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司门前镇申报省诗词之乡材料(1)

司门前镇申报省诗词之乡材料(1)

司门前镇申报省诗词之乡材料(1)
司门前镇申报省诗词之乡材料(1)

司门前镇申报“省诗词之乡”材料

一、隆回县司门前镇诗词创作基本情况

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位于隆回县西北部,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镇。全镇总面积为166.8平方公里,人口6.3万。司门前镇人才辈出,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乡镇”,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的故乡。

1.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司门前号称“文明古镇、礼仪之乡”,在文化教育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1832年这里金潭村魏纲帙创办了第一所书院——隆中书院;公元1842年魏源出版了《海国图志》;公元1910年隆中镇第一高小在这里创办(即原隆回八中所在地);1918年罗卓云在石桥铺桐树坪自己家里他创办了一所“平民学校”;1923年司门前的欧阳秋曝创办了第一所“隆中义学”。同时,各姓的族校、私塾,灿若繁星,遍及各地。特别是解放后,文化事业更加蓬勃发展,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司门前镇人杰地灵。这里自十九世纪初开始,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当官的、治学的都不乏其人。明朝嘉靖年间,石桥铺神医欧阳文凤诏喧进京,三次入宫,治愈皇太后顽疾;清代金潭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魏源著有《海国图志》,名扬全世界;清代金潭魏光焘曾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清末石桥铺国子监大学生刘纲领,在管竹庵举起反清大旗,辛亥革命追认为烈士;金潭魏肇文与黄兴留学日本,成为至交,后同时投入反清斗争,又是晚清著名书法家;石桥铺罗卓云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亲聆毛泽东讲课,成为中共邵阳地区中共地下组织的“开山祖”;司门前欧阳秋曝,是大革命时期的宝庆府第一任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石桥铺欧阳钦,是中共宝庆特区委员;欧阳明英,是中共邵阳县第九区委书记;孙家垅孙俍工与毛泽东同窗,成为良师益友,后曾留学日本,曾任复旦、四川等大学教授,先后发表著作10余部;金潭魏巍曾任川西兵团副司令,授予少将军衔;司门前邹鹏奇,曾任国民党台北军区司令授中将衔后为总统府参议员;还有司门前欧阳泰刚、魏家段魏龙驰、孙家垅孙泽英等解放前任过县长。

诗歌创作方面,近代除魏源外,还有魏廷纲、魏南澧、魏大名、魏五达、魏光焘、魏之范、欧阳炯明等20多人都有作品存世。司门前镇又是隆中文化的发祥地。

2.广泛的群众创作基础。

司门前镇人文荟萃,具有广泛的诗词创作群众基础,诗词吟诵创作交流,早已蔚然成风。现代就涌现了像孙俍工、魏龙驰、邹亦仲、魏克孝、邹兆章、刘子贤、魏寅、刘晃、孙思明、欧阳跃求、孙才可、欧阳

贤、欧阳慧、彭浩吾等一大批享誉家乡的诗词爱好者,他们的作品朗朗上口,思想性很强,在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中多次获奖。目前,司门前镇大兴诗词之风,在广大群众中掀起了诵诗、学诗、写诗的热潮。那些自编自唱、随口即来的隆中山歌,声腔入韵,优美动听。各村村民喜爱诗词。各村以构建和谐、传承文化为宗旨,以诗词为主线,开展了多元文化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在隆回县诗词楹联学会的指导下成立了司门前分会,由于分会的凝聚力和诗词的魅力,会员由原来的20人增加到现在的168人,目前会员中的周文锋、陈静、欧阳日初、魏先甫、欧阳翊民、王秋成、胡寿山、邹南轩、邹宗鲁、孙治中、龙利民、欧阳斌、刘毅、欧阳征琦、廖韶华、欧阳范申、萧大东、欧阳范求、韩天希、廖敦堂、邹益群、贺东方、孙济中等十分活跃,他们深入群众进行传、帮、带,成绩显著。其中还有36名加入了或全国、或省市诗词学会。会员中,有干部、农民、教师、医生、退休回乡人员等。年龄最大的95岁,最小的16岁。另有一批业余爱好者积极参与活动,形成了一支庞大的群众自愿参与的诗词创作队伍。

分会除了发动群众开展中华诗词写作外,尤其是在配合宣传党的宣传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如党的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党的教育实践活动、选举、文明乡镇评选及传统节日等,开展了丰富多样的诗词活动,丰富了创作源泉。另外,分会还经常派人到各村、学校帮助工作,为他们修改诗稿,切磋诗艺,鼓励他们向《隆回诗联》及有关刊物投稿或参赛,产生了良好影响。

近年来,分会配合镇文化站,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样的诗词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国庆诗书画展、农民书画展、春节联展、少儿书画展……并先后召开了诗词进村(单位)座谈会、中秋诗友吟诗会、诗词讲座等。

二、加强组织领导,高度重视诗词创作工作

我镇为了加强对创建“诗词之乡”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司门前镇“诗词之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1.顾问:

张正清(邵阳市诗词学会会长)

谢道溪(邵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邹宗德(邵阳市诗词学会副会长)

卿小玉(隆回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阳黎(隆回县委宣传部副部长)

张晗(隆回县文化局局长)

廖耀华(隆回县文联主席)

谭奇洪(隆回县诗词楹联学会会长)

马轶麟(隆回县诗词楹联学会荣誉会长)

2.组织机构

组长:刘界夫(中共司门前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周文锋(司门前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欧阳日军(中共司门前镇党委委员、宣传委员)办公室主任:欧阳日军(兼)。

成员:刘勇华、张峰、刘桃英、文贵华、陈凤妨、邹宴平、廖桂武、禹云清、欧阳日初、魏先甫。

在镇诗词领导工作小组的领导下,我镇把文化建设作为促进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把文化事业发展纳入全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镇里多次召开文化研究工作会,从政策、人员和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镇党委、政府负责人亲自参加每年举行的各项文化活动。镇党委书记亲自挂帅,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具体布置、检查、督促,使工作落到实处。为保证诗教工作的正常开展,政府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每年都给予了一定的经费支持。有关诗教工作的动员会、大型活动、颁奖会等镇党委书记、镇长、副镇长、人大主席、纪委书记、政法委书记、武装部长、文体卫站站长等都亲自参与。党政联手、上下联动,使诗教工作社会化、常态化,全民参与,真创实建。

重视普及和提高。诗词已成我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普遍参与的主要文化活动。分会每年坚持开展话动一至两次,以互相切磋诗词创作为主。中心学校组织编辑出版了《诗联集》,共收集诗词110余首,楹联190余副。鼓励自费出诗集,已故诗人刘子贤的《山风集》,其作品折射出了古镇诗词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会员们还积极创作诗词在《中华诗词》等刊物上发表,不少会员个人作品获得各级一、二、三等奖。由于分会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不少学员自愿加入,他们的加入为我镇的诗词创作水平的提高注入了强大的活力。诗教进村组、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形成了学诗、读诗、作诗、爱诗的良好氛围。

三、深入持久的开展中小学诗教活动。

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关键在学校。我镇在开展诗教活动中,以分会为龙头,以学校为主阵地,在师生中以读古典诗词、诵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启蒙教育为主,效果很好。在学校范围内布置诗墙、营造诗词氖围。并组织中、小学生写打油诗、自由诗等,多次开展诗词征文比赛。司门前镇中学多次邀请我县著名诗人马轶麟、谭奇洪等进行国学文化交流座谈和讲授,效果很好。分会每期派会员到各校给师生上课,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中心学校要求各校要把诗词楹联教学工作计划,作为地方教材纳入课表。要求小学阶段学生要背诵80余首古诗词。并要求每位语文教师至少做到“三个一”:即每天要诵读一首古典诗文,每周至少要练习学写一首诗词或一副对联作品,每学期要上一节有关诗词方面的课。

学校还开展了如诗词吟诵会、赛诗会、古诗文知识竞赛、诗句接龙

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领略大自然的美,感受爱国情怀,享受快乐。诵读诗词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同时将师生创作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让广大师生感受到诗词创作的成就感、自豪感和幸福感。

经典诗文的浸润,使师生更儒雅,更文明,更有书卷气。

四、诗词文化工作成果显著,影响广泛

1.创建活动对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积极作用。

司门前镇的诗词文化建设工程,为实现“文化名镇、旅游大镇、经济强镇、优美乡镇”的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诗词文化的繁荣,促进了经济、社会、旅游等事业的发展。中华诗词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创建“诗词之乡”,对于提高人民文化素质、道德素养、净化社会风气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从开展诗教活动以来,诗词文化之花结出了丰硕之果,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乡容村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在,读诗和写诗的人多了,赌博的人少了,各种矛盾少了。一个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及和谐文明的新农村风貌正在形成。吟诵和创作诗词、民歌,已成为群众生活的一部分,成为我镇独特的文化魅力,涌现了一批农民诗人。诗教活动在推进农村小康生活、构建和谐社会方面取得的效果是明显的。

2.涌现出一批人才,创作蔚然成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镇诗教工作初见成效。目前,在县诗词楹联学会的培养下,涌现了像陈静、王秋成、魏先甫、胡寿山等一批爱诗写诗的优秀会员,他们在各级报刊发表诗作上百余首,其中不乏质量上乘之作,受到上级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赞扬!欧阳日初、韩天希、邹宗鲁等十多位会员的诗词作品在上级评选中获奖。欧阳日初是隆回第八楼社区诗词楹联板块的超级版主,其作品入选《第二届中国百诗百联大赛》作品集。在学生中,也涌现了为数不少的诗歌创作新苗。

近年来,我们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诗教活动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它必须结合具体实际,我们在实践中摸索,肯定存在有许多缺点和不足,恳请各位领导和专家多提宝贵意见,以便我们改进和提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将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以创建“诗词之乡”为契机,积极打造诗词文化品牌,担当起文化血脉的传承与弘扬的责任,把我镇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

为此,特申请授予我镇“省诗词之乡”称号,请贵会审定!

隆回县司门前镇党委

隆回县司门前镇人民政府

2015 年6月23日

创建“示范学校”的申报材料

创建“示范学校”的申报材料 创建市“示范学校”的申报材料 XXXXXX小学在县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与具体指导下,带领广大教职工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爱岗敬业,大力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新课程改革。在创建广安市示范学校过程中,做了深入细致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特申报XX市示范学校。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XXXX小学始建于1951年,办学历史悠久,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学校占地20余亩,所辖中心完小1个,村小11个。现有教学班66个,在校学生2300余人,其中社会力量办学33个教学班。现有教职工75人,专职教师72人。具有中级职称教师27人,中共党员30人,具有本科学历6人,专科学历42人。乡小建有规范化的教学大楼1幢,内设教室16个,实验室1个,保管室1个,图书室1个,会议室1个,教研室1个。有较规范的体育运动场,内设篮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设施齐备。修建了幼教中心、讲演台、教职工宿舍大楼。育人环境优美。长期以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坚持“以德育为首,五育并举,教学为主,全面育人”的指导

思想,以“实施素质教育,创办特色学校”为办学目标,认真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强化学校管理,狠抓队伍建设,以法治校,以德治校,广泛开展“三让一树”活动。形成了良好的领导作风、教风和学风,校容校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逐年上升,受到社会的好评,各界领导给予充分肯定。学校先后被评为“先进集体”、“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县级“校风示范学校”、“综治工作先进单位”,“三?五”普法合格单位。 二、学校发展规划 学校现任领导班子凝聚力强、团结务实、思想解放、观念更新、实事求是,改善办学条件,注重学校发展,努力创办农村特色学校。 1.以教研促教学,以质量求发展,创一流业绩,树一流校风,办成一所学生成才、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名牌乡镇小学。 2.狠抓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素质。计划200X 年我校中、青年教师学历均达专科以上。 3.200X年完成乡小排危,进行硬化、绿化、美化。 4.200X年完成村小排危,建设三所村联小,于200X年底首先建成一村点基点校。

xx镇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实施方案

十字镇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实施方案 为深入挖掘和弘扬我镇深厚的诗词文化,着力塑造“人文十字”文化名镇形象,进一步提升我镇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推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决定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利用两年半时间(2014年11月-2016年12月),创建“中华诗词之乡”。 二、工作内容 (一)推进中华诗词“六进”。推进中华诗词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进美好乡村点。在各学校开展诗词教学、吟唱活动,在机关、社区、企业、农村开展诗词创作。吟唱活动,在美好乡村点建立诗词文化展示设施,充分营造学习氛围。 (二)培养诗词优秀人才。扎实开展诗词教育培训工作,发掘培养我镇诗词爱好者和具有较高创作水平的领军人物,建立一支优秀的诗词人才队伍。 (三)开展各类诗词教学推动活动。挖掘整理优秀的传统诗词文化,开展诗教活动开展诗词鉴赏大讲堂、诗词创作园地,举办诗词创作、吟诵等活动,制作诗词宣传册,在全镇广泛宣传,力争做到“有景必有诗”。 (四)加强对外交流。主动与县诗词协会加强沟通和联系,并与周边乡镇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借鉴经验。 三、创建步奏 (一)申报(2014年9月-2014年11月)。成立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完成十字镇“中华诗词之乡”申报工作。 (二)创建(2014年10月-2015年9月)。对照申报条件,积极创建工作,全面加强软硬件建设,逐步夯实创建基础。 (三)迎评(2015年10月-2015年11月)。迎接中华诗词协会考察和验收,确保完成“中华诗词之乡”达标验收工作。 (四)巩固(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配合宣城市开展的创建“中华诗词之市”工作,继续巩固提高。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成立十字镇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镇文广站,统一组织、协调创建活动。 (二)落实责任,明确分工。镇文广站负责镇直各单位、部门“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创建工作;指导培养优秀诗词人才;开设诗词鉴赏大讲堂、诗词创作园地,举办诗词创作、吟诵大赛等各项活动;负责诗词进机关;镇教管委负责全镇学校的“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创建工作,推进诗词进学校;镇经发办负责全镇企

法治示范校申报材料

依法治校护航本真教育 --- 登封市通达路小学 2017 年依法治校示范校申报材料通达路小学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务本求真、启智养正,以法治校护航本真教育”的办学理念,以教育教研为先导,以现代化教学设备为保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以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素质为目标,充分利用校内校外资源优势,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构建校内外结合的法制教育工作体系,各项工作成效显著,形成了学生健康成长,家长、社会满意的良好局面。 一、健全制度,构建体系,为依法治校提供组织保障 在道德和法制教育中,学校始终注重法制教育的规范化,落实法制教育在学校德育中的重要地位,使法制教育成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学校的一项日常工作。 (一)领导带头,提高认识。首先,学校领导一班人统一思想,提高对加强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迫切性的认识,确立“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 “教师人人都是法制教育工作者”的意识。这样,首先从认识上落实法制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 (二)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责任人,德育处、少先队、班主任为骨干力量的组织网络。制定了《通达路小学法制教育实施方案》、《通达路小学学生违纪

处罚制度》、《班级工作考核评价细则》、《通达路小学学生管理办法》、《考勤制度》、《个人操行量化制度》、《七好少年评选办法》、《校园卫生管理制度》、《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将法制教育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责任到人,强化了对学校的法制教育的领导,制形成了学校领导亲自抓、安全、德育负责人和班主任具体抓、学科老师协助抓的齐抓共管的法制教育的良好局面。 (三)遵循规律,构建体系。 我们根据小学生品德发展心理,遵循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规律,按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关于中小学法制教育的要求,构建法制教育体系。在每一个年级,我们都制订了具体的普法教育的内容,低年级以了解社会生活中有规则,法律是社会生活中人人都要遵守的具有强制性的规则。法律规定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各种特定条件下能够做什么、必须做什么或禁止做什么;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法律代表公平正义,维护秩序,保障自由,保护人身、财产等权力不受侵犯为内容。中高年级以了解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任何人的权利不可随意剥夺和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初步了解未成年人权利的基本内容,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知道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姓名权、受监护权、休息权、隐私权、财产权、继承权、受教育权等基本权利应当受到保

司门前镇申报省诗词之乡材料(1)

司门前镇申报“省诗词之乡”材料 一、隆回县司门前镇诗词创作基本情况 湖南省隆回县司门前镇位于隆回县西北部,是闻名遐迩的历史文化古镇。全镇总面积为166.8平方公里,人口6.3万。司门前镇人才辈出,是远近闻名的“全国文明乡镇”,是近代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魏源的故乡。 1.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司门前号称“文明古镇、礼仪之乡”,在文化教育方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公元1832年这里金潭村魏纲帙创办了第一所书院——隆中书院;公元1842年魏源出版了《海国图志》;公元1910年隆中镇第一高小在这里创办(即原隆回八中所在地);1918年罗卓云在石桥铺桐树坪自己家里他创办了一所“平民学校”;1923年司门前的欧阳秋曝创办了第一所“隆中义学”。同时,各姓的族校、私塾,灿若繁星,遍及各地。特别是解放后,文化事业更加蓬勃发展,广大民众的文化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司门前镇人杰地灵。这里自十九世纪初开始,可以说是人才辈出,当官的、治学的都不乏其人。明朝嘉靖年间,石桥铺神医欧阳文凤诏喧进京,三次入宫,治愈皇太后顽疾;清代金潭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魏源著有《海国图志》,名扬全世界;清代金潭魏光焘曾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清末石桥铺国子监大学生刘纲领,在管竹庵举起反清大旗,辛亥革命追认为烈士;金潭魏肇文与黄兴留学日本,成为至交,后同时投入反清斗争,又是晚清著名书法家;石桥铺罗卓云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亲聆毛泽东讲课,成为中共邵阳地区中共地下组织的“开山祖”;司门前欧阳秋曝,是大革命时期的宝庆府第一任农民协会执行委员长;石桥铺欧阳钦,是中共宝庆特区委员;欧阳明英,是中共邵阳县第九区委书记;孙家垅孙俍工与毛泽东同窗,成为良师益友,后曾留学日本,曾任复旦、四川等大学教授,先后发表著作10余部;金潭魏巍曾任川西兵团副司令,授予少将军衔;司门前邹鹏奇,曾任国民党台北军区司令授中将衔后为总统府参议员;还有司门前欧阳泰刚、魏家段魏龙驰、孙家垅孙泽英等解放前任过县长。 诗歌创作方面,近代除魏源外,还有魏廷纲、魏南澧、魏大名、魏五达、魏光焘、魏之范、欧阳炯明等20多人都有作品存世。司门前镇又是隆中文化的发祥地。 2.广泛的群众创作基础。 司门前镇人文荟萃,具有广泛的诗词创作群众基础,诗词吟诵创作交流,早已蔚然成风。现代就涌现了像孙俍工、魏龙驰、邹亦仲、魏克孝、邹兆章、刘子贤、魏寅、刘晃、孙思明、欧阳跃求、孙才可、欧阳

依法治校示范校申报汇报材料

依法治校示范校申报材料 根据《大荔县教育局关于创建2008年度“依法治校示范校”的通知》(荔教安发[2008]9号)文件精神,我校把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作为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提高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抓紧抓好,大大增强全校师生的法制观念和民主意识,形成了依法治校的育人氛围。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学校制度建设 1、修订学校章程。我校依据本次活动的安排意见和县局文件精神重新修订了学校章程,并严格遵照章程实施办学活动。 2、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使管理工作在常规化、制度化、规范化下进行。为此,我校重新修订了高明镇平罗朱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职工考核考评方案》、《教职工请假制度》等管理制度。这些规章制度的实施,基本上实现了我校的制度化管理。 二、完善管理体制 1、合理设置组织机构。 我校设有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后勤处4个常设机构;所有机构权利与责任对等,协调一致。 2、工作机制规范。 树立领导班子严格管理、热情服务的新形象。我校新一届领导班子把 "艰苦创业、勤政廉洁、同心同德、追求卓越"作为班子建设的目标。行政管理总目标为:"规范、和美。"各机构目标分别为:教学上"善学、求实、创新;"政教上"耐心、严慈、引导;"后勤上"热情、及时、到位。"着重强调在解放思想、更新理念、谋大事、促发展上下功夫。 三、规范办学活动 1、狠抓教学管理。 一是严格按省物价局和县教育局的文件规定收取费用,无违规征订、使用教材和教辅资料现象,所有教材均按照国家规定由新华书店配送。

二是抓学科渗透,抓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汇。把法制教育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把法制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使法制教育落到实处。 2、狠抓教学管理秩序。 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指导家长科学家教,提高家教实效,确保学生安全。主要是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利用《家校联系手册》,向家长宣传现代化教育理论,使家长更多地、更科学地关注、帮助学生成长。 四、加强民主管理,实行校务公开 1、坚持校务公开。 凡是涉及学校的重大事项如职称评定、教育收费、较大支出等通过校务公开栏及时向教职工和家长公布,做到公开、透明。 2、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座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将诚信守法、廉洁奉公的有关内容纳入学校德育体系,认真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通过"崇廉憎腐"教育,净化学生心灵,使其从小树立"崇尚廉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五、保障教师合法权益 1、我校制定了依法治校学习计划及实施方案,有计划地组织每位教职工认真学习和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要求教职工要有法制观念和法制意识。积极组织教职工参加五五"普法知识竞赛活动等,教职工普法考评人数达到100%,从而增强了教职工的法制观念,为全力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奠定了良好基础。 2、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注重情感投入。 学校领导班子重视凝聚力工程建设,根据"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提出了"目标激励人,榜样教育人,事业提高人,情感温暖人、活动感染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报告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报告中共株洲县委株洲县人民的政府 渌水东来,湘江北去,株洲县因此而雅称“渌湘”。滔滔江水,孕育了年轻而古朴的渌湘大地;泱泱文化,滋养着勤劳而智慧的渌湘儿女。在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渌湘人民创造了农耕文化、历史文化、佛教文化、红色文化、民间文化、工业文化、休闲文化和诗词文化。灿烂辉煌的渌湘文明,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而彰显出悠久的历史渊源,焕发出底蕴深厚的文化光芒。6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大溪文化时期“磨山文化”遗址,再现远古农耕之文化;舜帝南巡在渌湘大地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三国期间,吴国立建宁县设治于现淦田镇,城基遗迹犹存;南朝梁武年间,人们在湘江西岸空灵岸修建了距今1500年的空灵寺,在“四邑名山”婆仙岭上修建了距今1400年的金轮古寺,几经沧桑,历经兴废,至今香火旺盛,游人不断;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南征交趾时画角边声,在渌口伏波岭上空回响,伏波庙尚存,将军像犹在;唐代大诗人杜甫、刘长卿等历代墨客文人留下不朽诗篇,仍在湘渌江两岸广为传诵,诗圣杜甫在湖南赋诗99首,其中在株洲县境已发现9首,抒发诗人忧国之感、羁旅之思,其《咏津口》(即渌口)词云:南岳自兹近,江流东逝深。和风引桂楫,春日涨云岑。回首过津口,而多枫树林。其后宋代理学大师朱熹偕张南轩南游,夜宿朱亭“结亭

讲学”,相互酬唱和诗147首。朱熹于南岳游山后纪略云:自岳宫之槠洲凡百又八十里。其间山川林野,风烟景物,视向来所见,无非诗者。自唐至清,有先贤墨客游历渌湘留下的诗作有三百余篇;县城渌口还留下了新开国领袖毛主席考察农民运动的光辉足迹;仙井关王庙为大革命时期牺牲的上百名英烈修建了纪念碑,先烈们的英灵永远激励着渌湘人民奋勇前行;同时还涌现了杨得志等一批共和国将军,又培育了以李立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主义新时代文艺人才。 渌湘大地,即得先贤名流崇诗尚文风气之先,又兼区位之得天独厚。株洲县共 1381 平方公里,45万人口,辖18个乡镇场,一个风景区管委会。渌湘大地,山明水秀,交通便捷,景色迷人。渌水东来汇入湘江,湘流不断贯穿南北;京广铁路、武广高速铁路、京珠高速公路纵穿南北,浙赣复线、上瑞高速、320国道横贯东西;大京风景名胜区引人入胜;朱亭“人工林海”蜚声海外;国家重点工程株洲航电枢纽截江而立,气势恢宏;渌水大桥如彩虹飞渡,南北天堑变通途;渌口工业园南洲新区正在建设开发之中;空灵岸、珍珠潭、挽洲、花石、昭陵滩、伏波岭、建宁古城、堂市土城、金轮古寺、关王庙、岳峰庙等众多名胜古迹遍缀湘渌两岸。 改革开放30年来,株洲县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优质稻生产基地、湘江箱养鱼基地、楠竹松杉生产加

教师发展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教师发展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教师发展示范学校申报材料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经济全球化、新课程改革给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价值提升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前提,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教师的专业发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成为国内外教育改革所关注的焦点。人们普遍认识到:新课改不仅指向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也力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自觉提升自身教师素养,实现自身专业发展;而学校也必须努力创设环境和条件,关注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为此我校抢抓机遇,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推动学校持续发展。 一明确目标、科学规划,对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进行战略部署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即教师通过接受专业训练和自身主动学习,逐步成为一名专家型和学者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持续发展过程。我校深刻地认识到,教师一定要牢固树立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理念,充分认识教师专业发展是自我价值提升的需要,是学生发展的前提,也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打造高素质教师群体,整体优化教师队伍,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全校教师达成共识,使之成为全校教师的共同愿景,引领学校走向持续发展之路。 育才中学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追求高品位的学校发展,尤其是提出建设教师专业发展示范学校以后,学校在评估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本校实际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发展目标及《育才中学发展行动纲要》并将其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之中。我们的发展目标是通过建设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学校,使每一位教师都能用现代教育理念,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建成一支具有强烈的终身学习、自主发展的愿望的,具有较强教育科研能力的,强烈的敬业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业务水平、健康的心理素质、广泛的求知能力、积极的创新意识、和谐的人际关系、持久的合作理

创建诗词之乡领导讲话稿

创建诗词之乡领导讲话稿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加快文明城市创建步伐,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今年我们在全区开展创建”诗词之乡”活动。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建”诗词之乡”的重要意义 创建”诗词之乡”是提升我区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品牌的突破口,实现软硬实力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常说,的根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是什么?我们缺乏这方面的品牌和标志。诗词艺术民族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有责任挖掘的文化资源,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文化品牌。 创建”诗词之乡”是实施旅游强区战略的重要抓手。旅游大发展,文化是灵魂。创建”诗词之乡”,对于提高我区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对外影响力、推动旅游三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十七大精神、打好”旅游升温”战役、构建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诗词之乡”的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努力争创”诗词之乡” “诗词之乡”是由诗词学会主办的一项具有全国影响的综合评比活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南各地区都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创建”诗词之乡”活动竞争非常激烈,综合比较,我区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深的诗词渊源。早在东汉建安十九年,孙权在此设建宁县,县衙建于我区南湖塘;境内的古大桥有著名药物学家陶宏景隐居处,梁武帝萧衍曾到古大桥向其询问国事,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现该地仍有”宰相屋场”“宰相坡”等雅号;宋时几大名将中就有岳飞、文天祥、刘錡三位为山水美景、人文古迹吟咏、写下不朽诗篇;明清诗人就”铜壶滴漏”、”大胜岭”、”屈公像”、”太尉碣”以及”南塘湖春晓”等景点写下不朽辞章共30余首。近年来,工业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服饰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又相继在这里交织碰撞、融会贯通,这些都为我区”创建诗词之乡”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是经济快速发展为诗词艺术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迅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群众生活富裕了,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更强烈了,这为我们创建”诗词之乡”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财力保证。 三是我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个富有朝气的诗词爱好者团队。诗词协会下有建宁、山城、汇贤等诗词组织。其中汇贤诗文社已于2009年被授予湖南省诗教工作先进单位,还是全国高校百强社团之一。区内有诗词爱好者(诗社组织成员)近400人,骨干诗人100余人,他们中间既有书坛老将,又有墨苑新秀,有公务员、学校教师、也有中小学生,整体素质较好,10多人在全国诗坛享有盛誉并先后获得大奖。近年来,我们共举办有影响的

创建诗词之乡动员会领导讲话范文.pdf

为进一步提升文化,加快文明城市创建步伐,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今年我们在全区开展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重要意义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是提升我区文化品位,打造文化品牌的突破口,实现软硬实力协调发展的重要方面。我们常说,株洲的根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但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是什么?我们缺乏这方面的品牌和标志。诗词艺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传统文化的精髓,我们有责任挖掘的文化资源,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知名文化品牌。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是实施旅游强区战略的重要抓手。旅游大发展,文化是灵魂。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对于提高我区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对外影响力、推动旅游三产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一定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十七大精神、打好"旅游升温"战役、构建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意义,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二、认清形势,树立信心,努力争创"中华诗词之乡" "中华诗词之乡"是由中华诗词学会主办的一项具有全国影响的综合评比活动,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湖南各地区都非常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活动竞争非常激烈,综合比较,我区具有三大优势: 一是这里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深的诗词渊源。早在东汉建安十九年,孙权在此设建宁县,县衙建于我区南湖塘;境内的古大桥有著名药物学家陶宏景隐居处,梁武帝萧衍曾到古大桥向其询问国事,时人称他为"山中宰相",现该地仍有"宰相屋场""宰相坡"等雅号;宋时几大名将中就有岳飞、文天祥、刘三位为山水美景、人文古迹吟咏、写下不朽诗篇;明清诗人就"铜壶滴漏"、"大胜岭"、"屈公像"、"太尉碣"以及"南塘湖春晓"等景点写下不朽辞章共30余首。近年来,工业文化、红色文化、移民文化、服饰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又相继在这里交织碰撞、融会贯通,这些都为我区"创建诗词之乡"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是经济快速发展为诗词艺术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近年来,我区经济发展迅速,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群众生活富裕了,对文化艺术的需求更强烈了,这为我们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财力保证。 三是我区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一个富有朝气的诗词爱好者团队。诗词协会下有建宁、山城、汇贤等诗词组织。其中汇贤诗文社已于年被授予湖南省诗教工作先进单位,还是全国高校百强社团之一。区内有诗词爱好者(诗社组织成员)近400人,骨干诗人100余人,他们中间既有书坛老将,又有墨苑新秀,有公务员、学校教师、也有中小学生,整体素质较好,10多人在全国诗坛享有盛誉并先后获得大奖。近年来,我们共举办有影响的全区大展10余次,获得全国、我省各种奖项20多人次。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诗词作品500余件,诗词论文10多篇。印刷出版诗词专集40多册。区文化馆和各诗社经常邀请全国、省、市诗词名家到我区参加活动,进行指导交流,大大促进了的诗词艺术发展。目前,我区的诗词队伍和创作水平已走在省、市前列,发展前景令人振奋。 在分析优势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差距。按照《中华诗词之乡标准》,我区在营造诗词氛围、组织体系、硬件设施等方面,尚有一些薄弱环节。我区还没有专门的诗词培训机构,诗词产业化链条还未形成。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乡镇行业基层分会还没有普及。为此,我们要正视差距和问题,积极创造条件解决问题,弥补不足,早日实现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目标。 三、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创建"工作顺利推进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动员。我们一定要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落实责任,形成齐抓共管的整体合力,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推进。 1、要加强领导。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工作,要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区委宣传部、区文体局具体组织实施。我区已成立创建"中华诗词之乡"领导小组,各办事处、五里墩乡、各有关单位也要成立相应的组织,确保任务明确、措施得力,不折不扣完成所承担的目标任务;要按照创建领导小组的安排,认真做好基层分会建设、诗词培训、展览等工作。 2、要营造氛围。我们要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创建"中华诗词之乡"的重要意义,在全区广泛开展诗词进机关、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市场、进家庭等活动,构建诗词文化良好的"生态"环境。让人一进就能感受到浓厚的诗词艺术氛围。 3、要科学安排,全面推进。要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赞助,社会参与的方式,以科学的发展观推动诗词艺术的发展,全力打造"中华诗词之乡"的品牌。通过运作把诗词形成文化产业链条,做大做强,早日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 同志们,当前,我区的经济快速增长,旅游、文化事业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好机遇,高品位、高起点打造"中华诗词之乡"这张名片,是区委、区政府及全区人民的共同心愿。做好这项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以志在必得的信念和决心,振奋精神,扎实工作,确保创建工作一次成功。

【申报材料】2018示范学校申报材料3篇

2018示范学校申报材料3篇 一、学校概况 白碌中心小学位于白碌乡录丰村黄背阳苌,座北向南,西面依山。始建于一九四九年,辐射面积200多平方公里,服务900余人。1920xx年设为中心小学,占地面积8876平方米,其中校舍建筑面积2698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832平方米,教学及辅助用房312平方米,生活服务用房441平方米)。现有学生151人(其中女82人),教职工15人(其中专任教师15人),学生爱校如家,教师爱生如子,教师始终以积极向上、大胆创新的精神投身于教学改革中,为学校的发展,为新课改的推动实施,为构建和谐化的学校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年来,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学校在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响应党的政策,紧跟时代步伐和要求的同时,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一贯坚持依法执教、从严治校、教书育人的原则,狠抓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现将我校近几年的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二、创建文明学校的做法与成绩 (一)依法治校,加强内涵发展,增强管理效能。 面对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我校从农村完小演变为农村寄宿制小学,学校的工作机制也随之有所改变,白碌中心小学进一步夯实基础,加快内涵发展步伐,全力助推学校健康、全面发展。 1、增强“三个意识”,提高班子队伍建设。 (1)改革意识。干部队伍潜心学习政治理论、教育理论、管理理论和专业知识(含信息技术)、教育法规以及人文管理思想,提高干部自身管理素养,

(2)团队意识。学校坚持实行校长负责制。坚持党、政办公会议制度和学校领导述职制度。建立“分级管理、责权统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彼此信赖、相互支持、相互协作、相互尊重”的共事关系。落实好“带好一个年级,深入一个教研组,教好一门学科,”的“三个一”工作任务,形成了分工协作、优势互补、互动整合、共谋发展的管理团队,推动了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3)廉政意识。校领导班子依据教育法规,建立健全了《校务公开制度》等规章制度。制定了“作风正派,办事公正;廉洁自律,不以权谋私;严格要求自己,严格要求下属;从实际出发,办实事、求实效”的德、能、勤、绩工作要求和评议干部的标准;建立完善了领导班子内部议事规则和决策机制,始终把民主集中制贯穿于工作决策的全过程。重大问题,召开好支部会,在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对研究的事项进行补充和完善,形成集体决策,通过加强廉政建设,我校班子成员勤政廉政、务实创新,有效地行使指挥权、管理权,全体教师密切配合上级与学校的各项工作,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深化学校管理理念,优化学校管理机制 学校以“缩短管理距离,增加管理幅度,增强内涵发展,提高管理效能”为目标,建立管理重心下移的行政和教学管理体系,实行分级管理与年级管理相结合的格局。根据学校发展实际,在不断完善传统制度的基础上,相继出台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方案》《骨干教师培养制度》《教师值周工作制度》《教师综合评价实施细则》,这些制度符合学校自身特点,成为日常分级管理的基准,使学校工作朝着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方向推进,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3、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努力争创轻负高效示范学校。

乡镇“双创建”汇报材料

乡镇“双创建”汇报材料 时至年尾,回顾20**年,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指示精神和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要求,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双创建”工作全局,并将“你的成长,我来守护!”确定为我村20**年“双创建”的主题,认真筹备落实此项工作。 一、“双创建”工作的客观环境——半店村基本情况。 半店村地处店埠镇东边,合浦路两旁,现有耕地2700亩,24个村民小组,村干部6人,大学生村官1人,党员81名。小学1所,在校生270人。200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100元,村内有特丽洁卫生材料有限公司、力泰机械修理厂等6家企业,企业年产值1100万元。2008年度、2009年度荣获店埠镇党委优秀基层党组织、XX市民政局村务公开示范单位称号;2007年获XX市改水改厕先进单位。 我村总人口约3400人,合计239户,其中女性1633人,劳动力1620人,60周岁以上老人458人,占总人口的13.4%,学龄儿童270人。我村大农业主要是蔬菜种植,其中胡岗组的大棚蔬菜在近郊地带较为突出。 二、加强组织,完善条件,营造宣传氛围,迅速启动“双创建”工作。 为了使我村“双创建”工作迅速有序地展开,成立了以村党总支书记杜道华同志为组长,西山驿二小许仁传校长为副组长的领导机构,下设办

公室,同时按照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村委会客观实际,制订“双创建”规划。并按要求,完善村委会“双创建”办公室条件即软、硬件设施,为村委会“双创建”工作创造了有力地开局。 村委会“双创建”领导小组成立后,我村积极进行动员,悬挂横幅,并利用公开栏、村级网站等手段,大力宣传“双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力求此项工作能够深入人心。 三、结合实际,深入调研,科学开展“双创建”工作。 1、认真抓好“五老”队伍的巩固和扩大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目前全村“五老”队伍包括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战士等。按照“自愿自觉,就地就近,发挥特长,量力而行”的办法,分别组建成“家庭交流队”、“法制宣讲队”、“关爱帮教小组”等“五老”队伍,并按各其特长优势担当报告员、宣传员、辅导员、家教员、帮教员、调解员、监督员等。 2、从实际出发,真情关爱下一代。青少年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关心下一代工作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是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也是我们永恒的战略任务。所以在做好孤残特困儿童帮扶工作的同时,我们也认真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做到“关怀到位、教育到位、安全到位”最终达到使其健康、快乐成长的目的。当然在此过程中,充分发挥五好人员“一帮一”的帮教作用,也具有极其重要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3、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缺一不可。村委会“双创建”小组协助

普戎镇创建“湖南省诗词之乡”实施方案

普戎镇创建“湖南省诗词之乡”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创建“湖南省诗词之县”的相关精神,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促进我镇诗词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为使我镇的创建工作落到实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湖南省诗词之乡”的意义 中华诗词博大精深,是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抓住机遇,传承发展是时代赋予的使命。运用诗词可以歌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激浊扬清,陶冶情操,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开展诗词文化活动,可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形式的精神文化需求;对宣传我镇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发展成就,提高对外知名度和美誉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建“湖南省诗词之乡”为目标,以“振兴诗词”为主题,以“营造文化氛围、提高人文素质、构建和谐行业”为目的,以“举办诗词讲座、组织诗词创作、进行诗歌朗诵、主办诗词墙报、集结诗词专辑”等为手段,大力开展“诗词之乡”创建活动。通过活动开展,力争使全镇人民的精神生活不断丰富、文化品位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从而促使我镇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三、创建目标 (一)广泛开拓诗词的普及范围。运用横幅、标语、墙报等多种媒体宣传“诗词之乡”创建活动,使“诗词之乡”创建活动深入人心,使中华诗词精髓文化渗透到各行各业、

各家各户,提高人们对诗词的认识;大力培育出优秀诗词作者和诗词创作后备力量,广泛开展诗词教育。 (二)努力提高诗词的创作水平。普戎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诗词创作有优良传统。不断提高诗词创作水平,积极参加各级诗词大赛,参与精品诗联评选活动,倡导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使我镇诗词创作以新的面貌面向人民大众,面向社会,走出了保靖县,迈向了全国。 (三)牢固占领诗词应用阵地。通过多种有效方式,使诗词走向社会各阶层、各领域、各单位和各社会团体。用诗词这一高雅的艺术形式,装点生活,美化环境,为广大群众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三、创建步骤 为使我镇的创建工作抓出成效,抓出特色,真正形成“文化塑灵魂、文化促发展、文化构和谐”的长效机制和良好氛围,必须上下一心开展一系列活动。 (一)加强宣传,形成共识。(2012年1-2月) 大力宣传创建“诗词之乡”的重要性、必要性,通过召开创建动员大会等多种宣传形式,营造氛围,形成合力,最大限度,最广范围地充分调动全镇人民参与创建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创建舆论氛围,促进创建工作顺利开展。 (二)壮大队伍,健全网络。(2012年3-4月) 壮大诗词队伍是建设“诗词之乡”的核心,要把壮大保靖县诗词学会普戎分会队伍作为重要工作,坚持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坚持以建设“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和谐型”的诗词组织为目标,大力发展会员,壮大诗词队伍。凡诗、书、画爱好者,不受年龄、职业、学历限制,都要及时吸收到学会里来,为诗词创作平添新的创作血液,年底,争取吸

《学校红十字示范校申报材料》

《学校红十字示范校申报材料》江苏省红十字示范学校申材料 学校红十字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红十字活动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高邮市荷花塘特殊教育学校是一所专门招收残疾学生的学校,集听障教育、智障教育为一体,提出了“为每一个残疾孩子创生幸福和价值”的办学宗旨,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引领特校健康发展。我校十分重视红十字会工作,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与学校的育人理念有机结合,把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有特色的红十字活动作为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加强特殊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载体,寓丰富多彩的红十字活动于学校整体育人的大氛围中。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理念,创建和谐、文明、健康校园。现将我校有关红十字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 我校红十字会自xx10月成立以来,逐步建立健全完善的组织机构。确立学校红十字会领导机构由校长担任会长,副校长任常务副会长,课程处主任担任秘书长,相关处室主要负责人担任理事成员,各班主任参与的学校红十字理事会。把红十字工作看成是学校整体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自觉将这一工作纳入学校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计划中,定期召开“红十字会工作会议”,从制度、思想到具体行动上都得到了落实。每学年学校红十字会的理事会进行调整、充实,始终保持一个健全、精干的领导班子。每学年召开理事会,布置工作明确分

工,遇到问题及时解决,通过制定“红十字会工作制度”、“红十字卫生员轮值制度”等,实施岗位目标责任制,红十字工作和健康教育工作形成校园网络。 二、加强组织的内部管理。 根据《中国红十字会法》、《中国红十字会章程》,我校红十字会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如组织、宣传、会议、活动、社会服务、会费管理、评比、奖励制度等),形成一系列的管理措施。为提高管理水平和组织功效,便于经验交流,我校十分注重对组织发展过程的总结,做好各种计划、总结、图片、照片等资料的归档工作。活动资料、原始材料认真管理、会费管理,由专门人员管理会费及活动经费等各项开支,并向全体会员公布。 三、红十字活动与德育有机结合。 学校把红十字青少年工作纳入到学校的工作计划当中,使红十字活动在有序的管理下进行,在工作中做好两个相结合:一是红十会工作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开展不同形式的敬老助残、尊师爱幼、救死扶伤、扶危济困、捐资助学等德育实践活动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等中华民族精神教育,进一步树立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是红十会工作与素质教育相结合开展关爱人的生命健康、倡导文明生活方式、提高社会公德意识,增强青少年的良好道德品质、自主和自我保护能力。 1.学会关怀,感恩社会。学校红十字会充分利用“3x5学雷锋”、“6x1儿童节”、“5x8红十字日”、“重阳节”等重要节日,开展丰富

在中华诗词之乡验收汇报会上的致辞

2018年在中华诗词之乡验收汇报会上的致辞 在中华诗词之乡验收汇报会上的致辞 李会长、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在这天高云淡、层林尽染的深秋时节,李会长率领中华诗词之乡验收组一行,莅临我区检查验收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工作,这不仅是对清江浦区诗教工作的肯定和厚爱,也是对我们的鼓舞和鞭策。在此,我谨代表中共淮安市清江浦区委,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清江浦区得名于18年开埠的清江浦,明清时期与扬州、苏州、XX并称京杭运河沿线“四大都市”,素有“南船北马”、“九省通衢”的美誉,无数墨客文人在此吟诗作赋,留下了风韵独特的诗词佳作。建国后设清江市,18年以里运河为界分设清河、清浦两区,18年10月两区正式合并成立清江浦区,总面积309.3平方公里,总人口70余万人,下辖12个街道、4个乡镇。近年来,在全力加快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的同时,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坚持把诗教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以诗词之乡创建为抓手,以诗词“六进”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诗词的育人育德作用,不断提高诗词普及面、壮大诗词创作队伍、营造浓厚诗境氛围,打造了一批有特色、有成效、有影响的诗教工作品牌,形成了一批社会反响好、群众认可度高的诗词创作成果,原清河、清浦两区先后获得全国诗词之乡、江苏省诗词之乡称号,为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凝聚了力量。 生活因诗词而更加精彩,城市因诗词而更富魅力。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将紧紧围绕打造区域中心城市功能核心的定位,以此次检查验收为契机,持续加大诗教阵地建设力度,健全完善诗教工作长效机制,传递爱诗、品诗、写诗的诗意生活理念,着力打造充满诗香词韵的美好家园,让诗词成为承载清江浦厚重底蕴的重要标志,成为重塑清江浦昔日辉煌的文化力量。借此机会,我们也恳请验收组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我区诗教工作,常来清江浦走一走、看一看,对我们的工作多指导、多提宝贵意见。我们将认真吸收和落实大家

创建“诗词之乡”创建方案

“中华诗词之乡”先进单位活动方案单位:

创建“中华诗词之乡”先进单位活动方案 为积极响应《华龙区教育体育局创建“河南省诗词之乡”工作方案》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我校教育工作实际,特制定活动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 我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继承、弘扬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着力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积极开展诗教工作,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以丰富师生古诗词文化积淀,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为宗旨,为孩子营造诗意童年,努力创建底蕴丰厚的诗意校园,为师生一生幸福成长奠基。 二、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学校成立创建“中华诗词之乡”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同时建立诗词社团组织。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三、工作目标 1.开发以古诗词教学为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 2.营造浓郁的诗教校园文化氛围。 3.构建弘扬传统文化、底蕴丰厚的诗意校园。 4.提升成长教育品质,为师生一生幸福成长奠基。 四、具体措施 中华古典诗词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她凝聚着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艺术魅力,她熏陶、感染、教育、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成为凝聚、发展、振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为了继承、弘扬和发展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展古诗词教学工作,努力创建诗词之乡。 (一)构建古诗词校本课程 为了开发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每节语文课前3分钟诵读古诗词,每周一节古诗词赏析课。在校领导的直接参与下,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精选优秀古诗词编写成教材,并结合《小学生必背古诗八十首》、《中华诵》落实教学内容及进度计划。 (二)建设古诗词校园文化 诵读古诗词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构建学生的精神家园,从小养成爱国、爱民族的高尚情操。本着环境育人的理念,加强宣传,激发师生诵读古诗词的浓厚兴趣,营造诵读古诗词的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学校橱窗、班级黑板报、手抄报的形式引领学生感知、了解中华诗词文化。 (三)培育古诗词教师队伍 根据教师特长和兴趣,选聘了古诗文基础较深厚的骨干教师担任指导老师,指导语文教师诵读、吃透古诗词教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结合道德讲堂、国学讲堂,组织学生进行诵读活动。美术、音乐、书法等指导教师要结合本学科教学特点,指导学生创作意境画、配乐朗诵等,全面打造一支优秀的古诗词教师队伍。 1.把握活动精神,适当增添古诗文意境画的指导。每学期开展一次全校性的画诗比赛。 2.教师每学期要教会学生一首配乐诵诗、配乐唱诗。 3.兴趣小组指导老师要指导学生书写一幅以诗词为内容的作品。 4.成立诵读《论语》、《三字经》等经典的兴趣小组。 5.古诗词诵读指导老师要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诗词社团”及其活动。 (四)形成古诗词教学制度

特色示范学校申报汇报材料

立足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一、学校概况 **学校是一所农村九年制学校。占地90亩,建筑面积7183平方米。现有教学班级26个,中小学生919名,学校现有教职工89名,专任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100%,学历达标率为100%。学校环境优美,装备了多功能阶梯报告厅、远程教育系统、广播听力系统、校园网、微机室、图书室、音体美器材室、实验室、“留守儿童之家”、“梦想教室”、“阳光书屋”、“乡村少年宫”等教育设施设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学校以“为学生终身发展而奠基”为办学理念,以“学校管理规范化,教学质量优质化,教师队伍优秀化,办学条件现代化,校园环境育人化”为办学目标,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立足校园文化建设,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形成了“严谨求真,自信进取”的校风,“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风,“立志博学,善思切问”的学风。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全省绿色学校创建先进学校”、“全省两基工作先进学校”,市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德育工作先进学校”等多项荣誉。 二、主要经验 (一)、以优化设施环境为基础,凸显校园物质文化。 美好的校园环境是师生的精神家园。近几年,学校抓住机遇,积极争取项目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教学设备的更新换

代工作,先后建成2700㎡教学楼一幢,405㎡师生食堂一座,生均25册的图书室一个,引进阳光书屋、梦想教室、乡村少年宫和留守儿童之家等项目,使学校的硬件建设跻身于凉州区乃至武威市农村一流学校行列,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兴趣的培养,特长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学校以建设园林化校园为目标,本着四化:净化、美化、绿化、亮化;五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育人性的原则,对校园自然环境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调整绿化布局,扩充绿地面积,广栽花草树木,精心搞好品种的搭配和花草树木的修剪,使校园里绿叶红花相互映衬,高树低树俯仰生姿,创造出优美的自然景观。 在优化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学校通过加强文化载体建设,创设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设计布置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旨的校园文化墙80多米;在楼道走廊装帧名校简介、名人画像、名人名言和书法绘画作品等80多幅;布置名师风采、星级学生和学校荣誉等展板。向师生开放图书室、阳光书屋、梦想教室、乡村少年宫和留守儿童之家;开通校园文化广播站,开展每天10分钟古诗文诵读和书法练习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题写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教师无小事,事事做楷模”、“教师十德”、“求知十法”、“德育三从四会五不忘”等墙面标语。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文化气息对陶冶师生的情操,净化师生的心灵,起到了潜移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