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实践研究

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实践研究

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实践研究
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实践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75403269.html,

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实践研究

作者:倪新凤

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09期

摘要校本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学生兴趣点、薄弱点,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活跃学生思维,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习惯,以使学生喜欢做作业,主动做作业,乐于做作业;并根据作业的方法提示和内容引导学习更多物理学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以校本作业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同时在作业中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F213.2,DF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9-0147-01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作业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形成能力、经历物理学习过程和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检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校本作业促进教学。

一、优设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要求

教师不应当为校本作业而布置校本作业,而是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而设置不同的目标,根据实际教学效果而做出调整优化。

(一)校本作业要具有梯度性

学生具有个体的特殊性,学习结果表现是不一样的,基础也可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设置的校本作业具有梯度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对于一般基础的学生而言,有梯度的校本作业也可以摘取到成功的果实,形成自我激励的机制。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刺激其挑战的欲望。如此也是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二)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出发点

校本作业要将物理问题与方法指导结合,注重让学生在方法实施过程中去解决物理问题,掌握解决物理问题方法与途径,如发展如何准确地将物理学知识进行加工,准确地将信息传达给他人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感悟,而不仅仅是以物理问题内容为出发点。

关于举办第二届高中物理校本课.doc

关于举办第二届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创新论坛和2011 年中学生物理科技夏令营 的通知(邀请函) 中学先生: 时代呼唤创新人才,高中教学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创新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下,在非课程资源课程化的大课程理念指导下,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决定在上海市格致中学举办“创建物理与技术、人文结合校本课程、营造实践合作探究创新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第二届高中物理校本课程创新论坛"。和“2011年中学生物理科技夏令营” 上海市格致中学物理教研组和技术教育组紧密合作,在学校“多元化课程理念"和“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多年来在全校范围开设了丰富多彩的自主选修课程,(物理组主要包括偏重于创新思维引导、物理学习方法、物理思想方法等方面的动手实验、学以致用、探索实践等课程和开阔视野类的短期实验课程,劳技组主要有头脑奥林匹克、电子技术、机器人、电脑创意与设计等),并建设了一系列适合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校本课程,(如《创新与制作》、《实验课程》、《创造学》等),从2003年起,成立了物理爱好者协会,聘请高校相关教授担任协会顾问和为学生讲座。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科技活动,营造了动手动脑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取得了丰硕的创新实践成果,格致学生获得的国家专利数已超540项,部分科技创新作品在国际、国内及上海市屡获大奖。2007年格

致中学物理组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集体的光荣称号,2010年格致中学物理实验室又被选为上海市创新实验室范例实验室。 几年来,在倡导“科学探究“和"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各地中学在物理与技术、人文结合的校本课程创新方面,在科技创新教育实践活动中方面取得可喜的成果,本次大会就是要在上海格致中学——有着130多年历史的名校搭起一个全国性平台,供各地师生展示创新成果,开展广泛的相互学习与交流。我们衷心期待大家的积极参与,使本届校本课程论坛和中学生夏令营精彩纷呈。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主办单位: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上海市格致中学 二、时间:7月28日——31日 地点:上海市格致中学 三、主要活动内容: (一)教师系列 1、著名物理学家赵凯华教授等做科学报告 2、从脑科学谈科学、技术、人文结合的课程创新与校园文化建 设中国物理学会教学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创造学会大脑开发研究会理事长吴祖仁教授 3、格致中学校本课程创新和实施的介绍 4、各省市学校高中物理课程课改与科技活动经验交流 5、参观全国各地中学生和教师科技作品展 6、讨论“物理与技术、人文校本课程创新合作联盟”的组织建 设和长远发展规划

完整word版高中物理必修2作业本答案

2作业本高中物理必修 曲线运动第五章一、曲线运动B6.5.较大图略最高点处1.ACD2.<3.BD4.BD7.图略10.做曲线运动,因为人所受合外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9.BCD8.C 二、质点在平面中的运动5.BCD3.B4.BC7m/s1.直线运动2.图略7m/s

7.AC6.CD (2)如果水流速度较大,与船的行驶速度相同,则船无法抵达8.(1)亮亮的观点正确(3)若重庆 江水流速为v1,船速为v2,两地间距为s,则江水流动时,往返时间t1=2s;江水静止时,往返时间v2-v21v2(4)建造大坝后,往返时间更短v2浙t2=2s<t1。所以,寒假时往返时间较少三、抛体运动的规律(一)江4.飞镖离手后做平抛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下3.CD2.D省1.CD的位移普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rctan1通5.22.4m/s高 与水平方向夹角为arctan120.6m2 4.9×46.14中9.轨迹具有对称8.最大速度11.91高度3.00新1027.4s 性;水平方向匀速运动等11.45°程课10.OA、OD、OE 作抛体运动的规律(二)业38.35.37.5m/s3.B4.0.4s本1.ACD2.B7.ABD6.2150mm/s 8.测出水的水平射程x,水管距地表的高度h及水管的直径d,则流量Q=πx92 4d2g2槡h10.第三级台阶上(1)19m/s9.(2)9.1m 五、圆周运动1.5×10-5m2.8×10-4r/s2.0.10rad/s1.BCD 465m/s3.7.3×10-5rad/s/s方向略 05.126s05ra4.3.5×10-2m/s8.7×10-4m/s d/s6.手上左侧7.D8.C 9.BD10.C11.两转轴的角速度一般不等。当主动轮处的磁带半径较大时,角速度较小 12.纺轮的半径大,人手的摇动角速度较小;纺锤的半径小,获得的转动角速度大;在纺 轮处,摇柄的设 置使人手的摇动速度较小,不费力 六、向心加速度 1.D2.BD3.aB>aA>aC4.AD5.2.0×10-7rad/s6.0×10-3m/s2 6.1∶43207.9.6m/s28.375m9.71.4m/s2大 10.图略11.(1)0.2m/s (2)ω P=1rad/s,ωQ=2rad/s(3)aM=0.8m/s2 七、向心力 1.BD2.C3.(1)摩擦力(2)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4.C5.12∶256.18.3m/s21.837.51.3m/s2359N8.4.38×1020N9.4589N10.(1)摩 擦尼龙线的重力(2)图略(3)Mg=mω2r11.(1)7.87×103m/s(2)9.15m/s2 (3)1.25×106N八、生活中的圆周运动(一) 1.B2.C位置3.10m/s4.(1)圆心(2)0.61m/s2,1.22m/s2,1.83m/s2 (3)15cm处的硬币飞出去的可能性最大5.22000N6.7600N7.1.7m/s,0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第四章电磁感应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法拉第经历了多次失败后,终于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他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具体的过程是怎样的之后他又做了大量的实 验都取得了成功,他认为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5)从法拉第探索电磁感应现象的历程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 自己的体会。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科学的足迹 1、科学家的启迪教材P3 2、伟大的科学家法拉第教材P4 四、实例探究 【例1】发电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科学家是(C)

(完整word版)物理校本课程教案

物理校本课程 目录 第一章、力学篇 1.从不倒翁搬不倒说起 2.不倒卡通娃制作 3.桥梁种类 4.桥梁模型的制作比赛 5.摩擦力知识 6.哪一种鞋底的防滑性能好 7.登天利器—火箭 8.水火箭的制作 9.小结 第二章、热学篇 1.浮力的利用—飞艇和潜艇 2.沉浮子的制作 3.浮力天平 4.自己举起自己 5.热能的利用——地热 6.纸“锅”烧水 7.蜡烛上的蛇形风车 8.孔明灯制作的方法 9.总结

1.从不倒翁搬不倒说起 书桌上放着一个不倒翁,浑圆的身体,一张笑咪的脸,书读累了,你会去逗它一下,把它推倒了,可它马上又笑嘻嘻地站起来,好倔强的脾气。不倒翁告诉我们一个非常有用的物理知识,就是物体怎样才能平衡。放在地上的凳子,摆在桌面上的台灯都处于静止状态,在物理学上就叫做平衡,但是同学们是否注意到,同样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一本书竖在桌子上,轻轻地用手一推,啪地一声便倒在桌子上,而不倒翁推倒了却一下又能站起来。这就是说,平衡里也有不同:一件东西立在那儿,轻轻地推一下,它晃了几晃又重新立稳,这种平衡叫稳定平衡;如果轻轻地一碰就倒,叫做不稳定平衡,不倒翁是稳定平衡,立在桌面上的书本、铅笔等是不稳定平衡。 不倒翁不倒的秘密在于它肚子底下的那个大泥坨,使不倒翁和桌子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支持面,泥坨还使它的重心降得很低,所以特别稳定,倒了还能自己再站起来,站立在桌面上的书则不同,它的支持面非常狭窄,重心又很高,所以一碰就倒,因此,看一个物体稳定和不稳定有两个条件:一个条件是支持物体的面积的大小,还有一个条件是物体重心的高低。 走钢丝的杂技节目很惊险,是由于观众总害怕演员摔下来。杂技演员始终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情况下,演员必须不断小心地调整自己身体的姿势,保持身体的平衡,顺利地通过钢丝。 有一种看上去更加惊险的摩托车走钢丝,摩托车不仅在钢丝上行驶,而且车身的下面还挂着一个沉重的车厢,坐在车厢的演员还做出多种高难度动作,看上支使人觉得更加惊险,其实这个节目倒十分安全,因为挂在下面的车厢使整体的重心下降到钢丝绳的下面,反而成为一种十分稳定的平衡。 悬挂是一种最稳定的平衡。过去汽车大赛的时候,由于赛车车速太快,常常发生车翻人亡的悲惨事故,如今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低悬挂"型赛车,车轱辘很高,车厢很低,使汽车整个重心落在车轴的下面,等于把车身挂在了车轴的下面,所以把这种赛车弄翻很不容易。 你也许没有看到过悬挂在空中的火车,如果有这种为车你敢乘坐吗?目前许多国家下在发展这种火车,它的名字叫单轨列车。它只有一条架在空中的铁轨,车厢挂在下面,实际上它比双轨火车还要安全。单轨列车是一个曾经在沙漠工作

关于物理校本课程总结归纳

物理校本课程总结 杨洁 本学期物理校本课程是《物理学史》,采用学生自由选课的方式授课,选课学生为34人,固定教室是物理实验室。学生出勤率高,学习积极性高,认真完成各次作业,学生全部顺利取得相应学分。 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物理学家有关知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科学利用闲暇时间,掌握一定的物理学史,了解物理学家怎样走向成功,怎样确立正确的心态,如何面对人生中出现的问题,进而激励自己。授课方式相对比较轻松,为学生营造了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普遍受到学生的欢迎。涌现出了个别对物理非常感兴趣的学生,为学生在高中的学习增添兴趣。 物理校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一是介绍做出杰出贡献的物理学家;二是他们的成长经历;三是如何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四是如何由科学家的事迹鼓励启发我们的学生在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取得成功。 授课方式多样化,学案导学、教师讲授等形式,学生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手段也富有变化。开课地点主要在物理实验室,时间为每周三下午第三节。通过一节课的形式,让学生对本节的学习内容了解和掌握。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教师在课上主要是起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自我发展,大部分时间仍然是在课后,学生的主动学习,并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加以应用,以取得高中阶段和整个人生的更好发展。 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学生在思想上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认为上校本课程就是放松,甚至极个别学生存在缺课情况,针对此种情况,我制定了上课点名的制度,即抽点。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部分学生上课产生的倦怠情况,通过学生上课的表现来给学生打分,促进了学生积极性的提高。

通过开设本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了物理学史的相关知识,知道了物理学家的成功史,学会了如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如何克服自己生活中的困难,如何由科学家的事迹激励启发自己,这一些对学生的高中生活和人生规划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实践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75403269.html, 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实践研究 作者:倪新凤 来源:《读写算》2019年第09期 摘要校本作业的设计要结合学生兴趣点、薄弱点,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活跃学生思维,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习惯,以使学生喜欢做作业,主动做作业,乐于做作业;并根据作业的方法提示和内容引导学习更多物理学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的效率。教师要以校本作业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复习,同时在作业中获得学生学习的反馈,从而及时调整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物理;校本作业;设计;实施 中图分类号:F213.2,DF0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9)09-0147-01 在高中物理学习过程中,作业是学生获得物理知识、形成能力、经历物理学习过程和认识科学方法的重要手段和必要途径之一。它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能检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校本作业促进教学。 一、优设高中物理校本作业的要求 教师不应当为校本作业而布置校本作业,而是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出发点,根据教学内容而设置不同的目标,根据实际教学效果而做出调整优化。 (一)校本作业要具有梯度性 学生具有个体的特殊性,学习结果表现是不一样的,基础也可能有所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设置的校本作业具有梯度性,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从中学有所获。对于一般基础的学生而言,有梯度的校本作业也可以摘取到成功的果实,形成自我激励的机制。对于基础好的同学,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可以刺激其挑战的欲望。如此也是在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二)以发展学生能力为出发点 校本作业要将物理问题与方法指导结合,注重让学生在方法实施过程中去解决物理问题,掌握解决物理问题方法与途径,如发展如何准确地将物理学知识进行加工,准确地将信息传达给他人的能力,获得学习的感悟,而不仅仅是以物理问题内容为出发点。

高中物理校本教材

静电现象早期的研究与探索 人们对电现象的初步认识很早就有记载,早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塞利斯,已经发现了摩擦过的琥珀能吸引碎草等轻小物体.我国在东汉时期的王充在《论衡》一书中提到“顿牟掇芥”等问题,所谓顿牟就是琥珀,掇芥意即吸引籽菜,就是说摩擦琥珀能吸引轻小物体。西汉末年,有关于“玳瑁吸(细小物体之意)的记载,以及“元始中(公元三年)……矛端生火”,即金属制的矛的尖端放电的记载。晋朝(公元三世纪)还有关于摩擦起电引起放电现象的记载:“今人梳头,解著衣,有随梳解结,有光者,亦有声。 在对电现象的早期研究中,最早进行系统研究的首推英国医生威廉·吉尔伯特,他在文章中说:“随便用一种金属制成一个指示器……在这个指示器的另一端,移近一个轻轻摩擦过的琥珀或者是光滑的磨擦过的宝石这指示器就会立即转动”,他通过大量的实验驳斥了许多关于电的迷信说法,并且发现不仅摩擦过的琥珀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而且其它物质象金刚石、水晶、硫磺、硬树脂、明矾等也有这种性质,他把这种性质称为电性。1660年,马德堡的盖利克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他用硫磺制成形如地球仪的可转动物体,用干燥的手掌擦着干燥的球体使之停止可获得电,盖利克的摩擦起电机经过不断改进,在静电实验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8世纪中叶,电学实验逐渐普及,在法国和荷兰有不少人公开表演认为娱乐。1731年,英国牧师格雷从实验中发现,由摩擦产生的电在玻璃和丝绸这类物体上可以保持下来而不流动,而有的物体如金属,它们不能由摩擦而产生电,但却可以用金属丝把房里摩擦产生的电引出来绕花园一周,在末端仍具有对轻小物体的吸引作用,他第一次分清了导体和绝缘体,并认为电是一种流体。电既是一种流体,而流体比如水是可以用容器来蓄存的,1745年,德国牧师克茉斯脱,试用一根钉子把电引到瓶子里去,当他一手握瓶,一手摸钉子时,受到了明显的电击。1746年,荷兰莱顿城莱顿大学的教授彼得.冯.慕欣布罗克无意中发现了同样的现象,用他自己的话说:“手臂和身体产生了一种无形的恐怖感觉,总之,我认为自己的命没了”。就这样穆欣布罗克公布了自己意外的发现:把带电的物体放进玻璃瓶里,就可以把电保存起来。穆欣布罗克的发现,使电学史上第一个保存电荷的容器诞生了。它是一个玻璃瓶,瓶里瓶外分别贴有锡箔,瓶里的锡箔通过金属链跟金属棒连接,棒的上端是一个金属球,由于它是在莱顿城发明的。所以叫做莱顿瓶,这就是最初的电容器莱顿瓶很快在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电学家们不仅利用它们作了大量的实验,而且做了大量的示范表演,有人用它来点燃酒精和火药。其中最壮观的是法国人诺莱特在巴黎一座大教堂前所作的表演,诺莱特邀请了路易十五的皇室成员临场观看莱顿瓶的表演,他让七百名修道士手拉手排成一行,队伍全长达900英尺(约275米)。然后,诺莱特让排头的修道士用手握住莱顿瓶,让排尾的握瓶的引线,一瞬间,七百名修道士,因受电击几乎同时跳起来,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口瞪目呆,诺莱特以令人信服的证据向人们展示了电的巨大威力。莱顿瓶的发明使物理学第一次有办法得到很多电荷,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1746年,英国伦敦一名叫柯林森的物理学家,通过邮寄向美国费城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赠送了一只莱顿瓶,并在信中向他介绍了使用方法,这直导致了1752年富兰克林著名的费城实验。他用风筝将“天电”引了下来,把天电收集到莱顿瓶中,从而弄明白了“天电”和“地电”原来是一回事。十八世纪后期,贝内特发明验电器,这种仪器一直沿用到现在,它可以近似地测量一个物体上所带的电量。另外,1785年,库仑发明扭秤,用它来测量静电力,推导出库仑定律,并将这一定律推广到磁力测量上。科学家使用了验电器和扭秤后,使静电现象的研究工作从定性走上了定量的道路。

高中物理选修3-3知识总结

高中物理3-3知识点总结 一、分子动理论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微观量:分子体积V0、分子直径d 、分子质量m 0 宏观量:物质体积V 、摩尔体积V A、物体质量m、摩尔质量M、物质密度ρ。 联系桥梁: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2×1023 mol -1 ) A V M V m ==ρ (1)分子质量:A A 0N V N M N m m A ρ=== (2)分子体积:A A 0N M N V N V V A ρ=== (对气体,V 0应为气体分子占据的空间大小) (3)分子大小:(数量级10-1 0m) 球体模型.30)2 (34d N M N V V A A A πρ=== 直径3 06πV d =(固、液体一般用此模型)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S V d = S —单分子油膜的面积,V —滴到水中的纯油酸的体积 错误!立方体模型.3 0=V d (气体一般用此模型;对气体,d应理解为相邻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注意:固体、液体分子可估算分子质量、大小(认为分子一个挨一个紧密排列); 气体分子间距很大,大小可忽略,不可估算大小,只能估算气体分子所占空间、分子质量。 (4)分子的数量:A A N M V N M m nN N A ρ== = 或者 A A N M V N V V nN N A A ρ=== 2、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直接说明了组成物体的分子总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2)布朗运动: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微粒的无规则运动。

发生原因是固体微粒受到包围微粒的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地撞击的不平衡性造成的.因而间接 ..说明了液体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错误!布朗运动是固体微粒的运动而不是固体微粒中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②布朗运动反映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但不是液体分子的运动. ③课本中所示的布朗运动路线,不是固体微粒运动的轨迹. ④微粒越小,布朗运动越明显;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分子间引力和斥力一定同时存在,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快,实际表现出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的合力 ②分子力的表现及变化,对于曲线注意两个距离,即平衡距离r0(约10-10m)与10r0。 (ⅰ)当分子间距离为r0时,引力等于斥力,分子力为零。 (ⅱ)当分子间距r>r0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增大时,分子力先增大后减小 (ⅲ)当分子间距r<r0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由r0减小时,分子力不断增大 二、温度和内能 1、统计规律:单个分子的运动都是不规则的、带有偶然性的;大量分子的集体行为受到统计规律的支配。多数分子速率都在某个值附近,满足“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2、分子平均动能: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 ①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标志。 ②温度相同时任何物体的分子平均动能相等,但平均速率一般不等(分子质量不同). 3、分子势能 (1)一般规定无穷远处分子势能为零, (2)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少,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加。 (3)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r0关系(类比弹性势能) ①当r>r0时,r增大,分子力为引力,分子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 x 0 E P r0

物理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物理学史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课程标题: 《物理学史》 主讲教师:傅志挺吴菊英 教学材料:汇编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授课时间:一学年(每周一节) 授课对象:高一年学生 二、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1、以物理学发展史中的五次大综合、大统一为主线,分章节对物理学中的一些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观念的孕育、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作系统介绍,使学生在学习中能从一个更广阔更全面的角度了解物理学宏伟大厦是如何建造,对物理学的知识体系、结构,知识的相互联系能有全面的认识。 2、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校的条件让学生重复物理学发展中的著名实验,经历、感受科学发现的过程,同时提高动手操作能力与应用能力。 3、在物理学史教学中通过介绍知识的孕育、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融入物理学习方法,锻炼学生的物理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物理学习方法,对物理课堂教学是很好的补充和提高。 4、从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的故事,感染学生、影响学生,逐步培养他们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二)、课程内容 第一章、古代物理学 第二章、经典物理力学的发展

第三章、经典光学的形成 第四章、电磁理论的建成 第五章、热学发展史 第六章、十九世纪末的三大发现 第七章、量子理论的建立 第八章、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第九章、多彩的物理新世界 第十章、奋起直追的我国物理学 (三)、课程实施 本课程是教师讲授,学生课后收集材料、归纳思考,动手实验多种教学形式的整合。实施中尤其注重学生的实践与自我感悟,在实践中建立科学的思维方法。 1、组织形式:每班25~30人为宜,5、6人为一学习小组 2、实施方法:教师讲授,学生课后收集材料、归纳思考,动手实验操作,课堂交流汇报等 3、课时安排:每周1课时,一学期开9周,一学年共计18周18课时 4、教室场地:带多媒体的教室(最好是在物理实验室) (四)、课程评价 评价方式: 1、评价以等级评价为主,评为优、良、合格、不合格。 2、注重过程性评价,记录学生平时学习情况,如材料的收集与归纳、总结中体现出的学生学习热情与思考程度,动手实验中的操作能力。 3、学生要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一个模块,进行专题的整理总结,写出总结论文,若能通过多种方式展示如实验演示、媒体展示等,可提高评价等级。

初高中物理校本教材

第1课时 谈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 首先热烈欢迎大家来到充满活力竞争的南京市第十三中学学习.这一课时我们与大家共同谈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其次告诉同学们一句话: 物理-------万物之理物理-------“悟”理 高一新生开始学高中物理时,感觉同初中物理大不一样,好象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间有一道鸿沟。那么怎样才能跨越鸿沟,学好高中物理呢?我们先从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入手,找到新的学习方法。 一.高中物理知识结构特点与初中物理的区别: 1、初中物理研究的问题相对独立,高中物理则有一个知识体系。例:第一学期所学的内容;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等本身就构成一个动力学体系。第一、二章从运动学的角度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找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规律--加速度。第三章讲述力的知识,为动力学做准备。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则从力学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运动状态改变 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2、初中物理只介绍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高中物理则注重更深层次的研究。如物体的运动,初中只介绍到速度及平均速度的概念,高中对速度概念的描述更深,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改变必然有加速度,而加速度又有加速和减速之分。又如摩擦力,高中仅其方向的判定就是一个难点,“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首先要分清是相对哪个面,其次要用运动学的知识来判断相对运动 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然后才能找出力的方向,有一些问题中还要用动力学的知识能才得出结论。例如:在水平面上有一物体B,其上有一物体A,今用一水平力F拉B物体,它们刚好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求A和B之间的摩擦力。分析:A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 受力平衡),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的作用,故A和B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3、初中物理注重定性分析,高中物体则注重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比定性的要难,当然也更精确。如对于摩擦力,初中只讲增大和减少摩擦的方法,好理解。高中则要分析和计算摩擦力的大小,且静摩擦力的大小一般要由物体的状态来决定。 高中物理还强调: (1)注重物理过程的分析:就是要了解物理事件的发生过程,分清在这个过程中哪些物理量不变,哪些物理量发生了变化。特别是针对两个以上的物理过程更应该分析清楚。

【校本课程】高中物理学史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物理学史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成绩 一、选择题: 1、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他于1687年出版了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这部著作中,他提出了三条运动定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 A.伽利略B.牛顿C.爱因斯坦D.阿基米德 2、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一书中谈到:“他的发现及他所应用的科学的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而且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这个发现告诉我们,根据直观观察所得出的结论不是常常可靠的……他对科学的贡献就在于毁直觉的观点而用新的观点来代替它。”爱因斯坦所指的这个人是:() A.伽利略B.牛顿C.菲涅尔D.胡克 3、现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石是:() A.相对论和量子论B.微粒说与波动说 C.波动力学与波动光学D.矩阵力学与波动力学 4、大统一理论是当代物理学的重要前沿之一,其中的“大统一”是指:() A.自然界所有基本粒子的统一B.自然界所有基本作用力的统一C.引力、电磁力和弱力的统一D.电磁力、弱力和强力的统一5、被誉为“物理光学的缔造者”的著名物理学家是() A.惠更斯B.托马斯·杨C.菲涅尔D.夫琅和费 6、麦克斯韦把()称为“电学中的牛顿”: A.安培B.库仑C.法拉第D.奥斯特 二、填空题: 1、1919年做了用α粒子轰击氮核的实验。他从氮核中打出一种粒子,并测定了它的电荷和质量,知道它是氢原子核,把它叫做质子。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已被人接受,最初有人认为,原子核可能是由

质子组成的。但不久就知道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如果原子核只是由质子组成,它的电荷数应该与质量数相等。实际上原子核的电荷数只是质量数的一半或者还少一些,根据这一事实,他预言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着质量跟质子相等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他把它称为。这一预言被他的学生证实。 2、1686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时,知道了两物体之间相互吸引,其大小与两物体的质量之积成正比,与两物体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成功地将人间天上的力统一起来了,极大地提高了人类的自信心。但由于当时实验条件和技术的限制,很难精确地测定上述比例式中的比例系数。显然,如不能定量地算出两物体间的万有引力的大小,万有引力定律就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直到17897年,英国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巧妙地利用了,第一次在实验室里对两个物体间的引力大小作了精确的测量和计算。引力常量的测出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不仅用实验证明了的存在,更使得具有了真正的实用价值。 3、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在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时,发现阴极射线(高速电子流)射到玻璃壁上,管壁会发出一种看不见的射线,后称它为X射线。它的穿透能力很强,能使包在黑纸时的照相底片感光。 4、墨翟(约公元前468~前378)和他的弟子们是这个时期研究物理知识成就最大的学派,他们的代表作记述了许多物理知识。尤其在光学方面,连续记述了影的生成的道理;光线与影的关系;光直线行进实验;光反射特性;从物体与光源的相对位置关系而确定影的大小;平面镜的反射现象;凹面镜的反射现象;凸面镜的反射现象。这是世界古代科学史上一篇难得的几何光学著作。 5、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1571-1630)在最初研究他的导师—丹麦伟大的天文学家 (1546--1604)连续20年对行星的位置进行观测所记录的数据时发现如果以行星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模型来思考问题,结果与观察数据存在

高一物理校本教材

高中物理新课标校本教材(转载) 目录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运动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五章:曲线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参考系 机械运动研究时,相对运动是本质。 判断物体静或动,标准就叫参考系。 参考系在建立时,方便做题是原则。 相对地球运动时,地面设为参考系。 2、质点 质点模型将物替,科学略画形和体。 物体是否当质点,平动转动是界线。

—3、时刻、位置、时间、位移 时间时刻要分清,路程位移要仔细。 时刻对应位置点,时间对应位移线。 痕迹长度定路程,初末位置定位移。 路程标量位移矢,国际单位都是米。 4、速度 速度表征快与慢,位移来把时间比。 它有方向是矢量,单位换算莫轻视。 速度变化需时间,渐变特点应体会。 变化快慢怎表示,物理引入加速度。 5、加速度 a是矢量有正负,表征速度变化率; a为正时是加速,a负表示在减速。 a大仅表变速快,a小或有大速度。 av大小各有“源”,两者间接有联系。 6、匀速直线运动 等时间有等位移,位移时间成正比。 比值大小是速度,状态不变v如一。 7、匀变速直线运动 深刻理解匀变速,速度匀变a恒值。 等时间内速等变,速度有恒“变化常”。 8、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应注意,哪些时间与位移。 该段位移比时间,谨举公式莫乱思。 瞬时速度须明确,某时某地某物体。 无限短的时间内,平均速度求极值。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V t=V0+at 2、S= V0t+at2 3、v -v=2as 速度公式居第一,位移公式应熟记。 速位关系是推论,三式都是矢量式。 4、ΔS=aT2 5、V => V 6、V === 等时相邻相位移,求差总有一定值。 时间位移两中点,时间中点速较低。 7、v y=gt 8、h= gt2 9、v y=2gh 自由落体上下抛,运动性质相似的。 g是恒量匀变速, 隐含条件究仔细。 10、V1:V2:V3=1:2: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全册教案完整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第四章电磁感应 4.1 划时代的发现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2.以科学家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激励自己。 教学重点

知道与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培养不怕失败、勇敢面对挫折的坚强意志。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手段 计算机、投影仪、录像片 教学过程 一、奥斯特梦圆“电生磁”------电流的磁效应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是什么信念激励奥斯特寻找电与磁的联系的?在这之前,科学研究领域存在怎样的历史背景? (2)奥斯特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奥斯特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的过程是怎样的?用学过的知识如何解释? (4)电流磁效应的发现有何意义?谈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活动:结合思考题,认真阅读教材,分成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二、法拉第心系“磁生电”------电磁感应现象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的内容。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1)奥斯特发现电流磁效应引发了怎样的哲学思考?法拉第持怎样的观点? (2)法拉第的研究是一帆风顺的吗?法拉第面对失败是怎样做的? (3)法拉第做了大量实验都是以失败告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鲁科版】福建省漳州市高一物理必修1校本作业(28份打包)

必修二机械功 1.一小孩和一大人都以相同的水平的力推动相同的木箱在不同的水平路面走同样 的位移,比较此过程中两人分别对木箱做功的多少( C ) A.大人做的功多 B.小孩做的功多 C.大人和小孩做的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2.关于摩擦力对物体做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BC ) A.滑动摩擦力可能不做功 B.滑动摩擦力可能做负功,也可能做正功 C.一对静摩擦力如一个对物体做正功,另一个对另一个物体一定做负功D.一对静摩擦力如一个对物体做正功,另一个对另一个物体可能不做功3.一物体自高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下落的高度为h,下落的时间为t,关于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D ) A.运动的前t/2时间内重力做的功较多 B.运动的后t/2时间内重力做的功比前t/2内重力做的功多 C.运动的前t/2和后t/2内重力做的功相等 D.运动的前t/2和后t/2内重力做的功不相等 4.以一定的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空气阻力大小为f,则从抛出点到返回至原出发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零,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也为零 B.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零,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2mgh C.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2f h,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零 D.空气阻力对小球做的功为f h,重力对小球做的功为mgh 5.起重机吊钩下挂一质量为m的水泥袋,如果水泥袋以加速度a匀减速下降了距离h,则水泥袋克服钢索拉力做的功为( C ) A.mgh B.m(g-a)h C.m(g+a)h D.m(a—g)h 6.一物体在相互垂直的两个共点力F l、F2作用下运动,运动过程中F1对物体

我在实践高中物理校本课程

我在实践高中物理校本课程 我在普通高中从事物理教学工作已有十多年时间,见证着中国教育改革的轰轰烈烈,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由教学大纲到新课标。为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结合新课标实施校本课程改革。国家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这样改革的目标就是: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障。在这样的背景下,普通高中阶段的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校本课程就是学校自行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它含义包括:一是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即学校和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和需要;二是学校设计开发新的课程,即学校在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并充分考虑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虽然是一个比较笼统和宽泛的概念,但它并不神秘,只是我们以前对它缺乏了解和认识而已。记得读大学时,我们所学的教材特别是选修部分的教材发下来后我们见到编书的原来就是正在给我们上课的老师,在大学里经常会举行一些知识讲座等等,校本课程在大学里是十分常见的。而事实上,“学校中的课程”是学校正在实施的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它既可以是显性课程或学科课程,也可以是隐性课程或活动课程。我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应如何在普通高中实施物理校本课程?我在不断的学习和探讨。在去年我接到了一个学校给我的任务,在高一开展物理校本课程。 接到任务后我和本备课组的各成员讨论、交流有关在本年级高一和高二阶段开展物理的校本课程。由我提出课程题目和内容和具体的实施方案,通过讨论咨询各老师的意见后决定在高一阶段开展题为《物理发展史的精彩篇章》的校本课程。以下是我的具体做法。 物理学发展史的精彩篇章 课程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学生了解物理学家科学的思维方法。 3.对学生物理学史的教育,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福建省莆田市高中物理校本作业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无答案)新人教版选修3-2

校本作业4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1.一个闭合线圈置于磁场中,线圈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则( ) A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越小,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小 B .穿过闭合电路的磁通量为零时,其感应电动势一定为零 C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快,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D .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变化越大,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2.某单匝线圈电阻是1 Ω,当穿过它的磁通量始终以2 Wb/s 速率减小时,则( ) A .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一定每秒降低2 V B .线圈中感应电动势一定是2 V C .线圈中感应电流一定每秒减少2 A D .线圈中感应电流一定是2 A 3.如图所示,一正方形线圈的匝数为n ,边长为a ,线圈平面与匀强磁场垂直,且一半处在磁场中. 在Δt 时间内,磁感应强度的方向不变,大小由B 均匀地增大到2B .在此过程中,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为( ) A .Ba22Δt B .nBa22Δt C .nBa2Δt D .2nBa2Δt 4.如图所示,1、2两个闭合圆形线圈用同样的导线制成,匝数n 1=2n 2,半径R 1=2R 2,图示区域内有均匀磁场,其磁感应强度随时间均匀减小.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1、2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之比E 1:E 2=4:1 B .1、2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之比E 1:E 2=8:1 C .1、2线圈中感应电流之比I 1:I 2=4:1 D .1、2线圈中感应电流之比I 1:I 2=2:1 5.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金属环绕通过其直径的轴OO'以角度ω匀速转动,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从金属环的平面与磁场方向重合时开始计时,在转过30°角的过程中,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平均值为( ) A . B . C . D . 6.如图甲所示,线圈的匝数n =100匝,横截面积S =50 cm 2 ,线圈总电阻r =10 Ω,沿

高中物理必修选修目录-人教版

人教版 高中化学教材目录 必修1 走进物理课堂之前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运动律解决问题(二) 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平抛运动 3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4 圆周运动 5 向心加速度 6 向心力 7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能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选修1-1 第一章电场电流 一、电荷库仑定律 二、电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四、电容器 五、电流和电源 六、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四、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交变电流 四、变压器 五、高压输电 六、自感现象涡流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物理学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物理学科校本课程课题研究工作计划 一、课题研究基本情况 1.课题名称物理学科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2.课题来源 3.课题类型校本课程 4.负责人 5.实验时间: 二、课题的提出 大力开发物理校本课程,挖掘它的教育资源是物理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是科学文化发展的迫切需要,同时物理校本课程也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完善。开发适应时代发展,同时又适应当地学生情况的开放式物理校本课程,一方面能够大力发展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爱好,拓宽学生所学物理知识的范围,可以为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给学生架设一条从知识到生活的沟通桥梁,也可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物理修养,充分发掘学生的物理潜能,发展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和培养学生的科技和人文素养。开发校本课程是提高中学物理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方法。由于校本课程开发往往采取合作和竞争的方式,因此开发者之间的凝聚力得以加强,能力得以验证,还可以带动教师的素质提高。可以说,中学物理校本课程的开发对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也具有重大意义。三、课题研究基本内容和思路 物理校本课程内容的组织是课程开发的主要问题。它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也是课程实施的操作性依据。校本课程内容必然是要与学校、学生和教师的现实紧密相联,它必须是在教师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而且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需要。在选择和设计教学素材时,要防止在实际开发过程中不自觉地依据“知识的顺序”,使校本课程过多地依赖于教师个人的思维框架和传统经验。同时也要避免校本课程开发成为教师的“个人作品”,成为教师本位课程开发,导致校本课程偏离目标。 按照物理新课程标准,一方面要求在“知识深度”方面要适当降低,而在“在知识广度”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拓宽,以体现“广、浅、精”这一当代学科基础课程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学习并认识物理学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方法;重视渗透思想教育。培养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内容的选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与物理:生活是许多自然规律、社会知识的本源,而知识规律的作用就在于其来源于生活而又作用于生活,进而改变生活。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这一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物理规律现象可以说处处贯穿于我们的生活中。 物理学史方面:通过对物理学史部分精彩内容的学习,能够让学生对以物理学为代表的科学和技术的相互促进和发展的历程有所认识,从而对现代科学和技术的架构以及成就、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向有所了解,培养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意识等等。寻找必修课本中学生特别感兴趣的科学家(如伽利略)和历史上重要的理论论战(如光的粒子说与波动说),并通过查阅资料,整合成几个物理学史的专题。我们对于物理学史的研究选择了高中教材中的物理学家这一专题。 物理奥赛培训内容:为了满足部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物理奥林匹克竞赛的内容也可以作为物理校本课程的内容。 思路: 中学物理校本课程目标必须基于对素质教育培养目标的深刻理解,对可能开发空间的明确把握,对物理教育资源的足够估计,对学生全面深入地调查,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生活经验以及动手能力等基本情况。校本课程的目标应突出对实现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