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科学上册报告单空气占据空间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上册报告单空气占据空间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上册报告单空气占据空间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上册报告单空气占据空间报告单

目的:空气要占空间

器材:水槽、塑料袋、玻璃瓶、纸、空饮料瓶、注射器、气球、水。方法:1.用注射器抽气后注入水中。现象:

2.用塑料袋兜空气。现象:

3.把一团纸紧塞进瓶底,将瓶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现象:纸团不会湿。

4.把气球放入瓶内,并套在瓶口,用力吹气球。现象:吹不动。结论:

注意事项:纸团要卡在瓶底。

目的:根据平衡杆的原理证明空气有质量

器材:两个吹气的气球、细木棍一根、细线一根、支架、白胶布、针。步骤:1.将两支吹起的气球其中一个气球上贴上一块胶布,系在细木棍两端。

2.从中央用一根细线平衡的将木棍挂在支架上。

3.观察她们平衡后,用针扎贴有白胶布的一个气球。

4.再观察木棍哪端下沉。现象:跑气的一端上升。

结论:

注意事项:1.白胶布在平衡前贴好。

2.气球充气不能过大。

目的:空气比水轻

器材:气球、水槽、注射器二支、橡皮二块、小塑料瓶

方法:1.把气球压在盛水的水槽中。现象:

2.把塑料瓶口朝下斜压入水中、观察水的进入。现象:

3.将两支相同的注射器,一支吸水,另一支吸空气保持等容,然后顶在橡皮上向下压活塞,看谁的体积容易被压缩。现象:

结论:

注意事项:

实验报告单

相同点不同点

空气

四、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报告单

目的:空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器材:绳子、吸管、长形气球、气筒、胶带

步骤:1.用绳子穿过吸管,把绳子绷直。

2.用气筒给气球打气,旋转喷口,捏紧。

3.用胶带把打过气的长气球固定在吸管上。现象:放气后气球往前跑。

结论:

实验记录:

充气量不同的气球飞行距离

打10下气

打20下气

五、热空气的流动报告单

目的:体验热空气的上升

器材:打火机纸蛇

步骤:1.点燃蜡烛用手试上方和侧面的热气。现象: 2.将纸蛇提起在蜡烛上方观察其现象。现象:结论:

注意事项:纸蛇的材料不必过硬或厚。

六、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报告单

目的:验证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器材:竹签、大小相同的两个纸杯、细线火柴、铁架台。

步骤:1.把两只纸杯分别吊在木棍两边,固定在铁架台上使其平衡。 2把点燃的打火机放在其中一只杯下。

3.观察发生的现象,被烤的一端上升。

结论:

注意事项:平衡棍必须选轻材质。

目的:使学生知道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降的规律。

器材:热水、集气瓶、玻璃瓶、透明水槽、火柴、冰块

步骤:1.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变热一个变冷。

2.在热瓶中放入点燃的香(充烟)将瓶子盖好。

3.将冷瓶倒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现象:

4.重复1、2步骤,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如何流动。现象:

结论:

注意事项:冷热瓶对口时速度要快。

目的:通过学习热空气的上升,使学生动手实践体验热气球上升的过程。器材:大塑料袋、打火机

步骤:大塑料袋张开口朝下,点燃打火机,放在大塑料袋下。现象:结论:

注意事项:注意安全。

目的:探究空气的成分。

器材:三支相同的蜡烛、两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火柴、玻璃片三块、水槽、红色水、去底的塑料瓶

步骤:方法一:

1.将三支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点燃。

2.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玻璃杯罩上其中两支,观察蜡烛的燃烧与熄灭情况。现象:

方法二:

将点燃的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入红色水的水槽中,用无底的塑料瓶罩上,拧紧瓶盖,观察红色水上升的情况。现象:

结论:

注意事项:蜡烛稳立在水中,无底瓶盖必须拧紧。

十、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报告单

目的:认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器材:小苏打、醋、集气瓶三个、带玻璃管的塞子、烧杯、长金属片、蜡烛、火柴、澄清的石灰水、橡胶管

步骤:1.将小苏打、醋倒入瓶内用塞子塞好通过橡胶道管。

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现象:

3.通入点燃蜡烛的烧杯中。现象:

结论:1.

2.

注意事项:醋与苏打的比例为3:1

十一、空气中有水蒸气报告单

目的:证明空气中有水蒸气

器材:玻璃片、玻璃杯、冰块、湿毛巾。

步骤:1.把碎冰倒进干燥的玻璃杯中。

2.把玻璃杯放在潮湿的毛巾上。

3.用玻璃片把玻璃杯盖上等几分钟。现象:结论:

注意事项:杯口要盖严,温润的环境效果快。

十二、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目的: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器材:温度计、三杯不同温度的水

步骤:1.在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2.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计数,并且要使视线与液柱的顶部保持水平。

注意事项:1.如测油温,必须在停火一分钟后再测油温。

2.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十三、一杯热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报告单

目的:探究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器材:温度计、热水、钟表、烧杯、细绳、铁架台

步骤:1.将热水倒入烧杯中。

2.温度计固定在铁架台上,并将温度计放入烧杯中。

3.每过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

结论:

注意事项:防止热水伤学生。

时间(分

1 2 3 4 5 钟)

温度(°

C)

十四、固体热传导报告单

目的:知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器材:蜡烛、金属汤匙、试管夹、火柴、酒精灯

步骤:1.点燃蜡烛,在汤匙柄前端、中间和末端分别滴上蜡等其凝固。

2.用竹夹末端夹住汤匙,用酒精灯分别在汤匙前端、中端加热,观察不同位置上蜡熔化的情形。现象:

结论:

注意事项:防火安全。

十五、液体的热传递报告单

目的:知道液体受热上升、遇冷不降,形成冷热混合。器材: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木屑等。

步骤:把木屑放入水中加热,观察水的上下对流。现象:结论:

十六、冷热变化对物体形态影响报告单

目的:知道加热和冷却会改变物体的形态

器材:白糖、蜡烛、火柴、不锈钢勺子

步骤:1.把白糖放在勺子里加热。现象:

2.糖冷却后。现象:

结论:

十七、固体的热胀冷缩报告单

目的:固体加热或冷却后体积会有热胀冷缩的变化。

器材: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水槽、水、打火机

步骤:1.加热前。现象:

2.给铜球加热。现象:

3.再让铜球在铁环圈中通过。现象:

4.铜球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现象:

结论:

注意事项:铜球加热二分钟后再用,加热时注意事项安全。

十八、液体和气体的热胀冷缩报告单

目的:液体和气体加热和冷却是否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器材:烧瓶、细玻璃管、红水、胶塞、热水、冷水、气球、空塑料瓶、水槽

步骤:A液体的探讨

1.准备一只中间插有细管的胶塞,用胶塞塞紧瓶口。

2.往瓶里加适量红色水。

3.盖上胶塞,记下细管中水面位置。

4.往烧杯里加入热水。现象:

B.气体的探讨

1.气球皮套在瓶口上。

2.将瓶放入盛热水的水槽中。现象:

3.然后将瓶取出又放在冷水水槽中。现象:

结论:

注意事项:1.防止热水烫伤。

2.气球要套紧。

十九、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报告单

目的: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是否有区别

器材:油、水、温度计、烧杯、酒精灯、火柴、三角架、石棉网

步骤:A液体

1.同时加热等重量的水和油6分钟,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

和油的温度。

加热时的温度变化

时间

(分

钟)

0 1 2 3 4 5 6

温度(°C)水油

2.停止加热后,每隔1分钟测量并记录水和油的温度,也测量

6分钟。

停止加热后温度的变化

时间

(分

钟)

0 1 2 3 4 5 6

温度(°C)水油

结论:

注意事项:1.尽量保持火苗大小不变。

2.防止烫伤。

二十、雨的形成报告单

目的:雨的形成

器材:烧杯、水、石棉网、酒精灯、玻璃片、冰块

步骤:1.加热烧杯里的水至沸腾。

2.用一块放冰的玻璃片罩在烧杯的上方。现象:结论: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 (3)读数。 (4)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 (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 3.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观察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4.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5. 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 (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 (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 (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 (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6.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 7.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单元知识点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一、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3、(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向和风速)等。 4、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测量气温要选择(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天中(午后2点)的气温最高。 5、风向是指风(风吹来)的方向。判断风向需要用“从”或者“由”来判断。从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由西南向东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吹的是(西北风)。 6、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指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就是(西北)风。 7、我们可以用8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东北)。 8、风的速度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9、(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天气日历中的重要数据。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0、(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100~200毫米是(大暴雨),大于200毫米是(特大暴雨)。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一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器材: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米、瘦肉等。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米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闻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结论: 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这说明米饭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米后,在纸上留下油渍。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像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二 实验名称:溶解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步骤: 1、先把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再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实验三 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药匙、玻璃棒、水、小苏打、洗衣粉、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等。 实验步骤: 1、先把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洗衣粉、面粉、食用油、粉笔末、粘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按顺时针方向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溶解的现象。

实验结论: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实验说明: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实验四 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将颗粒同样大的冰糖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用玻璃棒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3、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冰糖研成粉末,然后分别放入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实验结论: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五 实验名称:沉淀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明矾、浑浊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的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出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实验六 实验名称:过滤实验 实验器材:方座支架、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过滤网(或纱布)、待过滤的水、纯净水。 实验步骤: 方案一: 1、将烧杯放在方座支架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上,调节好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口直面贴在烧杯的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学校班级姓名 实验一:气温的测量(8分) 测量气温应该选择的地方,使用温度计时要抓住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下面的记录表中,能正确反应当地气温的测量地点 分析上面一周的降水量记录,发现上周的下雨天共()天,小雨()天,中雨()天,大雨(),暴雨()天,大暴雨()天,特大暴雨()天,上周降水量合计共()毫米。 实验三: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0分) 一、实验器材:。 二、我预测能溶解食盐(克) 三、实验步骤:

四、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现象,我们发现了常温下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实验四: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物(20分) 分离面粉和水实验记录表 过滤后看到的现象是: 2.从现象中可知用过滤的方法能不能把面粉和水分离?。 3.实验中要注意的地方有:让漏斗的底端()烧杯的内壁。过滤时要使液体()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滤纸的边缘。 4.写出过滤实验中各种器材的名称。

实验五:加热分离食盐和水(20分) 1.实验记录单: 加热分离食盐和水实验记录表 加热后看到的现象是: 2. 写出蒸发实验中各种器材的名称(4分) 3.实验中用加热的方法能把盐和水分离吗?。(1分) 4.实验中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的温度最高,次之,的温度最低。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加热完毕需要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7分)

5.写出酒精灯各部分的名称。(5分) ()() () () () 实验六: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6分) 1.实验器材:。 2.试验方法: 3.实验记录单: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记录表物质50毫升水溶解的物质 食盐 小苏打 4.通过分析记录表中的数据,溶解能力比较好的是。

国检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 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3)实验名称:测量降水量活动 实验器材:雨量器 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

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天气 1、天气(总是)在发生变化, 它影响着我们的(活动),也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生物)。 2、(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是天气的重要特征, 是天气中观察的重要数据。 3、在观察天气时,把(影响天气变化的因素)联系起来考虑, 会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网状图”)能使这种联系变得更加清晰。 4、(天气日历)是记录(每天各种天气现象)的表格, 可以使用一些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降水量)、(风速)、(风向)等。 5、在坚持每天观察、记录的同时, 还要注意收听、收看(当地的天气预报), 并进行比较。 6、要尽量在每天的(同一)时间观察天气, 周末和假期(不能)间断。 7、测量气温要选择(通风)的地方, (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通常情况下, 一天中(中午)的气温最高。 8、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由北向南吹来的是(北风), 由西南向东 北吹来的是(西南风)。当红旗飘向东南时, 吹的是(西北风)。 9、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如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 就是(西北)风。 10、在用风向标确定风向之前, 可以先用(指南针)或(周围的自然景物)来确定方向, 然后再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 11、我们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分别是(东)、(西)、(南)、

(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12、风速是以风(每秒行进多少米)来计算的。(风速仪)是测量风速的仪器。气象学家把风速记为(13)个等级。 13、降水的形式很多, 常见的有(雨、雪、冰雹)等。 14、(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气象学家根据一天(24 小时)的降水量确定下雨等级。如小于(10毫米)是小雨,10?25毫米是(中雨),25?50毫米是(大雨),50?100毫米是(暴雨)等。 15、(云)可以看作是天上的雾, 是由千千万万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通常把云分成(积云)、(层云)、(卷云)三类。靠近地球表面形成的扁平状云是(层云),看上去像棉花堆一样的云叫(积云),纤细的羽状云是(卷云)。 16、人们根据云量的多少区分(晴天)、(多云)、(阴天)。当天空中的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一是(晴天),云量不超过四分之三是(多云),阴天 时,云量会超过整个天空的(四分之三). 17、一天中的气温变化规律是(先上升后下降),(清晨)和(晚上)温度最低,(午后)温度最高。 18、对天气信息进行整理、总结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某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第二单元溶解 1、溶解是指物质在水中变成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布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淀)的方法分离。 2、过滤时,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贴)烧杯的(内壁),使液体沿着(玻

四年级科学上册八大实验

科学四年级上册 1、第二课《我们的营养》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 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 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2、第四课《水变咸了》食盐的溶解。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3、第五课《怎样回快溶解》加快溶解的三种方法。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用热水可加快溶解。 (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4、第10 课《植物的叶(一)》显微镜的使用。 5、第11课《植物的叶(二)》叶绿素实验 实验名称:除去叶绿素(11、植物的叶二) 实验器材:烧杯、新鲜的绿叶、酒精、三角架、石棉网、火柴、锥形瓶

六年级科学上实验报告单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水、植株、土质、遮光纸盒、水壶、剪刀 猜测花草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步骤1、准备好4个相同的矿泉水瓶,剪掉上部后,留下10厘米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分别用遮光纸罩住每一盆植株,并编上序号,在1号的左侧、2号的右侧、3号的前边、4号的顶部剪一个透光孔; 4、每天定时给4盆植株均匀地浇同样多的水。 观察到的现象或实验结果现象:两个星期后: 1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左测的透光孔; 2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右测的透光孔; 3号盆的植株把头偏向了前测的透光孔; 4号盆的植株直立向上生长。 实验结果:植物角里的花草,把头探向窗外与光源的方向有关。 实验结论植物倾斜生长与光源的方向有关,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寻植物角花草倾斜生长原因 实验器材水、植株、土质、水壶 猜测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有关 实验步骤 1、准备好做花盆,在花盆内盛入土质量,并用水壶盛如水,均匀地浇上水; 2、在每个花盆中央栽入1株准备好的植株,用手指压紧覆盖根部的土; 3、给每盆植株编上序号,命名为1号、2号、3号和4号,把四盆植株摆放到自 然光下; 4、每天定时在1号盆的左侧、2号盆的右侧、3号盆距离10厘米左右、4号盆距 离20厘米左右浇水。 观察到的现象 或实验结果 现象:两个星期后:四个盆内的植株无偏头情况 清除土质后发现: 1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左侧发展; 2号盆的植株的根系大部分向右侧发展; 3号盆的植株的根系较1号和2号盆的偏少和偏短; 4号盆的植株的根系较1至3号盆的最少,且最短; 实验结果:花草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 实验结论 植物倾斜生长与水分供应的方向和距离无关,但根系生长的方向与水分供应的方向、长短和多少与水分供应的距离有关,植物的根部生长具有向水性。 大象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寻植物是否通过根来“喝水” 实验器材烧瓶、植物油、水、菊花 猜测植物通过根来“喝水”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doc

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科教版) 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天气/声音/溶解/我们的身体 天气 1、我们关心天气 2、天气日历 3、温度与气温 4、风向和风速 5、降水量的测量 6、云的观测 7、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溶解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 3、液体之间的溶解现彖 4、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5、溶解的快与慢 6、一杯水能溶解多少食盐 7、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 声音 1、听听声音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的变化 4、探索尺子的音高变化 5、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6、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7、保护我们的听力我们的身体 1、身体的结构 2、骨骼、关节和肌肉 3、跳动起来会怎样(一) 4、跳动起来会怎样(二) 5、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6、口腔里的变化 7、呵护我们的身体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本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定位: “天气”单元的重点是引起学生关注每天天气的变化,并能像气彖学家那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分析。 教材基本上是围绕如何观察天气现彖、如何记录展开的,“天气日历” 是观察记录天气现彖的文本工具。对记录的统计和分析能使学生了解科学的处理数据方

法,并建立对天气新的认识,这也是解释天气如何变化的依据。 期待学生经过本单元的学习,能对天气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对天气现彖研究的好奇和热情。学生还会发现科学工具使他们的观察能力得到延伸,并使他们在观察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有价值的信息。 二、单元设计特点及教学说明: 《天气》单元一共设计了7课,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第1课和第2课,学生认识到人们通常从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这几个方面来描述天气;开始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如一个月)里收集天气信息,并把他们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在每天跟踪观察和记录天气的过程中,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天气是在不断地改变着的,激发学生研究天气的兴趣。 第二阶段,第3-6课。学生将分别观察、讨论、测量和记录四种(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天气特征的数据。 最后,进入第7课的时候,学生已经做了近一个月的观察和记录,收集了大量的关于天气的数据。在这一课,他们将分析和总结已经收集到的数据,形成《天气》单元学习以来的对当地天气的概括性的认识。 三、教学建议: 1.要让学生真正走近天气现彖,用感官和简单工具获取天气特征的相关信息和记录数据。本单元学到的新的科学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对天气的理解和应对天气对他们的影响。 2.由于本单元的教学活动有时需要在特定的天气环境下进行,如第4课佩向和风速》、第6课《云的观测》。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天气情况随时调整教学内容。 3.本单元学生将经历一个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记录天气现彖的过程,教师要对每天的观测和记录活动给以及时的指导、督促,更重要的是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将是决定本单元学习成效的重要因素。 4.我国幅员辽阔,各个地方的天气情况千差万别。教师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使用教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建立学校的观测气彖站,为学生的观察活动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 四、单元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 天气特征主要包括云量、降水量、风和温度; 温度计、雨量器、风向标和风速仪是测量天气的工具; 气彖学家是研究、观察和记录关于天气信息以及应用这些信息预报天气的科学家; 天气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2.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观察天气; 讨论和记录关于天气特征的信息; 能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能用简单工具估计风速、风向;能用自制的简易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观察各种云的不同,并能给它们分类; 能对天气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明细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明细表 实验名称实验器材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温度与气温温度计、温度填充图 要会正 确使用 温度计。 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 3、把测得的气温填在记录表中。 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 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 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 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 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 低的规律变化的。 风向和风速硬吸管、硬纸板、带 橡皮的铅笔、大头 针、透明胶带、剪刀 等 操作过 程中要 安全,仔 细观察。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 3、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4、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 转动。 5、用我们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 1、风向是指()的方向。北风是由 ()吹来的风; 降水量的测量直筒玻璃杯或塑料 杯、刻度尺、纸带、 透明胶带、剪刀、 喷壶 观察数 据时要 会比较 1.分析这段时间的温度数据统计表; 2.分析这段时间的云和风的统计表; 3.分析这段时间的降水量变化柱状图。 根据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统计表,描述这段 时间的天气变化。 学会了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用简易 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透明的玻璃杯、盛有 水的水槽、食盐、面 粉、沙、筷子、搅拌 棒、滤纸、漏斗、烧 杯、方座支架 操作过 程要注 意变化 现象。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 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 有什么发现?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 解。

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第2课植物的根【实验目的】大多数植物叶呈现绿色~是因为叶中 【实验名称】验证根的吸收作用含有叶绿素的缘故。 【实验目的】会设计观察实验,知道根有吸收作用。【实验器材】锥形瓶、酒精、烧杯,盛水,、三脚 【实验器材】一株生长好的植物、玻璃杯、花生油。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脱脂棉,棉花, 【实验步骤】【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加入适量的水。 1、把几片绿叶放入锥形瓶内~再加入95%的酒精 2、把植物放入玻璃杯中。到淹没叶片为止。 3、在玻璃杯里滴入花生油~防止水分蒸发。 2、把锥形瓶放入盛热水的大烧杯中。 4、用橡胶塞,中间钻孔、切成两半利于固定植物,3、在三脚架上放好石棉网~然后把大烧杯放在水 固定好植物~并在杯壁处做标记。面~点燃酒精灯加热。 5、把植物放在向阳的地方~观察玻璃杯中液面的4、过一会儿~会看到锥形瓶中无色酒精完全变成 变化。绿色~这些绿色物质就是叶绿素。 【实验现象】玻璃杯中的液面会逐渐下降。【实验结论】叶子大多数呈现绿色的原因是含有叶 【实验结论】根有吸收作用。在吸收水分的同时~绿素。

把溶解在水中的养分也吸收了。【实验说明】叶绿素不溶于水~溶于酒精。将它加 【实验说明】热煮沸~叶绿素就会跑到酒精中。 1、玻璃杯可用烧瓶代替~直接观察刻度~不用做改进:这个实验如果分组做~不太安全~演示的话 标记。不利于学生观察~可以让学生在家自己做~方法:用矿 2、花生油防蒸发~可用棉花代替。泉水瓶子装上白酒~把绿叶放入瓶中~放到盛有水的锅 3、橡胶塞可用橡皮泥代替。中~在炉上加热~仔细观察~效果很好。 第3课植物的叶第4课植物的茎 【实验名称】分离叶绿素【实验名称】 验证茎有运输水分的作用 【实验器材】凤仙花、水,滴入红墨水便于观察,、2、北斗七星的位置:斗柄东指~天下皆春矿泉水瓶、小刀等。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 【实验步骤】指~天下皆东 1、剪取一枝凤仙花枝条。 3、, ,是秋季星空中一个耀眼的星座。这 2、把凤仙花插入装红墨水的矿泉水瓶里。个星座中的五颗亮星构成一个“M”形。 3、把装置放在阳光下~叶面水分迅速蒸腾水分~ 4、, ,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 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座。著名的, ,就处于这个星座。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用清水冲洗~ 再制成切片观察。第8课木材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单元 1 我们关心天气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第一单元天气 ` 1、实验内容:测量室内外的温度 器材:温度计 规范操作要点: (1)手拿温度计上端(拇指、食指和中指)。 (2)观测时,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小液泡虽然敏感,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约2-3分钟)。 (3)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4)读数时,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避免呼出的气影响温度。 操作的建议: (1)室内温度的测量,可以在教室里挂一支温度计,便于全班同学观测。 (2)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温度计是易碎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用好后要入盒,避免放在桌子上滚落地上打碎。 链接:

1、测高温时用水银温度计,[100摄氏度以上]。测低温时用酒精温度计。 2、温度计打碎了怎么办 (1)、用硫磺粉撒在上面,让它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化合物。(其实这是最好的办法) (2)、若没有,可以用吸尘器,但必须要彻底清洁吸尘器。 (3)、将碎片收集(不要碰到手),包好倒入垃圾箱。水银用纸是吸不上的,所以要用扫的。不要见水。你的伤口没碰上就没事,若不太确定,最好去趟医院,水银是重金属,有剧毒!!还有,收拾完一定要开窗通气,这一点切记切记! 3、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 C、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停留在水中。 D、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2、实验内容:制作风向标测风向。 实验材料:吸管1根、硬纸板1张、带橡皮铅笔1支、剪刀、大头针1枚 规范操作要点: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 2、植物的根 ●实验名称:植物根的吸水实验 实验目的:植物的根是否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材料:带根的植物(菠菜、芹菜、小油菜均可)、量筒(或量杯)、放大镜、植物油、棉花等。 实验过程: 1、用量筒(或量杯)装一些水,把植物放进去,在水面处做一个记号。 2、用植物油封住水面(或用棉花封住量筒口),同时固定植物。 3、过一段时间看看液面是否降低,如果降低了,就说明根能吸水。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出液面降低。 实验结论:由于瓶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所以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注意事项: (1)尽量不要破坏植物的根系。 (2) 用棉花封住量筒口是让学生明白封住水面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更加严谨。 实验原理:根非常多,而且具有根毛,因此表面积十分巨大,并且根成熟区液泡细胞液浓度高于土壤溶液浓度,因此能够吸水。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部的渗透压是根吸水的动力。 ☆3、植物的叶 ●实验名称:植物叶的蒸腾作用。 实验目的: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实验材料:长势良好的盆栽植物,透明度好的塑料袋、一些细线。 实验过程: 1、将一盆盆栽植物浇足水,用干净塑料袋罩住盆栽植物的叶。 2、将塑料袋的袋口在植物的下部扎紧,放在向阳的地方。 3、一会儿,观察罩着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后,可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现象:塑料袋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会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实验原理: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飞腾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4、植物的茎 ●实验名称:茎输导水分的实验 实验目的:植物的茎有输导(送)水分的作用 实验材料:凤仙花(或天竺葵、月季、冬青等其他植物的带叶的嫩枝条)、放大镜、刀片、矿泉水瓶(或烧杯)、吸管、红墨水等。 实验过程: 1、在烧杯内装大半杯水,滴几滴红墨水将水染红。 2、将凤仙花或其他植物的嫩枝条插入瓶内的红墨水中,放在阳光下照射,从而使红墨水迅速上升到叶脉。 3、将用红水浸泡过的植物的茎先横切后纵切,再用放大镜观察切面有什么。 实验现象:(1)植物的叶面微微泛红。 (2)茎的横切面有一圈红点,纵切面的两侧有很多红色的线。 实验结论:植物茎内有导管,有输导(送)水分的作用。 注意事项:(1)不宜按教材插图中提示用芹菜做实验材料。 (2)不同掌握浸泡时间,可以课前将植物先插入红墨水中,以便课堂上直接用。一般以植物的叶脉微微泛红即可,因为时间过长,就会因为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实验原理:在植物的茎内有运输水分的管子,这种管子叫导管。它与根、叶相连,能把根吸收的水分由下而上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5植物的花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花。 实验目的:认识花的构造 实验材料:月季花、百合花、镊子、白纸等 实验过程:1、用镊子把月季花的最外部的花萼撕下,放在准备好的白纸上。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1、设计实验研究热在固体、液体中的传播(任选其一) 实验名称:热在固体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酒精灯、金属勺、蜡烛、火柴 实验过程: (1)点燃蜡烛,在金属勺前端、中间、后端分别点上蜡,等其凝固(2)、用试管夹夹住金属勺,用酒精灯在前端加热,观察现象蜡的熔化情形 实验结论: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 实验名称:热在液体中的传播 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烧杯、茶叶末 实验过程: (1)把三脚架放在酒精灯上,三脚架上放石棉网,石棉网上放烧杯。(2)、点燃酒精灯,把茶叶末放入水中加热,观察茶叶末的运动 实验结论: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 2、设计实验研究物体的热胀冷缩(固体液体和气体任选其一) 实验名称:研究固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固体体胀演示器、酒精灯、火柴、水槽、冷水 实验过程: (1)铜球穿过铁圈 (2)、给铜球加热,不能穿过铁圈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铜球又穿过铁圈 实验结论; 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细管、胶塞、平底烧瓶、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 实验过程: (1)细管插在胶塞中间,用胶塞塞住瓶口 (2)、往瓶里加红颜色的水 (3)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细管里水的位置。 (4)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细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 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名称:研究气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材料:气球、水槽2个、平底烧瓶、热水、冷水 实验过程: (1)把气球套在平底烧瓶口 (2)、把烧瓶放在热水中,欢察现象。 (3)把烧瓶放在冷水中,欢察现象。 实验结论: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3、利用有和水设计实验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实验名称:研究不同的物质吸热和散热的性能 实验材料:水、油、酒精灯2个、铁架台2个、烧杯2个、石棉网2个、火柴、温度计2个 实验过程:

六年级科学上册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秘密 实验目的杠杆是否省力跟用力点和阻力点到支点之间的距离有关 实验仪器 杠杆尺、钩码 及药品 左边(阻力点)情况右边(用力点)情况用力情况 钩码数阻力点到支点钩码数用力点到支点的1、省力;2、费力; 实验步骤(个)的距离(格)(个)距离(格)3、不省力也不费力 1 1 1 1 不省力也不费力 3 2 2 3 省力 1 3 3 1 费力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实验名称小杆秤的研究 实验目的小杆秤是根据杠杆的原理制作的 实验仪器 自主小杆秤、钩码 及药品 1. 学生利用自制的小杆秤称不同数量的钩码 实验步骤 2. 改变提绳的位置继续做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年级班组实验名称轮轴作用的实验 实验目的轮轴能够省力 实验仪器 钩码、粗线绳、铁架台、大轮、小轮、轴 及药品 1.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 实验步骤 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来。 2.然后改变轴上的钩码数量在做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实验名称轮的大小对轮轴作用的影响 实验目的轮轴越大越省力 实验仪器 钩码、粗线绳、铁架台、不同的大轮、小轮、轴及药品 1.将一定数量的钩码挂在轴上,看成要克服的阻力,在轮上挂钩码,看 成是我们用力的大小。试一试,在轮上挂几个钩码能把轴上的钩码提起 实验步骤来。 2.改变轮在做实验。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年级班组 滑轮的研究 实验名称 使学生分别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工作特性 实验目的 定滑轮和动滑轮、铁架台、线、钩码、测力计 实验仪器 及药品 1、定滑轮能否改变力的方向。 2、定滑轮能否省力。 3、动滑轮能否省力、改变方向。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学生实验报告单 年级班组实验名称滑轮组 了解滑轮组的作用 实验目的 光滑的木棒、长绳子、简单机械实验盒、测力计、棉线、钩码实验仪器 及药品 1、组装一个最简单的滑轮组。 2、分别用这个滑轮组吊起不同重量的重物,并和直接吊起该重物的力比 较。 实验步骤 观察到的现象 实验结论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2、将温度计悬挂3、读数。4、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 3.实验名称:食盐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食盐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2.观察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4.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2、你发现了什么?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5. 实验名称:过滤食盐、沙和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实验器材:铁架台1个、漏斗一个、烧杯6个、玻璃棒3根、滤纸三个、(面粉、沙、食盐)溶液三份。 实验步骤: 1、折叠过滤纸放入漏斗中。2、将漏斗放在铁架台上,漏斗下放好接盛滤液的烧杯。3、分别倾倒食盐溶液、沙和水的混合物、面粉和水的混合物过滤4观察比较滤纸。 实验结果:过滤后,食盐没有出现颗粒,沙留在滤纸上,面粉留在滤纸上。 6. 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 7.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8.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_图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含完整活动记录)_图文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记录单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离地面1.5米左右,不能靠拢,在室外注意通风,阳光不能直射温 度计)。 3、读数。 4、记录并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选择两个地点:阳光下和背阴处来测量它们的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 到高,在从高到低的规律变化的。 (3)实验名称:制作风向标 实验器材:吸管1根、小刀1把、剪子1把、硬纸板1块、大头针1个、带橡皮的铅笔 1只。 实验步骤: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的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的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3、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 4、确定方向后观察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实验结果:风向标的箭头指向就是风向。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在水中的状态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5)实验名称:观察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 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1根、水。 实验步骤: 1、轻轻地往杯中的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轻轻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3、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形成颜色均匀、稳定的紫红色透明液体。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天气 第一课我们关心天气 探究活动分析: 1.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一“城市天气预报图”来帮助学生明确常见的天气现象。图上用各种天气符号和表示温度的数字,反映这一天全国各个地区的天气情况。学生通过对这图的观察,可以对常见的天气现象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图上的表示天气现象的符号可采用粘贴的形式,在符号下面应写上符号的名称,便于学生认识这些天气现象。 3.提问学生还知道那些天气现象,以帮助学生全面认识天气现象。 4.为每一组准备一套天气符号,让学生尝试着给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室外)观察、描述今天的天气现象--引导学生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 6.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回到教室后,将学生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7.引导学生思考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或提问学生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使学生意识到天气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8.在学生的科学记录本上,描述今天的天气时,可能只是一些毫无联系的几个简单的词语或句子。提示部分对学生描述天气的方法的指导--将天气特征与生活建立联系,提高学生对天气的认识水平。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提示,并应用提示的方法对自己的记录进行改进,并把改进后的描述和同学交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过程与方法: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准备: 1.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 2.每组一套天气符号卡片; 3.天气现象归类表格和关于天气网状图各一份; 4.每个学生科学记录本各一本。 教学活动过程: 一、认识天气现象 1.出示一“城市天气预报图”: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5.汇报交流。 二、描述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操场上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时间控制在10分钟)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如不知如何回答可提问:你觉得今天的天气我们应该穿什么衣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