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近残疾人教学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学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学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学教案

走近残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体会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法、欣赏法、谈话法、实践性活动、讲授等多种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学生搜集残疾人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孩子们!老师看到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十分活泼可爱,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还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你们知道吗?你们真的非常幸运!因为,同在一片蓝天下,还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而困难的群体:他们或者在漫漫长夜里摸索,或者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或者是靠轮椅、拐杖走着自己的人生。

(课件1:出示不同类型的一组残疾人的图片)像他们这种在身体结构上丧失某种功能或者心理上存在某种不正常的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就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板书课题(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把残疾人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了解残疾人

这些人因为先天或后天原因不能拥有健全的身体,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适应生活,即使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到过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加深对残疾人的了解,为体验残疾人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尊重残疾人的意识

三、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但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多媒体出示活动题目)

活动一:单手穿衣。我们再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穿衣”吧!请一组学生,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其他同学观察他们是

怎样穿衣服的?)

活动二,手语传话。将学生分组后进行“传话活动”。老师告诉单组第一位同学一句话(我想看电视),同学们一个个向后传,不能动口,只能用手势表述。双组的同学注意观察,双方充分体会聋哑人的生活。最后一名同学说出领会到的意思,师公布答案。请生谈体会。

活动三:蒙眼前进。老师先请五位同学到前面来,做蒙眼走路的体验活动。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体验盲人,单独走完老师要求的路程。一人把眼睛用丝巾蒙住,在另一同学的扶助下走完全程。(路线是从后排座位出发,绕讲台一圈回到对方原位。)(如此设计,是想让学生们在深切地体会到做盲人的不易的同时,体会到得到帮助的盲人比没人帮助的盲人走得快些。请同学们谈一谈在活动中的感受。).

过渡语:刚才我们体验了做一个残疾人的苦和乐,下面我们召开一个交流会,说说你们的切身体验和感受。让我们来听听谁的感受最深。

设计意图:这是模拟体验活动,教师组织学生三次体验,旨在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整体生命投入的过程,并由此感受残疾人生活的实际困难。这样的课堂,是儿童的课堂,它呈现的是儿童的文化,体现的是童心、童真。它真正把学生引进了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使课堂教学不再是空洞的说教和生硬的灌输,而是对学生生活的有效引导,从而体现出本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指导生活的核心理念。

四、尊重残疾人

师:通过刚才的体验,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聋哑人、盲人,还有许许多多的残疾人在生活中学习中与他人的交往中的种种困难,他们看不到湛蓝

的天空,听不到爸爸妈妈亲切的呼唤。他们虽然在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残疾而不残废,同样具有奋发图强、努力拼搏的精神,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

(课件二:播放残疾人为人民服务,学生观看后谈感受。)

师: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资料,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图片,咱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三:残奥会)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哪幅画面最让你感动?为什么?(师生交流)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国体育事业争得了荣誉,为年残奥会赢得了金牌奖牌第一的好成绩。他们这种身残志坚,2008我国

不向命运认输、不向自身残疾低头,顽强生活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健全人敬仰、学习。那么除了体育方面,你还知道哪些方面的优秀残疾人?(学生交流)

师:过去,我们可能并没有在意身边的残疾人,甚至可能看到他们还有些害怕。今天当我们走近了残疾人,亲自体验了残疾人的不便,看到他们在困难面前所表现出的自立自强的精神,特别是他们其中不乏佼佼者,他们同样对社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现在你们对他们有没有新的看法、新的感受?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尊重他们(板书:尊重),当他们面临生活中的困难时,能够伸出爱的手)。

设计意图:教师精心选择的几位自强不息的残疾人代表,通过多媒体播放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使学生对残疾人的认识、体验逐步深刻,也使本课的教学掀起了高潮。

五、理解、关爱残疾人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那么在生活中我们是不是都这样做了呢?(生交流

感受)

(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理解残疾人,板书:理解)

师:我们每个人都要平等对待他们,理解尊重他们,把他们当作朋友,为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替他们领领路,帮他们推推车,……有的时侯和他们说说话,也是爱的表现。(板书:关爱).

设计意图:本环节加强书本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实现教师情感,学生情感和文本所要表达情感的共振。同时也把养成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目前有6000多万残疾人。国家为了让大家都来关注残疾人,专门设有全国助残日,你知道是哪一天吗?(每年5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同时,我国还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机构和设施,由此可见,残疾人不但值得我们去尊敬,更值得我们去学习。谁来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残疾人?

2.奇思妙想。

师:你们想不想为残疾人做点实事呢?现在就请大家当一回小科学家,想一想今后可以为残疾人发明一些什么呢?请各小组讨论讨论,比比看,哪组的点子最好!

师:大家的想法真好!希望这些美妙的想法早日实现,使残疾人们过得越来越好!

总结:同学们,关爱残疾人,帮助残疾人,是社会进步,人类文明的表现。就让我们在爱的呼唤中行动起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伸出温暖的手,奉

献我们的爱,让他们的生活更加方便、快乐!让世界变成爱的乐园!》)(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在于让学生从文本回归生活,走进生活,开展更这也是本课最根本的目的所在。,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多的活动.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心里想着他们》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驻香港部队秭归希望小学郑燕平 教学内容 湖北教育出版社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中第二板块“走近残疾人”。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爱心温暖你我他”中的第二板块。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理解残疾人的内心,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和人格上的平等对待,并学习优秀残疾人自强自立,勇敢坚强的精神。 教学理念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教学中,我创设

了能让学生体验的情境,营造浓浓的情感交流气氛,通过换位体验、观看残疾人真实生活的视频等活动,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尊重残疾人,渗透残疾人和正常人是一样的观点。 教学目标 1.在体验活动中让学生感受残疾人生活的诸多不便,激起学生关爱之情。 2.走进残疾人的生活,感受他们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渗透他们和正常人是一样的思想。 3.通过了解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激起学生对残疾人的敬佩之情。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懂得在情感上关爱残疾人,在人格上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残疾人。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教学准备:眼罩、纸条、书本、红领巾 学生准备:身边认识的残疾人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板书,走近残疾人

品德与社会《走进残疾人》

品德与社会《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 凌家镇中心学校:廖正鸿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残疾人理解应是聋哑人、盲人、四肢不健全的人等等,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没有残疾人,做为农村生活的孩子们生活空间也很小、交际能力也很有限,所以对残疾人的认识只是可怜、好奇、还有害怕的心理。不能体会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对待残疾人不够尊重,有的甚至瞧不起残疾人。为些,在课前我收集了大量关于残疾人的故事,希望让学生理解残疾人既有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更好的了解残疾人的心理,从而建立起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心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展开。范围由家庭、学校拓展了社会生活领域。包括邻里和不同群体的人。《走进残疾人》一课是通过模拟、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尊重和爱心,并在更大的范围,关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自己的同龄人,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一些特殊需要。 过程与方法: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与态度: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体验残疾人的活动。 教学难点: 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模拟活动所需要的简单材料:如蒙眼的深色布、拐杖、简单的手语说明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椐统计,我国目前有6000万残疾人。那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呢? 生:盲人、聋哑人…… 教师通过用简单的手语和同学们沟通;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去拿某一个物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残疾人。 教师小结:残疾人就是身体的某个部分有残疾的人。 师:你见过残疾人吗?你认识某个残疾人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引出课题《走近残疾人》 [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 二、亲身体验,感受残疾人

杨宝峰-药理学第七版-药理之案例分析教学提纲

药理之案例分析 案例1 某男,24岁。患者因20 min前口服DDV15 ml而入院治疗。体检:嗜睡状,大汗淋漓,呕吐数次。全身皮肤湿冷,无肌肉震颤。双侧瞳孔直径2~3 mm,对光反射存在。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基本正常。双肺呼吸音粗。化验:WBC14.2×109/L,中性93%。余未见异常。诊断为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入院后,用2%碳酸氢钠水洗胃,静脉注射阿托品10 mg/次,共3次。另静注山莨菪碱l0 mg,碘解磷定1 g,并给青霉素、庆大霉素及输液治疗后,瞳孔直径为5~6 mm,心率72次/min,律齐,皮肤干燥,颜面微红。不久痊愈出院。 讨论: (1)如何正确使用阿托品? (2)为什么在使用M受体阻断剂时,又给予碘解磷定治疗? 参考答案: (1)阿托品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时,用药剂量根据病情确定,不受极量限制,原则上应尽早、足量、反复用药,达到“阿托品化”后再减量维持。阿托品化的指标是瞳孔散大、颜面潮红、腺体分泌减少、口干、轻度躁动不安及肺部湿啰音明显减少或消失。如出现阿托品过量中毒症状,如谵妄、躁动、心率加快、体温升高等应减量或暂停用药。(参考教材P32、33、36) (2)阿托品是M受体阻断药,可以有效解除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M样症状,如呕吐、流涎、大小便失禁、呼吸困难等。但对中枢症状如惊厥、躁动不安等对抗作用较差;对N 样症状(如肌肉震颤)无效;也不能使失活的AChE恢复活性。碘解磷定为AChE复活药,可使被有机磷农药抑制的AChE恢复活性,促使体内的有机磷由肾排出,并可迅速对抗肌肉震颤。故对中、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病人,必须采用阿托品与AChE复活药合并应用的措施。(参考教材P32、33) 案例2 有一流脑病人,严重高热并烦躁不安,医生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开出以下医嘱,请分析是否合理,为什么? 处方:盐酸哌替啶注射液100 mg 盐酸氯丙嗪注射液50 mg ×1 盐酸异丙嗪注射液50 mg 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用法:静脉滴注 参考答案: 此医嘱合理。医生采用了冬眠疗法。此法使病人的体温降至35℃或更低,机体处于保护性抑制状态,这时呼吸与脉搏减慢;代谢率及耗氧量降低,对缺氧的耐受性提高,小动脉扩张,微循环改善,使机体从严重创伤或中毒所致的缺氧或缺能量状况下,得以渡过危险期,为危重病症的抢救争得时间,以便采取其他救治措施。(参考教材P73) 案例3 某女,45岁。患者上腹绞痛,间歇发作已数年。入院前40天,患者绞痛发作后有持续性钝痛,疼痛剧烈时放射到右肩及腹部,并有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经某医院诊断为: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患者入院前曾因疼痛注射过吗啡,用药后呕吐更加剧烈,疼痛不止,呼吸变慢,腹泻却得到控制。患者来本院后,用抗生素控制症状,并肌内注射度冷丁50 mg、

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

《走近残疾人》教学反思 火车站小学鲍泉泉 《走近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话题,现在的孩子由于受到人们不正确的价值观的影响,对残疾人有一种鄙视感。要让他们扭转这种观念,并走近残疾人是困难的,如何让孩子们的情感自然生成?甚至为之落泪?情到深处泪自流,孩子们的情感是真实的,没有深刻的亲身体会,无论老师用多么忧伤的语言,他们的泪水是出不来的,毕竟他们不是演员,生活是他们真正的教材! 一、将“体验”进行到底 通过再次钻研教材,我揣摩出了编者的意图,只要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有感受,体会到残疾人的痛苦并知道去帮助他们,干吗非得要他们哭呢!没有流泪并不等于他们的心没有被震撼,没有眼泪并不等于他们不会理解、关爱、尊重残疾人,更不等于以后他们不去帮助残疾人。于是,我们设计了体验活动,并放慢了节奏,抓住学生瞬间的感悟,来体会残疾人生活的困难。我们设计的“把衣服的拉链拉开,把右手伸到背后,用左手把衣服重新穿上”“蒙眼写字”的游戏,在学生无意识的状态下体验了失去一只手的残疾和盲人的生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真切的感受!起初,学生中有的觉得好玩,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感受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残

疾人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从而深深地体会到了残疾人生活的困难。体验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把自己的感受同大家一起分享,在情感上产生了共鸣:每一个在社会上生活的残疾人,都是可亲可敬的。 二、未成曲调先有情 一首好听的乐曲,只要前奏一响,就能拨动起听众的心弦,可谓是“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新课程改革的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创设引人入胜的课堂情境,既能牢牢地吸引住学生,又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整个课堂的和谐发展做好铺垫,犹如磁铁般牢牢地吸引住学生,让学生“心随我动”,创设不同的情景去感染学生、打动学生的心灵教学设计,让学生如饮甘泉、如品香茗,流连忘返。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使教育入情、入理、入耳、入心,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1、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在理解残疾人这一环节,通过倾听残疾人的心声,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的嘲笑,我们的讥讽就是在他们的伤口上撒盐,这种痛苦比身体上的残疾还要可怕,这相当于让学生承诺,今后应该怎样对待残疾人,这是对本节课要落实的思想教育的一个检验,学生知道怎样做了,就说明他们的确是受到了思想上的一次洗礼。 2、利用图片创设情境 为了使学生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他们的理解和尊重,在

2011年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案例式教学案例分析题例

1.郑某,女,23岁,患癫痫大发作3年余,某日大发作后持续处于痉挛、抽搐和昏迷状态,医生诊断为癫痫持续状态,宜选用下列何药治疗() A 口服地西泮 B 口服硝西泮 C 静注地西泮 D 口服阿普唑仑 E 口服劳拉西泮 2.王某,女,42岁。因咽痛、发热就诊,检查发现扁桃体肿大,体温39℃,医生给予青霉素注射治疗,同时还应选下列何药() A 吲哚美辛 B 对乙酰氨基酚 C 羟基保泰松 D 舒林酸 E 酮洛芬 3.张某,66岁。既往患“慢性心功能不全”。近日因严重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而入院。体检:血压25.0/13.3kPa,诊断为“高血压危象”。应首选下列何药治疗() A 硝普钠 B可乐定 C 哌唑嗪 D 硝苯地平 E 卡托普利 4.一患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因不遵遗嘱将两次的药一次服用,并自称是“首次剂量加倍”,结果造成强心苷用量过大,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应选择哪个治疗措施() A 停药 B 服用利尿药 C 服用氯化钾 D 服用苯妥英钠 E 以上均不对

1.有一位胆绞痛患者,疼痛剧烈,医生为其开出下列止痛处方,请分析是否合理?为什么? 处方: 盐酸吗啡注射液 10mg*1 用法:一次10mg,立即肌内注射 答案:不合理。 因为:吗啡可激活阿片受体,属中枢性镇痛药,具有很强的镇痛作用,可用于其他药无效的急性锐痛,但治疗剂量的吗啡即可引起胆道平滑肌痉挛、奥狄氏括约肌收缩,胆囊内压升高,甚至诱发和加重胆绞痛,因此该处方不合理。(应合用阿托品) 2.某帕金森病患者,伴有恶心、食欲不振,医生给与下列处方是否合理?为什么?处方: 左旋多巴片 0.25g*100 用法:一次0.5g,一日3次 片 10mg*30 维生素B 6 用法:一次20mg,一日3次 答案:不合理。 因为:左旋多巴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多巴脱羧酶作用下生成多巴胺,治疗帕金森病。但维生素B6是多巴脱羧酶的辅基,可增强外周脱羧酶的活性,使外周多巴胺生成增多,副作用增强,因此单独用左旋多巴时,禁同服维生素B6。

关爱残疾人教案讲解学习

椒园乡优质课竞赛品德学科教学设计 上课时间:2015.09.25 上课教师:袁晓琴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关爱残疾人》 知识目标: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能力目标:了解社会各种助残设施,体会对弱势群体的关心。增强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目标:增进学生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友爱之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用不同方式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从而增进对残疾人的理解、尊重和友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由对残疾人的同情转化为对残疾人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残疾人,收集关于残疾人自强不息的事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前,老师请同学们欣赏春晚中有名的节目《千手观音》,一边看一边思考给你的感受。 2.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 二、角色模拟,走近残疾人

残疾人为了适应现实生活,需要付出比常人几倍,几十倍的努力,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着大家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亲身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活动一:体验盲人——用红领巾蒙住眼睛,从门口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取东西,体验盲人对阳光、世界的渴望。 活动二:体验聋哑人——老师讲一件事情,让扮演者用手语或肢体语言传达,体验聋哑人渴望说话的感受。 活动三:体验肢残者——让学生单手穿衣,单腿走路,体验残疾人生活的不便。 三、感悟顽强,激发情感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残疾人事迹的资料,都带来了吗?把你搜集的资料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说说你知道的残疾人。 1.张海迪。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她无法上学,便在家自学。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园,却发愤学习,自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2.我国著名的体操运动员桑兰,在第四届美国友好运动会的一次跳马练习中不慎受伤,造成颈椎骨折,胸部以下高位截瘫。但她却以顽强的意志和乐观的态度与伤残作斗争,成为2008年北京申奥大使之一,又于2008年北京奥运官方网站担当特约记者。

[整理版]药理学_药理学教案

[整理版]药理学_药理学教案 厦门大学医学院药理学教案 题目药理学总论-绪论,药动学学时 2 1简介药物的概念研究内容目的及发展 目的2掌握药物转运的类型基本规律 要求 3要能够运用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说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状态4掌握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规律及影响吸收的因素重点1被动转运 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难点 2 吸收速度程度与给药途径的关系,首关效应习题什么是药物、药理学、药效学及药动学, 作业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手段、及时间分配的设计 1药物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效学治疗学 10分钟介绍与解释上述药理学概念,药物代谢动力学与药效学的区别药物与毒物的区别 2药物的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10分钟详细讲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各过程的特点,如吸收的影响因素分布式与蛋白质的结合,肝药酶的特点,肾脏排泄的特点 3被动转运 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30分钟推导上述Handerson-Hasselbalch公式 以介绍弱酸性药物为例介绍公式的用法,如在胃吸收时,及在肾脏排泄时的规律 4主动转运 10分钟介绍主动转运特点 5吸收速度程度与给药途径的关系,首关效应 30分钟给药途径的关系重点介绍首关效应的特点 题目药理学总论-药动学学时 3

1掌握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分布、代谢与排泄规律、特点,对临床的影目的响。一级动力学要求 2连续多次给药后CSS、ASS 、 R计算 重点1重点讲述药物体内过程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难点 2一级动力学,连续多次给药后CSS、ASS 、 R计算 名词解释:首过消除、肝药酶、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肝肠循环、一级动力习题学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消除半衰期、血浆清作业除率、血浆稳态浓度等。 教学内容、过程、方法、手段、及时间分配的设计 1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 20分钟介绍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动态平衡,药物与毒物的区别 2药物在体内分布 25分钟详细讲解药物的体内分布的特点,如分布与蛋白质的结合与酸碱性的关系 3药物的转化或代谢 25分钟在肝脏的转化,肝药酶的特点,抑制剂与诱导剂4排泄 20分钟肾脏排泄的特点 5时量曲线 20分钟 -kt C=Ce t0 一级动力学 logC=logC-K/2.303*t t0 t=0.693/K C1/2SS 6零级动力学 t=0.5C/V=0.5C/K 5分钟 1/20max0 7 V房室模型 10分钟 d 8单次及多次连续给药后体内存量分析 10分钟 C、A计算,R= C*A*0.693/ t SSSSSSd1/2 题目药理学总论-药效学学时 3 掌握药物的治疗作用、不良反应,量效关系的特点、意义及有关的名词概 念,如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极量、最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最大效应、效目的价强度、ED、LD、治疗指数等。 5050要求

药理学教学内容

内容选取 坚持科学性、合理性、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生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参照执业医师职业资格标准,确立了理论知识必需够用、突出职业能力的工作思路,使选取的教学内容系统准确,容量难易适度,重点难点合理,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能紧密联系实际工作,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可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要。 内容组织 1.教材内容 将药理学教学内容优化整合为12个模块,其中新增3个模块。 教材为主优化整合内容见表-1。 学科发展新增优化模块见表-2。 表-1 药理学知识模块及学时分配 除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必讲内容外,根据最新信息,注意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如配合新处方管理办法的实施,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等的普及推广,增补了处方药、非处方药、处方的一般知识、国家基本药物遴选等新的知识模块。 表-2 新增知识模块及学时分配

药理学主要研究手段是通过实验,所以,药理学实验课在整个药理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强调“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强“三严”即严肃态度、严格要求和严密方法的原则,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为捕捉学科前沿最新信息,为今后进行相关的科学研究毕业后就业和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的改革与课程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定位相适应能体现培养目标的要求,重视能力培养和训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以通过实验结果的直观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和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共开设实验实训项目14个,其中验证性项目4个,综合性项目7个,设计性项目3个。 表-3 药理学实验实训项目 表-4 药理学学习参考资料表

走近残疾人教学教案

走近残疾人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体会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法学法:情景教学法、体验法、欣赏法、谈话法、实践性活动、讲授等多种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学生搜集残疾人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孩子们!老师看到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十分活泼可爱,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还有一双灵巧的小手,你们知道吗?你们真的非常幸运!因为,同在一片蓝天下,还生活着这样一群特殊而困难的群体:他们或者在漫漫长夜里摸索,或者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或者是靠轮椅、拐杖走着自己的人生。

(课件1:出示不同类型的一组残疾人的图片)像他们这种在身体结构上丧失某种功能或者心理上存在某种不正常的人,就是我们今天要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残疾人。就让我们一起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来了解一下残疾人的生活。──板书课题(伸出爱的手走近残疾人) 设计意图:基于学生对残疾人已有的认识和学习愿望,把残疾人图片在课堂上播放,引发学生探究残疾人的生活、学习的欲望,使教学寻找到了适当的切入点,为儿童真正走进残疾人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础,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关注儿童现实生活,珍视儿童生活独特价值”的独特理念。 二、了解残疾人 这些人因为先天或后天原因不能拥有健全的身体,这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为了适应生活,即使生活中不起眼的小事也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或电视上,见到过残疾人吗?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生: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教师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作为课程资源,加深对残疾人的了解,为体验残疾人打下基础。激发学生尊重残疾人的意识 三、体验残疾人的生活 师:同学们,大家都见过残疾人,但他们的生活到底有多不方便呢,想不想亲自体验一下?好,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吧。(多媒体出示活动题目) 活动一:单手穿衣。我们再来模仿肢残人,体验一下“单手穿衣”吧!请一组学生,一只手不准动,只能用另一只手来穿。(其他同学观察他们是

《走进残疾人》教案精编版

《心里想着他们》教案 教学内容:湖北教育出版社《思品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五课《心里想着他们》的第一个板块《走近残疾人》。 教学目标: 情感与态度:同情、理解、关注残疾人,在必要时愿意努力,并采取适宜的方法帮助他们。 行为与习惯:在生活中帮助残疾人。 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残疾人的身体缺陷,用真诚的心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和他们为克服自身缺陷而付出的努力。 教学重点: 体验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不便,了解他们的自立、自强,并为之敬佩。 教学难点: 体会残疾人对“理解、尊重、平等“的渴望。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残疾人自强不息的故事,了解关爱残疾人的组织和设施。 2、多媒体课件:(1)部分残疾名人故事;(2)残奥会片段;(3)歌曲《爱的奉献》 教学过程: 一、走进残疾人。游戏引入,体验残疾人的困难,同情残疾人的不幸 (一)游戏一:贴鼻子 同学们,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吗?————贴鼻子,谁知道这个游戏有什么规则?(必须把眼睛蒙起来。要把鼻子贴正确才为胜利。) 1、请三名学生上台玩游戏。 2、提问: ①鼻子为什么会被贴歪呢? ②假如你的眼睛看不见东西了,你有什么感觉? ③要是让你闭着眼睛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你觉得怎样?想试试吗?学生闭上眼睛回到座位,体验盲人生活。 ④现在这几位同学因眼睛看不见而遇到困难,你们说该怎么办呢?请同桌上前帮助他们。 (二)游戏二:穿衣服 这次游戏的内容是————穿衣服比赛。本游戏的规则是:请按老师的口令进行游戏,请听口令! (1)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脱下你们的上衣,谈谈双手脱外套的感受。 (2)请女同学用一只手将外套穿上,再谈谈感受。 (3)男同学在不用手的条件下,试穿外套。请女生上前帮助他们。请男生谈谈这次穿衣的感受。 (三)认识各种残疾人 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要做这个游戏吗?(体会残疾人的艰难。)在我们的身边就有一部分残疾人,他们由于身体的某一部分有了残疾,生活起来很不方便,你们在生活中见到过什么样的残疾人?你能想像他在生活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吗? 学生发言……

《走近残疾人》教案

《走近残疾人》教案 北重六小史静 教案背景: 班上同学都是健全的人,学生大部分没有接触过残疾人,因此不太了解残疾人生活的艰难和内心的痛苦,而现在的学生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孩子中存在着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状况,孩子们不懂得关心人,缺乏关心爱护弱势群体的意识。 教材分析: 《走近残疾人》是小学《品德与社会》第七册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的第二个主题——伸出爱的手,这一主题由两课时完成,《走近残疾人》是第一课时。本课的立足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困难,理解残疾人的内心,认识到他们需要人们的尊重和关爱,并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关怀他们,向他们伸出温暖的双手。 教学理念: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儿童的品德和社会性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探究社会。”《走近残疾人》这一课投射出育人的光芒,本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习经验出发。教学中,创设能让学生体验的情境,营造浓浓的情感交流氛围,通过换位体验、资料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感悟、体验,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尊重、关爱残疾人,从行动上真正帮助残疾人。 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诸多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活动。 2、能尊重残疾人,设身处地为残疾人着想,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三、知识与技能 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 通过换位体验、资料搜集、讨论分享、讲故事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残疾人在生活上有许多困难,社会给予残疾人许多关怀,帮助残疾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和自我感受。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交流,了解残疾人 教师打一个哑语。 师:猜一猜,老师做的动作是什么意思?(学生猜手势的意思)说一说老师现在的心情如何? 师:在我们的社会中就生活着这一种类型的人,他们是——残疾人,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吧? 二、体验感悟,理解残疾人 师:当我们欣赏那蓝天白云的时候,当我们聆听美妙动听的音乐的时候,当我们坐在这宽敞与整洁的教室学习的时候,大家可曾想过我们身边

药理学教案

第一章护理药理学总论 导入新课:从本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护理药理》这门课程。要学习《护理药理》,同学们先思考“药理”这两个字,结合平常的日常生活,我们先探讨一下什么是药理?“护理药理”和“药理”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和联系? 正文: 第一节绪论 一、护理药理学研究的内容: 1.药物(drug):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物质,在理论上指凡能影响机体器官生理功能及(或)细胞代谢活动的化学物质都属于药物的范畴。 药物和毒物的区别:举例砒霜、安定等。无药不毒!二者之间仅仅是剂量的差异。 2.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其原理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pharmacodynamics):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及作用原理的科学。举例:如发烧服用阿司匹林的作用。 (2)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pharmacokinetics):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理过程。举例:为什么不同的药物每天的服用次数不一样? 3.护理药理学:其任务是在掌握、了解药物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研究护理中如何正确实施药物治疗,保障药物治疗达到最佳药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为防治疾病奠定基础。 二、护理药理学在临床用药护理工作中的作用 1.指导患者正确用药、进行合理用药健康教育 2.提高执行医嘱的质量,避免出现用药错误 3.指导社区人员正确选药、用药和保管药品 4.能对患者进行用药前的评估、用药中监护及用药后评价

第二节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1. 兴奋(exicitation):功能提高称兴奋; 2. 抑制(inhibition) :功能降低称抑制。 二、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s)和不良反应(adverse reactions, ADR)是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1.治疗作用:是指药物作用的结果有利于改变病人的生理、生化功能或病理过程,使患病的机体恢复正常。 (1)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成对因治疗,或称治本。如抗菌药物抗感染治疗。 (2)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称对症治疗,或称治标。如阿司匹林解热。 (3)补充治疗(supplementary therapy)也称替代疗法(replacement therapy):用药的目的在于补充营养物质或内源性活性物质的不足。如钙制剂。 2.不良反应:凡不符和用药目的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有害反应。 (1)副作用(side reaction):在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药物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副作用的特点:①与药物的选择性有关;②在治疗剂量下产生;③随用药目的的不同,治疗作用和副作用可以相互转化;④可以预知,采取相应措施减轻。举例:如阿托品。 (2)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药物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急性毒性(acute toxication)、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ation)、特殊毒性反应如致癌(carcinogenesis)、致畸(teratogenesis)、致突变(mutagenesis)等。 (3)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residual effect):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如巴比妥类药物。 (4)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直接由药物的治疗效应引发的不良反应,

(完整版)兽医药理学教案

《兽医药理学》理论授课教案概述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兽医药理学是阐明药物、机体和病原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科学,又是密切结合兽医临应床、指导合理防治畜禽疾病的应用学科,它是兽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兽医药理学以化学、畜禽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畜禽病理学、兽医微生物学、畜禽寄生虫和免疫学等为基础,阐明动物机体在药物作用下所产生的各种反应以及药物防治畜禽疾病的机理,进而为兽医临床合理用药服务。因此,兽医药理学作为兽医专业基础课与临床课之间的一门桥梁课,在完成兽医专业的目标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药物代谢谢动力学(即药物在体内的转动和转化)和药物效应动力学(即药物对机体或病原体的作用与原理)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并能运用药物与畜禽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和原理,合理、正确地应用药物防治畜禽疾病和促进畜牧生产。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 (一)、概念和理论知识方面 1、熟练掌握总论部分药动学与药效学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和影响药物作用的重要因素;各论部分抗病原体药、饲料添加药的作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 2、掌握中枢神经系统、内脏及血液系统、专一性解毒药、影响组织代谢与外周神经系统的常用药物的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基本知识。 3、一般了解各系统药中的其它药物。 (二)、操作技能方面 1、熟练掌握药理学常用的实验方法和技能,包括药理实验动物持选择,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对及实验数据、资料的整理。 2、根据当今畜禽集约化、大规模生产方式的特点,要求学生掌握群体给药方法、技能、注意事项、中毒解救等基本知识。 3、掌握开写处方的基本知识和实验动物的各种投药技能。 4、学会常用制剂的调节器制方法及应用技术。

品德与社会《走进残疾人》

品德与社会《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小学生对残疾人理解应是聋哑人、盲人、四肢不健全的人等等,在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因为没有残疾人,做为农村生活的孩子们生活空间也很小、交际能力也很有限,所以对残疾人的认识只是可怜、好奇、还有害怕的心理。不能体会残疾人生活的困难,对待残疾人不够尊重,有的甚至瞧不起残疾人。为些,在课前我收集了大量关于残疾人的故事,希望让学生理解残疾人既有坚强的一面,也有脆弱的一面。更好的了解残疾人的心理,从而建立起帮助残疾人的意识。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学心围绕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展开。范围由家庭、学校拓展了社会生活领域。包括邻里和不同群体的人。《走进残疾人》一课是通过模拟、体验活动,培养学生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尊重和爱心,并在更大的范围,关注不同环境下生活的自己的同龄人,懂得珍惜美好生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残疾人生活中的一些特殊需要。 过程与方法: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情感与态度: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体验产生理解,体验产生情感,体验残疾人的活动。 教学难点: 增进对于残疾人尊重、友爱的情感。 教学准备: 模拟活动所需要的简单材料:如蒙眼的深色布、拐杖、简单的手语说明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椐统计,我国目前有6000万残疾人。那么,现在请大家想一想,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呢? 生:盲人、聋哑人…… 教师通过用简单的手语和同学们沟通;让学生们闭上眼睛去拿某一个物品的活动,让学生体会残疾人。 教师小结:残疾人就是身体的某个部分有残疾的人。 师:你见过残疾人吗?你认识某个残疾人吗?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近残疾人的世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引出课题《走近残疾人》 [为了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贴近学生生活事例的情景模拟,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 二、亲身体验,感受残疾人

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教案)

大理学院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 彭芳教案 课程:药理学 教材:李端主编《药理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杨宝峰《药理学》(第六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3)授课对象:04级药学本科1~2班 授课时间:2006年9月25日-10月16日 教师:彭芳 职称:教授 参考书籍: 杨藻宸:《医用药理学》 杨宝峰《药理学》(规划教材,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中枢药理(12学时)

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教案 12 []: 1 . 2 . 3 . []: 1: 55 2.:20 3: 5 [ ]: [ ]:; []: 1. . 2. ? []: Ⅰ A. . B. 1. (, )20 2 (, ) 90 3 4 , C. 4-5 Ⅱ() A. 1. (t1/2<5):, 2. (t1/2= 5-15):, 3. (t1/2>15): , B. 1. , 2. 3. C.

“” ,, , . 2. ( 2 ).( 3 4 ) , . - – - - , 3. : - - 4. - - - D. E. 1. : . 2. : a a a . 3. : ,, () . 4. :. F. 1. 、— 2. : 3. G. 1. (1) , t1/2=5-10 h (2) (3) (4) (5) 2. (1) (2) (3) (4) ,

(1) , t1/2 2-3 (2) , t1/260 (3) (4) 4. (1) (2) , , (3) Ⅲ a . A. : 1. : 1-10 5-15 ,1-2 . 2. ’s . B. : . Ⅳ 1. 2. 3. A. , . a . —– B. 1. 2. — 3. 2+ 4. 5. C. 1. — 2. : () . 3. : . 4: .. D. 1. , 2. , 3 :, , , . 4: a .

走进残疾人世界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残疾人把爱献给你我他》少先队活动课设计方案 活动实施年级:三四年级全体学生 一、活动背景: 1991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开始实施,该法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专为残疾人服务的设施和机构。如马路上黄颜色的盲道,厕所里残疾人专用坐便器等,但是许多设施不是被占用就是被损坏,给广大残疾人带来了许多不便。更有许多人嘲笑、歧视残疾人的现象时有发生。对于这些现象,许多正常人却熟视无睹。广大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一再受到损害。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广大少年儿童要从小树立关注残疾人这一弱势群体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丑美观念,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残疾人的日常生活状态,懂得残疾人生活中的困难,体会残疾人生活的艰辛。 2.情感目标:让学生了解残疾人身上的可贵品质,使他们产生帮助和平等对待残疾人的情感。 3.行为目标:帮助和平等对待残疾人,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生活态度。 三、活动重点: 帮助和公平对待残疾人,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发学生面对困难树立克服与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 (一)活动仪式: 中队长(彩色童年):各小队整理队伍,报告人数: 1.(异彩纷呈)(天真烂漫)(欢歌笑语)小队长:第一小队——欢歌笑语小队全体起立,立正。(跑步向中队长,互相敬礼)“报告中队长,欢歌笑语小队应到7人,实到7人,报告完毕”(敬礼) 中队长:接受你的报告 小队长:原路返回,对队员们说:“稍息”。 2.中队长:“全体立正。(跑步向中队长,互相敬礼)报告辅导员老师,彩色童年中队,应到21人,实到21人,《把爱献给残疾人》主题活动,一切工作准备就绪,现在我们邀请您您参加我们的肢主题活动,并给予指导,报告完毕,请指示。” 3.辅导员:“接受你们的报告,我愿意参加你们的主题活动,并预祝你们的主题活动圆满成功。” 4.中队辅导员敬礼,中队长还礼。 5.中队长:我宣布:彩色童年中队《把爱献给残疾人》主题活动现在开始。第一项出队旗。

药学药理学教案

沈阳医学院教案存档编号 学科:药理学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药学学时分配: 授课题目:第1章药理学总论-绪言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熟悉药物的基本概念和新药开发的基本过程; 3.了解我国本草的贡献、药理学的发展史及国内外药理学的新进展。 授课重点、难点: 1.重点: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难点:药理学的准确概念。 教学法注意事项: 举例说明药理学的研究对象;采用多媒体我国本草学的贡献和新药开发的基本过程。 主要参考文献: 1.《本草纲目》; 2.金有豫主编. 药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4.杨世杰主编. 药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Rang HP,Dale MM,Ritter JM. Pharmacology.4th ed.London:Churchill Livingston,2001 Kartzung BG .Basic and Clinical Pharmacology.8th ed.New York:McGraw-Hill,2000 课后总结: 药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本教案授课后归教研室存档。授课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沈阳医学院教案存档编号 学科:药理学授课时间: 授课班级:药学学时分配: 授课题目:第2章药物代谢动力学 教学目的及要求: 1.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研究对象; 2.掌握时效和时量曲线、房室模型、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一级和零级动力学等参数概念和意义; 3.掌握药物的生物转化和血浆半衰期的含义与意义;熟悉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发展历史。 授课重点、难点: 1.重点:药物的跨膜转运,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的概念;各PK 参数概念;肝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首过消除等基本概念;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的概念与实际意义;稳太血药浓度;?首次负荷剂量。 2.难点:PK参数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法注意事项: 利用多媒体展示PK软件,讲解PK数据的求算;强调PK参数和药物体内四大过程之间的关系,启发同学们融会贯通理解PK。 要参考文献: 1. 金有豫主编. 药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2. 杨世杰主编. 药理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 3. Shargel L,Yu ABC.1993.Applied biopharmacokinetics.3rd ed.East Norwalk:Appleton & Lange 4. Wilkinson GR.2001.Pharmacokinetics of drug absortion,distribution and elimination.In:Hardm-an JG ,Limbaird LE ed.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New York: McGraw-Hill,3~30. 课后总结: 1.药物体内过程与各PK参数的内在联系; 2.肝药酶诱导剂及抑制剂,首过消除等基本概念;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的概念与实际意义;稳态血药浓度;?首次负荷剂量。 本教案授课后归教研室存档。授课教师签字: 教研室主任签字:

最新关爱残疾人主题班会教案

最新关爱残疾人主题班会教案 我们应该懂得关心残疾人.不歧视他们,要关心和帮助他们,从小事做起。残疾人是身残志不残,我们应该敬佩他们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不能取笑他们,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生命。下面是带来的三篇关爱残疾人主题班会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关爱残疾人主题班会教案1 教学目标 1、首先让孩子通过学习,活动,观摩,体验残疾人生活中的种种不便。 2、培养孩子们的爱心,懂得关心残疾人.不歧视他们,要关心和帮助他们,从小事做起。 3、明白健康对每个人的重要性。教学重点 培养孩子们的爱心,懂得关心残疾人.不歧视他们,要关心和帮助他们,从小事做起。教学难点 关心和帮助残疾人,应丛哪些从小事做起。具体过程: 1、让事先对残疾人进行了解的同学谈谈残疾人有哪些生活上的不便和他们的心理痛苦。(问题****于真实生活)

2、放音乐背景,让一个学生表演盲人走路,单手系红领巾,老师随着音乐解说学生动作的艰难,其余学生观摩。(让学生亲身体念,去感受不便和痛苦。) 3、之后让表演者说感受,另外让其余学生在仔细看的基础上再谈体会。(达成共同认识) 4、多媒体展示:残疾人的心声。让学生走进他们的内心,懂得他们他们是多么的不容易(升华情感和体念) 5、让学生谈谈你该如何去关心周围的残疾人。(小组讨论,请学生畅谈) 6、讲张海迪姐姐顽强与病魔抗争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更多了解他们的好品质激励作用) 7、小结: 教育孩子们残疾人是身残志不残,我们应该敬佩他们对生活的信心与勇气,不能取笑他们,同时也要珍惜自己生命。 关爱残疾人主题班会教案2 教学内容:人教课标三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关爱残疾人》知识目标:了解残疾人,体验残疾人在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走进残疾人》教学设计

《走近残疾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够体会和感受残疾人在实际生活中的不便和困难,以及他们为克服困难所付出的努力。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体察他人,观察社会事物和获取社会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能够理解、尊重和关爱残疾人,并对他们在困难面前自强不息的精神持有敬佩之情。 教学重点:通过让学生学习、体验、感悟残疾人的社会生活,获得亲身感受,从而培养学生关爱残疾人、尊重残疾人、关注残疾人生活的意识。 教学难点: 感受残疾人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教法学法:情境教学法、体验法、小组学习等多种教法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体验活动的道具、学生搜集残疾人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认识新朋友,导入新课堂 1、教师介绍课堂学习的新朋友,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他是谁呢? 2、豆博士:小朋友们好,我是豆博士。我看到你们都非常健康、聪明,可是在我们的身边生活着许多残疾人,据统计我国目前有八千多万的残疾人,我想考考你们,你知道什么样的人是残疾人呢? 3、学生说,教师趁机板书:盲人、聋哑人、肢残人、智障人 课件出示一组关于残疾人的照片(盲人、聋哑人、智障人、肢残人) 4、豆博士:今天,豆博士就和你们一起《走近残疾人》 (板书课题《走近残疾人》) 二、了解残疾人,尊重残疾人

1、豆博士:你见过残疾人吗?你认识某个残疾人吗?能讲讲你对他们的了解吗? 2、学生说 3、认识一些有名的残疾人,并观看视频《2010年广州亚残会》,学生谈感受 师:接下来我们把目光移到“2010年残疾人亚运会”,他们用自己的血汗为我国体育事业争得了荣誉,他们这种身残志坚,不向命运认输、不向自身残疾低头,顽强生活的拼搏精神,值得我们健全人敬仰、学习。咱们一起来看一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哪幅画面最让你感动?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4、豆博士小结:他们虽然身有残疾,但却有着美好幸福的人生。人生与残疾毫无关系。有一位残疾朋友就曾对着整个世界大声宣告:“我是残疾人,但我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三、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友爱残疾人 1、豆博士:虽然同学们都见过残疾人,但是对他们不一定有很多了解。我们一起来进行模拟活动,体验一下残疾人的生活 2、了解活动的构想,课件出示: 1、你想体验哪一类残疾人的生活? 2、你想给这个体验活动取个什么名? 3、这个体验活动怎样做,有什么规则? 4、体验活动后,谈谈你有什么感想? 3、教师示范,带领学生体验活动《单手戴红领巾》 ①首先请四个孩子用双手在10秒内把红领巾戴好。 ②师:现在脱下红领巾,请把右手捍成拳头放在背后,记住:活动中右手始终不能帮忙,也不能离开你的后背。请用你的左手把红领巾戴好。 ③学生体验单手戴红领巾 ④现场采访:和刚才双手戴红领巾相比,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4、小组交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