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论长征精神对当代研究生的启示

试论长征精神对当代研究生的启示

试论长征精神对当代研究生的启示

摘要:今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锻造了中华民族精神之魂――长征精神。长征不仅是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的历史走向,而且长征胜利所带来的长征精神,包含着五个方面的科学内涵。长征精神的内涵不仅仅对当时有着深刻的意义,为当今青年学生提供了优秀的榜样。长征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对于当代研究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研究生长征精神现实意义

一,长征及长征精神

长征胜利已经过去整整80年,但是身为当代研究生,尤其是历史专业的学生,更不应该忘记长征的历史。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中国共产党带领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经历艰难显著,困难重重,完成了最终的胜利大会师。红军战士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对革命理想和事业无比的忠诚、坚定的信念,表现出了不怕牺牲、敢于奋斗的无产阶级乐观主义精神,表现出了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这些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长征精神的主要内涵: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八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

二,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及其所所领导的工农红军于20世纪30年代创造的一种举世闻名的精神,是在艰苦险恶的环境中激发、凝聚而成的。即使过去了80年,长征精神在当下依旧有独特的时代意义。

(一)长征精神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外国的一位学者曾说过: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腾飞,往往要付出道德沉沦的代价。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不仅在生产力的发展上应当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而且应该具有与社会主义制度相适应的思想道德水平。我国的经济发展与道德建设,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应该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长征精神体现了信仰的力量、道德的力量,这些都对当代社会人们的信仰缺失、道德沦陷等不好的社会现象有这巨大的警示作用。近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下,党风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一些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的现象滋生出来。反腐倡廉成为一个热门的话题,在反腐倡廉中就是要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长征精神,抵制和克服不健康的东西。长征精神蕴涵着长征时期红军战士所具有的优良传统,为党风建设提供了依据。长征途中正是因为人们有着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才能取得胜利。在今天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需要人们,特别是共产党员有坚定的信念,要始终坚持崇高的共产主义的信仰,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在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长征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习近平指出:弘扬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长征精神作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有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各民族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与昔日红军长征的任务、条件大不相同。然而,要在一个充满国际经济竞争和综合国力较量的国际环境中,在一个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情况复杂、发展任务异常艰巨的大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缩短和消除两三个世纪至少一个多世纪所造成的差距,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其艰难险阻远甚于当年的长征。当年的长征红军面临着敌人的凶残,先进的武器,充实的粮食。漫漫征途,万水千山,红军凭借着不怕牺牲、不怕艰苦、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的进取精神取得了长征的胜利。在今天这些无比珍贵的精神对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新长征”仍然有着强大的支撑作用。因而更需要弘扬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共同利益,不畏艰险、不怕牺牲、顽强拼搏进取的艰苦奋斗精神。

(三)长征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强国富民的法宝

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革命首创精神,需要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牺牲精神,需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顾全大局的整体精神,需要上下一致、共渡难关的团结协作精神和不计个人得失、一切为了集体、为了国家的无私奉献精神。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要发扬长征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就需要这种坚持真理的浩然正气。发扬长征精神就是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是巩固政权、强国富民的一大法宝。在艰苦的条件下,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团结协作、勇于奉献的精神,在富裕条件下也应该

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党的优良作风是一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当年的工农红军指战员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坚持艰苦创业、自力更生、团结协作、爱民亲民等优良作风,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战胜了各种残酷的考验。今天,我们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仍然需要提倡自力更生、勤俭建国、无私奉献、爱民亲民的优良作风,这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如果我们在全社会、全民族都树立这种精神,无疑会更进一步推进实现国家富强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三,对于当代研究生的启示

首先,长征精神给予当代中国研究生以理想信念的力量。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红军将士之所能忍饥受冻,历经千难万险,最终胜利到达陕北走上抗日前线,其根本的首要原因就是他们对革命理想崇高执着的追求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理想信念的坚定是长征精神的核心所在,更是我们今天的中国人民尤其是当代研究生应该继承发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我们既处在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圆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征程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处在结构性矛盾凸显和各种风险因素存在的关键期,对坚定理想信念提出了严峻挑战。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梦的伟大目标,面对当前物欲横流、价值多元的时代,坚定理想信念对当代研究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当前对研究生来说,坚定理想信念最根本的就是要坚定“四信”,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要始终不渝、坚定不移、绝不动摇。“四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无论何时何地,要在“深入”上下功夫,在“实效”上做文章,始终保持和发扬红军将士的那么一种革命热情和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当代研究生新的历史使命。

其次,长征精神给予当代中国青年学生以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的榜样。长征胜利,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思想路线的胜利。长征前和长征初期,由于党内主要领导者脱离中国革命战争实际实行错误的军事指挥,导致红军的节节失利。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解决自己重大问题的会议,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光辉典范。对当代研究生就业创业来说,就是要接地气,选择项目要务实。选择一个既迎合时代需求又具有差异化特点的创业项目,是创业能否成功的关键。研究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资源优势,有效进行成本、能力分析,选择包括农业生产、食品安全、家电清洗、节能改良、资源循环利用等项目,来实现人生理想。接地气,创业阶段要吃苦。创业是个漫长的学习和历练过程,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研究生要更多地从实践中去磨炼自己,面对挫折迎难而上。在今天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长征征途中,研究生在面对挫折、困难时决不能退缩、气馁,在成长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如求学、就业以及成家等等问题,要以长征精神的实事求是为典范,切忌好高骛远,要立足现实敢于吃苦而不能采取逃避态度,要以脚踏实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态度去面对挫折与困难。

第三,长征精神给予当代中国研究生以团结协作、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力量。长征是一曲团结协作、发扬集体主义精神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风雨同舟、生死相依,涌现

了数不清的惊天地、泣鬼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感天动地的故事。当代研究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多数以自我为中心,考虑问题和判断问题往往都以“我”作为衡量标准,不太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导致人际关系交往困难。此外,缺少对制度、规则、秩序的尊重,不喜欢被约束,也是研究生缺失团队合作精神的普遍表现。弘扬长征精神有助于当代研究生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坚持集体主义的正确价值导向。团结就是力量,合则共赢。就研究生来说,要克服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学会与他人相处,形成思想合力和行动合力;还要遵规守纪,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巩固好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每个人尤其是当代研究生必须自觉站在党的事业全局的高度,识大体,顾大局,明大义,为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奉献青春。

第四,长征精神给予当代中国研究生以心系群众、甘于群众打成一片的力量。群众利益高于一切,这是红军路线坚定不移的出发点,也是红军赢得人民群众广泛支持的根本原因。振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长期艰巨而宏伟的开创性事业。伟大的工作需要人来做,平凡的工作也同样需要有人来做。长征路上红军与沿途革命群众结下的鱼水之情给我们今天的研究生扎根基层、心系群众以巨大启示。当远离了都市繁华,城市喧嚣,沉淀心情,在基层驻足、扎根、守望,似乎失去了一些东西,但要记住,没有失去最为宝贵的青春。相反,我们正用汗水见证着成长,用奉献丈量着价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征途中,作为新时代的当代研究生必须走进农村、工厂,扎根基层,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甘当人民群众的“小学生”,时刻拜人民群众为师,始终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永葆与人民群众的鱼水之情。我们时刻要高扬长征中那种同志之间情同手足、上下之间亲如兄弟、党群关系血肉相连的好传统、好作风,让长征精神代代相传,确保党的事业永远兴旺发达。

参考文献:

[1]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版,第66页.

[2]《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112页.

[3]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6年10月.

[4]韩延明:《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版,第72页.

[5]陈宇:《长征精神论》[M].蓝天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278页.

[6]陈会宁,黄科:《长征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6月

[7]熊启珍,瞿晓琳.论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2):163—168.

[8]张学昌,谷照亮.长征精神融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探析[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3(6):82- 8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