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汇总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汇总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汇总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汇总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汇总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总共分为11种类型: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激光辐射、微波辐射、紫外辐射、高温、噪声、手动振动、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时的心率。

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

GBZ/T 189.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4-12 发布 2007-11-01 实施

前言

本部分是在GB10437-89《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的基础上修订的。

与GB10437-89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纳入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

——规范了使用范围、测量仪器要求及测量方法。

本部分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标准之一。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起草人:王生、何丽华、张书珍、赵宗群。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超高频辐射的测量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超高频辐射强度的测量。

2 测量仪器

选择量程和频率适合于所检测对象的测量仪器。

3 测量对象的选择

3.1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超高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其接触人员进行

测量。

3.2 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超高频设备及其接触人员应分别测量。

3.3 接触人员的各操作位应分别进行测量。

4测量方法

4.1 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

4.2 测量操作者接触强度时,应分别测量头、胸、腹各部位。立姿操作,测量点高度可分别取为1.5 m~1.7m、1.1 m~1.3m、0.7 m~0.9m;坐姿操作,测量点高度可分别取为1.1 m~1.3m、0.8 m~1m、0.5 m~0.7m。

4.3 测量超高频设备场强时,将仪器天线探头置于距设备5cm处。

4. 4测量时将偶极子天线对准电场矢量,旋转探头,读出最大值。测量时手握探头下部,手臂尽量伸直,测量者身体应避开天线杆的延伸线方向,探头1m内不应站人或放置其他物品,探头与发射源设备及馈线应保持一定距离(至少

0.3m)。每个测点应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

5 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超高频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6 测量结果处理

6.1测量结果用功率密度或电场强度表示。在远区场,功率密度与电场强度E(V/m)按下式(1)换算:

P=E2/3770 (mW/cm2)????????????????????????????????????????(1)式中:

P——功率密度,mW/cm2;

E——电场强度,V/m。

6.2 不同操作岗位的测量结果应分别计算和评价。

6.3 接触时间不足4h的,按4h计;接触时间超过4h,不足8h的,按8h计。

7 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第2部分:高频电磁场

GBZ/T 189.2-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4-12 发布 2007-11-01 实施

前言

本部分是在GB18555-2001《作业场所高频电磁场职业接触限值》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的基础上修订的。

与 GB18555-2001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纳入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

——规范了使用范围、测量方法。

本部分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标准之一。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起草人:王生、何丽华、姜槐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的测量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高频电磁场的测量。但不适用于环境辐射及作为医疗和诊断为目的辐射。

2 测量仪器

选择量程和频率适合于所测量对象的测量仪器,即量程范围能够覆盖

10V/m~1000V/m和0.5A/m~50A/m,频率能够覆盖0.1MHz~30MHz的高频场强仪。

3 测量对象的选择

3.1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高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其接触人员进行测

量。

3.2 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超高频设备及其接触人员应分别测量。

3.3 接触人员的各操作位应分别进行测量。

4测量方法

4.1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

4.2 测量操作位场强时,一般测定头部和胸部位置。当操作中其他部位可能受更强烈照射时,应在该位置予以加测。

4.3 测量高频设备场强时,由远及近,仪器天线探头距离设备不得小于5cm,当发现场强接近最大量程或仪器报警时,应立刻停止前进。

4.4 手持测量仪器,将检测探头置于所要测量的位置,并旋转探头至读数最大值方向,探头周围1m以内不应有人或临时性地放置其他金属物件。磁场测量不受此限制。每个测点连续测量3次,每次测量时间不应小于15s,并读取稳定状态的最大值。若测量读数起伏较大时,应适当延长测量时间,取三次值的平均数作为该点的场强值。

5 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高频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6 测量结果处理

不同操作岗位的测量结果应分别计算和评价。

7 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第3部分:工频电场

GBZ/T 189.3-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4-12 发布 2007-11-01 实施

前言

本部分是在GB16203-1996《作业场所工频电场卫生标准》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的基础上修订的。

与 GB16203-1996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纳入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

——规范了使用范围、测量方法,增加了注意事项。

本部分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标准之一。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奥德力技术公司。

本部分起草人:王生、何丽华、黄方经、苏敏。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工频电场的测量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交流输电系统工作及操作地点工频电场的测量。

2 测量仪器

采用高灵敏度球型(球直径为12cm)偶极子场强仪进行测试,场强仪测量范围:0.003 kV/m~100kV/m。

其他类型场强仪的的最低检测限应低于0.05kV/m。

3 测量对象的选择

3.1 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工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其接触人员进行测

量。

3.2 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工频设备及其接触人员应分别测量。

4 测量方法

场强仪在直径3m,极间距离1m的平行平板电极产生的均匀电场中校准定标。测量时应包括作业场所地面场强的分布,工作方式、工作地点,进行有代表性的选点测量。

地面场强是测定距地面高1.5m的电场强度,测量地点应比较平坦,且无多余的物体。对不能移开的物体应记录其尺寸及其与线路的相对位置,并应补充测量离物体不同距离处的场强。

变电站内进行测量时应遵守高压设备附近工作的安全规程。

环境条件:温度0℃~40℃,相对湿度<60%。

5 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6 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第4部分:激光辐射

GBZ/T 189.4-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4-12 发布 2007-11-01 实施

前言

本部分是在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有关激光辐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修订的。

与 GBZ2-2002有关激光辐射测量方法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纳入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

——规范了使用范围、测量方法,增加了测量记录及注意事项。

本部分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标准之一。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起草人:王生、何丽华。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激光辐射的测量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激光辐射的测量。

2 测量仪器

根据激光器的输出波长和输出功率选择适当的测量仪器。

2.1用1mm极限孔径测量辐射水平时,测量仪器接收头的灵敏度必须均匀,测量误差不得超过±10%。

2.2 测量时,中小功率的激光器选用锤形腔热电式的功率计,小功率的激光器选用光电型的能量计,大功率的激光器选用流水量热式功率计。

3 测量方法

3.1 测量时将激光器调至最高输出水平,并消除非测量波长杂散光的影响。3.2 测量激光器和激光器系统对眼和皮肤的最大容许照射时,应在激光工作人员工作区进行。激光辐射测量仪器的接收头应置于光束中,以光束截面中最强的辐射水平为准。

3.3 测量最大容许照射量的最大圆面积直径为极限孔径。测量眼最大容许照射量时,波长为200nm~400nm与1400nm~1*106nm用1mm孔径,波长为400nm~1400nm 用7mm孔径。测量皮肤最大容许照射量时,用1mm孔径。

4 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激光器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5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第5部分:微波辐射

GBZ/T 189.5-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4-12 发布 2007-11-01 实施

前言

本部分是在GB10436-89《工作场所微波辐射卫生标准》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的基础上修订的。

与 GB10436-89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纳入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

——规范了测量方法,增加了测量记录及注意事项。

本部分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标准之一。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起草人:王生、何丽华、姜槐。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微波辐射的测量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微波辐射的测量,不适用于居民所受环境辐射及接受微波诊断或治疗的辐射的测量。

2 测量仪器

选择量程和频率适合于所检验对象的测量仪器。

3 测量对象

3.1 应在各操作位分别予以测量。一般测量头部和胸部位置。

3.2 当操作中某些部位可能受更强辐射时,应予以加测。如需眼睛观察波导口或天线向下腹部辐射时,应分别加测眼部或下腹部。

3.3当需要查找主要辐射源,了解设备泄漏情况时,可紧靠设备测量,所测值可供防护时参考。

4 测量方法

4.1 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

4.2应在微波设备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时进行测量,测量中仪器探头应避免红外线及阳光的直接照射及其他干扰。

4.3在目前使用非各向同性探头的仪器测量时,将探头对着辐射方向,旋转探头至最大值。

4.4各测量点均需重复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

4.5 测量值的取舍:全身辐射取头、胸、腹等处的最高值;肢体局部辐射取肢体某点的最高值;既有全身,又有局部的辐射,则取除肢体外所测的最高值。

5 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微波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6 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第6部分:紫外辐射

GBZ/T 189.6-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4-12 发布 2007-11-01 实施

前言

本部分是在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紫外辐射部分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修订的。

与 GBZ2-2002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纳入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

——规范了使用范围、测量方法,增加了测量记录及注意事项。本部分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标准之一。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起草人:王生、何丽华、赵宗群。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紫外辐射的测量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紫外线人工光源辐射照度测定。

2 测量仪器

紫外照度计。

3 测量对象

3.1 应测量操作人员面、眼、肢体及其它暴露部位的辐照度或照射量。

3.2 当使用防护用品如防护面罩时,应测量罩内辐射度或照射量。具体部位是测定被测者面罩内眼、面部。

4 测量方法

4.1 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

4.2为保护仪器不受损害,应从最大量程开始测量,测量值不应超过仪器的测量范围。

4.3计算混合光源(如电焊弧光)的有效辐照度方法:混合光源需分别测量长波紫外线、中波紫外线、短波紫外线的辐照度,然后将测量结果加以计算。

示例:电焊弧光的主频率分别为365nm、290nm以及254nm,其相应的加权因子S

λ分别为0.00011、0.64以及0.5,按(1)计算:

E

eff =0.00011×E

A

+0.64×E

B

+0.5×

E

C

?????????????????????????????????????(1)

式中: E

eff

——为有效辐照度,W/cm2;

E

A

——为所测长波紫外线(UVA)辐照度,W/cm2;

E

B

——为所测中波紫外线(UVB)辐照度, W/cm2;

E

C

——为所测短波紫外线(UVC)辐照度,W/cm2。

5 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被测仪器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6 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第7部分:高温

GBZ/T 189.7-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4-12 发布 2007-11-01 实施

前言

本部分是在GBZ 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中有关高温测量方

法的基础上修订的。

与 GBZ2-2002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纳入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

——以WBGT指数作为评价人体接触工作环境负荷的基本参量;

——以WBGT指数仪作为高温测量仪器;

——提供了测量人体不同部位WBGT指数的计算方法及接触不同时间加权WBG指

数的计算方法。

本部分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标准之一。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奎思特技

术公司、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王生、杨磊、何丽华、黄汉林。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高温作业WBGT指数测量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高温作业WBGT指数的测量。

2 测量仪器

2.1 WBGT指数测定仪,WBGT指数测量范围为21℃~49℃,可用于直接测量。

2.2 干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10℃~60℃)、自然湿球温度计(测量范围为5℃~40℃)、黑球温度计(直径150mm或50mm的黑球,测量范围为20℃~120℃)。分别测量三种温度,通过下列公式计算得到WBGT指数。

室外:WBGT = 湿球温度(℃)×0.7+黑球温度(℃)×0.2+干球温度(℃)×*0.1

室内:WBGT = 湿球温度(℃)×0.7+黑球温度(℃)×0.3

2.3辅助设备,三脚架、线缆、校正模块。

3 测量方法

3.1 现场调查

3.1.1 了解每年或工期内最热月份工作环境温度变化幅度和规律。

3.1.2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作业和休息区域划分以及隔热设施、热源分布、作业方式等一般情况,绘制简图。

3.1.3 工作流程包括生产工艺、加热温度和时间、生产方式等。

3.1.4 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在工作地点停留时间、频度及持续时间等。

3.2测量

3.2.1测量前应对测量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正。

3.2.2 确定湿球温度计的储水槽注入蒸馏水,确保棉芯干净并且充分浸湿,注意不能添加自来水。

3.2.3 在开机的过程中, 如果显示的电池电压低,则应更换电池或者给电池充电。

3.2.4 测定前或者加水后,需要10min的稳定时间。

4 测点选择

4.1 测点数量

4.1.1工作场所无生产性热源,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存在生产性热源,选择3~5个测点,取平均值。

4.1.2工作场所被隔离为不同热环境或通风环境,每个区域内设置2个测点,取平均值。

4.2 测点位置

4.2.1 测点应包括温度最高和通风最差的工作地点。

4.2.2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相对固定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定,计算时间加权WBGT指数。

4.2.3测量高度:立姿作业为1.5m高;坐姿作业为1.1m高。作业人员实际受热不均匀时,应分别测量头部、腹部和踝部,立姿作业为1.7m、1.1m和0.1m;坐姿作业为1.1m、0.6m和0.1m 。WBGT指数的平均值值按式(1)计算:

(1)

式中:WBGT ——WBGT指数平均值;

——测得头部的WBGT指数;

WBGT

——测得腹部的WBGT指数;

WBGT

——测得踝部的WBGT指数。

WBGT

5 测量时间

5.1常年从事接触高温作业,在夏季最热月测量;不定期接触高温作业,在工期内最热月测量;从事室外作业,在最热月晴天有太阳辐射时测量。

5.2作业环境热源稳定时,每天测3次,工作开始后及结束前0.5h分别测1次,工作中测1次,取平均值。如在规定时间内停产,测定时间可提前或推后。

5.3 作业环境热源不稳定,生产工艺周期性变化较大时,分别测量并计算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

5.4测量持续时间取决于测量仪器的反应时间。

6 测量条件

6.1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

6.2测量期间避免受到人为气流影响。

6.3 WBGT指数测定仪应固定在三脚架上,同时避免物体阻挡辐射热或者人为气流,测量时不要站立在靠近设备的地方。

6.4环境温度超过60℃,可使用遥测方式,将主机与温度传感器分离。

7 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计算

在热强度变化较大的工作场所,应计算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公式为(2):

(2)

式中:——时间加权平均WBGT指数;

——劳动者在第1,2……n个工作地点实际停留的时间;

WBGT

1、WBGT

2

……WBGT

n

——时间时的测量值。

8 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被测仪器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9 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第8部分:噪声

GBZ/T 189.8-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4-12 发布 2007-11-01 实施

前言

本部分根据WS/T69-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修订而成。

与 WS/T69-1996 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纳入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

——规范了使用范围、测量仪器要求及测量方法;

——增加稳态、非稳态噪声及8等效声级及40等效声级的计算方法;

——采用了个人噪声剂量计并给出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

本部分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标准之一。

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辽宁省疾病控制中心、国营红声器材厂嘉兴分厂,奎思特技术公司。

本部分起草人:王生、刘茁、何丽华、王建新、舒国华。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测量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的测量。

2 测量仪器

2.1 声级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

2.2 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 C计权,“S(慢)”档和“Peak(峰值)”档。

3 测量方法

3.1 现场调查

为正确选择测量点、测量方法和测量时间等,必须在测量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3.1.1 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区划、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略图。

3.1.2 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化规律等。

3.1.3 预测量,判定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均匀。

3.1.4 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工作方式、停留时间等。

3.2 测量仪器的准备

3.2.1 测量仪器选择:固定的工作岗位选用声级计;流动的工作岗位优先使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或对不同的工作地点使用声级计分别测量,并计算等效声级。

3.2.2 测量前应根据仪器校正要求对测量仪器校正。

3.2.3 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设置为A计权、“S(慢)”档,取值为声

级L

pA 或等效声级L

Aeq

;测量脉冲噪声时使用“Peak(峰值)”档。

3.3. 测点选择

3.3.1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3dB(A)],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

3.3.2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3dB(A)。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取平均值。

3.3.3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的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等效声级。

3.3.4 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参见附录A。

3.4 测量

3.4.1 传声器应放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高度,站姿为1.50m,坐姿为1.10m。

3.4.2 传声器的指向是声源的方向。

3.4.3 测量仪器固定在三角架上,置于测点;若现场不适于放三角架,可手持声级计,但应保持测试者与传声器的间距>0.5m。

3.4.4 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每个测点测量3次,取平均值。

3.4.5 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根据声级变化(声级波动≥3dB)确定时间段,测量各时间段的等效声级,并记录各时间段的持续时间。

3.4.6 脉冲噪声测量时,应测量脉冲噪声的峰值和工作日内脉冲次数。

3.4.7 测量应在正常生产情况下进行。工作场所风速超过3m/s时,传声器应戴风罩。应尽量避免电磁场的干扰

3.5 测量声级的计算

3.5.1 非稳态噪声的工作场所,按声级相近的原则把一天的工作时间分为n个时间段,用积分声级计测量每个时间段的等效声级,按照公式(1)计算全天的等效声级:

式中:——全天的等效声级,dB(A)

内等效声级,dB(A);

——时间段T

i

T ——这些时间段的总时间,h;

——i时间段的时间,h;

n——总的时间段的个数。

)的计算:根据等能量原理将一天实际工作时间3.5.2 一天8h等效声级(L

EX,8h

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工作8h的等效声级,按公式(2)计算:

式中:——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工作8h的等效声级,dB(A)

T

――实际工作日的工作时间,h;

e

L

――实际工作日的等效声级,dB(A);

Aeq,Te

T

――标准工作日时间,8h。

计算规格化每周工作5天(40h)的噪3.5.3 每周40h的等效声级:通过L

EX,8h

声强度的等效连续A计权声级用公式(3):

式中:

L

——是指每周平均接触值,dB(A);

EX,W

——一天实际工作时间内接触噪声强度规格化到工作8h的等效 L

EX,8h

声级,dB(A)

n——是指每周实际工作天数,d。

3.5.4脉冲噪声:使用积分声级计,“Peak(峰值)”档,可直接读声级峰值

L

Cpeak

4 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被测仪器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5 注意事项

在进行现场测量时,测量人员应注意个体防护。

按照接触时间减半噪声接触限值增加3 dB(A)的原则,工作场所噪声等效声级参考接触限值参见附录B。

附件A

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

A.1 抽样原则

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抽样对象。

A.2 抽样对象的选定

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接触噪声危害的劳动者都列为抽样对象范围。抽样对象中应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噪声危害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抽样对象随机选择。

A.3 抽样对象数量的确定

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3名时,全部选为抽样对象,劳动者大于3名时,按表A.1选择,测量结果取平均值。

表A.1 抽样对象及数量

附录 B

工作场所噪声等效声级参考接触限值

实际工作中,对于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h的工作场所,也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的时间和测量(或计算)的等效声级,按照接触时间减半噪声接触限值增加3dB(A)的原则,根据表B.1确定噪声接触限值。

表 B.1工作场所噪声等效声级参考接触限值

关于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一、简答 1.简述心理测量、教育测量与物理教育测量的区别和联系 答:心理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教育测量是为了了解学生的发展,尤其是为评定学习成绩而进行的测量活动。教育测量反馈的是关于课堂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教育测量涉及到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个性、心理素质等许多方面。 物理教育测量是运用教育测量的一般原理和法则于物理教育过程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它是教育测量的分支,是物理教育工作者的有力工具。 2.简述课程评价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模式 答:课程评价的发展有以下几个过程:第一代评价时期,即测验(test)和测量(measure)时期,盛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三十年间。第二代评价时期,即泰勒时期或描述时期(1930—1945年)。第三代评价时期,主要有克龙巴赫(Cronbach,L.J.)和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D.L.)等人的主张。第四代评价时期:判断时期,从1958年到1972年,为发展时期。第五代评价时期:建构时期,从1973年到现在,称为专业化时期。 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有:目标模式—泰勒模式,CIPP模式(背景—输入—过程-输出模式),CES评价模式,感应式模式,教育鉴赏与教育批评模式,表象模式(countenancemodel),“质”的评价模式,司法式评价(judicialEvaluation),对手式评价(AdversaryEvaluation)。 3.简述中学物理教学试卷的常见类型及其各自特点

答:中学物理教学试卷常见的类型有:单元测试,月考,期中考试,分班考试,高中学业水平测试,高考模拟试题。 一、单元测试卷,一般是由年级安排的小测验,单元测试卷是根据本单元开学的内容,确定要考察的知识点,然后确定以什么题型来进行考察,再根据考试时间,确定考题的数量,在试题名制中,结合实际学情,根据具体的要求,在难度系数上进行宏观把握。 二、月考试卷,一般是在期中和期末考试前的一次检查性考试,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可能出现出现的问题进行考察,考试难度适当增加,考察的只是容量也会增加,是学校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对能力要求有提高,使学生进一步适应高中学习的难度和要求。 三、期中和期末考试是由学校教务处组织的正式考试,是学校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重要评价方式,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之后,学校都会进行成绩分析和家长会反馈学生学习状况,是学校,教师,学生,家长都非常重视的考试,试题命制中,要注意试题的难度,区分度。 四、分班考试题,一般来说,在高一学年结束后,要进行文理分科,并进行文理分层教学,在命制分班考试试题时,要特别注意有较好的区分度,使学生更加明确自己对学习文理科的选择,一般以力电为主,注意对主干知识的考察,以区分学生的理科思维水平。 五、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由于面向全省各级各类中学,难度较低,主要考察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六、高考模拟题,一般学校会进行十次高考模考,所以命题要有计划,有目的的设计一到十模考题的考察内容,难度,梯度,使学生逐步进入高考的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

3 ICS 1.100 C52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89.8-2007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噪声 Measurement of noise in the workplace 2007年4月20日发布2007年11月1日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根据WS/T69-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修订而成。 与GBZ2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纳入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 ——规范了使用范围、测量仪器要求及测量方法; ——增加稳态、非稳态噪声及8h等效声级及40h等效声级的计算方法; ——采用了个人噪声剂量计并给出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 本标准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标准之一。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营红声器材厂嘉兴分厂,奎思特技术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王生、刘茁、何丽华、王建新、舒国华。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噪声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的测量。 2 测量仪器 2.1 声级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 2.2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和“Peak(峰值)”档。 3 测量方法 3.1 现场调查 为正确选择测量点、测量方法和测量时间等,必须在测量前对工作场所进行 现场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3.1.1 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区划、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略图。 3.1.2 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化规律等。 3.1.3 预测量,判定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均匀。 3.1.4 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工作方式、停留时间等。 3.2 测量仪器的准备 3.2.1 测量仪器选择:固定的工作岗位选用声级计;流动的工作岗位优先选用个 体噪声剂量计,或对不同的工作地点使用声级计分别测量,并计算等效声级。 3.2.2 测量前应根据仪器校正要求对测量仪器校正。 3.2.3 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设置为A计权、“S(慢)”档,取值为声级L pA 或等效声级L Aeq;测量脉冲噪声时使用“Peak(峰值)”档。 3.3 测点选择 3.3.1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3dB(A)),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 3.3.2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 差﹤3dB(A)。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取平均值。 3.3.3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等效声级。 3.3.4 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参见附录A。 3.4 测量

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2、知道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并知道它与其它单位的关系;3、知道测量存在误差。 教学重点:1、刻度尺的使用和测量时间;2、单位的换算和特殊测量。 教学难点:1、单位的换算;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教具准备 测长度工具:刻度尺、皮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计时工具: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学校每年都举行田径运动会,田径赛分为田赛和径赛两类,在田赛中通常以距离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就要进行长度的测量,如图甲所示;在径赛中通常以时间的长短来论成绩,这又要进行时间的测量,如图乙所示。请大家思考,时间和长度的测量用到哪些工具?这些工具如何使用呢?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一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它的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km=103m; 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长度的估测 问题1:请目测一下黑板的长度。 (请几5个同学目测,再用米尺实际测量,比较谁目测的结果更准。) 问题2:人们正常走路一步的距离大约为0.5m,以此为长度标准,估测教室的长度。 (请两同学同时在教室中走路进行估测) 知识拓展 阅读课本第11页“小资料”,了解“米”的准确定义:光在真空中 1 299 792 458 s 内所经路径的长度定义为1米。阅读课本第13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或物体间的距离,形成感性认识。

第八章中学物理教学测量和评价

第八章中学物理教学测量和评价 第一节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基本概念 一、中学物理教学测量的特点和功能 (一)中学物理教学测量 物理教学测量既然是一种测量,它应该具有一般测量概念的特点和要求。因此,我们可把物理教学测量定义为:根据一定的客观标准,运用各种手段和统计方法,对物理教学领域内的事物或现象进行严格考核,并依一定的规则对考核的结果予以数量化描述的过程。 (二)中学物理教学测量的特点 物理教学测量不同于一般的物质测量,它具有自身的特点。 1.间接性 物质的测量可以很方便地使用仪器进行,但教学测量比一般的物质测量要复杂得多。它所测量的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外显行为(可以观察到的明显的行为)或外在表现特征。我们只能根据这些外显行为或外在表现特征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的成效和学生的质量做出推断。因此,教学测量是一种间接测量(通过测量与被测量有函数关系的其他量,才能得到被测量值的测量方法)。这就使得教学测量具有不可消除的系统误差,因为教学测量只能就有关的外显行为取一组样本,不可能是有关行为的全部。因此,样本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否有代表性,代表的程度如何,就导致了系统误差的出现。系统误差的大小,将直接影响着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 2.相对性 教学测量的结果,如果不经转化或转换,它只能表明哪个大、哪个小,只能提供一种顺序关系,不能表明大多少、小多少。如测验中,从30分至40分之间,90分至100分之间,虽然都相差10分,但是它们的差异是不相等的。从心理上讲,这两个10分的难度是不相等的。因此,测验分数的零点不是绝对零点开始

的。目前在教学测量中,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将测验所得到的分数看成等距的,而且可以进行加减运算。实际上,在一般教师的自编测验中,所得到的结果只是一个相对量数,决不等距。 3.目的性 物理教学测量是一种具有明确目的的测量。整个测量过程包括内容、难度、程序和方法等方面都要符合测量的目的,都要以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为依据来制定。 (三)中学物理教学测量的功能 在物理教学方面,我们可以用测验结果来考查某一种学习活动的效果,并用数量表示结果,这为我们提供了认识影响教学过程各因素的客观依据。具体地讲,物理教学测量具有以下功能。 1.反馈功能 在教学之前、教学过程中、教学结束时进行的各种不同目的的物理考试,可为教师修改教学计划,了解学生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物理测验,教师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可以分辨学生的程度,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促进教学效果不断提高。 2.激励功能 有效的教学测量可使教师明确自己在教学上的缺失,判断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其自信心。因此,物理教学测量能对后续的物理教学行为起到激励作用。对学生而言,教学测量更能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它可为学生提供短期的学习目标,明确所要学习的内容,提供有关学习进步的反馈信息。因此,教学测量能够激励学生朝着特定的方向前进。 二、中学物理教学评价的类型 (一)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 从评价对象的角度可分为宏观评价和微观评价。宏观评价是指以物理教育的全领域为对象,它涉及物理教育的各个方面的评价。微观评价是指教育对象个体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汇总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汇总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总共分为11种类型:超高频辐射、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激光辐射、微波辐射、紫外辐射、高温、噪声、手动振动、体力劳动强度分级、体力劳动时的心率。 第1部分:超高频辐射 GBZ/T 189.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4-12 发布 2007-11-01 实施 前言 本部分是在GB10437-89《作业场所超高频辐射卫生标准》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的基础上修订的。 与GB10437-89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纳入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 ——规范了使用范围、测量仪器要求及测量方法。 本部分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标准之一。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本部分起草人:王生、何丽华、张书珍、赵宗群。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超高频辐射的测量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超高频辐射强度的测量。 2 测量仪器

选择量程和频率适合于所检测对象的测量仪器。 3 测量对象的选择 3.1相同型号、相同防护的超高频设备,选择有代表性的设备及其接触人员进行 测量。 3.2 不同型号或相同型号不同防护的超高频设备及其接触人员应分别测量。 3.3 接触人员的各操作位应分别进行测量。 4测量方法 4.1 测量前应按照仪器使用说明书进行校准。 4.2 测量操作者接触强度时,应分别测量头、胸、腹各部位。立姿操作,测量点高度可分别取为1.5 m~1.7m、1.1 m~1.3m、0.7 m~0.9m;坐姿操作,测量点高度可分别取为1.1 m~1.3m、0.8 m~1m、0.5 m~0.7m。 4.3 测量超高频设备场强时,将仪器天线探头置于距设备5cm处。 4. 4测量时将偶极子天线对准电场矢量,旋转探头,读出最大值。测量时手握探头下部,手臂尽量伸直,测量者身体应避开天线杆的延伸线方向,探头1m内不应站人或放置其他物品,探头与发射源设备及馈线应保持一定距离(至少 0.3m)。每个测点应重复测量3次,取平均值。 5 测量记录 测量记录应该包括以下内容:测量日期、测量时间、气象条件(温度、相对湿度)、测量地点(单位、厂矿名称、车间和具体测量位置)、超高频设备型号和参数、测量仪器型号、测量数据、测量人员等。 6 测量结果处理 6.1测量结果用功率密度或电场强度表示。在远区场,功率密度与电场强度E(V/m)按下式(1)换算: P=E2/3770 (mW/cm2)????????????????????????????????????????(1)式中: P——功率密度,mW/cm2; E——电场强度,V/m。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国际单位制 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 2、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3、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是以国际单位制为基础的。 一般来说一类物理量国际单位只有一个,常用单位可以有很多个 二、长度单位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2、常用的长度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3、进制:长度单位是10进制 1m=10dm=102cm=103mm=106um=109nm ,1km=103m 1)36cm= m 2)125m= km 4、长度估测:要对生活中常见物体该用什么单位掌握清楚 1)黑板的长度2.5 2)课桌高0.73)铅笔芯的直径 4)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开始进行PM2.5的环境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um (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之为可入肺颗粒物。 三、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有刻度尺、三角板、卷尺等。 2、如果需要更精确的测量,可选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3、分度值: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即两条相邻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4、量程: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 测量工具的量程不能过大,不能小于测量物体的测量值,所以测量之前要估计测量物体的测量值大小范围,选择合适的量程。

5、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的注意事项: (1)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分度值、量程以及零刻线是否被磨损。 (2)正确放置刻度尺:零刻线对准被测长度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3)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4)记录数据要有数字和单位,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1)为了检验人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选用下列哪种尺最合适(A )A. 量程3m,分度值1mm B. 量程10m,分度值1dm C. 量程30cm,分度值1mm D. 量程15cm,分度值0.5mm 2)如图所示,某同学测量一片完整树叶的长度,读数为_2.70(2.68~2.72)_cm 3)如图14用刻度尺测量一物体的宽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 ,物体的宽度是1.40 cm。 四、时间的测量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分钟(min)、小 时(h)等。 2.进制:时间单位是60进制 1h=60min 1min=60s。 1)0.1h= s 2)1200s= h 3、在现代生活中,通常用钟、表测量时间; 实验室和运动场常用停表、秒表测量时间。

教案-----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教案-----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教案电路中的基本物理量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 (1)熟悉基本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2)理解电压、电流、电动势的概念 (3)掌握电压、电流方向的判别 (4)理解电阻的定义和作用 技能目标: 熟识万用表测量电压、电流、电位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压、电流、电位、电动势、电阻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1)电压、电流方向的判别 (2)电动势概念的理解 课型:讲练结合 教学分析: 本次课先由一个手电筒电路引入电路的组成和作用,通过对电流、电压、电动势的实际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来体验分析电流、电压、电位、电动势的存在和方向。再辅以理论讲解来阐明电流、电压、电动势的概念及电流、电压参考方向的应用和电流、电压实际方向的判别。 复习、提问: (1)手电筒电路是怎么工作的? (2)你认为电压、电流有方向吗?什么情况下有方向呢? 教学过程:

一、电路的组成和作用 导入:(先在黑板上画一手电筒电路的示意图如1(a)) (c) 图1 手电筒电路手电筒大家都很熟悉,由电池、开关、灯泡、导线四部分组成。电池给灯泡供电,但只有在开关闭合的前提下,才会发亮。所以电池相当于电源,灯泡是供电的对象,称为负载,开关决定着灯亮与灭,所以开关便是控制元件,导线连接整个电路,使其为一闭合回路。电源、负载、控制元件、回路为组成电路的四要素。所以手电筒电路的电路模型如图1(c)。 1、电路组成的四要素: (1)电源(2)负载(3)控制元件(4)回路 2、电路的作用: (1)能量的传输和转换。如手电筒电路,灯泡发光,电池能转换为光能和热能。 (2)信号的传递和处理。如扩音机电路,如图(b),放大器用来放大电信号,而后传 递到扬声器,把电信号还原为语言或音乐, 实现“声-电-声”的放大、传输和转换作用。

期末考核题目-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

《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考试题 一、简答(每小题5分,合计40分) 1、简述心理测量、教育测量与物理教育测量的区别和联系。 答:心理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 教育测量,主要是针对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生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教育测量关注学校的教学效果,教育测量反馈的是关于课堂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教育测量涉及到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个性、心理素质等许多方面。然而,由于许多身心特性存在着复杂性和模糊性,使得教育测量比物理测量有更多的困难,教育测量的结果也不像物理测量的结果那么容易理解。教育测量的特点:从总的方面看,教育测量是属于精神特性的测量。这种测量活动的实现,当然也要满足一般测量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前面所说的测量的单位、测量的工具和测量的参照点。但与物理量的测量相比,教育测量具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1) 间接性和推断性:目前,我们只能通过人的外显行为或通过人对来自外界的一些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对人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思维品质、创造能力、心理素质、情感态度、思想道德等做出间接性的推断性的测量。在教育测量中,经常用间接测量来进行推断。 (2)测量对象的模糊性和测量误差的不可避免性:教育测量的误差除了随机误差、系统误差之外,还存在抽样误差。尽管科学规范的教育测量过程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误差,但我们无法消灭这种误差,而且与物理量的测量相比,教育测量的误差相对较大。因此,教育测量的结果只是学校各种教学决策的依据之一。 物理教育测量主要是针对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即为了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业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了解关注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了解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了解学校的物理教育教学资源情况而进行的教育测量活动,它主要是针对物理课堂师生间的教与学的活动而进行的。物理教育测量有如下几个特点: 1.对学生记忆物理知识水平的测量; 2.对学生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水平的测量; 3.对学生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水平的测量; 4.对学生物理学习兴趣与态度的测量; 5.对物理教师实验教学水平的测量 2、简述课程评价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模式。 答: 课程评价的发展过程 1、第一代评价时期 测验(test)和测量(measure)时期,盛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三十年间,代表人物有桑代克(Thorndike)、哈根(Hagen)和美国教育测验的权威人物伍德(Wood.B)等。基本特点是: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 2、第二代评价时期 泰勒时期或描述时期(1930—1945年),在1933—1941年,美国著名教育家泰勒及其同事开展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八年研究”,基本特点是: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教育目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目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评价不等于“考试”和“测验”,尽管“考试”和“测验”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第二代评价和第一代评价相比,使评价走上了科学化的历程。 3、第三代评价时期 第三代评价时期主要有克龙巴赫(Cronbach,L.J.)和斯塔弗尔比姆(stufflebeam;D.L.)等人的主张。斯塔弗尔比姆还进一步设计了方案评价模式(即CIPP模式)(包括背景(context)评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双基知识要览: 【长度单位及其换算】国际单位制:米(m);常用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等. 单位换算:1m=0.001km,lm=10dm,1m=100cm,1m=1000000μm,1m=00nm. 【天文单位】光年(1L.Y.=9.46053×1012km)是长度的单位. 【测量工具】基本工具:刻度尺(如直尺、卷尺、皮尺等). 精密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刻度尺的使用】知选:适宜的刻度尺(一定的量程、分度值). 知看:测量前,“三看清”(量程、零刻度线、分度值). 知用:放置刻度尺要做到“平、贴、齐”,即 平——刻度尺纵向必须与被测物体平行. 贴——尺刻度面要紧贴被测物体. 齐——尺的零刻度线要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平齐(若零刻度线磨损,可选某一整数刻度线). 知读:读数时做到“视垂”、“数估”(有效数字:准确值+估计值). 视垂——视线要与刻度面垂在. 数估——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即估计值). 知记:记录测量结果:数值+单位. 刻度尺的使用简记为:“一把尺,两应用(一般测量和特殊测量),三看清,四会用”.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错误是测量者人为所造成,是可以避免的.误差不是错误,误差是不能消除的,任何测量只能尽量减小误差.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换用测量精度更高的仪器;②对同一对象采取多次测量求平均 值的方法;③完善实验原理,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知识拓展:要对刻度尺正确读数,首先应看清刻度尺的每一大格表示的长度和分度值,注意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若估计值是“0”也要写出来. 【长度的特殊测量】除了基本测量工具(刻度尺)外,还借助于一些常见的器材(如三角板、细线、纸带、圆木棍、大头针和圆轮等),采用各种巧妙的方法,等效地测量细小物体、弯曲物体及特殊物体的长度. 测多求少法:如要测一张纸的厚度d,可先测出几十张同样的纸压紧后的总厚度D,再除以纸的张数n,则d=D/n.(注意:一本书纸的张数为书的页码数的一半) 测少求多法:如用一把普通的刻度尺测一幢楼的高度H,可先测出该楼一个台阶的高度h,再数出台阶数n,则H=nh. 以轮测曲法:如要测出轮滚过的长度L,可先测出轮的周长c,再数出轮转过的圈数n,则L=nC. 化曲为直法:如要测地图中曲线的长度,可先用伸缩性较小的细线与被测曲线重合,再把细线拉直,然后用刻度尺测其长度. 等量代换法:用一副三角板与一把直尺组合使用,可测量如硬币的 直径、球的直径和锥体的高度等物理量. 例:如图1.1-1所示是一卷粗细均匀的裸铜线,为了估测这卷裸铜 线的总长度,小明想出了一种方法(见表1.1-1中的方法一).现请你

期末考核题目-物理教学测量与评价.doc

《物理教学测虽与评价》考试题 一、简答(每小题5分,合计40分) 1、简述心理测量、教育测量与物理教育测量的区别和联系。 答:心理测量是根据一定的法则用数字对人的行为加以确定,即依据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和心理属性确定出一种数蜃化的价值。 教育测量,主要是针对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影响下学牛各方面的发展,侧重从量的规定性上予以确定和描述的过程。教育测量关注学校的教学效果,教育测量反馈的是关于课堂教与学两方面的信息。教育测量涉及到学牛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以及个性、心理素质等许多方面。然而,由于许多身心特性存在着复杂性和模糊性,使得教育测量比物理测量有更多的困难,教冇测最的结果也不像物理测量的结果那么容易理解。教冇测量的特点:从总的方面看,教育测虽是属于精神特性的测量。这种测量活动的实现,当然也要满足一般测量的三个基本条件,即前面所说的测量的单位、测虽:的工具和测虽:的参照点。但与物理量的测量相比,教育测量具有如下一些鲜明的特点: (1)间接性和推断性:目前,我们只能通过人的外显行为或通过人对來自外界的一些刺激所做出的反应,对■人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思维甜质、创造能力、心理素质、情感态度、思想道德等做出间接性的推断性的测虽。在教育测虽中,经常用间接测虽来进行推断。 (2)测最对象的模糊性和测最谋差的不可避免性:教冇测最的谋羌除了随机谋羌、系统谋羌之外,还存在抽样误差。尽管科学规范的教育测量过程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误差,但我们无法消灭这种误差,而几与物理量的测量相比,教育测量的误差相对较大。因此,教育测量的结果只是学校各种教学决策的依据之一。 物理教育测虽主要是针对狭义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即为了了解学生的物理学业发展和科学素养的培养,了解关注物理课堂的教学效果,了解物理教师的专业发展,了解学校的物理教育教学资源情况而进行的教育测量活动,它主要是针対物理课堂师生间的教与学的活动而进行的。物理教育测量有如下几个特点: 1.对学生记忆物理知识水平的测量; 2.对学生理解和运用物理知识水平的测量; 3.对学生物理实验操作技能水平的测量; 4.对学牛?物理学习兴趣与态度的测量; 5.对物理教师实验教学水平的测量 2、简述课程评价的发展过程和基本模式。 答: 课程评价的发展过程 1、第一代评价时期 测验(test)和测S(measure)时期,盛于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初的三十年间,代表人物有桑代克(Thorndike)、哈根(Hagen)和美国教育测验的权威人物伍徳(Wood. B)等。基本特点是:认为评价就是测量,评价者的工作就是测量技术员的工作一选择测量工具、组织测量、提供测量数据。 2、第二代评价时期 泰勒时期或描述时期(1930—1945年),在1933—1941年,美国苦名教冇家泰勒及其同事开展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八年研究”,基本特点是:认为评价过程是将教育结果与预定教育冃标相对照的过程,是根据预定教育H标对教育结果进行客观描述的过程;评价的关键是确定清晰的、可操作的行为目标;评价不等于“考试”和“测验”,尽管“考试”和“测验” 可以成为评价的一部分。第二代评价和第一代评价相比,使评价走上了科学化的历程。 3、第三代评价时期 第三代评价时期主要冇克龙巴赫(Cronbach, L.J.)和斯塔死尔比姆(stufflebeam; D. L.)等人的主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知识点总结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一、基本概念: 1.国际单位制 ①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单位。 ②国际计量组织制定的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 ③我国法定的单位采用国际单位制单位。 2.长度单位 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②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长度的测量 ①刻度尺是常用的测量工具。 ②正确使用刻度尺。 会认: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会选: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值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 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会放:零刻度线或某一数值刻度线对齐待测物的起始端,使刻度尺有刻度的边贴紧待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记录的测量结果:数字:准确值+估计值。 4.时间的测量

①基本工具:停表。 ②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是秒(s) 其他单位: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纳秒(ns)。 5.误差 ①定义: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②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 a.测量时,要用眼睛估读出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数字,是估读就不可能非常准确。 b.仪器本身不准确。 c.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二、重难点 重点:1.认识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和计时工具。 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难点:1.长度的间接测量方法。 2.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 1.长度单位 ①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②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 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③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0后面均为立方)。

第1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

教师教育专业必修课程 《教育测量与评价》课程简介 教学目标 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理论,学会教育测量与评价的方案设计、方案实施与结果处理的方法技术,并能应用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管理工作评价。内容大纲 第一章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 1.1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基本概念 1.2教育评价系统结构与功能 1.3教育评价的类型 1.4教育评价的模式 第二章教育评价方案设计 2.1教育评价方案概述 2.2教育评价内容的设计 2.3教育评价的权集及其构造 2.4教育评价的标准与量表 第三章教育评价的实施 3.1教育评价的实施程序 3.2收集教育评价信息的主要方法 3.3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分值转换与汇总 第四章教育评价结果的处理 4.1教育评价结果的质量检验 4.2教育评价结果的解释 4.3教育评价信息的反馈与利用 第五章学生评价 5.1学生学习成绩评价 5.2学生综合评价 5.3真实性评定方法 第六章教师评价 6.1教师评价概述 6.2教师评价的主要内容 6.3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绪论 一、学习这门课程有什么意义?——教育评价的目的、功能、作用“教育评价实例”分析 (1)一次教师暑期培训课上的经历:一位教了多年教师略带神秘地告诉我:“从片面追求升学率”到“唯一追求升学率”。 (2)一位语文优秀教师的课例:从高考题目引入“唐诗欣赏”教学。(3)“应试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如何走出“应试教育的泥泞”?(4)新课程改革的评价逻辑:、“评价跟着改革走”、“发展性评价”、“教学-评价”的一体化 1、教育评价的目的: ◆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与质量水平 ◆改进、提高教师的教学与质量水平 ◆改进、提高学校管理决策与质量水平 ◆为学校、地区、国家的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2、教育评价的功能: ◆教育评价具有对教育活动状况做出事实判断的功能; ◆教育评价具有对教育活动质量做出价值判断的功能。 3、教育评价的作用 ◆诊断作用——诊断教育活动过程与方法的优劣得失 ◆导向作用——引导教育活动的方向、方式、重点 ◆鉴定作用——鉴定、甄别教育结果的水平、级别、资格 ◆监控作用——监督、控制教育活动实施规范与质量水准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2007年)

GBZ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GBZ/T 189.8-2007 -------------------------------------------------------------------------------------------------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 Measurement of Physical agents in Workplace Part 7:Noise 2007-04-12 发布2007-11-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本部分是根据WS/T 69-1996《作业场所噪声测量规范》修订的。 与WS/T 69-1996有关测量方法部分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纳入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 ——规范了使用范围、测量仪器要求及测量方法。 ——增加稳态、非稳态噪声及8h等效声级及40h等效声级的计算方法; ——采用了个人噪声剂量计并给出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 本部分为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系列标准之一。 本部分的附录A和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营红声器材厂嘉兴分厂、奎思特技术公司。 本部分起草人:王生、刘茁、何丽华、王建新、舒国华。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作业场所生产性噪声的测量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的测量。 2 测量仪器 2.1 声级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 2.2 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 C计权,“S(慢)”档和“Peak(峰值)”档。 3 测量方法 3.1 现场调查 为正确选择测量点、测量方法和测量时间等,必须在测量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3.1.1 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区划、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略图。 3.1.2 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化规律等。 3.1.3 预测量,判定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均匀。 3.1.4 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工作方式、停留时间等。 3.2 测量仪器的准备 3.2.1测量仪器选择:固定的工作岗位选用声级计,流动的工作岗位优先选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或对不同的工作地点使用声级计分别测量,并计算等效声级。 3.2.2 测量前应根据仪器校正要求对测量仪器校正。 3.2.3 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设置为A计权、“S(慢)”档,取值为声级L 或等效声级 pA ;测量脉冲噪声时使用“Peak(峰值)”档。 L Aeq 3.3 测点选择 3.3.1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3dB(A)],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 3.3.2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3dB(A)。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 取平均值。 3.3.3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等效声级。 3.3.4 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参见附录A。

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公式及常数

初中物理基本物理量、公式及常数一、基本物理量:

二、常用公式: 三、常用数据:

四、初中物理单位换算: 4,初中物理易错点 一、测量 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 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 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 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 g=9.8牛/千克。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 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 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 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 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 1厘米2=1×10-4米2, 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 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 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

1.1讲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初二物理)

第1.1讲长度和时间测量 1、长度的测量 2、时间的测量 3、误差 1.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记录中忘记了写单位,请你替他补上: (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0.175 (2)一枚1元硬币的厚度:1.9 (3)一本字典的厚度:3.5 2.下列过程中,经历的时间最接近1s的是( ) A.人眨一下眼睛所用的时间 B.人在安静时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 C.人在感冒时打一个喷嚏所用的时间 D.人行走5m路程所用的时间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实验中产生的错误叫误差 B.误差是由于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C.认真仔细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D.选择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4.小严要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请你帮她简述测量方法。 5.小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宽度为18.76c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 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 C.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dm D.小明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 6.小超为了检验躺着和站立时身体长度是否有差异,下列几种尺子哪种最合适() A.量程15cm,分度值0.5mm B.量程10m,分度值1dm C.量程30cm,分度值1mm D.量程3m,分度值1mm 7.下列对一些常见物体的估测最恰当的是() A.中学生课桌高度约80cm B.物理课本长度约50cm C.学校教室的长度约20cm D.学生用笔的直径约4cm 8.如图木块的长度是______cm

9.某同学测量一物体长度4次,测得数据为:18.39cm,18.40cm,18.41cm,18.52cm,他测量的结果是cm。 10.小明注意家里摆钟(图26)的钟摆在有规律地摆动,经认真观察发现钟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刚好是1秒,就想:是不是所有的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都是1秒呢?于是,他请教了物理老师,知道摆来回摆动一次的时间叫做周期,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设计如图27所示的单摆(即细绳下系一小钢球)进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从表中数据可知,单摆的摆长l越长,周期T越(选填“长”或“短”)。 (2)请根据表中数据在图28中作出单摆周期的平方T2与摆长l的关系图像。 (3)分析图28所示图象,可知实验中用的单摆T2与l成关系。 (4)由表中实验记录可知,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时间比较短,直接测量摆动一次的时间误差比较大。你认为小明为了减小测量误差是怎么做 的? (5)生活中若摆钟走慢了,应如何调整钟摆的长 度? 11.不借助于任何其它仪器,不经任何计算利用粉笔和长度足够的刻度尺,测出长方体内最长的直线距离。 12.请你用三种不同的方法测量圆柱体的周长。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测量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生产性噪声的测量。 2 测量仪器 2.1 声级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 2.2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2型或以上,具有A计权、“S(慢)”档和“Peak(峰值)”档。 3 测量方法 3.1 现场调查 为正确选择测量点、测量方法和测量时间等,必须在测量前对工作场所进行现场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 3.1.1 工作场所的面积、空间、工艺区划、噪声设备布局等,绘制略图。 3.1.2 工作流程的划分、各生产程序的噪声特征、噪声变化规律等。 3.1.3 预测量,判定噪声是否稳态、分布是否均匀。 3.1.4 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路线、工作方式、停留时间等。 3.2 测量仪器的准备 3.2.1 测量仪器选择:固定的工作岗位选用声级计;流动的工作岗位优先选用个体噪声剂量计,或对不同的工作地点使用声级计分别测量,并计算等效声级。 3.2.2 测量前应根据仪器校正要求对测量仪器校正。 或3.2.3 积分声级计或个人噪声剂量计设置为A计权、“S(慢)”档,取值为声级L pA 等效声级L ;测量脉冲噪声时使用“Peak(峰值)”档。 Aeq 3.3 测点选择 3.3.1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均匀(测量范围内A声级差别﹤3dB(A)),选择3个测点,取平均值。 3.3.2 工作场所声场分布不均匀时,应将其划分若干声级区,同一声级区内声级差﹤3dB(A)。每个区域内,选择2个测点,取平均值。 3.3.3 劳动者工作是流动的,在流动范围内,对工作地点分别进行测量,计算等效声级。 3.3.4 使用个人噪声剂量计的抽样方法参见附录A。 3.4 测量 3.4.1 传声器应放置在劳动者工作时耳部的高度,站姿为1.50m,坐姿为1.10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