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医学基础知识-4

重症医学基础知识-4

重症医学基础知识-4
重症医学基础知识-4

重症医学基础知识-4

(总分:2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3/A4型题(总题数:17,分数:25.00)

患者女性,65岁,有多发性肌炎病史6年,长期口服泼尼松16mg/d,近1个月来咳嗽、咳痰,呼吸费力,查胸部CT提示左肺实变,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14天,咳嗽明显减轻,2天前咳嗽又加重,咳痰明显增多

(分数:1.50)

(1).咳嗽加重,病原菌最有可能的是

A.葡萄球菌 B.真菌 C.支原体

D.肺炎球菌 E.衣原体(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2).治疗措施最合适的是

A.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加量

B.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原剂量使用,继续观察

C.加用莫西沙星(拜复乐)联合抗感染

D.加用氟康唑 E.加用万古霉素(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3).下一步哪项辅助检查最有意义

A.复查胸部CT B.支气管镜

C.痰、血培养加药敏实验 D.血常规

E.血沉、CRP(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

患者男性,72岁,失眠3年,需要长期口服镇静安眠药才能维持睡眠。

(分数:1.00)

(1).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后,次晨头晕思睡及定向障碍属于药物的

A.依赖性 B.毒性反应

C.后遗反应 D.变态反应

E.特异质反应(分数:0.50)

A.

B.

D.

E.

解析:

(2).服用过量巴比妥类药物,应用碳酸氢钠的目的是

A.碱化尿液,促进药物排泄

B.影响药物的吸收 C.中和过量的药物

D.影响药物的分布 E.减少药物的吸收(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口服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可促进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由脑细胞向血浆转运,同时碱化尿液,可减少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促使药物从尿中排出,这是临床上抢救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措施之一。

患者男性,70岁。既往慢性咳嗽、咳痰30余年,活动后胸闷气促10余年。1周前因感冒后病情加重入院。血气分析(呼吸空气时)示:pH 7.28,PaO250mmHg,PaCO265mmHg。

(分数:1.50)

(1).该患者应给予的吸氧浓度为

A.21% B.30% C.60%

D.80% E.100%(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2).吸氧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示:pH 7.32,PaO2 70mmHg,PaCO2 80mmHg,PaCO2增高的原因最可能是A.气道阻力增加 B.心排血量降低

C.肺部感染加重 D.通气受到抑制

E.测定误差(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3).患者经急诊处理后,病情无好转,出现神志改变,呼吸呈点头样,考虑并发肺性脑病,予气管插管辅助通气。下列变化不正确的是

A.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血压升高 D.颅内压增高

E.血压降低(分数:0.50)

A.

B. √

C.

D.

E.

患者男性,35岁,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无消瘦史,活动时胸闷气急2年余,1周前曾有咳嗽伴发热病史,本次因夜间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样痰2小时入院。查体:BP 178/96mmHg,P120次/分,R 22次/分,双肺广泛干湿啰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肢无水肿。

(分数:1.50)

(1).本次诊断为

A.支气管哮喘 B.急性左心衰竭

C.肺部感染 D.ARDS

E.急性右心衰竭(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解析] 患者男性,既往有活动时胸闷气急2年余,本次因夜间不能平卧,咳粉红色泡沫样痰2小时入院。查体:BP 178/96mmHg,P120次/分,R 22次/分,双肺广泛干湿啰音,心界向两侧扩大,心尖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双下肢无水肿。均符合左心衰竭表现。

(2).本次发病的诱因是

A.劳累 B.情绪激动 C.痛风

D.上呼吸道感染 E.原因不明(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解析] 患者1周前有咳嗽伴体温升高,有感染征象,为左心衰竭的重要诱因。

(3).发病的病因最可能是

A.高血压性心脏病 B.急性心肌炎

C.扩张型心肌病 D.甲亢

E.心肌淀粉样变(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解析] 患者有2年余慢性心功能不全病史,伴有心脏扩大,无高血压病史,无甲亢病史,故首先需考虑存在扩张型心肌病的可能。其他诊断依据不足。

患者女性,60岁,肥胖,因上腹痛伴发热3天入院,血常规示白细胞15×109/L,中性粒细胞80%,巩膜黄染。

(分数:1.00)

(1).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急性肠梗阻 B.急性胰腺炎

C.急性胆囊炎,胆石症 D.急性肝炎

E.化脓性腹膜炎(分数:0.50)

A.

B.

C. √

E.

解析:

(2).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并出现神志淡漠,心率增快,尿少,但血压在正常范围,急需做以下哪项处理A.换用加强抗生素

B.行腹部CT检查

C.快速输液并做好剖腹探查准备

D.床旁行血流动力学检查

E.神经科与心内科急诊会诊(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

患者女性,30岁,原有心脏病病史(具体不详)。此次因情绪激动后突发气急,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2小时来院。当地已予吸氧、输液等处理,效果不佳。查体:神志清,呼吸急促,伴大汗淋漓,心率130次/分,律齐,心尖部舒张期杂音,双肺满布哮鸣音和湿啰音,SpO285%~90%。

(分数:1.50)

(1).其诊断应考虑为

A.哮喘急性发作 B.急性左心衰竭

C.右心衰竭 D.呼吸衰竭

E.过敏反应(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2).患者出现低氧血症的主要病理生理改变是

A.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B.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C.弥散障碍 D.肺泡通气不足

E.换气功能障碍(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

(3).如患者出现痰中带血,其原因最可能是

A.肺小动脉扩张后出血

B.肺毛细血管出血 C.肺梗死

D.肺栓塞 E.支气管静脉破裂(分数:0.50)

A.

B.

C.

D.

解析:

患者男性,60岁,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和冠心病病史十余年。因消化道大出血急诊手术治疗,术中予输液输血约5000ml。手术后第2天出现呼吸急促,动脉血气分析(呼吸空气时):pH7.48,PaO250mmHg(6.7kPa),PaCO230mmHg(4.0kPa);床头胸片示双肺纹理增粗,普遍模糊。考虑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分数:2.00)

(1).该病例X线胸片最可能的典型征象是

A.双肺弥漫性毛玻璃样改变或肺泡浸润

B.双侧肺门“蝴蝶样”阴影

C.心脏扩大伴肺门血管阴影增浓

D.肺纹理加深和肺透亮度增高

E.局灶性肺实变(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

(2).为确定或排除急性左心衰竭,最有用的检测指标是

A.右心房压 B.右心室舒张末压

C.平均肺动脉压 D.肺动脉楔压

E.右心排出量(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3).患者发生低氧血症最主要的原因是

A.气道阻力增加

B.肺内分流(右向左) C.氧耗量增加

D.低通气 E.心搏出量下降(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4).此期病理改变,下列哪项表现不会出现

A.肺间质和肺泡水肿

B.间质内红细胞、白细胞浸润

C.毛细血管充血 D.透明膜形成

E.间质纤维组织沉积(分数:0.50)

A.

B.

C.

D.

E. √

72岁,既往体健。因“皮肤、巩膜黄染10天,神志不清2天”入院。发病前因“坐骨神经痛”曾服用“布洛芬(芬必得)”等镇痛药物。查体:神志浅昏迷,全身皮肤及巩膜黄染,未见肝掌、蜘蛛痣,肝脾肋下未触及。血总胆红素185μmol/L,ALT 1749U/L。

(分数:1.50)

(1).对该患者神志不清的原因,无帮助的检查是

A.头部CT B.血氨 C.脑脊液

D.脑电图 E.肝活检(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解析] 根据患者病情诊断急性肝功能不全明确,患者神志不清最大可能是肝性脑病所致,另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所致脑出血或继发颅内感染等。肝活检无论对哪种病因所致神志不清均无帮助作用,故选E。

(2).如对其进行肝活检,下述正确的是

A.肝细胞广泛性坏死,病变呈弥散性分布

B.整个肝小叶肝细胞坏死,但网状支架结构完整

C.汇管区及周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

D.肝细胞肿胀,可见脂滴

E.淤胆不明显(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根据患者急性严重肝功能损害,诊断考虑急性肝衰竭,病因可能与服用镇痛药有关。病毒、药物或毒素引起者,肝细胞广泛性坏死,病变呈弥散性分布,整个肝小叶肝细胞坏死,网状支架塌陷,残存肝细胞肿胀变性伴有淤胆,汇管区及周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

(3).如该患者经保肝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病情有恶化,在行肝移植前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是

A.继续保肝药物维持 B.人工肝

C.中药 D.使用肝细胞生长因子

E.坏死肝切除术(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解析] 原则上终末期肝病用现有办法治疗无效且无手术禁忌证者应考虑肝移植。而人工肝治疗是肝脏支持替代治疗手段,目的是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促进残存肝细胞再生、肝功能恢复,或为患者赢得等待肝供体的时间。

患者男性,40岁,进食后突然呕血300ml,鲜红色,并排黑便2次。查体:蜘蛛痣,肝肋下1.5cm,质硬,脾肋下3cm,质韧,少量腹水。

(分数:1.50)

(1).该患者消化道出血的最可能原因是

A.静脉破裂出血

B.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C.胆道出血

D.肝破裂出血 E.贲门撕裂出血(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患者诊断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肝硬化消化道出血以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可能性最大,故选A。

(2).如行急诊胃镜检查,出血以哪个部位最多见

A.食管上1/3 B.食管中1/3

C.食管下1/3 D.食管全程

E.食管未累及(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解析] 肝硬化时门脉回流受阻,压力升高,食管静脉扩张、迂曲,形成静脉瘤,最常出现在食管下方1/3处。

(3).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不应采取的措施为

A.输血,纠正凝血功能紊乱

B.利尿,消除腹水

C.支链氨基酸静滴 D.弱酸液灌肠

E.抗炎治疗(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解析] 常见引起肝性脑病的诱因如进食过量的蛋白质、上消化道大出血、氮质血症、过多的利尿和大量的放腹水、麻醉、手术、过量的镇静剂、合并感染等。患者为少量腹水,根本不需要对其利尿,故选B。

患者男性,27岁,水肿、尿少1周。血压150/100mmHg,尿常规:尿蛋白(++++),红细胞10~20个/HP,血尿素氮20mmol/L,肌酐410μmol/L,血红蛋白80g/L。

(分数:1.50)

(1).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肾前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B.急性肾小管坏死

C.急性间质性肾炎

D.肾后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E.急性肾小球肾炎(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解析] 题干信息提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水肿、少尿、高血压,尿常规示血尿、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符合急性肾小球肾炎表现。

(2).下列哪项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A.补液试验 B.尿渗透压测定

C.肾活检 D.肾动脉造影

E.肾脏B超(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解析] 肾活检对明确肾小球疾病最有意义。

(3).该患者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

A.高钾血症 B.高钠血症

C.高钙血症 D.低磷血症

E.高镁血症(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急性肾功能不全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是高钾血症。

一位被卡车撞到的行人,CT检查发现肝撕裂伤、胰撕裂伤、双侧的股骨骨折以及骨盆骨折、后腹腔血肿,紧急腹部探查手术后转入ICU,患者经大量输液、输血及加温,仍低血压、心动过速及尿量很少,并且通气压力增加。

(分数:1.50)

(1).下列哪项检查最合适这种情况诊断判断

A.尿比重 B.动脉造影

C.胸部CT D.测量膀胱压力

E.放置肺动脉导管(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解析] 临床上根据低血压、低尿量、对输液无反应,还有通气压力增加的描述,结合腹腔脏器外伤史,患者是典型的创伤后腹腔内压力(IAP)增加引起腹腔间室综合征(ACS),目前一般都采取测量膀胱压力来判断IAP是否上升。

(2).人ICU 5小时后患者出现神志不清,予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后血压95/56mmHg,行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的出血和梗死病灶,仅有脑肿胀,此时最主要的治疗是

A.甘露醇降颅内压

B.醒脑静催醒

C.采取措施降低腹腔内压

D.是否有迟发性出血,再次剖腹探查

E.行脑去骨瓣解压术(分数:0.50)

A.

B.

C. √

E.

解析:[解析] 腹腔间室综合征的腹腔内压升高可引起颅内压升高、脑灌注下降而出现意识障碍,此时降低腹腔内压是关键。

(3).监测患者的有创血流动力学参数将发现

A.CO降低,CVP、PAWP均升高

B.CO降低,CVP、PAWP也降低

C.CO和CVP降低,PAWP升高

D.CO和PAWP降低,CVP升高

E.CO、CVP、PAWP均升高(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腹腔间室综合征时腹腔内压升高,进而引起胸腔内压升高,回心血流减少,CO降低,同时CVP、PAWP均升高。

患者女性,35岁,既往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饮酒后突起头晕、心慌、呕血2次、黑便1次。来院查体:面色苍白,出冷汗,P 120次/分,BP 80/50mmHg,HCT 25%。

(分数:1.50)

(1).估计患者失血量约为

A.200ml B.300ml C.500ml

D.700ml E.1000ml以上(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解析] 患者面色苍白,出冷汗,P 120次/分,BP 80/50mmHg,为失血性休克,结合HCT25%,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20%。

(2).入院后经内科止血、抗休克等处理后,患者P 130次/分,BP 75/50mmHg,此时最合适的处理方法是A.输血浆增量剂 B.输红细胞

C.输晶体液 D.输全血、紧急手术

E.升压药物应用(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解析] 患者经内科积极治疗后休克症状仍无明显改善,考虑存在持续活动性出血,估计失血量超过自身血容量的30%,宜紧急手术处理,手术前可输全血。

(3).患者术前、术中共输注全血2800ml,手术1周后,患者发现全身皮肤多处紫癜,查血小板30×109/L,下列处理不正确的是

A.加强监护,避免外伤

B.停止输全血

C.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

D.输注单纯浓缩血小板 E.血浆置换(分数:0.50)

A.

C.

D. √

E.

解析:[解析] 输血后紫癜通常是在输全血或血小板后发生的,绝大多数为女性。在输血后的6~10天,血小板数量减少,严重者有内脏和颅内大出血。治疗方法:血浆置换,同时输注“配合”的浓缩血小板,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会回升。静脉输注免疫球蛋白。预防措施:尽可能减少血小板的输注。

患者男性,34岁,1个月前因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行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术后30天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查体:心脏听诊主动脉瓣区可闻及4级舒张期杂音,脾大。

(分数:1.50)

(1).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

B.肺部感染 C.原有风湿活动

D.术后吸收热 E.败血症(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

(2).患者两次血培养检测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治疗上宜首选

A.红霉索 B.第三代头孢菌素

C.林可霉素 D.庆大霉素

E.万古霉素(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

(3).患者入院时BP 75/50mmHg,HR 125次/分,R 35次/分,血气分析pH 7.30,PaO260mmHg,BE-9.5mmol/L,关于患者目前出现的感染,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感染性休克 B.全身性感染

C.二重感染 D.败血症

E.显性感染(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

患者男性,55岁。因患胃癌行胃大部切除,手术后1周出现咳嗽、咳痰,痰液黄、脓性,体温40℃,稽留热。胸部X线片示右中肺野大片浸润阴影,并见空洞和液平面。

(分数:1.50)

(1).下一步诊疗计划中,以下哪项措施是最重要的

A.PPD试验 B.胸部CT

C.支气管镜

D.血、痰培养加药敏实验

E.创口换药(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2).患者痰培养多次检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曾应用青霉素、苯唑西林、头孢呋辛酯、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等,病情不见改善。为确定耐药类型,本类药物敏感实验必须包括

A.红霉素 B.氯霉素

C.头孢唑林 D.妥布霉素

E.苯唑西林(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

(3).患者药敏实验显示苯唑西林R(MIC>256μg/ml),则该患者抗菌治疗应当调整为下列哪一组比较适当A.红霉素联合氯霉素

B.万古霉素联合环丙沙星

C.头孢哌酮联合妥布霉素

D.氯唑西林联合庆大霉素

E.氨曲南联合甲硝唑(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解析] 根据病史特点,诊断应考虑为肺脓肿,血、痰培养加药敏实验对明确感染菌株、指导后续治疗非常重要。根据青霉素及苯唑西林的敏感性,可推断一系列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如青霉素敏感的葡萄球菌对其他青霉素、头孢菌素类及卡巴配能类也敏感;青霉素耐药,苯唑西林敏感菌株对不耐β-内酰胺酶的青霉素耐药,但对β-内酰胺酶较稳定的青霉素、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菌素类及卡巴配能类抗菌药物敏感;耐苯唑西林葡萄球菌(MRS)对现存所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因此,只需测试青霉素及苯唑西林的敏感性,即可推断一系列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其他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头孢菌素类及卡巴配能类抗菌药物不需常规测试。MRSA除对甲氧西林耐药外,对其他所有与甲氧西林相同结构的β-内酰胺类和头孢类抗生素均耐药。MRSA还可通过改变抗生素作用靶位,产生修饰酶,降低膜通透性产生大量PABA等不同机制,对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氟喹诺酮类、磺胺类、利福平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耐药。万古霉素是目前临床上治疗MRSA唯一疗效肯定的抗生素。除此之外,还有替考拉宁(壁霉素)、香豆霉素等新药对MRSA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另外,万古霉素也可与磷霉素、利福平、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合用,加强治疗效果。

患者男性,51岁,反复呼吸困难3年余,测BP 146/86mmHg。查体: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少许湿啰音,心律绝对不齐,心尖区可闻及2/6级收缩期杂音,双下肢可见水肿。心脏超声提示:风湿性心脏病伴二尖瓣狭窄。

(分数:1.50)

(1).伴水肿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应首选

A.氢氯噻嗪 B.氨氯地平

C.可乐定 D.卡托普利

E.缬沙坦(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氢氯噻嗪主要通过抑制远曲小管近端对Cl-的主动重吸收和Na+的被动重吸收,影响肾脏的稀释功能,产生中等强度的利尿作用,适用于各类水肿,尤以心源性及肾源性水肿较好,同时通过排钠使小动脉壁细胞内的Na+浓度降低,Na+-Ca2+交换减少,Ca2+浓度降低,血管扩张;降低血管平滑肌对去甲肾上腺素等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诱导动脉壁产生扩血管物质等三种机制产生降压作用,单用于轻度患者。因此,伴水肿的轻度高血压患者,应首选氢氯噻嗪。

(2).该患者考虑合并心房颤动,心率130次/分,在应用洋地黄治疗过程中,下列哪种情况应立即停止用药A.洋地黄中毒 B.右心衰竭

C.左心衰竭 D.心律失常

E.急性心肌梗死(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强心苷治疗的安全范围较小,一般治疗量已接近中毒量的60%,毒性反应有:①胃肠道反应:厌食、恶心、呕吐、腹泻;②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黄绿视;③心脏反应:异位节律点的自律性增高,出现室性期前收缩、室性心动过速,减慢房室传导,心动过缓。服用呋塞米易导致低钾,低钾易导致洋地黄中毒,此时会出现恶心、呕吐、心悸、黄视,以及心律失常,以室性多见。

(3).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右心衰竭加重,下列哪项临床表现将最可能减轻

A.肝大压痛 B.心率增快

C.急性肺水肿发作 D.胃肠道淤血

E.心尖区收缩期杂音(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解析] 急性肺水肿为左心衰竭的体征,右心衰竭加重,肺动脉压下降,肺循环灌注不足,肺水肿减轻。

患者女性,80岁,慢性咳嗽、咳痰二十余年,冬季加重。近5年来活动后气急。1周前感冒后痰多,气急加剧。近2天出现嗜睡。外院查血白细胞18.6×109/L,中性粒细胞0.90,动脉血pH 7.29,PaO247mmHg,PaCO281mmHg,BE 3.5mmol/L。

(分数:1.50)

(1).最可能的诊断是

A.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Ⅰ型呼吸衰竭

B.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Ⅱ型呼吸衰竭

C.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D.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E.脑血管意外(分数:0.50)

A.

B. √

D.

E.

解析:[解析] 动脉血气分析的结果显示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Ⅱ型呼吸衰竭的诊断明确。

(2).酸碱紊乱类型是

A.呼吸性碱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毒 D.代谢性酸中毒

E.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解析] pH<7.35,可以明确为酸中毒,排除碱中毒。PaCO2是反映呼吸因素的指标,其升高表示呼吸性酸中毒,BE轻度升高,为代偿反应。

(3).引起动脉血气变化的机制,错误的是

A.通气不足 B.氧耗量降低

C.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D.肺动静脉分流 E.弥散障碍(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解析] 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因呼吸困难、呼吸功增加等,氧耗量明显增加,加重缺氧。

患者男性,42岁,既往体健,排暗红色血便1天,伴头晕、尿量减少。查体:体温37℃,血压70/40mmHg,心率130次/分,呼吸30次/分,腹平软,中上腹压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白细胞18.0×109/L,中性粒细胞82%,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98×109/L,血肌酐140μmol/L。

(分数:1.50)

(1).对该患者肾功能损害病因最有价值的检查项目是

A.尿比重 B.泌尿系B超

C.肌酐清除率 D.血尿素氮测定

E.肾活检(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题干信息提示该患者诊断消化道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急性肾功能不全,引起肾功能不全主要病因是肾前性因素造成。尿液浓缩,尿比重升高反映肾前性因素。

(2).对该患者最重要的急诊治疗措施是

A.注射抗生素 B.补液扩容

C.输单采血小板 D.监测血糖

E.胃镜检查(分数:0.50)

A.

B. √

C.

D.

解析:[解析] 休克是危及生命的征象,需急诊马上治疗,补液扩容是首要治疗措施。

(3).经治疗后,观察肾功能有无好转,最简单的方法是

A.监测血尿素氮 B.监测尿比重

C.监测血压 D.监测尿渗透压

E.观察尿量(分数:0.50)

A.

B.

C.

D.

E. √

解析:[解析] 肾前性少尿经补液后尿量增多,提示肾功能好转,尿量是最简单方便又实用的指标。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

医学基础知识重点总结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 重症肌无力:新斯的明 2 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 3 休克伴心肌收缩性减弱及尿量减少:多巴胺(DA) 4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左心肥厚:卡托普利 5 有机磷中毒消除N 样作用:氯解磷定 6 高血压合并溃疡病:可乐定 7 劳累性心绞痛:硝酸甘油 8 变异型心绞痛: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 9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利多卡因 10 强心苷中毒所致的心律失常:苯妥英钠 11 情绪激动、甲亢、细胞瘤等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普萘洛尔 12 严重而顽固的心律失常:胺碘酮 13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维拉帕米 14 伴有房颤或心室率快的心功能不全:强心苷 15 房颤、房扑:强心苷 16 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甘露醇 17 卓艾综合症:奥美拉唑 18 子痫引起的惊厥:硫酸镁 19 焦虑:地西泮(安定) 20 癫痫持续状态:地西泮(静注) 21 癫痫(强直阵挛性发作,单纯局限性发作):苯妥英钠

22 帕金森:左旋多巴 23 类风湿性关节炎:阿司匹林 24 痛风:秋水仙碱 25 感染中毒性休克、多发性皮肌炎:糖皮质激素 26 低血容量休克:中分子右旋糖酐 27 重症甲亢、甲亢危象:丙硫氧嘧啶(PTU) 28 伴有肥胖的二型糖尿病:二甲双胍 29 敏感菌感染:肺炎链球菌肺炎:青霉素 G 30 军团菌病、弯曲杆菌肠炎、弯曲杆菌败血症、支原体肺炎(大环内脂类)、沙眼衣原体所致的婴儿肺炎和结膜炎、红癣、痤疮、白喉带菌者:红霉素 31 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急慢性骨髓炎:克林霉素 32 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耐青霉素肠球菌所致的严重感染:万古霉素类 33 鼠疫、兔热病:链霉素 34 表麻:丁卡因 35 躁狂症:碳酸锂抑郁症:米怕明(丙米嗪) 36 轻度高血压:氢氯噻嗪 37 流行性脑脊髓炎:磺胺嘧啶(SD) ① ② ③ ⑤

基础重症医学训练课程

中華民國重症醫學專科醫師聯合甄審委員會認證課程 重症復健聯甄課程 聯甄積分9分 一、課程簡介 當重症病人長期使用呼吸器而臥床不活動會造成姿態性低血壓、健康狀況下降、骨質疏鬆、及肌肉無力;若仰賴呼吸器過久會造成正常的肺部防衛機轉受到傷害而越容易發生肺塌陷、感染,甚至可能造成多重器官功能障礙而造成死亡。因此,提早協助重症病人復健,可改善重症病人之預後,然而面臨重症病人高齡化及多共病症等新挑戰,如何讓重症病人提早復健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課題,本課程藉由不同層面的復健方式,讓病人在臥床期或復甦期,利用智慧醫療等方式提早讓病患進行復健,以提升重症照護品質及改善預後。 日期:108 年8月10日(星期六) 地點:高雄榮民總醫院門診大樓第2會議室

林克隆醫師 林侑萱治療師 林坤璋醫師 16:00-16:40 呼吸器脫離常規技術與實務操作 奇美醫院 陳欽明醫師 高雄榮總 朱怡臻治療師 高雄榮總 洪肇謙醫師 16:40-16:50 Discussion 高雄榮總 林克隆醫師 輔大醫院哈多吉主任 16:50- Closing Remark 高雄榮總 黃偉春主任 主辦單位:中華民國重症醫學專科醫師聯合甄審委員會 承辦單位:台灣急救加護醫學會 協辦單位:南方心肺復健聯盟、高雄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 其他積分:重症醫學專科醫師聯合甄審委員會積分 9 分 公務人員終身學習 8 小時 申請中 1.衛福部醫事人員繼續教育(醫師/專科護理師/護理師) 2.急診醫學會 3.內科醫學會 二、費用:1000元 聯甄急救加護醫學會會員:500元 聯甄重症醫學會/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外科醫學會/麻醉醫學會/心臟學會之一會員:1000元(以上聯甄六學會未註明所屬學會會員編號視為非會員) 非聯甄六學會醫師:1500元非醫師:750元 費用含茶水.午餐.QRcode講義 因故不克參加,需於課前一週(含)知會秘書處,扣手續費100元。提出退費時需提供本人郵局(銀行)存摺封面,於活動當月月底統一匯款退費。逾時或當天未出席者視為棄權,恕不退費。 不便之處敬請見諒。上課當天未出席者,視為放棄。 三、繳費及報名方式: 課程ATM轉入截止日國泰世華銀行館前分行(銀行代碼013) 帳號共14碼 7/13 7/9 5 5 2 9 0 7 0 9 輸入參加者身分證號後6碼 2.繳費後請利用線上報名系統完成報名手續: 線上報名系統google表單填寫:https://https://www.doczj.com/doc/1917571580.html,/qpvD0 (或掃描QRcode),即完成報名。

最新重症医学常见知识点

1、气管插管的目的有哪些? 答:(1)通过人工手段建立呼吸通道,解除上呼吸道阻塞。(2)迅速建立有效呼吸通道,为心跳呼吸骤停者进行人工呼吸。(3)便于清除气管及支气管内的分泌物和给氧。 2、CVP测压管刻度上“0”的位置如何调节? 答:测压管刻度上的“0”调到与有形方向平行(相当于平卧时腋中线第四肋间)水平处,或者用水平仪标定右心房水平在测压管上的读数,该读数就是零点。 3、中心静脉置管术的并发症。 答:(1)气胸;(2)血胸;(3)血肿;(4)液胸;(5)空气栓塞;(6)折管;(7)感染。 4、周围动脉穿刺置管多选用哪些动脉?首选哪条动脉? 答:多选用桡动脉、肱动脉、股动脉和足背动脉。首选桡动脉。 5、负压吸痰的压力应是多少? 答:成人吸痰时压力<250mmHg,小儿压力<100mmHg,压力过大易损伤粘膜,压力过小则达不到吸痰效果。 6、心肺脑复苏有哪三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基础生命支持;第二阶段:高级生命支持;第三阶段:持续生命支持。 7、心肺脑复苏的基本步骤。 答:C:人工循环;A:开放气道;B:人工呼吸;D:药物治疗。 8、胸外心脏按压的部位、时间比及频率。 答:按压部位:胸骨中1/3与下1/3交界处。 按压时间与放松时间比为1︰1。

按压频率为:成人80~100次/min,儿童100~120次/min。 9、心肺复苏有效指征。 答:(1)大动脉搏动能触到;(2)收缩压≥60mmHg;(3)自主呼吸恢复;(4)皮肤颜色好转,发绀减退;(5)瞳孔缩小,有对光反应。 10、呼吸机使用时,如何调节吸入氧浓度及触发灵敏度的正常值? 答:吸入氧浓度(FiO2)通常设置为30%~50%,一般以40%左右为宜。触发灵敏度通常为0~500pxH2O,越接近0值,灵敏度越高。 11、使用呼吸机时,常见的人—机对抗原因有哪些? 答:常见的人—机对抗原因有:(1)病人不习惯;(2)呼吸机轻微漏气或压力调节太高;(3)通气量不足;(4)严重缺氧;(5)疼痛;(6)存在其他引起用力呼吸的因素,如气胸、心力衰竭等;(7)气管内有痰液集聚;(8)呼吸参数和通气模式选择不当。 12、停用呼吸机的指征? 答:病人全身情况好转:(1)循环稳定,如肤色红润,肢暖;不用升压药时血压、脉率正常,无心律失常发生;末梢红润,尿量足等。(2)呼吸平顺,自主呼吸强,能保证满意的通气,呼吸频率<25次>6mL/kg。(3)病人安静,无出汗等。 13、长期进行机械通气产生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答:(1)人工气道的建立,如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为感染的门户; (2)呼吸道自然防御保护机制减弱,如气道过滤器失去作用,纤毛活动减退; (3)气道加温、湿化作用降低,痰液等分泌物易聚积,阻塞气道; (4)医源性操作不规范,各类管道、湿化器消毒不严,为感染的主要原因; (5)病人原有疾病,营养不良,机体抵抗力低下等。 14、临时心脏起搏器的适应证。

重症医学基本概念及理论

1.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菌株、主要病原菌是()。 A.弗劳地枸橼酸菌、铜绿假单胞菌 B.大肠埃希菌、产酸克雷伯菌 C.阴沟肠杆菌、黏质沙雷菌 D.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 E.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 '【答案】'.E 2.患者女性,35岁,龋齿多个,近1周来高热,咳嗽、咳黄臭痰。查体:左肺有实变体征,2天后右侧 出现胸痛,经X线证实右侧有胸腔积液,胸穿后抽出带恶臭的脓性液体,病原菌最有可能是()。 A.军团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支原体 D.结核分枝杆菌 E.厌氧菌 '【答案】'.E 3.一位肠梗阻患者,发病4天入院,血压75/53mmHg,血钠130mmol/L,血钾3mmol/L, CO2CP 14mmol/L,其治疗程序首先要()。 A.补液,必要时使用升压药 B.补钾 C.急诊手术 D.补钠 E.纠正酸中毒 '【答案】'.A 4.一昏迷患者,呼吸深大,就诊时拟诊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此时,不符合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伴随的 征象是()。 A.脱水 B.pH<7.35 C.呼气烂苹果味 D.低钾 E.局灶性癫痫 '【答案】'.D '【解析】'.
题干信息:患者呼吸深大,诊断为酮症酸中毒,结合酮症酸中毒的临床表现,正确的 答案应当为D,虽然钠、钾等离子大量丢失,但由于失水大于失盐,血液浓缩,故治疗前血钾浓度可正 常或偏高。 5.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是()。 A.产生氨基糖苷钝化酶 B.产生DNA螺旋酶 C.孔蛋白缺如 D.具有外膜药物泵出蛋白 E.产生β-内酰胺酶 '【答案】'.E 6.以下药物的不良反应与用药剂量大小无关的是()。 A.副作用 B.毒性反应 C.继发反应 D.变态反应 E.特异质反应 '【答案】'.D 7.患者女性,55岁,诊断为支气管扩张,大咯血,输血1~2小时后,突起寒战、高热、头痛,血压 120/90mmHg,应考虑为()。 A.溶血反应 B.发热反应 C.疟疾感染

药理学基础知识习题与答案

药理学基础知识习题 一、 A 型题(最佳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阿托品治疗胃肠痉挛时引起的口干称为药物的 A. 毒性反应 B. 副作用 C. 治疗作用 D. 变态反应2.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后次晨的“宿醉”现象称为药物的 A. 副作用 B .毒性反应C.后遗效应 D .变态反应E. 后遗效应 E.特异质反应 3.注射青霉素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称为药物的 A. 副作用 B. 毒性反应 C. 后遗效应 D. 停药反应 E.变态反应 4.副作用的产生是由于 A. 病人的特异性体质 B. 病人的肝肾功能不良 C.病人的遗传变异 D. 药物作用的选择性低 E.药物的安全范围小 5.感染病人给予抗生素杀灭体内病原微生物为 A. 全身治疗 B. 对症治疗 C. 局部治疗 D. 对因治疗 E.补充治疗 6.药物的治疗指数是指 A.ED50与 LD 50的比值 B.LD 50与 ED50的比值 C.LD 50与 ED50的差 D.ED 95与 LD 5的比值 E. LD 5与 ED 95的比值 7.下列哪种给药方式可能会出现首过效应 A .肌内注射 B .吸入给药C.舌下含服 D .口服给药E.皮下注射8.大多数药物通过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是 A. 主动转运 B.简单扩散 C.易化扩散 D.滤过 E.膜动转运 9.药物在体内作用起效的快慢取决于 A. 药物的吸收速度 B. 药物的首关消除10.下列给药途径中吸收速度最快的是 A .肌肉注射 B .口服C.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C .吸入给药 D. 药物的分布速度 D .舌下含服 E.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E.皮内注射 1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A .排泄加快 B .作用增强C.代谢加快 D .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E.更易透过血脑屏障12.苯巴比妥过量中毒为了加速其排泄,应: A. 碱化尿液 , 使解离度增大 , 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B. 碱化尿液 , 使解离度减小 , 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C. 碱化尿液 , 使解离度增大 , 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D.酸化尿液 , 使解离度增大 , 减少肾小管再吸收 E.酸化尿液 , 使解离度减少 , 增加肾小管再吸收 13.丙磺舒与青霉素合用可增强青霉素的疗效,其原因是 A .延缓抗药性产生 B .在杀菌作用上有协同作用C.对细菌代谢有双重阻断作用 D.竞争性抑制青霉素自肾小管的分泌E.促进肾小管对青霉素的再吸收 14.当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时 , 为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浓度 ,常采用 A. 缩短给药间隔 B. 首次给予负荷剂量 C. 增加给药次数 D. 首次给予维持剂量 E. 增加每次给药剂量 15.为了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 , 应该 A. 服用加倍的维持剂量 B. 每四小时用药一次 C.每天三次或三次以上给药 D. 服用负荷剂量 E.根据消除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 16.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称为 A. 抗药性B.耐受性C.药物依赖性 D .成瘾性E.反跳现象 17.青霉素G 的抗菌谱不包括 A. 革兰氏阴性球菌 B. 革兰氏阳性球菌 C.革兰氏阴性杆菌 D.革兰氏阳性杆菌 E.螺旋体 18.抢救青霉素所致的速发型过敏反应应选用 A.肾上腺素 B. 葡萄糖酸钙 C.青霉素酶 D. 苯海拉明 E.苯巴比妥 19.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是 A.苯唑西林 B.氨苄西林 C.阿莫西林 D.羧苄西林 E.哌拉西林 20.肾毒性较大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 A. 第三代头孢菌素 B. 第二代头孢菌素 C. 第一代头孢菌素 D. 天然青霉素E.碳青霉烯抗生素 21.抗绿脓杆菌作用最强的头孢菌素是 A.头孢哌酮 B.头孢他定 C.头孢孟多 D.头孢噻吩 E.头孢氨苄 22.革兰阳性菌感染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 A. 红霉素 B. 苯唑西林 C.氨苄西林 D.羧苄西林 E.庆大霉素23.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骨髓炎应选用 A.克林霉素 B .万古霉素C.四环素 D .红霉素E.氯霉素 24.军团菌感染的首选药是 A. 土霉素 B.强力霉素 C. 红霉素 D. 四环素 E.麦迪霉素 25.可用于伤寒沙门菌感染的青霉素类药物是 A.氨苄西林 B. 双氯西林 C.羧苄西林 D. 苄星青霉素 E.青霉素 G 26.氯霉素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 A. 消化道反应 B. 肾毒性 C.骨髓抑制 D.过敏反应 E.耳毒性

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6

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6 A3/A4型题 患者男性,32岁,既往体健,因车祸伤后昏迷2小时入院,拟诊弥漫性轴索损伤。1. 体检发现患者一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而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病变在 A.同侧视神经 B.对侧视神经 C.同侧交感神经 D.对侧动眼神经 E.同侧动眼神经 答案:A [解答] 光直接照射右眼,右瞳孔缩小,是为右侧直接对光反射;光直接照射左眼,右瞳孔也缩小,是为右眼间接对光反射。瞳孔对光反射传导路径传入为视神经,传出为动眼神经,而一侧瞳孔直接对光反射消失,而间接对光反射存在,病变应在同侧视神经。 2. 患者CT检查提示脑干损伤,在体检上对脑干损害有定位意义的体征是 A.构音不清,吞咽困难 B.病损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 C.病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同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D.病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E.双颞侧偏盲 答案:D [解答] 一侧脑干病变,常累及病侧的脑神经运动核和尚未交叉至对侧的皮质脊髓束,常有病侧脑神经的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对侧肢体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称交叉性瘫痪。 3. 针对患者全脑损伤,值班医师采用脑保护策略,一般认为最确切的措施是 A.巴比妥酸盐

B.钙离子拮抗剂 C.亚低温 D.自由基清除剂 E.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 答案:C [解答] 研究认为,亚低温对全脑损伤有确切疗效,其他几项的疗效尚有争议。 患者男性,65岁,因结肠癌引起完全性肠梗阻行急诊手术治疗,术后出现吻合口瘘,患者消瘦明显。4. 为评价该外科患者的营养状态,最简单而实用的指标是 A.近期体重下降程度和三头肌皮褶厚度 B.血清转铁蛋白和视黄醇结合蛋白 C.握力和三头肌皮褶厚度 D.近期体重下降程度和血浆白蛋白水平 E.氮平衡试验 答案:D [解答] 以上选项均为外科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指标,其中近期体重下降程度和血浆白蛋白水平最简单而实用。 5. 对于该患者来讲,机体处于手术、感染等应激情况下,能量代谢的变化中错误的是 A.机体出现高代谢和分解代谢 B.脂肪动员加速 C.蛋白质分解加速 D.处理葡萄糖能力增强 E.机体处于负氮平衡 答案:D [解答] 在应激状态下,机体出现高代谢和分解代谢,脂肪动员加速,蛋白质分解加速,高血糖、负氮平衡。 6. 对于该患者的营养支持原则错误的是

急诊医学试题库完整

急诊理论考核题库(200题) A型选择题,它由一个叙述主体和五个备选答案组成,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最恰当的,其余四个答案为干扰答案。 1.一般在服毒后几小时内洗胃最有效A.48 小时内B.24 小时内C.12 小时内D.8 小时内E.4-6 小时内 2.下列哪一种临床类型不是毒蕈中毒的类型 A.胃肠炎型B.神经型 C.精神异常型D.溶血型E.肾坏死型 3.抢救巴比妥类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首要措施是A. 呼吸兴奋剂的应用B.洗胃 C.保持呼吸道通畅,人工辅助呼吸D.激素的应用E.利尿药物的应用 4.重度哮喘时,除吸氧外尚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尽可能找出过敏源,去除诱因或进行抗原脱敏疗法B.采用拟交感神经药,抗生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积极应用免疫抑制剂,色甘酸二钠,必要时用菌苗疗法 D.改善通气,支气管解痉,控制感染,纠正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应用糖皮激素E.大剂量广谱抗生素及抗原脱敏疗法5.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动脉血气变化为A.Pa02下降,PaC0 2升高B.Pa02正常,PaC02升高 C.Pa02下降,PaC02正常或下降D.Pa02升高,PaC02降低或正常E.Pa02正常,PaC02降低 6.支气管哮喘与心源性哮喘一时难以鉴别时,可采用下列哪种药物A.呋塞米 B.吗啡或度冷丁C.氨茶碱 D.西地兰或毒毛旋花子甙K E.肾上腺素 7.对重度哮喘伴心动过速的患者,下列哪项治疗措施是错误的A.吸氧 B.氨茶碱静注C.地塞米松静注D.心得安静注E.抗生素 8.重度哮喘患者,经静滴氨茶碱及支气管扩张剂等药物治疗10小时后病情仍不缓解,伴大汗,双肺呼吸音极低,心率131次/分,该病人下一步治疗用药应选择A.色甘酸二钠抗过敏治疗B.气雾剂吸入 C.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充分的补液D.选择广谱抗生素E.西地兰静注 9.患者20岁,阵发性呼气性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持续5小时,静注氨茶碱无效。查体:满肺哮鸣音,有肺气肿征,心率130次/分,律齐,无杂音,血压14.6/9.31kPa,紧急处理可用 A.西地兰静脉推注B.呋塞米静脉推注C.吗啡皮下注射 D.氢化可的松或甲基强的松龙静脉滴注E.大剂量青霉素静脉滴注 10.肺结核小量咯血(痰中带血丝)的处理是A.可待因0.03g B.10%葡萄糖酸钙10mL C.安静休息,消除紧张情绪D.6-氨基己酸4-6g E.脑垂体后叶素5-l0U 11.肺结核大咯血时,应采取的体位是A.患侧卧位B. 健侧卧位C.坐位D.俯卧位E.仰卧位 12.患者女性,24岁。大量胸水,呼吸困难,穿刺抽液时突然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应给予哪项处理A.氨茶碱+葡萄糖静脉滴注B.西地兰0.4mg 缓慢静脉推注C.平卧,0.1%肾上腺素0.5mL 皮下注射D.立即快速输注低分子右旋糖酐E.静脉快速滴注升压药物 13.突然发作的吸气性呼吸困难,临床上最常见于A.自发性气胸B.支气管哮喘C.心源性哮喘 D.气管内异物或梗阻E.阻塞性肺气肿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西南科技大学本科实践教学大纲 《药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7315272 【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Pharmacology 【课程学时】16 【适用专业】制药工程 一、本实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药理学实验是与药理学理论教学密切的重要实践环节。以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方法为基础,结合不同作用类别的药物,使学生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能,验证药理学中的基本理论,牢固掌握药理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在药物发现和评价过程中,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和必要性。通过药理学实验,使学生了解获得药理学知识的科学途径,同时培养学生实践操作、互助协作、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体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本实验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药理学实验是对《药理学》和《生理学》理论课程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同时有利于《生物化学》的理论知识中的有关部分的理解。 三、实验课程理论教学内容安排 本实验课程不安排理论教学内容 四、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目的要求】熟悉药理学实验的基本技术;能掌握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内容】药理学实验基本知识;实验动物的捉拿和固定方法;实验动物标记方法;实验动物给药方法。实验动物取血方法;实验动物处死方法。 【方法】理论讲授结合实际操作 实验二、不同途径、不同剂型、不同剂量的阿托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目的要求】学习不同途径、不同剂型、不同剂量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了解不同给药途径及同一药物不同剂型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及特点。通过实验比较不同途径给予阿托品的药效学有何不同。通过实验比较不同剂型、不同剂量的阿托品的作用。 实验动物为健康昆明种小鼠(雌雄不拘)。 【内容】1 介绍静脉注射及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动脉注射、锥管注射、腹腔注射、胃肠道给药、舌下给药及黏膜给药、直肠给药、吸入给药、透皮给药等途径的药物吸收特点。 2 介绍药物制剂对药物作用影响 3 结合理论进行实验观察 4 根据结果讨论剂型及途径与药物效应的关系。 【方法】静脉注射、胃肠道给药等方法 实验三、水杨酸钠血药浓度及血浆半衰期测定 【目的要求】了解药物血浆半衰期的意义。掌握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钠血药浓度,并根据血药浓度计算半衰期的方法。 【内容】1 讲授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浓度的原理和半衰期计算方法。 2 分组进行家兔取血、给药、测定等实验过程。 3 根据实测结果计算半衰期。 4 讨论半衰期的临床意义。 【方法】家兔灌胃给药、家兔静脉取血、分光光度法测定水杨酸钠血药浓度 实验四、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对家兔血压的影响 【目的要求】学习家兔固定、麻醉、气管插管、动脉插管、血压记录; 【内容】1 分组完成家兔固定、麻醉、气管插管、动脉插管、血压记录等过程。 2 根据实验讲义依次给药、观察结果。 3 总结 【方法】动脉插管法 实验五、镇痛药实验及统计学分析 【目的要求】学习镇痛药的实验方法;掌握实验性疼痛的诱导方法,观察各类镇痛药的作用。根据实验结果,运用统计学原理进行结果分析,从而理解各类镇痛药的作用特点并初步掌握统计学在药理学实验中的应用。 【内容】1 介绍统计学基本概念及实验注意事项。 2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和观察。 3 以班为单位统计各组实验结果,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 4 根据统计学结果得出结论并理解不同类型镇痛药的镇痛效果。 【方法】光电法 实验六、子宫兴奋药及实验 【目的要求】学习掌握子宫兴奋药的作用特点和临床应用 【内容】介绍平滑肌实验装置、分组进行实验、总结实验结果

药理学基础知识

药理学基础知识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理作用与药理效应 1.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2.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最基本的药理学效应包括兴奋和抑制。 3.药理效应的选择性即药理效应的专一性,是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是药物分类的依据,又是临床用药时指导用药和拟定治疗剂量的依据。药物的选择性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4.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 (1)治疗作用:指药物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作用。 (2)不良反应:指那些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二)药物的治疗作用 1.定义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2.分类按治疗目的分为: (1)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治疗称为对因治疗,也称治本。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2)对症治疗: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称对症治疗,也称治标。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凡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病痛或危害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一般是可以预知的,且停药后可以自行恢复。 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不严重,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以预知和可避免的。分为: (1)急性毒性:短期内过量用药而立即发生的毒性。 (2)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在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义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6.特异质反应某些药物町使少数患者出现特异性的不良反应,是一种遗传性生化缺陷。 7.继发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小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 二、药物的量效关系 (一)剂量的概念 1.最小有效量(阈剂量或阈浓度)出现疗效所需的最小剂量。 2.治疗量指药物的常用量,是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范围,一般为介于最小有效量和极量之间的量。 3.极量: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即安全用药的极限)。 4.常用量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一般情况下治疗量不应超过极量。来源:考试大 5.最小中毒量超过极量,刚引起轻度中毒的量。 6.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医疗机构重症医学科的建设和管理,保证医疗服务质量,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合理使用医疗资源,根据《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护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医院的重症医学科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重症医学科负责对危重患者及时提供全面、系统、持续、严密的监护和救治。 第四条重症医学科以综合性重症患者救治为重点,独立设置,床位向全院开放。 第五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指导和检查;医院应加强对重症医学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落实其功能任务,保持患者转入转出重症医学科的通道畅通,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第二章基本条件 第六条重症医学科应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备、设施和人员条件。 第七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其中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护士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3:1以上;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配备相关的设备技术与维修人员。

第八条重症医学科至少应配备一名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主任,全面负责医疗护理工作和质量建设。 重症医学科的护士长应当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在重症监护领域工作3年以上,具备一定管理能力。 第九条重症医学科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测和治疗设备,以保证危重症患者的救治需要。 第十条医院相关科室应具备足够的技术支持能力,能随时为重症医学科提供床旁B超、血液净化仪、X线摄片等影像学,以及生化和细菌学等实验室检查。 第十一条重症医学科病床数量应符合医院功能任务和实际收治重症患者的需要,三级综合医院重症医学科床位数为医院病床总数的2%-8%,床位使用率以75%为宜,全年床位使用率平均超过85%时,应该适度扩大规模。重症医学科每天至少应保留l张空床以备应急使用。 第十二条重症医学科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平方米,床间距大于1米;每个病房最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使用面积不少于18平方米,用于收治隔离病人。 第十三条重症医学科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并宜接近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血库)等。 第三章质量管理 第十四条重症医学科应当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执行,保证医疗服务质量。 第十五条重症医学科应当加强质量控制和管理,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重症医学基础知识-4

重症医学基础知识-4 (总分:2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3/A4型题(总题数:17,分数:25.00) 患者女性,65岁,有多发性肌炎病史6年,长期口服泼尼松16mg/d,近1个月来咳嗽、咳痰,呼吸费力,查胸部CT提示左肺实变,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治疗14天,咳嗽明显减轻,2天前咳嗽又加重,咳痰明显增多 (分数:1.50) (1).咳嗽加重,病原菌最有可能的是 A.葡萄球菌 B.真菌 C.支原体 D.肺炎球菌 E.衣原体(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2).治疗措施最合适的是 A.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加量 B.头孢哌酮舒巴坦钠原剂量使用,继续观察 C.加用莫西沙星(拜复乐)联合抗感染 D.加用氟康唑 E.加用万古霉素(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3).下一步哪项辅助检查最有意义 A.复查胸部CT B.支气管镜 C.痰、血培养加药敏实验 D.血常规 E.血沉、CRP(分数:0.50) A. B. C. √ D. E. 解析: 患者男性,72岁,失眠3年,需要长期口服镇静安眠药才能维持睡眠。 (分数:1.00) (1).服用巴比妥类药物后,次晨头晕思睡及定向障碍属于药物的 A.依赖性 B.毒性反应 C.后遗反应 D.变态反应 E.特异质反应(分数:0.50) A. B.

D. E. 解析: (2).服用过量巴比妥类药物,应用碳酸氢钠的目的是 A.碱化尿液,促进药物排泄 B.影响药物的吸收 C.中和过量的药物 D.影响药物的分布 E.减少药物的吸收(分数:0.50) A. √ B. C. D. E. 解析:[解析] 口服碳酸氢钠碱化血液可促进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由脑细胞向血浆转运,同时碱化尿液,可减少巴比妥类弱酸性药物在肾小管的重吸收,促使药物从尿中排出,这是临床上抢救巴比妥类药物中毒的措施之一。 患者男性,70岁。既往慢性咳嗽、咳痰30余年,活动后胸闷气促10余年。1周前因感冒后病情加重入院。血气分析(呼吸空气时)示:pH 7.28,PaO250mmHg,PaCO265mmHg。 (分数:1.50) (1).该患者应给予的吸氧浓度为 A.21% B.30% C.60% D.80% E.100%(分数:0.50) A. B. √ C. D. E. 解析: (2).吸氧后,复查动脉血气分析示:pH 7.32,PaO2 70mmHg,PaCO2 80mmHg,PaCO2增高的原因最可能是A.气道阻力增加 B.心排血量降低 C.肺部感染加重 D.通气受到抑制 E.测定误差(分数:0.50) A. B. C. D. √ E. 解析: (3).患者经急诊处理后,病情无好转,出现神志改变,呼吸呈点头样,考虑并发肺性脑病,予气管插管辅助通气。下列变化不正确的是 A.呼吸性酸中毒 B.呼吸性碱中毒 C.血压升高 D.颅内压增高 E.血压降低(分数:0.50) A. B. √ C. D. E.

《急救医学基础》

《急救医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专业课程总学时:30 适用专业及层次:农村医学中专开课时间:第4期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急救医学是一门跨专业的以创伤、严重感染、复苏、灾害医学、中毒以及内科危重病诊治和研究为主要内容的二级学科。急救医疗水平的高低不仅反映一个国家、地区、城市卫生机构的组织管理水平,而且也是医院、救护机构医护人员的救治水平和素质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随着我国工农业迅速发展,交通及工伤等事故、各类严重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危重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因此需要我们医护人员不断做好急诊急救医疗工作,提高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和病死率。 本课程总学时为32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掌握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2. 掌握院前急救,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与处理 3.熟悉各急症的概念、病因、发病机制、分类。 4.掌握各急症的临床表现,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5. 熟悉急危重症病人的监护内容 6、掌握常用急救药物 (二)技能教学目标 1.应用急救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对常见急症的临床特点作出解释。 2.运用急救医学的理论与技术,初步学会对常见急症的识别及处理,特别是早期识别及处理、转院前处理、转院途中处理。 3. 初步学会使用常用急救药物。 4、学会急救常用技术 (三)素质教学目标

1. 具有以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态度学习本课程,在实践中表现出对患者尊重、关心、爱护和认真负责的态度。 2.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生命第一的概念,充分认识急诊病人危、急、重的特征,具备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勤学善思的学习习惯、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健康稳定的心理素质、全面较强的适应能力。 3.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地思考、研究和解决问题。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一)绪论 1.了解急救医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 2.了解急诊与急救医学的范畴。 3.熟悉急诊与急救医学的学习目的与要求。 (二)急救医疗体系 1.熟悉急救医疗体系的基本组成形式。 2.了解我国急救医疗体系的现状。 (三)院前急救 1. 概述 (1)了解院前急救的重要性。 (2)熟悉院前急救的任务和特点。 (3)熟悉院前急救伤员的分类。 (4)掌握院前急救的原则。 (5)熟悉院前急救的组织与实施。 2.院前急救管理 (1)了解如何建立急救网络。 (2)熟悉急救管理制度。 (3)了解急救设备的管理方法。 (四)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与处理 1.熟悉急救问题的紧急评估方法。 2.掌握急救处理的原则。

最新《药理学》实验讲义汇总

2014《药理学》实验 讲义

《药理学》实验讲义

实验一药理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 一、目的 1. 掌握基本操作,锻炼动手、动脑能力; 2. 更好地掌握药理学基本理论知识; 3. 培养科学思维 二、基本要求 1. 实验前:预习实验内容并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2. 实验时 ⑴实验器材要妥善保管; ⑵实验操作按步骤进行,仔细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 ⑶注意节约实验药品; ⑷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3. 实验后 ⑴各组同学将实验动物处死,实验台擦干净,将实验方盘送回准备室; ⑵值日生搞好实验室卫生,将死亡动物送至指定场所; ⑶书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报告的书写 1. 题目 2. 目的 3. 原理 4. 材料:实验动物,器材,药品 5. 方法: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扼要描述出来; 6. 结果:要求真实、清楚; 7. 讨论:将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实验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结果异常或失败的原因; 8. 结论:将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应带有提示性质。 四、药理学实验实验设计原则 1.随机原则 按照机遇均等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使一切干扰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减少,而不受实验者主观因素或其他偏性误差的影响。 2.对照原则 空白对照(指在不加任何处理的条件下进行观察对照);阴性对照也称假处理对照(给予生理盐水或不含药物的溶媒);阳性对照也称标准对照(指以已知经典药物在标准条件下与实验药进行对照)。 3.重复原则 能在类似的条件下,把实验结果重复出来,才能算是可靠的实验,重复实验除增加可靠性外,也可以了解实验变异情况。

五、实验动物 1. 动物的选择 (1)小白鼠:适用于需大量动物的实验,如某些药物的筛选,半数致死量的测定。也较适用于避孕药实验、抗炎镇痛药实验、中枢神经系统药实验、抗肿瘤药及抗衰老药实验等。 (2)大白鼠:比较适用于抗炎药物实验,血压测定、利胆、利尿药实验,也可用于进行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实验。 (3)豚鼠:因其对组胺敏感,并易于致敏,故常被选用于抗过敏药、平喘药和抗组胺药的实验。也常用于离体心脏、心房、肠管实验。又因它对结核敏感,常用于抗结核病药的实验。 (4)家兔:常用于观察研究脑电生理作用,药物对小肠的作用。由于家兔体温变化敏感,也常用于体温实验,用于热原检查。 (5)狗:狗是记录血压,呼吸最常用的大动物。还可利用狗做成胃瘘、肠瘘,以观察药物对胃肠蠕动和分泌的影响。在进行慢性毒性实验时,也常采用狗。 2. 实验动物的编号 狗、兔等较大的动物可用特制的铝质号码牌固定在颈部或耳上。大鼠、小鼠如为白色可用黄色苦味酸在不同的体表标志上标记。 3. 动物固定及给药 (1)小鼠捉拿 小鼠性情较温顺,一般不会咬人,比较容易抓取固定。通常用右手提起小鼠尾巴将其放在鼠笼盖或其它粗糙表面上,在小鼠向前挣扎爬行时,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其双耳及颈部皮肤,将小鼠置于左手掌心、无名指和小指夹其背部皮肤和尾部,即可将小鼠完全固定。在一些特殊的实验中,如进行尾静脉注射时,可使用特殊的固定装置进行固定,如尾静脉注射架或专用小鼠固定筒。如要进行手术或心脏采血应先行麻醉再操作,如进行解剖实验则必须先行无痛处死后再进行。 (2)小鼠灌胃 用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腔插入,压迫鼠的头部,使口腔与食道成一直线,将灌胃针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道,可感到轻微的阻力,此时可略改变一下灌胃针方向,以刺激引起吞咽动作,顺势将药液注入。一般灌胃针插入小鼠深度为3~4cm,大鼠或豚鼠为4~6cm。常用灌胃量小鼠为0.2~1ml,大鼠1~4ml,豚鼠1~5ml。 (3)小鼠腹腔注射 先将动物固定,腹部用酒精棉球擦试消毒,然后在左或右侧腹部将针头刺入皮下,沿皮下向前推进约0.5 厘米,再使针头与皮肤呈45 度角方向穿过腹肌刺入腹腔,此时有落空感,回抽无肠液、尿液后,缓缓推入药液。此法大小鼠用的较多。

最新急诊医学名词解释总结

1急诊:突然发生的急性疾病以及意外伤害。 2急诊医学:在急救医学的基础上,危重病医学,复苏医学,灾害学,急性中毒学,创伤学,急诊医学管理学等逐步发展,共同组成了现代急诊医学。 3院前急救:事发现场的第一目击者实行的初步急救,实施急救的地点可以是家庭,公共场所,社区,野外等,施救者可以使院前急救专业人员,院前急救辅助人员,全科医生,公民或者公民本人。 4反应时间:接到患者呼救信息至急救力量到达现场所需要的时间,为国际上用以衡量急救系统质量的重要指标,按照国际化惯例,失去的反应时间不超过8分钟,郊区的反应时间不超过15~30分钟。 5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急诊医学将院前急救,医院急诊室,重症监护病房三部分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6专科型ICU:专科建设的衍生和发展,是英语专科建设医院或者专业特色十分明显的学科。收治某一专业分为内的危重患者。 综合性ICU:跨学科,面向全院的监护病房,其任务是收治多科为重患者,适应绝大多数医院。 7院内获得性感染:入院前无感染,入院后48~72小时后发生的感染,常见获得性肺炎,血源性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外科感染等等。 8心肺脑复苏术:心跳呼吸骤停后,是自主心脏和自主呼吸得以恢复并积极保护脑功能的急救技术。 9生存链:用来描述VF所致SCA患者复苏时间重要性的一个四环接链。包括:早期识别和启动急救医疗系统,或者联系当地急救反应系统,呼叫120。早期由目击者进行CPR,早期进行电击除颤,早期由医务工作者进行复苏后的高级生命支持。 10黄金时间:发生伤病后的前四分钟。 11休克:是集体遭受强烈的致病因素侵袭后,有效循环血量显著下降,不能维持机体脏器与组织的正常灌注,继而发生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的一种危急重症。12心源性休克:狭义上是指心脏泵血功能衰竭引起的休克综合症,见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等,广义上是指各种原因所致的心脏泵功能极度衰减退,心室充盈或者射血障碍,导致心排血量锐减,多重要脏器和周围组织灌注不足而发生的一系列代谢与功能障碍综合症。 精神源性休克:即神经原性休克或者中枢循环衰竭,是指由于强烈的神经刺激如创伤,剧烈疼痛等,引起某些血管活性物质如缓激肽,5——羟色胺等释放增加,或者脑损伤缺血,深度麻醉,脊髓高位麻醉或者脊髓损伤交感神经传出通路被阻断,最终导致周围血管扩张,大量血瘀滞于扩张的血管中,有效循环血量突然减少而引起的休克。 13 MODS(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指机体在经受严重损害如严重疾病,外伤,手术,感染等之后,同时或者序贯性发生两个或者以上急性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的综合征。 14 SIRS(全身性炎性反应综合征):当机体经受打击后,发生全身性自我破坏性炎性反应过程。 15 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由于肺外或者肺内的严重疾病引起肺毛细血管炎症性损伤,通透性增加,继发以急性高通透性肺水肿和进行性缺氧为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是急性呼吸衰竭常见类型,也是急性肺损伤(ALI)的病情发展结局。

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

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分类模拟题2 A1型题 1. 关于外毒素的特点,正确的是 A.多由革兰阴性菌产生 B.可制备成类毒素 C.多为细菌裂解后释放 D.化学组成是脂多糖 E.耐热 答案:B 2. 关于抗毒素叙述,正确的是 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 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 D.可中和细菌内毒素的毒性作用 E.B、C均正确 答案:B 3. 类毒素是 A.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B.内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C.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而保持抗原性的物质 D.细菌经甲醛处理后的物质 E.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脱毒并改变了抗原性的物质 答案:C

4. 下述细菌中在需氧环境下能良好生长的是 A.破伤风梭菌 B.伤寒沙门菌 C.金黄色葡萄球菌 D.肉毒梭菌 E.霍乱弧菌 答案:C 5. 关于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形成 B.个体出生时就存在,应答迅速 C.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 D.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E.对入侵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 答案:C 6. 不属于正常体液与组织中的抗菌物质是 A.补体 B.溶菌酶 C.抗生素 D.乙型溶素 E.白细胞素 答案:C 7. 临床上条件致病菌致病最常见的条件是

A.正常菌群的耐药性改变 B.正常菌群的遗传性状改变 C.肠蠕动减慢使细菌增多 D.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 E.各种原因造成的免疫功能亢进 答案:D 8. 关于正常菌群,描述不正确的是 A.当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正常菌群对宿主无害 B.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产生大量的碱性物质,能拮抗肠道细菌感染 C.条件致病菌也属于正常菌群 D.正常菌群有生物拮抗、免疫、营养等作用 E.正常菌群寄居于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腔道黏膜答案:B 9. 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不包括 A.生物拮抗作用 B.营养作用 C.免疫作用 D.抗衰老作用 E.抗过敏作用 答案:E 10. 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霍乱肠毒素

三基试题及答案急诊医学基础.docx

三基试题及答案‐急诊医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1.心肺复苏术4.低钾血症7.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2.休克5.氮平衡8.肠内营养( EN) 3.低渗性缺水6.肠外营养( PN)9.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 二、单项选择题 1.心肺复苏术中 PLS是:() A.基础生命支持B.进一步生命支持C.长程生命支持D.高级生命支持 2. 2000 年国际复苏指南中闭胸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 A. 15∶ 3B. 15∶ 2C. 13∶ 2D. 13∶3 3.脑复苏亚低温治疗:() A.体温下降至 32~ 33℃左右C.体温下降至 34~ 35℃左右 B.体温下降至 33~ 34℃左右D.体温下降至 35~ 36℃左右 4.心搏、呼吸骤停救治的首选药物:() A.肾上腺素B.去甲肾上腺素C.异丙肾上腺素D.阿托品 5.休克治疗中 7.5%的氯化钠溶液配6%~ 12%右旋糖酐‐70作为休克的早期治疗高晶一高胶复苏。小剂量是: () A. 2ml / kg B. 4ml / kg C. 6ml / kg D. 8ml/ kg 6.纠正休克的扩血管药物是:() A.多巴胺B.多巴酚丁胺C.山莨菪碱D.肾上腺素 7.纠正休克的缩血管药物是:() A.间羟胺B.山莨菪碱C.酚妥拉明D.阿托品 8.纳洛酮在复苏中的作用是:() A.激动中枢和外周的阿片类受体 B.激活内源性阿片肽对心血管的抑制 C.兴奋中枢和外周的交感‐肾上腺髓质及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 D.激活溶酶体膜 9.对发热的患者,一般可按体温每升高1℃,从皮肤丧失低渗体液约:() A. 2~ 3ml/ kg B. 3~ 5ml / kg C. 4~ 6ml/ kg D. 5~7ml /kg 10.中度出汗的患者,丧失体液约:() A. 300~ 8000ml B. 500~ 8000ml C. 500~ 1000ml D. 800~1200ml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