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

第二章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

第二章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
第二章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

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理论基础

康复训练是以“功能恢复”为核心研究命题的科学,康复训练的理论也是围绕功能障碍及其恢复的研究逐步形成的。一般来讲,一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包括两大类,或是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领域内理论,是对该学科内容研究实践成果的总结;另一个是领域外相关领域的理论。因为每一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决对独立的,多是相互联系,有些学科甚至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学科的发展除了不断提升领域内的基础理论研究外,还需要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康复学科作为直接服务于人的健康的科学,与许多学科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本章在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述领域内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功能、功能障碍和功能恢复

(一) 功能(function)

是指组织、器官或肢体的特征性活动。如手的功能是徒手或操持工具进行劳作;下肢的支持和行走功能;脑对信息的加工和储存。

(二) 功能障碍(dysfunction)

是指组织、器官或肢体的正常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三) 功能恢复(functional recovery)

是指借助机体自身修复能力或一定外加手段使障碍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的过程。功能恢复可以有机体在自然状态下完成,也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康复训练等手段来实施;恢复的结果可能是部分的也可能是全部的。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是

指在机体自然无力恢复,手术药物等临床医学和康复治疗以外的,通过训练来实现功能恢复的科学。

二、能力和能力丧失

(一) 能力(ability)

定义一概括各领域的“能力”的定义实属不易,也许各领域有其自身的规定。心理学的能力定义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两类,前者指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等;后者指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是指个体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社会活动身心特征。分为基础能力和高级能力。前者一般的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语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后者指某一能力的优势发展,超越基础能力,或是对这些基本能力的调节,控制能力。

(二) 能力丧失(disabilitiy)

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导致独立生活有困难。一般不用无能(indisability)或残障(handicap)。

1

第二节领域内基础理论

一、整体康复思想(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一)内容

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使病、伤、残者尽可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化的人,也称为全面康复或大康复。内容包括现代康复技术四大领域,即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

(二)实践意义

整体康复是一种基于人的本质特征,社会性以及需要层次而提出的康复训练理念和实务理论。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中,整体康复思想对促进障碍儿童发展尤为重要,是特殊教育重要组成部分。

1(整体康复视训练对象为有多种需要的个体

特殊儿童的功能障碍给他们带来的影响往往是多方面的,整体

康复视特殊儿童为有多种康复需求的个体。研究表明,特殊儿童

在以某一障碍为主的同时,往往伴随有其它障碍,如脑瘫儿童往

往伴随有视觉障碍、言语语言障碍和认知障碍等,智力障碍儿童多伴随有精细运动障碍、言语语言障碍和沟通交流障碍、感觉统合失调等,学习困难儿童也不同程度伴随有其它功能障碍。“一障伴多障” 是特殊儿童中的普遍现象。即使是轻度的单一的障碍特殊儿童,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面临的挑战要大于非特殊儿童,需要多种干预和支持,如轻度的单肢瘫儿童,在其教育至工作的各个阶段将面临多种问题,学习阶段的同伴互动问题、心理问题,不如社会期间的职业类型选择问题、婚姻问题等。所以,为他们提供多领域康复训练是障碍儿童身心特点及发展需要决定的。

2(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社会化功能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最终目标是促进他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化水平,实现融入社会的目的。儿童青少年阶段,特殊儿童在学校、康复训练机构或社区等服务机构接受教育和康复训练,成为这些社会亚结构的平等的权利群体之一,为未来的社会化和再社会化做准备。成人阶段,障碍人士借助一定的支持进入社区或社会,从事独立的或一定成度独立的社会活动,工作或康复服务等。

3(整体康复是一个渐进推进过程

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初期一般是通过医学康复和教育康复的结合,发展其基本的身心机能,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其职业能力和文化素质,后期以社会康复主要

干预手段,促进其融入社会的能力。所以,整体康复是一基于功能恢复规律的渐进过程,以医学康复为起点,社会康康复

2

4(整体康复各领域间相互渗透,并有一定独立性

二、医教结合思想(combining medicine and education)

(一)内容

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中,医教结合指的是医学与特殊教育学两个彼此相对独立的领域在理论、技术以及研究方法等不同层面的有机结合。该思想已成为特殊教育研究和实践的基础理论之一,有广泛影响。(医学领域的“医教结合”另有其义。在查阅文献时注意区别选择。它的含义是临床医疗实践与医学教学的结合,属于领域内的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的结合)。现代医学体系有四个分支(源于世界卫生组织),保健医学(第一医学)、预防医学(第二医学)、治疗医学(第三医学)和康复医学(第四医学)。就特殊教育潜在对象而论,第一医学和第二医学解决的是优生优育问题,减少儿童异常问题的发生,与特殊教育不直接相关。儿童康复训练师以及特殊教育教师借助第一、第二医学做一些宣教工作,但不是其工作的法定内容。第三医学是以诊断疾病及阻断病理过程为主的医学。它虽在障碍的诊断、解剖结构的矫形等局部问题上可为外,障碍儿童多数问题不是依赖该治疗医学来解决,因为“功能障碍”与“疾病”的干预理论和手段是不同的。障碍的干预思路是功能恢复,而疾病的干预思路是病理过程的阻断,如药物阻断或手术阻断等。所以,第三医学只是儿童障碍干预过程的有限工具而已,不能成为与特殊教育结合的平等对象;第四医学是以功能恢复为主要职责的医学。所以,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医学是以康复医学为主,其它医学为辅。

(二)实践意义

医教结合思想是当代特殊教育理论基础之一,在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实践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奠定残疾人工作实践的基本

从宏观而言,该思想是残疾人工作的基本。特殊儿童乃至整个残疾人的功能恢复和发展不单纯是医学或教育问题,也不是医先教后的问题,而是两者的结合问题。医与教在该群体的功能恢复和社会化过程中均居于同等重要的地位。

2.为残疾人工作的总体规划提供指导

中观而言,特殊儿童乃整个残疾人工作总体规划要以康复医学与教育相结合来构建。残疾人工作的整体规划涉及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的建设,教育训练的软硬件建设,教育训练课程设置,专业人员的培训与岗位聘任等。这些规划如果不能体现医教结合思想,那么提供的服务就没有针对性,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效。知识结构的医学、教育教学的知识及技,硬件配置中的康复器械与教学具,以及确保医与教有机结合的学校教育管理问题等。该有康复医学的深度介入,医学不仅仅提供诊断评估、治疗与训练技术的支持

3.为为教育训练提供技术支持

微观而言,医教结合事关特殊儿童的鉴定评估,教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育训练方案的 3

设计、组织实施以及结果的评定等。

医教结合作为障碍儿童干预的基本思想,医学康复的理论和技术应该在特殊教育的三个层次全面融合,成为特殊教育中组成部分。该思想有效实施需要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来落实,通过教育行政管理改革和观念的更新加以保障。

三、学生发展中心论(早期干预论)

(一) 内容

儿童青少年期是人生的奠基时期。出生后,人的大脑的发育和成熟,基本能力的习得和形成主要集中青少年的前十几年,关键时期只有6,8年的时间。期间,在感知运动发展的基础上,言语、阅读、运算、思维推理和个性心理特征等高级心理功能得到协调发展,为人的社会化和个性化奠定基础。儿童青少年是人一生基本能力的发育的主要时期,也是智慧发展和开发的关键时期。所以,蒙特梭利、凯法特等著名儿童教育家都非常重视儿童青少年各种基本能力的教育。

障碍儿童,不论其障碍类型是单一还是多重的,也不论障碍程度如何,他们也同样拥有这样发展时期,他们的奠基时期并不因为障碍的存在而失去,而且这个时同样是他们发展的关键时期。但这个关键时期可能会因为障碍的存在而掩盖,成为人们无所作为的理由。所以,开展针对严重障碍的各种基本能力的训练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事关生命的始终。

(二) 实践指导意义

1( 干预的紧迫性

4

儿童青少年期又是人生相对短暂时期。人生发展奠基阶段只有短暂的6—8

年,约占全部生命历程的1,10左右,所谓人生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0—3岁,

是人生各种能力发展最快的时期,构建了自身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绝大部分基础能力;该时段占全部生命历程的1,25左右,各种能力的发展表现出相对严格的程序性和阶段性,一旦错失,难以甚至不能弥足,是一非常珍贵且又非常易逝的时期,可谓人生的“稀有资源”。障碍儿童的这个资源并不因障碍的存在而顺延,相反因为障碍的阻滞显得更加稀缺。

2(全面发展和整体干预

对于障碍儿童而言,儿童早期既是他们全面发展的关键期,也是他们的障碍获得有效矫治的最佳时期。为此,特殊儿童家长、特殊教育工作者和儿童康复治疗师

等应该非常珍视障碍儿童这段易逝时光,充分利用这段“稀缺资源”尽可能使各种智慧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严重障碍儿童的主症和伴随症状决定了对他们进行各种能力的康复训练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是他们早期家庭生活和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甚至是主要内容,而且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2( 为更好融入社会奠基

根据学生未来参与社会活动的类型和成度,充分考量学生缺陷补偿和优势发展的程度,设置训练目标和课程内容,配设相应的师资。

当前,我国特殊学校的教育对象在结构发展根本转变,教育对象大多度过(浪费)了发育的关键期,但仍处于发展时期,特别是初期(11-12岁前)。为此,学校

教育要充分利用这个时期,通过康复与教育的整合,让每一次教育机会和训练项目尽可能负载客体不同性质的信息,尽可能调动主体(儿童)多种感知器官及相应中枢功能区的主动参与,最大限度促进障碍儿童多种技能的协调发展,为他们现实的、未来的生存和社会活动发展必需的基本能力。

四、优势发展理论

(一) 内容

人的发展是一个在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优势发展。在这一总体发展趋势上,特殊儿童表现出“非特殊性”。在儿童青少年阶段,个体借助自然发育和教育干预奠定人一生发展的运动、感知、思维、言语语言和社会技能等基本能力,在此基础上,个体依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步入优势发展轨迹,即术业有专攻。障碍儿童也是在遵循这一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表现出特殊需要特征。障碍儿童优势发展论的基本内容是:障碍儿童各能力发展存在差异,有些能力会因障碍的阻滞可能终身难以发展,但有些能力可以通过适当的干预手段得到应有的发展,教育和康复训练可以有所作为的是儿童康发展的能力,并在发展可发展能力的基础上发展潜能和补偿缺陷。

5

(二) 实践意义

1( 拓展关注特殊儿童的着眼点

特殊儿童的功能缺陷是客观现实,无法回避,但他们仍有自己的优势。有的在群体中表现为优势,如白痴学者、肢残工艺师。即使他们的各项能力在群体比较中均处于劣势,但各种能力间均有优劣之分。全面客观、多角度分析儿童的能力发展状况是开展康复工作的基本要求。

2( 直接影响干预成效

康复训练或教育活动是训练人员(教师)与儿童合作共同解决儿童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但在服务的实践中,如果仅着眼于他们的障碍—他们不能做什么,会直接影响训练人员、被训练者的兴趣,不利于充分调动儿童的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内驱力,使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服务内容、形式受到很大局限,成效有限。同时,关注其障碍会直接影响训练师及家长长期坚持训练的信心。在特殊教育的康复教育中,优势发展论首先关注是障碍儿童的优势,通过多种过渡性安置和康复教育实践,发现和发掘障碍儿童优势发展之处。

3( 强化优势,弥补缺陷

优势发展论在实践层面又因儿童发育阶段不现出差异性。在儿童发育早期,优势发展论表现为“优势发展,缺陷补偿”,即通过适当的干预手段,在对障碍进行矫治同时,促进各种基本能力的发展,使优势能力得到更加充分发展;在儿童后期和成人期,障碍难以矫治,缺陷难以补偿,优势发展论表现为“优势发展,缺憾弥补”,通过优势能力发展降低障碍对其他能力发展的影响,如肢残者的运动障碍不能达到很好补偿时,认知的优势发展可以减轻运动障碍给个体生存、发展和社会适应的带来的负面影响。

优势发展可以促进缺陷的补偿,认知能力发展有利于康复训练实施,易于取得效果。其原因在于:准确理解训练的技术要领,科学规范进行训练;与训练人员及设

备易于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应变自如,适应性强;深刻认识训练的意义,维持持久训练,妥善应对障碍带来的心理失衡问题,以乐观的态度主动训练或积极配合训练。

4( 实现社会化的根本

作家张海迪、音乐指挥家周周等许多成功残疾人士通过优势发展补偿了缺陷导致的不利影响。但是,每个障碍者的缺陷是不同的,优势又在哪里,缺陷究竟能补偿到多大程度,优势能发展到何种境地等一系列问题,并不能通过评估和诊断准确判断的,还需要在康复与教育的实践中逐步印证和发掘。

以下均为实务理论,是康复训练及教育干预的行动指导,规定实践活动的实施途径、组织形式等。

五、个别化干预理论

(一) 内容

6

1.人是差异发展的个体

就群体而言,无论障碍儿童还是非障碍儿童有大致相同的成长发展过程和方向—由低级到高级。但是,就个体而言,人的机能和能力发展又表现出个体内和个体间显著差异性,可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障碍儿童,即使是同一类型,个体间发展差异教普通儿童的更大,即“异质性”很高的群体。

2.人是差异需求的个体

人的兴趣、个性特点以及社会活动需要和制约的显著不同,决定个体需求呈现差异性。这种差异有的是由于个体主观因素为主导决定,如个体依兴致及个性特点实现自己生理、心理或社会活动的需要;有的却是客观因素主导的,如一些障碍者的身心及社会性需要多受障碍的制约,也受社会现实条件,或受社会活动本身特点和要求的限制。

(一)实践意义

1.实施个别化干预,促进障碍儿童的发展。

2.尊重差异,着眼障碍儿童的未来。

可归结为:认识差异、理解差异、尊重差异和支持差异。

六、整合干预理论

(一)内容

整合干预理论是指导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实践的重要思想之一,强调康复训练的内容和形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是障碍儿童特点在干预实践活动的基本需要,是人社会活动的客观要求。人的一举一动都是多种感觉信息(先验的和现实的)在大脑中同时或(和)相继整合的外显。现实存在的事物及其活动形式是多维度的,人对客体的认识需要多重感官的同时或相继参与,以期从多维度获取认识对象的不同特性,达到全面认识对象和对认识对象的抽象。严重障碍儿童无论是单一因素还是多重因素引起的,他们的外显能力/技能缺陷类型往往是多方面的,针对他们的教育训练不可能通过单一手段实现。故,康复与教育的整合就是要促进多种感知器官及其中枢功能的充分发展,最大限度的感悟客体的各种特性,使现实信息高累积并“先验化”,促进动作、各种感觉、认知和社会技能的统整和发展

[2]。

(二)实践指导意义

1(继时性整合。不同的训练内容和形式相继实现。有的是因为内容本身是相继的,有的是为了调整训练容量和难度,采取在时间序列呈现和实现的模式。

2(同时性整合。不同的训练内容和形式同时实现。

七、康复教育理论

康复教育指的是以医教结合为基本指导思想,多学科康复理论、技术与文化教育的相互渗透与整合,实现特殊儿童整体康复的特殊教育理论和实践。其目的是:通过教育与康复训 7

练的整合,最大限度减轻障碍的负面影响,达到“优势发展,缺陷补偿”的目的。该思想的理论基础是:儿童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好时期,但十分短暂;儿童期的发展需求是多方面,但传统的常规教育干预难以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要求;现代多学科康复技术为特殊儿童多方面发展提供可能。所以,开展康复教育的意义在于:为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融合等教育及社会实践提供更多的选择,把医教结合思想真正落实在课堂上、个训室和家庭教育中,促进障碍儿童的发展;拓宽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空间,促进他们专业知识结构的更新;构建了社会多种机构关心和支持特殊儿童发展的平台,让教育、康复、

心理、医疗及社会工作者等专业人士合作开展多学科服务。

上述几种理论从不同视角阐述开展特殊儿童康复训练与教育的基本问题。医教结合思想回答障碍儿童干预的基本方向和思路,即康复理论和技术与教育的有机结合。;生长发育理论阐述开展康复教育的紧迫性和教育训练内容,即康复教育面对的是儿童的全面发展;优势发展理论试图构建康复教育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即以儿童是可发展的视角发现和发掘他们的优势,立足优势进行缺陷补偿,通过优势发展尽可能弥补障碍给他们人生造成的缺憾;整合干预理论试图探索康复教育实践的基本途径,即在康复训练中,发展儿童的多种能力和技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及社会活动的多维性。康复教育在医教结合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干预内容和技术的高度整合。

第三节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

一、康复训练的生理学基础

(一)神经生理基础—脑可塑性学说(brain plasticity)

1.研究和内容

脑可塑性是指脑具有对其结构、功能进行修改以适应内外变化的能力,是生命应对危险的潜力或在危险刺激下激活的补救机制。由广义和狭义之分。前者指通过学习和训练,脑可以完成原先不能完成的任务或不断完成更复杂的任务,如知识的获得和科学成果的创造;后者指脑具有改变其解剖结构(如轴突出芽)以重新恢复其原有功能的能力或潜能。当前,脑可塑性学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功能重组理论的研究上。

(1)功能重组说(functional reorganization)

早在19世纪中期,科学家就发现鸟、恒河猴等动物大脑一些功能区域受损后,表现出功能恢复现象,受损导致的外显功能缺陷逐步得到恢复(部分或全部)。科学研究在不断证明,高等脊椎动物、人的脑具有可塑性,是通过功能重组或适应来体现的。

该理论认为,功能重组是由损伤残留部分以新的方式承担丧失的功能。重组分为系统内重组(intrasystemic reorganization)和系统间重组(intersystemic organization)两种类型。前者指在同一系统内相同水平或不同水平的代偿,如损伤区周围组织或下级结构代偿性担当损伤区原有的功能;后者指其他未损伤系统担当损失区域的功能,如触觉代替视觉、 8

对侧半球代偿等。理论认为,功能重组需要在特定康复训练下才能实现的。所以,重组理论也称为再训练理论(retaining theory)。

(2)脑可塑性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出芽理论

神经元突起(轴突或树突)生长新的突起的现象称为出芽(sprouting),一般是在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损伤后重新生长轴突,或是未损伤神经元轴突生长走向损伤区域以代替退行性变轴突的一种反应,是神经系统再生的表现和脑可塑性理论的形态学基础,也是康复理论的神经学机制之一。出芽分类包

括(1)再生性出芽(regeneration sprouting, RS)—损伤近端的轴突再生重新支配适当的目标靶;

(2)代偿性出芽(compensational sprouting)—同一神经元轴

突的未损伤分支扩伸支配目标;(3)侧支 /反应性出芽

(collateral sprouting, CS)—完好的神经元轴突终末在邻近

另一神经元轴突损伤时出芽与之形成连接,以代替蜕变轴突;(4)内生长,扩伸的轴突因对远处的神经生长因子的反应而走向支配远处的目标。

除了轴突出芽外,树突的适应性(应急性)改变也是在研究之中。首先,研究发现,在正常生长发育情况向,神经元树突的发育随年龄增长表现为先逐渐增多后逐步衰减的现象,成人最丰富。与生命周期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在50岁—80岁间可能有波动,如80左右的

人的树突可能比50岁左右人的树突要丰富,以应对生命危急;或是当脑组织受到损伤时,树突会增多。

神经细胞死亡不能再生,这一结论并未因出芽理论的提出和证明而改变。但是神经元胞体仅占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组织的3% 左右,轴突、树突和胶质细胞占97%。所以,脑组织受损后完全有巨大的潜力通过结构性改变来恢复原有的功能。现代康复医学治疗证明脑组织改变的可能性,如脑伤后除了进行临床治疗外,及时介入康复训练不仅使患者得到康复,而且康复进程大大加快,功能缺陷大大减少。

(3)生化机制改变——失神经过敏(denervation supersensitivity,DS)

化学性突出神经冲动传递的主要结构,递质是在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当突触前神经元受损不能正常释放递质(失神经),突触后膜将对该递质的敏感性大大降低,但是临近组织的其他效应器会对受损神经元释放递质的敏感性增强。所以,通过未伤区域的其他正常功能的康复训练代偿受损功能的恢复。

9

CNS损伤后恢复的时期可分为,个时期。急性期,损伤后24小时内开始或介入恢复手段;早期,损伤后3天—3个月;后期,3个月以上2年内;晚期,2年以上。特殊教育中的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多属于晚期恢复,个体自身虽有一定的修复能力,但借助康复治疗或训练手段是必须的,恢复效果个体差异大,且需要较长时间。后期及晚期恢复的重要影响因素及机制如下表。

10

(二)运动生理基础

特殊儿童功能恢复是以运动康复训练为代表,运动康复训练是其他康复训练的基础。康复训练有其运动生理学基础。科学合理的运动训练对机体多个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

1(对骨、关节功能的影响

(1)预防机体钙的流失。钙、磷等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是骨的主要组成成分,代谢状况决定骨的结构和功能。当障碍导致人不能正常运动或运动减少时,机体会出现钙代谢的负平衡。研究表明,卧床6周左右机体全身出现钙的流失,尿钙增多;局部组织或肢体缺乏运动,如固定等会出现局部钙流失。特殊儿童运动康复训练在防止钙流失的同时,可以促进钙的吸收,维持儿童成长的正钙平衡。

(2)增强骨受力性能。运动康复训练使骨密质增厚,骨内部结构更加适应负重支持,机械性能得到优化。

(3)营养关节,维持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运动训练可以保证关节液营养物质的正常代谢,维持该液体的润滑降阻作用。同时,为关节其它组织提供充足的营养,确保其他组织的形态结构和机械性能,如关节软骨的厚度和光滑度。

2(对骨骼肌的影响

(1)改善骨骼肌的机械性能。运动训练使骨骼肌增粗,力量(骨骼肌收缩所产生的牵张力)增加,抗损失能力提高,为儿童正常、持续、有效开展各种活动提供基本保障。机体的稳定性是建立在骨骼肌有相当的力量,是特殊儿童学习、娱乐以及其它社会型活动的基本条件。

(2)提高肌肉供能系统的生理机能。耐力(骨骼肌维持收缩的时长或重复收缩的能力)性运动训练改善人体有氧功能系统,提高身体耐力和健康水平。其机理是;肌肉组织毛细血管更加丰富,肌细胞线粒体增多,能量代谢有关酶的活性增强,代谢产物(乳酸等)等的利用和排泄能力提高。

(3)提高骨骼肌运动的协调性。骨骼肌按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分为主动肌、拮抗肌和协同肌。运动是这些肌肉协同的运动的结果,否则会出现动作僵直、不准确或关节肌肉的损伤等。运动可以使不同功能肌肉的协调性更好。另外,运动训练使运动时的骨骼肌轮作有序,提高运动耐力。

3(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1

有氧运动对心血管对提高心血管功能有积极的作用。运动康复训练的运动量多数在有氧运动水平。

(1) 增加心输出量。心输出量是指心脏每分钟搏出的血量。有氧运动可提高心肌收缩力,心室血液排空更好,提高机体营养物质的代谢能力。

(2) 提高心力储备。心力储备是指人体心脏功能的力量储备。它包括心率储备、舒张期储备、收缩期储备。它是评估人体心脏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3) 改善血管的机械性能和生理机能。运动使机体血管(特别是心脏自身的血管)的弹性更好,收缩功能更适合机体的活动状态。

(4) 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机率。

4(对血液功能的影响

(1)改善血液的物理特性。运动训练可使血液比重、温度、粘稠度等物理特性产生适应变化,更好完成其营养物质运输的功能;可以减少血液中的低密度脂蛋白(LDL),增加具保护力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增加,起到保护心血管的作用。一些特殊儿童由于运动训练不够,出现肥胖症状或倾向,对其生长发育、学习和生活带来不良影响。

(2)提高血液的生理功能。运动训练增强血液携氧量,使机体特别是脑的活动获得充足的氧及其它营养物质,并及时将代谢废物清除。

(3)对其它系统产生积极影响。运动训练提高血液温度,使骨骼肌温度升高,运动中肌纤维阻力降低,提高运动、作业能力,减少肌、关节伤病;运动训练提高血细胞机能,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

5(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1) 促进神经系统机能完善。

(2) 促进中枢与外周效应器之间的协调和整合。

(3) 促进睡眠等基础的神经调节能力。

6(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运动训练可以提高呼吸系统整体功能,如增强气管、支气管、肺泡微血管的机械性能,弹性、牵长性更好;气体交换能力更强;提高呼吸肌间的协调,有利于进行放松训练等。一般来讲,呼吸系统功能对运动和作业的受限制较心血管系统小。

7(对其它系统的影响

运动训练可以使内分泌系统功能得到改善,如间歇性中等强度的运动会增加生长激素的分泌,促进体格生长发育,儿童经常进行的间歇性运动是否是发育客观要求,特殊儿童生长发育期应该进行间歇性运动训练;运动还会使其他内分泌组织的机能发生一过性适应性改变。运动促进消化系统、泌尿系统功能等。

8(对体质的影响

12

合理的运动康复训练可以增强特殊儿童的体质,提高他们的健康状况。有氧运动可以有效提高个体作业效率,延长作业时间,加快伤病、疲劳的恢复。

二、康复训练的心理学基础

(一) 认知活动

(二) 情感活动

(三) 意志活动

(四) 行为活动

行为是指人对环境刺激产生的生理、心理反应的外在表现。当人的一种行为(能力)发生障碍时,另一种健全的行为代偿障碍行为,称为行为代偿。行为代偿认为障碍行为中枢组织受损不可再生,通过训练其他系统的组织代替受损组织的功能,表现在行为上是两种相近或不想干行为的替代,甚至是异常行为代替障碍行为。

三、康复训练的教育学基础

四、康复训练的社会学基础

社会适应(social adaptation)是指个体应对环境需要,表现出的日常行为质量。个人为与

环境取得和谐的关系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它是个体与各种环境因素连续而不断改变的相互作用过程。个体一生不断面临新的情境,每一发展阶段都有特定的要求,比如人格发展、对父母的心理上的独立、职业选择、人际关系、婚姻、家庭、退休、死亡等。社会适应是一个毕生的过程。

社会适应有3个基本组成部分:?个体:是社会适应过程的主体;?情境:与个体相互作用,不仅对个体提出了自然的和社会的要求,而且也是个体实现自己需要的来源,人际关系是个体社会适应过程中情境的重要部分;?改变:是社会适应的中心环

节。以前心理学一般把社会适应理解为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合环境的要求,强调个体的改变,但许多心理学家认为社会适应是由达到个体和环境的和谐关系所必需的个体自身的改变和环境的改变双方组成的,它不仅包括个体改变自己以适应环境,而且也包括个体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己的需要。

有关社会适应的理论主要有精神分析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精神分析理论认为社会适应的动力是个体的本能??本我,主要是性欲“里比多”,因此社会适应过程就是自我调节本我与超我,以使两者达到关系平衡,本我代表了个体自身的需要,超我代表了社会对个体的要求。精神分析理论强调社会适应无意识性的特点,认为本我与超我关系不平衡引起焦虑,而社会适应的主要机制是对焦虑的心理防御。人本主义理论强调个体社会性的需要,认为个体发展和社会适应的目的和动力是实现自我的潜能??自我实现。社会适应的主要机制是个体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主动地解决情境中面临的问题,改变环境使之适合自我的需要。研究表明,个体在遇到新情境时,一般有3种基本的适应方式:?问题解决,改变环境使之适合个体自身的需要;?接受情境,包括个体改变自己的态度、价值观,接受和遵从新情境的社会规范和准则,主动地作出与社会相符的行为;?心理防御,个体采用心理防御机制掩 13 盖由新情境的要求和个体需要的矛盾产生的压力和焦虑的来源。心理防御在一定程度上否定、歪曲、曲解现实,其作用通常是个体没有意识到的、自动的,主要有压抑、投射、合理化、反向作用等。

大多数个体能成功地适应变化着的情境。成功的社会适应使个体在社会中以及在工作和维持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中不断发挥作用并体验到舒适和满足感。但是某些对新情境的适应通常伴有压力和生理及心理上的功能障碍,被称为不适应,其症状按严重性表现为有轻微的自卑感或康复训练的法律法规政策基础

(一) 法律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中)

2( 残疾人教育条例

3( 我国宪法和法律中有关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的规定(摘要)

4( 《残疾人康复工作条例》(正在制订中)

(二) 相关政策

1( 康复

《残疾人康复中心建设标准》等。

2( 教育

《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等。3( 就业

《关于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若干意见》等。

4( 维权

《建设部关于做好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通知》等。

5( 组联

《关于加强社区残疾人工作的意见》,《关于开展志愿者助残的意见》等。

14

6( 扶贫

参考文献:

1.右脑开发增智法治疗精神发育迟滞

2.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习评价取向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构思

4.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素质教育观

5.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革田径教材的教学

6.论交往与学生发展

15

残疾儿童康复项目定点机构检查评价.docx

项目 基 本 条 件 5 分 康复业训练务 职 能 家长15 培训分 宣传 普及 康复 1.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定点康复训练机构评估标准 评估内容及计分标准分值得分评估方法 经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审批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或有上级主管部门1分 1.查看独立法人证书开展儿童康复教育业务1分 2.查看从业执照日收训能力不少于 20名1分 3.查看合格证书 4.现场查看 符合国家消防、卫生等相关规定和要求1分注:其中任何一项不教职员工有健康合格证1分达标者不予评估 小计5分 合计5分 进行康复评估,制定并实施个别化康复训练计划(没有此项者不予评估)2分 1.查阅档案资料 开展智力残疾儿童运动、感知认知、言语、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等领域的康复训练2分 2.观摩主题课 有机构康复向社区、家庭康复延伸的措施1分 3.座谈、访谈 根据受助智力残疾儿童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小步子、情境和观察学习等多种方法开展康复训练1分 4.个案抽查 开展智力残疾儿童转介和跟踪服务1分 小计7分 向家长提供智力残疾康复咨询服务1分 1.查阅档案资料 向家长提供智力残疾康复训练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训1分 2.座谈、访谈 小计2分 利用“全国助残日”、“世界唐氏综合征日”和各种助残公益活动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智 2分查阅档案资料 力残疾儿童康复知识宣传普及活动,每年至少两次 小计2分

知识 按照项目要求建立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完整填写档案内容,提供反映儿童训练前、后康复状况的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2分档案有教师授课教案、参考课程、教材和家长培训相关记录等资料1分管理有康复档案管理制度和执行记录(归档、保管、借阅)1分 小计4分 合计15分康复机构设置在安全区域内1分室内外康复训练场所符合国家相关安全规定,固定且自成一体;安全、易于疏散,通风透气、采光好1分色彩设计、装饰适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无障碍要求1分场有专供儿童使用的卫生间1分 场所基本训练场所使用面积至少150㎡,其中:集体训练室(组别训练室)至少2间,每间至少 15㎡1分设个别训练室至少 3间,每间至少 5㎡1分 所 置专用训练室(运动训练室/ 感统训练室)至少 1间,每间至少 50㎡1分设 多功能训练室(家长咨询室/ 家长培训室 / 儿童评估室 / 教师培训室 / 资料室)至少 1间,每间至少 15㎡1分置 有可利用的户外活动场地1分与 小计9分设 集体训练室(组别训练室):配备儿童课桌椅、大小白(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适合儿童特点的教学挂图、卡片及相关教具1分施 个别训练室:配备个别化训练课程评量表、个训用桌椅、玩教具1分15 场专用训练室:运动训练室/ 感统训练室:配备 PT 软垫、木条台、滑板车、大滑板、吊筒、钻滚筒、羊角球、大龙 分 1.5分所球、布袋跳、触觉球、按摩地垫、按摩大龙球、平衡木及平衡踩踏车、万象组合包、精细运动训练用玩具等 设多功能训练室(家长咨询室/ 家长培训室 / 儿童评估室 / 教师培训室 / 资料室):配备接待用桌椅、档案柜、电脑、 1.5分 施电脑桌椅等;配备基本的康复与教学评估设备;配备供家长学习、借用的康复普及读物和玩教具等 有可利用的户外活动场地:配备滑梯、秋千等大型玩具1分 小计6分 合计15分查阅档案资料现场查看 现场查看

第二章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

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基础理论第二章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理论基础 康复训练是以“功能恢复”为核心研究命题的科学,康复训练的理论也是围绕功能障碍及其恢复的研究逐步形成的。一般来讲,一个学科的理论基础包括两大类,或是源于两个方面。一是领域内理论,是对该学科内容研究实践成果的总结;另一个是领域外相关领域的理论。因为每一学科的产生和发展不是决对独立的,多是相互联系,有些学科甚至在其他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科学发展规律表明,一个学科的发展除了不断提升领域内的基础理论研究外,还需要不断吸收相关学科研究成果。康复学科作为直接服务于人的健康的科学,与许多学科有着不可割裂的联系。本章在介绍一些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述领域内的基本理论以及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 第一节基本概念 一、功能、功能障碍和功能恢复 (一) 功能(function) 是指组织、器官或肢体的特征性活动。如手的功能是徒手或操持工具进行劳作;下肢的支持和行走功能;脑对信息的加工和储存。 (二) 功能障碍(dysfunction) 是指组织、器官或肢体的正常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三) 功能恢复(functional recovery) 是指借助机体自身修复能力或一定外加手段使障碍功能得到部分或全部恢复的过程。功能恢复可以有机体在自然状态下完成,也可以通过药物、手术、康复训练等手段来实施;恢复的结果可能是部分的也可能是全部的。特殊儿童的康复训练是

指在机体自然无力恢复,手术药物等临床医学和康复治疗以外的,通过训练来实现功能恢复的科学。 二、能力和能力丧失 (一) 能力(ability) 定义一概括各领域的“能力”的定义实属不易,也许各领域有其自身的规定。心理学的能力定义是: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一般分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两类,前者指大多数活动共同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像力、注意力等;后者指完成某项活动所需的能力,如绘画能力、音乐能力等。是指个体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社会活动身心特征。分为基础能力和高级能力。前者一般的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语语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后者指某一能力的优势发展,超越基础能力,或是对这些基本能力的调节,控制能力。 (二) 能力丧失(disabilitiy) 能力部分或完全丧失,导致独立生活有困难。一般不用无能(indisability)或残障(handicap)。 1 第二节领域内基础理论 一、整体康复思想(comprehensive rehabilitation) (一)内容 采用综合性的康复手段,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使病、伤、残者尽可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社会化的人,也称为全面康复或大康复。内容包括现代康复技术四大领域,即医学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 (二)实践意义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智障儿童康复训练主要内容 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补偿。 功能训练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时间知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川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平衡训练) 4.手功能活动训练(粗大运动训练、精细运动训练) 智能训练 1.培养思维能力训练 2.锻炼记忆力训练 3.培养注意力的训练 4.培养兴趣开阔视野 异常行为矫正训练 行为矫正训练就是运用操作反射原理对智障儿童的异常行为进行技术矫正,训练和发展自我服务,社会适应能力,为培养智障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人奠定基础。 1.正强化2.消退3.塑造4.条件强化5.惩罚 智能障碍的定义 智能障德指现有的能力水准有实际上的限制,其特征为: 显著低于平均的智力水准(IQ70以下)。 同时有下列各项适应技能中两种以上的相关限制: ●沟通●居家生活●自我照顾●社交技巧●使用社区●自我引导●健康安全●功能性学科能力●休闲娱乐●工作●智能障碍发生于十八岁以前 早期干预与系统康复训练 一、什么叫时期干预 "早期"从年龄来讲,是指从出生0岁到上学6-7这段时间,也就是人生最初阶段。"干预"包括医疗与保健,教育与训练,社会心理咨询。其中为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主。 二、早期干预的效果 儿童在生长发育的早期,就是0-7岁即人生的初几年,是大脑、智力、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学东西最容易,最快的时期。这个时期儿童的可塑性很大,不失时机地从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角度对儿童进行干预,可以促进儿童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语言交往能力,社会生活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以及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受过早期干预的智障儿童可以进入普通小学或培智学校。 三、障碍系统康复训练 1.系统康复训练的领域 我们把康复训练的内容分解为可以观察测评的六个部分,每个部分称为一个领域,形成系统康复训练的内容。他们分别是:运动、感知、认知、语言互往,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等六个领域。 2.个别训练计划 由于智障儿童存在着显著的个别差异,每一个智障儿童在上述六个领域发展情况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使用说明 为规范我县3—6 周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顺利实施和业务管理,平邑县残联委托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制定《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教育计划》,主要用于智障儿童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班级教学计划内容涉及学期、月、周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案、个案研讨报告、康复训练效果分析等康复教育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范智障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康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教育班级教学计划》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 、班级教学计划的使用及填写 (一)《智障儿童基本情况一览表》 儿童监护人的基本信息,是老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信息,原则上每学期末家长会上与家长校对一次。 二)《智障儿童学习能力分析一览表》 根据《智障儿童学习能力评估表》上评估内容,分析儿童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感官知觉、认知、语言交往、社会技能、生活自理七个领域的学习优势与弱势。原则上要求各康复机构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儿童的学习能力分析。 (三)《智障康复学期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主题的设计,遵循“孩子的学习就是生活,孩子的生活就是学习”的原则,筛选与孩子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原则上每月一个单元主题,二周一个单元主题之下的教学分主题。 ( 四)《智障康复学期教学计划》、《智障康复月教学计划》、《智障康复周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原则及儿童发展现状,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对教育工作作出长期和短期的安排,以确保康复教育工作有目的、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使康复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智障儿童身上,以达到促进每位智障儿童康复的目标。 1.学期教学计划:是教育内容的整体框架,为安排月计划、周计划指明方向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清单

《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计划》使用说明 为规范我县3—6周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顺利实施和业务管理,平邑县残联委托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制定《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教育计划》,主要用于智障儿童康复项目实施的监测、检查和督导。班级教学计划内容涉及学期、月、周教学计划、课程表、教案、个案研讨报告、康复训练效果分析等康复教育流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规范智障康复训练与服务、提高康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智障儿童康复教育班级教学计划》使用有关事宜作如下说明: 一、班级教学计划的使用及填写 (一)《智障儿童基本情况一览表》 儿童监护人的基本信息,是老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信息,原则上每学期末家长会上与家长校对一次。 (二)《智障儿童学习能力分析一览表》 根据《智障儿童学习能力评估表》上评估内容,分析儿童在粗大运动、精细动作、感官知觉、认知、语言交往、社会技能、生活自理七个领域的学习优势与弱势。原则上要求各康复机构每学期初进行一次儿童的学习能力分析。 (三)《智障康复学期单元教学主题》 单元教学主题的设计,遵循“孩子的学习就是生活,孩子的生活就是学习”的原则,筛选与孩子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原则上每月一个单元主题,二周一个单元主题之下的教学分主题。 ( 四)《智障康复学期教学计划》、《智障康复月教学计划》、《智障康复周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标、课程设计原则及儿童发展现状,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对教育工作作出长期和短期的安排,以确保康复教育工作有目的、有步骤、有成效地开展,使康复教育真正落实到每位智障儿童身上,以达到促进每位智障儿童康复的目标。

1.学期教学计划:是教育内容的整体框架,为安排月计划、周计划指明方向。 2.月教学计划:是教师围绕月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调整教育环境、设计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并使之与家长配合等各方面工作的总体设计。它帮助教师把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落实到方方面面。 3.周教学计划:是月教学计划的具体化。 4.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1)教学目标的和谐性、启蒙性 (2)教学内容的生活性、浅显性 (3)课程内容的整体性、综合性 (4)课程实施的活动性、探究性 5.教学计划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计划应是严格执行,而不是流于形式制定。 (2)教学内容应是适当可以拓展,而不是一成不变。 (3)教材选择应是开放性,而不是固定式。 (4)教师的“教”要灵活,学生的“学”要主动。 (5)教师的评价要合乎和符合实际 (五)《智障康复教案表》 教案是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案,主要从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教学准备、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过程等方面去设计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原则上一课时教学主题一份教案。 (六)《智障康复个案研讨报告》 个案研讨在于评估儿童的目前能力和特殊需求。通过个案分析,收集相关的资料,使教师和家长对儿童进行全面的了解,在熟悉各方面情况后方能制定出适合儿童特殊需求的个别化教育计划。 (七)《教师公开课教学评量表》、《学期康复效果分析与建议》 1、对教师的教学评价(基本技能、专业技能)

2017特殊儿童语言康复

. 特殊儿童语言康复2017、辉辉,男,中度智力障碍,出生时无异常。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三岁时发14现异常,表现为不会说话,多动,注意力不集中,不会用基本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习惯用手势表达。家里人对辉辉宠爱有加。辉辉入学时只会用单个字了,就会拉着老师:爸、妈、姐,例如:如果辉辉想爸爸(妈妈姐姐)表达意愿,需要老师意会他的用意。经过观察发现辉辉在构音时有异) 姐:爸(妈的手说常,不会正确的发音,不会利用呼气、吸气之间的转换来控制发音。辉辉先天舌头稍短小,因此对辉辉发音器官的训练尤为重要。请为该生设计一套治疗方案。 利教师利用一些简单的小游戏矫正学生的不正确发音。辉辉喜欢闻气味,首先,闻一闻教师所准备物品要求闭上嘴巴,用鼻子吸气,用这一特点训练学生吸气,的气味。并让学生指出。辉辉喜欢泡泡,利用其这一特点训练学生的呼气,泡泡吹泡泡是呼气与吸气如果想吹得又多又大呼气必须均匀,要控制好呼气的节奏,的有机结合。利用类似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调节学生的呼吸,有助于其发音。爸其次,根据学生的语言发展现状,教师选择教授学生一些简单的叠音词,如:利用学生已有的言语基础可以使学生能够顺利达到目星星等,姐姐奶奶爸妈妈 标要求,有助于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进一步跟随教师进行语言学习。<\/p> 教师利用学生喜欢吃的苹果等食物进行非叠音词为了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再次,让辉辉看与学生面对面而坐,的词汇训练,教师对辉辉进行一对一的语言训练,现在辉逐渐强化学生发音将词语发音标准化。教师发音时的嘴型,让学生模仿,<\/p> 汽车等词语。:阿姨老师书包手机辉可以讲制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学生的兴趣特点,总之,依照辉辉的已有语言基础与定可行的训练方案,在对辉辉进行发音矫正训练中,< 兴趣特点,制定了可行的方案,循序渐进的进行训练。、嗓音障碍的常见原因并举例说明。15 其主要原因是器第一类是器质性嗓音异常,嗓音障碍的原因可以区分为两大类:先天性构良性或恶性肿瘤、质性疾病造成喉部构造或功能的改变,如慢性炎症、其主要内分泌失调及神经性疾病等所引起;造异常、第二类是机能性嗓音异常,原因是嗓音滥用,或发声时发声器官过度紧张或不当用力所造成,如高声喊叫、常常在吵杂的环境下大声说话、过度地清喉咙或咳嗽、音高不当、嗓音位置过低、呼吸肌肉群过度用力等。 16、声母的发声方法。 ①按阻碍的方式分为: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p> ②按声带是否颤动:浊音、清音;<\/p> ③按气流的强弱(只在塞音和塞擦音中区别):送气、不送气。< 17、自闭症有哪些核心表现? . .

特殊儿童训练方案

特殊儿童训练方案 设计意图:绝大多数听障儿童都有一定的残余听力。充分利用他们的残余听力进行初期听力康复训练,是孩子听力损失进行助听器或人工耳蜗补偿后一个重要而紧急的任务。让孩子感知声音语训老师或家长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声音,知道自己的世界里是有声音的。 活动目标:1. 让孩子感知声音的,知道自己的世界里是有声音的。 2. 建立与其他同伴交换的自信心。 活动建议:1.触摸法训练取一面小拨浪鼓,将有听力障碍孩子的手放在鼓上。击鼓,让他感遭到鼓面振动的产生与消失。告知孩子声音的产生与消失,使孩子通过触摸间接感知声音的存在。 2.视察法训练在鼓面上放小豆子(或硬币),家长击鼓让孩子视察因鼓面的振动而使小豆子(或硬币)弹起的现象,让他们通过视觉来感受声音的存在。 3.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凝听习惯让听障孩子感受声音是无处不在的。家长可以常常给孩子播放一些节奏感较强的音乐或自然界中的各种声音。播放进程中不要在乎他们是不是听得懂,只要看到他们在听,就到达了训练早期的目的。 4.学会理解声音的意义。 在听障孩子养成良好的凝听习惯后,我们可以用“击鼓数雪花片”或“击鼓拨珠”的游戏,让孩子理解声响的次数。 开始可让孩子面对家上进行训练,在理解游戏规则以后,可以背对家上进行。声响的次数要控制在孩子的计数能力以内;我们可以用“击鼓拍球”或“击鼓走路”的游戏,让他们感知声响信号的快慢,并能够根据听到的声响信号快慢做出相应的动作,培养他们感受

声响信号快慢的能力;用“听声模仿动作”或“寻声找物”的游戏来培养听障儿童对声音“大、小”的理解。另外,还要培养孩子理解各种声音的含义。如听见敲门声,就表示有人来了。 5.培养听障孩子理解语音信号的能力,通过训练,使听障儿童认识到语音现象的存在,认识到语音是成心义的,不同的语音代表不同的含义,这些训练可以为言语康复训练打下良好基础。可以先从孩子的名字开始进行训练,让孩子知道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可以结合孩子在平常生活中接触最密切的人或最常看到的事物进行语音意义的训练,如“爸爸”、“奶奶”、“杯子”、“馒头”等。 6.学会辨别声音使听障孩子进一步认识到声音的多样性,不同的声响信号和不同的语音信号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在训练时逐渐提高他的听觉辨别能力。 特殊儿童注意力培养方案设计意图:注意力是打开孩子心灵的钥匙,有了它,孩子便能学到好多东西。孩子注意力集中,很多有用的信息才能进入孩子头脑中。那末在幼儿园应当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呢,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活动目标:1.通过宣扬引导家长陪伴的技能。 2.改变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容易遭到外界干扰的问题。 活动建议:1.像玩拼图、穿珠子等静态游戏可以从简单的开始,享受完成的成绩感,以训练短时间的注意力,再渐渐加深游戏的难度和延长游戏的时间,以延长孩子的耐力,促进专心度。 2.从兴趣着手培养幼儿注意力如拿本相片簿,为孩子讲述他诞生、成长的故事;欣赏孩子,了解他的小脑袋里在想甚么;视察渔港里的小鱼,池塘里的蝌蚪…… 3. 展开亲子教育讲座,通过一些方法训练,坚持15⑵0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改变孩子这个问题。

培智班康复训练计划

向日葵班康复训练计划 2012年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以《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根 据全日制弱智学校教学计划和各科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发展智力障碍患儿的大动 作、精细动作、协调能力,提升运动企划能力;改善突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卤 莽、抑郁、胆小害羞、情绪化、表情呆板、反应迟钝、思维混乱等异常行为,提升脑 功能抑制生理能力,助益于孩子神经体系和左右脑机能的发展;开发孩子潜能,突破 孩子认知障碍,快速全面提升智障孩子智能。 二、《方案》对本训练要求 通过游戏方式对智障儿童进行功能训练;智能训练:异常行为矫正训练;以提高 智障儿童的感受能力和活动能力以及身心协调,并通过增加感知活动和肌肉活动,对 大脑刺激频率和大脑本身的分析、综合、调节活动的锻炼,以促进大脑机能的修复和 补偿。 三、学情分析 向日葵班共有学生19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4人。这些孩子都属于智力障碍,年龄悬殊比较大,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其中**,***,**是程度较好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强,基本常识较清,感知觉能力较好。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可看出,**,**等程度较深,只有基本的本体感觉,与他交流时风马牛不相及。***学习常规最差,课堂上乱走乱动,胡言乱语,扰乱课堂教学秩序,听觉理解能力较差。因此,在本学期地教学 中,要通过游戏方式协助儿童充分发挥感官功能,形成敏锐的感知反应,协助儿童在 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的概念和技能,提高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丰富和改善他们的日 常生活质量,培养特殊儿童利用感知能力去探索环境的兴趣,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四、内容分析 本学期着重训练孩子的功能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感知训练(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2、口语训练(语言障碍训练、口语训练) 3、大肌肉群活动训练(爬行训练、行走训练、反应速度、力量训练、协调训练、 平衡训练)。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xx市xx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在xx市残联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于XX年12月成立,中心本着“康复一人、幸福一家、温暖一片”的康复宗旨,为全市听障、自闭症、智障、肢体等特殊儿童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康复服务,是一家集教育康复、运动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康复服务机构。中心成立以来,坚持以康复效果为主要抓手,全面落实专业康复服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提升康复服务能力,2年来共为36名特殊儿童儿童提供了康复服务,其中有6名特殊儿童经过康复训练后均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就读。目前,在中心接受康复训练的特殊儿童有22名,其中智力障碍儿童4名,听力障碍儿童9名,肢体障碍儿童9名。 在市残联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按照江苏省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性建设标准,逐步使中心向有特色、综合性强、功能更加完善的专业康复机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中心在康复效果、康复服务能力和康复服务水平上得到了提升,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康复机构规范性建设。康复中心必须按照硬件、人员、服务内容、康复效果、康复评估等建设标准规范化建设,由于中心是民办非盈利性机构在硬件建设上的投入具有很

大的难度,为此我们及时与市残联进行了沟通,市残联领导在了解实际情况后对中心的康复训练场地和设备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我们也派遣了专业康复老师参加了省级各类特殊儿童康复的专业培训班,让他们不断拓宽康复理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康复教学质量,提升康复服务能力。 二、特殊儿童充分享受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在发现儿童存在听力障碍时必须及时佩戴助听设备并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我市去年通过康复评估的听障儿童孙王嫣在XX 年开始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由于当时我市还没有专门针对听障儿童的专业康复机构,她要接受康复训练必须去苏州,由于她年龄太小,必须有家长照顾,她妈妈只能辞职前往苏州照顾她,这样就对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两个难题,一是经济压力增大,二是孩子在最需要感受父母关爱的年龄长期与爸爸分离,无法感受到大家庭中成长的快乐。为了避免越来越多家庭出现这种情况,市残联积极协调成立了康复中心,中心运行后为xx籍接受康复训练的特殊儿童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他们能够就近、就便得到优质的康复服务,党的惠民政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推进特殊儿童融入社会。由于特殊儿童自身存在的残疾障碍,使他们很少和社会接触,我们希望在他们康复训练的同时能有更多的机会融入社会,经市残联协调得到了有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特殊儿童训练计划 一初级训练计划纲要 (一)参与能力 1.独立坐在椅子上 2.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3.听到指令“看着我”有目光反应 4.对“放下手”有反应 (二)模仿动作 1.操作动作模仿(如:敲击木、用杯子喝水、把物品放到篮子里等) 2.粗大动作模仿(如:拍手、跺脚、摸头等) 3.粗细动作模仿 4.嘴部动作模仿(如:口型模仿)(三)言语理解能力 1.听懂一步指令(如:开灯、关门) 2.识别身体部位(如:手、肚子、肩等) 3.识别物品 4.识别卡片 5.识别熟悉的人(从家庭到生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6.听懂动词指令 7.识别卡片上的不同动作(如:睡觉、喝水、吃、走、拍等) 8.识别周围环境中的物品(如:冰箱、电视、桌子、椅子等) 9.指出书中的图画 10.识别物体功能 11.识别身体部位功能12.识别方位(如:上下、里外、中间、旁边、前后、左右等) (四)言语表达能力 1.听到“你想要什么?”能用手指出相应的物品 2.在有愿望时能指出所需要的物品 3.模仿声音和词语 4.命名物体 5.命名卡片 6.用语言表达所想要的东西 7.说出“是”或“不是”(或用手势)表示想要或不想要的东西 8.叫出熟悉的人 9.做出选择 10.各种打招呼(如:嘿!您好!早上好!中午好!晚上好!晚安!再见等) 11.回答社会性问题 12.说出卡片上的其他人和自己 13.说出物品体功能 14.说出方位(如:上下、前后、左右、那里、这里、里外、中间、旁边、高低等) (五)学业配备 1.配对 ①完全相同的物品 ②完全相同的卡片 ③物体到卡片 ④卡片到物体 ⑤颜色、形状、拼音、数字

⑥不完全相同的物体 ⑦物体之间的联系(如:牙刷和刷牙、笔和文具、书本和书包等) 2.独立完成简单的活动 3.识别颜色 4.识别形状 5.识别拼音 6.识别数字 7.唱数1-10 8.点数 (六)精细能力 1.在形状箱内找出三个同等大小的物体 2.把10个不同大小的物体放入碗内 3.穿5个大孔的珠子 4.仿搭3块积木 5.正确握笔乱写乱画 6.把橡皮泥搓尖、搓圆、压扁、做成球状 7.正确撕纸 8.把一张纸延着折痕对折 (七)大肌肉运动能力 1.独立行走 2.从站立的姿势蹲下来在站起来 3.扶着一只手上下楼梯2次 4.原地双脚跳 5.独立向后倒退着走3米左右 6.单脚站立3妙 7.举手过肩抛球1.5米左右8.踢静止的打球 9.在协助下作前滚翻 (八)生活自理能力 1.用杯子喝水 2.用勺子吃饭 3.脱鞋子 4.脱裤子 5.脱内衣、裤子 6.脱T恤 7.使用餐巾纸 8.大小便训练 二、中级训练计划纲要 (一)参与能力 1.叫名字时有5秒目光对视 2.在玩耍过程中叫名字有目光对视 3.在一段距离情况下叫名字有目光对 视 4.听到叫自己名字后答应“哎” (二)模仿能力 1.模仿站立姿势的粗大动作(如:踢腿、叉腰、手臂上举、手臂平举等) 2.按顺序模仿粗大动作(两步以上) 3.模仿同事带有声音的动作(如拿起电话说“喂”,推动汽车说“滴滴滴”等) 4.模仿搭积木(从局部模仿到整体模仿) 5.模仿画线 (三)语言理解能力 1.识别房间(如:卧室、卫生间、餐厅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的实用康复训练方法 家庭康复是智力残疾儿童早期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是孩子天然的老师,如果一种能力由孩子的天然老师——家长来训练,那么这种能力最容易经常化并且保持下去。孩子的未来取决于家长以及家庭成员的正确认识和辛勤付出。下面我们讨论一下智力残疾儿童实用康复训练的一些方法。 **家里有了一个智力残疾儿童,大多数人会认为其父母是悲惨的失败者。其实问题也可以不这么看,所有的孩子都不只属于父母,他们同时也是属于社会的。对智残儿童的养育就算是父母为社会承担了一份更重的责任。 一、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基本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要充分了解智力残疾儿童的心理特点,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兴趣,寓教于乐,创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训练环境,以利于儿童的主动参与和全面发展。 (二)发展性原则 强调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每一名智力残疾儿童,采取相应的措施,主动地适应这种变化。 (三)生活化原则 日常生活中的训练他往能发挥最好的效果,把康复训练融入日常生活活动,充分调动智力残疾儿童的各种感觉功能(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提高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个别化原则 智力残疾儿童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必须根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安排不同的训练内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家长要与专业康复人员加强沟通,共同制定适合智力残疾儿童个性发展的最佳方案。 (五)融合的原则 强调在为智力残疾儿童提供个别化的、专门的康复服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提供一个融合的环境,使他们能够尽早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环境,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基础。 (六)小步子、多重复的原则

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只有坚持循序渐进、重复练习、综合训练的原则,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七)发挥潜能的原则 要注意发现智力残疾儿通身上潜在的能力,充分利用他们的潜能加强训练,帮助他们扬长补短。 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一般流程 康复训练应遵循以下流程进行:确定康复训练对象->进行初次评估->制订训练计划->实施康复训练->进行效果评估与总结。 三、智力障碍儿童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 康复训练的主要内容包括运动能力、感知能力、认知能力、言语交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 四、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常用方法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方法要因人而异,重要的是及时给予强化和适当提示,使孩子建立信心。 (一)智力残疾儿童运动能力训练 智力残疾儿童的运动发展比正常儿童迟缓,平衡能力、协调能力都相对差些,因此就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系统的运动康复训练,最大程度地改善其运动能力,为其智力发展和适应能力的提高打下基础。主要内容包括翻身、坐、爬、站、步行、上下台阶、跑、伸手取物、捏取、拧盏、系扣子、穿珠子、折纸等。 1.翻身 包括由仰卧位翻到侧卧位、由侧卧位翻到俯卧位、由俯卧位翻到仰卧位三个目标。训练器具是垫子、训练床。具体方法如下: (1)孩子取仰卧位,训练者在其左(右)侧,用一只手经孩子的腿下穿过两腿之间,手掌搭在孩子的左(右)腿膝关节上部,用另一只手托在肩关节下面,两手同时用力,使孩子翻过身去从侧卧位到俯卧位;再用相同的方法使其到仰卧位。 (2)训练者在孩子头部的前方,两手掌放在其两颊,使孩子的头从仰卧向侧方轻轻转动(根据具体情况做),随着头

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练资料讲解

特殊儿童进行康复训 练

特殊儿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儿童康复训练第一品牌—奥普迈.开星乐园面向五种特殊儿童群体 儿童康复训练第一品牌—奥普迈.开星乐园适用于自闭症(孤独症)、智力障碍、多动症、轻度脑瘫、唐氏综合症等患者。在训练中提升注意力、增加常识认知,接近学前常识教学目标、改善自控能力、改善肢体协调、改善交际能力、提升模仿力、增强想象力方面有显著提高。 1.提升注意力 孩子可在屏幕上看到自己,成为课件内容的主角,有上电视的感觉,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减少不安,学会专心完成一件事。配合身临其境般与课件中的虚拟元素实时互动,在虚拟情境中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2.增加常识认知,接近学前常识教学目标 课件基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参考幼儿园的教育大纲制作。让参与者在训练中学习和成长,从而为更好地融入正常学校,融入社会做准备。 3.改善自控能力 通过课件训练,在虚拟世界中学习社交中的分享、合作,让参与者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空间。 4.改善肢体协调 通过课件训练,有效改善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加强视觉与运动智能的结合,提升空间思维能力。 5.改善交际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学习社交中的分享、合作,让参与者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空间。 6.提升模仿力 通过课件的提示,引导参与者跟随虚拟场景中的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模仿。从而学习注意别人的表情和情绪变化。 7.增强想象力 课程以友善的卡通画面、有趣的内容和悦耳的音乐使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学习,刺激其视觉、听觉,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继而增强想象能力。

特殊儿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教学内容

特殊儿童如何进行康 复训练

特殊儿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儿童康复训练第一品牌—奥普迈.开星乐园面向五种特殊儿童群体 儿童康复训练第一品牌—奥普迈.开星乐园适用于自闭症(孤独症)、智力障碍、多动症、轻度脑瘫、唐氏综合症等患者。在训练中提升注意力、增加常识认知,接近学前常识教学目标、改善自控能力、改善肢体协调、改善交际能力、提升模仿力、增强想象力方面有显著提高。 1.提升注意力 孩子可在屏幕上看到自己,成为课件内容的主角,有上电视的感觉,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减少不安,学会专心完成一件事。配合身临其境般与课件中的虚拟元素实时互动,在虚拟情境中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2.增加常识认知,接近学前常识教学目标 课件基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参考幼儿园的教育大纲制作。让参与者在训练中学习和成长,从而为更好地融入正常学校,融入社会做准备。 3.改善自控能力 通过课件训练,在虚拟世界中学习社交中的分享、合作,让参与者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空间。 4.改善肢体协调 通过课件训练,有效改善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加强视觉与运动智能的结合,提升空间思维能力。 5.改善交际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学习社交中的分享、合作,让参与者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空间。 6.提升模仿力 通过课件的提示,引导参与者跟随虚拟场景中的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模仿。从而学习注意别人的表情和情绪变化。 7.增强想象力 课程以友善的卡通画面、有趣的内容和悦耳的音乐使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学习,刺激其视觉、听觉,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继而增强想象能力。

特殊儿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儿童康复训练第一品牌—奥普迈.开星乐园面向五种特殊儿童群体 儿童康复训练第一品牌—奥普迈.开星乐园适用于自闭症(孤独症)、智力障碍、多动症、轻度脑瘫、唐氏综合症等患者。在训练中提升注意力、增加常识认知,接近学前常识教学目标、改善自控能力、改善肢体协调、改善交际能力、提升模仿力、增强想象力方面有显著提高。 1.提升注意力 孩子可在屏幕上看到自己,成为课件内容的主角,有上电视的感觉,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同时减少不安,学会专心完成一件事。配合身临其境般与课件中的虚拟元素实时互动,在虚拟情境中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 2.增加常识认知,接近学前常识教学目标 课件基于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于1983年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参考幼儿园的教育大纲制作。让参与者在训练中学习和成长,从而为更好地融入正常学校,融入社会做准备。 3.改善自控能力 通过课件训练,在虚拟世界中学习社交中的分享、合作,让参与者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空间。 4.改善肢体协调 通过课件训练,有效改善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加强视觉与运动智能的结合,提升空间思维能力。 5.改善交际能力 在训练过程中学习社交中的分享、合作,让参与者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空间。 6.提升模仿力 通过课件的提示,引导参与者跟随虚拟场景中的人物的动作和表情进行模仿。从而学习注意别人的表情和情绪变化。 7.增强想象力 课程以友善的卡通画面、有趣的内容和悦耳的音乐使参与者在虚拟环境中学习,刺激其视觉、听觉,增强学习的兴趣与参与度,继而增强想象能力。 儿童康复训练第一品牌—奥普迈 儿童康复训练第一品牌—奥普迈的英文名称为OPEM,源自Open Mind的英文音译,是深圳爱波比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针对特殊教育而推出的品牌。奥普迈从2008年开始由广州英狮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投

特殊儿童康复训练:训练效果的评价

训练效果的评价 教学目的:1.了物理治疗效果的评价 2.了解作业治疗效果的评价 3.掌握训练课程的综合评价 教学重点:训练课程的综合评价 教学内容: 一、物理治疗效果的评价 物理治疗(Physiotherapy或Physical Therapy)是以一种预防、治疗、及处理因疾病或伤害所带来的动作问题的医疗专业。执行这个专业的医疗从业人员称为物理治疗师(Physiotherapist, 简称PT),在美国有其他专业(如整脊师或骨医师会使用类似物理治疗的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是现代与传统医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份子。物理治疗师所擅长的包含:疼痛处理、肌力的训练、关节活动度的增进、心肺功能的训练强、小儿物理治疗等。因此物理治疗师会以适切的评估诊断然后运用对病人最适当之物理治疗手段与治疗方法,有效地直接帮助或支援其他医疗专科 物理治疗主要是借着自然界中的物理因子(声光水冷电热力)、运用人体生理学原理法则等,针对人体局部或全身性的功能障碍或病变,施予适当的非侵入性、非药物性治疗来处理患者身体不适和病痛治疗方式,使其尽可能地恢复其原有的生理功能。 1.物理因子 声疗(治疗性超声波,频率为45KHz到3MHz) 光疗(红外线光疗、紫外线光疗、低能量雷射刺激)、 水疗(对比浴、旋涡浴、水疗运动等)、 电疗(直流电疗:离子导入法等; 低频电疗:包括TENS、间动电疗等; 中频电疗:即干扰波治疗; 高频电疗或透热疗法:包括短波热疗和微波热疗和磁疗等)、 冷疗(冰敷、冰按摩等) 热疗(热敷、蜡疗、透热疗法等) 力(牵引力、压力、撞击力、摩擦力等)。 2.徒手治疗 神经肌肉本体诱发法、玻巴斯方法,在美国这也称为神经发展治疗法、关节被动运动、被动伸展、关节松动术、软组织松动术,按摩及贴扎等等。 3 .运动疗法 伸展运动、被动运动、主动扶助运动、主动运动)、阻力运动、水中运动治

特殊儿童多媒体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多媒体康复训练 ——特殊儿童如何进行主动康复训练? 特殊教育及特殊儿童 我国特殊教育一般是指对身心发展残疾的儿童开展的教育,当今我国特殊教育对象主要是残疾儿童,还包括“特殊儿童”如多动症儿童、自闭症儿童、大脑发育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情绪情感障碍儿童,言语障碍儿童等。 奥漫优悦多媒体康复训练领军品牌 奥漫优悦作为多媒体康复训练的领军品牌,集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辽宁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等等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教授的指导,汇总了大量生动、具体、有效的针对特殊儿童训练、干预的方法,开发研究了多种针对特殊儿童的多媒体康复训练设备和软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奥漫优悦多媒体康复训练设备和软件代表了多媒体应用在特殊儿童康复领域的最高水平,体现了业内专家教师的智慧和才华。 多媒体律动训练系统聋儿康复 聋儿康复的康复训练是一门交叉学科,包括耳科、听力学、心理学、语言病理学、教育学等等。现今,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更是康复训练的重点,同时也需要更加科学的依据。 目前的很多训练方式首先是要让聋儿感受丰富多彩的声音,不仅仅包括自然界,还包括语音的音调、音强、音长、音质等等,如何让聋儿认识多种多样的声音,成为了目前康复训练发展的瓶颈。 不仅如此,对于聋儿的康复训练还应采用游戏形式。根据学龄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各种学习和训练都应尽可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取得良好的的效果。特别是对聋儿来说,要采用形象生动的、有趣的、形象的、活泼的语言,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还要注意的是,是要不断变换游戏内容,以此吸引孩子的注意。 多媒体律动系统,该系统是利用奥尔夫音乐教学原理和儿童多媒体互动训练原理开发的专门针对聋儿康复训练的专业设备。由高清数字互动补充设备,地板短交服务设备,触摸式控制主机,体感音乐座椅,体感律动地板,音响,灯光设备组成,体感律动地板通过骨骼和神经传导等作用,使音乐治疗的生物干预度大

2019年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20XX年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工作情况汇报材 料 xx市xx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在xx市残联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于18年12月成立,中心本着“康复一人、幸福一家、温暖一片”的康复宗旨,为全市听障、自闭症、智障、肢体等特殊儿童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康复服务,是一家集教育康复、运动康复于一体的综合性康复服务机构。中心成立以来,坚持以康复效果为主要抓手,全面落实专业康复服务人员的引进和培养,不断提升康复服务能力,2年来共为36名特殊儿童儿童提供了康复服务,其中有6名特殊儿童经过康复训练后均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就读。目前,在中心接受康复训练的特殊儿童有22名,其中智力障碍儿童4名,听力障碍儿童9名,肢体障碍儿童9名。 在市残联及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按照江苏省残疾人康复机构规范性建设标准,逐步使中心向有特色、综合性强、功能更加完善的专业康复机构方向发展,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中心在康复效果、康复服务能力和康复服务水平上得到了提升,受到了很好的社会效应,主要体现以下四个方面: 一、康复机构规范性建设。康复中心必须按照硬件、人员、服务内容、康复效果、康复评估等建设标准规范化建设,由于中心是民办非盈利性机构在硬件建设上的投入具有很大的难度,为此我们及时与

市残联进行了沟通,市残联领导在了解实际情况后对中心的康复训练场地和设备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我们也派遣了专业康复老师参加了省级各类特殊儿童康复的专业培训班,让他们不断拓宽康复理念,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逐步完善康复教学质量,提升康复服务能力。 二、特殊儿童充分享受就近、就便的康复服务。在发现儿童存在听力障碍时必须及时佩戴助听设备并进行系统的康复训练,我市去年通过康复评估的听障儿童孙王嫣在18年开始接受系统康复训练,由于当时我市还没有专门针对听障儿童的专业康复机构,她要接受康复训练必须去苏州,由于她年龄太小,必须有家长照顾,她妈妈只能辞职前往苏州照顾她,这样就对他们的家庭带来了两个难题,一是经济压力增大,二是孩子在最需要感受父母关爱的年龄长期与爸爸分离,无法感受到大家庭中成长的快乐。为了避免越来越多家庭出现这种情况,市残联积极协调成立了康复中心,中心运行后为xx籍接受康复训练的特殊儿童和家长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使他们能够就近、就便得到优质的康复服务,党的惠民政策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推进特殊儿童融入社会。由于特殊儿童自身存在的残疾障碍,使他们很少和社会接触,我们希望在他们康复训练的同时能有更多的机会融入社会,经市残联协调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推动了特殊儿童快速融入社会的工作:一是市残联和市教育局对在训儿童定期组织康复评估,18年就有3名听障儿童获得了一级康复的好成绩,均进入普通幼儿园和小学就读;二是市图书馆的志愿者每月来中心对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表现出对周围的事物没有兴趣,不与人交往宁愿一个人玩; 2、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 3、刻板行为,表现为某些反复性动作或强迫行为。 而且,孤独症儿童发病较早,绝大多数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问题,从而引发一定的语言障碍或运动障碍。鉴于这些情况,针对孤独症的康复训练应该以教育和行为矫正为主,康复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训练他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 康复训练计划: 1、帮助儿童创造语言环境,尽量多与儿童讲话,同时纠正错误发音; 2、训练儿童遵循良好的作息规律(包括吃饭睡觉排便等),让儿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3、教会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基本的自理能力;(同时要鼓励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面对的问题,如饿的时候自己要求吃饭等,并通过反复强化达到训练目的) 4、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进学校向老师敬礼,过马路看红绿灯等。 5、逐步帮助儿童克服其已有的不良习惯;(如在训练儿童摆脱刻板行为的时候,儿童出现暴躁、发脾气的情况,此时对这些不良的倾向应尽早纠正,比如对耍赖发脾气不予理睬,仍然要求其按时吃饭睡觉,而不是听之任之。一开始可能儿童反应会非常强烈,但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应该可以克服其某些不良习惯。) 6、如儿童存在明显的运动障碍,可适当安排体育活动项目,如拍球、跳绳、沿直线行走等,训练儿童的运动平衡能力; 7、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串珠、拼图等,培养儿童肢体控制能力,也可以达到培养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的效果。 8、当儿童的程度得到一定改善之后,可以进一步地训练其语言、计算能力。(如一开始手把手教其写字,从简单的“一”“二”开始;数学可从数数开始,可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实物对儿童进行数数的训练。)由于这些儿童长期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以上看似简单的训练实施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