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一生活中的数

第一课时可爱的校园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书中情境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感知小组交流的作用。

教学流程

1.寻找身体上的数

师:1——10这几个数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我们身上就有许多,快找一找,说一说!

(1)学生之间互相观察,互相说。

(2)集体反馈交流。

(学生可能说:有1个脑袋,1张嘴,10个手指等。只要说得对,教师就应该给予肯定,同时要注意让学生把话说完整。)

2.寻找教室里的数

师:同学们在自己身上找到了这么多的数,真了不起!快来看看我们的教室,你们能发现哪些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学生可能会说:有1块黑板,2扇门,6盏灯,25张桌子,47名学生……对于能说出比10大的数的学生要及时鼓励。)

3.寻找校园里的数

师:现在,我们要数一数“可爱的校园”中的数。

(1)学生独立观察,寻找个数。

(2)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3)集体交流。

4.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在忙什么啊?你发现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在数数,发现我们身边到处都是数学)

5.布置学生实践活动

课后到校园到处看看,边看,边和小朋友交流,再把看到的记下来,明天上课和大家一起交流。

第二课时快乐的家园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形象的理解:1可以表示1个体(如1个萝卜),也可以表示这类个体的1个集合(如1筐萝卜),可以表示很大的物体,也可以表示很小的物体。

2.借助挂图引导学生充分观察,交流图中物体的数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数“1”的含义。

教学流程

1.学习1可以表示什么?

观察课本中的图,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用数学的语言来叙述。

(1个萝卜、1筐萝卜、1个太阳、1座大山……)

说说1个萝卜和1筐萝卜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用到1的地方?

2.学习2、3、4可以表示什么?

(1)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说说看到了什么?

(2)互相交流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看的?

(3)集体交流。

体会数不仅可以表示多少(如运动员的人数),也可以表示顺序(如小运动员球衣上的号码)。

3.练习

(1)连线。(找朋友)先让学生观察,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

(2)数一数,画一画。

先让学生说说,你在这里看到了什么?

书上是怎么来表示看到的数的?你能用自己喜欢的画画来表示吗?

(3)选同样的数。老师说清题目的意思,在让学生自己完成。可以用两种方法,一是数出左边的数量,再从右边选出同样数量的物体圈上,二是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然后再圈起来。

4.小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三课时玩具

教学目标

1.借助儿童喜欢的玩具,使学生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通过小组合作,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流程

1.数一数,说一说

(1)让学生仔细观察主题图,自己数一数,说一说。

(2)小组交流,你数出什么?是怎样数的?

(3)全班反馈。

2.写数

师:这些数你会写吗?你喜欢些哪个?

(1)学生自己写喜欢的数。

师:你认为自己哪个写的最好?板演

(2)学生板演后比较

比较过程中要讲出写数的方法。

3.实践练习

(1)写数,让学生自己写,同桌说说各个数所表示的意思。(2)看数划线,学生弄清题意后自练。

(3)数一数,填一填,知道这些数所表示的意思。

4.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四课时小猫钓鱼教学目标

借助情景,感知“0”的真实含义,会正确书写“0”

教学重点:理解“0”的含义。

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

(1)出示小猫钓鱼图,讲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第1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2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第3只小猫钓了几条鱼,写几呢?

再来看看,第四只小猫它钓了几条鱼呢?

一条都没有怎么来表示呢?

2.自主探索,体验0的含义

(1)学生自主思考,怎么来表示“一条都没有“

(2)同桌交流

(3)集体反馈。

得出:一个也没有时用“0”表示。

0是一个数,比1、2、3、4……要小。

(4)指导“0”的书写。

3.实践体验

(1)学生“分铅笔“

理解“0“的含义(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

想一想“0还可以表示什么?

同桌交流,全班反馈。

4.拓展巩固

(1)数一数有几朵花,并写下来。

(2)读一读,写一写。

(3)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还用到“0”

5.小结:这节课你感到最有趣的是什么?

第五课时文具

教学目标

1.借助情境,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这些数。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数6——10的数及书写。

教学流程

1.找朋友

交流图意。

先独立数数,说出每副图中有什么?多少?》

如:第一幅图中有铅笔10枝。

再连一连

连后,引导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么连的。

全班交流。

2.活动

“数一数”自己的铅笔盒里的文具。

充分进行观察操作,引导学生交流,再说一说铅笔盒里有什么?有多少?

3.写一写

小朋友能正确地数出这么多的文具用品,真了不起,我们一起来写写吧!

6个圆圈,6本书,6枝铅笔,用“6”表示。

学写6,

同样的方法理解7、8、9。学写7、8、9。

注意书写“8”的顺序,师先师范,学生再练习。

还要注意6和9的区别。

让学生说说。

在书写练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写写自己家里的“电话号码”或“门牌号码”!4.6、7、8、9分别可以表示什么?

5.练一练

先要弄清图意,看懂第一幅图提出的示范,再独立完成,“数一数,画0,再写数,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逐步体验实物,符号,数字之间的联系。

第3题,学习数数,数数可以顺着数,也可以倒着数。

本题是发射火箭倒记时的情境,可以先从1数到10,然后再从10数到1。

第二单元比较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实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单元教学建议

1.提供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2.引导学生思考与交流。

3.联系生活实际,自己比较活动。

4.本单元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动物乐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学会数1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

(2)初步体会数的广泛性。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交流等探求活动,初步形成数感,锻炼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1)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形成合作参与意识,尊重与欣赏他人的意识。

(2)形成对学习的兴趣及其对人、对物的爱的情感,初步养成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们现在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你们来到学校,看到咱们的校园非常美丽吧?今天,动物学校也开学了,小动物们也背着书包来到学校,猜猜看,动物学校有些什么动物呀?

生:有小兔、小猴、小狗、小熊、大象、小松鼠、小猫……

师:小朋友们想的真多,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动物学校开学的情况吧!(出示主题图)

(点评:教师利用语言魅力,使学生感知校园的美丽,并通过故事情节将孩子引入动物世界的童话中去,从而激发学生愿意观察的欲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二、探究活动

1.任意观察

问:看看动物学校有什么?

师:数数图上的动物分别有多少。它们都在什么地方?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的小伙伴吗?

指定部分学生汇报。

(点评:让学生尽情地看,使学生在具体的场景中自主地、有兴趣地观察,自然感知各数,自我体会发展——数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渗透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形成对数的感知和表象,初步体会交流的快乐。)

2.探讨数数规律

师:刚才你们的汇报都非常好,但是老师一样一个小小的建议,能不能按照一定的方法来数一数呢?

(1)四人小组内探讨数数规律。

(2)汇报:你们是怎样数的?

小组甲:先数数目小的,再数数目大的。

小组乙:先数远的,再数近的。

小组丙:先数上面的,再数下面的。

小组丁:从左边数到右边。

(3)互评:你们认为你们组的数法有什么优点?你们认为别的小组方法比你们组好在什么地方?你想为他们提什么建议?

(4)教师小结:真能干,你们用不同的方法仔细观察了动物学校各个物体的数量,会正确的数出1~10各数。

三、及时强化,层层深入

1.寻找身体上的数

(1)同桌之间互相观察、交流。

(2)集体反馈交流(注意引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

2.数周围的实物

3.猜一猜,想一想,说一说,验一验

(1)手里最多能拿几支粉笔?

(2)盘里最多能放几个苹果?

(3)笔筒里最多能放几支笔?

4.寻找校园里的数(可带领学生去操场上找一找,说一说。)

第二课时高矮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或三个物体之间的高矮,体会高矮的相对性,渗透帮助他人的教育。教学流程

1.图片出示,创设情景

长颈鹿和大象谁高谁矮?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2.选用哪个钉子好?

(根据生活经验,厚的木版用长一些的钉子,薄一点的木板用短一点的钉子。)

3.哪跟绳子最长,哪根最短?

(图略)

说一说,比较的方法以及理由。

4.拓展练习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1)学生独立观察,思考问题。

(2)同桌交流。

(3)全班反馈。

5.比较站在不同高度上的小兔子的高矮。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注意让学生说说比较高矮时要注意什么?(同一个起点)

6.从短到长依次排起来。

这题的比较方法可以是数方格的方法。

(1)学生观察

(2)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

第三课时轻重

教学目标

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让学生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和理解。

教学流程

1.指导学生观察情景图

(1)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小组交流。

(3)引出课题。

2.拓展延伸

(1)掂一掂,

请学生拿数学数和铅笔盒掂一掂,哪个重,哪个轻。

(2)书上练习

认为哪个重画“O”,哪个轻画“×”

3.重点第4题,不要求所有学生会做。

4.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第三单元加减法(一)

第一课时有几枝铅笔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

2.让学生体验加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加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流程

一、一有几枝铅笔(学生摆)一共几个人

1.先让学生观察表演,2人小朋友,又来3个小朋友,一个几个小朋友?

2.让学生摆一摆,同桌合作。

3.说一说,摆的意义。

4.认识加号 2+3=5

二、摆一摆,自主探索

学生根据图片,自己摆一摆,说一说。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三、实践应用

1.让学生观察后说出算式,说一说什么意思,为什么这样做?

2.第1题,学生自己计算后核对。

3.先根据图意,独立列出算式,再进行小组交流。说一说,自己是这样想的?

4.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5.说一说,你、在生活重发现的加法问题。

四、教学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第二课时有几辆车

教学目标

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地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他们位置,得数不变。

教学重难点:、体会加法交换律

教学流程

1.情景创设

(1)让学生观察,独立思考。

(2)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3+2=5 2+3=5

2.自主探究,得出规律

(1)学生观察比较上面两个算式之间的异同。直观感知加法交换律的含义。

(2)摆一摆

让学生用自己的铅笔,摆一摆。

说一说,对着同桌说一说摆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全般交流。

得出加法交换律。

3.实践巩固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试一试,

独立提出问题。

全班交流解题。

(2)第一题,可先让学生动手做一做,再进行练习。

(3)第2、3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4)一共有几位小朋友,我排成第几个?

这个问题,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同桌尝试解决。

小组交流情况,全班反馈。

(5)共有几只小鸟

学生独立观察,列式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课时摘果子

教学目标

通过摘果子这一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减法的含义,初步体会减法与生活中的联系。

教学重点:减法的含义。

教学过程

1.分果子情景创设

(1)先让学生同桌合作分果子

(2)说一说:分的过程

(3)得出算式5-2=3

2.自主探究,体验减法

(1)认识减法算式,和“-”号。

(2)找一找,说一说身边的减法。

3.初步尝试

做一做,□—□=□

让学生独立做一做。

学生交流。

4.实践巩固

(1)学生先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

(2)练一练第1题,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可用手帮助。

(3)第3、4、5,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引导发现其中的规律。

5.数学游戏:学生同桌进行。

6.小结:这节课你什么地方学的最有趣啊?

第四课时小猫吃鱼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初步渗透涵数的概念。

3.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开放题的教学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小猫吃鱼”的图。

2.独立观察,想一想每幅图的意思。

二、教学新课

1.发现问题。说说“小猫吃鱼”的故事,你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看了图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尝试解决问题。

(1)同桌讨论自己想到的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2)尝试列式,互相说说我为什么这么列?

(3)集体反馈,说说你跟同桌一起讨论出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4.套圈游戏

(1)预测可能会套上几个圈,有几个没套上。

(2)实践套圈,并列出相应的算式。

(3)还有哪些可能?同桌讨论并写出算式。

5.看吹泡泡的连环画做题

(1)生独立做题。

(2)说说4幅图的意思,理解被减数是怎样在变化的。

三、练习巩固

1.计算。学生独立完成,说说“5-5”表示的意思。

2.算一算。先指导学生看清题意,再让学生独立练习,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3.开放题。将会出现什么情况?先引导学生根据图意展开想象,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4.数学故事,先让学生讲述故事,然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练习一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根据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演示,初步学会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找规律填数。

教学准备:小棒或小圆片、算式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练习5以内的加减法

1.第一题:先观察情境图,提出教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2.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五题:“找家”,先算一算,再连一连。

4.第六题:先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5”和“□-□=1”这两个算式,鼓励学生尽可能地想出不同的答案。

5.第七题:先让学生猜一猜每个盒里会有哪些卡片,再把卡片打乱次序分组整理,指导找到较好的整理方法。

二、找规律填数

1.第3题:先拿出学具进行演示,再让学生独立填空,最后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说说每次多几个或每次少几个。

2.第4题:

(1)引导学生观察第1小题。

(2)组织生分组交流。

(3)反馈讨论结果。

其它两个小题教法同第1小题

第五课时猜数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学会“7”和“6”的加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6”和“7”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豆

教学过程

一、猜数游戏

1.拿出各自准备好的小豆,同桌两做游戏。

2.边做游戏边完成书上的题目。

3.集体交流。

4.整理板书。

二、想一想

1.讲故事引入题目。

2.观察图,说说图意,独立完成书上的两组题。

3.想像:说一说还可能会有什么情况发生,生说师板演。

三、练一练

1.连一连。根据图示独立完成。

2.做一做。先独立看题,完成题目,再同桌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

3.计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四、数学游戏

1.知道怎么玩

2.玩一玩

3.回家后,找家里人玩一玩这个数学游戏。

第六课时跳绳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8”和“9”的加减法。

2.指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

教学重点:学会“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二、提出问题,讨论

1.观察图提出问题

2.指名回答,列出算式

3.分小组交流算法

三、画一画

1.同桌两人一组,一人涂色,一人记录算式。

2.组织全班交流,整理出算式。

四、练一练

1.说一说,填一填,先学生独立填写,再指名回答,并说出这样列的理由。

2.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3.凑成9,先指导学生看明白题目的意思,再连一连,同桌检查连好的结果。

五、拓展练习,数学故事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猜一猜八戒吃了几块西瓜,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师巡回指导。

六、课外延伸

放学后,想一想写一写有关“8”和“9”的加减法算式,能写几个就写几个。

第七课时可爱的企鹅

教学目标

1.学会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2.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重点:巩固“8”和“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境图,介绍图中的景物。

2.观察图,你发现了什么?

二、讨论、解决问题

1.指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

2.讨论解决提出的问题,并理解图中的大括号、问号各表示什么?

3.学生独立做题。

4.集体交流反馈。

三、试一试,尝试练习

1.拿出小图片,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一分。

2.完成表格的填写。

四、练习

1.口算,生独立完成。

2.看图列式计算。先观察说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3.说一说,填一填。先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不局限于一种填法。

五、数学游戏

1.说清游戏的玩法。

2.同桌或四人小组玩一玩,师巡回指导。

练习二

教学目标:巩固6、7、8、9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算式卡、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口算

生独立完成,请一生到黑板上练习。

二、画一画,填一填

先让学生画一画,再根据画好的进行填空,注意画图要与填算式相对应。

三、看图做题

1.第3题:生独立看图,完成题目,集体交流,答案不唯一。

2.第4题:先指导看清图意,体会大括号、问号的含义;再由生独立完成题目。

3.第4题的拓展训练。如果船上的总数是人呢?

如果捉迷藏的小朋友是4人呢……

四、连一连

指导学生算出每个算式的得数,再把得数相同的用线连起来。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五、小动物回家

先在黑板上贴出“6”、“7”、“8”、“9”四座小房子的图。再组织学生做贴卡片的游戏,帮助它们找回自己的家。找对的同学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数学游戏

先讲评游戏的玩法,再请学生同桌组成一个组玩一玩、填一填。

第八课时分苹果

教学目标

1.学会有关“10”的加减法,初步理解得数是10的加法和减法,发展学生的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有关“10”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分苹果

1.用小圆片代替苹果,动手分一分,并说出相应的算式。

先自己分,再小组交流。

2.分组发言,整理板书

在发言过程中,指导学生有条理地说。

3.完成书上10的组成练习。

二、练一练

1.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连一连

先指导读懂题意,再连一连,生独立完成,同桌检查。

2.口算。生独立练习。

3.爬台阶

(1)出示小狗爬台阶的图,谈话引入。

(2)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小老鼠用一根骨头引小狗上楼去,总共有几级台阶,小狗爬到了第2级,还有几级?……

(3)移动小狗的位置,它现在又爬到了第几级,还有几级?……

4.说一说,填一填。

(1)先让学生独立填写表格。

(2)把算式与图结合起来说一说。如10-8=2表示有10条鱼小猫钓上8条,河里剩2条,也可以表示河里还有8条鱼钓上来2条鱼。

三、数学游戏

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完成。

第九课时操场上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验加减法的含义。

2、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重点:初步学会解决“谁比谁多(少)几”的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过程

一、出示情境图

1.根据图意请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2.尝试解决“学生比老师多几人”这一问题。先拿出小圆片摆一摆,说一说,再比一比。

3.学习解决书中其它的几个问题,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思考: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巩固练习

1.摆一摆,填一填。先根据题目独立完成,再分小组交流各自的想法。

2.看图,填一填。先观察图,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3.看图,说一说“都坐下的,还有()把椅子空着。”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儿,再指名回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实践活动“小调查”

1.组织学生调查各自小组的男女人数。

2.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大家一起讨论解决这些问题。

四、课外延伸

回家后,数一数,比一比家中的一些物品。

第十课时乘车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连加、连减混合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2.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教学问题。

教学准备:投影、小圆片

教学重点:掌握连加、连减混合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情境图,观察说说图的意思。

2.指名说一说。

二、学习讨论

1.模拟上、下车的游戏。

2.独立填写书上的空格。

3.指名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结合实际,提出一些连加、连减混合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三、试一试

1.看清算式,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用小圆片摆一摆,算一算。

四、练一练

1.说一说,算一算

(1)观察图,把三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列出算式算一算。

2.口算,生独立完成。

3.看图

(1)数出△、○、□各有几个

(2)比一比谁比谁多(少)几个?

(3)填一填。

4.说一说,填一填。

(1)同桌两人看图说一说,填一填。

(2)集体讨论、反馈。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在集体的情境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教学重点:在活动中明白算理。

教学准备:1-10数学卡片、算式卡片、头饰

教学方法:情境活动教学

一、第1题教学

今天,动物园来了很多小客人,他们都想找一个好朋友,可是却没能找到。让我们班这些聪明的小朋友们一起来帮忙找一找。

分给10个人动物头饰,一张数字卡片。

要求:

1.找出的好朋友必须是两个数合起来组成10。

2.边唱《找朋友》边做。

3.汇报:________的好朋友是_________

二、第2题教学

解放军叔叔想考考我们班的小朋友打靶的本领。

看第2题,明确题意。

独立完成,校对

三、第3题教学

1.整体估计是黑棋子多,还是白棋子多。

2.数一数每种棋子的数量。

3.进行比较:_______比______多_______。

_______比______少_______。

4.完成练习,校对

四、第4题教学

1.看清题意

2.独立完成

3.小组交流

五、第5题教学

老师看时间,要求在2分时间内完成。

比一比谁做得又对又快。

六、第6题教学

1.分小组模拟比赛。2.、小结评议。

七、教学游戏

理解8的组成:你出6,我出2。你出(),我出()。

八、回顾总结

整理与复习(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加深对10以内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计算。

2.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整理。

教学方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纸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今天这堂课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写一写我们学过的算式。看谁写得又快又多。

二、10以内加减算式的整理

1.让学生尝试写出10以内的有关加法算式。

2.小组交流:列出的有算式。

3.、试着进行加法表的整理。

怎么整理?按照得数是10、9、8、7、6、5、4、3、2、1、0进行整理、归纳。(放手让学生小组间合作交流,共同完成。)

每组发给一张表格,完成表格。

4.小组推荐一人进行汇报。

5.继续讨论:

根据小组间填的表格进行讨论:

竖着看、横着看、斜着看,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6.汇报讨论学习情况?

三、10以内的减法算式的整理

1.看61页上面的图,仔细观察: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些什么?

2.弄清题意,说一说应怎样整理减法算式。

3.小组交流

4.让学生独立完成表格的填写。

5.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从表中可以发现哪些规律。

6.小组汇报

四、回顾总结

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说一说:

我学会了____________

我最喜欢____________,你呢?

大家来锻炼

教学目标

1.借助“大家来锻炼”这一生活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丰富的数学问题,从中可以提出有趣的问题,并能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2.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校园的美丽与可爱,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到自己的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问题。

教学准备:观察校园,身边的事物。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介绍自己的校园。介绍自己喜欢的活动。

2.想一想从中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3.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加以讨论。

二、新课教学

1.观察课文中的插图。

2.进行独立思考。

3.引导学生根据图意提出各种教学问题。

4.自己解决问题。

5.组织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6.提出问题给予评价。

7.适当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实践活动

让学生到校园里走一走,找一找有关的数学问题,然后进行交流并尝试解答。

第四单元分类

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3.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知识技能目标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选择某个标准(如数量、形状、颜色)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在比较、排列、分类的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

课时安排:2课时

整理房间

教学目标

通过活动,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渗透爱劳动、爱家庭的教育。

教学重点: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水彩笔、各种学具

教学方法:活动参与

教学过程

一、整理房间

1.出示图:这是小明的房间,看到小明的房间,你想说什么?

2.假如你是小明,你准备怎么整理房间?

3.根据你的想法自己动手圈一圈,画一画,把同类的东西放在一起。

4.说一说你是怎么整理的,为什么这样整理。

二、巩固练习

1.把会飞的动物涂上颜色

(1)学生自己观察,明确题意;

(2)独立完成;

(3)评析。

2.在水果下面画√,蔬菜下面画○。

(1)明确题意:

看看第2题图上有什么,可不可以给它分类。

说说这样分的理由。

(2)完成练习

3.分一分

(1)看题目: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设计

2012年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整册教案及教学 设计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淇滨小学司萍萍 一、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第4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头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面”在“体”上。 三、教学设想 本次教学活动以“三勤四环节教学法”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

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引入新课时主要用到谈话法进行教学通过谈话的形式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联系起来,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定向诱导)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了几个老朋友,他们是谁呢?请看:(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们的桌面上都有一个这样的物体,请你拿出桌面上的物体,跟着老师这样摸摸你手中物体其中的一个面,说说你有什么感觉?(感知面在体上) 生:平平的、滑滑的。 二、操作交流,探究新知(自主探究) 1、说一说 师:那我们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请到纸上呢? 同桌讨论,说一说:你是准备怎么把这样平平的面搬到纸上?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一、本册知识点 一级知识点二级知识点三级知识点 数与代数数的运算 1、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 2、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 进行估算 3、一位数除两、三位数的除法和连除;乘除混合两步 运算 4、解决生活中简单的乘、除应用题 常见的量 1、质量单位千克、克、吨 2、千克、克、吨之间的换算,简单的实际问题 3、年、月、日与24时计时法 空间与图形图形的认识 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测量 1.周长的认识 2.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统计与概率不确定现象 用“一定,经常,偶尔,不可能”等描述事件发生 的可能性。 二、单元课时知识点 第一单元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口算乘法 两位数乘一位数 乘除法 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 口算除法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

第一节小树有多少棵 知识点:1、掌握口算一位数乘(除)整十、整百、整千数以及百以内一位数乘(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有一定的口算速度和技巧,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乘、除法,口算速度约为每分种6-8道,正确率达90% 以上。 3、着重引导学生理解20×3的算理,即先计算2×3=6,再在积的末尾添上一 个0,从而得到20×3=60。 4、进一步把题目扩展到整百数乘一位数,由学生自己去类推。 5、给学生适当的练习,用于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 第二节需要多少钱 知识点:1、一位数乘两、三位数的乘法和连乘,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 2、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会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掌握0和任何数相 乘都得0这一规律; 3、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及一个数连续乘两个一位数的乘法,5分钟 2-3道,正确率达90%以上。 4、使学生理解计算的过程,主要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把两位数转化 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的和,二是分别求乘积再相加的问题。 5、通过实力引入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6、讲解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10×3=30,2×3=6, 30+6=36,即先将12拆成10和2,再分别与3相乘,然后将乘积相加。 7、出几个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 解决。 第三节参加科技馆 知识点:1、掌握计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法的方法,5分钟约2-3道,正确率达到90%以上。掌握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掌握用估算进行 试商的方法;能用乘法验算除法。 2、通过实例实例引入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问题,先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 决。 3、讲解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演示计算的过程:30÷3=10,6÷3=2, 10+2=12(这种方法用了上节课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知识。) 4、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用所讲的方法来解答,在解答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 时解决。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按照要求正确搭建图形 搭建图形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从中年级迈向高年级,他们的思维已经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对周围事物的认识较以前上升了一个层次,已经会用归纳概括的方法认识事物及解决问题,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数学知识,为学好本册教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已经基本掌握了小学第一学段的学习方法,师生之间也由陌生到熟悉。大部分学生学习常规好,喜欢学习数学,对所学知识掌握较好,并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是学生的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也就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 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 第四单元“运算律”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加法和乘法交换律、加法和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 5.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描述简单的路线图。掌握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 6.第六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及改进措施。 1、由于一年级学生刚入学,年龄比较小,对学校的学习生活有一定的陌生感,但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鼓励良好行为,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 2、刚入学学生个体差异相对较大,可能有些学生已经不同程度地掌握一些简单数学知识,教师根据班中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适时调整教学进度,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实践新课标的理念、要求为出发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过程。教材从实际出发,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和客观事实发展,为确立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创设了良好的课程环境。教材注重为题的探索性,例如:比较、分类、等部分内容,重点在于经历探索,获取有关知识的体验。 三、教学要求。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用1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并能认、读、会写 0到10各数。在一一对应的活动中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认识“=”、“<”、“>”,能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能用一一对应等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开始学习认真倾听、思考、表达、书写,并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单元“比较”。在具体情境中,能够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体验并积累一些简单的比较方法。经历“比一比”的过程,同时与他人交流比较的方法,并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

过程。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第三单元“加与减(一)”。经历自主探究算法并与同伴合作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中,通过操作活动,初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探究并掌握1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得数是10以内的加与减及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并能解决生活中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在各种活动中,不断养成仔细观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条理地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四单元“分类”。在动手操作的活动中,经历分类的过程,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按给定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会分类标准的多样性。运用分类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相关的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物品的习惯,体会分类在生活中的必要性。 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关系,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的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体会具体位置的相对性。逐步养成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和交流的过程,积累认识几何体的数学活动经验。知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在分类、观察等学习活动中,形成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认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关系,培养探索精神和与人合作的意识。 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结合数数、操作直观模型等活动,认识11-20各数。初步了解数的十进制,认识个位和十位,会比较 20以内数的大小。在教师指导下,能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张树安 西华园小学 2010年9月1日

目录 备课分工计划 教学进度计划表 全册教学计划 第一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 第二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三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第7课时 第四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第5课时第6课时 第五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第六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七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 第八单元教学简析 第1课时第2课时第3课时第4课时

目录 教学进度计划表 周次时间教学内容课时 1 9月1-3 认识更大的数 4 2 6-10 认识更大的数 4 3 13-17 线与角 4 4 20-24 线与角 4 5 27-30 乘法 4 6 10月6-8 乘法 4 7 11-15 图形的变换 4 8 18-22 除法 4 9 25-29 除法 4 10 11月1-5 除法 4 11 8-12 方向与位置 4 12 15-19 方向与位置 4 13 22-26 生活中的负数 4 14 29-12月3 统计 4 15 6-10 练习课 4 16 13-17 期末复习 4 17 20-24 期末复习 4 18 27-31 期末复习 4 19 1月3-7 考试 4 目录 全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整理

知识共享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课程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等技能。 ·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二、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的观念。 ·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

知识共享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会写0到10各数。 4、掌握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知识技能目标: 1、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与位置。 2、能运用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第一单元第一课时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第1课时: [教学内容]数一数(第2-4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大数 创设生活中的银行工作人员数钱的情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出示1张100元人民币,让学生说出面值。如果有10张、100张百元人民币是多少元? 银行工作人员数钱时把100张百元人民币扎成一叠,是多少元? 二、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认识十万 一万一万地数,数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在数的过程中让学生边数边拨计数器,以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当学生数到9万时,问:再加1万是多少?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交流,引出十万这个计数单位。

2、认识百万,千万,亿 通过一些数数推理认识百万,千万,亿。 一辆轿车卖10万元,那么2辆、3辆、10辆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10个百万是多少? 在学生认识亿这个计数单位时,可让学生充分想象。当说到10个千万是多少时,可让学生自己命名新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各种命名中,老师引出亿这个计数单位。 3、认识计数单位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巩固与应用 1、练一练第1、2题: 第1题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对应活动,巩固学生学习的新的计数单位。 第2题通过在计数器上拨珠认识相邻计数单位间的关系,巩固对大数的认识,进一步理解十进制数的计数方法满十进一的计数原则。 2、练一练第 3、4题: 这两题首先要审题,明白数数的要求;其次学生数到满十进一时,老师可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如果学生有困难,可借助使用计数器试一试。 四、作业: 练一练5、6题。收集5-10个生活中常见的大数。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大数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万万万计数单位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教案 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主要是自然数的认识,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第三单元“分数”,主要学习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进行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能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数加减法”,主要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实际应用、分数的混合运算、分数与小数的相互转化。 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图形的面积(一)”,主要学习平面图形大小的比较,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相关的面积计算。 (2)第五单元“图形的面积(二)”,主要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以及一些有趣的简单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 统计与概率 第六单元“可能性的大小”,主要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综合应用 进一步整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的内容,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2、教学目标 (1)会进行数的分类,理解自然数与整数的概念。理解掌握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知道什么是质数与合数,奇数与偶数。 (2)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底、高,理解掌握相关的面积计算;会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及简单的不规则图形面积。 (3)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或整数的互化;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正确进行分数大小的比较;运用分数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4)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正确进行分数与有限小数的互化。 (5)能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方案。 3、教学重点 (1)倍数与因数;2,5,3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 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 ×××小学×××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平角、周角的认识,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现象,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5.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三位数除以两位数,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探索商的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6.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位置,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学生已经认识了8个方向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学段学习的发展,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认识周围的环境,都有较大的作用。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对此学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

新版-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数学第一册全册总备课 一、本册教材与以往教材不同之处: 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力图实现课程内容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的教学过程和课程目标的达成过程四位一体,从而促进学生不断经历“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获得与其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本册教材以“情境+问题串”为基本呈现形式,为自然而然地展开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过程提供基础环境和主要脉络。 本册教材强化了“情境+问题串”的呈现形式,每一个单元每一个重要内容的呈现,都力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一个或一组与课程内容有内在联系的特定情境出发,展开一组数学问题,引领师生进行数学学习,而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理解情境、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发展数学、实现数学课程目标的过程。同时,这样一种稳定的、具有较强包容性的呈现形式,无疑也为教师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特点、学与教的要求、创造性开展数学活动提供了便利。 2、在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下,更加重视学习目标的整体体现。 (1)注重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 对于基本活动经验,教材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第一:设计了专门的积累活动经验的课,在这些课中不以学习某个具体的经验、公式为目标,而是通过设计活动帮助学生积累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数学思考的经验。第二:在一节课学习的“问题串“中,设计积累活动经验的活动和问题。 对于基本数学思想,教材力求通过设计活动和问题,体现抽象、推理和模型

思想。 (2)注重体现“从头到尾”思考问题的过程。 部分内容问题串的设计,体现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教材还设计了专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的活动,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同时,在每学期期中的“整理与复习”中,专门设立了“我提出的问题”的栏目,鼓励学生整理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以及在回顾整理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 第一阶段,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可能是基于表面信息直接提出的;第二阶段,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 (3)注重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重要数学概念的掌握和基本运算技能的形成。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教材采取了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多角度理解、将知识和技能加以应用等形式。第四版教材基本改变了“依靠记忆理解概念”“依靠简单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做法。 (4)注重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新世纪教材的不懈追求。修订后的新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设计挑战性的问题、呈现方式的多样性、体现数学的价值,以及自始至终伴随学习全过程的4个典型人物各具特色的活动与对话等,以求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兴趣的目的。 教材始终贯穿对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3、情境设计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 教材一直关注设计有趣的、现实的、蕴涵数学意义和富有挑战性的情境。同时,在情境的设计上,更加注重题材的多样与丰富,并使情境的素材来源尽可能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归纳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 一生活中的数 各课知识点: 可爱的校园(数数) 知识点: 1、按一定顺序手口一致地数出每种物体的个数。 2、能用1-10各数正确地表述物体的数量。 快乐的家园(10以内数的认识) 知识点: 1、能形象理解数“1”既可以表示单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个集合。 2、在数数过程中认识1-10数的符号表示方法。 3、理解1~10各数除了表示几个,还可以表示第几个,从而认识基数与序数的联系与区别:基数表示数量的多少,序数表示数量的顺序。 玩具(1~5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5以内物体的个数。 2、会正确书写1-5的数字。 小猫钓鱼(0的认识) 知识点: 1、认识“0”的产生,理解“0”的含义,0即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和分界

点。 2、学会读、写“0”。 文具(6~10的认识与书写) 知识点: 1、能正确数出数量是6-10的物体的个数。 2、会读写6—10的数字。 二比较 各课知识点: 动物乐园(比大小与比多少) 知识点: 1、比较动物谁多谁少有两种策略:一是基于“数数”,二是进行“配对”,从而体验“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 2、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意义的理解,学会写法,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 3、体验“同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含义。 高矮(比高矮、比长短) 知识点: 1、长短、高矮、厚薄都属于物体长度的比较的问题,只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习惯把水平放的物体的长度比较叫比长短,把垂直摆放的物体达到长度的比较叫比高矮。把扁平的物体上下距离的比较叫比厚薄。它们的比较方法是相通的。 2、认识高矮的区别,知道比较高矮、长短、厚薄时要在起点相同的情况下才能正确比较。 3、知道高矮比较的相对性 轻重(比轻重) 知识点: 1、经历比较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及轻重的相对性。 2.初步体会借助工具确定轻重的必要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间接比较轻重,渗透了等量对换的思想,对学生说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 三加减法(一) 各课知识点: 有几枝铅笔(加法的认识) 知识点: 1、初步了解加法的含义,会读、写加法算式,感悟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是多少,用加法计算; 2、初步尝试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5以内的加法口算。 3、第一次出现了图形应用题,要让学生学会看图形应用型题目,理解题目的意思。 有几辆车(初步认识加法的交换律) 知识点: 1、初步感知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出发,会列出不同的算式,从而形象直观的说明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得数不变。 2、鼓励学生根据图意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时,可以出现两个不同的算式,并比较两个算式的异同。 摘果子(减法的认识)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docx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全册) 数学教案 四年级上册 ×××小学××× 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更大的数、乘法、除法、生活中的负数、线与角、图 形的变换、方向与位置统计等教学内容。 1.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本单元是在第一学段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 进一步认识亿以内的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掌握大数读写的方法 , 认识近似数及其作用。 2.第二单元“线与角”。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 , 平行线与垂线的认识 , 平角、周角的认识 , 以及用量角器量角与画角。 3.第三单元“乘法”。本单元学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乘两位数 , 对一些较大的数进行估计, 认识计算器以及运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第四单元“图形的变换”。在第一学段的学习中 , 学生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的 现象 , 能在方格纸上作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本单元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 , 通过具体实 例的展示 , 使学生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 , 可以设计出一个美丽图案。 5.第五单元“除法”。本单元的学习是小学阶段整数运算的最后一个章节内容。本单元学 习的内容主要有: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 三位数除以两位数 , 速度、时间与路程的数量关系 , 探索商的 运算规律以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6.第六单元“方向与位置”。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某一点的 位置 , 根据方向(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在第一学段中, 学生已经认识了8 个方向 和简单的路线等知识 , 这些知识的学习为本单元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而本单元的学习则又是第一 学段学习的发展 , 它对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认识周围的环境 , 都有较大的作用。 7.第七单元“生活中的负数”。本单元主要是使学生认识生活中一些常见的负数, 对此学 生已经积累了比较多的生活经验。 8.第八单元“统计”。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 1 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 形统计图以及简单的折线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学生将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 , 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 , 并能体验大数的实 际意义;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 ,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 并会正确读、写;能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方法;认识近似数 , 能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 能对大数进行估计。 2.学生将能识别直线、线段与射线 , 会用字母表示直线、线段与射线;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 和垂线 , 能用三角尺画平行线、垂线 , 知道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理解 平角、周角;会用量角器量(画)指定度数的角。 3.学生将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 并能正确计算 , 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 际问题;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计;掌握计算器的运用方法 , 会利用计算器 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4.学生将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并能进行正确地计算;在实际情境中, 理解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 , 并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经历探索商的变化规律的过程 , 初步 掌握探索的方法 , 并能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体会中括号运用在计算中的必要性, 并能 正确计算带有中括号的三步整数四则混合运算。 5.学生将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变换制作美丽图形的过程, 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 转 90°;能在方格纸上进行图形变换的操作活动 , 说出图形变换中的平移或旋转的过程。 6.学生将能在具体的情境中 , 用数对来表示物体位置;在具体的情境中 , 用方向和距离表示物

最新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全册 教学反思

1. 本节课的教学处处围绕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展开,其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在情境中建立数与实物的对应关系,逐步实现由实物到图形、由图形到数字的抽象思维,使他们看见实物的数量能想到数的符号,看到数的符号能联想到具体的实物。 2. 注意提问的技巧性,缓解教学难度。如果直接询问学生几和第几的区别,学生比较难回答。但是结合生活实际询问学生一组中最喜欢的排第几?那么在潜意识中学生已经知道第几就是指一组中的某一个,再组织学生讨论,加深区分理解几和第几的不同含义,有助于降低教学难度,易于学生掌握。 1. 让学生自己在情境图中发现信息的同时渗透分类知识,使学生明白1、2、3、4、5在图中表示什么,这些数字还可以表示什么,接着让学生将具体物体的个数转化为用图形来表示,再根据图形抽象出数字,使学生体会到数是从实际中抽象出来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2. 写数之前给予学生书写姿势、握笔方法的指导,为今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奠定了基础。整个教学活动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整节课的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抓住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 1. 教材中安排了“小猫钓鱼”的故事,让学生观察情境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在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促使学生从情境中发现问题,即小猫一条鱼也没有钓到,该用哪个数表示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新课的教学注入了动力。

2. 在理解0的含义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见到的“0”,从而直观形象地理解“0”除了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基准等。有了生活实例的证明,学生的理解才能更深入,进而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1. 6~10各数是在认识5以内数的基础上的一个发展,由于学生有了前面的基础,知道数是对直观物体数量的描述,图画是一种半抽象活动,书写是完全的抽象。之所以把这三个要求放在同一道练习中,主要是让学生逐步体验实物、图像符号与数字符号之间的关系。 2. 通过倒着数数这一过程,既扩大了学生对数的功能的认识,又让他们知道数数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还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学中力求体现开放性教学特点,如数数的思维过程就是开放的、多样的。 1. 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情境图,发现问题,然后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数学更贴近学生,拓展学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利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让学生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展现数学的魅力。 2. 在作比较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使数学学习不再是学生依赖教师讲授、被动接受的过程,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新课程理念。 1. 放动画课件,既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明白数字大小的比较是以“一一对应”为基础的,便于学生正确理解“=”“>”“<”的不同含义,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逐步发展。 2. 通过比较,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特点,知道开口要对着较大的数,增强对大于号的感性认识。对两个数来说,大于、小于只是不同的表述形式,直接用同一件事引入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修改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感受学习更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大数的实际意义。 2. 通过实践操作活动,认识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并会正确读、写以及比较数的大小。 3. 在收集数据的过程中,认识数据改写单位的必要性,掌握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的改写方法。 4. 理解近似数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能自主探索、掌握近似数的方法,能对更大的数进行估计。 第一节数一数 教学时间:累计节数: 教学目标: 1. 通过“数一数”的活动,感受学习较大数的必要性,并能体验较大数的实际意义。 2. 认识“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较大的计数单位,并能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 感受大数的必要性,体验达数的实际意义。 2. 了解各单位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计数器若干个。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认识十万。 小青妈妈在银行上班的情境,学生读图,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1. 出示1张100元的人民币的图片,以下均可采用图片代替),让学生说说它的面值。 2. 说一说10张、100张人民币是多少元? 3. 在此基础上,引出一叠人民币(100张百元的人民币)的概念。然后按照一万、二万、三万、……的顺序,让学生数一数9叠人民币是多少元? 4. 在数的过程中,用计数器上的珠子“拨一拨”,以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5. 当学生数到九万时,教师可以提出:“再加上一万是多少?”的问题,以供学生思考。 6. 在学生充分的讨论中,引出“十万”的计数单位。 设计思路:“十万”是一个比较大的计数单位,在学生的生活范围内一般较少接触,没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基础,本活动创设的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活动二:认识百万、千万、亿……等计数单位。 推理活动中认识“百万、千万”:第3页一辆轿车卖十万元,那么2辆、3辆卖多少元?……10辆卖多少元?同样,10个十万是多少

新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教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 以内的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4、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第一课时可爱的校园 教材分析: 课本第1—3页,教材主要通过一幅情境图,让学生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做到手口一致,也是入门课时。本节课是学生入学第一天的第一节数学课,消除学生对老师、同伴、学校的陌生感和距离感,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之一。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力图实现玩中学、做中悟、活动中拓展的目标。 教学目标: 1、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做到手口一致。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的含义,体验学习的乐趣。 3、感受集体的温暖,热爱老师和同学。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挂图、数字儿歌和古诗等 场地:校园和教室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相了解 1、教师自我介绍 师:我姓赵,大家怎么称呼我呀?对,大家可以叫我赵老师。以后的学习生活就有我陪同大家一起度过,欢迎我吗? 2、与以前的教师做比较 师:小朋友在入学之前,有的生活在学前班,有的生活在幼儿园,对吧。那赵老师和你们以前的老师比起来,有什么不同啊!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生1:我以前的老师是男的,你是女的。 师:说得对。 生2:我以前的老师比你年轻(年老)。 生3:我以前的老师比你胖(瘦)。 生4:我以前的老师没有你漂亮(比你漂亮)。 生5:我以前的老师梳长发,你梳短发。 师:赵老师与你们以前老师的不同地方大家说得很全面,那我和你们以前的老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生:你们都是老师。) 师:对,我们都是老师,都喜欢自己的工作,喜欢自己的学生。 3、猜老师的年龄 师:同学们刚才把赵老师和你们以前的老师做了比较,我想大家对我或多或少有了一些了解。那你们想对赵老师有更多的了解吗?我家住在皓月大路188号,花园小区1栋7单元,我家有3口人,分别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加法结合律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并应用加法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培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教学难点:加法结合律的推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0+34=()+() 36+()=64+() A +700=( ) +( )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 37+26+63、37+(26+63) 59+38+732和59+(38+732) 讨论:比较两式题的异同。刚才的两个例子说明了什么? 2.上述两题符合猜想,可能是偶然。请同学们自己来找一找符合猜想的式题。 (学生自由举例,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果,找到许多式题符合猜想。 ) 3.能证明猜想正确,还有我们身边的一些生活实例。 请同学们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李叔叔骑车旅行第一天骑了88千米,第二天骑了104千米,第三天骑了96千米,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

千米? 三、小组展示 1.学生先汇报 A.口头列式:(88+104)+96 88+(104+96) B.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C.判断,得数会相同吗?(相同) D.计算结果。得出(88+104)+96=88+(104+96) 2.提问:以上几个加法算式中,每个算式等号的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3.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1)谁能用符号(任意选3个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如:(□+△)+○=□+(△+○) (2)如果用字母a、b、c分别表示3个加数,怎样表示加法的结合律呢? 四、练习 1.下面哪些等式符合加法结合律? a+(20+9)=(a+20)+9 15+(7+b)=(20+2)+b (10+20)+30+40 = 10+(20+30)+40 2.简便计算。 273+352+648 64+36+81+19 3.五(1)班有学生51人,四(1)班有学生47人,四(2)班有学生41人,三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用两种方法解答) 板书设计:

2017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2017年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2、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在被除数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3、连除的算式可以写成被除数除以几个数的积,但除以几个数的积时,必须给这个相乘的式子加上小括号。 4、在小数除法中的发现: ①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如:3.5÷5=0.7 ②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小于1时,商大于被除数。如:3.5÷0.5=7 当除数不为0时,除数等于1时,商等于被除数。如:3.5÷1=3.5 5、小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①商×除数=被除数(通用) ②被除数÷商=除数 6、商的近似数:根据要求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决定商要除出几位小数,再根据“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例如:要求保留一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二位小数可停下来;要求保留两位小数的,商除到第三位小数停下来……如此类推。 7、循环小数: A、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如,0.37、1.4135等。 B、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如5.3…7.145145…等。 C、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如5.3… 3.12323… 5.7171…) D、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的数字,叫做小数的循环节。(如5.333…的循环节是3, 4.6767…的循环节是67, 6.9258258…的循环节是258) E、用简便方法写循环小数的方法: ①只写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位和末位上面记一个小圆点 ②例如:只有一个数字循环节的,就在这个数字上面记一个小圆点,5.333…写作 5.3 ;有两位小数循环的,就在这两位数字上面,记上小圆点,7.4343…写作7.4 3 ;有三位或以上小数循环的,在首位和末位记上小数点,10.732732…写作10.732 8、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商随着扩大。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扩大。 9、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019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 教 学 设 计 2019年7月

第一单元认识更大的数 数一数 【教学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多位数,明确级、数位、计数单位的概念,掌握十进制计数法,知道十万是个很大的数。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观察、动手及分析能力。 3、进一步渗透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思想,使学生养成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明确“数位”与“计数单位”之间的对应关系。 2、掌握十进制计数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引导发现法。 学法:动手操作法 【教学准备】 计数器,相关数据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板书:个、十、百、千) (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百是多少? (3)一和十、十和百、百和千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4)读出下面各数 4958、3026、 4005、 7000 板书出各数字的数位。 (5)从右到左说出3876各数字的数位。 再说一说万以内数的读法:从高位起,按照数位顺序读;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中间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零”;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 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例如,首都北京市人口有一千二百万;光的速度每秒三十万千米等。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数一数) 二、自主学习 认识“十万”

(1)数一数下面共有多少个小方块,并在计数器上拨一拨。 (2)一个大方块有一千个小方块,十个大方块有一万个小方块,一百个大方块有多少个小方块? (3)数到九万时,如果再加上一万是多少?思考讨论,引出“十万”计数单位。 三、反馈交流 (1)万位满十了怎么办?(小组讨论) 万位满十,向前一位进一,就是“十万”,10个一万就是“十万”。 板书:十万 (2)说一说:你知道十万有多大吗? (3)10个十万是多少万?10个百万是多少万? 四、精讲点拨 提问1: 1辆轿车如果卖十万元,2辆能卖多少元? 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想法后用计数器验证。 五、当堂训练 1. 说一说,拨一拨。 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在多次尝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归纳“满十进一”的方法。 2. 第2、3题是直接对抽象的数进行数数,在数的时候首先需要学生审题,明白数数的要?;其次学生在数到“满十进一”时,教师作一些追问,以明确什么时候进位,什么时候是按顺序数。 六、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每人收集5个生活中的大数,小组交流后全班交流。 2.在计数器上拨数、读数。 【教学后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