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气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

油气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

油气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篇:油气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

感谢阿果石油论坛整理提供

油气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及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促使许多新的生长点和研究方向不断涌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实际需求迫切要求油气地球化学的发展也应该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密切为油气勘探开发服务的同时,促进油气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壮大。在21世纪油气地球化学发展前景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清洁、高效能源,从世界天然气产量在油气产量和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增长趋势来看,21世纪将是一个天然气的时代,天然气工业将面临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而天然气的成因机理和成因类型判识、气源综合对比及富集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仍需加强。例如,天然气和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将继续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其中,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中的C、H同位素分馏效应是目前地球化学一个前沿和活跃的研究领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其研究成果将影响天然气的气源、成因类型和成熟度判识。同时,在天然气成藏、煤成气、煤层气、深盆气和甲烷水合物资源的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油藏地球化学研究

油藏地球化学是有机地球化学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它是研究油藏流体(油、气、水)的非均质性及其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及油藏中有机一无机相互作用,探索油气充注、聚集历史与定位成藏机制,评价采油过程中储层及流体组成的变化、合采层单层产能贡献的变化,为油田的勘探、开发和提高采收率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各国主要油气区尤其是西欧北海油区都开展了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是,随着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的深入,2l世

纪油藏地球化学还面临一些重大课题需要解决,例如油一水和油一岩相互作用及油一岩润湿性的地球化学机制及其应用,在油田开发和生产监测中的屏障(边界)定位与输入采油生产模式,为评价采油生产计划所进行的生产监测、管道漏失评定、混合的采油生产问题、注水突进的评定等问题。

三、非常规油(重稠油、油页岩、煤成油)的地球化学研究

重稠油、油页岩蕴藏量巨大,可能主要是由于开发成本高的原因,过去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但随着近年来油价的持续高涨及常规油气资源的日益紧缺,其经济有效性评价、勘探和开发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相应的,重稠油的地球化学及油页岩的地球化学有可能是未来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煤炭资源非常丰富,已开采的煤矿中普遍见到油气显示,但目前已发现的能形成商业性油气聚集的盆地还不多。尽管煤成油的概念已被人们普遍接受,但对煤成油的了解还很有限。因此,煤成油地球化学和有机岩石学研究,在2l世纪可能仍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从科学的角度,煤成油的研究也有一些重要问题有待深化,如煤层与煤系泥岩对成烃成藏的贡献孰主孰次。煤成油初次运移中分异作用非常强烈,重质可溶组分大量滞留在源岩中,而聚集到煤成油藏中的几乎都是凝析油或轻质油,这就使油源对比更加复杂化。此外,如基质镜质体和树脂体等成烃之争,以及煤成油藏的成藏史及其成藏的基本条件等,都是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此外,碳酸盐岩的地球化学、未熟一低熟油的地球化学、非烃的地球化学、生物标志化合物的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也是油气地球化学中值得关注或有许多分歧有待理清的研究领域。

感谢阿果石油论坛整理提供

感谢阿果石油论坛整理提供

第二篇:《地球化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地球化学》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地球化学》课程设计课程编码:19073 学

分:3 周数:3 适用专业:地球化学执笔人:黄光辉审核人:

赵红静

一、目的与任务

在有机地球化学、油气地球化学专业基础课程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如何对烃源岩的生烃潜力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这一课程设计的实践与锻炼,使学生熟悉常规地球化学资料的处理与图件绘制方法,掌握烃源岩生烃潜力分级定性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与实践,使学生掌握如下几方面内容:

1、了解所研究沉积盆地具体的地质背景、石油地质条件和烃源岩形成的沉积环境条件;

2、掌握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

3、掌握烃源岩有机质类型的评价方法;

4、掌握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方法;

5、掌握烃源岩生烃潜力分级定性评价的内容。

三、教学基本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6学时)

1)烃源岩评价的主要实验分析方法及参数意义2)沉积盆地烃源岩类型及其与沉积环境关系

3)不同类型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特征、评价参数、评价标准4)有机质类型评价参数、方法与标准5)有机质的热演化阶段与成熟度评价 6)烃源岩生烃潜力综合评价基本方法

2、资料处理与图件绘制(课堂教学2小时,计算机上机辅导8学时)1)资料处理方法与要求 2)主要图件及绘制方法

3、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报告编写(课堂教学2小时,计算机上机辅导6学时)1)评价报告编写方法与要求2)评价报告编写存在的主要问题 3)讨论与交流

四、时间安排

第四学年第二学期

五、组织与管理

1、首先给所有学生讲解本课程设计具体的目的和要求

2、讲解烃源岩评价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3、把学生以班为单位分成几组(每组学生由15至20名学生组成)进行课程设计,每一组对一个地质单元烃源岩原始分析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并编写烃源岩评价报告。每一组学生中指定2至3名学生进行成果交流。

六、成绩考核与评定

通过课程设计,要求每名学生单独编写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报告,并单独提交工作数据、所绘图件及文字报告电子文档和烃源岩生烃潜力评价纸质报告。依据资料处理情况、报告的优劣、课程设计期间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工作能力进行综合考核,最后评定其成绩

七、主要参考资料

1、Tissot B.P.and Welte D.H., 1984: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Spring-Verlag, Berlin(有中译本)

2、邬立言、顾信章和盛志伟,1986:生油岩热解快速定量评价。北京,科学出版社

3、黄第藩、秦匡忠和王铁冠等,1995:煤成油的形成与成烃机理。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4、程克明和张朝富等,1994:吐哈盆地油气生成。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5、陈建平、赵长毅等,1997:煤系有机质生烃潜力评价标准探讨。石油勘探开发,24(1):1-5

6、王昌桂、程克明等,1998:吐哈盆地侏罗系煤成烃地球化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7、《中国含油气盆地烃源岩评价》编委会,1989:中国含油气盆地烃源岩评价。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8、王铁冠,钟宁宁等,1995,低熟油气形成机理与分布规律。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第三篇:应用地球化学课程总结

1、应用地球化学的概念:它是一门运用地球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技术,解决人类生存的自然资源和环境质量等实际问题的学科。简而

言之,是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物质组成与人类生存关系,并能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学科。

2.应用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1)矿产勘查地球化学方面,研究成矿元素及其伴生元素的空间分布规律与矿产的联系。研究元素在集中分散过程中与矿体周围各类介质中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与矿床的联系,异常形成机制、影响因素、发现异常和解释评价异常的方法技术。

(2)环境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对人类健康有影响的化学元素的分布分配及其存在形态。

(3)农业土壤地球化学方面,研究对作物生长有益或必需元素在土壤中的丰缺程度以及有毒、有害元素在土壤中的富集程度。

(4)研究一切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在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分布分配、活动演化可能给人类生存带来直接或间接影响,例如地震、地热、环境改造与治理,利用地球化学作用于土壤改良、土壤施肥等等。

应用地球化学的研究方法基本可分为两方面,其一是现场采样调查评价研究,其二是实验研究。

①地质观察与样品采集;②样品加工及分析测试;③数据的统计分析;

④地球化学指标及异常研究;⑤地球化学图表的编制;

⑥异常评价及验证、探矿工程布置;资料研究,指导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地方病发病机理研究及环境问题研究等。

3、第四套应用地球化学方法命名系统:地球化学岩石测量、地球化学土壤测量、水系沉积物测量、水化学测量、地球化学气体测量和地球化学生物测量。

4、丰度值一般均在10-2%以上元素称之为“常量元素”。

丰度均在10-2%以下。故称之为“微量元素”。常用重量百万分率(10-4%)表示,书写用ppm(part per million)代表。lppm=10-6=10-4%=0.0001%=1μg/g超微量元素由于丰度极低,通常以十亿分率(10-7%)表示,用ppb(part per billion)代表。lppb= 10-9=10-7%=0.0000001%=1ng/g

5、岩浆结晶过程中,某些元素并不进入造岩矿物晶格,它们倾向于在富含水的流体相中富集,地球化学家用元素相容性来描述在结晶相或流体相富集的特征。不相容元素(incompatib1e elments)是指那些在结晶分异过程中倾向于残余流体相中聚集的元素。相容元素(compatib1e elements)则是指容易进入结晶相而在残余流体相中迅速降低的元素。

6、地球化学中的异常,最早使用于勘查地球化学中,是指矿化区段的地球化学特征(如某些元素含量的高低,元素含量分布的均匀性,元素赋存形式的差异)明显不同于周围元矿背景区的现象。地球化学异常包含了三个方面的含义:地球化学特征不同,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元素含量或地球化学指标值偏离背景值。即异常现象、异常范围、异常值三层含义构成了完整的地球化学异常概念。在化探中将无矿或未受矿化影响的天然产物(岩石、土壤、水系沉积物、生物等)中某一特征元素的正常含量(一般含量)称为背景。而将那些具有正常含量的地区称为背景区或正常区。

7、地球化学省:由化学元素在地壳中原始分布不均匀性造成的大范围地球化学异常。如果将元素的全球地壳丰度值作背景,则地球化学省是最大的一级异常。

8、地球化学异常分类:

根据异常物质与赋存它的介质之间的相对时间关系,分为:

•(1)同生地球化学异常——异常物质与赋存介质同时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

•(2)后生地球化学异常——介质形成后,异常物质进入而形成的的球化学异常。

根据异常形成作用的不同分为:

•(1)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在成岩成矿作用下形成的异常。岩石地球化学异常即属于原生地球化学异常,其中与矿有关的原生地球化学异常,是成矿作用的产物,和矿体同时形成。•(2)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在岩石、矿石的表生破坏作用下,有关元素迁移而形成的异常。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水文地球化学

异常、生物地球化学异常、气体地球化学异常都属于次生地球化学异常,其中与矿体有关的次生地球化学异常,是由于矿体的表生破坏所形成。

8、研究地质体中元素含量的概率分布形式主要呈正态分布或对数正态分布。

9、天然环境可分为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

①原生环境,指天然降水循环面以下直到岩浆分异和变质作用发生的深部空间的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②次生环境,是地表天然水、大气影响所及的空间所具有物理化学条件的总和。

10、丰度(Abundance):泛指元素在宇宙体中的平均含量。

地壳元素丰度是指地壳中化学元素的平均含量,又称为克拉克值。

11、化学提取法

(1)偏提取法。也称浸取法或者部分提取技术。它是通过选择某种合适的提取剂,只溶解某一种结合形式部分,对其他结合形式不溶解从而使所研究的那种结合形式部分被提取出来。偏提取法一般用于结合不够牢固的那种赋存形式。例如,应用蒸馏水可以提取固态体系中的离子吸附态形式,用稀盐酸可提取超显微非结构混入物,用抗坏血酸加双氧水可以溶解硫化物而不破坏硅酸盐矿物结构,只提取矿化作用带入部分,达到强化异常指导找矿的目的。

(2)顺序提取法。它是根据不同试剂提取结合牢固程度不同的部分,从结合最弱的活动态离子-有机络合物-超显微结构混入物-硫化物到结合最牢固的硅酸盐,试验研究某些试剂进行依次提取。•(3)平行提取法

12、地球化学景观:所有影响表生作用的外部因素的总和。

景观地球化学:研究化学元素在各种景观条件下迁移沉淀的规律。

13、风化

一、物理风化• 物理风化是风化作用的初级阶段。物理风化的营力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气温、重力、冰冻与溶解、盐类结晶和植物生长等。

二、化学风化• 1.水解水合作用• 2.氧化还原作用• 3.碳酸化作用

三、生物风化

• 生物风化是指由于生物作用而引起的物理和化学风化。它在地表的作用,比以往人们认识要广泛得多。• 生物风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①植物根系沿岩石的裂隙、节理生长产生的动力,使暴露在地表(或一定深度)的岩石崩裂破碎;

• ②植物根系和植物残体产生的有机酸参加了矿物表面的氧化作用,对岩石矿物产生腐蚀作用。

• ③植物呼吸O2和CO2,而O2和CO2是化学风化的重要反应剂。• ④细菌和霉菌在氧化带中参与有机氧化反应有重要意义。

14、影响风化作用的因素可以分为区域性因素与局部性因素两大类。• 区域性因素有地形、气候、植被和大地构造单元;• 局部性因素有岩性、微地形、小构造等。

15、风化与剥蚀的平衡

风化作用使地表松散层变厚,结果使风化速度变慢以至中止。但另一方面,厚层松散物的表层极易被外力带走,使其厚度变小。当剥蚀速度大于风化速度时,地表不可能形成发育完好的覆盖层,甚至基岩直接出露。反之,当风化速度大于剥蚀速度时,就能使松散层厚度加大,它的表层就有可能逐渐熟化而发展成为土壤。当两种速度相等时,整个松散层的厚度与结构保持不变,而绝对标高以一定的速度下降,这种速度在山区为每年1~10mm。

16、发育良好的理想土壤剖面可以划分出三个主要层次(A层、B 层、C层),其中有的还可再分为若干个亚层。• A层又称淋溶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最上部。• B层也称淀积层,位于A层之下。• C层又称母质层,位于土壤剖面的下部。• D层,C层之下的基岩。

• 土壤的形成顺序:首先形成C层和A层,然后逐渐演化出B层。

17、岩石及矿石风化后,主要呈三种形式存在:残余的原生矿物、在表生环境中稳定存在的次生矿物以及被循环水带走的可溶性物质。•

一、残余原生矿物•

二、次生矿物

1.粘土矿物2.铁锰氧化物

三、有机物•

四、可溶解物• 特殊风化物——铁帽

18、主要类型岩石的风化特点

• 沉积岩中碎屑岩风化时(砂岩、页岩),化学溶解十分微弱。因为组成碎屑沉积岩的主要矿物是上一个风化旋回中形成的次生矿物,已经过水的浸洗,所剩下的是稳定的石英,少量钾长石及各类粘土矿物。• 超基性岩风化时,主要造岩矿物橄榄石、辉石在表生环境中最不稳定,所有原生矿物几乎完全消失。大量Ca、Mg及部分SiO2被溶解带走。当地形平坦时,在一定深度上以菱镁矿、方解石、蛋白石形式出现,形成所谓碳酸盐风化壳。

• 中酸性岩的风化,可以其主要造岩矿物长石类的风化为代表,高岭石,保留原地;可溶性盐类;无定形硅酸,最后形成次生石英。

19、土壤中的元素分布

成壤以后,元素在土壤中的正常分布的总规律为:

• ①元素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是不均匀的,如Si33%,Hg0.01ppm;• ②不同元素风化的土壤中常量元素差异不大,但微量元素的富集特点明显不同;

• ③土壤中元素在不同土壤层中的分布是不同的。• 研究元素在不同土壤剖面中的垂直方向的含量变化规律,目的是为在找矿中选择合适的采样层位和深度。

20、一项完整的化探工作,包括工作设计、取样、样品加工、分析测试、资料整理、异常踏勘与评价、初步报告编写、结果验证直到提交最终报告。化探工作按其所获资料的原始性,只有两大阶段,即第一性资料的获得阶段与随后的对原始资料进行人脑或电脑的加工得出第二性资料的阶段(室内整理、异常解释评价)。

21、各阶段方法选择及工作比例尺 1.区域化探

面积为几百到几千平方公里或更大的工作属于区域化探。一般成果比例尺为1:50万、1:20万(现改为1:25万)。这阶段主要采

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在地形平缓、水系不发育时才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2.普查化探

一般是在成矿特点基本查明的地区或已知矿区外围进行。其目的是发现新的矿化现象和确定其分布规律。面积几十到几百平方公里,比例尺1:5万、1:2.5万、1:1万。当比例尺较小、地形切割强烈、水系发育区,仍采用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在地形平坦地区,只能采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3.详查化探(矿区化探)

• 其目的是确切圈定矿体的位置,初步评价矿体规模,预测深部矿化趋势。比例尺1:10000、1:5000、1:2000。工作面积较小。视条件使用土壤、岩石、气体地球化学测量,还可辅以水文地球化学或生物地球化学测量。

22、指示元素的选择

• 除1:20(25)万区域化探扫面由国家规定必须测定39个元素和多目标地球化学扫面的52种外,一般工作中的指示元素的选择都由送样人员提出。一般遵循如下的选择原则

• ①所选元素能够指示矿床存在的大致空间位置,或能指示找矿方向;• ②所选指示元素及其组合特点能够区分出矿异常和非矿异常;• ③形成的地球化学异常要清晰,并且具有一定的规模,能在普查勘探中容易被发现;

• ④选用的指示元素最好能用快速,灵敏、简便、经济的分析方法加以测定;• ⑤选择的数目在达到找矿目的的前提下尽可能少。

23、样品加工

• 加工的目的:去掉水分、杂质,选取所需粒度,使样品均匀化。• 样品加工时应防止污染,应做到:• 1.矿样和化探样分开加工;

• 2.每加工完一个样品要进行清洁工作;

• 3.加工样品最好按测线上测点的顺序进行。即使相邻样品有污染也不致造成假异常(在自然界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异常);

• 4.不能随便更动加工方案。对疏松物样品第一次过筛前不要碾磨,以保存原始粒度;

• 5.不能用金属铜筛,而用尼龙筛。

24、化探测试中的几个基本概念

• 1.检出限:为某一分析方法或分析仪器能可靠地测试出样品中某一元素的最小质量

• 2.灵敏度:灵敏度指某一分析方法在一定条件下能可靠地测出的相对最低含量(μg/g、μg/L或10-

6、10-9)。

• 3.精确度(精密度或重现性):精确度是某一样品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测定所得结果的接近程度。

• 4.准确度:指所测定得出的含量与元素在样品中的真实含量的符合程度。

25、描述地球化学异常的参数

1.连续性(t):指异常范围内异常样品所占比例。

2.均匀性:指异常地段内相邻两点含量差值的大小。差值大,均匀性差;反之则好。

3.渐变性:指异常含量沿某方向的变化程度。实质上是含量梯度(dc/dx)的大小。梯度小渐变性好,即形成异常规模相对大;梯度大,渐变性差,异常规模小。

4.异常峰值(Cmax):异常中最高异常值。是表示异常强度的一个参数。

5.平均异常强度():异常范围内元素含量的平均值。

6.异常衬度(清晰度):是描述异常强度的一个参数。

K=K=K=ccocca,表示平均异常强度高于,表示平均异常强度高于背景的倍数上限的倍数上限的倍数Cmaxca,表示异常峰值高于背景7.线金属量ML(M·%或M·ppm):根据一条典型测线(一般为垂直剖面)来估算矿化强度的参数。指沿一定的取样线,晕中各样品的异常含量部分与各样品所代表的线段长(Li)乘积之和。

8.面金属量(M·%或M2·ppm):面金属量(Ms)对一个原生晕来说是指一定剖面(平面)上,晕中元素的异常含量部分与成晕面积(S)的乘积。

26、岩石地球化学找矿:

系统采集岩石样品,分析其中的微量元素和其它地化指标,以发现与矿化有关的各类原生异常(地化省、区域原生异常、矿床原生晕

等),进而找寻矿床或研究其它地质问题。

27、成晕元素的迁移方式:

• 1渗滤作用,2.扩散作用,3.气象运移作用

28、成晕与成矿的关系

矿体及原生晕都是同一次热液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与成晕有许多共同的基本特征,但也有不同之处值得注意。

• ①成矿成晕的物质来源基本一致,但由于与围岩的交代作用而使某些造岩元素活化转移,故成晕元素不仅有成矿元素,也可以是造岩元素。• ②成矿成晕过程中,元素的化学行为基本相同,即由分散的液相到富集的固相,但原生晕元素含量往往低于矿体中元素含量数十倍。这种富集程度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元素存在形式的差异。矿体中元素多以独立矿物存在,而原生晕中,除独立矿物外,还可呈其它形式存在,如类质同相等。• ③成矿成晕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成矿作用可以经历多个阶段,但矿体往往在主要成矿阶段形成。而成晕过程不限于主要成矿阶段。• ④原生晕与近矿围岩蚀变也是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它们在成因上可以密切联系,在空间上可以紧密伴生。但通常原生晕具有比围岩蚀变更大的范围,因而利用矿床原生晕更有利于寻找埋深较大的盲矿体。

29、影响元素迁移成晕的地质因素• 1.构造因素• 2.岩性因素

• 围岩岩性对原生晕控制主要是围岩的渗透性和活泼性,它们主要控制着原生晕的规模。

• 3.含矿溶液性质的影响

含矿溶液性质对元素迁移及成晕的影响主要反映在温度、压力、浓度等方面。

30、原生晕的分带性?

原生晕的分带性是指原生晕的特征(如元素的空间分布,含量情况、面积大小等)在空间上的变化规律。这种规律常表现出沿一定方向具有带状分布的特点。原生晕分带性包括浓度分带和组分分带两方面:①浓度分带:指同一组分的含量(浓度)自矿化中心或异常中心向外有规律变化的现象。②组分分带:指原生晕不同指示元素异常在

空间上有规律的变化现象。30、研究原生晕分带性的意义• 研究成矿与成晕机理;

• 研究矿体剥蚀深度和寻找盲矿体;• 指导勘探工程的布置。

31、次生晕的分类:依据赋存介质类型区分

(1)产于残坡积层(原地风化产物)中的次生晕----残留晕(同生异常);(2)产于运积层(异地沉积物)中的次生晕----上置晕(后生异常)。前者通常是机械分散,水成分散和生物分散的综合产物,后者则仅有水成分散和生物分散作用的影响。

32、水系沉积物指的是河流、溪流、干沟中的淤泥、细砂等。

33、水化学测量样品为河水、湖水、泉水、井水、钻孔水、矿坑水等。

34、目前用于气体地球化学找矿中的气体有:汞蒸气、CO2、SO2、H2S、He、Rn、CH4及烃类气体、O2、H2等。其中研究最为深入、使用最为广泛的是汞蒸气,35、“生物”地化测量现阶段实际上主要是利用植物和植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变化特征,思考题:

1、原生晕分带特征及找矿意义。

2、金属硫化物矿床的化探方法有哪些,所用方法的依据。

化探中对金属硫化物矿床研究较多,且多为热液矿床,主要的化探方法如下:岩石地球化学测量:热液矿床在形成过程中除形成矿体外,在围岩中留下比矿体大得多的原生晕。原生晕一般在矿体及围岩中具有良好的分带性,这种分带性使得我们确定矿体的类型、指导勘探工作,预测深部矿体等。原生晕最完整地保留了成矿的相关信息,也是构成表生地球化学异常的基础。

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岩石在地表风化后形成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可分为同生碎屑异常及后生异常。对于热液矿床,土壤测量既可用于区域化探,又可用于化探普查到详查等每一个阶段,是一种重要的常规化探方法。

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异常,作为化区域化探的首选方法,从异常形成机制可分为机械分散流和化学分散流。主要用于区域化探及普查阶段,可有效地识别、不易遗漏异常。

水文地球化学测量:热液矿床多为金属硫化物矿床,其在地表发生氧化反应、电化学溶解、生物作用等均可形成水文地球化学异常。

气体地球化学测量:以汞气、He气、Rn气、含硫气体测量为主,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从汞气异常的形成机制来看,在热液矿床的周围介质及上覆土壤中一般均会发育汞气异常。因而这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化探方法。

生物地球化学测量:利用生物(植物)地球化学异常与矿的关系来发现矿体分布。另可借助遥感技术,可在更大的区域内找矿。

3、影响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的主要因素及常规土壤测量的技术要点。

答题要点:分同生碎屑异常及后生异常两种,前者主要以物理风化作用形成的碎屑,形成会受地形坡向坡度、植被等因素的影响而可发生一定的位移。后者是次生作用的产物,主要是受化学风化形成,受表生景观条件制约,以降雨、气候、运积物性质及粒度,取样层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土壤测量中要通过方法试验来选项择合适的条件,如取样的层位、粒度,取样密度,并详细记录土壤的性质及受人类干扰程度。

4、背景值在勘查地球化学中的研究意义及常用计算方法。背景值的概念及研究意义:1.判断特殊地球化学过程2.衡量研究区化学元素富集或贫化的程度 3.作为选择分析方法灵敏度的依据

4.作为矿产资源评价预测的依据

在化探中常用剔除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异常值后求得的均值加减两倍方差的计算法,也有直观经验的作图法,如概率格纸法等。

5、勘查地球化学中找矿思路(或依据)及工作程序。

答题要点:对地球化学声场的系统调查来建立地化异常与矿的相互关系来找矿的思路。工作程序如下:工作设计,样品布局,样品采集,加工、测试、解释和评价报告编写等。另外,从工作性质及范围可分为区域化探,普查、详查等三个阶段,每一阶段可选不同的化探方法来实施。

6、水系沉积物异常发育的有利条件及该方法的主要技术要点。

有利条件:

1、地形有一定切割;

2、水系发育。影响因素主要有矿体位置与水系的空间关系、采样季节、地点、采样粒度等会影响到异常的发育。因此,该方法尽管简单,也应进行粒度试验、采样时间、采样距离、选择标示元素等相关测试工作,并尽可能回避人为活动的干扰。

7、研究地质体中元素含量分布型式的意义:

①可以认识所研究的地质体经受地质改造作用过程的情况,了解该地区地质作用过程,为矿产勘查提供依据。一般来说,成矿作用总是出现在地质构造复杂,地质作用多次叠加的地区。因此,不服从正态分布的地质体,才具有找矿前提,特别是M/A(叠加强度比值)越大,叠加强度越强的地质体更是找矿有利的对象。

②可以对两个地质体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以判断两个地质体的相似性,即分布型式相同,参数相近似的两个地质体可能具有同源性或相似性。③在地球化学勘查中,为确定背景值和异常下限提供了计算的理论依据和具体的计算方法。

④对某一具体研究母体,知道某元素含量的概率分布型式后,可以预知某一含量的概率,了解该样点的地质意义。

8、成晕与成矿的关系。

9、各地球化学勘探阶段的方法选择及工作比例尺的选择。

10、指示元素的选择原则。

11、应用地球化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第四篇:含油气盆地分析

含油气盆地

发生过油气生成作用,并富集为工业油气藏的沉积盆地。沉积盆地是指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地壳表面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的洼陷区域。

含油气盆地必须具备的条件:①是一个沉积盆地;②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曾经不断沉降接受沉积,具备油气生成和聚集的有利条件;③有工业性油气田。凡是地壳上具有统一的地质发展历史,发育着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圈闭,并已发现油气田的沉积盆地,统称为

含油气盆地,因此可将含油气盆地看作是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基本地质单位。在油气勘探中,常常把油气盆地作为一个统一整体看待,从整个含油气盆地的沉积发育史、构造发育史和水文地质条件出发,研究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的条件,划分出油气聚集的有利地区。分类在油气勘探中,为了将未知含油气盆地与已知含油气盆地进行对比,常常将沉积盆地或含油气盆地进行分类。

含油气盆地分类方案较多,归纳起来,主要有3大类:①按槽台学说划分盆地类型,这种分类从20世纪50年代起沿用至今。主张这种分类的代表为И.О.布罗德;②主要是根据板块活动的性质进行盆地分类,以W.R.迪金森(1974,1977)和A.W.巴利(1980)为代表;

③以古生代槽台体制和中、新生代板块构造体制为基础进行盆地分类,主张此方案的为中国朱夏(1981)。此外,有些石油地质学家,主张采用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成因分类。例如,中国陈发景等(1981)和M.P.沃森(1986)主张,将中国中、新生代盆地划分为裂谷型盆地和前陆(或挠曲)型盆地两大类。中国刘和甫(1986)划分为张裂环境、挤压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4类。在上述的盆地分类方案中,盆地类型都是指某一时期的原型,实际上很多盆地都是由几种盆地原型有规律组合而成,D.R.金斯顿(1983)称之为多旋回盆地。除少数较年轻的中、新生代盆地外,普遍为多种类型叠加的古生代和中、新生代盆地。

因此,盆地的形成、构造演化是当前盆地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区分不同旋回时期不同性质的盆地,可以对含油气远景作出正确的评价。盆地中油气聚集特点不同类型的盆地及其后期的改造,影响着控制油气聚集的构造样式。大陆内裂谷型盆地,以北海中生代维京地堑和渤海湾早第三纪断陷盆地为代表。在拉张裂谷环境中,油气聚集与掀斜(或翘倾)断块有关。掀斜断块的构造特征是生长正断层发育,形成一系列半地堑(或地堑)和半地垒(或地垒)。断凹为生油中心,油气聚集主要分布在断凹和斜坡处。油气聚集模式多呈3层结构。断陷期前主要为基岩油藏、潜山油藏和构造裂缝油藏。断陷期主要为滚动背斜、披覆背斜、盐(泥)底辟背斜油气藏、断块油气藏以及地层

油气藏。断陷期后主要为披覆背斜、滚动背斜以及地层油气藏。大陆内拗陷型盆地以中国松辽和俄罗斯西西伯利亚中生代盆地为代表,下伏有裂谷型盆地。拗陷型盆地的成因与热冷却有关。油气藏类型有后期挤压作用形成的背斜油气藏、差异压实背斜油气藏以及地层油气藏。前陆盆地属挤压环境下的产物,是边缘海闭合褶皱为山脉时,在山脉前缘形成的一类盆地。如北美落基山山前拗陷,中国四川盆地西缘龙门山山前拗陷和台湾西部盆地。前陆盆地中的湖相和滨海沼泽相沉积,以及下伏边缘海的深海、半深海相泥岩和滨海沼泽相沉积,是良好的烃源岩,所生成的油气田拗陷中心向侧翼运移和聚集。

油气聚集类型主要是与挤压形成的背斜构造带、逆冲推覆构造带、盐丘刺穿背斜带构造带有关的油气藏。克拉通简单碟状拗陷的实例有美国密执安和伊利诺伊古生代盆地。油气聚集类型以平缓的背斜、长垣中的油气藏为主,其次是包括礁块油气藏在内的地层圈闭油藏。中国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聚集是与在平缓大单斜基础上发育的侏罗纪河道砂有关的地层油藏。在加拿大阿尔伯达盆地,上面为白垩纪单斜地层油藏,下面为泥盆纪礁块地层油藏。克拉通隆拗相间的盆地,有俄罗斯伏尔加-乌拉尔盆地和二叠纪盆地。油气聚集在构造成因的隆起区局部构造中以及台地边缘相礁块地层圈闭中。美国西内部盆地和北非三叠纪盆地的油气聚集类型,主要为基岩和潜山油气藏以及披覆背斜油气藏。克拉通边缘拗陷,以美国、墨西哥湾岸中、新生代盆地为代表,油气聚集类型是与同生正断层有关的滚动背斜构造带、盐丘构造带以及与三角洲体系有关的地层圈闭油气藏。

含油气盆地的类型及特征

含油气盆地的形成和发展是受大地构造条件所控制的。有很多沉积盆地的分类方案,这主要是由于各个学者所持的大地构造观点不同。

固定论:是根据软流圈的热流动所引起的垂直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大洋的形成就是海洋化的结果。即槽台学说。

膨胀论:认为地球一直处于膨胀之中,大洋的形成不是海洋化的结果,而是由于沿着洋中脊的增生作用和扩展作用。

即海底扩张原理:中央海岭是地幔对流上升的地方,软流层的地

幔物质不断从这里涌出、分异、冷却固结成新的大洋地

壳,以后涌出的一股岩浆“热流”又把先前形成的大洋地壳向外推移,后浪推前浪式地每年由海岭向两旁扩张,不断为海洋地壳增添新的条带。

活动论:是以岩石圈在软流圈上的水平运动来解释盆地的形成,即板块构造学说(拉张、俯冲、碰撞、转换断层)。

固定论的盆地分类以苏联的布罗德(1965)和张厚福为代表。分为 1.地台平原型盆地,包括地台内部坳陷盆地和

地台内部断陷盆地—单断、双断;2.山前坳陷盆地;3.山间坳陷盆地;4.复合盆地。

以板块构造理论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以美国Dickinson W.R.(1976)为代表,分为裂谷型和聚敛型(共分16种)。

以地球动力学为基础的盆地分类以刘和甫(1983)为代表,分为张裂环境、压缩环境、剪切环境和重力环境。

综合地球动力学背景,再考虑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的盆地分类为现在采用的分类。板块边界的类型

1.背离型板块边界(拉张力)

称被动大陆边缘,地震活动不显著,构造作用不明显。

2.聚合型板块边界(挤压力)

称主动大陆边缘,地震活动强烈,构造变动强烈。

(1)洋壳俯冲到陆壳下面,并被吸收进地幔(B型俯冲)

(2)陆壳与陆壳碰撞(A型俯冲)

3.平行的板块边界(剪切力)

一、张性环境发育的含油气盆地—张性盆地

以背离板块活动和拉张构造为主,由于地幔上隆,地壳变薄而沉降,也可以是由于盆地形成以前,高温热流使地

壳隆起,后来随着高温岩石圈热力衰减而发生沉降。

主动裂谷:地幔上隆,地表处于张性应力状态,加之重力侧向扩张作用,使地壳破裂,形成裂陷盆地和伸展构造,称为主动裂谷(如东非)。

被动裂陷:由于板块俯冲作用,造成大陆边缘的张性变形或碰撞时大陆内部发生张性变形产生的裂谷,称为陆内碰撞裂谷或大陆边缘裂谷盆地。

根据裂陷阶段可分:

大陆内裂谷盆地

陆间海盆地

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根据所处的位置有:

孤后(间)裂谷盆地

夭折谷或坳拉槽

1、大陆内裂谷盆地

形成狭长的垒堑结构,无洋壳侵位。如东非裂谷,渤海湾盆地。

特征:

①位于大陆板块内部,由区域性断裂所控制的地壳或岩石圈上的纵长形沉降谷。

② 沉积盖层常具有双层结构—下断(下第三系)上坳(上第三系),后者的范围一般超越了断层控制范围。

③ 地温梯度高>30℃/km),裂谷初期常有基性喷出岩。

④ 同沉积正断层控制着断陷及盆地格架,断层常

为铲型,控制的断陷形态有箕状和地堑式。

⑤ 断陷早期常以冲积扇—膏盐湖相沉积为特征;断陷扩张期和稳定发展期,以湖相为主;断陷萎缩期

以泛滥平原—浅水湖泊—河流沉积为主。坳陷期以大陆冲积相为主。

⑥ 生油岩体系多发育断陷稳定发展期,以湖相泥岩为主要的烃源岩,储盖组合可以是同生的,也可以是坳陷期上第三系储层。

⑦ 主要圈闭类型有滚动背斜、抬斜断块、底辟及地层圈闭。当后期受挤压或走滑压力作用可发育挤压背斜或雁列

褶皱。东非裂谷、莱菌地堑仅经历了裂谷期;而北海盆地、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均经过了从断陷到坳陷的演化过程。后者常具有巨

大的油气远景。2、陆间海盆地

大陆内裂谷进一步发育,轴部可有部分洋壳侵入。如红海盆地、中国右江—南盘江盆地(古陆间海盆,晚古—早中生代)特征:

① 盆地早、中期演化同内陆裂谷早、中期。

② 地层为沉积岩和熔岩、蒸发岩,当有河流在裂谷末端注入时,三角洲或浊流沉积会代替蒸发岩。

③ 沉积岩薄,生油岩不发育,不易形成大的油气田。

3、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随着板块的进一步离散,在被动大陆边缘一侧而形成的盆地。如东海陆架盆地、珠江口盆地。

特征:

① 大陆边缘盆地演化经历了内陆裂谷、陆间裂谷、窄大洋和大西洋4个阶段。

②在近大陆一侧有潜埋的裂谷系,常发育沉积中心向盆地方向迁移的楔形沉积,发育正断层。下部常为裂谷期陆

相沉积,上部为向海推进的陆相或海相陆源碎屑、碳酸盐岩、三角洲和水下扇。Dickinson称为冒地斜棱柱体。

③ 盆地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和圈闭条件,有丰富的油气资源。

④ 圈闭类型与裂谷盆地基本一致:滚动背斜、抬斜断块、底辟及地层圈闭;而且生物礁发育,更增加了其油气潜力。

⑤主要分布在大西洋沿岸,南中国海北缘的珠江口盆地莺—琼盆地。

4、孤后(间)裂谷盆地

孤后裂谷盆地:泛指发育在火山弧后面的盆地。

如:松辽、珠江口、渤海湾盆地。

弧间裂谷盆地:早期的火山岛弧因深部扩张而解体,早期岩浆弧成为不活动的残留弧,向外有一部分弧处于海沟

旁继续活动而形成新岩浆弧,在两弧之间由于扩张,地壳沉降而形成。

油气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

油气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 第一篇:油气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 感谢阿果石油论坛整理提供 油气地球化学的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分析技术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及学科的相互交叉渗透,促使许多新的生长点和研究方向不断涌现,油气勘探和开发的实际需求迫切要求油气地球化学的发展也应该以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中心,把应用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在密切为油气勘探开发服务的同时,促进油气地球化学学科的发展和壮大。在21世纪油气地球化学发展前景中以下几个方面值得重视。 一、天然气地球化学研究 天然气是一种优质、清洁、高效能源,从世界天然气产量在油气产量和能源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增长趋势来看,21世纪将是一个天然气的时代,天然气工业将面临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而天然气的成因机理和成因类型判识、气源综合对比及富集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仍需加强。例如,天然气和稀有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将继续成为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其中,天然气生成、运移、聚集和散失过程中的C、H同位素分馏效应是目前地球化学一个前沿和活跃的研究领域,还有许多问题有待深入探讨,其研究成果将影响天然气的气源、成因类型和成熟度判识。同时,在天然气成藏、煤成气、煤层气、深盆气和甲烷水合物资源的研究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 二、油藏地球化学研究 油藏地球化学是有机地球化学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它是研究油藏流体(油、气、水)的非均质性及其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及油藏中有机一无机相互作用,探索油气充注、聚集历史与定位成藏机制,评价采油过程中储层及流体组成的变化、合采层单层产能贡献的变化,为油田的勘探、开发和提高采收率服务。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世界各国主要油气区尤其是西欧北海油区都开展了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并取得了成功的经验。但是,随着油气勘探和开发工作的深入,2l世

中国油气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油气行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全球能源消费的不断增长,油气行业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为重要的能源行 业之一。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中,油气行业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国是一个油气资源丰富的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的油气工业开始了快速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油气行业已经迅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油气市场之一。但是随着近年来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以及国际油价的大幅下跌,在中国的油气行业发展中也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国油气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的分析和探讨。 一、国内油气资源丰富,但消费需求增长缓慢 中国是一个拥有大量油气资源的国家,但是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却相对较慢。 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变化和不断推动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国际市场的石油和天然气价格已经下跌到了历史最低点。这一情况直接导致了国内石油和天然气的售价也降低了不少。此时,中国的油气企业需要更加努力地寻找切入点,找到市场开发的新方向。 二、环保意识加强,新能源逐渐成为主流 近年来,环保意识不断加强,新能源正在逐渐成为主流。作为引领全球新能源 发展进程的大国,中国已经开始了从传统化石能源向可再生能源的转变。这也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的油气行业将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一方面,油气企业需要继续保持竞争力,开发新的、更高效的技术;另一方面,它们还需要为环保、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三、技术创新助力行业向前发展 技术是促进油气行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 的普及和应用,油气企业也开始探索新的技术,加强技术创新和数字化转型,在更

加高效、精准的生产方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未来的发展中,能否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是油气企业的关键,也是未来发展的一大方向。 四、参与全球市场竞争,拓展国际化市场 在全球化时代,油气企业不仅要在国内市场取得优势,还要积极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和拓展国际化市场。国际化市场对于油气企业来说,不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拓宽市场,还可以通过全球化助力企业不断推进技术创新。因此,未来,油气企业需要更加积极地进行市场的开拓和拓展国际化市场。 总之,中国的油气行业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油气市场之一。但在未来的发展中,油气企业也需要注意到环保的新趋势,尝试新的市场方向和技术创新,在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找到新的发展空间。同时,拓展海外市场也是油气企业的一大发展趋势。只有积极地寻求新的突破,继续保持竞争力,才能让中国的油气行业有更加稳健的未来。

长江大学油气地化教案

《长江大学油气地球化学教案》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油气地球化学的定义及研究范畴 油气地球化学即石油与天然气地球化学,是应用化学原理尤其是有机化学的理论和观点来研究地质体中与油气有关的有机质、石油、天然气及其次生产物的时空分布、化学组成、结构与性质,探讨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机理;油气向储层的注入期次与运移方向、油气藏聚集特征、油气田开发过程的地球化学作用;阐明油气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在油气勘探和开发中应用的一门科学。 油气地球化学是有机地球化学的重要分支,而有机地球化学本为地球化学的组成部分,故三者之间有一定的渊源关系。地球化学:是用化学原理研究地壳,地球的化学成分和化学元素,在其中分布、集中、分散、共生组合与迁移规律以及演化历史的学科。有机地球化学是地球化学的组成部分,是用有机化学理论研究地壳内各种碳质物体的分布情况,探讨它们的运移,富集规律,鉴别它们的成因和起源。简而言之,有机地球化学是研究碳化合物在地壳内所表现的性能和演化历史的学科。 油气地球化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它突破了单一学科的界限,将多种学科尤其是地质学、有机化学、生物学、沉积学、石油工程等的理论和方法融为统一的科学体系,并吸取多种学科之长,弥补单一学科之不足。故此,这门年青的学科在油气勘探和开发实践中逐渐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基本理论和方法在目前油气勘探和开发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油气地球化学已与石油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并列,成为石油勘探三大理论基础之一。该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是地球化学专业、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学生以及从事油气勘探与开发的地质人员所必备的。 油气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极其广泛,并随着研究水平和分析测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研究范畴也在不断的拓展。可以说凡是应用地球化学方法与手段,研究地质体中与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和开采过程中的一切问题均属于油气地球化学的研究范畴。概而言之,油气地球化学的研究领域主要为勘探地球化学、油藏地球化学以及新技术和新方法。勘探地球化学是以石油地质学的基础理论为指导,以各种现代的分析测试方法和仪器为研究手段,以原油天然气和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原油物理性质和化学组成特征(宏观化学组成和微观化学组成)的详细剖析,确定原油的性质、热演化程度及成因类型;通过对烃源岩中各种有机显微组分的分布与组成特征的剖析,并依据烃源岩中有机质丰度和类型评价其生烃潜力,探讨有机质热演化规律及成烃机理;研究原油和天然气与烃源岩之间的成因联系,确认原油和天然气的烃源岩以及烃源岩分布区域,指出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域和方向。勘探地球化学作为一个跨越多个学科的研究方向,集地质学、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学和化学于一身,研究油气生成机理及其运移聚集成藏的规律,具有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学术地位。对于一个具体的石油探区而言,勘探地球化学可以解决油气性质、成熟程度、成因类型、有效烃源岩性质、分布区域及其与不同油气间的成因联系,评价该探区的含油气远景,指出有利的油气运移聚集方向和油气聚集区,直接指导油气勘探。因此,油气勘探地球化学作为一个研究方向,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具备不可估量的实用意义,在油气勘探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确切地说是自1985年之后,油藏地球化学成为油气地球化学学科的新的生长点,其特点在于突破了传统单一的学科界限,将油气地球化学研究对象由烃源岩转向储集岩,研究领域从油气勘探逐渐转向油田开发和采油过程,大大地拓宽了油气地球化学的研究范畴,使油气地球化学理论和实践能贯穿于石油工业的勘探、开发和生产全过程,因此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油藏地球化学是应用化学原理和一切有效的地球化学分析手段,

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油气地球化学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它们的来源、成熟演化、运聚储藏等方面的一门学科。自1950年代以来, 随着仪器技术、化学分析等多方面的发展,石油地球化学的研究 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本文将介绍油气地球化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油气源岩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 油气源岩是产烃和储集烃类物质的重要富集区,其成因机制对 石油资源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油气源岩成因的 研究主要从有机质古地理、氧化还原条件和沉积环境等三个方面 进行探究。 有机质古地理方面,研究表明油气源岩的有机质来源可能是来 自周围地层,在运移过程中汇聚到基底区域,形成富有机质沉积物。此外,还有一部分有机质来源于生物形成废弃物及其他原生 有机质。 氧化还原条件方面,研究表明异常高的氧化还原界面可能会导 致母质有机质的快速转化,导致大量的烃类产生。

沉积环境方面,一些新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沉积环境对于石油形成有着关键的影响。例如,特定的海湾和海洋环境有助于油气源岩中的沥青质和q10等有机物的形成,而湖、河流和盆地则更有利于烃类型的多样性产生。 二、油气地球化学新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油气地球化学的研究中出现了一些新的仪器技术和分析方法,这些方法极大的改善了石油地球化学的质量和精确性。 其中,氡同位素放射性检测技术是一种新的石油勘探工具。氡同位素在油气储层中的浓度非常低,但它的放射性半衰期长,可以通过测量氡同位素的衰变产物来检测油气运移的路径和运聚储藏的情况。 另外,生物分子标志技术也是近年来油气地球化学新的重要分析方法之一。这项技术以生物黑色素为例,与有机质结合,分析有机质类型,补充了油气地球化学分析的缺陷。此外,研究人员还开发了新的基于氯同位素的标志技术,利用氯同位素的分布来反映沉积环境的化学特征,从而预测油气储层特征和含量。

地球化学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地球及其化学成分的科学,它在石油与天然气 勘探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地下岩石和沉积物中的化学元素 及其同位素的组成,地球化学可以提供有关石油与天然气的勘探方向、储量评估以及地下水污染的风险评估等重要信息。本文将介绍地球化 学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 一、元素地球化学分析 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是地球化学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中的常用技术。 通过分析地下岩石和沉积物中的元素含量和相对丰度,可以判断该地 区是否存在潜在的石油与天然气资源。例如,在含油气形成潜力较高 的地区,石油与天然气来源岩的有机质含量通常较高,同时还伴有丰 富的有机质热演化产物。通过测量岩石和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有 机质类型和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可以评估潜在石油与天然气资源的丰 度和成熟度。 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 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是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中另一个重要的地球化学 技术。同位素地球化学通过测量地下岩石和沉积物中同位素的组成和 比例,可以判断石油与天然气的来源和演化历史。例如,通过测量石 油和天然气中的碳同位素组成,可以确定其来源是来自于陆地植被的 有机质还是海洋生物的有机质。同样地,通过测量氢同位素组成,可 以判断石油与天然气的形成温度和演化历史。

三、石油与天然气的地球化学勘探模型 地球化学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中还可以构建地质模型,并预测潜在 石油与天然气的分布和储量。通过分析地下岩石和沉积物中石油与天 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地震勘探和地质学的数据,可以构建石油 与天然气的地球化学勘探模型。这一模型可以为勘探人员提供有关石 油与天然气地下分布的定量预测和评估。 四、地球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地球化学不仅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中发挥作用,也在环境保护中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石油与天然气勘探的不断发展,地下水污染的 风险也在逐渐增大。地球化学可以通过分析地下水和土壤中的石油与 天然气组分,评估地下水污染的程度和扩散范围。同时,地球化学还 可以帮助勘探人员确定地下水的质量和安全性,为环境保护提供科学 依据。 综上所述,地球化学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可以提供有关石油与 天然气的地下分布、丰度和演化历史等重要信息。此外,地球化学还 可以构建石油与天然气的地球化学勘探模型,并应用于环境保护工作。随着地球化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相信地球化学将在石油与天 然气勘探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能源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做出 更大的贡献。

石油与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石油与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分析 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石油与化工行业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石油作为最重要的能源和化工原料之一,对各个国家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和替代能源的出现,石油与化工行业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石油与化工行业的发展现状。目前,全球石油产量和消费量依然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速有所放缓。世界各国几乎都依赖于石油作为主要能源之一,无论是工业生产还是民生需求都离不开它。石油市场的供需格局一直在不断调整,尤其是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对油价的调控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化工行业也成为了石油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从塑料制品到化肥、涂料、医药品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化工产品。 然而,石油与化工行业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环境问题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石油的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此外,石油资源的有限性也使得石油的供给不断面临压力。另外,随着替代能源的发展,如太阳能、风能等,石油与化工行业也面临着替代品的威胁。这些挑战都迫使石油与化工行业必须转变发展模式,寻找新的增长点。 在此背景下,石油与化工行业的未来趋势被认为是向着可持续、绿色、高效的方向发展。一方面,石油与化工企业将加大环保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石油开采过程中的废弃物处理、炼油过程中的脱硫脱硝等技术将得到进一步突破和完善,以减少环境破坏。此外,在化工产品生产领域,将推进可降解塑料、再生资源的利用等低碳技术的应用,实现循环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石油与化工行业也将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方向。由于石油资源的有限性,石油企业将加大对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例如,页岩气、煤层气等成为了石油企业重点关注的领域,这些资源的开发对于提升石油供给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化工行业也将注重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与生产,以增加利润空间。

地球化学在资源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地球化学在资源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地球化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物质组成、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资源勘探与开发中,地球化学的应用可以提供宝贵的信息和指导,具有重要的前景。本文将探讨地球化学在资源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前景,分析其作为一种重要的勘探工具,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一、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在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中,地球化学可以提供丰富的信息,帮助确定矿床位置、含量和品位,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地球化学主要通过采集样品,对其中的元素、同位素、矿物和岩石组分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了解矿床的成因和规模。 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应用包括地球化学勘查方法、矿床成因和演化研究、矿床评价和预测等。其中,地球化学勘查方法主要包括大地化学勘查、物探化学勘查和探矿化学勘查。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取地下矿产资源的信息,节省勘探成本,提高勘探效率。 此外,地球化学在矿床成因和演化研究中的应用也非常重要。通过分析矿床中的元素、同位素组成,可以揭示矿床的成因和演化历史,为矿床预测和勘探提供线索。地球化学还可以通过研究矿床中的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同位素等特征,判断矿床储量、品位和开发潜力,为矿床评价和合理开发提供科学支持。

总之,地球化学在矿产资源勘探与开发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它可以提供准确、全面的矿产资源信息,为勘探和开发过程提供科学指导,降低勘探风险,提高资源开发效率。 二、地球化学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地球化学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也具有广阔的前景。石油与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资源,但其地下储藏规模和分布状况是不确定的,勘探风险较高。地球化学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中的应用,可以提供丰富的地质信息,为储量评估和勘探决策提供依据。 地球化学在石油与天然气勘探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油气源岩研究、油气地球化学勘查和油气储层评价。通过对油气源岩中的有机质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类型、成熟度和产油/产气潜力,为油气勘探提供目标区域。 油气地球化学勘查主要通过对地表水、土壤、气体和岩石样品的分析,了解地下油气储藏的位置、规模和品位。其中,油气地球化学勘查中最常用的技术是油气指纹技术,通过对油气中的有机化合物、同位素和成分的分析,可以判断产油气地区的成因和含油气层的特征。 油气储层评价是石油与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重要环节。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可以了解储层岩石的物性特征、孔隙结构和含油气程度,为储层评价和开发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三、地球化学在其他资源勘探与开发中的应用前景

全球油气产业发展趋势

全球油气产业发展趋势 全球油气产业发展趋势 概述: 全球油气产业是世界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能源供应和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增长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油气产业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本文将探讨全球油气产业发展的趋势和可能的未来形势。 一、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对可持续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推动了能源转型的进程。在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油气产业需要逐渐转向更清洁、低碳的能源供应方式。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如风能、太阳能、水能和生物能等,已经取得瞩目的成就。同时,新能源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油气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例如深海油气开发、页岩气和油砂开采等。可见,可持续发展将成为全球油气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二、能源供需格局的调整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呈现多样化和分散化的趋势。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崛起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增加了能源需求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全球能源供应的地理格局也在发生变化。石油和天然气供应的集中度有所下降,非传统油气资源和新兴能源进入市场。地区之间的能源贸易也日益活跃,能源供应的多元化程度提高。因此,能源供需格局的调整将成为全球油气产业面临的重要变化和挑战。

三、技术创新和数字转型 科技是推动油气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技术创新的加速,油气行业也面临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例如,在勘探和开发方面,油气行业正在采用先进的地质勘探技术、3D和4D 地震勘探技术、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等,提高油气资源的开发效率和成本效益。在生产和运营方面,油气公司正在采用物联网技术、自动化设备和无人机等,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技术创新和数字转型将对油气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并推动其向更加高效、智能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四、政策和法规的改革 全球油气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和法规的支持。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快速变化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进行政策和法规的改革。一方面,许多国家出台了减排和能源转型的政策,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限制传统油气资源的开采和使用。另一方面,为了吸引投资和促进资源开发,许多国家也在改革油气行业的监管机制和市场准入制度。政策和法规的改革将影响全球油气产业的竞争格局和市场运作方式。 五、全球合作和国际能源安全 在全球油气产业中,国家之间的合作和协调至关重要。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地缘政治的复杂性,使得国际能源安全成为全球油气产业的重要问题。国际组织、地区合作机制和能源论坛的建立和发展,为国家间的能源合作和资源共享提供了平台。例如,欧盟的能源联盟计划、中东欧国家的油气合作框架、亚太地区的能源合作倡议等,都是加强全球能源合作和共建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全球合作和国际能源安全将为油气产业的可

国际石油供求的发展趋势

国际石油供求的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持续增长,石油作为世界主要的能源之一, 其供求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通过分析石油供求的现状和趋势, 探讨了全球能源市场的发展变化,并提出了未来石油供求的可能发展 脉络。 关键词:石油供应,石油需求,能源市场,发展趋势 前言: 近年来,全球能源市场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石油作为最主要的 能源之一,其供求格局也相应发生了变化。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 等因素的推动,国际石油市场的竞争格局、价格形态和价格稳定机制 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旨在对国际石油供求的发展趋势进行 探讨,为未来石油供需的预测提供参考。 1.石油供求的现状与趋势: 1.1 石油供给侧变化: 在过去的十年中,国际石油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市场供给量 增加明显,世界各国都大力增加石油的开采和加工投资,石油成为国 家重要的财政收入来源之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随着石油资源开发 的加速,石油品质也在下降,加工成本逐渐加大,相应的市场价格也 相应上涨。 1.2 石油需求侧变化: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加速,全球能源需求不断增加, 石油需求也相应增长。目前全球石油市场的主要需求国家有美国、中国、印度、日本等。其中,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为全球能源需求的重要 推动力。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升级,低碳化、多能化成为未来的趋势,石油的需求增长或许会趋缓。 1.3 石油市场竞争格局: 国际石油市场竞争格局在过去几年中也发生了变化。欧洲和亚洲

的市场需求量增加,美国和加拿大的“页岩革命”使它们成为石油出口国,中东地区的优势地位也逐渐减弱。此外,清洁能源的发展和的支持也将对石油市场产生影响,未来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2.未来石油供求的可能发展脉络: 2.1 石油技术创新: 未来的石油供给量可能会增加,但也需要不断的技术创新来提高石油的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未来石油开采中的新技术将包括智能机器人、数字化监控、3D打印和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 2.2 低碳化趋势: 未来石油需求增长将会趋缓,石油需求将受到清洁能源的冲击。未来可以预见,能源结构将会向低碳化、多能化发展。 2.3 的引导: 的引导对未来石油市场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竞争的加剧,各国领导将会加强环保和能源安全的意识,并加强扶持力度,鼓励石油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 综上所述,石油作为全球主要的能源之一,市场竞争格局、价格形态和价格稳定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未来石油供求趋势的发展仍将受到技术创新、低碳化趋势和的引导等多方面的影响。我们需要更加关注未来石油市场的发展变化,并构建健全的市场保障机制,以保障国营能源供给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石油化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石油化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近年来,石油化工行业一直处于盛行发展的状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能源消费量增加,所以石油化工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虽然这个行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未来的道路依然充满了挑战,需要我们进行前瞻性的预测,探索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石油化工行业未来将更加注重资金和技术的投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将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推动行业朝着更加高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注重资金和技术对行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是未来发展的必要要素。 其次,生产环节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对环境的影响是石油化工行业一直面临的挑战,环保压力不断加剧。行业未来的趋势是在生产环节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物的产生。实现石油化工行业工艺的清洁、高效和低碳化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 再次,未来的石油化工行业将加强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的构建。从全球的趋势来看,绿色发展和循环经济已经成为了行业未来的方向。未来石油化工生产要显著减少排放,脱去“高污染、 高能耗、高排放”的恶名。石油化工企业需要探索可持续性的 发展道路,实现绿色发展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这也是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重要方向。 最后,未来石油化工行业将面临巨大的市场压力。随着环保压力的加大以及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石油化工企业需要寻求创新发展的道路,逐步转型升级。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提高技

术、拓展渠道、优化营销、提升品牌,是每个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 总之,未来的石油化工产业将会向绿色、智能化和循环经济方向展开,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物的产生,逐步向低碳化、节能环保发展的目标迈进,通过技术推进等方式提高工艺效率,探索可持续性的发展道路。伴随着新的市场、技术和政策变革,行业未来面对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需要行业将更大的心力和投入注入到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上,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推动石油化工行业迎接更大成长机遇。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也愈发旺盛,石油化工行业所处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未来的石油化工行业将会逐步朝着智能化、绿色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智能化是未来石油化工行业的重大方向之一。这个行业是一个技术密集型的领域,装置生产设备的数字化、智能化将会成为实现行业升级的重要途径。未来的石油化工企业将会大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信息与物质的交互,提高装置的自主运行能力,实现全流程控制。 其次,绿色化是未来石油化工行业的另一个发展方向,是世界和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实际上,石油化工行业一直是环保的重点关注领域,减少排放和增强安全分别是这个行业面对的最主要的严峻挑战。未来石油化工行业需要坚定地走出清洁、高效和低碳化的道路。这将有助于抑制排放物的产生,同时为生态环境的持续评估和监测提供明确的基础数据。

油气地球化学的发展概况

油气地球化学的发展概略 回首油气地球化学的发展历程,能够说油气地球化学是有机地球化学理论 和技术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同时它也是当前有机地球化学新理论和新技术 最为重要的生长点。甚至能够这样说,油气地球化学表现了现代有机地球化学 的进展。正是这类基础理论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地质应用相辅相成,油气地 球化学被誉为现代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联合的模范 (钟宁宁等, 1998)。 能够这样以为,有了有机地球化学就产生了油气地球化学,这是由于最早 的有机地球化学工作以及它的发展与石油和煤等能源的研究亲密有关。早在 20 世纪20 年月,苏联学者 B.H.维尔纳茨基就开始研究地质体中有机质的地质作用,他曾侧重研究 过石油的有机构成和石油有机成因等问题。所以,在他的主要著作《地球化学 看法》和《生物圈》等书中,详尽阐述了石油的有机构成和石油成因的主要依 据,阐述了生物和有机质(如腐殖质 )在堆积锰矿以及其余金属元素表生富集过程 中的重要意义。当时维尔纳茨基工作的实验室即是1927 年苏联成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有关的实验室 (活性炭研究室 )的前身,以后该实验室又更名为生物地球化学 研究室。 1934 年, A.特莱布斯 (Treibs,1936)初次从石油中分别并判定出卟啉化合物,从而被以为是真实的现代意义上的有机地球化学看法出生的标记。他初次发现并证明 了卟啉化合物宽泛存在于不一样时代、不一样成因的石油、沥青等地质体中, 以为这些卟啉化合物根源于植物叶绿素,从而为石油有机成因理论供给了一个 极其重要的凭证。经过对各样地质体进行了宽泛深入的研究以后, A.特莱布斯以为这类石油卟啉就是植物叶绿素和动物血红素降解的产 物,从而提出了从叶绿素 a 向石油卟啉转变门路的假说。这样就创始了一种新 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方法,即直接对照生物先质体中的生化组分和原油中的有 机组分。迄今为止,对于其余很多生物标记物的成因研究仍旧鉴于这一基本思 想,即地质历史时期中生物的生物化学转变机理能够用现代堆积的事实来解 说,这也是有机地球化学最重要的基础学科——分子地球化学出生的标记。

环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环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地球的自然资源,环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应运而生。这一领域的发展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环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环境保护的贡献。 一、传统环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局限性 传统的环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主要依靠采样和实验室分析,这种方法存在着时间、空间和经济成本高等问题。采样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无法实时监测环境污染源的变化。实验室分析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获取结果,无法满足紧急情况下的需求。因此,传统技术在环境监测和预警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二、无损环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兴起 为了克服传统勘探技术的局限性,无损环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逐渐兴起。这种技术主要利用遥感、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来实现对环境污染源的无损监测。通过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大范围的环境数据,并实时监测环境污染源的变化。地球物理方法则可以探测地下水位、土壤含水量等环境参数,为环境保护提供重要依据。地球化学方法则通过分析环境中的元素、同位素等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和污染程度。 三、环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与大数据的结合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环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与大数据的结合成为可能。通过采集大量的环境数据,并应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源的精准识别和预测。例如,通过对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建立环境质量模型,并实时监测环境变化。同时,大数据技术还可以帮助优化环境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环境保护的效率和效果。

四、环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应用案例 环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在矿产资源开发中,可以利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对矿区周边环境进行监测,以避免环境污染。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利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方法来评估土壤污染程度,并制定合理的土壤修复方案。在环境灾害预警中,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实时监测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灾害,提前预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总之,环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发展趋势是向无损、智能化和数据化方向发展。通过与大数据技术的结合,可以实现对环境污染源的精准识别和预测。这将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手段。同时,环境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应用也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以推动这一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人工智能在全球油气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人工智能在全球油气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人工智能在全球油气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展望 一、引言 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传统能源逐渐枯竭,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全球能源产业的一个重要议题。作为传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油气工业担负着世界能源供应的主要任务之一。然而,油气工业具有资源广泛、环境敏感性高以及生产流程复杂等特点,使得对其进行高效、安全、可持续开发极具挑战性。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将探讨人工智能在全球油气工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前景。 二、人工智能在油气工业中的应用现状 1. 智能勘探 在油气勘探领域,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处理大量的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数据,从而帮助石油工程师更准确地找到潜在的油气储层。机器学习算法能够通过对已有数据的分析和学习,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潜在规律,从而提高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 2. 智能开发 在油气开发过程中,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智能化的生产监控和优化。通过对生产井的实时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预测油气产量,提前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3. 智能提取 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提取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智能井底设备和智能注水技术。智能井底设备能够通过自适应控制,实现

对油井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油气提取的效率。智能注水技术通过对地下水储层的分析和预测,实现对注水方案的智能化调整,提高注水效果。 4. 智能管道 人工智能技术在油气管道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管道安全监测和智能维护。通过对管道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可以实现对管道运行状况的全面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障管道的安全运行。智能维护技术通过对管道设备的数据分析和预测,实现对设备的智能化维护,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运行效率。 三、人工智能在油气工业中的发展前景 1. 高效生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油气工业生产过程将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智能监控和优化,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2. 安全环保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油气工业实现安全和环保生产。智能监测系统能够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安全风险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此外,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油气勘探、开发和提取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人为误操作和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3. 数据驱动决策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油气工业实现数据驱动的决策。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得出更准确的预测结果,辅助决策者制定合理的决策方案。这将有助于提高油气工业的管理水平和决策效果。 4. 能源转型

2021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2021年石油化工行业现状及前景趋势

目录 1.石油化工行业现状 (5) 1.1石油化工行业定义及产业链分析 (5) 1.2石油化工市场规模分析 (7) 1.3行业高投入性 (7) 1.4产业垄断性 (8) 1.5资源不可再生性 (8) 1.6石油化工市场运营情况分析 (8) 2.石油化工行业存在的问题 (12) 2.1行业服务无序化 (12) 2.2供应链整合度低 (12) 2.3基础工作薄弱 (12) 2.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2) 2.5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3) 3.石油化工行业前景趋势 (14) 3.1原料多元化 (14) 3.2产品需求差异化 (14) 3.3绿色低碳化 (14) 3.4产业智能化 (14) 3.5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升级 (15) 3.6延伸产业链 (15)

3.7行业协同整合成为趋势 (15) 3.8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15) 3.9服务模式多元化 (16) 3.10呈现集群化分布 (17) 3.11需求开拓 (18) 4.石油化工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8) 4.1石油化工行业政策环境分析 (18) 4.2石油化工行业经济环境分析 (18) 4.3石油化工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19) 4.4石油化工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9) 5.石油化工行业竞争分析 (20) 5.1石油化工行业竞争分析 (20) 5.1.1对上游议价能力分析 (20) 5.1.2对下游议价能力分析 (20) 5.1.3潜在进入者分析 (21) 5.1.4替代品或替代服务分析 (21) 5.2中国石油化工行业品牌竞争格局分析 (22) 5.3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竞争强度分析 (22) 6.石油化工产业投资分析 (23) 6.1中国石油化工技术投资趋势分析 (23) 6.2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投资风险 (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