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支气管肺癌(全肺切除术)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癌(全肺切除术)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癌(全肺切除术)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癌(全肺切除术)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癌(全肺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肺癌(全肺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癌(ICD-10:C34)。

2.临床分期(UICC 2009)为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

3.临床分期(UICC 2009)为T1-2N0 M0的小细胞肺癌。

4.病变位于主支气管内而无法行支气管袖状切除重建,原发病灶范围广泛或累及肺动脉干等,需行全肺切除术(ICD-9-CM-3:32.59001/32.59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等。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肺癌家族史等。

2.临床症状: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促、发热等。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

4.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按照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1.行全肺切除术。

2.应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采样。

非急诊手术治疗前,应当完成全面的治疗计划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期检查),充分评估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并制订手术方案。

手术治疗应当尽可能做到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的完全性切除。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34支气管肺癌疾病编码,拟行全肺切除术。

2.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可以耐受全麻开胸手术,肺功能可以耐受一侧全肺切除。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6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

(4)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5)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腹部CT、全身骨扫描、头颅MRI或增强CT。

(6)肿瘤标志物。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以下项目:

(1)纵隔镜或EBUS;

(2)经皮肺穿刺活检;

(3)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

(4)心脑血管疾病相关检查。

(5)必要时行PET-CT检查。

3.术前风险评估。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术前30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酌情选用青霉素类或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加用一次。

(八)手术日为入院≤7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2.手术耗材:根据患者病情使用(闭合器、切割缝合器、血管夹、生物胶、止血材料、超声刀等能量器械等)。

3.术中用药

抗菌药物:酌情选用青霉素类或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使用第二剂抗生素。

麻醉用药:必需使用(1)吸入麻醉药;(2)静脉麻醉药(镇静催眠药及拮抗剂、镇痛药及拮抗剂);(3)局麻药;(4)肌松药;(5)晶体胶体类;(6)止吐药;(7)心、脑、肺、肾等重要器官保护药;(8)自主神经系统药。酌情使用(1)心血管活性药;(2)抗心律失常药;(3)激素类药;(4)

抗凝及止血药;(5)利尿药;(6)其他抢救药品。

4.输血:视术中出血情况而定。

5.病理:冰冻切片(必要时)+石蜡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14天。

1.必须复查的项目:

(1)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

(2)胸片(术后第一天和拔胸腔闭式引流管之前各一次),必要时可行胸部CT。

(3)病理检查参照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常规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检查,酌情行特殊染色、分子病理检测(基因测序、FISH检查等)。

2.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术后24小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酌情选用青霉素类或一、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抗菌药物用药时间及种类。

3.术后其他用药:雾化化痰、镇痛、止血、抑酸、抗肿瘤、抗凝、营养支持类及其他对症处理药物。

(十)出院标准。

1.切口愈合良好,或门诊可处理的愈合不良切口。

2.生命体征平稳。

(十一)退出标准。

1.有影响手术的合并疾病,术前需要进行相关的诊断和治疗。

2.术后出现肺部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心脏功能衰竭、支气管胸膜瘘等并发症,需要延长治疗时间或费用超出参考费用标准。

3.高级职称医师认可的变异原因。

4.患者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

(十二)费用标准:60300-67000元。

二、支气管肺癌(全肺切除术)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癌(ICD-10:C34)

行全肺切除术(ICD-9-CM-3: 32.59001/32.590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路径天数:≤21天住院天数:天入组后住院天数:天

颅骨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颅骨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0年版) 一、颅骨良性肿瘤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颅骨良性肿瘤(ICD-10:D16.4) 行单纯颅骨肿瘤切除术或颅骨肿瘤切除术加一期颅骨成形术(ICD-9-CM-3:02.04-02.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临床表现: (1)病史:病程较长,常偶然发现; (2)无痛或局部轻度疼痛及酸胀感包块;

(3)部分较大的内生型肿瘤可产生脑组织受压引发的局灶性症状如偏瘫、失语、同向性偏盲、癫痫发作等; (4)极少数巨大肿瘤可产生颅高压表现,如头痛、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 (5)部分位于颅底的肿瘤可产生颅神经压迫症状,如眼球运动障碍、面部感觉减退、听力减退等。 2.辅助检查: (1)头颅CT扫描(加骨窗像检查):表现为骨质增生或破坏;如侵犯颅底,必要时可行三维CT检查或冠状位扫描; (2)X线平片检查:可表现为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 (3)MRI检查可了解肿瘤侵入颅内程度。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神经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王忠诚神经外科学》(王忠诚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外科学》(赵

继宗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1.对于肿瘤较大而影响外观、内生型肿瘤出现颅压高或局灶性症状者应当行颅骨肿瘤切除术。术式包括单纯颅骨肿瘤切除术、颅骨肿瘤切除术加一期颅骨成形术。 2.手术风险较大者(高龄、妊娠期、合并较严重内科疾病),需向患者或家属交待病情;如不同意手术,应当充分告知风险,履行签字手续,并予严密观察。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D16.4颅骨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K80.1/K80.200) 行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2008年,第7版)。 1.症状:平时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 2.体征: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 3.辅助检查:B超、CT、MR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正常,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2008年,第7版)。 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K80.200胆囊结石。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套、凝血功能、输血前普查八项; (3)肝胆彩超;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 (1)肿瘤标记物检查(含AFP、CEA、CA199); (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患者); (3)肝胆CT平扫或MRCP。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3.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中医肿瘤临床路径

肺癌(肺恶性肿瘤)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一、肺癌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肺癌(肺积)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 (二)诊断依据 1 .疾病诊断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西医诊断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者。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编《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第六分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2 .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肺癌临床常见证候:肺脾气虚证 肺肾阴虚证 气滞血瘀证 痰热阻肺证 气阴两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肺癌诊疗方案”。1 .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非小细胞肺癌。2 .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28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 2 .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七)入院检查项目 1 .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蛋白电泳 (3)心电图 (4)肿瘤标志物 (5)胸、腹部影像学检查 (6)支气管镜及病理学检查 2 .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免疫功能检测、脑部影像学检查、骨扫描等。

(八)治疗方案 1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六君子汤加减,贞芪固本合剂。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麦味地黄汤加减,肺瘤平膏。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血府逐瘀汤加减、参七西黄散。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清金化痰汤加减。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散合沙参麦冬汤加减,肺瘤平膏。 2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1)肺脾气虚证:健脾补肺,益气化痰,参芪扶正注射液。 (2)肺肾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参麦注射液。 (3)气滞血瘀证:行气活血,化瘀解毒,复方苦参注射液。 (4)痰热阻肺证:清热化痰,祛湿散结,痰热清注射液。 (5)气阴两虚证:益气养阴,生脉注射液。 3 .外治法:根据病情选择贴敷疗法(止痛贴、胸水贴等)、中药熏洗等外治法。 4 .针灸治疗: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电针、温和灸等。 5 .其他疗法:根据病情需要选择中药灌肠、耳穴贴敷、中频等。 6 .内科基础治疗 7 .护理:辨证施护。 (九)出院标准 1 .咳嗽、咯痰或咯血、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缓解。 2 .病情稳定。 3 .初步形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 .治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合并症,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2 .合并有脏器转移者,退出本路径。 3 .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执行,退出本路径。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完整版)

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县级医院2012年版) 一、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自发性气胸(ICD-10:J93.0-J93.1)。 行肺大疱切除和/或胸膜固定术(ICD-9-CM-3:32.2和/或34.601,34.92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诱发因素:剧烈咳嗽、持重物屏气、剧烈运动等,也可无明显诱发因素。 2.临床症状:突发患侧胸痛、喘憋、呼吸困难,偶尔有干咳。严重程度从轻微不适至严重呼吸困难,甚至休克。 3.临床体征:少量气胸时,体征不明显;气胸在30%以上者,可出现患侧胸部饱满,呼吸运动减弱,叩诊呈鼓音,语颤和呼吸音均减低或消失,气管向健侧移位。

4.辅助检查:胸片或胸部CT。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保守治疗。 2.手术治疗: (1)复发性气胸; (2)胸片或CT检查证实有肺大疱者; (3)气胸合并胸腔出血者; (4)有效胸腔闭式引流3-7天仍有大量气体溢出者; (5)患者从事特殊职业,如飞行员、潜水员、高空作业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15-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J93.0-J93.1自发性气胸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

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3-7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血型; (2)凝血功能、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X线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超声心动图(60岁以上或伴有心血管疾病者);肺功能、血气分析;胸部CT 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建议使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1)推荐使用头孢唑林钠肌或静脉注射: ①成人:0.5g-1g/次,一日2-3次; ②对本药或其他头孢菌素类药过敏者,对青霉素类药有

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

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 (2016年县级医院版) 一、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ICD-10:D27.x00) 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ICD-9-CM-3:65.22/65.24 /65.25/65.29/65.4/65.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腹痛、腹胀,自扪及腹部包块; 2.体征:触及附件区包块; 3.辅助检查:盆腔超声,肿瘤标记物。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腔镜或开腹或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D27.x00卵巢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血清肿瘤标记物;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宫颈细胞学筛查及HPV检测;

(6)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 3.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1 卵巢癌临床路径

卵巢癌临床路径 一、卵巢癌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癌(ICD-10: C56.X00) 行肿瘤细胞减灭术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和《妇产科学(第八版)》(高等医学院校统编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 ⑴下腹不适或盆腔下坠:可伴胃纳差、恶心、胃部不适 等胃肠道症状。 ⑵腹部膨胀感:卵巢癌即使临床早期也可以出现腹水, 或肿瘤生长超出盆腔在腹部可以摸到肿块。 ⑶压迫症:肿块伴腹水者,除有腹胀外还可引起压迫症状,如横膈抬高可引起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心悸;由于腹

内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回流,可引起腹壁及下肢水肿;肿瘤压迫膀胱、直肠,可有排尿困难、肛门坠胀及大便改变等。 ⑷疼痛:卵巢恶性肿瘤极少引起疼痛,如发生肿瘤破裂、出血和(或)感染,或由于浸润,压迫邻近脏器,可引起腹痛、腰痛等。 ⑸由于肿瘤的迅速生长,患者营养不良及体力的消耗,患者会呈贫血、消瘦及形成恶液质的体征,此常是卵巢恶性肿瘤的晚期症状。 ⑹月经紊乱及内分泌症状:肿瘤间质成分产生激素或肿瘤破坏双侧卵巢,可导致月经紊乱或阴道流血;功能性卵巢恶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可产生过多的雌激素,而引起性早熟;睾丸母细胞瘤可产生过多的雄激素而引起男性化的表现,临床上会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或绝经后阴道流血,阴道流血除与卵巢恶性肿瘤本身有关外,还常伴有子宫内膜病变如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或子宫内膜癌。 ⑺因转移所产生的相应症状:如肺转移而产生干咳、咳血、胸水及呼吸困难;骨转移可产生转移灶局部的剧烈疼痛,局部有明显压痛点;肠道转移者可有大便变形、便血,严重者因发生不可逆的肠梗阻而死亡。 2.体格检查: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材料

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编辑:陈惠忠发布科室:科教科发布时间:11-11-01 摘要:卫生部临床路径病种汇总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外科10个病种县医院版临床路径的通知 腹股沟疝、急性阑尾炎、下肢静脉曲张、胆总管结石、良性前列腺增生、肾结石、股骨干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凹陷性颅骨骨折、高血压脑出血等县医院外科10个常见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乳腺良性肿瘤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乳腺良性肿瘤、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状腺良性肿瘤、甲状腺癌、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胆管结石(无胆管炎或胆囊炎)、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炎、原发性肝细胞癌、肝门胆管癌、细菌性肝脓肿、胃癌、脾破裂、胰腺癌、胰腺假性囊肿、肠梗阻、小肠间质瘤、克罗恩病、肠外瘘、肛裂、肛周脓肿等普通外科21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的通知 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病变、主动脉瓣病变人工机械瓣置换术、主动脉瓣病变人工生物瓣置换术、升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心脏大血管外科8个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血液内科专业6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血友病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血液内科6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眼科8个病种临床路径的通知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慢性泪囊炎鼻腔泪囊吻合术、急性虹膜睫状体炎、角膜白斑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角膜裂伤、难治性青光眼睫状体冷冻术、经巩膜二级管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和翼状胬肉切除手术等眼科8个病种的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 床路径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 行胆囊切除术(ICD-9-CM-3:。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平时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 2.体征: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 3.辅助检查:B超、CT、MR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结石。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正常,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胆囊结石。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套、凝血功能、输血前普查八项; (3)肝胆彩超;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 (1)肿瘤标记物检查(含AFP、CEA、CA199); (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患者); (3)肝胆CT平扫或MRCP。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3.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4.在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之前应尽可能留取相关标本送培养,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试验,作为调整用药的依据。有手术指征者

临床路径在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应用

临床路径在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围手术期的护理及应用 发表时间:2012-11-01T15:51:34.35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甄艳梅[导读] CNP的应用可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甄艳梅 (鱼台县人民医院妇科山东鱼台 272300) 【摘要】为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在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将40例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将根据临床路径表对患者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平均住院天数、平均住院费、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健康知识达标、患者满意度、术后自理能力评分6项指标的差异性。结果观察组前三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后三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应用CNP可减少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和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术后自理能力、健康教育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卵巢良性肿瘤围手术期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1-0358-01 2011年10月-2012年4月,我们将临床路径应用于40例腹腔镜下卵巢良性肿瘤切除术者,并给予精心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本组40例,年龄30-50岁,平均40岁,其中畸胎瘤5例,囊肿35例,术前检查均能耐受手术,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病情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由本科有经验的高年资医、护人员成立临床研究小组,根据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要点,在计划其护理活动时,将临床经验、遵循证据和患者的需要相结合,制定腹腔镜卵巢良性肿瘤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路径表,以时间为横轴,以入院时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健康教育、出院指导等理想护理手段为纵轴,制定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流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根据临床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护理,临床护理路径内容以表格形式表示,患者入院当日由责任护士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且悬挂于病床床尾,护理人员每日按临床路径内容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实施相应的护理技术操作,根据不同阶段向患者开展健康教育,实施护理,以执行“√”。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自制患者健康知识掌握问卷,能将疾病相关知识复述85%以上视为达标。手术后并发症为肺部感染、肺不张、心律失常、压疮、切口感染等,比较其发生率。从洗漱、进食、入厕3项分床上活动、床旁活动、室外活动3个等级,分别计1,2,3分,4项满分为12分,从术后开始由责任护士每日对患者评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恢复越早。患者满意度调查表采用我院自制表,对每项指标设立满意、较满意、不满意3个选项,评价满意度的指标有:对治疗护理及服务是否满意、对住院时间等20项是否满意。 2 结果 2.1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自理能力评估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术后自理能力评估比较(x-±s) 2.2两组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达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患者满意度、健康知识达标评估比较(n%) 3 讨论 3.1 CNP的应用可提高患者满意度,临床护理路径是为患者设计的住院期间规范的护理措施和方案,充分体现了“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服务理念。患者参与治疗、护理、促进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且健康宣教贯穿于各环节,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达到最佳治疗效果,进而有效缩短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提高患者满意度。 3.2 CNP的应用有利于改善护理关系,减少医疗纠纷,提高医疗护理质量,CNP将治疗、护理过程清楚,有预见性的提出,让患者及家属有了更多的自主权,由被动依赖性转变为主动合作性。让患者在术前就能了解治疗护理全过程的大致情况,调动患者在整个疾病康复过程中的主动参与性,改善了医患关系,减少了医疗纠纷,从而提高了医疗护理质量。 3.3 CNP的应用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不良反应,使患者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主动参与功能锻炼,有助于减少肺部感染和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3.4 CNP的应用可提高医院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CNP有助于护理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避免了各种因素造成的时间浪费,同时可使护理人员通过培训和实施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能够更全面、准确观察病情变化,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成就感和工作积极性,使患者满意度上升,有效的改善医患关系,给医院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 [1]田丽.临床路径在护理领域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04,08期. [2]王秀君.临床护理路径让护理变得有计划[N].健康报,2010年.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日间手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间手术临床路径 (2017年版) 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日间手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ICD-10:K80.203)、胆囊息肉(ICD-10:K82.808)、胆囊胆固醇沉着症(ICD-10:K82.402),需要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03)治疗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慢性胆囊炎伴胆囊结石诊断明确者; 2.胆囊壁隆起样病变(息肉或胆固醇沉着症)合并明显症状者,排除胃十二指肠和其他胆道疾病后,可考虑手术治疗。对无症状病人,如果直径超过1cm的单个病变,年龄超过50岁,连续B超检查发现增大,腺瘤样息肉或基底宽大,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壁增厚,仍可考虑手术治疗。 (三)进入路径标准。 1.年龄<65岁 2.近一周内无急性发作, 无黄疸, 排除Mirizzi综合症 3.无右上腹手术史; 4.无严重合并疾病,重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异常。ASA<3级

5.第一诊断符合慢性胆囊炎并胆囊结石疾病编码或胆囊息肉疾病或胆固醇沉着症编码; 6.有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7.如患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无需特殊处理(检查和治疗),不影响第一诊断时,可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1天 (五)住院期间的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血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常规、输血前全套、血型、B超、胸片、心电图 2.根据患者病情进行的检查项目 心脏彩超、肺功能、CT (六)治疗方案的选择。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主要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预防性用药时机为术前半小时-1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或术中失血量超过1500ml时加用一次。 (八)手术日。 1.为入院当天 2.患者入院宣教及健康教育(LC手术的特点、LC手术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呼吸内科疾病临床路径: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路径 1.3支气管扩张症临床路径 1.4支气管哮喘临床路径 1.5自发性气胸临床路径 1.6肺血栓栓塞症临床路径 1.7肺脓肿临床路径(2011) 1.8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路径(2011) 1.9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路径(2011) 1.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临床路径(2011) 1.11慢性支气管炎临床路径(2011) 1.12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路径(2011) 1.13胸膜间皮瘤临床路径(2011) 1.14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临床路径(2011) 1.15耐多药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6初治菌阳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7复治肺结核临床路径(2012) 1.1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社区获得性肺炎(非重症)(ICD-10:J15.9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闻及湿性啰音。 4.白细胞数量>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细胞核左移。

5.胸部影像学检查显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 以上1-4项中任何1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部其他疾病后,可明确临床诊断。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呼吸病分册》(中华医学会,人民卫生出版社),《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2006年) 1.支持、对症治疗。 2.经验性抗菌治疗。 3.根据病原学检查及治疗反应调整抗菌治疗用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901社区获得性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3天。 1.必需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血沉、C反应蛋白(CRP)、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 (3)病原学检查及药敏;

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卵巢良性肿瘤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卵巢良性肿瘤手术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卵巢良性肿瘤(ICD-10:D27.x00) 行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ICD-9-CM-3:65.22/65.24 /65.25/65.29/65.4/65.6)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不特异,常规查体发现; 2.体征:附件区扪及肿物; 3.辅助检查:盆腔超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卵巢肿瘤剥除术或附件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腔镜或开腹或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D27.x00卵巢良性肿瘤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血清肿瘤标记物; (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5)宫颈细胞学筛查;

(6)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项目:上腹部超声,盆腔CT 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7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用药:根据情况予镇痛、止吐、补液、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治疗。 3.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461体表巨大良性肿物临床路径

461体表巨大良性肿物临床路径

体表巨大良性肿物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体表巨大良性肿物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体表良性肿物(ICD-10:D17.0~D17.3,M885~M888/0;D22,M872~M879/0;D23.3~D23.9) 行肿物切除术+皮片移植术或/和局部皮瓣移植术。 1. 皮肤肿物切除/扩大切除术(ICD-9:86.3~86.4) 2. 皮片移植术(ICD-9:86.6) 3. 局部皮瓣移植术(ICD-9:86.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整形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1. 体表(包括头、面、颈、躯干及四肢)的皮肤病变、皮肤附属器官病变或皮下浅筋膜层的良性病变。

2. 病理检查或影像学检查基本除外恶性。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整形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 选择皮肤肿物切除/扩大切除术+皮片移植术或/和局部皮瓣移植术,其适应证为: 1. 诊断明确(包括病理诊断)的体表良性肿物; 2. 病变切除后创面无法直接拉拢缝合; 3. 患者全身状况可耐受手术,无明显手术禁忌证。 (四)标准住院日为10-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体表良性肿物(ICD-10:D17.0~D17.3,M885~M888/0;D22,M872~M879/0;D23.3~D23.9)编码。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如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支气管肺癌(全肺切除术)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癌(全肺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肺癌(全肺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癌(ICD-10:C34)。 2.临床分期(UICC 2009)为I-IIIA期非小细胞肺癌。 3.临床分期(UICC 2009)为T1-2N0 M0的小细胞肺癌。 4.病变位于主支气管内而无法行支气管袖状切除重建,原发病灶范围广泛或累及肺动脉干等,需行全肺切除术(ICD-9-CM-3:32.59001/32.59002)。 (二)诊断依据。 根据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断标准(2010年版)》等。 1.高危因素:吸烟指数>400年支,年龄>45岁,肺癌家族史等。 2.临床症状:早期可无明显症状。常见的症状有:刺激性咳嗽、血痰或咯血、胸痛、气促、发热等。 3.辅助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血肿瘤标记物,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等。 4.细胞、组织学等病理学诊断阳性为确诊标准。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按照卫生部《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 1.行全肺切除术。 2.应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或采样。

非急诊手术治疗前,应当完成全面的治疗计划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临床分期检查),充分评估决定手术切除的可能性并制订手术方案。 手术治疗应当尽可能做到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的完全性切除。 (四)标准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C34支气管肺癌疾病编码,拟行全肺切除术。 2.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可以耐受全麻开胸手术,肺功能可以耐受一侧全肺切除。 3.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6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凝血功能、血型、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3)肺功能、心电图、动脉血气分析; (4)痰细胞学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5)影像学检查:X线胸片、胸部CT(平扫+增强扫描)、腹部超声或腹部CT、全身骨扫描、头颅MRI或增强CT。 (6)肿瘤标志物。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路径

#对于一线治疗前分子检测EGFR突变和ALK阳性的患者,可以考虑一线靶向治疗,其中包括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ALK抑制剂或抗肿瘤新生血管药物。*:高危因素:如差分化癌、血管侵犯、楔形切除、肿瘤大于4cm、累及脏层胸膜以及仅完成淋巴结采样切除等。 2.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推荐以化疗或靶向治疗为主,放疗和手术治疗为辅的综合治疗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和改善生活质量。 (1)化疗:对于体力状态好的患者,含铂两药联合化疗可增加生存率、缓解症状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可使30%~40%的病人缓解,近5%的病人完全缓解,中位生存期为9~10个月,1年生存率为40%。因此,若病人PS评分<2,既往没有化疗史且能理解并接受这一治疗的风险/受益,可给予4-6周期的一线含铂两药化疗。 (2)靶向治疗:是指分子靶向药物以肿瘤组织或细胞中所具有的特异性(或相对特异)分子改变(驱动基因)为靶点,阻断恶性生物学行为,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甚至肿瘤消退的目的。目前应用于临床的靶向药物主要包括分别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EML4-ALK 融合基因为靶点的抑制剂和抗肿瘤血管新生的靶向治疗药物。 (3)放疗:如果病人的原发瘤阻塞支气管引起阻塞性肺炎、咯血、上呼吸道或上腔静脉阻塞等症状,应考虑姑息性放疗。有症状的颅内转移灶,引起明显疼痛或有病理性骨折风险的骨转移灶可考虑行局部姑息性放疗。 3.小细胞肺癌治疗原则。 临床分期为Ⅰ期的小细胞肺癌,推荐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为pN0,推荐4–6周期的EP方案辅助化疗;如为pN+,推荐EP方案全身化疗同时联合纵隔野的放射治疗。不适于手术的I期小细胞肺癌,推荐同期化放疗的治疗。 Ⅱ和Ⅲ期小细胞肺癌,如果PS≤2,推荐同步化放疗的治疗;如果由于合并症而致PS>2,首选化疗,必要时加上放射治疗。 Ⅳ期小细胞肺癌,首选化疗,EP方案为标准治疗方案;伊立替康+顺铂方案也是可选择的方案。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20210215012825)

临床路径病种目录(346 个)、呼吸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肺血栓栓塞症 2. 社区获得性肺炎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4. 支气管扩张症 5. 支气管哮喘 6. 自发性气胸 7. 肺脓肿 8.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9. 结核性胸膜炎 1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1. 慢性支气管炎 12. 特发性肺纤维化 13. 胸膜间皮瘤 14. 原发性支气管肿瘤 15. 原发性肺癌内科治疗 、消化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5 个) 1. 肝硬化腹水 2.轻症急性胰腺炎

3. 胆总管结石 2.轻症急性胰腺炎

4.胃十二指肠溃疡 5. 大肠息肉 6. 反流食管炎 7. 贲门失弛缓症内镜下气囊扩张术 8. 肝硬化并发肝性脑病 9. 肝硬化合并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内科治疗) 10. 经内镜胆管支架置入术 11. 溃疡性结肠炎(中度) 12. 上消化道出血 13. 十二指肠溃疡出血 14. 胃溃疡合并出血(药物治疗) 15. 内镜下胃息肉切除术 三、神经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4 个) 1.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2. 脑出血 3. 吉兰—巴雷综合征 4. 多发性硬化 5. 癫痫 6. 重症肌无力 7.病毒性脑炎 8. 成人全面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

9. 肌萎缩侧索硬化 10.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 11. 颈动脉狭窄 12. 颅内静脉窦血栓 13. 视神经脊髓炎 14. 亚急性脊髓联合变性 15. 脑梗塞 四、心血管内科临床路径病种(16 个) 1. 不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2. 慢性稳定性心绞痛介入治疗 3. 急性非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 4. 急性左心功能衰竭 5.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6. 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7. 急性ST 段抬高心肌梗死 8. 房性心动过速 9. 肥厚性梗阻型心肌病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11. 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内科) 12. 主动脉夹层(内科) 13.肾血管性高血压

妇科四种病诊疗路径

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 (2009年版) 一、子宫腺肌病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子宫腺肌病(ICD-10:N80.003) 行子宫切除术(ICD-9-CM-3:68.3/68.4/68.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症状:痛经、月经量增多等。 2.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压痛等。 3.辅助检查:盆腔B超及血CA125等提示。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妇产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手术方式:子宫切除术。 2.手术途径:经腹、经腹腔镜、经阴道。 (四)标准住院日为≤1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符合ICD-10:N80.003子宫腺肌病疾病编码。 2.符合手术适应证,无手术禁忌证。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天。 1.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型、凝血功能; (3)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 (4)宫颈细胞学筛查:TCT或巴氏涂片; (5)盆腔超声、心电图、胸部X片。 2.根据病情需要而定:血清肿瘤标记物,腹部超声,盆腔CT或MRI检查,肠道、泌尿系造影,心、肺功能测定等。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使用: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抗菌药物的选择与使用时间。 (八)手术日为入院后的第3-4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腰硬联合麻醉。 2.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止血药物和其他必需用药。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4.病理:术后石蜡切片,必要时术中冰冻切片。 (九)术后住院恢复≤8天。

胆囊结石临床路径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 一、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ICD10︰K80.1) 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ICD-9-CM51.23) (二)诊断依据: 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 1.病史:右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无黄疸、胰腺炎; 2.辅助检查:腹部超声证实胆囊结石;必要时MRCP。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外科学》(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明确有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患者; 2.无明确手术禁忌证; 3.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 (四)标准住院日为≤7 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0.1 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时,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术前评估)2 天 所必须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血生化、感染性疾病筛查、凝血功能; 2.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肺功能和血气分析(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等; 3.腹部超声;必要时MRCP; 4.有内科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应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号)执行。 1.预防性抗菌药物应用: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预防性用药时间为术前30分钟; 3.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 4.术后72小时内停止使用抗菌药物。 (八)手术日为入院第≤3 天 1.麻醉方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或硬膜外麻醉。 2.手术内固定物:不可吸收性钛夹或可吸收性生物夹; 3.术中用药:麻醉常规用药等; 4.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5.病理学检查:切除标本解剖后作病理学检查,必要时行术中冰

胆囊息肉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胆囊息肉(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 一、胆囊息肉(胆囊切除术)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胆囊息肉(ICD-10:K82.802) 行胆囊切除术(ICD-9-CM-3:51.22005)。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1.症状:平时无症状或仅有上腹不适。 2.体征:无明显阳性体征,或仅有剑突下和右上腹深压痛。 3.辅助检查:B超、CT、MR或MRCP怀疑或提示胆囊息肉。 4.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正常,血清总胆红素及结合胆红素正常,血清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正常或轻度升高。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普通外科分册》(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第1版)、全国高等学校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第7版)。 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胆囊切除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9-1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K8 2.802胆囊息肉。 2.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1-2天(工作日)。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2)生化全套、凝血功能、输血前普查八项; (3)肝胆彩超; (4)心电图、胸部X线平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 (1)肿瘤标记物检查(含AFP、CEA、CA199); (2)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检测和血气分析(存在心肺基础疾病或者老年体弱患者); (3)肝胆CT平扫+增强或MRCP。 (七)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建议使用第二代头孢菌素,有反复感染史者可选头孢曲松或头孢哌酮或头孢哌酮/舒巴坦;明确感染患者,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 2.如有继发感染征象,尽早开始抗菌药物的经验治疗。 3.预防性用抗菌药物,时间为术前0.5小时,手术超过3小时加用1次抗菌药物;总预防性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