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移动通信专业调频收发信机通用规范(标准状态:现行)

移动通信专业调频收发信机通用规范(标准状态:现行)

移动通信专业调频收发信机通用规范(标准状态:现行)
移动通信专业调频收发信机通用规范(标准状态:现行)

I C S33.040.60

M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15844 2017

代替G B/T15844.1 1995,G B/T15844.2 1995,G B/T15844.4 1995

移动通信专业调频收发信机通用规范

G e n e r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r a d i o t r a n s c e i v e r e m p l o y i n g F3E

e m i s s i o n i n t h em o b i l e s e r v i c e s

2017-12-29发布2018-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目 次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二

缩略语1 3.1 术语和定义1 3.2 缩略语3

4 分类和规格4 4.1 分类4 4.2 规格5

5 技术规则

6 5.1 一般要求6 5.2 工作能力要求6 5.3 发射机电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

7 5.4 接收机电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15 5.5 转发台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22 5.6 功能22 5.7 安全性22

6 环境适应性及试验方法22 6.1 环境试验要求22 6.2 环境试验条件要求23 6.3 进行试验的规则25 6.4 试验程序25 6.5 试验项目及顺序26 6.6 试验方法26

7 检验规则33 7.1 检验分类33 7.2 鉴定检验33 7.3 质量一致性检验34

8 标志和使用说明书38 8.1 标志39 8.2 电源标志39 8.3 使用说明书39

9 包装二运输和贮存39

9.1 包装39 9.2 运输39 G B /T 15844 2017

9.3 贮存39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转发台电性能及测量方法40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特殊需要选做环境试验项目41 附录C (规范性附录) 不合格(缺陷)分类表46 图1 发射音频调制特性9 图2 发射机互调衰减测量12 图3 存贮示波器观察t 1二t 2二t 314 图4 发射机的发射瞬间频率特性测量15 图5 接收音频响应17 图6 低温贮存试验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27 图7 低温工作试验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28 图8 高温试验的温度-时间变化曲线29 图A.1 转发台电性能测量框图40 表1 频率误差要求7 表2 输出载波功率要求8 表3 调制音频失真要求9 表4 杂散射频分量要求(传导测量)12 表5 杂散射频分量要求(辐射测量)12 表6 发射瞬间时间区间要求13 表7 邻道选择性要求19 表8 杂散响应抗扰性要求19 表9 互调抗扰性要求20 表10 传导杂散分量要求20 表11 辐射杂散分量要求21 表12 环境试验条件要求23 表13 检验项目表34 表14 A 组接收质量限(A Q L )36 表15 B 组接收质量限(A Q L )36 表16 B 组不合格分类中P 0二P 1值37 表17 C 组不合格质量水平(R Q L )38 表B .1 碰撞试验条件42 表C .1 不合格(缺陷)分类表46 G B /T 15844 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 B/T1.1 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三

本标准代替G B/T15844.1 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通用技术条件“二G B/T15844.2 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环境要求和试验方法“和G B/T15844.4 1995‘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机质量保证规则“三

本标准将G B/T15844.1 1995二G B/T15844.2 1995和G B/T15844.4 1995修订整合为G B/T15844 2017‘移动通信专业调频收发信机通用规范“,新旧版本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标准名称中的 调频无线电话机 改为 专业调频收发信机 ;

增加了 分类和规格 (见第4章);

修改了供电方式的技术要求(见5.1.2和5.1.3,G B/T15844.1 1995的5.1.5和5.1.9);

修改了各类专业调频机的持续发射状态要求(见5.2.3,G B/T15844.1 1995的5.1.11);

在发射机电性能,增加了发射机互调衰减二发射瞬间频率特性;修改了载波频率容差二调制音频

失真二调制特性二邻道功率(见5.3,G B/T15844.1 1995的5.2);

在接收机电性能,修改了参考灵敏度二静噪灵敏度及静噪调节范围二音频失真二音频响应二共信

道抑制二阻塞二邻道选择性二杂散响应抗扰性二互调抗扰性(见5.4,G B/T15844.1 1995的

5.3);

增加了发射机电性能二接收机电性能的定义和测量方法(见5.3和5.4);

增加了转发台的性能要求及其测量方法(见5.5和附录A);

修改了环境试验要求和方法(见第6章,G B/T15844.1 1995的5.5和第6章,G B/T15844.2

1995的第3章二第4章二第5章);

修改了 检验规则 (见第7章,G B/T15844.4 1995的第4章二第5章二第6章);

增加了 标志二说明书 (见第8章);

增加了产品贮存的相关内容(见9.3)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三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归口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七研究所三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二广东省无线电监测站二摩托罗拉(中国)电子有限公司二北京达因瑞康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二深圳市好易通科技有限公司二科立讯电子(深圳)有限公司二泉州北峰电讯器材设备有限公司二深圳尤利尔科技有限公司二移动通信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杨荷二张金安二胡流顺三

本标准参加起草人:阚润田二吴海燕二姚明珠二陈清州二付文良二杜清海二聂小虎二黄杰二刘海啸二苑克龙二金钊二吴金升二孙伟二姚文良二腾潢龙二刘小兰二柳振东三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的发布情况为:

G B/T15844.1 1995;

G B/T15844.2 1995;

G B/T15844.4 1995三

移动通信专业调频收发信机通用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移动通信专业无线通信系统中采用调频(F3E)技术的专业调频收发信机(以下简称专业调频机)的分类和规格二技术要求二试验方法二产品检验规则,以及标志二使用说明书二包装二运输二贮存,还规定了专业调频机的模拟话信道作数据传输时的技术要求三

本标准适用于供陆地二内河或沿海移动通信专业(无线)网中使用的工作频为25MH z~1000MH z二发射机射频输出功率不大于50W的各类专业调频机,其他符合F3E的移动通信调频收发信机亦可参照执行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三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三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三

G B/T191 2008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 B/T2423.16 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J及导则:长霉

G B/T2423.17 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 a:盐雾

G B/T2423.18 2012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 b:盐雾,交变(氯化钠溶液)

G B/T2424.10 2012环境试验大气腐蚀加速试验的通用导则

G B/T2828.1 2012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 Q 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

G B/T2829 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

G B/T9969.1 2008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

G B/T12192 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发射机测量方法

G B/T12193 1990移动通信调频无线电话接收机测量方法

G B/T13262 2008不合格品百分数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验程序及抽样表

G B/T14436 1993工业产品保证文件总则

G B15842 1995移动通信设备安全要求及试验方法

G B/T16946 1997短波单边带通信设备通用规范

G B/T17626.2 200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3术语和定义二缩略语

3.1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三

3.1.1

专业(无线)网p r o f e s s i o n a l(r a d i o)n e t w o r k

供单位部门(社会公共安全二政府机构二企业单位)使用,以指挥二调度业务为主的快速接续的移动通信网三该网大多情况下都设有指挥二调度二管理中心三

移动通信基站技术方案

移动通信基站施工技术方案 施工单位: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目录 概述 随着铁塔公司的建立,基站及其配套机房、电源等将成为铁塔公司的技术要点,本文主要从基站设备安装、线缆布放、电源配置、天馈线安装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同时介绍了铁塔类型、施工工艺、标签规范等方面,是4G基站建设中不可多得的经验总结。 一、设备基站主要设备安装、各类线缆布放示意图基站内部设备安装示意图; 1、基站设备安装场景展示; 图-1 图-2 图-3 1.1基站场景电缆走线槽道安装简析(图-2); 1.1.1电缆走道及槽道安装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左右偏差不得 >50mm。 1.1.2水平槽道水平度每米偏差不得>2mm,垂直槽道垂直度偏差不

得>3mm。 1.1.3电缆走道安装牢固稳定,具备防震功能。 1.1.4电缆应有序地绑扎在走道上。 1.2基站内部走线槽道布线安装(图-3) 1.2.1.1信号线的布放 1.2.1.2布放的信号线应平直,无扭曲打结,转弯处应自然圆滑, 符合设计要求。 1.2.1.3屏蔽线外层应与接地体连接可靠。 1.2.1.4芯线应无损伤,焊点光滑、均匀,无漏焊、虚焊、错焊。 1.2.1.5系统控制器到信道机的电缆最大允许长度应符合产品说明 书的要求。 1.2.1.6信号线、高频馈线、电源线应分开布放。 1.3电源线和地线的安装(图-3); 1.3.1电源线和地线安装方法: 根据电源线和地线的实际走线路径量得所用电源线和地线的长度,分别裁剪-48 伏电源线和工作地线、和保护地线;用 裁纸刀剥开电源线和地线的绝缘外皮,其长度与铜鼻子的耳柄 等长。用压线钳将铜鼻子压紧,用热缩管将铜鼻子的耳柄和裸 漏的铜导线热封;不得将裸线漏出.将电源线的一端与BTS 机柜 的电源接线柱固定,电源线沿走线架整齐布放,并用扎带绑扎,另一端和电源柜的接线排连接。 1.3.2电源线的区分:

全频道调频接收机的制作

全频道调频接收机的制作--FM?Radio本文介绍的接收头只用一只集成块和一只供电电压在+5V的小巧高频头,耗电少,便于出门携带,真正实现了接收机的袖珍性。工作原理如附图所示,高频头将天线接收到的信号进行放大和混频,混频后产生的31.5MHz的伴音中频信号由IF1端输出,进入IC的12 脚。经IC放大后与42.2MHz第二本振混频,产生10.7MHz第二中频信号,经10.7MHz三端滤波器滤波后送入IC 17 脚,再经IC中放,解调后,进入Ic的24 脚,最后经Ic内部功放后驱动扬声器工作。本机高频头所需电源同样采用了由三极管2SC8050及高频变压器组成的升压电路为其提供工作和调谐电压。由于采用了低电压供电的高频头。其电源电压可以取得低一些,实验证明电源电压在3.6V左右即可工作,可用三节七号镍氢充电电池或一块3.6V锂电池供电。元件选择:高频头的选择对本机很关键,应选用灵敏度高、低电压供电、体积小的全增补高频头TDQ36-5V,TDQ36-5V的引出端子名称和电压如表1所示。注意本高频头有两个信号输出端,IF2不用.只用IF1。IC 选用日本索尼公司生产的调频调幅收音机专用集成电路CXA1O19,这里只用调频部分,它采用了28脚双列直插式封装,各引脚功能见表2。CXA1019功能齐全,包括了调频调幅收音机的全部电路,具有外围元件少,耗电省,灵敏度高,失真小等优点。调谐电位器w选用100kΩ多圈精密电位器,高频头VT与地之间接有一只微型数字电压表来显示本机接收频率情况,以实现本机小型化。高频变压器B1、振荡线圈B2选用中周TRF1445,B1无须改动,B2拆去一圈。其余元件也应尽量小型化。本机调试很简单,只需调节B1、B2就能差出10.7MHz中频信号。该接收头只需外接一根普通收音机上的拉杆天线即可接收到附近全部调

移动通信基站机房建设指导意见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 2015年2月

目录 一、总则 (1) 二、规范引用文件 (2) 三、新增机房建设要求 (3) 1 新增机房总体要求 (3) 2 自建砖混机房 (4) 3 地面活动机房 (5) 4 屋面活动机房 (7) 5 租用机房 (8) 5.1租用机房总体要求 (8) 5.2租用机房装修要求 (9) 5.3租用机房的负荷分担 (10) 6 机房布置要求及布置模板 (11) 6.1新建标准机房摆放布置(5米×3米) (11) 6.2新建标准机房摆放布置(5米×4米) (11) 6.3紧凑型机房摆放布置(5.7米X2.2米) (12) 7 围墙及排水沟等其他土建部分 (13) 7.1围墙 (13) 7.2排水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7.3堡坎 (13) 7.4其他 (14) 8 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4) 8.1新建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4) 8.2租用机房防雷接地系统 (16) 9 集装箱式机房 (16) 10 活动机柜...............................................................................................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现网机房改造 (20) 1 砖混机房或活动机房改造措施 (20) 2 活动机柜改造措施 (20)

一、总则 为规范网络工程建设,提高工程的实施质量,特制定本建设指导意见。 本指导意见分为新增机房和机房改造两部分内容,适用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陕西省分公司业务范围内的移动通信网络无线基站配套机房工程建设。机房工程的设计、监理、施工、验收在遵从工程建设相关技术规范的同时必须遵从本指导意见。 在本指导意见与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不一致时,应执行其中相对较高的标准。

收发信机试验方法

1.简述 专用高频收发信机一般为单频制。即发信和收信为同一频率信号,且能够自发自收。线路对端的收发信机与本侧收发信机型号、频率完全相同。因此,本侧的收发信机除能够自发自收外,也能够接收对端的信号。 发信部分包括:晶体振荡、前置放大、功率放大、输出滤波等收信部分包括:收信滤波、混频、变频、放大、检波、收信输出等 对于LFX—912型收发信机,测试项目不多,对于有些收发信机,则需要测试较多项目,如许昌继电器厂生产的SF—600型收发信机,还要测试收信带宽、混频变频输出等一些项目。现在只以LFX—912为例,叙述它的测试项目和方法。 2.测试项目和方法 发信输出电平测试: 收发信机的输出就是指高频信号的输出。输出信号的单位用“dB”或“dBm”即:电压电平或功率电平。收发信机高频信号输出端子为装置背面的“38”和“40”号端子。“38”为高频电缆的“芯”,“40”为高频电缆的“地(即屏蔽层)”。测试输出电平时,用选频电平表的“∞”档,测试档位要放的大些(防止撞表针),测试线加在“38”和“40”上,也可以将测试线插在装置前面的测试插孔上。如果没有接入通道,则要将收发信机背面的插头选择在“本机—负载”上。选频表频率选在收发信机的工作频率上。然后启动发信。读选频表的指针读数。所读的选频表读数为电压电平。 高频收发信机的输出阻抗为75Ω,因此,若要将所读的电压电平换算为功率电平,则应按下列公式换算: 式中:Pu:电压电平 Pg:功率电平 对于与RCS—901A组屏的LFX—912收发信机,在测试发信电平时(未接入通道,选择“本机—负载”),应短接发信机背面“10”和“12”端子,使发信机发信。 收信灵敏电平测试: 收信灵敏电平也称为收信启动电平。即能使收信回路正常工作的最小电平,称为收信启动电平。 正确的测试方法按下图接线:

实验2. 调频接收机

实验二. 调频接收机 一. 实验目的和实验器材 1.设计制作一个基于MC3372的调频接收机,掌握无线语音(或者数据)接收技术。实验一与实验二联调,构成一个无线电语音(或者数据)收发系统。 2.实验器材 (1)常用电子装配工具。 (2)万用表。 (3)示波器。 (4)扫频仪。 (5)调频接收机的元器件如表2.1所示。 表2.1 调频接收机电路元器件 250

二. MC3372的主要特性 MC3372是MOTOROLA公司生产的单片窄带调频接收电路,最高的工作频率达100MHz,具有-3dB输入电压灵敏度,信号电平指示器具有60dB的动态范围,工作电压范围为2.0~9.0V,功耗在V CC=4.0V,静噪电路关闭时耗电仅为3.2mA。工作温度范围为–30~+70℃。 MC3372芯片内部包含有振荡电路、混频电路、限幅放大器、积分鉴频器、滤波器、静噪开关、仪表驱动等电路。MC3372类似MC3361和MC3359等接收电路,除了用信号仪表指示器代替MC3361的扫描驱动电路外,其余功能特性相同。MC3372则可使用455kHz陶瓷滤波器或LC谐振电路,主要应用于语音或数据通讯的无线接收机。 MC3372采用DIP-16、TSSOP-16或者SO-16三种封装形式,引脚封装形式如图2.1所示。 图2.1 MC3372引脚封装形式 MC3372引脚功能如下: 引脚端1(Crystal Osc 1),Colpitts振荡器的基极,使用高阻抗和低电容的探头,可观察到一个450mVpp交流波形。 引脚端2(Crystal Osc 2),Colpitts振荡器的发射极,典型的信号电平为200mVpp。注意,信号波形与引脚端1的波形相比较有些失真。 引脚端3(Mixer Output),混频器输出,射频载波成分是叠加在455 kHz信号上,典型值是60mVpp。 引脚端4(VCC),电源电压范围为–2.0~9.0V,VCC和地之间加退耦电容。 引脚端5(Limiter Input),IF放大器输入,混频器输出通过455kHz的陶瓷滤波器后输入到IF 放大器,典型值是50mVpp。 引脚端6和7(Decoupling),IF放大器退耦,外接一个0.1μF的电容到VCC。 引脚端8(Quad Coil),积分调谐线圈,呈现一个455 kHz 的IF信号,典型值500mVpp。 引脚端9(Recovered Audio),恢复的音频信号输出,是FM解调输出信号,包含有载波成分,典型值是800mVpp。经过滤波后,恢复音频信号,典型值是500mVpp。 引脚端10(Filter Input),滤波放大器输入。 引脚端11(Filter Output),滤波放大器输出,典型值400mVpp。 引脚端12(Squelch Input),抑制输入。 引脚端13(RSSI),RSSI输出。 引脚端14(Mute),静音输出。 引脚端15(Gnd),地。 引脚端16(Mixer Input),混频器输入,串联输入阻抗:在10MHz时为309–j33,在45MHz时为200–j13。 251

移动基站设备安装规范

一.基站内部设备摆放标准 1.总则 (1)新建基站应满足2G、3G共站需求。 (2)新建基站应满足房屋承重安全要求。 (3)各类设备摆放合理,满足布线工艺要求。 (4)为方便承重改造,电池尽量安排在机房短边的承重墙上。 (5)开关电源与馈线窗分别位于机房两端。 (6)租用一层机房不涉及承重,参照自建机房摆放设备。 (7)长方形机房:电池靠近机房短边与主设备列架垂直摆放。 (8)相邻的两间机房:基站主设备单放一间;电池、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柜安排在另一房间,配套设备摆放标准同长方形机房。 (9)其他类型机房:待承重改造确定后,综合考虑其他专业摆放设备。 (10)具体的设备摆放请参考附图。 2.基站机房面积的建议 考虑现有机架的数量以及未来3G系统设备的摆放和满足基站承重要求,建议租赁机房的使用面积不小于6米x3米x3米(长X宽X高),底层不小于5米X3米X3米,如上述两种面积均不能达到(比如4米x3米),可考虑租赁两间,主设备占用一间,配套设备摆放在另一间。 3.基站主要设备摆放标准 (1)基站馈线窗位臵原则上应固定于房屋长方向两端墙上,下沿距离地面2.4m;馈线洞尺寸为400mmx300mm。 (2)走线架位臵为馈线窗正下方,下沿距地2400mm;如果因房屋结构限制,走线架也可安装在馈线窗正上方。 (3)楼板荷重(均重)小于500Kg/M2,主设备和整流器安装位臵必须铺设槽钢加固。机房承重小于1000Kg/ M2的机房,蓄电池安装必须平铺,或使用槽钢架空安装在承重墙或梁上。 (4)主设备槽钢位臵与走线架外沿平齐;蓄电池槽钢必须安装在承重梁或

者承重墙上,距离后墙面不小于20cm,根据蓄电池规格可合理变化。 (5)对于诺基亚DE34设备,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架、主设备自右向左排列;对于诺基亚ULTRASITE设备, 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架、主设备可以自右向左排列,也可以自左向右排列。对于摩托罗拉设备,可按照开关电源、传输综合架、基站主设备自右向左排列;也可按照开关电源、基站主设备、传输综合架自右向左排列,但要预留主设备扩容机位;相邻机柜间距不得超过2mm,并且设备前平面在一条线上。机架水平误差小于2mm,垂直误差小于3mm。 (6)电池组固定于槽钢上,平行排列,后沿距离墙面10cm;两组蓄电池之间应预留不小于30cm的间距。 (7)地排、监控箱、防雷箱固定于馈线窗所在的墙面上,监控箱下沿距地1.7米。 (8)交流配电箱安装于靠近开关电源的墙面上,交流配电箱下沿距离地面高于1.4米。 (9)空调室内机安装于机房的屋角处,并考虑排水和室外机连接的方便。楼顶站室外机原则上安装于屋顶上;一楼站室外机可安装于楼外墙上,并加装防盗网。 4.其它设备摆放标准 (1)消防器材:基站内部需配备2-3个悬挂式灭火器,2-4个手持式灭火器;悬挂式灭火器须挂于开关电源、主设备和电池连接处正上方;手持式灭火器放臵在进门顺手侧靠墙地面上。 (2)清洁用品:统一放臵在门后,如果空间不够的情况下,放臵在空调旁边。 三.基站内部装修要求 1.基站基本装修 (1)防盗门 统一使用双层、外包边钢制防盗门,门板钢板厚度不小于0.8mm,门框钢板厚度不小于2mm,内部填充防火材料,具体尺寸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颜色使用移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机关和直属单位

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公务车辆配置、报废处置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规范公司车辆管理,优化车辆配置,提高车辆的综合利用率和运行效益,有效推动公司高效低成本运作,推进公务用车管理配备使用制度改革,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公司生产运营建设及健康发展,根据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省属企业负责人履职待遇、业务支出管理办法》(甘办发【2015】2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和职务消费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司车辆包括公司所有自有车辆,按照用途分为生产用车和行政用车两大类。生产用车是指直接用于广电网络维护、工程建设、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工作事项的车辆;行政用车(又称“管理用车”)是指用于外事接待、会议服务、行政交流等行政事务性用车。 第三条公务车辆配置是指按照《管理办法》中公务用车管理第七条规定标准执行车辆的购置与更新;车辆的报废处置是指按照公司固定资产管理规定,到报废期车辆的报批及变价出售等。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省公司、各分公司、子公司的公务车辆的配置、报废与处置管理。

第二章车辆配置 第五条车辆配置按照“生产优先、总量控制”的原则进行,既要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又兼顾效率、效益,适度从紧的方式进行。对行政用车与业务用车的型号及用途配置标准按照《管理办法》和省公司实际要求进行。 第六条公司车辆配置标准 (一)生产用车配备标准: 1、网络类用车:(1)按照每20个基站、每800公里光缆 配1辆车。同时考虑维护外包的车辆配置,按照每25个基站1辆车、每千公里光缆1辆车抵减配置车辆。(2)每个郊县驻点配置1辆。(3)网络检查等杂项用车配备3辆。(4)各配备1辆综合管理用车。 注:网络类用车包含网络部、集中维护中心、网优优化中心所有用车。 2、工程建设类用车:(1)依照省公司标准,为省会公司配 备9辆作为工程建设类用车。(2)配备1辆综合管理用车。 (二)业务营销类 1、渠道用车:(1)市区内每10个厅配置1辆车。(2)每 个县1辆车。(3)配6辆综合管理用车。 2、校园用车:(1)校园厅按照每5个厅1辆车配置。(2) 配3辆综合管理用车。 3、政企用车:(1)按2000个集团单位核1辆车的标准配

调频接收机设计

湖南工程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题目调频接收机设计 专业班级电科0801 班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浣喜明老师 审批 任务书下达日期:2011年05月30日星期一设计完成日期:2011年06月12日星期天

目录 1、任务书 (1) 2、说明书目录 (2) 3、设计总体思路 (3) 4、单元电路设计 (4) 5、总电路设计 (9) 6、设计调试体会与总结 (10) 7、附录(总电路原理图,PCB图) (11) 8、参考文献 (12)

一、调频接收机德工作原理 一般调频接收机的组成框图如图一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天线接受到的高频信号,经输入调谐回路选频为f1,再经高频放大级放大进入混频级。本机振荡器输出的另一高频 f2亦进入混频级,则混频级的输出为含有f1、f2、(f1+f2)、(f2-f1)等频率分量的信号。混频级的输出接调频回路选出中频信号(f2-f1),再经中频放大器放大,获得足够高增益,然后鉴频器解调出低频调制信号,由低频功放级放大。由于天线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过混频成为固定的中频,再加以放大,因此接收机的灵敏度较高,选择性较好,性能也比较稳定。

二、单元模块设计 1.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主要特点是晶体管的集电极负载不是纯电阻,而是由LC组成的并联谐振回路。由于LC并联谐振回路的阻抗是随频率而变的,在谐振频率?=1/LC π2其电阻是纯电阻,达到最大最。因此,用并联谐振回路作为集电极负载的调谐放大器在回路的谐振频率上有最大的放大增益。稍微偏离此频率,电压增益迅速减小。用这类放大器可以放大所需的某一频率范围的信号,而抑制不需要的信号或外界干扰信号。 晶体管采用B107,起到电流控制和放大的作用。 从端口1、2输入信号,3、4输出信号 图二高频小信号谐振放大器

移动通信基站标准化整治标准

Q/BJT s 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企业标准 Q/BJT 06—2010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北京市分公司发布

Q/BJT 06—2010 目次 前言.................................................................III 1适用范围. (1) 2引用标准 (1) 3相关释义 (2) 4基站安全管理要求 (3) 4.1 基站安全管理制度 (3) 4.2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安装情况 (3) 4.3消防设备配置情况 (3) 4.4防火通道及安全隐患 (4) 5基站环境与布置要求 (4) 5.1 基站机房环境管理 (4) 5.2 设备安装及排列要求 (6) 5.3 基站维护记录要求 (9) 6基站线缆布放要求 (9) 6.1 一般要求 (9) 6.2 光缆相关要求 (10) 6.3 电缆相关要求 (11) 6.4 电调线相关要求 (12) 7基站标识标签要求 (16) 8基站电源要求 (16) 8.1 交流配电箱 (16) 8.2 高频组合开关电源 (16) 8.3 熔丝开关 (17) 8.4 蓄电池 (17) 8.5 电源电缆 (18) 9防雷接地要求 (18) 9.1 基站接地 (18)

Q/BJT 06—2010 9.2浪涌保护器 (19) 9.3 其它 (19) 10资源和资产管理 (19) 10.1基站编号 (20) 10.2 固定资产 (20) 10.3 备品备件 (20) 10.4 相关资料 (21) 11节能减排 (21) 11.1工作原则 (21) 11.2技术节能要求 (22) 11.3 管理节能要求 (23) 附录A:规范用词说明 (25) 附录B:92DQ1《建筑电气通用图集-图形符号与技术资料》(摘录) (26)

中国移动通信公司技术白皮书

中国移动技术白皮书 BEA公司谨呈 2020年5月12日

BEA公司作为当今软件应用服务器市场的翘楚,公司技术和产品脱胎于电信业巨子AT&T,解决方案成功服务于世界500强中所有的电信公司,在电信行业积累了深厚的经验。BEA中国公司则始终关注着中国移动的信息化建设,致力于将先进的行业经验和优秀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服务于中国移动。本方案详细阐述了对当今中国移动的竞争分析、NGOSS系统的建设分析、中国移动本土化的解决方案设计以及BEA公司的解决方案综述,本方案力图为中国移动提供一个先进的而又是可行的整体解决方案。 BEA中国系统有限公司

中国移动技术白皮书

1综述 中国的电信市场无疑是当今全国、亚太乃至全球市场中最为炙手可热的市场之一。根据最新的统计数字,中国的固定电话用户超过1.8亿、移动电话用户近1.4亿、Internet用户数近3000万。今年1至3季度,我国电信业务收入达到2575.5亿元,在整个国民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的电信市场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状态: ?移动通信市场,从起步到今天不过六七年的时间,已发展成为全球第一; ?互联网,短短4年间就已发展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市场。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电信市场还孕育着更为巨大的发展空间。固定电话 全国普及率只有24.4%,移动电话的全国普及率更是仅为10%左右。 尽管如此,与国际各大电信巨头相比,中国的电信行业仍处于初级阶段。列强对中国市场觊觎已久,入世后的电信行业竞争强度和竞争战场将与迄今为止国内7大运营商的竞争截然不同。 1.1 规模竞争向业务竞争转变 中国移动用户普及率目前只为10%,加之中国的人口基数巨大,移动通信正处于高度发展的时期。目前来看,用户数量的增长为中国移动通信业的主要增长点,换言之即对客户的争夺将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愈演愈烈。 移动运营商增加业务收入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扩容,发展更多的用户以提高在网的绝对用户数;二是开发出各种各样的新业务,不断满足顾客除话音以外的需要,增加单个用户的收益。前者属于粗旷型的途径,在网络发展的高速期非常有效。但随着中国移动通信业的发展,比如中国移动建设GPRS网络、中国移动建设CDMA、中国电信和网通等非移动运营商逐步进入移动运营市场,移动市场逐渐进入平稳发展阶段,竞争机制逐渐完善。此时后者将显得越来

移动通信基站类型

基站类型 在网络规划设计过程中,实际应用环境非常复杂,需要应用各种基站进行组网,充分利用不同产品的优势,使网络性能最大程度满足客户的需要。可以采用的基站包括宏基站、微基站、射频拉远、直放站和室内分布系统等。本文将介绍各种基站的特点和应用环境。 宏基站 宏基站一般有专用的机架,可以提供容量,下面介绍其主要特点和应用环境。 1、特点 容量大,需要机房,可靠性较好,维护方便。 覆盖能力:比较强,使用的场合较多;馈线长度大于70m时,馈线损耗较大,对覆盖有一定的影响。 容量:根据配置的载频数,支持的用户数可以变化;总的来说宏基站可以支持的容量比其他产品要大很多。 组网要求:2Mbps传输(可用微波或光纤)。 缺点:设备价格较贵,需要机房,安装施工较麻烦,不易搬迁,灵活性差。 2、应用环境 广域覆盖:城区广域范围的覆盖;郊区、农村、乡镇、公路的覆盖。 深度覆盖:城区内话务密集区域的覆盖,室内覆盖(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 微基站 微基站可以看成是微型化的基站,将所有的设备浓缩在一个比较小的机箱内,可以方便安装;同时微基站和宏基站一样可以提供容量。微基站的主要特点和应用环境如下。 1、特点 体积小,不需要机房,安装方便;不同作用的单板一般集成在设备上,维护起来不太方便; 覆盖能力:可以就近安装在天线附近,如塔顶和房顶,直接用跳线将发射信号连接到天线端,馈缆短,损耗小;可以根据覆盖需求选择相应功放的微基站,其覆盖范围不一定比宏基站小; 容量:微基站体积有限,可以安装的信道板数量有限,一般只能支持一个载频,能提供的容量较小。 组网要求:2Mbps传输(可用微波或光纤)。 缺点:室外条件恶劣,可靠性不如基站,维护不太方便。 2、应用环境 深度覆盖:城区小片盲区的覆盖,室内覆盖(如作为室内分布系统的信号源),城区的导频污染区覆盖。 广域覆盖:采用大功率微蜂窝覆盖农村、乡镇、公路等容量需求较小的广域覆盖。 宏基站和微基站均包括三种类型:S1/1/1(含S1、S1/1)、OTSR、O1。 常用基站扇区配置 基站扇区配置适用原则典型使用区域

移动通信专业调频收发信机通用规范(标准状态:现行)

I C S33.040.60 M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 B/T15844 2017 代替G B/T15844.1 1995,G B/T15844.2 1995,G B/T15844.4 1995 移动通信专业调频收发信机通用规范 G e n e r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r a d i o t r a n s c e i v e r e m p l o y i n g F3E e m i s s i o n i n t h em o b i l e s e r v i c e s 2017-12-29发布2018-07-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目 次 前言Ⅲ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二 缩略语1 3.1 术语和定义1 3.2 缩略语3 4 分类和规格4 4.1 分类4 4.2 规格5 5 技术规则 6 5.1 一般要求6 5.2 工作能力要求6 5.3 发射机电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 7 5.4 接收机电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15 5.5 转发台性能要求及测量方法22 5.6 功能22 5.7 安全性22 6 环境适应性及试验方法22 6.1 环境试验要求22 6.2 环境试验条件要求23 6.3 进行试验的规则25 6.4 试验程序25 6.5 试验项目及顺序26 6.6 试验方法26 7 检验规则33 7.1 检验分类33 7.2 鉴定检验33 7.3 质量一致性检验34 8 标志和使用说明书38 8.1 标志39 8.2 电源标志39 8.3 使用说明书39 9 包装二运输和贮存39 9.1 包装39 9.2 运输39 G B /T 15844 2017

中国移动标准化基站要求

标准化基站要求 第一部分基站安全标准 1、基站应统一安装防盗门,对有安全需要的基站应上双锁, 有 安全需要的基站空调室外机还应加装防盗铁框; 2、基站防盗门上应有统一的“中国移动通信”标志; 3、所有基站的窗户必须进行密封处理,包括玻璃、窗户与窗框、 窗框与底座之间用玻璃胶密封,玻璃上贴深色遮阳纸; 4、所有对外孔洞必须封堵,并做防水处理; 5、基站内严禁贴墙纸(布); 6、基站应根据设备多少配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详见省公司安 保部的相关规定),并确保灭火器在有效期内;确保灭火器压力符合标准。 7、灭火器须安放在进门处醒目位置; 8、基站内外所有馈线、传输线和电源线必须通过规定的走线槽 和配线架走线,严禁线缆乱拉乱挂; 9、基站内已废弃不用的插座、电源线和其他电缆必须拆除或封 掉,防止插座漏电和短路现象发生。 10、基站内外严禁堆放易燃易爆物品和其他任何杂物,包括备 品备件和工程余料; 第二部分基站装修标准 1、基站应做好各项防漏工作,包括顶漏、墙漏和窗漏; 2、基站墙面和顶棚的面层应采用光洁耐磨、耐久、不易起灰、

非燃性、非粉质的材料。墙面和顶棚应保持整洁,无明显印迹和脱落现象。墙面和顶棚颜色统一选用白色; 3、基站内照明设备必须满足维护工作的需要; 4、基站内部墙壁醒目位置应悬挂以下制度: 1)《基站规章制度》(附件一) 2)《应急故障处理流程》(附件二) 3)《基站火灾处理流程》(附件三) 4)《基站档案》(附件四) 第三部分基站卫生标准 1、设备机架上严禁堆放杂物,各种设备内部严禁夹插资料,各 种资料应统一登记保管; 2、基站地面、门窗和设备(含设备风扇、设备机架、走线架上 的天馈线、电源线、其他线缆、避雷器、各类DDF 架、电池架、电源架、HDSL架、空调和传输等)无积灰。

中国移动集团客户标准化产品

1、农信通 指标定义:农信通是指在中国移动行业应用托管平台上开通业务,基于手机、农村信息机等移动终端,通过短信、话音、WAP等方式,满足农产品的产供销、农村政务管理和农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等信息化需求的业务及服务。 2、校讯通 指标定义:“校讯通”是中国移动面向教育行业提供的信息化综合解决方案,主要为学校和教师、家长、学生提供信息沟通、教学辅导、辅助教育、教务管理等信息化服务。 3、银信通 指标定义:“银信通”是基于手机终端,通过短信、WAP、GPRS等多种无线接入方式,满足银行客户实时金融信息、银行员工移动办公和生产控制等信息化需求的业务解决方案,实现帮助银行节约成本、提高效率、增加收入的目的。主要业务包括银行办公通知、帐务信息查询、实时变动通知、客服关怀通知等金融信息服务。 4、警务通 指标定义:“警务通”是基于移动通信的公安信息综合业务查询系统和指挥调度系统,通过为警务人员配备安装有特定软件的手机,满足警务人员在治安、交通、刑侦、监管、户政、经侦、边防、消防、出入境等方面信息查询和处理的工作需要。 5、城管通 指标定义:“城管通”是基于移动通信网络、行业终端(含城管通终端应用软件)和政府内部办公系统,集成多种数据资源,协同工作实现对城市市政工程设施、市政公用设施、市容环境与环境秩序的监督、管理和预警的整体业务解决方案。包含但不限于以下类业务:城管问题现场上报、城管任务派发、城管今日提示、城管数据同步、城管人员位置监控、定向呼叫等。

手机邮箱(MAS/ADC) 指标定义:手机邮箱(MAS/ADC)是指电子邮件到达集团客户邮件服务器后,通过端到端的安全连接,主动推送到集团个人客户手机等移动终端,使其随时随地接收、回复、转发和撰写电子邮件的业务。 移动办公(MAS/ADC) 指标定义:移动办公(MAS/ADC)是指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帮助集团客户的员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公文到达通知、移动OA、集团通讯录、日程管理即时沟通等功能,辅助客户节约成本、提高办公效率。 移动进销存(MAS/ADC) 指标定义:移动进销存(MAS/ADC)是指:集团客户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对进销存流程和结果实现全面的掌上控制和移动管理,满足集团客户在进销存环节中实时的数据处理和信息查询需求。 移动财务(MAS/ADC) 指标定义:移动财务(MAS/ADC)是指集团客户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实现财务审批、成本控制、数据查询等各类费用的管理、分析、预警和控制。 移动CRM(MAS/ADC) 指标定义:移动CRM(MAS/ADC)是指集团客户通过移动网络实现客户服务、客户关怀、客户关系维护等客户关系管理,从而既可以满足集团客户进行客户服务、会员管理等对外服务的需求,又可实现其内部统计报表分析、业务发展趋势预测等需求。 无线网站(MAS/ADC) 指标定义:无线网站(MAS/ADC)是指为集团客户建立基于WAP的门户网站,通过统一解析、终端适配、虚拟代码迁移等技术将集团客户的网站从互联网映射到移动网上,使得集团客户原互联网网站的访问者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方式也可以进行信息查询、业务办理。 农信通(ADC) 指标定义:农信通(ADC)是指在中国移动行业应用托管平台上开通业务,基于手机、农村信息机等移动终端,通过短信、话音、WAP等方式,满足农产品的产供销、农村政务管理和农民关注的民生问题等信息化需求的业务及服务。

自制45-870MHz调频接收机

该机使用了画佳TDQ-38型全增补高频头及由LA7533组成的成品中放盒,因而接收灵敏度高、性能稳定且制作容易。本机可接收45-870MHz范围内的所有调频信号,且可用于收听调频广播、电视伴音以及对讲机和无绳电话的信号等;具有音视频信号输出端口,可以与监视器配套成为一台全频道电视接收机,也可以作为修理电视机时的音视频信号源。 电路原理见下图 高频头输出的38MHz全电视信号及31.5MHz伴音第一中频信号直接输入成品中放盒内进行中频放大及检波与鉴频,输出的音视频信号分别经C5、C6耦合至音视频输出端。音频信号同时经W2音量电位器调整后送入IC2(ULN2283B)所组成的音频功放电路,经放大后输出至扬声器,输出功率为1W。 IC1(CD4017)组成L、H、U三波段轻触式电子转换电路,且由双色发光管LED1分别以红、绿、黄三色指示。L段频率为45MHz~150MHz,H段频率为142MHz~380MHz,U段频率为375MHz~870MHz。 高频头应选用灵敏度高的全增补型的优质品,彻底杜绝普通收音机灵敏度低、串台及选择性

差等问题。LA7533中放盒采用成品,伴音中频为6.5MHz,其内置一级预中放,声表面波滤波器及LA7533中放块;单排11脚排列,其中①脚为IF输入,②脚接地,③脚接12V电源,⑥脚为音频输出,⑦脚为6.8V A GC电压输出端,⑩脚为视频信号输出端,外壳需接地。 IC2音频功放块型号为ULN2283B,若不易购到可用由LM386组成的音频功放电路。调谐电位器W1选用220KΩ彩电场频调整电位器,调谐指示使用直流30V微型表头。 自制45--470MHZ调频接收机 接收机具有高灵敏度线路简单,易于安装调试,由电池供电,工作稳定耗电少,体积小,便于携带等特点。电原理图见图1。 工作原理 由高频头将天线接收到的微弱调频信号进行放大和混频,混频后产生的31.5MHz伴音中频信号由IF端输出。ICl为调频接收集成块(由于高频头具有良好的调谐接收性能,而TDA7010 T是专用调频接收1C,接收灵敏度达3uV,从而保证了整机具有很高的接收灵敏度),中频信号输入ICl的(11)脚,经ICl进行中频放大、调频检波后由②脚输出音频信号,IC2用于音频信号功率放大。T1、T2及LEDI等组成调谐指示电路。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技术参数

中国移动基站铁塔标准化技术参数 (1)平台参数: 设计按三层平台受力考虑,第一平台距塔顶2m,各层平台间距5m,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安装平台数量。拉线塔仅设置支架,不设置平台。20m铁塔设置2层平台。三管塔、单管塔平台直径为3.0m,角钢塔为3.8m。平台栏杆高1.1m,平台采用小角钢密铺镂空处理。 (2)天线设置。: 由于TD天线所受风荷载要显著大于GSM天线,因此结构计算按第一平台为TD天线、第二和第三平台为GSM天线、每平台分别安移动通信塔的设计与施工,应密切配合通信工艺,满足其要求。在确定塔桅高度、平台数量、天线的规格、数量、方向,馈线的走向等的同时,应充分考虑扩容的可能性和便利。 (3)馈线。: G网、D网及WCDMA网每副天线2根7/8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5kg。TD-SCDMA网(按结构计算最不利情况)每副天线9根1/2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23kg,同时每副天线带1根GPS馈线,为1/2英寸馈线,每米重量为0.23kg。单管塔按内走线、内爬梯(20m铁塔为外爬梯)、内法兰考虑。 (4)避雷针。 根据防雷接地的要求,各种塔高的铁塔其顶部均应设置高度为5米的避雷针,材质采用圆钢管。 (5)爬梯。 爬梯自重按每米30kg考虑。爬梯挡风宽度按0.60m考虑,应考虑挡风系数的影响。钢塔上应设置面向机房的馈线走线架,并从机房至塔顶天线处,馈线架的横撑间距为800-1500mm。 移动通信塔的建筑材料要求: 2.2.1钢材的合格保证书: 移动通信塔采用的钢材应具有抗拉强度、伸长率、屈服强度和硫、磷含量的合格保证,对焊接结构尚应具有碳含量的合格保证。焊接结构以及重要的非焊接承重结构采用的钢材还应具有冷弯试验的合格保证。

中国移动光缆分纤箱技术规范-企业标准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 QB-H-024-2014 中国移动光缆分纤箱 技术规范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f o r O p t i c a l f i b e r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B o x o f C M C C 版本号:1.0.0 2014-12-30发布2014-12-30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

目录 1. 范围 (55)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5) 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77) 3.1 术语及定义 (77) 3.1.1 光缆分纤箱 (77) 3.1.2 尾纤 (77) 3.1.3 跳纤 (77) 3.1.4 适配器 (77) 3.1.5 光纤连接分配装置 (77) 3.1.6 光纤终接装置 (77) 3.1.7 光纤存储装置 (77) 3.1.8 熔接保护套管 (77) 3.2 缩略语 (88) 4. 组成、分类及命名 (88) 4.1 组成 (88) 4.2 分类 (88) 4.3 命名 (99) 5. 环境描述 (99) 5.1使用环境 (99) 5.2 测试环境 (1010) 6. 外观要求 (1010) 6.1 表面要求 (1010) 6.2 丝印与标示 (1010) 6.3设备箱体标识 (1111) 7. 结构要求 (1111) 7.1 总体要求 (1111) 7.2 外形尺寸及容量 (1212) 7.3 箱体结构及内部走线路由 (1313) 7.3.1 A型光缆分纤箱 (1313) 7.3.2 B型光缆分纤箱 (1616) 7.3.3 C型光缆分纤箱 (1919) 7.3.4 D型光缆分纤箱 (2121) 7.3.5 E型光缆分纤箱 (2222) 7.4 光纤光缆布放要求 (2424) 7.5 12芯熔配一体化托盘 (2424) 7.5.1 结构要求 (2424) 7.5.2 托盘标签要求 (2525) 7.6 12芯适配器安装条 (2525) 7.7 熔接盘 (2626) 7.8 盒式光分路器 (2626) 7.9插片式光分路器 (2828) 7.10 导轨板 (2929) 7.11 绕纤轮 (2929) 7.12 光纤连接器 (3030) 8. 功能要求 (3030) 8.1光缆的固定和保护功能 (3030) 8.2光缆纤芯的终接功能 (3030) 8.3光纤熔接接头保护功能 (3030) 8.4缆纤适用性要求 (3030) 8.5调纤功能 (3131)

移动通信基站的组成

第4章移动通信基站的组成 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投放市场,这是第一代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频分复用方式,小区内所有用户共用若干个信道,信道中传输的是模拟话音信号,所以被称为“模拟移动通信系统”。应用不久,电信运营部门就发现该系统存在诸多缺陷,如用户容量小,保密性差,各国制式不兼容等等。 面对这一现状,欧洲电信运营部门于1982年成立了一个移动特别小组(简称GSM),开始制定一种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规范。经过6年的研究、实验和比较,于1988年确定了主要技术规范并制定出实施计划。从1991年开始,这一系统在德国、英国和北欧许多国家投入试运行,吸引了全世界的广泛注意,使GSM向着全球移动通信系统的宏伟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4.1 GSM系统组成 GSM系统也叫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属于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该系统采用频分多址和时分多址结合的方式,扩大了用户容量,信道中传输的全部是数字信号,保密性能提高。我国参照GSM标准制订了自己的技术要求,主要内容有:使用900MHz频段,即890~915MHz(移动台→基站)和935~960MHz(基站→移动台),收发间隔45MHz,载频间隔200KHz。共124个载波,每载波信道数8个,基站最大功率300W,小区半径0.5~35Km,调制类型GMSK,传输速率270kbit/s。 对900MHz频段,上行(MS→BS):890~915MHZ,下行(BS→MS):925~935MHZ,双工间隔:45MHz,载频间隔:200KHz。 对1800MHz频段,上行(MS→BS):1710~1785MHz,下行(BS→MS):1805~1880MHz,双工间隔:95MHz,载频间隔:200KHz。 GSM系统由3部分构成,即交换子系统、基站子系统和操作维护子系统。如图4-1所示。 图4-1 GSM系统的组成示意图 4.1.1 交换子系统(SSS) 交换子系统是整个GSM系统的控制和交换中心,它负责所有与移动用户有关的呼叫接续

高频课程设计--调频接收机

一、设计方案及电路基本原理 1.设计目的 (1)了解调频接收机的工作原理及组成。 (2)按照给定的技术指标成对调频接收机的设计。 (2)掌握调频接收机的仿真方法。 2.设计思想及工作原理 电路的开始部分是由高频放大电路和本振信号混频,输出一个中频信号。因为这是超外差调频接收机,所以混频电路和调幅接收机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调频电路中,本振电路是独立的。在放大电路部分,采用场效应管共源极放大电路。本振电路才用LC 振荡电路,两个信号分别输入混频器,得到一个中频信号。为了得到高的增益,而整个电路的增益取决于中放,同时也抑制了邻近干扰。在中频放大电路的输出端,接一个限幅器,其目的是如果直接接鉴频器,很可能得到很多不需要的波形,用滤波器很难滤除,所以在鉴频器的输入端加一级限幅器,去除不需要的波,使输出更为纯净。鉴频器是将原调制信号解调出来,在本次设计中采用比例鉴频器。为了能够得到我们所需要的效果,在电路的最后采用低频放大电路。调频接收机的原理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调频接收机原理框图 二、设计方案 1.单元电路设计 (1)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输入回路 高频放大 混频 中频放大 鉴频 低频功放 本机震荡 控制器

如图2所示为共射级接法的晶体管高频小信号放大器。他不仅要放大高频信号,而且还要有一定的选频作用,因此晶体管的负载为LC 并联谐振回路。在高频情况下,晶体管本身的极间电容及连接导线的分布参数等会影响的频率和相位。晶体管的静态工作点由电阻2RA ,3RA , 4RA 及6RA 决定,其计算方法与低频单管放大器相同。 其工作原理为:从天线1ANTA 接收到的高频信号经过1CA 、1CCA 、1LA 组成的选频回路,选取信号为10.7s f MHz =的有用信号,经晶体管21/d B f f f QL =-=进行放大,由3CA 、1TA 初级组成的调谐回路,进一步滤除无用信号,将有用信号经变压器和1CB 耦合进入3361MC 。 ANTA1 KA1 RA11K +VCC RA25.1K RA318K RA410K RA61.5K RA51K LA122uh LEDA1 CA50.1uF CA3120p CA133p CA40.01u F CA2103 CCA1 R 50K QA13DG12C TA1 JB1 TTA2 TTA1 JA1 图2 高频功率放大电路原理图 (2)混频器及本机震荡 混频器的作用是将高频调制信号变换为中频调制信号,所改变的只是被调信号的载频,而信号的调制规律是不能改变的。混频器有不同类型,混频增益约为-10Db~30dB 左右。混频器的输出应和中放输入级匹配,混频电路可以采用如图3的二极管混频电路。 对本机振荡器的要求是:频率可调,并和输入回路及高放负载回路同步调整(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