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背诵篇目教学内容

大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背诵篇目教学内容

大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背诵篇目教学内容
大一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文学背诵篇目教学内容

文学院《古代文学》课程背诵篇目:

注:华文行楷字体者为人教版初高中语文教材入选篇目,

先秦部分30篇,秦汉部分13篇,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29篇,隋唐五代部分93篇,宋金部分62篇,元代部分16篇,明代部分14篇,清代部分14篇,近代部分3篇。合计274篇。

先秦部分:

一、诗歌:

《诗经》:《关睢》、《芣苡》、《氓》、《伐檀》、《硕鼠》、《蒹葭》、《伯兮》、《相鼠》、《野有死麕》、《静女》、《将仲子》、《七月》、《东山》、《生民》《君子于役》、《采薇》

二、散文:

《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章》、《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章》最后一段、《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章》《孟子?鱼我所欲也章》、《荀子?劝学篇》、《庄子?逍遥游》第1、2、3段

三、辞赋和古代神话:

《离骚》1--5段、《湘夫人》、《山鬼》、《国殇》、《涉江》、《哀郢》宋玉《九辩》第一段

秦汉部分:

一、辞赋

张衡《归田赋》

二、诗歌:

乐府诗歌:《战城南》、《上邪》、《陌上桑》、《东门行》、《十五从军征》、《上山采蘼芜》、《孔雀东南飞》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

二、散文

李斯《谏逐客书》第3段、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第9段、

三国两晋南北朝部分:

一、辞赋

王粲《登楼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曹植《洛神赋》第4段、庾信《哀江南赋》(序)

二、诗歌

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神龟虽寿)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曹丕《燕歌行》、曹植《白马篇》、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潘岳《悼亡诗》、左思《咏史》(弱冠弄柔翰)、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时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谢灵运《登池上楼》、鲍照《拟行路难》(泻水置平地)、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庾信《拟咏怀》(楚才称晋用)

乐府民歌:《西洲曲》、《木兰诗》

三、散文

诸葛亮《出师表》、王羲之《兰亭集序》、陶渊明《桃花源记》(并诗)、吴均《与朱元思书》

隋唐五代部分

一、诗歌

薛道衡《人日思归》、王绩《野望》、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骆宾王《在狱咏蝉》、杨炯《从军行》、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过故人庄》

王维《山居秋暝》、《使至塞上》、《汉江临眺》、《送元二使安西》、《鸟鸣涧》、《观猎》、王湾《次北固山下》、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王翰《凉州词》、王之涣《登鹳雀楼》、《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闺怨》、《芙蓉楼送辛渐》、李颀《古从军行》、崔颢《黄鹤楼》、高适《燕歌行》、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李白《蜀道难》、《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宣州谢朓北楼饯别校书叔云》、《赠汪伦》、《望天门山》

杜甫《望岳》、《春望》、《春夜喜雨》、《登高》、《石壕吏》、《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登岳阳楼》、《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秋兴》(玉露凋伤枫树林)、《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月夜》、《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黄四娘家花满蹊)

韦应物《滁州西涧》、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孟郊《游子吟》、韩愈《山石》、《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柳宗元《江雪》、《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刘禹锡

《竹枝词》(杨柳青青江水平)、《西塞山怀古》、《酬乐天扬州席上初逢见赠》、《秋词》、白居易《琵琶行》、《钱塘湖春行》、《观刈麦》、《赋得古原草送别》、李贺《雁门太守行》、《南园》、《李凭箜篌引》

杜牧《泊秦淮》、《赤壁》、《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行》、李商隐《安定城楼》、《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锦瑟》、《夜雨寄北》、《马嵬》

二、散文

王勃《腾王阁序》、韩愈《师说》、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刘禹锡《陋室铭》、杜牧《阿房宫赋》

三、唐五代词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梦江南》(梳洗罢)、韦庄《思帝乡》(春日游)、冯延巳《谒金门》(风乍起)、李煜《乌夜啼》(无言独上)、《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虞美人》(春花秋月)、《相见欢》

宋金部分:

一、宋词

范仲淹《渔家傲》、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望海潮》(东南形胜)、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江城子》(十年生死)、《江城子》(老父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精品

【关键字】历史、政治、情况、道路、方法、条件、成就、传统、认识、矛盾、体制、大力、密切、充分、整体、和谐、透明、健康、合作、配合、提升、统一、发展、建设、提出、发现、研究、规律、特点、突出、情绪、理想、思想、力量、成果、地位、精神、要素、基础、环境、体系、制度、特色、标准、结构、主体、秩序、反映、力度、关系、分析、提倡、包容、倡导、形成、丰富、坚持、创新、提高、转变、深化、规范、多方面、规范化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

中国古代文学3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中国古代文学3 教材、参考书目、必背篇目及概念 一、教材、参考书目 1.教材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第三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朱东润主编《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中编第二册,下编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 2.参考书目 (1)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高等教育出版社 (3)鲁洪生、赵敏俐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导读》下册,中华书局 (4)傅璇琮、蒋寅主编《中国古代文学通论》(宋代卷、辽金元卷),辽宁人民出版社 二、必背篇目 欧阳修《踏莎行》 梅尧臣《鲁山山行》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 张先《天仙子》(水调数声)及其雅号 林逋《山园小梅》 晏殊《浣溪沙》

柳永《雨霖铃》、《望海潮》、《八声甘州》 王安石《明妃曲》、《泊船瓜州》 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老夫聊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莫听穿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 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及其雅号 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李清照《如梦令》、《醉花阴》、《声声慢》 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姜夔《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黄庭坚《寄黄几复》、《登快阁》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三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陆游《钗头凤》、《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剑门道中遇微雨》、《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青玉案》(元夕)、《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叶绍翁《游园不值》

(完整版)统编新教材1-6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

统编新教材1-6年级语文必背古诗文! 一年级(上) 《咏鹅》(诵读)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南》(诵读)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必背★)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二)》(诵读)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诵读)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风》(诵读)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年级(下) 《春晓》(必背★)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必背★)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池上》(必背★)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必背★)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画鸡(新增)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二年级 《梅花》 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必背★)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必背★)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中国古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先秦文学 上古传说文学 神话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的或幻想的。 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与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与说明。 3、神话反映了远古人类解释自然并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 我国神话系统 (一)创世神话《开天辟地》、《女娲造人》 (二)自然灾害神话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 (三)战争神话皇帝大战蚩尤 神话主要特征: 1、无论就是战胜自然力为主的神话,还就是战胜人间罪恶为主的神话,都紧紧围绕着人都生存这个主题。 2、神话中的人物都充满着昂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与英雄气概。 3、不论就是哪一类神话都熔铸着浓烈的情感,塑造了鲜明的形象,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1、神话的艺术规则为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2、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题材源泉。 《诗经》 《诗经》的社会人生内涵: 1、婚恋诗 2、抒发多种人生感慨的诗 3、政治讽喻诗 4、史诗及其她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3、四言诗的典范 4、章法结构(重章复沓)与语言特色(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连绵词与叠字的大量运用) 先秦散文 我国古代第一部历史文集就是《尚书》,它以记言为主。 《左传》的叙事艺术: 它就是春秋时期最具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 2、采用全知叙事视角 《左传》的写人艺术: 叙写历史时注重刻画人物,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1、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性格特征 2、把人物置于矛盾冲突的环境中营造 《左传》的辞令艺术“ 《国语》,我国第一部国别史。约前1000年到前440年 《战国策》铺排纵姿的文学特色: 1、铺张辩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2、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3、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中国古代文学必背

1.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 溱洧 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 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 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注释:溱[zhēn]、洧[wěi]:河名。溱,古水名。源出河南省密县东北,东南流,会洧水为双洎[jì]河,东流贾鲁河。洧,古水名,源出河南登封县阳城山。 蕑[jiān]:香草名。生在水边的泽兰。当地当时习俗,以手持兰草,可祓除不祥。《诗·陈风·泽陂》:“彼泽之陂,有蒲与蕑。”这里用为兰草之意。 訏[xū]:广大无边。 将谑:将读作xiang,与相谑同。 4.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

宋代文学必背篇目

王禹偁《村行》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林逋《山园小梅》 其一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其二 剪绡零碎点酥乾,向背稀稠画亦难。日薄从甘春至晚,霜深应怯夜来寒。澄鲜祇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忆着江南旧行路,酒旗斜拂堕吟鞍。 梅尧臣《鲁山山行》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欧阳修《戏答元珍》 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欧阳修《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王安石《明妃曲》 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 南北。 其二 明妃初嫁与胡儿,毡车百辆皆胡姬。含情欲语独无处,传与琵琶心自知。黄金杆拨春风手,弹看飞鸿劝胡酒。汉宫侍女暗垂泪,沙上行人却回首。汉恩自浅胡恩深,人生乐在相知心。可怜青冢已芜没,尚有哀弦留至今。 王安石《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各年级必背古诗词内容

各年级必背古诗词内容

————————————————————————————————作者: ————————————————————————————————日期:

各年级必背古诗词内容(每学 年期末必考) 新课标一年级必背古诗 江南(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咏鹅?唐骆宾王?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登鹳鹊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静夜思 唐李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悯农(一) 唐李绅?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 粒皆辛苦。 悯农(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 小池 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所见 清袁牧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 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 趁东风放纸鸢。 新课标二年级必背古诗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回乡偶书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 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赠汪伦 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 古朗月行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白云端。 绝句(一)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绝句(二)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 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绝句(三)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 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 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赠刘景文?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 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宿新市徐公店?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 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 入菜花无处寻。 新课标三年级必背古诗 ?? 风 唐李桥 解落三秋叶, 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 入竹万竿斜。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重点整理

填空: 1.诗经是西周至春秋的诗歌总集。 2.现今所见《诗经》共305篇 3.诗经的流传:(三家诗)汉代鲁人申培所传的《鲁诗》,齐人辕固生所传的《齐诗》和燕人韩婴所传的《韩诗》古文学派毛亨传的《毛诗》,流传至今的为《毛诗》。 4.《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5.西周前期的作品最值得重视的是五篇歌咏周族始祖和先公先王的诗:《大雅》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 6.《国语》以记言为主。 7.《孟子》为语录体散文。其文学成分表现在叙事和抒情两个方面。 8.《赋篇》的作者是荀子. 宋玉有《九辩》一篇 9.屈原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 10.九歌的篇目和祭祀的对象:《东皇太一》(天神)、《云中君》(云神)、《湘君》、《湘夫人》(湘水之神)、《东君》(日神)、《大司命》(掌管寿命的神)、《少司命》(掌握子嗣的神)、《河伯》(河神)、《山鬼》(山中之鬼)、《国殇》(阵亡将士之魂)和《礼魂》(送神总曲)。 11.五四运动以后的研究者常称这些西周以前的诗为周族的史诗. 12.《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它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统称“春秋三传” 13.汉代文学领域得到了大规模拓展,最引人注目的是赋。赋分为抒情小赋和体物大赋两类 14.司马相如《上林赋》《子虚赋》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 15.汉代文学在诗歌上的进展最重要的是五言诗的兴起和叙事诗的产生、发展 16.现存汉代最早的抒情赋是贾谊的《吊屈原赋》 17.汉武帝的《秋风辞》是第一篇中国文学史上抒写人生的本然情绪 18.枚乘《七发》大赋的开始 19.西汉中期的体物大赋作家除了司马相如外,最值得注意的是王褒。他的《洞箫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专写音乐的作品 20.贾谊最著名的是《过秦论》和《论治安策》 21.晁乘的政论文《论贵粟疏》 2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到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时期,共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总共一百三十篇。本纪是全书的大纲。指导思想是黄老思想《史记》的写作目的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中国古代文学史背诵、熟读篇目

熟读: 曹操《蒿里行》 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诸葛亮《出师表》、 王粲《登楼赋》、 曹植《洛神赋》、《赠白马王彪》、《美女篇》、《泰山梁甫行》、《求自试表》、 阮籍《咏怀诗》“夜中不能寐”“嘉树下成蹊”、“驾言发魏都”、“一夕复一朝”、 嵇康《幽愤诗》、《与山巨源绝交书》 江淹《别赋》、 庾信《哀江南赋》、 蔡琰《悲愤诗》、 陆机《赴洛道中作》“揔辔登长路”、 左思《咏史》八首、《娇女诗》、 郭璞《游仙诗》“京华游侠窟”、 陶渊明《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乞食》、《饮酒》(并序)“衰荣无定在”、“清晨闻叩门”《杂诗》“白日沦西阿”、《咏荆轲》谢灵运《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代放歌行》、《拟行路难》“奉君金卮之美酒”、 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晚登三山环望京邑》、

孔稚圭《北山移文》、 郦道元《江水》、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庾信《拟咏怀》“摇落秋为气”、 乐府民歌《子夜歌》“始欲识郎时”、“今昔已欢别”《华山畿》(两首)、《读曲歌》“打杀长鸣鸡”《那呵滩》(两首)、《琅琊王歌辞》“新买五尺刀”、《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整个小说部分 背诵: 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 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王粲《七哀诗》“西京乱无象”、 刘桢《赠从弟》、 曹丕《燕歌行》《杂诗》“西北有浮云”、 曹植《洛神赋》“余告之曰:其形也……采湍濑之玄芝。”《七哀》、《白马篇》、《野田黄雀行》 潘岳《悼亡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 乐府民歌《西洲曲》、《木兰辞》、《敕勒歌》

小学各年级必背古诗词篇目

一年级: 1、《村居》(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所见》(清)袁玫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yuè)。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5、《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6、《悯农1》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7、《悯农2》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8、《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9、《长歌行》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2、《草》 (唐)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4、《回乡偶书二首》 (唐) 贺知章 一首: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二首: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5、《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6、《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7、《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绝句1》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绝句2》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0、《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2、《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复习资料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简答论述整理 1、神话的基本特征: 2、简述我国古代神话神话与传说的区别: 3、试论我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4、《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5、简述《七月》的内容梗概。 6、试述《诗经》最具影响的两类作品——情爱诗和社会政治诗的内容。 7、分析《诗经》史诗重要篇章的艺术特色。(即《大雅》五篇史诗的主要内容) 8、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9、结合具体作品说明赋、比、兴的含义。 10、简述《老子》的文学价值。 11、简述《论语》的文学特色。 12、简述《墨子》的文章特点。 13、简述《荀子》说理文特色。 14、简述《韩非子》说理文的特点极其寓言的特点。 15、试述《左传》的文学特色。 16、试述《战国策》的文学特色。 17、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18、试论《庄子》寓言特色。(即《庄子》的文学特色) 19、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20、简述《招魂》的艺术特色。 21、试叙楚辞产生的相关要素。

22、试论楚辞的文体特点。 23、试论《离骚》的思想内容。 24、试论《离骚》的主要艺术特色。 25、试论《九辩》的艺术特色极其与《离骚》思想、艺术上的异同。 26、概述《谏逐客书》的主要特点。 27、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8、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 29、论述《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30、简述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31、简述枚乘开创大赋体式的《七发》及其特点。 32、简述《天子游猎赋》所代表的汉大赋的主要特点。 33、论述杨雄大赋的创作特点。 34、论述王褒《洞箫赋》在咏物赋发展中的地位。 35、论述班固《两都赋》。 36、论述张衡在赋史上的作用和地位。 37、试叙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38、试叙汉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39、试叙《古诗十九首》的艺术成就。 40、试叙《古诗十九首》的时代背景及主要内容。 41、简述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及创作成就。 42、简述曹丕诗歌的特点。 43、简述王粲诗歌艺术特点。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200首(完整 版)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一) 指定篇目70首(1-70)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2、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咏鹅 骆宾王(唐)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风 李峤(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咏柳 贺知章(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凉州词 王之涣(唐)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登鹳雀楼 王之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春晓 孟浩然(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凉州词 王翰(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出塞 王昌龄(唐)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鹿柴 王维(唐)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唐)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静夜思 李白(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古郎月行 李白(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碧云端。 17、望庐山瀑布 李白(唐)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赠汪伦 李白(唐)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唐)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0、早发白帝城 李白(唐)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望天门山 李白(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别董大 高适(唐)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绝句 杜甫(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春夜喜雨 杜甫(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绝句 杜甫(唐)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中国古代文学考研背诵篇目

古代文学背诵篇目

第一编先秦文学 诗经:关雎、桃夭、汉广、黍离、溱、蒹葭、七月、鹿鸣 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国风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国风王风黍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国风郑风溱zhen洧wei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jian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 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小雅鹿鸣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各年级古诗词必背篇目

各年级古诗词必背篇目 一年级 1、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2、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3、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4、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 5、梅花(墙角数枝梅)王安石 6、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7、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吕严 8、杂诗(君自故乡来)王维 9、鸟鸣涧(人闲桂花落)王维 10、长干行(郎骑竹马来)-节选李白 11、绝句(江碧鸟逾白)杜甫 12、遗爱寺(弄石临溪坐)白居易 13、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14、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15、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16、鸟(谁道群生性命微)白居易 17、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19、长歌行(百川东到海)-节选汉乐府 20、赤日炎炎似火烧(赤日炎炎似火烧)宋朝民歌 21、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22、安宁道中即事(夜来春雨润垂杨)王文治 23、秋浦歌(白发三千丈)李白 24、画眉鸟(百啭千声随意移)欧阳修 25、相思(红豆生南国)王维 二年级 1、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2、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3、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李白 4、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5、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6、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 7、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8、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9、竹里馆(独坐幽篁里)王维 10、画鸡(头上红冠不用裁)唐寅

11、蚕妇(昨日入城市)张俞 12、华山(只有天在上)寇准 13、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15、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杨万里 16、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卢纶 17、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18、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释志南 19、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陈子昂 20、咏风(逐舞飘轻袖)虞世南 21、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杨万里 22、早梅(万树寒无色)道源 23、明日歌(明日复明日)文嘉 24、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 25、陶者(陶尽门前土)梅尧臣 三年级 1、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杜甫 2、鸟鸣涧(人闲桂花落)王维 3、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 4、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5、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杜牧 6、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7、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 8、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9、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 10、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 11、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12、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 13、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耕田夜绩麻)范成大 14、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15、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 16、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17、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18、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李白 19、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韩愈 20、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谢枋得 21、江上(江北秋阴一半开)王安石 22、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孟浩然

中国古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唐~清整理) 一·<唐> 诗歌诗词:诗 初唐(618~713): 两大诗派1、以上官仪和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声调、韵调、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近体的界限,对律诗的定型及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2、以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为代表。他们的入主诗坛,标志着中下层文人打破了宫廷文人的一统天下。批判六朝文学,主张言志抒怀,咏叹人生。诗风:绮丽婉转,不脱六朝;刚建清新,启迪盛唐。 两大乐府诗名篇:刘希寿《代悲白头翁》、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盛唐(713~765): 两大诗派1、王、孟山水田园诗(清丽的疏淡的笔墨,描绘题咏山水田园。抒情寄趣,多用五言古体和律体) 2、高、岑边塞军旅诗 3、其他特色诗歌(王翰、王昌龄、李颀、崔颢、祖咏等其他个性特色诗歌) ▲两大诗人:1、李白(以澎湃雄放的气势、奇特瑰丽的想象、清新自然的语言、飘逸不群的风格,抒写拯物济世的怀抱,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反应民生的苦难,藐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代精神风貌的一面镜子) 2、杜甫(忧国伤时,谴责战乱,哀恤民瘼,善于把时代的灾难、民生的涂炭和个人的不幸结合起来,用典型事例反映现实,形成“沉郁顿挫”的风情) 中唐(766~859): 与盛唐相比的变化:其一,内容上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强,题材有所拓宽,如揭露商贾渔利,反映南国风情,描写男女爱情,总结历史教训的题材增多。其二,形式上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其三,表现手法更加丰富,如以文为诗,以议论为传,以律调入歌行,用传奇的手法叙事写人等。 两大诗派1、元白新乐府运动及轻俗平易诗风(元稹,白居易,张籍,王建等主张发挥诗歌的美刺作用,干预现实。以俗为美,反映了市民阶层的审美心理,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流派) 2、韩(愈)、孟(郊)、李贺等奇崛险怪诗风 3、其他特色诗歌: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刘长卿、韦应物等)刘禹锡、柳宗元 晚唐(860~907):唐代诗歌衰微时期 两大诗人(小李杜):1、杜牧(评记史诗,针砭时政的怀古咏史诗,《泊秦淮》)2、李商隐(深于寄托,巧于比兴;用典精工巧妙;语言精炼,注意锤炼实词,选择虚词,运用叠词) 两大倾向:1:重艺术的司空图、韩偓、韦庄等2:多讽喻的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

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必背古诗文篇目汇总

1—6年级必背古诗文 ●部编版一年级(上) 1.《咏鹅》(诵读)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江南》(诵读)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3.《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4.《悯农(其二)》(诵读)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古朗月行》(节选)(诵读)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6.《风》(诵读)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部编版一年级(下) 7.《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8.《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9.《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11.《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1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3.画鸡(新增)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部编版二年级(上) 14.《梅花》 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15.《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16.《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二章《诗经》 第三章先秦散文 第四章屈原与楚辞 第五章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第六章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第七章两汉辞赋 第八章两汉诗歌 第九章建安诗歌 第十章正始诗歌 第十一章两晋诗歌 第十二章田园、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第十三章南北朝诗歌 第十四章魏晋南北朝散文与辞赋 第十五章魏晋南北朝小说 第十六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十七章盛唐得诗人们 第十八章李白 第十九章杜甫 第二十章大历诗坛 第二十一章中唐诗歌 第二十二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二十三章唐代散文 第二十四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 第二十五章唐五代词

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 第一节初民得歌谣☆☆☆☆☆☆ 1、我国古籍中多有对原始歌舞得记载,如:“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被发而舞”(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宋书·符瑞志》引《竹书纪年》)。 2、我国就是一个诗得国度,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在人类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得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与舞蹈便就是初民天然得表现与抒情方式. 3、或求雨,或祈年,就是甲骨卜辞得重要内容,表现着初民得心态与愿望。上举这类卜辞比较完整,语句平实,声韵谐调,可以见出原始古歌得风貌。 4、至于后世典籍所保存或搜集得原始歌谣,只有极少几首,因其风貌古朴,或可视为原始歌谣得存留. 例如相传为黄帝时得《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 知识点一神话释义 神话得基本特性: (1)神话都就是想象或幻想得(2)神话就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得自然界或社会现象得解释与说明,只就是它经过了“幻想”得加工,成为了想象中得“神话"了得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得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得远古时代,它就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

最新部编小学1-6年级必背古诗文

最新部编小学语文1-6年级必背古诗词 部编版一年级(上) 《咏鹅》(诵读)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江南》(诵读)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画》(必背★)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悯农(其二)》(诵读)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古朗月行》(节选)(诵读)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风》(诵读)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部编版一年级(下) 《春晓》(必背★)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静夜思》(必背★)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寻隐者不遇》

唐·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池上》(必背★)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必背★)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画鸡(新增) 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部编版二年级(上) 《梅花》 宋·王安石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唯有春风最相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登鹳雀楼》(必背★)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必背★) 唐·李白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重点整理

古代文学史(二)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建安七子:曹丕《典论·论文》称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为“七子”。 竹林七贤:三国时期曹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竹林七贤。 建安风骨:建安文学基本上继承了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直抒胸臆、言情务尽的传统,但许多诗中又采用了比兴手法,是诗歌形象鲜明又耐人寻味,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为建安文学有这些特点,在整体上呈现出了一种刚健悲凉、清峻通脱的格调,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士风流,盛于雒下。世称正始之音。正始之音是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永明体:魏晋以来,中国音韵学有了新的发展,在南朝永明年间,周颙发现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同时对音韵很有研究的学者沈约用四声叠韵的原理来研究诗歌中的音韵配合,指出八种声病必须避免,音韵搭配要合协。在沈约的倡导下,一些作家将这些诗歌音律和晋宋以来诗歌中的排偶、对仗的形式结合起来进行创作,于是产生

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诗品》:钟嵘著,在刘勰《文心雕龙》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文赋》:西晋陆机写的文学创作理论专著 初唐四杰:指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的合称。 文章四友: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吴中四士:贺知章、张旭、包融、张若虚 三吏三别:《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沈宋:沈约、宋焕志 刘柳:刘禹锡、柳宗元 新乐府:是唐人自立新题所作的乐府诗 诗史: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艺术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古文运动:指中唐自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革新运动。他们基于当

小学一至六年级必背古诗篇目

惠农小学一至六年级必背古诗篇目 一年级古诗文背诵篇目 1、敕勒歌(北朝民歌) 2、咏鹅(骆宾王) 3、春晓(孟浩然)敕勒川,鹅鹅鹅,春眠不觉晓, 阴山下。曲项向天歌。处处闻啼鸟。 天似穹庐,白毛浮绿水,夜来风雨声, 笼盖四野。红掌拨清波。花落知多少?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4、静夜思(李白) 5、绝句(杜甫) 6、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床前明月光,两个黄鹂鸣翠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疑是地上霜。一行白鹭上青天。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举头望明月,窗含西岭千秋雪,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低头思故乡。门泊东吴万里船。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7、七步诗(曹植) 8、梅花(王安石) 9、风(李峤) 煮豆燃豆萁,墙角数枝梅,解落三秋叶,豆在釜中泣。凌寒独自开。能开二月花。 本是同根生,遥知不是雪,过江千尺浪, 相煎何太急。为有暗香来。入竹万竿斜。

10、咏柳(贺知章) 11、凉州词(王之涣) 12、登鹳雀楼(王之涣) 碧玉妆成一树高,黄河远上白云间,白日依山尽,万条垂下绿丝绦。一片孤城万仞山。黄河入海流。 不知细叶谁裁出,羌笛何须怨杨柳,欲穷千里目,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不度玉门关。更上一层楼。 13、凉州词(王翰) 14、鹿柴(王维) 15、古朗月行(李白) 葡萄美酒夜光杯,空山不见人,小时不识月, 欲饮琵琶马上催。但闻人语响。呼作白玉盘。 醉卧沙场君莫笑,返景入深林,又疑瑶台镜, 古来征战几人回?复照青苔上。飞在青云端。16、劝学(颜真卿) 17、游子吟(孟郊) 18、回乡偶书(贺知章) 三更灯火五更鸡,慈母手中线,少小离家老大回,正是男儿读书时。游子身上衣。乡音无改鬓毛衰。 黑发不知勤学早,临行密密缝,儿童相见不相识,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恐迟迟归。笑问客从何处来。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