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讲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第五讲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第五讲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第五讲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第五讲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基本原则的涵义和主要内容;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涵义和基本内容;认识和把握个人主义的定义和实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的含义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公正原则的内涵;个人主义的实质。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1、从其产生的社会基础看,为人民服务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2、从其在道德体系中的地位来看,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集中体现。

3、从道德实践角度来看,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实践的主要价值取向。

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涵

为人民服务就是为那些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服务。为人民服务而不为人民的敌对者服务,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道德要求。

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

1、热爱和关心人民。

2、对人民负责。

3、实现人民的利益。

4、服务他人与为己谋利相结合。

三、坚持为人民服务

1、澄清极“左”思想的影响。

2、承认为人民服务的多层次性。

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的第二层次的道德要求是先人后己。第三层次的道德要求是人己兼顾。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是先己后人。

3、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

第二节集体主义原则

一、集体主义原则的由来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史上有个发展过程。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集体主义曾作过一些论述。马恩既强调集体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前提,又指出个人的自由发展对于集体发展的重要性,辩证地说明了个人和集体发展的关系。

2、第一个明确提出将集体主义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原则的是斯大林。指出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伦理原则。

3 、毛泽东明确提出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指出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

4、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必须坚持集体主义原则。

在我国现时代,集体主义是核心伦理规范。

二、集体主义原则确立的根据

1、集体是个人存在的方式

任何人都是不能孤立地存在的,他必须生活在集体之中,依赖于集体所提供的各种条件,以集体活动为其存在的方式。

集体是一种不同于群体的客观存在,它是在充分重视和尊重个人的差异性和独立性的基础上,根据共同的利益,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而自觉组成的维护社会存在发展的社会关系体。在其形式上,它具体地表现为或大或小的有一定组织系统、组织形式和活动方式的个人之间的共同体,如各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国家和整个社会。从其性质来看,它可以区分为“真实的集体”与“虚假的集体”两种。

真实的集体的特征:

(1) 组织的有序性。

(2) 利益的一致性。

(3) 义务的双向性。

2、集体是个人力量增强的手段

3、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源泉

三、集体主义原则的科学内涵

1、含义。集体主义原则指的是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保障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肯定个人利益的合理性,以实现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促进个人同社会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的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2、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

(1)集体利益的首要性和优先性。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着这样三重关系:首先,它们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其次,它们是长远与眼前的关系。再次,它们是“源”与“流”的关系。

(2)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正当的个人利益的实现要求满足这样两个条件:一是个人在实现自身利益时不损人利己,不损公肥私,通过合理、合法、合情的途径去谋取个人利益;二是个人应该主动地承担各种社会责任,履行自己应该履行的对集体和他人的义务。(3)个人利益同集体利益的结合性和协调性。

四、集体主义原则的价值追求

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区别于以往一切道德体系的根本标志。它具有相对于以往一切道德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其道德合理性和优越性就在于它具有如下价值追求:

1、集体主义是达到社会整合的价值动力

集体主义之所以是实现社会整合的内在根据,是因为:

(1)它是功利与超功利的统一。

(2)它是关注个人利益与关注集体利益的统一。

(3)它是人作为目的与作为手段的统一。

2、集体主义是实现人的价值的道义保证

(1)集体主义指明了人的价值实现的方向

(2)集体主义保证了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3)集体主义确定了实现人的价值的途径

3、集体主义是促进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条件

集体主义以个人同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价值目标,它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含于其中,对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出了要求,并为之创造了相应的条件。

(1)集体主义要求建立一个有利于人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

(2)集体主义指明了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途径

第三节抵制和批判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一、个人主义的定义:个人主义是一种以个人为中心,一切从个人出发,以达到个人目的为最高指向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和价值观。

二、个人主义的历史发展

1、在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萌芽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2、文艺复兴时期,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发展的准备时期。

3、17、18世纪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想的发展时期。

4、19、20世纪是西方个人主义思潮系统化、理论化的成熟时期。

三、个人主义的基本观点

1、个人主义高度重视个人自由,广泛强调自我选择、自我控制的个人或自我。

2、个人主义原则在西方社会被视为占主导地位的价值准则,其合理性不在于对个人一己利益的肯定,而在于对每一个人利益的肯定与维护,这是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的根本区别。

3、为了保障个人主义原则的实现,西方社会通过经济、法律、政权、国家等手段来进行调节以避免个人主义滑入利己主义。

4、个人主义中蕴含的对个人生命、尊严、自由、平等、公正的追求,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5、个人主义对国家、集体利益的蔑视,是西方社会的危机之所在,也是个人主义的危机之所在。

四、个人主义的实质

1.反对个人主义的观点。认为个人主义是以“人性自私”为理论出发点的,强调个人利益和个人至上必然导致利己主义和无政府主义。

2.赞成个人主义的观点。认为个人主义强调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在历史上对唤醒自我意识,大胆追求个人生活,发挥人自身的潜力,推动科学文化发展曾起到了积极作用;进而认为在当今中国提倡个人主义,必将也会发挥个人积极性,推动社会发展。个人主义对维护民主、自由、平等权利,反抗暴政起到过有益的作用,它是对抗专制、暴政的有效方式。

3、个人主义的实质。个人主义的实质是利己主义,因为:

①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都以“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为理论基础。

②它们都把个人利益作为判断人的行为价值的惟一普遍的尺度。

③它们都以个人欲望的满足为出发点和归宿。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内容是多要素多层次的结合,主要包括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道德规范和社会生活中特殊领域的道德,即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支配着社会主义道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

第四节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原则评价

一、功利主义原则评价

(一)功利主义原则的历史考察

1、功利主义思想在西方萌芽于古希腊时期。

2、功利主义原则完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

3、20世纪初,功利主义受到了实证哲学和分析哲学的冲击和强有力的挑战。

4、20世纪50、60年代,由于元伦理学严重脱离社会生活,恢复规范伦理学的呼声日益高涨,现代功利主义又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发展起来。在现代功利主义中,影响最大以及理论形态更加完备的是准则功利主义和行动功利主义。

5、功利主义除了表现为资产阶级的老功利主义和新功利主义的形式外,还可以作另一种理解,即理解为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

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功利主义并不是资产阶级的私有物,无产阶级、人民大众也有他们自己的功利主义。毛泽东指出:“唯物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功利主义者。”(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版.第864页。)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功利主义建立在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基础之上,而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革命功利主义”或“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的功利主义。恩格斯曾经评价:“当代两个最大的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和葛德文的著作,特别是后者的著作,也几乎只是无产阶级的财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1月版,第528-529页。)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邓小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无产阶级功利主义观。他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中国经济建设的实际,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创造性地将无产阶级功利主义运用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丰富和具体化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功利主义思想。

(二)对功利主义原则的评价

1、一种观点是将功利主义看做是利己主义、物质主义,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认为不能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原则。应该指出的是,功利主义与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是有区别的。

2、另一种观点认为作为一种伦理学说,功利主义是重实效、重利益的伦理观,往往在人们的实际生活中和利益关系的矛盾突出,认为既不能反功利主义,也不能泛功利主义,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社会主义的功利原则。

二、人道主义原则评价

(一)什么是人道主义。人道主义是指把人和人的价值置于首位的概念,肯定人的权利或尊严的价值理论,以及倡导人的身心全面发展,主张人与人之间互助、友爱的精神的道德原则。简单地说,人道主义就是主张把人当作人看待。人道主义是善待一切人的思想体系。(二)人道主义原则的历史发展

1、在西方,人道主义思想萌芽于古希腊时期。

2、在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以人文主义形态表现出来。

3、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是人道主义全面发展时期。

4、19世纪人道主义以人本主义形态出现。

5、20世纪人道主义在西方的主要代表是存在主义和精神分析学派

总之,人道主义是以人类利益和价值为中心的一种学说。它反对超自然主义,把人看作是自然对象,肯定人的基本尊严和价值,以及人运用理性和科学方法获得自我完善的能力。

“人道主义”一词是从拉丁文humanistas(人道精神)引申来的,最早在古罗马思想家M.T.西塞罗那里,是指一种能够促使个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这是人道主义最初的含义。在15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新兴资产阶级提出的一种包含有深刻内容的追求和理想。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

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9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现代,西方的思想家们虽然没有放弃人道主义的旗帜,但由于他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前途捉摸不定,特别是面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严重问题,如精神危机等等,找不到出路,所以他们的人道主义理论,或多或少都具有虚无主义或悲观主义的色彩。

(三)对人道主义原则的分析

关于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原则,曾经把它当做资产阶级的东西而全盘否定,而忽视了它作为人类共有的文化和精神财富的应有价值。

人道主义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二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前者是资产阶级为反对封建统治的革命需要提出来的,可以不接受。但后者在人类生活中具有共同指导意义,它主张把人当作人来看待,是善待一切人的思想体系,应当大力提倡。(四)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社会人们的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建立在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之上,同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相适应,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理论基础。它是对以往历史上的人道主义和人道精神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真诚的、具体的、现实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确立,使个人和社会的基本利益归于一致。这样,社会就应该和能够真正做到尊重每个劳动者及其劳动和劳动成果,就应该和能够真正把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作为社会生产的目的,就应该和能够为劳动者发挥和发展才能逐步创造必要的社会条件。社会主义社会的劳动者之间,就应该和能够真正建立起团结、互助、友爱的关系,排除以往私有制社会那种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关系。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就应该和能够在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

以人为本是当代最高形式的人道主义。“以人为本”作为我们党的重要执政理念,是党的十六大后新提出来的。2003年lO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在党中央全会的重要文件中第一次出现“以人为本”概念。

以人为本是当代最高形式的人道主义。在人与自然关系的意义上说,“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人类,包括其中所有的个人。与这个意义上的“人”相对的“非人”,是除人类外的狭义的自然界(其中包括动物),也可以称之为“物”。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的一层含义是,处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或人与物的关系,应该以人或人类为本,而不应该以物或自然为本。

以人为本是当代最高形式的人道主义。

作为处理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人民,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这是“以人为本”的又一层含义,是其主要的或基本的含义。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第五节社会公正原则

一、公正原则的基本内涵

公正,与公道、公平、正义等范畴有着相同或相似的含义公正作为其基本原则的中心内容和要求是:在社会生活领域,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得到公正、平等的待遇;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政治关系中,自觉以平等、公正的观念和社会的道德原则、规范来指

导和调节自己的行为,讲求正义;在为政者的基本职业活动领域坚持原则,公道正派,不偏不私。社会公平正义,实质的问题并不是谋求同一,谋求均等,而是建立一系列以社会公平正义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制度,以使各种本来就具有以及本来就应该有差别的社会成员之间能够各得其所、各安本分、相得益彰、共存共荣。

二、现代公正原则的特征

第一,它是以发达的商品经济为基础的,反映了商品关系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第二,它的基本内容是承认每个人享有平等的自由权利即人权。

第三,这种公平是法律形式上的公平而不是事实和结果上的公平。

三、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具体表现

1、作为市场经济基本规范的竞争的公平。

它的实质是人们在法律和政治地位上的平等,是交易的平等和竞争的平等。这种含义的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也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要保证。

2、与社会主义人权原则相适应的权利的公平。人权是一个社会每一个人应当享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制度的一个基本内容。社会主义的人权观强调要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贯彻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将生存权、发展权放在首位。

3、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相适应的劳动的公平。这种含义的公平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资料占有上具有平等权利,另一方面默认不同等的工作能力是每个人天然的特权,要求等量劳动相交换。

思考题:

1、怎样理解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2、怎样理解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3、试分析利他主义和集体主义原则的区别

4、如何评价个人主义原则?

5、如何评价人道主义原则?

6、如何评价功利主义原则?

7、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特征表现何在?

4、谈谈你对社会公正原则的看法。

阅读书目:

1、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参阅《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毛泽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见《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10月版。

4、罗国杰主编:《道德建设论》,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参考书:

1、宋希仁主编:《道德观通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倪愫襄:《伦理学导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唐凯麟:《伦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4、甘葆露:《伦理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5、李春秋:《新编伦理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6、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大全

道德与法治必背核心知识点大全 一.“主体”、“主要”类 1. 我国“一国两制”中的国家主体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2.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是公有制。我国分配制度的主体是按劳分配。 3.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 4. 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是科学技术。 5. 我们参与经济生活的主要表现于日常生活的消费和理财。 6. 我国经济大舞台上的主角是公有制经济。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是国有经济。 二.“基本”类 1.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我国的基本国策有对外开放、计划生育、保护环境。 3. 最终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4. 我国人口现状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5.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6.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7. 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

敬业奉献。 8. 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是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 9.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10. 我国环境的基本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已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 11. 我国资源的基本国情: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12. “两个基本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13. 我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和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14. 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立法)、有法必依(守法)、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法)。 三.“基础”类 1.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 我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四项基本原则。

第五讲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第五讲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基本原则的涵义和主要内容;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功利主义和人道主义原则、社会主义公正原则的涵义和基本内容;认识和把握个人主义的定义和实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的含义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和公正原则的内涵;个人主义的实质。 教学时数: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1、从其产生的社会基础看,为人民服务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要求。 2、从其在道德体系中的地位来看,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精神的集中体现。 3、从道德实践角度来看,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实践的主要价值取向。 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内涵 为人民服务就是为那些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服务。为人民服务而不为人民的敌对者服务,也是为人民服务的根本道德要求。 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主要有四方面的内容: 1、热爱和关心人民。 2、对人民负责。 3、实现人民的利益。 4、服务他人与为己谋利相结合。 三、坚持为人民服务 1、澄清极“左”思想的影响。 2、承认为人民服务的多层次性。 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层次的道德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的第二层次的道德要求是先人后己。第三层次的道德要求是人己兼顾。最低层次的道德要求是先己后人。 3、从我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 第二节集体主义原则 一、集体主义原则的由来 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在马克思主义道德理论史上有个发展过程。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集体主义曾作过一些论述。马恩既强调集体是个人自由发展的前提,又指出个人的自由发展对于集体发展的重要性,辩证地说明了个人和集体发展的关系。 2、第一个明确提出将集体主义原则作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伦理原则的是斯大林。指出集体主义是共产主义的伦理原则。 3 、毛泽东明确提出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道德原则,指出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暂时利益要服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

人教版高二政治选修六同步教案:专题《公民道德规范和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高考

第3课时公民道德规范和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课程导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进入了一 个新的历史阶段。经过多年的道德实践,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体系框架,为今后 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思考: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什么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建 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探究新知 学点1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1. 道德规范的含义 道德规范是人们为了社会稳定和发展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2.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 献。 (2)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即充分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积极借鉴了世界 各国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和先进文明成果;既着眼于人类文化发展的前沿,吸收了人类优秀 道德的精华,又立足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体现了新时期新阶段的时代精神。 例1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提出要在全社会大力提倡“爱国守 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其目的在于 () ①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 ②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学习公民道德规范的基本知识 ④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公民道德基本规范颁布的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公民用来调整 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家庭,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关系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①② ④符合题意。掌握知识重在应用,故③不是目的。应选C项。 答案 C 解题规律 解答组合式选择题,要重视运用排错法。把带有错误表述的选项排除掉,很容易得出正 确答案。 学点2. 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本质特征和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本质特征和核心。 2. 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私有制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第九章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第一节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含义和作用 1.概念:道德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特点:阶级性、历史继承性、规范性、渗透性、稳定性、自律性。 3.道德的社会作用:第一,道德能够促进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第二,道德能保护或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第三,道德能促进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四,道德能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二、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1.概念:社会主义道德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地培养起来的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属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 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科学性,群众性,实践性。 3.提倡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性:首先,人是需要有道德的;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最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是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的。 三、继承和弘杨优良道德传统 1.弘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乐群贵和,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2.继承和弘杨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追求真理的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艰苦奋斗的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等。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一、为人们服务思想的提出及发展 1.提出就发展P236 2.人民是一个历史范畴,是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总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3.中国新时期的人们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一切坚持和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公民、以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1.为什么人的问题是道德核心问题P238 2.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其一,为人民服务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其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其一,弘杨为人民服务精神,是保证市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重点

10机电一班姜亚飞100114025 29号我眼中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这种区别主要表现在如何处理个人利益和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上,表现在道德基本原则的殊异上。一切剥削阶级道德尽管表现形式不同,但它们总是强调个人利益的至上性,总是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上,总是把个人利益作为判断人的行为善恶与否的根本价值尺度。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它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性质,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活动的基本标准和方向。抛弃了为人民服务,也就等于毁掉了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根基,也就等于丧失了社会主义道德的灵魂。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 一方面,我们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终目的是实现共产主义,所以,应当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这是社会主义道德先进性的要求。另一方面,我们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还必须注意广泛性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有它的最高要求,也有它的最低要求。它的最高要求,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既是共产党的宗旨,也是对共产党员和一切先进分子的要求。一心为公、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等等,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最高要求的体现。党的十五大通过的党章也明确地规定,在党的建设中,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也是从共产党员的标准出发提出来的,是从“为人民服务”的最高要求出发的。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力求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使自己的行为有益于他人、有益于社会。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我们可以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一历史上早已存在的思想,看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低层次上的要求。 正因为为人民服务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所以在我们国家,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能力大小,都能够在本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做到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为人民服务就已深入人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为人民服务已逐步成为亿万人民的主导价值观和人生追求。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共产党员、领导干部要具备的最高道德境界,而且是全体公民应追求的最高道德理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每个共产党员、公务员、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学生,都要像焦裕禄、孔繁森、张思德、雷锋那样,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勇于奉献自己的一切;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做到关心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和最终利益,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准则。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必须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但是,先富起来的人们要帮助尚未富起来的人们,先富起来的地区要帮助尚未富起来的地区,要帮助贫困地区尽快脱贫致富。扶贫济困、见难相助、助人为乐,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用市场机制合理配置资源,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倡导为人民服务,从根本上说是一致的。在社会主义市场

公民道德建设复习题与答案

公民道德建设复习题 1、守法遵纪就是要求遵守()。 A、社会主义法 律 B、所属组织的纪律 C、社会主义法律和所属组织的纪律 D、 社会主义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 2、爱国守法主要是规范()的关系。 A、公民与国家 B、公民与组织 C、公民与社 会D、公民与公民 3、()是爱国规范的延伸,是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 线”。 A、诚信 B、奉献 C、自强 D、守法 4、()主要是规范公民在公共场合、公共关系中的公共道德 行为。 A、团结友善 B、明礼诚信 C、敬业奉 献D、爱国守法 5、()主要是规范公民与职业的道德关系。 A、奉献 B、自强 C、敬业 D、团结 6、()主要是规范公民与社会的道德关系和对待他人的道德 责任。 A、诚信 B、奉献 C、团结 D、友善 7、()是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反映,是一个有道德的、高尚 的人的标志。 A、文明礼貌 B、遵纪守法 C、爱护公 物D、助人为乐 8、有时能反映出一个国家国民的素质,关系到人格、国格大事 的是()。 A、助人为乐 B、保护环境 C、遵纪守 法D、文明礼貌 9、社会公德最基本的要求是()。 A、文明礼貌 B、爱护公物 C、遵纪守 法D、保护环境 10、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除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奉献社会外,还有()。 A、办事公道、服务群 众B、办事

公道、廉洁奉公 C、服务群众、公平公 正D、公平公正、廉洁奉公 11、()是每个公民必须遵守的道德准则,也是每个公民应尽 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A、男女平等 B、尊老爱幼 C、夫妻和 睦D、邻里团结 12、家庭幸福的重要前提和保证是()。 A、尊老爱幼 B、男女平等 C、勤俭持 家D、夫妻和睦 13、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集体主义 C、社会公 德D、爱国主义 14、()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 A、爱国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集体主 义D、社会公德 15、下列不属于公民道德建设基本要求的是()。 A、爱祖国、爱人民 B、爱劳动、爱科学 C、爱社 会主义D、集体主义、社会公德 16、公民道德建设的着力点是()。 A、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 义B、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C、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D、爱劳动、爱科学 17、“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高度凝练了()思想的 基本要求。 A、爱国主义、集体主 义B、爱国主义、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D、 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 18、荣辱观是由()所决定的。 A、人生观、价值 观B、世界观、人生观

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核心与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建设核心与基本原则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十五大报告又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这就是说,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必须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关系相适应,并为之服务。就经济关系而言,我国目前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它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就政治关系而言,我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为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政体的根本政治制度。并且,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是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以及共同富裕,与集体主义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客面上要求在全社会弘扬为人民服务精神。因此说,为人民服务精神和集体主义原则,是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伦理反映。 今天,我们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运行机制之中,也蕴涵着与为人民服务精神、集体主义原则相同或相通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市场经济直接同社会化生产密切相关,社会化生产要求人们具有高度的整体协作精神;市场经济的运行使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的个人利益通过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来实现,这就把利己和利他有机结合起来,把履行自己的义务同应有的权利统一起来,使为人民服务精神和集体主义原则的实现成为可能。然而,市场活动有其自身的缺陷,如趋利性、投机性等,如不及时加以正确引导,就容易诱发各种损人利己的行为和贪污腐化等消极腐败现象,严重干扰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所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需要用为人民服务精神和集体主义原则铸造经济组织、社会团体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合力、动力、凝聚力。 与私有制的经济关系相适应,以往剥削阶级的道德,无不从其剥削阶级的利益出发,坚持利己主义、个人主义的道德原则。这一原则在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日益引发其社会的道德危机和精神危机,成为“西方社会病”,反映出这一道德原则与人类社会进步的矛盾和冲突。同时,也昭示着与社会化大生产相伴随而诞生、相适应而发展的为人民服务精神和集体主义原则既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实质,是社会主义道德与一切剥削阶级道德相区别的标志,更是人类社会道德发展的必然趋势。

社会主义道德区别

社会主义道德 社会主义道德是植根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与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相适应的社会道德。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又是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前进的历史运动,社会主义道德本质上从属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是共产主义道德在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具体体现。它以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为道德原则,以实现共产主义为道德理想。毛泽东说“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指社会主义道德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行为规范有机结合起来的整体。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它由各方面的道德规范构成,如政治道德、商业道德、家庭道德以及各行各业都有自己具体的规范、具体的内容,各种规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是指社会主义道德的层次体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低到高存在着四个层次的道德要求。处于最低层次的、也就是最简单、最一般的道德要求,是社会主义起码道德要求,它包括社会公德和家庭道德两大部分。处于第二层次的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具体概括为“五爱”,即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处于第三层次的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特殊道德要求。 处于第四层次的是共产主义道德。这是社会主义时期的最高道德要求。以上这四个层次的道德要求有机结合,构成了社会主义道德的

层次体系。 社会主义道德存在层次体系,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决定的。 首先,由于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基础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多种利益主体并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从根本上决定了社会主义的道德要求是多种层次并存。就所有制形式而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着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全民(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私人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必然出现多种利益主体,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私人利益、个人利益等等。私人利益也是个人利益,但这不是一般的个人利益,而是对社会财富占有量相对较大的人的个人利益。据统计,到2000年底,全国40%以上的财富集中在1%的人的手里。这1%的人的个人利益与一般的个人利益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由于存在着多重经济成分和多重利益主体,决定了不能只有一种道德要求,必须要有适应多重利益主体的道德要求。 第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着封建道德糟粕残余的影响,还存在着西方资产阶级道德中腐朽成分的影响,人们的思想觉悟还没有达到足以完全抵制和消除这些影响的程度,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只有一种道德要求,而要有适应不同觉悟程度的人的道德要求。在“极左”时期,我们曾经企图用一种美好的、理想化的道德去要求每个人,结果造成道德要求与道德现实脱节,道德承诺与道德行为背离,并没有也不可能形成所期望的道德局面。 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并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是,社

职业道德建设考试试题及答案

职业道德建设考试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每题均有四个备选项,其中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是正确的。错选、少选、多选,则该题均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道德,准确的说法是(C)。 (A)道德就是做好人好事 (B)做事符合他人利益就是有道德 (C)道德是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特殊行为规范 (D)道德因人、因时而异,没有确定的标准 2、与法律相比,道德(B)。 (A)产生的时间晚 (B)适用范围更广 (C)内容上显得十分笼统 (D)评价标准难以确定 3、关于道德与法律,正确的说法是(D)。 (A)在法律健全完善的社会,不需要道德 (B)由于道德不具备法律那样的强制性,所以道德的社会功用不如法律 (C)在人类历史上,道德与法律同时产生 (D)在一定条件下,道德与法律能够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4、关于职业道德,正确的说法是(C)。 (A)职业道德有助于增强企业凝聚力,但无助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B)职业道德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无助于降低生产成本 (C)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员工职业技能,增强企业竞争力 (D)职业道德只是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但无助于提高企业信誉和形象 5、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A )。 (A)集体主义 (B)人道主义 (C)功利主义 (D)合理利己主义 6、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C)。 (A)诚实守信 (B)办事公道 (C)为人民服务 (D)艰苦奋斗 7、《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我国职业道德建设规范是(B)。 (A)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艰苦奋斗、服务人民、促进发展 (B)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C)以人为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促进和谐 (D)文明礼貌、勤俭节约、团结互助、遵纪守法、开拓创新 8、关于道德评价,正确的说法是(D)。 (A)每个人都能对他人进行道德评价,但不能做自我道德评价 (B)道德评价是一种纯粹的主观判断,没有客观依据和标准

职业道德中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的是

职业道德中体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的是()。(D)标准答案:B A. 奉献社会 B. 服务群众 C. 诚实守信 D. 爱岗敬业 体现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最高目标指向的是()。(A)标准答案:D A. 服务群众 B. 诚实守信 C. 办事公道 D. 奉献社会 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是()。(ACD)标准答案:BCD A. 信任 B. 性爱 C. 理想 D. 责任 职业活动中道德和法律的共同特征包括()。(ABCD)标准答案:ABC A. 鲜明的职业性 B. 明确的规范性 C. 调节的有限性 国家也可以成为我国法律关系的主体。(错)标准答案:对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所以体现国家意志的规范性文件都是法律。(对)标准答案:错 6. 法律是限制自由的。(对)标准答案:错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特点是,以制定法为主,习惯法为补充,判例法为例外情况。(对)标准答案:错 12. 法是以( )为基础的。(D)标准答案:B A. 意志 B. 经济关系 C. 政治 D. 政策 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基本方略是在( )(B)标准答案:D A. 1982年宪法 B.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C. 党的十三大 D. 党的十五大 5. 在我国的执法机关包括有()(A)标准答案:C A. 审判机关 B. 检察机关 C. 各级人民政府 D.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6. 法律主要表现的是( )的意志。(A)标准答案:B A. 全民的 B. 统治阶级的 C. 政党的

D. 整个社会的 17. 法律的作用可以分为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下列选项中属于法律的社会作用的是( ) (C)标准答案:D A. 指引作用 B. 预测作用 C. 强制作用 D. 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在我国的法律监督体系中,从国务院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法律监督是( ) (D)标准答案:B A. 社会性监督 B. 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C.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D. 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 . 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 ) (BCD)标准答案:AD A. 体现 B. 前提 C. 基础 D. 保障 22. 国家与法是()(ABD)标准答案:CD A. 从来就有的 B. 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 C. 在阶级社会才存在的 D. 在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产生的 23. 在我国,守法的主体包括( ) (ABCD)标准答案:ABCD A. 各政党 B. 国家机关 C. 社会组织 D. 公民 违法行为的构成要素包括()(ABC)标准答案:ABCD A. 是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 B. 以违反法律并受法律追究为前提 C. 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D. 必须有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 29. 法律的实施,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和规定在社会生活中得以贯彻和实现的活动。法律的实施包括( ) (ABCD)标准答案:BC A. 法律制定 B. 法律适用 C. 法律执行 D. 法律遵守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把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对)标准答案: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错)标准答案:对 10. 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因而在原始社会没有法。(错)标准答案:对下列选项中,属于现代社会人们自我修养的正确途径是( )。(B)标准答案:C A. 坐而论道 B. 闭门思过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指导,无产阶级自觉养成的简单道德基础上的。这是一个先进的道德体系,以服务人民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代表了根本性和长期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长期利益。 社会主义道德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体现。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简单道德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指导下,无产阶级有意识地培养了道德。这是一个先进的道德体系,以服务人民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诚实守信为重点,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代表了根本性和长期性。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长期利益。 基本原理 1.“集体主义是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首先,集体主义原则体现了根据工作和共同繁荣进行社会主义分配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原则是解决经济利益共享问题的基本原则。以劳动者为社会付出的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给相应的物质利益,既保证了个人利益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又鼓励个人勤奋工作,为个人创造更多的财富。社会,确保社会集体利益的稳定发展,体现了规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公平

合理。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在于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结合,而不是绝对的反对。同时,它也基于平等劳动和同等报酬的原则,以集体利益实现每个人的利益。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反对任何特权利益,努力实现利益的公平。因此,按照集体主义的原则,总体上可以解决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公平性和效率性。 其次,集体主义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精神。民主意味着人民是自己事务的主人,民主政治的建设是为了实现公民的政治平等,让人民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力保障自己的权利。只有社会主义公民有集体主义的精神,他们才能真正进入主人的角色,发挥主人的力量。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体现了个人与社会的不可分割性,社会形成了个人与集体的统一。社会不可能没有每个人,而个人也可能没有社会。因此,社会主义民主取决于每个公民独立选择的民主权利,包括对个人权利,利益和价值观的尊重。它反对只关心个人却忽略集体的个人主义。 第三,集体主义植根于经济生活的公平要求,也是公民实现社会文化生活全面发展的必然形式。社会主义创造的公平合理的经济发展道路是不断全面发展人,自由展示个人个性和才干,创造条件,不断培养和养育新人,弘扬集体主义道德文化。全社会。反对将个人视为目的,反对将社会和他人视为实现个人目的的手段。我们主张追求合法的个

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

第3课时社会主义荣辱观 学点1 我们的荣辱观 1.荣辱观的含义 荣辱观是人们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的看法。 2.荣辱观的作用 (1) (2)一个具有正确荣辱观的人会从内心向往高尚,怀着荣辱感施善行、做好事,在诱惑和恶性面前顿生耻辱感,悬崖勒马,警惧罢手,自觉做一个是非分明的人,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3.荣辱观与善恶观、生死观、公私观、义利观的区别 荣辱观具有更直接、更强烈的主体感受性和实践性,更能够调动人们的自觉能动性。 4.荣辱观是一个历史范畴,社会主义社会的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 5.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 学点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2.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3.为什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学点3.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1.为什么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1) (2)社会主义荣辱观确立了人们行为的道德准则 (3)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着社会风尚 2.如何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第4课时“八荣八耻”和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课程导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经过多年的道德实践,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体系框架,为今后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提供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思考: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什么特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探究新知 学点1 八荣八耻 1. 道德规范都是历史的、具体的 “八荣八耻”是当代社会主义中国的道德规范,是我国社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每个公民应该自觉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 2. 八荣八耻的内容 学点2. 我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1.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本质特征 (1)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本质特征。(社会主义道德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体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道德。) (2)什么的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出发,以人民利益为标准,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3)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私有制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2. 为人民服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容非常丰富,只有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才能正确处理好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在新形势下,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就是要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

第二章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

第二章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基本原则(P-) 第一节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 一、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核心的原因 1.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价值目标及其导向。 2.确立了社会道德原则的内涵及其标志。 3.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本质,在道德规范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二、为人民服务核心的内容及其基本要求 1.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 2.关心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3.坚持关心、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和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4.维护人民利益,同一切危害人民利益的言行作斗争。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 2.可以更好地实现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有机结合。 特别对共产党员非常重要。 讨论:如何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就集体而言,制度(体制)先进;理论先进;行动先进。 就个人而言,动机先进;思想先进;行为先进。 第二节集体主义道德原则的提出和理论前提(P150-157) 一、个人与集体是辨证统一的双向关系(P153-154) 大小的关系,包容的关系。 二、(P154-157)自己看。 第三节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与意义(P157-162) 一、内容(P157-161) 1.以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统一为出发点。 2.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不能两全时牺牲个人利益。 4.保障正当的个人利益。 什么叫正当的个人利益? 书上讲了2点:方式合法;与集体利益在价值目标上一致。 如果这个人的个人利益与另外一个人的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那么,应该首先满足哪个人的利益?

二、意义(P161-162) 1.经济。 2.政治。政治的稳定。这是最重要的。 3.文化。 第四节个人主义评析(P163-169)

为什么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道德建设的核心

所谓道德建设的核心,就是道德建设的灵魂,他决定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统率一切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指导思想。道德领域中所有的道德现象都要受道德核心的制约和规定,并以这一核心作为其出发点和归宿。在改革开放、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形势下,我们的道德建设应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这具有着深刻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 一、为人民服务是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曾深刻地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这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宗旨,同时也是对无产阶级人生观、道德观的初步概括。在马克思和恩格斯之后,列宁和他的战友们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在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问题的同时,继续阐述了无产阶级的人生观、道德观。1905年,列宁在谈到无产阶级文学为谁服务时指出:“它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几万上等人?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为这些国家的精华、国家的力量、国家的未来服务。”在这里,列宁从文艺这个侧面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1920年5月,列宁在《从莫斯科-喀山铁路的第一次星期六义务劳动到五一节全俄星期六义务劳动》一文中,提出了“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的思想。他指出:“我们要努力消灭…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个可诅咒的准则,克服那种认为劳动只是一种差事,凡是劳动都理应按一定标准付给报酬的习惯看法。我们要努力把…大家为一人,一人为大家?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准则渗透到群众的意识中去,渗透到他们的习惯中去,渗透到他们的生活常规中去。”列宁第一次把无产阶级人生观道德观具体化为每一个人的行为准则,落实到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上,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人民联系起来,从理论和实践上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道德理论。 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人民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坚持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主义道德的最高表现,也是毛泽东伦理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在毕生的革命实践中,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人和革命者的行为准则。他在《为人民服务》名篇中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1945年他又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完整地提出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并明确地将其规定为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至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条重要的政治原则,而且成为共产主义道德的核心,贯穿于毛泽东伦理思想的全部理论体系中,成为毛泽东同志马克思主义伦理观最富有特色的部分。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始终贯穿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道德追求。邓小平曾深刻地指出:“中国共产党员的含义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党员的最高准绳。”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者,邓小平总是把能否真正“富民”、“利民”作为为人民服务的实在尺度,他对三个有利于的阐释,对共同富裕的强调和追求,无不体现着这一思想。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江泽民也明确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思想以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当代的凝结。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又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虽然这一理论在实践中正不断发展,不过它的实质和核心不会变更,那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相信谁,为了谁,依靠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以人为本的理念堪称是为人民服务思想在当今时代的提炼和升华。 从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为绝大多数人谋利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既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建设的现实状况,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客观要求。 (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 道德建设的核心,即道德建设的灵魂,它决定并体现着社会道德建设的根本性质和发展方向,规定并制约着道德领域中的种种道德现象。道德建设核心的问题,实质上是“为什么人服务”的问题。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提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的实践基础。 1.理论依据: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实行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是为自己而劳动和工作。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不再分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 2.实践基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不仅不排斥为社会和他人服务,而且需要通过服务甚至是优质服务,才能实现市场主体自己的利益。这一点说明,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必然对立的。但是,不能把市场经济的利他性同为人民服务混为一谈。如果把各种有着不同内涵的利他性道德要求简单地等同于为人民服务,不仅在理论上是错误的,而且会在实践中造成混乱。 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为人民服务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1.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同家利益、社会利益体现着个人根本的、长远的利益,是集体所有成员共同利益的统一。同时,每个人的正当利益,又都是集体利益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集体的兴衰与个人利益得失息息相关。在现实生活中,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是相辅相成的。集体利益的发展,本身就包含着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而集体中每个人利益的增加,同样有利于集体利益的扩大。 2.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在实际生活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难免会发生矛盾。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矛盾冲突,尤其是发生激烈冲突的时候,必须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即个人应当以大局为重,使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在必要时,为集体利益作出牺牲。 3.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社会主义集体主义促进和保障个人正当利益的实现,使个人的才能、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这不但与集体主义不矛盾,而且正是集体主

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2)

第九章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第一节道德概述 一、道德的含义与作用 1、概念:道德就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与社会的实践中,以善恶为标准,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与传统习惯,来评价人们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与规范的总与。 2、道德的特点:阶级性、历史继承性、规范性、渗透性、稳定性、自律性。 3、道德的社会作用:第一,道德能够促进自己赖以产生的经济基础的巩固与发展;第二,道德能保护或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第三,道德能促进或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四,道德能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与交往。 二、在全社会认真提倡社会主义道德 1、概念:社会主义道德就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的反映,就是在无产阶级自发形成的朴素的道德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由无产阶级自觉地培养起来的道德,就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代表无产阶级与广大劳动人民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先进道德体系。属于共产主义道德体系。 2、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特征:科学性,群众性,实践性。 3、提倡社会主义道德的重要性:首先,人就是需要有道德的;其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更需要提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最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就是大多数人都可以做到的。 三、继承与弘杨优良道德传统 1、弘杨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整体主义思想; 勤劳勇敢,酷爱自由的民族精神; 乐群贵与,孝慈友恭的传统美德; 崇尚志向,重视节操的精神境界。 2、继承与弘杨中国革命道德传统 追求真理的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艰苦奋斗的精神;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的精神; 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等。 第二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 一、为人们服务思想的提出及发展 1、提出就发展P236 2、人民就是一个历史范畴,就是对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阶级、阶层与集团的总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容。 3、中国新时期的人们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一切坚持与拥护四项基本原则的社会主义公民、以及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与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二、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就是为人民服务 1、为什么人的问题就是道德核心问题P238 2、为人民服务就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其一,为人民服务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其二,为人民服务就是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集中体现。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其一,弘杨为人民服务精神,就是保证市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