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复习题

摄影复习题

摄影复习题
摄影复习题

2013年《摄影》复习题

第一章照相机

1认识照相机

(1)几种重要的类型:①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即SLR,简称“单反”。

②数码照相机,英文缩写为(DC)

③135照相机:使用135胶卷,画幅为36×24mm

(2)数码相机的基本构成:①电子传感芯片(现有CCD和CMOS两种)。

②存储介质(存储卡)。③液晶显示屏。④数据接口

(3)胶片照相机的构成:机身、镜头、取景器、光圈、快门、聚焦装置、

输片装置(过卷装置)

2.关于镜头的基本知识

(1)镜头的基本原理:小孔成像

(2)摄影镜头通常由镜片组、光圈和镜头筒三部分组成,

(3)镜头的镀膜又称加膜,其作用是增强镜头成像能力,提高镜头的成像质量。

(4)镜头的焦距是指无限远处的景物在焦平面上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的光学中心到焦平面的垂直距离,也就是镜头中心到胶片平面的距离。

(4)一般情况下焦距越长,镜头筒越长。

(5)按照镜头的焦距长短将镜头划分为4类:

标准镜头、广角镜头、中焦镜头、长焦镜头

3.镜头焦距与成像效果的关系。

面对同样的被摄体,对画幅相同的相机来说,焦距的变化带来的成像效果变化规律为(1)焦距与视角成反比:焦距越大,视角越小,能够产生望远镜的效果。

反之,看的范围更大

(2)焦距与景深成反比

4.镜头的“有效孔径”与“相对孔径”<不懂>??????

有效孔径是指摄影镜头的最大通光孔,即镜头的最大光圈值。通常采用镜头最大光孔直径与镜头焦距的比值来表示。

例如:当一支焦距是50mm时,最大进光孔的直径是25mm时,那么25:50=1:2。如果最大进光孔直径是35mm时,那么35:50=1:1.4。数字越小,表示的孔径越大。

相对孔径是光圈孔径(D)与镜头焦距(f)的比值,即相对孔径=D/f。相对孔径的倒数被称之为光圈系数,即F系数。通常也用f/××表示,又称为f系数。

光圈孔径与f系数关系:数值越小,表示孔径越大;数字越大,表示孔径越小。

5.快镜头的优点

所谓“快速镜头”就是指大口径镜头;“慢速镜头”就是指小口径镜头。快镜头的优点:

(1)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手持相机用现场光拍摄。

(2)便于摄取小景深、虚实结合的效果。画面影像的虚实结合是常用表现方法之一。

(3)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这在现场光的动体拍摄或在使用远摄镜头时有实用价值。

6.标准镜头及其成像特点

标准镜头:指镜头焦距长度接近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的摄影镜头。

标准镜头的视角与人眼平视时的视角大致相似,拍出照片的取景范围、前后景物的大小比例带来的透视感等与人眼观看的效果类同,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

7.广角镜头及其成像特点

广角镜头:也称作短焦距镜头,它的焦距小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超过了人眼的正常视角范围。广角镜头的性能特点:

(1)视角广泛,有利于近距离拍摄较为广阔的景物范围;室内拍摄较大场面时尤为常用。

(2)景深较大,能够将前后纵深较大范围的景物都清晰地表现出来。

(3)透视夸张,所拍摄的画面影像近大远小的收缩比例夸张,透视感强烈。

(4)影像变形,镜头畸变像差较大,尤其是画面边缘部分更为明显;在近距离拍摄时应注意影像变形失真问题。

8.长焦镜头及其成像特点

长焦镜头:又称为望远镜头或摄远镜头,它的镜头焦距长于标准镜头,拍摄视角小于标准镜头。此类镜头可分为中焦、长焦和超长焦镜头。长焦镜头的成像特点:

(1)镜头视角小,拍摄范围窄,能够使较远处的被摄物体获得较大的影像效果。

(2)画面景深小,背景容易虚化,有利于通过画面的虚实结合来突出被摄主体对象。

(3)画面透视关系压缩,前后景物的大小比例不明显,因而画面容易缺乏空间纵深感觉。

(4)长焦镜头影像畸变小,特别适于在较远处位置抓拍人像,而不至影响到被摄对象。

9.光圈系数及其相互关系(倍数关系)

f值的完整序列如下:f/1,f/1.4,f/2,f/ 2.8,f/ 4,f/ 5.6,f/8,f/ 11,f/16,f/22,f/32,f/ 44,f/64。

f /4孔径所接纳的光线是f/5.6的两倍,f/5.6接纳的光线是f/8的两倍,f/8接纳的光线又是f/11的两倍,依此类推。

10.光圈的作用

(1)调节光圈控制镜头的通光量。这是光圈的基本作用。光圈调大;进光照度增大;光圈调小,进光照度减小。它与快门速度的配合解决曝光量的需要。

(2)调节光圈控制景深效果。这是光圈的重要作用。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11.快门系数及其相互关系(倍数关系)

快门的标记:一般来说,一架照相机的快门速度主要有:

1秒1/2秒1/4秒1/8秒1/15秒1/30秒1/60秒1/125秒1/250秒1/500秒1/1000秒……

12.快门的作用

(1)控制进光时间——这是快门的基本作用。它与光圈配合,解决曝光量的需要。

(2)影响成像清晰度——这是快门不可忽视的作用。快门开启的时间长短不仅影响进光量,而且影响成像清晰度。这不仅表现在动体摄影,而且表现在静态影像拍摄中,因此存在的把稳相机的问题。

13.造成照片影像模糊的原因

一是聚焦不实。二是快门速度过慢。

14.相机的“持稳速度”

“持稳速度”是指手持相机拍摄时能拿稳相机的快门速度。手持相机是最常用的拍摄方法。任何人都无法用于绝对持稳相机。但是,使用的快门速度越快,相机抖动的影响就越小。通常认为对一般摄影者来说,能够拿稳相机的快门速度是镜头焦距的倒数,如50mm镜头就是1/50(用1/60秒)、250mm镜头就是1/250秒。变焦镜头以长焦端把握。如“35—105mm%就用1/125秒。

15.快门与动体的关系:慢速度体现动感,快速度凝固动作。

16.照相机的影像记录介质

※胶卷相机:摄影胶片。常见的齿孔片是135胶卷,在胶卷的两边都打有与照相机齿轮吻合的长方形齿孔,画幅大小为24mm×36mm。片长分为12、24、36个可摄画面的不同规格。

※数码相机:数码图像传感芯片。CCD芯片和CMOS芯片

17..感光度(片速):(注意:掌握规律即可,不用死记硬背)

感光度是指感光片对光线的敏感程度。也就是表示它的感光快慢特性,对胶卷来说,通常也称之为“片速”。

乳剂中卤化银的颗粒与感光度直接相关,颗粒越大,感光面就大,感光速度就快,反之则慢。感光度表示正确的曝光需要的曝光量。使用者根据感光度来确定拍摄时光圈和快门的组合。

ISO制:国际标准化组织以ASA制和DIN制为基础制定的国际标准感光度标记,它可以表示为ISO50/18°、ISO100/21°等,也可以分别表示为ISO100或ISO21°、ISO400或ISO27°等,其感光度数值结果以及变换关系分别与ASA制和DIN制相同。

不同感光度胶片的特性:

不同胶片ISO感光度之间的相对关系与相机快门指数之间或光圈指数之间的关系一样,即ISO 100胶片的速度比ISO 50胶片速度快一倍。

例:ISO100胶片,1/125秒,光圈f8。

ISO200胶片,1/125秒,光圈f11。

ISO50胶片,1/125秒,光圈f5.6。

18.颗粒度::(注意:掌握规律即可,不用死记硬背)

颗粒度主要是指人眼观察时所感觉到的构成影像的银粒密度的粗细程度、或者彩色影像染料分布的均匀性程度

摄影底片制作成照片时,放大到一定程度画面就会出现颗粒感,而且放大倍率越大,颗粒感就越明显。

一般来说,胶片感光度愈高,颗粒也愈大。一个影像的颗粒度愈大则愈显得粗糙,愈不清晰,也愈缺乏层次。数码相机表现为噪点的大小。

19.解像力:(注意:掌握规律即可,不用死记硬背)

胶卷的解像力又称“分析力”、“分辨力”,它是指胶卷对景物细部结构的表现力。

能把景物细微部清晰地记录下来的,称为解像力高;反之,则解像力低。从理论上说,解像力是指该感光片在1毫米内能分辨多少条线的能力。

影响解像力的因素:①感光材料的颗粒度。②镜头的成像质量。③聚焦的精确程度。④曝光和冲洗条件。

20.照相机的取景系统

(1)光学取景系统.(2)液晶屏取景器

21. 照相机的聚焦装置

(1)照相机的手动聚焦:通过转动镜头上的聚焦环,在取景器中用眼睛观察测距装置,直到影像清晰为止

(2)照相机的自动聚焦(AF “Auto Focus”):照相机通过验证调焦装置的测距结果,通过镜头中的驱动装置自动调整镜头与像平面的距离,以使像平面落在胶片上。

第二章曝光与测光

1.曝光量的影响因素

影响曝光量的因素:(1)快门速度、(2)光圈、3)胶片的感光度

在这三个因素中,胶片的感光度是相对不变的,因此要控制胶片的曝光量,快门和光圈的最佳组合是关键。

2. 等量曝光与倒易律

从光圈与快门的配合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当光圈开大或缩小若干级时,只要快门速度也相应地提高或降低若干级,那么光圈系数和快门速度的每一组合所取得的曝光量都是一样的,这就叫做等量曝光。

例如:当某物体获得正确曝光时,光圈为f8、快门速度为1/125

光圈为f8、快门速度为1/125=光圈为5.6,速度为1/250=光圈为11,速度为1/60=光圈为4,速度为1/500=光圈为16,速度为1/30

※通常表述为f8×1/125 = f5.6×1/250 = f 11×1/60 = f4×1/500 = f16×1/30

※如上,光圈和快门速度可以按正比互易而曝光量不变,就叫互易律

3.四种基本的曝光方式

(1)手动曝光模式(M)

拍摄者需要手动调节光圈与快门。

优点:可以充分体现拍摄者的曝光意图,反映个人的摄影风格和特征。摄影初学者应从手动曝光学起。

缺点:曝光不容易掌握。

(2)光圈优先曝光模式(A、AV)

光圈优先就是手动定义光圈的大小,照相机会根据这个光圈值确定能正确曝光的快门速度。此模式主要适用于通过光圈变化来实现控制景深的拍摄效果。

利用此模式,要注意速度的变化对影像清晰度的影响

(3)速度优先曝光(S、TV)

速度优先就是手动定义速度的快慢,照相机会根据这个速度值确定能正确曝光的光圈。

此模式一般适用于动体摄影。

利用此模式,光线暗弱的条件下,要注意光圈对景深的影响。

(4)程序曝光模式(P)与全自动曝光模式

程序曝光模式:在此模式下,相机在自动设定曝光参数的基础上,允许用户对其他参数进行部分控制,如ISO、白平衡、闪光灯均可以手动设置。

全自动模式是一种非常简单的曝光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相机决定所有曝光方面的设定,包括测光模式、感光度、光圈、快门、白平衡等,

※注意:此两种模式一般适合于光线条件良好的拍摄环境,且以顺光拍摄效果最好。此两种模式无法实现特别的拍摄效果。另外遇到拍摄环境的光线较差,则会影响影像的清晰度。4.景深

景深:摄影中将能够在画面中形成较为清晰影像的最近点和最远点的距离

缩小景深范围,可以使主体所在环境中的多余景物虚化掉,清晰的突出所要表现的对象;扩大景深范围,可以使所有的被摄物体都能在画面上清晰地展现,从而表现出全部景物的各个细节。

5.影响景深的因素

(1)光圈口径对景深的影响。光圈大,景深小;光圈小,景深大。

(2)镜头焦距对景深的影响。镜头焦距越短,画面的景深范围越大;反之,使用的镜头焦距越长,摄影画面的景深则越小。

(3)拍摄距离对景深的影响。拍摄时调焦距离越远,画面的景深范围越大;反之,调焦距离越近,画面的景深范围则越小。

6.色温

色温是表征光源颜色特征的一种物理量,而不是指光的冷暖温度。

它是根据绝对黑体在连续加热过程中呈现由红-橙红-黄-黄白-白-蓝白的渐变过程,由此得出的与温度相对应光色的量度。色温的单位用“K”表示,简称为“开”。

色温高低与影像色彩的变化:色温低,影像偏红。色温高,影像偏蓝

室外的色温:(注意:掌握规律即可,不用死记硬背)

正午的阳光为5000K

晨曦和夕阳为1900K

晴空蓝天为12000K

阴天的天空为12000K以上

室内的色温:(注意:掌握规律即可,不用死记硬背)

白炽灯为2500-3200

日光灯为4500-6500

烛光为2000

7. 白平衡

白平衡(White Balance,缩写为WB),其基本概念是“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照相机对在特定光源下拍摄时出现的偏色现象,通过加强对应的补色来进行补偿。

数码相机“白平衡”的设定

如果对白平衡要求不高,可用自动白平衡(AUTO).

如果对色彩的要求较高,就需要手动设定白平衡。

注意:白平衡使用错误的两种情况:在白炽灯下,采用日光模式拍摄,偏红。在日光下,采用白炽灯模式拍摄,偏蓝。

8.闪光灯

(1)闪光灯是能在很短时间内发出很强的光线的装置,是照相机的摄影配件。作用是补光。(2)种类:内置和外置

(3)使用场景:①光线暗弱。②逆光的情况下,为拍摄主体补光。

③消除斑驳的光影

9.关于“红眼”问题

在一些用闪光拍摄的彩色照片上,被摄者的瞳孔呈现红色,这是由于闪光灯离镜头太近,光线被血管丰富的视网膜反射回来的缘故。

解决办法

使用“防红眼”功能

闪光灯离开镜头远一些。

打开室内所有灯光,提高室内亮度。

拍摄前,被摄者先注视一下亮处,使瞳孔缩小。

第三章摄影用光

1.光线对于摄影的重要性

(1)光线可以使感光材料感光。(2)光线具有造型功能。(3)光线是构图的重要手段。(4)光线是表现意境的重要手段。总之,“光是摄影的灵魂”

2.顺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

优点:

(1)光线来自被摄物的正前方,受光面积最大,受光均匀,曝光比较容易把握。

(2)利用顺光拍摄的景物最接近其原型,比较有利于表现质感。

(3)利用顺光拍摄的彩色片,色彩能够得到正确还原,饱和度高,色彩艳丽。

缺点:

顺光拍摄的照片多呈二维平面,较难表现被摄物的立体感和空间深度感。

3.侧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

光线来自被摄物的侧面,被摄物一侧受光,另一侧处在阴影中。根据受光面积不同,可以分为斜侧光(前侧光)和侧光。

优点:

(1)有利于表现立体感和空间纵深感;

(2)有利于表现被摄景物清晰的轮廓;

(3)有利于影调和反差的层次的表现。总之,侧光是摄影最常使用的光线。

缺点:由于明暗反差大,影调对比强烈,不利于被摄物的质感和细部影纹。

4.逆光的特点与表现方法

逆光——光线来自被摄物侧后方或后方,形成侧逆光或逆光。

逆光的成像特点:

(1)能够增强透明或半透明物体的质感。

(2)强烈表现空间深度和立体感。

(3)能够较强的渲染气氛。

逆光能勾画整个景物的轮廓,如人物或景物的剪影。

5.如何拍摄逆光剪影效果照片

①选择比较亮的背景,一般为天空。②选择被摄体具有特色的拍摄角度。

③以明亮的背景为曝光依据。

6.日出和日落的摄影

①要对太阳升起或落下的位置准确判断。因为太阳升起的速度很快。

②注意曝光问题。一般来说,是以太阳周围的景物为侧光依据。作到“三兼顾”。即最亮的太阳,中间亮度的周围天空,较暗的地面景物,力图使这三项与胶片宽容度一致。

③要把太阳拍大,需要用长焦镜头拍摄。

6.雨景、雪景的摄影

(1)表现细雨蒙蒙的效果:

①摄影用光宜采用侧逆光或逆光。②避免用天空或浅色景物做背景,应选择深暗的背景衬托出雨点。③曝光量原则上宁欠勿过。④雨天因色温高,各种景象呈现偏蓝的色调,注意色温平衡。⑤快门速度不宜过高,可选择1/60秒以下。

(2)雨景创意效果:

如果是在暗淡背景的衬托下最好突出雨滴,但假如没有可能的话,尝试在画面中包含另一个清楚物体表明正在下雨——比如,打伞的人或者水滴落在水坑里。

7.高调和低调照片

(1)高调照片:指画面上的基调绝大部分是以白和浅灰影调为主,黑灰色影调极少,整个画面的色调比较简洁明朗。

(2)低调照片:低调又称为“暗调”,它的基本影调为黑色和深灰,可以占画面的70%以上,给人以凝重庄严和含蓄神秘的感觉,有较为强烈的冲击力。

第四章摄影构图

1.摄影构图的原则

(1)主题明确。(2)主体突出。(3)画面简洁。(4)形象生动。

2.摄影画面的构成要素:

主体、陪体、环境(前景、背景)

3.主体、主体作用和主体的选择和处理

(1)主体:画面的主体就是一幅画面所要表现的主要对象。主体在一幅画面中起着主导作用,它是表达画面内容和情感的主要媒介,是一幅画面的结构中心,同时它又是吸引读者注意力的画面兴趣中心。

4.陪体的作用

(1)帮助主体表现画面内容,烘托陪衬主体对象

(2)增强画面的气氛,使摄影画面更富有生活气息;

(3)与主体形成对比关系,在形式上装饰与美化画面

5.前景的作用

前景在摄影构图中的积极作用:

(1)前景可以帮助主体交代情节,深化主题表现;

(2)前景可以加强画面的空间透视效果,增强画面的空间纵深感

(3)前景可以赋予画面时间特性、季节观念或地方色彩,展示人物活动的环境和气氛;

(4)富有装饰性的前景可以美化画面,使构图具有形式美感等。

前景的选择和处理

(1)选择和利用前景要有目的性,要有利于表现主体和深化主题;

(2)前景的线条结构要与主体协调呼应,不能破坏整个画面的完整性;

(3)前景运用力求简洁,并具有一定的形式美感,有利于装饰和美化画面。

6.背景的作用?

(1)背景可以展示主体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地理位置或时代气氛,加深读者对画面内容的理解;

(2)背景可以利用不同的影调、色调或空间环境来衬托主体,使主体形象在画面中更加突出;

(3)背景与主体或前景相配合,可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与纵深透视感。

7.在摄影构图中如何纯化背景

(1)选择拍摄角度,避开杂乱的背景。

(2)采用逆光或侧逆光,

(3)选用长焦距镜头或使用大光圈,缩短景深,使主体清晰,把环境和背景处理在景深范围之外。

(4)晨雾雨雪能纯化背景。

8.突出主体的方法:(注意:掌握规律即可,不用死记硬背)

(1)直接突出法:让主体在画面上占据较大的面积和主要位置。

(2)间接突出法:利用摄影艺术的表现方法使主题鲜明突出。

突出主体的艺术手法:如虚实、影调、色彩、线条、动静等

9.不同的拍摄距离与画面效果

景别: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1)远景是在较远的距离拍摄广阔的空间范围。

远景画面以环境为主,可以没有人物,或人物只占很小的面积。远景主要以它所独有的宽广、辽阔的场面,展示出雄伟、壮观的气势和巨大规模来感染读者。

(2)全景画面能够完整地表现被摄主体的全貌。

如果拍摄画面以人物为主,全景通常要表现人的全身,表现人物动作、姿势、体态的全貌全景能交代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并利用环境烘托人物。

(3)中景所包含的景物范围较小,一般在距离被摄体较近位置表现主体的主要部分,主体形象较大,环境范围较小。

在人物场面中,通常以表现人物膝盖或腰部以上的相貌。

中景构图的叙述性强。在取景时,要注意抓取到最能吸引人的典型部分。

(4)近景用以表现物体,只能表现被摄体最有代表性的一小部分,强调出物体的质感特点及结构特点。

近景表现人,通常表现人物胸部以上的肖像。近景照片可以充分展示人物脸部表情的细微变化,环境和空间的作用降到次要地位。

(5)特写:照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很近,只能摄取被摄体的某些局部和细节,或以整

个画面去表现某种小的物件,这类效果照片称为特写。

用特写去表现人物,通常是以整个画面去表现人的完整脸部,或只表现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张愤怒呐喊的嘴巴,一只质感突出的大手,……。

用特写去表现景物,有时可表现物体的局部细节,有时可将极小的物件充满整个画面。10.不同的高度与画面效果

(1)平角度拍摄相机与被摄体在同一视平线上,被摄体有正常的透视效果,符合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特点,使人感到自然、真实、亲切。是被运用得最广泛的拍摄高度。(2)俯角度拍摄拍摄点高于被摄对象,好象人站在高处鸟瞰一样,地面上的远近景物、环境特征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渲染,也能够很好地交代被摄景物与所处环境的关系,画面的空间感能大大增强,展示出广阔地面景物的图案美。

俯角度拍摄还有利于利用一些色调单一的景物如水面、地面等作为背景,使画面简洁,突出主体。

(3)仰角度拍摄拍摄点低于被摄体,主要用来强调或夸张被摄对象的高度,以及宏伟、庄严的气势。

11.拍摄方向的选择及其效果

(1)正面拍摄方向

照相机镜头对着被摄体的正面位置拍摄。

优点:正面拍摄能真实地反映对象的规模和正面全貌,展示被摄对象的对称结构。拍摄人物采用正面方向,能使人产生一种亲近感,缩短了观者和画面人物的心理距离。

缺点:①正面拍摄缺乏立体感、纵深感的表现,一般适宜于表现静止物而不宜表现具有方向性和动作速度的对象。②正面拍摄的画面因过于对称、缺少变化而显得比较呆板。

(2)斜侧面拍摄方向

斜侧面方向拍摄既能表现出被摄对象的正面特征,又能表现出它的侧面形态,改善了正面构图的平淡和呆板,使画面更富有生气和动感。

斜侧面方向还能使被摄对象产生方向性的透视效果。

(3)正侧面拍摄方向

相机与主体正面方向成90度,就构成了正侧面构图。

正侧方向特别有利于表现运动物体的形态轮廓线,突出动体的速度感。

用正侧方向拍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交流,如外事迎送活动中的亲切握手或热情拥抱等镜头,能同时把双方的表情、动作等在同一画面中强调出来,不会发生顾此失彼的现象。

(4)背面拍摄方向

从背面拍摄,对于表现人物以及人物与背景的关系有特殊的效果。

背面拍摄通过抓住人物背部的一些特殊的动作姿态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使画面显得含蓄,而且容易激发欣赏者的兴趣和想象力。

摄影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 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的。 2.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 3. 黑白相纸按用途可分(印相纸),(放大纸)。 4. 在画面影调中占主要地位的影调是(基调)。 5. 纬度小光源强度(大)。 6. 海拔高光源强度(大)。 7. 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 8.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9. 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极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10.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11. 相机的聚焦装置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地结像)。 12. 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定焦镜头、(变焦)镜头。 13. 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 14. 遮光罩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边的一个附件。 15. 摄影镜头的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线)的长度。 16.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17. 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18. 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19. 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照相)又可以(摄像)。 20. 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存储影像的。 21. 家用数字相机可以用(液晶)显示屏取景。 22. 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23. 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S Tv)来表示。 24. 光圈大,景深(小)。 25. 光圈小,景深(大)。 26. 自拍器主要用途是(自拍),或防止相机震动。 27. F/4光圈比F/5.6光圈大(一级)光圈。 28. 数字相机是不使用(胶卷)的相机。 29. 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两部分组成。 30. 马米亚RB67相机是(120)相机。 31. MACRO表示(微距)镜头。 32. 前景深(小于)后景深。 33. 摄影光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34. 透镜分为(平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三种。 35. 焦距短,视角(大)。 36. 焦距长,视角(小)。 37. 光圈大,通光量(多)。 38. 相机内侧光系统,通过镜头的主要有(TTL)(TTL-OTF)通过取镜器的有(TTF)。 39. 用日光型胶片在灯光下拍摄会使色彩偏(红),偏(黄)产生(暖调)效果。 40. 正透镜是中间(厚)周边(薄)的透镜,起到使光线(汇聚)的作用。 41. (黄色)明度最高,(紫色)明度最低。

摄影测量考试试题及详细答案

1摄影测量学 2航向重叠 3单像空间后方交会 4相对行高 5像片纠正 6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7透视平面旋转定律 8外方位元素 9核面 10绝对定向元素 一、填空 1摄影测量的基本问题,就是将_________转换为__________。 2物体的色是随着__________的光谱成分和物体对光谱成分固有不变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能力而定的。 3人眼产生天然立体视觉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的存在。 4相对定向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 5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时,若像片按垂直于航带方向编号,则改化法方程系数阵带宽为_______,若按平行于航带方向编号,则带宽为_________。 三、简答题 1两种常用的相对定向元素系统的特点及相对定向元素。 2倾斜位移的特性。 3单行带法相对定向后,为何要进行比例尺归化?为何进行? 4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基本思想。 5何谓正形变换?有何特点? 四、论述题 1空间后方交会的结算步骤。 2有三条航线,每条航线六像片组成一个区域,采用光束法区域网平差。 (1)写出整体平差的误差方程式的一般式。 (2)将像片进行合理编号,并计算带宽,存容量。 (3)请画出改化法方程系数阵结构简图。 A卷答案: 一、 1是对研究的对象进行摄影,根据所获得的构想信息,从几何方面和物理方面加以分析研究,从而对所摄影的对象本质提供各种资料的一门学 科。 2供测图用的航测相片沿飞行方向上相邻像片的重叠。 3知道像片的方位元素,以及三个地面点坐标和量测出的相应像点的坐标,就可以根据共线方程求出六个外方位元素的方法。 4摄影瞬间航摄飞机相对于某一索取基准面的高度。 5将中心投影转换成正射投影时,经过投影变换来消除相片倾斜所引起的像点位移,使它相当于水平相片的构象,并符合所规定的比例尺的变换过程。 6是将建立的投影光束,单元模型或航带模型以及区域模型的数字模型,根据少数地面控制点,按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平差计算,并求加密点地面坐标的方法。7当物面和合面分别绕透视轴合线旋转后,只要旋转地角度相同,则投影射线总是通过物面和像面的统一相对应点。 8用以确定摄影瞬间摄影机或像片空间位置,即摄影光束空间位置的数据。

摄影基础习题

基础摄影复习题 一、选择题: 1、用日光白平衡在白炽灯条件下拍摄,影像的色调将: A、偏蓝 B、偏红黄 C、高感光度时偏蓝,低感光度时偏红黄: 2、色温是: A、光源的属性之一 B、数码相机的白平衡属性之一 C、两者都是 3、使用数码相机拍摄日落时的景象,如果想获得日落时分的色彩感觉,应当将白平衡设置到: A、自动白平衡 B、日光白平衡 C、白炽灯白平衡 4、使用自动对焦镜头拍摄照片时,除微距镜头外,用自动对焦功能: A、没有手动对焦精确 B、没有手动对焦专业 C、比手动对焦精确 5、为了把一个沿感光元件平行方向轻快行走的人(1.3米/秒)满画面定格,快门速度最慢可以设置在: A、1/250秒 B、1/500秒 C、1/1000秒 6、数码照片的噪点主要表现在: A、高光影调压暗时 B、暗部影调提亮时 C、两者都是 7、拍摄顺光大面积雪景时,应当参照测光表读数: A、减曝光 B、不加也不减 C、加曝光 8、造成机震的主要原因是: A、快门震动 B、反光板震动 C、没拿稳相机 9、哪种方法可以使机震的影响降至最低: A、使用反光板预升功能 B、提高快门速度 C、使用三脚架 10、其他条件不变,镜头焦距越长,景深将:

A、越大 B、越小 C、取决于能见度 11、光圈f/2时,镜头接纳的光量是光圈f/8时的: A、 16倍 B、 4倍 C、1/4 12、在高光和阴影处测得的曝光表读数显示的光圈范围是f/16-f/2,那么如果用数码相机,为了获得更多的细节,光圈应设置为: A、f/11 B、f/8 C、f/2.8 13、如果将感光度从ISO400换到ISO100,为了获得相同的曝光量,曝光需要增加: A、1档 B、 4档 C、2档 14、逆光是: A、从被摄者身后照射的光线 B、从镜头前方照射的光线 C、以上都是 15、在同一位置拍摄中远距离景物时,用100mm镜头拍摄出的影像大小是用50mm 镜头拍摄的同样影像的: A、1.4倍 B、2倍 C、4倍 16、相同条件下,感光度越高,影像的颗粒就: A、越细 B、越粗 C、不一定 17、其他条件相同,用f/2、50mm焦距拍摄获得的景深大约是用f/16、200mm 焦距拍摄的: A、1/2 B、2倍 C、4倍 18、使用一部焦距折算系数为 1.5的数码相机手持拍摄照片,如果镜头焦距是50mm,为了拍摄清晰,快门速度最慢应该是: A、1/50秒 B、1/80秒 C、1/100秒 19、如果我们使用机内点测光功能测光,并使用中心对焦点对焦,那么此时测光和对焦: A、是一回事 B、不是一回事

《摄影摄像技术》结业考试试卷A

** 1分, 1A.C.2、A.特写 3A.寻像器 4A.C.5A.C.6A.捕捉动感7、_____是电视画面构成可视形象的基本元素,是处理画面造型、构图及烘托气氛、表达 情感、反映创作意图的重要手段。选项为:() A.光线 C.影调 B.色彩 D.线条 8、_____是表现成年人膝盖以上部分或场景局部的画面,在有情节的场景中,常被用作叙事性的描写。选项为:() A.近景 C.全景 B.中景 D.远景 9、三角形机位布局时,在三角形底边上的两台摄像机处于两个被摄人物之间,靠近关系线向外拍摄。这种方案是:() A.外反拍三角形布局 B.内反拍三角形布局 C.平行三角形布局 D.大三角形布局 10、电视画面是从一定数量的画幅,以__的连续运动中体现出来的。选项为:() A.每秒25帧B.每秒30帧C.每秒35帧D.每秒40帧 11、能够比较客观地记录和反映被摄主体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变化的是:() A.拉镜头B.移镜头C.综合运动D.固定画面 12、____是指画面主体对象周围的人物、景物和空间。选项为:() A.陪体 B.前景 C.背景 D.环境 13、下列拍摄方法中,能同时引起被摄主体背景、角度和视点变化的是:() A.变焦推B.跟移C.变焦拉D.跟摇 14、____中环境范围由小变大。选项为:() A.推镜头 C.摇镜头 B.拉镜头 D.跟镜头 15、日出、日落时的色温一般为___之间。选项为:() A.5000~6000KB.2800~3500KC.6800~7500KD.6000~7000K 16、为克服“越轴现象”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提高拍摄高度B.改变色温 C.插入中性镜头D.改变光圈快门 17、就电视场面调度和舞台调度相比而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舞台调度的空间是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 B.舞台调度在观赏时,具有较大的强制性 C.电视场面调度的视点固定、视距不变 D.电视场面调度具有复杂性、多变性 18、电视摄像师在拍摄时应寓艺术表现于技术基础之上,如在拍摄夕阳时,为了获得落日

数字摄影测量复习题含答案

第五章数字影像与特征提取 1.什么就是数字影像?其频域表达有什么作用? 答:①数字影像就是以数字形式保存数字化航空、胶片影像得扫描影像 ②频域表达对数字影像处理就是很重要得。因为变换后矩阵中元素得数目与原像中得相同。但其中很多就是零值或数值很小,这就意味着通过变换、数据可以被压缩,使其能更有效得存储与传递;其次就是影像分解力得分析以及许多影像处理过程。例如滤波、卷积以及在有些情况下得相关运算,在频域内可以更为有利得进行。其中所利用得一条重要关系就就是在空间域内得一个卷积,相当于在频率域内其卷积函数得相乘,反之亦然。在摄影测量中所使用得影像得傅立叶谱可以有很大得变化,例如在任何一张航摄影像上总可以找到有些地方只含有很低得频率信息,而有些地方则主要包含高频信息,偶然得有些地区主要就是有一个狭窄范围得带频率信息。 2.怎样根据已知得数字影像离散灰度值,精确计算其任意一点上得灰度值? 答::当欲知不位于矩阵(采样)点上得原始函数g(x,y)得数值时就需要内插,此时称为重采样 3.常用得影像重采样方法有哪些?试比较她们得优缺点 答:①常用得影像重采样方法有最邻近像元法、双线性插值、双三次卷积法 ②最邻近像元法最简单、计算速度快、且能不破坏原始影像得灰度信息,但几何精度较差; 双线性插值法虽破坏原始影像得灰度信息,但精度较高,较为适宜; 双三次卷积法其重采样中误差约为双线性插值得1/3,但较费时;

4、已知/为采样 间隔,用双线性插值计算gk,l 答:g(k,l)=W(i,j) g(i,j)+W(i+1,j) g(i+1,j)+W(i,j+1) g(i,j+1)+W(i+1,j+1) //4)*102+(1 - 4) //4(1- /4)*118+( /4)* ( /4)*126 =102+13/-1 5、什么就是线特征?有哪些梯度算子可用于线特征得提取? 答:①线特征指影像得边缘与线,边缘可定义影响局部区域特征不相同得那些区域间得分界线,而线则可以认为就是具有很小宽度得其中间区域具有相同影响特征得边缘对 ②常用方法有差分算子、拉普拉斯算子、LOG算子等 第六章影像匹配基础理论与算法 1. 什么就是金字塔影像?基于金字塔影像进行相关有什么好处?为什么? 答:①对于二维影像逐次进行低通滤波,并增大采样间隔,得到一个像元素总数逐渐变小得影像序列,依次在这些影像对中相关,即对影像得分频道相关。将这些影像叠置起来颇像一座金字塔,因而成为金字塔影像结构 ②好处:提高了影响得可靠性与准确性,速度增快,先用低通滤波进行初相关,找到了同名点得粗略位置,然后利用高频信息进行精确相关,实现从粗到细得处理过程 ③因为通过相关函数得谱分析可知,当信号中高频成分较少时,相关函数曲线较平缓;但相关得拉入范围较大;反之,当高频成分较多时,相关函数曲线较陡,相关精度较高,但相关拉入范围较少;此外,当信号中存在高频窄带随机噪声或信号中存在较强得高频信号时,相关

经典广告之摄影作品赏析

经典广告摄影作品赏析(2)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一)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二)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三)

广告摄影作品鉴赏(四)

不同的商业摄影领域需要进行不同的准备工作,一般而言,摄影师需要选择设备、布置场景、准备道具、制作时间排期表等所有繁琐的工作,还要以最完整的方案防止计划的临时改变,例如发生意外情况时所增加的费用由谁来承担,拍摄是不是有序进行,是不是需要调整拍摄方案,在拍摄的前期一定要协商到位。在拍摄准备阶段,摄影师与策划人员的沟通非常重要,当然有时摄影师本身就是策划者,如果把摄影拍摄想象为电影拍摄,策划者就像是整部电影的制片人,负责很多繁杂的工作,对于所有的细节都要全部考虑周全。 对于场景的制作,一般分为移动与固定场景,置景的空间、材料的质地纹理是置景效果的衡量要点,一般来讲,为了追求丰富的画面效果,摄影师对于场景的陈列效果与肌理细节十分重视,另外考虑到便于摄影师选取角度,也便于控制成本,在商业摄影前期的拍摄准备阶段,一般选择专业的有一定审美标砖的置景团队完成前期的场景制作。

广告摄影作品赏析(五) 商业摄影的拍摄必须符合一个规则,即摄影师与客户需要在摄影创意、风格、角度等达成共识。在商业摄影拍摄流程中,从摄影师与客户进行沟通、制定方案、签订合同、到前期的准备工作之后,一般比较大的摄影项目或者有条件的客户会给摄影师试拍的机会和时间,以便进一步确定拍摄的成片效果,顺利完成最终拍摄。 商业摄影的拍摄并不是取景、构图、按下快门的简单动作,为了在合作上取得成功,往往需要摄影师与客户方不断的沟通、磨合和融合。另外,摄影师即使与客户的意见达成共识,并制定了让客户十分满意的拍摄方案,最终的拍摄结果也有可能和客户所期望的有一定偏差,毕竟对于摄影来说,拍摄计划与草图终归是有些纸上谈兵。 摄影师的试拍需要方案确定后客户的签字,根据之前的商讨计划和拍摄方案进行,以此避免客户中途所进行的一些意见性干扰。拍摄过程中,摄影师的拍摄要有步骤,灯光、背景、道具等即时到位,有条理的进行,和其它团队成员的配合要默契,尤其在拍摄杂志片和人像的时候,摄影师要会与模

基础摄影题库考试卷有答案.doc

课程名称:《基础摄影》 课程号: ____________ 说明: /、本导出系统可导出你题库中录入的所有本课程试题信息, 但只提供单选、多选、判断题答案,其他题型答案可在试题采集系统中查询; 2、答案选项ABCDEF不区分大小写; 3、判断题答案A为正确,B为错误; 4、答案为Re tEncryp tion (**))样式的为Re tEncryp tion 算法加密,括号中的为选项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0小题) 1、 摄影术的诞生H是1839. 8. 19 2、 银版摄影术的发明者是L.达盖尔 3、 1826年,经过八小时曝光后,得到世界上第一张照片是窗外的风景 4、 小孔成像形成的是(倒像) 5、

“如果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里的不够近"是以下哪位摄影师的名 言(长帕) 6、 “f/64小组”主张采用(小光圈),精确对焦,表现对象丰富细节与质感° 7、 “希望工程''摄影纪实之一的“大眼睛''摄影作品的作者是(解海龙)8、 达盖尔摄影术是(银版法) 9、 “决定性瞬间”是(布列松)提出的。 10、 摄影的本体语言包括两个方面:记录性和(瞬间性) 11、 北宋(《梦溪笔谈》)中对小孔成像有详细的描述 A 12、 提倡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主张在自然环境中拍摄自然景物的属于 (自然摄影) 13、 中国纪实摄影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 14、 快门的作用是配合光倦I、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 15、 正确存放照相机的方法是(放于阴凉、干燥、通凤的地方)? 16、 防震、防晒、防热、防潮和什么是照相机维护和保养得基本要求防尘?

17、

鱼眼镜头的焦距很短,特点是视场角大于等于180度? 18、 同一物体,镜头焦距长,被摄物体在胶片上成像会大? 19、 什么样的镜头的焦距近似或等于胶片画幅对角线的长度标准镜头? 20、 视场角为多少度的镜头属于标准镜头40度一60度? 21、 视场角与镜头的焦距成什么关系反比? 22、 常用照相机的光圈系数排列顺序为f/2 f/2. 8 f/4 f/5.6 f/8 f/11? 23、 控制镜头透光多少是什么在起主要作用光圈? 24、 在同等条件下,F/5. 6的景深比F/11的景深小? 25、 相邻两级光圈系数,后一级的通光量是前一级的关系1/2? 26、 选择带有B门长时间曝光装置进行长时间曝光时,需按动几次快门一次? 27、一般情况,彩色负片曝光应?彩色反转片曝光应?宁多勿少宁少勿多 28、 摄影中指光线的颜色,我们称为?色温

摄影与摄像试卷A

试卷代号:6334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摄影与摄像》试题A 卷 2011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对古代岩崖石刻及各种造像的研究,证明了_______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大众传播之一。 2.镜头成像的原理是利用_________的原理。 3.按快门构造和操作方式不同,可以将相机快门划为_________、电子式和程序式三种。 4.数码相机的出现,是因为人们发明了新的记录景物影像的材料--_________。 5.传统摄影感光材料主要有感光片和_________两种。 6.从感色性能上分,黑白感光片有色盲片、分色片和_________。 7.彩色负片和彩色反转片都有_________和灯光型之分,以适应不同光源下的拍摄需要。 8.正确曝光的方法就是根据景物的亮度来_________。 9.从光源的种类来看,总体上可将其分为两大类:自然光和_________。 10.色彩的三要素是指:色度、明度和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个发明摄影术的人。 A.布列松 B.伊期曼·柯达 C.达盖尔 D.普利策 2.人类社会历史上首次用摄影来记录重大历史事件的人是( )。 A.罗杰·芬顿 B.路易·达盖尔 C.尼埃普斯 D.塔尔博特 3.通常把照相机摄影物镜简称为镜头,它主要由( )和部分机械装置构成。 A.透镜组 B.光圈 C.凸透镜 D.凹透镜 4.摄影最基本的器材是( )。 A.黑白和彩色相纸 B.照相机和感光材料 C.放大机和彩扩设备 D.各种滤光镜 5.在照相机上,用来观看景物,确定拍摄范围的是( )。 A.焦平面 B.光圈 C.取景器 D.寻像器 6.感光片的宽容度是指( )。 A.可以允许使用各种类型的相机进行拍摄 B.能正确记录景物明暗反差的能力 C.能适应各种冲洗条件 D.感光片可以有各种不同的用途 7.从色温的角度看,灯光型彩色片适于在( )的色温条件下拍摄。 A.5000K B.3200K C.5400K D.2800K 8.下面关于"闪光连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电子闪光灯从理论上讲能和任何一级快门达到有效配合 B.镜间快门的相机其任何一级速度都能和闪光连动 C.焦平面快门的相机很难实行闪光连动 D.在照相机的速度盘上,闪光同步快门都用特殊颜色或记号标示出来 9.黑白显影中常用的抑制剂是( )。 A.菲尼酮 B.溴化钾 C.醋酸 D.硼砂 10.新闻摄影抓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 ),他被称为"堪的派"的"真正完成者"。 A.布列松 B.陈复礼 C.萨乐蒙 D.达盖尔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最新摄影测量学试题(含答案)

摄影测量学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摄影测量学2航向重叠 3单像空间后方交会4相对行高 5像片纠正6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7透视平面旋转定律8外方位元素 9核面10绝对定向元素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摄影测量的基本问题,就是将_________转换为__________。 2物体的色是随着__________的光谱成分和物体对光谱成分固有不变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能力而定的。 3人眼产生天然立体视觉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的存在。 4相对定向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 5光束法区域网平差时,若像片按垂直于航带方向编号,则改化法方程系数阵带宽为_______,若按平行于航带方向编号,则带宽为_________。 三、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总计20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同名像点必定在同名核线上 B.像点、物点、投影中心必在一条直线上 C.主合点为主纵线与核线的交点D.等角点在等比线上 2、以下为正射投影的为()。 A.框幅式相机拍摄的航片 B.地形图 C.用立体模型测绘的矢量图 D.数字高程模型 3、立体像对的前方交会原理能用于()。 A.相对定向元素的解求 B.求解像点的方向偏差 C.地面点坐标的解求 D.模型点在像空间辅助坐标系中坐标的解求 4、解析内定向的作用是()。 A.恢复像片的内方位元素 B.恢复像片的外方位角元素 C.部分消除像片的畸变 D. 恢复像片的外方位线元素 5、光学纠正仪是()时代的产品,其投影方式属于机械投影。 A.模拟摄影测量 B.解析摄影测量 C.数字摄影测量 D.数字投影 6、卫星与太阳同步轨道是指()。 A、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公转周期 B、卫星运行周期等于地球的自传周期 C、卫星轨道面朝太阳的角度保持不变。 D、卫星轨道面朝太阳的角度不断变化。 7、以下()不是遥感技术系统的组分。

摄影摄像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试题,每小题均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在后面的括号中。) 1、摄像机种类繁多,按__区分有广播级、业务级、家用级三个档次。( B )(A)制作场所(B)性能质量 (C)摄像器件(D)摄像器件数量 2、摄像机种类繁多,按区分有演播室摄像机、ENG/EFP摄像机、家用摄像机。( A )(A)制作场所(B)性能质量 (C)摄像器件(D)摄像器件尺寸 3、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纪实摄影题材的范畴__。( D )(A)人物(B)问题 (C)文献(D)特写 4、电视摄影构图因素中属于电视画面结构要素的是__。( B )(A)线条(B)主体 (C)运动(D)均衡构图 5、电视摄影构图因素中属于电视画面造型因素的是__。( A )(A)线条(B)主体 (C)运动(D)均衡构图 6、下面诸因素中,对画面的景深没有影响。( D )(A)镜头焦距(B)光圈的口径 (C)拍摄距离(D)拍摄速度 7、外部线条是指画面形象的轮廓线。属于外部线条。( C )(A)人物衣饰的褶皱(B)红绿相间的彩条 (C)车轮的圆形曲线(D)木材的表面纹理 8、摄像画面与摄影画面的主要区别是:( C )(A)记录方式不同(B)观看方式不同 (C)运动画面与静止画面(D)所含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不一样 9、下面属于电视画面空间特性的是:( B )(A)单向性(B)屏幕显示 (C)顺序性(D)一次性 10、下面属于电视画面时间特性的是( C )(A)平面构成(B)屏幕显示 (C)连续性(D)框架结构 11、电视画面与电影画面的主要区别是( B )(A)画幅大小不一样(B)纪录传播方式不同 (C)电视以小景别为主、电影以大景别为主(D)观看的时间环境有差别 12、色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 )(A)色别、明度、饱和度(B)亮度、明度、饱和度 (C)纯度、明度、饱和度(D)色相、色别、纯度 13、运动摄影的三种形式不包括:( C )(A)摄像机在固定视点上拍摄运动对象(B)摄像机在运动视点上拍摄运动对象 (C)摄像机在固定视点上拍摄静止对象(D)摄像机在运动视点上拍摄静止对象 14、不属于电视画面构图的总体把握规律。( B )

数字摄影测量试卷

一、名词解释: 1 、影像匹配: 【答】 通过一定的匹配算法在两幅或多幅影像之间识别同名点,如二维影像匹配中通过比较目标区和搜索区中相同大小的窗口的相关系数,取搜索区中相关系数最大所对应的 窗口中心点作为同名点; 2、金字塔影像: 【答】对二维影像进行低通滤波,并逐渐增大采样间隔,形成的影像像素数依次减少的影像序列; 3、立体正射影像对: 【答】由正射影像和通过该正射影像生成的立体匹配片两者组成的立体相对; 4、同名核线: 【答】同一核面与左右影像相交形成的两条核线,其中核面指物方点与摄影基线所确 定的平面; 5、立体透视图: 【答】运用透视原理和一定的数学模型(共线方程)将物方具有三维信息的点转换到指定的平面上,并通过消影处理获得立体透视效果。 二、简答题: 1、以图1所示数字高程模型矩形格网为例,请说明图1中所画等高线的跟踪 过程.如果有特征线存在,应该如何处理? 2、地形特征线的处理: 地形特征线是表示地貌形态、特征的重要结构线,在等高线绘制过程中必须考虑地形特征线以正确表示地貌形态,在跟踪等高线时应注意:(1)、若在某一条格网边上由地形特征线穿过,必须特征线与格网线的交点与相应的格网点内插等高线点,而不能直接用格网点内插等高线; (2)当等高线穿过山脊线(山谷线)时,还必须在山脊线(山谷线)上补插等高线点;(3)当等高线遇到断裂线或边界时,等高线必须断在断裂线或边界线

上; 1、图2是一幅SPOT影像,当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DEM已知时,如何制作正 射影像,请说明其原理过程,并指出与框幅式的航空影像制作正射影像算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对于SPOT影像,当外方位元素和DEM已知识,可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结合 的方法制作正射影像: 由于SPOT影像是线阵扫描式影像,每一条影像的外方位元素都不同,在采用正解法或反解法制作正射影像时都存在迭代求解的过程,框幅式航空影像是点投影式影像,整幅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唯一,制作正射影像采用反解法时无需迭代;另一方面SPOT影像可采用多项式纠正的方法来制作正射影像,而多项式纠正法则不适合于框幅式航空影像制作正射影像; 两者在制作正射影像时都存在通过原始影像内插、重采样来获得每一个地面元所对应的影像坐标及其灰度值,以构成正射影像的过程; 3.“相关系数最大”影像匹配、基于物方的VLL法影像匹配和最小二乘法影像匹配的相同点及差别是什么? “相关系数最大”影像匹配是指在左影像上以目标点为中心选取一定大小的区域作为目标区,将右片同名点可能存在的区域作为搜索区,比较目标窗口和搜索区内同大 小窗口的灰度相关系数,将相关系数最大所对应的窗口的中心作为同名点。 基于物方的VLL法影像匹配是在待定点的地面平面坐标已知的情况下,通过共线方程和合理的高程设定值,解算其相应的像点坐标,通过比较不同高程所对应的像点的相关测度,取最大测度处的像点作为同名点,相应的高程作为物点的高程;最小二乘法影像匹配是指顾及影像的几何和辐射畸变并引入相应的变形蚕参数,同时按最小二乘的原则解求这些参数,将相关系数最大处的左片目标窗口采用坐标梯度加权平均作为目标点,右片同名点的位置由求得的几何参数计算而得;由上可知三种匹配算法的相同点:都是基于灰度的影像匹配,都用到了相关系数最大作为匹配的测度; 不同点:“相关系数最大”影像匹配是基于像方的,通过选定目标区窗口与搜索区中相应大小的窗口中相关系数系数最大的窗口中心点作为同名点,匹配精度与窗口大小、影像信噪比有关; “基于物方的VLL法”影像匹配是基于物方的,而且能直接确定物方点的空间三维坐标,将不同高程处所对应左右影像中的像点作为可能的匹配点,取相关系数最大处作为同名像点,同时也获得了物点的高程信息,匹配精度与步距dz、影像信噪比、匹配窗口大小有关; “最小二乘法”影像匹配是基于像方的,考虑了几何畸变、辐射畸变等系统误差,可灵活引入了各种参数和约束条件,匹配精度较高,可达子像素级,匹配点的位置左片通过窗口梯度加权平均而求得,右片由求得的几何参数计算而得,匹配精度与信噪比、影像的纹理结构有关。 1、什么是特征匹配?它与基于灰度的影像匹配有什么不同?结合课间编程实习内容,请说明实现自动相对定向的方法原理和关键技术 【答】特征匹配是指通过分别提取左右片影像或多张影像的特征(点、线、面等

摄影基础知识试题库与答案

摄影基础知识题库 一、填空: 1.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墨子)在(《墨经》)一书中提出的。 2.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摄影术。 3. 黑白相纸按用途可分(印相纸),(放大纸)。 4. 在画面影调中占主要地位的影调是(基调)。 5. 纬度小光源强度(大)。 6. 海拔高光源强度(大)。 7. 景物的反射与吸收成(反比)。 8. 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9. 电子闪光灯发光的四大特性:发光强度特大,发光时间(极短)、发光色温与日光相同、发光性质为冷光。 10.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可归纳为三点;便于在暗弱光线下拍摄,便于摄取较小的景深,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 11. 相机的聚焦装置作用就是使景物在胶片上(清晰地结像)。 12. 镜头的种类主要包括标准镜头、广角镜头、望远镜头和、定焦镜头、(变焦)镜头。 13. 选择拍摄点应从三方面考虑:不同的摄距、不同的(方向)、不同的高度。 14. 遮光罩是加戴在(摄影镜头)前边的一个附件。 15. 摄影镜头的视角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焦距)的长短和(底片对角线)的长度。 16. 焦距(越长),视角(越小)。 17. 快门的主要作用(控制胶片的曝光时间);(控制被摄物体的清晰度)。

18. 强烈的斜、直射光进入镜头,会在底片上产生(耀斑)和(灰雾),使影像的(反差)和(清晰度)受到影响。 19. 民用数字相机既可以(照相)又可以(摄像)。 20. 数字相机是用各种类型的(存储卡)存储影像的。 21. 家用数字相机可以用(液晶)显示屏取景。 22. CCD或CMOS是数字相机的(影像传感器)。 23. 快门速度先决模式用(S Tv)来表示。 24. 光圈大,景深(小)。 25. 光圈小,景深(大)。 26. 自拍器主要用途是(自拍),或防止相机震动。 27. F/4光圈比F/5.6光圈大(一级)光圈。 28. 数字相机是不使用(胶卷)的相机。 29. 135单镜头反光相机主要由(机身),(镜头)两部分组成。 30. 马米亚RB67相机是(120)相机。 31. MACRO表示(微距)镜头。 32. 前景深(小于)后景深。 33. 摄影光源有(自然光)和(人造光)两种。 34. 透镜分为(平透镜)(凹透镜)(凸透镜)三种。 35. 焦距短,视角(大)。 36. 焦距长,视角(小)。 37. 光圈大,通光量(多)。 38. 相机内侧光系统,通过镜头的主要有(TTL)(TTL-OTF)通过取镜器的有(TTF)。

摄影基础考试复习题内含答案

基础摄影 一、单项选择题 1、摄影术的诞生日是 A、1842.8.19 B、1832.8.19 C、1839.8.19 D、1850.8.19 2、“如果你拍的不够好,是因为你里的不够近”是以下哪位摄影师的名言() A、贝亚尔 B、达尔伯特 C、卡帕 D、韦斯顿 3、“f/64小组”主张采用(),精确对焦,表现对象丰富细节与质感。 A、大光圈 B、小光圈 C、高速快门 D、慢速快门 4、“决定性瞬间”是()提出的。 A、布列松 B、亚当斯 C、卡帕 D、吴印咸 5、区域曝光法是由()以黑白影调级谱为基础,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科学曝光方法。 A、达盖尔 B、布列松 C、亚当斯 D、卡帕 6、提倡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主张在自然环境中拍摄自然景物的属于( ) A、纪实摄影 B、画意摄影 C、自然摄影 D、主题摄影 7、中国纪实摄影起步于( ) A 20世纪50年代 B 20世纪70年代 C 20世纪80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8、防震、防晒、防热、防潮和什么是照相机维护和保养得基本要求? A、防盗 B、防借他人使用 C、防频繁使用 D、防尘 9、鱼眼镜头的焦距很短,特点是? A、抽象畸变 B、口径很长 C、像场弯曲 D、视场角大于等于180度 10、同一物体,镜头焦距长,被摄物体在胶片上成像会? A、亮 B、暗 C、大 D、小

11、什么样的镜头的焦距近似或等于胶片画幅对角线的长度? A、鱼眼镜头 B、微距镜头 C、变焦镜头 D、标准镜头 12、视场角为多少度的镜头属于标准镜头? A、80度以上 B、70度—95度 C、90度 D、40度—60度 13、视场角与镜头的焦距成什么关系? A、反比 B、正比 C、等比 D、无任何关系 14、常用照相机的光圈系数排列顺序为? A、f/2 f/2.8 f/4 f/5.6 f/8 f/16 f/22 B、f/1.4 f/1.8 f/2.8 f/4.8 f/6 f/8 C、f/1 f/2 f/3 f/4 f/8 f/16 D、f/2 f/2.8 f/4 f/5.6 f/8 f/11 15、控制镜头透光多少是什么在起主要作用? A、照相机机身 B、测距器 C、摄影镜头 D、光圈 16、在同等条件下,F/5.6的景深比F/11的景深? A、大于 B、大于等于 C、小于等于 D、小于 17、相邻两级光圈系数,后一级的通光量是前一级的关系? A、1/5 B、4倍 C、1/2 D、1倍 18、选择带有B门长时间曝光装置进行长时间曝光时,需按动几次快门? A、一次 B、两次 C、三次 D、四次 19、摄影中指光线的颜色,我们称为? A、照度 B、色温 C、色彩 D、色相 20、AF符号是指

某单位招聘摄影摄像专业考试笔试试卷

2011年遂宁市市属事业单位(档案馆)面向社会公招工作人员 专业科目笔试试卷 2、本试卷共5页,每页密封线内的考生信息必须填写; 3、密封线内不能填写答题内容。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光圈的最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在同样的快门速度下,光圈F8是光圈 F11的曝光量的____________倍。 2.1958年6月15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我国的第一部电视剧《》。 3.感光度和曝光量的关系是:感光度越高,需要的曝光量___________,ISO的 数值___________,则感光度越高。 4. 所有摄像机都是由镜头、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组成。 5. ___________声道是录制语言以外所有声音信号(音乐和各种音响)的声道。 为防止播出时差错,将所有的声音信号(合成声音)记录在一个声道,作为___________声道。 6. CCIR为HDTV规定的定义是:当观看距离为屏面高度的三倍时,HDTV系 统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空间分解力大致是现行电视系统的______倍,幅型比要展宽到______,并配有多声道的优质伴音。 7. 我国通用的彩色电视制式是______制,每帧由______行组成,扫描方式为 ___________,场频为___________。 8. ___________被誉为摄影之父。1839年8月19日,由他首创的银版法摄影术 由法国政府公诸于世,人们将这一天定为摄影正式诞生的纪念日。 9. 电视节目组接的技术手段分为、、、。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改变画面景别一般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改变拍摄的距离,一种是改变( ) A.镜头的光圈大小 B.镜头的聚焦点 C.镜头的后焦距 D.镜头的焦距

摄影测量试题及答案1

《摄影测量学》试卷参考答案 一、 名词解释: 1 、影像匹配: 【答】通过一定的匹配算法在两幅或多幅影像之间识别同名点,如二维影像匹配中通过比较目标区和搜索区中相同大小的窗口的相关系数,取搜索区中相关系数最大所对应的窗口中心点作为同名点; 2、金字塔影像: 【答】对二维影像进行低通滤波,并逐渐增大采样间隔,形成的影像像素数依次减少的影像序列; 3、立体正射影像对: 【答】由正射影像和通过该正射影像生成的立体匹配片两者组成的立体相对; 4、同名核线: 【答】同一核面与左右影像相交形成的两条核线,其中核面指物方点与摄影基线所确定的平面; 5、立体透视图: 【答】运用透视原理和一定的数学模型(共线方程)将物方具有三维信息的点转换到指定的平面上,并通过消影处理获得立体透视效果。 二、 简答题: 1、 以图1所示数字高程模型矩形格网为例,请说明图1中所画等高线的跟踪 过程.如果有特征线存在,应该如何处理? (0,0)(1,0)(2,0)(3,0) 图1 基于矩形格网的等高线跟踪

【答】1、等高线的跟踪过程: (1)确定等高线高程:根据格网中最低点Zmin 与最高点Zmax ,计算最低点高程 与最高点高程,min z max z min min ( 1)Z z INT Z =+ΔZ ?Δ ,max max ()Z z INT Z Z =?ΔΔ, 取 m i n k z z k Z =+?Δ(k=0,1,……) (2)初始化状态矩阵,依据本题所画的矩形格网,设其中等高线所示高程为 , 由, , , 可知该等高线为开曲线; k z 0,01v =3,00 v =0,31 h =0,01 h =(3)由 得该等高线的起始点,其坐标通过线性内插可得 0,01 v =000110()X X z Z Y Y Y Y Z Z =?? ? ??? =+??????? 0?,按逆时针对格网边进行编号,可知IN=1,然后搜索跟踪等高线出的方向; (4)判断,1,()(i j k i j k ) Z z Z z +??与0 的大小以及 ,1,()(i j k i j k ) Z z Z z +??与0的大小,由图 可知: ,而其它的均大于0,所以OUT=3 ,并将状态矩阵中相应 的元素置为0,同时对于下一个格网IN=1; 0,11,1()()k k Z z Z z ??0 <(5)重复第5步,依次向下搜索跟踪,并每次将上一格网的出边作为这次格网的进入边,直至跟踪到边界(状态矩阵的所有元素变为0); 2、地形特征线的处理: 地形特征线是表示地貌形态、特征的重要结构线,在等高线绘制过程中必须考虑地形特征线以正确表示地貌形态,在跟踪等高线时应注意: (1)、若在某一条格网边上由地形特征线穿过,必须特征线与格网线的交点与相应的格网点内插等高线点,而不能直接用格网点内插等高线; (2)当等高线穿过山脊线(山谷线)时,还必须在山脊线(山谷线)上补插等高线点; (3)当等高线遇到断裂线或边界时,等高线必须断在断裂线或边界线上; 1、图2是一幅SPOT 影像,当影像的外方位元素和DEM 已知时,如何制作正射影像,请说明其原理过程,并指出与框幅式的航空影像制作正射影像算法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摄影基础试题

xx 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摄影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07233 本试卷分 A、B卷,使用2005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A卷,使用2010年版本教材的考生请做B卷;若 A、B两卷都做的,以B卷记分。 A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当一个镜头的最大通光孔径是25mm,焦距为50mm时,它的最大光圈值为() A.25 B. 50D.2 2.在同样的拍摄条件下,广角镜头的景深要比使用长焦镜头时得到的景深() A.小 B.大 C.相等 D.不一定

3.鱼眼镜头的畸变属于() A.枕形畸变 B.桶形畸变 C.矩形畸变 D.彗形畸变 4.日光型胶卷的平衡色温要比灯光型胶卷的平衡色温() A.高 B.低 C.一样 D.不一定 5.一般来说,彩色负片的曝光宽容度要比彩色反转片的曝光宽容度() A.大 B.小 C.相同 D.不可比 6.当一个焦距为14-85mm的镜头接在焦距转换系数为2的单镜头反光数码相机上时,它的实际焦距为() A.28-170mm B.28-85mm C.14-170mm D.7-170mm

7.数码相机图像传感器前的光学低通滤波器的作用是() A.消除xx B.消除xx C.消除xx D.消除杂光 8.在拍摄一个运动物体时,使用下列哪一个快门速度会获得最大的动感效果()秒秒秒D.都一样 9.当一台CD—ROM刻录机的刻录速度为4×时,表示它每秒钟能够刻录的数据量为() A.600KB B.150KB C.600M BD.不一定 10.当我们近距离拍摄时,下列取景方式中,最容易产生视差的为() A.单镜头反光取景 B.双镜头反光取景 C.LCD取景 D.以上都不是 11.下列关于反射式镜头的说法中,错误的一项是() A.反射式镜头通常只有一档光圈 B.不能使用快门优先式曝光

数字摄影测量试题

《数字摄影测量》考查题 一、名词解释(每词3分,共30分) 1.数字摄影测量:基于数字影像和摄影测量的基本原理,应用计算机技术、 数字影像处理、影像匹配、模式识别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取所摄 对像以数字方式表达的几何与物理信息的摄影测量学的分支学科。 2.灰度匹配:指把不同传感器获取的同一地区影像基于灰度的图像匹配算 法进行匹配,以左、右像片上含有相应的图像的目标区和搜索区中的像 元的灰度作为图像匹配的基础。 3.同名像点:同一地理位置目标点在不同像片上的构像点。 4.正射影像纠正:原始遥感影像因成像时受传感器内部状态变化、外部状 态、及地表状况的影响,均有程度不同的畸变和失真;对遥感影像的几 何处理,不仅提取空间信息,也可按正确的几何关系对影像灰度进行重 新采样,形成新的正射影像。 5.金字塔影像结构:对二维影像逐次进行低通滤波,增大采样间隔,得到 一个像元素总数逐渐变小的影像序列,将这些影像叠置起来颇像一座金 字塔,称为金字塔影像结构。 6.灰度量化:把采样点上的灰度数值转换成为某一种等距的灰度级。 7.核线:通过摄影基线与地面所作的平面称为核面,而核面与像面的交线 为核线。 8.数字高程模型: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 模型。 9.影像分割:把影像分割成互不重叠的区域并提取感兴趣目标的技术。 10.特征匹配:利用相关函数评价两幅影像特征点领域的相似性以确定对应 点 二、判断(每小题2分,共10分) 1.航摄像片上任意一点都存在像点位移。(正确) 2.最初的影像匹配是利用相关技术实现的,因此也常称影像匹配为影像相 关。(正确) 3.贝叶斯判别或相关系数为测度的匹配不可避免会发生错误,但其他基本 匹配方法发生错误的概率不比贝叶斯判别更小。(错误) 4.多点最小二乘影像匹配不仅可以基于像方,也可以基于物方。(正确) 5.基于特征匹配是最好的匹配方法。(错误)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40分) 1.摄影测量学的新发展。 答:1)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字影像+RPC;2)数码相机逐步应用于航 空摄影测量;3)POS 自动空三;4)动态GPS配合惯性测量系统 (GPS/IMU);4)激光雷达/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LIDAR)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5)干涉雷达INSAR 2.数字摄影测量的组成。 答:1)计算机辅助测图:一台计算机工作台,影像获取装置与成果输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