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作者: ————————————————————————————————日期:

?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0日点击数: 1034 次字体:小大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

所街乡中心学校黄星星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二、教学理念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

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生疑和释疑的地方。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常见酸和碱,以及酸碱中和反应这些知识点之后,是对溶液酸碱性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pH ”的学习既承接了前面所涉及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对该知识的进行了延伸,即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也就是酸碱度。通过对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并认识酸碱度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强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和教材的设计思路,结合本校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了解pH 的变化与酸碱度的关系。(重点)2.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 的实验技能。(重、难点)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溶液酸碱度的广泛应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

五、学情分析

在学完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鉴别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溶液酸碱度还没有认识。而物质的酸碱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思路

在本节的教学中,我力求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观。因此,设计了如下教学思路:

针对教学目标逐个突破。

基本教学模式是:情景导入——→展示目标——→学生自学——→动手实验、合作探究(针对性练习)——→学生展示——→学生提异议——→教师纠错(根据情况可以省略)——→学生小结——→当堂检测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本节课的导入是学生动手实验导入:

桌面上有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蒸馏水、澄清石灰水、白醋、稀释后的白醋,你们能用化学方法区分吗?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纠正学生操作,此时特别注意要取样实验。

设计意图:学生前几节课已经掌握了酸碱指示剂的相关知识,能够通过酸碱指示剂鉴别出蒸馏水和澄清石灰水,但是白醋和稀释的白醋都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无法区分。使学生产生疑问,萌发求知欲,形成强烈的探究动机。

(二)学生主动,发现新知

1.学生带着疑问,对照导学案,明确学习目标,自主阅读,解决困惑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1-62页,解决第一个学习目标: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pH的变化范围与酸碱度的关系,并完成导学案上的知识梳理。(见导学案)设计意图:课改要求学生能自主学习,该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获取新知识,启发学习兴趣。

2.课堂练习,强化记忆

①一些食物的近似PH 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葡萄3.5~4.5

B.柠檬2.2~2.4

C.鸡蛋清7.6 ~8.0

D.牛奶6.3~6.6

②某种能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片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在其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

学生独立完成,学生展示,其余学生提出异议,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通过自学,应用新知,解决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利用学生提异议讲清解题思路的方式,教者就能很清楚的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还能锻炼学生表达新知识的能力,这一点对我们农村中学的学生尤其欠缺的一点。(三)探究活动,拓展思维

1.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62页实验10-9,解决第二个学习目标:知道如何正确

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并完成导学案相应部分。

设计意图:看似简单的pH试纸的使用,却是学生们容易出错的地方,所以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安排了两个环节,首先补全学案上操作步骤,形成基本的印象;然后就是动手的探究活动):

2.探究活动,初步体验

①引导学生每四人一组合作对不同浓度(两种)的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进行测定,并记录数据。对所得结果讨论交流,并得出溶液的酸碱度与浓度的关系。

教者巡视,下到组指导学生实验,纠正错误操作。

学生实验后,教者请一个小组展示他们测量的数据和结论,其他组别与之对比看是否有异议!有异议的当堂提出讨论或者同学指出不合理之处并纠正,教师根据学生的展示和解释情况适当的点拨。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亲历实验过程,使学生掌握正确使用PH 试纸的实验技能。通过一系列过程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对实验数据和事实的分析能力,还可以加强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快乐。

练习: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操作时的易错点,设置了当堂练习,巩固新知。

1、使用pH试纸时,能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到待测液中?为什么?

2、测量溶液pH时,能不能将pH试纸湿润?为什么?湿润了会产生怎样的结果?

3、小红用广泛pH试纸测量白醋的pH=3.5,他的测量结果对吗?为什么? 4、现在你能区分白醋和稀释后的白醋了吗?(导入实验中学生的疑问)

处理方法:学生合作完成,代表展示,其余组提出异议,说明理由。教者根据情况稍作强调和补充说明,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四)回归生活,形成感知

学习化学知识要与生活生产联系,学生阅读第63页图10-19,以及pH与人体健康、环境、农业等几个方面的关系,解决第三个学习目标: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这部分内容简单,易懂,教者可适当补充一些贴近生活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补充说明资料:

1、pH 与人体健康

人体体液的pH是7.35~7.45时正常;

人体体液的pH <7.35时,处于亚健康状况;

人体体液的pH =6.9时,变成植物人;

人体体液的pH 是6.85~6.45时死亡。

补充教材第64页资料卡片:人体一些液体与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

2、pH 与内衣(洗衣粉都是强碱性的,PH值超过12,内衣忌用,容易残留,刺激皮肤;而洗衣液PH值偏中性,配方要温和些。)

3、pH 与酸雨(酸雨危害的图片)

4、pH 与土壤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使其初步形成关注社会、关注人体健康、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这样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得到了体现。

(五)感悟深化,收获成果

让学生谈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和感悟?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小结,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说出心中的困惑,拓展了思维,带着问题离开课堂,课后继续探索,实现知识的延伸。

(六)当堂检测,反馈学情

1、鲜肉是日常主要的食品之一,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据资料,pH与鱼肉的新鲜度的关系为:新鲜肉pH为5.8~6.2;次鲜肉6.3~6.6;变质肉6.7以上。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

A.变弱 B.变强C.不变 D.无法确定

2、下列溶液中pH=4的是()

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变蓝的溶液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D.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

3、小亮同学自制了一种黄色的花汁作指示剂,将花汁加入到不同的试剂中,观察的现象如下表:

试剂稀盐酸食醋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蒸馏水草木灰水

颜色红红绿黄黄绿

小亮又用花汁测知家中花盆土壤显酸性,你认为可加入上表中

的来改良花盆里的土壤。

A.食醋B.食盐水 C.氢氧化钠溶液D.草木灰水

4、当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性时,不可使用的试剂或试纸是()

A.石蕊溶液 B.酚酞溶液 C.pH试纸 D.铁粉

5、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色,此时溶液显性,pH7;然后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振荡,至溶液刚刚褪成无色时,溶液

显性,pH 7;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溶液

显性,pH 。

设计意图:习题有易有难,题量适中,能在5-8分钟内完成当堂练习,教者公布答案,通过举手的方式反馈学生学习情况。

(七)课后反馈,巩固新知

给小组长一些pH试纸,强调不能随意乱丢,注意使用方法。

1、让学生测一测身边常见物质的pH 。如:唾液、食醋、牛奶、果汁、肥皂水,洗发水和护发素等等。

设计意图:这个探究活动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到化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探究学习中。

八、本课教学设计对我的启示

我认为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教师——教材——学生三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不但是对学生教育的过程,也是师生相互教育的过程,更是教师自我教育反省的过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从事教育事业。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导学案

一、温故知新

桌面上有4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蒸馏水、澄清石灰水、白醋、稀释后的白醋,你们能用化学方法区分吗?现在开始尝试利用实验桌上的药品动手试试!

你的疑问

是:

二、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了解PH 的变化范围与酸碱度的关系。

2.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的实验技能。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自学教材p61-62,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PH的变化范围与酸碱度的关系,完成下面的空。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呈酸性、中性、碱性,可以

用来初略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

2、溶液的酸碱度是定量表示溶液酸碱性的程度,常

用表示。

①、pH的范围通常是之间。

②、pH < 7,溶液呈性; pH 越小,酸性越

pH = 7,溶液呈性

pH>7,溶液呈性; pH越大,碱性越

练习:1、一些食物的近似pH如下,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A.葡萄3.5~4.5 B.柠檬 2.2~2.4

C.鸡蛋清7.6 ~8.0

D.牛奶6.3~6.6

2、某种能治疗胃酸过多症的药片的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镁,在其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

四、自学教材p62实验10-9,知道如何正确使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1、测定溶液的pH最简单的方法:使用。测定方法:在或

上放一小片,

用蘸取待测液滴到

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比较,即得出待测液的pH。

2.动手实验:

测定桌面上六瓶溶液的pH,他们分别是不同浓度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将测定数据填在下表中:

溶液浓度pH 酸碱性强弱

稀盐酸很稀

氢氧化钠溶液很稀稀

分析溶液浓度与酸碱度,你的结论

是:

练习:

1、使用pH试纸时,能不能直接将pH试纸浸入到待测液中?为什么?

2、测量溶液pH时,能不能将pH试纸湿润?为什么?湿润了会产生怎样

的结果?

3、小红用广泛pH试纸测量白醋的pH=3.5,他的测量结果对吗?为什么?

4、现在你能区分白醋和稀释后的白醋了吗?

五、学生阅读P63图10-19,以及酸碱度对人体健康、环境、农业等几个方面的关系,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生活中有重要的意义。

六、当堂检测,反馈学情

1、鲜肉是日常主要的食品之一,新鲜度可以通过测试pH来判断。据资料,pH 与鱼肉的新鲜度的关系为:新鲜肉pH为5.8~6.2;次鲜肉6.3~6.6;变质肉6.7以上。新鲜肉在变质过程中酸性强弱的变化为()

A.变弱B.变强 C.不变D.无法确定

2、下列溶液中pH=4的是( )

A.使石蕊变红的溶液

B.使石蕊变蓝的溶液

C.使酚酞变红的溶液D.不能使石蕊变色的溶液

3、小亮同学自制了一种黄色的花汁作指示剂,将花汁加入到不同的试剂中,观察的现象如下表:

试剂稀盐酸食醋氢氧化钠溶液食盐水蒸馏水草木灰水

颜色红红绿黄黄绿

小亮又用花汁测知家中花盆土壤显酸性,你认为可加入上表中

的来改良花盆里的土壤。

A.食醋B.食盐水 C.氢氧化钠溶液 D.草木灰水

4、当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性时,不可使用的试剂或试纸是()

A.石蕊溶液 B.酚酞溶液C.pH试纸 D.铁粉5、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2~3滴酚酞溶液,溶液变成色,此时溶液显性,p

H7;然后向烧杯中逐滴滴加稀盐酸并振荡,至溶液刚刚褪成无色时,溶液显性,pH 7;继续滴加盐酸至过量,溶液显性,pH 。

溶液pH计算方法

第三讲 有关pH 的计算方法 根据pH =-lgc(H +),因此计算溶液的pH 的实质是计算溶液中H + 的浓度。 一、单一溶液pH 的计算 1.强酸溶液的pH 计算方法是:根据酸的浓度先求出强酸溶液中的c(H +),然后对其取负对数,就可求 得pH 。 2.强碱溶液的pH 计算方法是:根据碱的浓度先求出强碱溶液中的c(OH -),然后利用该温度下的Kw 求 出c(H +),然后求pH 。 3.其它溶液的pH 计算方法是:想办法求出溶液中的c(H +)然后取负对数 二、稀释型(指单一溶质加水稀释或相当于水的稀释作用) 实质:稀释前后酸或碱的物质的量不变。一般计算公式:C 1V 1=C 2V 2,据此求出稀释后酸或碱的物质 的量的浓度。 特殊结论: ⒈若为酸:强酸,PH =a,稀释10n 倍,PH =a+n ;若为弱酸,PH =a,稀释10n 倍,a < PH <a+n ; 若酸的溶液无限稀释,则无论酸的强弱,PH 一律接近于7 ⒉若为碱:强碱,PH =a,稀释10n 倍, PH =a -n ;弱碱,PH =a,稀释10n 倍, a -n. < PH <a ; 若碱的溶液无限稀释,则无论碱的强弱,PH 一律接近于7。 三、混合型(多种溶液混合) (1)强酸混合后溶液的pH 求算的方法是:先求出混合后的c(H+)混, 即:()()()121212c H V c H V c H V V +++ +混+=,再根据公式pH=-lgc(H +)求pH 。 (2)强碱混合后溶液的pH 求算的方法是:先求出混合后的c(OH -)混 即:()()()121212c OH V c OH V c OH V V ---+混+=,再通过KW求出c(H +),最后求pH 。 (3)强酸和强碱溶液混合 这里的混合,实为中和,要发生反应:H ++OH -=H 2O,中和后溶液的pH 有三种情况: ①若恰好中和,pH =7 ②若酸有剩,根据中和后剩余的c(H +),即()()1212 12 c H V c OH V c(H )V V +-+=+(过)-,再求pH 。 ③若碱有剩,根据中和后剩余的c(OH -),即()()1212()12c OH V c H V c(OH )V V -+-= +过-,然后通过KW求出 c(H +),最后求pH 。 【课后练习】 1. 下列各种溶液中,可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pH=0的溶液中:Fe 2+、NO 3-、SO 42-、I -

溶液pH的计算说课稿

《溶液pH的计算》说课稿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选修四《化学反应与原理》第三章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的第二课时溶液pH的计算 二、教学理念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 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生疑和释疑的地方。 三、教材分析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在给出了pH 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能进行溶液pH的简单计算,知道溶液pH的调控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应用。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和教材的设计思路,结合本校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溶液PH的计算方法及技巧 2.了解PH之和为14的强酸与强碱等体积混合PH的变化规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典型例题的讨论与分析使学生掌握PH的计算方法和技巧,具备一些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自主探究的能力: 2.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五、学情分析 在学完溶液的酸碱性与PH的关系之后,学生已经能定性判断溶液的酸碱性,但对于溶液PH的定量计算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学习。再进行溶液PH的计算过程中学生已经具备了对数的计算、酸碱中和过

溶液PH的计算方法.

溶 液 PH 的 计 算 方 法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当铺地中学024045白广福 众所周知,溶液的酸碱度可用c(H +)或c(OH -)表示,但当我们遇到较稀的溶液时,这时再用 C(H +)或C(OH -)表示是很不方便的,为此丹麦化学家索伦森提出了PH 。它的定义为氢离子浓 度的负常用对数.PH=-lgc(H +)。在高中阶段,以水的电离和溶液PH 计算为考查内容的试题 能有效的测试考生的判断、推理、运算等思维能力;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也是屡见不鲜。 下面介绍几种关于溶液PH 的计算方法。 1、单一溶液PH 的计算 (1)强酸溶液:如H n A,设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c(H +)=ncmoL/L, PH=-lgc(H +)= - lgnc 例1、求0.1 mo1/L 盐酸溶液的pH ? 解析:盐酸是强酸,所以 0.1moL/L 盐酸的c(H +)为0.1moL/L ,带入PH=-lgc(H +)即得PH=1 (2)强碱溶液,如B(OH)n,设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则c(H +)=14 10nc -moL/L,PH=-lgc(H +)=14+lgnc 2、两两混合溶液的PH 计算 (1)强酸与强酸混合 由C(H + )混=112212()()c H V c H V V V ++++先求出混合后的C(H +)混,再根据公式求出PH. 技巧一:若两强酸等体积混合,可用速算法:混合后的PH 等于混合前溶液PH 小的加0.3如: (2)强碱与强碱混合 由c(OH - )混=112212()()c OH V c OH V V V --++先求出混合后C(OH -),再通过K w 求出(H +). 技巧二:若两强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可采用速算法:混合扣溶液的PH 等于混合前溶液PH 大的减去0.3. 例2、(93年高考题)25mLPH=10的氢氧化钾溶液跟50mLPH=10的氢氧化钡溶液混合, 混合液的PH 是( ) A、9.7 B 、10 C 、10.3 D 、10.7 解析:根据技巧二、可得出答案为B (3)强酸与强碱混合 强酸与强碱混合实质为中和反应,可以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若恰好中和,PH=7。 例3、(04年全国新老课程11题)1体积pH=2.5的盐酸与10体积某一元强碱溶液恰好完 全反应,则该碱溶液的pH 等于( ) A 。9.0 B 。9.5 C 。10.5 D 。11.0 解析:因为是恰好中和,则中和后溶液的PH=7,设碱的PH=X,则有 2.5141101010X --?=?,解得X=10.5,答案为C。 ②若酸剩余,先求出中和后剩余的c(H +),再求出PH ③若碱剩余,先求出中和后剩余的c(OH -), 再通过K w 求出c(H +),最后求PH。 3、溶液稀释后的PH求法

酸和碱中和反应的说课稿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阜康市第四中学张弘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酸和碱之间的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并没有把它简单的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本课题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为下一章盐的学习做了铺垫。酸和碱反应往往无现象是需要解决的难点。中和反应在《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和《物质的化学变化》两个一级主题中有重要表现。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重要纽带。 2、说教学目标 结合《化学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为主导的具体要求,本节课我确定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 2、从组成角度认识盐 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亲自设计方案并动手实践,培养学生实验中的证据意识及实际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内交流,小组间共享方案,培养学生合作、表达与评价的能力。 3、通过学生总结盐和中和反应的概念,培养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总结、归纳能力。 4、培养良好的实验、学习习惯和方法,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化学活动探究性,培养勇于提出问题,大胆创新、实践的科学精神。 2、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健康的密切关系,体会化学的价值和重要性。 二、说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中和反应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1.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验设计; 2.从微观角度认识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反应的实质 三、学情分析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第一课时)

说课稿 高二化学选修4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东镇中学任立夏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功能和内容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是三章第二节的内容,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教材将其安排在强弱电解质以及电离平衡之后,是便于前后知识的衔接,也是为后面学习盐类的水解的本质以及书写盐类水解的化学方程式打下基础。本节教学安排3课时,这儿就第一课时学习内容进行分析: 1、教材以提供“精确的导电性实验”的结果告知学生:水是极弱电解质,存在电离平衡,并配有图3-5、3-6帮助学生认知水分子的结构和水的电离过程。 2、对比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知识迁移,导出水的离子积,帮助学生加深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理解,并通过表3-2教会学生应用图像和表格的方式去分析问题,理解温度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3、通过问题探究,引导学生从化学平衡移动原理来认识和理解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知道水的离子积常数)、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能力,我确定出本节的三维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是一种弱电解质,在一定条件下水的离子积是常数,理解温度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2)应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认识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①温度;②改变 c(H+)或c(OH-)。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水的离子积的导出,加深学生对弱电解质电离的理解,了解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认识到水不仅是促使酸碱盐等电解质发生电离的环境因素,它自身也是一种弱电解质。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水是一种特殊的物质,它是促使酸碱盐等电解质发生电离的环境因素,许多化学反应是在溶液体系中发生的,它的重要性其他物质不可替代。而且它是一种极弱电解质,由水的电离常数导出的水的离子积尽管很小,但它对溶液的酸碱性变化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还是后期原电池理论学习的基础,理论性较强。所以把水的离子积确定为教学重点和难点。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①温度;②改变c(H+)或c(OH-)是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迁移运用,把它确定为重点。 二、说学情: 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经过初三和高一两年的化学学习,他们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相关知识:物质的溶解、溶解度、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及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等。积累了一些化学方程式,掌握了基本的实验技能,有部分学生基本上养成了良好的思考、讨论、探究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三、说教法: 教学过程中我充分挖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采用问题驱动式教法和问题探究法,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交流讨论、归纳总结、主动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和学生展示相结合,使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同时发挥以突破重点难点。 四、说学法: 1、水的电离学习:先复习弱电解质的电离,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再从水分子结构认知水的电离,书写水的电离方程式,明确水是一种极弱电解质。 2、水的离子积常数:(1)启发引导学生写出水的电离平衡常数,然后以提问形式驱动学生去分析教材提供的数据信息,得出水的离子积。(2)设置疑问驱动学生,理解温度对水的离子积的影响。 3、影响水的电离的因素:用问题探究激发学生,联想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然后讨论总结得出结论。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对本节教材的分析和确定的三维教学目标,具体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知识回顾,以提问的方式检查落实,使得前后知识相衔接。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1)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 (1)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说课稿(1)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九年级化学第十单元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对本节课的认识。 本课题内容是介绍常用的酸和碱的性质、用途,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认识了硫酸、盐酸、醋酸等物质,但没有构建出酸作为一类物质的认识。本单元开始,将化合物进一步划分为酸、碱、盐,建立更加完善的物质分类系统。在内容的选取上,注意联系学生的实际,选取学生日常生活或平时实验中常见物质,通过实验来说明,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由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是理念,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讨论、调查与研究等方式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训练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方法。 、通过探究,使学生树立给物质分类的观念,学习给物质分类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采用联系生活实际、实验探究等方法,为学生的能力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 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从个与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以及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方法。教师准备稀醋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溶液、石蕊溶液、蒸馏水等。 学生举例,说说那些物质是有酸味的,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贴近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接着,教师讲述:如果我们把肥皂水、石灰水的溶液滴一点在手上,用手指轻捻,有滑腻感。

然后把上面的例子分析归纳,引出酸和碱的概念,这样比较自然,学生容易接受,不会感到突兀、生硬。 接着让学生阅读课本,,页资料,了解酸和碱名称的由来,使学生体会到化学与 社会生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然后让学生板演盐酸、硫酸、碳酸三种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两种碱的化学式,认识它们是化合物,这样,学生对化合物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学生根据课前阅读很容易回答,告诉学生,在学生和研究中从不能用品尝或接 触的方法确定某一种物质是不是酸或碱 由于条件所限,自制酸碱指示剂有难度,所以将活动与探究与演示实验,,,,结 合在一起做,用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分别试验,对学生带来的药品与教师准备的药 品进行探究。 学生观察记录并分类归纳,完成设计的表格,使学生知道通过酸碱指示剂的颜 色变化情况可区分酸和碱。 接下来介绍,某些植物色素也可以作酸碱指示剂,学生通过做基础训练,,页, 题来了解这方面知识,同时我给第,题增添了几个题目,?:若让你检测食盐水、汽水、石灰水三种物质的酸碱性,你选择什么,为什么,?:取所选的花汁少许分别滴入 上述物质中,各会显示什么颜色,通过这些题目,稍微弥补一下探究的不足,同时 培养学生分析信息等能力。 问题:为什么酸和碱能使酸碱指示剂出现不同颜色变化呢,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 由于没有溶液导电演示器,所以用多媒体播放录像资料,让学生观看,同时思 考问题: 问题,、,学生可能不好回答,经学生讨论后,用动画展示盐酸在水中电离出来 的阳离子全部是,并用一个式子表示:,,解离-水分子作用——

溶液的酸碱性 教案

溶液的酸 碱性 教案 初中化学
适用年级
九年级
适用区域 沪科版
课时时长(分钟)
2 课时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3.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 关系 4.pH 测定
1. 认识酸碱指示剂及其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2. 掌握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3. 掌握 pH 的测定方法
1.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教学重点
2.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教学难点 溶液 pH 的测定方法
一、导入 教学过程
我们在吃苹果、橘子、葡萄等水果时,都有酸味,吃碱面包时有 一股涩味,这是为什么?
二、知识讲解 知识点 1 酸碱指示剂
使用建议说明:接着导入部分,引入酸碱性概念,阐明酸碱指示剂作 用及适用范围。引导学生记住酸碱指示剂说的变色现象。 酸碱指示剂:能跟酸或碱的溶液起作用而显示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
第1页/共14页

碱指示剂。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
石蕊
酚酞
自身颜色
紫色
无色
遇酸
红色
无色
遇碱
蓝色
红色
知识点 2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使用建议说明: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我们不仅需要知道溶液 的酸碱性,还要知道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例如:就某地区的 土壤而言,知道它呈酸性还是碱性,还要确切知道该土壤的酸碱度, 以便选择适宜种植的植物,如何改良土壤。讲课多结合实际事例比较 好。
1、 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性是指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溶液酸碱度是指溶液 酸碱性强弱的程度。常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粗略测定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 pH 试纸。 (2)酸溶液(碱溶液)与酸性溶液(碱性溶液)是两组不同的概念。 酸溶液是指酸的水溶液,酸性溶液是指呈酸性(pH<7)的溶液。酸 溶液一定呈酸性,但酸性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NaHSO4 溶液)。碱溶 液与碱性溶液也存在上述关系(如 Na2CO3 溶液)。 (3)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溶液呈中性 pH<7,溶液呈酸性
第2页/共14页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作者: ————————————————————————————————日期: ?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0日点击数: 1034 次字体:小大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 所街乡中心学校黄星星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二、教学理念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 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生疑和释疑的地方。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常见酸和碱,以及酸碱中和反应这些知识点之后,是对溶液酸碱性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pH ”的学习既承接了前面所涉及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对该知识的进行了延伸,即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也就是酸碱度。通过对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并认识酸碱度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强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和教材的设计思路,结合本校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了解pH 的变化与酸碱度的关系。(重点)2.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 的实验技能。(重、难点)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溶液酸碱度的广泛应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 五、学情分析 在学完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鉴别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溶液酸碱度还没有认识。而物质的酸碱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思路

(完整版)溶液的酸碱性及pH的计算

溶液的酸碱性及pH的计算 班级姓名座号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某溶液中c(H+)=c(OH-)=10-8 mol·L-1,该溶液呈中性 B.溶液中若c(H+)>10-7 mol·L-1,则c(H+)>c(OH-),溶液显酸性 C.c(H+)越大,则pH越大,溶液的酸性越强 D.pH为0的溶液,其中只有H+,无OH- 2.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为1.0×10-12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定是酸的溶液B.一定是碱的溶液 C.一定是碱性溶液D.可能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碱性溶液 3.室温时,pH=6的H2SO4加水稀释1 000倍,溶液中() A.pH=9 B.pH≈7 C.c(OH-)=1×10-11 mol·L-1 D.c(H+)=2×10-9 mol·L-1 4.常温下等体积混合0.1 mol·L-1的盐酸和0.06 mol·L-1的Ba(OH)2溶液后,溶液的pH等于() A.2.0B.12.3 C.1.7 D.12.0 5.常温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稀释pH=3的醋酸,溶液中所有离子的浓度均降低 B.等体积pH均为3的H2SO4和醋酸溶液,完全反应时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不同 C.pH均为11的NaOH和NH3·H2O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不相同 D.分别中和pH与体积均相同的硫酸和醋酸,硫酸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多 6.室温下,pH=4的盐酸和pH=10的氨水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值()A.一定大于7 B.一定等于7 C.一定小于7 D.可能大于7 7.25 ℃时,等体积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若溶液呈现中性,则混合前硫酸的pH和氢氧化钠溶液的pH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A.pHH2SO4+pH NaOH>14 B.pHH2SO4+pH NaOH<14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课型:新授 课题: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第三节溶液的酸碱性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初步学会测定酸碱性的方法,加强对酸碱性实质的微观理解; 2、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的品德。 内容和学情分析: 本节从同学们生活中的经历入手引出问题,如吃西红柿,喝柠檬汁时感到有酸味,食醋也有酸味;使用肥皂和洗衣粉时会感到有滑腻感和涩味。知道它们是两类不同的物质,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识别酸和碱;并分析酸溶液的性质就是氢离子的性质;碱溶液的性质就是氢氧根离子的性质。 学习建议: 1、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学习法,根据常见酸碱性的检验,可以归纳出一般酸碱性的检验方法。 2、注意社会问题与学科知识的整合,从熟悉的生活现象入手,从化学的视角认识社会生活中的问题。 3、注重形成基本概念及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要重视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在活动与探究中掌握化学知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学会测定酸碱性的方法。 2、加深对酸碱性实质的微观理解。 过程与方法:

增强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对化学学习的情感。 知识点(重点、难点): 重点:识别酸和碱的几种方法。 难点: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实质。 教学准备: 仪器:试管(或者点滴板),胶头滴管等,多媒体演示台。 药品: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紫色石蕊试液,蓝色和红色石蕊试纸等。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情景导入> 如图,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食物,要想区分它们的酸碱性,学生观看投影,很感兴趣。 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会异口 同声的回答“尝一尝”。 通过日常生活 中常见食物的 酸碱性检验导 入新课,能激 发学生学习兴 趣,同时把学 生的思维引向 深入。

化学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碱中和反应说课稿 刘永财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准备安排四个步骤完成教学。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问题情境:人体胃液中含有的少量盐酸有利于食物的消化,但胃酸过多会引起胃痛。小明的妈妈因胃酸过多引起了胃痛,你认为小明妈妈服用的胃药中含什么物质有助于治疗胃痛? (通过回顾生活中对此问题的处理方法,会有学生提出加一些碱的答案。) 2、思考:为什么加一点碱就可以去掉酸味呢? (学生猜测:可能是酸和碱之间发生了化学反应。) 从而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酸和碱之间发生什么化学反应。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体现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二、科学探究(分小组进行) 1、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盐酸溶液,与本组同学一起观察现象,分析原因。(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据此现象能否判断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为什么?(设计意图: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突破平时在教师指导下实验现象总明显的惯例,使学生形成悬念为下面的科学探究做好准备。) 2、进行猜想:(学生的答案:发生了化学反应和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两种) 3、设计实验方案: (1)请同学们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想一想,怎样用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

确。(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对不够活跃的小组教师参与其中,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2)引导评价:在小组代表汇报实验方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评价哪个组的实验方案更方便操作,更快捷。从而对本组的实验方案进行调整改进。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科学素养。学习对不同实验方案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4、进行实验: (1)请选择你认为最合理的方案,来检验你的猜想是否正确。教师巡回指导实验的进行情况,及时发现实验过程生成的问题,并给予解决。 同时投影:课本P58【实验10-9】和实验图 (图略) (学生观察、记录并分 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 化学反应。)(设计意图:使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交流总结,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体验到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5、提出问题: (1)为什么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了变化呢?投影: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设计意图:从微观上把握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化学反应的实质,让学生明确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实质是盐酸中的H+和氢氧化钠中的OH-相

(完整版)初中化学专题训练--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有答案)

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学习要点] 1.知道溶液的酸碱性、pH值和酸碱指示剂。 2.知道pH值与溶液的酸碱度、指示剂与溶液的酸碱性的关系。 3.知道石蕊和酚酞的变色范围。 4.了解pH值的几种测定方法。 [家教点窍] 1.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2.pH值:是表示溶液酸碱度的一种方法。 3.溶液的酸碱度与pH值的关系: 常温下:当pH<7时,溶液呈酸性, 当pH>7时,溶液呈碱性 当pH=7时,溶液呈中性。 pH试纸或酸碱指示剂常被用来测定溶液的pH值。 4.指示剂在溶液里的显色和pH值的关系: [典型例题] 例某溶液的pH=7,要使这种溶液的pH值降低到2,应加入的溶液的pH值是 ( ) (A)1 (B)5 (C)7 (D)13 解析 pH=7的溶液是中性溶液,pH=9的溶液显弱碱性,当这两种溶液相混合时,混合溶液仍显碱性,其pH>7.pH=13的溶液是碱性较强的溶液,和pH=9的溶液相混合,混合液仍呈碱性,其pH>7。pH=5的溶液呈弱酸性,当和pH=9的弱碱性溶液混合时,酸碱两溶液发生中和反应后,混合液的酸性不可能继续增强,其pH值不可能降到2,pH=1的溶液酸性较强,当和pH=9的弱碱性溶液混合时,酸碱中和、体积增大后混合液仍有可能达到pH=2。 答案(A) [强化训练] 一、选择题 1.酸碱指示剂指示溶液的 ( ) (A)酸碱度 (B)酸碱性 (C)pH值 (D)是酸、是碱,还是盐

2.向碱性溶液中滴加酸,pH值的变化情况是 ( ) (A)不变 (B)增加 (C)减小 (D)无法判断 3.下列物质的水溶液,pH值大于7的是 ( ) (A)生石灰 (B)干冰 (C)氯化钠 (D)氯化氢 4.下列溶液中pH值最小的是 ( ) (A)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B)滴入石蕊试液呈紫色的溶液 (C)滴入石蕊试液呈蓝色的溶液 (D)滴入酚酞试液呈红色的溶液 5.下列溶液中既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又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是 ( ) (A)食盐水 (B)稀盐酸 (C)稀硫酸 (D)石灰水 6.要使pH值是5的稀盐酸溶液pH值升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 (A)加NaOH溶液 (B)加浓盐酸 (C)加浓H 2SO 4 (D)加NaCl溶液 7.下列物质投入水中:①CaO;②Na 2O;③CuO;④Fe(OH) 3 ,所得溶液使酚酞显红色的是 ( ) (A)③ (B)④ (C)①② (D)②④ 8.下列溶液的pH值:SO 2溶于水;Na 2 O溶于水;NaCl溶于水,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②>①>③ 二、填空题 1.A溶液的pH=5,B溶液的pH=3,C溶液的pH=8,则这三种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是 2.浓度是10%的硫酸溶液98克,pH值 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色。浓度为20%的氢氧化钠溶液40克,其pH值 7,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显色。这两种溶液充分混合后,其pH值 7,溶液显色,混合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3.在m克n%的NaOH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呈色,加入m克n%的盐酸后,试液变为色,溶液的pH值 7(填“>”或“<”)。 参考答案 一、1.(B) 2.(C) 3.(A) 4.(A) 5.(D) 6.(A) 7.(C) 8.(D) 二、1.B>A>C 2.小于,红,大于,紫,等于,紫色,10.3% 3.蓝,红,<

小学科学《液体的酸碱性》说课设计

小学科学《液体的酸碱性》说课设计各位评委、老师: 下午好,我是32号选手,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液体的酸碱性》。 一、说教材 《液体的酸碱性》一课着眼于让学生认识液体的基本特征之一——酸碱性。教材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液体的酸与碱,学生通过石蕊试纸检验各种液体的酸碱性,初步认识液体有酸碱性特征;第二部分自制指示剂,学生将利用植物的汁液来制作指示剂并利用自制指示剂来检验液体的酸碱性,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水溶液的酸碱性的认识;第三部分在学生对液体酸碱性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来认识酸碱中和现象以及酸碱中和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年级学生接触科学课已有一年,有一定的科学素养,同时对实验课兴趣非常浓厚。但是在思维上,逻辑性、严谨性不强,考虑问题不深入、不够细致周密;同时实验操作能力有待提高。本节课无论是实验设计还是实验操作,对学生而言都将是很好的锻炼。 针对教材内容和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课将分两教时进行教学。第一教时学习一二部分的内容,第二课时学习第三部分的内容。下面,我将就第一课时展开说课。第一课时的内容是全课的重点,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既要认识液体的酸碱

特性,掌握用石蕊和自制试剂测出液体酸碱性的方法,还要为第二课时认识酸碱中和现象打下良好基础。 基于我对教材、学生的了解与分析,第一课时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液体的基本特征之一——酸碱性,知道用石蕊试纸等方法能够测出液体的酸碱性。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够用石蕊试纸来测出液体的酸碱性,学会自制紫甘蓝汁指示剂,并能用紫甘蓝汁指示剂来测液体酸碱性。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乐于合作,能具备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解读,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用石蕊试纸等方法能够测出液体的酸碱性。因为学生正是通过这一部分的探究才认识液体具有酸碱性,这是本课探究的重点所在。 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特点以及以往知识的学习情况,我认为本课的教学难点应该是学会自制紫甘蓝汁指示剂,并能用紫甘蓝汁指示剂来测液体酸碱性。 为了更好地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让学生能够达到本课题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学法。 教法

实验溶液的pH值测定(精)

实验溶液的pH值测定 1.实验目的 (1)学习用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pH的方法和实验操作. (2)学习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2.实验原理 比较精确的pH测量用电位法,根据能斯特公式,用酸度计测量电池电动势。这种方法常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接酸度计的负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接酸度计的正极)与备测溶液组成电池,则25度时 E电池=K’+ 0.0592pH 式中,K’在一定条件下虽有定值,但不能准确测定或计算得到,在实际测量中要按pH实用定义用标准缓冲溶液来校正酸度计(即进行定位)后,才可在相同的条件下测量溶液pH。为适应不同温度下的测量,在用标准缓冲溶液定位前首先要进行温度补偿(将温度补偿旋钮调至溶液的温度处)。在进行温度补偿和校正后将电极插入待测试液中,仪器就可以直接显示被测溶液的pH。PH测量结果的准确度决定于标准缓冲溶液pHs的准确度,两电极的性能及酸度计的精度和质量。 3.仪器与试剂 (1)仪器 pHS-3F酸度计 231型pH玻璃电极和222型饱和甘汞电极,温度计 (2)试剂 ①两种不同pH未知液A和B ② 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 ③ pH=6.86的标准缓冲溶液 ④ pH=9.18的标准缓冲溶液 ⑤ pH试纸 4.实验内容与步骤 (1)配制pH分别为4.00,6.86,9.18的标准缓冲溶液各250毫升. (2)酸度计使用前准备 ①接通电源,预热20分钟 ②置选择开关于“mv”位置,若仪器显示不为“0.00”,可调节“调零”电位器, 使其显示为正或负“0.00”,然后锁紧电位器。 (3)电极选择,处理及安装 ①选择处理和安装pH玻璃电极根据被测溶液大致pH范围(可用pH试纸试验 测定),选择合适型号的pH玻璃电极,在蒸馏水中浸泡24小时以上。将处理好的pH玻璃电极用蒸馏水冲洗,用滤纸吸干外壁水分后,固定在电极夹上,球泡略高于甘汞电极下端。 ②检查处理和安装甘汞电极取下电极下端和上端小胶帽。检查甘汞电极内液 位,晶体,气泡和微孔砂芯渗漏情况并作适当处理后,用蒸馏水清洗电极外部用滤纸吸干外壁水分后,固定在电极夹上,电极下端略低于玻璃电极球泡下端。将电极导线接在仪器后右角甘汞电极接线柱上,玻璃电极引线柱插入仪器后右角玻璃电极输入座。 (4)校正酸度计(两点校正法) ①将选择按键开关置“pH”位置。取一洁净的烧杯,用H=6.86的标准缓冲溶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0日点击数:1034 次字体:小大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 所街乡中心学校黄星星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二、教学理念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 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生疑和释疑的地方。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常见酸和碱,以及酸碱中和反应这些知识点之后,是对溶液酸碱性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pH ”的学习既承接了前面所涉及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对该知识的进行了延伸,即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也就是酸碱度。通过对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并认识酸碱度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强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和教材的设计思路,结合本校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了解pH 的变化与酸碱度的关系。(重点) 2.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 的实验技能。(重、难点)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溶液酸碱度的广泛应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 五、学情分析 在学完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鉴别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溶液酸碱度还没有认识。而物质的酸碱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思路

物质的酸碱性教案

课题:第4章第6节物质的酸碱性 长兴实验初中沈莹 教学目标: 1.知道物质有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说出典型的强酸和生活中常见的弱酸性物质;确认强酸具有腐蚀性。说出典型的强碱和生活中常见的弱碱性物质;确认某些碱性物质具有一定的去污能力。 2.会用石蕊试液测定物质的酸碱性,知道物质酸碱性强弱可用pH值的高低来表示,会用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教学安排:本节建议1课时 教学难点和重点:学生对物质酸碱性的测定的探究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 食醋、浓盐酸、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氢氧化钠(S)、氢氧化钾(S)、氢氧化钙(S)、烧杯1只、试管3支、玻璃棒2根、白纸2张、火柴1盒、表面皿1个、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有油污的烧杯 学生分组: 稀硫酸、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醋、自来水、洗洁精、试管4支、玻璃棒2根、表面皿1个、餐巾纸、pH试纸和标准比色卡 教学过程设计: 从一则广告引出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酸碱性。从身边熟悉的水果引入:青苹果、柠檬汁、没有熟的桔子,这些常见水果的味道引入酸性物质→引到课题:物质的酸碱性一.酸性物质 提问:除了常见的水果外,你立即会想到的酸性物质是什么? 演示实验:取一瓶食醋,倒一点在烧杯中。闻一闻,它的气味。 学生演示,发现问题后,教师纠正学生错误。提问:为什么要轻轻扇动呢?减少对呼吸系统的刺激。 得出结论:食醋有酸味。它是一种酸溶液,具有酸性。 教师向学生演示三大强酸: 盐酸、硫酸、硝酸,观察颜色、状态。 提问:该如何闻气味呢? 推广:闻任何一种气味时,都必须用手轻轻扇动。 实验:用玻璃棒蘸取浓硫酸溶液、浓硝酸溶液,在白纸上写字,纸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再用玻璃棒戳纸的不同位置,看哪些地方容易被戳破?(教师完成,因有一定的危险性)说明:浓硫酸具有强的腐蚀性。 更明显的实验:用蘸有浓硫酸的玻璃棒划在火柴梗上,看现象。(多媒体投影) 用浓硫酸做实验时应该注意:一定要先用干布擦拭,再用大量的水冲洗。先后顺序不能对调,否则皮肤会被烫伤。(可补充实验,浓硫酸和水产生大量的热。)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省级优质课获奖作品)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题的内容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的第一课时。安排在学习常见酸和碱的知识之后,盐的知识之前,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这一原理既是对酸碱化学性质的延续和深化,又为下一课题的学习埋下伏笔,它就像一根纽带将酸、碱、盐知识串在一起,所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使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化学,生活离不开化学。以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会发生中和反应,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2)从微观粒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培养互相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2)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证明中和反应的发生。 教学难点:从离子的角度初步了解中和反应发生的原理。 二、说学情 1、认知状况学生了解了酸碱的化学性质。知道了酸碱指示剂的作用。知道了酸和碱的水溶液能够导电的实质是由于酸和碱在溶液中能解离出带电荷的离子。 2、能力状况九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设计的能力,并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方式逐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3、心理状况学生对探究实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实验,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去探究、交流和思考,完成对中和反应的认识。三、说教法学法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性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我是25号答辩老师,我叫张伟,来自在道真县上坝中学。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章第一节《溶液的酸碱性》。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分析、学法分析和教学程序设计四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这节教学的理解和设计。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选自沪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一节。通过《溶解现象》的学习,学生对溶液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溶液的酸碱性,从而引出溶液PH值,加深对已有知识的理解,又为后面学习酸、碱、盐等打下基础。所以本节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使用酸碱指示剂来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能通过实验现象对某些问题初步作出正确的科学判断;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酸碱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实验探究中养成尊重客观实际,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2、教学重点:溶液的酸碱度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二、说教法(教法分析) 本节课我采用阅读归纳与实验探究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先出示各部分的学习思考提纲,让学生先自学交流讨论或实验探究后,教师再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组织归纳小结。 三、说学法(学法分析) 根据本节课内容特点和教法设计,本节课的学法重点是化学阅读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养成粗读、细读、精读和背读的习惯。 四、说教学程序(教学程序分析) (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 引入: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质曾给你留下过“酸”的印象。

溶液的酸碱性教案

8.1溶液的酸碱性 教学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学会用酸碱指示剂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2.学会利用pH试纸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及其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影响。 教学重点: 1.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溶液中显示不同的颜色; 2.用pH试纸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教学难点: pH与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的关系。 教学课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品尝食醋,苹果感觉有酸味,又常听说烧碱和熟石灰这些物质的溶液有碱性。怎样区分溶液的酸碱性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溶液的酸碱性。 板书课题:8.1溶液的酸碱性 讲述:在第五章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现在我们用石蕊溶液和无色酚酞来检验某种溶液是否显酸性或碱性。 演示【实验8--1】 归纳: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讲述: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怎样衡量呢?通常我们用pH来表示其酸碱性的强弱程度。板书: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阅读讨论:221-222,讨论交流,由学生总结出规律 板书:酸性溶液 pH<7 (pH越小,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 pH=7 碱性溶液 pH>7 (pH越大,碱性越强) 阅读:教材223“常见物质的pH” 讲述:那么如何测定溶液的pH呢?

教师边讲边演示: 学生分组实验: 测肥皂水,洗发水,牙膏,洗手液,洗衣液,鸡蛋,食醋,碳酸钠溶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pH。 小结: 课堂练习: 1 某无色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则该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 A.蓝色 B.红色 C.紫色 D.无色 2用pH试纸测定白醋的酸碱度时,如果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把白醋滴到试纸上,则测得的结果与白醋实际的pH比较() A.偏低 B.偏高 C.相等 D.无法比较 3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的正确操作是() A.把试纸浸在待测溶液中 B.把待测液倒在试纸上 C.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试纸上 D.把试纸放在待测液上方,让待测液蒸气熏试纸 板书设计: 8.1溶液的酸碱性 一、酸碱度:用来表示溶液的酸性或碱性的强弱程度。 pH:酸碱度的表示方法 酸性溶液 pH<7 (pH越小,酸性越强) 中性溶液 pH=7 碱性溶液 pH>7 (pH越大,碱性越强)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二、测定溶液的pH: 布置作业: 225页第3、4、5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