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海五三六九牦牛简介

青海五三六九牦牛简介

青海五三六九牦牛简介
青海五三六九牦牛简介

青海五三六九牦牛简介

青海高原牦牛产于青海南部、北部两高寒地区,包括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两个州的十二个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崐族自治州的天峻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公社,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县西的公社,大多在海拔3700m,甚至4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

生存环境

境内昆仑山系和祁连山系纵横交错, 形成海拔3700 ~ 4000 m 以上的高寒地区,年平均气温- 2.0~ 5.7 ℃,年降水量287~ 774 mm,年相对湿度50% 以上;冷季长,日温差大,日均温差≥10 ℃,日最低气温≤0 ℃的有200~ 250 d;日照2 000 h 以上,日照率60%;多雨雪和大风(≥8 级的有10 ~150 d)天气,无绝对无霜期;牧草生长期短,枯草期长达180 d 以上,空气中的氧含量只有海平面的1/ 3~ 1/ 2。

体型外貌

体型外貌上带有野牦牛的特征。体态结构紧凑,前躯发达,后躯较差。头大,额宽。角粗;皮松厚;耆甲高长宽,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侧下部密生粗长毛,犹如穿统裙,尾短并生蓬松长毛。公牦牛头粗重,呈长方形;颈短厚且深,睾丸较小,接近腹部、不下垂;母牦牛头长,眼大而圆,额宽、有角、颈长而薄,乳房小、呈碗碟状,乳头短小,乳静脉不明显。毛色多为黑褐色,占71.8%,嘴唇、眼眶周围和背线处的短毛为灰白色或污白色。

适应性能

青海高原牦牛能适应海拔3200~4800m,大气压68420.85~55435.28Pa,氧崐分压14505.43~11679.01Pa,含氧量14.9%~11.44%的生态环境。其胸廓发达,崐心肺发育指数大,心指数为0.45~0.63,肺指数为0.96~1.40。寒冷季节,牦牛胸部腹侧下、粗长毛根部着生密而厚的绒毛,借以保护胸、腹内脏崐器官、外生殖器官、乳房及各关节,以防受冻。据测定,在海拔3800m的草甸草场崐上日放牧9.5h,牦牛日采食鲜草27.86±1.42kg。在牧草缺乏季节,利用其长而灵活的舌,舐食灌丛、落叶、根茬以及残留在凹处的短草,极耐艰苦,并具有宜于爬山的四肢和似马蹄铁样硬质蹄壳,随处都可攀登自如。

品种利用

青海高原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型牦牛中一个面较广、量较大、质量较好的地方良种。对高寒严酷的青海生态条件有着杰出的适应能力,是雪山草原不可缺少的特种役畜。

近年来,因活牦牛在港澳市场销售颇受欢迎,开始为国家换取外汇。但是,由于经营方式和饲牧管理粗放,畜群饲养周期长,周转慢,产品率和经济效益都还较低。为此,必须加强本品种选育,实行科学养育,制订区域规划,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良种的生产潜力砌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为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作出贡献。

青海五三六九牦牛简介

青海五三六九牦牛简介 青海高原牦牛产于青海南部、北部两高寒地区,包括果洛藏族自治州和玉树藏族自治州两个州的十二个县,黄南藏族自治州的泽库县和河南蒙古族自治县,海西蒙古族藏族哈萨克崐族自治州的天峻县和格尔木市唐古拉山公社,海北藏族自治州的祁连县和海南藏族自治州的兴海县西的公社,大多在海拔3700m,甚至4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 生存环境 境内昆仑山系和祁连山系纵横交错, 形成海拔3700 ~ 4000 m 以上的高寒地区,年平均气温- 2.0~ 5.7 ℃,年降水量287~ 774 mm,年相对湿度50% 以上;冷季长,日温差大,日均温差≥10 ℃,日最低气温≤0 ℃的有200~ 250 d;日照2 000 h 以上,日照率60%;多雨雪和大风(≥8 级的有10 ~150 d)天气,无绝对无霜期;牧草生长期短,枯草期长达180 d 以上,空气中的氧含量只有海平面的1/ 3~ 1/ 2。 体型外貌 体型外貌上带有野牦牛的特征。体态结构紧凑,前躯发达,后躯较差。头大,额宽。角粗;皮松厚;耆甲高长宽,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侧下部密生粗长毛,犹如穿统裙,尾短并生蓬松长毛。公牦牛头粗重,呈长方形;颈短厚且深,睾丸较小,接近腹部、不下垂;母牦牛头长,眼大而圆,额宽、有角、颈长而薄,乳房小、呈碗碟状,乳头短小,乳静脉不明显。毛色多为黑褐色,占71.8%,嘴唇、眼眶周围和背线处的短毛为灰白色或污白色。 适应性能 青海高原牦牛能适应海拔3200~4800m,大气压68420.85~55435.28Pa,氧崐分压14505.43~11679.01Pa,含氧量14.9%~11.44%的生态环境。其胸廓发达,崐心肺发育指数大,心指数为0.45~0.63,肺指数为0.96~1.40。寒冷季节,牦牛胸部腹侧下、粗长毛根部着生密而厚的绒毛,借以保护胸、腹内脏崐器官、外生殖器官、乳房及各关节,以防受冻。据测定,在海拔3800m的草甸草场崐上日放牧9.5h,牦牛日采食鲜草27.86±1.42kg。在牧草缺乏季节,利用其长而灵活的舌,舐食灌丛、落叶、根茬以及残留在凹处的短草,极耐艰苦,并具有宜于爬山的四肢和似马蹄铁样硬质蹄壳,随处都可攀登自如。 品种利用 青海高原牦牛是我国青藏高原型牦牛中一个面较广、量较大、质量较好的地方良种。对高寒严酷的青海生态条件有着杰出的适应能力,是雪山草原不可缺少的特种役畜。 近年来,因活牦牛在港澳市场销售颇受欢迎,开始为国家换取外汇。但是,由于经营方式和饲牧管理粗放,畜群饲养周期长,周转慢,产品率和经济效益都还较低。为此,必须加强本品种选育,实行科学养育,制订区域规划,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充分发挥良种的生产潜力砌快畜群周转,提高出栏率,为发展我国的畜牧业作出贡献。

2021年绵羊品种大全及 ___【绵羊改良发展思路】

绵羊品种大全及 ___【绵羊改良发展思路】 青海省绵羊改良发展思路青海省绵羊改良工作始于1952年,先后引进了**细毛羊、茨盖羊、罗姆尼羊、澳洲美利奴羊【1】等品种,在改良当地绵羊品种的基础上,成功培育出青海毛肉兼用细毛羊、青海高原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对于推进全省养羊业发展、繁荣地方经济、促进农 ___群众增产增收、满足 ___发展需要作出了突出贡献。xx年是实施“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发展好养羊业是推动生态畜牧业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青海省农牧经济健康和谐发展的关键。 1. 绵羊改良采取的主要措施。 1.1建立绵改保护区,集中使用资金,确保绵羊改良工作有效开展。为保护好青海省这一优秀的育成品种,满足长远发展需要,根据青海省养羊业的发展环境,确定了青海省**州、**州、**州的7县18个乡48个村为重点绵羊改良区域,并将过去分散使用的绵改经费集中起来,实施了“青海省半细毛羊新品种巩固提高项目”,从人工授精点建设、种公羔选留、种公羊引进和技术培训等方面进行扶持,重点用于绵改保护区内的绵羊改良工作。同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确立了人工授精和控制本交相结合的技术方案,以确保保护区内绵羊改良工作有效开展。通过项目实施,有效地遏止了绵改滑坡的趋势。

1.2采取项目带动,启动肉毛兼用半细毛羊改良工作。根据国内肉羊业发展迅速、而省内一部分地区农 ___又有此需求的形势,省农牧厅从1999年开始至今,争取资金,相继实施了“肉羊良种化建设项目”和“良种肉羊繁育体系建设项目”等肉羊改良项目,从国内引进肉毛兼用半细毛羊种羊,采取统一供精、分散输精的方式,积极推进肉毛兼用半细毛羊改良工作。在项目的带动下,现农区、半农半牧区和一部分牧区进行肉毛兼用半细毛羊改良的积极性高涨,年肉毛兼用半细毛羊改良数量逐年呈上升趋势。 1.3明确区域布局,指导各地合理开展绵羊改良工作。针对青海省部分地区大量引进小尾寒羊等品种,在省内无序 ___,有可能危及青海省绵羊改良工作正常进行的现状,省农牧厅制定 ___了《青海省畜禽品种区域布局总体规划》,将毛肉兼用半细毛羊区、细毛羊区、肉毛兼用半细毛羊区、藏羊区(包括欧拉型藏羊区)进行了重新规划,明确了各地区适宜 ___品种和小尾寒羊 ___区域及利用方式,以指导各地合理开展绵羊改良工作[2]。 2. 绵羊改良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经费不足。首先是自青海省半细毛羊育成后,每年投入绵羊改良的经费主要集中在全省3州7县18个乡48个村实施,平均分配到各级业务部门的绵羊改良经费远远满足不了用于种公羊的引进、公羔培育、人工授精站(点)修建和维

牦牛养殖项目建议书

青海贡本商贸有限 公司湼中养殖分公 项 目 建 议 书 青海贡本商贸有限公司 湼中养殖分公司 第一章项日概况

一、全县基本概况 (一)自然地理条件湟中县位于青海省东部,西宁市西部,黄河支流湟水流域的中上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932 〃? 101°54'50〃,北纬36 °3 ' 32 〃?37 ° 03 ‘19 〃。县境东西长 68km,南北长91km,总面积2007.23km 2。全县海拔2225? 4488m ,西、南、北三面环围西宁市,东与平安县毗邻,南与化隆、贵德两县交界,西与海南州共和县、海北州的海晏县西南市湟源县接壤,北与大通县相邻。 湟中县是距离省会西宁市最近的卫星城。青藏铁路、109 国道、西(宁)湟(源)一级公路、西(宁)久(治)公路、西(宁)塔(尔寺)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2 条县乡公路纵横交错,交通十分便利。县城鲁沙尔镇为全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宗教旅游中心,北距西宁市 25km ,面积10.5 km 2。湟中县自古以来就是青藏高原的咽喉要道,青藏铁路、青藏公路109 国道横穿多巴镇,形成铁路、干线公路为骨架的交通运输网络,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二)气候条件本县气候属高原大陆型气候,其特点是高寒、干旱、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平均气温0?5 C,年均降水350? 650mm , 降水多集于7?9 月,且常以暴雨形式出现,年蒸发量900?1000mm ,植物生长期115?225 天,无霜期110?170 天。 (三)资源条件 全县土地总面积405.04 万亩,占全省的0.37% ,人均10.23 亩。其中耕地面积104.87 万亩,占总面积的25.9%,草地面积183 万亩(冬

中国牦牛品种资源的研究进展

摘要:论文通过对大量的资料和论文查阅、分析和总结,以牦牛资源近十几年研究和生产为线索,从牦牛的资源研究现状、生态生理生化、遗传、种间杂交、本品种选育、野牦牛资源及利用、生产性能、营养及饲养管理、产品品质分析和开发利用以及牦牛疾病等研究内容着手,较全面而系统地阐述了我国牦牛科学近十几年的研究进展,并总结了牦牛科研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了解牦牛科学发展及对今后牦牛科研和生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牦牛资源;生理生化;遗传育种;饲养管理;生产性能;开发利用中图分类号:Q959.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3037(2001)06-0564-07 牦牛科研工作从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才开始正规起步,这时主要进行的大多是有关各省的牦牛资源状况调查、基础生理生化指标、牦牛和普通牛种间杂交等方面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对牦牛科研的重视,牦牛各学科发展速度较快,到 90 年代,已经进行了牦牛染色体、血液蛋白(酶)多态性、遗传标记、胚胎移植、基因组文库构建等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试验和研究,十几年来,已完成的重要研究内容有:我国 11 种地方优良类群普查,39 种生理生化指标,杂种牛商品奶生产配套技术,牦牛、野牦牛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牦牛冻精制作和应用成功,野牦牛、家牦牛染色体组型比较研究,牦牛血、绒开发利用研究,血液蛋白(酶)多态性的研究,犏牛一代雄性不育研究有一定的进展,烈性、爆发性传染病得到控制,常见传染病、寄生虫病研究进展较快。1 牦牛资源普查在研究中国古代牦牛 ( 曾文琼等,1981) 和牦牛的起源、驯养及地理分布[1]的基础上完成了我国青海高原牦牛、环湖牦牛、长毛牦牛,青海白牦牛(马有寿等,1989),西藏嘉黎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科学考察队,1973~1976[2];西藏畜科所,1998),四川九龙牦牛[3]、麦洼牦牛(蔡伯凌,1981),新疆巴州牦牛(尕拉等,1983),云南中甸牦牛(刘国梁,1980;和绍禹,1998[4])11 个我国地方优良牦牛类群和西藏的门堆牦牛(杨复池,1980)、隆子牦牛(卫学承,1981)、彭波牦牛(马宗祥,1981),新疆和静牦牛(周裔清,1980)、哈密牦牛(将兹文等,1985) 甘肃天祝白牦牛、河曲牦牛、碌曲牦牛(陆仲辚,1981) 以及四川红原牦牛[5]等当地重要牦牛类群的资源调查,较全面而系统地了解了中国牦牛地方优良类群的数量、分布、产地自然生态环境、品种形成历史、外貌特征、生态适应性、生产性能利用状况以及资源开发前景,为牦牛的改良和利用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性资料。[!--empirenews.page--]2 生态生理生化牦牛与特定的高原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理生化指标具有不同于其它畜种的特异性,多年来,牦牛生理生化的研究比较活跃,各地分别对中甸牦牛(孔瑞琼等,1981)、青海牦牛(黄祥柱,1981)、新疆牦牛[6]、西藏嘉黎牦牛、帕里牦牛、斯布牦牛(西藏畜科所,1998)、凉山牦牛[7]进行了基础的生理生化指标测定,同时对牦牛的血液生化成份如血清蛋白质(周乃祥等,1989)、血清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张学舜等,1985)、血红蛋白质(赵丙尧等,1986)、血清氨基酸[8]等进行了研究,总结了中国牦牛生理生化指标[9]和不同年龄牦牛生理指标和变化[10]。在繁殖生理方面,刘辉等[11]进行了公牦牛生殖生理研究、睾丸日产量定量组织学测定[12],青海牧科院 (1986) 研究牦牛精液理化特性,闫萍等[13]对牦牛睾丸附睾 LDH 同工酶表达模式等方面进行研究,探索牦牛精子发育成熟过程及特征,邱宗权[14]、崔燕等[15]进行了母牦牛生殖器官组织学研究,对公牦牛适时采精、母牦牛的人工输精等有重要的意义。母牦牛的生殖生理、尤其激素内分泌、调节以及应急条件下生殖生理变化仍研究得较少。罗晓林等[16]用 RIA 方法对 1~24 月龄家牦牛和野牦牛的 INS、GH、T、P4、17β-E2 进行了测定,了解了牦牛发情周期这几种激素的变化和趋势,对野牦牛和家牦牛繁殖生理的差异和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材料。在泌乳生理方面,郑才玉等[17]报导牦牛具有不同于其它牛种的泌乳生理特征,并且因季节不同而有差异。蔡立[18]、邱宗权[14]对牦牛的生殖器官进行了最初的研究,提出了牦牛子宫颈的特殊构造和特征,较系统地了解了我国牦牛生理生化特征,对牦牛的引种、疾病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3 遗传70 年代后期,各地开始进行牦牛遗传学方面的研究,初期研究是有关牦牛的染色体、染色体组型比较等研究。80 年代以后,研究较多的是

我国牦牛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我国牦牛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摘要:牦牛是我国的珍稀畜种,牦牛业是我国的优势产业,产业化开发潜力巨大,对振兴藏区经济意义重大。 关键词:牦牛现状;对策;前景 1我国牦牛的发展现状 1.1牦牛的分布牦牛是中国的主要牛种之一,仅次于黄牛、水牛而居第三位。牦牛自古至今是青藏高原牧区的优势种家畜和当家畜种,具有顽强的生命力。牦牛是牛属动物中,能适应高寒气候而延续至今的珍稀畜种资源,是世界动物中地理分布很有限的少数家畜之一。全世界现有牦牛1 400多万头,大都分布在中国青藏高原及其周围海拔3 000m以上的高寒地区。除中国外,与我国毗邻的蒙古、原苏联中亚地区以及印度、不丹、锡金、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家均有少量分布[1]。 我国是世界牦牛的发源地,全世界90%的牦牛生活在我国青藏高原及毗邻的6个省区。其中青海490万头,占全国牦牛总数的38%,居全国第一;西藏390万头,占30%,居全国第二;四川310万头,占23%,居全国第三;甘肃88万头,占7%,居全国第四;新疆17万头,占1.30%,居全国第五;云南5万头,占0.40%,居全国第六。 1.2牦牛的习性牦牛是一种极耐寒而不耐热的家畜,一般生活在年均温在-3~3 ℃的地区。随海拔的升高牦牛数量增加,大量集中在海拔3 000~5 000m的地区。适应年降雨量500~700mm、相对湿度50%~65%、蒸发量大于降雨量的半湿润气候。适应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全年无绝对无霜期、植物生长期短,其它牛种难以生存的高海拔、低气压、冷季长、暖季短、严寒缺氧、牧草生长差的严酷的高寒草甸自然环境[2]。 牦牛体形防寒保暖,体躯紧凑,颈短耳小,皮厚表面积小;汗腺机能极不发达,被毛长度、细度不等且随季节变化,体侧及下部裙毛密而长,可御寒防湿,适宜寒冷气候。胸廓大,心胸发达,气管粗短,红细胞大,血红蛋白含量高,呼吸、脉搏快,适应高原缺氧环境。嘴巴宽大、嘴唇灵活,能啃食矮草;蹄质坚实且有软垫,善走陡坡、沼泽、雪山、激流;性情温顺,反应灵敏,建立的条件反射比较巩固,容易调教;抗病力强、抗逆性强、合群性强、食性广、耐饥渴、耐粗放的饲养管理条件。 1.3牦牛的品种牦牛按生产性能分为偏肉用型、偏乳用型、肉乳兼用型、乳肉兼用型、肉毛兼用型等;按地形地貌划分为青藏高原型、横断高山型、羌塘型,此外各地都有优良的地方类群(如甘肃夏河美仁牦牛、新疆巴州牦牛、云南中甸牦牛等)。

细毛羊养殖常见养羊技术知识

细毛羊养殖常见养羊技术知识 1.我国的细毛羊品种主要有哪些? (1)我国培育的细毛羊品种主要有:中国美利奴羊、新疆细毛羊、新吉细毛羊、东北细毛羊、甘肃高山细毛羊、内蒙古细毛羊和敖汉细毛羊等。引进品种有澳大利亚美利奴羊、波尔华斯羊、康拜克羊、高加索细毛羊、斯大夫羊、苏联美利奴羊、阿尔泰羊、德国美利奴羊、新西兰美利奴羊、南非美利奴羊和考摩羊等。 (2)我国培育的半细毛羊品种有:凉山半细毛羊、云南半细毛羊、青海高原半细毛羊和东北半细毛羊等。引进的半细毛羊品种有罗姆尼羊、边区莱斯特羊和茨盖羊等。 2.什么叫细毛羊?什么叫超细型细毛羊? (1)细毛羊:绵羊的体躯被毛主要部位生产纤维直径在25微米以下或60支以上、同质无髓毛的绵羊品种称为细毛羊。按照生产方向又分为毛用型、肉用型和兼用型。 细毛羊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公羊有螺旋形角或无角,颈部有1个~2个完全或不完全的皱褶或裙皱;母羊无角或有小角,颈部有纵皱或裙皱。头大小适中,背腰平直,胸宽深,体躯长。被毛闭合良好,头毛着生至两眼连线或稍下,前肢至腕关节,后肢至飞节。 (2)超细型细毛羊:属毛用型羊,纤维直径在19微米以下,一般体格略偏小,具有被毛细度均匀度好、手感柔软、光泽好、净毛率高等特点。3.什么是绵羊绒? 绵羊绒是从绵羊身上双层被毛结构中获得的底层绒毛纤维,直径平均在18微米~22微米,强度较山羊绒高,有明显的弯曲。显微镜下观察,绵羊绒中心不空,鳞片密布且规则排列,鳞片边缘翘角较大,手感粗糙。 4.细羊毛的特性和用途有哪些? 羊毛是纺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具有弹性好、吸湿性强、保暖性好、不易染色、光泽柔和等优点。这些优良特性造就了羊毛可用于织制各种高级衣用织物及工业用呢绒、呢毡、毛毯、衬垫材料等。此外,还可用于织制各种装饰品如壁毯、地毯等。 5.什么是被毛细度的均匀度?

最新我爱我的家乡青海西宁范文稿三篇.doc

范文一: 我美丽的家乡(870字) 家乡的云是最洁白的,天是最为蓝的,水是最清的;家乡的饭菜是最可口的;家乡的人是最亲切的… 一提到家乡,有的人就热泪盈眶;有的人则心潮澎湃。我的故乡就是这美丽的夏都西宁。我生在西宁,长在西宁,可以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西宁人。我可以从父亲那布满皱纹的脸上和他那悠远的目光中,隐约地读到这里就是我的根! 西宁是青海省的省会,位于美丽青海湖的东部,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她也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高原名城。她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多民族聚集的地方。在西宁这个城市,你可放心说你的家乡话,也可以尽情地说你的普通话,都不会有人感到惊讶。这里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士,他们带来了各个地方的文化和风俗,这些文化和风俗在这里找到了一份天和地,相互交融,共同发展。 这美丽的高原古城有着独特的气候,因此西宁有“夏都”的美称。每逢夏季,就会有大批的外地游人来这里避暑、游玩,享受大自然赐予的神奇礼物。 近几年来,西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座座立交桥横跨城区,街道更加宽敞了,道路更加干净了,现代化的气息越来越浓。南山公园、儿童公园、朝阳公园、文化公园等

都是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南凉虎台遗址,更给西宁这座古城平添了几分神秘;西宁植物园里,满园丁香在微风吹拂下,散发着阵阵清香,令这里的游客流连忘返,也正是如此,丁香被誉为西宁市市花。古今结合,交相辉映,为美丽的西宁平添了几分秀丽。随着科技的进步,西宁人的素质也得到了很到成都的提高,人们的衣着更加艳丽、时尚了。从他们脸上的表情可以看到他们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西宁市区的中心广场、新宁广场为市民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人们在茶余饭后,漫步来到广场,一边散步,一边欣赏古城新貌。各族人民一起跳着锅庄,唱着民族小调,歌颂着祖国的富民的政策。安定、祥和的气氛遍布西宁市的大街小巷… 我爱我的家乡,因为这里的人热情好客、纯朴善良;我爱我的家乡,因为这里的饭菜香甜可口、景色宜人;我爱我的家乡,因为这里的到处洋溢着激情,充满了希望! 真诚地欢迎海内外的宾朋来这里做客,只要你踏上这片土地,你一定会立刻爱上这里! 范文二: 我爱我的家乡(720字) 我的家乡在青海,风景优美,历史悠久。它座落在人间仙界般的崇山峻岭之中,在我的家乡还有很多名胜古迹。

牦牛

牦牛 牦牛被喻为“雪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牦牛生长在海拔3000米~5000米的高寒地区,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大型哺乳动物。 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牦牛素有“高原之舟”的美称,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 牦牛肉 青海牦牛长期生长在高寒的青藏高原,由于气候寒冷,植被较薄牦牛吃草边走边吃,处于半野生状态。因此,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无污染,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牦牛肉性熟热,冬食可抗寒,蛋白质含量高,脂肪、胆固醇含量低,是青海各族人民喜食的主要肉食品之一。 简介 牦牛——高原之舟,是西藏高山草原特有的牛种,主要分布在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牦牛全身一般呈黑褐色,身体两侧和胸、腹、尾毛长而密,四肢短而粗健。牦牛生活在海拔3000米一5000米的高寒地区,能耐零下30℃一40℃的严寒,而爬上6400米处的冰川则是牦牛爬高的极限。牦牛是世界上生活在海拔最高处的大型哺乳动物。牦牛全身都是宝。藏族人民衣食住行烧耕都离不开它。人们喝牦牛奶,吃牦牛肉,烧牦牛粪。它的毛可做衣服或帐篷,皮是制革的好材料。牦牛素有“高原之舟”之称。它既可用于农耕,又可在高原作运输工具。牦牛还有识途的本领,善走险路和沼泽地,并能避开陷阱择路而行,可作旅游者的前导。 牦牛是青藏高原上特有的物种,体格健壮,适宜在高寒地带生存,又善跋涉,有“高原之舟”的美称。牦牛分为野牦牛和家养牦牛,而家养牦牛是从野牦牛驯化而来的,驯服并饲养野牦牛,是藏族先民的一大成就。现在野牦牛主要分布在藏北高原一带,而且自上一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野牦牛的种群数量在减少,其活动的空间正在缩小。人类在高原上的频繁活动,早已威胁到了野牦牛的生存。高原野生动

青海省情

青海省省情 一、概况 青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简称“青”。青海五分之四以上的地区为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属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地区间差异大,垂直变化明显。 基本特点:一是地广人稀。青海东西长约1200公里,在东经89°35'——103°04'之间;南北宽约800公里,在北纬31°39'——39°19'之间,面积72.2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7.51%,仅次于新疆、西藏、内蒙古,居全国第四位。到2007年底,全省总人口551.6万人。二是多民族聚居。共有53个少数民族,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所独有,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6%。全省现有6个民族自治州、7个民族自治县,实行民族自治的地区占总面积的98%。三是资源丰富。共发现各种矿产127种,其中5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9种居全国首位。特别是黄河上游的水电资源,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资源、石油天然气资源,以及分布在全省各地的有色金属资源、非金属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广阔。此外,具有高原特色的农牧业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四是生态地位重要。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区。 二、资源基本情况 土地资源:青海省土地面积72.23万平公里, 约占全国的1/13,仅

次于内蒙古、西藏、新疆,居全国第4位。 矿产资源:目前发现各类矿产129种,其中54种矿产保有资源储量列全国前10位,23种排前3位。锂、锶、钾、镁、芒硝、石棉、石英岩等9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全省已发的矿种129种,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7种,其中,已发现能源矿产4种,金属矿产39种,非金属矿产72种,水气矿产3种。全省共发现大中型矿产地319处。 水能资源:青海省河流众多,河床落差大,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全省河流水能理论蕴藏量总计2165万千瓦,居中国各省区的第5位,其中在1万千瓦以上的干支流区有108条。全省有6个大型梯级电站,装机容量可达785万千瓦,年发电量约294.5亿千瓦时,分别占全省可开发水能资源总装机容量的43.6%和年发电总量的38.l%,被誉为中国水能资源的“富矿区”。 石油天然气资源?:青海省的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柴达木盆地。以冷湖油田、尕斯库勒油田、花土沟油田和狮子沟油田为主。含油面积达147平方公里,有三个时代的生油层,已发现地面构造140个,潜伏构造42个。探明油田17个,原油保有储量近2亿吨,居全国第十位;天然气已探明9个气田,保有储量472.1亿立方米,保有储量潜在经济价值为70.82亿元,居全国第六位。 高原动植物资源:青海是我国主要草原畜牧业生产基地之一,也是全国的五大牧区之一。各类牲畜2215.2万头(只),其中牦牛、藏羚羊等牲畜在国内外有较高的声誉。具有高原特色的虫草、贝母、大黄、雪莲、蕨麻、鹿角菜、发菜、三刺等资源十分丰富。

青海十八宝特产

青海十八宝特产 1宝、冬虫夏草(含片、胶囊) 冬虫夏草被誉为“药中之王”;它生长在中国西部青藏高原、高海拔、无污染的高山草地上;是一种特殊的虫和真菌共生的生物体;具有抗衰老、抗疲劳、增强体质、提高免役力、延年益寿的功效。 据说经常服用可延长原来生命的三分之一。青海产冬虫夏草占全国产量63.5%;品质质量尤以青海玉树州、果洛州为最佳。我公司的冬虫夏草就选自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玉树、果洛二州;公司六大承诺:①无假货,②水分达标,③没有断草,④没有用牙签穿草,⑤无浸铅粉草,⑥保真保值。 2宝、青海野生黑枸杞:(美容珍品) 野生黑枸杞生长于海拔3000米左右的青海柴达木盆地沙漠地带,被誉为“软黄金”; 黑果枸杞味甘、性平,富含蛋白质、枸杞多糖、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经测定,黑果枸杞含有17种氨基酸,13种微量元素,其中钙、镁、铜锌、铁的含量也高于红枸杞。是维生素E的50倍,维生素C的20倍。具有增强血管弹性、增进皮肤的光滑度、抑制炎症和过敏、能有效预防癌症、心脏病、过早衰老和关节炎、降低血压等。可泡茶喝。 3宝、野生藏红花: 产于青藏海拔3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高寒地带,是男女适用的植物性滋补佳品。以其活血养颜的特殊功效而闻名天下,享誉中外;具有疏筋活血、通经化瘀、消肿止痛、凉血消毒等。可泡茶、泡酒、煲汤、炖鸡、鸭、鱼、肉。 4宝、西藏野生天山雪莲:

天山雪莲生长海拔在4000-6000米高寒缺氧的天山,无污染的青藏高原雪线之间,是一种自然的药食两用产品。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湿、消肿、止痛、壮阳、补血养颜和温暖子宫等。可泡酒、泡茶、煲汤、炖鸡、鸭、鱼、肉。 5宝、柴达木枸杞:称为中国第一红枸杞 产于海拔3000米以上青海柴达木,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颗粒大,色红、肉厚、含糖量高,较其它产地的产品更富含多种人体所需氨基酸、维生素、钙、磷、铁等营养成份。功能主治:肝肾阴亏、益精明目。用于虚劳精亏、腰膝酸痛、眩晕耳鸣,阳痿遗精,内热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食用方法:口服或泡酒、泡茶、煮粥、煲汤、炖肉等。 6宝、西藏野生红景天(胶囊、口服液): 产于在海拔4000-6000米皑皑白雪里,藏医学药典“晶珠本草”和“四部医典”均有详细记载:红景天具有抗疲劳、抗缺氧、抗衰老、高低血压、双向调节、改善睡眠、活血化淤等。食用方法:泡酒、泡茶。7宝、野生昆仑雪菊:(降三高) 产于昆仑山海拔北麓3000米以上的雪域,昆仑雪菊含有对人体有益的18种氨基酸及15种微量元素,具有高效降血脂、软化血管、去除体内垃圾,达到人体的体液平衡,主要对冠心病、高血脂、糖尿病有很大 颜减肥、营养心肌、改善睡眠质量,润肠通便之特性,对用眼过度造成的视觉疲劳与饮酒造成的肝脏伤害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有安神之功效。食用方法:可用沸滚开水冲泡30秒—1分钟。一次取2-4朵冲泡。 8宝、藏公牛浓缩丸:(称天然伟哥)

牦牛生态类型的分类

第26卷第7期2006年7月 生 态 学 报AC TA ECOLOGIC A SI NICA Vol.26,No.7Jul.,2006 牦牛生态类型的分类 钟金城1,2 ,陈智华2 ,赵素君3 ,肖玉萍 4 (1.电子科技大学,成都 610054;2.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都 610041;3.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成都 610066;4.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兰州 730050) 基金项目: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收稿日期:2005-10-09;修订日期:2006-05-27 作者简介:钟金城(1963~),男,云南人,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动物遗传学研究.E -mail:zhongjincheng518@https://www.doczj.com/doc/17817403.html, Foundation item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 Sichuan Province Received date :2005-10-09;Accepted date :2006-05-27 B iography :Z HONG Jin -Cheng,Ph.D.,Profess or,mainly engaged i n ani mal genetics.E -mail:zhongji ncheng518@s https://www.doczj.com/doc/17817403.html, 摘要:为进一步弄清中国牦牛的遗传资源及其类型划分,利用微卫星DNA 、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等3种分子遗传标记技术研究了麦洼牦牛、九龙牦牛、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的分类;并结合作者对牦牛染色体和血液蛋白多态性的研究结果探讨了中国牦牛类群的分类。结果:1根据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聚类分析,表明麦洼牦牛和九龙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大(11506),麦洼牦牛2个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11062)。5个牦牛群体被聚为两大类,四川九龙牦牛单独成一大类,其他牦牛群体聚为一类。o根据RAPD 和AFLP 两种分子遗传标记的分析,表明天祝牦牛和大通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小(010336),九龙牦牛和天祝牦牛的遗传距离最大(010414),4个牦牛品种被聚为两大类,九龙牦牛品种聚为一类,其它3个牦牛品种聚为一类。大通牦牛和天祝白牦牛在较近的水平上首先聚为一类,然后在较远处与麦洼牦牛聚为一大类。?根据染色体特征和血液蛋白位点的基因频率进行聚类的结果与微卫星DNA 、RAPD 、AFLP 的聚类结果相似。中国牦牛可分为以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为代表的两个类群(型)。这与蔡立等将中国牦牛分为/青藏高原型0和/横断高山型0的结果是一致的。而与其他学者的分类结果有较大的差异。结合中国牦牛品种(群体)的地理分布、生态条件、育成史及其分化的实际情况,作者认为中国牦牛分为两个大的生态类型是合理的。关键词:牦牛;生态类型;分类 文章编号:1000-0933(2006)07-2068-05 中图分类号:Q958 文献标识码:A Classification of ecological types of the Chinese yak ZHONG Jin -Cheng 1,2 ,C HEN Zh-i Hua 2 ,ZHAO Su -Jun 3 ,XIAO Yu -Ping 4 (1.U nive rsity o f Elect ronic Sc ienc e and Te chnolo gy o f China , Chengdu 610054,China ;2.Colle ge o f Li fe Science &Technology ,Southwe st U 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610041,China ; 3.Sic huan Academy o f Animal Scie nce ,Chengdu ,610066,China ; https://www.doczj.com/doc/17817403.html,nzhou Institue o f Animal and Vete rinary Pharmac eutics Sc ie nce s Chine se Ac ademy o f Agricultural Scie nce s ,L anzhou ,730050,China ).Acta Ecologica Sinica ,2006,26(7):2068~2072. Abstract :To investigate the ge netic resources and to clarify the classification sta tus of the Chinese yak,the Mai wa,Jiulong,Da tong a nd Tianzhu White yak were intensively studied using microsa telli te DNA,R APD and AFLP D NA markers on the basis of our previous work on the chromosomes and blood protein polymorphisms.The overall results showed that:(1)the gene t ic distance based on allelic frequencie s at microsa telli te loci between the Maiwa and Jiulong yak was the largest (11506)and as expec ted that two popula t ions of the Mai wa yak had the smallest gene tic distance (11062).The four yak breeds were clustered into two groups,the Jiulong yak alone in a group and the rest of three breeds in another;(2)the genetic distance between the Datong and Tianzhu White yak was the smallest (010336)while it was the largest be tween the Jiulong and Mai wa yak (010414)based on the data from RAPD and RFLP analysis.The four yak breeds a gain clustered into two groups with the Datong and T ianzhu White yak grouped togethe r first followed by the Mai wa yak;(3)the chro moso me and blood protein polymorphisms analysis arrived to a si milar pattern of breed relationship.The refore it was c oncluded that the Chinese yak c an be conside red as two types with the Jiulong and Mai wa yak as their repre sentative s,re spec t ively.This conclusion is in c oncordance wi th the proposal by later professor Cai Li and his

牦牛产业现状

牦牛产业现状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牦牛是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的特有牛种,是惟一能够充分利用青藏高原草地资源进行动物性生产的优势畜种和特有的遗传资源。它以对高海拔地带严寒、缺氧、缺草等恶劣条件的良好适应能力而成为高寒牧区不可替代的生产生活资料,可提供奶、肉、毛、绒、皮革、役力、燃料等生产、生活必需品,在高寒牧区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社会、经济地位。中国是牦牛的主产国,占世界总数 1400 万头的 92% ,分布于青海( 470 万头),西藏( 415 万头),四川万头) , 甘肃( 112 万头),新疆( 25 万头),云南( 5 万头)。蒙古是世界上第二个牦牛较多的国家,有牦牛万头,占世界牦牛总数的 5% ,其余分布在吉尔吉斯、哈萨克、尼泊尔、印度等;此外,不丹、锡金、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国也有少量牦牛分布。牦牛分布区域辽阔,由于主产地的地理生态条件、草地类型、 饲牧水平、选育程度、社会经济结构等不同,致使牦牛在体态结构、外貌特征、生产性能、利用方向等方面有所差异。形成中国牦牛的 11 个优良类群和一个培育品种大通牦牛、青海高原牦牛、环湖牦牛、长毛牦牛、甘肃天祝白牦牛、西藏亚东牦牛、西藏斯布牦牛、西藏高山牦牛、新疆巴州牦牛、四川九龙牦牛、麦洼牦牛、云南中旬牦牛。牦牛对高寒草原高度的适应性,具有肉、乳、毛、役兼用的多种经济用途。 1 牦牛产品的特点 牦牛是青藏高原不可替代的牛种。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牧草生长期短、辐射强、气压低,牦牛在此生态条件下能正常生产和繁衍。并具有乳、肉、毛、役兼用的多种经济用途。与其他培育品种不同的生产性能和特点,在高寒草原终年放牧无补饲,生产和繁殖具有季节性。产肉性能 : 牦牛体

青海旅游游记

与大自然的一次亲近-----青海游记 (2016年7月28日) 这些年由于各种机缘,天南海北的去过很多地方,但去青海湖却一直未能成行。而青海湖以她的神秘、他的浩瀚、她的深蓝,还有她环湖三百多公里千变万化的景色一直吸引着我。特别期待去青海这个美丽的地方。去亲近成群牛羊、绿野黄花、沙漠绿洲。今年,经过认真准备,计划了一次五天的行程。围绕着下图中的路线开始了自己的期待之旅。 7月中旬,我和闺蜜两人搭乘东方航空的航班抵达青海曹家堡机场。机场离市中心较近,30分钟车程,坐机场大巴每人25元。到怡莱酒店住下后,与青海研学旅游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进一步核定了此次青海游览的具体行程。 非常幸运的是,本次游览由妥建国先生作为我们的司机、导游兼摄像。经过多天的共处,我们俩都为这次能由他陪同感到高兴。一是他为人谦和,特别是一切为顾客着想的工作态度;二是他业务精湛,知识面广,一路上都在向我们讲述青海这个美丽和神秘的地方;三是他有一门高超的摄影技术;还有......这篇游记会向你细细道来。

第一天行程:西宁市--(约25公里)塔尔寺—(约130公里)青海湖二郎剑景区—(约60公里)黑马河夜宿:黑马河 早上在酒店附近找了家小饭店,吃了一碗羊杂汤(14元一碗),美味极了。 8:30妥建国师傅开着他的爱车准时来到酒店,我们开始了愉快的青海之行。 第一站去了塔尔寺,塔尔寺位于西宁市西南25公里处的湟中县城鲁沙尔镇。门票80元一张。每年的7—10月是青海旅游的最佳时期。寺里游人如织。游览用了二小时。该寺是我国著名的六大喇嘛寺之一。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塔尔寺依山势起伏,是由许多宫殿、经堂、佛塔寺组成的一个气势宏伟,藏汉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古建筑群。寺内的酥油花、壁画和堆绣,被称为“塔尔寺三绝”,具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很高的艺术价值。 第二站去了日月山(去青海湖需要路过此处),日月山位于青海省湟源县西南40公里,为祁连山支脉,平均海拔4000米左右。日月山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非常重要的分界线, 是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季风区与非季风 区、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分界线,也是青海省 内农业区与牧业区的分界线。日月山东侧阡陌 良田,一派塞上江南风光;西侧草原辽阔,牛 羊成群,是一幅塞外景色。山体两侧有如此之 大的反差,实属国内罕见。沿途是成片的草原, 成群的牛羊在路边吃着青草,风景秀丽的如同 一幅美丽的图画。 中午到了海南藏族自治州,我们三人找了家穆斯林美食城用中餐,三人三个菜,150元。饭菜感觉和内地烧的差不多。其中,土豆烧牦牛肉很好吃。

青海高原牦牛介绍及图片

青海高原牦牛介绍及图片 一、外貌特征 青海高原牦牛,由于不断混入野牦牛遗传基因,因而体型外貌上多带有野牦牛的特征。 头大,角粗:皮松厚;鬐甲高长宽,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体侧下部密生粗长毛,犹如穿着统裙,尾短并着生蓬松长毛。公牦牛头粗重,呈长方形,颈短厚且深,睾丸较小接近腹部、不下垂;母牦牛头长,眼大而圆,额宽,有角,颈长而薄,乳房小、呈碗碟状,乳头短小,乳静脉不明显。 毛色多为黑褐色、占71.8%,嘴唇、眼框周围和背线处的短毛多为灰白色或污白色。 成年公牦牛体高平均为129.2 cm,母牦牛为110.9 cm;体重分别为443.4和256.4 kg。

青海高原牦牛体态结构紧凑,前躯发达,后躯较差,成年牛平均体尺指数(%):肢长为43.3,体长119.1,胸围147.5,管围15.5,体躯124.7,尻高96.4。 二、生产性能 1.产内性能 据1980年12月测定,成年阉牦牛(12头)平均体重为373.6±32.8kg,屠宰率53.0%,净肉率42.5%。 2. 泌乳性能 据测定(不包括犊牛哺食量),初产母牦牛日平均产乳量为0.68~1 kg;经产母牛为1.38~1.70 kg。泌乳期一般为150 d左右,年产乳量274 kg,乳脂率6.37%~7.2%。 3.产毛性能 年采毛一次,成年牦牛年产毛量为1.17~2.62 kg;幼龄牛为1.30~1.35 kg,其中粗毛(裙毛)和绒毛各占一半。

粗毛直径为64.8~72.9 μm,两型毛直径为34.8~39 μm,绒毛直径为16.8~20.3 μm;粗毛长度为18.3~34 cm,绒毛长度为4.7~5.5 cm。 4.役用性能 阉牦牛主要供役用,以驮为主,也供骑、挽用。一般驮货50~100 kg,日行20~35 km,可连续行走15 d以上;**驮重304.0±75.9 kg,相当于平均体重的78.8%,高的可达115.8%。 用作骑乘,单乘日行30~40 km。500m骑速1 min 43 s至2 min 50 s。跑后l5~31 min,生理状况即可恢复正常。 三、繁殖性能 公牦牛一岁左右即有性行为,但无成熟精子,两岁性成熟后即可参加配种;2~6岁配种能力**强,以后则逐渐减弱,个别老龄公牦牛有霸而不配的表现。自然交配时公母比例为1:30~40,此时受胎率较高,个别可达1:50~70。利用年龄在10岁左右。母牦牛一般2~9.5岁开始发情配种,个别的在1~1.5岁时有发情表现,有的3~3.5岁才发情配种。在正常年景,个别饲放管理好的母牦牛群,繁殖成活率为60%左右,差的仅30%~40%。母牦牛一年一产者在60%以上,两年一产者约30%左右,双犊率3%,繁殖利用年限一般长达15年。

牦牛大脑的解剖

牦牛大脑的解剖1 丁艳平 邵宝平 王建林* 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 email: jlwang@https://www.doczj.com/doc/17817403.html, 摘要 目的:探讨青藏高原牦牛大脑的形态学特征,为高原动物脑的形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经10%福尔马林溶液固定的成年牦牛脑进行解剖学研究,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并测量其重量、体积等相关参数。结果:牦牛脑的重量等与其它动物不同,牦牛大脑的平均重量为231.5g,占全脑重的69%;体积197.2ml,占全脑体积的61%;大脑的平均长为9.3 cm(脑全长约14cm),宽为9.3 cm,高为6.3 cm。牦牛大脑皮质的沟回外形与马、猪、狗和其它不同品种牛的不同,整个大脑的外形也不同:牦牛大脑的前半部分较平直,在大脑背外侧中部,突然向两侧膨大加宽。嗅球相对于牛、马、狗等的不发达,视交叉明显呈钝角。结论:牦牛大脑的各种数据测量及外形与其它动物的不同,可视为其脑的形态学特征。 关键词 牦牛;大脑;解剖 1.引言 青藏高原牦牛素有“高原之舟”之称, 是青藏高原(海拔在3000-4700米)上的优良畜种之一, 其对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 特别是高海拔低氧的良好适应性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牦牛脑的结构复杂,而大脑则是中枢神经系统最高级的部分,故对生存在该特殊环境中的青藏高原牦牛脑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理论价值。已有许多学者对多种动物和人脑的形态进行了研究[1~9]。但是,迄今为止,尚未见到关于青藏高原牦牛大脑的形态学研究报道。本研究对青藏高原牦牛大脑重量、体积、外形等形态学特征作了详细的解剖学研究, 以填补高原动物形态学和家畜比较解剖学方面的空白,为诊治牦牛脑的疾病提供形态学依据,并为家畜临床运用提供参考。 2.材料和方法 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第二牦牛屠宰场采成年牦牛头部的标本6个, 在屠宰后4小时内用10%的福尔马林溶液从颈总动脉灌注固定,两周后开颅取脑,用天平(精度为0.1g)称量相关重量,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精度为1ml),用游标卡尺(精度为0.02mm)测量相关长度,所有数据用生物统计方法处理。并利用大体解剖学方法对每个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结合数码摄像和标本实体绘制模式图。 3.结果 牦牛脑位于颅腔内,从背面看,大脑占据了脑的大部分。牦牛的大脑约重231.5g,占全脑重的69%,大脑体积约为197.2ml,占脑总体积的61%,大脑宽度和长度的比约为1:1。大脑主要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两半球由横行纤维构成的胼胝体相连。被覆在脑表面的灰质为皮质,皮质的深面是髓质。 1本课题得到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干旱与草地农业生态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2003-12)的资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