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扬州大学卫生综合2020年考研真题试题

扬州大学卫生综合2020年考研真题试题

扬州大学卫生综合2020年考研真题试题

卫生统计学 考研

卫生统计学 (Health Statistics) 课程编号:学分数 5 周学时 4 课程性质:医学基础课 预修课程: 教学目的:掌握研究设计方法、基本的统计原理和方法,并能够将其应用于居 民健康状况研究、医疗卫生研究和医学科研。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帮助学生培养透过偶然现象探测事物内在规律的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应用统计的思维分析方法,有效地开展各项医疗卫生工作和研究工作。 基本内容:研究设计、基本统计原理、常用的统计推断方法 基本要求:学生应按本大纲具体要求,掌握统计学基本原理、常用的统计分析 方法和科学的研究设计方法。能够进行合理地研究设计,科学地搜集、整理、分析数据资料,作出合理推断,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书:倪纵瓒主编《卫生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1月 教学内容、要求和课时安排: 一、绪论(学时数:2) 教学内容 卫生统计学的内容,统计工作的步骤,统计资料的类型,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学习卫生统计学应注意的问题。 教学要求 1.掌握: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随机现象,概率,总体,样本,抽样误 差,统计资料的类型。 2.熟悉:统计工作的一般步骤。 3.了解卫生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计量资料的描述(学时数:6+2) 教学内容 1.计量资料的频数表、图 2.计量资料的统计描述指标 集中趋势: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百分位数; 离散趋势:极差和四分位数间距,方差和标准差,变异系数3.正态分布的概念和特征,正态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正态分布的应用,对数正态分布。 教学要求 1.掌握:计量资料的频数表。常用集中趋势指标的意义及适用范围。正态 分布曲线下的面积分配规律。 2.熟悉:常用集中趋势、离散趋势指标的计算方法。正常值范围的意义和 制定方法。

卫生统计学 案例版丁元林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ECDBB 第二章:BDABC 第三章:DEBCD AEA 第四章:DCCDD DCBD 第五章:DCBDB AEEEC 第六章:CBEDC DDDDA 第七章:ACCBB DACEA 第八章:ABCDD BDADB 第九章:DDBCD AEA 第十章:BDCCE BDAEA 第十一章:CAEDC DBCCD 第十二章:BCAEE BA 第十三章:DDBCC BCDE 第十四章:无 第十五章:无 第十六章:无 第十七章:DBABC BDE 第十八章:无 第十九章:BDCDC CCADC 《卫生统计学》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绪论 1、统计资料可以分为那几种类型?举例说明不同类型资料之间是如何转换的? 答:(1)1定量资料(离散型变量、连续型变量)、2无序分类资料(二项分类资料、无序多项分类资料)、3有序分类资料(即等级资料);(2)例如人的健康状况可分为“非常好、较好、一般、差、非常差”5个等级,应归为等级资料,若将该五个等级赋值为5、4、3、2、1,就可按定量资料处理。 2、统计工作可分为那几个步骤? 答:设计、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资料四个步骤。 3、举例说明小概率事件的含义。 答:某人打靶100次,中靶次数少于等于5,那么该人一次打中靶的概率≤0.05,即可称该人一次打中靶的事件为小概率事件,可以视为很可能不发生。 第二章调查研究设计 1、调查研究有何特点? 答:(1)不能人为施加干预措施 (2)不能随机分组 (3)很难控制干扰因素 (4)一般不能下因果结论 2、四种常用的抽样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答:(1)单纯随机抽样:优点是操作简单,统计量的计算较简便;缺点是当总体观察单位数量庞大时,逐一编号繁复,有时难以做到。 (2)系统抽样:优点是易于理解、操作简便,被抽到的观察单位在总体中分布均匀,抽样误差较单纯随机抽样小;缺点是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偏性或周期性变化。 (3)分层抽样:优点是抽样误差小,各层可以独立进行统计分析,适合大规模统计;缺点是事先要进行分层,操作麻烦。

2007级硕士研究生卫生统计学试卷(答案)

2007级硕士研究生卫生统计学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学号班级姓名考试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复相关系数 R,度量应变量Y与多个自变量间得线性相关程度得指标,即观察值Y与回用R表示,R=2 归估计值y?之间得相关程度。 2、统计描述 指由统计指标、统计表、图等方法,对资料得数量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测定与描述,不涉及由样本推论总体得问题。 3.主效应 在析因设计资料得方差分析种,指某一因素各水平间得平均差别。 4、非参数检验 不依赖于总体分布得类型,对总体分布不做严格规定,对两个或多个总体分布得位置进行假设检验得方法。 5、假设检验 就是利用小概率反证法思想,从问题得对立面(H0)出发间接判断要解决得问题(H1)就是否成立。然后在H0成立得条件下计算检验统计量,最后获得P值来判断。这一过程称为假设检验。 6、平均发展速度 就是各环比发展速度得几何均数,说明某事物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期平均发展得程度。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调查144名30-40岁男子得血清胆固醇值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其均数为90 、3mg/dl,标准差为3 2、7mg/dl,则可推出该地30-40岁男子中约有__0、5 _%胆固醇在174、7mg/dl

以上,共有多少人 0、72(或1) 。 2、 拒绝H 0,只可能犯 第一类 错误,“接受” H 0只可能犯 第二类 错误。 3、 甲、乙、丙三地某两种传染病得发病率时,宜绘制_复式直条条__图、 4、 男、女两组儿童,人数分别为300及时250人,蛔虫感染率分别为35%及24%,其总感染 率为 30% ,总感染率得95%得置信区间为??? ? ? ??+?-550 7.03.096.13.0,550 7.03.096.13.0。 5、多个样本均数比较得方差分析其应用条件 各独立样本正态分布 与 方差齐性 。 6、 等级相关适用得条件就是 双变量非正态分布 , 总体分布型未知 , 等级资料 。 7、 两因素析因设计实验方差分析将处理组间变异分解为 A 因素得主效因、 B 因素得主效因 与 AB 得交互效应 。 8、 R ?C 表得2 χ检验,若表格中有一个方向按多个等级分类时,则称之为单向有序行列表, 当等级数大于3时,如检验各处理组各等级下得构成比有无差别时采用 2 χ检验 ,如检验各处理组各等级下得程度上有无差别时采用 秩与检验 。 9、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自变量得选择方法有 全局择优法 与 逐步选择法 。 10、 r 就是 直线相关系数 (或称Pearson 积差相关系数) ,表示 具有直线关系得两变量间相关得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 三、最佳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要表示某地区2003年SARS 患者得职业分布,可以绘制( C ) A 直条图 B 散点图 C 圆图 D 直方图 E 线图 2. 关于频数表得说法正确得就是( C ) A 都分为10个组段 B 每一个组段必须组距相等 C 从频数表中可以初步瞧出资料得频数分布类型 D 不就是连续型得资料没有办法编制频数表 E 频数表中得每一个组段不一定就是半开半闭得区间,可以任意指定

硕士研究生卫生统计学试卷(答案)

2007级硕士研究生卫生统计学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 学号班级姓名考试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 复相关系数 用R表示,R=2 R,度量应变量Y与多个自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即观察值Y 与回归估计值y?之间的相关程度。 2. 统计描述 指由统计指标、统计表、图等方法,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测定和描述,不涉及由样本推论总体的问题。 3.主效应 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种,指某一因素各水平间的平均差别。 4. 非参数检验 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的类型,对总体分布不做严格规定,对两个或多个总体分布的位置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 5. 假设检验 是利用小概率反证法思想,从问题的对立面(H0)出发间接判断要解决的问题(H1)是否成立。然后在H0成立的条件下计算检验统计量,最后获得P值来判断。这一过程称为假设检验。 6. 平均发展速度 是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均数,说明某事物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期平均发展的程度。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调查144名30-40岁男子的血清胆固醇值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其均数为90 .3mg/dl ,标准差为3 2.7mg/dl ,则可推出该地30-40岁男子中约有__0.5 _%胆固醇在174.7mg/dl 以上,共有多少人 0.72(或1) 。 2. 拒绝H 0,只可能犯 第一类 错误,“接受” H 0只可能犯 第二类 错误。 3. 甲、乙、丙三地某两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时,宜绘制_复式直条条__图. 4. 男、女两组儿童,人数分别为300及时250人,蛔虫感染率分别为35%及24%,其总感 染率为 30% ,总感染率的95%的置信区间为??? ? ? ??+?-550 7.03.096.13.0,550 7.03.096.13.0。 5.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其应用条件 各独立样本正态分布 和 方差齐性 。 6. 等级相关适用的条件是 双变量非正态分布 , 总体分布型未知 , 等级资料 。 7. 两因素析因设计实验方差分析将处理组间变异分解为 A 因素的主效因、 B 因素的主效因 和 AB 的交互效应 。 8. R ?C 表的2 χ检验,若表格中有一个方向按多个等级分类时,则称之为单向有序行列表, 当等级数大于3时,如检验各处理组各等级下的构成比有无差别时采用 2 χ检验 ,如检验各处理组各等级下的程度上有无差别时采用 秩和检验 。 9.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自变量的选择方法有 全局择优法 和 逐步选择法 。 10. r 是 直线相关系数 (或称Pearson 积差相关系数) ,表示 具有直线关系的两变量间相关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 。 三、最佳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要表示某地区2003年SARS 患者的职业分布,可以绘制( C ) A 直条图 B 散点图 C 圆图 D 直方图 E 线图 2. 关于频数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 都分为10个组段 B 每一个组段必须组距相等

2002级硕士研究生卫生统计学考试试题

2002级硕士研究生卫生统计学考试试题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二项分布、Poisson分布和正态分布各有几个参数: A1,1,1 B 2,2,2 C 2,1,2 D 2,2,1 2.假定某细菌的菌落数服从Poisson分布,今观察得平均菌落数为9,问菌落数的标准差为:A18 B 9 C 3 D 81 3.开展一项科学研究,何时开始运用统计学知识? A有了实验数据之后 B 有了试验设计之后 C 从最初的试验设计开始D 从计算机算出结果开始 4.某疗养院测得1096名飞行员红细胞数(万/mm)经检验该资料服从正态分布,其均值为414.1万/mm,标准差为42.8万/mm,求得的区间(303.67,524.52万/mm)称为红细胞数的:A99%的正常值范围 B 95%的正常值范围 C 95%可信区间 D 99%可信区间5.在众多的变异指标中,有一种可以用于比较单位不同的任何两组定量资料的变异性大小,它就是: A标准差 B 相关系数 C 变异系数 D 标准误 6.在进行成组设计的t检验或进行方差分析之前,要注意两个前提条件,一要考查各样本是否来自正态总体,二要: A核对数据 B 作方差齐性检验 C 作变量变换 D 求均数、标准差和标准误 7.将样本含量n的值、观测指标的一系列具体的值和某些特定的常数代入某统计公式计算,得一个具体的值。通常称此公式所代表的变量为: A参数 B 均值 C 统计量 D 标准误 8.对于t分布来说,固定显著性水平α的值,随着自由度的增大,t的临界值将会怎样变化: A 增大 B 减少 C 不变 D可能变大,也可能变小 9.标准正态分布的均数与标准差分别为。 A 0与1 B 1与0 C 1与1 D 0与0 10.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中,必然有。 A SS 组内〈 SS 组间 B MS 组间 〈 MS 组内 C MS 总 =MS 组间 +MS 组内 D SS 总 =SS 组间 +SS 组内 11.四个样本率作比较,X2>X2 0.01(3) ,可认为。 A 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 各总体率均不相同 C 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 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2.等级资料比较宜用。 A t检验 B X2检验 C 秩和检验 D F检验 13.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 1和n 2 ,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 自由度应该是。 A n 1+n 2 B n 1 +n 2 -1 C n 1 +n 2 +1 D n 1 +n 2 –2 14.统计推断的内容。 A 是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总体指标 B 是检验统计上的“假设” C a,b均不是 D a,b均是 15. 调查200名学生,记录每一名学生中口腔中有几颗龋齿,该资料是A定性资料 B 定量资料 C 连续资料 D 等级资料

浙大卫生综合考研真题353解析卫生统计学部分资料全

卫生统计真题考点 一、名词解释 1.抽样误差:从同一样本中反复多次的随机抽取相同样本量的若干份样本,由于个体差异和偶然因数的 影响,使得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叫抽样误差,可通过增大样本量来减小抽样误差。 2.误差:实际观察值与客观真实值之差,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差,包含系统误差,随机误差,非系统 误差 3.动态数列: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将描述的某事物的一系列统计指标依次排列起来。用以观察和比较 该事物在时间上的变化和发展趋势。统计指标可以是相对数、绝对数或平均数。动态分析指标有:绝对增长量、发展速度和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 4.死因构成:指全部死亡人数中,死于某死因者所占百分比,说明各种死因的相对重要性。 5.疾病分类:是在疾病命名法的基础上,考虑到对疾病的认识及防治需要,将一些具有共同特性的疾病 归纳在一起,加以分类。 6.婴儿死亡率:IMR指某年活产儿中不满一周岁的死亡频率。是反映社会卫生状况、婴儿保健工作以及 人群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死亡统计指标中较敏感的指标。 7.人口金字塔:是将人口的性别和年龄资料结合起来,以图形的方式表达人口的性别和年龄构成。以年 龄为纵轴,人口数为横轴,左男,右女而制定的两个相对应的直方图,可以分析过去人口的出生死亡情况以及今后人口的发展趋势。 8.生存率:病人能活到某一时点的概率。常用于对慢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及心血管疾病等的治疗效果评价 或预后估计。 9.总和生育率:(表示每一个妇女一生平均生多少个孩子。是15-49岁年龄别生育率的总和。)假定同时 出生的一代妇女,按照某年的年龄别生育水平度过其一生的生育历程,各年龄别生育率之和乘以年龄组组距,就是这一代妇女平均每人可能生育的子女数。 10.总生育率:指某年某地平举每千名育龄妇女的活产数,国际上以15-49作为育龄妇女的年龄界限。 11.负担系数:又称抚养比,是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数之比,一般以15-64为劳动年龄, ≦14 ≧65为非劳动年龄。 12.发病率和患病率:发病率IR表示一定时期内,在可能发生某病的一定人群中新发生该病的强度。患病 率PR指某时点上受检人数中现患某种疾病的频率。在一定人群是时间内有PR=IR*D。发病率表示发病危险性的直接指标,分子只包括新发病例,分母是总人年数,是个动态指标;而患病率常用于描述病程较长或发病时间不明确的疾病患病情况,分子包括新旧病例,分母是受检总人数,是个静态指标。 13.生存率和生存曲线:生存率是指观察对象经历tk个时段后仍存活的可能性。以生存时间为横轴,生存 率为纵轴,将各个时间点所对应的生存率连接在一起的曲线称为生存曲线。 14.期望寿命:ex是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活到X岁时,尚能生存的平均年数。 15.总体和样本: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从总体中随 机抽取部分观察单位,其观测结果的集合称谓样本,应具有代表性。 16.总体: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可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2011年山东青岛大学卫生综合考研真题

2011年山东青岛大学卫生综合考研真题 一、名词解释:(每题 4 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及卫生毒理学考生 1~18题全答,MPH 考生 16~18 题不答。) 1.克山病 2.黄尿酸指数 3.胰岛素抵抗 4.ADI 5.抗氧化增效剂 6.平酸腐败 7.水体富营养化 8.化学耗氧量 9.环境质量评价 10.工作有关疾病 11.职业病 12.尘肺 13.暴发 14.队列 1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 16.慢性毒作用带(MPH 考生不答) 17.致畸敏感期(MPH 考生不答) 18.促长剂(MPH 考生不答)

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格中,每空 1.5 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及卫生毒理学考生 1~17 题全答,MPH 考生 16~17 题不答。) 1.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量,一般认为应不少于总能量的()。 2.食物中的视黄醇一般不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是以与脂肪酸结合成的()的形式存在。 3.空腹血糖在()之间诊断为空腹耐糖不良。 4.()是引起食品酶性非褐变的原因。 5.常用的护色剂为()和亚硝酸盐()。 6.护色剂可与肌肉中的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结合,生成(),使肉制品呈现红色。 7.()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8.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类型包括()型病区、()病区和()病区。 9.住宅的卫生规模是指根据卫生要求提出的居室容积、()、面积和()等应有的规模。 10.中暑按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以()最为凶险。 11.金属汞主要以()形式经*()进入体内。 12.诊断疾病的金标准是指()。 13.确定甲型肝炎病人隔离期限的依据是该病的(),而确定与甲肝病人密切接触者观察期限的依据是该病的()。 14.描述性研究主要有常规资料分析、()、暴发调查、()、个案调查等。 15.流行病学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16.化学致癌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其中()阶段认为是可逆的。(MPH 考生不答) 17.Ames 试验又称为(), 使用的菌株为()。(MPH 考生不答)

南京医科大学考研卫生统计学统计基本复习题

医学统计学基础理论复习题 一、是非题:(如判断该题正确则在题后括号内打“√”,判断该题错误则在题后括号内打“×”) 1.农村妇女生育情况调查结果如下所示,该资料类型为计量资料。() 生育胎次0 1 2 3 4 妇女人数 5 25 70 30 14 2.观察到50例某传染病的潜伏期,整理成频数表如下:这是计量资料。()潜伏期(小时) 12~36~60~84~108~ 例数8 22 12 6 2 3. 身高的标准差比体重的大,因此,身高的变异程度比体重的大。() 4. 所谓均数的标准误,其实就是样本均数的标准差。() 5.在进行简单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时,相关系数r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和回归系数b的显著性检验结果完全一致。() 6. 从总体中抽出一部分个体就构成一个样本。() 7.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中,H0:μ1=μ2,H1:μ1≠μ2,α=0.05。 若检验的结果为P=0.065,则结论为两总体均数相等。() 8.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时,进入方程的自变量越多越好。() 9.同一组资料作团体t检验,双侧检验的P值是单侧检验的2倍。()10.医学统计学的全部内容就是对收集来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11.在直线回归分析中,要求因变量服从正态分布。() 12.在进行三组均数的方差分析中,若检验的结果为P=0.015, 则结论为三个总体均数都不相等。() 13.进行多元线性回归时,如偏回归系数b1>b2,则指标X1对Y的作用 大于X2对Y的作用() 14.如果理论上A药确实有减肥作用,但在一次临床试验中,它的降低体重 值和安慰剂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能是样本量太小。() 15.如X1和Y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有统计学意义,则在多元逐步回归中, X1一定会被选入方程。() 16.如X1和Y之间的简单相关系数无统计学意义,则在多元逐步回归中, X1一定不会被选入方程。() 17.二个率进行比较的显著性检验中,用确切概率计算是最正确的。() 18.如显著性检验的结论为A组均数大于B组,P=0.0021,这时P表示 该结论犯错误的可能性的大小。() 19.回归分析中,回归系数越大,回归系数的标准误也越大。() 20.正态分布的均数不一定比标准差大。() 二、填充题 1.当拒绝了实际上成立的H0时,称为犯______________误差,常用α表示;当 不拒绝实际上不成立的H0时,称为犯______________误差,常用β表示;1–β又称为______________。要同时降低α和β值的唯一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服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常用_________________表示其平均水平,用 _________________表示其离散程度;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常用_________________表示其平均水平;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常用________________表示其平均水平,用_________________表示其离散程度。 3.方差分析的应用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圣才出品】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353卫生综合考研真题(回忆版) 考试基础的,主要是名词解释题和选择,环卫60分,流病90分,营养40分,医学统计学60分,职卫50分。 (一)名词解释题 1.推荐摄入量 2.生物价 3.疾病监测 4.食物中毒 5.暴发 6.birth cohort analysis 7.混杂偏倚 8.遗传度 9.生态比较研究 10.标化比 11.阳性似然比 12.非传染性疾病 13.暴露标志 14.职业性伤害 15.secondary water supply

16.BOD 17.suspended dust 18.氧垂曲线 19.土壤氮素循环 20.采光系数 21.矽肺 22.static work 23.temporary threshold shift 24.基础职业卫生服务 25.二项分布 (二)选择 1.下列哪项不是必需微量元素A.铁 B.铜 C.锌 D.钙 E.氟 2.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A缺乏的表现A.眼干燥症 B.血管增生症

C.毛囊角化症 D.夜盲症 E.毕脱氏斑 3.下列关于维生素哪项是错误的 选的--维生素都是通过食物摄取的 4.“3D”症状的出现是因为:烟酸缺乏5.硫胺素主要存在于 6.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7.“3D”症状的出现是因为:烟酸缺乏8.谷类中碳水化合物的所占比例 9.“3D”症状的出现是因为:烟酸缺乏 10.下列哪项不是营养调查方法 A.膳食调查 B.人体营养水平的生化检验 C.人体营养状况的临床检查 D.人体测量资料分析 E.食品营养安全评价 11.关于合理膳食

12.海产品中较多的细菌种类 13.黄曲霉素中哪种毒素最强 14.进入人体后最容易导致头发脱落的毒物 15.随机抽样方法中抽样质量中最大的是: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E.多阶段抽样 16.估算样本量公式中的d表示: 17.灵敏度、特异度一定的筛检试验,患病率不同的两种疾病的阳性预测值 18.不是因果推断过程中的是: A.机遇联系 B.统计学关联 C.虚假联系 D.间接联系 E.直接联系 19.Hill标准 20.生物标志的特征:分子特征、时间特征、个体内变异、个体间变异、群体间变异、储存变异。 21.不是刺激性气体的是

最新卫生统计学考研试题名词解释总结

卫生统计学考研试题名词解释总结 1、typical survey:典型调查,典型调查就是在调查对象中有意识的选择若干具有典型意义或者代表的单位进行非全面调查。 2、箱式图(box plot) :用于多组数据的直观比较分析。一般选用5个描述统计量(最小值、 P25、中位数、P75、最大值)来绘制。6I& b+ p2 B s @+v3 w2 o * c3 w" ?* '4 b4 ?$ c. T3 { 3、二项分布(binorminal distribution):若一个随机变量X,它的可能取值是0,1,…,n而且相应的取值概率为称此随机变量X服从n, n为参数的二项分布。/ a7 A0 X3 N! i, A" p 4、morbidity statistics :疾病统计,是居民健康统计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任务是研究疾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流行的规律, 为病因学研究、疾病防治和评价疾病防治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4 F4 D- m8 F$ H2 j* e' V" H : k* S/ {/ O- V+ G! h0 H) A 5、life expectancy :期望寿命,是指x 岁尚存者预期平均尚能存活的年数,它是评价居民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 + Q0 g- v0 \- D. F: | 6、life table :寿命表,又称为生命表,是根据特定人群的年龄组死亡率编制出来的一种统计表。由于它是根据各年龄组死亡率计算出来的, 因此, 各项指标不受人口年龄构成的影响,不同人群的寿命表指杯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7、预测(forecast):这是回归方程的重要应用方面。所谓预测就是把预测因子(自变量X)代入回归方程,对预报量(应变量Y)进行估计,其波动范围可以按照个体Y值容许区间方法 计算。; a! Y6 F" z: } g: z! y" m; H2 G3 ~ 4 F; P' J. F4 w: O) b 8、s tandard deviation :标准差,常用来描述数据离散趋势的统计指标,其能反映均数 代表性的好坏,以及变量值与均数的平均离散程度。; u& C$ ~( u/ V4 n" '9 E; ]3 V 6 e/ J8 [) M- i) @1 n 7 m! F, ?6 G 9、cluster sampling :整群抽样,首先将总体按照某种与研究目的无关的分布特征(如地区范围、不同的团体、病历、格子等)划分为若干个“群”组,每个群包括若干观察单位;然 后根据需要随机抽取其中部分“群”, 并调查被抽中的各”群”中的全部观察单位。这种抽样方法称为整群抽样。 10、precision:精密度,是指重复观察时,观察值与其均数的接近程度,其差值属于随机误差& R V5 w) {4 A" _, N! s' p. Y& G 11、正交设计(orthogonal design):当实验涉及的因素在三个或三个以上,且因素间可能存在交互作用时,可用正交试验设计。它利用一套规格化的正交表,将各试验因素、各水平之间的组合均匀搭配,合理安排,可以用较少的、有代表性的处理组合数, 提供充分有用的信息,还可找出较优组合, 用以指导实践, 因而是一种高效、快速的多因素试验设计方法。! K3 f/ i5 g, W( ] 12、maternal morality rate :孕产妇死亡率,是指某年妇女在妊娠至产后42 天以内,因 为怀孕和分娩及其并发症所造成的孕产妇死亡人数与同年出生活产数之比。 2 b+ Y$ '+ k: [* Z9 J' X4 T; G 3 N

中国CDC考研卫生综合真题

2010 年中国 CDC 一、流行病学 : 1、单选题( 10 题, 20 分) 现况研究、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考了很多知识点。 2、多选题( 10 题, 20 分)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的指标,评价临床试验的指标?(治愈率,有效率,保护率,效 果指数); 病例的选择。 3、简答题( 2 题, 20 分) (1)、根据下表,计算用 A 法做筛检试验的灵敏度( 2 分),特异度(2 分), 阳性预测值( 2 分);根据以上结果,对此试验进行简要评价?( 4 分) A 法金标准 肝癌非肝癌 阳性301040 阴性2090110 50100150 (2)、现欲对某社区的青少年骨癌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 请问( 1)选用哪种流行病学方法最好?为什么? ( 2)如果发现家庭经济条件可以影响骨癌的发病 率,应该如何控制? ) 二、卫生统计学 判断题( 5 题, 5 分) 1 型错误和 11 型错误的辨别, 填空题( 10 题, 10 分) 1、抽样的类型——,——,——,——。 2、死因分析中,基本死因是指————。 单选题( 10 题, 10 分) 1、考医学参考值用置信区间的公式会怎样 1.精确度上升 2.有病可能判为无 病几率变大 3.变小 4.精确度降低 2、一个人测量了血压胆固醇之类的好几项指标问应该用什么方法分析8 H! ?" d3 q+ [$ m% E; x6 Y 多选题( 10 题, 20 分)下列可以用于检验正态分布的方法有?(z 检验, u 检验, d 检验, f 检验) 名词解释( 5 题, 15 分) 多重线性共变, 盲法, 决定系数, independency ratio , 置信区间 三、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解析1

卫试题1 一、选择题 1.对两个定量变量同时进行了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分析,r有统计学意义(P<0.05),则_____. A.b无统计学意义 B.b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C.b有统计学意义 D.不能肯定b有无统计学意义 E.a有统计学意义 【答案】C 2.关于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符号秩和检验中,差值为零不参加编秩 B.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中的正态近似法为参数检验 C.当符合正态假定时,非参数检验犯II类错误的概率较参数检验大 D.当样本足够大时,秩和分布近似正态 E.秩和检验适用于检验等级资料、可排序资料和分布不明资料的差异 【答案】B 3.随机事件的概率为______. A.P=1 B.P=0 C.P=-0.5 D.0≤P≤1 E.-0.5 < p=""> 【答案】D 4.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得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时,P越小,说明______.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相同 【答案】C 5.为研究缺氧对正常人心率的影响,有50名志愿者参加试验,分别测得试验前后的心率,应用何种统计检验方法来较好地分析此数据_____. A.配对t检验 B.成组t检验 C.成组秩和检验 D.配对秩和检验 E.两组方差齐性检验 【答案】A 6.作符号秩和检验时,记统计量T为较小的秩和,则正确的是_____. A.T值越大P值越小 B.T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H0 C.P值与T值毫无联系 D.T值越小P值越小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7.方差分析中要求______. A.各个样本均数相等 B.各个总体方差相等 C.各个总体均数相等 D.两样本方差相等 E.两个样本来自同一总体 【答案】B 8.比较非典型肺炎和普通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若,可作单侧检验。 A.已知二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均降低

卫生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对两个定量变量同时进行了直线相关和直线回归分析,r有统计学意义(P<),则_____. 无统计学意义 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有统计学意义 D.不能肯定b有无统计学意义 有统计学意义 【答案】C 2.关于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符号秩和检验中,差值为零不参加编秩 B.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方法中的正态近似法为参数检验 C.当符合正态假定时,非参数检验犯II类错误的概率较参数检验大 D.当样本足够大时,秩和分布近似正态 E.秩和检验适用于检验等级资料、可排序资料和分布不明资料的差异 【答案】B 3.随机事件的概率为______. =1

=- ≤P≤1 E.- < p=""> 【答案】D 4.两样本均数比较,经t检验得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时,P越小,说明______. A.两样本均数差别越大 B.两总体均数差别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E.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相同 【答案】C 5.为研究缺氧对正常人心率的影响,有50名志愿者参加试验,分别测得试验前后的心率, 应用何种统计检验方法来较好地分析此数据_____. A.配对t检验 B.成组t检验 C.成组秩和检验

D.配对秩和检验 E.两组方差齐性检验 【答案】A 6.作符号秩和检验时,记统计量T为较小的秩和,则正确的是_____. 值越大P值越小 值越大越有理由拒绝H0 值与T值毫无联系 值越小P值越小 E.以上都不对 【答案】D 7.方差分析中要求______. A.各个样本均数相等 B.各个总体方差相等 C.各个总体均数相等 D.两样本方差相等 E.两个样本来自同一总体 【答案】B 8.比较非典型肺炎和普通肺炎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若,可作单侧检验。

2007级硕士研究生卫生统计学试卷(答案)

2007级硕士研究生卫生统计学试卷(答案及评分标准)学号班级姓名考试成绩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2分) 1. 复相关系数 用R表示,R=2R,度量应变量Y与多个自变量间的线性相关程度的指标,即观察值Y与回归估计值y?之间的相关程度。 2. 统计描述 指由统计指标、统计表、图等方法,对资料的数量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测定和描述,不涉及由样本推论总体的问题。 3.主效应 在析因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种,指某一因素各水平间的平均差别。 4. 非参数检验 不依赖于总体分布的类型,对总体分布不做严格规定,对两个或多个总体分布的位置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 5. 假设检验

是利用小概率反证法思想,从问题的对立面(H0)出发间接判断要解决的问题(H1)是否成立。然后在H0成立的条件下计算检验统计量,最后获得P值来判断。这一过程称为假设检验。 6. 平均发展速度 是各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均数,说明某事物在一个较长时期中逐期平均发展的程度。 二、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 调查144名30-40岁男子的血清胆固醇值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其均数为90 .3mg/dl,标准差为3 2.7mg/dl,则可推出该地30-40岁男子中约有__0.5 _%胆固醇在174.7mg/dl以上,共有多少人0.72(或1) 。 2. 拒绝H0,只可能犯第一类错误,“接受”H0只可能犯第二类错误。 3. 甲、乙、丙三地某两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时,宜绘制_复式直条条__图. 4. 男、女两组儿童,人数分别为300及时250人,蛔虫

感染率分别为35%及24%,其总感染率为 30% ,总感染率的95%的置信区间为???? ???+?-5507.03.096.13.0,5507.03.096.13.0。 5.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其应用条件 各独立样本正态分布 和 方差齐性 。 6. 等级相关适用的条件是 双变量非正态分布 , 总体分布型未知 , 等级资料 。 7. 两因素析因设计实验方差分析将处理组间变异分解为 A 因素的主效因、 B 因素的主效因 和 AB 的交互效应 。 8. R ?C 表的2χ检验,若表格中有一个方向按多个等级分类 时,则称之为单向有序行列表,当等级数大于3时,如检验各处理组各等级下的构成比有无差别时采用 2χ检验 ,如检验各处理组各等级下的程度上有无差别时采用 秩和检验 。 9.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自变量的选择方法有 全局择优法 和 逐步选择法 。

353青岛大学卫生综合试题

青岛大学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 353 科目名称: 卫生综合 (共 5 页) 请考生写明题号,将答案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及卫生毒理学考生1~18 题全答,MPH考生16~18题不答。) 1.克山病 2.黄尿酸指数 3.胰岛素抵抗 4.ADI 5.抗氧化增效剂 6.平酸腐败 7.水体富营养化 8.化学耗氧量 9.环境质量评价 10.工作有关疾病 11.职业病 12.尘肺 13.暴发 14.队列 15.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 16.慢性毒作用带(MPH考生不答) 17.致畸敏感期(MPH考生不答) 18.促长剂(MPH考生不答) 二、填空题:(将正确答案填入空格中,每空1.5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及卫生毒理学考生1~17题全答,MPH考生16~17题不答。) 1. 必需脂肪酸的摄入量,一般认为应不少于总能量的___ _。 2. 食物中的视黄醇一般不是以游离的形式存在,而是以与脂肪酸结合成

的 的形式存在。 3. 空腹血糖在 _之间诊断为空腹耐糖不良。 4. 是引起食品酶性非褐变的原因。 5.常用的护色剂为 和亚硝酸盐 。 6.护色剂可与肌肉中的血红蛋白及肌红蛋白结合,生成 ,使 肉制品呈现红色。 7. 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8.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类型包括 型病区、 病区和 病区。 9.住宅的卫生规模是指根据卫生要求提出的居室容积、 、 面积和 等应有的规模。 10.中暑按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 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 三种类型,其中以 ________最为凶险。 11.金属汞主要以 _______ 形式经 _______ 进入体内。 12. 诊断疾病的金标准是指 。 13. 确定甲型肝炎病人隔离期限的依据是该病的 ,而确定与甲肝病 人密切接触者观察期限的依据是该病的 。 14. 描述性研究主要有常规资料分析、、暴发调查、 、个案调查等。 15. 流行病学观察法与实验法的根本区别在于 。 16.化学致癌过程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其中_____ 阶段认为是可逆的。(MPH考生不答) 17.Ames试验又称为______, 使用的菌株为_____。(MPH考生不答) 三、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 标号写在后括号内。每题1.5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及卫生毒理学 考生1~22题全答,MPH考生19~22题不答。) 1.食物中长期缺乏维生素B1 易引起( )。 A.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B.癞皮病 C.脚气病 D.败血病 2.RNI指的是( )。

2005级研究生卫生统计学考试题1

2005级研究生卫生统计学考试题1 一、最佳选择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表示() A.总体均数标准误 B.总体均数离散程度 C.总体标准差 D.反映以固定n从正态总体中随机抽样获得的样本均数的离散程度 2.t分布比标准正态分布() A.中心位置左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B.中心位置右移,但分布曲线相同 C.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高 D.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低,两侧较伸展 3.用计数器测得某放射性物质10分钟内发出的脉冲数为660个,据此可估计该放射性物质平均每分钟脉冲计数的95%可信区间为() A.6601.96 B. 6602.58 C. 661.96 D. 6601.96 4.直线回归中,如果自变量X乘以一个不为0或1的常数,则有() A.截距改变 B.回归系数改变 C.两者都改变 D.两者都不改变 5.参数是指() A.参与个体数 B.总体的统计指标 C.样本的统计指标 D.样本的总和 6.两样本秩和检验与t检验相比() A. 秩和检验比t检验好 B.检验效能相同 C. t检验比秩和检验好 D.应根据资料决定优劣 7.血清学滴度资料最常用来表示其平均水平的指标是() A.算术平均数 B.中位数 C.几何平均数 D.百分位数 8.设某实验因素A有K(K≥3)个水平,观测数据是连续性资料,且满足各种参数检验的前提条件。用多次t检验取代方差分析和q检验。将会() A.明显增大犯第Ⅱ类错误的概率 B.使结论更加具体 C.明显增大犯第Ⅰ类错误的概率 D.使计算更加简便 9. 某血库提供6094例ABO血型分布资料如下: 血型O A B AB,人数分别为1823 1598 2032 641,该资料的类型是: A.计量资料 B.有序资料 C.计数资料 D.名义资料 10.两样本均数比较时,P越小,说明( ) A.两样本均数相差越大 C.越有理由认为两总体均数不同 B.两总体均数相差越大 D.越有理由认为两样本均数不同 11.下列哪种资料不适用t-检验( ) A.一个小样本均数和总体均数的比较 B.四格表资料的比较 C.两个小样本均数的比较 D.两个大样本均数的比较 12.比较某地两种传染病发病率高低用() A. t-检验 B. U-检验 C. F-检验 D. X2-检验 13.R×C表的卡方检验中,P<0.05说明( ) A.被比较的任何两个率之间差别均有显著性 B. 样本率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别 C.至少某两个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别 D.只有两个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别 14.关于四分位数间距,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适用条件同中位数 B.反映数值变量资料的离散趋势 C.考虑了每个变量值的变异情况 D.较极差稳定

北医卫生综合考研试题

2001-2004年北医卫生综合考研试题 文章来源:跨考考研精品推荐:【考研择校择专业】考研院校、专业信息库 【入门必看】各专业考研复习备考手册(全) 2014年考研大纲深度解析专题(高教社大纲编写组权威解析) 2014年各校最新考研招生简章大汇总(招生目录/参考书) 2015年考研基础备考手册—考研“菜鸟”必知常识 2013年34所自主划线院校各学科考研复试线排名汇总 相关推荐: 北京大学医学考研复习解析 医学考研基础复习阶段复习规划 医学考研强化提高阶段复习规划 医学考研冲刺阶段复习规划 北医卫生综合考研试题大家了解多少,很多专业术语是不是还不懂,北医卫生综合考研试题重点把握已经汇总,考研的你不要错过。 北京大学医学部2004年卫生综合(硕士)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0分) 1、Attributive risk 2、Screening 3、Standardized rate 4、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5、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 6、暂时性听阈位移 7、Environmental endocrine disruptors 8、Secondary pollution 9、营养素 10、食品添加剂

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巢式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 2、简述疫源地的概论及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3、为什么要做假设检验?假设检验可以回答什么问题? 4、某杂志一篇文章报道说,近年来急性心机梗塞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该文收集某院1984-1993年十年期间住院病例46例。46例中男性36例,女性10例,男女比例3.6︰1。年龄为65岁以上19例,60-65岁例,50-59岁12例,40-49岁6例。职业为工人24例,干部9例,家务5例,农民2例,其他6例。该组职业分布以工人为多,男性多于女性,高于国内其他患病率资料,低于上海报告的患病率49.61%,和北京地区相近。平均年龄与上海相近,说明发病高峰推迟。请分析该文章存在什么统计问题? 5、影响生产性毒物对机体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6、控制粉尘危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7、简述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8、简述饮水臭氧消毒的优缺点。 9、简述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 10、简述孕妇营养不良对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三、问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有一项某工业染料职业暴露与膀胱癌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汇总如下: 病例与对照均有职业暴露史共40对; 病例与对照均无职业暴露史共60对; 病例有职业暴露史对照无职业暴露史54对; 病例无职业暴露史对照有职业暴露史30对。 请分析评价该研究结果。该研究是如何实施的?该研究方法的优点与缺点? 2、某医院用某新药治疗肝硬化腹水病人56例,同时用常规疗法治疗肝硬化腹水病人53例,观察这些病人出院后6个月的腹水复发情况,数据如下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