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学

生理学

生理学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人体生理学绪论

1、人体生理学是研究(D)

2、与体液调节相比,神经调节的最大特点是(C)

3、下列体液不属于机体内环境的是(A)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A)

5、破坏中枢神经系统,下列现象会消失的是(C)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一)

1、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E)

2、产生生物电的离子跨膜移动属于(E)

3、下述不属于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点的是(B)

4、下列物质中简称为G蛋白的是(A)

5、细胞膜对物质进行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的主要区别是(A)

三.细胞的基本功能(二)

1、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E)

2、关于神经纤维的静息电位,下述错误的是(E)

3、下列关于动作电位的描述中,正确的是(E)

4、增加细胞外液K+ 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B)

5、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下述错误的是(A)

四.细胞的基本功能(三)

1、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错误的是(C)

2、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下述错误的是(E)

3、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A)

4、阈电位是指(D)

5、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B)

1、关于骨骼肌收缩机制,下述错误的是(C)

2、肌肉的初长度取决于(B)

3、在骨骼肌兴奋-收缩耦联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离子是(C)

4、短时间的一连串最大刺激作用于肌肉,当相继两次刺激间的时距小于绝对不应期,后一刺激则出现(C)

5、存在后负荷时,肌肉收缩首先表现为(A)

血液与血液循环

一.血液(一)

1、体重为60公斤的正常人,其体内血量约为(C)

2、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物质是(A)

3、红细胞比容是指(C)

4、下列选项与血浆蛋白的作用无关的是(D)

5、血浆pH值主要取决于(C)

1、下列关于血小板的描述,错误的是(B)

2、引起血沉减慢的主要原因是(C)

3、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于血小板(E)

4、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D)

5、人体主要的造血原料是(E)

三.血液(三)

1、血液凝固的内源性途径与外源性途径的主要区别在于(A)

2、下列为血液凝固的主要步骤的是(C)

3、关于ABO血型系统的叙述,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4、关于交叉配血的叙述,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

5、肝硬化患者容易发生凝血障碍,主要是由于(D)

四.血液循环(一)

1、主动脉瓣关闭见于(D)

2、下列关于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离子基础的叙述,错误的是(B)

3、下列选项可用心室肌前负荷间接表示的是(B)

4、衡量心肌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是(C)

5、心输出量是指(B)

五.血液循环(二)

1、比较大的阈上刺激才能使心室肌再次兴奋发生在(B)

2、心肌细胞兴奋传导最快的部位是(E)

3、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E)

4、心肌细胞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生理意义是(D)

5、关于心室肌相对不应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D)

六.血液循环(三)

1、房室瓣开放发生在(C)

2、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D)

3、在下述关于心肌传导性的描述中错误的是(E)

4、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室内压升高速度最快的是(B)

5、下列关于正常心电图的描述错误的是(C)

七.血液循环(四)

1、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B)

2、关于血流阻力,以下叙述错误的是(D)

3、下列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正确的是(E)

4、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错误的是(B)

5、下列数据主要反应外周阻力大小的是(B)

八.血液循环(五)

1、下列关于微循环直接通路的叙述,错误的是(E)

2、过敏反应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是(C)

3、下列情况下,能使组织液生成减少的是(E)

4、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多导致水肿的主要原因是(D)

5、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A)

九.血液循环(六)

1、关于降压反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2、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可引起心率减慢是由于(B)

3、关于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4、关于人体内的多数血管的神经支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5、引起心交感神经的活动减弱的情况是(E)

十.血液循环(七)

1、下列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平滑肌舒张的是(D)

2、下列关于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D)

3、关于血管紧张素Ⅱ的生理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D)

4、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动加强时(B)

5、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效应是(C)

呼吸系统(一)

1、肺通气的原动力来源于(C)

2、平静呼吸时,下列时相中肺内压低于大气压的是(A)

3、当某种原因造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时,下列情况可能会出现的是(B)

4、下列对用力呼吸的描述,错误的是(D)

5、下列不是肺通气阻力的是(C)

呼吸系统(二)

1、当无效腔容量加倍而潮气量不变时,通气/血流比值的变化是(A)

2、决定肺部气体交换方向的因素是(D)

3、下列对通气/血流比值的描述,正确的是(D)

4、呼吸膜两侧气体交换的动力是(B)

5、通气/血流比值是指(B)

呼吸系统(三)

1、下列关于O2 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E)

2、下列情况中能使氧离曲线发生右移的是(B)

3、下列对于CO2 在血液中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A)

5、下列两个数据之间的关系可在氧解离曲线反映的是(D)

呼吸系统(四)

1、下列选项为CO2 对呼吸的影响的主要实现途径的是(C)

2、基本呼吸节律产生于(B)

3、切断动物的双侧颈迷走神经,呼吸会发生变化的是(B)

4、生理情况下,血液中调节呼吸最重要的物质是(B)

5、中枢化学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物是(D)

消化与吸收(一)

1、下列对消化和吸收概念的叙述,错误的是(E)

2、关于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的描述,不正确的是(B)

3、唾液中的主要消化酶是(D)

4、下列激素不属于胃肠激素的是(C)

5、下列选项不属于唾液的生理作用的是(B)

消化与吸收(二)

1、胃液中内因子的作用是(D)

2、下列作用胃酸不具有的是(B)

3、三种食物在胃中排空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排列为(E)

4、关于胃液分泌的叙述,错误的是(B)

5、对胃蛋白酶的叙述,错误的是(D)

消化与吸收(三)

1、消化道内最重要、消化能力最强的消化液是(C)

2、下列选项不属于胆盐作用的是(E)

3、引起胆囊收缩,排出胆汁的最重要物质是(C)

4、胆盐可协助下列酶消化食物的是(C)

5、激活胰蛋白酶原的物质是(D)

消化与吸收(四)

1、胃中能被吸收的物质是(B)

2、关于大肠机能的叙述,错误的是(D)

3、大肠内的细菌可以合成(E)

4、经淋巴途径吸收的物质是(B)

5、对于蛋白质的吸收,错误的是(D)

能量代谢、体温与肾脏排泄

能量代谢

1、正常人在下列情况下能量代谢率最低的是(D)

2、食物的氧热价是指(D)

3、能量代谢率的表示单位是(C)

5、人体内直接供能的物质是(B)

体温及其调节

1、人在寒冷环境中,产热主要通过下列活动实现的是(C)

2、给高热患者使用冰袋,其散热形式属于(B)

3、大量出汗时可导致(B)

4、发热开始时患者常出现恶寒战栗,其原因是(A)

5、正常人的体温在一昼夜中最低的时间是(A)

肾脏的排泄(一)

1、下列各项中,能使肾血流量增多的因素是(B)

2、肾脏内可分泌肾素的组织结构或细胞是(D)

3、近髓肾单位的主要功能是(C)

4、肾血流量在肾脏各部分的分布规律是(A)

5、在解剖上不属于肾单位,但在功能上与肾单位关系密切的结构是(D)

肾脏的排泄(二)

1、在肾小球滤过膜中起机械屏障作用的主要结构是(B)

2、肾小球滤过率的正常值约为(A)

3、静脉快速输入大量生理盐水引起尿量增多的原因是(C)

4、在下列情况下肾小球滤过率增加的是(C)

5、促进肾小球滤过的力量是(A)

肾脏的排泄(三)

1、营养不良的老年人尿量增多,可能的原因是(C)

2、尿液被浓缩和稀释的关键部位是(B)

3、构成肾脏的内髓质高渗梯度的主要溶质是(D)

4、肾脏外髓质高渗梯度的形成主要依赖于(B)

5、尿素最容易通透的部位是(D)

肾脏的排泄(四)

1、能使肾素分泌增加的情况是(D)

2、引起抗利尿激素释放最主要的因素是(C)

3、大量饮清水后尿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

4、正常成年人每昼夜的尿量约为(C)

5、用于测量肾血浆流量的物质是(D)

感觉器官与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一)

1、下列对感受器一般生理特性的描述,错误的是(D)

2、散光眼的产生原因为(C)

3、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是(B)

4、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C)

5、夜盲症发生的原因是(C)

感觉器官(二)

1、人耳最敏感的振动频率为(B)

2、与声波传导和感受无直接关系的结构是(D)

3、人类的语言频率主要分布在(B)

4、耳蜗顶部基底膜损伤后会影响哪种频率的听力(B)

5、下列对微音器电位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D)

神经系统(一)

1、关于兴奋性突触传递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C)

2、动作电位到达突触前膜引起递质释放,与下列哪项有关(E)

3、化学性突触传递的特征中,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4、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是(C)

5、M型胆碱受体的阻断剂是(A)

神经系统(二)

1、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构成突触的闰绍细胞所释放的递质是(B)

2、突触前抑制的重要结构基础是(C)

3、突触前抑制的发生是由于(A)

4、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抑制称为(C)

5、传入侧支性抑制为(A)

神经系统(三)

1、非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B)

2、传导慢痛的外周神经纤维是(B)

3、特异投射系统的主要功能是(A)

4、下列关于丘脑感觉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B)

5、内脏痛的主要特点之一是(D)

神经系统(四)

1、脊髓前角γ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B)

2、震颤麻痹病变主要位于(A)

3、关于牵张反射错误的是(C)

4、脊休克射消失的原因是(A)

5、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可使(A)

神经系统(五)

1、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引起(B)

2、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直接支配的器官是(D)

3、防御反应区主要位于(D)

4、交感神经系统兴奋时,引起(C)

5、刺激下述哪个部位可引起动物摄食增加(B)

内分泌与生殖(一)

1、下列激素不是腺垂体分泌的是(C)

2、下列激素中属于胺类激素的是(A)

3、血液中激素浓度极低,但生理作用却非常明显,这是因为(A)

4、不属于生长素的作用的是(B)

5、下列属于类固醇激素的是(D)

内分泌与生殖(二)

1、地方性甲状腺肿的主要发病原因(A)

2、关于肾上腺髓质激素的叙述,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B)

3、影响神经系统发育的最重要激素是(B)

4、甲状腺分泌的激素活性最强的是(C)

5、糖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主要是通过(D)

内分泌与生殖(三)

1、关于月经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D)

2、正常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分泌出现第二高峰的直接原因是(D)

3、胰岛A细胞产生(A)

4、关于胰岛素对代谢的调节,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C)

5、胰岛B细胞产生(D)

生理学100个必考重点

生理学100个必考重点 1、气体(CO₂、O₂、N₂)属于单纯扩散。 2、经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 葡萄糖、氨基酸。 3、经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Na⁺、K⁺、Cl⁻、Ca²⁺等离子。 4、主动转运:钠钾泵。继发性主动转运:葡萄糖、氨基酸在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的主动吸收。 5、出胞入胞:大分子物质(细菌、病毒、异物、脂类物质等)。 6、静息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K⁺外流形成。 7、动作电位产生机制:主要由Na⁺内流形成。 8、兴奋传导特点:双向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完整性。 9、骨骼肌的神经传递:首先Ca²⁺内流,ACh外流。 10、阻断ACh接头传递的:美洲箭毒、α-银环蛇毒。 11、细胞内环境:细胞外液。 12、红细胞的造血原料是:铁+蛋白质。 13、维生素B和叶酸为合成核苷酸的辅因子。 14、血浆PH(值)最重要的缓冲对是: NaHCO₃/H₂CO₃。 15、左心室压力最高是快速射血期末。 16、左心室容积最小是等容舒张期末。 17、左心室容积最大是心房收缩期末。 18、主动脉压力最高是快速射血期末。 19、主动脉压力最低是等容收缩期末。 20、主动脉血流量最大是快速射血期。

21、室内压升高最快是等容收缩期。 22、心肌的收缩强度可随着其初长度(由心室前负荷决定)的改变而改变,心肌具有的这种特性称为异长调节。 23、浦肯野纤维的4期去极化主要是Na⁺内流。 24、窦房结细胞4期去极化由K⁺通道逐渐关闭,Na⁺、Ca²⁺内流逐渐增多而引起。 25、形成血压的基本因素是足够的血液充盈和心脏射血。 26、外周阻力是指小动脉和微动脉对血流的阻力。 27、心交感神经节后神经元末梢释放递质:去甲肾上腺素。 28、心迷走神经节后纤维末梢释放:ACh。 29、交感缩血管纤维分布最密集的血管是皮肤血管,骨骼肌血管和内脏血管占其次。 30、动脉压力感受器不是直接感受血压的变化,而是感受血管壁的机械牵张程度,脑血管和冠脉最少。 31、动脉舒张压高低和心舒期的长短直接影响冠脉血流量。 32、肺通气原动力:呼吸运动。 33、肺通气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 34、吸气肌为:膈肌、肋间外肌。 35、呼气肌为:腹壁肌、肋间内肌。 36、胸膜腔内压=肺内压﹣肺泡弹性回缩力。 37、潮气量:每次呼吸时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38、余气量(残气量):肺内不能呼出的气量,正常成人为1000~1500ml。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重点知识归纳总结 一、什么是生理学?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中的一个分支,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它以生物机体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生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这些生理功能的发生机制、条件、机体的内外环境中各种变化对这些功能的影响以及生理功能变化的规律。 生理学教材 二、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1)内环境的概念内环境指细胞直接生存并与之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主要由组织液和血浆组成。 (2)稳态内环境理化性质维持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它是一种动态平衡。细胞的正常代谢活动需要稳态,而代谢活动本身又经常破坏稳态,生命活动正是在稳态不断破坏和不断恢复的过程中维持和进行的。 三、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各有何特点? 1.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生物体各组织、器官、系统所进行的调节。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暂。 2、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一些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对机体某些系统、器官、组织或细胞的功能起到调节作用。特点是作用缓慢、持久而弥散。 3.自身调节组织和细胞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自身对刺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特点是调节幅度小。 四、什么是反射?反射指生物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应。 五、正、负反馈的概念. 负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反的反馈,称为负反馈,起纠正、减弱控制信息的作用。 正反馈凡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称为正反馈,起加强控制信息的作用。 生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内外环境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或体液因素,所发生的适应性反应。 消除率(clearance,C):两肾在一分钟内能将多少毫升血浆中的某物质完全清除(排出),这个被完全清除了该物质的血浆毫升数,成为该物质的清除率。 视野:用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中心静脉压:指右心房和胸腔内的大静脉的血压,约4-12cmH2O。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生物活性物质,是细胞与细胞之间生物传递的化学媒介。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知识点总结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功能的科学,它涉及到人体的各个系 统和器官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一些重要 的生理学知识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人体的工作原理。 1.细胞与组织 生理学的基础是细胞,它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许多 重要的结构和功能,如细胞膜、细胞器和基因。多个细胞组合在 一起形成组织,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和结缔组织。组织之间的 相互作用促成人体的协调运作。 2.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控制着整个人体的功能。它由大脑、脊髓和神经元组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它通过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进 行信息传递。大脑负责处理感觉信息、情感、思维和行为控制。 脊髓与神经系统的其他部分相连,并传递信息到不同的身体区域。 3.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负责将食物分解、吸收和排泄。它包括口腔、食道、胃、肠道和消化腺器官。食物通过消化过程被分解成营养物质, 被吸收到血液中,用于维持生命活动。未消化的物质经过肠道并 排出体外。 4.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负责供给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它包括鼻腔、气管、 支气管和肺。氧气进入体内后与血液中的红细胞结合,通过血液 循环运输到各个组织和器官。二氧化碳则从细胞中产生,并通过 呼吸系统进行排出。 5.循环系统 循环系统是血液和淋巴液通过血管和淋巴管在体内循环的系统。它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组成部分。心脏是循环系统的泵,通过 收缩和舒张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血液运输氧气、营养 物质、荷尔蒙和其他重要物质,同时带走代谢产物。

6.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负责排除体内的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它包括肾脏、 输尿管、膀胱和尿道。肾脏是泌尿系统的核心器官,它过滤血液,将废物和多余的物质排出体外,同时调节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7.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系统通过分泌激素调节身体的各个方面。它包括各种内 分泌腺体,如松果腺、甲状腺、肾上腺和性腺。激素通过血液传 送到目标器官,调节生长、代谢、水平衡和生殖等功能。 8.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负责抵御病原体和其他外部入侵物质。它包括白细胞、淋巴器官和抗体。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攻击外来微生物,维护体 内的健康平衡。 总结: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1.内环境:细胞所处的赖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2.稳态:机体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就是保持相对稳定的。3.神经调节:就是指神经系统的活动通过神经纤维的联系,对机体各组织、器官与系统的生理功能发挥调节的过程。 4.反射:就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5.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就是反射弧。 6.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正反馈。 7.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8.单纯扩散:就是指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从细胞膜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9.易化扩散:体内一些不溶于脂质或难溶于脂质的小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跨膜转运,它们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 10、主动转运:物质逆浓度差或电位差,消耗能量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的过程。 11、跨膜电位:当膜上的的离子通道开放而引起带电离子跨膜流动时,从而在膜两侧形成电位, 称为跨膜电位。 12.动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给细胞一个适当刺激,可触发其发生可传播的膜电位波动 称为动作电位。 13.静息电位:静息时,质膜两侧存在着外正内负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14.阈电位:产生动作电位时,要使膜去极化就是最小的膜电位,称为阈电位。 15.阈值:就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与时间的总与。 16.兴奋: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称为兴奋。 17.兴奋性:生理学中将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1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血液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19.红细胞比容:指红细胞占全血容积的百分比。 20.血浆:就是血液的液体成分,就是机体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1.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两部分组成。 22.溶血: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 23.血型:通常就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24.心动周期:心脏的一次收缩与舒张,构成一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心动周期。 25.心率:心脏每分钟搏动的次数,称为心率。 26.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简称每搏量。 27.心输出量:一侧心室每分钟射出的血液量,称为每分输出量。简称心输出量。 28.射血分数:博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29.心指数:以单位面积计算心输出量称为心指数 30.心力储备(心泵功能储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31.房-室延搁:房室交界处兴奋传导速度较慢,使兴奋通过房室交界时,延搁的时间较长,称 为房室延搁。 32.血压:流动中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称为血压。 33.微循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 34.外周静脉压:各器官静脉的血压 35.中心静脉压:右心房与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 36.排泄:机体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终产物、多余的物质以及进入机体的各种异物排 出体外的过程。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理学名词解释大全 1.在生理学中,兴奋性指的是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 动作电位的能力。 2.兴奋是指细胞功能变化由弱变强的过程。 3.抑制是指细胞功能变化由强变弱的过程。 4.阈值是指使细胞膜达到阈电位的刺激强度和时间的总和。 5.阈刺激是能使组织细胞发生变化的最小刺激。 6.内环境是指围绕在多细胞动物体细胞周围的液体即细胞 外液。 7.反应是指活组织接受刺激后发生的功能改变。 8.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渗 透压和各种液体成分的相对恒定状态。 9.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 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一种调节方式。 10.体液调节是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通过体液途径 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方式。 11.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 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12.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13.非条件反射是指生来就有、数量有限、形式较固定及较低级的反射活动。 14.条件反射是指通过后天研究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数量无限,是一种高级的反射活动。 15.反馈是由受控部分发出的信息反过来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 16.正反馈是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后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 17.负反馈是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 1.通道是一类贯穿脂质双层,中央带有亲水性孔道的膜蛋白。 2.载体是介导小分子物质转运的另一类膜蛋白,它具有特异性。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机体的功能活动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属于实验科学的范畴。 新陈代谢:机体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破坏和清除已衰老的结构,重新构筑新结构的吐故纳新的生物过程。 适应性: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机体各部分的功能活动和相互关系的功能特征。 自身调节:指细胞和组织器官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因素的一种调节方式,它是由 于细胞和组织器官自身特性而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 单纯扩散:是指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向低浓度的一侧跨细胞膜转运的过程。 易化扩散: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顺浓度差的跨膜转运。(经载体的易化扩散:小分子亲水性物质经载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的跨膜转运的;经通道的易化扩散:各种带电离子经通道蛋白的介导,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某些物质在膜蛋白的帮助下由细胞代谢提供能量而实现逆电一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细胞直接利用代谢产生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或逆电位差转运的过程;继发性主动转运:利用原发性主动转运建立的离子浓度差,在离子顺浓度差扩散的同时将其他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进行跨膜转运,这种间接利用ATP能量的主动转运过程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入胞:细胞外大分子或团块状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 出胞:细胞内大分子物质或物质颗粒被排出细胞的过程。 静息电位:静息时,细胞膜两侧存在的电位差。 动作电位:指细胞受到一个有效刺激时膜电位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的迅速、可逆、可向远距离传播的电位波动。 阈电位:这个能触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的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等长收缩:是在阻力负荷较大,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不足以克服后负荷所产生的 一种收缩形式。(表现为只有张力的增加而长度保持不变。) 等张收缩:是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或大于后负荷时出现的肌肉收缩形式。(表现为肌肉开始发生缩短时,张力保持不变。) 强直收缩:当骨骼肌受到叫高频率的连续刺激时,一个刺激引起的收缩还未结束,下一个刺激就已经到来,这就使新的收缩和上次尚未结束的收缩发生总和,这种单收缩的复合称为强直收缩。 不完全强直收缩:当刺激的频率相对较低,新的收缩引起的收缩发生在上一次收缩的舒张期内时,出现不完全强直收缩。 完全性强直收缩:当刺激的频率达到一定程度时,新的收缩发生在上一次收缩的缩短期,就出现完全性强直收缩。 红细胞沉降率(血沉):通常以第1小时末红细胞沉降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血液循环:血液在心血管中按一定方向周而复始的流动。 房室延搁:兴奋在房室交界区传导速度缓慢而使兴奋在此延搁一段时间的现象。心动周期: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心动周期。 心音: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心脏收缩、瓣膜开放和关闭、血液对心血管壁的冲击等因素引起的机械振动,通过心脏周围组织的传导,用听诊器在胸壁上听到的声血流量:单位时间内通过血管某一截面的血量,称为血流量或容积速度,单位为ml/min 或

生理学的名词解释

生理学的名词解释 生理学的意思 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生物功能活动的生物学学科,包括,个体、器官、细胞和分子层次的生理活动研究,以及实验生理学、分子生理学和系统生理学等。生理学(physiology)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生理学是研究活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活机体包括最简单的微生物到最复杂的人体。 生理学造句欣赏 1 人的大脑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是所有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都承认的。如果人的大脑的潜力都能充分发挥的话,每一个大脑都能装相当于上亿册书的图书馆这样的知识量。大家都应该坚信,自己能够掌握许多知识,能够谈成一个有丰富知识的人。 2 高级神经活动学说的创始人,高级神经活动生理学的奠基人。条件反射理论的建构者,也是传统心理学领域之外而对心理学发展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曾荣获诺贝尔奖。 3 在有机物和机器的混合物中,生理学总是略胜一筹。 4 本文试图在前人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借鉴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医学各方面的知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写作自疗这个课题进行尝试性的研究。

5 他对生理学发展的新贡献获得高度赞赏. 6 一些运动生理学家的答案并非如你所想。 7 动物生理学家对这一感觉系统进行了完善的解剖研究。 8 这是张卡通图画,实际上描绘了一个由生理学家,所做过的经典实验,出于某种原因,他们切开一只狗的大脑,对不同的大脑区域进行电击。 9 出汗是那些看似简单的生理机能之一,但生理学家仍然没有充分理解它,至少在为什么性别会影响出汗这个问题上。 10 应用电生理学技术结合行为学方法,探查了大鼠在明暗分辨学习后额叶皮层的突触效能变化。 11 其中就业培训包括解剖学、生理学、疾病的性质和声学原理。 12 萨尔斯顿爵士于202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3 首先从生理学的角度分析了肌肉疲劳和精神疲劳,研究了驾驶疲劳的生理学机理。 14 通过观察动物的神经行为学、脑电生理学及病理形态学变化情况,对该模型的可靠性进行客观评价。 15 大脑两半球功能上的不对称是人脑的重要特征,在生理学上简称为大脑单侧优势。 16 美国农业部的一位植物生理学家说:“如果我们要满足不断增长的人口的需求,这种创新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17 解剖;生理学;精神生态学;草药;海生植物;草本植物疗法。 18 王庭槐,生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 萌发抑制物的存在可能抑制了种胚发育,而与生理学后熟过程无关.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生理学》名词解释、简答题(部分)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 名词解释: 1、兴奋性:机体感受刺激产生反应的特性或能力称为兴奋性。 2、阈值:刚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该组织的阈强度,简称阈值。 3、反射:反射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反应。第2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是细胞末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2、动作电位:动作电位是细胞接受适当的刺激后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产生的快速而可逆的电位倒转或波动。 3、兴奋-收缩-偶联:肌细胞膜上的电变化和肌细胞机械收缩衔接的中介过程,称为兴奋-收缩偶联,Ca++是偶联因子。 第3章血液 名词解释: 1、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2、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例如,0.9%NaCI溶液和5%葡萄糖溶液。 简答题: 3、什么叫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胶体渗透压?其生理意义如何? 答:渗透压指溶液中溶质分子通过半透膜的吸水能力。晶体渗透压:概念:由晶体等小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的分布以及红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功能 起重要作用。 胶体渗透压:概念: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 生理意义:可吸引组织液中的水分进入血管,以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 衡和维持血容量。

4、正常人血管内血液为什么会保持着流体状态? 答:因为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共同作用,使凝血过程形成的纤维蛋白不断的溶解从而维持血液的流体状态。 5、ABO血型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答:ABO血型的分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是否存在A抗原和B抗原分为A型、B 型、AB型和O型4种血型。 6、简述输血原则和交叉配血试验方法。(增加的题) 答:在准备输血时,首先必须鉴定血型。一般供血者与受血者的ABO血型相合才能输血。对于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病人,还必须使供血者与受血者的Rh血型相合,以避免受血者在被致敏后产生抗Rh抗体而出现输血反应。即使在ABO系统血型相同的人之间进行ABO输血,在输血前必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第4章生命活动的调控 神经部分: 名词解释: 1、突触:指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进行信息传递的部位。 2、牵涉痛:是某些内脏疾病引起体表一定部位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 3、胆碱能纤维:凡末梢能释放乙酰胆碱作为递质的神经纤维,称为胆碱能纤维。

生理学基本概念

生理学基本概念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体内生物化学、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在正常条件下的功能和相互关系的科学领域。以下是一些生理学的基本概念: 1. 细胞: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所有生命现象都是由细胞层面的活动构成的。 2. 组织:细胞按照一定方式组织在一起,形成不同类型的组织,如肌肉组织、神经组织、上皮组织等。 3. 器官:组织构成的功能单元,如心脏、肺、肝脏等。器官通过协调工作来维持整体生理功能。 4. 生理功能:生物体的各个部分以及其细胞和分子水平的活动,使其能够适应内外环境,维持生命。 5. 代谢:生物体内分子的合成和分解过程,包括能量的产生、转化和利用。 6. 负反馈:一种调节机制,当某个生理参数偏离正常范围时,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反应来将该参数恢复至正常水平,从而维持稳态。 7. 神经传递:通过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和化学信号传递信息的过程。神经传递在感觉、运动、思维等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8. 激素:被内分泌系统产生的化学信号分子,通过血液传递,调节器官和系统的活动。

9. 免疫系统:身体的防御系统,识别并抵抗病原体、异物和异常细胞,维护健康状态。 10. 循环系统:包括心脏、血管和血液,负责输送氧气、营养物质和激素,以及移除代谢产物。 11. 呼吸系统:用于氧气吸入并二氧化碳排出的系统,维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 12. 消化系统:包括口腔、食道、胃、肠等,用于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13. 肾脏和排泄系统: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体液平衡,维持体内稳态。 14. 生殖系统:负责生殖细胞的产生和生殖过程,以维持物种的繁衍。 15. 平衡和协调:生物体内外各个部分的功能通过复杂的调节机制保持平衡和协调,以维持整体的稳态。 这些基本概念构成了生理学的核心,帮助我们理解生物体是如何在各种环境条件下运作的。生理学研究有助于揭示疾病的原因、生命过程的机制以及健康的维持。

生物学中的生理学

生物学中的生理学 生理学是研究生命体系的关键机能、维持稳态和对环境的适应的学科,是生物学的基础科学之一。生理学研究范围极为广泛,包括人体、动物、植物等多种生命体系的多个层面的机能,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免疫系统等等。生理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医学、农业、环境保护等领域都有着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将重点介绍生物学中的生理学,从生命的层次、内环境稳态、免疫系统、代谢与能量等方面,探讨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实践应用。 一、生命的层次 生命体系具有从微观到宏观的层次结构,从细胞、组织、器官到整个生物体,研究生命层次结构对于了解生物的机能和特征具有重要意义。生理学特别关注的是生物体的器官和系统水平,如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这些系统的作用是维持整个生物体的稳态,促进内部各器官之间的协调运作,从而支持整个生命层次结构的正常工作。

二、内环境稳态 生命体系依靠内环境稳态来维持其生命机能的基本平衡。内环 境是指细胞周围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液、组织液和淋巴液等体液。内环境稳态是指维持细胞周围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参数的稳定性 的调节机制。这些参数包括温度、pH、离子浓度和气体分压等。 当这些参数出现不同于正常范围的波动时,生命体系的正常机能 就会遭受打乱,导致各种疾病和损害。生理学研究的一个主要方 向就是为了探究生命体系对内外环境的调节机制,以及如何维持 内环境的稳态。 三、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是人体和动植物中的重要免疫防御机制,可以识别和 清除许多不同种类的入侵病原体、异己物质和突变自体细胞等有 害元素。免疫系统保证了生命体系免于许多疾病和损害的攻击, 具有极其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生理学研究的一个关键方向就是免 疫系统异常情况下的机能和疾病的研究。 四、代谢与能量

生理学名词解释

1.基强度:在刺激作用时间足够长的条件下, 能引起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 2.利用时:用基强度作刺激引起细胞兴奋所需 的最短作用时间。 3.时值:在保持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的条件 下,两倍基强度的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最短 刺激持续时间。 4.肌小节:肌原纤维上相邻的两条Z线之间的 区域,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单位。5.兴奋-收缩耦联:将肌细胞的电兴奋和机械性 收缩联系起来的中介机制。 6.每搏输出量:一侧心室在一次心搏中射出的 血液量,称为每搏输出量 7.心输出量:每分钟一侧心室排除的血液总量, 称为每分钟输出量,称为心输出量。 8.心指数:一般是指在安静和空腹状态下,每 平方米体表面积的心输出量。

9.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的百分比,称为射血分数。 10.心力储备:心输出量能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 加的能力。 11.正常起搏点:窦房结是引导整个心脏兴奋和 搏动的正常部位。 12.潜在起搏点:其本身的自律性并不表现,只 起传导兴奋的作用。13.期间收缩:在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后,下一次窦房结兴奋到达前,心室受到一次外来刺 激,则可提前产生一次收缩,称为期间收缩。 14.代偿性间歇:在一次期间收缩之后,伴有一 次比较大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15.房室延搁:房室连接处兴奋传导的速度缓慢, 其中结区的传导速度最慢。导致兴奋在房室 连接处延搁一段时间的现象称为房室延搁。 16.房室延搁的意义:房室延搁使心室兴奋落后 于心房,使心室收缩发生在心房收缩完毕之

后,有利于心室的充盈和射血。 17.收缩压:心室收缩射血时,动脉血压快速上升,达最高值称为收缩压。 18.舒张压:心室舒张,动脉血压降低,于心舒 末期降至最低值称为舒张压。 19.平均动脉压:整个心动周期中,各瞬间动脉 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20.肺通气:外界空气与肺泡之间的气体交换。 21.肺换气:肺泡与毛细血管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22.组织换气:细胞通过组织液与毛细血管血液 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23.顺应性:在外力作用下弹性组织的可扩张性, 容易扩张者,顺应性大,弹性阻力小;不易 扩张者,顺应性小,弹性阻力大。 24.肺活量:尽力吸气后,从肺内所能呼出的最大气体量称为肺活量。它是补吸气量,潮气量

生理学基本知识点

生理学基本知识点

一、定义 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有规律性 的具有适应意义的反应。 2、负反应控制系统:负反应是指受控制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或减弱控制部 分的活动。 3、易化扩散:体内水溶性小分子物质在细胞膜蛋白的协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一 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这种转运方式称为易化扩散。 4、主动转运:细胞膜通过本身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物质分子或离子逆浓度差或 逆电位差进行的转运过程。 5、细胞膜静息电位:细胞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称为细胞 膜静息电位。 6、细胞动作电位:神经细胞,骨骼细胞在受到刺激发生兴奋时,细胞膜在原有 的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发生一次迅速而短暂的电位波动,细胞兴奋是发生的这种短暂的电位波动称为细胞动作电位。 7、阈电位: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就引起膜上的钠通过,大量开放, Na+大量内流而产生动作电位,膜电位的某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8、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9、血液凝固: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10、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 11、心动周期:心脏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脏的机械活动周期。 12、纤维蛋白的溶解:是指凝血块中的纤维素蛋白水解成可溶性小片段肽的过 程 13、每分输出量: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入动脉的血液总量 14、血压:是指血管内流动的血液对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 15、微循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的血液循环是心血管系统与组织细胞直接 接触,并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6、中心静脉压: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的压力通常称为中心静脉压 17、呼吸: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称为呼吸 18、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肺泡壁上的二型细胞分泌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其成 分为二棕榈酰卵磷脂。 19、潮气量:平静呼吸时每次吸入或呼出的气量 20、肺活量:指在最大吸气后,用力呼气所能呼出的气量 21、肺泡通气量:指每分钟进入肺泡或由肺泡呼出的气体量 22、消化:指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23、吸收:指食物消化后的小分子物质通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 24、容受性舒张:当吞咽食物时,食物刺激食管、胃壁、牵张感受器,反射性 引起胃底和胃体部肌肉的舒张 25、胃排空:胃内食糜进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生理学1~3章总结

生理学 第一章绪论 1.新城代谢:机体或生命物质与环境之间不断第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以实现自我更新的过程称为新城代谢。 2.刺激:能引起机体或细胞发生反应的外环境的变化称为刺激。 反应:机体或组织受到刺激后所出现的理化过程和生理功能的变化,称为反应。 反应的形式有兴奋和抑制两种形式。 兴奋:指组织接受刺激后活动的产生或加强。 抑制:指组织接受到刺激后,活动的停止或减弱。 3.兴奋性:指可兴奋的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兴奋(即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和特性。 阈值:是衡量组织兴奋性高低的指标。能引起组织产生兴奋的所需最小刺激强度,又称刺激阈或阈强度。 两者关系:阈值越高,兴奋性越低,反之亦然。 4.阈刺激:刺激的强度等于阈值的。 阈上刺激:高于阈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低于阈值的刺激。 5.体液:人体内含大量水分的,体内的水分和其中的溶质。 细胞内液:分布在细胞内的体液。 细胞外液:分布在细胞外的体液。(又分血浆、组织间液、淋巴液、脑脊液、房水等。)6.内环境: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体内环境。 稳态:保持内环境的理化因素和各种物质浓度的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能保证机体细胞新城代谢的正常进行,是机体赖以生存的条件。 7.神经调节: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它是机体调节的最主要方式。它的特点是反应迅速、作用精确,作用时间短。神经调节的基本过程是反射。 体液调节:指体液因子(激素、生物活性物质)通过体液途径对机体各部分的调节过程。它的特点是反应速度慢,作用广泛,持久。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作用的规律性反应。 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 8.自身调节:指组织或器官不依赖神经和体液调节而由自身对刺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9.正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反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得到促进或加强的过程。其生理意义是促进人体尽快完成某项生理活动。如排尿、分娩、血液凝固等。 负反馈:受调节部分的活动发过来使调节部分的原发作用向相反的方向发展。其生理意义是使某种生理活动保持相对稳定的水平,以维持稳态。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2041110 课程名称:生理学/ physiology 学时:64 学分: 3.5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开课学期: 第3学期 开课部门:医学院 先修课程:《解剖学》、《组织与胚胎学》 考核要求:实验课平时考核成绩(15%)+ 实验考试成绩(15%)+ 理论考核成绩(70%) 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朱大年主编, 《生理学》第八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年 姚泰主编,《生理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年 一、生理学的性质和任务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科学的重要基础理论课程之一。其任务是研究人体及其细胞、组织、器官等组成部分所表现的各种生命现象的活动规律和生理功能,阐明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生理学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生理学教学内容包括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及了解三种要求,要求掌握的内容为学生必备的医学基础知识、重点内容,要求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能熟练掌握、准确表达,并能联系实际、分析综合、灵活应用;要求熟悉的内容是使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其基本概念、基本过程、生理意义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能熟悉其应用范围;要求了解的内容是使学生了解其基本概念。教学大纲所列课程内容都是要求学生学习的,但不是都要在课堂内讲授的,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教给学生,也可由学生自学。生理学理论教学时数为64学时。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特别重视生理学与临床各科医学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适当介绍一些新进展,启发学生智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 五、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基本内容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理学的任务重点阐述生理学概念。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一般介绍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整体水平的研究。 内环境与稳态重点阐述内环境及其稳态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重点阐述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一般介绍非自动控制系统。 重点阐述反馈控制系统;负反馈控制系统。详细讲解正反馈控制系统。 详细讲解前馈控制系统。 2.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内环境、稳态的概念;生理功能的三种调节及其特点;正、负反馈的概念。 熟悉:生理学研究对象、任务;反射弧五个基本环节、反射概念;反馈控制系统。 了解: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非自动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机体的内环境;生理功能的调节;反馈控制系统。 难点:反馈控制系统;前馈控制系统。 4.教学建议 引导学生正确认知医学、生理学均为实验科学,着力使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思维方法,培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能力。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1.基本内容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一般介绍细胞膜的结构概述。 细胞膜的跨膜物质转运功能详细讲解单纯扩散。重点阐述膜蛋白介导的跨膜转运(经载体易化扩散、经通道易化扩散);原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同向转运和逆向转运)。一般介绍出胞和入胞。 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 G蛋白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详细讲解参与G蛋白耦联受体跨膜信号转导的信号分子(G蛋白耦联受体、G蛋白、G蛋白效应器、第二信使);G蛋白耦联受体信号转导的主要途径(受体-G蛋白-AC途径、受体-G蛋白-PLC途径)。离子通道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酶耦联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自学)

【知识点】生理学常见知识点

【知识点】生理学常见知识点 1.正常成年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60%,分为细胞内液(约占40%)和细胞外液(约占20%)。细胞内液主要是K+,细胞外液主要是Na+。 2.完成反射活动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3.神经调节:神经反射活动,以神经冲动(电信号)及神经递质(化学信号)传输调节信息。调节范围精准、反映迅速、灵敏、短暂。 4.体液调节:经体液递送激素等物质(化学信号)传输调节信息。影响范围广、反应出现较慢、作用较持久。 5.生长激素(GH):幼年缺乏GH导致侏儒症;幼年GH过多导致巨人症 6.甲状旁腺激素对血液中钙磷浓度的调节作用表现为升高血钙浓度,降低血磷浓度。 7.维生素D3的生理作用促吸收、升血钙、升血磷。 8.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生理作用:抑制蛋白质合成,促进分解;抑制组织对血糖摄取利用,血糖升高;脂肪:四肢脂肪分解加强,面部躯干合成加强,引起向心性肥胖。 9.神经系统实现其调节功能的基本方式是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10.神经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结构基础;正反馈的主要意义使某些生理过程一旦开始迅速加强直到完成;血液凝固属于正反馈调节。 11.快速牵拉肌肉时发生的牵张反射使受牵拉的肌肉发生收缩。 12.某患者服用碳酸酐酶抑制剂乙酰唑胺后出现尿液NaCl、水、HCO3-排出增多,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分析该患者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原因是由于肾小管H+-Na+交换减弱。 13.调节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重吸收的主要因素是血管升压素;可刺激醛固酮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管紧张素Ⅱ。 14.一次饮用大量清水导致尿量增多称水利尿;下丘脑视上核受损引起尿崩症;静脉滴注甘露醇引起渗透性利尿。 15.肾小管对H+分泌增加不引起K+分泌增加。对HCO3-重吸收以CO2的形式吸收。 16.肾小管分泌H+的描述:通过质子泵和Na+-H+交换而实现。 17.肾小管HCO3-重吸收主要在近端小管重吸收,与H+的分泌有关,HCO3-重吸收需碳酸酐

生理学名词解释

生理学名词解释 1、稳态:正常情况下,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保持相对稳定,这种状态称为稳态。 2、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 3、负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反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4、正反馈: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方向改变,称为负反馈。 5、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通过脂质双分子层由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 6、易化扩散:是指非脂溶性或脂溶性很小的物质,在细胞膜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从膜的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移动的过程。 7、主动转运:指需要细胞消耗能量,即动用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将物质逆浓度差和(或)逆电位差跨膜转运的过程。 8、受体:是指能与某种化学物质特异结合并能产生生物效应的特异蛋白质。 9、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细胞在静息电位的基础上,受到一个适当刺激后产生的可向远处传播的电位变化过程 10、阈强度:指如果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刺激强度—时间变化率,只改变刺激强度,即可找到刚能引起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这个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 11、兴奋性:可泛指生物体或组织细胞受刺激后发生兴奋的能力;对可兴奋细胞来说,兴奋性即为其在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12、阈电位:膜去极化达到的可引发动作电位的膜电位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13、局部兴奋:指由阈下刺激引起的局部细胞膜的微小去极化,由于单个局部兴奋达不到阈电位水平,因而不能引发动作电位。 14、终极电板:当乙酰胆碱通过接头间隙到达接头后膜(终板膜)时,立即与接头后膜上 N2型乙酰胆碱受体阳离子通道膜外侧的受体结合,通过蛋白构想的改变使电压门控钙通道开放,从而允许钠离子和钾离子通过,但以钠离子内流为主,引起终板膜去极化,这一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15、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细胞兴奋后,要引起肌细胞收缩需经历一个中间过程,这个联系及细胞兴奋与收缩的中间过程称为兴奋—收缩耦联 16、收缩蛋白: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直接参与肌细胞的收缩,故称为收缩蛋白。 17、等长收缩:是指肌肉的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 18、等张收缩:是指肌肉的长度缩短而张力不变的收缩形式。 19、血细胞比容:指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20、血浆晶体渗透压:由晶体物质所形成的渗透压(由蛋白质形成的叫胶体渗透压) 21、等渗溶液: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或相近的溶液称为等渗溶液。 22、红细胞悬浮稳定性:正常情况下红细胞下沉的速度很慢,能相对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红细胞的这一特性称为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23、红细胞沉降率:将经抗凝处理的血液放入一沉降玻璃管(分血计)中垂直静置,测定第一小时末红细胞下沉的距离以示红细胞沉降速度,称为红细胞沉降率。 24、红细胞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 25、生理性止血:指小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经过一段时间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 26、血液凝固: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转变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 27、内源性凝血:是指参与血液凝固的所有凝血因子均来自血液,由血液接触带负电荷的异物表面

生理学基础

一、绪论 生理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研究生物体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也就是说是以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科学。 (一)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1.新陈代谢 是指机体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新陈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两个密不可分的过程。 (1)合成代谢 机体从环境中摄取营养物质,经过改造或转化,以提供建造自身结构所需要的原料和能量的过程。 (2)分解代谢 机体分解自身,将分解的产物及分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排到周围环境中去的过程。 2.兴奋性 兴奋性是指细胞、组织(如神经、肌肉、腺体)对刺激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由于各种细胞、组织在产生反应之前总会出现一种称为动作电位的共同的电变化,因此,也把细胞、组织受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刺激: 引起生物体出现某种反应的环境变化。 兴奋: 组织受刺激产生的生物电反应(动作电位)。 兴奋性: 组织及细胞具有对刺激产生生物电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 3.生殖 生物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后,能够产生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二)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 整个机体所生存的环境通常称为外环境,而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体内环境则称为内环境。内环境就是指细胞外液。 2.稳态 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如温度、pH值、渗透压和各 种物质的浓度)保持动态的相对稳定,不随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稳态为细胞内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提供必要的理化条件。稳态一旦破坏,新陈代谢将不能正常进行,机体生存也将受到威胁。 (三)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机体内各组织、器官和系统之间功能活动的相互协调以及它们与外环境的统一,是通过机体内完善的调节系统实现的。调节方式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 1.神经调节 由神经系统的活动对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基本调节方式是反射。神经调节的特点是反应速度快、精确,效应短暂。 (1)反射与反射弧 ①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发生的规律的适应性反应。

生理学笔记(完整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生理学的任务和研究方法 一、生理学及其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体,任务是阐明机体及其各组成部分所表现出来的生命现象、活动规律及其产生机制,以及机体内外环境变化对这些功能性活动的影响和机体所进行的相应调节,并揭示各种生理功能在整体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二、生理学和医学的关系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生理学实验可分为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生理学实验主要在动物身上进行。动物实验又可分为急性动物实验和慢性动物实验,其中前者又可分为离体实验和在体实验。 四、生理学研究的不同水平 1.器官和系统水平的研究:主要研究各器官和系统的活动规律、调节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等。 2.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在于探索细胞及其所含生物大分子的活动规律。 3.整体水平的研究:以完整的机体为研究对象,观察和分析在各种生理条件下不同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规律。 第二节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机体的内环境 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接触和赖以生存的环境,被称为机体的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二、内环境的稳态 稳态(homeostasis),也称自稳态,是指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机体对各种功能活动的调节方式主要有三种,即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自身调节。一般认为神经调节作用迅速、精确和短暂,起主导作用;而体液调节则相对缓慢、持久而弥散;自身调节的幅度和范围都较小。 1.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中最主要的形式。反射(reflex)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 2.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是指机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经体液途径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作用方式包括远距分泌、旁分泌、自分泌和神经分泌。 3.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 二、体内的控制系统 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分析研究机器和动物体内的控制和通信的一般规律的学科,称为控制论。生理学中则主要探讨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整体水平的控制系统。任何控制系统都由控制部分和受控部分组成,人体内的控制系统可分为非自动控制系统、反馈控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