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为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企业国际化理论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条件、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为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企业国际化理论对中小企

业国际化的条件、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的日趋深化将企业置于全球价值链中,为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创新和迅速进入市场的能力,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征,超强的灵敏性和适应力可以使中小企业在创新和寻找市场方面更具优势,使得中小企业在今天迅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中迅速获得一席之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利用其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如何利用其自身优势更好地进行国际化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二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英国、欧盟等在采取量的指标的同时,也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

我国于2003年2月19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对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该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从规定来看,一般意义上的中小企业概念是宽泛的。比如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 人

以下,或销售额30000 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 万元以下。2003年我国就开始实施了新的中小企业标准,这个可以查阅有关文件,其中共分五大行业,包括工业、建筑业、批发零售等。

20世纪70年代了企业国际化阶段理模型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一个过程,是企业对国外市场逐渐提高承诺(Incremental commitment)的连续(Sequential)的过程。英国学者StcphenYoung等在《国际市场进入和发展》一书中指出:企业国际化是指企业跨国经营的所有活动及其方式,这些活动及其方式包括产品出口、直接投资,技术学科、管理合同、交钥匙工程、国际分包生产和特许经营等。”

1、垄断优势理论

垄断优势理论是由斯蒂芬·海默(Stephen Hymer)于1960年率先提出,并由C·P·金德贝格在70年代对海默提出的垄断优势进行了补充和发展。垄断优势理论认为市场的不完全行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根本原因,同时跨国公司的垄断优势是对外直接投资获利的条件。在东道国市场不完全的条件下,跨国公司可利用其垄断优势排斥自由竞争,维持垄断高价以获得超额利润。市场具有不完全性有产品市场不完全,生产要素市场的不完全,规模经济引起的市场不完全,由于政府的有关税收、关税、利率和汇率等政策原因造成的市场不完全。垄断优势包括市场垄断优势,生产垄断优势,规模经济优势,政府的课税、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产生的市场进入或退出障碍,导致跨国公司通过利用其垄断优势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2、市场内部化理论

内部化理论可以追溯到罗纳德·科斯于1976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一文中的产权经济学理论。内部化是指企业内部建立市场的过程,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从而解决由于市场不完整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内部化理论认为,不仅最终产品市场存在不完全,在中间产品市场上也同样存在,这里的中间产品除了原材料和零部件外,还包括专有技术、专利、管理等“知识中间产品”。若将企业所拥有的科技和营销知识等中间产品通过外部市场来组织交易,则难以保证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若企业建立内部市场,可利用企业管理手段协调企业内部资源的配置,避免市场不完全对企业经营效率的影响。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

其结果是用企业内部的管理机制代替外部市场机制,以便降低交易成本,拥有跨国经营的内部化优势。

3、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是英国瑞丁大学教授邓宁于1977年提出。折衷理论的核心是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所有权特定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是指跨国公司运用所有权特定优势,以节约或消除交易成本的能力。区位特定优势是东道国拥有的优势,企业只能适应和利用这项优势。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所产生的优势,如自然资源丰富、地理位置方便等;另一是东道国的政治经济制度,政策法规灵活等形成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设施等。这三种变量的不同组合决定了企业国际化的方式,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不同组合决定企业国际化不同方式

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雷蒙德·弗农(Raymond

Vernon)1966年首次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product life cycle),简称PLC,是产品的市场寿命,即一种新产品从开始进入市场到被市场淘汰的整个过程。费农认为:产品生命是指市上的的营销生命,产中和人的生命一样,要经历形成、成长、成熟、衰退这样的周期。就产品而言,也就是要经历一个开发、引进、成长、成熟、衰退的阶段,如图1。而这个周期在不同的技术水平的国家里,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是不一样的,期间存在一个较大的差距和时差,正是这一时差,

图1 产品生命周期图

表现为不同国家在技术上的差距,它反映了同一产品在不同国家市场上的竞争地位的差异,从而决定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变化。

5、企业国际化的阶段理论

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对外国市场逐渐提高投入的连续过程, 通常经历“不规则的出口活动(直接出口) ——通过代理商出口(间接出口) ——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建立海外生产和制造分支”四个阶段。该理论在某种程度弥补了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的内在缺陷而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动态化, 对当今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行为有很强的解释力。但是, 由于该理论过分强调企业国际化过程中市场知识的重要性, 而忽略了企业国际化的其它动因, 没有吸收对外直接投资主流理论的合理成份, 因而也具有内在缺陷。

6、小规模技术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威尔斯从三个方面分析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的比较优势。第一,拥有为小市场需求服务的小规模生产技术。第二,低价格优势和低价产品营销战略。第三,拥有民族产品海外生产优势。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特征之一表现在鲜明的文化特点上,这些境外投资主要是为服务于海外同一种族产品需要而建立形成的。

小规模技术理论把第三世界国家跨国公司竞争优势的产生与这些国家自身

的市场特征结合起来,对于分析经济落后国家企业在走向国际化的初级阶段怎样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有启发的。世界市场是多层次多元化的,即使对于那些技术不够先进,经营范围和生产规模不够庞大的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仍有很强的经济动力。

7、天生全球化理论

和传统的阶段模型不同,大量研究发现,许多企业是同时进入国内和国际市场,有的企业甚至是在进入国内市场以前就开始向国际市场渗透。Knight和cavusgil对于天生全球化企业的定义:即企业在它们建立开始或不久(3年以内)就采取全球化或国际化发展且企业的国外经营占其全部收入的比重超过25%。天生全球化企业提供了一个重新思考企业国际化发展轨迹的模型。毫无疑问,在一个高度全球化、信息化的商务环境中研究天生全球化企业是如何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三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现状及特征

1、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一支重要而且活跃的力量, 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战略性的作用。据有关资料统计, 我国中小企业现已超过3000 万户, 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 GDP的55% , 利税的40%、就业机会的75%、出口总额的60%均由中小企业创造(陈伟,2006)。中小企业以其规模较小,生产经营灵活并富有弹性,富于创新等特点,在整个市场竞争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2、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可行性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深化,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日趋高度融合,企业已进入无国界竞争的时代。在企业国际化经营这场全球性的竞争中,大企业以其得天独厚的资源、技术、资金、人才等条件在国际市场开拓中比中小企业具有明显的优势,中小企业似乎注定处于劣势。

事实上,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因素如自然资源、资

本、劳动力,正逐步被知识、信息、人才所取代。在信息时代,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只要拥有了知识、信息、人才,企业就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特别是通讯、运输等降低交易费用的技术发展,中小企业国际化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政策支持等等,大大降低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生产经营成本。这就使得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成为可能。国际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必须与世界经济接轨,走国际化经营的路子,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同时,我国的经济国际化,也离不开中小企业的国际化。

其实,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大众消费水平的提高,产品加速更新换代,个性化消费趋向流行,使越来越多的产品转向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使中小企业具有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而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创新和迅速进入市场的能力.而中小企业在创新和寻找市场方面更具优势,不仅在创新速度上,在采用先进科技、生产过程以及内部运营方面都比大企业做得更好。超强的灵敏性和适应力使中小企业在今天高度相关、迅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中迅速获得优势地位。因此,中小企业如果能把握国际市场动态信息,选好目标市场,采取正确的开拓策略,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意义

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对于扩大我国的对外经济交流,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以及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可以充分利用外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我国中小企业目前普遍存在融资难的问题,鼓励中小企业进行国际化经营,一方面可以以中外合资兴办企业的方式吸引国外资金;另一方面可以以产品出口、劳务出口、出国办企业等方式获得利润、赚取外汇。

(二)更好利用国内和国际资源

我国虽然地大物博,但人口平均资源数量很少,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扩大,资源供需的矛盾将日渐突出,而国内资源的相对不足往往会限制企业的发展。再者,在我国,大型企业与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激烈。因此,我国一部分中小企业走向世界,参与国际化竞争,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是一个明智之举。一部分中小企业加入国际分工协作体系和国外企业的柔性生产系统中,开展产业内贸易和公司

内贸易,可以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也有利于国内外各种要素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最佳配置。

(三)有利于中小企业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竞争力不强。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不但可以缓解融资难的问题、充分利用国外资源外,还可以借鉴、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利于适应生产社会化、专业化迅速发展的要求,逐步缩小与国外中小企业的差距。

4、企业集群与中小企业国际化

浙江大学蔡宁教授在《论企业集群和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一文中提出,中小企业在国际化发展中,仅仅依靠个体力量,单枪匹马闯入国际市场难度很大;向大企业发展也不可能在短期内完成;组建大集团又往往减少了企业的灵活。中小企业集群作为一种中间体组织,可以使一个小企业不仅可以直接利用自身直接占有的资源,而且可以间接地利用更多的非自有资源(如图2),能为企业带来设施同享的外部规模经济,快捷获取技术、信息和服务的便利条件;而且使中小企业

A、B为外国公司

C为小企业集群

1-6为集群P内与C有关联的其他中小企业

D为集群P外的中小企业

图2 外国公司、小企业集群与中小企业关系图

在不牺牲大企业所缺乏的柔韧性条件下,提高群内企业的生产率;专业化分工协作使小企业灵活机动,反应迅捷,更具有国际化发展的竞争优势。“集群效应”还能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其差异化优势。

蔡宁(2002)认为,小企业集群能够提高群内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市场中

的应变能力,对于多品种、小批量、临时急需的订货,集群内可以用最快的方式通知各协作生产企业备料上线;中小企业集群能够提高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研究;中小企业集群还可以通过统一对外促销、规范品质标准、认同专项技术、推广共同商标、共享集群信誉等“集群效应”谋取单个中小企业很难具有的差异化优势;中小企业可以在集群内高效率地获取专业性雇员和专门化供给,为企业的国际化发展提供竞争基础由于企业集群内“储备”着许多有经验的雇员,降低了小企业招聘的搜索成本和交易成本。

事实上,通过小企业集群来促进中小企业国际化发展也是被现实证明可行的途径。纵观国内外中小企业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有着良好发展势头的中小企业大多以企业群的形式存在,它们分布集中,相互关联。中小企业可以利用“集群效应”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得国际竞争优势。

四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对策

1、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法规政策体系健全的立法是中小企业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国家应尽快制订和完善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法律,从法律上确立发展所有中小企业的基本方针、政策、发展方向和管理原则,同时对中小企业的企业制度、组织机构、国家的扶持范围、中小企业的协作、公平竞争环境、中小企业利益的保护及现代化、国际化进程等进行规范。在此基础上,尽快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适用于各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法律体系,以便为中小企业政策制定和政府宏观管理奠定法律基础。

2、积极引导国内中小企业集群建设

产业集群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具有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国内中小企业集群建设。产业集群式发展是现代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要根据国家的产业发展规划,按照资源特点、产业发展现状、产业链形成规律,制定和发布全区产业集群发展的指导性目录,明确支持重点,引导招商引资方向,鼓励企业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构筑全方位投资融资体系、中介服务体系和技术创新服务体系,依靠优势产业和特色资源实现传统产业集群创新,依托大企业进行产业整合,提高企业竞争能力,抓好产学研结合的整合,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为推进产业集群体系建设发展和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化经营创造一定的条件。

3、熟悉国外市场的具体环境

中小企业在开拓海外市场参与国际化经营前,应主动、积极的了解将要进入市场的本地文化、风土人情、市场规则等,避免盲从,目的不明确,针对性较差。应主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熟悉国外市场,二是了解产品的适应区域,三是排遣合适的外派人员。

4、采取合理的国际化进入方式

企业国际化阶段理论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企业对外国市场逐渐提高投入的连续过程, 通常经历“不规则的出口活动(直接出口) ——通过代理商出口(间接出口) ——建立海外销售子公司——建立海外生产和制造分支”四个阶段。企业国际化进入的方式有多种,如出口、许可证、特许经营、合资、独资等,我国中小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进入市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理的进入方式。

5、不断提高自身比较优势

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国际化经营,一定程度是因为中小企业能够快速的提供个性化、低成本等具有自身比较优势的产品。因此,中小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应不断学习外国自身技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技术水平,同时还要不断把握市场变化、强化自身比较优势,只有这样,中小企业在面对瞬息变化的市场和大型企业的激烈竞争时,才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五结论

在我国,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成本大大降低,为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中小企业应抓住机遇,通过参与国际化经营,不断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

中小企业在参与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也会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政府和中小企业自身两个角度提出五方面建议: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配套的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法规政策体系;政府应积极引导国内中小企业集群建设;熟悉国外市场的具体环境;采取合理的国际化进入方式;不断提高自身比较优势。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在技术、管理、资本等多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我国中小企业在不断发挥其

比较优势的同时,还应该不断努力学习先进的理念、管理、技术等,以实现其自身跨越式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获得一定竞争优势。

参考文献

[1]蔡宁.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新发展:国际新企业理论. 国际贸易问题,2007 (3)

[2]朱海就,陆立军,袁安府.从企业网络看产业集群竞争力差异的原因——浙江

和意大利产业集群的比较.软科学,2004(1)

[3]陆兴发. 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路径选择. 商场现代化,2007(8)

[4]余文洁. 长三角制造业国际化中的中小企业特征研究. 商业时代,2006(20)

[5]杨焕春. 温州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问题与对策. 经营与管理,2006(7)

[6]任胜钢. 集群内跨国公司的当地结网与中小企业的国际化. 国际贸易问题

2008(8)

[7]马爱霞. 整合优势理论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 国际商务研究,2005

(6)

[8]樊增强. “走出去”与“国际化”:中国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 当代经济研

究,2004(3)

[9]张永安. 集群企业网络化成长理论基础及动因探析.企业经济,2007(12)

[10]崔茜. 我国中小民营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主要制约因素及解决对策. 集团经

济研究,2007 (24)

[11]王保利.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我企业国际化经营启示. 国际经贸探索,2001

(5)

[12]韩太祥.企业成长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2002(5)

[13]袁玲. 中小企业国际化的资源基础论视角探讨. 集团经济研究,2007(19)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问题

中国企业国际化问题 鼓励中国的中小企业成为在世界上驰骋的跨国公司。 近几年来在媒体上,公众注意更多的走出去的公司是大公司,联想、TCL、首钢走出去的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均GDP才1000美元,我们为什么要走出去?这一点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不是说中国资本多了,钱多了,在国内用不完。很多发达国家是在国内投资机会没有了,要走出去,我们现在还没有达到这个阶段。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走出国外去投资,目的是什么呢?战略上有两个目的。第一个是取得更多的资源,因为中国是一个资源稀缺的国家,所以需要走出去找资源,比如石油、矿产资源。另一个目的,通过投资带动出口。因为扩大出口到其他发展中国家,往往需要资本来带动。这两个不同的目的都是中国企业目前走出去最重要的战略意义所在。要实现这两个目的,需要不同的公司走出去。第一种去国外寻找资源的公司往往是大公司、大企业,因为只有大企业才有投资这些领域的能力。第二种就是出口带动型的投资,这样的公司更多的以中小企业为主。在中国的现实发展阶段来说,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意义非常重大,从政策上,国家关注和推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问题,全社会关注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特别之处。 中国企业的宣传: 大企业做事情受关注度比较高,自己也会主动宣传自己走出去的战略、定位和品牌。过去很多中小企业走出去,基本上都是默默无闻的,没有得到政府的特别鼓励和支持,完全是自发的行为。很显然,大企业,尤其是很多国有企业走出去很可能颗粒无收,危险性很大。中小企业走出去,可能会出现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是默默无闻的,私下的拼打。国家对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的政策渐渐明晰。目前中国走出去的步伐是刚刚开始。2004年是30亿美元,在发展中国家中,和爱尔兰、韩国的对外投资额差不多。因为我们是刚刚开始,未来发展的潜力还非常大。中小企业走出去有它一定的优势。首先是体制上的优势。中国的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都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的机制比较适合国外的环境,或者说民营企业的生存能力比较强。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在中国相对比较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生命力非常强。反过来,我们看国有企业,国有企业在国内能够生存下来,有些还能够赚取利润,有几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是靠垄断,二是靠国家保护,三是靠银行支持,四是靠地方政府呵护。但是到了国外以后,走出去可能是到发展中国家,经济环境可能比中国要差,又没有政府的保护。国企的激励机制、用人方式,公司治理等等可能不适合国外恶劣的生存条件。所以以国有企业的机制出去的话,失败的概率比较大,或者说走出去的国有企业在资源型的领域,需要大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为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企业国际化理论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条件、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浅析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成本大大降低,为我国中小企业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中小企业已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运用企业国际化理论对中小企

业国际化的条件、意义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分工的日趋深化将企业置于全球价值链中,为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全球化提供了条件,如何充分利用国内国外资源对企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竞争优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创新和迅速进入市场的能力,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灵活的特征,超强的灵敏性和适应力可以使中小企业在创新和寻找市场方面更具优势,使得中小企业在今天迅速发展的全球经济中迅速获得一席之地。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推动技术创新和增加就业机会、维护社会稳定等各个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国中小企业利用其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全球化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促进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因此,中小企业如何利用其自身优势更好地进行国际化得到了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广泛关注。 二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不同国家、不同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行业对其界定的标准不尽相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动态变化。各国一般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定义,质的指标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形式、融资方式及所处行业地位等,量的指标则主要包括雇员人数、实收资本、资产总值等。量的指标较质的指标更为直观,数据选取容易,大多数国家都以量的标准进行划分,如美国国会2001年出台的《美国小企业法》对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为雇员人数不超过500人,英国、欧盟等在采取量的指标的同时,也以质的指标作为辅助。 我国于2003年2月19日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对主要行业的中小企业的标准作出了明确的界定。该标准是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的。从规定来看,一般意义上的中小企业概念是宽泛的。比如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 人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结合当前实际谈谈我们企业发展跨国经营的必要性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进行海外投资和跨国经营是当代生产社会化发展和对外开放的必然趋势.进入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给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能否抓住机遇.选择合适的战略.迎接挑战,积极参与跨国经营.无疑成为令后我国能否跨入世界经济大国的重要一环. 一,国际政治经济的相对稳定为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提供了良好机遇. 80年代束期以来,世界各国都在采取措施发展经济,经济合作已成为各国首脑外交战略的首选目标.国际政治环境相对稳定,对我国的企业来说,是开展跨国经营最难得的机遇。 二,当代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对我国企业来说,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 种挑战. 1、世界经济的国际化,协作化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的局面已经形成.而各国许多高科技,高层次,大规模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几乎都将以跨国公司为主体进行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统计.89年世界投资总额为80000亿美元.其中跨国公司就占7以上.世界新技术开发投资的进出口总额的1/3被各国的跨国公司所垄断.1990年世界500家最大的跨国工业公司销售额为50000亿美元.相当于整个西方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 1/4左右.而我国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与人口大国很不相称如果不奋起直追, 在国际市场上将被"淘盘出局". 2、国际贸易区域化,集团化趋势对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具有一定的影响.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是区域化和集团化.如欧洲经济共同体,美加墨自由贸易区,亚洲的东南亚国家联盟,非洲的八个优惠关税集团,中东的海湾合作委员会等等目前全世界至少已有23个区域贸易集团,参加国达19个.这种区域性国家利益集团的形成和加强,无疑对非成员国产生排斥作用,但是一它也是外国投资的诱发因素.形势迫使我国企业集团应加紧向这些地区渗透.迅速打进国际市场并站稳脚跟. 3、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提供了一个重要机会.目前,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主要表现在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高于其他产业比重,

华为国际化战略分析

华为国际化战略分析 班级:2011级会计2班 姓名:马成祥 学号:P112315719 一、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现任总裁为任正非,董事长为孙亚芳。 2007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到2008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 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5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31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六位 二、华为的全球化战略 (一)国际化指导方针 1、拒绝机会主义,踏踏实实做准备。华为总裁任正非说:“海外市场拒绝机会主义。”凭着这个信念,华为依靠自己的实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将海外市场一点一点啃了下来(如进军俄罗斯、欧盟、泰国)。 2、以土地换和平。对手都是相对的和暂时的,为了长远利益,应该与对手建立长期战略关系。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暂时牺牲一些自己的利益也是值得的。

3、循序渐进树立国际品牌。国际化是一步一步完成的,是与一个跨国公司合作然后再与另一家跨国公司合作推动的。华为在走向国际化的路程中通过两种途径树立国际化品牌,一是通过独立的净销售在海外打折销售中国产品,赢得客户,另一个通过并购获得一个国际品牌的使用权利。 4.以客户需求为基础 (二)研究开发 1.华为持续提升围绕客户需求进行创新的能力,长期坚持不少于销售收入10%的研发投入,并坚持将研发投入的10%用于预研,对新技术、新领域进行持续不断的研究和跟踪。目前,华为在FMC、IMS、WiMAX、IPTV等新技术和新应用领域,都已经成功推出了解决方案。 2.华为主动应对未来网络融合和业务转型的趋势,从业务与应用层、核心层、承载层、接入层到终端,提供全网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全面构筑面向未来网络融合的独特优势。 3.华为在瑞典斯德哥尔摩、美国达拉斯及硅谷、印度班加罗尔、俄罗斯莫斯科,以及中国的深圳、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和武汉等地设立了研发机构,通过跨文化团队合作,实施全球异步研发战略。印度所、南京所、中央软件部和上海研究所通过CMM5级国际认证,表明华为的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 (三)国际化进程的方式 为了走向全球化,任正非不断寻找这自己的方法。任正非非常崇拜毛泽东主席,因此在华为身上你总能感到毛泽东思想的存在。 1、英文化:国际化中影响效率的原因很多,如:员工职业化,管理体系建设,对本地文化的理解等等,英文能力是影响效率因素之一,它虽然不是最主要的,但影响很大。尤其是随着全球化的加深,英文化越来越重要。 2、“掺沙子”行动:掺沙子:所有通过改变组织机构人员结构,注入不同于原有班子的新因素,达到改变某组织的力量对比、改变其性

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 内容摘要: 本文从出口贸易、劳务输出、投资活动三方面对河南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研究。指出了河南省企业国际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应采取的主要对策。 关键词: 河南企业国际化经营出口贸易劳务输出对外投资根据西方研究跨国经营学者的理论,一般认为, 企业国际化的基本轨迹是商品进出口、劳务进出口、投资活动这样三个过程。河南省作为中西部经济落后地区,企业国际化还处在初始阶段, 商品进出口仍是当前企业对外经营的主要方式。 河南省企业国际化经营现状 (一)出口贸易近年来,河南省对外贸易与过去相比, 发展十分迅速。2005年, 河南省进出口完成77.36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7.0%,其中出口51.01 亿美元, 增长22.1%,进口26.35 亿美元,增长8.1%。在出口产品中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类产品出口9.31 和9.69 亿美元, 比上年增长31.8%和30.3%(《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5 年)。从数字上看,河南省出口形式较好, 但与其它省份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河南省对外贸易在全国的位次靠后, 且仍在下降。在全国进出口贸易额中所占比重2000年为0.6584%,2003年为0.6559%,2005年更是降到0.5439 。而同期河南省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国所占比重和位次分别是2000年位次第四, 比重5.74%,2003年位次第五, 比重6.01%,2005 年比重 5.778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0、2003、2005计算得出)。另外, 对外贸易依存度是反映一国一地经济与世界相融合程度的重要指标。2005 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为60.9%以上,2005 年河南省则仅为 3.97%,可见河南省企业国际化程度较低, 差距很大。540)this.width=540" vspace=5> (二)劳务输出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河南省对外劳务合作、设计咨询业务还很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推荐文档)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问题及对策 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生产跨国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商品世界化、资本国际化以及市场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都以全球战略眼光来部署自己的发展,其中中小企业的发展极为引人注目,但是中小企业又是国际化经营领域的弱势群体,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国内外一大课题。关于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界也有不少论述,其中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理论比较成熟,它们有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弗农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巴克尔和拉格曼的内部化理论以及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等。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解释得比较好的是上世纪90年代小规模技术理论和技术地方化理论,他们认为中小企业具有小规摸技术优势和地方化技术优势,这两种优势使得中小企业也能像大型跨国公司一样开展国际化经营。我们的企业要考虑怎样参与国际化经营,有一些大企业做得非常好。比如说,海尔集团、万象集团、康佳、TCL等等,他们走出去的模式各不相同。这些企业是我国企业中的佼佼者,他们国际化经营的模式和经验对国内想走出去的大企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但是,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如何,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或者说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程度的高低,也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准。因此,占企业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如何参与国际化经营,如何加快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是个值得关注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研究用以指导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也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将国内外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理论和研究成果在现今的大背景下对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初步探讨,提出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对策、建议。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对指导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实践有所帮助。 一、相关概念及理论 (一)中小企业 1、中小企业的界定 近年来,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迅猛地发展起来,越来越表现出惊人的活力和强大的生命力,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企业得到各国政府的广泛关注,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课题。那么,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小企业呢?理论上讲,小型企业是指劳动力、劳动手段或劳动对象在企业中的集中程度较低,或者生产和交易数量规模较小的企业。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存在大、中、小三种企业类型的划分,但在确定大中小的标准上,应当使用一个相对性原则,即企业所处的地域、行业和时间的不同,划分的标准就不同。美国和英国在定义小企业时,既有定性标准又有定量标准;有些国家则直接采用定量标准来定义小企业,如日本、德国、意大利等;我国在2002年6月29日召开的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对中小企业概念重新作了界定,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同时该法还规定,我国中小企业根据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来划分。 由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财政部、国家统计局共同研究制定新的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正式出台。针对标准的出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及新的《中小企业划分标准》,不但包括了工业,而且进一步包括了第三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因此从法律角度上的确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中小企业的法律地位,更加准确的界定了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 工业,中小型企业须符合以下条件:职工人数2000人以下,或销售额30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为40000万元以下。其中,中型企业须同时满足职工人数300人及以上,销售额3000万元及以上,资产总额4000万元及以上;其余为小型企业。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问题和趋势[内容摘要]当前,经济全球化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顺从趋势,不断发展。从改革开放的初期至今,我国海外企业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并且形成了一定的规模。21世纪初始,随着我国“引进来,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的跨国经营进入了空前发展的新时期。我国进行跨国经营的企业数量逐年增长,规模不断扩大。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不断提升,而且投资分布的地区日趋广泛,投资的主体也呈现多元化趋势。虽然我国对外投资的起步晚,但是发展迅速,规模日益壮大。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跨国经营;对外投资;国际经济合作 [ABSTRACT] At present,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the them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world,In the trend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compliance trend of continuous development.Far from the early stages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China's overseas business from scratch and developed rapidly and formed a certain scale.In the start of 21 century, as China's "bringing in and going out"strategy, China'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into a new era of unprecedented development.Transnational companies operating in China has increased each year, and it have been expanding.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rising, and increasing investment in areas of distribution of a wide range of investment has diversified the main trend.Although foreign investment in China started late, but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growing scale. It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KEY WORD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s; Foreign Investment; Internat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华为案例分析资料.doc

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 --全球化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研究 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拥有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二是构建全球先进制造模式。运用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 对华为公司构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的路径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表明: 华为公司的制造模式经过“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体系”、“价值链的模块化”、“全球价值网络的构建”, 即“点”、“线”、“面”、“网”四个阶段最后形成全球价值网络, 并由此带来华为公司竞争优势的不断增强。在总结华为公司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制造业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 并过渡到网络分工, 产业链被空前细分。通过这种方式, 世界先进制造企业将网络上各个环节的成本降至最低, 有效构建起了全球价值网络。全球价值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先进制造模式, 同时也是一种经营策略和资源配置方式。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 制造企业能够跨越时空界限推动价值的创造、转移和实现, 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增强竞争能力。因此, 揭示全球价值网络的形成机制, 研究其动态演进的路径对于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20 世纪90 年代, 国外对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逐渐过渡到价值网络阶段。Ghoshal & Bartlett 提出要将跨国企业看做一种包含总部和不同国家分支机构的全球网络组织。Bartness & Cerny认为跨国企业要通过营建全球能力网络构筑竞争优势。Moore & Carlos 认为大型制造公司应利用网络伙伴的力量来应对竞争。David 等指出世界先进制造企业正在通过有效地管理和经营网络、积极创造客户价值提升自己的全球竞争能力。Krist ien 等指出大多数跨国制造企业20%~ 50% 的资产都存在于战略联盟之中。Michael 认为价值网络有助于增强跨国先进制造公司的竞争优势。Wall 等明确指出跨国公司正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构筑竞争优势。Noori 对大型跨国制造公司价值网络的构建和网络成员的调整问题进行了研究。 目前, 国内对先进制造模式构建和动态演进的研究仍停留在“点”、“线”、“面”的阶段, 对“ 网”较少涉及。“点”, 即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如呼江超认为应用先进制造模式加快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制造, 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邹元超认为今后先进制造模式必须实现零件标准化、部件标准化、产品模块化; 罗璟等认为在先进制造模式下要注重产品核心能力的培育。“线”, 是对先进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流程化, 如张曙提出了精简化生产的典型模式——独立制造岛; 李全喜等指出了在先进制造模式下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实施方法。“面”, 是从模块化的角度来研究先进制造模式, 如李海舰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模块化现象, 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综上所述, 多数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价值网络对于本国先进制造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实践层面; 国内的研究对于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构建和动态演进的研究较少涉及, 已有的研究也只是局部和简单的生产制造网络。随着由本地制造向全球制造的不断发展, 先进制造企业迫切须要建立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先进制造模式。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 尚未见到大批量成熟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演进路径研究,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更是匮乏。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 以华为公司为案例, 重点研究其构建

浙江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概要

1 南方论刊·2012年第8期 经济观察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指企业为了寻求更大的市场,寻找更好的资源、追逐更高的利益,所进行的超越一个国家的界限,向国外拓展从事生产、销售、服务等相关的活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不仅仅是大企业和大公司的专利,占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也应朝着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目标发展,更应该成为国际化经营的重要主体。浙江省外向型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中小企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浙江中小企业在开展国际化经营的过程中往往比大企业面临更多的风险和挑战,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已有的经验,制定相应的战略,发挥优势,提高自身竞争力,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更好的发展。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是一种企业战略分析方法。[1]它指企业在选择发展战略时,从企业的自身条件出发,针对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进行综合分析,从而对备选的战略方案做出完整而系统的评价。 (一浙江省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自身优势(S分析 1、较好的经济基础。浙江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以轻工业、制造加工业为主。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外向型经济呈现出超强的活力。国家先后批准建立了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保税区,杭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温州经济开发区和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截止2008年底,浙江与世界上近23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直接的经济贸易关系,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巴西、墨西哥、多哥等国家设立了贸易公司或办事处。[2]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一)

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实例剖析(一) 摘要:国际化是我国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力量薄弱,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成功地进行了国际化的尝试。本文通过对一个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历程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企业家精神、产业选择、进入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 国际化是我国企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相对于大企业而言,中小企业的力量要薄弱很多,但是仍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成功地进行了国际化的尝试,有的甚至从开创之初就已从事跨国经营。本文通过对一个汽车零配件生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的历程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的企业家精神、产业选择、进入模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案例 上海保隆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保隆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创建于1997年5月。保隆公司从汽车气门嘴的出口起家,立足于汽车配件的销售和生产。至2005年7月,已拥有4家生产公司和7家销售公司,其生产的轮胎气门嘴和不锈钢排气尾管的生产和销售规模均居世界前列,其中气门嘴占通用汽车公司使用量的25%。 保隆公司在1997年成立之初,专门从事汽车气门嘴的外销,是一家纯贸易型的公司。在气门嘴这一细分市场中,保隆公司以优质服务和拼

搏精神站稳了脚跟,同时于1998年入股某厂家拓展了产品线,增加了尾管消音器类产品。在1999年底,两个主要产品线上已有80多个稳定的国外客户。同年成立了生产气门嘴类产品的工厂。此时公司规划在十年内在全球布局8家销售分公司,分别设在中西欧洲,东欧,日本,北美,南美,中西亚,大洋洲,非洲。2000年,保隆公司经与其35号客户和100号客户的协商,三方各持股33%成立了加拿大威乐公司,由于之前已许诺100号客户为气门嘴类产品的北美独家代理,所以新成立的加拿大威乐公司以销售尾管产品为主,目前年销售额为600万美元。 考虑到匈牙利经济在东欧国家里相对发达,且在2005年将入欧盟,保隆公司打算在匈设立一家销售分公司。但由于去匈牙利的工作签证较难办理,而且同时位于罗马尼亚的98号客户邀请去罗马尼亚建公司,所以决定同罗马尼亚方面进行合作。经过谈判,双方决议在罗马尼亚成立合资公司,推广保隆公司的气门嘴和尾管类产品。2001年,罗马尼亚销售公司正式成立,目前已将产品打入当地的麦德龙和家乐福,年销售收入达100万美元。 2002年,因与尾管供应商关系破裂,保隆公司成立了自己的尾管生产公司。 在2005年,有百年历史的EATON(为美国一家汽车集团,有一百多家分公司,生产卡车、变速箱等汽车整车和零部件产品)下属公司DILL (专门生产汽门嘴)由于成本压力太大,意欲出售。保隆公司看中了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以海尔集团为例)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 ——以海尔集团为例的案例分析 摘要:当前世界已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随着中国在加入WTO后,各项准入规则在中国的实施,中国市场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与国际市场接轨,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已将眼光从国内市场转向了国际市场,本文以国内企业中走得较早,发展速度较快的企业之一青岛海尔集国为例对国内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的趋势、发展前景、成功经验以及在国际化经营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资金、组织结构、产品、市场活动、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海尔集团海外上市整合竞争 1、从事国际化经营是国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1.1国际化经营是当前企业从事贸易活动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国界概念已经消失,在当今世界,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卷入到国际生产与交换之中,全世界80%的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的经济形态迅速全球化,即使是那些国内贸易丰富、市场规模庞大的国家也难以避免地走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道路。对外贸易、海外投资、跨国生产和国际技术交流已使各国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1.2我国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的意义 国内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有利于实现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最优配置。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全球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作为一个跨国经营型公司,其经营活动必然被纳入国际经济活动之中,从全球战略为出发点,在世界市场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我国在生产要素方面,总的来说,主要是劳动力资源优势,在其他方面,不仅奖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而且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能源、自然资源、矿物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我国国民经济所需的45种主要矿产中,到20世纪末,已经有1/4资源不足,21世纪,将有1/2不能满足需要,到2020年,除煤、钼、稀土、岩盐、锡、锑等外,其余均难以满足需要,将出现矿产资源全面紧张的严重局面,这种局面只能通过国际经营的途径解决。 其次国内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国际化要求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国际市场变化、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通用标准办事的管理办法和生产技术标准;同时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也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自身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素质,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三国内企业跨国经营也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国际化使企业直面国际市场,企业要想提高自已产品的竞争力,必须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产业,而国际化集团往往就是围绕发展自已的优势产业而建立起来的。因此跨国经营对调整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国际化的企业会按照国际惯例,通过控股、参股和其他手续,把联合大量中小企业,形成紧密的集团企业,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组织结构。 第四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有利于利用发达国家的奖金、尖端技术优势。发达国家银行业放松管

华为的国际化战略案例分析

姓名:万强文 学号: 0911022176 学院:商学院 学校:江西师范大学

【摘要】近年来,经济全球化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踏上跨国经营之路。华为在跨国经营的道路上,通过有效的策略,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之路,用swot分析法进行分析,来总结华为国际化之路的经验,并提出问题和对策。 【关键字】华为科技有限公司;国际化战略;swot分析 【前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 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总裁任正非,董事长孙亚芳。 一、华为国际化战略动因 (一)国际化需要 国内电信设备市场的总体发展速度放缓,而且由于政策原因,新技术应用难以大规模启动(如3G),国内市场已不能满足华为的发展要求;此时国际市场却有着广阔空间,尤其是中东、非洲、东南亚这些新兴市场进入门槛低,国际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也未高度关注,这些外部环境的变化促使华为选择“走出去”。 (二)国际化机遇 公司总裁任正非多次随国家领导人出访,为华为打开俄罗斯、埃及等国家市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华为还利用各种国际展览会和论坛发言的机会宣传自己,积极主动地为企业创造和把握海外市场商机。 (三)国际化能力 雄厚的实力是通信制造型企业赢得国际市场的基础,从九十年代中后期启动国际化战略开始,华为在研发、制造和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向国外领先企业学习,

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华为网络产品的技术领先度和价格性能比已充分具备拓展国际市场的能力。 (四)企业家精神 华为领导,主要是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使之具有比其他公司更强的对海外市场的野心和好奇心,能有意识地识别、挖掘和开发国际化机会。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教授一起规划《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明确提出,要把华为做成一个国际化的公司,显示了企业家的冒险精神和高瞻远瞩。 (五)企业文化 任正非的一段话成功注释了华为的企业文化:“发展中的企业犹如一只狼,企业要扩张,必须要具备狼的3大特性: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的意识。”华为人发挥他们的土狼精神,对市场猎物有机敏的嗅觉,发挥团队合作的精神,为获取猎物不择手段。其无坚不摧的“土狼精神”既增加了华为“走出去”的勇气,也获得了公司内部员工对这项决策的认可和支持。 二、公司层国际化战略 在公司层国际化战略中,有三种企业国际化战略,分别是国际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跨国战略。我认为华为的国际化战略中比较倾向于采取全球化战略。 三、国际化竞争的范围和方式 1、选择参与竞争范围

中国中小企业国际化——文献综述

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影响因素及挑战 ——文献综述与趋势 技经学习小组 (浙江工业大学经贸学院,杭州) 摘要: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际化发展成为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必然选择。本文在参考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概括简述了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该进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并预测了我国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对之后的深入研究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中小企业国际化;国际化经营;影响因素;挑战;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越来越向纵深发展,企业要生存、发展不得不参与国家竞争,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实质就是国际化的进程。而随着一些中小企业实力的增强,中小企业基于自身竞争力进行国际化拓展已成为可能(田家林,徐立岗,王丰,2008)。针对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及我国中小企业在这一进程中所面临的挑战等议题,中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 一.中小企业国际化的影响因素 企业国际化经营是企业国际性地利用生产要素和管理技能,从事跨越国界的工商活动。包括商品的进出口贸易、技术授权、对外直接投资、国际工程承包、管理合同、合作生产、国际劳务输出等(汪秀英,2001),因此在高度竞争环境中,国际化不仅仅是生存的必需,而且也是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Asuman Atik,2012)。 1. 从企业文化角度看,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向于国际化的意图,使得企业更有能力且有意愿去追求国际化的机遇( Autio et al., 2000; Zucchella et al., 2007),这说明一个更具有创造力和战斗力的企业氛围更适合中小企业的国际化进程,另一方面,企业的凝聚力是面对国际化进程重重挑战的最牢固的根基。 2.从中小企业企业家度看,企业家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其中影响中小企业国际化的企业家因素主要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特质和企业家社会资本,前两者直接发挥影响作用的同时,还通过企业家社会资本的桥梁作用影响着中小企业国际化的深度和广度(钱海燕,张骁,2009)。 3.从中小企业自身人力资源配置角度看,知识、技能、天赋、经验这些组成人力资源的部分为企业提供了价值,这些价值关系到企业的国际化(Fletcher, 2004),并且企业拥有者和管理者

(经营管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企业一定是在各种环境的锻炼下,才会真正成长起来。九七金融危机,虽然造成了韩国多家企业破产,但也为三星、LG的崛起奠定的环境。从我国企业的来看,总体上应该是正处于走向世界,走向强盛的发展阶段。中国经济能否在全球崛起,取决于中国企业能否在全球崛起。对于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之路,总体上应该乐观的。 虽然的在战略上,我国企业参与全球化的竞争,必然会造就中国企业的崛起,但是,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利于因素在制约着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发展。这些因素包括: 1、国内消费市场 消费与生产是统一的,近些日子的物价上涨,应该说有部分原因归结于中国消费者与生产者的脱节。我国人员薪资占GDP的比例可以看出,我国GDP增长的财富相当大一部分并没有转化为国内市场的消费力。这必须造成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不平衡。必然加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激烈程度,反而对企业的健康成长不利。这在我国诸多行业已经反映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不是微利、而是暴利才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毒瘤”。 2、资本市场 中国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育。中国的资本市场虽然对中国企业的发展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仍显得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没有形成适应企业发展资金需求的相对自由的资本市场;在股市二级市场上的交易资金难以真正进入企业现金流之中;总体上直接融资比例偏小等问题。中国企业要在国际上建立参与竞争,就必须要有一个较完善的资本市场的支持。 3、软件因素 虽然在硬件我们能够快速跟上国际的步伐,但是在软件环境方面,我们仍然相差很远。在软件方面,至少有几个问题会加大我国企业在国际化竞争中的难度。首先是信用问题,当一个社会把“把说话不算数”当成是智谋时,他必将受到国际上通行规则的惩罚。其次是非市场化竞争方式,当非市场化的竞争方式渗透到市场经济的各个角落时,它的效率也会低得十分惊人。而我国企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汇总

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院系:管理学院专业:加弧姓名:陈峥指导教师:薛求知教授完成日期:2 005年4月30日米激意032025411陈峥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分析中文摘要目前,随着我国通信设备制造业的崛起,越来越多的我国通信设备制造厂商在满足国内通信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以取得成功。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国内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国际化 战略势在必行,而华为公司则扮演了中国移动通信制造商进军国际市场的领军角色。研究华为公司的国际化战略,一方面可以帮助国内的企业确定自己现在所处的阶段和国内外 市场的现状,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应采用何种战略才雏成功地实施国际化。以及在国际化进程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这些问题的出现。在本文中,首先介绍了通信设备制造业的行业及产业链状况,进而分析了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下来本文研究了华为的国际化战略,首先介绍了华为的国际化现状和国际化的背景,明确了华为国际化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在国际上所有的跨国通信制造业巨头都已进入中国,国内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而市场增长速度却逐渐放慢的情况下,华为顽强的经受住考验,首先在国内竞争中站稳了脚跟,进而将视野转向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开始走出国门与跨国通信巨头们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维持了企业的高速增长速度。接 下来,本文通过研究华为的组织结构来分析华为如何实现对众多海外分公司的协调与控制,并分析了华为国际化的成功因素,以及华为在向全球市场发展过程中的遇到的一系列问题,然后针对华为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华为国际化下一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在本文的晟后,基于以上对华为国际化战略的分析,对中国高科技企业全球化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越来越多的走向全球化进程的中国高科技企业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关键词:国际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成功因素中图分类 号:C93032025411陈峥华为公训的国际化战略分析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teleco mmunication manufacturing industry,moreand more China telecommunication manufact urers are actively explorin g the overseasmarket.Under this circumstance,it is imp erative to research the

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

从跨国经营向全球经营的战略转变 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政治、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改变了全球范围内企业竞争的环境。冷战结束后两个对立的阵营不复存在,真正的全球市场开始出现。面对迅速形成的全球市场以及经济全球化潮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调整企业发展战略。他们从过去以母国为中心的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迅速进入和占领正在形成的全球市场。他们吸纳整合全球各国或各地区的各种最优资源,包括资金、市场、原材料、技术、人才,打造全球产业链,以全球资源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 战略调整之一,从跨国经营转向全球经营。随着全球市场的出现,跨国公司首先把营销及服务网点撒向全球。随后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新兴市场或者最适宜加工组装的地区。无论是主动发起还是被动应对别人的全球市场挑战,跨国公司都不得不根据全球市场制定全球战略,从而保持现有竞争优势和开发新的竞争优势。全球经营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常态。 战略调整之二,打造全球产业链。跨国公司通过在全球设置营销服务、制造组装、研发设计等中心,形成了全球产业链。随着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以及90年代东欧和俄国经济体制转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把制造组装业务转移到这些资源和劳动力低成本的国家,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建立制造组装基地。在低成本国家建立制造基地极大地降低了产品成本,提高了跨国公司的竞争力。随着制造业务的转移,跨国公司也开始把研发设计业务向全球转移。近年来,跨国公司研发出现了从国内到国外,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通过在全球范围设立营销服务、制造组装和研发设计中心,跨国公司建立了自己的全球产业链。现代市场竞争已经从单一企业间点对点的竞争上升到产业链的竞争。因此,跨国公司建立全球产业链对于其参与全球竞争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战略调整之三,通过外包吸纳整合全球人力资源。由于全球市场迅速形成和急剧扩大,跨国公司为迅速占领全球市场,必然要从外部获得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的支持。在这样的背景下,跨国公司把产业链各个环节转移到这些环节最适宜的国家和地区。与此同时,外包应运而生。跨国公司根据全球产业链发展的需要,往往把经营重点转向服务环节,退出某些制造环节,把零部件生产,甚至最终产品生产按照自己的标准发包给经过认证的海外企业。开始是制造外包,后来则是服务外包。现在,连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产品设计等过去完全由企业自己完成的服务业务也都开始外包给其他企业进行。 战略调整之四,通过并购快速成长。从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意味着全球范围内企业的分化与重组。跨国公司为加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往往放弃或退出某些业务领域,与此同时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或通过收购兼并其他企业来强化那些需要加强的业务领域。并购也是企业的一种增长模式。过去,企业比较注重“有机增长”,即主要依靠自身生产能力扩大而取得发展。现在,仅仅依靠有机增长已难以适应迅速变化和扩大的市场。通过并购其他企业获得增长的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起,全球企业间的并购兼并规模越来越大。近年来,并购也成为跨国公司在中国成长的重要方式。外资并购有利于我国产业重组,有利于盘活原有资产,也有利于投资者迅速进入当地市场,因此得到国内政府部门、企业和国际跨国公司的共同关注。 从母公司文化中心向多元文化和全球责任转型为适应全球竞争与合作,跨国公司还调整了企业经营理念文化。过去,跨国公司往往以母国文化为中心整合各国雇员带来的不同文化。现在全球公司则通过全球各地分支机构吸纳当地人才,从而吸纳人类多种文化成果,形成能够吸纳多元文化的企业文化。这种转变被学者称为从“我族文化中心战略”转向“多中心战略”。在形成多元文化过程中,跨国公司的责任理念得到提升。全球公司承担的责任从过去的股东价值最大化提升到强化包括股东、社会和环境责任在内的公司责任体系。在现代工商文明新时期,他们不仅为公司股东负责,而且为企业所处的社会和环境负责。全球公司被要求承担全球责任。 跨国公司强化公司责任在全球范围形成潮流是在本世纪初开始的。2000年联合国秘书长办公厅推进全球契约。全球契约提倡企业承担人权、劳工、环境和反腐败四个方面10项原则。开始仅有几十家全球知名企业加盟,短短的六年多时间目前已经有约4000家全球著名企业加盟。全球契约被全球企业广泛接受标志着全球公司责任理念的形成。承担全球责任意味着全球公司理念和文化的更新,也标志着跨国公司向全球公司转型的完成。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案例分析格兰仕集团 公司发展概况格兰仕前身为桂州羽绒制品厂,成立于1978年,1992年生产出属于自己的第一台“格兰仕”微波炉。经过20多年的发展,格兰仕已形成以微波炉、空调为主导产业,豪华电饭堡、电磁炉等小家电为辅助产业的“全球名牌家电专业化制造中心”,目前已是微波炉制造世界第一、光波炉制造世界第一;空调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正朝着成为格兰仕第三个“世界第一”的方向高速扩张,2002年实现产值90亿元人民币。至1999年底,格兰仕品牌无形资产价值高达101.74亿元。从市场占有率看,微波炉国内市场1995年25.1%,1996年34.5%,1997年47.6%,1998年61.4%,2001达到70%;国际市场占有率1998年15%(其中阿根廷30%),出口量占中国全行业85%以上。2000年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30%以上(其中非洲突破70%),2001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35%,其中欧洲市场占有率达40%以上(法国超过45%),2002年全球市场占有率超过40%,其中欧洲突破45%o 2001年出口创汇突破2亿美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