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校文化建设体系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学校文化建设体系

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

围场回民小学学校文化建设方案

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是促进师生成长的深厚土壤。学校文化以具有学校特色的精神形式、制度形式和物质形态为外部表现,并影响和制约着学校群体成员的活动方式、精神面貌与文化素养。先进的学校文化对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养成,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认真落实市教育局制定的《承德市学校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精神,进一步加强学校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围场回民小学不断提炼学校文化的主题,经过近三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形成了以“赏识教育”为核心的学校文化。

一、“赏识教育”的理论思考:

赏识教育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扬,赏识教育是人性化、人文化的素质教育的理念。它是实现自身和谐、师生和谐、亲子和谐、团队和谐乃至民族和谐的有效途径;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体现人文性、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因而赏识教育既是一种理念,也

是一种境界。

我们回民小学的赏识教育界定为:生与生之间的赏识,让孩子总能看到他人身上的亮点;师与生之间的赏识,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赏识,实现人文管理,打造团队精神;校内不同部门、不同社团之间的赏识,可以拓宽交流渠道,提高个人修养和工作效率;民族之间的赏识,可以了解民族精神,增进民族团结。

二、“赏识教育”的总体目标与实践构想:

1、以精神文化引领人。通过精神文化建设,在全体师生中形成一种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打造具有回民小学特色的教师文化、学生文化,甚至家长文化,塑造回民小学优秀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新形象。

2、以物质文化影响人。通过物质文化建设,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学校物质文化氛围,从而陶冶师生情操、净化师生心灵、激发师生灵感、启迪师生智慧。

3、以制度文化激励人。通过制度文化建设,激发师生发展内驱力,让制度、规范转化为每一位师生的自觉行为,激励全体师生奋发向上。

4、以课程文化促进人。通过课程文化建设,让学生在富有本校特色的课程中受到感染、启迪,促进学生的多元发展,为学生打下人生的底色。

三、赏识教育文化的确定:

(一)、学校的现状

围场回民小学始建于1945年,是全县唯一一所少数民族学校,目前全县唯一一所特教学校也挂靠在我校。校园座落在围场镇仁寿街,占地面积7203.6平方米,建筑面积4505平方米。学校办学条件优越,教学功能用室、设施设备齐全。学校有教学班23个(含特教班3个),在校学生1578名(含特教学生34),附设幼儿园5个班,学前儿童453人。学生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生合格率均达100%。现有教职工97人(含特教教师8人),本科学历34 人,学历达标率100%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有省级骨干教师5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10人,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26人。

近年来,在各级教育教学主管部门组织的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学校有50余人获省、市、县级奖励。有近50篇教学设计、教学论文获国家、省、市级奖励或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学校先后荣获“河北省先进管理学校”、市“文明示范校”、“承德市教育志编写先进单位”,县“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教研先进单位”等,且连续10年被评为县“实绩突出单位”,并作为全县唯一一所小学被编入河北省名校志。

(二)、面临的挑战与发展思路

素质教育改革以来,我县涌现出一批具规模、有特色的小学,并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持续稳定发展。形势喜人,也形势逼人,回民小学作为一所知名老校,机遇与挑战并存。我校学生大部分来源镇郊或农村,相当部分家长外出讨生活,放任孩子,教育方式简单粗暴,还有部分学生是单亲家庭,家庭生活不和谐,家长都希望学校承担更多的责任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