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于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

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于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

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于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
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于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

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于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03-19T06:20:29.097Z 来源:《建设者》2019年23期作者:魏辉

[导读] 在自媒体时代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必然会促进传统新闻媒体的创新和变革。

黑龙江省密山市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密山 158300

摘要:在自媒体时代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必然会促进传统新闻媒体的创新和变革。基于网络技术的引导,自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相融合是迎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传统新闻媒体需要主动与自媒体相结合,借助于自媒体固有的特点击优势,不断调整新闻内容、丰富传播形式,最大化地发挥新闻传播潜能,为实现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关键词:新闻传播媒介;改变;新闻传播效益;影响

一、新的新闻传播媒介对新闻传播的积极影响

1、下放“话语权”,丰富了新闻报道的来源和角度。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主要依赖于本单位新闻记者的采访及兄弟单位的新闻报道,新闻来源和报道角度相对单一。而在当今的“公民新闻”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可以发现并报道亲历、旁观甚至是听闻的有价值新闻信息,而且又由于每个人对同一事件的关注点不同,使得以自媒体为特征的“公民新闻”呈现来源广、角度多的特征。新闻新媒介与传统相比,除了有来源广、角度多以外,还有实时播报的动态化、碎片化的传播优点,即通过即时更新、相互补充逐渐形成一条清晰的新闻事件。

2、即时性发布,提高新闻传播效率降低发布成本。“公民新闻” 时代传播媒介的普及化也促进了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容易带动公民的参与程度和热情,即便是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成为轰动的新闻事件被公民通过各种新的传播媒介以互动、裂变等方式传播分享,从而引发关注,提高传播效率。另外,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在降低了新闻报道门槛的同时,也省去了传统新闻采访、编辑、交通、印刷、剪辑、后期制作等中间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新闻报道流程,节约了制作成本。

二、新型新闻传播媒介对新闻传播效益的负面影响

1、新闻真实性存疑

上文中已经说过新闻的一大重要属性——即时性,而新闻的另一大重要属性就是真实性,无论是任何新闻,都必须保证其内容真实可靠。传统新闻采集—编辑—审核的新闻发布流程虽然效率较低,但基本可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新型新闻传播媒体的出现虽然降低了新闻发布的门槛,但也导致了大量虚假新闻的出现,很多新闻平台成为了虚假信息发布的平台,很多人受虚假信息的误导做出错误的决定,“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种现象就是伴随着新型新闻媒体的出现而出现的。

2、新闻专业性差

一条好的新闻,总是会使用简明的话语传达丰富的信息,在传统新闻发布流程中,无论是采集新闻的记者,还是撰写新闻的编辑,或是审核新闻的负责人,都是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才,这些人的工作可以保证所发布新闻的专业性。但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新闻的数量在增多的同时专业性也急剧下降,很多网络新闻往往不能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关键的信息,降低了阅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此外,在大量无意义的花边新闻充斥着屏幕的时代,对于想要获取有价值信息的人总是显得很不友好。

三、新闻传播媒介转变新形势下新闻传播的发展建议

1、实施“实名制”,更有责任地传播信息。相对现实世界而言,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在没有“实名制”的情况下,网民往往在心理上觉得无所顾忌,认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行为把关、负责,容易出现口无遮拦、甚至是使用网络暴力的情况。其实,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网络里,人们的行为、言行都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因此,

为了让网络从“虚拟”回归“现实”,使网民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责任,必须实行网络“实名制”。从 2002 年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提出

网络实名制到 2014 年国务院出台并实施信息网络实名登记制度,可见网络实名制是大势所趋并且逐步完善。对于新闻传播而言,这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实名制”的纯净网络环境下,新传播媒介的新闻传播更加真实、可信、健康、高效,利大于弊。

2、规范引导,提高公民媒介传播素养。除了从立法角度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对网络管理和监督构建和谐的媒介环境以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一个近年来才被重视和研究的外来概念,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信息选择、质疑、理解、评估、创造、生产、思辨、反应及处理等能力。只有提高了公民的媒介素养,人们才能正确、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在网络已经普及的今天,有数量众多的网民,他们不单单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更是信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更新)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入学统一考试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综合能力》是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综合能力》考试要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专业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科学、公平、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用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媒介产业的发展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考试要求 测试考生对新闻传播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 三、考试内容 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报纸是传统的四大新闻传播媒体之一

报纸广告发展概况及趋势 报纸广告(newspaper advertising)是指刊登在报纸上的广告。报纸是一种印刷媒介(print-medium)。它的特点是发行频率高、发行量大、信息传递快,因此报纸广告可及时广泛发布。 一、报纸广告的出现及发展 报纸广告的前身———印刷广告,报纸广告的最初形式来源于印刷广告。印刷广告是古代比较先进的一种广告形式。11 世纪北宋毕升发明了活版印刷术,印刷广告的历史由此而展开。 宋朝庆历年间,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广告印刷实物———北宋时期济南刘家针铺的广告铜版,现在保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在我国民国初年,随着商业发展、商家认识提高、报纸及其他传媒的日益普及与影响,广告这种商品促销方式,已普遍受到商家欢迎。而且商家已经认识到在发行量较大的报纸上登载广告,其作用与影响更为突出。 现代报纸广告已经成为报业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报业经济链的重要一环和促进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越来越受到报业经营者重视。 二、报纸的发展状况 (一)报纸的种类 中国报纸概括为宗教报纸、商业报纸、政论报纸、机关报、晚报、专业报(行业报) 、都市报几种形态或类型。 (二)报纸的发行量 2011年全国报纸零售发行量在2010年的基础上有所上升,其中主要是以都市报为主的综合类日报和时政类报纸等;广播电视总收入持续增长,付费数字电视收入增幅强劲;互联网传媒产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媒体形态变革,传统网络新闻的使用率出现了明显下降,电子邮件、博客、论坛等传统交流沟通类应用的使用率大幅下滑,微博的用户数量飞速增长,网络视频和电子商务类应用有了长足发展。 (三)报纸的特点 1、报纸读者对象的设定 读者是报纸编辑工作最终的服务对象,而且读者正逐渐成为现代传播活动的参与者。报纸的读者对象是根据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以及报业市场竞争的需要确定的。 2、报纸水准的设定 报纸的水准指报纸的思想水平、文化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所达到的高度。它具体通过报纸传播内容的深度、广度以及语言文字、版面设计、制版印刷等多方面因素综合来表现。报纸的 3、水准也是根据报纸的性质、办报宗旨和读者对象确定的。 4、信息具有不灭性 信息不像物体和能量,物质是不灭的,能量也是不灭的,其形式可以转化,但信息的不灭性同它们不一样。 5、信息可以廉价复制,可以广泛传播。 某些信息的价值有很强烈的时效性。一条信息在某一时刻价值非常高,但过了这一时刻,可能一点价值也没有。 三、报纸广告的发展状况 (一)经济化境 随着我国加入WTO,传媒业对外开发力度不断加深,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快速发展的一个行业,国外媒介大亨纷纷欲在中国投资,国外媒体的办报理念、经验、管理方式也逐渐影响着他们在中国的同行。这一方面对我国媒介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力,另一方面也对我国媒体的经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国际接轨是一个必然趋势。我国报业市

(完整word版)2017西南大学新闻传播专硕真题

2017西南大学新闻传播专硕真题 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 一、名词解释 1.深度性新闻 深度新闻概念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报纸为应对电子传媒竞争发展而来的。在西方有解释性调查性报道体裁基本属于深度报道范畴,如电视中的焦点新闻,新闻透视。所谓深度报道是运用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的形式。它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的报道模式。一面剖析事实内部,一面展示事实宏观背景,把握真实性。要着重揭示原因WHY和怎么样HOW两个新闻要素。电视深度报道难度大只是相对而言 2.媒介系统 媒介生态系统:媒介生态系统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人、媒介、社会、自然四者之间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流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动态平衡的统一整体。而媒介生态系统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媒介系统、社会系统和人群,以及这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3.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是指新闻报道的中心思想和基本观点,也就是记者对客观事实的看法、态度和通过事实的报道所表达的主观意图。主题在新闻中起主导作用,贯穿全文、支配写作,是新闻构思、选材、表达和运用语言的依据。 是一篇消息的报道主旨,是新闻作品体现的中心思想,反映的主要事实或重要问题,是选择和组织材料的主要依据,也是贯穿新闻写作过程的主要线索。 是作者通过内容所表达出的某种看法或主张,是新闻事实体现的基本观点和中心思想,体现作者的见解、意图和倾向。 4.英尼斯 英尼斯(Harold Adams Innis,1894~1952),经济史学家,加拿大多伦多学派的鼻祖,也是麦克卢汉的老师。他一生的事业可以从1940年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时期。早期的他是声名卓著的经济史学家和经济理论家,后期的他则沉浸在从古到今的经济与传播关系的研究之中。他提出的主要理论为:媒介偏倚理论:媒介时间的偏倚和空间的偏倚。前者是质地较重、耐久性较强的媒介,例如:粘土、石头、羊皮纸等,较适于克服时间的障碍得到较

(广告传媒)新闻媒介的作用

大众传播媒介与政治 (一)定义: 媒介动作流程图新闻传播媒介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 (二)新闻媒介的类型 i. 报纸 ii. 广播 iii. 电视 iv. 互联网 v. 通讯社 vi. 手机 (三)分类说明下: I、报纸 ①报纸是视觉媒介 ②报纸的保存性强 ③报纸的选择性强 ④报纸适合传达深度信息 ⑤报纸的工作程序多而复杂,因而时效性较差 ⑥报纸借文字传播,要求读者有文化,限制了读者范围 ⑦报纸的感染力较弱,文字远不及声音、图像那样逼真。II、广播

广播通过声音的音量、音调、音色等,可以充分展示广播新闻的个性色彩,而广播自身非语言符号音响、音乐和其他声音的实时应用,更能显现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受性,它甚至可以通过听众的想象和推理塑造出在场的感觉。广播声音符号的优势和劣势始终相伴;声音语言的口头化是得其不容易像文字那样做深度报道。 总结起来,就是:广播视听觉媒介,语言和音响亲切、逼真、生动,具有感染力;广播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可以对正在发生的事件做同步报道;广播渗透性好,影响面广,可以不受空间和条件的限制;广播的保存性弱、选择性弱。 III、电视 电视与其他新闻媒介相比,拥有的收受者最多,可以说是影响面最广,影响力最大的媒介。电视将图像、声音、文字等形式齐集荧屏,以全能语言的方式让人们同时可以接受声像和文字传播;而它另一突出特点是对收受者的文化水平要求不高,这就极大地扩展了收受人群的范围,把新闻传播带入了一个普遍收受的时代。与报纸的文字信息相比,电视的图像语言更具有更为直接的信息刺激作用和力量。它以生动直观的形象,绕过人们大脑的理性思考,直接指向人们内心,引发心灵的震撼,产生及时效应。它不仅使得观众的现场干增强,同时大大强化了新闻的可信性。电视在新闻传播方面也存在不足,一些重大新闻或重大新闻的部分细节并不总是可以看得见的,这就意味着电视无法用自己特有的画面方式进行记录,事实上电视不能展现自

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于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

新闻传播媒介的改变对于新闻传播效益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03-19T06:20:29.097Z 来源:《建设者》2019年23期作者:魏辉 [导读] 在自媒体时代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必然会促进传统新闻媒体的创新和变革。 黑龙江省密山市广播电视台黑龙江密山 158300 摘要:在自媒体时代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必然会促进传统新闻媒体的创新和变革。基于网络技术的引导,自媒体与传统新闻媒体的相融合是迎合了时代的发展要求,传统新闻媒体需要主动与自媒体相结合,借助于自媒体固有的特点击优势,不断调整新闻内容、丰富传播形式,最大化地发挥新闻传播潜能,为实现我国新闻传播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稳固基础。 关键词:新闻传播媒介;改变;新闻传播效益;影响 一、新的新闻传播媒介对新闻传播的积极影响 1、下放“话语权”,丰富了新闻报道的来源和角度。传统新闻媒体的新闻来源主要依赖于本单位新闻记者的采访及兄弟单位的新闻报道,新闻来源和报道角度相对单一。而在当今的“公民新闻”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可以发现并报道亲历、旁观甚至是听闻的有价值新闻信息,而且又由于每个人对同一事件的关注点不同,使得以自媒体为特征的“公民新闻”呈现来源广、角度多的特征。新闻新媒介与传统相比,除了有来源广、角度多以外,还有实时播报的动态化、碎片化的传播优点,即通过即时更新、相互补充逐渐形成一条清晰的新闻事件。 2、即时性发布,提高新闻传播效率降低发布成本。“公民新闻” 时代传播媒介的普及化也促进了新闻内容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容易带动公民的参与程度和热情,即便是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可能成为轰动的新闻事件被公民通过各种新的传播媒介以互动、裂变等方式传播分享,从而引发关注,提高传播效率。另外,新的传播媒介的出现,在降低了新闻报道门槛的同时,也省去了传统新闻采访、编辑、交通、印刷、剪辑、后期制作等中间环节,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新闻报道流程,节约了制作成本。 二、新型新闻传播媒介对新闻传播效益的负面影响 1、新闻真实性存疑 上文中已经说过新闻的一大重要属性——即时性,而新闻的另一大重要属性就是真实性,无论是任何新闻,都必须保证其内容真实可靠。传统新闻采集—编辑—审核的新闻发布流程虽然效率较低,但基本可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新型新闻传播媒体的出现虽然降低了新闻发布的门槛,但也导致了大量虚假新闻的出现,很多新闻平台成为了虚假信息发布的平台,很多人受虚假信息的误导做出错误的决定,“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这种现象就是伴随着新型新闻媒体的出现而出现的。 2、新闻专业性差 一条好的新闻,总是会使用简明的话语传达丰富的信息,在传统新闻发布流程中,无论是采集新闻的记者,还是撰写新闻的编辑,或是审核新闻的负责人,都是接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才,这些人的工作可以保证所发布新闻的专业性。但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新闻的数量在增多的同时专业性也急剧下降,很多网络新闻往往不能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关键的信息,降低了阅读者获取信息的效率。此外,在大量无意义的花边新闻充斥着屏幕的时代,对于想要获取有价值信息的人总是显得很不友好。 三、新闻传播媒介转变新形势下新闻传播的发展建议 1、实施“实名制”,更有责任地传播信息。相对现实世界而言,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环境,在没有“实名制”的情况下,网民往往在心理上觉得无所顾忌,认为不需要对自己的言论、行为把关、负责,容易出现口无遮拦、甚至是使用网络暴力的情况。其实,无论在现实中还是网络里,人们的行为、言行都必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进行。因此, 为了让网络从“虚拟”回归“现实”,使网民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责任,必须实行网络“实名制”。从 2002 年清华大学新闻学教授李希光提出 网络实名制到 2014 年国务院出台并实施信息网络实名登记制度,可见网络实名制是大势所趋并且逐步完善。对于新闻传播而言,这是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在“实名制”的纯净网络环境下,新传播媒介的新闻传播更加真实、可信、健康、高效,利大于弊。 2、规范引导,提高公民媒介传播素养。除了从立法角度制定相关法律政策加强对网络管理和监督构建和谐的媒介环境以外,更重要的是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一个近年来才被重视和研究的外来概念,是指人们在面对不同媒体中各种信息时所表现出来的信息选择、质疑、理解、评估、创造、生产、思辨、反应及处理等能力。只有提高了公民的媒介素养,人们才能正确、建设性地享用大众传播资源,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进步。在网络已经普及的今天,有数量众多的网民,他们不单单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更是信

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电子乌托邦

2018新闻传播学考研名词解释:电子乌 托邦 81、”电子乌托邦”这种观点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主义期待,认为新的传播技术必将会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电子乌托邦”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的基础上的。例如,有的学者认为,电子传播网络的双向性使每个人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它将改变传统的大众传播过程受到传播者支配的局面,使传播过程变得更加平等,而这种平等也必然带来社会关系的平等;有的学者认为,新媒介技术将保障每个人自主发表言论的权利和机会,并形成”真正的观点的自由市场”。但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可能性并不能必然保证理想的社会形态的出现,而是需要更加复杂的社会条件。 82、传播媒介传播媒介有两层含义:一是指传递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如电话、计算机及其网络、报纸、广播、电视等与传播技术有关的媒体;二是指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制作和传输的组织或机构,如报社、电台和电视台等。这两个方面都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作为技术手段的传播媒介的发达程度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速度、范围和效率;另一方面,作为组织机构的传播媒介的制度、所有制关系、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如何,决定着社会传播的内容和倾向性。 83、”把关人”“把关人”是传播学四位奠基人之一卢因在研究群体中信息流通渠道时提出的一个概念。50年代,怀特将这个概念应用于新闻研究,提出了新闻传播的”把关”过程模式。怀特认为,新闻媒介的报道活动不是,也不可能是”有闻必录”,而是对众多的新闻素材进行取舍选择和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播媒介形成一道关口,通过这个关口传达给受众的新闻或信息只是少数。“把关人”既可以指个人,如信源、记者、编辑等,也可以指媒介组织。 84、媒介技术决定论对麦克卢汉媒介理论的一种批评。麦克卢汉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在原始社会,口语是主要的传播媒介,由于听力的物理限制,人们必须生活在小空间的部落群体中,相互保持着近距离的密切联系。文字和印刷媒介产生后,人类由”耳朵的社会”转向了”眼睛的社会”,由于交往和传播不再以物理空间的接近性为前提,人与人的关系变得疏远,部落社会便发生了解体。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普及再次改变了这种情况,它们把遥远的世界拉得很近,人与人之间的感觉距离大大缩小,于是人类在更大的范围内重新部落化,整个世界变成了一个新的”地球村”。麦克卢汉强调了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演进过程中的作用,这一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他把媒介技术看作是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使得他的理论带上了极端性和片面性;但另一方面,由于媒介是人创造和使用的,人如何利用和控制媒介、媒介的社会占有结构、所有制关系如何,反过来也规定着媒介活动的特点和作用性质。麦克卢汉仅强调媒介巨大能动性的一面,而没有看到社会制度和所有制形式对它制约的一面,因此其观点是片面的。 85、媒介功能融合指单一功能媒体向综合功能媒体的发展趋势,即多媒体化趋势。 传统的媒介多是单一功能媒体,如书籍、报纸是视觉媒体,广播是听觉媒体等等。由媒介功能融合而产生的多媒体具有十分丰富的功能,如多媒体电脑集文字、影象、声音、数据储存、处理、双向通信、网络等功能于一体。多媒体的出现和普及大大提高了人类的传播效率,是媒介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事件。 86、媒介内部控制传播学控制研究的领域之一。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传播媒介通过组织制度、报道方针等对新闻或信息的收集、

湖南新闻传播媒介发展现状及分析

湖南新闻传播媒介发展现状及分析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传媒可以说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传媒业的飞速发展详尽,快速,专业,集中的满足了社会和人们对信息的需求。网络的兴起和发展使信息传播更快,更广。可以预见,传统四大媒介,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加上新兴的网络,在今后的发展中将面临着全方位的竞争和挑战。中部地区的传媒具有很大潜力,大有后来者剧上的势头.随着中国传媒的兴起,湖南传媒也异军突起,不断创造着中国传媒的神话。湖南电视台就是一个很好的代表。在当代湖南,新闻传播媒体的发展风生水起,报纸、电视、广播、杂志、网络等媒介分支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好景象。 湖南的省会城市长沙拥有天时地利人和,凭借各方优势成为湖南传媒发展的领头军。近年来,湖南的传媒业发展迅速,特别是“电视湘军”已迅速崛起成为全国响当当的“字号”。 电视媒体 湖南电视台创建于1960年(时称长沙电视台),1962年停播,1970年10月1日正式开播,自办两套节目,其中一套节目于1997年1月1日上星播出,呼号为“湖南卫视”,通过亚洲2号卫星传输,节目覆盖可达亚太地区;二套节目定位为文体节目,呼号为“湖南文体频道”,通过数字微波网和有线覆盖全省。 湖南电视台下设总编室、新闻中心、社教中心、文艺中心、电视剧制作中心、技术制作中心六个宣传部门。每天播出新闻节目139分钟,自办节目制作能力每日达3.5小时,全年发射播出总时间达3万余小时,还用21频道转播中央一套节目,35频道发射湖南经济电视台节目。 湖南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卫星频道)现有自办节目栏目共18个,其中新闻专栏有《潇湘晨光》、《午间新闻》、《湖南新闻联播》、《新闻观察》、《今日财经》、《卫视经济报道》、《周末生活》、《晚间新闻》和《体育新闻》。社教栏目有《卫视中间站》、《男孩女孩》、《玫瑰之约》、《你好湖南》、《乡村发现》。文体栏目《快乐大本营》、《体育大观》、《聚艺堂》、《完全新时尚》。 湖南电视台具有单独制作新闻、专题、文艺、电视剧、广告、专栏等各类节目的制作能力和新闻节目的直播能力,还能迅速及时地现场直播各种大会实况、体育比赛和文艺晚会,精心制作出国交流节目。有800平方米的演播室一个,250平方米的演播室1个和口播、直播室4个。新闻节目前期制作全部使用数字化,《潇湘晨光》、《午间新闻》、《湖南新闻联播》已经实行直播。制作的大部分设备都已完成从复合模拟到模拟分量的过渡,并向数字化方向发展,现已配置数套数字特技和动画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数字调音台和数字播控系统等。湖南电视台还有一台6讯道的数字转播车,正在建设数字分量演播室。1999年全台搬进湖南彩电中心,启用1200平方米数字体化演播室,形成新闻领域数字化多媒体系统。它的标徽图形为椭圆,中间空心和外环缺口部分是鱼与米的图形剪影组合,周边环行部分代表媒体纽带,整体寓意为湖南电视台是鱼米之乡——湖南立足本土、走向世界的优秀媒体,是连接观众与电视的纽带。湖南卫视是当时湖南广电集团中唯一的卫星电视频道,也是湖南广电集团核心竞争力所在。 要谈起湖南传媒业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电广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截止2006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51.93亿元,净资产为18.63亿元。电广传媒的主营业务和经营范围包括:广告发布、代理﹑策划﹑制作,影视节目制作发行和有线电视网络信息传输服务,兼营房地产、旅游﹑会展等业务。公司辖属广告﹑节目﹑网络三大分公司,依托中国湖南电视台七大媒体的资源优势,拥有中国数亿的电视受众群体和湖南省200多万有线电视用户,形成公司业务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在省内外拥有

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的利与弊

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的利与弊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前言 新闻传播媒介多样化是信息技术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这是由新闻传播的时效性所决定的。现代社会,在科技发展带动下的新闻传播市场作用下,传播媒介多种多样,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方式应运而生,不同传播方式之间的交叉与互补日益频繁。但是,由于市场监督与管理的滞后性,使新闻在传播过程中衍生出了诸如虚假新闻、色情泛滥、报道角度异化、侵犯个人隐私以及知识产权、导航系统失效、意识形态和文化渗透等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何及时监管和治理是现代新闻传播主管机关面临的严峻问题和挑战。 新闻传播概述 新闻传播学。新闻传播学是一门相对年轻的学科,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新闻学在德国和美国形成学科,20世纪40年代传播学在美国形成学科。新闻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以及中国新闻学教育的开端,通常以1918年10月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作为标志;而1978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的刊物《外国新闻事业资料》首次公开介绍传播学,通常被视为中国传播学研究的起点。新闻是信息的一

大类别,新闻和新闻的传受是新闻学的逻辑生长点;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是广义的信息和信息交流现象。两门背景不同但又有着密切联系的学科的交融,适应了社会信息化的现实,打开了研究的广阔思路。信息交流渗透到人类的一切活动之中,是形成人类关系的材料,是流经人类全部历史的水流,延伸着人类的感觉。新闻学和传播学的整合、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新闻传播媒介及发展历程。新闻传播媒介是指新闻传播过程中传播者和受众的中介,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是用来表达某种含义的静态的或动态的任何物体和物体排列。新闻传播媒介包括许多种类,如报纸、电视、电台、网络以及刚刚兴起的手机微博等,而不同传播技术具有各自的利与弊。 报纸是近代以来历史最为悠久的新闻传播媒介,它是以刊出新闻和时事评论为主的出版物。报纸作为视觉媒介传播物,具有保存和选择性强、适合传达深度信息等优势特点,但也存在制作程序多而复杂、时效性较差、感染力不及音像传播逼真等不足。但是,作为传播历史最为悠久的传播手段,作为大众最为熟知的传播手段,它仍旧是我们最易于接受以及最为普及的新闻传播媒介。 广播是通过声音进行新闻传播的媒介手段。它是继报纸之后,最为普及的新闻传播手段之一。由于其依靠声音作为传播媒介,因此,更能显现新闻的真实性,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受性,它甚至可以通过听众的想象和推理塑造出在场的感觉。广播声音符号的优势和劣势始终相伴,声音语言的口头化使其不容易像文字那样做深度报道。

新闻传播硕士考试大纲

《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试大纲第一章媒介与社会 第一节理解传播媒介 一、传播的含义与类型 二、传播的过程与要素 1. 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 2. 传播的五个关键要素 三、传播媒介的界定与分类 1. 传播媒介的界定 2. 传播媒介的类型 第二节媒介的社会功能 一、守望与预警的功能 二、协调与商讨的功能 三、传承与教化的功能 四、娱乐与商业的功能 第三节媒介的社会影响 一、媒介与政治舆论 二、媒介与经济发展 三、媒介与社会文化 四、媒介与国际关系 五、媒介的效果与效果理论 1. 效果与效果研究

2. 媒介与说服 3. 媒介与议程 4. 媒介与教养 第四节社会中的媒介 一、社会制度与媒介环境 二、科学技术与媒介发展 第二章媒介的形态与发展 第一节媒介形态的历史沿革 一、口语传播 二、书写传播 三、印刷传播 三、电子传播 四、数字多媒体传播 五、媒介形态沿革的规律与特征第二节传统媒介及其传播特征 一、报纸及其传播特点 二、广播及其传播特点 三、电视及其传播特点 第三节互联网及其传播特征 一、数字技术与新媒体 二、网络传播的媒介特征

三、网络传播的主要类型 1. 网络中的人际传播 2. 网络中的群体传播 3. 网络中的组织传播 4. 网络中的大众传播 第三章媒介内容生产 第一节媒介内容生产的外部环境 一、媒介制度 1. 媒介制度及其功能 2. 媒介制度的类型 二、媒介产业 1. 作为产业的媒介业 2. 媒介产业的特点 3. 媒介产业的全球化 三、媒介组织 1. 媒介组织的类型 2. 媒介组织的结构 3. 媒介组织的管理 第二节媒介内容生产的流程 一、报纸的生产 1. 报纸的选题与策划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传播策略.docx

媒介融合下的新闻传播策略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为人们接收新闻内容提供了更多便利,突破了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途径的单一性,利用先进的媒介传播技术,人们可以及时获取信息,打破了原有的时空限制,可以做到快速接收信息并及时进行信息传播,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内容要加快传播,只有强化自身认识,调整完善传播策略,与时俱进,实现新闻媒介传播的长远发展。 一、在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的特点 (一)多媒体性信息技术、广播技术、数字技术等新旧媒体之间相互融合,为信息内容的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新旧媒体的相互融合下,信息内容也呈现了新的姿态,信息生产过程中,利用高科技技术对信息进行图片、声音、视频、文字等多种方式的呈现,传播方式也出现了不同。在传统新闻传播媒介中,单一的传播途径难免会出现新闻趋同化、内容娱乐化的倾向,为了迎合收视率,牺牲新闻的真实性,导致新闻视野过窄,同时针对突发性新闻的应对也缺乏一定的能力,影响新闻的时效性,并且在新闻报道中难免带有主观性,使得新闻对民众的吸引力降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方式和新闻内容都呈现多样化的特点。 (二)技术性快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体现了媒介融合

背景下新闻传播的技术性。媒介融合背景下,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成为新闻传播的技术保障,新闻传播越来越离不开先进的技术设备,只有信息技术和互联网作为保障的新闻传播和媒介,才能达到新闻快速和广泛传播的目的[1]。媒介融合背景下,新旧媒体融合可以有效提高新闻传播的即时性,将新媒体技术充分参与到传统媒体新闻制作和传播中去,利用视频等方式,促进新闻内容的多样化,有利于新闻内容的传播。 (三)系统化媒介融合背景下,新旧媒介之间相互融合,彼此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融合后的媒体会更加呈现系统性特点。在新闻传播中实现由传统的权威性媒体进行广泛报道,由新媒体进行细节报道和实时报道,新闻传播更加呈现系统化的特征。在传统媒介背景下,受众只能单向接收信息,媒介融合背景下新旧媒体的结合是必然的趋势,利用二者的优势,填补二者在新闻传播上劣势,并实现新闻传播的系统化和专业化,是媒介融合时代的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式。 (四)互动性媒介融合背景下,观众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对自己所关心的新闻内容进行互动,通过手机客户端、网络平台等等实时关注新闻事件进展,并进行即时互动,发表自己的意见[2]。互动性将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发展趋势,新闻传播的广泛性离不开新闻即时互动。传统媒介缓解一般没有条件去关注观众的反馈,或者观众的反馈较慢,

媒介特性与功能

媒介特性与功能 新闻传播媒介是新闻传播过程中新闻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中介物,是新闻信息的物质载体,以报道与评述事实为内容与使命 媒介特性 报纸与期刊 定义 报纸:以刊载新闻和新闻评论为主定期连续向大众发行的印刷品 期刊:每期的版式相同,有固定的名称,装订成册,顺序编号出版,以刊载时事性材料为主的印刷品 特点 报纸的优点:1、便于对新闻事件作深入的报道和评析(分析性) 2、读者可以自行安排时间,自由挑选内容阅读(选择性) 3、记录性好,便于思考;便于长期保存(记录性) 4、具有权威性,可信度高 报纸的缺陷:1、受文化水平限制大,群众基础相对差 2、制作程序繁杂;传播速度慢,时效性差 3、文字叙述不如声音、图像逼真、有感染力 杂志的优点:1、专业化程度较高,目标受众明确 2、保存期限更长,重复阅读率高 3、彩色印刷,精美、形象 报纸与期刊的区别:1、从出版周期看——报纸周期短;期刊周期长 2、从出版速度看——报纸迅速;期刊较慢 3、从提供新闻的量看——报纸比期刊提供的新闻多 4、看在内容看——报之以刊载新闻和评论为主; 期刊则以刊载实时性文章和评论为主 广播 定义:以无线电波或导线传送声音的新闻传播媒介 优点:传播迅速;对象广泛;覆盖面广;感染强;兼作性 缺点:转瞬即逝,不易保存;顺序接受选择性差 克服:1、加强现场报道和录音报道,以发挥传播及时和传真性强的优势 2、增加专业性电台,以克服选择性差的不足 3、增加新闻播出次数,显示时效性强的优势 4、增加受众参与,加强互动 电视 定义:运用影响和声音传播的新闻是唯一真正有发展前途的新闻形式 优势:视听兼备,现场感强;传播迅速,时效性强;受众广泛;功能全面;娱乐性强 缺点:转瞬即逝,不易保存;顺序播出,选择性差; 节目制作成本高;受众接受要一定物质要求; 网络媒体 定义:以因特网和信息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第四媒体” 优势:信息量大;互动性;个人性;实时性;针对性;多样性;迅捷性;可重复可检索性; 传播范围广;受众数量大;

清华新闻传播学院媒介经营与管理方向考研经验细谈

清华新闻传播媒介管理考研经验谈 一、选学校 我本科学经济学,对传媒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是用经济学的分析框架分析传媒产业的问题,所 以最初确定的目标是人大的传媒经济学专业,暑假期间开始复习,但我发现人大的老师还是 在用新闻的思路研究经济,此时,又恰巧发现我一直关注的赵曙光老师在清华,于是有改报清 华的想法,我觉得赵老师是我接触到的非常尊重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学者师,非常专业。我报清华就是奔着老师去的。李彬,尹鸿,杭敏等等都是我特别喜欢的老师。牌子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被清华凝聚的人是我最看重的。 建议大家最初选学校的时候多了解一些情况,确定了就孤注一掷的去努力,我当时就是、月份看人大专业书,后来月份改考清华,耽误了一些时间,后期复习很紧张。 二、初试复习 清华的初试包括政治、英语、新闻与传播史论、新闻与传播业务,其中业务有、两套卷,媒管、新媒体答卷,全球财经、新闻学答卷,我是复习到月份才知道这个消息的,有全球财经的考生之前一直准备卷,所以突然面对卷有些措手不及。我政治,英语,史论,业务。 (一)政治 我政治报了辅导班,但没怎么利用好,去那里就是接受填鸭式的灌输,头晕脑胀,讲义也没怎么看。但我觉得如果利用得好,报班还是有用的。我觉得辅导班就是老师为你节省了研究历年真题的时间,他仔细研究后,告诉你。鉴于我个人复习经验,建议大家自始至终用一本参考书,大纲解析是最好的。我政治进行了两轮复习,一轮用任汝芬,二轮时,看过大纲解析、应试解析辅导班讲义,所以考前没有一本特熟悉的书。我觉得就是以大纲解析为主,吃透了,做好笔记。政治还是要做题,我政治多选错了个,单选没错,和平时练习过的为数不多的习题错误率基本一致。关于做什么题,我没太多经验,我觉得做好历年真题很重要。提醒大家别盲目买资料, 买了也不做,浪费钱还造成焦虑情绪。 (二)英语 我花的力气很大,复习了接近三轮,但成绩不高,我觉得是翻译和作文没答好。 英语一轮——从四月份开始精读真题,每天只做一篇,精读到每个长难句,每个单词,每个标点。开始很慢,每篇做分钟的时候都有,但做到几篇的时候,此后接下来连续几篇全对,文章中也没有看不懂的长难句,此时就明显感到自己英语阅读经过量的积累达到了质的提高。随着对考研英语套路的熟悉,做题越来越快,后期精读一篇文章分钟就能搞定。 英语二轮——我侧重对出题思路的分析,分析作者常在哪些地方设置选项?为什么在这些点 设置?提供了哪些选项,为什么选这个不选那个?问题是属于什么类型的?我当时为自己设计 了一套符号,一类在文中标记转折、因果、举例等;一类在题目后标记题目类型,比如代表细节题代表文章主旨题代表因果题代表词汇题……二轮结束后,就基本感到对阅读有信心了,读到文章的某一处就感到作者可能会在这里出题。 英语三轮——侧重利用真题学习写作和翻译。 经验:自认为背单词还有一点心得。我开始被俞敏洪的红宝书,背到后换用星火大厚本的《巧计、速记、精练》,因为我发现我背单词就是把一个词的同义词、反义词、衍生词都总结在一起背,星火已经做好这个工作了。另外我背单词多是联系具体的情景,比如,我就想象生活中让自己感到棘手的场景,试着说一个句子,这样对英语的理解也有助于以后的应用,死记硬背 不适合考研英语。 教训:一是作文练习开始得晚,建议早开始,综合提高英语能力,以不变应万变;二是翻译练习 力度不大;三是模拟题做得很少,到考场上面对陌生的试题不太适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