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附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附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附答案解析)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附答案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I 卷1~6题,第II 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 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I 卷7~14题,第II 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 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 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

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 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

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

B. 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C. 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D. 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①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

--------------------此

--------------------

卷--------------------上

--------------------

答--------------------题--------------------无

--------------------

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B. ②段先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接着分析文学作品成为经典的原因,指出在现代社

会艺术和技术本末倒置;③段联系中国艺术传统,进一步阐述艺术和技术的关系。

C. 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先指出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接

着通过一些娱乐现象表明由技术主打的娱乐节目主题贫乏,技术游离了艺术的初衷。

D. ⑤段首先指出技术的工具性,然后联系社会现象,揭示技术使用人员的作用和良知

才是真正的关键所在,从而得出重新审视技术和道德关系的结论,与①段相照应。

3. 下列对原文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艺术生产从来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如果艺术作品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那么炫

目的技术就只能是虚有其表的形式。

B. 古代思想家反对“文胜质”,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炫技”势必干

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关注。

C. 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因而从事文化生

产应该审慎地考虑技术使用的意义。

D. 如果让技术和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就能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误区,

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二、(3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

..,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畯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劝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逸:散失

B. 奏请仿汉熹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C. 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遇:得志

D. 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5.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乃.不敢引疾

B.

御制诗以.纪其事

臣乃.敢上壁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

四海好学能文者.

D. .

人爱思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赋诗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功名。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

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 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

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 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

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 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

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7. 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语文试卷第3页(共10页)语文试卷第4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5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6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7页(共10页)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阮郎归·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注]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8. 这首词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表现了西湖游人的不同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4分)

9.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做简要赏析。(4分)

10. 补写出下列名篇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

按甲题计分。)(6分)

甲: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告子下》) 乙:①____________,唯昭质其犹未亏。

(屈原《离骚》) ②但为君故,____________。

(曹操《短歌行》)

③泻水置平地,____________。

(鲍照《拟行路难》) ④____________,巫山巫峡气萧森。 (杜甫《秋兴八首》) ⑤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三、(2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独木舟之道

[美]西格德·F.奥尔森

①移动的独木舟颇像一叶风中摇曳的芦苇。宁静是它的一部分,还有拍打的水声,树中的鸟语和风声。荡舟之人是独木舟的一部分,从而也与它所熟悉的山水融为一体。从他将船桨侵入水中的那一刻起,他便与它一起漂流,独木舟在他的手下服服帖帖,完全依照他的意愿而行。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划独木舟的感觉与在一片绝好的雪坡上滑雪几近相同,带着那种轻快如飞的惬意,小舟灵活敏捷,任你摆布;划独木舟还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然而,对于一个划独木舟的人而言,最重要的莫过于当他荡起船桨时所体验的那种欢乐。

②掌控独木舟需要平衡,要使小舟与灵活摇摆的身体成为一体。当每次划桨的节律与独木舟本身前进的节律相吻合时,疲劳便被忘却,还有时间来观望天空和岸上的风景,不必费力,也不必去考虑行驶的距离。此时,独木舟随意滑行,划桨就如同呼吸那样毫无意识,悠然自得。倘若你幸而划过一片映照着云影的平静水面,或许还会有悬在天地之间的感觉,仿佛不是在水中而是在天上荡舟。

③如果风起浪涌,你必须破浪前进,则另有一番奋战的乐趣。每一道席卷而来的浪头都成为要被挫败的敌手。顶风破浪的一天——巧妙地躲过一个又一个小岛,沿着狂风肆虐的水域下风处的岸边艰难行进,猛然再冲进激荡的水流和狂风之中,如此这般,周而复始——可以确保你晚上睡得香,做个好梦。在独木舟上,你是独自一人在用自己的体魄、机智和勇气来与狂风暴雨抗争。这就是为什么当经过一天的搏斗之后,终于在能挡风避雨的悬崖的背风处支起帐篷,竖起独木舟晾干,烧着晚饭时,心中会油然升起那种只有划独木舟的人才会有的得意之情。乘风破浪需要的不只是划桨的技巧,而且要凭直觉判断出浪的规模势头,要知道它们在身后如何破碎。荡舟之人不仅要熟悉他的独木舟及其路数,还要懂得身后涌起的波涛意味着什么。在狂野的水路上,乘着万马奔腾般的风浪冲向蓝色的地平线是何等欢快!

④急流也是一种挑战。尽管它们充满险情,变化多端,无法预测,但凡是熟悉独木舟水路的人都喜爱它们的怒吼和激流。人们可以在大船、驳船、橡皮船及木筏上冲过急流,然而,只有在独木舟上,你才能真正感受到河流及其力量。当独木舟冲向一泻千里、奔腾咆哮的急流边缘,继而被它那看不见的力量所掌控时,在全神贯注之中是否也会有隐隐的不安?起初,并无速度的感觉,但是,陡然间你便成为急流的一部分,被卷入吐着白沫、水花四溅的岩石之中。当你明白已经无法掌控命运,没有任何选择时,便如同以往所有那些荡舟人一样高喊着冲入激流,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当小舟完全处于河流的掌控之中时,荡舟人便知道了超然的含义。当他凭借着技巧或运气穿过河中的沉树、突出的岩石和掀起的巨浪时,他没必要得到别的奖赏,只要他体验到那种欢乐就足矣。

⑤印第安人说,只有傻子才会在急流中荡舟。然而,我却知道只要有眼里闪烁着探险的目光,心中怀有触摸荒野之愿望的年轻人,就会有人在急流中荡舟。体验大自然的风雨及风险是可怕而又奇妙的,尽管我也悲叹年轻人的鲁莽,可是也疑惑倘若没有它,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我知道这种鲁莽不对,可是我赞成年轻人敢想敢做的精神。我赞许他们所知道的那种荣耀。

⑥然而,比冲过白浪、迎战飓风或躲过它们更重要的是那种感性认识,即只要水路之间有可以连接的陆路,就没有你去不了的地方。独木舟所给予的是无边无际的水域和

自由,是毫无约束的漂流和探索,那种感觉是大船永远无法体验的。帆船、划艇、汽艇和游艇无不因其重量和规模而受制于所航行的水域。但独木舟全无这种限制。它如同风一般自由,可以随心所欲地到达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

⑦只要有水路的地方,就有连接水路之间的小路。尽管路上长满了荒草,有时难以被发现,但它们总是在那里。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荡舟人喜欢划桨的声音及它在水中移动的感觉,其原因之一便是这使他与传统联系在一起。在人类实施机械化运输和学会使用舵轮之前很多年,古人便划着小木舟、兽皮制作的打猎小舟和独木舟在大地的水路上运行。荡舟人随着桨的划动和小舟的前行而摇荡时,便沉浸于忘却已久的回忆之中,并在潜意识中激起了深深的沧桑感。

⑧当他荡舟漂流多日,远离自己的家园时;当他查看外出的行囊,知道那是他的全部家当并将靠着它旅行到任何他想去的新天地时,就会感到自己终于可以直接面对真实的生活本质。以前他在一些烦琐小事中花费了过多的精力,如今才回到一种古老明智的生活惯例之中。不知何故,生活突然间变得简单圆满;他的欲望所剩无几,迷茫与困惑全无,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幸福和满足。

⑨划桨和荡舟的感觉中有魔力,那是一种由距离、探险、孤独和宁静融合在一起的魔力。当你与自己的独木舟融为一体时,便与独木舟所经过的山水密不可分。

(选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低吟的荒野》,有删节)

11. 根据③④两段内容,分别概括在不同情境下划独木舟的乐趣。(4分)

(1)顶风破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冲过急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请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

(1)船桨是他延长的手臂,一如手臂是他身体的器官。

(2)当你背着行囊穿过这些小路时,你与历史上曾走过这里的无数旅者结伴而行。

13. 有人认为第⑤段在文中作用不大,可以删去;也有人认为这一段有重要作用,不可

删去。你认同哪一种观点?请说明具体理由。(6分)

14. 在本文中,“独木舟之道”不仅指独木舟行驶的水路与划独木舟的技巧,更指由荡舟

引发的诸多感悟。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谈谈你所悟到的“独木舟之道”。(8分)

-------------

--------------------此

--------------------

卷--------------------上

--------------------

答--------------------

题--------------------无

---------------效

----------------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第Ⅱ卷(表达题共84分)

四、(24分)

15. 下面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蓓.蕾/烘焙.拾.级/拾.麦穗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B. 倚.重/旖.旎禅.趣/口头禅.卷帙.浩繁/秩.序井然

C. 毗邻./聆.听包扎./扎.辫子济.世安民/光风霁.月

D. 翡.翠/斐.然开拓./拓.荒者物产丰饶./百折不挠.

16.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

A. 切磋编纂归谬法满腹经纶循循善诱

B. 水榭巍峨紫禁城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C. 暮霭霓虹雷震雨春风骀荡静水流深

D. 关隘戍守烽火台克敌致胜捷报频传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 2013年,广州恒大足球队问鼎亚冠联赛,结束了中国俱乐部足球队二十余年无

缘亚洲冠军的局面,这对处于低谷之中的中国足球来说弥足珍贵

....。

B. 随着4G时代的到来,国产智能手机纷纷登堂入室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联想、华为、中兴和小米等品牌手机在全球市场已占有二分之一的份额。

C. 近两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快速增长,专利申请质量蒸蒸日上

....,这表明我国专利申请结构进一步优化,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D. 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高达10万亿元,其中网络商品零售额超过了1.8万

亿元,凭此成绩,我国当仁不让

....地跃居全球网络商品零售榜首。

18. 下面文字中有三处语病和一处标点符号使用错误,请写出相应句子的序号,并对错

误加以修改。(4分)

①“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开展的调查项目,到目前为

止已经开展了11次。②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去年在全国七十多个城市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40 600份。③在第19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该院发布了“2013年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④报告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的阅读量为4.77本,与2012年的4.39本相比,增加了0.38本。⑤报告中

值得注意的是,约90%以上的人表示“看完电子书就不再买纸质书”,这一比例较上

一年有所上升。⑥报告还显示,成年国民人均电子书的阅读量有所增加,而报刊的

19. 下面关于我国正在建造的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图片和文字材料,是某中学科技节期间

一块展板上的内容。请筛选相关信息,以解说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同学作介绍。

要求:简明、生动、得体,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100字。(6分)

贵州黔南平塘县500米口径球面射电500米口径球面射电

天然喀斯特洼坑图望远镜环梁合龙图望远镜效果图

名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选址特点:贵州黔南平塘县天然喀斯特洼坑

构造特点:球冠状反射面由约1 800个六边形球面单元拼合而成

建造特点:利用四面环山、中间凹陷的天然喀斯特洼坑铺设超大口径的球冠状反射面

用途:将我国空间测控范围由地球同步轨道延伸至太阳系外缘,探测宇宙中的遥远

信号和物质,搜索地外文明和生物

意义: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天文射电望远镜,未来20~30年处于世界一流地位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

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甲。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

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精

于烧炖,讲究火功。①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

的特点。②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③清炖

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④红烧是烹

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三是乙

。徽菜在发

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

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1)材料中画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

简明,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60分)

2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表演艺术家和一位剧作家就演员改动剧本台词一事,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表演艺术家说:演员是在演戏,不是念剧本,可以根据表演的需要改动台词。

剧作家说:剧本是一剧之本,体现了作者的艺术追求;如果演员随意改动台词,

就可能违背创作的原意。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

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漏个人相关信息;书写规范,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语文试卷第8页(共10页)语文试卷第9页(共10页)语文试卷第10页(共10页)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答案解析

第I卷

一、

1.【答案】D

【解析】A.根据原文“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可知,“大型文艺晚会”缩小了范围;且“就是”说法过于绝对;B.根据原文“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可知,应该是“源于工业社会中的技术消费”;C.根据原文“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可知,不是“弥补……主题不足”而是“预示……主题贫乏”。

2.【答案】C

【解析】“④段与②③两段形成递进关系”错。②段明确艺术和技术的关系,③④两段分别从古代和当下来说明人们对技术与艺术关系的看法。二者为并列关系,而非递进关系。

3.【答案】A 【解析】B.根据原文“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

注视”中的“可能”可知,“势必”说法过于绝对。C.根据原文“艺

术更像是技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中的“更像”可知,“艺术是技

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叙述事实化,不合文意;D.根据原文末

句可知,“就能实现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说法过于绝对。

二、

4.【答案】D

【解析】殷勤:恳切

5.【答案】A

【解析】均为副词,才;B.介词,用来/介词,以致;C助词,……

的人/用于主语后,引出原因。D.连词,表递进关系/连词,表承接

关系。

6.【答案】D

【解析】张冠李戴,根据“其后文正主持文教”可知,主持文教

的是他的弟弟文正公朱珪。

7.【答案】(1)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

印刷发行许慎的《说文解字》来教育读书人。

(2)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他)便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把读

书和培养品德的文章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

(3)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

不包,想要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

8.【答案】翻腾妆束,闹春苏堤,爱春之心;步履迟迟,驻足流

连,惜春之情;三三两,唤船离去,叹春之意。

9.【答案】香红渐稀,是面的描写;花褪雨,絮沾泥,则是点的

刻画。勾勒写意,细节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以景起情,丰

富了词作的情感内涵。

10.【答案】甲:①必先苦其心志

②劳其筋骨

③饿其体肤

④空乏其身

⑤行拂乱其所为

⑥所以动心忍性

乙;①芳与泽其杂糅兮

②沉吟至今

③各自东西南北流

④玉露凋伤枫树林

⑤唯见江心秋月白

⑥梦入芙蓉浦

语文试卷第11页(共10页)语文试卷第12页(共10页)语文试卷第13页(共10页)

三、

11.【答案】(1)奋战抗争,欢快得意。

(2)挑战凶险,超然生死。

12.【答案】(1)荡舟人划桨灵活自如,得心应手,船桨犹如荡舟人身体的一部分;人舟和谐,融为一体。

(2)长满荒草的小路,是通向历史、连接传统的路;荡舟人走过时,便与往昔旅者心灵相通,并从他们那里得到精神的鼓舞。13.【答案】示例:

(1)不可删。结构上,⑤段承接上文对急流中荡舟之乐的描述,并由此转入下文对独木舟之道的阐发,衔接顺畅自然;内容上,⑤段所强调敢做的探险精神,是独木舟之道内涵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上文内容的深化。

(2)可删。结构上,⑥段首句可直接上承④段,删去⑤段,上下文联系更为紧密;内容上,⑤段意在强调荡舟体现的探险精神,而此意已蕴含在上文关于荡舟之乐的描写之中,删去不影响文意味蕴藉。

14.【答案】示例:

(1)独木舟之道即自然之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划独木舟有一种与大地和睦相处、融为一体的感觉;荡舟的过程中既能感受荡舟之乐,欣赏自然之美。也能从自然中获得精神启迪。

(2)独木舟之道即生存之道,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活哲学。荡舟

人背着行囊远离家园,漂流荒野,就能直面生活的本质,懂得简

单就是幸福,从而获得精神的充实与内心的宁静。

(3)独木舟之道即探险之道,就是崇尚一种敢想敢做的挑战精神。

狂风暴雨和急流中,充满着变化多端、无法预测的险情,荡舟其

中,能够真正感受自然的力量,激发出置生死于度外、抗争命运

的勇气与豪情。

(4)独木舟之道即自由之道,就是追求一种超越限制、摆脱羁绊

的自由境界。独木舟小巧灵活,不受水域限制,荡舟人可以达到

任何心驰神往的地方,充分享受划独木舟带来的自在与乐趣,体

验到无拘无束的心灵自由。

(5)独木舟之道即传统之道,就是通过体验传统生活方式来反思

现代工业文明。当独木舟穿行于渐趋荒僻的水道时,荡舟人与往

昔旅者精神相通,感慨古老明智的生活传统的逝去,并对现代人

远离自然的生活方式进行反思。

第Ⅱ卷

四、

15.【答案】B

【解析】A.bèi,shè/shí,dān;B.yǐ,chán,zhì;C.lín/líng,

zā,jì;D.fěi,tuò,ráo/náo

16.【答案】B

【解析】A.切蹉—切磋;C.雷震雨—雷阵雨;D克敌致胜—克敌

制胜。

17.【答案】A

【解析】A.弥足珍贵:形容更加值得珍爱、重视。B.登堂入室:

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C.蒸蒸

日上:形容事业天天向上发展,十分兴旺。D.当仁不让:泛指遇

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18.【答案】

19.【答案】示例:同学们,展板上介绍的巨型球面射电望远镜,

口径有500米,像一只巨碗,安放在天然喀斯特洼坑中。它建成

后将是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能为我们探测遥远的天外之谜。

语文试卷第14页(共10页)语文试卷第15页(共10页)语文试卷第16页(共10页)

20.【答案】(1)④①③②

(2)示例:

甲:就地取材,讲求新鲜

乙:秉承传统,注重养生

五、

21.【提示】

本则材料取材于2014年3月份宋方金与宋丹丹之间的一场口水战。宋方金撰写了一篇长微博,指出在拍摄《美丽的契约》期间,80%的词都是宋丹丹现场改编的,于是引发了娱乐界对于演员能否改编剧本的讨论。材料紧贴时事要闻,引导考生关注现实生活,旨在要求考生能对现实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首先,从审题立意上看,简单地赞成一方或反对另一方都不可取,考生应深入思考双方观点。参考立意:坚持与改变。其次,从文体的选择来看,2014年安徽省的高考作文题比较适合选择议论文来写,便于考生发表不同意见。对于一篇优秀的考场议论文来说,考生除了要做到前面所说在审题立意时观点鲜明而不片面外,还要做到逻辑推理可,如此才不会犯低级的逻辑错误,而能在思维质量上进行比拼。

文言译文:

先生姓朱,名筠,字竹君,是顺天府大兴人。九岁时到都城学习,十三岁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先生年轻的时候英俊奇异,

秉性超过一般人,他与弟弟文正公朱珪,都因为善写文章著名,

深得皇上赏识。等到父亲去世,回家守丧,服丧期满不肯做官,

想到名山大川游览。适逢他的弟弟去觐见皇帝,皇上询问先生的

情况,才不敢故意称病,对他的弟弟说:“你败了我的雅兴呀。”

先生认为经学应以文字训诂为基础,便在安徽印刷发行许慎的《说

文解字》用来教育读书人。又上奏朝廷请求收集散失在民间的《永

乐大典》,皇上看了奏章后,认为他的观点很新奇,就任命他开设

四库全书馆,皇上亲自写了一首诗来记录这件事。又因为《十三

经》的文字在传抄的过程中错误较多,朱筠上奏请求皇上仿照汉

朝熙平、唐朝开成的先例,选择文臣校正《十三经》,并把校正的

文字刻在石碑上立在太学里,奉旨缓些办理,于是朱筠就写了《十

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收藏在了家里。在这个时候,皖、闽等地

的儒生听说他写了绪言余论,才知道学习者应该讲究根基的学问,

因此全国各地爱好学问擅长写文章的人,都很仰慕先生并想跟他

游学。而征君戴震、观察史王念孙等人,都在经术训诂等方面有

很深的造诣,他们没有得志前都在先生幕府,最终因为编书在当

时有了名气,大概都因为先生的启发吧。先生性格刚正不阿、嫉

恶如仇。低俗之人不敢到他家去,贫穷但有某一方面擅长的人,

先生便赞不绝口。先生住在都城,带着酒向先生询问字的人,路

上络绎不绝;所到之处,跟着他游学的总是有百十人左右。先生

在资历老、声望高以后,就大力倡导文人学士应当把读书和培养

品德作为本分,不能趋附巴结权贵。他在安徽督学时,表彰婺源

之前的文人江永、汪绂等,让他们主持乡贤祠,用来帮助那些崇

尚古代质朴之学,勤于学习儒学经典的人。在福建,他与弟弟朱

珪相互交替为官,一时传为美谈,并且福建的学子拉着他的车辕

跑着相送的,几百里都不断绝。此后文正公主持儒学,国内名流

都在暗中被提拔,大多是先生赏识的人,所以当时的世人称依据

经典,爱好古代经典的人为“朱派”。先生常年考证古籍文献,同

时喜欢研究铸在金属器物或是雕刻在砖石上的文字,认为能够为

研究经史提供佐证。做文章仿照司马迁、班固,尤其擅长叙事。

书法上参悟精通六书,有隋以前的字体风格。他的家里有藏书万

卷,经常坐满客人,谈话论辩超过当世所有的人。所到过的名山

大川,都要查找奇观游览胜景,都城的文人对他的传诵吟咏,到

今天都没有间断。先生为人坦荡,胸无城府,在家里对兄弟友爱,

在外面喜好交游,称赞别人的好处,惟恐说的不够,如果别人有

了过错他总是加以隐瞒,有些后辈文人,大多因此有了好名声。

他的家里从早到晚,不曾断过客人,与客人饮酒谈笑日夜不断,

语文试卷第17页(共10页)语文试卷第18页(共10页)语文试卷第19页(共10页)

而先生博闻强识的能力不曾衰退。有时在他闲暇的时候写点文章,

他的文章才思新奇气势豪放,在义理、事物、情态方面无所不包,

他想说的意思都能透彻地表达出来。他做学使的时候,遇到官学

中那些贤良的教师和学生,他像同辈一样亲近,勉励别人做学问

先要识字,语意十分恳切,离开后别人喜欢回想他说的话。他想

写的书最终没有完成,留下有诗文集若干卷。

语文试卷第20页(共10页)语文试卷第21页(共10页)语文试卷第22页(共10页)

2014年高考语文试卷(安徽卷)word版含解析

绝密★ 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

安徽省2014年中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4年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 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试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请务必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试题卷”上答题是无效的。 3.答题过程中,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肉食者鄙,。(《左传·庄公十年》) ②,奉命于危急之间。(诸亮《出师表》) ③,飞鸟相与还。(渊明《饮酒》) ④,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⑤烽火连三月,。(杜甫《春望》) ⑥,甲光向日金麟开。(贺《雁门太守行》) ⑦人有悲欢离合,。(轼《水调歌头》) ⑧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破阵子》) (2)默写商隐的《夜雨寄北》。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动物在睡眠时,大脑能像人脑那样发出电波,也会做梦。如猫在睡觉的时候会竖起耳朵,嘴边的长须会颤动,有时还会轻轻地叫几声,好像在追捕什么目标似的。鹦鹉睡觉①把头藏在翅膀下面,②还可能发出低声的叫声。除了猫和鹦鹉之外,马和狗等家chù,以及其他一些哺乳类动物也会做梦。动物的梦有多有少。蝙蝠、老鼠比人更易做梦。③鸟类很少做梦,爬行动物也很少做梦,因为④它们必须随时保持对敌人的警告,以便能够及时逃脱。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颤()动家chù()哺()乳[来源:21世纪教育网(2)根据句子意思,将“偶尔”“常常”分别填入①②处横线上。 (3)将③画线的两个句子改写成一个句子。(要求:符合语境,不改变句子原意) (4)在④画线处有一个词用得不恰当,可将“”改为“”。(要求符合语境)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我国文学家在《朝花夕拾》中回忆留学生活时,着力写了一位老师和一位朋友,老师是,朋友是爱农。 (2)“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出自原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是。 4.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12分) 跌倒

2015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

2015年高考语文安徽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于“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这种观念有些偏狭。中国经典绝不是儒家一家经典可以独占的,也应当包括其他经典,就像中国传统是“复数的”传统一样。 首先,中国经典应当包括佛教经典,也应当包括道教经典。要知道,“三教合一”实在是东方的中国与西方的欧洲在文化领域中最不同的地方之一,也是古代中国政治世界的一大特色,即使是古代中国的皇帝,不仅知道“王霸道杂之”,也知道要“儒家治世,佛教治心,道教治身”,绝不只用一种武器。因此,回顾中国文化传统时,仅仅关注儒家的思想和经典,恐怕是过于狭窄了。即使是儒家,也包含了相当复杂的内容,有偏重“道德自觉”的孟子和偏重“礼法治世”的荀子,有重视宇宙天地秩序的早期儒家和重视心性理气的新儒家。应当说,在中国古代,关注政治统治秩序和社会伦理的儒家,关注超越世界和精神救赎的佛教,关注生命永恒和幸福健康的道教,分到承担着传统中国的不同责任,共同构成中国复数的文化。其次,中国经典不必限于圣贤、宗教和学派的思想著作,它是否可以包括得更广泛些?比如历史著作《史记》《资治通鉴》、比如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甚至唐诗、宋词、元曲里面的那些名著佳篇。 经典并非天然就是经典,他们都经理了从普通煮熟变成神圣经典的过程,这在学术史上叫“经典化”。没有哪部著作是事先照着经典的尺寸和样式量身定做的,只是因为它写的好,被(2页上部分)引用符号,让人觉着充满真理,又被反复解释,有的被“钦定”为必读书,于是,就在历史中渐渐成了被尊崇、被仰视的经典。因此,如今我们重新阅读经典,又需要你把它放回产生他的时代里面,重新被理解,经典的价值和意义,也是层层积累的,对那些经典里传达的意思,原则甚至知识,未必需要“亦步亦趋”“照办不走样”,到时要审时度势,活学活用,要进行“创造性的传话”。 阅读经典可以使人民了解从古至今“人类究竟面临哪些重大问题”,但古代经典并不是不可以逆转的圣经,毕竟历史已经翻过了几千年,因此,对于古代经典,既不必因为他不负传统望而视为累赘包袱,也不必因为他象征着传统而视为金科玉律,我的看法是:第一,经典在和口耳相传里面,他总有借尸还魂,第二,历史上的经典只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你不打开它,资源不会为你所用,而今天的社会现实和生活环境,是刺激经典知识是否以及如何再生和重建的背景,经典中的什么资源被重新发掘出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背景”召唤什么样的“历史记忆”,第三,经典在今天,是需要重新解释的,只有经过解释和重申,旧经典才能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世界中急需起作用的,呈现出与其他名族不同风格的“新经典”。 1,下列关于“中国经典”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经典一般意义上与“经”应该是一致的,将其转换成“儒家经典”的观念在作者看来则有些

广东高考语文试卷及详细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语文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 ....的一组是 A.驰骋./聘.请饶恕./夙.愿塞.翁失马/敷衍塞.责 B.瑕.疵/遐.想遏.止/摇曳.是否./臧否. C.诽谤./磅.礴洗涤./嫡.亲累.积/劳累. D.渗.透/掺.杂俯.仰/辅.导屡见不鲜./鲜.为人知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 ...的一项是 与连篇累牍的电视剧本身相比,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只是一些细节。然而,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历史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梳理这些细节,无论是将死后谥号、庙号当作生前名号,还是“早产”的线装书、字画、历史事件等,其中的知识性错误都不难发现。只要多一些检查环节,多一些细节上的较真,在文化产品正式推向受众之前做好知识核查,诸多类似笑话或许是可以避免的。 A.连篇累牍B.如鲠在喉C.梳理D.受众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 ....的一项是 A.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 B.此次《环境保护法》修订,历时两年,前后经过了多次审议,如今终于定稿,在环境优先于经济的原则上已达成一致并写入法律。 C.一段时间以来,汉字书写大赛、非遗保护等文化现象引人注目,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已越来越为国人所认知。 D.马尔克斯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不仅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以及拉美“大学爆炸”的先驱,还是记者、作家以及电影工作者。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然而,我们的大脑对音乐的感知却不是这样。 ②所以要有交响乐,也正是这样的“和声”才使得我们这个世界充满趣味。 ③例如管弦乐的合奏,音波虽然混合,但是管乐声和弦乐声仍然保持各自的特点。 ④物理学家们长期热衷于研究的现象都是整体等于所有部分的加合,声音就是这样的。 ⑤整体可以大于部分之和,这一事实现在对大多数人来说已经是显而易见的了,但是曾 经让物理学家们感到非常窘困。 ⑥虽然管乐声和弦乐声独立地进入我们的耳朵,但是这两种声音的“和声”对我们的情 感所产生影响却远远大于这两种乐器的单独作用。

2014年高考语文安徽卷(附答案解析)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 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I 卷1~6题,第II 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 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 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I 卷7~14题,第II 卷18~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 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 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 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 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术——充当了技术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胶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选自《新华文摘》2013年第23期,有删改) 1. 下列关于“技术崇拜”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 A. 从现象看,技术崇拜就是大型文艺晚会中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和各种闻所未闻的机 械设备等诸多技术手段的过度应用。 B. 从原因看,技术崇拜过分强调日新月异的现代技术对艺术创作和传播的作用,许多时候源于艺术生产中的技术消费。 C. 从结果看,技术崇拜所形成的华丽风格,弥补了娱乐节目艺术主题的不足,从而让娱乐节目成为技术使用的受惠者。 D. 从实质看,技术崇拜无异于工具崇拜,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忽视了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在艺术生产中的作用。 2. 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①段针对当前许多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技术应用贪大求奢的现象,对技术的作用进行了反思和追问,明确指出艺术领域中技术崇拜正在形成,自然引出本文话题。 ------------- 在 --------------------此 -------------------- 卷--------------------上 -------------------- 答--------------------题--------------------无 -------------------- 效------------ 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

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2 、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 、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 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选自王福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析总结 时间:2010-8-7 17:48:03 伴随着2010年高考在一场夏雨中的结束,新课改后的第一年高考也揭开了他神秘的面纱,看到真题的那一刻,曾经一度迷茫的我们内心踏实了很多,因为今年的语文高考试题紧扣大纲,突出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始终贯穿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一主线。 但从整体看,学生要脱颖而出,还是有些难度,这主要是因为个别题型的变化,提问方式的变化。因此,今年语文高考试题整体特点是试题平稳平和,考查方式不断创新,简言之就是老题型、新形式。 一、试题分析 开卷第一篇现代文阅读为论述类阅读,主要摘自启功先生《金石书画漫谈》,比较浅显,讲中国传统书法艺术发展,选文字数控制在1000字,在问题设置上考查学生筛选信息以及对文意的理解分析能力,与平常的备考题没有太大区别。题目不仅使学生积累了传统文化知识,而且培养其审美情趣。 第二读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明史?花云传》,内容上和课改前的高考文言文选文内容一致,仍然是人物传记,试题也是传统的实词考查、人物评价、文意的把握、翻译,试题较平易,注重基础性,没有出现考纲中新增的考点——文言断句,在这种情况下想得高分还是在于平时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素养的养成。 诗词鉴赏考察的是南朝陈文学家江总的乐府诗《雨雪曲》,诗歌内容不难,一看就是一首反映士卒边塞生活的诗篇,但要注重细节的把握、情感的理解以及题目变异问法的破解上,尤其是诗歌鉴赏第二题第一问,好多学生容易忽视题干要求,不能将意象与环境、情感联系起来,甚至不知道要答哪方面的内容,其实这个题就是问“旗彩坏”“鼓声低”的作用、原因以及对士卒的影响。针对今年诗词鉴赏中学生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认为诗词鉴赏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提问方式和答案步骤的关系,尤其是研究近些年来多样性、变异性的提问方式,使学生明确答题的方向。

安徽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想“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称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惯一致。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他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

2014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精校版】

绝密★启用前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6页,第II 卷第7页至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 笔把答题卡上 ....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 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 ...的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

2014安徽高考语文试卷(真题)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第1页至第6页,第II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电影院里上下左右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得前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然而,有多少有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头天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离开技术的支持。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的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出现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冲动。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明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日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全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在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譬如众多文 ……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贫乏的文化想象通常预示了主题的贫乏——这种贫乏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华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此时的技术业已游离了艺术的初衷,众多的娱乐节目——而不是艺求'——充当了技术的受惠者。 ⑤技术是一个中性的东西,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怎么使用。对于技术的盲目崇拜无异于对于工具的盲目崇拜,这种崇拜的实质,是重技而轻道,重物而轻人。如果任由其泛滥,容易遮蔽掉技术背后真正关键的东西——使用技术的人的作用与良知。前一段诸多社会事件引起舆论大哗的时候,并没有多少人将这些社会事件与技术联系起来。从瘦肉精饲料、三聚氰胺奶粉、毒肢囊的制作到利用电话、互联网精心设计的钱财欺诈,舆论同声谴责的是无良企业、利欲熏心的商家、心狠手辣的骗子以及失职的监管机构,而技术研发者的责任似乎被轻轻放过,人们没有看到参与这些社会事件的技术人员出面道歉,这个环节成为盲点因而遭到遗忘——文化领域的事情也似乎常常如此。社会的进步、文化的繁荣,需要让技术与道德的关系重回人们的视野之中,如此我们方可避免陷入技术盲目崇拜的陷阱与误区。

2017年北京市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北京卷)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24分. 1.(24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首都博物馆正在举办两个精品展,一个是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展,一个是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展览甫.一开始,便引来热切关注,预约名额很快告罄.。文物曾“乏人问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如今竟备受大众青睐。这反映了大众对文物价值的渴求,也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文物,充分发掘其文化内涵,让沉睡的古老文物“活”起来,发挥它们在公众知史爱国、鉴物审美,以及技艺传承、文化养心等方面的作用。 文物是人类触摸历史的“活化石”,每一件文物都是历史故事的讲述者。一件件出土文物,一个个考古故事,足以让每个观展者沉浸在千年历史之中﹣﹣无论是拿着放大镜对着一枚玉器细细观察的老人,还是那些被罕见金饼“亮瞎眼”的年轻人。很难想象,三千多年前的工匠,如何将一块玉石切割成型,又琢磨成高8.1厘米,厚只有0.3厘米、憨态可掬.的对尾鹦鹉。那一套套大气而不失华丽的西汉编钟,虽静默无声,却仿佛让我们听到了古老的宫商角徵羽……那些走向博物馆的热切步伐,让我们看到了经济快速发展后现代人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更看到了现代人对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历史追问。 精美的文物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不仅代表了当时高超的技艺水平,而且有助于现代技术发展。古代不少青铜器都是用失蜡法制造的。20世纪初,德国人曾用失蜡法铸造工业用齿轮;1929年,又对失蜡法进行改造,以硅酸乙酯为耐火涂料,用熔点达1500℃的铬钨钴合金制成假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人奥斯汀在云南保山见到用失蜡法铸成的青铜器,大受启发,铸成了喷气发动机叶片和涡轮盘。之后,失蜡法技艺发展成为现代精密铸造技

(完整版)2017全国2卷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关系。 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就现代小说而言,虚构一个故事并非首要功能,现代小说的繁荣对应的故事不同程度的减损或逐渐消失,现代小说家对待故事的方式复杂多变,以实现他们特殊的叙事目的。小说家呈现人生,有时会写到难以言喻的个人经验,他们会调整讲故事的方式,甚至将虚构和表述的重心掷到故事之外。在这些小说家笔下,故事成了幌子,故事之外的附加信息显得更有意味。16世纪末期以来,小说家对小说故事性的破坏日趋强烈。这时,一个故事的好坏并不看它的“成

色”如何,而是取决于讲故事的方式。契诃夫曾经把那些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称为“耍弄蹩脚花招的人”,但这种花招的大量出现也有其内在的合理性—他们要摆脱陈旧的故事模式,摆脱虚假的因果关系和矫揉造作的戏剧冲突,甚至摆脱故事本身。现代小说家认为,传统的故事模式早已失去了弹性和内在活力,也失去了起初的存在价值,那些千百年来一直在给小说提供养料的故事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想象力的障碍之一。 (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讲故事的人不一定是小说家,小说家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像传统的故事讲述者那么依赖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 B. C.17 D. 2. A. B. C. D. 3. A. 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B.现代小说家尝试用新的方式讲故事,会削弱小说的故事性,这将降低小说对虚构的依赖,小说的个人表达 功能却会因此得到强化。 C.契诃夫不大认可“不好好讲故事的小说家”,对他们的做法评价不高,由此可知当时这股写作潮流与他的 创作理念相悖。 D.现代小说的发展加剧了故事在小说中的衰变,与此同时,随着现代传媒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故事讲述方式 也可能消亡。

2013年安徽高考语文试卷(word版)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的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选择题(第I卷1 ~ 6题,第II卷15 ~ 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所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第I卷7 ~ 14题,第II卷18 ~ 21题)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的规定的位臵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3题。 ①科学所研究的是那些被认为是独立于研究者个人而存在的关系。这也适用于把人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科学。科学陈述的对象还可以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概念,像在数学中就是那样。我们不一定要假设这种概念是同外在世界显的任何客体相对应的。但是,一切科学陈述和科学定律都有一个共用的特征:它们是“真的或者假的”(适当的或者不适当的)。粗略地说来,我们对它们的反应是“是”或者是“否”。 ②科学的思维方式还有另一个特征。它为建立它的贯彻一致的所用到的概念用是不表达什么感情的。对于科学家,只有“存在”,而没有什么愿望,没有什么价值,没有善,没有恶;也没什么目标。只要我们逗留在科学本身的领域里,我们就绝不会碰到想“你不可以说谎”这样的事。附带地说,这个特点是慢慢发展起来的,而且是现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代西方思想所特有的。 ③由此看来,好像逻辑思维同伦理毫不相干。关于事实和关系的科学称述,固然不能产生伦理的准则,但是逻辑思维和经验知识却能够使伦理准则合乎理性,并且联惯一致。如果我们能对某些基本的伦理命题取得一致,那么,只要最初的前提叙述得足够严谨,别的伦理命题就都能由他们推导出来。这样的伦理前提在伦理学中的作用,正像公理在数学中的作用一样。 ④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根本不会觉得提出“为什么我们不该说谎?”这类问题是无意义的。我们所以觉得这类问题是有意义的,是因为在所有这类问题的讨论中,某些伦理前提被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于是,只要我们成功地把这条伦理准则追溯到这些基本前提,我们就感到满意。在关于说谎这个例子中,这种追溯的过程也许是这样的;说谎破坏了对别人的讲话的信任。而没有这种信任,社会合作就不可能,成者至少很困难。但是要使人类生活成为可能,并且过得去,这样的合作就是不可缺少的,这意味着,从“你不可说谎”这条准则可追溯到这样的要求;“人类的生活应当受到保护”和“苦痛和悲伤应当尽可能减少”。 ⑤但这些伦理公理的根源是什么呢?它们是不是任意的?它们是不是只是以权威为根据而建立起

2008年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语文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语言知识仍然是4题,语音在多年停考后又回归了,成语、病句还是必考题,第四题考查的应该是属于句式知识。总体难度不是很大。 1.下列各组词语中,斜线“/”前后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清澈/掣肘殷红/湮没瞠目/螳臂当车 B.箴言/斟酌蛊惑/商贾船舷/扣人心弦 C.联袂/抉择整饬/炽烈辍学/风姿绰约 D.徘徊/脚踝戏谑/琐屑惬意/锲而不舍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时间真如行云流水,申奥成功的情景仿佛就在昨天,转眼间,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会距离我们已经不到一百天了。 B.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徕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C.著名学者季羡林先生学贯中西,兼容百家,在诸多研究领域都卓有建树,被人们誉为学界泰斗,真可谓实至名归。 D.有段时间,沪深股市指数波动非常大,有时一天上涨几百点,有时一天下跌几百点,涨跌幅度之大令人叹为观止。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诚信教育已成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因为不仅诚信关系到国家的整体形象,而且体现了公民的基本道德素质。 B.以“和谐之旅”命名的北京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激发了我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情,也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 C.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D.塑料购物袋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限制了塑料袋的生产,但要真正减少塑料袋污染,还需消费者从自身做起。 4.下列各句中,语气最委婉的一句是 A.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是不是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呢?B.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吗?C.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无疑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的。D.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这恐怕不能不引起我们认真思考了。 二、(9分,每小题3分) 选文应该说是科学类文章,这是一大改变,前几年一直是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但文章总体阅读难度不打,也没有什么难以读懂的专业术语。题目设置的总体难度也不是很大,第6题稍微难一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我们的宇宙外面是什么 在宇宙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常数、叫做宇宙学常数。这个常数在我们的宇宙中起着一种

安徽省高考语文试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6页,第Ⅱ卷第7页至第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 、答选择题(第Ⅰ卷1~6题,第Ⅱ卷15~17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非选择题(第Ⅰ卷7~14,第Ⅱ卷18~21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 ....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 ......... ..................、.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 、考试结束后,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游戏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还是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既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自然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像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到作家所构筑的艺术世界之中

全国高考语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版解析

全国高考语文卷试题及答案解析版解析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绝密★启用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全国Ⅲ卷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使用地区:重庆、广西、陕西,四川) 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8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考生作答时,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题号顺序在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邹,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