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操作 ——兼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十大有效法则

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操作 ——兼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十大有效法则

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操作 ——兼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十大有效法则
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操作 ——兼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十大有效法则

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操作——兼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

十大有效法则

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也应有充分的体现。

根据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很有必要遵循以下十条实效法则。

一、生活即作文——唯有源头活水来

闭门造车的文章往往苍白无力,要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就要把学生的思维带出课堂,鼓励他们多体验生活,多观察,使其明了“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练达皆文章”。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这也是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唯一途径,同时也让学生逐渐懂得苏轼“为学之道在厚积薄发”的道理。

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多阅读,宽阔他们的视野。有时,学生的一节课外活动,其收获超过十节课堂讲解。

二、书写真情——是打动读者的灵丹妙药

真情主要是表现在细节的鲜活和体验的独特性上。如,一个学生在《父亲,我会给你买烟》中写道:我因中考失利,父亲听说一老乡在县城有点来头,可以让“我”进入县一中借读,便东拼西凑凑了一二百元钱和“我”来到县城。父亲花了一百四十多元钱买了一条七匹狼香烟,又买了一包放入自己口袋。父亲见到那人后,迅速送上一条烟,又拆了口袋里的那包,恭敬地递上一根,点上。

事后,“我”去车站搭车回家。因人多,父亲口袋里的烟被挤了出来,掉在地上,一根烟滚落在地面。父亲见了迅速拨开他人踩上的腿,捡了起来用力吹吹,点燃,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吸着,眉舒展着,嘴里不停地说道:“好烟,好烟!”人们见了,有的露出鄙夷的神色。

文最后写道:“看到此时此景,我鼻子酸酸的,我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地努力,一定要有出息,让父亲过上好日子,天天抽上这样的好烟。”

按理说,吸烟有害健康,这位同学这样写是有悖常理的,然而,这是源入生命的真切而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写,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此时,人们看到的唯有真挚浓郁的情感了。

三、写作自由化——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为了达到“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同论,笔端不窘事矣”的目的,教师必须做到少限制,多引导,努力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习作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大胆作文。

尤其是对高一和高二的学生,提倡写自由作文、观察日记、学习体会等,要做到不限题材,不限文体,不限主题,不限时间等,这样对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都很有好处。

学生积累了一些写作知识和素材,为高三的专题作文训练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标新立异——作文个性化的体现

所谓作文个性化,就是在构思立意方面新颖独特,避俗避熟,使自己的文章既巧妙又与众不同,“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达到“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境界。一句话就是“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例如,湖北一考生的《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就是一篇独树一帜的好文章。该文在“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上,续写出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正当三个和尚因为谁也不愿意下山挑水而陷入僵局时,恰巧政府为落实宗教政策而为他们送来了自来水;没水吃的问题眼看就要解决了,谁知三个和尚又旧病复发,为谁开水龙头而争执不休。故事似乎

走到山穷水尽之际,三个和尚却因为用水太少而被评为“节水标兵”,而且还要出国传授节水经验。怪事咄咄,诙谐幽默,捧腹之余,读者既折服于作者的调侃和机智,又不难从中有所领悟。这样的构思立意,既巧妙又新奇,是一篇很好的个性化作文。

五、作文公开化——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

新“课标”要求:“懂得写作是为了表达和与人交往。”因此,在平时写作时,要让学生意识到作文是为了表达情感,要多给学生提供交流和表达的机会。

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要学生多表达,重在激发学生的内需,即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学生有了需要,往往才要求表达,乐于表达。

要学生的作文公开并非只是老师将优秀的范文宣读或张贴出来,而是要全体学生把自己的文章拿出来在班上传阅交流。要培养学生养成主动拿自己的作文请同学提意见和主动为其他同学的作文提意见写评语的好习惯。

这样,既给了学生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的评价鉴赏能力,也就是真正达到了读写结合,以读促写的目的。

六、亮出身边的榜样——激发学生上进心的催化剂

为提高学生的作文成绩,老师们都会给学生推荐一些报刊上的优秀文章,许多学生也自订或自购了不少作文类的刊物、优秀作文选等。学生看了不少这类文章,为什么作文水平提高不快呢?这很值得我们深思。

所以,我一直认为,真正起作用的不是书籍报刊上的优秀文章,而是学生本人身边同学的优秀范文。因为大家都在同一学校学习,或坐在同一个教室上课,你的文章为什么会比我的好呢,你有什么绝招呢?这就激起了学生学习榜样的欲望,这种欲望比老师强迫学生去看报刊上的范文,更为主动、更为强烈,自然,其效果也就更大。

为此,每次作文,我都会毫不犹豫地花不少时间去挑选优秀作文,写好评语,指出其优劣得失,并将这些文章打印出来,发给每个学生,让他们去研读。我发现,同学们往往读得很投入。例如,有的同学看了这些范文后马上去找文章的作者请教,要他们谈谈写作体会,有时也会因某些不同看法而争执、探讨。因此我的作文讲评课往往都是十分活跃的。这些,是学生看其他报刊文章很难出现的情况。

七、教师下水——教学相长,一举两得

写下水作文是需要教师的勇气的,一旦下水成功,会有巨大收获。因为这是迅速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一项有效举措。

教师下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其一,即自己与学生同时同步作文,写好后给学生作范文,或者把这类下水作文在报刊发表后展示出来给学生看,一来让学生学学其优点,二来也以此来刺激学生写好作文、发表习作的欲望。其二,为提起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我又不得不露出了令学生难以料到的一招,那就是不怕失面子,来个师生同堂作文,擂台上比高低。

我的操作步骤如下:

(一)教师发布动员报告

作文课上,我说:同学们,平常总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要你们写作文或者只在你们同学之间进行作文比赛。今天,我们换一种法式,即我也来跟同学们一起当堂作文,写完之后进行评比,看谁的文章写得好。同学们面面相觑了一番后,高呼:那太好了!

(二)交代比赛方式和要求

1、作文题目由学生选出的代表拟定;

2、为做到公平、公正,大家写好之后,统一密封装订;

3、老师不参加评卷,由学生推选出五位代表组成评卷小组;

4、每篇作文须有三个人的评分,取三个人的平均分作为该篇作文的最后得分;

5、获奖名次为一等奖1名,二等奖

3名,三等奖5名,要求对一、二等奖的五篇文章写出简要评语。

(三)确定比赛题目,师生同堂作文

这次作文的题目是:要求在60分钟内快速写出一篇800字左右的本人所见的观察性文章。

(四)学生评委公布评选结果

第二天,评选小组公布了获一、二、三等奖的文章和作者名单。虽然,我的文章也获了奖,是三个二等奖中的一个,但却不是一等奖。我的文章得了82分,而一等奖的文章却得了87分。

这样的作文训练效果很好。后来,同学们也很乐意与我进行作文比赛,探讨作文的写作技巧。就这样,在探讨、比赛中,师生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八、推荐发表——让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

把学生的文章推荐到报刊上发表是激发学生最大写作欲望和兴趣的招法。

发表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在班内张贴;可以发表在学校的校园刊物上;可以发表在本校的优秀作文选集中;还可以发表在当地的一些报刊上。

一般来说,能在公开报刊发表文章的人是不多的,更何况学生呢。作为语文老师,如果你能使学生跨入了这一步,这是令他们格外兴奋和终身难忘的事。例如,经我辅导推荐,一个学生的习作在吉林省的一家杂志上发表了,这位学生在收到稿费后,马上买了一本世界文学名著赠送给我,说是留作纪念。

绝大多数学生,在尝到了这一甜头之后,他们都会对作文产生兴趣,文学爱好者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因此,我常常把这一做法当作衡量作文教学得失的一个尺度。

有了这种指导思想,也就有了驱动力和努力方向。所以,我的学生每年都会有习作在等全国各地的报刊上发表。这也成了我语文教学中一道闪亮的风景线。

近年来,由于我常给一些报刊推荐学生的习作而提高了我校的知名度和我本人在外面的知名度,一些报刊常向我约稿。例如,教育部关工委和中央教科所举办的《创新作文》就邀请我主持了该刊2004年第三期的“高考模拟考场”栏目。该栏目是该刊很受高三学生欢迎的一个品牌栏目,它选出的四篇文章都按高考作文的模式,分内容——表达——发展三个方面打分,且有较为详细的得分依据。学生看了很受启发。

九、文学社——学生写作的试验田

文学社是校园内的文学社团,办文学社有很多好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团体意识、合作意识,尤其是文学社主办的社团报刊,为学生提供了发表习作、交流写作经验的园地。如,清新一中的晨星文学社,以“发掘文学新苗,争创文学优秀”为宗旨,提出了“今天永开拓,明天更美好”的口号,其目的是“提高写作水平,丰富校园生活”。

被评为“清远市十佳校园文学社”之一的晨星文学社,现分为写作部、记者部、宣传部、交流部、出版部等五个部门。

我校晨星文学社出版的刊物除了《晨星》杂志外,还有快报、简报《晨星报》。几年来,文学社出版期刊二十多期。每年都有社员的文章在各级报刊发表,在各种征文比赛中获奖。

作为晨星文学社的辅导老师和《晨星》、《晨星报》总编辑的我,虽然费了不少心血,但总是其乐无穷的。同时也培养出了一大批文学爱好者。

十、主题系列化——高考备考训练的最佳技法

根据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了提高高三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训练和作文系列训练方案。

在阅读训练方面:

我们规定每个班每周必须有一节课外阅读课。一般是先由教师带学生到阅览室阅读,然

后让学生自觉地按时去阅读,形成制度。这样,为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供了条件。

在作文训练方面:

1、训练周期:每周一次。即每周六上午的最后两节课。

2、训练内容:按照高考作文的具体要求逐一训练,一般是上学期练各种文体,下学期练各种表达技巧。

3、训练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等。

4、训练文体:常规文体与非常规文体都要求训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

5、训练方式:①要求在60分钟内,写完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当场交卷。②全年级各个班同时进行。

6、讲改方式:①像考试一样,收卷后封卷,所有语文老师统一标准批改,且各班的作文每个语文老师批改五分之一;②写完之后,立即让学生互相批改,定分数、写评语(看文体、看内容、看表达、看发展、看卷面等);学生互相批改完之后,老师再评改;③学生写,作为训练,老师不批改。

这样,经过一段时期的强化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大的进步,不仅基本掌握了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而且其内容也丰富、深刻多了。尤其在高考试场上,为学生在严格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篇质量较高的高考作文创造了有利条件。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我们的作文教学在适应这一要求的基础上,也应该有自己的个性化。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目标解读 作文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从教以来,对于作文教学的目的,作文教学的内容及方法至今还是很模糊的。近日重新翻开了新课标,认真研读了作文教学目标,有了点新的认识。 《课程标准》总目标第8条关于作文的表述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第一学段写话标准: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第二学段习作标准: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原第3条)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原: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原8条,现6条) 第三学段习作标准: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学写常见应用文。(删:学写读书笔记) 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浅谈语文新课标中对习作教学的几点要求

浅谈语文新课标中对习作教学的几点要求 尊敬的主任、各位同行: 大家好!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对《语文新课标》进行了多次研读,今天我就给大家谈谈自己在语文新课标中关于习作教学要求的研读体会,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指正。 自《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写作主体儿童在习作教学中的地位已经得到充分的确认,习作教学的实效性也有所提升。但是“儿童怕写作,教师怕教习作”的现状没有得到真正的扭转和改善。因此,站在儿童立场,正确理解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的要求,寻找教学实践与课程标准的落差,重新设定习作教学的任务,是当下习作教学再出发的一个逻辑原点。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我发现新课标对学生的习作教学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要求: 一、儿童习作的起步需要“兴趣”与“信心” 小学阶段,是儿童进入写作、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他们对写作的良好体认,或许会成为其一生的写作动力;他们对写作的畏惧,会直接影响其从此对书面言语表达敬而远之。因此,在这个阶段,儿童对写作的兴趣和信心重于“黄金”。在语文新课标中,不断表达这样的态度和立场:“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增强写作自信心”,“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前者让每个孩子觉得写作很有意思,我愿写;后者让每个孩子觉得写作很简单,我能写。 如何让儿童对习作有兴趣?童话、游戏、活动,是走进一个儿童言语世界最柔润的方式,也是打开儿童心灵的极其重要的“钥匙”。怎样让儿童对习作有信心?其实,《语文新课程标准》给习作教学对于刚刚进入写作的儿童提出了一个简单易行的习作台阶,而事实上,我们的习作教学基本没有将这些细化的学段目标课程化、教学化,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同类的习作指导,没有“阶梯”的习作教学,缺乏远见的习作指导,破坏了儿童写作生态,最终导致儿童写作信心的丧失。我们在践行语文新课标的过程中应彻底丢掉揠苗助长、急于求成的写作思维,给各学段的习作教学进行准确而适中的定位,让每个孩子都愿写,能写,乐写,觉得写作原来就是将自己想的、自己说的、自己做的写下来,做一个习作者,当一个“小作家”原来就这么容易。 二、儿童习作的内容包括“写实”和“想象”写实与想象应该是习作内容上的两个维度。在写实的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将写实和想象人为地割裂开来,错误地以为,一个习作内容要么写实,要么想象,两者之间不可通融。其实,《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写实”和“想象”的描述都是相提并论的:“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这样表述,目的只有一个,为每一个习作者找到适合自己生活经验的表达内容,找到适合自身言语特征的表达方式。而在习作教学实践中,我们的教学常常重“写实”轻“想象”——因为不少语文教师认为,写实源自生活实践,有内容可写,也便于习作指导;而想象不着边际,思想价值难以引领,指导边界难以把握。而儿童却是爱“想象”厌“写实”——因为写实“画虎不成反类犬”,而想象天马行空,来得轻松自由。我们教师要做到“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 三、儿童习作的素养发自“引导”与“指导” 在语文新课标中,关于“教”的描述有两个鲜明的字眼,那就是“引导”和“指导”。譬如“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而

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

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解放学生的个性成了人们的热门话题。“解放个性”似乎是西方几个世纪以前的口号,中国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也高喊过这个口号。但是,我们没有真正地解放个性,我们的基础教育也没有真正地关注过个性。我们一直提倡的是“统一”“服从”“听话”,对个性采取回避甚至压制的态度。在这种教育观念的支配下,学生的个性受到了压抑,他们的天性得不到充分的表现,他们的兴趣得不到积极的培养,他们的尊严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我们用一种固定的僵化的评价标准来评判所有活生生的学生,于是许多有个性但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被打入另册,酿成了许多悲剧。这种教育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小悲剧,对于我们整个国家来说就是一个大悲剧。我们不能让这种悲剧继续演下去了! 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考虑,我们提出“作文个性化与作文教学个性化”,让语文教育在解放学生个性上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所谓自主,就是学生写自己想写的内容,选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不受过多的外部干扰。重视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当然,中小学写作教学是一个系统

工程,有其内部的规律,学生要按照一定的步骤,有条不紊地学习写作的有关知识,通过大量的练习掌握写作的技能。一篇作文常常是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完成,这与自主地写作并不矛盾。教师确定的写作题目总有一定的宽度,不会把写作内容规定得过于具体。比如写“我的妈妈”,教师不可能规定学生只准写妈妈的优点,缺点就写不得。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写妈妈的什么是自主的。学生写这篇文章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教师也不会有过多具体的要求。至于有时候教师要求学生必须用正面描写或侧面描写的手法,那是一种有目的的训练,完全可以。自主写作允许学生不用教师确定的题目。教师要求写“我的妈妈”,学生写“我的爸爸”“我的老师”不也很好吗?自主写作反对的是要求过于具体,过于死板,没有学生可以选择的灵活性;反对的是让学生生硬模仿,只能用这个词,换个词就不对;反对的是只准歌颂,不准批评。我看过一篇报道,一个老师让学生写“春”,多数学生写春天如何好,只有一个学生写春天不好,说春天各种小虫子出来了,各种细菌开始捣乱了,等等。结果被老师批了一顿。这个老师的做法不可取。这就是写作不能自主,这就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其实这个学生很有眼光,他能发现春天的丑陋,在思维品质上表现出了他的个性。 所谓真实,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所谓真实,就是写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看法,不是编造。2019年高考作文题目是“战

谈新课程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谈新课程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摘要〕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在作文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的很明确,那就是规范作文,提高质量。若要规范作文提高质量,事务找出小学作文中的问题,对症下药,在教师的 指导下,找出作文的毛病,规范小学作文,达到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之目的。与快 乐相伴,与写作同行。只有我们博览群书、日积月累、认真观察、合理想象,才 能爱上写作、乐于写作。 〔关键词〕丰富积累观察想象 一说起作文,学生怕写,老师难改。这真实地反映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抓破头皮,咬烂笔头,就是写不出来,即使七拼八凑地完成了一篇作文,也 是内容空洞,语言乏味,条理不清。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习作的素材,缺 乏认真的观察、不能联系实际生活、合理想象等。 1 在习作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快乐探究性习作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主 体性为前提,充分开发学生的写作潜能,培养学生习作的良好的习惯(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在作文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和能力,我积极 鼓励和指导学生写一些探究性的作文,譬如指导学生种豆芽,探究豆芽的生长变 化过程,写一写“豆芽的生长过程”;研究燕子是怎样预报天气的,写一写“燕子预 报天气”的秘密;探究蜜蜂和蝴蝶采花的不同,写一写蜜蜂和蝴蝶的童话等等。这样的系列作文,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使 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探究的魅力。比如秋天来了,组织学生到校园,到 郊外去“找秋天”。看一看秋天有哪些迷人景象。想一想哪些是书上没有讲到的, 你还发现了哪些问题,都一一记在你带的小本子上。然后回到教室,让同学们说 一说秋天有哪些特点:有的说,秋天果树的果子熟了,像红红的灯笼挂在树上; 田里的麦子熟了,黄澄澄的,有的说,小燕子跟着妈妈排成一字飞向南方;还有 的说,农民阿姨和叔叔在田里辛勤地劳动,脸上挂着丰收的喜悦!再议一议提出 的问题。读一读课前搜集到的有关秋天的诗歌、散文、故事、对联等内容,画一 画或者写一写你心中的秋天。最后做一做:回到家后,可以将自己采集到的动物、植物做成标本;可以用你采集的各种形状的树叶或小草拼成不同的图案,贴在纸上,再用水彩笔进行修饰点缀,做一份漂亮的贺卡;还可以以秋天为主体,做一 张别开生面的手抄报。把画好的画,拼成的图案,做好的手抄报,带到班里贴在 墙上,装扮一下自己的教室。也可在精心制作的贺卡上,填上最衷心的祝福,送 给最敬爱的老师、知心的朋友。通过这样作文活动,使同学们感受到秋天是美的,大自然是美的;人在自然中是美的,人的劳动是美的,辛勤的劳动会带来丰收的 硕果,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可以帮助学生 形成积极、生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增强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学生就会针对特 定情景中的事物仔细观察,并且提出问题;针对所探究的问题,形成简单的探究 思路,并以自己的方式实施探究。这样做,可增强学生的探究和创新意识,增进 生与师、生与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张扬了学生的个性,调动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习作中体验到探究的魅力。 2 教会学生认真观察 《语文教学大纲》中说:“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 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自觉动脑、动手能力差,还不知道有意识地去看、去听、去想,这就需要老师去引

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操作 ——兼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十大有效法则

论个性化作文教学的实践性操作——兼谈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 十大有效法则 新“课标”给我们提出了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实践中也应有充分的体现。 根据多年来的作文教学经验,我认为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很有必要遵循以下十条实效法则。 一、生活即作文——唯有源头活水来 闭门造车的文章往往苍白无力,要写出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就要把学生的思维带出课堂,鼓励他们多体验生活,多观察,使其明了“处处留心皆学问,事事练达皆文章”。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这也是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唯一途径,同时也让学生逐渐懂得苏轼“为学之道在厚积薄发”的道理。 因此,语文教师要树立“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的大语文观,让学生多阅读,宽阔他们的视野。有时,学生的一节课外活动,其收获超过十节课堂讲解。 二、书写真情——是打动读者的灵丹妙药 真情主要是表现在细节的鲜活和体验的独特性上。如,一个学生在《父亲,我会给你买烟》中写道:我因中考失利,父亲听说一老乡在县城有点来头,可以让“我”进入县一中借读,便东拼西凑凑了一二百元钱和“我”来到县城。父亲花了一百四十多元钱买了一条七匹狼香烟,又买了一包放入自己口袋。父亲见到那人后,迅速送上一条烟,又拆了口袋里的那包,恭敬地递上一根,点上。 事后,“我”去车站搭车回家。因人多,父亲口袋里的烟被挤了出来,掉在地上,一根烟滚落在地面。父亲见了迅速拨开他人踩上的腿,捡了起来用力吹吹,点燃,坐在一旁津津有味地吸着,眉舒展着,嘴里不停地说道:“好烟,好烟!”人们见了,有的露出鄙夷的神色。 文最后写道:“看到此时此景,我鼻子酸酸的,我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好好地努力,一定要有出息,让父亲过上好日子,天天抽上这样的好烟。” 按理说,吸烟有害健康,这位同学这样写是有悖常理的,然而,这是源入生命的真切而独特的体验与感受。这样写,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此时,人们看到的唯有真挚浓郁的情感了。 三、写作自由化——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为了达到“但见文之易,不见文之难,必能放言同论,笔端不窘事矣”的目的,教师必须做到少限制,多引导,努力创造一种自由、宽松的习作氛围,让学生自由表达,大胆作文。 尤其是对高一和高二的学生,提倡写自由作文、观察日记、学习体会等,要做到不限题材,不限文体,不限主题,不限时间等,这样对开发学生的写作思维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都很有好处。 学生积累了一些写作知识和素材,为高三的专题作文训练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标新立异——作文个性化的体现 所谓作文个性化,就是在构思立意方面新颖独特,避俗避熟,使自己的文章既巧妙又与众不同,“言人所未言,发人所未发”,达到“人人心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境界。一句话就是“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例如,湖北一考生的《三个和尚新传之一:变,变,变!》就是一篇独树一帜的好文章。该文在“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上,续写出一段令人忍俊不禁的故事:正当三个和尚因为谁也不愿意下山挑水而陷入僵局时,恰巧政府为落实宗教政策而为他们送来了自来水;没水吃的问题眼看就要解决了,谁知三个和尚又旧病复发,为谁开水龙头而争执不休。故事似乎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教学要摒弃应试理念,让学生真正享受作文乐趣。教师要深入开发课程资源,让学生具有丰富的作文题材,立足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学段的作文训练,让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情。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对写作提出要求:“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些要求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的自我表达,发展个性,另一方面强调了学生习作要适应社会,注重交流。如何在作文训练中落实这些新课程理念呢? 一、开发课程资源,丰富作文题材,培养作文兴趣 小学生普遍感到作文题材匮乏,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师没有把学生的视野引入到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不能对自己的生活有所发现和感悟。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师要注重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大语文教学观,充分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无处不在,作文材料无处不在。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不是背诵几篇范文就能提高的。它包括诸如

语言文字知识技能训练的系统,心理能力训练的系统,思想内容积蓄的系统以及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系统。儿童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的系统是起主导作用的系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每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都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和手段。因此,在小学各个阶段教学生哪些表达语言文字的知识技能,首先不是决定于语言文字知识本身的逻辑体系,而是决定于学生从事哪一类语言活动,发展哪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语文课程标准》对每个学段的训练目标都提出了明确要求,需要教师认真落实。 低年级学段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的活动和游戏活动,也从事简单的劳动和人际交往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对周围世界形成初步的、带综合性的认识,并掌握最简单的学习工具和做人的基本道理。因此,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初步的概括信息、交流信息和表达自己真情实感的语言功能。为了顺利地完成这一任务,教师不能仅仅让学生坐在教室里复述教材和看图作文,而应该让他们有充分的时间去听广播、看电视,阅读儿童报刊、童话故事和浅显的科普作品,参加各种自我服务劳动,兴趣小组活动和户外游戏活动,以便让他们尽可能地了解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变化的一般知识,初步形成一些基本的道德品质。中年级学段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也从事一定的人际交往、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一阶段学生主要发展比较系统的概括

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新课程语文个性化教学实验研究”对于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多种方式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实现学生个性发展培养目标,已经作了一些探讨。这一课题的研究,强调确立新的学习观和学生观,提倡以自主学习为基础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基于“个性化教学研究”而提出的课题“小学生个性化习作的实践研究”,是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发扬光大。孔子的“因材施教”就是说要针对学生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明代共安派代表人物袁宏道提倡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就是讲作文的个性化。作文个性化教学策略的优化,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所体现的语文教学新的理念和课程目标而提出的,其中课程总目标中提出的“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以及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出的“关注个性差异和不同学习需要”,是实现学生真实的体现,追求个人的发展,其目的也在于“人文精神”的构建。 二、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作文个性化: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作文个性化是让学生各抒性灵,力求淡化教育者对学生所施的外在影响,凸显学生自身的自主效能,促进教育目标的达成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作文个性化”,包括学生作文或教师的作文教学从非个性色彩的模式化向个性色彩的个体化、多元化转化的过程、转化结果的质变程度。“作文个性化不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一种教育理念,是个性化教育理念在语文教育中通过写作介质的反映。” 2.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特定的目标,依据教学的主客观条件,特别是学生的实际,对所选用的教学顺序、教学活动程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媒体等的总体考虑。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这一课题以“大语文”教育观、素质教育观、创新教育观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遵循写作心理的一般规律,所探索的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方法

浅谈新课标下的个性化写作教学

浅谈新课标下的个性化写作教学 当前,学生写作的环境,是离不开所处的多元化社会现实的,各种盛行的形式主义风气影响 着学生的世界观,阻碍着学写作的主动性。学校内,在语文教学中还存在着重要轻规律重考 试积淀的现象。学生作文普遍缺乏文采和激情,提倡作文个性化是解决上述语文教学中作文 教学弊端的良策。 什么是作文个性化呢?个性化,实质上是“我”人格化,独特化。个性化作文,即构思具有新 颖的审视视角,内容具有独特的价值判断和审美情趣,表达方式灵活多样,情感真实感人, 就是要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总之,个性化的作文重在强调求异,尽量避免趋同。新课标明确指出:“写作是应用语 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这一新理念的观照下笔者想谈谈自己对中学生个性化写作的几点认识。 一、中学生作文现状分析 中学生作文不尽人意,这是不争的事实,归纳起来大致在三个方面:从心里层面来讲,对作文无兴趣,觉得是负担,甚至讨厌、害怕;从生活层面来讲,没有打开生活的空间和思维的 天地,写不出丰富多彩的东西,甚至无话可说;从方法层面来看,不懂得怎么写,或者写不 出自己所想的境界,甚至自己都不知所云。 为什么我们的中学生写作总在盘陀路上徘徊,在泥淖中挣扎呢?前辈语文名师于漪先生反复 说过一句很动情的话:“语文教学决不能重‘术’轻‘人’啊!”冷静地反思一下,我们的写作训练 乃至整个语文学习是不是更注重了“术”,注重了技巧性的东西,而忽视了作为写作(学习) 主体的“人”,忽视了人的生活情感思维过程,忽视了人的品质的形成与个性的发展呢? 二、唤回富有个性的人的“自我” 大家知道,作文训练是学生内部的心理素质与客观外界条件相互作用的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心理学认为:人是有理想、有自尊、有追求、有欲望的,人的思想和行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旦需要获得一定的满足或者有了明确的目标,就会促进人的行为。当大家在写作时体 验到主体乐趣时,就会激发起主体控制动机,主动去探究问题,表现自我,这就是学生作文 的内驱力。作为学生,我们也应该主动地激发自我的内驱力,把写作主体内在能量的阀门打开,诚如是,写作激情何愁不能喷发、不能燃烧呢? 三、个性化作文也有规则 个性化作文教学提倡发展学生的个性,那么,是否所有的个性都值得推崇,对学生的个性是 否可以不加判别地一味鼓励呢?答案是不可以。我们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同时要对个性化给予 定位,让学生在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下个性飞扬,侧重张扬个性,但要树立乐观向上、团结 合作的意识。个性化作文创作的前提是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避免从众心理,主张学生张扬 个性,让学生做独特的自己。追求个性多元化,防止极端思想和错误价值观形成。思维的多 元性就是多侧面,多角度地分析问题,它一方面最能体现学生的创造天性;另一方面,又是 个性化作文的一个较好的突破口。 四、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观念、意识、知识、情感、能力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 成败,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教师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作用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充分显露自己的个性。作为一个完整的独一无二的个人,个性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它是与 生俱来的,不需要刻意地培养。《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这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是通过自己主动或他们之间互动的方法去学习新的知识的。教师不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写作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过程,这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不少学生存在畏惧心理,小学生作文难写,老师怕改作文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是小学作文是锻炼学生想象力,语言应用能力的重要平台,对此,老师应该提升自身素质,积极创新,以最轻松、最有效的方法帮助孩子完成小学阶段作文的学习,提升他们的写作水平。 一、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的优势分析 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有了一些改变,对学生作文写作的要求较之于以前也不一样了,总体而言,其优势可以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作文立足培养学习的创新能力。在形成写作氛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兴奋状况,他们的思维不断地与有的认识发生冲突,在不断地预测未知,不断地提炼着自己的东西,这其间必然会产生新的内容,呈现出新的认识,通过对小学作文写作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其次,轻松的气氛给力学生作文的灵感。作文教改还给了学生一方自由广阔的天地,在快乐作文中给学生设置了一种崭新的学习氛围,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学生可以上黑板写写画画,可以动手作实验,可以随便地互相讨论,甚至可以眺望窗外的景色,总之,学生可以在一种轻松

愉悦的环境中尽可能地放松自己。全身心地探索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不成熟的见解,从而调动起兴奋情绪,引起写作冲动。 最后,新课标下的作文向传统的作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挑战。传统的作文教学严肃认真的课堂,不苟言笑的教室,“坐端正,不讲话”,已是传统的课堂行为规范,成为一种周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但当前作文教学模式却不然,它需要学生动手动口,需要无拘无束。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如何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可以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 二、当下小学作文教学的要点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从家庭到学校,所见所闻是有限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为了让学生写好作文,作为语文教师要在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具有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然而,小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因此就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帮助学生去认识事物,积累经验,通过表面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平时,我们要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注意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味道,人物的衣着、神情以及景物的静态与动态等方面的特点,要求学生善于思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基础教育新一轮教学改革已经实行一段时间了,提高学生素质、减轻学生负担成了教改的主 题。在这种形势下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呢?我认为,应该扎扎实实地练好基础作文,轻轻松松 地发展好快乐作文,实实在在地运用好生活作文,这样,学生的素质才能真正提高。 一、基础作文 基础作文是写好各种作文的前提。譬如树木,需要先有庞大的树根,方可长成茂密的大树; 否则,只会长成孱弱的小苗,轻易地被狂风刮起。所以,踏踏实实地练好基础作文十分必要。我认为,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好学生的思想问题,让他们从思想上重视起来。这 样,我们更要在作文教学中把握好方向,做好学生的指导工作。这就要求我们辨清潮流,去 粗存精,不要为五颜六色的外表、一无所用的空喊、瞬息即变的流风所迷惑、支配或左右。 我们应该踏踏实实地走好符合认知、发展和写作规律的道路;老老实实地让学生感受生活、 认知生活、总结生活,因为这是写作的源泉;老老实实地让学生完成应该背诵的基本文段或 文章,因为这是写作的积累;老老实实地让学生练习基本的写人写物写景写事写感情写思想 的方法并不断地强化巩固,因为这是写作的基本架势;老老实实地写好一般的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因为这是写作的起跑线。其次,要多方面搜集素材。我们的课本是个宝藏,就地 取材,完全可以信手拈来,为我所用;现实生活是一个万花筒,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最有写 作潜力的,我们一定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射到现实生活中去,那里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 材料;阅读也是很重要的材料来源,历史典故、名人逸事都可以通过阅读获得;除此之外, 网络、电视甚至手机短信等都是写作材料的来源之处。就像我们学习芭蕾舞,首先要学会走路,哪怕走得摇摇晃晃并不好看,但没有这个环节,何来高雅的芭蕾舞?基础作文写好了, 写好快乐作文就有了可能。 二、快乐作文 快乐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快乐地作文、快乐地观察、快乐地思考、快乐地联想、快乐地想象、快乐地讨论、快乐地联系、快乐地交流……以达到快乐地进步的目的。快乐作文,有两点很重要:快乐地联想与想象、有法度。要快乐地联想、快乐地想象,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 意创设快乐情境,设置快乐话题,调动快乐思维;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畅 所欲言,快乐地说我所想,快乐地发我所思;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选取一些学生感兴趣、乐 思考、易接受的话题;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乐观地生活、乐观地思考、乐观地学习,培养学 生乐观的人生观、价值观;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开拓思想,进行创新教学。 比如: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是“2004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之一,组委会对其颁奖词是: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 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 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就此组织学生展开快乐的讨论: 围绕“坚韧”可以说:有人曾经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锲而不舍搞研究,成为杂交水稻之父, 没有坚韧,行吗?要知道,峰高无坦途。 围绕“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可以说:人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就看你下不下功夫、是不是愿 意付出! 围绕“诚信”可以说:科学是最讲诚信的,来不得半点虚假。相比之下,现在一些大学教授抄 论文、造假,就没有诚信可言了。老袁几十年亲自下田搞研究,四十多年如一日,应该是诚 信的典范了。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作文教学 发表时间:2010-03-09T16:04:26.967Z 来源:《当代教学论坛》2010年第2期供稿作者:兰生成 [导读]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世界对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富有魅力的天地 兰生成(青海互助南门峡中心学校810500) 美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说过:“语文的外延是生活。”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它的价值作文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让学生观察和思考生活,从生活、实践中取材,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从中捕捉灵感,由此及彼,从而拓展视野,获取丰富感人的生活素材。有了丰厚的生活根基,写文章时就不会文思枯竭,无从下笔了。所以,笔者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时刻注意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眼。 1留心观察生活 观察是认识的前提,世界对儿童来说,是一个新奇、富有魅力的天地。通过观察,世界万物的鲜明形象和画面,有声有色地进入儿童的认识,使之在复杂的社会中学会辨别人间的真、善、美,寻求做人的真谛,在大自然中受到美的熏陶,陶冶自己的性情,启迪生活的哲理。写作的素材,就可以从这永不枯竭的源泉中取得。细致的观察,可以使作文平中见奇、见微知著。 1.1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在生活中如果不去做一个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许多有用的材料就会从自己的鼻子尖下溜走,写起文章来必然笔重千斤。因而,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如写一个熟悉的人,首先,就要确定观察的对象,然后设法接近他,观察人物的肖像、衣着、举止、言谈、内心活动等,以防“身在此山中”、“不识真面目”。如指导学生观察菊花,通过视觉,了解菊花的形状、颜色、姿态;通过嗅觉,闻到它的花香;通过触觉,摸到它的实体,通过味觉,尝到它的滋味。 1.2带着感情去观察:学生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一般伴有一定的情感,如看到美丽的景物,欣赏悦耳的音乐,一定会感到心旷神怡;看到丑恶的事物,听到刺耳的声音,一般会感到厌恶憎恨。也有的学生在观察中漫不经心,对观察的对象冷冷冰冰,写起文章平平淡淡,没有半点生气,缺乏真情实感。可见,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很有必要,以达到古人所说的“搜求于象,心入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的境界。 2积累写作素材 利用现在学生中普遍写随笔的有效方法,随时将观察到的人和事记录下来。在随笔中反映出你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从而使这些素材形成文字保留下来。同时,在写随笔时可以集中一个阶段,写同一个主题,形成一个系列。如“家乡美景”、“童年往事”、“春天的故事”…… 这样可以在同一主题下积累不同的素材,如果在考试中碰到某一类主题的文章就可以从自己的素材库中,提取最新鲜、最能表达该主题的材料,加以构思写成文章。这样在考试中不会出现面对作文题目觉得惘然,陷入无从下笔的窘境,素材的积累可以做到有备无患。从大量的阅读中积累有用的素材,因为读是写的基础。古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就是这个道理。在课外阅读时,碰到有价值、写得精彩的名篇佳段,即把它存人作文材料库,在闲时朗读或背诵。这样,能逐步改造我们的语言,提高作文素质,写起作文来,才会运用自如。 3丰富写作素材 少年儿童天真烂漫,思维活跃,充满创造力。他们蕴藏着各种天赋,需要教师去精心开发。组织各种活动,可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如各种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参观浏览、科技制作等富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促进创造品质的形成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另一方面,创造性活动也有助于获得感性知识,丰富写作素材,从而写出富有创造性的作文。实践证明,各种活动的开展,可以使学生的作文写起来得心应手,内容也富有情趣。如春天在桃花盛开的堤岸漫步,让学生身临其境体味春的气息;到“红领巾一条街”清扫街道,让学生懂得珍惜他人的劳动;给贫困地区小朋友捐书捐物,让学生向同龄人献上一份爱心……这些看似平常的活动,学生却在有意无意间得到许多写作素材。 在活动中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感受成功与失败,体味其中的焦虑与困惑,有了真情实感,再写作文时自然是水到渠成。

研究方案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

作文教学个性化与学生作文个性化 研究方案 xx镇中心学校本部:xxx 一、课题提出 1.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中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动力”、“创新能力不仅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条件,也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文明发展水准的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提倡作文个性化,有利于培养新世纪需要的人才。 2.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供继承发扬的精华不少,但也确实存在着套袭、虚假、僵化等严重不适应时代要求的问题,作文教学非大改不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3.提高素质,培养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作文教学应摒弃强调共性、简单低效的做法,全方位实施改革,使作文教学过程变得鲜活生动,成为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天地。 二、课题研究目标: 1.以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为依据,以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通过探索学生作文个性化的途径、方法及评价标准,提高学生作文整体水

平,进而探索作文教学一般规律,丰富作文教学理论。 2.构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化教学模式。 3.通过课题的实验与研究,全面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研究能力及教学能力。 三、研究原则 1.学生为本的原则。关注学生的发展,特别是学生个性的发展。要使学生在写作实践活动中,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教师的指导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客观准确地把握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正确处理好顺应与引导的关系,特别要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动机方面下功夫,使学生的写作成为一种自主的行为。 2.求真求善的原则。一是要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通过实验,探索作文教学规律。二是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 3.探究创新的原则。探索性实验研究的目的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发现新规律,获得新的科学理论。探索性实验的生命在于不断创新。在实验过程中,要不断发现新经验,新方法并及时总结交流。 4.动态发展的原则。实验研究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本课题采取滚动式推进不间断实验的研究策略,以求推旧出新,不断丰富,不断完善。 5.整体推进的原则。写作能力是构成学生语文素养的一个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92218989.html,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 作者:张华林 来源:《读与写·教师版》2018年第06期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当中,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写作方面兴趣,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让学生丰富自身需要积累,从而逐渐提升小学生作文能力,本篇文章主要就新课程下小学作文教学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作文教学策略,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6-0073-01 引言:作文主要作为思想表达的一种语言方式,包括对学生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能力体现,更是学生更好认识自我以及表达自身观点看法的一种途径。新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教学做出了新要求,把作文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进行了有机结合。然而,就目前而言,小学作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我们采取针对性教学措施进行解决。 1.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问题分析 教師在组织作文教学课堂的时候,通常只注重指导学生,让学生学习具体写作方法,而没有重视发展学生观察能力,让学生积累更多的生活体验,缺少一定的阅读积累习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对于学生也缺少一定耐心,没有去关注起学生作文中的那些优点,通常知识用范文进行较为,学生只会盲目跟从。于是,学生虚构作文,爱对范文语言进行模仿,从而让自己作文变得假大空的现象非常严重;学生作文中缺少创新意识。另外,就是教师在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要求太过严格,于是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就缺少了积极性;另外,学生为了完成老师作文任务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变得讨厌写作,开始胡乱进行写作,为了完成任务而写作;或是去进行抄袭,为应付教师进行写作。 从学生的方向来分析,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始接触作文,但该年龄段学生缺乏抽象性思维,所以作文教学多是从看图写作开始的。但是部分图画内容学生感到非常陌生,且对于这种作文类型也需要学生具备观察能力。对现在的很多小学生而言,大部分事情都是家长进行包办,学生自我发现意识较为欠缺。所以,学生可写的作文内容较少,于是在学生的作文中情感方面内容就非常浅薄。 2.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作文教学策略分析 新课程改革中重视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就要求教师努力提供良好教学课堂环境,给学生提供合适的学习氛围。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调动学生作文兴趣,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新课标下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可是 有不少学生,甚至连有些老师都很怕作文,一提起作文就有“头痛”之感。作文真的就那么难吗?不,作文原本就是轻松快乐的!那么,如何在新课标下激发学生乐于作文的情感呢?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 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要使学生坚持不懈地自觉作文,最关键的是让学 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并逐步养成习惯,满怀乐趣地去学习,在实践中具体做好以下工作:首 先用肯定给学生自信心。学生的作文被拿到班上作范文宣读,小作者的眼睛会一亮,神情高兴。哪怕学生写得很不成功,也要给予鼓励性的评价,甚至把一些差生的作文修改好后在课 堂上讲读,以此激发学生特别是差生的作文兴趣。其次在作文评语中给予鼓励,为作文中的 优点“喝彩”,哪怕只有一个词用得生动、一个句子写得好或一个地方有新意,也要为其叫好。让他们觉得“我也会写”,从“怕写”向“要写”、“乐写”迈步,循序渐进,最后达到“会写”的目标。 二、注意平时生活的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是智慧的最重要的来源。”一个会写文章的人首先是有较强观察能力 的人。指导他们进行“有意观察”,用“有意”的机制激发观察事物的能动性,就能使他们眼前 展现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下面以人教版第十册第一单元的作文为例,谈谈我的见解。 1、播放春天到来时百花齐放、风和日丽或细雨如丝、游人如织等录像,激发学生对春天的 热爱,让学生感受到春天景物的特点,师导入:“谁能说说春天里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畅谈所见所感) 2、启发学生选好观察对象,进行较为全面、细致地观察,发现特点。 A、学生讨论。 B、汇报交流 确定观察对象:一所庭院、一座小花园、一片草地、一处田野、一片池塘、一条小河、一棵树、一株花草 明确观察方法: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心灵去感受;既要注意整体,也要注意 局部:既要注意形状,又要注意颜色、气味等。 C、讨论观察结果用什么形式展示出来,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学生讨论后明确了:可以用摄像机拍摄、画画、录像、出手抄报、主持采访……从而开拓了 学生的视野,激发起学生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为作文储备素材。(时间为7天) 三、突出真情实感,适当想象。 1、启发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生活有情文有情,心中有感,就有说话的愿望。小学教师应引 导学生解放心灵,开拓思想,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而现在 小学生的程式化、成人化、政治化现象相当普遍,反映少年儿童的童心、童真、童趣、童韵 的作品却廖若星辰。因此,要使学生在习作中敞开心扉,真正做到心里怎么想,笔下就怎么写,无所不言。让学生写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心中想到的、说真话、吐真情,用 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教师在教学中少一点形式束缚,多一些个性表达,舍弃虚伪造作,唤回真我。只有这样,在作文中,我们才会发现一个又一个“亮点”。 2、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的想象仿佛是童话中的宝库,丰 富而神奇。既然有了这样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那我们为什么不就地取材,充分利用呢?如

个性化作文浅谈

个性化作文浅谈 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观念下,现在的作文教学,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事实:作文教学的急功近利和学生作文程式化的泛滥。具体表现为三方面:一是教师用潜心揣摩出的所谓考试技法、模式指导学生写作,以致学生的作文变成修剪后的绿篱,千人一面、千调一腔;二是在作文立意上,过多地强调材料主题的价值取向,以致作文中看不到学生自己,假、大、空的言辞泛滥;三是盲目追求创新作文,当病例、诊断书、辩论等体裁的作文不断呈现时,学生作文的形式花哨了,可内容依旧贫乏。之所以出现这些现状,是因为我们没有对《新课标》提出的”个性化作文”要求从真正意义上认识,忽视了对写作个体审美需要的尊重,忽视了写作是学生“我要写”,而不是“要我写”。 那么,什么才是真正的个性化作文呢?在我看来,能彰显写作个性,散发真、善、美迷人魅力的作文,才是具有较高文学审美价值和独特思想认识价值的个性化作文。 一.个性化作文的首要特征是真 所谓个性,从心理学上讲,是指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它包括一个人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真实自我,而外在表现又是真实自我的流露,真实自我包括人的人生观、世界观、

价值观。由此,可以认为个性化作文提倡的真,就是真实、自然,说真话,说心里话,不说假话。 袁枚“性灵学说”中提出,创作就是要抒写真情,表现个性。而一切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无不是作家以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去关照世界、生活。作文也是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学生个性的外在体现,应是“真实自我” 的自然流露。但反观现在学生的作文,又有多少是真实自我的流露呢?很多作文的思想是假的,喊大话,说空话,讲套话;许多情感亦是假的,为赋新词强说愁。还记得一九九八年以“坚韧,我追求的品格”的高考作文中,就有许多考生捏造自己父母亲人逝去,自己又是如何战胜悲痛的事情。虽然不排除有的人经历了这种悲痛,但更多的人是为文而造情。难道生活中学生真的没有顽强战胜困难挫折,表现坚韧的事情吗?肯定是有的,只是一些同学对生活比较痴木,这些事情在他们心上并未留下什么痕迹罢了。 所以,我认为个性化作文就是要让学生回归真实的自我,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体验生活,毕竟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从生活中获得的真思想、真感情,才能让他人产生共鸣,把自己的真思想、真感情与自己的阅读积累结合起来,写作文就绝不会无话可说、无情可抒了。 或许有人会问,作文追求真好像与文学规律是相悖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作文教学 多年来,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一提作文,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写,偶尔挤出来几篇作文,常让老师感到要么“言之无物”,像一锅清水;要么“言之无序”似一桶糨糊;要么“言之无义”,味同嚼腊。这是何因呢?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作为课程改革中的广大一线教师,工作重点就是实施新课标,用好新教材。当我们用新课标重新审视我们的作文教学时,不难发现,我们的作文教学已忽视了生活的真实价值,忽视了学生的情感需要,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而新课程正指引我们创造我们充满生命力的课堂。现结合自己平时的作文教学,谈一下新课程下的作文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作文重要的内驱力,新课标特别强调情感态度等方面因素。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学生感到写作的乐趣,才能努力去写。因此,帮助学生在每次作文训练中树立“我要写”的自觉训练意识,要让学生达到“有话不说,不吐不快”的程度。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我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班上设立“作文能手评比栏”.每个周的作文或日记只要有一次写得好,就在该同学名字后记上一票,作为期末评小作家的依据。为了调动学困生的写作兴趣,我对他们的要求显然要比优秀生低一些,只要

他们书写工整,语句通顺,就可以记上一票。对班上特别优秀的作文,我还装订成册,成为班级刊物。为了把这项活动落到实处,我一周一公布一月一总结,学生尝到了写好作文的甜头,固然对作文产生了兴趣。 第二、课前五分钟的演讲,不仅给学生提供了写作素材,且激发了他们的写作兴趣。每节课的前五分钟,我轮流让学生登台演讲,他们喜欢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加限制没有要求。既可以说班上新闻也可以讲故事、说笑话,这既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多积累、多背诵,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的习惯。 古人云:“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多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基础,使学生吸取人类思想的精华,书读多了,生活积累丰富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就有写作的冲动。我每天规定学生看一小时的课外书,这不仅让学生知道更多的课外知识,还潜移默化地掌握了许多写作技巧。平时我还要求学生每个人准备一个摘抄本,在看课外书的同时,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久而久之,积累也就丰富了,学生写作文就不费吹灰之力。 三、强化单元作文训练教学.每一单元写作任务与单元学习主题相一致的,我们在教课文时,在写作方法、表达特点、观察方法等方面要有的放矢地进行.为学生本单元的写作铺好路子,学生写的时候心里就有普了。我们在教单元作文教学时,一般先让学生明确写作的任务,安排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写作资料,写出作文提纲和素材准备。通过几天的训练和资料搜集,学生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教师再大面积处理存在问题。例如人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