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疾病名:亚急性甲状腺炎

英文名:subacute thyroiditis

缩写:

别名:De Quervain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亚甲炎

ICD号:E06.1

分类:内分泌科

概述: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 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系1904年由De Quervain首先报告。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本病可因季节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发病的特点。

流行病学:有报道,本病有季节性的发病倾向,发病还有地区性的集聚表现。临床上本病不太常见,有不少轻型病人可能误诊为咽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未能检出者估计不在少数。本症在女性较男性多3~6倍。好发年龄在30~50岁之间。儿童少见。

病因:腮腺炎病毒与一些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病例的发病有关,因为在一些病人的血液中,发现有较高浓度的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抗体;在被侵及的甲状腺组织中,已直接培养出了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此外,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ECH0)病毒及腺病毒等均可以是本病的病原物。有些病例,在病程的急性期常有甲状腺自身免疫的证据存在。根据对HLA的研究,本病患者可能有病毒易感性基因组,故易患病。本病发病过程是暂时的,仅有极少数病人最终发展为甲状腺功能低

减。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因为常在本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感冒病史或腮腺炎病史等,患者可常有发热、咽痛、周身不爽、乏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且白细胞数不增多。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可检出腮腺炎病毒等,并且可治患者血中检出多种病毒的抗体,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病毒及腮腺炎病毒抗体等,少数无特殊感染史的患者可检出其他病毒及抗体等,且其滴C D D C D D C D D C D

D

度的高低变化多与病程有关。

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看法也有存在,因为有报告35.1%~42.0%的患者可检出抗甲状腺抗原抗体和抗微粒体抗体,但其滴度都不高,很可能系亚急性甲状腺炎损伤所致,尚不能肯定是其病因,只能说明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时存在有暂时性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仍有待深入研究。

甲状腺可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可达正常大小一倍之多,但不会太大,切面可见透明胶质,散在有灰色病灶区。早期镜下多有滤泡上皮细胞消失,局部上皮细胞及滤泡周围间隙有中性炎细胞浸润,甲状腺上皮细胞可有变性与坏死。早期呈局灶性炎性反应,胶质减少。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典型病理变化为甲状腺组织细胞围绕胶原块形成巨细胞,多数滤泡形成巨细胞,此时胶质明显减少。以后滤泡上皮再生,巨细胞逐渐减少和消失,结果滤泡结构变异,不易识别。晚期炎症逐渐减轻,并有淋巴细胞浸润。恢复期滤泡再生及纤维化。病变可与结核结节相似,故可称为假结核性甲状腺炎,即pseudotuberculous thyroiditis。由于其病理变化之故,临床上本病的病程中可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减退与功能正常表现,皆为暂时性。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女性,起病可急、可缓,病程长短不一,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也可至1~2年,常有复发。因为一般多数患者的病程为2~5个月,故称为亚急性甲状腺炎。本病发作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腮腺炎病史,病情开始时多有咽喉痛、头痛、发热(38~39℃),畏寒、战栗、周身乏力、多汗、可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悸、气短、易激动、食欲亢进、颤抖及便次增多等症状。甲状腺肿可为单侧或双侧肿大,可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多无红肿,而有压痛,疼痛性质为钝痛,也可较重,并可放射至下颌、耳后、颈后或双臂等部位,触痛较明显,因

而患者拒按,少数患者也可发生食欲减退,声音嘶哑及颈部压迫感觉症状等。早期心率多增速,后期心率正常。复发型患者可在停药后1~2个月,症状与体征重现,但较以前减轻。并发症:目前无相关资料。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一般正常或稍高。血沉增速。纸上蛋白电泳显示患者球蛋白水平升高,尤其是α2球蛋白升高。甲状腺功能检查常有131Ⅰ吸碘率C D D C D D C D D C D

D

下降。血浆蛋白结合碘升高。总T 3、T 4水平升高或正常,TSH水平降低,有的患者中后期T 3、T 4水平偏低或正常。TGA阳性,部分TMA也可阳性。当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症状消失,其甲状腺功能与生化检查正常以后,血清TGA仍可呈阳性,本病可以亚临床形式存在较长时期(表1)。

其他辅助检查:

1.甲状腺B超。

2.甲状腺摄131Ⅰ率。

3.甲状腺扫描常呈冷结节表现或放射性分布稀疏表现。诊断:

1.近期病毒感染后出现甲状腺疼痛、肿大,可伴有甲亢或上感症状。

2.甲状腺弥漫或不对称性轻至中度肿大,触痛。

3.实验室检查

(1)早期血清TT 3、TT 4、FT 3、FT 4均可升高,TSH可降低,TG-Ab、TPO-Ab部分

患者可呈阳性。后期少数患者因甲状腺组织破坏,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降低,TSH升高。 (2)甲状腺摄131Ⅰ率明显降低,与早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呈现“背离”现象。 (3)血沉明显增快,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中度增高。鉴别诊断:亚急性甲状腺炎需要与甲状腺结节的急性出血、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急性发病、寂静型或无痛性甲状腺炎及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相鉴别。在多发性C D D C D D C D D C D

D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出血出到结节时,不难鉴别,因为此时可以触及甲状腺上有无触痛的结节;而出血至单个甲状腺结节时,则鉴别较困难。上述两种类型的出血中,病变以外的甲状腺组织的功能仍然存在,其血沉少有明显升高。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急性发病可伴有甲状腺疼痛及触痛,但腺体多是广泛受侵犯,血中抗甲状腺抗体大多升高。病人伴有甲亢表现时,需要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鉴别,然而后者甲状腺摄取131Ⅰ率多是升高的。伴有甲亢的无痛性甲状腺炎,及有低减的放射性摄碘率,病理示慢性甲状腺炎,而无巨细胞存在时,常称为高功能甲状腺炎

(hyperthyroiditis),与无痛性甲状腺炎的鉴别较困难,化验时血沉不增快,抗甲状腺抗体明显升高,提示为前者。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时,可见到身体其他部位有脓毒病灶,甲状腺的邻近组织存在明显的感染反应,白细胞明显升高,并有发热反应。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的放射性碘摄取功能仍然存在。亚急性甲状腺炎很少需要与甲状腺广泛受侵犯的甲状腺癌相鉴别,因为二者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所见很不相同。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多种治疗措施,包括硫脲类药、促甲状腺激素及抑制剂量的甲状腺激素。采用这些药物影响疾病过程的证据,尚不能令人认同。对本病无特殊治疗。治疗包括两方面:减轻局部症状和针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一般来说,大多数病人仅对症处理即可。对轻型病例,采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药,如用对乙酰胺基酚0.5g,3~4次/d,或用水杨酸盐0.65g,每4小时1次,可控制症状;如48h无效,在病情严重病例,如疼痛、发热明显者,可短期用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或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通常为每次10mg,3次/d,最多可用至40mg/d,可迅速缓解临床表现,约有5%的患者需用皮质激素来减轻症状,持续用药1~2周,甚或4~8周,以后减少药量,共用6~8周。如病人在用泼尼松24~48h无反应,亚

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应再评定。在治疗中随查血沉改变,可指导用药。如病情需要,再次开始用泼尼松仍然有效。然而,皮质激素并不会影响本病的自然过程,如果皮质激素用后撤减药量过多、过快,反而会使病情加重。也有人提出,如果糖皮质激素连续使用,所用剂量以使病人不出现症状,直至其放射性碘摄取率恢复正常,可能避免病情复发。病人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一般不采用抗甲状腺药治疗,通常采用非特异的药物如口服阻滞剂普萘洛尔,每天最多30mg,常可奏效。C D D C D D C D D C D

D

因本病伴甲亢是暂时的,且甲状腺摄碘率低,不是放射碘治疗的指征。这些药破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亚急性甲状腺炎血中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是来源于被破坏了的滤泡漏出的T 4和T 3,而不是由于合成和分泌增多所致,无需使用硫脲类抗甲状腺药。本病的甲减期也常是暂时的,通常甲减症状不多,所以不需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此时TSH分泌增加对甲状腺功能的恢复是重要的。除非病人甲减症状明显,甲状腺激素治疗应当禁忌。伴甲减病情轻者无需处理。但也有人主张有甲状腺功能低减时,可用甲状腺制剂,如L-型甲状腺素钠0.1~0.15mg/d,可防止由TSH升高引起的病情再度加重。病情较重者,可用甲状腺激素替代一段时间。约有10%的患者可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减,需要长期甲状腺替代治疗。有称中药对本病急性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预后:本病的预后良好,可以自然缓解。一些病人在病情缓解后,数月内还可能再次或多次复发,反复发作虽不常见,而在临床上可能遇到,但最终甲状腺功能回至正常。然而,甲状腺局部不适可持续存在几个月。通常,在病后数周或数月以后,大多数病人甲状腺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而滤泡贮碘功能的恢复却很慢,可以长至临床完全缓解以后的1年以上。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减的发生率不到10%,在以前曾有甲状腺手术或同时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病人容易有这种结果。极少数病例可发展为慢性淋巴性细胞性甲状腺炎或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

预防:增强机体抵抗力,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和咽炎,对预防本病发生有重要意义。

C D D C D D C D D C D

D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路径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ICD-10:E06.1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2008年)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颈前疼痛、发热、有甲状腺毒症等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甲状腺肿大、质韧硬、触痛等。 3.实验室检查:红细胞沉降率(ESR)显著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FT4 /TT4和FT3/TT3)水平增加摄131I率降低的双向分离现象。 4.甲状腺静态扫描摄取能力下降,甲状腺超声提示片状低回声或虫蚀样改变。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治疗指南-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

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年),《中国甲状腺疾病诊治指南》(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会,2008年) 1.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 2.甲状腺毒症明显者,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 3.甲减期可应用左甲状腺素(L-T4)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E06.100 亚急性甲状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红细胞沉降率和CRP; (3)血清TT4、TT3、FT4 、FT3、sTSH、TgAb、TPOAb、Tg和TRAb; (4)131I摄取率;甲状腺静态扫描 (5)甲状腺超声、胸片、心电图。

亚急性甲状腺炎病的治疗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高热是病毒感染后,甲状腺滤泡破坏,大量甲状腺素释放外逸,使代谢率增高,大量产热所致。临床常用解热止痛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不但副作用多,而且容易引起反跳和复发。 1、哪些症状: 头痛、畏寒、乏力、气短、心悸、甲状腺肿、发烧、甲状腺肿大、甲状腺结节、咽喉疼痛、多汗症、易激动 2、好发人群: 30-50岁女性为发病高峰 3、需要做的检查: 白细胞数、血沉方程K值、抗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TR Ab)、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131碘吸收率、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甲状腺B型超声检查 4、可能出现的疾病: 自限性疾病,可以自行缓解 5、方法: 饮食、运动、药物治疗 6、最常用的药物: 蒲地蓝消炎片、消炎片、甲巯咪唑片、醋酸可的松片、丙硫氧嘧啶片、吲哚美辛肠溶片、西黄丸、氯诺昔康片、活

血消炎丸、卡比马唑片、氟芬那酸片、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 7、饮食: 少食多餐,不能暴饮暴食。忌辛辣、兴奋、提神的食物,如葱、蒜、姜、花椒、咖啡、可可等。补充充足的水分,每天饮水2500ml左右,忌咖啡、浓茶等兴奋性饮料。适当控制高纤维素食物,尤其腹泻时。注意营养成分的合理搭配。禁食海带、海鱼、海蛰皮等含碘高的食物。由于碘在空气中或受热后极易挥发,故只需将碘盐放在空气中或稍加热即可使用。 食物宜忌相关菜谱 宜吃 亚急性甲状腺炎宜吃:宜食含钾、钙丰富的食物。 ? 口蘑、银耳、荠菜、芝麻、杏仁、莲子、黄豆、青豆、绿豆、黑豆、蚕豆、

? 干贝、千张、羊肚、菌酸枣、木耳、赤小豆 ? 刺儿菜、番茄酱、甘草、咖喱、泥鳅、豌豆粒 ? 苜蓿、发菜、土三七、红花、花茶、香花菜 ? 车前子、五味子、葡萄干 忌吃 亚急性甲状腺炎忌吃:1.忌辛辣、兴奋、提神的食物;2.适当控制高纤维素食物;3.忌食含碘高的食物。 ?

石建华名老中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经验总结

石建华名老中医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经验总结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300250 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等,临床主要表现为甲 状腺区明显疼痛,甚则放射至耳部,伴吞咽时疼痛加重,常可有全身相关不适等症状,体检 时甲状腺呈轻、中度肿大,触痛显著,中等硬度。文献报道本病约占甲状腺疾患的 0.5%~6.2%,年发病率为 4.9/10 万[1]。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及压力增大,本病发病率 有所上升,好发于20-50岁中青年女性[2]。 石建华教授出生于医学世家,自幼耳濡目染,有深厚的中医功底,临证近40年,积累了丰 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于甲状腺疾病的诊治,有独到的见解。石老认为,中医临证,应当审 证而求因,辨证而论治。 1.病因病机 对于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病机,石老认为,亚甲炎患者多有情志不舒,忧思抑郁,肝气不舒,肝失条达,脾失健运,痰浊内蕴,此为本病发病之基础。患者复感风热外邪,风为阳邪,易袭阳位,上先受之,故风热外邪易与内生痰浊结聚颈部,发为本病。起病初期,症见颈部 肿块,疼痛明显,伴鼻塞流涕,恶寒发热,头痛,咽干,口渴,伴急躁易怒或善太息,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辨证分析,风热犯表,卫气被郁,故发热恶寒。肺气不宣,则有鼻塞、流涕。热为阳邪,故发热重而恶寒轻,且伴口渴咽干。热邪上扰则头痛。风热外邪与痰浊相 搏结于颈部,故出现颈部之肿块,同时气机受阻,不通则痛,故出现颈部疼痛。素有情志不调,肝气郁结,故多见易怒、善太息,咽部异物感。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为风热外感之 征象。 亚甲炎患者素有肝气不疏,痰浊内蕴之本,而痰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性 质稠浊,痰性粘滞,留伏遏阻,故而痰邪致病,病情缠绵,不易速效。亚甲炎为风热外邪与 痰浊搏结成病,故可见亚甲炎患者多病程绵长,不易速愈。治疗不当,则易反复发作。 2.治法方药 石老认为,中医临证治疗必求于本,需谨守病机,潜方用药。本病初起,病机为肝郁痰蕴为本,风热外邪侵袭为标,当先去外邪为要,兼顾治本。确立治法为疏风解表,清热散结。方 用牛蒡解肌汤加减。牛蒡子10克,柴胡10克,薄荷10克,荆芥12克,连翘12克,山栀 子10克,丹皮10克,石斛10克,玄参15克,夏枯草10克。方中牛蒂子、薄荷、荆芥、 柴胡疏风解表透邪,为君药,连翘、山栀、丹皮、夏枯草清热散结为臣药,辅以石斛、玄参 养阴护津,同时柴胡、薄荷兼有疏肝理气之功,诸药合用,共奏疏风解表、清热散结之功。 随病程进展,如外邪已去,热像渐清,症见恶寒消失,发热好转,仍有颈部肿痛,舌红,苔 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数。此外表邪已解,然痰热搏结未去。治以疏肝理气,化痰散结,热重 者兼以清热。方用柴胡舒肝散合二陈汤加减。陈皮15克,柴胡15克,川芎10克,香附10克,枳壳10克,芍药10克,甘草(炙)6克,半夏10克,夏枯草10克,黄芩10克,天花粉10克。方中柴胡、枳壳、香附疏肝理气,香附又为血中气药,能入血分而行气,陈皮理 气化痰,川芎行血活瘀,上药合用而具行肝之用。甘草、芍药甘缓酸收以养肝之体,更防疏 肝理气伤阴。全方具有疏肝养肝、理气化痰、行血活瘀之功。加用黄芩,兼清余热,加用夏 枯草、天花粉,加强散结之功。 石老常教导我们,中医辨证论治无一成不变之方,需活学活用。上述二方虽属验方,临证应 用之时,仍不应拘泥不变。如后期热久伤阴,则应随证加减,顾护滋阴;亦可出现久病而脾 肾阳虚之像,则应温补脾肾。 3.小结

亚急性甲状腺炎

疾病名:亚急性甲状腺炎 英文名:subacute thyroiditis 缩写: 别名:De Quervain甲状腺炎;病毒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亚甲炎 ICD号:E06.1 分类:内分泌科 概述: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 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系1904年由De Quervain首先报告。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本病可因季节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发病的特点。 流行病学:有报道,本病有季节性的发病倾向,发病还有地区性的集聚表现。临床上本病不太常见,有不少轻型病人可能误诊为咽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未能检出者估计不在少数。本症在女性较男性多3~6倍。好发年龄在30~50岁之间。儿童少见。 病因:腮腺炎病毒与一些亚急性非化脓性甲状腺炎病例的发病有关,因为在一些病人的血液中,发现有较高浓度的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抗体;在被侵及的甲状腺组织中,已直接培养出了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此外,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ECH0)病毒及腺病毒等均可以是本病的病原物。有些病例,在病程的急性期常有甲状腺自身免疫的证据存在。根据对HLA的研究,本病患者可能有病毒易感性基因组,故易患病。本病发病过程是暂时的,仅有极少数病人最终发展为甲状腺功能低 减。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因为常在本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感冒病史或腮腺炎病史等,患者可常有发热、咽痛、周身不爽、乏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且白细胞数不增多。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可检出腮腺炎病毒等,并且可治患者血中检出多种病毒的抗体,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病毒及腮腺炎病毒抗体等,少数无特殊感染史的患者可检出其他病毒及抗体等,且其滴C D D C D D C D D C D D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诊治体会 发表时间:2011-06-27T10:11:04.650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学术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慕晓梅[导读] 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 慕晓梅 【中图分类号】R3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193-01 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解剖解构图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报告。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本病可因季节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发病的特点,是临床内分泌科较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我们总结了2008年1月至20011年1月诊治的42例亚甲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42例亚甲炎患者中男8例,女34例。年龄16~5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3~29天。 1.2 临床表现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38例;发热31例;颈部疼痛37例;其中向下颌、面部或耳根等部位放散3例;咽痛1例;心悸21例;多食、易饥10例;怕热、多汗9例;体重下降3例;食欲减退6例;月经紊乱3例;关节痛3例;腹泻1例;甲状腺肿大41例,其中弥漫性肿大35例;甲状腺结节6例;甲状腺触痛39例,质硬或偏硬35例;颈部淋巴结肿大3例。 1.3病因与发病机制: 1.3.1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证据有:发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常随季节变动、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患者血中有病毒抗体存在(抗体的效价高度和病期相一致),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抗体,其次是腺病毒抗体、流感病毒抗体、腮腺炎病毒抗体等。虽然已有报告,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原因是病毒的确实证据尚未找到。另外,中国人,日本人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与HLA-Bw35有关连,提示对病毒的易感染性具有遗传因素,但也有患者与上述HLA-Bw35无关。 1.3.2发病机制目前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在本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感冒病史或腮腺炎病史等,患者可常有发热、咽痛周身不爽、乏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且白细胞数不增多。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可检出腮腺炎病毒等,并且可治患者血中检出多种病毒的抗体,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病毒及腮腺炎病毒抗体等,少数无特殊感染史的患者可检出其他病毒及抗体等,且其滴度的高低变化多与病程有关。 1.4辅助检查①血沉:所有患者血沉均增高,值介于35~140mm/h。②甲状腺激素及TSH:T3、T4增高,TSH降低者35例;T3、T4、TSH均正常者6例;T3、T4降低,TSH增高者2例。③甲状腺吸131I率下降或甲状腺摄99m锝功能下降。④甲状腺穿刺:2例做甲状腺针吸活检可见特征性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样改变。 1.5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有多种治疗措施,包括硫脲类药、促甲状腺激素及抑制剂量的甲状腺激素采用这些药物影响疾病过程的证据尚不能令人认同。对本病无特殊治疗治疗包括两方面:减轻局部症状和针对甲状腺功能异常影响一般来说,大多数病人仅对症处理即可。对轻型病例采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止痛药如用对乙酰胺基酚0.5g,3~4次/d,或用水杨酸盐0.65g,每4小时1次,可控制症状;如48h无效,在病情严重病例,如疼痛、发热明显者可短期用其他非类固醇抗炎药或应用糖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通常为每次10mg3次/d最多可用至40mg/d,可迅速缓解临床表现,约有5%的患者需用皮质激素来减轻症状,持续用药1~2周甚或4~8周以后减少药量共用6~8周如病人在用泼尼松24~48h无反应亚急性甲状腺炎的诊断应再评定。在治疗中随查血沉改变,可指导用药如病情需要,再次开始用泼尼松仍然有效然而皮质激素并不会影响本病的自然过程,如果皮质激素用后撤减药量过多、过快,反而会使病情加重。也有人提出,如果糖皮质激素连续使用,所用剂量以使病人不出现症状直至其放射性碘摄取率恢复正常可能避免病情复发病人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时一般不采用抗甲状腺药治疗通常采用非特异的药物如口服阻滞剂普萘洛尔,每天最多30mg常可奏效。因本病伴甲亢是暂时的且甲状腺摄碘率低不是放射碘治疗的指征。这些药破坏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亚急性甲状腺炎血中过多的甲状腺激素是来源于被破坏了的滤泡漏出的T4和T3而不是由于合成和分泌增多所致,无需使用硫脲类抗甲状腺药本病的甲减期也常是暂时的通常甲减症状不多,所以不需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此时TSH分泌增加对甲状腺功能的恢复是重要的。除非病人甲减症状明显甲状腺激素治疗应当禁忌。伴甲减病情轻者无需处理。但也有人主张有甲状腺功能低减时可用甲状腺制剂如L-型甲状腺素钠0.1~0.15mg/d,可防止由TSH升高引起的病情再度加重。病情较重者,可用甲状腺激素替代一段时间。约有10%的患者可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减,需要长期甲状腺替代治疗有称中药对本病急性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多数患者予以强的松30mg/d治疗,每两周减5mg,直到每日5mg,维持4~6周,总疗程16周左右。轻症病例可仅给消炎痛25mg,每日3次,疗程约2周左右。甲亢期的甲亢症状不予处理或予以心得安控制症状并随症状减轻而减量或停药,甲减期予左旋甲状腺片50~150ug/d即可。合并感染者加用抗生素治疗。 2讨论 2.1亚甲炎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①甲状腺肿大、疼痛、质硬、触痛,常伴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发热,乏力,食欲不振,颈淋巴结肿大;②血沉增速;③甲状腺摄131I率受抑制;④一过性甲亢;⑤甲状腺抗体:tg-Ab/Tm-Ab或TPO-Ab阴性或低滴度;⑥甲状腺穿刺或活检;有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改变。符合其中四条即可以诊断,本组42例均符合上述诊断标准。 2.2亚甲炎的临床表现: 2.2.1典型的亚甲炎多见于女性,表现为甲状腺肿大疼痛,起病急,部分患者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严重者可有头痛等全身症状。不少患者起病1周后出现体重减轻、怕热、多汗、心悸、手抖等甲亢表现,持续2~4周。甲状腺呈弥漫性肿大,多为双侧,少数为单侧,局部疼痛并向颌下、耳根及枕部放射。可半发单个或多个结节,质硬,光滑,压痛明显。病程2~4个月,极少数可迁延1~2年。大部分患者能完全康复,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甲减,个别甲状腺严重破坏者导致永久性甲减。 2.2.2非典型者临床变化较大,有以耳咽部症状为首发者,患者表现耳痛、耳鸣、失音、声音嘶哑等;还有中年女性以午后低热表现为主,甲状腺仅I°肿大,易被疑为结核等感染性疾病而贻误诊治,但临床观察若注意到患者体温和脉搏不成比例,脉搏较快,查甲状腺功能与甲状腺吸碘率呈分离现象等,多能尽早明确诊断。

亚甲炎中医诊疗方案

瘿痛(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一 )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高等医药院校《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 (1) 瘿肿质硬。 (2) 瘿痛明显。 (3) 发热、心悸、汗出。 (4) 发病前多有感冒、咽痛病史。 2.西医诊断:参照《中国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 (1) 急性起病、发热等全身炎症症状。 (2) 甲状腺肿大质硬,疼痛触痛明显。 (3) 血沉增快,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与低吸碘率(早期) 。 (4) 发病前 1~3 周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 ( 二) 证候诊断1.热毒壅盛症:起病急,瘿肿质韧、触痛明显、口干畏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2.气郁火旺:瘿肿、疼痛减轻,心悸汗出,心烦少寐,头晕乏力,舌红,苔少,脉弦数。3.气郁痰阻证:瘿肿、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胁肋不舒,纳差,体倦乏力,质淡红,薄白苔或薄腻苔,脉弦滑。 4.气阴两虚证:瘿肿、疼痛消失,肢体困重,眼睑、面颊虚肿,大便秘结,舌质红,有齿痕,苔少,脉细弱或细数。 二、治疗方案 (一) 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热毒壅盛证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肿。推荐方药: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蒲公英、板蓝根、射干、银花、连翘、牛蒡子、元胡、大青叶、地丁、桔梗、芍药、牛膝等。 药物加减:高热者,加石膏、山栀、黄芩,以加强清热;大便秘结者,加全瓜蒌、天花粉、大黄,以清热通腑。 中成药:莲花清瘟胶囊、琴连胶囊 (颗粒 ) 、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等。 2.气郁火旺证治法:行气解郁,泻火消肿。 推荐方药 : 丹桅逍遥散加减。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郁金、薄荷、延胡索、川楝子、茯苓、白术、青皮、香附、荔枝核等 . 中成药 : 银黄含片、黄连上清丸、片仔癀等。 3 .气郁痰阻证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二陈汤加减。柴胡、芍药、枳壳、香附、佛手、贝母、生牡蛎、玄参、陈皮、薏苡仁、白术、茯苓、甘草等。 中成药:逍遥散合板蓝根冲剂、抗病毒颗粒、夏枯草口服液等。 4 .气阴两虚证治法:健脾益气,养阴生津。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四君子汤加减。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白术、茯苓、当归、浙贝母、甘草等。 中成药:黄芪片、补中益气丸、夏枯草口服液等 . ( 二) 静脉滴注中成药注射剂 根据病情可辨证选用喜炎平注射液、双黄连粉针等。 ( 三) 针灸治疗 (1) 针刺治疗对于瘿肿疼痛明显者,可采用针刺治疗。取穴做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 ,每日 1 次。常用穴位如下:风池、天突、太冲、合谷、曲池、膈腧等。 (2) 耳穴敷贴治疗埋王不留行籽于神门、肝、肾、心、内分泌等耳穴,用拇指按压至产生酸痛感即可,

亚急性甲状腺炎有什么危害

亚急性甲状腺炎有什么危害 翟章锁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甲状腺炎病的一种,其发病相对慢,不少人认为亚急性甲状腺炎不用理会,可自行好转,这是不正确的,会耽误治疗,加重病情。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危害极其严重,不可小视。 亚急性甲状腺炎有什么危害? 1、亚急性甲状腺炎会导致甲状腺出现强烈的疼痛,往往疼痛由一边开始,快速往其它部位放散。病人会出现浑身不舒服、无力、肌肉疼痛,也会出现发热的为止,病后3天可到达高峰,一周中消退。有的病人也会进展缓慢,好转后数月后会复发。 2、亚急性甲状腺炎有一半病人会出兴奋、畏热、颤抖、多汗等病症。这主要是由于急性炎症由甲状腺里释放的甲状腺激素过多导致。病情改善后,有些病人会发生畏冷、便秘、爱睡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病症。 3、甲亢病症也是亚急性甲状腺炎疾病带来的严重危害,病人往往会兴奋、畏热、心慌、多汗等。这是因急性炎症时出现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导致。也有些患者会发生肿胀、便秘、怕冷等表现,该表现不会存在太久,甲状腺功能可恢复。病人的眼球外突、角膜裸露,不能得到湿润,常常会因污染导致炎症,使眼睛干涩、刺痒。严重的突眼会使病人的眼睑闭不合,角膜炎不愈,发生角膜溃破、糜烂,穿透到眼球内部,甚至是失明。 4、亚急性甲状腺炎会使人体新陈代谢变慢,使病人处于亚健康状态。一些妇女病人在生育年龄,怀孕时一定要注意甲状腺激素平衡,定期进行检查,不要影响胎儿的健康。 得了亚急性甲状腺炎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正确的治疗,同时也要根据病人的病情来选择最正确的治疗及护理。 1、饮食护理: 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情况,对于食物的进食做出相应的调整,若患者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表现时,宜吃得清淡,吃含维生素高的新鲜蔬菜、水果及营养丰富的瘦肉、鸡肉、鸭肉、甲鱼、淡水鱼等食物。忌食碘、辣椒、羊肉、浓茶、咖啡等湿热或有刺激性的食物。患者只有在平时的生活多养成有规律的饮食习惯,才能更好的治愈疾病。 2、心理护理: 对于护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具体方法还包括心理方面的护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人因为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的时候,神经兴奋性增高,容易反发作,是否传染或者是遗传给子女等等,因此心理护理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病情的好转是非常重要的。 3、观察患者病情: 观察患者的体温是否下降,甲状腺肿块是否出现缩小,疼痛是否减轻或者是消失,血沉是否下降或者是恢复正常,嘱咐病人不要用手触摸肿大的甲状腺组织,避免刺激,减少对患者的损害。

亚急性甲状腺炎用药指南

亚急性甲状腺炎用药指南 【概述】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等,病因未明,一般认为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如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流感病毒等感染后均可引起本病。本病临床不少见,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1:3,可自发缓解,但容易复发。 【临床表现】 1.发病前1-3周可有上呼吸道感染史,起病严重程度不一,一般起病较急。 2.甲状腺局部疼痛为本病的特征,可先累及一叶后扩大或转移到另一叶,常放射至耳后,咽部、下颌、喉、枕后等部位,疼痛可以剧烈或轻微,少数为隐痛或仅有压痛。 3.甲状腺轻至中度肿大,病变范围不一,可呈弥漫性或不对称性、或伴有结节、中度硬度,有不同程度的触痛。 4.常有发热、周身不适,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 5.部分患者有一过性轻度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候群,如精神紧张、怕热、多汗、心动过速、震颤等,后期有些患者可出现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状,如怕冷、便秘等。 【诊断要点】

1.近期病毒感染后出现甲状腺疼痛、肿大、可伴有甲亢或上感症状。 2.甲状腺弥漫或不对称性轻至中度肿大、触痛。 3实验室检查 (1)早期血清TT3、TT4、FT3、FT4均可升高,TSH可降低,TG-Ab、TPO-Ab部分患者可呈阳性。后期少数患者因甲状腺组织破坏,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可降低,TSH升高。 (2)甲状腺摄131I率明显降低,与早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呈现“背离”现象。 (3)血沉明显增快,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中度增高。 【治疗方案及原则】 1.休息、低碘饮食 2.止痛轻症患者单用水杨酸盐等非甾体类抗炎药即可缓解症状,如阿司匹林片0,5-2.0g或吲哚美辛片25mg,3-4次/日,疗程约2-4周。 3.糖皮质激素治疗本病有特效,可缓解高热及疼痛症状,疗效明显。开始为强的松20-40mg/d,分3次口服,症状缓解后逐步减量,一般用药1-2个月左右。复发时可再用。要注意病人有无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禁忌症。 4.早期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者,可用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10mg,分3次/日,或美托洛尔(贝他

甲状腺炎诊疗指南

甲状腺炎诊疗指南 甲状腺组织因变性、渗出、坏死、增生等炎症改变而致一系列临床病症称甲状腺炎。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甲状腺炎有亚急性甲状腺炎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第一节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确切病因不明,可能与病毒感染有关。 【诊断】 一、临床表现多见于20-40岁的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4。 (一)症状: 1.起病急,常有畏寒、发热、乏力和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2.特征性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疼痛和压痛,可放射至下颌、耳部或枕部,少数可以无痛。 3.可出现一过性心悸、神经过敏等甲状腺毒症症状,一般不超过2周。 4.本病大多仅持续数周,可自行缓解,但可复发。大

多数能完全恢复,部分患者可出现一过性甲低。 5.个别患者反复发作后可发生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二)体征: 甲状腺轻度肿大,常出现结节,质地中等,有明显压痛,可位于一侧,经过一定时间可消失,以后又可在另一侧出现。 二、辅助检查 (一)甲状腺功能及131I吸收率:可出现一过性甲亢,一般不超过2周,也可持续到2月,此时查血T3、T4升高,131I 吸收率明显减低,此两者呈分离现象。 (二)血沉快,可达100mm/h。 (三)病理:早期甲状腺滤泡被破坏,胶质减少、消失,多核巨细胞出现,肉芽组织形成,出现纤维化。晚期滤泡细胞再生,恢复正常甲状腺结构。 (四)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一般2—3个月,少数长达1—2年。大多数患者甲状腺功能完全恢复正常。遗留永久性甲状腺功能减低不超过10%。自然病程可分为4期。 三、诊断要点

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 1.初步拟诊:甲状腺肿大、结节、疼痛及压痛,伴全身症状。 2.辅助检查:血沉明显增快,甲状腺摄131I率明显降低,血清T3、T4增高,TSH降低。 3.甲状腺穿刺活检:不典型病例可行甲状腺穿刺活检确诊。 【鉴别诊断】 1.上呼吸道感染或咽炎:无甲状腺局部症状,甲状腺功能检查正常。 2.甲状腺腺瘤出血:局部疼痛持续时间短,甲状腺摄131I率不降低,血沉不增快。 3.桥本氏甲状腺炎:少数起病急,可有局部疼痛和压痛。但甲状腺常弥漫性肿大,TGAb与TPOAb明显增高,且血沉升高不如亚甲炎明显。 4.甲状腺癌:有时可有局部疼痛和压痛,TSH降低、甲状腺摄131I率降低。疑甲状腺癌时必须行甲状腺穿刺活检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治分析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治分析 发表时间:2012-11-26T15:39:29.467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24期供稿作者:孙治华 [导读] 目的研究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治方法,降低误诊的发生。方法针对我院近期收治的4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 孙治华 ( 广州市番禺中心医院内分泌科广东广州 511400) 【摘要】目的研究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诊治方法,降低误诊的发生。方法针对我院近期收治的4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临床治疗后45例患者中,治愈 40例,好转 5例,没有无效患者产生。其中,有2例患者转变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9例患者甲状腺肿及结节消失,5例患者遗留小结节。对全部患者进行1年随访调查,无复发病例产生。结论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没有典型的早期症状,经常发生由于查体不细,问诊不详,导致误诊的现象,所以,对该病应提高认识,加强理解,对相关患者进行全方面检查,避免误诊、漏诊的发生。对于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应给与不同的药物治疗,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淋巴细胞激素 【中图分类号】R58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2)24-0180-02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又有巨细胞性甲状腺炎、肉芽性甲状腺炎、甲状腺炎的说法,其发病是由于甲状腺疾病所致,具有复杂多样的临床特征,极易有误诊漏诊的发生[1]。笔者针对我院收治的45例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相关诊断、治疗方法,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4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全部来源于我院门诊及病房,与《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规定的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在21~54岁之间,平均年龄(31.5±10.8)岁;病程(5.4±3.2)天。其中,39例患者起病急骤,呈发热,伴以怕冷、寒战、疲乏无力和食欲不振;6例患者仅为发热症状。 1.2临床表现 所有患者均有甲状腺部位的压痛,42例患者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41例患者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重。所有患者均触及病变处的甲状腺肿大,坚硬。42例患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 1.3辅助检查 全部患者进行血常规检查,白细胞升高患者39例(白细胞含量>10×109/L),6例患者白细胞处于正常水平。全部患者均有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现象[2]。45例患者血清T3、T4、FT3与FT4浓度有所升高,经检查后发现患者的甲状腺摄碘率下降,通过进行甲状腺扫描可发现甲状腺发生肿大,图像显示不均匀。 1.4 治疗方法 全部患者实施内科保守治疗。对于临床症状较轻的患者口服非甾体消炎镇痛药进行治疗,其中包括口服消炎痛片,每天2次,每次75mg,或者口服肠溶性阿司匹林片,每天2次,每次150mg,2个月作为一个疗程。对于临床症状较严重的患者口服泼尼松,每天30mg。治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治疗2周后患者甲状腺肿大缩小,疼痛减轻时,可适当减少药量[3]。1例过性甲亢较严重患者口服普萘洛尔,当症状有所缓解后改用甲状腺素片。对于慢性胃病患者可适当配合胃黏膜保护剂或胃酸抑制剂。 2 结果 2.1疗效评定:治愈: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症状体征消失。好转: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消失,但病程持续时间较长。未愈:患者未见好转,症状尚存。 2.2治疗结果:经临床治疗后45例患者中,治愈 40例,好转 5例,没有无效患者产生。其中,有2例患者转变为甲状腺功能减退症,39例患者甲状腺肿及结节消失,5例患者遗留小结节。对全部患者进行1年随访调查,无复发病例产生。 3 讨论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4]。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妇女,夏季常为发病的高峰,临床症状复杂,常因误诊而延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需要与甲状腺结节的急性出血、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的急性发病寂静型或无痛性甲状腺炎及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等相鉴别。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病变范围不一,可先从一叶开始,以后扩大或转移到另一叶,或始终限于一叶[5]。病变腺体肿大,坚硬,压痛显著。亚急性甲状腺炎目前有多种治疗措施,包括硫脲类药、促甲状腺激素及抑制剂量的甲状腺激素。患者就诊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必要时进行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客观分析,重点应注意以下几方面:①发病前有无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②甲状腺是否肿痛或触痛,并伴有发热症状;③血清 T3、T4升高,而TSH下降,甲状腺摄碘率检查呈“分离”现象;④穿刺或活检见多核巨细胞或肉芽肿样改变。甲状腺彩超对微小结节有极佳的敏感性,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缺点是不能很好鉴别良、恶性病变,对甲状腺肿大且有结节者只得到弥散性损害、实质性占位及腺瘤等结果,报道认为经验丰富的医生不但可正确诊断及鉴别 SAT,且还可依据声像图进行分期,对指导激素治疗有重要意义。 亚急性甲状腺炎作为一种自限性疾病,进过治疗后通常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实施保守治疗的目的是改善患者甲状腺功能,缓解患者症状,对于症状较轻者可口服非甾体抗炎镇痛药物(例如吲哚美辛、阿司匹林等)进行治疗,便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对于中重度患者适当给予激素累药物进行治疗,这是由于糖皮质激素能够抑制肉芽形成、减少巨噬细胞侵润,有效抑制自身免疫反应,对于自身免疫功能紊乱具有调节作用。本组患者中主要药物为口服泼尼松,每天30~60 mg,有5例患者事先进行静脉推注地塞米松3~5天,剂量为每天5 mg,之后换成泼尼松,再配合激素治疗2周后,患者体征、症状大多有所缓解,此时药物可适当减量,大多患者经2~3个月的保守治疗症状可明显治愈或好转。本组病例中有3例患者治疗时间不足2个月便自己停止服药,症状复发,而后继续口服泼尼松进行治疗,恢复正常。此外,对于特殊患者应给与针对性治疗。例如:对于过性甲亢明显的患者可适当给予普萘洛尔,对于甲减患者可适当加入甲状腺素片。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没有典型的早期症状,经常发生由于查体不细,问诊不详,导致误诊的现象,所以,对该病应提高认

亚急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百科名片 亚急性甲状腺炎又称病毒性甲状腺炎,DeQuervain甲状腺炎,肉芽肿性甲状腺炎甲状腺解剖解构图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等,系1904年由DeQuervain首先报告。本病近年来逐渐增多,临床变化复杂,可有误诊及漏诊,且易复发,导致健康水平下降,但多数患者可得到痊愈。本病可因季节或病毒流行而有人群发病的特点。 目录 病因 发病机制 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展开 病因 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和病毒感染有关。证据有: 甲状腺解剖解构图 发病前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发病常随季节变动、且具有一定的流行性。患者血中有病毒抗体存在(抗体的效价高度和病期相一致),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抗体,其次是腺病毒抗体、流感病毒抗体、腮腺炎病毒抗体等。虽然已有报告,从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的甲状腺组织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原因是病毒的确实证据尚未找到。另外,中国人,日本人的亚急性甲状腺炎与HLA-Bw35有

关连,提示对病毒的易感染性具有遗传因素,但也有患者与上述HLA-Bw35无关。 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与病毒感染有关,在本病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或感冒病史 上呼吸道感染 或腮腺炎病史等,患者可常有发热、咽痛周身不爽、乏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且白细胞数不增多。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可检出腮腺炎病毒等,并且可治患者血中检出多种病毒的抗体,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腺病病毒及腮腺炎病毒抗体等,少数无特殊感染史的患者可检出其他病毒及抗体等,且其滴度的高低变化多与病程有关。本病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看法也有存在,因为有报告35.1%~42.0%的患者可检出抗甲状腺抗原抗体和抗微粒体抗体,但其滴度都不高,很可能系亚急性甲状腺炎损伤所致尚不能肯定是其病因,只能说明在亚急性甲状腺炎时,存在有暂时性的免疫系统功能障碍仍有待深入研究。甲状腺可呈弥漫性或结节性肿大,可达正常大小一倍之多,但不会太大,切面可见透明胶质散在有灰色病灶区。早期镜下多有滤泡上皮细胞消失局部上皮细胞及滤泡周围间隙有中性炎细胞浸润,甲状腺上皮细胞可有变性与坏死。早期呈局灶性炎性反应,胶质减少。亚急性甲状腺炎的典型病理变化为甲状腺组织细胞围绕胶原块形成巨细胞,多数滤泡形成巨细胞此时胶质明显减少以后滤泡上皮再生巨细胞逐渐减少和消失,结果滤泡结构变异,不易识别晚期炎症逐渐减轻,并有淋巴细胞浸润。恢复期滤泡再生及纤维化病变可与结核结节相似,故可称为假结核性甲状腺炎,即pseudotuberculousthyroiditis由于其病理变化之故临床上本病的病程中可发生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功能减退与功能正常表现皆为暂时性。 病理改变 甲状腺肿大,质地较实。切面仍可见到透明的胶质,其中有散在的灰色病灶。显微镜下见病变 甲状腺腺泡为肉芽肿组织替代,其中有大量慢性炎症细胞、组织细胞和吞有胶性颗粒的巨细胞形成,病变与结核结节相似,故有肉芽肿性或巨细胞性甲状腺炎之称。 临床表现 多见于中年妇女。发病有季节性,如夏季是其发病的高峰。起病时患者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典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举隅

中医辨治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举隅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常见的甲状腺疼痛性疾病,重者表现为高热和甲状腺部位剧烈疼痛。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中药治疗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本文列举2例近期治疗的亚急性甲状腺炎验案。 Abstract:Subacute thyroiditis is a common type of thyroid pain disease. Severe symptoms include fever and severe pains in the thyroid gland. Throughout many years of clinical experience,the author found that TCM treatment for subacute thyroiditis is effective,with less adverse reactions. This article reported two cases of subacute thyroiditis treated recently. Key words:subacute thyroiditis;TCM treatment 亚急性甲状腺炎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疼痛性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起病多急骤,常伴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最为特征性的表现为甲状腺部位疼痛和压痛,常向颌下、耳后或颈部等处放射,咀嚼和吞咽时疼痛加重,病情轻重不一。轻者常被误诊,严重者可见全身急性表现,症状可持续数月,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现代医学治疗该病,轻症用乙酰水杨酸、非甾体抗炎药,重症用糖皮质激素。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发现,中医辨证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少。本文介绍2例典型验案,望与同道探讨。 1 典型病例 1.1 热毒炽盛,阴亏液耗 案例1:患者,男,54岁,2016年10月10日初诊,主诉颈前部疼痛伴高烧、乏力、纳差7 d。7 d前曾有咽痛,继而出现颈前部肿痛、高热,每晚体温39 ℃,自行服用新康泰克未效,遂在某医院静脉输注头孢类抗生素7 d,治疗期间每晚持续高热伴颈前部疼痛,体温39 ℃以上,日间降至正常。理化检查:WBC 10.5×109/L,NEUT% 78%,红细胞沉降率89 mm/h,TSH 0.5 μIU/mL,FT4 25.2 pmol/L,FT3 10.5 pmol/L,TT 35.2 nmol/L,TT4 -,TPO -,Anti-Tg -,TRAB -。甲状腺颈部淋巴结B超示:甲状腺多发片状不均匀低 回声区(亚急性甲状腺炎可能),双侧颈部多发淋巴结。查体:患者精神萎靡,面容憔悴,略有烦躁,右侧甲状腺Ⅱ度、大、质硬、触痛明显,左侧甲状腺Ⅰ度肿大、质韧、略有压痛。舌黯红,无苔而干,脉弦细数。西医诊断:亞急性甲状腺炎。中医诊断:瘿病,证属热毒炽盛,阴亏液耗。治法:清热解毒,养阴生津,活血止痛。处方:金银花15 g,连翘15 g,桔梗6 g,紫花地丁10 g,马勃10 g,板蓝根15 g,玄参15 g,青蒿10 g,生地黄20 g,生石膏30 g,鳖甲15 g,牡丹皮10 g,丹参15 g,延胡索10 g,制乳香6 g,制没药6 g,太子参30 g,知母10 g,芦根15 g,麦冬10 g,甘草10 g,颗粒剂,水冲服,3次/d,6剂。2016年10月17日二诊,患者服药第2日即烧退,每晚体温37.3~37.5 ℃,颈

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研究进展-张霞

113 第19卷 第5期 2017 年 5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9 No. 5 May,2017 亚急性甲状腺炎(Subacute thyroiditis,SAT)又 称肉芽肿甲状腺炎、巨细胞甲状腺炎、亚急性疼痛性甲状腺炎和De Quervain 甲状腺炎,由De Quervain 于1904年最先提出,是疼痛性甲状腺疾病的最常见原因,属于自限性炎症性疾病范畴,以短暂疼痛的破坏性甲状腺组织损伤伴全身炎症反应为特征[1]。因不同于病程短的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和病程长的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所以称之为亚急性甲状腺炎[2] 。与Graves 病和桥本甲状腺炎相比,并不常见。文献报道SAT 大约占甲状腺疾病的0.5%~6.2%,年发病率达4.9/10万,男女比例为1∶4.3,其中30~50 岁女性最多见[3] 。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环境污染等因素,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本病多发于春夏及秋冬季节交替时期。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病毒感染有关,发病前1~4周 大多有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病史,临床表现 主要有甲状腺部位疼痛,可放射至耳后,重者疼痛拒按,疼痛大多首先出现于一侧甲状腺,一侧疼痛消失,转移至另一侧甲状腺,同时伴有体温升高、乏力、食欲不振、肌肉酸痛、汗出、心动过速等症状。SAT 为自限性疾病,虽然一般预后良好,但颈部疼痛、发热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不容忽视,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西医对于本病的治疗依症状轻重而定,症状轻者,可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吲哚美辛等,加上适当的多饮水、多休息等;症状重者给予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服用激素后患者的各种症状均可缓解甚至消失,但激素使用带来的副作用不容忽视,如体重增加、痤疮、消化道溃疡等,同时在激素撤退的过程中容易复发,更有甚者,形成激素依赖,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药在防治亚急性甲状 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研究进展 张霞,李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上海 200032) 摘 要: 从中医学角度阐述了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专方验方及内外同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示中医药治疗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优势地位,开展中医药防治亚急性甲状腺炎具有现代研究价值。 关键词:亚急性甲状腺炎;中医中药;辨证论治 中图分类号:R581.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7) 05- 0113- 03 收稿日期:2016-10-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1373617);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基金项目(15401930400);浦东新区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 (PDZYXK-3-2014005)作者简介:张霞(1990-),女,安徽滁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药防治甲状腺、糖尿病疾病研究。通讯作者:李红(1968-),女,上海人,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方向:中药防治甲状腺、糖尿病疾病研究。 Progress of TCM Research on Subacute Thyroiditis ZHANG Xia,LI Hong (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032,China) Abstract:From Chinese medicine perspective expoun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subacute thyroiditis about etiology and pathogenesis,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experience prescription,treatment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t reveals the dominant posi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ubacute thyroiditis,Chinese medicin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ubacute thyroiditis with modern research value. Keywords:subacute thyroiditis;Chinese medicine;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 9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康复医学诊疗规范(下 册)[ M ] .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384. [ 10 ] 王茂斌.偏瘫的现代评价与治疗[ M ] .北京:华夏出版社, l990:226-231. [ 11 ] 庞全瑭,卢红玉,刘平.伸筋丹胶囊联合综合康复训练治疗 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1,33 ( 8 ):618-619. [ 12 ] 李卓荣,陈俊伟,梁慧,等.巨刺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 肩手综合征临床研究[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 ( 4 ):138-141. [ 13 ] 黄旭,郑超英,赵超蓉.中风消肿灵外洗方治疗中风后肩手 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 2 ): 79-81.[ 14 ] 常文艳,杨欣.雷火灸结合康复手法治疗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 9 ):191-192.[ 15 ] 叶水林,黄怀,古菁,等.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临床观察[ J ]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 ( 11 ):223-225. [ 16 ] 马婕 曾令丹 张艳.综合康复干预防治脑梗死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5,37 ( 5 ):373-375.[ 17 ] 廖燕锬,林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中西医治疗进展[ J ]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8,14 ( 1 ):41. 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7.05.03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