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个人概括总结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一、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乙酰胆碱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催化下合成。合成在胞质中进行,然后被输送到末梢储存在囊泡内。乙酰胆碱的合成、贮存、示范、与受体相互作用及其灭活等突触传递过程与外周胆碱能神经元相同。 (一)中枢乙酰胆碱能通路:①局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神经回路的组成。在纹状体、隔核、伏隔核、嗅结节等神经核团均存在较多的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尤以纹状体最多; ②胆碱能投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脑内分布比较集中,分别组成胆碱能基底前脑复合体和胆碱能脑桥-中脑-被盖复合体。 (二)脑内乙酰胆碱受体:绝大多数脑内胆碱能受体是M受体,N受体仅占不到10%。脑内的M或N受体的药理特性与外周相似。 (三)中枢乙酰胆碱的功能:①学习和记忆;②觉醒和睡眠;③体温调节;④摄食和饮水;⑤感觉和运动调节;⑥参与镇痛。 纹状体是人类调节锥体外系运动的最高级中枢,。乙酰胆碱与多巴胺两系统功能间的平衡失调则会导致研制的审计系统功能疾病。如多巴胺系统功能低下使乙酰胆碱系统相对过强,可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二、γ-氨基丁酸(γ-butylamino acid,GABA) (一)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GABA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广泛而均匀地分布在哺乳动物脑内,脑内约有30%左右的突触以GABA为神经递质。脑内的GABA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目前仅发现二条长轴突投射的GABA能通路:①小脑-前庭外侧核通路,从小脑浦肯耶细胞投射到小脑深部核团及脑干的前庭核;②从纹状体投射到中脑黑质。黑质是脑内GABA浓度最高的脑区。 (二)GABA的合成、储存、释放、摄取和降解:脑内的GABA是由谷氨酸脱羧而成的,G ABA的合成酶为谷氨酸脱羧酶。脑内GABA存在的形式有游离、疏松结合和牢固结合3种类型。当GABA神经元兴奋时,GABA被神经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摄取是GABA失活的重要途径,神经末梢和神经胶质细胞都有摄取功能。GABA也可被γ-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 (三)GABA受体:GABA受体被分为GABA A、GABAB、GABAC三型。 (四)GABA功能:①GABA具有抗焦虑作用;②GABA对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③GABA具有镇痛作用;④GABA抑制动物摄食;⑤具有抗惊厥作用;⑥GABAC参与

对神经递质受体的认识1

对神经递质受体的认识 受体:位于细胞膜或细胞内的能与某些化学物质发生特异性结合并诱发细胞效应的特殊蛋白质分子。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称为受体的激动剂;能与受体结合但不产生生物效应的化学物质,称为受体的拮抗剂。每个细胞上都会有受体的存在,这里主要谈我对神经元上与神经递质结合的受体的认识,即神经递质受体。 神经递质受体不仅存在突触后膜上,突触前膜上也有受体,称突触前受体,其功能在于控制神经递质的释放量。每一种神经递质不只有一种神经递质受体,因每一种受体还有不同的亚型。如Ach有m型和n型受体,m型又分为m1型和m2型受体。一种神经递质与不同型的受体相结合会产生不同的生理效应。 递质的种类很多,但不论何种递质作用于何种受体,最终都要通过开放或关闭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和氯离子这四种离子通道,而达到产生兴奋或抑制两种生理效应。 从结构和作用机理上可将众多的神经递质受体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受体具有与配体(特定的化学物质)结合和离子通道双重功能,即受体本身也是离子通道(由4~5个亚单位围成的),称促离子型受体。配体与受体结合后,改变作为受体的蛋白质构象,启动离子通道开放,造成兴奋(Na+、Ca2+通道开放)或抑制(K+、Cl-通道开放)效应。这类受体直接控制离子通道的开关,大都介导快速的信号传递。属于这类受体的有n型Ahc受体、r一氨基丁酸(GABA)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等。第二类受体是与离子通道相分离存在的受体,称促代谢型受体。受体与特定的配体结合后,激活存在于膜上的G蛋白,G蛋白可直接或间接通过第二信使,使离子通道开放,也可激活其它酶系统产生一系列生理效应。m型Ahc受体、p型E受体、几型E受体、视紫红质及神经肤类受体等都属于此类受体。上述两类受体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与相应受体结合使某离子通道开放。另外,在神经元细胞膜上与神经传导和突触传递有关的,还有对电压变化敏感的离子通道。因共受膜电压变化而启动,故称电压门控离子通道。如电压门控Na+通道、电压门控K+通道、电压门控Ca2+通道等。 神经递质释放情况的变化及神经递质受体数量的变化等都会影响正常机体的生理机能。如某些神经疾病和老年健忘症等都与脑内Ach的含量变化有关。重症肌无力症的病人,骨骼肌中n型Ach受体数目减少,血清中存在抗n型Ach受体的抗体。因此研究神经递质受体、激动剂和阻断剂,可改变神经递质的生理效应,利用这种特性可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目的。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针炙镇痛的治病原理,是通过针刺脑内某些小分子递质(如5一轻色胺等)和大分子递质(如阿片肽等)发挥作用,达到显著疗效。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个人概括总结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一、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 乙酰胆碱由胆碱和乙酰辅酶A在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催化下合成。合成在胞质中进行,然后被输送到末梢储存在囊泡内。乙酰胆碱的合成、贮存、示范、与受体相互作用及其灭活等突触传递过程与外周胆碱能神经元相同。 (一)中枢乙酰胆碱能通路:①局部分布的中间神经元,参与局部神经回路的组成。在纹状体、隔核、伏隔核、嗅结节等神经核团均存在较多的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尤以纹状体最多;②胆碱能投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脑内分布比较集中,分别组成胆碱能基底前脑复合体和胆碱能脑桥-中脑-被盖复合体。 (二)脑内乙酰胆碱受体:绝大多数脑内胆碱能受体是M受体,N受体仅占不到10%。脑内的M或N受体的药理特性与外周相似。 (三)中枢乙酰胆碱的功能:①学习和记忆;②觉醒和睡眠;③体温调节;④摄食和饮水;⑤感觉和运动调节;⑥参与镇痛。 纹状体是人类调节锥体外系运动的最高级中枢,。乙酰胆碱与多巴胺两系统功能间的平衡失调则会导致研制的审计系统功能疾病。如多巴胺系统功能低下使乙酰胆碱系统相对过强,可出现帕金森病的症状。 二、γ-氨基丁酸(γ-butylamino acid,GABA) (一)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分布:GABA是脑内最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广泛而均匀地分布在哺乳动物脑内,脑内约有30%左右的突触以GABA为神经递质。脑内的GABA能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大脑皮层、海马和小脑。目前仅发现二条长轴突投射的GABA能通路:①小脑-前庭外侧核通路,从小脑浦肯耶细胞投射到小脑深部核团及脑干的前庭核;②从纹状体投射到中脑黑质。黑质是脑内GABA浓度最高的脑区。 (二)GABA的合成、储存、释放、摄取和降解:脑内的GABA是由谷氨酸脱羧而成的,GABA的合成酶为谷氨酸脱羧酶。脑内GABA存在的形式有游离、疏松结合和牢固结合3种类型。当GABA神经元兴奋时,GABA被神经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摄取是GABA失活的重要途径,神经末梢和神经胶质细胞都有摄取功能。GABA也可被γ-氨基丁酸转氨酶降解。 (三)GABA受体:GABA受体被分为GABA A、GABA B、GABA C三型。 (四)GABA功能:①GABA具有抗焦虑作用;②GABA对腺垂体和神经垂体的分泌具有调节作用;③GABA具有镇痛作用;④GABA抑制动物摄食;⑤具有抗惊厥作用;⑥GABA C参与视

神经递质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类型

2、神经递质、受体、激动剂和拮抗剂的类型 神经递质受体激动剂拮抗剂 胆碱类: 乙酰胆碱M-受体:M1-M5 N-受体:N1、N2 M: 毒菌碱 毛果芸香碱 槟榔碱 氧化震颤素 N: 烟碱 M、N: 杀虫剂 促使Ach释放: 蝎毒 黑寡妇蜘蛛毒液 α-银环蛇毒 Ca2+、Mg2+ 胆碱酯酶抑制剂: 新斯的明 毒扁豆碱 腾喜龙 有机磷脂类 M: 阿托品 N1: 六烃季胺 十烃季胺 美加明 N2: 箭毒 抑制Ach合成: 密胆碱-3 三乙基胆碱 4-吡啶 抑制Ach释放: 肉毒毒素 河豚毒 单胺类: (1)儿茶酚胺 : a 去甲肾上腺素 b 多巴胺 c 肾上腺素 (2) 吲哚胺: 5-羟色胺 血清紧张素去甲肾上腺素受 体: α1、α2 β1、β2 多巴胺受体: D1—D5 受体 5-羟色胺受体: 5-HT1—5-HT7受 体 多巴胺激动剂: 左旋多巴 苯丙胺(安非他 明) 可卡因 哌甲酯(利他灵) 司来吉米 肾上腺素激动剂: 咪唑克生 5-羟色胺激动剂: 氟西汀 芬氟拉明 MDMA LSD 去甲肾上腺素激 动剂: α: 异丙肾上腺素、NE β:NE、E 多巴胺拮抗剂: AMPT 氯内嗪 氯氮平 利血平 肾上腺素拮抗剂: 镰刀菌酸 5-羟色胺拮抗剂: PCPA 去甲肾上腺素拮 抗剂: α: 酚妥拉明 β: 心得安 心得平 心得静

氨基酸类: (1)抑制性氨基酸类: 甘氨酸 (2) 兴奋性氨基酸类: 谷氨酸 天冬氨酸谷氨酸门控离子 通道受体: NMDA受体 非NMDA受体 (AMPA受体、KA 受体) G蛋白耦联谷氨受 体: ACPD受体 L-AP4 NMDA受体 谷氨酸激动剂: NMDA AMPA 红藻氨酸 γ-氨基丁酸激动剂: 毒蝇蕈醇 巴氯芬 苯二氮卓类 巴比妥酸盐 类固醇 谷氨酸拮抗剂: AP5 酒精 PCP γ-氨基丁酸拮抗剂: 荷牡丹碱 CGP335348 印防己毒素 烯丙基甘氨酸 甘氨酸拮抗剂: 士的宁 多肽类:神经肽类阿片肽类 胃肠肽类 激肽类阿片肽类受体: κ、δ、μ 阿片肽类激动剂: 吗啡 海洛因 杜冷丁 芬太尼 美沙酮 阿片肽类拮抗剂: 纳洛芬 纳洛酮 纳曲酮 其他: 前列腺素 组胺 内皮源性舒张因子(NO、CO) 核苷类核苷类的阻断剂:咖啡因 NO的拮抗剂: L-NAME

第三章 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第三章中枢神经递质及其受体 第一节中枢神经递质的概念 在化学传递中,虽然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只相隔20 nm左右,但由于神经元的突触后膜缺乏电的兴奋性,因此突触前膜的电变化不能直接传导至突触后膜,必须通过化学物质的媒介,才能将信息传递至突触后的细胞,这种起传递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神经递质(neurotransmitter)。神经递质主要在神经元中合成,并贮存于突触体内,在冲动传递过程中释放到突触间隙,作用于下一个神经元或靶细胞,从而产生生理效应。 随着脑内化学传递过程的深入研究,了解到脑内许多结构含有多种不同的神经递质或神经激素。同一种神经递质在不同的神经核团中又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不同神经递质之间又可以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目前已知在同一个神经元中存在着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神经递质。由此不难看出这将给研究中枢神经递质带来一定的复杂性。 中枢神经递质研究的历史只有短短20多年,但是它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已取得了一些成效,如应用左旋多巴胺(L-dopa)能改善帕金森病,在理论方面,它对阐明人类脑的高级功能,如学习与记忆,睡眠与觉醒以及行为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还有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治疗老年痴呆症,就是提高中枢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平。 一、中枢神经递质 神经系统内存在着许多化学物质,但作为神经递质必须具备下列几个条件: 1、生物合成 这是最重要的标准。在神经元内有专一的合成递质的酶系统,如胆碱能神经末梢有胆碱乙酰化酶(ChAc),肾上腺能神经末梢存在着酪氨酸羟化酶(TH),多巴胺脱羧酶(AADC)和多巴胺β-羟化酶(DβH)等。 2、囊泡贮存 神经递质通常贮存于神经元轴突末梢的囊泡中,这可防止被胞浆内其他酶所破坏。

人体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和受体

人体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和受体,脑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神经递质和受体分布,参与不同的精神活动。这些中枢神经递质不仅对动物和人的感觉、知觉、疼痛、情绪、学习和记忆等心理活动有关,而且对中枢神经系统所控制和调节的各种功能活动,如睡眠和觉醒以及饮水和摄食等行为活动有密切的关系。精神疾病患者体内多巴胺、5-HT以及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分泌紊乱以及这一类神经递质的受体机能障碍导致大脑神经元萎缩,致使大脑局部(海马区)血供减少,神经干细胞功能被抑制、休眠。新生神经干细胞生长停顿,海马区便会逐渐萎缩。 在临床上就会表现为:失眠、早醒、多梦易醒、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情绪低落等症状,继而引发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强迫症、顽固性失眠、神经性头痛、更年期综合症、神经官能症、精神分裂症等九类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病情逐渐迁延加重,海马区萎缩加重、功能紊乱日趋加深,就可能导致精神失常或自杀,危害极其严重。 根据患者病情检测分析结果,对脑部病患区域进行治疗,直接激活脑部海马区神经元,以特定单位电磁能量善脑部血液循环,清除氧自由基,提高血液含氧量,改善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使处于休眠状态的脑神经元被激活,加速药物定向吸收。最终实现神经递质靶向平衡的目的,从根本上摆脱精神疾病。 第一阶段(治疗阶段):改变细胞微电量,定向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和细胞代谢环境,激活脑内神经递质受体,提升脑细胞可复性。同时配合药物分子进入体内能直接作用于脑细胞和神经细胞。该阶段治疗可明显增强自身免疫调节能力,初步恢复神经递质传导能力。对于病症严重患者可实现快速缓解症状。 第二阶段(调整阶段):该阶段治疗方式以中医辩证施治为主。进一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清除氧自由基,提高血液含氧量,改善大脑兴奋与抑制过程,使部分处于休眠状态的脑神经元被激活,神经递质传导平衡逐步趋向正常。该阶段可显著提高睡眠质量,使神志清醒,精神舒畅。有效排除健忘失眠,心悸头昏,身倦乏力,狂躁易怒,幻听幻视等幻觉诸症,缓解精神紧张。 第三阶段(巩固阶段):进一步修复萎缩神经元,疏通经络,调整紊乱的神经递质,保护神经元兴奋的正常传导,解除患者由于失眠而产生的各种不良状态。如:头痛,头昏,心情烦躁,抑郁、焦虑等症状。患者感到“回到了从前”。 第四阶段(递减阶段):在保证健康睡眠和精神状态,恢复社会功能的基础上,逐渐减少用药乃至停药,使患者恢复自我调控能力,此时患者神经递质传导紊乱基本消除,表现为精力充沛,心情舒畅。彻底摆脱疾病的困扰。 神经元细胞->激活–>修复 神经递质–>紊乱–>平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