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猜题卷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解析版)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猜题卷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解析版)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猜题卷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解析版)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高考猜题卷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解析版)

2017年高考衡水猜题卷

文综试题

本试题卷共16页,46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 平王东迁后,在各封国之间逐渐形成了一种险恶的国际关系。他们都了解国王的权力和荣光已经一去不复返,唯有凭借H身力量才能生存。下列孟子的哪一言论与其背景相近

A. “地方百里而可以王”

B.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 “舍生而取义者矣”

D. “教亦多术矣”

【答案】A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周王权力弱小,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A项反映了“王”的称谓被滥用,分封制遭到破坏,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唐宋概括论》中说道:“唐代以后以舞乐为主,舞的动作不过足附属品,乐律亦重形式,少有模仿动作的意思。宋代以后,随着杂剧的流行,模仿事物一类通俗艺术较盛,动作较为复杂,品味较^代的音乐下降。”据此可知

A. 唐代音乐形式比宋代的更受欢迎

B. 唐代舞乐仅供皇族欣赏

C. 宋代以后音乐形式的世俗化倾向

D. 宋代音乐多模仿唐代

【答案】C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相比唐代而言宋代的杂剧等艺术通俗易懂,面向市民阶层,艺术形式有世俗化的倾向,故C项正确。A、B、D三项片面,不符合题意。

3. 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随,“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

A. 中原地区足棉花主产区域

B.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 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

D. 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

【答案】D

4. 明代以后不再设置宰相的官职,实际卜执行宰相之职的是殿阁大学十。而明清时期,大多皇帝对臣下上奏的批答都像命令仆从一般,言语粗暴。这说明

A. 内阁大学十是名副其实的宰相

B. 明清的君主专制独裁程度极高学*科*网...

C. 内阁权力不来源于皇帝

D. 明清所有君主亲自批阅所有奏折

【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宰相后,殿阁大学士行宰相之职,但不是法定中央行政或者决策机关,只是皇帝的内侍顾问机构,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加强了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A、C、D三项的表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5. 史学家陈旭麓曾说:“洋务派的出世,是中国有地主阶级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分化,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的改革足由他们开始的。先前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如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人虽然提出了不少改革主张,但还足一种思想。”根据这句话,可以推知洋务派

A. 促使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B. 使得崇洋媚外思想开始出现

C. 让改革派思想有了实践意义

D. 促使国家走向分裂的道路

【答案】C

【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引进机器和技术开办近代企业和海军,让改革思想有了具体实践,故C项正确。A项错误,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的萌发是指林则徐、魏源等人而非洋务派;B、D两项在题文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6. 1910年的上海法租界,法国人索姆委托经纪人李某从事黄金期货交易,结果导致索姆损失一万余两白银。索姆起诉并要求被告赔偿损失。法方陪审认为当事人之间合同没有规定交易时间、方式,被认定为黄金投机行为。根据《法国民法典》,法院驳回原告请求。这则材料可以反映出

A. 法国陪审在租界内不敢偏袒法国人

B. 清朝末年中国开始出现投机活动

C. 法院受《大清律》影响而维护中周人利益

D. 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破坏

【答案】D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当时在上海法租界审案是依据法国的《法国民法典》,陪审人员是法方人员,反映出近代中国的司法主权遭到了破坏,故D项正确。

7. 冯玉祥曾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直言不讳地指出:“握政府之大权者,以不抵抗而弃三省,以假抵抗而失热河,以不彻底局部抵抗而受挫于淞沪平津.即就此次北方战事而言,全国陆军用之于抗日者不及十分之一,海空军则根本未出动。”此处所说“北方战事”指的是

A. 长城抗战

B. 淞沪会战

C. 太原会战

D. 平津战役

【答案】A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本题考查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A项正确,长城抗战发生于1933年,当时蒋介石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淞沪会战、太原会战都发生与日本全面侵华时期,蒋介石在正面战场抗战,平津战役发生于解放战争时期。

8. “1984年我来过广东。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

B. 深圳作为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

C. 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学*科*网...

【答案】C

【解析】依据题意可知邓小平的讲话指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这次谈话推动了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如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故C项正确。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B

项错误,深圳是8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D项不符合题意。

9. 公元前541年,雅典开始经历庇西特拉图及其子长达37年的僭主统治。后来,为防止野心家复辟僭主政治,克里斯提尼

A. 实行陶片放逐法

B. 继续扩大公民大会丰义力

C. 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 组建“十将军委员会”

【答案】A

【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时为了防止有人破坏民主制度设立了陶片放逐法,故A 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10. 薄伽丘的《十日谈》中有一则故事:一个马夫冒充国王,国王察觉此事后,不动声色地把马夫侦查出来,趁他在睡梦中剪去他一把头发。不料马夫在发觉后急中生智把别人的头发也同样都剪了,因此逃过了惩罚。除此以外还有不少类似的故事,这些故事反映出

A. 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努力

B. 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

C. 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

D. 人文主义者主张推翻君主制

【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薄伽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十日谈》表达了对封建特权的不满,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流思想;D项在题文中没有提及,不符合题意。

11. 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通过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来“培植”社会主义的思想对他来说已经格格不入……后来的列宁只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在经济领域则是多元论者。此处列宁的转变指的足当时苏俄要

A. 继续加快脚步进入社会主义

B.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 继续实行国家垄断贸易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中的“转变”指的是列宁开始执行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题意;C项错误,不符合史实;D项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

12. 英国议会于2017年4月19日表决通过有关提前举行大选的议案,为后续脱欧谈判奠定了基础。关于英国“脱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随即退出欧元区

B. 多极化格局指日可待

C. 欧盟的发展面临巨大挑战

D. 新一轮冷战来临

【答案】C

【解析】A项错误,英国脱欧还需要很长的谈判过程;B项错误,当今世界多极化仍然是一个趋势;D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英国脱欧表明了欧盟的发展仍面临巨大挑战。学*科*网...

第Ⅱ卷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环境污染是各国历史上都曾面临过的大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环境污染除局部地区外,不如发达国家严重。但人口增长过快,农垦活动加剧,自然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北洋政府时期,宋教仁任农林总长期间,曾明定林政方针,严禁私伐。,不久宋离职,而滥伐树林的现象仍然严重,张謇任农商总长(1913~1915)期间,先后颁布了《森林法》《狩猎法》《造林奖励条例》。国民政府统治时期制定的有关自然资源保护的法律有《森林法》《渔业法》《狩猎法》《水利法》等。民国时期的环保法令占的分量不大,有些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实施,环境继续恶化。

——摘编自石丽华《简论中国近现代环境保护政策的发展》材料二19世纪以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和城市化进程,既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其带来了沉重的负面效应,其中大气污染就是代价之一。1952年发生的伦敦烟雾污染事件,就是最为惨痛的教训一因此,他们也强烈要求对大气环境进行治理。1819年,英国政府召开讨论烟害的第一次委员会,并于1821年制定了《烟尘防止法》。1853年到1856年,伦敦和其他城市先后制定了《伦敦法》等有关防止烟尘的法律,又制定了《制碱业管理法》(1863年)、《河流防治法》(1876年)。

——摘编自王肃之《英、美、日等国依法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与启示》(l)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近代中国环境问题出现的背景、对策以及保护效果不理想

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伦敦出现严重烟雾污染的原因,并概括指出英国治理环境污染所呈现出的特征。

【答案】(1)背景:中国人口增长过快,乱砍滥伐严重。

对策:中国政治精英参与,政府颁布环境立法。

原因:列强加紧侵华,战乱频繁,政局动荡;政府腐败,立法有限,执法不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相对落后;民众环保意识薄弱。

(2)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或答新能源的使用如煤和石油

的使用量大增);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较为集中。

特征:依法推进;先污染后治理;随着污染的严重,治污日趋系统全面;治理艰难,过程漫长。

【解析】试题分析:本提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1)依据材料一即可概括出背景和对策。结合近代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可知其原因:列强加紧侵华,战乱频繁,政局动荡;政府腐败,立法有限,执法不严;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相对落后;民众环保意识薄弱。(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的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可知伦敦出现严重烟雾污染的原因: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了新兴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排放量增加;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城市污染物的排放较为集中。依据材料二可以概括出英国治理污染的特:立法、先污染后治理、全面治理、过程艰难、时间漫长。

14. 唐朝文化繁荣,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西安,从汉代开始被称为长安,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曾经有无数支商队从这里启程,向着已知或未知的西方世界踏出万里征程的第一步。

长安城在唐朝进入了它的黄金时代,遥想当年,文人们喜欢到胡人经营的酒楼吟诗作画,畅饮西域的美酒。李白曾经以这样的诗句描绘西市中的胡人酒家:“胡姬貌如花,当炉筻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一”在唐帝国鼎盛时期,这些国家的使臣每年都会带着礼物来到长安,那些珍奇异兽让一路上的人们大饱眼福。那时的长安,流动着不同种族的人群一在名为西市的地方,处处可见西域的妩媚风风情。

——《新丝绸之路》解说词节选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观点:唐朝商品经济繁荣程度高。

论述:唐朝中前期国家统一、社会较安定,农业、手工业有较大发展,还有大运河开通等因素有利于商品流通;除了城市商业较为发达外,农村集市贸易也发展起来,还出现了为商业服务的柜坊、飞钱还有邸店(坊市界限趋于模糊,出现夜市等】

结论:综上所述,唐朝时期商业有较大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请考生从2道地理选考题、3道历史选考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

做的第一题计分。

15. 【历史——选修I: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东汉的户籍什伍制度已大大松弛,个体小农大量减少,征兵制难以继续推行,军队的兵源除了战时临时性征兵之外,主要靠募兵维持。东汉各地屯兵多来自招募。东汉政府招募士兵的费用,称为“赏募钱”或“赏直”,实际上相当于雇佣士卒的工资。东汉对少数民族往往也采用招募的办法。东汉少数民族兵称“荑兵”,是军队中的常员,战事结束后也不遣散,编在军队中领受“牢直”、“廪赐”,成为一种常备的雇佣兵。……东汉末,刺史、牧、守不仅可以私自募兵,而且其募领之兵往往变成私人部曲(军队编制及家兵之称),士卒父子相袭,成为世兵。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学*科*网...

(l)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兵制改革的内容并随明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汉募兵制的影响。

【答案】(1)内容:募兵制代替征兵制【或政府出资雇佣(招募)士兵】实行“屯兵”制;少数民族成为兵源之一;允许豪强地主(私人)招募军队。

原因:土地兼并,个体小农减少;户籍制度遭到破坏;征兵制难以推行;豪强地主兴起;民族融合。(2)影响: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兵源,稳定了军队;加速了民族融合;大大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造成豪强地主拥兵白重,为汉末豪强割据混战埋下隐患。

【解析】(1)根据材料,东汉屯兵多来自招募,政府出资“雇佣”士兵,募兵制逐渐代替征兵制;兵源中包括了少数民族,“夷兵”成为常员;地方豪强地主允许招募士兵,组成私人军队。

东汉的户籍什伍制度松弛,土地兼并严重,个体农户减少,征兵制的基础遭到破坏,难以继续推行;地方豪强兴起,中央无力进行控制;民族融合,少数民族成为兵源之一。

(2)以募兵制代替征兵制,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军队建设,保障了士兵来源;对于少数民族士兵的招募,加速了民族融合;政府出资招募士兵,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地方豪强招募私兵,尾大不掉,对中央形成威胁。

点睛: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本题从原因和影响两个方面考查了对东汉兵制改革的认识。本题难点在于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考试时考生需要平心静气,细致分析,对考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这就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注重对材料解析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20世纪30年代后期,一些科学家相继论证了核裂变的相关理论,如德国科学家哈恩和斯特拉斯曼发表了铀原子核裂变现象的论文,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和惠勒从理论上阐述了核裂变反应过程。匈牙利物理学家齐拉德·莱奥考虑到,一旦法西斯德国掌握原子弹技术可能带来严重后果一经他和另几住从欧洲移居美国的科学家推动,1939年由爱因斯坦写信给美国总统,建议研制原子弹。1941年美国开始实施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8月美国在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1945年,杜鲁门在国会演说,提出“引导和鼓励把原子能及未来的一切科学知识用于和平的和合乎人道精神的目的”。但杜鲁门又明确提出,成为一个军事大国是充当世界领袖的基本条件,因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是它的军事实力。1945年7月,波茨坦会议期间,杜鲁门曾试探斯大林:“美国已经拥有了一种威力巨大的新炸弹。”斯大林表面上反应平淡,但之后马上指示加紧推进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49年,苏联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而在1948年,美国储存的原子弹已经由13枚增加到50枚,极大地保持着对苏优势一

——摘编门刘金质《冷战史(1945~1991)》(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周原子能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随明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

【答案】(1)原因:自然科学的发展;法西斯德国研制原子弹的威胁;法西斯实施种族灭绝和文化专制政

策,欧洲大批科学家移居美国。

(2)影响:原子弹投放日本,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力量,成为其推行霸权的工具;推动了美苏的军备竞赛,严重影响了世界和平;为二战后和平利用核能奠定了基础。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并加以概括归纳的能力。(1)依据材料可以直接概括

出美国原子能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自然科学的发展;法西斯德国研制原子弹的威胁;法西斯实施种族灭绝和文化专制政策,欧洲大批科学家移居美国。(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战后国际形势的相关知识可知原子弹研制成功带来的历史影响的两面性:原子弹投放日本,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增强了美国的军事力量,成为其推行霸权的工具;推动了美苏的军备竞赛,严重影响了世界和平;为二战后和平利用核能奠定了基础。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随l

材料刘坤一(1830一1902)曾任两广总督、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等职,在晚清的外交舞台上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最著名的便是“东南互保”。

在清政屙决定对列强宣战后,为了维护东南各省的稳定避免列强入侵,他与东南各省督抚李鸿章、张之洞等人相互联系,达成在东南等地“互保”的意愿。但要让列强承认并同意就必须与列强签订“互保”的协议,这样才能符合国际公法,被列强承认。然而在具体的接触和磋商中,英国欲派军舰进入长江协同保护,这令刘坤一进退两难,同意就是扩大英国在长江流域的利益;如果不同意,就必然使得英国会以此为借口阻碍“互保”进程。为稳住英国,刘坤一一方面在长江沿岸添派重兵以防英舰,另一方面,刘坤一电令晚清驻外国使节,让他们展开外交工作去遏制英国的企图,这一举措收到了非常好的回应一后来,在1900年6月24日,正式签署了《东南互保章程》,“东南互保”局面正式形成。

——摘编自周源《论刘坤一在“东南互保”中的作用》注:“东南互保”指中国清朝末年八国联军之役期间,中国南方各省违背中央政府的命令,拒不同外国开战的事件.

(1)根据材料,简要评价刘坤一在“东南互保”中的作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东南互保”运动的影响。

【答案】(1)极具政治眼光;为列强信任;具有高超的外交技巧,老道的外交经验;使用“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化解了“东南互保”面临中断的问题。

(2)避免了战乱波及东南各省(保护了东南各省);使地方的政治与军事权力进一步扩张,中央的权威大为下降(中央集权减弱);与1911年各省在武昌起义后相继宣告独立有密切关联。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1)依据材料可以直接概括出刘坤一在东南互保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从刘坤一的所作所为的结果可以推导出评价:极具政治眼光;为列强信任;具有高超的外交技巧,老道的外交经验;使用“以夷制夷”的外交策略;化解了“东南互保”面临中断的问题。(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互保的影响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对东南地区的影响;对清政府的影响;对后世的影响。

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期中历史正文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下列选项中能体现对西周制度概括的是 A.分封制度,天下归帝 B.宗法制度,天下归嫡 C.井田制度,天下归私 D.礼乐制度,天下归贤 2.周代的分封制,分封对象并不限于周王室姬姓一家一族,分封地域也不限于商周王族的活动中心,而是覆盖了黄河、长江流域主要地区。这说明,分封 A.体现了鲜明的血缘宗法性 B.具有政区划分的性质 C.强化了周天子的宗长地位 D.不利于国家政治统一 3.“春初砍山,众木尽噘。至当种时,伺有雨候,则前一夕灭之,借其灰以粪。明日雨作,乘热下种,即苗盛倍收。”这种耕作方式开始被取代是在 A.商代 B.西周 C.春秋战国 D.西汉 4.战国法家在政治实践中吸收各家思想并进一步发展,其多设耳目来侦查的方法创自墨家,其“循名责实”的方法采自墨家和名家。据此判断法家重视 A.人主驾驭群臣的方法 B.人主的权势 C.法律条文的制定和实行 D.苦干和自我牺牲 5.秦朝的《工律》规定,“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夹(狭)亦必等”,还规定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衡器的权、斗桶和升,且至少每年应当校正一次。这些规定 A.为秦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B.体现对商业活动的重视 C.有利于各地区经济交流 D.标志统一国内市场形成 6.西汉初年,就封国的官制而言,王国的傅、相由中央任命,王国仅有二千石以下官吏的任免权,而相“总纲纪、统众官”。这一措施 A.意在防范封国的离心倾向 B.导致封国威胁到中央集权 C.是“无为而治”具体体现 D.促进了地方经济恢复发展 7.唐代都城寺庙宫观星罗棋布,城内利用寺庙祭日人多之际经常举行“庙会”等流动交易,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唐代的庙会 A.反映唐代市民文化繁荣 B.展现了城乡的繁华景象 C.推动市坊制度逐步瓦解 D.为草市活跃提供了条件 8.北宋文人王说指出,“盖唐之乱,非藩镇无以平之,而亦藩镇有以乱之。……故其所以去唐之乱者,藩镇也;而所以致唐之乱者,亦藩镇也。”作者旨在说明 A.唐朝藩镇具有双重作用 B.藩镇割据导致唐朝灭亡 C.藩镇有利于维系唐朝统治 D.藩镇是平定叛乱主要力量

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新高考原创考前信息试卷(二十三)历史

2020届河北衡水中学新高考原创考前信息试卷(二十三) 历史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8、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24.如图所示分别是《商朝形势图》、《西周初期形势图》、、《秦朝疆域图》,这反映了 A A . 早期国家向成熟国家转型 B . 国家由分裂逐步走向统一 C . 华夏为主体的汉民族形成 D. 集体耕作向个体农耕转型...

25.古代武士一般是指恪守“士”的道德规范,行为勇武的男性。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和正史中,出现了许多为孝义而杀仇敌,为保卫家园而守城作战、为忠君而驰骋疆场的勇武女性形象。社会上“武士化”女性的增多说明当时 B A. 人口减少导致女性政治地位提高 B. 民族交融助推儒家思想的进一步传播 C. 少教民族勇武之风得到社会普遍推崇 D. 社会动荡加剧传统武士精神人口减少 26. .明清时期在不少地区出现永佃制,即地主出卖土地之后,仍由旧的佃户耕种交租,不改变耕作权,而佃农相对有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的自由。当土地转租时,直接生产者既要向土地所有者缴纳大租,又要向佃权所有者缴纳小租。永佃制和大小租的形成反映了 A .A .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初步分离 B .地主对农民人身控制逐渐强化 C .赋税征收种类由简单转向繁杂 D.土地兼并问题得到了有效控制 27. 司马光主持编写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以“咸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赵籍、韩虔为诸侯。”为开篇,并插入“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谓分?君、臣是也。”这表明 C .A .史书记录的客观性 B .史书价值寓于于体例要求 28.下列是北洋水师的历史沿革,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A A.近代国防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B.北洋海军的发展历程 C.学习西方由科学技术到制度 D.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 29.辛亥革命前,民间家中几乎都供奉“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到民国时期很多人家中却改作“天地国亲师”,甚至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亦如此。这一变化反映了 D A. 辛亥革命影响日益广泛 B. 改良社会习俗成为国民共识 C. 新文化运动推动的结果 D. 近代国家观念正逐步地... 30. 创作于1937年7月的《大刀进行曲》是抗战时期民众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该歌曲歌词的第二句先是“二十九军的兄弟们”后改为“全国武装的兄弟们”。这变化表明( C )

2020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七调文综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 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考试顺利★ 24. 从殷商时期的“唯天监下典厥(道)义”,到西周时期的“遵王义”,再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人一义”,即思想家们共用“义”的概念名称,均从“义”之“亲亲尊尊”内核入手进行理论改造,使“义”的 性质及内涵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A.人本文化的会通精神流行B.士人的民本意识正在形成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D.诸子思想具有同源异流特征 25. 《浅议中国政治制度对城市行政管理的影响》一文中写道:“……在这样的制度框架下官员对下管理地方事务,对上服从或者等待调遣,很多建设环节仅限于政府强大的纵向行政运作体系中……”由此可 见郡县制下的城市管理模式 A.不利于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B.有利于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 C.有助于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D.官员疏于政务贪污腐败成风 26. 从南宋楼璹《耕织图》始,我国历史上先后创绘了几十套体系化的耕织图,而它们基本上又是以“江南”为具体描绘区域的(如图)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统治者重视教化劝农B.经济文化格局的影响 C.政治中心的逐渐南移D.江南耕作技术最发达 清康熙《耕织图》

27. 刘关张桃园结义的故事史籍不载,也没有其他证据表明汉末有异性兄弟金兰结义的习俗,但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对于桃园三结义着墨甚多,同时期在许多水陆码头出现了“三义庙”“结义庙”。这反映出当时 A.地域性文学得到充分发展B.商品经济发展对信义的重视 C.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变迁D.三国历史受到商人们的推崇 28. 1895 年6 月,光绪帝颁布的12 道新政诏书遭到抵制,珍妃之兄侍郎志锐及其师文廷式暗助光绪寻求宫外人士支持。次年,珍妃遭慈禧杖责,太监寇良才问斩,文廷式等被定为“翁党”遭贬斥,宫闱关系紧张。这反映出维新变法 A.受制于旧式宫廷政治B.激化了清廷内外朝矛盾 C.改变了清廷权力结构D.开启政治博弈的新局面 29. 1940 年10 月,中共中央宣传部作出《关于各抗日根据地内党支部教育的指示》,要求“普通党员的政治教育,一般的应当包含:怎样做共产党员、支部本身的工作;统一战线政策工作;乡村工作;争取伪军工作;临时的策略教育等。”这表明,中共在抗日根据地的党性教育 A.强化贯彻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侧重提高普通党员的军事水平 C.强调各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D.注意结合敌后抗战的实际需要 30. 《中央关于彻底平分土地问题给中央工委的复示》中指出:“土地会议应该采取彻底平分土地的方针,……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适当地分配给农民中缺乏这些东西的人们,地主富农所得的土地财产不超过也不低于农民所得”。上述现象可能出现于 A.国共对峙时期的革命根据地B.全面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 C.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区D.人民公社化时期的中国农村 31. 1953 年10 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决议》,规定“所有收购量和供应量……必须由中央统一规定或经中央批准”。国家在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以后,1955 年对生猪实行派购,1959 年以后又扩大到棉、油、烤烟、茶叶、蚕茧、羊毛、牛皮等物品。统购 统销 A.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形式 B.为新中国工业建设提供资本积累

河北省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衡水中学.doc

谢谢观赏 谢谢观赏2012年河北省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衡水中学)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 选择题(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50分。) 1.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有象征意义的符号,卦字的右边“卜”字,是象形,表示在地上 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卦”字左边的“圭”字是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通过长期测量,劳动人民掌握了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这表明 A.中国文化博大精深 B.八卦起源于象形文字 C.八卦是我国古代农耕文明下的智慧结晶 D.八卦是我国古代计算季节和时间的唯一方法 2.《诗经·卫风·氓》中写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 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从中可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A.青年男女恋爱完全自由B.商品交换仍然存在实物交换形式 C.父母不再干预子女婚姻D.封建纲常礼教束缚人们思想 3.“故古者圣人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故为之立君上之执以临之, 明礼义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此言论说明荀子 A.重视礼义教化 B.强调严刑峻法 C.主张王霸并用 D.提倡上善若水 4.《隋唐演义》是一部兼有英雄传奇和历史演义双重性质的长篇讲史小说。以隋朝末年农 民起义为故事背景,讲述隋朝覆灭与大唐建立的一段历史。小说中塑造的人物个性鲜明,其中十八杰之一的李元霸以唐高祖李渊的第三子李玄霸为原型。据此推断《隋唐演义》最可能创作于 A.隋大业年间B.唐贞观年间C.明洪武年间D.清康熙年间 5.《焚书·答耿中丞》说:"夫天性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于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 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故为'愿学孔子'之说者,乃孟子自所以止于

2017年高考全国卷I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含答案)

2017年高考全国I卷文综历史部分试题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今北京)。分封() 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 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 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 朝廷决绝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 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表2

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 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 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 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2014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内部测试卷历史

2014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内部测试卷历史 24.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25. 《明太祖宝训》指出,“我国家赋税制度已有定制,樽节拥堵,自有余饶。减省徭役,使农不废耕,女不 废织,厚本抑末,使游惰皆尽力田亩,则为者疾而食者寡,自然家给人足,积蓄富盛。尔户部政当究心,毋为聚敛,以伤国体”。明朝政府推行的这一政策 A.推动了全国统一税制的形成和长期稳定 B.适应了当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C.有利于培植明朝政权的经济基础 D.推动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和农村市场的兴旺 26. 近年来,一些历史学家在讨论雅典政治文明时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观点:有些学者否认雅典存在民主政治, 理由是雅典社会的政治权利只属于公民集团,而这些人只占居民的少数,妇女、外邦定居者、奴隶都对政治事务没有发言权。但是一些学者认为,应该把民主国家定义为全体公民都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的权利,因此,雅典毫无疑问是最民主的国家。这两种观点 A.掩盖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实质 B.忽视了雅典民主的时代性 C.有助于还原雅典民主政治的历史真相 D.历史真相不明,难于评价 27.下表汇总了新中国以来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所发行的邮票,其中60周年的纪念邮票与之前相比,其主题最 A.突出了中共在抗战的地位 B.肯定了美苏两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 C.肯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 D.强调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 28. 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最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 共鸣的观点是 A.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B.存天理,灭人欲 C.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D.越名教而任自然 29. 孙中山说:“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精编汇编(全国通用) (33)

2020-2021学年衡水中学高考历史知识点复习- 专题16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和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第31讲近代以来科学技术 的辉煌课后达标检测人民版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20·江苏四市高三调研)英国学者怀特海论及近代西方科学时说:“两千多年来阻碍物理学进步的一个信念是……运动是由外物的作用引起的,在量上可以由该外物所保持的速度来衡量,而方向则决定于该速度的方向。”率先打破这一“信念”的科学家是( ) A.伽利略B.牛顿 C.爱因斯坦D.普朗克 解析:选A。伽利略通过实验证实,外力并不是维持运动状态的原因,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改变了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以来有关运动的观念,率先打破了“两千多年来阻碍物理学进步的一个信念”,故A项正确;在伽利略研究基础上,英国科学家牛顿确认了物体宏观运动的规律,但不是“率先打破”,故B项错误;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发展了牛顿力学,将其概括在相对论力学之中,与“率先打破”不符,故C项错误;19世纪末20世纪初,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的进步,与“率先打破”不符,故D项错误。 2.(2020·福州模拟)17世纪和20世纪两位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和爱因斯坦,他们在科学史上有着相似的贡献,这就是( ) A.以科学精神批判天主教神学 B.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科学理论 C.将“变化”观念引入科学领域 D.用数学方程式描述物质运动 解析:选D。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E=mc2,故D项正确。爱因斯坦未涉及“批判天主教神学”,故A项错误;牛顿形成了一个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的经典力学体系,而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建立,是对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的重大突破,但当时限于条件难以实验,故B项错误;经典力学认为,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无关,存在绝对的静止和绝对的时间,故C项错误。 3.牛顿经典力学创立,当初有科学家认为所有涉及的物理学问题都可以归结为不变的引力和斥力,因而只要把自然现象转化为力就行了。结果到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把当时无法解释的各种现象都冠以各种不同力的名称。这一事实表明经典力学的创立( ) A.对自然科学的影响有得也有失 B.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 C.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D.使人类在思想上获得了彻底解放 解析:选A。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推动了物理学的发展,但后来“力”成了对现象和规律缺乏认识的避难所,又阻碍了物理学的发展,它的影响有得也有失,故A项正确。 4.(2020·湖南益阳高三调研)关于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与爱因斯坦相对论,可以借用模型说明。假如两个质量很大的钢球它们相互接近,其原因:牛顿认为是引力作用;爱因斯坦认为两个钢球没有时周围的时空犹如一张拉平的网,两个钢球出现后把这张时空网压弯了,于是两个钢球就沿着弯曲的网滚到一起来了。相对论对科学理论的发展是( ) A.物体的运动必须借助外力 B.时间和空间与物体的运动密切相关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周测试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一轮复习周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小题,共60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白寿彝对宗法分封制曾作如此评价:“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这表明宗法分封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家国同构 B.神权统治 C.等级森严 D.中央集权 2. “自秦、汉以来,仕者不世,然其贤人君子犹能识其先人,或至百世而不绝,无庙无宗 而祖宗不忘,宗族不散,其势宜亡而独存,则由有谱之力也。”这一现象说明 A.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基础 B.宗法观念是维系家族亲情的纽带 C.宗庙是维系亲情延续的关键 D.宗法制构筑了家族内部等级观念 3.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历九代闰君。其中,兄终弟及3人,次子继位l人,孙子继位2人,不明嫡庶l人,以嫡长子身份继位的仅2人。这一现象反映出 A.分封制度瓦解 B.王位继承混乱 C.宗法制度松弛 D.中央集权确立4.有人曾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根据这个概念,对古代中国处于“领地国家”时期叙述正确的是 A.构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 B.形成了地方绝对效忠中央的制度 C.确立了以土地国有为基础的社会公有制 D.实现了以家天下为核心的集权机制 5.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 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地理)试题及答案-全国卷2 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 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地理:1-11 36 37 43 44 历史:24-35 41 42 45 46 47 政治:12-23 38 39 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图1)。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A.无划分指标依据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 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互相联系的促进作用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 进入21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A.市场B.技术C.资金D.交通 汽车轮胎性能测试需在不同路面上进行。芬兰伊瓦洛(位置见图2)吸引了多家轮胎企业在此建设轮胎测试场,最佳测试期为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据此完成4~5题。 4. 推测该地轮胎测试场供轮胎测试的路面是 A. 冰雪路面 B. 湿滑路面 C. 松软路面 D. 干燥路面 5. 在最佳测试期内,该地轮胎测试场 A. 每天太阳从东南方升起 B. 有些日子只能夜间进行测试 C. 经常遭受东方寒潮侵袭 D. 白昼时长最大差值小于12时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类似肥沃土壤的沉积物,与上游来水和周边区域的植物资源,都对农耕文明的形成意义重大。据此完成6~8题。 6. 热带地区原始的耕种方式多为刀耕火种。古埃及人在刀耕火种方式出现之前,能够在沉积物上直接耕种,是因为尼罗河泛滥区 A. 用水便利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植被缺失 7. 尼罗河下游泛滥区沉积物主要来源地的降水特点为 A.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大 B. 降水季节性强,年降水量小 C.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大 D.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小 8. 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由此判断这些植物最可能来自于 A. 热带雨林气候区 B. 地中海气候区 C. 热带草原气候区 D. 热带 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屑碎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图3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据此完成9~11题。

河北省衡水中学2021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历史试卷+答案

河北省衡水中学 2021 届上学期高三年级二调考试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总分 100 分,考试时间 9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 45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朝“服国”所管辖的土地和人民并非商王赐予,因此商王朝无法形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政治格局。西周初期通过分封直接对诸侯“授民”“授疆土”,周天子由夏、商时的“诸侯之长”变成名副其实的 “诸侯之君”。可见,西周初期的分封制 A.推动了血缘宗法制的发展 B.成为开拓疆土的主要手段 C.利于形成天子至上的政治认同 D.促使中央权力实现高度集中 2.董仲舒曾经提出三天主张:一是在中央建立太学,地方设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广泛培养官吏人才;二是责令地方官每年推举两人给朝廷;三是朝廷对这些人才进行考察,量才授官。他的这些主张A.建立起了自上而下的教育体系 B.为察举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C.以“大一统”为根本指导思想 D.强调对官僚队伍进行全面管理 3.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极少以郡命名;反观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所处时期以后的人物籍贯,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由此推知 A.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 B.宗法关系逐渐淡出两汉政治构架 C.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 D.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 4.“衣冠南渡”语出唐朝史学家刘知几的著作《史通》,原指西晋末年天下大乱,中原士族为避战乱相继南下,南京出土的唐琅琊王氏墓志载:“周武王少子唐叔虞封于唐,有晋水,命曰晋侯,因官锡氏,汉司徒昭公随晋东迁,居于建业,分枝弈叶,是为金陵人矣。”下面推论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两个历史材料都证实了唐朝金陵经济的繁荣局面 B.琅琊王氏墓证实了“衣冠南渡”是客观存在的历史 C.《史通》和琅琊王氏墓志都详细记载了多个家族的历史 D.“衣冠南渡”是刘知几对历史片面观察得出的结论

衡水中学高三历史学科一轮提纲

研究高考明方向强化措施夯基础 高三历史乔燕 一、研究高考,明确方向(三大视角看高考) (一)考题的“变与不变” 变— 1、试卷各板块分值稳中有变:古代史必修二上升,中国史必修三下降 世界史和必修一基本稳定; 2、新材料情景减少,回归教材: 3、41题评论题改为说明题; 4、客观题中出现选修试题; 不变— 1、考查主干知识:近两年高频考点及未出现的考点; 如何复习主干知识:明确各模块各单元的主干知识; 抓准每个主干知识的构成元素; 形成纵向和横向的知识联系; 在联系现实中运用主干知识; 2、关注社会热点;长效热点、周年热点 从高考角度确定时政热点的标准: 一是既能体现当今社会战略性价值,又能符合人类社会未来发展命运的热点问题; (高考命题的前瞻性特点) 二是既能体现国家意志,又能关系到老百姓民生的大事和热点问题;(高考命题的 现实性特点) 三是教材中有关人文知识和体现学科素养的知识点;(高考命题的人文性特点) 四是与现实热点问题相联系的隐性知识点;(高考命题隐性介入的特点) 复习中如何融入“热点”: 一是注意对相关历史知识点的理解,明确其现实意义。 二是注意对现实热点问题进行历史分析,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理论或规律性知识。 三是注意将现实热点问题的历史复习专题化。 四是充分思考和借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或历史试卷中比较成功地体现现实热点问题的试题。 3、注重多元史观;(不展开)(二)考纲 1、基本无变化 2、通过调查数据分析考纲所要求的“四大目标十二项要求”中学生最薄弱的环节; 3、考纲未变,考题变化明显带给的启示: (1)相对于“变化”,更要重视考纲本身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2)教学设计和习题训练要紧密围绕考纲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3)误区提醒:教材知识考查绝非与考纲能力目标相对立! (三)考生 1、各部分平均分 2、各分数段人数 3、全省及格率(对比地理、政治) 4、通过阅卷反馈的信息 针对前面的分析对一轮备考的启示: ◆夯实基础知识,增强计划性◆立足课堂教学,增强研究性 ◆严把习题质量,增强训练性◆突出材料解读,增强综合性 ◆注重方法指导,增强提升性 二、周密计划,落实夯基 (一)计划要周密 1、学年计划:一轮、二轮、三轮 2、一轮复习目标: 夯实“双基”,适度关注通史 3、一轮复习原则: 全面性、透彻性、系统性、提升性 4、周教学计划’5+4 (二)教研重实效 1、总结13奠基14一轮策略研讨会:会议的目的、主题、13年的得与失、14年的措施,高一二 教学为高三奠基,落实三年一盘棋; 2、高三外出教研:A.调整完善一轮教学计划 B.细化一轮夯基各项措施 C.进一步研究高考题;

衡水中学历年高考成绩单

衡水中学历年高考成绩单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河北衡水中学: 一、高考状元: 截至2014年高考结束,衡水中学共计获得14个省级高考状元,分别是【98理,06理,07理,08文,08加分文,10文,11文,11理,12加分文,13文,13理,14文,14加分文,14理】 二、高考成绩: 衡水中学身为全国应试教育霸主,如今的辉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有着艰难的过程的: 1989年:获得全地区(市)文理科状元2人。 1990年:获得全地区(市)理科状元1人。 1994年:进入中科大少年班1人(全省一共1人)。 1996年:获得全市文理科状元2人,万人口升学率全省第一,升学409人。1997年:进入全省文理科前10名3人,万人口升学率全省第一,升学539人。 1998年:获得全省理科状元1人,万人口升学率全省第一,升学562人,一本上线268人。 1999年:升学791人,本科上线718人,一本上线423人,北大清华8人。2000年:一本率56%;北大清华12人。 2001年:一本率52%; 2002年:一本率52%;北大清华11人。 2003年:一本率50.4%;北大清华12人。 2004年:北大清华19人。 2005年:一本率66.4%;北大清华35人,全省第一。 2006年:一本率65.2%;北大清华41人,全省第一。 2007年:一本率62.4%;北大清华39人,全省第一。 2008年:一本率70.84%;北大清华60人,全省第一。 2009年:北大清华51人,全省第一。 2010年:北大清华78人【北大35人,清华43人】,全省第一,全国第四【前三:人大附中、北京四中、西工大附中】。 2011年:北大清华69人【北大20人,清华49人】,全省第一。 2012年:一本率87.8%;北大清华96人【北大33人,清华63人】,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第一为人大附中】。 2013年:一本率86.9%;二本率98.2%;北大清华104人【北大38人,清华66人】,全省第一,全国并列第二【第一为人大附中,与西工大附中并列第二】。 2014年:一本率86.6%;二本率99.3%;一本录取率86.32%;北大清华104人【北大42人(包括医学部),清华62人】,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第一:人大附中】。 三、国际奥赛: 衡水中学奥赛成绩一直在进步,2015年衡水中学高考前就有10人通过全国奥赛保送进入清华北大【全省一共28人】,

2017年高考北京卷文综试题及答案

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 本试卷共18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40分)本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大数据显示,城市机动车流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体现城市的生活节奏。机动车流量百分比是指某时段机动车流量占当日机动车总流量的比例。图1为甲城市工作日机动车流量变化图,回答第1题。 1.甲城市所处时区是 A.西二区B.西十区C.东十区D.东二区 图2为影响我国的某台风海面风力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题。

2.该台风 A.夏季生成于我国黄海海面 B.小于6级风的范围降水最强 C.气压值最低处风速最大 D.西北侧的风向为偏北风 图3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3~5题。 3. 据图可知, A. 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B. 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C. 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D. 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4. 该区域 A. 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B. 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C. 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D. 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5. 芒种至小暑期间, A. 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B. 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C. 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大 D. “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图4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第6、7题 6. 甲和土地利用类型Ⅰ、Ⅱ分别为 A. 新,耕地、牧草地 B. 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C. 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 D. 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7. 内蒙古 A. 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 B. 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 C. 地势平台,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 D. 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图5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第8题。

衡水中学2019届高三开学二调考试(历史)(word版)

2018—2019学年度小学期高三年级小二调考试 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西周青铜器上的铭文经常记载分封诸侯的指令,要求诸侯尊重当地原有的风俗习惯和法令制度。这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文化的整合 B.吸收了当地的法令制度 C.扩大了统治的疆域 D.传播了西周的思想文化 2.《尚书·洪范》记载当时的政务时说:“一曰食,二曰货。”“货”在八种政务中排在第二,仅次于“食”。这反映出当时 A.实行工商食官政策 B.政府没有采取抑商政策 C.政府提倡工商皆本 D.主张实施重商主义政策 3.春秋战国时期,商人频频交结王侯,各诸侯国君也非常重视商人阶层。如郑国国君与商人“世有盟誓”;晋国“绛之富商,能金玉其车,交错其服,能行诸侯之贿。”材料表明各诸侯国君重视与商人阶层关系的主要目的是 A.成就霸业政治的需要 B.实行宽松的商业政策 C.改变社会斗富逐利之风 D.重建官营商业制度 4.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孟子提倡“德治”“仁政”,墨子倡导“非攻”“尚贤”,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主张法、术、势三者相结合。他们共同的着眼点在于 A.创建全新思想体系 B.顺应时代变革潮流 C.争夺思想学术阵地 D.谋划政治统治策略 5.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 A.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 B.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 C.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 D.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 6.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据此,与“封建”含义相近的是 A.宗法制 B.中央集权制 C.分封制 D.君主专制 7.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代,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老子》第三章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主张的合理解释是 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斗争 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 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亲亲” D.老子主张世袭为官制度 8.《周礼》记载:两人见面,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推手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本家人;推手位置适中,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种见面的礼节反映了A.血缘是判断亲疏的唯一依据 B.父子君臣间的“和合” C.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D.礼乐制度的复杂繁琐 9.王家范先生认为,西周是中国真正进入“文明时代”的关键,后世的中国文明,其深基正是从这里扎下了根。西周对后世影响最深远的是 A.等级分明的礼乐制度 B.“四方”臣服中央的国家观念 C.世代公卿的选官制度 D.“封建”式的地方管理方式 10.三代政治势力的地理分布态势是东西对立,一方是以夏或周族为首,一方是以东夷及其衍生的商族为首。春秋时期则演变为北方的齐、晋与南方的楚、吴争夺霸权。对这一变化解释合理的是 A.长江流域得到开发 B.经济重心开始出现南移趋势 C.黄河流域经济衰退 D.王室衰微使分封制彻底瓦解 11.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A.西南农业普遍实现精耕细作 B.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 C.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西南冶铁技术水平领先全国 12.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当时的移民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富豪、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下列表述中符合这两种情况的是 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 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 C.旨在加速边疆的开发 D.促进了封建国家统一的进程 13.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这说明秦汉新爵制 A.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 B.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 C.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 D.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 14.《汉书·宣帝传》:“五凤夏四年四月辛丑晦,日有蚀之。诏曰:‘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以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冤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据此可知 A.司马迁的历史撰述受到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B.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具有限制暴政的功能 C.《汉书》当中关于日食记载没有任何科研价值 D.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对东汉统治影响巨大 15.秦朝的《行书律》规定:急行文书包括皇帝诏书,必须立即传达,不能有片刻稽留。汉朝对马车传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历史)

河北衡水中学2021届全国高三第一次联合考试 历史 本试卷6页。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期,居于中原之地的鲁、卫、宋、郑、陈、蔡、曹、许等国多数都变成了二等、三等的小国,晋、楚、齐、秦等边地之国却成为当时的大国。其原因在于这些边地之国A.多竞争磨砺且易于拓展疆域B.不断汲取中原地区的文明 C.善于学习少数民族的文化D.重视改革且实现了封建化 2.战国时期,赵武灵王力主学习少数民族的长处,倡导胡服骑射。北魏时期,孝文帝力主迁都洛阳,全面实行汉化政策。他们共同的目的是 A.巩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B.提升军事实力 C.顺应民族交融的潮流D.促进本民族发展 3.唐朝,计赃计罪罚皆以绢帛计算,表1为《唐律疏义》中的相关规定。这反映出唐朝 表1 A.统治者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B.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提高 C.绢帛具有货币的重要地位D.封建政府重视吏治清明

4.汉朝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宋朝程朱理学主张“天即理也”。二者本质的相同之处在于 A.倡导天人合一B.传承儒学精华 C.因时革新文化D.宣扬封建迷信 5.明朝前期,大部分士人收取酬金为他人作应酬性文章,他们既要看买主的身份及操行,又不写违心的内容。明朝中期后,润笔成为士大夫增加经济收入的重要途径,无论买主品德如何,一律有求必应。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 A.阶级矛盾日趋激化B.士人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C.士大夫阶层逐渐崛起D.儒家伦理道德的影响力增强 6.表2为历史学家吕思勉对近代中国某一运动失败原因的总结。这一运动是 表2 原因之一失败之责实不在军事而在于政治 其宗旨虽然不错,其方策则决不能行……全是极简单的思想,极灭裂的手段。知识浅陋原因之二 如此,安能应付一切复杂的问题 政治上的失败,由于文化上的落后,传播不中不西的东西,使反对西教的士大夫,认他原因之三 为文化上的大敌 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运动 7.图1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工业分布形势示意图。图中工业状况的形成是由于 A.洋务运动的开展B.19世纪末列强掀起资本输出狂潮

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第十五次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1. 史料记载:“殷民六族”、“怀姓九宗”等原属于周王室的臣民,被分封给鲁、卫、晋等,成为诸侯的臣民,但同时他们依然为周王臣民。原属诸侯、贵族之臣也普遍成为周王之臣。这改变了商代各地方国里的臣民只属于方伯所有,不为商王所拥有的局面。“王臣”范围的扩大 A. 扩大了诸侯国君的统治范围 B. 逐步巩固了周王臣民的地位 C. 强化了西周的中央集权制度 D. 有利于周王天下共主的形成 【答案】D 点睛:本题考查了西周的分封制的相关内容,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分封制的含义、特点等,明确分封制下,诸侯掌握地方实权,但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 2. 汉武帝时,任用品级低下的少府尚书处理奏章,参与内朝事务。魏晋时期尚书职权不断扩大,尚书令日益尊贵,又新设立中书省、门下省。隋唐时期,尚书省成为重要的行政机关。这一变化体现出 A. 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 B. 尚书省长官拥有部分决策权 C. 相权被君权侵夺与复位 D. 尚书从位卑权重到位高权轻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汉武帝时期实行内外朝制度,削弱了丞相的权力,魏晋隋唐时期尚书省的权力逐渐扩大,丞相权力扩大,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材料涉及的是中央机构的调整,没有涉及地方问题,A不正确;古代中国最高决策权均掌握在皇帝手中,B不正确;材料表明隋唐时期尚书省权力较大,D“位高权轻”说法不正确。 3. 宋以后散市制代替坊市制,工商业活动从特定区域的“市”区扩散到全城区,“市人”(指在比较固定的市场中谋生的人群)与一般城市居民混居,以“市”字命名的人群,也从“市区”活动者扩展到全城居民。到明代中叶“市民”逐渐成为城市居民的泛称。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B.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C. 城市主体人群发生变化 D. 城市布局由封闭到开放 【答案】A 【解析】材料所述的是宋代以后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线被打破,“市民”内容的变迁等,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涉及商人地位的升降等,B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城市主体人群的变化,C不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商品经济发展,坊市界线被打破,没有涉及城市布局的封闭与开放的问题,D不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相关内容,关键在于掌握商品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等,宋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表现为商业发展突破了时空限制,以此作答即可。 4. 中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文化遗产是长城。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来说,长城曾经是隔离墙,也是封锁线。17世纪以来,长城逐渐失去其“边界”的意义。这主要缘于 A. 盟旗制度的建立 B. 明成祖迁都北京 C. 岭北行省的设立 D. 金瓶掣签制完善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长城失去了边界的意义在于长城以北地区也被纳入了中国版图,盟旗制度是清朝控制蒙古上层贵族的政治制度,A符合题意;B与材料无关;C 是元代的行省制;D是对西藏的制度。 5. 晚清光绪年间,官员周德润上书朝廷,指出“泰西诸国专尚机器,如织布、挖河等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