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叶县龙泉乡龙泉小学:程红霞

2016 年3月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领导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4 —

35 页的内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或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合适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运算顺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准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书写格式。

四、教学准备

本节课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再现、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首先通过超市图片,再现超市购物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氛围,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文具店。由小军和小晴在商店购买学习用品时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而让同学们观察文具店里有些什么,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出分步计算,并进一步引出混合运算。

(这个地方由学生的学习用品引出,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比较有兴趣进行后面的活动,也让学生密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观察商店商品,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2.探究新知,总结方法

对5X 3+20进行分析,它是由两个算式和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我特别强调在计算时要先

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同时并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特别演示了递等式的书写过程。这个地方我为什么特别的又加强了书写过程的引导,其实在之前我一直认为学生在上二年级时已经会用递等式计算了。并刚开始设计课程时,我就准备用复习的引入,让学生用递等式计算。随后又特意的请教了我爸,二年级的数学老师,问了我爸到底学习递等式没有。我爸告诉我,二年级是学习了混合运算,但计算时只要求学生列成两个竖式就可以了。因此在这节课中我才特别的强调了“ =”的书写位置及对应的方式。这也是我对低年级教材把握的不够,以后要多看看低年级数学大纲了。

在课程进行到最后,我将5X 3+20与50-15 X 2的运算过程放在一

起让学生进行比较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归纳总结,这样便于学生更容易记住,同时把课题放到了最后,也是有利于让学生对什么是混合运算加强记忆。

3.习题小试,巩固内化

在课程的最后我特意安排了4个练习题,以巩固这节课学习的新知识,( 1 )完成想想做做第 1 题。让学生说完运算顺序之后,再写计算过程,并注意每一步的书写格式。(2)完成想想做做第 2 题。让学生先观察题目,再说说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然后是自己改到练习

本上,集体订正。(3)完成想想做做第 3 题。让学生直接堂演板,这样我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这节课的掌握程度,以便更好

地对课程内容的教学、轻重点进行及时调整。

4. 课堂小结

总之,这节课我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问题的导入,让学生结识混合运算,知道在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时,要按照运算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的运算过程;另外注意用脱式表达计算步骤时,要知

道每一步计算的得数应写在什么位置,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效提升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混合运算》说课稿

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分析 教材结合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已有经验分步算式的基础上,经历自主尝试连减运算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进一步理解运算顺序,试着解决两步计算的加减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了连加、连减,有了很好的计算基础,掌握了不带小括号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目标: 在教学目标上,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目标:……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小括号的重要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试题。 教学具的准备 在教学具的准备上,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 教法、学法 在教法上,我准备采取的主要是情境教学法、发现法。 情境教学法: 在探究新知的开始,我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出示超市购物的问题情境图,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活学生原有知识和经验,以此为基

础展开想象和思考,自觉地构建知识,学会运算方法。为整堂课的教学做好铺垫。 发现法: 是指教师不直接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它强调学生是发现者,强调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发现、去认识,自己求出问题的答案。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将这一方法贯穿始终,从复习导入到小括号的引入,以致到课堂总结我都运用了这种方法。尤其是小括号的引入部分,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题的方法,然后再从题中总结出运算顺序,让学生始终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法上: 依据新的课程标准,必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节课在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 1、在具体情景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探索的成功、学习的快乐。 2、在独立思考、进行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交流活动,通过比较、批判“自我反思”,完善自己的想法,构建学习方法。 3、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巩固计算方法,提高计算技能。 4、联系生活实际解决身边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环节: 为了更好的教学,我准备设计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新知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五篇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五篇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1 一、说教材: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大纲》要求,教学资料和学情,本节课我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本事 (1)会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过程与方法 (1)经过探索乘法分配律的活动,进一步体验探索规律的过程。 (2)经历共同探索的过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交流的本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加学生之间的了解、同时体会到小伙伴合作的重要。 (2)在这些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感受到他们的身边处处有数学。 (3)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和求知欲,着重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充分感知并归纳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 在设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时,依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我采 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多思、多说、多练,使学生由被动的学习转为进取主动 参与的学习。 2、学法指导。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是这样安排的:“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观察发现,总结规律;运 用规律,尝试练习;扩展延伸;全课小结”共五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本节课是规律的学习,就资料本身而言枯燥,单调,学生很难感兴趣,所以我从 男女生的比赛开始,一是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经过比赛的形式 让学生亲身经历感知到用相同的数,相同的运算符号,组成的结果也相同的算式,由于运算顺序不一样,使计算的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引导学生找这些式子的 相同点和不一样点时,把学生的学习心向引导到对运算律的研究上去。初步感知 了乘法分配律,为接下来归纳总结规律打下了基础。 (二)观察发现,总结规律: 经过例题的教学,学生会在观察、比较后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肯定为这一发现 感到欣喜不已并有表达的欲望,为了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本事就让学生先交流, 但受学生的抽象概括本事的制约,表达的肯定不是很清楚,这时教师立刻让学生 练习课前练习题来比较、观察,一来让学生明白用语言表达困难时能够借助式子 用行为表达,二来也是以此来验证规律是否成立。接下来让学生把众多的的案例 概括起来——即用符号表达。这种表达方式除了能直观、简洁地显现运算律的本 质资料。学生在用图形、字母表示运算律时,也能充分体会这种表达方式的优越性,从而既加强对运算律的理解,又培养符号意识,发展符号感。最终教师把文 字规律呈现出来,一是规范学生的语言表达,二是进一步巩固规律。 (三)练习的设计 理解了乘法分配律,我让学生经过“课堂活动”第1题的练习,再次体验乘法分 配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应用。之后设计了一组紧扣规律的简单填空练习,让学 生在运用中进一步体会到乘法分配律中“分配”的意义。紧之后经过一组确定题 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运用。最终的拓展延伸练习,将本节课的知识进行迁移,使学生体会到更多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这样的类 型题也能够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使学有余力学生的本事进一步得到提高。乘法分配律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教学资料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单项式乘法》说课稿

《单项式乘法》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解的是单项式乘以单项式,是在前面学习了幂的运算性质的的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学习单项式的乘法并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是以后学习多项式乘法的关键,单项式的乘法综合用到了有理数的乘法、幂的运算性质,而后续的多项式乘以单项式、多项式乘以多项式都要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因此单项式的乘法将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整式乘法中占有独特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单项式乘法法则,会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 2、通过单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探索发现数学法则,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目标的第一条的确定是考虑到学生对单项式的概念,有理数乘法,幂的运算都较为熟练的基础再导出单项式乘法学生能达到理解的要求,同时由于单项式乘法的所有内容都包含在这一节课中,学生能按照一定的步骤完成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据此确定了教学目标的第一条,而单项式乘法法则的导出过程是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极好素材,据此确定了教学目标的第二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动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为此,设计教学目标的第三条。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单项式乘法法则(要熟练的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就要掌握和深刻理解单项式乘法的法则,对运算法则理解得越深,运算才能做得越好) 难点:多种运算法则的综合运用 (这是因为单项式的乘法最终将转化为有理数的乘法、同底数幂相乘、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等运算,对初学者来说,由于难于正确的区别各种运算及辨别运算所使用的法则,易于将各种法则混淆,造成运算结果错误。) 四、教学方法 本课在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学习的需要 1、在新课学习阶段:单项式乘法法则的推导过程中,采用了引导发现法,通过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将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为用已有知识可以解决的问题,让学生既掌握了新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始终处在观察思考之中。引导发现法的使用对实现教学目标的第二条、第三条都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2、在新课学习的例题讲解阶段,采用了讲练结合法。对例题的学习,围绕问题进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题的过程中展开思维。于此同时还进行多次有针对性的练习,分散难点,对学生分层训练,化解难点,并注意及时较正,改正学生在前面出现的错误,不至于影响后面的解题,为后面的学习扫清了障碍,通过例题的学习我给出了解题规范,注重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3、在归纳小结这个阶段师生共同总结,旨在训练学习方法的归纳,并形成相应的知识系统,进一步防范学生在运算中出现错误。 4、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丰富,训练量大,利用投影仪,增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乘法分配律》说课 《乘法分配律》是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综合能力以及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 教学难点: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 二、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小组合作法。 三、教学过程 1、情景引入 首先,利用课件“学校购买课桌椅情景”引入:一张课桌65元,一把椅子每把35元。 问题:买35套这样的课桌椅,一共要付多少元? 这样引入目的在于创设一个充满趣味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并主动积极的带着自己的知识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课堂。 2、解决问题,感知规律 (1让学生合作完成,男同学解答问题①得到65 X35+35 X35=3500 (元)。 (2)通过分析,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样的,两个算式应该相等。即:65 X5+35 X5= (65+35 ) X5。 (3)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经历、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主动参与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在学生独立解答的过程中,我会重点引导学生感悟问题的解决,体会规律形成的过程。 3、检验规律,建立模型 (1)由学生独立完成,有7X2+3 X和(7+3 )X2两种算式,通过分析,形成两个算式相等的共识,即7X2+3 X2= (7+3 )X2。 接着问学生,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写出类似的几组算式,建立初步的 概念。 (2)小组合作,说说这样的算式所蕴涵的规律。 (3)出示乘法分配律公示字母来表示。 这个活动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大量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从而引导概括出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让乘法分配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上升到理性,并且培养了学生初步归纳推理的能力。 (a+b)Xc=a Xc+b Xc用语言叙述:两个数的和乘第3个数,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和第3个数相乘,再把它们的积相加。数学毕竟不是生活经验的“照片”,而是对生活经验进行重组、加工,逐步抽象打造成数学模型,让学生有所感悟,在感悟中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小结规律,使教学目标得以顺利完成。 4、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 在横线上填上适当的数 ?( 32+25) X4= ( )X4+ ( )X4

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说课稿.2doc

《有理数的乘法——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容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七节(有理数的乘法)第二课时,教材第53至54页。 2.教材的思想容、结构和特点: 思想容:合理使用运算律简化运算,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有目的地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及运用符号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推理判断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结构特点:教材结构特点以观察——猜想——验证——归纳的主线贯穿本节课。 3.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 (2)学会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计算的方法,并会用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表述乘法运算律。 (3)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学生验证乘法运算律,使学生感受新成果的甘甜,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对探索新知识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 (2)重点和难点 重点:熟练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 二、说学生

学生知识状况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四则运算的五条运算律,并初步体验到了运算律可以简化运算,具备了对非负有理数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意识和技能。在本章的第四节的第二课时又熟悉了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的结合律,并经历了它们的探索活动过程,具有了探索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的基本技能基础,尤其是上节课有理数的乘法法则更是重要的知识基础。 学生在探究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活动过程中,已经有了切身的体验,积累了经验,丰富了阅历,并体会到了运算律对有理数加法的简化作用,这不仅在探索方法上提供了经验基础,而且从情趣意识、求知欲望上也为本节可增添了兴趣基础。另外上节课学生在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训练过程中曾经出现的问题和解决修正的过程,也是本节课学习的有用经验。 三、说教法 (一)、教学策略 对于认知的主体——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初步探究问题的能力,但是对知识的主动迁移能力较弱,为使学生更好地构建新的认知结构,促进学生的发展,我将在教学中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法并采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中心,使其在“生动活泼、开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的氛围中愉快地学习,让学生从“学会”到“会学”,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问题,情景导入;第二环节:符号表达,知识升华;第三环节:整体感知,双边互动;第四环节:课堂小结,知识归纳;第五环节:布置作业,课外延伸。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同级混合运算》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创设了“图书阅览室”问题情境,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脱式运算,了解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使他们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逐步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明白“在同级的混合运算中,应从左往右依次计算”的道理。 能力目标:在经历探索和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同时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教学难点: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情景教学法:新课开始,让学生通过图书馆这一情景,理解运算顺序。 2、发现、讨论法:利用我们小组合作座位优势,让小组间讨论、说计算过程,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三、说学法 运用书本为载体,以观察、比较、小组讨论、推理和应用及口算为主线,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和留给学生学习思考的空间。 四、说教学设计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含有加、减、乘、除四个运算符号的练习。 口算下列各题。 7+8﹦ 14+7﹦ 15-9﹦ 20-12﹦ 4×5﹦ 8×6﹦ 15÷3﹦ 4÷4﹦ 师:同学们认识这几个符号吗?他们中分别有两位是好朋友,你猜猜他们是谁?学生根据前面回忆的运算特点,为这四种运算符号分组。 过渡:接下来我们就用这些运算来,解决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面遇到的问题吧。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方法,在导入环节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先回忆四种运算的含义,再根据含义为他们找朋友渗透运算,不仅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又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富有童趣的活动也能在课的开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发现特点归纳顺序 1.加减混合,感知运算顺序。 师:同学们在图书阅览室里读书学习。 课件出示: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师: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原来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在看书学习,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 师:你能找出问题吗? 学生找出问题,并解决。 师:下午阅览室里有多少人在看书学习?这个问题你会列式解决吗?请写下来? 学生列式:53-24=29(人) 29+38=67(人)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学生列式:58-24+38 师:我们把这种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你知道它该怎么计算吗?学生计算并展示计算的过程,教师板书。

苏教版四年级运算律说课稿

《运算律》说课稿 1、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6-57页。 在此之前,学生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接触过加法的验算和口算等方面的知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有一定的铺垫作用。通过运算律的学习,使学生在实际计算的时候能够应用一些巧方法,使计算变得简单而且快。 2、教育教学目标: 我将本节课教学部分分为三个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初步感知交换律的价值,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并经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4、首先我将教学过程分为4个部分 (1)结合情境引出课题 (2)研究加法交换律 (3)研究加法结合律

(4)实践运用。 下面我将详细讲解我的教学过程: (1)结合情境引出课题 出示例题,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得出了什么,然后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如下的问题: 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数学源于生活,用学生身边事情引入课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2)研究加法交换律 首先研究第一个问题,根据题目“参加跳绳的有多少人?”先让学生列式,这里会出现28+17和17+28两种情况,从而引导得出:两个算式的结果相同,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板书:28+17=17+28。接着,让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同桌交流并汇报)学生一般会回答:两个加数交换了位置,但结果是相等的。或者28和17交换位置,但结果不变。然后提问:比较他们两的结论,你有什么要说的?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仅凭一个特例就得出“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太草率了,不妨把这个结论当做我们的猜想。(板书:猜想)引导学生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通过计算发现结果相同。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叶县龙泉乡龙泉小学:程红霞 2016 年3月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领导们: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34 — 35 页的内容——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些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在有加、减法和乘法的计算中,无论乘法在前或在后都要先算乘法。 二、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合适的练习,让学生巩固运算顺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比、推理、总结混合运算的特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点: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进行准确的计算。 教学难点:通过技能的生成解决实际问题以及书写格式。 四、教学准备 本节课中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提高课堂效率。 五、教法,学法 本节课我利用情境再现、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首先通过超市图片,再现超市购物的情景,引起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氛围,带领同学们一起来到文具店。由小军和小晴在商店购买学习用品时遇到的一些数学问题,进而让同学们观察文具店里有些什么,从中能得到哪些信息。然后出示问题,让学生回答引出分步计算,并进一步引出混合运算。 (这个地方由学生的学习用品引出,给学生一种亲切感,比较有兴趣进行后面的活动,也让学生密切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让学生观察商店商品,可以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 2.探究新知,总结方法 对5X 3+20进行分析,它是由两个算式和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我特别强调在计算时要先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1)

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不含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让学生初步掌握用递等式实行脱式计算的过程和书写格式,并初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初步掌握不含括号的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顺序准确实行计算。 2.在学会用递等式表达两步混合运算式题的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认真审题、细心计算、主动检查的习惯。 3、在学习活动中增强类比迁移和抽象概括的水平,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将本课学习的策略内化成自己的问题解决策略。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书课题 出示教学目标 指名学生读教学目标 二、新授 1.出示例1的情境图,谈话:小军和小晴一起去商店买学习用品。 从这幅图中你都观察到了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价格各是多少? 学生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一个问题

(1)出示问题(1):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多少元? (2)通过交流,板书学生所列的分步算式,并要求他们结合列出的算式说说思考的过程。 (3)引导综合算式。 介绍:像刚才这样,求“一共用去多少元”时,列了两道算式,并一步一步地去解答,这种方法叫“分步解答”,这两道算式叫“分步算式”。我们还能够把这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成一道含有两步运算的算式。 结合解题思路边介绍,边板书。写出求3本笔记本价钱的算式5×3,将5×3 看作一个整体,并与20相加,即5×3+20,这样的算式叫综合算式。 (5)初步理解运算顺序,介绍书写格式。 提问:用这道综合算式求一共用去多少元,应该先算什么? 师明确: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用递等式表示。第一步另起一行,对齐算式的左端写“=”,再在“=”后面写3×5的运算的结果,没能参加运算的部分“+”与“20”要照抄下来写在相对应的位置(第二行的第一个数字与上一行第一个数字对齐),板书: 5×3+20 =15 + 20 讨论交流:接下来该算什么?你认为15+20的结果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明确:接着对齐第二行的“=”,在第三行写“=”,并在“=”后面写第二步运算的结果。别忘了在得数后面写上单位名称和答语(教师边说边板演) 5.引导学生解答教材提出的第二个问题 (1)出示问题(2):小晴买2盒水彩笔,付出50元,应找回多少元? (2)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能够怎样想? (3)鼓励:试着列出综合算式,如有困难,能够先列分步算式。 (4)讨论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 提问:这道综合算式应该先算哪一步? 要求学生根据确定的运算顺序,试着用递等式计算。 6.归纳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引导比较:观察2道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出:像这样的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中,不管乘法在前还是在后,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作为一位教师,当学校有说课的活动时应该予以积极参加。对于从事才一年的新老师来说,可能会不知道说课时什么意思,而且它和讲课是否一样呢?答案当然是不一样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吧?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范文一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将乘法分配律与购买球衣、球裤等应用问题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悟、归纳乘法分配律,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方法解决问题,以提高教学效率。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 新的数学改革强调,现实的和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要成为数学学习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我把本课的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归纳乘法分配律并在理解乘法分配律含义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因为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还涉及到加法运算,对一些小朋友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掌握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并能够初步

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的基础上接着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会觉得太难,但是学生的概括、归纳能力还是一个薄弱的环节。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和学情,本节课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解答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并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借助已有经验和具体运算,初步学会用猜想、验证、归纳等数学方法学习知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简便计算的过程,体验“乘法分配律”的价值所在,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三、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多种教法和学法有机的结合。我主要采用发现教学法和发现学习法,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在探索交流中去发现一般规律、去思考问题本质、敢于质疑。 四、说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本节课我主要设计了4大环节。 第一环节:以两道应用题作为复习,分别包含了乘法交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说课稿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2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 律》说课稿 2.6 简便计算(二) 说课设计:《运算律》说课稿 (1)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运算律”第一课时的内容。乘法分配律涉及到乘法和加法两种运算。教材中实际情境中引出问题,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列出两道算式,发现他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例举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点,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并用字母表示出来,练习中安排了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以及把乘法分配律延伸到它的逆应用和类推到两个数的差与一个数相乘,使乘法分配律的概念得到了有效的延伸。 在学生已经学过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学习的,教学乘法分配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类的基本运算律,而且有利于他们更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思维活泼,接受能力强,具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学生在第七册学习了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已经初步具备探索和发现运算律并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经验,为学习新知识奠定了基础。所以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观察、操作、归纳等方式自主建构新知识。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体会应用乘法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与态度目标: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4)重点、难点 重点:充分考虑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认为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并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5)教法、学法 教法: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教学理念。本节课我采用了情境教学,动手实践等教学方法 学法:本节课我采用了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6)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教学 谈话:同学们,我们学校有5个同学就要去参加“无锡市少儿书法大赛”了,书法组的张老师准备为他们每人买一套漂亮的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例题情境图)【设计意图:创设与学生生活相联系的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 交流算法,初步感知。

最新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二年级下数学同级混合运算说课稿 说课教师:刘琳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同级混合运算》 “混合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以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所学计算方法的综合练习,是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因此,要引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混合运算顺序,体会混合运算顺序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1、知识性目标:通过参观,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探索性目标:通过学习小组的相互讨论探索解决学生自己提出的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 3、发展性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问题意识、探索精神、协作交流意识。通过学生出题,学生解决的练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4、创新性目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学习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求异思维。 我认为:探求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熟练掌握同级运算的计算法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作为执教者在教学方法上我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的合理性。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中设计的活动情境,,构成具有一定联系的“问题串”。 2、尊重学生的个性,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允许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时,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教学中我注意引导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体会和比较各种算法,从而优化适合自己的算法。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本单元教材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充满浓浓的亲情。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结合解决现实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转变老师的角色,给学生较大的空间,开展探究性学习,让他们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并与同伴交流,体会学习的乐趣。

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

含有乘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2010-10-20 17:18:15|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第一课时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⑴ 【教学内容】教材第30~31页。 【教学要求】 ⒈让学生初步理解综合算式的含义,掌握含有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 ⒉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及时巩固新学的运算顺序,并让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以进一步理解相应的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掌握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会把分步算式按顺序合并成综合算式。 【教学难点】:加法在前,乘法在后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具准备】 例题插图、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⒈口答列式:(出示卡片) ⑴28与32的和是多少?⑵60减去17的差是多少? ⑶16乘5的积是多少?⑷6和8相乘得多少? ⒉列式解答: 出示:每本笔记本5元,买3本这样的笔记本要多少钱? 学生在本子上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这题要求什么?需要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⒈教学例题1。

师谈话:同学们都逛过文具店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这个文具店看看。 ⑴出示例题图:提问:这家文具店出售哪些商品?每件商品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生自由回答) ⑵出示问题:小明买了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一共用去了多少钱?请同学 们试着自己解答。(生独立解答,师巡视指导) (3)汇报:请两生板演 学生可能这样列式:3 × 5 = 15 (元)15 + 20 = 35(元) ⑶分析: 提问:你们是怎样解答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 提问:15+20中的15表示什么?是怎样得出来的?20呢?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必须要知道什么?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在解决小军用去多少钱的问题时,用了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也就是用了两个算式。 师谈话:同学们,像刚才你们用两个算式来解答,在数学上叫分步列式解答,你们能不能将这两个算式合在一起,列个综合算式解答呢? ⑷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试着将两道算式合在一起,列出一道综合算式。 (5)生汇报交流,请两生板演。 学生列式:3 × 5 + 20 (6)分析: 师:这一道算式能包含上面的两个算式吗?说说你的想法。 生:能,算式5×3+20中,第一步计算5×3的积是15,第二步计算15+20 的和是35。 师:刚才这位同学说出第一步、第二步,也就是说5×3+20这个算式要几步计算? 生:两步。 师:哪两步? 生:第一步是算乘,第二步是算加。 师:同学们,像刚才这个算式,它不仅仅是乘法,也不单纯是加法,它是一个混合算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师:结合情境图谁能说一说5×3+20,第一步先算什么?表示什么意思?第二步

乘法运算定律说课稿精编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是1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乘法运算定律”。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6个方面来阐述我对本节教材的理解和设计意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简单的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4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在学习过程中接触了大量反映乘法运算定律的例子的基础上开展学习的;所以这为新知学习提供了知识生长的固着点。通过对今天的学习,为学生学习简便运算奠定了基础,对学生提高运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根据本节课的教材和内容分析,以及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三维教学目标: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的过程中,理解、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一定的理性认识。 由于教学目标的多元化,所以我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是:会用字母或其它方式表示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法的选择上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和引导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既给了学生能充分思考问题的空间,又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质疑精神;在学法的选择上,通过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水平,本节课引导学生采取动手实践以及合作探究相结合的学法,使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和掌握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熟练运用。 根据预设的教学目标,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了一下四个环节: 环节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首先,我问学生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在什么时候吗?”学生回答是3月12日后,我出示课件展示植树节的情境图,让学生自主观察并在图中找到数学信息,并作汇报。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根据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这样2个问题:①负责挖坑种树的有多少人和②一共要浇多少水的问题。 这样的设计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环节2、交流合作,探究新知。这一环节我设置了2个步骤。 我先引导学生一起来解决第一个问题。让学生分析情境图中所给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让学生先独立列式解答。经过反馈,学生有这两种结果: ①25×4=100 ②4×25=100 25×4=4×25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说课稿

二年级数学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教学说课稿《乘除法和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说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P48页例2。 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教学没有括号的乘除法和加减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掌握整数四则运算方法,会列分步算式解答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虽然学生也曾学习过一些含有两级运算的两步式题,但这些试题要么是同一级运算,要么是乘加、乘减算式,都是乘法在前,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的,因此本单节课着重教学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特别教学乘除法在后需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的两步式题,这一内容很重要,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 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借助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渗透法制教育,使学生初步了解法制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美德。3 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含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加、减、乘、除法的四则混合运算(没有括号),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说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运用含有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说教学难点:理解规定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设计: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素材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由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游乐园比较感兴趣,所以很容易由分步列式过渡到列综合算式,很自然地理解相关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利用比较,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不断提高理解水平,让学生由分步列算式,再过渡到列综合算式;让学生通过比较列出的不同的综合算式,进一步理解和突出运算顺序,这样层层推进,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而且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探索,促进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3、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实际问题引入并综合算式,并结合实际问题理解运算顺序,另一方面,在学生初步掌握了有关混合运算顺序后,及时让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巩固知识的同时,进一步体会混合运算的实际应用价值。 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12,4,30, 2×4×7, 15,10,8, 6?3×2, 问题: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或只有乘法、除法运算时,我们要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 二、探究新知

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说课稿 天长市实验小学翁壁银 一、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教材的实际内容,本课的教学主要是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从而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灵活地解决问题。 二、说教材 本课时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重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而且有利于他们更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通过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列出的两道算式,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照例子列举出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特点,并用字母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材有意识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掌握乘法分配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符号感,进一步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与简练。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说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基于此,我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及课前的调查了解,确定了如下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和技能方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现、探索、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和方法方面:引领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的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猜测、分析、概括、推理等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体会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的严谨与简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说教法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新课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我们每一堂课教学的根本目标。新的理念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这一总体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说课稿

《运算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章——《运算律》,教学乘法的运算律——乘法分配律。这部分内容是本单元新授课的第一课时。 乘法分配律是本单元教学重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不仅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而且有利于他们更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通过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列出的两道算式,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照例子列举出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特点,并用字母抽象、概括出乘法分配律。教材有意识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掌握乘法分配律。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积累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又有利于学生发展符号感,进一步感受数学表达的严谨与简练。同时,学好乘法分配律是学生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前提和依据,对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学会应用乘法分配律使一些运算简便。 过程与方法:通过经历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活动,发展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同伴交流规律。难点:概括出乘法分配律,能用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使计算简便。 四、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经历有效地探索过程”。本节课我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经历“猜想——举例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数学学习全过程。采用“激趣、引探、释疑、导练、启思”的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感悟数学,实现了运算律的抽象内化,同时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五、说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分为四大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出示教科书的情境图,让学生说出从图上看到的信息,找出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