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6章 吸入麻醉

第6章 吸入麻醉

第6章  吸入麻醉
第6章  吸入麻醉

第6章吸入麻醉

一、选择题

A型题

1.对于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的理解正确是

A.不同麻醉药具有相同的MAC

B. MAC越小,表示该麻醉药效能越弱

C. MAC越小,表示该麻醉药效能越强

D. MAC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

E.各药物之间MAC呈非数学相加性质

2.根据时间常数定义,容积内的气体有62.3%被进入气体所占据的时间称为1个时间常数,当达到3个时间常数时,容积内有多少气体被新鲜气体混合占据

A. 75%

B. 80%

C. 85%

D. 90%

E. 95%

3.心输出量CO和麻醉药物浓度的关系

A. CO增加,呼出麻醉药浓度减少

B. CO增加,呼出麻醉药浓度增加

C. CO降低,呼出麻醉药浓度降低

D.吸入麻醉药浓度过高不会一致心肌使CO下降

E. CO和麻醉药浓度关系无可比性

4.根据麻醉通气系统分,不属于半紧闭法吸入麻醉的优点

A.吸气有空气进入

B.呼气部分排向空气

C.有部分呼出气重复吸收

D.有钠石灰罐

E.可有02 /N20混合气体

5.紧闭循环回路吸入麻醉维持中气体不包括

A. 02

B. N20

C. N2

D. C02

E.挥发性麻醉药

6.当肺泡内麻醉药浓度降到多少时,约95%的病人能按医生指令睁眼

A.0.6MAC

B.0.5MAC

C.0.4MAC

D.0.3MAC

E.0.2MAC

7. Mapleson通气系统在自主呼吸时效率最高的是

A. Mapleson C系统

B. Mapleson B系统

C. Mapleson D系统

D. Mapleson A系统

E. Mapleson E系统

8. Mapleson通气系统适用于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低体重儿的是

A. Mapleson C系统

B. Mapleson B系统

C. Mapleson D系统

D. Mapleson A系统

E. Mapleson E系统

9.贮气囊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项

A.可进行控制或辅助呼吸

B.可使气体加温

C.挤压呼吸囊可使萎缩肺膨胀

D.缓冲和防止高压气体对肺的损伤

E.便于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幅度和呼吸阻力

10.钠石灰中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成分是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氢钠

D.碳酸钙

E.碳酸钠

11.正常成人紧闭麻醉中,1 kg钠石灰大约的有效时间为几小时

A.2

B.3

C.5

D.8

E.16

X型题

1.计算机控制紧闭回路麻醉的效应信息反馈包括

A.一般生命体征

B.麻醉药物浓度

C.肌松程度

D.脑电双频指数等麻醉深度监测

2.单纯吸人全麻麻醉诱导不适用于

A.不宜用静脉麻醉诱导

B.不易开放静脉的小儿

C.嗜酒

D.体格强壮者

3.低流量吸入麻醉的风险包括

A.缺氧

B.通气缺氧和呼吸模式变化

C.二氧化碳蓄积

D.吸入麻醉药意外超剂量

E.新鲜气流量减少导致外来气体的积聚

4.麻醉机贮气囊的作用包括

A.控制呼吸

B.辅助呼吸

C.了解呼吸道阻力

D.控制吸人麻醉药的浓度

E.减少死腔量

5.与半紧闭吸入醉相比,紧闭吸入麻醉的优点包括

A.提高氧分压

B.增加麻醉安全

C.保持气道湿度

D.有利于保持吸入气体温度

E.减少空气污染

6.与半紧闭吸入麻醉相比,紧闭吸入麻醉的优点包括

A.提高通气效果

B.提高氧合效果

C.减少吸人麻醉药的用量

D.有利于保持吸人气体温度

E.节约钠石灰

二、填空题

1.吸入麻醉按重复吸入程度及CO2吸收装置的有无分为()、()、()、()四种方法。2.开放式有三种方法:()、()、()。

3.新鲜气流量小于()为低流量吸入麻醉,大于()为高流量。

三、名词解释

1.吸入麻醉

2.低流量吸入麻醉

四、简答题

1.吸入麻醉的方法

2.常用吸入麻醉装置

五、论述题

1.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A型题

1.C2.E3.A4.A5.C6.C7.E8.D9.B10.B

11.D

X型题

1.ABCD2.CD3.ABCDE4.ABC5.CDE

6.CD

二、填空题

1.开放半开放半紧闭紧闭

2. 开放点滴法冲气法和无重复吸入法

3.2L/min 4L/min

三、名词解释

1.麻醉药经呼吸道吸入,产生中枢神经抑制,使病人意识消失而致不感到周身疼痛,称为吸入麻醉。

2.新鲜气流量小于2L/min为低流量吸入麻醉。

四、简答题

1.1)开放式,有开放点滴法、冲气法和无重复吸入法2)半开放式3)半紧闭式4)紧闭式5)低流量吸入麻醉6)吸入麻醉诱导。

2.常用吸入麻醉装置包括气源,流量计,蒸发器,贮气囊(呼吸囊),呼吸螺纹管,不重复吸入活瓣,二氧化碳吸收器及湿化器。

五、论述题

1.1)可控性;2)麻醉强度;3)对心血管系统的抑制作用;4)对呼吸的影响;5)对运动终板的影响;6)对颅内压和EEG的影响。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第6章吸入麻醉

第6章吸入麻醉 一、选择题 A型题 1.对于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的理解正确是 A.不同麻醉药具有相同的MAC B. MAC越小,表示该麻醉药效能越弱 C. MAC越小,表示该麻醉药效能越强 D. MAC不受任何因素的影响 E.各药物之间MAC呈非数学相加性质 2.根据时间常数定义,容积内的气体有%被进入气体所占据的时间称为1个时间常数,当达到3个时间常数时,容积内有多少气体被新鲜气体混合占据 A. 75% B. 80% C. 85% D. 90% E. 95% 3.心输出量CO和麻醉药物浓度的关系 A. CO增加,呼出麻醉药浓度减少 B. CO增加,呼出麻醉药浓度增加 C. CO降低,呼出麻醉药浓度降低 D.吸入麻醉药浓度过高不会一致心肌使CO下降 E. CO和麻醉药浓度关系无可比性 4.根据麻醉通气系统分,不属于半紧闭法吸入麻醉的优点 A.吸气有空气进入 B.呼气部分排向空气 C.有部分呼出气重复吸收 D.有钠石灰罐 E.可有02 /N20混合气体 5.紧闭循环回路吸入麻醉维持中气体不包括 A. 02 B. N20 C. N2 D. C02 E.挥发性麻醉药 6.当肺泡内麻醉药浓度降到多少时,约95%的病人能按医生指令睁眼 A. B. C. D. E. 7. Mapleson通气系统在自主呼吸时效率最高的是 A. Mapleson C系统

B. Mapleson B系统 C. Mapleson D系统 D. Mapleson A系统 E. Mapleson E系统 8. Mapleson通气系统适用于新生儿、婴儿和5岁以下低体重儿的是 A. Mapleson C系统 B. Mapleson B系统 C. Mapleson D系统 D. Mapleson A系统 E. Mapleson E系统 9.贮气囊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项 A.可进行控制或辅助呼吸 B.可使气体加温 C.挤压呼吸囊可使萎缩肺膨胀 D.缓冲和防止高压气体对肺的损伤 E.便于观察病人呼吸频率、幅度和呼吸阻力 10.钠石灰中吸收二氧化碳的主要成分是 A.氢氧化钠 B.氢氧化钙 C.碳酸氢钠 D.碳酸钙 E.碳酸钠 11.正常成人紧闭麻醉中,1 kg钠石灰大约的有效时间为几小时 A.2 B.3 C.5 D.8 E.16 X型题 1.计算机控制紧闭回路麻醉的效应信息反馈包括 A.一般生命体征 B.麻醉药物浓度 C.肌松程度 D.脑电双频指数等麻醉深度监测 2.单纯吸人全麻麻醉诱导不适用于 A.不宜用静脉麻醉诱导 B.不易开放静脉的小儿 C.嗜酒 D.体格强壮者 3.低流量吸入麻醉的风险包括 A.缺氧 B.通气缺氧和呼吸模式变化 C.二氧化碳蓄积 D.吸入麻醉药意外超剂量

第六章 神经阻滞麻醉

第六章神经阻滞麻醉 将局部麻醉药注入神经丛、神经干周围,暂时阻断其向中枢和外周传导冲动的功能,从而产生局部区域感觉、运动功能的消失,称为神经阻滞麻醉。 第一节颈丛神经阻滞麻醉 一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证 颈部手术如甲状腺腺瘤、囊腺瘤切除术;气管切开术、颈内动脉内膜剥脱术;甲状舌骨屡等皮肤及皮下浅表手术;颈部椎板减压。 2 禁忌证 呼吸道不能保持通畅的颈部手术;小儿及不合作者均不能选择颈丛阻滞麻醉。 二解剖 颈神经丛分浅丛和深丛,由颈1-4(C l-4)脊神经前支组成。脊神经出椎间孔后,经过椎动脉后面到达横突尖端,过横突后,这些分支与上下相邻的脊神经分支连接,形成一系列的环。浅丛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从筋膜下穿出至表面,其分支主要支配皮肤和浅表结构;深丛在斜角肌间隙与臂丛神经处于同一水平,并同为椎前筋膜覆盖,主要支配颈部肌肉和其他深部组织。麻醉时浅丛、深丛神经均应给予阻滞,才能产生良好的麻醉效果。颈神经丛阻滞范围包括整个颈部、头的后部、肩及胸上部,犹如披肩样范围。 三操作步骤 (一)穿刺点定位 1 深丛 C2穿刺点在乳突下约1.5 cm、向后约 1cm处;C4穿刺点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会点;C3穿刺点在C2-4连线的中点。 2 浅丛在C4穿刺点。 (二)操作程序根据手术部位选择不同的颈丛阻滞点和局麻药剂量。

1 三点法颈前阻滞法:传统的颈深丛阻滞法。患者去枕平卧,头偏向对侧,两上肢自然下垂、紧贴躯干;在肩背部垫一薄枕便于暴露颈部穿刺部位。用记号笔标记C2、C3、C4;消毒铺巾,左手示指尖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7#注射针头依次穿刺;C4横突比较浅、进针2一3 Cm即可触及颈椎横突,患者述有异感更可确认,针尖稍稍退离骨质避免损伤骨膜,左手拇、示、中指固定针头,右手持含局麻药注射器注药,注药前、中、后注意轻轻回抽,观察有无血液或其他回流液;然后再行C2、C3阻滞。浅丛阻滞可在C4深丛阻滞完成后将穿刺针退至皮下组织,突破胸锁乳突肌腹(将胸锁乳突肌提起便于操作)分别向头端及尾端各注人局麻药4一5ml,单侧总量不超过10ml。 2 改良一点法颈丛阻滞法:选C4一点深丛加浅丛阻滞。 (三)局麻药 0.25%布比卡因、0.375%罗哌卡因系长效局麻药,常用于颈深丛阻滞。1%利多卡因维持麻醉作用时间短,较少单独使用,可与0.25%布比卡因或0.375%罗呱卡因配置成混合液用于深丛和浅丛阻滞。 四、意外与并发症 (一)全脊麻 是最严重的并发症,系局麻药误注人蛛网膜下腔,引起脑室内扩散,导致颈脊神经广泛阻滞。 1 症状 注药后立即出现意识消失、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等症状,甚至心跳骤停。 2 处理 立即面罩加压供氧或紧急气管插管,人工通气;循环支持,补液、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

第六章 麻醉解剖学

第六章麻醉解剖学 Ⅰ名词解释 1.颈丛:由第1~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一次互相吻合成3个神经袢并发出分枝。P141 2.臂丛:由颈5~8及胸1神经的前支组成,颈4及胸2细支有时也有参与,可分为上干、中干和下干。P143/P703 3.声门裂:又称声门,是指两侧声劈和杓状软骨基底部之间的裂隙。为喉腔最狭窄部位,但小儿喉腔呈漏斗状,其最狭窄部位在声门裂下方的环状软骨水平。P155 4.腰丛:由第12胸神经前支、第1~4腰神经前支构成,分支包括髂腹下神经、髂腹股沟神经、生殖股神经、股外侧皮神经、股神经和闭孔神经等。P157 5.骶丛:由腰骶干(L4~5)以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P159 6.腋鞘:由颈部的颈深筋膜椎前层向下外方延续包绕腋血管和臂丛构成,也称颈腋管。 P164 Ⅱ选择题 A1/A2型题 1.三叉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其三大分支为: A.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B.颏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C.颊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D.颧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E.眶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 答案:A 2.面神经由茎乳孔出颅,向前穿入腮腺,先分为上、下两干,再各分为数支并相互交织成丛,最后呈扇形分为多少组分支,支配面肌。 A.3组 B.4组 C.5组 D.6组 E.7组

答案:C 3.颈内动脉营养大脑半球的前2/3和间脑前半部,主要分支有: A.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B.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脊髓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C.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D.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后交通动脉 E.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小脑上动脉和大脑后动脉 答案:A 4.喉咽位于喉口和喉的后方,是咽腔的最下部分,在喉口的两侧各有一个深窝,是异物易滞留的部位,气管插管不当时,也易误入此处,称为 A.咽扁桃体窝 B.梨状隐窝, C.腭扁桃体窝 D.隐窝 E.咽隐窝 答案:B 5.有关胸膜顶及肺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位于锁骨内l/3的上方 B.其最高点距锁骨上方2~3cm C.在颈根部施行臂丛阻滞麻醉时,可以在锁骨内侧1/3上方进针,不会发生气胸D.行锁骨上臂丛阻滞麻醉时,一般在锁骨中点上方1~1.5cm 进针,但仍有可能发生气胸 E.行颈内静脉穿刺时也有发生气胸的危险 答案:C 6.颈丛的组成 A.颈丛由第l~4颈神经的前支及胸1神经的前支组成 B.颈丛由第l~5颈神经的前支 C.颈丛由第l~6颈神经的前支 D.颈丛由第l~4颈神经的前支组成

6、麻醉与护理

【第六章麻醉与护理】 一、名词解释 1、全脊髓麻醉:是硬脊膜外麻醉中大量局部麻醉药误入蛛网膜下腔所致,表现为呼吸困难, 血压下降,甚至呼吸、心跳骤停。 2、全身麻醉: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意识消失,全身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减弱。 3、局部麻醉:麻醉药物作用于外周神经中的某个部位,使其支配的相应部位的痛觉消失、运动障碍、反射消失,但意识清醒。 4、复合麻醉:几种麻醉药物和(或)方法(如低温、控制性低血压)的配合使用称为复合麻醉。 5、基础麻醉:为保证麻醉的顺利进行,在实施麻醉前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这种麻醉前处理称为基础麻醉。 二、填空题 6、局部麻醉分为(局部浸润麻醉)、(区域阻滞麻醉)、(神经阻滞麻醉)、(表面麻醉)、(椎管内麻醉)。 7、基础麻醉是使用某些药物使病人进入(类似睡眠状态),并同时给(局部麻醉)。 8、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在于(安定镇静)以缓解病人的焦虑,缓解术前(疼痛),抑制(呼吸道分泌物),减少(麻醉药)不良反应,使麻醉过程平稳。 9、全麻后易造成呼吸道阻塞的原因包括(呕吐与误吸)、(舌后坠)、(粘液阻塞)、(喉痉挛)。 10、手术中血压下降的可能原因有(麻醉前血容量不足),(术中失血失液),(内脏牵拉反应)或(麻醉过深)等。 11、全麻后病人即将苏醒的表现,如(眼球)活动、(睫毛反射)恢复、(瞳孔稍大)、(呼吸稍快),甚至有(呻吟)、(躁动)。 12、局麻药毒性反应常见的原因有(药物浓度过高);(用量过大);(药物注入血管);(局部血循丰富);(对局麻药耐受力低);(药物间相互影响)等。 13、术后卧位,全麻未清醒病人应取(去枕平卧);蛛网膜下隙麻醉病人应(头侧向一边)以防头痛;硬脊膜外隙麻醉病人应取(去枕平卧6~8小时)。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平卧4~6小时)、(颈胸腹)手术病人一般应取半卧位。 三、简答题 14、麻醉前用药的目的? 答:①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紧张、焦虑及恐惧等心理反应,使之能充分合作。②抑制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防止术后肺部并发症。③对抗某些麻醉药物的毒副作用和某些不利的神经反射(特别是迷走神经反射),以减少麻醉并发症。④提高痛阈,减轻原发疾病或麻醉前有创操作引起的疼痛,并能增强麻醉镇痛效果。 15、腰麻后头痛的原因及护理措施? 答:多发生在术后1~2日,多数在1周内消失。当穿刺针较粗或反复穿刺刺破硬脊膜时,脑脊液不断漏入硬脊膜外腔,使颅内压下降,颅内血管扩张而引起血管性头痛。为预防头痛,术中和术后应补充足够量的液体;术后平卧24小时。出现头痛时,嘱病人平卧休息,给予镇痛剂,鼓励多饮水;严重者可硬脊膜外腔注入生理盐水、5%葡萄糖溶液或右旋糖酐。16、麻醉期间的监测指标有哪些? 答:①体温。②循环系统:包括脉搏、血压、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压及肺毛细血管嵌楔压、心脏排出量、失血量、血容量及心电图等。③呼吸系统:包括呼吸、脉搏血氧饱和度、潮气量和分钟通气量、动脉血气分析及呼吸末二氧化碳等。④肾功能:主要监测尿量。⑤肌松弛度。⑥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电图、脑血流图、脑代谢、脑氧饱和度、颅内压及诱发电位等。

第六章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第六章腹腔镜手术的麻醉 半个多世纪以来腹腔镜主要用于诊断,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以来,它以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被临床广泛接受并在全球范围内迅速推广。现已不再局限于上腹部手术,其他许多器官的手术也可在腹腔镜下完成。尽管有些腹腔镜手术可以在腹壁悬吊条件下操作,对麻醉无特殊要求;但多数需行二氧化碳(C02)气腹和体位改变来满足手术,C02气腹和体位改变等因素带来的生理影响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有其特殊之处。 第一节腹腔镜手术麻醉特点 一、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一) C02气腹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C02气腹所引起肺的病理生理变化与气腹压力直接相关。由于气腹引起腹内压力与容积的增加,使膈肌上抬、运动受限,致呼吸道峰值压力增加,肺顺应性和肺活量降低。且因压迫肺基底段,而降低功能残余气量,致通气/血流(V/Q)失调,这可解释在腹腔镜过程中,病人处于自主呼吸时,可出现相对的低氧血症。增加腹内压还可通过膈肌传到胸腔,导致胸内压成比例地轻度增加。 以C02作为气腹时呼吸功能变化与单纯腹部膨胀不同,具有明显的呼吸刺激作用,如在硬膜外麻醉下,C02气腹妇科腹腔镜病人表现为潮气量(VT)和呼吸频率(f)显著增加,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 ET C02)不变,V T、f的变化即为C02刺激呼吸所致。无论是自主呼吸还是控制呼吸,气腹都干扰呼吸生理。当自主呼吸状态下行气腹,病人 V,降低,f增加,氧分压(P02)显著增加,受镇静药影响较轻。气管内全身麻醉虽可避免自主呼吸状态下的呼吸功能紊乱,但可使原已升高的气道压进一步增加,肺顺应性降低,胸腔内压也相应增加,减少回心血量和心排血量;不论何种体位,因气腹而膈肌和隆突向头侧移位,若气管导管近端固定,导管尖端可移位或进入支气管内。 (二)术后肺功能变化 开腹手术后由于切口疼痛,膈肌活动受限可致呼吸浅快,使功能余气量(FRC)和肺活量(VC)降低出现低氧血症。硬膜外镇痛完善可使C02气腹后FRC和VC增加。评估膈肌及胸廓活动能力可分别测定胃内压及胸内压,对膈肌活动的影响取决于手术范围。开腹手术后两天内胃内压明显降低,一周后逐渐恢复,而胸内压无变化,FRC变化与上述变化相似。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术后VC及补呼气量(FEV)明显减少,提示膈肌吸气功能有变化。LC术后肺功能恢复较开腹手术快,前者5天,后者l0天~12天恢复。FEV25%~75%反映呼气流速,开腹胆囊切除术后第二天FEV25%~75%测定减少50%,LC仅减少25%,LC术后当天FRC呈短暂减少20%,而开腹胆囊切除术则减少34%,老年、肥胖及吸烟者FRC减少更明显,FRC 减少术后易发生肺不张及肺炎。 二、气腹对循环功能的影响 气腹对循环的功能影响有:①直接压迫心脏,造成心脏舒张障碍;②胸腔内压升高使静脉回流量降低;③压迫腹主动脉及交感神经使血管收缩。即气腹使心搏出量减少,以增加末梢血管阻力来维持血压,麻醉诱导后常有血压轻度下降,气腹后可逆转。另外,麻醉、体位的变化、腹内压增高、神经内分泌反应及C02吸收等相互作用均可使血流动力学发生变化。气腹前麻醉诱导及头高位使心脏指数(CI)减少35%~40%,头高位C02气腹初期CI进一步减少至病人清醒时的50%。平卧位行C02气腹CI、射血分数(EF)及心率无明显变化。气腹后头高位心率、射血分数不变,但CI、SV减少。全麻诱导及头高位使心脏充盈压(肺动脉嵌

第六章 全麻的基本概念

第六章全麻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 一、全麻的诱导 无论行静脉麻醉或吸入麻醉均有一个使病人从清醒状态转为可以进行手术操作的麻醉状态的过程,这一过程称为全麻的诱导。从药物进入体内至中枢神经系统内达到所需的浓度或分压需要一段时间,该段时间的长短与药物作用的快慢、病人耐受情况的好差和麻醉操作的难易有关,故全麻诱导所需时间不一,一般为数分钟至十数分钟或更长。就全麻本身而言,诱导是全麻过程中一段风险较大的时间,可以出现某些并发症甚或惊险的情况,例如血压剧降、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心脏停搏、呼吸道梗阻、呕吐反流、严重支气管痉挛、气管内插管的并发症等,有人将诱导比喻为飞机的起飞。因为全麻药均为强力的抑制性药物,在诱导时所用剂量均较大,对机体的影响较剧,而病人的耐受能力亦不相同,少数病人甚至可出现对麻醉药高度敏感(高敏,hypersusceptibility)的现象,故进行全麻的诱导必须充分估计病人的耐受能力,谨慎从事,尽力预防可能发生的意外。必须牢记,全麻诱导使病人处于将其生命安全和内环境稳定完全依赖于麻醉医师来维护的状态。 进行全麻的诱导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保持手术室内的安静,使麻醉医师和有关人员能集中注意力于病人,且避免喧闹对病人的不良刺激。 2、在开始诱导前应安置好常用的监测装置,以便在有连续监测的情况下进行诱导。并应读取诱导前的数值,判断是否开始诱导和作为诱导时的参考。此外,麻醉医师对病人情况的直接观察也是非常重要的。 3、除特殊情况外,全麻诱导时病人的体位均为仰卧位,头部垫薄枕,宜使病人松弛和感到舒适。在诱导前应建立好静脉通路,适当进行输液,且便于在需要时从静脉通路给予急救或治疗药物。 4、在开始诱导前一般均用面罩给病人吸氧,在病人神志消失前不宜将面罩紧扣于病人面部,以免引起病人的不适和恐惧。在气管内插管前进行控制呼吸时,所予潮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富余气体经食管进入胃内造成胃部膨胀及胃内容物反流。 5、经静脉给予全麻诱导药时,一般根据对病人耐受情况的估计按体重计算所需剂 60 量。在具体执行时,不宜“倾注”式地注入,特别是对那些对循环影响剧烈的药物最好采用分次注入的方式,即先注入小量,观察病人反应,再注入小量,边观察、边注射,酌定所需剂量。对危重病人也可用静脉滴注的方式。对吸入麻醉药,除刺激性低的药物如氟烷、七氟醚外,也不宜一开始就用高浓度吸入,以减轻高浓度吸入所致之应激反应。一般先用低浓度吸入,每3~4 次呼吸后增加O.5%的浓度,直至认为可满足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