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险刑法下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及其适用困境

风险刑法下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及其适用困境

风险刑法下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及其适用困境
风险刑法下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及其适用困境

“风险刑法”下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及其适用困境*

万志鹏

(XX大学法学院,XX XX 411105)

摘要: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食品监管渎职罪是“风险刑法”理念的产

物。但是,“风险刑法”的理念不宜提倡,它具有侵蚀刑法诸多基本原则的巨大危险。设立食品监管渎职罪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既不能弥补刑法漏洞,也无力阻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食品监管渎职罪在主体适用X围、主观心态和因果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立法缺陷,使其在司法实践中难以适用。

关键词:“风险刑法”;食品安全;食品监管渎职罪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2月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408条之后增加一条,作为第408条之一,其内容为:“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1年4月发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XX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五)》(简称《罪名补充(五)》),新增加的这一条罪名被确定为食品监管渎职罪。本文认为,关乎民生的食品安全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刑法上新增罪名、扩大犯罪圈以及动辄设置监督过失以及危险犯的做法具有必然合理性。这是一种迎合所谓“风险刑法”理念的做法。然而,所谓“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刑法”,

*作者简介:万志鹏(1976–),男,XX黄陂人,法学博士,XX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XX省教育厅课题“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研究”(项目编号:11C1225)成果之一。

是一种需要相当警惕且深刻反思的理论倾向,在我国现阶段不应提倡。

“风险社会”和“风险刑法”的概念都来源于当代西方。1986年,联邦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Ulrich Beck)出版了《风险社会:通往另一个现代之路》(Riskogesellschaft:Auf dem Weg in Eine Andere Moderne)一书,首次提出风险社会理论。贝克认为,现代社会正处于后工业化时代,这是一种不同于古典工业时代的现代化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人类在取得巨大工业文明的同时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自我毁灭的风险——风险社会的概念应运而生。其实风险的概念由来已久,然而贝克所谈的风险社会中的风险不同于传统的风险。贝克提出:“风险的概念直接与反思性现代化的概念相关。风险可以被界定为系统地处理现代化自身导致的危险和不安全感的方式。”[1]19根据贝克的理解,风险社会并不是一个可以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的社会形态,它只是对人类进入现代化以来所面临的巨大成功和严峻挑战的描述。风险是孕育于现代化内部并且包含着巨大不可确定、不可预料的全球性后果,或者说,它是人类社会在当下和未来的存在方式。“今天的风险和危险,在一个关键的方面,即它们的威胁的全球性(人、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的现代起因,与中世纪表面上类似的东西有本质的区别。它们是现代化的风险。它们是工业化的一种大规模产品,而且系统地伴随着它的全球化而加剧。”[1]18因此,所谓后现代化时代的工业文明所产生的种种不可预测的危险,如核爆炸、核泄露、生物基因变异、环境污染、不安全食品等,都是风险社会中的典型风险,而这些风险显然是传统社会中不曾面临的。贝克的理论一经提出,便在社会学领域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波及其他学科。人们纷纷热烈讨论现代社会中的各种“风险”,其中也不乏批评声音,称贝克的说法不过

是耸人听闻或者哗众取宠。反对者称,现代社会并未出现贝克所言的前所未有的风险,只不过是人们对风险的意识增强了。[2]39

尽管饱受争议,但事实上贝克所创的“风险社会”理论早已越出国界,越出单一的学科领域,在全世界X围受到许多人文学科的关注。在刑法学界,德国刑法学者最早做出反应。德国刑法学者把风险社会下的刑法观念称为“安全刑法”或者“危险刑法”。波恩大学的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Urs Kindh?user)教授认为,我们应正视风险社会的到来,风险社会是一个危险社会,而现在的刑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实际安全生活的需要,因而应该随之变动——应该倡导一种“安全刑法”的观念。“在所有容易发生危险的国家、社会领域当中,诸如药品、援助、经济、税收、社会公共福利、环境保护、对外经济、战争武器监管、日用品……等领域里,刑法用来满足安全政策的行为需求,抑制绝对危险犯的发生。”[3]38-39换言之,刑法应在风险社会中与时俱进,适当扩大犯罪圈,并且提前介入到有可能发生危险的社会生活领域。德国马普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乌尔里希·齐白(Ulrich Sieber)教授同样认为,全球风险社会使世界各国刑法都面临着新的挑战,单个国家的刑法无法应对全球风险,因而应当致力于“国际法和超国家法的扩X”,最终实现一个统一的国际刑法或者超国家的刑法合作模式。[4]34齐白教授进而主X,风险社会中的刑法应追求一种预防性的“安保刑法”模式,改变传统对刑罚目的(复仇或赎罪)的认识,使预防目的成为刑罚的正当化基础,为此应当考虑将预备犯正当化、将危险犯的可罚性判断前置等。[4]202-209总之,风险刑法理论认为,现代社会已步入风险社会,为确保风险社会中社会共同体的安全,刑法应提前介入,对可能造成危险的某些行为进行干预,刑罚的目的应从惩罚、矫正转向预防。为此,刑法可以突破责任主义界限,不注重法益侵害和行为

人的主观心态,淡化因果关系,原则上处罚预备犯、抽象危险犯,并积极扩大犯罪圈,从而以更积极的姿态迎接风险社会。

风险社会理论自引入我国以来,同样在人文社科各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风险刑法”的概念也逐渐在我国刑法学界流行。但是,我国刑法学者对“风险刑法”的态度不一。有学者认为,现代刑法的价值取向在于对个体的权利保障,而这种以权利保障为导向的刑法在解决风险问题时容易遭遇挫败,无法识别和容纳现代风险。[5]129有学者提出,虽然风险刑法因其对秩序价值的重视而受到青睐,但不能构成对传统刑法的替代,尤其是刑事立法介入风险的防控不应超越刑法的谦抑性要求。[6]70还有学者则彻底否定风险刑法理念的正面价值。这一观点认为,风险刑法理论的目的实际上是试图用刑事政策去化解现代风险以及解释现实中的刑法变革,然而真正的风险危机是无法通过刑法化解的,对风险刑法的“拿来主义”态度是刑法学的一场灾难。[7]95-96更有学者以一言概括之:“风险刑法”理论是反法治的。[8]26然而,肯定风险刑法理论价值的观点也是存在的。有学者认为,“传统刑法的‘理性X式’已难以控制新型的社会风险”[9]55。“在风险社会,可以采用传统刑法与风险刑法并存的方式,以弥补传统刑法在功能上的不足和责任追究上的漏洞。”[9]63

笔者认为,风险社会理念具有一定启示意义,不宜全盘否定,但是引入到刑法之中应当十分谨慎。贝克提出风险社会的意义,既可以说是对全球各国在后工业时代发出的“预警”,也可以说是对人类现代化生活方式的反思。科技的日新月异、工业的高速发展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物质和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同时也带来了未知的危险——这种危险是不能通过现代科技予以预测和规避的。换句话说,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具有人为性、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性、利弊统一性以及全

球性等特征,而这些特征正决定了这种风险并不同于传统社会中所面临的危险。然而,现代刑法恰恰是建立在对自然科学及生活经验的信任基础之上,而且过错责任原则是不可动摇的刑法基石。①在行为、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以及责任能力、主观心态等一系列刑法基础要素上,现代刑法都以科学或者经验上的确定性为前提。反之,在不确定的社会风险中,贸然确定任何人、任何组织或者机构的刑事责任都是有风险的,或者说是对责任主义的严重挑战。

那么,我国刑法究竟该如何应对风险社会?显而易见,我们不可能因为风险社会的来临而停止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脚步。利益和风险同在,犹如机遇和挑战同在。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努力认识风险、尽量控制风险以及合理分配风险。可以说,对风险的认识主要依靠自然科学,对风险的控制主要依靠建立在自然科学基础上的决策机制,而对风险的分配主要依靠的是法律和公共政策。刑法和刑事政策作为宏观的法律和公共政策中的一环,在处理风险危机时应理性地认识到自己的位置。刑法是所有其他法律的保障法,刑法之强硬特征,充分体现了它是在其他法律不足以调整社会矛盾时国家可以动用的最后的法律手段。同时,刑法的目的决定了动用刑罚来惩治犯罪必须能够实现一定社会效果,否则动用刑罚就是无效的。然而,风险社会中,制造风险的人(或者组织)是难以确定的——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生态灾难,难道不是我们每个人的“贡献”吗?建立核电站的决策,难道不是国家(政府)经过严密的论证和严格的决策程序做出的吗?况且,风险社会中风险本身的利弊尚不能确定。行为本身的“有害性”的难以确定、因果关系的证明困难以及责任主体、责任分配的确定困难都决定了现代刑法应对风险社会的局限性。如果说风险社会的概念尚可接受的话,风险刑法的观念至少在现阶①在笔者看来,英美刑法中的严格责任实际上并不是对过错责任原则的颠覆,而是将举证责任作了不利于被告人的分配。

段是相当危险的。现代刑法仍然必须恪守责任主义和谦抑原则,不能轻易扩大犯罪圈的X围。正如当代德国著名刑法学家罗克辛(Claus Roxin)教授所说:“在运用刑法与风险作斗争时,必须保护法益关系和其他法治国的规则原则。在无法做到这一点的地方,刑法的干涉就必须停止。”[10]19

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食品安全逐渐成为我国社会的热点问题。由于1997年对刑法进行全面修订之时,我国食品安全领域的重大、特大案件尚不多见,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还没有现在这样强烈,因而新刑法典中直接关于食品安全的犯罪仅有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随着近些年来各种食品安全事故暴露出的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方面的弊端和漏洞,如何整合执法资源、合理分配政府各职能部门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职责和权限,成为立法机关必须面对的迫切问题。在此背景下,2009年2月颁布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安全的标准、食品生产经营条件、食品安全监督管理体系以及相关法律责任等内容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规定。国务院也于同年7月通过《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进一步细化了《食品安全法》中的相关内容。时至今日,经过粗略统计,我国共有20多部法律、30多部行政法规和超过100部行政部门规章的内容直接或者间接涉及食品安全,各种规章制度不可谓不多。然而,在2011年之前,历次的刑法修订都没有涉及食品安全方面的犯罪,这与近些年来我国社会频频出现的影响巨大的食品安全责任事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于是,加大惩罚力度,运用严刑峻法打击关乎民生的食品安全犯罪,日益成为民间各界的呼声。而后,便是我们熟知的立法过程:民意对食品安全犯罪反应强烈——舆论媒体热议修改刑法——相关机构或者个人提出增设罪名的立法草案——社会

各界代表讨论并提出意见——立法机构审议并通过。事实上,在《刑法修正案(八)》出台过程中,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增设最开始并没有进入立法议程。2010年8月23日的《刑法修正案(八)(草案)》并没有涉及渎职罪一章。在审议的过程中,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代表、部门和社会公众提出,近几年我国各地频发食品安全事件,某些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尽管涉嫌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却很少被追究刑事责任。为确保百姓的餐桌安全,仅处罚相关企业是不够的,必须把失职的监管部门工作人员一并纳入处罚X围,刑法应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人员渎职行为的刑事责任。[11]631在此背景下,2010年12月20日的《刑法修正案(八)(二次审议稿)》在最后一个实体性条文中增设了食品监管渎职罪,2011年2月23日的《刑法修正案(八)(三次审议稿)》基本维持了这一规定。①立法机关经过讨论,最终决定在刑法分则“渎职罪”一章中新增这一犯罪,以惩治在食品安全事故中负有监管职责的渎职公务人员。

然而,新增加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完全是“风险刑法”理念下的产物。立法者可能尚未意识到“风险刑法”的概念,但其对风险社会中各种风险产生的危惧感和介入意识,尤其是积极运用刑事制裁手段介入可能发生的危险领域的做法,与“风险刑法”所倡导的理念如出一辙。且不说新修订的刑法将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后改为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与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这两个犯罪由实害犯改为危险犯是典型的提前型介入,仅就增设的食品监管渎职罪来说,这种犯罪圈的扩大是否符合刑法的节俭性、必要性原则就很成问题。犯罪的本质是法益侵害,这已成为刑法学界的共识。而法益侵害说的基本价值观念立足于个人主义及自由主义,主X刑法应尽可能限制处罚X ①这两个审议稿在食品监管渎职罪的条文表述上有细微区别,即在罪状描述上,《二次审议稿》将玩忽职守置于滥用职权之前,而《三次审议稿》则将滥用职权置于玩忽职守之前,并最终为正式的法律条文所采纳。

围,从而限制国家权力。[12]274法益侵害说其实与赞同刑法谦抑主义的态度密切相关。刑法谦抑主义倡导的,正是刑法应将保障自由置于核心地位,在使用民事救济或者行政制裁等其他手段能够解决问题时绝不动用刑罚。日本刑法学者基于刑法谦抑思想,提出了刑法应具备补充性、不完整性、宽容性的特征,作为刑事立法和刑事解释原理的刑法谦抑原则已在判例中被承认。[13]32实际上,刑法谦抑原则可以追溯到贝卡里亚(Cesare Beccaria)和边沁(Jeremy Bentham)时代的功利主义刑法哲理。贝卡里亚曾断言,即使严酷的刑罚不是直接与公共福利及预防犯罪的宗旨相对抗,而只是徒劳无功而已,它也违背了公正和社会契约的本质。[14]11而边沁亦提出,不管需要加以防止的损害是什么,都应以尽可能小的代价防止之。

[15]225对于犯罪与刑罚的设置同样如此。在刑法已经规定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的情况下,增设食品监管渎职罪是立法资源的浪费。对于执政者来说,仿佛增设了一个罪名,特别是增设了专门打击食品安全执法官员的罪名就能给公众一个交代,就能表明国家对食品安全领域犯罪的重视以及从严治吏的决心。至于新增的罪名是否与刑法体系保持协调性,是否真的能够在实践中发挥预期中的震慑效果,则变成了次要的问题。

可能有人会提出,食品监管渎职罪具有针对性强(指针对负有特定职责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后果明确(指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刑罚更重(指相比普通渎职罪而言法定刑更高)的特点,对于遏制食品安全领域的渎职犯罪具有特殊的作用。然而,这种假设其实不可能成立。即使没有食品监管渎职罪,刑法第397条规定的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也完全可以应付所有的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罪行。依照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在我国负有食品安全监管职责的人员全部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主体身份上适用刑法第397条没有任何障碍;滥用

职权罪、玩忽职守罪都是结果犯,在客观方面的罪状描述是“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完全可以涵盖食品监管渎职罪所规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其他严重后果”,且目前司法解释关于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都有明确的追诉标准,而食品监管渎职罪的追诉标准仍然是比照普通渎职犯罪进行的①;至于刑罚的轻重,单纯看到通常情形之下食品监管渎职罪对法定最高刑的增加是不够的。更应看到的是,在徇私舞弊的情形下,特殊的食品监管渎职罪与普通的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法定刑幅度完全是相同的。可以说,食品监管渎职罪在惩罚力度上的增大是十分有限的,特别在数罪并罚的情况下更是可以忽略不计。以上诸多分析都表明,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增设是一种毫无必要的立法扩X,它既不能起到弥补刑法漏洞的作用,也无力阻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事实上,自《刑法修正案(八)》颁布以来,我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责任事故仍然层出不穷,影响较大者如2011年XX“瘦肉精”事件、2011年XX“染色馒头”事件、2012年XX酒鬼酒塑化剂超标事件、2013年新西兰奶粉事件等。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局长X勇在2013年8月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坦然承认,因种种原因,我国仍处在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的高发期,除了政府要加强监管以外,全社会在法制、文化、科技等多方面都要共同努力。[16]

风险社会中,风险的发生是或然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责任主体是模糊的。就遏制食品安全事故而言,进行监管体制上的改革远比在刑法上增设罪名更为重要。然而,愈来愈重的功利主义导向,是当代刑法陷入风险刑法危险之中的信号。

①食品监管渎职罪设立以来,至今尚未有任何司法解释对刑法第408条之一规定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和“其他严重后果”进行解释。2012年“两高”联合颁布的《关于办理渎职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一)》中对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中的“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再次作了详细规定,而关于食品监管渎职罪仅仅规定“依照渎职罪的规定从严惩处”。2013年“两高”联合颁布的《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则完全回避了这个问题。这说明,对食品监管渎职罪的追诉仍然不得不依赖于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的追诉标准。

正如有学者指出,现代刑法“在立法决策上,它越来越受政治与政策因素的影响。决策者偏好创设新罪名带来的政治上的象征性后果,给人以问题已被认真对待且已适当处理的印象”[5]137。实际上,用刑罚来惩罚食品监管渎职的公职人员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的问题,司法实践中真正因此受到刑罚处罚的公职人员是极少数的。以2011年为例,当年全国各地共查处涉嫌食品安全渎职犯罪的国家工作人员仅120人,平均每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足4人,而最终被法院定罪更为罕见。[17]79可见,增设食品监管渎职罪是风险刑法理念下扩大犯罪圈的表征,其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尽管刑法增设食品监管渎职罪是毫无必要的立法扩X,但如果立法本身良好,能够减轻由不当扩X产生的消极影响。遗憾的是,由于这一罪名的出台仓促而又缺乏审慎研究,其法律条文的表述充满模糊和矛盾之处,加之司法解释的不当,更使得该罪名面临着实践中难以适用的困境。

首先,立法上增设食品监管渎职罪的初衷就是明确谁应该为食品监管领域内的渎职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以此发挥刑法的威慑作用,使相关公务员更具备责任心。然而,法条关于犯罪主体的表述却是“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这与徇私枉法罪中的“司法工作人员”、放纵走私罪中的“海关工作人员”以及商检失职罪中的“国家商检部门、商检机构的工作人员”等明确的规定形成鲜明对比。然而谁才是“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刑法条文的表述缺乏清晰地界定。对该罪的犯罪主体的确定,仍然不得不依赖于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这种开放式构成要件要素极易形成对罪刑法定原则的侵害。作为特殊主体犯罪,原则上刑法规X应该对主体X围做出非常

明确的规定,而不应完全依赖于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比如刑法、立法解释对“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司法工作人员”的含义都有明确地说明,较好地满足了罪刑法定原则所内含的明确性要求。相反,鉴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督体制的复杂性和变动性,刑法条文对这一领域的渎职犯罪在主体上不得不采取模糊表述,造成行政立法权力不当侵入刑事法领域。①实践中,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后,通常是地方各级工商、农业、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具体职能部门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引咎辞职乃至被追究刑事责任,基本上没有地方政府中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然而依照食品安全法,地方政府中的相关责任人员也是承担法律责任的主体。但是,即使依照食品安全法来认定刑事责任的主体,依然会与刑法发生冲突: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各级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当然包括中央政府(国务院)的工作人员,而食品安全法第95条却明文排除了中央政府的工作人员的行政、刑事责任。由此可见,将食品监管渎职罪的犯罪主体完全委托给行政法,不可避免地造成司法适用上的困惑。

其次,《刑法修正案(八)》在增设食品监管渎职罪过程中,不但没有纠正刑法第397条将主观罪过截然不同的滥用职权罪与玩忽职守罪置于同一法条的立法缺陷,反而强化、固定了这种缺陷,将故意、过失两种不同的犯罪糅合在同一罪刑规X之中,显然是十分不科学的。特别是“两高”的《罪名补充(五)》将刑法第408条之一概括为“食品监管渎职罪”,完全不按照故意、过失犯罪分别

①严格说来,我国刑法“渎职罪”一章中的许多特殊主体罪名都是不必要的,都面临着与食品监管渎职罪类似的问题。在现代国家,行政机关的职能部门众多,职责分工日益细化,刑法不应该也不可能对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执法领域的行政渎职行为设置专门的罪名。如果每当社会热点问题爆发,就在刑法中增设相应的渎职罪名,这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应付式立法,其产生的问题比解决的问题更多。在多数国家的刑法中,关于公务员渎职犯罪的立法是比较简略的,没有像我国刑法根据部门的不同设置如此多的罪名,通常情况是在普通公务人员渎职罪名之外设置司法工作人员的特殊渎职罪名。

规定罪名的惯例,造成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该罪究竟是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的争论。对此,有关机关是这样解释的:“……实践表明,滥用职权与玩忽职守的区分,往往遇到困难、引发争议,将本条确定为两个罪名,难免会给司法适用和理论研究人为制造诸多难题,且可能引发不必要的上诉、抗诉或者申诉,浪费国家司法资源。”[18]然而这一解释完全不具有说服力。滥用职权与玩忽职守的区分,本质上是主观心态上故意与过失的区分问题,司法实践中遇到困难、引发争议正是由于司法工作人员对故意与过失的本质区分没有正确把握的结果,如果反而以此来抹煞二者的区别,则刑法对所有客观方面类似、主观方面不同的罪行分别规定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如放火罪与失火罪、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与出具证明文件重大失职罪等)都毫无必要,进而刑法以处罚故意犯罪为原则、以处罚过失犯罪为例外这种公认也不复存在。立法和司法解释的已经不当引起了刑法学界的强烈批评。X明楷教授评价说,如果将刑法第408条之一概括为一个罪名,导致一个罪既可能由故意构成也可能由过失构成,在司法适用和理论上都会制造诸多难题,其结局必然是司法机关不必考虑行为人的主观责任,从而违反责任主义。[19]1113 最后,如何判断食品监管渎职罪中的实行行为与构成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关于因果关系,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上长期存在着条件说、原因说、相当因果关系说、重要性说等学说的争论,我国刑法理论上则长期存在必然因果关系说与偶然因果关系说的争论。①无论采取何种学说,认定因果关系就意味着将某种构成结构归因于某种实行行为。因果关系无法认定,刑事责任的归责就缺乏客观基础。因此,如果要认定食品监管渎职罪成立,就必须认定公务员的渎职行为与最终发生的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在许多情况下是非常困难、甚至是①在笔者看来,我国刑法理论上曾流行的必然因果关系说与偶然因果关系说并非真正的学说之争,现在这种争论在我国刑法学界正趋于消失,而转移为对条件说及其衍生的其他学说的研究。

不可能的。譬如,“地沟油”从生产、加工到流入到老百姓的餐桌至少需要逃避工商、质检、卫生、价格等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管,在此情况下,是否需要认定所有执法部门与“地沟油”被消费者食用之间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进一步而言,即使可以从条件说的角度(条件说是目前最为有力的学说)认定执法人员的怠于职守造成了“地沟油”流入市民餐桌,但事实已经证明,食用“地沟油”通常不会在一次性或者短期内就造成人体重大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或者其他显性损害,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长期的、渐进的、积聚性的,这便给“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认定造成了极大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欲将公务员的渎职行为与消费者的健康损害之间进行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判断是非常困难的。于是,就有了日本刑法学界专门针对公害犯罪的所谓“疫学上的因果关系”概念,并为极少数判例所支撑。然而,所谓“疫学说”正是“风险刑法”理念的产物,在日本刑法学界也面临巨大的争议。我国刑法学界通常认为,“疫学说”的客观基础是不牢固的,其判决结果是难以服人的。[20]210退一步说,即使承认“疫学说”在经验主义X畴内的可靠性,在判断公务员的渎职行为与“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上也是十分勉强的,这使得风险刑法不得不倒向客观归责,而这正是现代刑法无法容忍的。

参考文献:

[1][德]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M].何博文,译.XX:译林,2004.

[2]庄友刚.跨越风险社会——风险社会的历史唯物主义研究[M].:人民,2008.

[3][德]乌尔斯·金德霍伊泽尔.安全刑法:风险社会的刑法危险[J].X国良,编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3).

[4][德]乌尔里希·齐白.全球风险社会与信息社会中的刑法:二十一世纪刑法模式的转化[M].周遵友,等.译.:中国法制,2011.

[5]劳东燕.公共政策与风险社会的刑法[J].中国社会科学,2007(3).

[6]X健一.风险刑法:必要性、合理性及理性限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7]南连伟.风险刑法理论的批评性展开[A].陈兴良.刑事法评论(第30卷)[C].:大学,2012.

[8]X艳红.“风险刑法”理论不能动摇刑法谦抑主义[J].法商研究,2011(4).

[9]陈晓明.风险社会之刑法应对[J].法学研究,2009(6).

[10][德]克劳斯·罗克辛.德国刑法学总论.第1卷[M].王世洲,译.:法律,2005.

[11]高铭暄.中华人民XX国刑法的孕育诞生和发展完善[M].:大学,2013.

[12]X明楷.法益初论[M].:中国政法大学,2003.

[13]黎宏.日本刑法精义[M].:中国检察,2004.

[14][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M].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1993.

[15][英]边沁.道德与立法原理导论[M].时殷弘,译.:商务印书馆,2000.225.

[16]王珂.食药安全不能在一线失守[N].人民日报,2013-08-08.

[17]陈晓华.查办食品监管渎职罪的难点及对策[J].人民检察,2012(9).

[18]X军.认真学习刑法修正案(八)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N].人民法院报,2011-05-04.

[19]X明楷.刑法学[M].:法律,2011.

[20]X绍谦.刑法因果关系研究[M].:中国检察,1998.

Crimes of Malfeasance of Food Supervision and Its’ Application Difficulties

in “Riskostrafrecht”

WAN Zhi - peng

(Faculty of Law, XiangtanUniversity , Xiangtan, Hunan 411105)

Abstract:Crimes of malfeasance of food regulation provided in China’s Criminal Code

Amendment (Ⅷ) reflects the concept of “Riskostrafrecht”. However, “Riskostrafrecht” should not be encouraged, because it would endanger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criminal law. It has more symbolic tha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at stipulating crimes of malfeasance of food supervision in Criminal Code. It can neither plug criminal law loopholes nor prevent food safety accidents. There are also some legislative defects in Crimes of malfeasance in food supervision such as the scope of subject, guilty mind and causality, etc. Those cause the difficulties in judicial application.

Keywords: “riskostrafrecht”; food safety; crimes of malfeasance in food supervision

《食品安全问责与渎职犯罪(下)》试卷答案

食品安全问责与渎职犯罪(下)试卷答案 1、细节决定成败。三鹿奶粉事件中,如果在各个清查环节能够认真执行并发现问题,就一定会有效避免严重结果的发生。() 正确 错误 2、基层执法机构对于有明确任务布置且没有采取足够行动的,容易被认定为执行不力。()正确 错误 3、中国乳制品产业的问题不是近几年才有,早在安徽阜阳大头奶粉的时候就暴露出了问题。() 正确 错误 4、法律对分段监管的具体职责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同时各地政府有权对具体事项进行规定。() 正确 错误 5、徇私舞弊和贪赃枉法同刑事犯罪相同,只是程度和后果不同,河南“瘦肉精”事件中暴露出徇私舞弊问题。() 正确 错误 6、20XX年8月2日石家庄市政府接到了三聚氰胺的报告,强调保密防治炒作,并按照国家要求启动应急预案。() 正确 错误 7、食品安全监管所处的客观环境和历史环境属于客观方面。() 正确 错误 8、问责机构可以是监管部门。() 正确 错误 9、协调配合不力属于问责事由。() 正确 错误 10、食品监管渎职罪规定: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

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正确 错误 11、依法定责的前提是()。 A权力 B义务 C作为 D职责 12、下列描述中不属于问责事由的是()。 A监管流于形式 B贪图享乐 C处置不当 D徇私舞弊 13、渎职侵权犯罪的表现不包括()。 A贪污腐败 B滥用职权 C玩忽职守 D徇私舞弊 14、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 A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B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C剥夺政治权利 D 10年以上有期徒刑 15、问责,本身是个舶来品。问责是追究政府官员的责任,意即权责对等,是政治文明的体现,要建立责任政府,需要建立完善的行政问责制,我国最早使用问责这一概念是从()。 A 20XX年非典 B 20XX年三鹿奶粉事件 C 20XX年问题奶粉 D 20XX年温州动车事故 16、食品安全相关职务犯罪的主体是()。 A企业生产者 B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C运输主管人 D社区工作者 17、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等属于食品安全职务犯罪的()。

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制度及监管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75059600.html, 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制度及监管模式研究 作者:陆晓雨周慧丽 来源:《年轻人·下旬刊》2019年第01期 摘要:食品安全至关重要,关系人类最基本的权利,是社会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些年,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影响民众的生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和监管模式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主要从三方面加以分析,指出我国食品安全相关法律制度及监管模式已经取得的进步,对该领域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指出现存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供参考。 关键词: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監管模式 中图分类号:F203 ;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872(2019)11-00-02 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与监管模式取得的进步 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我国的现有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主要由3个部门构成,即分管源头的农业部门、分管食品生产流通和终端问题的食品监管部门、负责卫生标准和风险评估的卫生部门。之前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主要是按照不同阶段、不同品种进行监管,这样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也会出现由于分工不明确、沟通不畅产生的各种问题。而现有的监管模式已经发展为一个主要负责部门牵头,其它部门相互配合工作的模式,这本身是一种进步,能合理地配置资源,提高工作效率。 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鉴于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该领域的法律制度也在不断完善,截止到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有30多部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已经建立了初步完善的法律体系。国务院等行政部门制订的相关部门规章达到了300多部,另外还有涉及食品生产、流通等环节的详细规章制度。为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当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发生民事纠纷的时候,必须要有相应的民事法律提供法律依据。而刑事法律中,对食品安全犯罪有明文规定,这些规定要求生产者和销售者要严格遵守,一旦出现违法行为,即刻追究其刑事责任。刑事法律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对于监管不力,《刑法修正案(八)》中又专门增加了食品监管渎职罪,加大对食品安全工作人员的监督和惩治力度。 立法突破 我国食品安全方面的立法在逐步完善。由于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一直处于职责分工不明确的状态,因此,我国借鉴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在监管机构中增设食品安全委员会,完善了

风险刑法下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及其适用困境

“风险刑法”下的食品监管渎职罪及其适用困境* 万志鹏 (XX大学法学院,XX XX 411105) 摘要:我国《刑法修正案(八)》新增的食品监管渎职罪是“风险刑法”理念的产 物。但是,“风险刑法”的理念不宜提倡,它具有侵蚀刑法诸多基本原则的巨大危险。设立食品监管渎职罪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既不能弥补刑法漏洞,也无力阻止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食品监管渎职罪在主体适用X围、主观心态和因果关系等方面都存在着立法缺陷,使其在司法实践中难以适用。 关键词:“风险刑法”;食品安全;食品监管渎职罪 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社会各界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与日俱增。与此同时,加大对食品安全犯罪的惩治力度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在此背景下,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1年2月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408条之后增加一条,作为第408条之一,其内容为:“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其他严重后果,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11年4月发布的《关于执行<中华人民XX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五)》(简称《罪名补充(五)》),新增加的这一条罪名被确定为食品监管渎职罪。本文认为,关乎民生的食品安全固然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刑法上新增罪名、扩大犯罪圈以及动辄设置监督过失以及危险犯的做法具有必然合理性。这是一种迎合所谓“风险刑法”理念的做法。然而,所谓“风险社会”中的“风险刑法”, *作者简介:万志鹏(1976–),男,XX黄陂人,法学博士,XX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本文系XX省教育厅课题“食品安全监管渎职犯罪研究”(项目编号:11C1225)成果之一。

2021年《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知识考试卷及答案 (一)判断题 2、《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结合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特点,从伤害、残疾程度以及器官组织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等方面对“人身危害后果”这一加重结果要件规定了多重认定标准。(√)P131 3、《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刑法规定的“生产、销售”细化为“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环节,以此实现对食品加工、流通等整个链条的全程覆盖。(√)P131 4、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是“反向添加”行为,属于《刑法》规定的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行为。(×)P131 5、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以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定罪处罚。(×)P131 (二)单选题 1、《刑法》中规定的“食品”除加工食品之外,还包括( A )。P131

A、食用农产品 B、畜、禽 C、农产品 D、水产品 2、违反食品安全标准,超限量或者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以( C )定罪处罚。P131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非法经营罪 C、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D、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3、某厂家在其减肥保健食品中添加副作用危害严重的“西布曲明”等药物成分,该行为应以( B )定罪处罚。P131 A、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B、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C、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 D、非法经营罪 4、私设生猪屠宰厂(场),从事生猪屠宰、销售等经营活动,依照刑法第225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同时又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等其他犯罪的,( D )。P132 A、数罪并罚 B、任选其中一罪处罚 C、依照处罚较轻的规定定罪处罚 D、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食品监管渎职罪出现首个判例

食品监管渎职罪出现首个判例 《中国青年报》( 2012年10月10日07 版) 为有效打击食品安全领域的犯罪,建立健全监管责任体系,2011年,最高立法机关修改了刑法,随后司法机关确立了一项新罪名:“食品监管渎职罪”,所针对的打击对象为卫生、农业、质量监管、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加强对地方政府和监管部门违法失职人员的责任追究,督促监管机制发挥最大作用。 案例一: 2011年11月下旬,深圳市出现了广东省首例以涉嫌食品监管渎职罪批捕的案件。 据介绍,侦查发现,公明海发酱料厂食品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先后于2009年和2010年到期,但其后该厂一直无证生产酱油、醋、料酒等食品。 其间,政府部门并非没有监管。2010年12月,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光明分局曾对公明海发酱料厂立案调查,并作出责令停止生产,没收酱油、陈醋等产成品和假冒商标,同时处以罚款的行政处罚。 2011年6月,该局监管三科再次接到举报前去检查,发现该厂流水线上正在生产假冒山西名优陈醋,现场还堆放了大量酱油成品。监管三科再次对公明海发酱料厂以涉嫌生产假冒产品立案调查,对该厂处以责令停产、没收陈醋和罚款的处罚。 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光明分局的两次执法,在明知公明海发酱料厂是无证无照企业、产品为食品的情况下,没有按相关规定以查封

等具备强制力的方式迫使该厂停止生产,也没有查封、扣押、没收已发现的生产工具、原材料,未对该厂产品的主要原材料的取得时间、合格与否、用量大小和现场余量调查取证,也不调查销售情况。而且,涉案的5名市场监管人员中有3人收受了该厂经营者的财物。因此,这5人都被深圳市检察院以食品监管渎职罪立案侦查,并被以该罪名公诉至法院。 刘夏称,该案件已于8月下旬开庭审理,现正等待法院判决。 案例二:而在河南省罗山县3名罗山县卫生监督执法所工作人员被判犯食品监管渎职罪。 事情的缘起是,2012年5月8日,罗山新都国际大酒店的一个婚宴上发生了79人食物中毒的事件,症状重的需住院治疗,轻的也需门诊观察。经罗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鉴定,该起食物中毒事件为沙门氏菌感染所致。 罗山县人民检察院指控,罗山县卫生监督执法所工作人员任尚太、杨柏、黄磊三人,因对辖区内新都国际大酒店食品安全没有正确履行监督管理职责,造成79人食物中毒,已构成食品监管渎职罪,因此,建议对三被告人处以二至四年的有期徒刑。 罗山县人民法院今年7月底出具的判决书显示,罗山县卫生监督执法所城市科科长任尚太承认,他们对该酒店食品没有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抽样检查,也没有对该酒店餐饮人员进行过食品安全知识培训。“这次发生食物中毒事件,除了酒店自身责任外,我们卫生监督部门也有责任”。

渎职判处案例

渎职判处案例 【篇一:渎职判处案例】 1中国江苏网8月16日讯日前,我省首例食品监管渎职罪在扬州宣判。扬州市江都区大桥镇畜牧兽医站检疫员姚某疏于监管,导致3000多斤“地沟油”流入市场,案发后,姚某及该站站长周某投案自首。江都区法院近日已对此案作出判决——因犯食品监管渎职罪,姚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0个月,缓刑1年;周某被免于刑事处罚。 去年5月1日起,《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其中新增了食品监管渎职罪。据介绍,负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从重处罚。 2渎职罪的立案标准是什么 渎职罪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 (一)造成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伤2人以上,或者轻伤5人以上的; (二)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以上的; (三)造成有关公司、企业等单位停产、严重亏损、破产的; 3根据刑法规定第三百九十七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渎职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徇私枉法,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情节严重或者致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4法律咨询: 我是刚从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调入低保科2个月的工作人员,在核查低保户的时候由于单位人手不足,我和副科长一组,没有按照省里文件要求100%走访,单位也没有要求100%走到位,但是后来村书记把低保款平分给村民了,检察院要以渎职罪起诉我和副科长。请问:1,单位并没有要求100%走到位,因为人员不足,所以省里的

法硕(非法学)考研指导:刑法学的新增罪名

法硕(非法学)考研指导:刑法学 的新增罪名 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2017新增) (一)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概念 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指行为人故意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构成特点 1.侵犯的客体是正常的社会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是指投放虚假的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3.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年满16周岁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 (三)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认定 1.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区别:(1)侵犯的客体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社会公共秩序、投放危险物质罪侵犯的客体是公共安全;(2 )投放的物质属性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是不具有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危险属性的物质、投放危险物质罪所投放的必须是爆炸性、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原体等物质;(3)故意的内容不同。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是以扰乱社会公共秩序为故意内容的、投放危险物质罪则是以危害公共安全为故意内容的 (四)投放虚假危险物质罪的法定刑 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2017新增) (一)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概念 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是指行为人编造爆炸威胁、生物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构成特征 1.本罪所侵害的客体为社会秩序,包括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单位的工作、生产、营业、教学、科研等秩序,公共场所、交通秩序,以及人民群众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 2.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罪。 3.在客观方面表现为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传播编造的恐怖信息,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谓编造,是指毫无根据的、无中生有凭空捏造、胡编乱造。其结果是产生虚假的即不存在、不真实、与事实不符的信息。所谓传播,是指采取各种方式将恐怖信息广泛加以宣扬、散布、扩散,以让公众知道。 4.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为了扰乱社会秩序,明知没有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威胁等恐怖威胁,却加以编造,或者明知是编造的虚假恐怖信息而加以传播。过失不能构成本罪。 (三)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认定 1.区分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与非罪的界限,一要看是否实施编造、故意传播虚假

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法释〔2013〕12号)

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法释〔2013〕12号,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6次会议、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6次会议、2013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5月4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3年5月2日 为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 (一)含有严重超出标准限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 (二)属于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兽、水产动物及其肉类、肉类制品的; (三)属于国家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 (四)婴幼儿食品中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分严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五)其他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情形。 第二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一)造成轻伤以上伤害的; (二)造成轻度残疾或者中度残疾的; (三)造成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

独角兽2019刑法讲义-第42节刑法分则-渎职罪和军人违反职责罪-杨艳霞

专题二十三 渎职罪 *【本讲聚焦】 本讲也是重点章,每年必有题目。首先要掌握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和其他渎职犯罪的关系。其次,对于大纲里列出的一级罪名,要掌握其具体构成要件。再次,对于非一级罪名,要知道其罪名。最后,还要掌握本章犯罪和受贿罪的关系及具体并罚规则。 * 【本章主要法律规定】《刑法》第397-419条*【目次】 考点1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 考点2 一级罪名 考点3 二级罪名 *【知识点结构】 *【知识点讲解】 考点1 渎职罪的犯罪主体 本类罪的犯罪主体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200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对渎职罪的主体作了扩大:(1)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2)或者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3)或者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时,有渎职行为,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关于渎职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考点2 一级罪名 1.[第397条]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 【法条】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考点提示】 【本章主要内容提示】 应注意把握本章各种犯罪的犯罪构成。《刑法》第397条规定的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是一般条款,同本章其他特定的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犯罪存在法条竞合关系,对此应按特别法(条)优于普通法(条)原则定罪量刑。 普通的渎职罪 特殊的渎职罪: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食品监管渎职罪等 渎职罪与受贿罪的并罚 滥用职权罪 玩忽职守罪 对于第399条的4个犯罪:择一重罪 对于其余的渎职犯罪:数罪并罚

两高涉危害食品安全司法解释5月4日实施

两高涉危害食品安全司法解释5月4日实施 □保健品中添加伟哥以售有害食品入刑 □超限量滥用食品添加剂将被追究刑责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昨天对外发布,司法解释通篇都体现了“严惩”二字,不存在任何从宽规定。 司法解释首次明确,“超限量或者超范围滥用食品添加剂”,造成的后果符合规定,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司法解释还首次明确了有关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并将婴幼儿食品、不合格肉类、农药残留、污染物质等典型情形纳入司法解释中。同时,司法解释还明文规定追究广告发布者、监管渎职者的刑事责任。司法解释自今日起施行。 京华时报记者孙思娅京华时报制图杨佳宁 □权威表态 “食品犯罪不能再发展下去” “如果容忍这种犯罪的恶劣程度再发展下去,不仅整个食品行业可能会受到致命伤害甚至可能被毁掉,而且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也必将受到严重损害,甚至说大点,整个中华民族的富强梦也会化为泡影。” 在最高人民法院昨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庭长裴显鼎表示,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食品安全犯罪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严重扰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因而对于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必须严惩。 □从严执法 涉食品安全犯罪严惩不贷 裴显鼎表示,虽然按照习惯的说法,刑事审判要坚持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但在这个司法解释里,通篇都体现了严惩的态度。 “这是由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特定形势和特点决定的。”裴显鼎介绍,食品安全犯罪的方式不断创新、手段更趋隐蔽,犯罪案件性质认定难度越来越大。还有的通过互联网、快递来销售,逃避一些行政部门的监管。同时,这类犯罪的团伙性、链条性特征明显,犯罪分子逃避刑事追究意识不断增强。 针对这些问题,司法解释明确了危害食品安全相关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提出了相关罪名的司法认定标准,统一了新型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意见,为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编织了严密的刑事法网。

2020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单选答案(网友版)

2020法律硕士(非法学)专业基础课单选答案(网友版) 单项选择题:第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从刑法的形式渊源来看,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B) A狭义刑法B单行刑法 C附属刑法D立法解释 2、“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刑法的这个规定体现 的原则是(A) A罪刑法定原则B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C罪责刑相适合原则D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3、甲挪用公款炒股亏损无力归还,被检察机关以贪污罪起诉,人 民法院依法认定甲的行为构成挪用公款罪。人民法院对本案罪名的变 更体现了(C) A规制机能B保护机能 C保障机能D威慑机能 4、下列行为能够构成犯罪的是(D) A参加传销组织B多次敲诈勒索他人财物 C雇佣童工清理客房D拐卖15周岁的男孩 5、甲在丈夫的水杯中投毒,意图杀害丈夫,丈夫中毒后呕吐不止,甲见状不忍,将丈夫送到医院,使之得救。甲的行为属于(C) 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

6、2020年6月29日,甲持枪抢劫后逃到外地,同年11月8日,甲因琐事将他人殴打成重伤,对甲的抢劫犯罪(C) A经过20年不再追诉 B从2020年6月20日计算追诉时效 C因为甲逃避追查,其追诉时效不受限制 D如果20年后认为必须追诉的,报请公安部核准 7、甲乙二人驾驶摩托车夺取吴某挎包,因车速快将吴某带倒,致其重伤,甲乙的行为(D) A抢夺罪B故意伤害罪C抢劫罪D抢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 8、甲因涉嫌受贿被捕,在受讯间时如实供述了受贿罪刑,并举报了同监室的一名犯罪嫌疑人企图潜逃,经查证属实,下列选项中准确的是(C) A甲有自首情节,对其能够从轻处罚 B甲有立功情节,对其能够免除处罚 C甲有坦白情节,对其能够从轻处罚 D甲具有重大立功情节,对其理应免除处罚 9、甲明知王某是逃犯,在公安人员前来抓捕王某时,给其3000元帮其逃跑,甲的行为构成(A) A窝藏罪B妨害公务罪C包庇罪D私放在押人员罪 10、张某深夜撞门进入甲家,被甲安装在保险柜上的防盗装置击中头部受轻伤,甲的行为(B) A事先防卫B正当防卫C假想防卫D防卫过当

2000字刑法论文:监管渎职罪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 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2000字刑法论文。 2011年2月25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在刑法第四百零八条后增加食品监管渎职罪,于2011年5月1日开始施行。 据网络统计,2010年食品安全事件5起;2011年食品安全事件16起,其中5月1日以后的8个月发生11起,全年同比上升220;2012年发生食品安全事件24起,同比上升50。 食品监管渎职罪施行后的近两年时间,食品安全事件没有下降,反而上升;大多数食品安全事件,不是职能部门主动查处,而是媒体当先锋。 每一起食品安全事件,或已经造成食品安全事故,或是食品安全事故重大隐患。 公众认为,通过食品监管渎职罪来促进食品安全监管的期望并没有实现。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食品监管渎职罪在司法适用中面临诸多困难是其重要因素,化解这些困难是发挥食品监管渎职罪作用的唯一办法。 一、影响食品监管渎职罪司法适用的现实问题一食品监管法律体系中有关规定、术语模糊笼统,存在监管空白,认定监管人员渎职依据缺失以2011年重庆市查处的,全国十大食品安全案件之列的毒血旺案件为例,监管机关之间对血旺是初级农产品还是食品认识不清。 从《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定义和社会一般观念的理解,农产品初级农产品与食品是从属关系,属于食品的范畴;而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对农产品的定义,无法体现农产品从属于食品,且农产品与食品的管理轨迹成――状,以进入流通环节为交点。 在流通环节前,农产品及加工由农业行政部门或商务部门监管,食品生产及加工由质监部门监管;农产品和食品在流通环节统一由工商行政部门监管。 因两者在流通环节前分管主体不同,该物品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后,追究渎职责任的第一步就是分清物品属性查找到监管主体。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 专业学位联考专业基础课试题及答案

2019 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专业学位联考专业基础课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 1~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追诉期限的长短应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刑罚的轻重相适应。下列对于追诉时敁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的犯罪,经过 20 年,则一律不再追诉 B.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超过 20 年即不再追诉。 C.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迚行非法活动的,追诉期限从挪用行为实施宋毕乊日起计算 D.玩忽职守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当时没有収生,而是在玩忽职守行为后一定时间収生的,应从玩忽职守行为时起计算追诉期限 2.下列对于破坏选丽罪极成要件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主体包括自然人和单位 B.主观斱面包括敀意和过失 C.客体包括选民的选丽权和被选丽权 D.客观斱面限于暴力、威胁、欺骗或行贿行为 3.甲看见猎物旁边有猎人赵某潜伏,虽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仍向猎物开枪,结果将赵某打死。甲对赵某死亡的心理态度属于()。 A.直接敀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敀意 D.过于自信的过失 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的是()。 A.毒品犯罪 B.贪污犯罪 C.走私犯罪 D.组织传销活动犯罪 5.下列选项中,与盗窃罪存在法条竞合关系的是()。 A.侵占罪 B.贪污罪 C.诈骗罪 D.抢夺罪 6.甲目睹了朋友乙抢劫王某的全过程后实施的下列行为,可以极成窝藏罪的是()。 A.劝说乙不要自首 B.转账 5000 元给乙供其外出躲避 C.经法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不出庨作证 D.对侦查人员表示:乙只是捡拾了王某掉落的财物 7.甲为境外赌球网站担仸代理,开设个人微信公众号接受投注,情节严重。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B.赌単罪 C.非法经营罪 D.开设赌场罪 8.交通协管员甲以真实身仹从多名请托人处收受巨额财物,后向与乊关系密切的某交警“打招呼”,让其对请托人的违章行为减克处罚。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诈骗罪 B.受贿罪 C.职务侵占罪 D.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9.食品安全监管人员甲收受张某的巨额财物后,对其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食品的行为不履行监管职责,导致了重大食品安全亊敀,后果特别严重。甲的行为应当()。 A.直接以受贿罪一罪定罪处罚 B.以食品监管渎职罪与受贿罪幵罚 C.直接以食品监管渎职罪一罪定罪处罚 D.以食品监管渎职罪与受贿罪从一重罪处断 10.下列选项中,属于成立组织卖淫罪必须具备的条件的是()。 A.卖淫人员在三人以上 B.组织者在三人以上 C.非法获利数额巨大 D.设置固定的卖淫场所11.下列关于我国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A.简单罪状因缺乏明确性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B.将习惯法视为刑法的渊源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法定原则不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新法溯及既往 D.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觃 *

2019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专业基础课真题及答案

2019法律硕士(非法学)联考专业基础课试题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第 1~4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追诉期限的长短应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刑罚的轻重相适应。下列对于追诉时效的表述,正确的是() 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的犯罪,经过 20 年,则一律不再追诉 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案的,超过 20 年即不再追诉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的,追诉期限从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起计算 玩忽职守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当时没有发生,而是在玩忽职守行为后一定时间发生的,应从玩忽职守行为时起计算追诉期限 选:C 点拨:《刑法》第 87 条规定:犯罪经过下列期限不再追诉:(一)法定最高刑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经过五年;(二)法定最高刑为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经过十年;(三)法定最高刑为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经过十五年;(四)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经过二十年。如果二十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须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故 A 项错误,法定最高刑为死刑的犯罪,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即使追诉时效经过二十年,也可以追诉。第 88 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立案侦查或者在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以后,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故 B 项错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挪用公款犯罪如何计算追诉期限问题的批复》规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动,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从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起计算;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犯罪的追诉期限从挪用公款罪成立之日起计算。挪用公款行为有连续状态的,犯罪的追诉期限应当从最后一次挪用行为实施完毕之日或者犯罪成立之日起计算。因此 C 项正确。《全国法院审理经济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规定:玩忽职守行为造成的重大损失当时没有发生,而是玩忽职守行为之后一定时间发生的,应从危害结果发生之日起计算玩忽职守罪的追诉期限。D 项错误。 下列对于破坏选举罪构成要件的理解,正确的是()

市场监管执法渎职案例

市场监管执法渎职案例 近期《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草案)》中“食品药品监管渎职罪”引起了大家广泛讨论,本文选取了12个警示案例,旨在警示大家严格落实各项监管执法措施,合理规避监管执法风险。 案例1 河北张家口不合格燕麦片渎职案 案例2 赛跃、韩成武受贿、食品监管渎职案 案例3 胡宝刚、郑伶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案 案例4 某质监所所长食品监管渎职案 案例5 某食品生产监管科科长食品监管渎职案 案例6 某食品监管股股长食品监管渎职案 案例7 某质监分局副局长食品监管渎职案 案例8 某质监局稽查大队工作人员食品监管渎职案 案例9 江西高安病死猪渎职系列案件 案例10 中纪委监察部通报的5起典型案例 案例11 蒋洋滥用职权案 案例12 关于不依法履行法定职责的公益诉讼

案例1河北张家口不合格燕麦片渎职案 【基本案情】2012年12月,万全县质监局对万全县燕脉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燕麦片进行了抽检,后经检验该公司2012年12月2日生产的燕麦片质量不合格(霉菌严重超标),此批次产品共生产1万公斤,货值金额共计40000元,违法所得2000元整。赵焱(张家口市万全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在其主持该案件审理期间,不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同意对行政相对人万全县燕脉食品有限公司做出了24000元的罚款,给国家造成了176000元的损失。 2013年10月25日万全县质监局根据群众举报对中绿食品开发有限公司进行检查,发现该公司将554.5箱过期的火锅料进行重新包装和更改生产日期,货值金额至少为72180元,至少应对该公司处以360900元罚款。赵焱不按照法律规定进行处罚,同意对行政相对人中绿(河北)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做出了199620元的罚款,给国家造成了161280元损失。 以上赵焱滥用职权的行为总共给国家造成337280元的损失。同时赵焱在担任万全县质监局局长期间,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贿赂总计人民币11万元。 【诉讼过程】2014年5月23日,张家口市下花园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滥用职权罪、受贿罪对赵焱立案侦查。12月9日,下花园区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赵焱犯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犯受贿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渎职罪)模拟试卷1

法律硕士专业基础课刑法学(渎职罪)模拟试卷1 (总分:4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刑法学(总题数:26,分数:48.00) 1.刑法学本部分共30小题,满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项选择题第1-20小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体是( )。 A.法院工作人员 B.司法工作人员√ C.国家工作人员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是特殊的犯罪主体,限于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负有审判职责的人员,即司法工作人员。 4.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对其行为应当( )。 A.以徇私枉法罪论处 B.以受贿罪论处 C.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数罪并罚 D.以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中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根据《刑法修正案(四)》的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又受贿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不实行数罪并罚。 5.下列犯罪中,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的是( )。 A.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 B.徇私枉法罪 C.玩忽职守罪√ D.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 执行判决、裁定滥用职权罪,徇私枉法罪,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的主观方面都是故意,而只有玩忽职守罪是过失犯罪。 6.徇私枉法罪发生的领域是( )。 A.刑事诉讼√ B.行政审判 C.行政执法 D.民事审判 徇私枉法罪只限于发生在刑事诉讼中,其不同于发生在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中的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注意两者发生领域的区别。 7.1999年4月4日,冯某因持刀抢劫被公安局依法逮捕。冯某的父亲冯某某为使其儿子逃避法律制裁,找到派出所的民警李某,请李某帮忙想办法如何处理。李某就在笔记本上写了“1985.5.12(公历)”的字样。冯某某将李某写的这张纸条交给了公安局户籍科的郭某。郭某按照纸条上写的时间,重新填写了冯某的户口底卡,把冯某的出生时间由1983年2月7日改为1985年5月12日。1999年4月15日,李某利用其职务之便到公安局看守所会见了冯某,把改小年龄之事告诉了冯某,以便统一口径。对于李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认定?( ) A.构成包庇罪√ B.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C.构成帮助伪造证据罪 D.构成徇私枉法罪

2013食品安全司法解释全文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6次会议、2013年4月2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 法释〔2013〕12号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已于2013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576次会议、2013年4月28日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二届检察委员会第5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5月4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2013年5月2日为依法惩治危害食品安全犯罪,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办理此类刑事案件适用法律的若干问题解释如下: 第一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 (一)含有严重超出标准限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

(二)属于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兽、水产动物及其肉类、肉类制品的; (三)属于国家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 (四)婴幼儿食品中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分严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 (五)其他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严重食源性疾病的情形。 第二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一)造成轻伤以上伤害的; (二)造成轻度残疾或者中度残疾的; (三)造成器官组织损伤导致一般功能障碍或者严重功能障碍的; (四)造成十人以上严重食物中毒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 (五)其他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情形。 第三条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 (一)生产、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 (二)生产、销售金额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数量较大或者生产、销售持续时间较长的; (三)生产、销售金额十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属于婴幼儿食品的;

食品安全犯罪案件调研报告

延安市食品安全犯罪案件调研报告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品需求的增加,我国的食品工业特别是食品加工业得到了迅猛发展。但与此同时,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毒奶粉”、“毒豆芽”、“地沟油”等有关食品安全的事件也层出不穷。食品安全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关系民生的公害犯罪,其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影响和皆社会的稳定。延安市公、检、法等机关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开展了多次食品安全犯罪专项整治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在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法律规制不完善、认定犯罪事实难、量刑不均衡等法律适用问题。结合近年我市审理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情况,为了给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审理活动提供更加科学的现实依据,延安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人员进行了专项调研,并在深入分析食品安全犯罪案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一、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特点及成因 (一)全市法院食品安全案件基本情况 据统计,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延安两级法院共 受理食品安全刑事案件16件,占刑事案件受理总数的0.003 %(见表一、表二)。涉案人数共计21人,其中 有罪判决15案21人,中院改判无罪1案5人。 (表一)2011年1月-2014年6月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数统计表量(单位:件)

(表二)食品安全犯罪案件数量走势图(单位:件) 从涉案罪犯的食品类型来看,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豆芽为主,占全部案件93.75%,涉案人数占总人数76%;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用油1件,占全部案件6.25%,涉案人数占总人数24%(见表三)。从涉案罪犯户籍看,外来人员作案占52%,本市所辖县区人员占48%;从涉案罪犯主体看,个体经营占94%,公司占6%;从处罚结果来看,判处有期徒0 0 12 4

生产地沟油可判死刑 两高司法解释明确食品安全犯罪量刑标准

生产地沟油可判死刑两高司法解释明确食品安全犯罪量刑标准 转载请注明出处与链接,原文网址: 生产地沟油可判死刑两高司法解释明确食品安全犯罪量刑标准(4) - 国内新闻- 古汉台网https://www.doczj.com/doc/175059600.html,/2013/0504/236305_4.shtml#ixzz2SKiDEi2K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首次明确界定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明确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最高判死刑。男性保健食品添“伟哥”将获罪,将重罚食品添加三聚氰胺等。 生产地沟油可判死刑明确食品安全犯罪量刑标准 生产地沟油可判死刑明确食品安全犯罪量刑标准 昨日,最高人民法院审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 昨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法释》)。《法释》共计22条,首次明确界定了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法释》还对使用“地沟油”等加工食品,对“瘦肉精”等非法销售,细化了定罪量刑。 最高院要求,《法释》中涉案的犯罪分子符合缓刑适用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但应禁止其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从事食品生产、销售及相关活动。 《法释》共计22条,主要规定了十一个方面的问题。

生产地沟油可判死刑明确食品安全犯罪量刑标准 明确食品安全犯罪量刑标准 《法释》第一条至第七条首次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定罪量刑情节认定标准,作出具体规定。 针对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中“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这一构成犯罪的要件难以认定的问题,《法释》第一条采取列举方式,将实践中具有高度危险的典型情形类型化:(一)含有严重超出标准限量的致病性微生物、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物质以及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的;(二)属于病死、死因不明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畜、禽、兽、水产动物及其肉类、肉类制品的;(三)属于国家为防控疾病等特殊需要明令禁止生产、销售的;(四)婴幼儿食品中生长发育所需营养成分严重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五)其他情形。 【解读】《法释》规定,只要具有上述情形之一的,即可认定为足以造成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的危险。针对以往司法实践中仅从轻伤、重伤的角度对“人身危害后果”这一加重结果要件进行理解和认定存在的局限性,《法释》从伤害、残疾程度以及器官组织损伤导致的功能障碍等方面规定了多重认定标准。 【相关罚则】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足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男性保健食品添“伟哥”将获罪 《法释》从严惩处食品滥用添加行为。第八条首次明确了相关法律适用标准。一是针对现实中大量存在的添加行为,将刑法规定的“生产、销售”细化为“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环节;二是针对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中的滥用添加问题,明确刑法规定“食品”包括食用农产品。 《法释》严厉打击食品非法添加行为。第九条首次从三方面明确了法律适用标准问题:一是针对实践中存在的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行为,如利用“地沟油”加工食用油等,明确此类“反向添加”行为同样属于刑法规定的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二是明确国家禁用物质即属有毒、有害物质,凡是添加均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三是因当前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禁用药物易发多发,如在减肥保健食品中添加副作用严重的“西布曲明”等,在男性保健食品中添加“伟哥”等,规定对此类行为应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相关罚则】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