈妈很气愤地说:“我这孩子怎么了,一点没人性,一点没同情心。心态那么不好,那么残忍。”联想起平时,欣欣是个能主动乐意帮助别人,能对自然角进行特别呵护的孩子!真的会是这样吗?我对她妈妈的话产生了更大的怀疑。 在自由活动时,我便把欣欣叫到了身边。她有些慌张,我耐心地询问欣欣:“欣欣,你星期天在家做些什么?”欣欣似乎被我的问题

触到了痛楚。一边摇头一边向后退了一步,嘴里嘀咕着:“没什么!”考虑到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我还是语重心长地说:“如果你想告诉老师所遇到的事情,可以大胆地说出来,我们是朋友,老师会帮你一起解决的!”这一整天欣欣好象故意逃避我的视线。但在离园时,出乎我的意料,欣欣主动走到我跟前悄悄地说:“老师,小鱼和人不一样,是吗?”我有些不解地问:“是呀,你怎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人不晒太阳会缺钙,老师是你告诉我的,那么为什么小鱼晒太阳它就会死呢?”说完,孩子难过地低下了头。原来如此,谜底终于揭开了,孩子之所以把金鱼放在太阳下晒,是因为想让金鱼补充钙质。 事情发生的当天晚上,我与欣欣的妈妈进行了电话联系。在电话中,我把事情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讲述给她听。我以鼓励的口吻对她的妈妈说:“欣欣真棒!她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她之所以把鱼都放在太阳下晒,是因为想让金鱼补充钙质。但是通过这次不经意的行为,却让她明白了人与鱼是不一样的。”欣欣妈妈听了我所说的,这才恍然大悟。是自己错怪了孩子,要找一个机会好好地向欣欣赔礼道歉。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不也常常以高高在上的姿态俯视着孩子吗?也常常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幼儿。21世纪的教育强调人与人之间心灵的沟通,精神的相遇,生命的碰撞,是一种人类希望、理想和超越的教育。让我们走近孩子,与孩子的心灵对话,去感悟那份童真,去领略那个世界!让我们伴着儿童共同成长!

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家长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 现在有不少家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很少,也不知如何与孩子沟通。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始终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家长应如何与孩子沟通呢? 一、理解尊重,与孩子进行平等对话。 绝大多数的家长在与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时总把自己放在优势的位置,把孩子当成自己的附庸品或者是没有独立人格的自然人来看待,采用一种不容对方置疑的、教训的语气和孩子进行沟通。说话时总是用诸如“不行!应该……!”的表达方式。它往往与命令、斥责、否定、训诫、威胁甚至是暴力等相联系,效果是最差的。 面对自我意识越来越强的孩子,为人父母者应思孩子所思,想孩子所想,站在他的角度来感知、体会、思考问题。切不可动辄训斥、指责甚至奚落自己的孩子。它只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父母与子女间应该成为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的知心朋友,才能消除沟通上的障碍,才能使子女向父母坦露心灵,父母也才能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做父母平时应经常采用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孩子沟通、交流,说话时多采用诸如“我认为……”或者“我觉得……”的句式,会使孩子有一种平等感、亲切感,他们就愿意把心里话告诉父母。 二、认真倾听,架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 倾听是沟通的前提。只有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也会使以后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 优秀的家长非常注意倾听,即使自己不感兴趣的话也能耐着性子听,并且注意发现孩子谈话中的闪光点。所以,孩子向您诉说高兴的事,您应该表示共鸣;孩子向您诉说不高兴的事,您应该让他尽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发现孩子第一次正确运用成语,要给予赞赏;发现孩子能够慷慨陈词,有理有据地争辩,就应该有意地惊呼:“我家出了一个雄辩家!”。在倾听时您可以使用“嗯”、“噢”、“是吗”、“后来呢”等词语,表示您在认真地倾听,鼓励孩子继续说下去。这样,孩子不但愿意经常和家长沟通,而且还会自动提高沟通的质量。 三、行重于言,为孩子做出示范。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如果说自己很难做到的东西,却要求孩子做到,孩子没做到,家长反而给予批评时,这时沟通自然就出现了问题。孩子想:你们都做不到?为什么让我做到?想让我做,你为什么不做?所以我们每一个家长都要做到避免苍白的说教,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用自己行为感染孩子。并且注意在沟通时,不要轻易给孩子任何承诺,一旦承诺,必须做到,做到了才有能力去和孩子沟通,才有资格与孩子沟通,才真正达到和谐的沟通氛围和状态。 四、形式多变,创造多样的沟通方式。 家长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与孩子进行沟通是有效沟通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沟通地点是开放的,不局限在家中,可以在散步时,游玩时,活动时;沟通的方式是多样的,不局限于用语言交谈,还可以用纸条、录音、留言等方式,也可以创建一个家庭网站或者博客利用网络交流。这样的沟通方式往往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和能动性。 寻找合适的沟通切入点,也是有效沟通策略的一个组成部分。家长在与孩子进行沟通的时候,要找准一个合适的时机,找到合适的切入话题。如果沟通是从身边事、眼前景开始的,就能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 父母与孩子的沟通是两代人互相取得理解的桥梁。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让父母了解孩子,使孩子理解父母,让父母和孩子在分歧中得到最大的统一,这对于是铸造孩子健全的人格,培养他们适应生活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